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微课资源建设【五篇】【精选推荐】

微课资源建设【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6-26 19:2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步伐,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效率,各个职业学校积极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同时建成了不少精品课程和各类专业的网络课程。但是当前职业学校的课程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微课资源建设【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微课资源建设【五篇】

微课资源建设范文第1篇

一、职业学校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现况

近年来,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步伐,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效率,各个职业学校积极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同时建成了不少精品课程和各类专业的网络课程。但是当前职业学校的课程资源还存在许多问题:第一,课程资源没有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课程资源学生利用率非常低;第二,课程资源仅是课件、动画、图片及习题的简单拼凑,内容杂乱无序,缺乏教学资源建设的系统性;第三,电子教材、教学视频及相关教学资料容量较大,学生阅读、下载非常不方便;第四,课程资源仅是电子资料的堆砌,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二、微课的相关概念及特点

职业学校的微课是指按照专业的课程标准和技能实训实践的要求,以视频为主要媒介,记录教师在课堂内绕某个知识点而展开的教学或实践活动。微课主要包含两层含义,时间之“微”和传授知识量之“微”。微课主要是以某个知识点为基本教学模块来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微课的核心是短小精炼的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括与知识点相关的课程设计、课件材料、教学思考、测试练习及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辅教学与课程资源。因此,微课既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资源不一样,又是在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课例、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其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课程教学资源,其主要操作技能流程进行更全面的分解和细化,也让学生对于操作要求和操作流程把握更加准确和更加到位。

三、“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及其特点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是职业教育机电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电工实训室、了解安全用电与触电急救,电气火灾的防范及扑救,供电用电与节约用电,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常用电工材料的选择与导线的连接,电压、电流、功率的测量,电阻的测量,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电容、电感的识别,单相交流电的测量,单相交流电路的测量,三相交流电的测量,基本照明电路的安装和家用配电板的安装等工作任务。然而,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由于电工实训设备较少,教学过程中不得不进行分批,分组进行,教学效率低下;第二,理论内容比较抽象,让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第三,现在的电工技术发展非常快,学校的教学设备也很难与时俱进,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速度,造成学生学习的技能与行业需求脱节。四、基于微课“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基于微课的“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课程资源进行模块化方式进行设计,将教学重点、实践操作步骤和习题解答录制成微课,让学生通过网络能够全面了解“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一)全面系统地进行课程分析。为了让“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资源真正服务于学生,并适合学生学习和教学内容符合企业需要,组成由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信息技术工程师的团队对课程进行分析。从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知能的要求出发,使得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能够更加贴近实践的要求,贴近岗位的需求,并根据专业理论和实训教学分成不同层级,让学生根据需要进行不同层级的选择性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专业课程个性化的学**台。

(二)科学合理地分解教学内容。为了让每一个微课和其他微课之间符合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为了体现微课短小、精炼和高效的特点,需要对理论知识按一定的规律进行细化,也请教育专家按学生的对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内容进行分解和细化,并针对一些难点和重点提出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建议;针对相关的实践操作进行了分析和研讨,确定该微课要突出的步骤和细节,给微课的录制提出相应的要求。

(三)高质高效的微课录像与制作。根据教学设计,认真做好相关主题的课件、案例、习题等辅助素材,然后采取现场录像,以显示教育教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为保障视频的质量,可要请摄像专业的教师加入微课课程资源建设团队,使得视频录制高质有效,以便于学生认真学习和后期推广。

微课资源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课;
信息化教学;
系统论;
知识地图

微课类教学资源是以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教学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实训实验、项目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资源。微课类资源的核心内容是微视频,广义的微课教学资源还包括与该教学知识点相对应的教学设计、练习测试、PPT等辅教学内容。[1]微课教学资源可以应用在各种教学模式下,微课在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当前,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积极组织教师制作微课资源。国家及省市级的不同教育管理、教研机构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竞赛活动,比较知名的有全国微课大赛以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等。微课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

1微课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目前微课资源建设与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存在脱节现象。一方面,各院校在进行校本资源建设项目或者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时,投入了资金和人力,建设大量的微课类教学资源,这些建设项目最终考核验收的重点是资源建设的总数量、建设进度,而对于所建微课教学资源的实际应用效果缺乏后续考评。另一方面,目前的微课资源建设规范对于微课资源中的文本、图片、视频、动画、软件等各类素材进行了统一规范,但没有从教学使用上对资源建设进行规划,教学效果很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为了提升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的实际教学效果,我们可以运用系统论思想,把信息化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模式作为整体来分析。因为构成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各子要素虽然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它们是根据逻辑统一性的要求而构成的整体,因此必须以整体观念来协调信息化教学系统内部的子要素。[3]

2以系统论思想建设微课教学资源

系统论强调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和处理事物,强调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协同性。系统中的诸多要素必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机结合、和谐有序,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系统发挥正常功能。考虑到系统论的要求,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中,需要分析整个课程中各微课资源间的相互联系,也要分析微课资源与信息化教学模块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性,以达到保证系统整体的教学效果。[4]图1揭示了信息化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图1中,共有4个子系统,即: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师、学生。其中教师通过筛选整理知识点建立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子系统,并通过知识地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课程教学知识点,同时构建翻转课堂或者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学习矩阵中各职业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下面将阐述如何通过知识地图和学习矩阵,加强各子系统的相互联系及协同性。通过知识地图和学习矩阵把系统论的思想融合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主要是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描述课程教学内容众多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体系结构。当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学习新课程的知识时,往往因为知识点数量比较多并且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没有描述,造成对课程整体知识网络比较迷茫的状况。使用知识点地图形成课程微课资源的总分布图,用于组织微课资源,将散落的微课资源整理起来,予以有效的管理与维护。通过课程知识点地图,能够学习、分享这些微课资源。知识点地图通过揭示课程内各微课资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处在整个课程知识点体系中的什么位置。这是高效准确地学习课程的有效办法。二是对不同职业背景所需掌握的各层次知识点的程度加以说明,使学生能够有目的地制定学习策略。学生将来从事何种职业,这是教学目标设定的重要因素,这种因素导致从事不同职业的学生对同一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不同。一个学生能否适应这种关系的变化是反映其学习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学生要保持对职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正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课程知识点与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关系,从而制订出正确的学习策略。[5]所设计的课程知识点学习矩阵,把某特定专业所需要的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制作成分布矩阵,清晰地说明将来从事的职业所需的能力水准。对每一知识点,根据不同职业,将其需要掌握的程度分为基本了解、理解本质、熟练应用、创新与推广4个能力水准。这一学习矩阵,是一个能反映学生与所需学习的知识点之间关系动态变化的模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及其变化,正确地处理知识点与将来所要从事职业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微课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6]

3实证研究

为了验证系统论视角下微课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教学效果,在浙江省在线开放课程《服装面料认识与鉴别》的建设与教学应用中,融入了系统论思想。随着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过程的开展,研究得到深入。根据课程的教学对象,以及这些对象将来所需从事的工作岗位,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以面料原料鉴别、质量认识及服装服用安全为基本出发点,要求培养学生服装面料识别、检验、选购和保养能力,及服装服用安全性能的辨别能力。本课程是学生将来从事纺织服装企业质检、采购、贸易与营销等岗位的入门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入门技能。该课程内容分为9个大知识点,主要包括:绪论、初识、评价、鉴别、品质、选购、流行风格、保养、安全等消费大众关心的问题。在表一中给出了课程内容的知识地图,每个典型知识点下均设置几个到十几个不等的知识点群,例如知识点2“初识材料”下包括:三大织物认识、纱线与纤维、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化学纤维等5个子知识点。在网络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给出反馈;
而学生需要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和学习进度选择一个支系下的知识群进行学习。每一知识点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程度又分为基本了解、理解本质、熟练应用、创新与推广4个能力水准。在表2中分别说明电商从业、企业管理、织物产品采购及织物产品检验等职业岗位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本学期共计84名学生参与《服装面料认识与鉴别》浙江省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如下:1)建立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在线开放课程中,共有各类题目710条、布置作业18次、在线考试15次、微课资源52个、课程文件数150、课程资源容量60G;
2)在通常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中,教师侧重于信息化教学手段,力图通过单个的资源向学生展示知识点,而缺乏各教学资源的协同性及教学资源与学生将从事职业之间的关联。不同与以往的网络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在系统论思想下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指明了知识点的关联及不同职业背景下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便于网络教学的进行。3)通过学习矩阵,学生根据各职业背景的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学生能力得到质变。通过作业实战演练,学生了解并掌握服装面料的种类和性能要求,能对材料能进行简单鉴别,具有面料选购和质量检查能力,服装安全性能的辨别能力,具备在储存、运输、保养过程中的面料维护能力,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绩突出。4)教学效果显著。组建了两个班级微信群和10个学习小组微信群,累计学生答疑信息达到2000多条,由于采用了微信点名,缺课率为0%。

4结语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对于如何提升所建资源在实际教学中使用效果的复杂问题,系统论是值得借鉴的思想方法。[7]文中所提出的微课教学资源建设方案,跳出单一微课资源的设计个体环节,抓住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之间的各种关联因素,确定了以知识点地图为纽带的微课资源包建设方案,形成了基于微课的课程信息化资源包整体组织构架,对整个信息化教学项目实现了整体控制。这种规划设计方式,正是应用了系统论“树立整体观念”的思想方法,使得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建设有序、有效。

参考文献

[1]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

[2]孙小蒙,葛元骎,叶大鹏.微课建设与学生发展的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24):94-96.

[3]高铁刚,薛峰.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8):26-32.

[4]郑雅琦,文辉.系统论设计思维方法研究——基于模组化实例分析[J].设计,2014(2):143-145.

[5]许易,陈盈.基于知识地图的课程学**台构建与实施[J].计算机教育,2016(3):68-70.

[6]唐钦能,高峰,王金平.知识地图相关概念辨析及其研究进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4(1):121-125.

微课资源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优质微课资源 开发 建议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开始重视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也力求实现信息化和资源共享,以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开展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而在这个过程中,微课是重要的形式之一。所谓微课,顾名思义,是不同于一般课程的小型课堂,又称其为微课程。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时展的产物,具有时代性。这种教学模式是利用网络进行的在线教学模式,是国内外教育事业中的各专业人士热切关注的话题。这种微课移动教学在我国的应用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开发的过程中仍存在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发微课并将其普及于教学中是我国教育部门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微课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微课,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它的教学内容以某一单纯的知识点或是重难点知识为主,以此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某一知识点。微课最初是以教学视频、课例片段的形式出现的。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促进了微课的发展。现如今的微课是指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满足教学实践的需求,采用教学视频的形式,观看教师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在课堂中将教授和学习结合起来,是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其还涉及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并结合了素材课件、练习测试和学生反馈等教学资源。微课是一种由多种资源有机组合构成的,以微视频形式存在,利用网络技术,突破空间限制,能运用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小的网络视频课堂教学。

微课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方式,具有现代的特点。微课教学以某一知识点为核心开展教学,因而其教学主题十分明确,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方向。微课教学强调的是资源,是对资源的利用,因而微课教学的资源具有多样性。通过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学习情境,辅助学生学习,增强教学成果。

二、我国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现状

我国微课目前只是初步发展,在微课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微课的主要内容是视频教学,因而视频镜头和角度的问题会影响视频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视频教学效果会受到计算机设备的影响。由于现阶段教师虽然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但其并非是计算机专业人士,在声音系统设置方面还无法熟练地掌握,因此,制作的课件的声音效果不佳,影响了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微课视频的录制有时候是用智能手机和摄像机拍制的,这些设备的音频采集功能并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不够完善,易对录制产生不好的影响,且教师拍摄的地点、环境都可能影响微课教学。

微课教学中,课件的制作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但现阶段的微课资源开发时,教师对于课件制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所设计的课件无法达到微课教学的要求。在页面设计方面,不够简洁大方,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课件的风格未统一,整体感不够强,不具有层次感;
排版上不够合理,配色不够协调;
配图上缺乏合理性,图标的设计不美观,在课件中所采用的网络链接也经常无效。

总的来说,微课教学所需要的资源配套不够齐全,还需要进行补充和充实。微课教学是对资源形式的创新,但是其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某些教师也对此种小型的教学模式不太适应,无法充分利用微课教学。

三、优质微课资源的建设策略

(一)采用开发流程规范性策略,制定微课设计流程。

优质微课资源的建设是一个稍显复杂系统化的工程,它不是传统的大课堂教学公开课,也并不是简单地进行教学视频制作,而是包含教学的各个方面,将多种教学资源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开发微课时,要将其各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微课教学的应用价值。微课的开发是需要制定规范的流程的。首先要确定微课的教学目标和合适的教学内容,细分所有讲授的知识;
根据教授对象的学习特点,设计微课教学的教案和课件,并准备合适的练习题供学习者训练;
其次,进行教学视频的拍摄和制作,实施教学活动,并根据编辑好的微视频进行教学反思,将其上传到微课程平台;
最后,实施微课程教学,优化微课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二)采用资源完整策略,保证微课教学质量。

微课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了单一资源类型的限制,实现了资源多样化。教学视频虽然是微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但并不是全部。微课教学的教学资源不能只停留在微视频上,而是要将相应的微课件、微练习、微点评、微反思等结合起来,丰富教学资源,以完善微课教学的配套资源,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价值。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调整微课教学的教学内容。

目前,微课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单一知识点的讲解,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将无法满足教师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微课教学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可将单一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单元性的讲解或是专题讲解,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完整的系统的总结复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微课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对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是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动力。

微课资源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微课资源建设;
概论课;
应用;
探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12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覆盖城乡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和微时代的到来,微课、微课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高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者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人们的关注点却较少涉及微课资源建设这一关系到微课和微课教学成败与否的基础性课题。在这里,我将以“概论”课程第七章为例探讨微课、微课教学和微课资源建设的概念界定,探讨在“概论”课程第七章进行微课资源建设的可行性和基本思路,以期抛砖引玉,窥一斑而知全豹。

1 微课、微课教学、微课资源建设的概念界定

近几年来,教育界和学术界对于微课、微课教学的概念多有探讨,虽然不尽一致,但基本含义大同小异。所谓微课是指按照新课标,根据教学实践要求,借助教学视频,优化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以及特定的教学环节,教师组织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通常情况下,微课一方面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教学视频,另一方面也可以包含教学视频在内的一个教学资源整体,并且该教学资源整体主要包括课堂设计、微课件、微测试、微点评、微反馈等。简而言之,微课教学就是借助微课的形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在高校微课教学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借助微课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微课和微课教学的概念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二者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为教学服务的信息化手段,同时优化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高校在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学是目的,微课是载体,所以微课是为教学服务的。微课和微课教学都是微时代的产物,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微课误认为微课教学,从实际情况来看,微课与微课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微课是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部分和环节而存在,微课就是一个短小精湛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且是“可移动”数字化资源包。微课教学则是以微课为主要教学方式而进行的教学过程。

微课和微课教学的出现及应用顺应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大方向,那么,如何保证微课制作和微课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呢?这就涉及到微课资源建设问题。这一问题在以往的探讨中较少涉及,更没有人对微课资源建设下过定义。不过我们可以从微课和微课资源的概念界定中推导出微课资源建设的基本含义。笔者认为相比较于微课和微课教学,微课资源建设是更为基础性的概念。微课资源建设是为提供高质量的微课和微课教学而进行的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在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资源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对核心知识、典型事例、前沿专题等教学内容进行全覆盖,资源类型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课件、教学素材应用平台建设、微课制作、微课教学教师团队建设、微课建设保障条件建设等。显然,没有高质量的微课资源建设,微课和微课教学质量就不会高。建设微课资源从本质上说就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的价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对微课资源建设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例如,湖南省教育厅下发了湘教通[2016]149号文件,专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资源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同时组织立项了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资源建设项目。

2 “概论”课第七章进行微课资源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历史上,如此大的改革开放从未有过,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激发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活力,同时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今天,中国作为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根据2015年版“概论课”教材的内容设置,第七章主要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共分为三小节: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2015年版“概论”课教材将党和国家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有机融入进来,成为最有时代气息,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较多的一章。通过内容的整合和融入,逻辑结构更加合理,更加符合教材的体例,如果能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5”后,这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但必须指出的是他们对于改革开放的理解往往是表面化的,基于其成长经历和碎片化学习的特征,容易对改革开放做出非黑即白的感性判断。因此第七章的内容讲授,特别是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就显得十分重要。其实第七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非常适合进行微课资源建设。通过微课资源建设,运用微课和微课教学模式要使学生深刻懂得为什么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扩大开放、如何扩大开放等。同时要通过微课资源建设、微课教学澄清一些理论误区并掌握改革开放中的前沿问题。例如如何认识改革开放的性质和方向、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如何理解两个不能否定等问题。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为什么要进行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要设立亚投行等问题。

3 “概论”课第七章进行微课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

笔者所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今年成功申报了湖南省微课资源建设项目,在申报和建设项目的过程中,梳理概论课第七章微课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

3.1 确定建设目标和任务

从建设目标的角度来讲,打算用1年时间整合微课资源(微课视频、课件、教学素材、教辅资料、训练作业、测试试题等),其内容为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依据新课标整合微课资源,同时重点突出核心知识,并且紧扣前言,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一方面适用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共享优质资源。从建设任务的角度来讲,第一,借助网络平台,共享网络资源,同时上传教师授课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生可以借助Web方式,对各种资源进行浏览、查询和使用,并且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第二,依据新课标,组建开发队伍建立微课资源库,共同设计和研发数字化教育资源。第三,基于微课资源的空间,组织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利用微课资源进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借助平台通过线上方式为学习者提供辅导答疑服务。

3.2 完善资源主题体系

在新时代条件下,改革开放作为党领导下的伟大革命,可以进一步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了让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作用,进而正确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需要我们以教材为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进行解构,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基础上,以改革开放的性质、目标、方向、评判标准为重点,以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为难点,以改革开放的成果为热点,对教育教学体系进行重构。

3.3 贯彻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成立项目建设小组,确定项目组长和具体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3.3.1 建设技术方案

成立以唐召云为负责人的项目团队,借助我校信息化建设基础,选择“湖南微课网”为载体,对微课建设方案进行设计和优化,按照教育教学需求,结合微课建设标准,解构第七章改革开放理论体系,梳理知识点;
借助FLV、Flash等技术搭建核心资源库,不断丰富资源。积极探索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推广范围。

3.3.2 难点及解决办法

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要转变理念,组织团队成员加强学习,全面认识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结合课程内容,以及解构重构图等对微课进行重新设计,最大限度确保微课时间的合理性、内容的充实性,同时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通过对微课录制、剪辑中面临的技术难题,需要对团队成员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组织信息技术专家,指导微课录制、剪辑等;
在微课应用中,针对持续发展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3.3.3 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首先政策方面,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其次经费方面,学校层面要设置专项资金,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条件保障方面要具备基本的微课资源建设基础。例如,我校的微课资源建设基础设施较好,我校拥有第二代最新数字校园网(独享1000M出口),以及1000M的校园主干网,有线网络信息接入点超过6000个,无线接入点超过1000个,在教学区,建有65间无线覆盖教室,每间教室可以同时满足50个学生在线学习的需要,同时我校还建有256间现代化交互式多媒体教室,在图书馆二楼设有全天开放的机房,机位1800余个,为学生上网、上机提供了便利,我校还拥有先进的专业微课资源建设录播室。

3.3.4 建设成果应用

微课资源建设的服务对象及服务范围是立足本校,面向湖南,辐射全国;
微课资源共享与交换模式: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按照建设标准,由高校建设优质微课资源,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为高校师生免费使用提供便利。对于高校师生来说,通过实名注册的方式,实现在线学习、在线辅导等。

建成微课资源后,可以向所有高校在校生可全天候开放,不仅扩大了受众面,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修。对于学生来说,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进行自主式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对相关章节进行个性化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微课作为可再浏览资源,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进行二次学习。在设计思政微课视频的过程中,通过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等方式呈现,进一步增强了吸引力,在选择微课教学内容时,可以考虑社会热点等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更具吸引力,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微课资源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微课和微课教学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07-30.

微课资源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微课;
微课资源建设;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048-04

Abstract In order to know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hina’s micro-class resourc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which is based on the nationaluniversity micro-class teaching platform competition, analyzes theconcerning data of the competition, extracts the quantitative micro-class works, summarizes the exiting problems in the micro-class con-struction from the micro-class topics, content design, fabrication of micro-class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etc. and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Meanwhile, it also analyzes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the

micro-class resource construction which is aimed at providing cer-tain references for universities’ effectively carrying out the micro-class construction.

Key words micro-class;

micro-class resource construction;

uni-versities

1 引言

随着微时代的悄然来临,全世界正进行一场微革命,人们之间的交流学习变得异常快捷、高效,与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软件一样,微课应运而生。它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构成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目前,我国高校微课资源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高校微课资源建设的现状如何?高校教师如何设计开发微课?在设计开发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微课的制作水平和应用情况如何?高校教师对比赛机制有何意见?现有的微课资源能否满足学生与教师的需求?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 高校微课资源建设概况

自2011年在国内被首次提出以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被广泛认可。自此,微课在教育领域迅速传播,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始了与微课相关的建设实践与研究。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引领全国高校掀起微课建设的热潮。在2012年12月―2013年10月举办了首届比赛,全国共有1600多所高校参与比赛,收到有效参赛作品11 414件。2014年3月―2015年8月举办了第二届比赛,全国共有18 000

多名高校教师参与比赛,收到有效参赛作品13 059件[2]。

2013年5月,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增设微课程组,微课作品涉及多学科,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一些高校专业指导委员会与教学研究组织通过微课比赛来推动微课的建设与发展,举办了一些相关赛事,如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设计大赛、全国高校(医学类、生物学类)微课教学大赛、全国(高职高专)微课教学大赛等。全国各级各类的微课大赛对我国微课建设与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与引领作用,我国高校微课的建设逐步形成“校级―省级―部级”三级协同推进的机制,无论是网络培训中心、中国高教学会,还是其他部级别组织的微课赛事,都推行学校初赛推荐、省区复赛遴选、全国决赛这样三级评比机制,有效推动我国高校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发展。

3 高校微课资源建设“量”的分析

目前高校的微课建设主要依托全国各级各类微课大赛进行,网络中心组织的全国高校微课比赛是规模最大的赛事,通过两届微课大赛相关数据“量”的变化来分析微课建设的现状。

微课作品量分析 该项比赛是在原赛事的基础上,各高校认识到微课建设是信息化学习的助推剂,在充分动员情况下,教师参赛热情高涨。首届比赛,本科院校有效作品7459件,高职高专3955件;
第二届比赛,本科院校有效作品7965件,高职高专5094件。微课比赛第二届与首届相比,有效作品增长近2000件;
获奖比例也大幅增加,首届获奖作品653件,第二届获奖作品898件,其中理工类287件,文史类243件,高职类368件。参赛作品数量的攀升足见高校教师参赛的积极性大幅增加,对微课的认知已经非常到位,这将有利于微课的建设发展。

微课作品学科分布分析 微课作品学科分布基本没变,依然是32个学科大类,只是第二届比第一届多2个具体学科分类。按照学科大类统计,两届比赛参赛人数排名没有太大变化,但获奖作品的比例差距较大,旅游大类获奖比例较高,土建类与历史学类偏低。部分学科获奖比例变化较大,如交通运输类、艺术类、教育学类获奖比例均有下降,医药卫生、农学、经济学、电子信息、理学等专业略有增长。学科获奖比例的变化,说明微课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专业,增加明显的专业说明已经找到合适他们专业发展的微课制作技巧,下降的专业仍需继续摸索建设经验。

微课地域分布及参赛高校分析 两届赛事都设有31个省级赛区,首届比赛参赛人数前五名是山东、江西、黑龙江、河北、山西,江苏仅排第六名;
前五名高校为山东交通学院、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开放大学、山东大学、淄博职业学院。第二届比赛在参赛数量上,本科按省份排名前五的分别为江苏、陕西、山东、辽宁、河北,高职高专按照省份排名前五的分别为江苏、浙江、湖北、山东、陕西。

不同层次高校参赛也存在差异性,获奖高校两届数量也有所变化。第二届作品数量与第一次相比,985高校增加17件,211高校增加227件,非211件高校增加1282件,高职增加2202件。由此可以看出,通过两次微课大赛,相关教育部门及高校已充分认识微课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其宣传推广力度也较大,高校教师的参赛积极性大幅提升,对高校微课资源建设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微课建设对象分析 两届微课大赛参赛教师在性别、年龄、职称方面变化不大,仍然是女教师偏多,占2/3左右,年龄集中在30~45岁之间,职称主要为讲师,因为他们是高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对教学工作与职称晋升有急切追求。年轻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有迫切需求,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制作的水平也较高,所以他们将是微课建设的主力军。从获奖情况看,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获奖的比例逐渐降低。由此可见,讲师固然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但是在微课建设方面还需要更多的课程建设与教学的经验,同时需要教学服务团队及技术团队的支持。

微课网络互动分析 在微课的评价标准中,网络互动情况在评价中占一定的比重。网络互动评价是通过点击次数、分享次数、评论次数等指标来体现的。截至2015年8月7日,通过对两届微课比赛专用平台相关数据汇总分析,第一届获奖作品网络平均点击12 730次,平均网络分享630次,网络评论288次;
第二届获奖作品网络平均点击5657次,平均网络分享135次,网络评论63次。由此可以看出,第二届无效互动大幅降低,刷票现象已有好转。但是第二届作品网络互动仍不均衡。如网络点击次数100次以下3681个,10万以上23个;
分享次数100次以下14 370个,

1万以上5个;
网络评论次数100次以下14 310个,1000次以上19个。通过对平台中网评分析发现,网络点评频率与作品是否获奖无关。截至2016年8月11日,微课作品评论次数最高达4477次,分享次数最高21 712次,点击最高425 022次。互动呼声较高的作品有的并非是获奖作品,但高互动率下并非没有刷票现象的发生。

4 高校微课资源建设“质”的分析

高校微课资源建设依托微课比赛进行,但最终比赛的结果体现在微课的设计制作质量上,通过微课大赛平台,随机抽取两届微课比赛作品120件,其中获奖作品每届抽取理工、文史、高职各10件,未获奖作品每届各类随机抽取10件进行分析,分析总结微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微课选题方面 选题价值是微课大赛评价指标之一,有价值的选题能够体现微课短小精悍的教学特色,能够真正体现某学科课程中重难点的问题,也就是某课程中真正的知识“干货”。通过对随机抽取的微课作品进行分析,发现选题优秀仅占8%,选题良好能达到75%。从微课大赛作品来看,选题都过于零散,即使同一单位推出若干微课,微课之间也没有任何联系。制作一节微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从选题到制作再到后期的维护,都需要投入教师很大的精力,烦琐的制作过程就足以体现开始选题的重要性。所以,怎样去整理课程的知识“干货”就变得尤为重要,哪些知识点适合制作探究类,哪些适合制作启发类,哪些适合制作演示类,哪些适合制作讲授类,哪些适合制作自主学习类,这些都是选题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内容设计方面 通过对参赛作品内容设计方面进行分析,发现90%的微课作品在教学目标阐明上做得较好,但是有些微课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活动的组织、学习者差异的关注、教学策略的制定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比如:近30%的微课存在认知问题,存在切片式课堂教学录像微

课;
25%的微课仅注重教学活动的组织,忽视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
30%的微课几乎没有关注学习者差异;
33%的微课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导入占用时间过长或出现毫无意义的导入;
有部分微课没有教学总结,或没有实质性的总结内容;
还有的微课整体内容设计冗长,出现微课不“微”现象[3]。

因此,在微课设计过程中,要从课程知识“干货”的教学目标及问题出发,从资源开发的角度分析其教学应用。首先,可以通过教师语言表达或微课屏幕文字明确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其次,根据教学需要,使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安排微课的教学活动,力争做到使用媒体恰当,教学节奏安排合理,逻辑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以此做到教学效果的有效达成。

微课制作方面 随着微课建设与研究的深入,从微课制作方面分析总结四种微课制作方式:使用摄像机、手机等工具拍摄的视频类微课;
使用常用的软件Camtasia Studio、屏幕录像专家等制作的录屏类微课;
由PPT、Flash等软件录制或编辑的合成类微课;
混合式微课[4]。调研发现,有近75%的微课是视频类微课,近10%的微课是录屏类微课,15%的微课是其他类型微课。由此可见,视频类微课较多,但是直接切片式视频微课也较多。为了均衡发展,其他类型的微课应适度增加。

为了提升微课制作水平,在微课制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三个方面:微课字幕不能只打关键词,否则给人凌乱的感觉;
在录屏过程中,鼠标移动速度要适中,切忌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晃动;
画面设计简单大方,力图避免其他干扰信息[5]。

评价标准方面 随着高校微课资源建设,微课的评价标准逐渐形成,目前主要有网络中心、教育部管理信息中心、高教学会制定的三套评价标准[2],因为不同主办方微课建设的目的不同,各项分值权重有所不同,但都能满足各自的建设方案要求。随着赛事的推进,逐渐形成分科分类进行评审,为了使评审更加公平公正,微课评比过程中增加网络互动环节,在评比过程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从网络互动情况可以看出,微课的评价应用仍存在很大的问题。虽然第二届网络互动中无效互动及刷票现象相比上届大为改观,但仍存在刷票现象。

综观微课比赛的整体评价情况,仍存在获奖率低,奖项设置较少,不利于提升高校教师参与积极性等情况。随着慕课时代的到来,基于慕课平台的微课建设将呈现常态化发展趋势,加上近两年微课建设及相关研究大发展,对微课建设有一定经验及认知上的改变,所以评价标准也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需求。

5 高校微课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

“零散”向“系列”转变 全国微课比赛推动着目前微课的建设与发展,综观这两届的微课作品,上万件作品散布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课程领域,而且微课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造成人力、物力及相关资源的浪费,这是微课大赛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同时只具有一个知识点的零散微课,也不便于师生系统学习。为了提高微课资源建设的合理化发展,应尽快实现高校微课资源课程化、专题化、系列化发展。微课制作应先整理某门课程的知识“干货”,经过精心设计、众人反复推敲,合力制作系列型微课,尽快实现微课的“系列化”“专题化”发展并推广。期盼在专家的指导下,积极研讨微课制作,使得微课能够创新性设计,亮出不同教师授课的闪光点,从而促进微课资源的共建共享。

“草根”与“贵族”并存 微课资源建设要想常态化深入发展,必须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成本问题。调研发现,一半以上的微课是使用专业摄像机进行拍摄,甚至是在专业虚拟演播室录制。这使得大部分教师认为微课制作是件很“高大上”的事,认为不再是使用手机拍摄设照样能获奖,使得一线教师产生畏难情绪。为了缓解这一认识,微课发展可以分两路走,一路走“草根”路线,任何一线教师都可以使用简单的设备或自己熟悉的制作软件,精心设计制作微课,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效果的达成;
一路走“贵族”路线,专业化精品制作微课,成立微课制作团队,确定专题或系列化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认真研讨,使用专业设备制作形成“专业精品微课程”。

“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 第二届微课大赛评价标准较第一届初步完善,但广大教师更期待评价机制更加多元化。微课的评价标准是微课建设的指路灯,它指引微课建设的方向。虽然第二届在评价过程中本科与高职高专分开,各学科大类已经分开评比,但是相关的评价标准并没有系统形成,网络评价中刷票现象屡禁不止,使得比赛有失公平。所以,除了以学科大类为基础评价外,还可以依据微课的内涵特点分成专家演讲类、金牌讲师类、资源整合类等[6];
还可以提高获奖比例,增加获奖项,比如设置最佳设计奖、最佳技术奖、最佳创意奖等[4];
还可以拓展评价方式,比如开通现场视频评价,增加学生与一线教师的直接参与,使得评价更加公开、公平、公正。

“比赛导向”向“应用导向”发展 微课比赛是微课建设的重大推力,比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微课的建设。微课建设为了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常态化生态发展,就要打破“为赛而建”的困局,将“比赛导向”向“应用导向”转变,这需要各方力量对微课程资源建设从观念到体制进行全面创新。

首先,在碎片化学习的“微”时代,所需的知识并非“碎片化”“微型化”,仍需要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然而从两届微课作品对比可以看出,微课资源表现为零散性,没有形成专题化的微课程群。为了使微课向“应用导向”发展,就急需尽快形成“专题化、系列化、课程化”的专业精品微课程群。

其次,转变教师对微课的认知观念,突破微课“建多用少”困境。鼓励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新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应用微课进行翻转教学,为学生提供易学、易用、易得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为教师提供最优质的教学辅助资源。通过“以用促建”来实现微课建设的良性发展,避免走上“重建轻用”的老路。

6 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慕课、微课等新型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生成,给高校教育改革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促进教育资源由线下向线上转变,一方面也影响教学模式发生深度改变,因此给高校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同时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微课的兴起必然会给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创新开放思维,探究符合线上学习者认知特征的新型学习资源。这样微课资源的利用率才能有效提升,高校才能在新的互联网教育时空中,**教育发展难题,助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徐靖程.微课,开启教育“微”时代[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9-12.

[2]桑新民,等.从热点中孕育新生态 高校微课发展报告(2016年)[R].北京:全国高校网络培训中心,2016(2).

[3]陈智敏,等.我国高校教师微课教学设计现状研究:对2013年“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295个微课作品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8):20-27.

[4]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推荐访问:建设 资源 五篇 微课资源建设【五篇】 微课资源建设(精选5篇) 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