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运动训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篇

运动训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篇

时间:2022-11-17 14:3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运动训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篇运动训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78年12月,邓小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动训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篇,供大家参考。

运动训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篇

篇一:运动训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

  )A.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B.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C.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结合

  D.强调循序渐进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2.1990年,邓小平说:“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这说明邓小平(

  )A.深入探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B.开始形成市场经济理论观点

  C.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主张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3.(2019·唐山一模)有学者认为,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一思想。邓小平的“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

  )A.引进外资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发展

  B.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

  C.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D.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理论

  4.(2019·杭州二模)1987年,邓小平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时说:“我们过去固守成规、关起门来搞建设,搞了好多年,导致的结果不好……很长时间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人民的生活还是贫困……这才迫使我们重新考虑问题。”上述言论表明(

  )A.对外开放是发展中国经济的唯一出路

  B.改革开放的实施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C.邓小平注重利用国际交流发展本国经济

  D.民生问题是邓小平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5.毛泽东曾说过:“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从材料可以看出(

  )A.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B.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C.中国共产党诞生使毛泽东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

  D.五四时期毛泽东思想已经开始走向成熟

  6.(2019·北京东城区一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点:它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这个关键点是(

  )A.毛泽东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正式形成

  C.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正式写入党章

  7.(2019·盐城一模)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共产主义者在现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毛泽东的主张(

  )A.回归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B.有利于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C.消除了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

  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8.(2019·武汉二模)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区别,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等新的概念以区别“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这些概念的提出(

  )A.体现了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

  C.反映出共产党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

  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9.1943年国民党挑起了一场“中国之命运”的论战,抛出了“哪个党能够救中国”的议题,对此中国共产党组织多位理论家运用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等“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进行反击。这场论战(

  )A.有利于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B.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奠定理论基础

  C.有利于争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D.为“毛泽东思想”的确立提供了土壤

  10.1945年1月,在《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一文中,毛泽东提出:“我们不能学国民党那样,自己不动手专靠外国人,连棉布这样的日用品也要依赖外国。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这说明毛泽东(

  )A.希望与西方国家实现经济互补

  B.主张自力更生地发展经济生产

  C.认识到持久抗战对经济的压力

  D.极力维护国共合作以共同抗日

  11.(2019·遂宁一模)20世纪40年代后期,解放区报纸上多次出现农民在集市争相购买毛泽东像的报道。与此同时,无论民间集市还是社会机构,都开始大量印制毛泽东像。毛泽东像在此时的畅销(

  )A.强化了农民阶级的道路认同

  B.促进了土地改革的全面推广

  C.实现了理论宣传的形式创新

  D.导致了“左”倾路线的全面实施

  12.(2019·郴州一模)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材料出自(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持久战》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民国总统,我想没有哪一个朝代的统治者有现在农民协会这样肃清盗匪的威力。什么盗匪,在农会势盛地方,连影子都不见了……至于土匪,则我所走过的各县全然绝了迹,哪怕从前是土匪出没的地方。原因:一是农会会员漫山遍野,一呼百应,土匪无处藏踪。二是农民运动兴起后,谷子廉价……民食问题不如过去那样严重。三是会党加入了农会,在农会里公开地合法地逞英雄……四是各军大招兵,“不逞之徒”去了许多。

  因此,农运一起,匪患告绝。对于这一点,绅富方面也同情于农会。他们的议论是:“农民协会吗?讲良心话,也有一点点好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材料二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关于农民革命问题的相关思想。(9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有了哪些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主要依据。(16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报和中央领导人对苏联经济模式反思中的许多细节,反映了中、苏许多的重大历史现象。部分反思内容如下:

  1954年,《人民日报》反思道:“苏联迅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切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苏联过去所走的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结合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反思中提取一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苏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细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

  )A.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B.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C.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结合

  D.强调循序渐进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B[材料意思是:由于法律条文工作量大等问题,所以应该在制定过程中留有余地,随着各种情况的出现,以便能更好地去补充完善法律,并且有些地方可以先搞试点。邓小平倡导在立法问题上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故B项正确。]2.1990年,邓小平说:“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这说明邓小平(

  )A.深入探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B.开始形成市场经济理论观点

  C.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主张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A[根据材料时间“1990年”和邓小平讲话的内容可知,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进一步探讨,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3.(2019·唐山一模)有学者认为,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一思想。邓小平的“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

  )A.引进外资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发展

  B.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

  C.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D.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理论

  A[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借鉴了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故选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新经济政策规定征收固定粮食税,故B、C两项错误;“一国两制”方针适用于解决港澳台问题,与新经济政策无关,D项错误。]4.(2019·杭州二模)1987年,邓小平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时说:“我们过去固守成

  规、关起门来搞建设,搞了好多年,导致的结果不好……很长时间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人民的生活还是贫困……这才迫使我们重新考虑问题。”上述言论表明(

  )A.对外开放是发展中国经济的唯一出路

  B.改革开放的实施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C.邓小平注重利用国际交流发展本国经济

  D.民生问题是邓小平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D[对外开放不是发展中国经济的唯一出路,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对外开放的背景,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邓小平注重国际交流,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注重对人民生活的改善,故选D项。]5.毛泽东曾说过:“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从材料可以看出(

  )A.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B.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C.中国共产党诞生使毛泽东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

  D.五四时期毛泽东思想已经开始走向成熟

  B[通过三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使毛泽东在1920年夏变成马克思主义者,即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毛泽东领导新文化运动问题,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诞生,排除C项;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在1945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6.(2019·北京东城区一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点:它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这个关键点是(

  )A.毛泽东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正式形成

  C.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正式写入党章

  C[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根据所学知识,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故选C项。]7.(2019·盐城一模)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共产主义者在现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毛泽东的主张(

  )A.回归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B.有利于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C.消除了国共两党的思想分歧

  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B[根据材料“在现阶段……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共同抗日是主要任务,民族革命有利于团结国民党,故选B项;“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指新民主主义革命,A项错误;C项“消除了”说法绝对,排除;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项错误。]8.(2019·武汉二模)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区别,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等新的概念以区别“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这些概念的提出(

  )A.体现了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

  C.反映出共产党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

  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从材料信息看,毛泽东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区别,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故选A项。]9.1943年国民党挑起了一场“中国之命运”的论战,抛出了“哪个党能够救中国”的议题,对此中国共产党组织多位理论家运用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等“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进行反击。这场论战(

  )A.有利于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B.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奠定理论基础

  C.有利于争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D.为“毛泽东思想”的确立提供了土壤

  D[材料中体现的是中国内部就中国命运的论战,与反法西斯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故B项错误;材料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支持与否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共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为理论,这有利于毛泽东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故选D项。]10.1945年1月,在《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一文中,毛泽东提出:“我们不能学国民党那样,自己不动手专靠外国人,连棉布这样的日用品也要依赖外国。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这说明毛泽东(

  )A.希望与西方国家实现经济互补

  B.主张自力更生地发展经济生产

  C.认识到持久抗战对经济的压力

  D.极力维护国共合作以共同抗日

  B[B项表述与题目中“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相符,故正确;A项表述与题目不相符,排除;题目中并未提到持久战的问题,排除C项;D项表述与题目不相符,排除。]11.(2019·遂宁一模)20世纪40年代后期,解放区报纸上多次出现农民在集市争相购买毛泽东像的报道。与此同时,无论民间集市还是社会机构,都开始大量印制毛泽东像。毛泽东像在此时的畅销(

  )A.强化了农民阶级的道路认同

  B.促进了土地改革的全面推广

  C.实现了理论宣传的形式创新

  D.导致了“左”倾路线的全面实施

  A[农民积极大量购买毛泽东像说明这是广大农民阶级对我党革命道路的认可与支持,故选A项;土地改革始于1947年,这与材料给定的时间点明显不符,排除B项;毛泽东像本身并不属于理论宣传,排除C项;我党全面的“左”倾路线正式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排除D项。]12.(2019·郴州一模)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材料出自(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持久战》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C[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革命胜利后的一种过渡形式的国家制度,符合《新民主主义论》中中国革命两步走的设想,故选C项;A、B、D三项与民主革命两步走无关,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民国总统,我想没有哪一个朝代的统治者有现在农民协会这样肃清盗匪的威力。什么盗匪,在农会势盛地方,连影子都不见了……至于土匪,则我所走过的各县全然绝了迹,哪怕从前是土匪出没的地方。原因:一是农会会员漫山遍野,一呼百应,土匪无处藏踪。二是农民运动兴起后,谷子廉价……民食问题不如过去那样严重。三是会党加入了农会,在农会里公开地合法地逞英雄……四是各军大招兵,“不逞之徒”去了许多。

  因此,农运

  一起,匪患告绝。对于这一点,绅富方面也同情于农会。他们的议论是:“农民协会吗?讲良心话,也有一点点好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材料二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关于农民革命问题的相关思想。(9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有了哪些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主要依据。(1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农民协会这样肃清盗匪的威力”“农运一起,匪患告绝”等信息,结合毛泽东对于农民运动重视的态度,回答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二“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可归纳总结;第二小问,结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以及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经验,可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主要依据。

  答案:(1)农民在民主革命中有着伟大的作用;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是必要的;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9分)(2)发展: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农民阶级是推动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依据: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马列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理论;井冈山斗争的实践。(16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报和中央领导人对苏联经济模式反思中的许多细节,反映了中、苏许多的重大历史现象。部分反思内容如下:

  1954年,《人民日报》反思道:“苏联迅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切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苏联过去所走的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结合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反思中提取一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苏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细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依据“苏联迅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切灿烂

  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可以谈工业化的成就,然后根据所学列举苏联工业化的成就即可。依据“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可以从苏联工业化的弊端以及中国20世纪50年代工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作答。

  [答案]示例

  细节:苏联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2分)历史现象:这一细节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2分)概述和评价: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通过五年计划的实施和资金的国内积累,苏联只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工业化的成就巩固了苏联政权,并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和光辉前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对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人产生了极大的示范作用,学习、借鉴乃至模仿苏联工业化模式,成了新中国制定工业化战略的必然选择。(8分)

篇二:运动训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体教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体教双方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体教配合、体教结合、体教融合3个发展阶段。“体教配合”阶段体教双方都把“增强人民体质”作为共同目标,形成群众(学校)体育发展的“黄金时代”。“体教结合”阶段由于强化了体育的竞技金牌价值,在举国体制战略的促进下,我国在竞技体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2020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旨在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体教融合;理论与实践;路径

  1.

  体育教育系统原有弊端

  新中国成立后及数次中央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中,无论机构设置是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还是教育部、体育总局,都表明教育、体育是分属两个部门并行发展的两项事业。一个注重文化知识的培养,一个注重运动技能和竞

  技运动员的培养。并历经体教配合和体教结合两个发展阶段,但这两个发展阶段并没有解决体育和教育两个部门在具体实践中所出现的弊端。

  1.

  体育系统弊端

  自1984年新中国回归奥运大家庭,为加快发展体育运动,大力提高我国运动技术水平,实现为国争光的任务,国家层面建立了国家、省市和各级体校为主体的三级训练体系,并普遍建立运动员“集中生活、集中训练、集中学习”的[1][1]

  “三集中”管理模式。这种国家体制和训练模式为实现中国竞技体育奥运争光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直接造成了运动员文化教育和竞技训练的分离,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系统的文化教育,带来了运动员文化学习严重缺失等问题,导致大多数高水平竞技运动人才文化素质不高,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也受到了严峻挑战,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

  1.

  教育系统弊端

  在学校教育方面随着升学压力,学生学业负担加重,文化课学习成为主流和核心,体育课逐渐被边缘化。也有不少学校出现重视少数人的运动训练竞赛而忽视了全体学生的身体锻炼。在学生成长评价体系中也出现过分偏重文化课成绩、忽视体育和体质等方面的问题。这都导致了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率不断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增高,并且出现低龄化倾向;大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和力量素质出现下降等诸多青少年体质健康下滑的问题。

  1.

  体育回归教育本位

  1.

  彰显体育育人本质

  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促进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聚焦体育的教育功能,树立“以体育人”的思路,培养复合型高水平人才。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人的过程和手段,通过体育不仅能够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生长发育,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体育中学会遵守规则、团结合作、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尊重他人等,提升青少年的道德素养。此外长期体育运动习惯对儿童青少年大脑健康发育和认知功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体育运动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通过促进大脑发育,提升学习效益,这也是实现体教融合目标的重要路径。从体教融合的现实选择来看,其实质是让体育回归教育本位,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从而真正实现体育不仅育“体”,而且育“人”的重要的关联目标。

  [3][2]

  1.

  后备人才培养回归教育系统

  学校是广大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学校体育是青少年体育的基础、体育教育的核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源头。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通过体教融合把竞技人才培养融合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竞技人才的培养由面向运动员,转向了全体学生。扩大学校层面从事竞技体育的人口数量,从中脱颖而出的优秀运动员苗子也会随之多起来,学校体育为竞技体育输送后备人才的可能性也就提高了。

  将竞技人才的培养融合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改变体育系统负责运动员培养从头到底的局面,将中初级运动训练的开展主体由体育系统转移到教育系统。认识到文化教育对提升体育运动水平的作用,将运动员的教育彻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运动员培养的多主体参与,利于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日后运动员的学习、就业奠定基础。

  1.

  教育渗透青少年赛事体系

  1.

  青少年赛事体系的融合

  作为竞技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赛事成为检验训练教学效果的杠杆。青少年体育赛事在社会、普通学校、各级各类体校业余训练体系中发挥着展示竞技能力、检验训练(教学)成果、提升身体机能、促进社会融合等作用。长期以来,体育和教育部门在青少年体育工作上交叉管理,造成青少年体育赛事的年龄分段、组别设置和赛制安排等零散无序,直接影响青少年参与体育训练和竞赛的积极性。

  1.

  运动员技术等级评定方式转变

  改变原有运动员等级制度是国家体育部门的一项审批制度,等级称号的申请、审核和审批都是由体育部门独立完成。《意见》提出,教育、体育部门为在校学[7][6][5][4]

  生的运动水平等级认证制定统一标准并共同评定。这意味着教育和体育部门要联合制定新的标准,规范运动员技术等级的分级审批。

  1.

  体教融合,基础在教育

  1.

  学校体育主体地位

  《意见》的颁布突出了“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的发展导向,进一步强调了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的发展目标,确立了体教融合过程中学校体育发展的主体地位,明确了体教融合的根基在教育而非体育。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意见》要求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整合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由教育、体育部门联合评定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这种组织形式的变化,目的是让学生能在学校学会至少一项专项运动技能,这就要求学校要开展体育项目技能培训,提供专业的体育训练和指导,通过提高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运动水平,实现课余训练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双重职能。

  1.

  青少年体育部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

  体教融合是国家体育和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意见》的出台,建立了由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体育总局牵头,12个中央部委组成的青少年体育部级联席会议制度。以青少年的实际需求为牵引,强调“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推动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形成空间上相互支持,功能上互相补充的发展格局,彻底实现体育与教育系统两个运行系统的深度融合,从而最终实

  现青少年文化教育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1.

  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体系构建

  [6][2]

  新时代体教融合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协同”的发展模式。学校积极引导社会体育组织在校内开展运动技能培训和体育文化等活动;充分发挥社会体育俱乐部的作用,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多样化的需求;引入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等专业人士担任学校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弥补体育师资力量的短板。这就要求完善学校体育工作中建立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制度、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有效处理体育社会组织等力量进入校园存在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王登峰.体教融合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J].体育科学,2020,40(10):3-7.

  [2]杨国庆,刘宇佳.论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内涵理念与实施路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06):621-625.

  [3]周成林,金鑫虹.从脑科学诠释体育运动提升学习效益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01):20-28.

  [4]柳鸣毅,孔年欣,龚海培,胡雅静.体教融合目标新指向:青少年健康促进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J].体育科学,2020,40(10):8-20.

  [5]刘海元,展恩燕.对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思考[J].体育学刊,2020,27(06):1-11.

  [6]孙科,刘铁军,马艳红,张震,郇昌店,纪成龙,任慧涛,王永顺,闫士展,李立.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47(01):13-20.

  [7]柳鸣毅,丁煌.我国体教融合的顶层设计、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10):13-27.

篇三:运动训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框

  【学习目标】

  (1)

  识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2)

  理解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性及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学习重难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课前预习】

  1、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2、当代中国先进文化:

  〔1〕,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先进文化的内涵:以

  为指导,以

  为目标,发展面向

  的,的社会主义文化。

  〔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性:,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

  和。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基本内容:a、;b、;c、;d、。

  〔2〕意义:a、推动,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是

  的本质表达;c、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3〕基本要求:略。

  4、坚持

  引领社会思潮。既,又有力抵制,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5、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坚持

  。这个理论体系包括:

  、、。

  【课堂探究】

  1、你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根本原因在于………()A.西方工业文明浪潮的冲.专心.

  .击B.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2、牢牢掌握先进文化方向的关键在于〔

  〕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B.坚持文化生活的多样性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培育“四有〞公民3、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C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D为政治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4、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核心的、本质的要求是()A、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D、社会主义5、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A、坚持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D.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6、全国政协**贾庆林在纪念孔子诞辰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强调,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国〞的主张。这说明()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那么是一致的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C.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要坚持文化多样性的要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文化多样性〞的内在联系是〔

  〕①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②是矛盾的,是根本对立的③思想文化越是多样化,越是需要“主心骨〞,即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多样性的文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①③8、以下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的是:〔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B、我们的中华文化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9、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10、辨析题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指导思想必然是多元化的。

  第二框

  【学习目标】

  〔1〕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作用;

  〔2〕结合具体的事例,说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学习重难点】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和怎样做

  【课前预习】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2〕、意义:

  精神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搞不好,。

  .专心.

  .〔3〕、根本任务:,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4〕、怎么做: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是

  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

  的作用。

  5、和谐文化:

  〔1〕、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

  。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完善,形成

  的社会风尚。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

  。原因:

  【课堂探究】

  1、事例:1987年8月8日,杭州市武林广场的一把大火将5000多双温州生产的劣质皮鞋付之一炬,温州几乎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痛定思痛,温州人重整发展思路,竖起“质量立市〞大旗。2002年8月2日,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作出决定:从2002年起,每年的8月8日为温州的“诚信日〞。经过几年努力,如今的温州已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鞋都〞。

  请你谈谈这个材料的启示。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单项选择题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着一个学校的理想追求与办学特色,对于促进学生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据此完成1~2题。1、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大人〞在中国历史进步的洪流中发挥先锋作用。这说明……()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政治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人的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先进文化的建设2、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对我们先进文化发展的启示是…()A既要重视文化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道德素质的培养B.文化教育是次要的,关键是抓好道德建设C.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D.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3、某村有一“风水宝地〞,村民担心耕种会引来灾祸。村干部不信邪,带头承包了“风水宝地〞,不仅没有遭灾,反而获得了可观的收入。针对上述情况,当地政府应该()A.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山政策B.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完善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D.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4、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是〔

  〕A、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其他各项事业也就搞好了B、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决定作用C、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D、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5、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国家的事,与公民个人无关〞。这种观点()①看到了国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应起的作用

  ②否认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

  ③正确指导了国家与公民个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④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离开人民群众的参与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有人形象地把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划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和盘剥。据此完成6~7题。6、上述材料对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启示是〔

  〕A、知识正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B、知识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知识与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专心.

  .C、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7、报考普通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表达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在向大众化发展,而且表达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在向学习型社会迈进。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关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②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加大教育投入③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④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深化教育改革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C、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D、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9、青年学生为什么要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0、辨析题自然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只有自然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算不上是真正的科学,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大。

  第九课

  第一框CAADDBDB三、辨析题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指导思想必然是多元化的。

  (1)任何社会的经济、思想意识形态都是丰富多彩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使我们国家出现了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出现了经济成份、利益主体、社会组织、生活方式、就业方式、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出现了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2)但是,任何社会的经济、思想意识形态都有主导的力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政治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上,公有制占主体地位,这决定了在思想形态方面,马克思主义必须属于主导地位。

  (3)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是辩证的统一,我们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观念的多样性,又要坚持指导思想一元性,即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是多元化。第二框

  DABCBDAC8、青年学生为什么要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发展先进文化,本质是一个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不断进行文化创造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过程。这一有亿万人民参加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深叶茂的土壤。〔2〕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人们在自觉参与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3〕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三、辨析题9、自然科学是人们认识.专心.

  .自然、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只有自然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算不上是真正的科学,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大。〔1〕自然科学提示自然规律,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使自然造福于人类;哲学社会科学那么提示社会发展规律,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2〕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历史前进的两个车轮,前者在发展生产力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并为后者的繁荣提供知识基础;后者那么为前者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并通过提示社会发展规律和指导社会实践,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在现代化建设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专心.

篇四:运动训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运动训练文化课政治模拟考试卷

  1、(???)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单选题]*

  A.改革开放(正确答案)

  B.对外开放

  C.解放思想

  D.实事求是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有(??)①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②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③进一步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单选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正确答案)

  3、8.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单选题]*

  A.私有制的出现

  B.贫富的出现

  C.生产力的发展(正确答案)

  D.国家机器的出现

  4、在生产力系统各要素中,最直接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单选题]*

  A.劳动者

  B.劳动工具(正确答案)

  C.劳动对象

  D.教育发展程度

  5、1.中国的国名全称是(

  )。

  *[单选题]*

  A、中国

  B、中华共和国

  C、中华人民共和国(正确答案)

  D、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

  6、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是(?)

  [单选题]*

  A.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引(正确答案)

  B.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

  C.完成了三大改造

  D.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7、82.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将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

  错

  8、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是()。

  [单选题]*

  A.地理环境(正确答案)

  B.人口因素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生产方式

  9、下列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判断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答案)

  B.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C.我当前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现代化强国

  10、93.现实生活中,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但价格上涨或下降都不会背离价值太远,总是以价值为轴心上下波动。这是因为政府会进行干预。

  *[判断题]*

  对

  错(正确答案)

  11、97.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判断题]*

  对

  错(正确答案)

  12、8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

  错

  13、关于新时代历史机遇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的机遇

  B.实现攻坚脱贫一个也不能少的关键期

  C.发展大国关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期

  D.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机遇(正确答案)

  14、13.中国要以自身的发展()。

  *[单选题]*

  A、称雄世界

  B、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正确答案)

  C、称霸世界

  D、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

  15、第一生产力是()。

  [单选题]*

  A.科学技术(正确答案)

  B.劳动力

  C.知识

  D.文化

  16、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维护(),保持社会协调发展。

  *[单选题]*

  A、社会公平

  B、社会正义

  C、社会公平正义(正确答案)

  D、社会和谐

  17、在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真正坚持()

  [单选题]*

  A.马克思主义(正确答案)

  B.社会主义

  C.民主和法治

  D.独立自主

  18、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

  [单选题]*

  A.实践

  B.内部矛盾(正确答案)

  C.外部矛盾

  D.人的主观能动性

  19、6.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提高,出现了私有制,以下属于原始社会私有制的是(?)[单选题]*

  A.生产工具、人

  B.土地、牲畜(正确答案)

  C.土地、人

  D.牲畜、人

  20、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单选题]*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正确答案)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C.劳动资料与劳动者的统一

  D.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

  21、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中国最大实际,反映的是()

  [单选题]*

  A.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答案)

  B.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已经改变

  C.我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现代化强国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动力作用

  22、在封建社会普遍存在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是(?)

  [单选题]*

  A.封建土地所有制(正确答案)

  B.劳动成果归地主

  C.土地公有制

  D.劳动成果平均制

  23、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里指的是()

  [单选题]*

  A.运动

  B.实践(正确答案)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2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是()

  [单选题]*

  A.促进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的转化

  B.有效维护中国特色传统农耕文化的稳定性

  C.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毫不动摇(正确答案)

  D.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25、真相和假象的区别是()。

  [单选题]*

  A.客观存在的是真相,主观想象的是假象

  B.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相,不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

  C.隐藏于事物内部的是真相,表露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

  D.正常反映事物本质的是真相,歪曲反映事物本质的是假象(正确答案)

  26、一个完整的理性认识过程是()

  [单选题]*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正确答案)

  C.理论——实践——理论

  D.实践——认识——实践

  27、4.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的是(?)

  [单选题]*

  A.原始社会(正确答案)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奴隶社会

  28、73.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表示生活绝对贫困。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

  错

  29、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这一思想()①是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②完成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成败④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单选题]*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正确答案)

  30、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单选题]*

  A.革命的性质不同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正确答案)

  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对象不同

推荐访问:运动训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训练 运动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