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规章制度 >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五篇】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五篇】

时间:2023-07-11 14:20:06 规章制度 来源:网友投稿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生群体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生无故旷课逃学、不尊重师长、自私冷漠现象比比皆是,这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班级管理制度【五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五篇】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
正向德育;
缺陷;
实现路径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生群体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生无故旷课逃学、不尊重师长、自私冷漠现象比比皆是,这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诚然,学校教育在塑造学生人格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只有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进来,提倡“管理育人”等德育理念,并将其渗透到班级管理制度中,才能真正实现通过管理制度培养有道德的人的重要目标。

一、现阶段我国高中班级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

班级管理制度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的指导,确保班级管理活动顺利开展。但从我国现阶段高中班级管理情况可以看出,班级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班级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1.缺乏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应该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的符合班级发展需求的管理制度,但当下高中班级基本采用统一的班级管理制度,其制度规范并没有针对性,使得班级管理过程频繁出现问题,给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德育功能的渗透班级管理的目的,一方面是维护班级秩序,为开展更加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提供充分的保障;
另一方面,则是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心理上的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班级管理制度的内涵充分体现出了德育功能。通过良好的班级管理,加强对学生的德育,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但具体实践过程中,班级管理制度德育未能与德育功能进行渗透,对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了巨大的阻碍。

二、班级管理制度与德育的内在逻辑关系

班级管理制度可以有效调整师生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秩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级管理制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各种制度,二是依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校内规则,三是依据班级实情制定的各种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与德育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在功能上相辅相成。一方面,班级管理制度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班级管理制度体现的是社会生活的价值追求,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平等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另一方面,学生品德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打造高质量班级,推动教学改革,必然要实现对班级管理制度的优化。从上我们可以看出,班级管理制度与德育存在密切的关系。

三、高中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实现路径

实现对班级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创新,加强班级管理,是实现教学改革目标的关键。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在优化班级管理制度中渗透正向德育功能,以德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从而真正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1.以团结合作切入,体现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功能一个班集体的教学整体水平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班级凝聚力是影响教学水平的重要客观因素之一。以往高中教育教学中,教师围绕提高升学率展开教学活动,在班级管理中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纪律性。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会更加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漠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忽视了团队整体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班级像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德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要促进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从优化班级管理制度切入。因此,教师应将增强班级凝聚力作为出发点,增强学生间的团结合作。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拔河比赛,为了获得较好的成绩,学生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论比赛的结果是输是赢,都会让学生对“团队”“团结”形成进一步的认识,学生的这种认识也充分体现出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功能作用。2.以生为本,实现班级管理的德育功能作用新课程标准下,倡导构建生本课堂,即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往高中班级管理与教学都围绕应试教育展开,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压力,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得教育管理效果大打折扣。为此,现阶段高中班级管理中,教师必须遵循“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品德素质。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班级管理活动。例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但号召力比较强。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兼职班长等岗位,让他们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在班级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实现自身价值,也可以为开展班级管理活动提供充分的保障。而对于学习好、乐于助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兼任学习委员的岗位,与班长、各科课代表协调配合,实现对学困生的转化,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和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要围绕“以生为本”基本原则展开班级管理活动,实现对班级管理制度的优化,更能体现出德育的重要意义,对发挥班级管理制度中的德育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实现高中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必须遵循以生为本基本原则,在班级教学管理中渗透德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班级管理的重要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体现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作用,对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班级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现阶段班级管理中,必须充分体现出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陈镜全.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论德育管理中人性化管理对班级管理的作用[J].时代教育,2015(2):204.

[2]张波.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功效之研究——诗文育人与德育管理的巧妙结合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版),2015(5):102.

[3]刘文权.狠抓班级管理培养学生品德——浅谈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教师,2012(6):23.

[4]郭颖.引经典之源润德育之株——浅谈《弟子规》在小学低段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小作家选刊,2016(34):220.

[5]许建松.饱蘸人文之墨呼唤真情回归——小学中高段班级管理中学生责任感培育策略的实践[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5(8):15-16.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辅导员;
班级管理;
高校

高校班级是学校对学生施加影响,对其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新教改的实行,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遇到许多新的问题。教改实施后高校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学生素质文化水平不一,个性发展千差万别。面对这种形式辅导员如何对高校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

1.高校辅导员面临的班级管理危机

1.1辅导员班级管理思想落后

近年来教育思想、教育模式不断更新,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也与以往学生大大不同,因此以往的班级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但是很多辅导员仍然沿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班级管理效果很差。尤其是现阶段的高校学生都是90后,他们的思想极为前卫和新潮,对刻板的班级管理方法不屑一顾,因此现阶段的班级管理方法根本起不到其应有的管理效果。

1.2高校班级学生集体意识感差

随着各高校的不断扩招,极大的扩大了高校班级的班额,这本身就大大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增加了班级管理难度。此外,高校学生在经历了初高中严厉的班级管理之后,对自由更为向往,自主意识很强,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集体荣誉感、集体意识较差,如同一盘散沙,辅导员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1.3班级制度难以深入人心

高校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青年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自己认识明确、心智基本成熟,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道德观念,世界观基本形成,对外界事物有自己比较清楚的认识,再加上高校学生的时间相对较多且自由,学生多用其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班级管理制度不能深入人心,如同摆设。

1.4班级干部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相比于初高中的班级干部,高校的班级干部往往只存在于形式上,发挥真正作用的时候很少。此外一些班级干部班级管理意识很差,不能有效的行使其职能;
另外一些学生不满于班级干部的管理,也无视其存在。

2.高校辅导员面临的班级管理危机处理办法

固然,现阶段高校存在的班级管理危机严重影响着高校极其学生的发展。但是这些问题的出现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我国高校发展及学生思想的进步,因此必须对高校班级管理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现阶段高校自身及学生的发展需要。

2.1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想要对高校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认识水平、班级管理能力。这就要求各高校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先进思想及理念的学习。此外可以建立先进示范基地,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及管理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并定期组织各高校辅导员到示范基地参观访问。

2.2扩大辅导员队伍

现阶段各高校学生数量很多,但是辅导员却很少,有的学校一个系、几个班级只有一个辅导员。这种形式必然决定了高校班级管理质量的地下。面对这种现状各高校应该扩大辅导员队伍,增加辅导员数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对班级进行管理。此外也可以将院系的专业教师组成学生工作小组,实行导师制,每个教师负责对几个学生的管理。这样就能有效避免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提升高校班级管理质量和水平。

2.3制定严格的班级规章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高校班级管理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班级制度。高校必须针对学校自身发展特点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有效的对班级进行管理,在学生犯错误时必须采取处罚措施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4构建特色班级文化

班级特色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也是一个班级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极大的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让高校学生自觉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从而提升辅导员对班级管理的效果。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包括班风建设、班级制度建设、卫生环境建设、学习习惯培养等一系列班级文化现象。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当中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国家教育机构、高校辅导员必须意识到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通过提升辅导员的自身素质水平,对班级管理制度进行适当调整才能促进高校及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 常见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019-01

近年来,高校招生数量的大量增加,导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从而加大了高校学生管理的难度。班级,是高校管理中一个最为基本和活跃的管理单位,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该场所特性显著,是有一定组织性的,且目的性较强,并具有心理相容性。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体现学校的管理水平并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是评判学生管理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

1 高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1 班级缺乏凝聚力

凝聚力是班级文化氛围的深层内核,是粘合力、向心力和亲和力的总和,它从多个层面展示着班级的生机与活力,是推进班风建设的动力。然而高校班级的学生大多来自五湖四海,个性与习惯都差异较大,加之大家缺乏深入的沟通了解,使得班级学生很容易缺乏归属感,从而丧失凝聚力。

1.2 管理制度不完善

班级的管理制度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班级自己制定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制定除了可以维护学生个人在班集体中的权益,使得学生个体能够获得发展之外,还可以调节班集体和学生的个人行为,从而确保集体活动目标的实现。然而大多数高校班级的管理者或班主任都是直接通过班干部,借助学校或班级的管理规定来约束学生的言行举止,从而导致管理者将目光过分集中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错误意识或行为,过于强调了“管理”而忽视了“教育”。这种得不到学生理论与情感认同的管理方式,无疑会扭曲学生的态度和情感,挫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站在集体利益的对立面。

1.3 不和谐的竞争氛围

高校奖学金的发放是为了激励广大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但同时也引起了学生间的不恰当竞争。举例来说,很多高校一直是使用单一的学科总分去判别学生的能力,这种机制并不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部分学生在个别科目上的进步。这种机制必然会导致班级很多学生都只关注自己在课程方面的学习,而忽略其综合能力的发展。违背了高校培养学生内在综合素养与才能的宗旨。

1.4 学生不关心集体活动

对于高校来讲,学生除了认真学习本专业的课程外,还寄厚望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然而社团活动往往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或吸引力不够,使得学生的精力无法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来释放,造成恋爱现在严重。多数学生表示大学生活不够丰富,与想象中差距太远,从而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漠不关心。

2 高校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片面理解教育目的

很多高校忽略了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挖掘自身的财富,发现并提高其创新潜力,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完善个人人格,建立民主意识,增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从而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很多高校在实施教育管理时却过度要求学生要“绝对遵守”,忽视其自我选择的需求,使其一直在“他律”监督下完成学业生涯。

2.2 把握不准学习的多样性

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基础不同,其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和困难也不尽相同,由此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都有所差异,并进一步决定了其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基于学习的多样性,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把握学生共性的同时,还要高度关注其彼此之间的不同个性,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个性的了解程度,就决定了该校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境界的高低程度。

2.3 认不清“教育”特性

学校的特殊性就在于,其一切活动都与育人有着紧密联系,学生会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具有一定的人性化特征,不能一味强调“管理”而忽略了“教育”,使学生在这种规章制度中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从而学会尊重他人。而在课堂之外,学校的诸多举措也应与对外宣传时的许诺一致,不让学生感觉到“虚伪”和“欺骗”,防止管理措施不当而产生副作用。

3 建议和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育工作者必须懂得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该如果认识和对待学生,了解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体的、自由的、不断生长着的复杂生命体,相信学生,把学生当朋友看待,尊重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特性,认为每一个学生在教育工作者的帮助下都可以是优异的。愿意跟学生探讨,善于创造相互讨论的学习氛围,允许并接受学生对教师思想观念的挑战,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3.2 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使得班级管理规范化。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它为大学生调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提供依据,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也为优秀班集体的创建提供保障。但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应注意通过民主方式,广泛征求意见,由全体同学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同时注意结合教育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反复论证,不断修改和补充,使之日益完善。另外,制度的制定要具体可行,形式精确,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做到制度跟着学生走,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任何事务都可以通过制度来做出处理,置班级管理于制度控制之下,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以保障班级工作的有序开展。

3.3 确立管理模式

对于高校班级的管理应该由学管主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和学生干部来共同完成。学管主任负责管理系部所有班级,掌控各班级管理建设的总体目标,制定并逐步完善系部级考核标准,同时负责各班级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工作;
辅导员或班主任是系部与班级之间的承接者,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直接责任人,是班级的管理者、指导者和组织者;
而学生干部则与辅导员或班主任紧密相连,是其进行班级管理的桥梁,是班级管理制度的直接实施者。所以,无论是学管主任、辅导员或班主任,还是班级学生干部,都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对内增强综合素养,对外树立高校形象。同时量化辅导员或班主任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班级学生干部的自我评价机制,以学生为主,由系部管理者宏观调控,采用“系部级管理者―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为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高校班集体是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园地,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的场所。摸索出一套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是一项十分烦琐和艰巨的工作,需要管理者加强与大学生的情感沟通,做到以“生”为本,并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一、问题分析 

(一)高中生自身心理因素影响。由于国内对儿童教育偏向于“圈养式”,大多数孩子从小便是由父母操持生活事宜,包括学习上。由此孩子在心理上缺乏自立想法及独立能力。高中教育高压骤降,有些学生由于其性格偏向开朗,能够通过转移注意力以适应环境。但有些学生性格较为阴郁的,称之为“抑郁型人群”。此类人群在遇到小小挫折时就表现出极大的恐惧感及失败感,极其情绪化但一般不会将情绪轻易流露,由此造成心理严重不健康,表现为不愿参加班级活动,消极与人交流,容易产生自杀的倾向。 

(二)班级制度不够完善。当前不少的高中班级管理制度多表现为形式化,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生活管理关注度不够。班主任年轻化,往往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一定程度上也缺乏相应的管理能力;
班干部忙碌于学习,无暇做到周到全面的监督管理;
由此产生班级管理漏洞。此外,对学生逃课,作业不交,抄袭,作弊情况的检查、处理结果未及时公布,没有做到公开透明,使得部分相关人员管理随意性严重,班级管理流于形式;
学生之间产生相互包庇的现象,侥幸心理日益加剧。 

(三)班级活动少。班级活动参与率低,除去之前分析的学生自身心理原因及较重的学习压力,大部分源于班级决策、组织上的失误。活动创新性低,时间安排不合理,通知不及时等等,此类问题大多由于组织者考虑失误、怠于工作造成的。此外,缺乏对不合理缺席情况,组织者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破窗效应”产生,对班级活动参与率有较大的消极影响。再者,就是学校不够重视课外活动、班级活动,怕出安全事故、怕承担责任,所以表现出消极对待的反应。 

(四)控制力度不足。学生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有着不同的性格习惯,行事难免有所纰漏。正因此,班级管理才显得格外重要。在营利组织中,雇主以工资、奖金为杠杆,控制协调雇员关系,但班级异于工作组织。班级中负责管理的相关学生并没有其他同学所没有的地位落差,由此对班级的控制力度是比较微弱的。此外,高中生已逐渐拥有个人想法,对班级管理的控制力提出了抵触与挑战。 

(五)班级文化不牢固。班级文化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班级活动的组织、班级氛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班级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班级活动的态度。班级文化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班主任及核心班干部(如班长)个人性格、喜爱偏好的影响。班主任关注度低、核心班干部选取失误、缺乏及时巩固维护等原因都会造成班级文化缺失或走偏。由于班级的人员规模较小,班级文化的确立相对更加容易。但若出现较为频繁的班干部的替换无疑是对班级文化极大的冲击。 

二、解决方案 

(一)加大人力投入。第一,适当增加学校管理者班级管理力度,使其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有效管理班主任、班级。第二,需要加强对班主任培训,及时更新其知识储备,与现代教育步伐保持一致。第三,实行奖惩工薪制度,要求班主任薪酬与学生优秀率、升学率等数据相挂钩,激发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二)完善班级可视化管理制度。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最关键的是要做到公开透明、可视化,让学生清晰可感地了解班级制度。针对班级组织相对宽松的特性,制度的确立要做到宽泛与严格的统一。在坚持首要原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协调各方意见后确定制度具体内容。第一,明确底线。直接列示何种行为是禁止的,何种要求是必须做到的。例如夜不归宿、旷课外出、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查明立即作出严肃处理。第二,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部分可做弹性处理。充分考虑高中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对部分违规事件弹性处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三,制度可视化。将确立好的制度及时整理公布,确保学生理解清楚。第四,加强对班干部的监督。有效的监督可以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共同管理班级的同时,激励班干部认真负责处理班级事宜。 

(三)加强班级管理者培训。加强对班级管理者即班干部的培训是完善班级管理必不可少的一环。选择班干部到学校培训,加强班级管理者的危机感与责任感。第一,民意投票与事后协调相结合。在选举班级管理者时,考虑其能力、性格及其班级组织参与情况,综合同学、班主任等各方意见。第二,加强班级管理者之间信息交换机制。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基础上,协调各方关系,加强交流与合作,及时有效告知对方当下的班级任务及执行进程。在对外信息时保持一致口径,增强班委信服力。第三,加强班委心理培训。班委是班级形象的代表,是深入班级个人的主通道。把握好班委的心理培训,以点带线,实现班级心理健康全覆盖。 

(四)构建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一定程度上是班级学生的一致选择,是全体成员的动力源泉与规范标准。要充分考虑班级整体性格中的积极成分,做到“因地制宜”。第一,确定基调,选出代表。由班主任初步了解班级整体性格趋向后,在班委候选人中选出较为符合班级文化基调的核心管理者。第二,适时强调、维护。可通过设计班服、口号等手段,提升班级文化的可感度。集体活动时加强班级文化互动,加深学生理解。第三,增强开放性,避免僵化。注意班级文化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面对任务时灵活机变,切勿“闭关锁国”。

(五)搭建师生自由交流平台。高中生以学业为首要任务,及时与授课老师交流反馈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搭建师生自由交流平台不仅可以促进学习,亦可通过老师的言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第一,以遵循师道为原则。尊敬师长,在交流时保证应有的礼节,进退有据。第二,实现线上线下无障碍化交流。利用发达的通讯工具,实现与老师零距离沟通。第三,加强对老师课堂教学的反馈,以促进任课老师采取最佳的授课方式。 

加强、改善班级管理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纵观近年关于高中生自杀、谋杀事件,无一不与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缺失有关。班级管理意义重大,却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管理者、班主任、班委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在结合班级具体状况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管理理论。加强班级管理,事关我国各阶段教育的成功与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保证。 

参考文献: 

[1]李晓智.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06):111-113. 

[2]秦海燕.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0,(04):99. 

[3]陈发初. 关于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6,(11):110-111. 

[4]蔡世华. 大学组织文化变革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 2015.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班级;
自主管理;
问题;
对策

班级自主管理就是通过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改变原先的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进而促进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创新、自我超越,推动班级朝着更加优秀的目标前进。在高中阶段进行班级自主管理,不仅能充分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大降低班主任的工作强度,还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巩固,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班级自主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导致结果大打折扣。

一、高中班级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班级自主管理的深入认识。班级自主管理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的影响。部分班主任由于受到长期管理工作的影响,认为进行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效性不大,更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不放心,甚至有的班主任认为班级自主管理只是一种形式,无需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开展实践,对班级自主管理持否认、不支持态度,在管理过程中事无巨细,导致学生对其过分依赖,忽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而部分班主任则干脆直接放手,让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管理,导致学生自主管理的效果不理想。

2.缺乏进行班级管理的健全体制。由于许多学校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尚在摸索阶段,导致班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或可操作性,不能充分适应当前高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没有规章制度可依,班级内部制订出的制度或不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约束、监督、促进作用,或不易被学生接受。

3.缺乏班级学生的热情参与。高中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高考压力导致许多学生不愿在班级管理上花费过多时间。特别是高三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兴趣不高,参与度更远远低于高一、高二的学生,导致班级自主管理程度偏低。

4.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升学形势的严峻导致许多家长和教师希望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应对高考上,对生活、学习方面大包大揽,导致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特别是当前独生子女较多,自我管理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班级自主管理的需要,导致班级自主管理进一步发展受到阻碍。

二、加强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策略

1.正确认识班级自主管理。班级自主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学生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促进班级发展状况更加良好甚至优秀,而这一目标需要班主任全力配合方可实现,对此应首先转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的理念,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正确认识,在学生了解自身特点、意愿的基础之上,制订出符合实际的学习目标、生活目标、管理目标等,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同时,应培养出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班干部,建立起管理核心,从根本上实现学生自主管理。

2.完善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完善班级自主管理制度,是落实班级自主管理的有力支撑和保证,是保证自主管理效果,拓展自主管理程度的重要实施依据。班主任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依据全体学生的意愿,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规章制度,积极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施人性化、科学化、可全面协调的管理措施,细化每一个管理环节,全面、细致、缜密。在实施班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学生为主、班主任为辅,树立班干部在管理工作中的权威性,做到令行禁止。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班级自主管理中,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执行者与管理者,应充分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明确自身是班级自主管理的维护者与受益者,是促进班级自主管理程度不断深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座谈、活动等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高中阶段学习并不是唯一任务,加强自身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教师应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由原先的被管理者逐渐转变成为班级的管理者。

4.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高低严重影响到班级自主管理效果的好坏,因此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至关重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轮岗或担任小班主任等形式,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充分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使其能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班级管理工作,并在管理过程中学到班级管理的知识,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针对高中班级自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正确认识班级自主管理、完善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等方式,提高班级自主管理水平,并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杨洋.高中班级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讨[J].快乐阅读,2013,28(09):236-237.

推荐访问:班级管理 高中 制度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五篇】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精选5篇) 高中班级管理制度细则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