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2023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五篇】

2023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五篇】

时间:2023-07-01 19:20:03 调查报告 来源:网友投稿

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我们就在校大学生恋爱观做了调查,此次调查为全校范围内的大学生,调查不分年级,调查方法为随机调查,调查全程历时一个星期,受调查对象共计八十五人,部分受调查对象接受的是纸质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五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五篇】

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我们就在校大学生恋爱观做了调查,此次调查为全校范围内的大学生,调查不分年级,调查方法为随机调查,调查全程历时一个星期,受调查对象共计八十五人,部分受调查对象接受的是纸质问卷调查,另外一部分受调查对象接受的是电子稿问卷调查。

针对调查所整理的数据,我做了如下的分析:

有约87%的受调查者对恋爱的理解是“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的”,而认为恋爱是“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过多考虑将来”和“是为将来的事业做跳板”以及“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就行”的比例极少。大学生目前的恋爱状况为“正在恋爱”与“曾经有过恋爱”的比例分别为“43%”与“32%”,而另一部分的受调查者的恋爱状况出于“观望”和“不准备恋爱”。在“是否喜欢并愿意与异往”这个问题上,分别有“63%”和“32”的受调查者认为“非常喜欢并愿意”和“愿意正常交往”而另外三项“谈不上喜欢但也不厌恶与异往”、“害羞,不太愿意”、“不喜欢也不愿意”所占的比例很少。

针对问卷中的数据,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代大学生面对恋爱还是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也许这种态度态度会给我们带来一种不负责任的结果。

总之恋爱双方要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感情,意愿;
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兴趣爱好,学习工作,社交活动等等。总之,任何一方都不能只要求对方履行义务而自己却不承担相应的义务。

要忠贞专一,就是爱一个人要始终如一,永不变心,双方在共同的人生旅途中,能始终如一地在事业上互相帮助,生活中同甘共苦,能承受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

恋爱过程中要含蓄文明,举止文雅,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用含蓄、谦恭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我们要做自己感情的主人,控制好自己的感情使起恰到好处。

要理智和宽容,恋爱中的失恋是难免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修养、有道德的大学生,在失恋时,首先要作到失恋而不失态,我们应该明白失恋是一件很正常的是,没什么大不了的,要保持平和、理性的心态。其次,还要作到失恋而不是志,爱情是美好的,但不是一个人的唯一,生活中有很多更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不要一蹶不振,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应该转移注意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再次,要作到失恋而不失德,爱情不在友情在,要理智和宽容,想到对方的难处,这才是一个大学生较高素质的表现。

尽管我们追求美好爱情是好的,但大学生毕竟是一学业为主,青年学生对爱情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对学业的荒废。但必须搞清楚,“当前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处理好学习和爱情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安排,我

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婚前性行为上升

中学生认可比例上升

国内许多研究发现,大多数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反对的态度,自1990年以来,中学生赞同及认可婚前性行为的比例明显上升。

北京市7所中学中,26.6%被调查的初中和高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可或宽容态度,一半以上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否定态度。

辽宁省阜新市四所中学888名初二、高一、高二学生的调查也报告了类似的结论,即大多数中学生反对婚前性行为。但在调查中,有29.3%的中学生对"计划马上要结婚的人可以发生性行为"表示赞同;
16.4%的中学生认为"一见钟情就可以发生性行为";
7.8%的学生认可"只要对方能给好处就可以与其发生性行为"。

近期的一些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所持宽容态度的比例有所增加。有61.2%的高中生认为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男生持赞同态度的比例高于女生;
而张志红等对天津市高中、中专、技校学生的调查结果则显示,近一半的学生(44%)认为只要双方相爱或愿意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1/2多的学生认为青春期较早的性体验对身心健康不利,10%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甚至有4.5%的学生认为性经历对青少年健康有利。

农村的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相对保守。成都市某郊县三所普通中学被调查的初中生中,绝大多数(75.0%的男生和88.4%的女生)反对婚前性行为。而陕西省的郑全庆等也报告了类似的结果,83.6%被调查的高中生认为中学生不应该发生性行为。但湖南省益阳市的调查结果却不同,8所农村高中的女高中生普便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尽管有30.96%认为婚前性行为是不贞节的行为,但近70%的女学生认为只要双方愿意(34.91%)或真心相爱(34.13%)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

大学生态度更加开放

1990年以来,国内许多研究者就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所持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大学生对发生婚前性行为持较宽容的态度,多数大学生认为只要是基于爱情和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当代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更加开放。

上海市两所医学院校的学生(16~26岁)中有87.33%的男生和73.13%的女生认为"只要基于爱情"或"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绝大多数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较宽容的态度。

浙江三所大学1130名大学生的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调查中74.4%的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35.3%的学生认为"基于爱情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39.1%的学生认为"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且男生持宽容态度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女生;
只有17.7%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应受道德谴责";
0.7%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应受法律制裁";
没有人认为"应受行政处分"。研究中,有相当多的男生认为"婚前应该尝试性生活",男、女生持此观点的比例分别为66.0%和16.4%。男生对婚前性行为所持的态度较女生更为宽容。

广州地区8所高校的研究结果也支持"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这一结论。调查中,71.6%的本科生不反对婚前与恋人发生性行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37.4%)认为婚前发生性行为与道德无关,半数以上的大学生(54.5%)认为,性行为的道德准则是双方相爱而不是婚姻。

在对北京市5所大学学生的研究中,虽然有54.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在大学生中应该绝对禁止婚前性行为的发生,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在双方相爱(60.9%)、双方朋友关系稳定(54.4%)、正准备结婚(60.6%)的情况下发生婚前性行为是可以接受的。约1/3的学生(36.3%)认为婚前性行为是人类的生理需要,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双方同意(35.3%)、对方只有一个性伙伴(39.2%)、是安全的性行为(32.5%),婚前性行为可以接受。

未婚青年态度较为开放

1、城市外来未婚女青年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

城市外来的未婚女青年是一个特殊的脆弱人群,不仅缺乏有关生殖健康的知识,而且几乎得不到生殖健康服务,但其婚前性行为十分普遍。一项在北京、上海、广州、太原和贵阳开展的定性研究发现,多数对象对婚前性行为持有条件的理解和容忍态度,即只要双方彼此相爱,准备结婚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与在家乡相比,她们的态度都变得较开放,认为"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应向城市人学习,变得开放一些""只要没人知道,发生婚前性行为也不会使父母丢脸"。观念开放、寻求精神寄托和经济靠山是其发生婚前性行为的主要原因。

多个定量研究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未婚青少年对婚前性行为持较为宽容的态度。对北京市和郑州市5455名15~24岁未婚青少年调查中,39.7%的青少年对婚前性行为持赞成或无所谓的态度。而崔念等1998.11~1999.10对成都地区3335名15~22岁未婚青少年的调查也报告了,近半数的未青少年(44.6%)认为婚前性行为可以理解。

2、对婚前妊娠和人工流产的态度

绝大多数中学生明确表示不赞成婚前妊娠,但仍一定比例的中学生对婚前妊娠持认可或宽容态度。北京市一项对12~18岁中学生及其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77.8%的中学生对婚前妊娠持否定态度,但仍有11.5%的中学生对未婚先孕持认可或宽容的态度;
调查中87.1%的家长对婚前妊娠持否定态度。程怡民等报告了类似的研究结果,有较高比例的青少年对婚前妊娠所持的态度较为宽容或无所谓(54.4%),男性所持的态度较女生更宽容。

尽管不少青少年表示,如果到了结婚年龄就会以赶紧结婚的方式来对待婚前妊娠(49.6%),但仍有近半数的青少年(41.1%)认为会去做人工流产。事实上人工流产是青少年解决婚前妊娠问题最主要的方式。但人工流产往往对青少年的身心产生不利的影响。

对多个性伴侣持开放态度

什么是理想性伴侣

近10年的研究显示,青少年认为最理想的性伴侣应是感情相投、人品与素质好、年龄相当的年轻人。

北京市对3086名婚检青年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青年认为择偶的首要条件是感情相投次要条件外貌气质以及对方的经济条件、职业、家庭条件。女性较男性更注意对方的经济条件和职业特点。50%以上的青年认为男性和女性最佳结婚年龄为24~26岁。

另一项在天津大学、南开大学349名三、四年级大学生中的调查表明,影响大学生择偶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人品、性格、气质、才华、处世能力、受教育程度、外貌、情趣爱好、收、年龄、家庭背景、地域,反映出大学生择偶更注意个人素质,而相对看轻经济条件、家庭背景、地域因素。多数大学生(59.9%)认为男性适宜的结婚年龄在25~30岁之间;
84.1%的女大学生认为女性适宜的结婚年龄为25~30岁之间,而一半以上的男生(52.7%)则认为女性适宜的结婚年龄在25岁以下。

对多个性伴侣持开放态度

有关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性伴侣大多数是其恋人,少部分是熟人、亲戚甚至陌生人。以非恋人为其性伴侣的青少年多以获得好处为性交目的,其性伴侣往往是能交换金钱、地位和荣誉等的对象。陈晶琦等对中学及中专学校学生的多项研究报告,约有0.7%~7.8%不等的学生认为"只要对方能给好处就可以与其发生性行为"。李爱兰等对北京市大学生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79%)的性伴侣是其恋人,但仍有约1%的大学生,其性伴侣为交易性性伴侣(女生为0.9%,男生为1.0%)。郑立新等对广州市流动人口未婚女工的定性研究也报告了,出于对金钱的追求或由于无专业技能及受环境的刺激,有相当多的未婚青年女工的性伴侣为交易性性伴侣。

近十年的相关研究报告,有相当大比例的青少年对婚外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持开放态度。

12~18岁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1.58%的中学生认为可以建立多个恋爱关系,13.81%的中学和平方公里可婚外恋,还有约10%的中学生对外恋不置可否。李春玲也报道了类似的结果,在北京市被调查的691名12~18岁中学生中,对婚外性行为持认可和宽容态度者达14%。

大学生对有多个性伴侣所持的态度更开放。在河北5个市9所高校被调查的7310名大学生中,近一年的男生(49.18%)和1/4多的女生(27.86%)明确回答婚外性行为可以理解,22.25%的男生和13.78%的女生认为有多个性伴侣无可指责。大学生中约1/2的男生(49.88%)和1/3的女生(34.59%)认为基于爱情和配偶同意就可以发生婚外性行为的结果,且男生所持的态度较女生开放。

对上海市两所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调查也显示了1/2多(51.38%)的男生和近1/3(31.76%)的女生对婚外性和赤所持无所谓的态度。可以有多个性伴侣的观念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

性行为应该采取避孕措施

一份对3335名15~22岁未婚青少年的研究报告,93.5%的未婚青年认为,未婚青年如有性行为,应采取避孕措施;
70%表示在性们要求时会同意使用避孕措施;
近半数(45.5%)的未婚青少年认为应该主动向未婚年轻人提供避孕药具服务。绝大多数被调查的未婚青少年回答适合其使用的避孕措施主要是避孕套、口服避孕药和安全期。

同时,有关研究还发现,未婚青年常常对避孕药具的副作用表示担心,并认为使用避孕措施比较麻烦。对北京市某区306名18~24岁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的调查结果显示,78%的女青年认为口服避孕药对健康有害,40%认为长期使用避孕药会引起不孕;
1/3左右的未婚女青年认为使用避孕套会减少性欲(38%)或感觉不适(31%);
34%表示使用避孕药具太麻烦和耗时。

国内学者对未婚女青年使用避孕措施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研究。上海市的一项研究发现,具城市户口、文化程度较高、对人工流产影响健康的认识比较清楚、母亲管教严的未婚女青年,在首次性生活时更倾向于使用避孕措施;
北京市一项对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的研究则表明,对避孕知识了解越多、对意外妊娠风险认识越明确、认为计划生育服务越容易获得,未婚人流女青年使用避孕措施的可能性越大;
其男友同意使用避孕方法、与男友讨论使用避孕方法的未婚人流女青年使用避孕措施的可能性越大。

性成熟提前性行为增多

性成熟提前,渴望异性关爱

尽管存在地区差异,但从多数研究来看,90年代我国地区女性的月经初潮年龄为13周年,男性初次遗精平均年龄为14周岁,与80年龄相比均明显提前。因此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均有不同程序的"性早熟"现象。生理上的早熟必然导致心理上的早熟,青少年与异性交往年龄提前,比例增加。"早恋"已成为中学生家长和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学生恋爱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高中生中的比例高于初中生。研究发现,高中生中约1/3曾经恋爱过,正在恋爱的比例为15.2%。

值得注意的是中学生的恋爱与成人恋爱有明显的不同,很少是以婚姻为目的,多数只是出于好奇或成人行为的模仿。中学生中曾经写过情书或与异性约会的比例均低于曾恋爱过的比例。中学生的多数恋爱只能归于成长过程中异性间的一种较亲密的交往。学生自己也反映,感觉与异性在一起比较有意思,男同学比较宽容、大度,而女同学在外语、语文方面的学习中有优势,交往中可互相取长补短,促进双方共同进步。但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这种交往似乎缺乏正确的反应。有学生报告,学校为了防止他们谈恋爱,禁止男女生交往,晚自习时老师只要看到男女生单独在一起就点名批评,他们很反感。现实生活中因老师或家长的误解使本来只是一般交往的学生真的谈起恋爱的报道也不少见。由此可见如何对中学生的异性交往进行引导,既满足身心发育的正常需求,又避免一切不良的后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自我性行为比例提高

自我性行为是指对象自身对性活动的追求和自我满足方式。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性唤起(或性冲动)、性梦、性幻想和手淫。初中生报告有性冲动的比例最高 为20%,高中生最高可达40%,而在大学生中已有性冲动的比例更高,男生中最高达90%。

潘绥铭教授的研究显示,首次性唤起时男生的平均年龄为14周岁,而女生为16周岁。

伴随着青少年的性生理成熟,许多人经历过白日的性幻想和夜晚的性梦体验。在石家庄的研究显示,初中生42.3%有过性梦,而高中生56.1%有过性梦,男生的比例均高于女生。首次有性梦时最小年龄为12岁。大学生中作过性梦的比例更高。95.0%的男大学生和68.5%的女大学生已经有过性幻想。值得注意的时,尽管女生因性梦而害怕、因性梦而自责、因性梦而有罪恶感的比例均显著高于男生。男生与同伴交流性梦的比例也高于女生。女生是性意识困扰和心理冲突的高危人群,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关系。手淫的发生率在不同的研究中差异较大,如中学生中最低不到5%,最高达70%,多数为15%~30%。对象的年龄越大,手淫发生率越高,男生的手淫率高于女生。男女初次手淫的平均年龄几乎相同,但不同地区初次手淫平均年龄有差异,最小为14周岁,最大为17周岁。尽管多数学生认为手淫对身体健康无害,但仍有部分学生手淫后有犯罪等不安的感觉,年龄越小比例越高,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对粤东地区两所大学1~2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约1/3的对象手淫后自责、羞愧和苦恼。与80年代开相比,90年代末大学生对手淫有正确认识的比例有明显提高(分别为40.92%和30.1%),提示性教育对改变学生的观念是有效的,但仍有33.56%的对象认为手淫有害。

看描绘性交的文字或图像最易引起各种自我性行为的发生。其他诱因包括与异性的直接接触、阅读描写爱情的文艺作品等。各种媒体中有关性的内容越来越多,这是促使青少年发生各种自我性行为甚至直接性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青少年直接接触黄色制品的途径较多,上海王书梅等的研究发现,30%的高中生接触过色情制品。河北赵宠儒等的研究发现,52.94%的男大学生和18.15%的女大学生自我报告看过黄色制品。而北京和广州两地参加婚前体检的对象中有1/3报告接触过黄色制品。对全国11个省市中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自己认为"看过黄色书刊或影视"是第一大不良行为。

有过性行为的人越来越多

随着性成熟的提前和性观念的日益开放,青少年性行为的发生愈趋广泛。拥抱、接吻等边缘性行为的发生几乎与恋爱的比例持平。研究发现,28.2%的男大学生和40.4%的女大学生有异性爱抚的经历。

报告的异性性交发生比例在不同研究中差异较大。中学生中报告的比例最低不到1%,1%~2%的有一定比例,多数在5%左右,地区差异不明显。但广州市中学生中,23.5%的男生和11.7%的女生有过性行为。

大学生中曾发生过性交的比例高于中学生,多数研究发现比例在10%左右。

对西北大学654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8.41%有性行为,男生中的比例高于女生(分别为11.61%和5.04%),高年级高于低年级(分别为14.29%和3.40%),理科生高于文科生(分别为11.05%和5.14%)。

广州大学生中有性行为的比例为14.1%(男女生分别为22.5%和7.4%)。张河川等1993年对云南省10所大学4189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3.08%有过性行为,男女性的比例.07%和1.41%。对该省三所大学2557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云南大学生中有性行为的比例达14.3%(男女生分别为19.4%和8.4%)。

对全国大学生性文明状况的对比研究显示,大学生承认有手淫、填写初次性接触年龄、避孕方法、与异性有搂抱行为及与异性有接吻行为的比例均有上升,两次调查的比例分别为50.5%和39.0%、20.5%和10.7%、18.1%和9.8%、39.7%和29.9%及38.6%和26.8%,10年内有性行为的比例几乎增加了一倍。

虽然各地的调查结果显示,大中学生中男生有性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但男女生回答的真实性可能不同。广州女大学生对是否有性行为问题的漏答率明显高于男生(分别为7.6%和2.8%)。

同年龄社会青年性行为的发生比例比在校学生高。

对北京市和郑州市5455名15~24岁未婚青(少)年的调查发现,对象中有性行为的比例为7.31%,其中男性为10.02%,女性为4.37%,15~19岁组比例为5.45%,20~24岁组为10.53%。中学生为4.37%,大学生为7.43%,非学生为11.81%。

对成都地区15~22岁青年的研究发现,总的性行为发生率为11.61%。农村地区对象的性行为发生率高于城市对象。对上海市参加婚前体检对象的调查也显示,农村青年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高于城市对象,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则小于市区对象。

研究发现,男女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发生的平均年龄为18岁。首次性行为发生时,女性最小的只有13岁。上海涂晓雯等的研究显示,对生活没有目标的对象,首次性行为发生时年龄较小。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阻止其性交的原因主要为快报伤害对象的感情(37.4%)和害怕各种后果(20.3%),而认为其不符合道德的只有4.7%。

即使未发生不良的健康后果,性行为对未婚对象的心理也有不良的影响。因为这种行为与社会传统标准相悖,当事人往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多数研究发现,首次性行为后相当比例的未婚对象有不良的心情反应,特别是女性,既后悔一时的冲动,又害怕怀孕等不良后果。广州夏苏建的研究发现,有性行为的大学生中,57.0%的女生和21.7%的男生担心"婚前性行为对以后的婚姻产生不良影响"。

避孕服务影响未婚青年避孕

因为知识缺乏及其他原因,未婚对象性生活时的避孕使用率较低。不同特征对象的避孕使用率差异较大,但均低于50%。

北京市5所高校1310名在校各年级本科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承认有过婚前性经历的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5%和13%,首次性行为时,只有42.2%的人使用了避孕措施。医科大学生首次性行为中避孕措施的使用比例为47.8%。

对上海参加婚前体检女性的调查发现,首次性行为发生时,使用避孕措施的比例为21.8%。北京市调查发现,婚前体检首次性行为发生时55.4%没有采取避孕措施。

人工流产妇女中首次性行为时87%未使用避孕措施。在人工流产女青年中,仅有13.0%在过去的12个月中坚持每次性行为都使用避孕方法,偶尔使用和从未使用者的比例分别为26.4%和26.8%。北京和上海人工流产女青年意外妊娠的原因分析发现,约70%的女青年未采取避孕措施而妊娠,其余多数为避孕失败。随着性教育的加强,未婚对象首次性行为发生时避孕措施的使用比例呈现增加趋势。

上海的研究发现,首次性行为发生时,常用的避孕措施主要是避孕套(42.8%)、体外射精(24.0%)、口服避孕药(17.5%)。

北京的男女大学生中半数以上使有的是避孕效率很低的体外射精方法。人工流产女青年避孕使用者中约43%使用安全期和体外排精方法,在避孕失败人群中使用安全期和体外排精方法分别占50%和25%,而使用避孕套和紧急避孕药者仅占15%和8%。不使用避孕措施和使用避孕效率较低的方法成为未婚女青年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用过避孕方法的对象中,56%是男方先提出,44%由女方先提出,女方的主动性仍然不足。

对年轻人有性行为而未使用避孕措施原因的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认为自己不会怀孕和性行为突然发生没有准备。大学生中未采用任何措施的主要原因为:事前未预料到会发生婚前性行为;
缺乏避孕知识;
认为不会造成怀孕。从未使用避孕方法的人工流产女青年中,"没想到会怀孕"(73%)是不避孕的最主要原因。对云南大学生的研究发现,有性行为的大学生中,66.1%不会使用避孕套,53.1%的男生和75.5%的女生认为,去买避孕套感到难为情。

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客体依恋;自我概念;回归分析;精神卫生;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214-03

伯恩斯(Burns)[1]认为:个体如何理解自己是其内在一致性的关键部分,自我概念积极的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习投入及成绩也明显优于自我概念消极的学生。他还认为一定的经验对个人具有怎样的意义是由个人的自我概念决定的。不同的人可能会获得完全相同的经验,但对这种经验的解释却可能是高度不同的[2]。当个人的既有自我概念消极时,每一种经验都会被与消极的自我评定联系到一起;反之则可能被赋予积极的含义。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人们对事情发生的期待、对于情境中其他人行为的解释及自己在情境中如何行为,都受到自我概念极大的影响。恋爱是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中心内容之一。恋爱关系可以对青少年的发展产生正面影响,也可以产生负面影响而导致问题的产生。在整个青少年期的发展过程中,恋爱经验是不断变化的。本研究旨在考察已具有恋爱经验大学生的依恋模式及亲密关系心理对恋爱持续时间及恋爱次数的影响,以及依恋模式及亲密关系心理对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0-12月,由研究者在某师范院校中招募已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9份,回收有效率为95%。其中男生107名,女生102名;恋情持续时间为3个月以下者32名,3~6个月42名,6~12个月28名,12个月以上105名,有2人未报告;恋爱次数为1次94名,2次64名,3次及以上45名,有6人未报告恋爱次数。年龄为21~24岁,平均21岁。

1.2 工具

1.2.1 成人依恋问卷 由关系问卷中文版(RQ)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组成。关系问卷包括4段短文,分别描述4种依恋类型,要求被试者从中选出一种最符合自己的依恋类型。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包括36题,其中18道题测量依恋回避,18道题测量依恋焦虑,为Likert 7点量表,计算其平均分作为维度得分。该量表被证明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3]。本研究中2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2和0.77。

1.2.2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简称TSCS) 该量表由美国田纳西心理治疗医生Williams于1965年编制,台湾心理学家林邦杰于1978年进行了修订。研究表明,量表的Cronbach系数α=0.869 4 ,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系数为0.965 6,且证明有很高的效度[4]。量表共有70道题,形成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和自我总分。除了自我批评得分越高说明其自我概念越低外,其余各项得分越高表示他越喜欢自己、信任自己,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成人依恋类型和亲密关系经历 成人依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恋爱学生的依恋类型为安全型90人(43.1%),轻视型49人(23.4%),倾注型42人(20.1%),害怕型28人(13.4%);亲密关系经历量表测量结果显示,依恋回避(3.74±0.34)分,依恋焦虑(3.87±0.56)分。

2.2 不同依恋类型对恋爱持续时间及恋爱次数的影响 比较恋爱持续时间分别为3个月以下、3~6个月、6~12个月及12个月以上。大学生依恋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6,P>0.05)。比较恋爱次数分别为1次、2次、3次及以上者,大学生依恋类型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4.73,P>0.05)。

2.3 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测评结果

2.3.1 不同恋爱持续时间、恋爱次数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得分比较 以恋爱持续时间为自变量,对亲密关系经历量表、自我概念的各个因素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恋爱持续时间不同的大学生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自我概念各维度得分上,除道德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及自我总分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14,2.91,4.29,2.87,3.76,P值均

2.3.2 不同性别大学生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得分比较 以性别为自变量对亲密关系经历量表、自我概念的各个指标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1。在亲密关系体验上,女性依恋焦虑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P

2.3.3 不同依恋类型个体自我概念得分比较 以依恋类型作为自变量,以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的各个指标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除道德自我和自我批评外,不同依恋类型个体在田纳西自我概念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4 成人依恋和自我概念的相关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依恋焦虑除与自我批评呈正相关外,与自我概念其他各维度均呈负相关;依恋回避与自我概念各维度间均无相关。

2.3.5 依恋类型和自我概念的回归分析 见表4。

以性别、恋爱次数、恋爱持续时间、依恋焦虑、依恋回避等5个分指标预测自我概念总分,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3 讨论

调查表明,拥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安全型高于40%,而矛盾型(即倾注型)占20%;男生在依恋焦虑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而在依恋回避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与

李同归等[5]对成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自我概念的整体情况男大学生在各项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女大学生,说明具有恋爱经验的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相比,更敢于承认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能够更好地接纳自己。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6]不一致。可能与本研究关注的群体与以往研究不同有关,也可能反映了社会期望对有恋爱经验的男女自我概念的影响。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在自我概念各维度上,除在道德自我和自我批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安全型被试的得分均高于其他3种非安全型的被试。这说明安全型被试对自己各方面的感受均好于非安全型的被试,更能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并能以此采取积极的行为。

调查结果表明,依恋焦虑与自我概念各维度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依恋回避而言,依恋焦虑对自我概念有较好的预测性。此外,恋爱持续时间也能预测自我概念,恋爱持续时间越长自我概念总分越高,个体越喜欢自己、信任自己并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4 参考文献

[1] BURNS RB. The self-concept: Theory measurement,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New York:Longman, 1982:58-76.

[2] 刘岸英. 自我概念的理论回顾及发展走向. 心理科学, 2004, 27(10):248-249.

[3] 李同归,加藤和生. 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心理学报,2006,38(3):399 -406.

[4] 林邦杰.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之修订.中国测验年刊(台湾),1980,27:71-78.

[5] 李同归,李楠欣,李敏. 成人依恋与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国临床康复,2006, 10(46):47-49.

[6] 万德智.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济南:山东大学,2007.

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该报告由复旦大学国家网络传播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共同完成。调查以随机抽样方式,从覆盖不同地域、不同办学层次(包含211、普通本科、大专院校等)的中国大学中抽取1708名微博大学生用户,通过对样本近两年间发表的所有博文进行内容分析,深度解读当代大学生的理想、追求、愿景和情趣。

重视家庭生活 相信自我奋斗

报告指出,与40后、50后属于匮乏一代、60后、70后是温饱一代大不相同,90后如今已真正成为丰裕一代,不仅生活在丰厚的物质环境中,还成长在发展机会增多、流动渠道畅通,社会态度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中。

调查还反映出90后对家庭价值的重视。有效样本中98.6%的人表达了对父母的珍视,88.1%表示支持传统家庭观念,包括结婚生子、传宗接代、赡养父母等,95.4%支持弘扬传统文化。

追求舒适、向往家庭,并不代表90后不爱奋斗。9成受访大学生认为应该通过不断的个人奋斗实现梦想,但平等是重要前提,且有89.0%的人认为机会平等比结果平等更重要。受访者倾向于认为,社会应为个人发展提供公平的起点和平台,最后结果的差异则有赖于个人努力。

追求个性张扬 支持理性爱国

报告指出,90后注重个性的发展。94.8%的受访大学生对个人权利持正面态度,其关注和议论最多的公众人物也大多具有鲜明个性。半数以上受访者表示反对条条框框的束缚,希望能自主决定诸如婚姻、生死等重要人生阶段。

尽管思想前卫,但90后却不爱任性妄为,对待争议性话题,90后通常态度谨慎。在原则问题上,他们也有强烈的是非标准,如98.2%的人对吸食软性毒品(如大麻等)持反对态度。

90后亦是真正的互联网一代,面对多元文化和多种思想观点的冲击,他们总体呈现积极、理性的态度,不同于传统大学生愤青的形象,如83.3%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中国应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以开放心态去借鉴吸收西方的制度和文化。此外,强调国际关系应互惠合作的大学生比例达91.3%。

恋爱观:拼能力比拼爹重要

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1 课题研究背景

人类的文明发展与性意识形态发展是相一致的,人们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制约与支配,世界各国性教育工作者态度冷淡,多数持反对意见,但是随着人类健康的发展要求,性教育问题不得不走进人们日益关注的视野,尤其在高校大学生性教育问题上,大学生是一群心理成熟滞后与生理成熟之后的群体,个人行为受传统道德观念、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制约,性道德观念、社会文化氛围影响和制约他们对性文化正确的认知,在性的道德观念、性文化氛围是相互影响下,大学生群体的性文化取向又会极大改变人们的性道德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性文化也随之而来,增强了国人对人权问题和人性化权力意识的关注程度,冲击了传统性文化的和性观念,在性观念、性行为和性取向等方面出现模糊混乱局面,怎样发挥文化的导向作用?在知识与文化前沿的高校,如何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性取向的多元化观念,需要的是我们有正视的勇气面对而不是尴尬的选择回避,事实证明建立正确的性认知框架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性心理发展意识形态,有利于进一步破除性神秘感,有利于高校进一步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性教育的新路径。能弘扬祖国文化,为构筑科学有效的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体系提供有一定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2 文献综述

研究性文化最早的是西方社会学界的盖格农和西蒙的“性脚本”1理论以及劳曼“性的社会网络”2理论。在我国相关性文化的书籍14部之多,刘达临先生的《中国古代性文化》,在社会学、历史学、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民俗学、医学、文化艺术等开辟了性教育新领域。因为性是根本、本性、生存、延续、是本能,20世纪60年代人类开始意识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美国、瑞典、日本是典型的最早重视性教育的国家,而我国对性还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时候,铺天盖地的性药广告打破了国人这种性愚昧、性无知、性禁锢,使中国人对性的态度逐渐的变得坦然。《性医学》、《中国性学》出版标志着我国性学高级学术交流进入起步发展的阶段,90年首都师范大学开设“性健康教育”选修课,93年正式成立“性健康教育”专业。从此,性教育在中国步入了正轨。

3 调查方法

本问卷针对本省大学生采取问卷调查法或、访谈法、网上投票法,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及访谈,只涉及性别和年龄, 问卷调查时要求每位大学生按问卷要求如实独立填写,课题研究者收集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统计模型分析及采用具体的个案进行单独研究。

4 大学生性现象的现状

4.1 “大学生性观念”的调查结果

4.1.1 高校学生的性意识开放,公开化程度较高

调查数据表明,21.2%的人对“性”感兴趣,有59.7%的人认为“性”不需要回避,14.6%的人表示对“性”无兴趣,表现出厌恶“性”的只占到3.1%。统计数据中包括党员,学生干部,不同年级专业处于17~26岁年龄的学生,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性观念日趋开放,在高校“性”也逐渐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在大学学生们是能够坦然地面对“性”这一话题。尽管在现代中国性文化的氛围中,潘金莲、木子美式的性文化仍是中国性文化学派争论的焦点,但在人类文明的制约下,“本我”的生物性本能是受到道德、文化和群体意识规范制约,使人类的性意识和性需要、性行为更趋向于健康和文明。

4.1.2 高校学生对恋爱、婚姻的态度严肃、谨慎程度较高

恋爱态度随着新婚姻法的颁布实施, 谈恋爱已由高校的不提倡转向自愿选择的经历。调查结果表明,40.1%认为上大学谈恋爱正常,55%的人认为恋爱对学习没影响,18.9%认为恋爱影响学习;
30.1%的人认为恋爱促进学习,31.4%认为恋爱是一种人生体验;
14.5%认为是寂寞无聊;
有占12.6认为随缘;
而将恋爱作为结婚对现象仅占3.52%。在对婚姻最重要性”的调查中,49.6认为“爱情”重要,48.5%认为“责任”重要,4.98%认为志同道合,1.3%认为满足“性”。在调查中,24.5%认为“试婚”对婚姻有益。43.5%人对“试婚”选择模糊态度,不同意为32.4%。可见,大学生已经摒弃了社会普遍认为的恋爱影响学习的保守观念,对恋爱的尊重和理解态度认真,恋爱与学习只是生活中的两个部分,他们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必然的联系,对婚姻的态度较严肃传统的居多的,大多数人认为结婚是以情感为基础的,婚姻源于“性”,能够把婚姻与封建观念中的传宗接代分开认识。调查表明,西方的“试婚”在我国高校大学生中还没有普遍的认同,部分学生模糊态度是因为不太了解“试婚”是怎么回事。

4.1.3 对待贞洁的态度走出传统禁锢,性知识匮乏

贞操观,是建立在男女平等基础上的爱与性统一,调查的结果表明,58.8%认为男女双方都认为重要;
24.1%,认为感情重要、贞操不重要;
7.1%认为对女人重要,对男人无所谓;
4.3%认为是封建残留思想。安全期知识调查结果,52.4%不知道安全期, 47.6%认为知道,回答模糊。形势很不乐观, 高校大学生的生理成熟,性知识缺乏,形成了明显的反差问题。

4.1.4 对婚前性行为被接受的趋势在增大

婚前性行为的调查中,11.70%不赞成,54.3%不支持也不赞成,33.6%赞成感情基础上的婚前性行为,5.3%认为满足生理需要,与结婚及感情无关,没感情也会发生性行为。44.8%认为婚前性行可以接受;

48.1%认为双方愿意可以接受;
10.2%认为应该谨慎。其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双方相爱、双方的朋友关系稳定、双方正准备结婚的情况下婚前性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4.1.5 大学生对“同性恋、双性恋现象”持包容态度

有人指出,大学是“同性恋”现象存在相对较高的场所。调查中显示,大学生们对“同性恋现象”也有了其独立的理解和看法。有47.97%的人认为同性恋和异性恋一样,是个人选择情感和生活的方式,别人无权干涉。调查报告的数字显示,男生和女生对同性恋的认可和接纳程度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很了解13男4.57%、女4.76%;
比较了解男9.14%、女28.6%;
少许了解男59.4%、女57.1%;
一点都不了解男27.4%、女9.53%,可见,高校大学生对性取向多元化的现象持包容态度,走出了传统的性文化观念,完全以“情感”为基础的“婚姻”态度将如何构建和谐的社会文化将是人类的又一文化挑战。

4.2 “大学生性行为”的调查结果

4.2.1 恋爱中性接触程度

与他人性接触程度调查结果:而在恋爱接触的调查中,11.80%无性接触,70.4%有牵手、拥抱、接吻,20.3%有性抚摸,10.9%有性行为。调查表明恋爱期的性接触比例已经很高了。性接触中的男生25%、女生19%,并且首次发生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不到20岁。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发生率在不断增长,高校周边租房同宿日租房、月租房现象也成为一种趋势,从恋爱到校外租房同宿,这种现象说明了我国高校学生恋爱中的性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

4.2.2 发生性困惑求助对象、性行为的动机

调查显示:性困惑求助书刊、网络和朋友等,分别占30.5%、45.60%和23.9%, 获取的性知识3.9%l来源学校、3.1%来源家长。15.6%有过性行为,其中9.8%恋爱时发生性行为,5.8%说明了有一部分人发生性行为和恋爱没关系。18.8%满足性需要,28.1%建立爱情,31.25%感情冲动,6.5%寂寞,其他13.6%;
2.4%性伙伴是不止一个,否97.6%;
没有感情基础的性行为是2.4%(包括盈利性性行为),在获得性知识途径方面的调查中,差异明显,女生的性知识多是源于报刊杂志,男生则是通过同学朋友及色情网站获得,性知识方面明显多于女生, 能够较为主动获取性知识。

4.2.3 调查问卷中所反应出的其他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发生性行为后,几乎没有学生健康保健,出了问题去的几乎都是小诊所,可见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在个案调查中,极少数同学怀疑自己有同性恋倾向却对同性恋的界定缺乏认知,身边同性恋经历的同学日益公开化,同学对同性恋的接纳包容,使得自己性取向混乱模糊,对其性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调查中男女大学生受到性骚扰人数在增加,我们该如何防御性骚扰,这也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

同时,大学校园里的确存在着盈利性性行为。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对待这一现象?这又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话题。

5 调查研究结果

大学生性观念、性行为已与世界性文化接轨,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东西方性文化的融合,在我省大学生中确实存在健康的隐患,影响婚姻家庭走向,甚至会造成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尽管大部分学生的性观念、性行为的认知态度主流方向是好的,但是性观念的开放程度、性行为年龄的超前程度都会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金西报告》详细阐述了现代社会里人在不同的阶段性行为的特点和差异,不仅仅高校本身,而且全社会要给予的广泛的关注与思考。我省高校对性知识的教育几乎是空白的,遭遇的“性”尴尬问题又充分暴露出了性教育滞后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乃至整个社会,关于性方面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难于启齿的话题。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正是国家民族发展的未来,学生对性文化的继承与学习会引领社会文化的一个发展方向,在网络发展日新月异,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文化认知态度极为重要,性观念,性行为的认知扭曲极易产生不良心理问题,甚至走上犯罪,危害社会的发展。

推荐访问:异地 调查报告 大学生 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五篇】 大学生异地恋调查报告(精选5篇) 关于大学生异地恋的调查报告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