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2023零售调查报告【五篇】(全文)

2023零售调查报告【五篇】(全文)

时间:2023-06-26 12:50:05 调查报告 来源:网友投稿

零售市场的集中度在提高,但巨头间竞争的层面和技术水平将更加深入、复杂,而他们需要的很多市场资源(资金、技术、智慧和公共关系)是掌握在供应商手里的。很多零售商把通道费用作为自己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如果通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零售调查报告【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零售调查报告【五篇】

零售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从企业本身发展出发,大部分零售商的企业主不仅关注短期收益,也关注长期利益。

零售市场的集中度在提高,但巨头间竞争的层面和技术水平将更加深入、复杂,而他们需要的很多市场资源(资金、技术、智慧和公共关系)是掌握在供应商手里的。

很多零售商把通道费用作为自己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如果通道费在其收益中所占比例过大,这就像“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样,可能导致采购(甚至整个零售商企业)的其他盈利能力的降低。例如,由于通道费收入指标过高,而价格和费用问题谈判所费时间过长,导致大部分采购目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怎样分析P0S数据和商品结构。

尽管家乐福类的超市依然有很高的通道费用收入及采购指标,但它们正利用大量的商品管理技术和自有品牌来提升销售毛利收入(同时还维持低价形象),而沃尔玛则一直在坚持以毛利为主的盈利模式。

但问题是,零售商内部的矛盾和隐忧尚未被多数供应商认识到,大家仍在渠道冲突中疲于到处灭火。营销渠道专业刊物《销售与市场》・渠道版和关注本土市场渠道关系发展的CMC中国营销研究中心贺和平(本次调查的主持人)进行了一次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深度访谈。问卷样本情况见链接2。

本报告是本次调查的第一部分,我们希望了解到三大问题:

现代零售商的哪些行为会被认为是破坏渠道关系的行为?

供应商与现代零售商的关系状况如何?

面对现代零售商的破坏,供应商会做出哪些反应行为?

背景链按2:来自158位销售线经理的调研结果

贺和平

问卷调查于2004年11月~2005年5月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1343份,其中有效问卷158份,有效回收率为11.8%。接受调查的受访者分布广泛,基本构成情况如下(表1):

表1样本背景信息描述性统计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零售商“信用不好,拖欠货款,付款结算有误。是影响供应商一零售商关系的“头号杀手”。

相比而言,诸如。共同制订长远的生意发展计划”、“配送和补货”、“货架陈列”等问题排在了较后的位置(详见表2),这表明,中国市场上的供应商的关注焦点还在一些浅层面的问题上,而关系到渠道关系长期合作的一些因素目前并没有被更多关注。

供应商观点:我短视,因为我被逼无奈。零售商短视,所以他们爱搞破坏。

供应商认为,现代零售商的破坏对供应商――零售商关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以7分制评估,影响程度的严重性得分达到了较高的5.30。而供应商较多地把其原因归结于:现代零售商过于追逐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合作伙伴的利益。

评论1:主导乾更应该是供应链信用的缔造者,而非破坏者

朱一磊

零售商在供应商眼里,以‘信用低下。为第一形象,这是件有严重意叉的事情。

假如“破坏价格体系。”排第一,或“未能积极配合新品推荐”排第一,那么我们至少可以认为:要幺-零售商是为了站定“为顾客而追求物美价廉”的定位,就像沃尔玛一样;
要:笈零售商有自己的商品管理计划,或正在大量推自有品牌商品,因此不轻易为供应商的新品腾出货架,就像欧尚一样。

但当零售商成为破坏渠道信用的源头,那幺整个渠道的信用体系都将受到威胁――因为零售商是目前消费品供应链的主导者。如果一个身在主导地位的人不讲信用,其辐射效应是最强烈的!这将导致整个链条的效率低下,甚至信用崩溃!

我来举个例子:如果沃尔玛的回款信用良好,则其供应商对现金的准时回仓就有良好的预期,鹤此它可以在账面维持最少的现金,而把更多的现金运用到其他增值项目上去。也就是说,在同一段时间内,该供应商有更多的资金在流动,也就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回报。

如果供应商预期零售商的回款信用不佳,就将不得不在手头保有更多的现金,以备急用。这直接导致了供应商的运营效率低下。

由于一个大型零售商可能有上千名供应商,整个链条的资金沉淀量将大得惊人!

如果经销商因为超市的信用问题而无法实现对厂家的回款承诺,则“失信”的影响辐射面更为宽远。“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

“渠道关系”是渠道成员在交往过程中,在某一时点的综合状况,通常用好/不好、近/不近来形容。以往的研究表明,较高水平的信任、对关系的满意度和关系承诺,是良好渠道关系的基本特征。

零售商与采购经理,谁更值得信任?

渠道信任是一种组织间的信任,不仅涉及人际间的信任,也涉及组织信任。供应商一现代零售商间的信任主要表现为供应商对现代零售商的信任(组织信任)和对现代零售商采购人员的信任(人员信任)。

在这种信任关系格局中,采购人员的意识及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所在零售商的企业文化、考评制度以及对供应商客户的态度等。供应商对现代零售商的信任可以转移到对采购人员的信任,反之亦然,对采购个人的信任也可以泛化为对现代零售商的信任。供应商对现代零售商长期的信任关系也可能被现代零售商某个不诚实、不可靠的采购所破坏。

本次调查的结果是:供应商对现代零售商的公司信任和人员信任的得分均不高,7分制下的得分仅为4.83分和4.17分;
两者相比较,尽管零售商采购对渠道关系质量的影响甚大,但供应商还是宁可信任公司组织,而不是信任采购个人,这可能与采购人员较强的流动性有关。另一方面,供应商也可能认为,与其把:希望寄托在无法掌控的采购人员的个人品质上,不如相信现代零售商的商誉、品牌与管理制度。

供应商不太满意

供应商对关系的满意度可以分为“对结果的满意度”和“对互动过程的满意度”:

前者是供应商对经济效果的满意程度,包括销售量和利润的提升带来的满意感等;

后者是供应商与现代零售商互动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如自己是否被公平地对待等等。有时供应商与超市发生矛盾时,供应商只是想要个“表态”,但超市傲慢或恶劣的态度令他们深怀不满。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供应商对自己与现代零售商之间关系的满意度水平较低,7分制下的得分仅为4.08。

为维护关系而心甘情愿做短期牺牲?难以想象!

关系承诺与信任一样,也被视为“关系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渠道成员的关系承诺是“一个渠道成员建立稳定关系的愿望,为了维持关系愿意做出短期牺牲的意愿,以及对关系会稳定发展的信心”,反映的是渠道关系中的情感层面。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供应商对现代零售商的关系承诺的得分较低,7分制下的得分仅为3.99分,

这说明,供应商一现代零售商的关系(尤其是情感层面的承诺)还处于相当脆弱的水平上。

将公司信任、人员信任、关系承诺、满意度的各自得分做一综合,我们发现:现阶段中国市场上供应商一现代零售商的关系质量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7分制下的关系质量得分仅为4.27分(见表3)。

评论2:我们的渠道成员迫切需要现代“关系”观

刘义祥

零售商的形象竟然悬于采购一线;

渠道冲突竟然很多来自零售商的傲慢与无礼;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由供应商来做出短期牺牲以换取关系的发展和稳定……

这些情况综合起来,能说明什么问题?

零售从业人员一般认为:由于供求不平衡,我们零售商拥有“替顾客采购”的权力,因此对供应商“狠”一点没关系。

“狠”的确是我们很多零售采购人员所学到的原则之一,但问题是:“狠”应该是基于专业谈判技巧和销售数据分析的“狠”,而不是基于狂妄和无知的“狠”。

我知道一位刚做采购的年轻同行,一开始就敢问某一线品牌P公司的经理要费用支持。对方要理由,这位采购一挥手就开始威胁撤场!结果呢,那位采购被调到了别的部门――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超市根本没法不卖P品牌,而且在他要费用的那个营销项目上,P公司早已发现投资效果很一般,并跟该超市采购高层沟通过,还提出过营销项目优化的建议。

我不知道那名采购为什么没被撤职(也许有内部关系),之后他也没有接受更多的培训,那么你可以想象一下,其他供应商将要面对的待遇。很多的这类小事加起来,你就可以发现,中国的零售商很多还是“人治”的企业,而非“制度化”的企业。

在“人治”的零售企业中,你要和其每个岗位上的人合作,不仅要考虑工作流程和内容,还要考虑人际交情和心理感觉的问题。这让供应商很疲惫!这还没完,更糟糕的是零售商缺乏计划性的工作方式!试想想:你本来有25分钟与采购谈节日促销计划,结果1 O分钟用来拉感情,1 O分钟用来解决采购突然冒出的不在计划内的公家/私人问题,最后你只有5分钟了,你能谈出什么玩意?

为什么很多超市里,很少有采购能按制度办事?还因为即使有一个想“按制度办事”的,但供应商一旦“搞定”上层,制度一样没用,大家何不同流合污?

这难怪“客情关系建设”成为供应商的头等大事!而这客情关系表面上说是对零售商,实际上是对零售商内部的一个个的个人。

因此,说很多超市短视、“不愿做短期牺牲”,那纯粹是供应商看到的表面现象,为什么会为眼前一点收益而放弃整年综合收益的情况(例如将一段货架包出一年,而不做每月竞价拍卖)?你没看出来吗?那些个人获得了什么?是短时间的个人业绩,甚至灰色收入。

背景链接3: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不对称依赖性

贺和平

“不对称依赖”决定了渠道成员在关系中的位置――我不信任超市,我知道关系不对称,但我还是对超市有依赖。这决定着一般的超市表现和供应商对超市行为的基本反应。

总的来看,由于现代零售商的经营模式符合了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使得现代流通渠道成为大城市商业流通渠道中的主渠道(这种趋势已开始朝二、三级市场延伸),这使供应商――现代零售商关系显得相当不对称。在调查中,我们听到的一些供应商声音如下:

“你也看得到啦,以前那么多的士多店,这两年少了不少。我这里有个数据,广州市2002年有四万多个士多店(街头杂货店),到2004年就减少到了两万多家。一年多的时间,减少了一半以上。”[零售市场的集中度在提高]

“现在你去跟卖场谈,都是格式合同,一条一款的,零售商都想好了。进店要收多少钱、开新店免首单、节庆费是多少、一年不能少于多少次促销,等等,就等着你去上供。”[零售商以主动的、有计划的运作方式应对供应商]

“要去谈个什么亨,你提前约还不行。可能刚说好过去谈一谈,你已经走在路上了,他又打个电话过来,说今天不行啊,改个时间吧。终于到了**×总部办公室……场面壮观得很,厂方人员是排着队等着会面呢!”[各品类都有大量供应商,供过于求]

供应商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而缺乏与现代零售商合作的经验,是现代零售商在供应商面前占据相对主动地位的重要原因。例如:

“供应商之间也不一致,如果我们不做,其他供应商也会继续供货。好啊!A不给,B给,B不给,还可以找c,就算不直接从厂家拿,也可以从渠道上拿,价格也相差不大。供应商经常处于被动的位置。”[零售商策略】

“可能等了一两个小时,进了谈判室,跟他谈,也没多少商量的余地,他就说,跟你们以前合作也还顺利,你看就这样吧。你不做?**(竞品)的人在外面等着呢。等一两个小时,十分钟不到就谈完出来了!”[零售商策略,供应商感觉无法进行谈判]

面对现代零售商的破坏,供应商的反应行为是多元的:

它们可能会选择侧重于维护自己(短期)利益的反应行为,包括隔离退弃、消极抵制、批评发泄;

也可能选择侧重于维护渠道关系和谐、以图长远利益的反应行为类型,包括建设性探讨、忍让迂回、顺从接受。

面对现代零售商的破坏,供应商的反应行为可分为6种基本类型。

“隔离退弃”是指供应商抽身而退,离开冲突情境,退出与现代零售商之间的关系,即“36计”中的“走为上”,

“消极抵制”是对现代零售商要求的一种不合作行为,具体表现是以沉默、冷漠、拖延等方式,使对方无法遂行其意。“消极抵制”表面上并没有明显采取激进的行为破坏渠道关系,但却容易使渠道关系形成“虚假性和谐”。如果现代零售商识别出了这一行为,则更会导致渠道关系的断裂。

“批评发泄”表现为对现代零售商进行直接的、攻击性的抱怨或者批评。

“建设性探讨”是一种双方均获利的方式,是指供应商与现代零售商双方面对面讨论,各退一步以化解矛盾。这会促进渠道关系的发展。

“顺从接受”是指供应商认为现代零售商做出的破坏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觉得给一点时间,情况就会好起来,也就是说供应商对情况好转抱有信心。

“忍让迂回”是指供应商因为在关系中有利可图,而愿意在弱势时咬紧牙关坚忍苦痛,满足现代零售商要求,并默默培养实力。由于维系渠道关系的基础是关系带来的利益,如果其他渠道成员的破坏造成的消极影响超过了从关系中带来的全部利益(包括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
或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渠道成员的“忍让”将是不必要的。也就是说,渠道成员之所以会“忍让迂回”,是考虑到维系关系仍然有利可图。如果“忍让”并没有超出底线,供应商的这种反应行为对渠道关系仍是积极的。

我们可以按照“满足自己需要还是他人需要”这一被广泛认可的冲突处理策略区分维度,将渠道反应行为分为两类:

偏重于满足渠道成员自己利益的渠道反应行为,包含隔离退弃、消极抵制、批评发泄;

偏重于满足渠道伙伴利益、维护渠道关系和谐的渠道反应行为,包括建设性探讨、顺从接受和忍让迂回。

根据调查整理的各类反应行为的具体场景描述见表4。

面对现代零售商的破坏,一个供应商可能会做出多种反应行为。从面对破坏时使用的渠道反应行为类型来看,中国市场上的供应商最经常使用的渠道反应行为类型是“建设性探讨”,以下依次是“消极抵制”、“忍让迂回”、“批评发泄”、“隔离退弃”、“顺从接受”(见表5)。

中国的渠道成员由于顾及到渠道关系的和谐,首先会选择双赢性质的“建设性探讨”;
当“建设性探讨”无济于事时,他们宁可选择不发生直接冲突的“消极抵制”(短期效果是渠道关系表面的和谐,实际上会破坏渠道关系),或者考虑长远的利益,“忍让迂回”以维护渠道关系,而很少“批评发泄”;
除非是现代零售商侵犯了其供应商的容忍底线,其渠道伙伴“忍无可忍”,方才让冲突暴露出来;
考虑到自身利益,供应商在非常少的时候选择“顺从接受”――仅仅在对自身消极影响很小的情况下才会如此。

要点:行业协会暂时帮不了什么忙!

耐人寻味的是,在本次调查中,多名受访者谈到自己面对现代零售商的破坏,势单力薄,投诉无门,渴望有类似行业协会一类的组织机构能帮助弱势供应商主持公道。而在商业实践中,行业协会中的会员企业被各个击破的例子并不少见。

看来在行业协会组织的运作制度设计上,各个供应商企业还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和智慧。

零售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为提高药品零售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合理配置资源,作为一种探索,重庆市**区于2002年开始发展了一批区内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经过发展现已形成基本格局:一是以药品批发企业为依托组建的药品连锁,有基础,有实力,管理较规范;
二是零售药品企业为扩大经营规模,经重组整合而组建的药品连锁,虽然基础较差,规模小,但有发展潜力。这种格局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跨地域连锁的局限性。

作为一种连锁形式,区内药品连锁企业在整顿和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有效防止假劣药品进入流通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大大提高了监督

管理的集中度和有效性;
二是解决了跨地域连锁企业在管理上的脱节和统一配送不到位的问题;
三是规范了药品市场流通体制的散、乱、差问题,通过优化组合,促进了药品零售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四是为打造连锁品牌企业、跨地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是连锁企业网点的延伸,解决了农村边远地区农民吃药难的问题。

区内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因为起步较晚,其组织模式和管理方法还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之中。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药品连锁企业一味追求上规模,大量收编加盟药店,导致管理上的失控;
有的药品企业管理机构人员素质低下,经营管理上呈无序状态;
有的药品企业名为药品连锁,实则各干各的,根本未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配送;
更有甚者,借“连锁”之名,行“批发”之为。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药品零售连锁经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亟待进一步规范:

(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的同时,把推进药品零售连锁与整顿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结合起来,严把准入关,防止低水平地一哄而上,盲目发展。

(二)大力鼓励和支持区内药品零售连锁经营的发展,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网点的建设,实行政策上的优先扶持,在其经营硬件的准入标准上适当放宽。

零售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年在全体储蓄检查辅导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较好地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计划。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年基本没有发现经济案件和发生特大业务事故。现将**年度的工作简单回顾如下:

一、各位储蓄检查辅导员严格履行自己职责,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零售业务检查,纠正了一些执行规章制度的偏差,发现了一些违章隐患,部分支行还制定并执行了业务核算质量检查考核标准,保证了各支行零售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组织了两次全市性的零售业务大检查,重点围绕储蓄科的管理,事后监督的质量,责任卡、凭证管理、特殊业务等易发案部位,对全市个支行的个营业点进行了专题检查,检查面占全部网点的。通过检查、通报、整改,不断规范全市的零售业务的管理和核算。

三、在各位检查辅导员写出研讨文章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三次“易发案部位研讨会”,对零售业务的易发案部位分个专题进行研讨,通过研讨交流了一些业务中的难点,对规范管理、提高检查辅导员的制度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此外,结合急需解决的问题,还组织检查辅导员对集零业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为我处制定集零业务管理办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四、根据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集零业务、挂失和按姓名查帐号业务布置了两次专项检查,及时纠正一些重点部位的问题,对进一步规范零售业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五、根据省行零售业务处的要求,以“加强服务和执行制度”为专题进行了调研,不少检查辅导员深入一线,与储蓄科长、所主任、柜员一起写出了有一定质量的文章,提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为我行零售业务处写出调研报告提供了依据。

六、各支行普遍重视业务培训,检查辅导员积极参与各类培训班。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年,各支行共举办培训班期,参训员工累计达人课时,按全市名储蓄员工计平均每人培训课时。培训的内容除一些新业务的培训外,大多数是对一些规章制度的要求和对差错事故的分析,对规范一线柜员和事后监督的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七、对全体储蓄检查辅导员分两期进行电脑基础知识培训,考核合格率为,初步掌握了用电脑处理检查辅导台帐的技能。目前,已有个支行的检查辅导员在电脑中分所建立检查台帐,个支行的检查辅导员用软盘上报检查辅导月报。

八、储蓄检查辅导员积极撰写调查报告和专题报告,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支行的名检查辅导员共撰写调查报告篇,研讨文章篇,各种专题报告篇。同时各位储蓄检查辅导员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向各级管理部门提出合理建议,仅通过月报反映的建议达多条。雨花的**×和玄武的**积极参与零售业务处组织的调研论文征集活动,其中**×撰写的论文获三等奖。

九、零售业务处按季编发《辅导员通讯》,以指导全市储蓄检查辅导工作。本年度共编发期。储蓄检查辅导员关心《通讯》质量,除积极投稿外,还给《通讯》提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给《通讯》的发展于新的活力。

十、根据近几年我行储蓄系统发生的案件、重大差错和总行通报的典型案件,举办了一次有各支行分管行长和全体储蓄科长参加的“案例分析讲座”。

以上的工作是在全体检查辅导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零售业务处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也离不开各支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但是我们也看到,全市的检查辅导工作尚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各支行检查辅导情况很不平衡,还有极少数支行的检查辅导工作不够经常,有少数支行的检查辅导工作还不够深入,力度欠缺;
布置检查辅导员写调查报告的任务还有一些没有完成,高质量的调查报告还不多;
由于**年一些支行网点的调整,还需要对一些支行配备或增配储蓄检查辅导员。**年的有些工作在新的一年里还要继续完善和深入。

零售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党报这一发行思路的重大调整带来了怎样的效果?党报在零售中又存在哪些问题?本课题组分别于2004年11月和2005年11月,针对西安报刊零售市场上的《人民日报》、《陕西日报》、《西安日报》等主要党报,向报刊零售亭发放问卷700多份,收到有效问卷511份,对党报零售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与认识。

喜忧参半:党报零售的基本现状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西安党报零售情况呈现如下特点:

1.党报零售范围较广,零售时间较长,布局日趋均匀

课题组面向西安五大城区(雁塔区、碑林区、新城区、莲湖区、未央区)报刊零售点展开调查,接受调查的大部分报亭都零售党报,也就是说,党报在零售市场中范围较广,大致做到了面上的覆盖。此外,对比两年数据可以发现,党报零售覆盖面在不同区域渐趋平衡。2004年,雁塔区和碑林区的党报零售点占总数的68.4%,而未央区仅占5.3%;
到2005年,五大城区党报零售点数量比例相对持平,布局日趋均匀(见表1)。2004年,零售党报时间长达半年及以上的报亭占调查总数的37.3%,到2005年已增长至68.1%,以此可见,党报在进入市场零售的过程中稳住了阵脚,做到了零售的持续性。

2.党报零售种类单调,而且有进一步单一化的趋势从

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2004年报亭零售党报最多的达到6种,零售两种的最多,占到一半以上。这两种党报,又以《人民日报》和《陕西日报》为主,占71.6%。可到了2005年,报亭零售党报种类最多只有5种,一半以上的报亭只零售一种党报。这意味着党报零售种类单一化现象日趋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有关部门的倡导,2004年各级各类党报全线进入报刊亭,但经一年市场销售情况反馈,摊主开始对参与零售的党报进行选择,在寸土寸金的报架上只保留一两种党报。

3.党报零售的日销量和批发量较少,且持续走低

从调查数据来看,2004年与2005年党报的日销售量均以1~2份为多,分别占到56.4%和47%,但2005年日销售量为0的占32%,比2004年增长了10个百分点(见表3),这样的零售量与日销量成百上千的都市类报纸相比差距明显。报刊的销售量直接左右着批发量,由于党报日销售量偏低,摊主的批发量也不大,以1~5份居多,两次调查分别占79.1%和81%。

4.党报零售价格相对偏高

西安都市类报纸零售价大多为0.5元,与之相比,党报的零售价格偏高。2004年党报零售价格为0.4~0.5元和0.8~0.9元的分别占36%和30.6%,2005年0.4~0.5元的占到52.9%。再考虑到党报版面量偏少的情况,这样的价格恐怕会影响到党报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党报在价格方面的确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如2005年党报批发价格降至0.3~0.4元者占到60%,比2004年多出近30个百分点;
2004年党报批发价格在0.8~1.5元之间的占到44.7%,到2005年这一比率已下降到22.6%(见表4)。

5.报刊零售摊主对党报销售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较差

报纸在报刊亭货架上如何摆放对其销售效果有着直接影响。通过调查发现,2004年有60.6%的摊主将党报摆放于醒目位置,2005年这一比率下降到30.4%,反而有40.4%选择随意摆放,29.2%选择不摆放。报刊零售摊主对党报推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有所下降,“从未主动推销”者占63.5%。从报刊零售摊主角度考虑,两年来党报零售情况不佳,影响他们销售的积极性,进而使得销售量停步不前甚至缩减,这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70%的摊主声称自己担负着党报销售任务,但由于批发量不大,一大半完成不了任务的摊主就自行承担亏损费用,或以搭售和随意处理等方式来变卖和处理不能退回的党报。总的看来,有80%以上接受调查的摊主认为,与其他零售报纸相比,党报销售的确存在困难(见表4)。

挑战与变革:党报零售的制约因素与改进

通过对本次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制约党报零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党报信息量小,有用信息少,零售价格偏高

以西安报业市场为例,《陕西日报》和《西安日报》都是8个版面,而《华商报》等都市类报纸都有几十个版面。信息量上不去,就很难吸引读者购买。此外,有用信息少也会影响读者的购买选择。在调查过程中,有近半数的摊主表示,党报内容较为枯燥,远离百姓生活;
还有30%的被调查者认为党报形式老旧,不好看。在信息量小、有用信息少的情况下,党报却采取持平甚至高于同城都市报的零售价格,这就更加削弱了党报的市场竞争力。

2.党报与其他种类报纸相比,零售上摊时间晚

目前大部分党报没有自办发行网络,仍采取传统的邮发方式,发行控制力偏弱,造成多数党报晚于同城都市类报纸到达报刊亭,在时效性上落后于竞争对手,也是影响党报零售的一个重要原因。

3.党报发行方式不灵活

在调查过程中,有70%左右的摊主坦言零售党报有任务,但是难以完成,销售积极性反而降低。这样,党报虽然走进了报刊亭,但没有真正进入零售市场,零售作为衡量报刊质量与市场竞争力的晴雨表就无法发挥作用,不利于党报改进工作。

与都市类报纸相比,党报在某种程度上宣传功能大于新闻传播的功能,党报走向零售市场,一方面坚守舆论导向与宣传阵地,扩大党报在受众中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也是重新审视和找回党报作为一般报纸所具有的经济功能,即从报纸产品在市场的交换中获得自我发展的经济支撑,这是对党报赢利模式的一种自觉探索。②但对于许多党报来说,进入零售市场后在内容和风格上没有明显变化,并没有积极有效地探索如何打开零售市场的策略。甚至只是简单化地通过邮发渠道把报纸堆放到报刊亭,甚至摊派零售任务。这种改革并没有改变党报传统的生存模式,党报的市场意识不强,实际上有违于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党报进入零售市场的初衷。在接下来的改革中,党报必须转变传统保守的办报理念,真正发挥政府与民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民权的广大读者量体裁衣,想群众之所想,言群众之所言。注重报纸内容的实用性,将新闻报道视角真正地深入到老百姓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关注社会新现象、新热点,充分利用政务资源优势,增强重大突发事件下的应变能力,以深度和可信度来获得读者的认同,走出一条舆论主导与市场先锋并举的创新模式,才能使党报永立潮头。

优化发行结构与广告资源,也是改变党报零售尴尬现状的一个重要步骤。广告与发行是市场经济下实现报纸价值的两大渠道,报纸发行由订阅与零售两部分组成。发行结构的优化意味着报纸对订阅与零售比例的最佳把握与合理分配。但现在大部分党报的发行业务中,订阅仍占较大比重,部分接受调查的摊主表示,因为行政事业单位里都已征订党报,影响了党报零售数量;
另一方面,党报零售存在高发行量下的低注目率,购买率比较低,没有达到零售的实际效果。面对这种情况,党报应及时调整订阅与零售的比例,将发行重点转移到报刊零售上来,建立点多面广、结构多样的零售网络。2004年《南京日报》全新改版,在南京10多条线路70多辆公交车上做车身广告,在市区大街小巷悬挂横幅,强力推介《南京日报》扩版,并于3月份将《南京日报》送进两会,提升全国知名度④。同时,《南京日报》在巩固原有零售点的基础上,扩张零售点的范围,不局限于街面上的报亭,而且走进连锁超市,走进大专院校,发展烟酒杂货店等参与党报零售。这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党报走进市场,首先要吸引广大读者购买报纸,让他们在阅读中改变对党报的传统认识,获得认知。当前,推销服务的形象与品牌已成为现代报业发行的中心理念,增强党报发行的市场意识、营销意识、品牌意识,改善发行方式,采取奖金提成等鼓励政策,激发广大报刊零售点销售党报的积极性,鼓励作为销售终端的摊主做好党报的推介销售工作,挤掉党报零售的水分,真实地反映销售情况,不但能够提高党报的覆盖面、零售量,而且对改进提高党报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鲍海波系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陈晨、孟磊系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沙建军:《报纸零售市场扩大的原因和意义分析》,《新闻大学》2004年冬季号

②彭剑:《党报零售引发赢利问题:赢利模式的重思与再造》,新华网2004年11月30日

零售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在日前举行的“2007中国银行业服务营销论坛”上,专项市场研究公司TNS了2007年中国银行业首份调查报告。TNS选取北京、上海、广州三地1500名零售银行客户以及900名信用卡用户进行了调研。调查发现,目前客户对国内银行零售业务满意度普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而客户对国内银行的信用卡服务质量普遍认可,但信用卡业务盈利压力仍然较大。

客户认知率:工行“折桂”

TNS的调查显示,国内客户对各家银行认知度的排名前六位分别为: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交行、招行。最常用银行排名,工行遥遥领先,占所有被调查对象的55%,TNS分析认为,这主要与工商银行(5.27,0.02,0.38%)的网点规模庞大有关。

但是,虽然客户认知率排名大银行居前,但部分中小银行却拥有超比例的人心,即客户认知度远远超过其市场占有率,如民生银行(10.1,0.26,2.64%)、浦发银行(22,0.61,2.85%)、上海银行等。

零售行:仍以存取款业务为主

调查显示,客户对零售银行的满意度较低,多数银行客户流失率在40%左右。银行客户关系缺乏广度和深度,服务资源没有优化配置。该调查发现,我国的银行网点业务大多数集中在简单的活期存款账户、定期存款账户业务,柜面业务的结构十分单一。

据统计,目前87%的柜面业务为活期、定期存款账户业务,仅有7%的比例为投资理财业务,3%为借记卡业务,2%为信用卡业务,1%为贷款业务。分析认为,“银行利润最低的业务占据了柜面业务的绝大多数比例,这是导致银行收益率较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代表着客户对零售银行服务水平客观评价的重要指标———市场阻力比率,在北京、上海、广州3地的得分只有2.9,与全球平均水平1.8有很大差距。TNS从整体分析发现,中国银行业客户关系中,仅有31%的为信徒类型,即既满意又忠诚;
18%为雇佣兵类型,即虽然满意,但是并不忠诚;
24%为人质类型,即虽然忠诚,但是不满意;
27%为****类型,即既不满意又不忠诚。

信用卡业务:发展空间巨大

推荐访问:调查报告 零售 五篇 零售调查报告【五篇】 零售调查报告(精选5篇) 零售调研报告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