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6篇)

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6篇)

时间:2022-11-22 20:1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6篇)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作者:周绪红  来源:《当代党员》20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6篇),供大家参考。

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6篇)

篇一: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作者:周绪红

  来源:《当代党员》2016年第21期

  高校要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必须实现科教结合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首先,必须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变长久以来存在的教学和科研“两张皮”的现象。应该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服务社会紧密地结合起来,支撑国家、行业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包括科技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努力实践。

  其次,要解决高校科研与服务社会“两张皮”现象。高校的科研既要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与国家、区域、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鼓励教师和研究生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开展科学研究,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此外,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教师水平,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学生上大学第一天开始,就要让他们开始接受创新创业的理念和知识,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励引导年轻人的创新创业热情。针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重庆大学探索了“3+1”本科汽车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前3年在重庆大学学习基础课,第四年在长安汽车培养,学生在企业学习专题理论、进行车间实习和岗位技能训练。学校与企业联合实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其课程设置、实践实习等都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并聘请企业专家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按企业的生产实际设立课程设计选题,在校企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开展毕业设计。

  (作者系重庆大学校长)

篇二: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谈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作者:李佳月

  王帅

  张立志

  逄锐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38期

  摘要:高校作为输送人才的主要渠道,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成为其首要任务。文章主要通过对当今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分析,从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实践育人、加强激励机制以及做好“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入手,结合实际经验,探究当今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培养;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8-0087-0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人才资源成为首要的生产力要素,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的关键。2012年,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如何源源不断地推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成为当今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趋势与现状分析

  李克强总理曾强调大学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可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仅仅关系着学生个人的发展,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各高校也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纷纷开设了各类创新创业课程,通过设立创新创业资金、吸引校外资金、设立创业基地等举措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然而,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较其他发达国家还相对落后。自20世纪中期以来,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很多知名大学已经开启了“创业型”大学的典范,这些高校注重核心教育价值理念的培养,重视高校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吸引高端人才入校[1],这一系列的措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与机会,充分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目前,我國在建设“创业型”大学的探索中,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模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主观上相对缺乏创新创业观念,创新创业意识不足,需要各高校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引导,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

  二、新时期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到“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四个基本原则,明确了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可以看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全员参与的过程,应充分调动高校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将“面向全体”与“分类施教”相结合,结合不同的专业特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新时期,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已经被各高校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本科教学培养年度报告、教学评估依据以及就业工作年度报告中,可见创新创业工作与人才培养、教学质量评估、就业质量评估等工作息息相关。对于国家来说,创新创业型人才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对于高校来说,创新创业工作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双一流”大学的建设。对于学生来说,创新创业能够促进大学生学以致用,同时能够促使大学生更加关心社会,实现个人价值。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途径

  1.设计人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应该根据当代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成长规律,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转型中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方案设计上,应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通识教育,广泛地“种下创新创业的种子”[2],为高校毕业生设定“创业遗传代码”[3],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基础,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是实质,实现学生的成功创业是结果。

  东北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过程中,实现了以“服务学生成才、服务学校发展”为宗旨,“以人为本、整合资源、求实创新”为理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力求创新创业教育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精神而服务,形成了一套科普活动“乐中学”,科研训练“做中学”,科技竞赛“竞中学”,创业实践“练中学”的教育理念。从大局出发,统筹兼顾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保驾护航。

  2.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只是空洞的说教,应带着学生一起真学、真做、真实践,最终达到真成功。高校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时,应注重教学、科研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大创新创业实践力度,不断开拓政府与企业的市场、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育人环节,应注重增加实习、实训等环节的训练,全面推动创新创业工作向前发展。

  东北大学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新实验室为依托,以科普立项、创新项目、科技竞赛、创业项目为载体,通过创新课程、科普活动、科研训练、科技竞赛、创业实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问题式、探究式和研究式学习的创新教育,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铺就一条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走廊”。学校每年为学生提供100余项的“科普立项”,定期推出“创新论坛”与“科技讲坛”,举办“创新思维擂台赛”、“科普知识竞赛”,成立了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等,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和丰富的平台。进一步打造专业的指导教师团队,形成了导师、博士、硕士、学士“四位一体”的教学、科研相长模式。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学校同时加强对学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生的创业指导,探索出具有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举办“创业先锋班”,通过开设系列创业教育与实践课程、组建创业导师团队、设立创业专项基金、搭建学生创业基地等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机统一,形成了以实践带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局面。

  3.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激发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大学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政府和学校不仅应充当指导者的角色,更应该给予关爱和支持,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助力学生创业。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帮助大学生坚定创业意志,增加创业信心,同时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其次,在学校层面上,应该与政府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使学校成为培养未来产业巨子的摇篮。东北大学在创新创业激励制度的探索中,出台了相关的激励政策,同时设立了“创新创业校长奖章”“创业年度人物”等荣誉与资金奖励,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4.做好新形势下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如今,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互联网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在政策和制度的有力保障下,要想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中,就必须做好“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各高校应积极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榜样力量,通过新媒体对创新创业的成功典范进行宣传,通过实际例子进一步促进其他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最终实现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

  虽然各个高校已形成了初步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问题,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应形成合力,密切合作,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力度与人才培养力度,最终实现科技强国战略。

  參考文献:

  [1][美]亨利·埃兹科维茨.麻省理工学院与创业科学的兴起[M].王孙禹,袁本涛,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孙洪义.创新人才培养的四个基本问题———兼叙“3.3.3”课程体系和7p教学模式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2):8-14.[3]杰弗里·迪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创业学[M].第6版.周伟民,吕长春,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ABriefDiscussionontheMethodsandApproachesofInnovativeEntrepreneurialTalentCultiv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TakingNortheasternUniversityforExampleLIJia-yue,WANGShuai,ZHANGLi-zhi,PANGRui

  (Northeastern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819,China)

  Abstract:Collegeasthemainchanneloftransmissiontalents,innovativeentrepreneurialtalenttraininghasbecomeatoppriority.Thisarticlemainlythroughanalyzingthecurrentsituationoftoday"scollegestudents"innovativeundertaking,fromperfectinnovativeentrepreneurialtalenttrainingscheme,deepenthepracticeeducation,strengtheningtheincentivemechanismanddoagoodjobin“Internet+”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andsoon,combiningwithpracticalexperience,analyzesthecurrentmethodsandwaystocultivateentrepreneurialinnovationtalentedperson.Keywords: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cultivation;universities

篇三: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自2006年,大连大学启动《大学生创新教育百千万工程》以来,确立“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工作室机制,建成覆盖所有学院、专业的100个大学生工作室”的建设目标。经过十年的发展,学校现有大学生工作室130余个,主要指导教师200余名,年均接纳学生4000多名。借助工作室平台成长起来的创新创业人才不断脱颖而出,一个个“金点子”被变成现实,通过项目选育进行创业孵化。

  王晓海是大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四年级学生,在别的同学忙于求职和考研时,他已经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而创业项目就是以大学期间参加潘立卫老师的科研项目为技术基础转化而成的。“我大二下学期开始参加了‘绿色能源与环境污染控制工作室’,在老师帮助支持下,参与了‘甲烷催化重整制氢设备’项目,学习实验仪器操作,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收获非常大。我们的.创新创业项目后来还获得了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创新创业,不是嘴上说说而已,是真的可以做到,并且产生社会影响的。”王晓海说。

  学校从2002年起设立“本科生创新基金项目”,划拨专项资金支持学生开展创新立项。2012年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方案》,构建院、校、省和国家四个级别的“大创计划”项目平台。学校是国家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单位、辽宁省A类“大创项目”立项单位。年均获各级立项400余项,2500余学生参与其中。学校每年支持50余项由重大综合竞赛、重要专业竞赛和学校特色竞赛组成的年度竞赛计划,4000余名学生有机会参与不同级别、类别的竞赛。近三年学校学生获得省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以上553项,国家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以上36项。

  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取得良好成果。目前以学生为法人代表创业公司17个,有5家校外创业公司已入驻学校的孵化基地,有近30个选育孵化的创业项目;学校选树了20余名大学生成功创业典型,其中李勤伟、王锐和刘禹玮3名毕业生获得“2015-2016年度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标兵”称号。学校积极建立校企联盟,与奇瑞汽车(大连分公司)等企业共建国家与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指导学生“学与用”结合;与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支持学生创新成果的转化等。学校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东北大学、大连港集团等,共同建设智慧航运与物流网络技术一流的研究团队,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学生“学与研”结合提供保障。

  学校制定《大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积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学校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地方综合性大学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面向全校学生实施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教育的有效方式,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三层次、四平台”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三层次”课程体系指全校

  课层次、专业课层次、精英班课程层次;“四平台”实践体系指工作室平台、大创项目及竞赛平台、创业实践平台,校企联盟平台。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第六届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上,大连大学还以构建“三层次”课程体系、“四平台”实践体系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主题,向参会高校分享了学校取得的经验和收获的成果。

  为了鼓励师生创新创业,大连大学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大连大学设置了4学分的创新创业学分;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成绩优秀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制定了《大连大学创新创业奖励办法》和针对教师的教学科研奖励办法,对取得创新创业教育良好实践成绩的学生与教师进行奖励。

  大连大学深入贯彻国家、省和市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多年形成的创新教育工作特色基础上稳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获批辽宁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人才培养与地方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会做人、能做事、会学习、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篇四: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方法

  互联网+改变教育

  北大推新型创新创业教育方法

  “大众创业,教育先行”。3月31日,一本由北京大学师生编著的《创业基础与创新实践》教材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行的一场以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的沙龙上正式发布。

  “互联网+”背景下,很多行业已经发生改变,教育也不例外。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首任执行院长蔡剑博士就“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新教育?”进行了主题发言,提出“大众创业,教育先行”。

  蔡剑认为,中国要推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现代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应当是教育思想的变革,教育模式应当从之前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生学”,以辅导为中心的“帮学生学”,以论文为中心的“让学生学”进化为真正以人为本的“向学生学”的4G教育模式(即第四代教育模式)。

  北京大学经过多年探索已经形成了“课堂思辨+网络互动+大赛训练+创业实践”的4G创新创业教育方法。该方法已经在北京大学和中关村已经成功完成了实践。

  “课堂思辨”核心为独创的五色创新思维理论,现已形成《协同创新论》等著作与《创业基础与创新实践》等教材;“网络互动”即为与课程配套使用的“创新学堂”网络平台,学生在这个实名注册的平台上不但可以自学创新创业课程,还可以进行真实的互动服务和交易,实现“学习挣钱两不误,诚信专业成人才”;“大赛训练”即为由北京大学发起的国际青年创新大赛,该项赛事已成功举办多届,每年都选拔出了一批优秀的创新者和创业项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菲尔普斯教授和席勒教授作为颁奖嘉宾参鼓励选手学习创新,实践创业;“创业实践”即为向创业者提供的后续创业辅导及投融资支持,目前已经有等多个课上学生创业项目获得了天使或风险投资。

  2022年创新学堂平台全面启动“千城万堂”计划,以4G创新教育模式推动“大众创业,教育先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推出“创新教育领导力”高层管理培训计划,培养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教育领军人物与管理骨干。创新学

  堂平台系统解决方案通过与新华网、人民网、致远软件、用友网络等领先机构与企业密切协同,与各地主管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将4G创新教育推广至各地方学校与社区,让每个人有受到高品质创新创业教育的机会。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岳昌君教授介绍了我国高校创业就业的总体情况,肯定了蔡剑教授多年来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努力和贡献,号召大家对蔡老师新书进行学习研读。新华网副总编辑兼移动互联网事业群总经理申江婴提到,他有幸比大家更早的看到了这本书稿,非常认可蔡老师的大众创业教育先行的观点,但同时提醒高校学生创业的艰辛,切忌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去创业。北京大学出版社经管图书事业部主任林君秀老师充分肯定了《创业基础与创新实践》一书的价值,认为其对高校学生的创业指导具有重大意义。致远软件董事长徐石以自己的创业经历与管理心得,分享了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意义,鼓励同学们以科学的方法去学习创新,实践创业。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汪大伟分享了自己的创新创业历程与心得,认为创业当中应当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他认为互联网新媒体对教育与文化会有根本性的影响。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学生王洪轩等三位同学现场汇报了其课上创业项目,并谈到他非常认可五色创新思维理论与喜爱创新学堂平台的互动学习模式,移动互联网平台增强了学生与社会的互动,也更加贴近创业实际。北大元培学院管红玉同学表示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可以发现校园内外的各种需求和服务,帮助青年开展创业项目。一位来自韩国留学生表示本来对于创业没有想太多,但通过这个课程,激发了她对于创新创业的兴趣。中贸集团董事长李波,陕西基诺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翌然,致远软件刘古权,博鼎瑞公司董事王丽娟都介绍了他们各自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和认识,并和现场学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

  袁贵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2日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上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要认真抓好六项重点任务。

  这六项工作是:一要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开展人才培养观念主题大讨论,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二要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推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政府、社会间的协同,推进学科专业间的协同,建立结构调整、多样合作、交叉培养新机制。三要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广泛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目前重点是办好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四要建立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制度,推行休学创新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五要坚持全员参加、专兼结合,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组织开展专门培训。六要把创新创业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重点、分层次举办讲座论坛,全方位、多方面开展主题活动。要加大创新创业价值宣传,发掘树立创新创业先进典型。

  袁贵仁强调,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是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落实主体责任,加大经费支持,加强督导考核,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各项改革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篇五: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思考

  作者:李平媛

  来源:《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年第04期

  [摘要]高校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挖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固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元素,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构建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学分引领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切实做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从专业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训练、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关键词]创新创业;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3)04?0031?03《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意见》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同时也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抓手。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并且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那就意味着从学生入校到毕业、从专业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训练、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等诸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根据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特点,首先应该在专业教育中挖掘固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元素,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其次,开发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第三,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第二课堂纳入学分考评体系。

  一、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以专业教育为主,专业教育的实施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以不同性质的课程体系作支撑,因此,要想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那就不是简单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几门创新创业课程的问题,而是要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和各类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类课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专业类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限选课等)、公共选修类课程(综合知识和素质类)和各类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组成。其中专业类课程以专业知识、专业

篇六: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近些年来,创新创业教育体制的构建成为了我国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你想知道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吧!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一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为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开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1.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推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2.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转变,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向以能力为本的教育转变,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3.通过实施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课程平台和实践平台,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教学与实践条件及环境。

  4.通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对具有创新创业意愿与潜质的群体进行专门培养。通过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涌现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快速成长。

  5.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使大学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和职业的创造者,促进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创造一

  个良好的开端。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领导

  1.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为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牵头,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产业处、财务处、二级学院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加强二级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二级学院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组织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行政、党总支、团总支和专业系主任及部分老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

  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发挥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引领作用

  拓展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的功能和定位,将其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其作用是为全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和能力培养提供实践环境与必要条件。尤其对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且具备创新创业潜质和创新创业热情的大学生,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可以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支持。

  三、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1.更新教育理念,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科学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的内在联系,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创业项目和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为关键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设计,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项目带动,注重通过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全体、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需要系统的课程学习,以及实践训练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

  规划设计,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

  3.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

  (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必修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拓展与延伸,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先在全校开设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程,待课程体系基本完善,且教学条件具备后,再将成熟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列入各专业必修课程。

  (2)在专业教育中融会创新创业教育

  根据不同专业,开展在专业相关领域、行业进行创新创业的针对性教育。各专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发掘本专业创新创业

  的教学内容,通过讲座或课程形式,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各专业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并在学科专业基础上开展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

  (3)在部分专业实施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

  将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实践环节)纳入专业课程。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可以侧重于创新教育,也可以侧重于创业教育。如在工科类专业可以强化创新教育,培育创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以专业创新成果为基础的创业实践;在经管类专业中鼓励学生以创新的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创办企业,并为学生创办企业创造有利

  条件;鼓励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

  4.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1)创建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的机制

  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在有条件的专业,把学生科研训练纳入专业培养计划,设立相应学分,提供实验室开放环境,指导学生参与创新科研训练,吸引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遴选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构建富有特色的国家、省厅和学校三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通过科研训练,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

  (2)创建各类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建立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二级学院主要依靠各中心实验室、实验中心、工程中心以及校内外产学研实践基地来构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通过开放实验室,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各类科研开发、完成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提供必要条件。

  建立以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为主体的校级创新创业实

  训基地,为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适当资助。

  (3)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发挥地域优势,依托学校科技产业园、常州市创意产业园、常州软件园、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孵化基地,为学生进一步研发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为企业创

  办和运行提供融资服务;通过提供法律、税务、财务及其它的服务帮助初创企业规避创业风险;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使创业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4)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将由学生处、团委和招生就业处等部门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科技节活动、创业计划大赛、学生社团活动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第二课堂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自由交流,在全校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5.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激励政策与制度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必修的创新实践学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最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参与学科竞赛和创业实践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学分。为解决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在时间上的制约,学校将在学分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选课制度,并为学生延长修业年限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鼓励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教育,对指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

  6.发掘社会资源,建立专家指导机制

  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导向,瞄准社会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政府推动、学校主动、社会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机制。积极争取和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与政府有关部门

  及有关行业协会开展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人才优势,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

  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咨询、指导;审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参与建设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评估创新创业项目;协助建立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的联系。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学校主管领导、资深教师、政府官员、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等构成。

  7.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为推动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研究与教学建设,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并配备专职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负责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的开发、讲授与实践指导。

  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作用,通过培养、引进,逐步建立一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尤其注重选配或选聘富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管理人员、成功企业家、成功人士和政府相关专业人员担任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

  8.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

  不断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为创新创业教育稳步、持续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同时,通过学校投入、社会捐助、个人支持等渠道,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用于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扶持重点项目。

  9.加强创新创业社团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

  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社团,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团体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通过科技作品

  竞赛、创业计划大赛,举办创新创业论坛、经验交流会、事迹报告会,邀请企业家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校讲座、对话,组织到企业参观学习等课外创新创业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创业动机与需求。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需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必然需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需求。全校各相关部门、二级学院要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了解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动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切实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措施,为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增进人才竞争力而共同努力。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二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草稿)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河南省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有关精神,全面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我院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经研究决定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丰富创新创业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

  二、工作目标

  围绕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着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实训孵化等三大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教育工作,加强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建设、平台建设和文化建设,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才。

  三、推进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组织领导

  1.成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全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院主要领导牵头,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科研外事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设备处、各系部共同参与,创委会下设办公室,挂在招生就业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加强各系部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系部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党总支、行政、团总支负责人及部分教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对学有专长,有科技发明兴

  趣的大学生创造有利条件,从指导教师、场所、经费、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

  (二)师资队伍建设

  1.注重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校内指导教师队伍。立足实际,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作用,通过培养、转向、引进,逐步建立一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校内指导教师队伍。支

  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2.积极选聘一支由成功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培训和交流,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调研活动,总结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不断提高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水平。

  (三)课程体系建设

  1.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中,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

  2.加强创新创业教研室的建设。全面深入系统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研究工作,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做到从一年级

  到三年级创新创业教育全程化,探索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对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逐步提高创业指导和创业技能培训覆盖面,提高创业培训实效。

  3.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开设

  《创业教育》(或《创业基础》)必修课程。针对有创新创业意愿学生开展实训教育,针对创业学生提供孵化环境和扶持保障。

  4.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纳入学分制。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全体、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需要系统的课程学习,修够一定的学分,以及实践训练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

  (四)实践活动建设

  1.充分发挥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相关竞赛的育人作用,提高赛事组织工作水平,扩大学生参与面。

  2.举办学院层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大赛实践活动,支持学生创办创新创业类的学生社团,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组织这些社团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沟通、交流和发展。

  3.举办创新创业论坛。邀请知名企业家、教育家和我院成功创业学生、成功校友参与论坛,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促进大

  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4.创建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的机制。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在有条件的专业,把学生科研训练纳入专业培养计划,设立相应学分,提供实验室开放环境,指导学生参与创新科研训练,吸引大学生参与教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科研工

  作,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遴选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构建富有特色的国家、省级和学校三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通过科研训练,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

  (五)基地建设

  1.创造条件为学生前期研发提供帮助,建立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为主体的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适当资助。

  2.广开渠道,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充分利用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使创业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3.校内实验实训场所、校中厂要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和条件,创造条件免费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创业项目后期生产提供帮助。

  (六)文化建设

  1.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网站、校园广播、上景(注:院团委的)等自媒体,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

  2.教室、图书馆、实训室等学习实训场所要通过宣传展板、广告栏、橱窗等阵地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让这些场所既是学习实训的场所,又变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场所,耳濡目染,入脑入心。

  (七)保障机制

  加大经费投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学院和各系部要逐年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从指导教师、场所、经费、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帮助。同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为有创业愿望的学生申请商业贷款或风险投资提供支持。

  (八)考核评价

  1.加快完善教师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师将基于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2.建立对各部门、各系部、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评价考核机制。确定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定期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3.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检测跟踪机制。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学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需求,是落实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途径。全院上下要深入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刻内涵,了解国内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动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切实落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措施,为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增进人才竞争力而共同努力。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三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为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开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1.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推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2.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转变,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向以能力为本的教育转变,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3.通过实施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课程平台和实践平台,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教学与实践条件及环境。

  4.通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创新创业

  教育,对具有创新创业意愿与潜质的群体进行专门培养。通过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涌现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快速成长。

  5.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使大学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和职业的创造者,促进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创造一

  个良好的开端。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领导

  1.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为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牵头,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产业处、财务处、二级学院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加强二级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二级学院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组织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行政、党总支、团总支和专业系主任及部分老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发挥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引领作用

  拓展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的功能和定位,将其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其作用是为全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和能力培养提供实践环境与必要条件。尤其对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且具备创新创业潜质和创新创业热情的大学生,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可以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支持。

  三、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1.更新教育理念,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科学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的内在联系,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创业项目和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为关键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设计,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项目带动,注重通过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全体、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需要系统的课程学习,以及实践训练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

  3.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

  (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必修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拓展与延伸,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先在全校开设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程,待课程体系基本完善,且教学条件具备后,再将成熟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列入各专业必修课程。

  (2)在专业教育中融会创新创业教育

  根据不同专业,开展在专业相关领域、行业进行创新创业的针对性教育。各专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发掘本专业创新创业

  的教学内容,通过讲座或课程形式,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各专业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并在学科专业基础上开展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

  (3)在部分专业实施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

  将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实践环节)纳入专业课程。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可以侧重于创新教育,也可以侧重于创业教育。如在工科类专业可以强化创新教育,培育创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以专业创新成果为基础的创业实践;在经管类专业中鼓励学生以创新的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创办企业,并为学生创办企业创造有利

  条件;鼓励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

  4.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1)创建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的机制

  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在有条件的专业,把学生科研训练纳入专业培养计划,设立相应学分,提供实验室开放环境,指导学生参与创新科研训练,吸引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遴选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构建富有特色的国家、省厅和学校三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通过科研训练,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

  (2)创建各类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建立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二级学院主要依靠各中心实验室、实验中心、工程中心以及校内外产学研实践基地来构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通过开放实验室,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各类科研开发、完成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提供必要条件。

  建立以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为主体的校级创新创业实

  训基地,为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适当资助。

  (3)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发挥地域优势,依托学校科技产业园、常州市创意产业园、常州软件园、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孵化基地,为学生进一步研发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为企业创

  办和运行提供融资服务;通过提供法律、税务、财务及其它的服务帮助初创企业规避创业风险;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使创业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4)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将由学生处、团委和招生就业处等部门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科技节活动、创业计划大赛、学生社团活动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第二课堂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自由交流,在全校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5.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激励政策与制度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必修的创新实践学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最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参与学科竞赛和创业实践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学分。为解决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在时间上的制约,学校将在学分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选课制度,并为学生延长修业年限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鼓励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教育,对指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

  6.发掘社会资源,建立专家指导机制

  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导向,瞄准社会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政府推动、学校主动、社会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机制。积极争取和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与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行业协会开展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人才优势,建立创新创业教;

  7.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教;为推动开展

  创新创业教学研究与教学建设,学校成立创;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作用,通过培养、引进,逐步;

  8.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不断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

  9.加强创新创及有关行业协会开展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人才优势,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咨询、指导;审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参与建设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评估创新创业项目;协助建立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的联系。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学校主管领导、资深教师、政府官员、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等构成。

  7.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为推动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研究与教学建设,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并配备专职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负责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的开发、讲授与实践指导。

  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作用,通过培养、引进,逐步建立一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尤其注重选配或选聘富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管理人员、成功企业家、成功人士和政府相关专业人员担任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

  8.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

  不断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为创新创业教育稳步、持续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

  同时,通过学校投入、社会捐助、个人支持等渠道,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用于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扶持重点项目。

  9.加强创新创业社团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

  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社团,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团体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通过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举办创新创业论坛、经验交流会、事迹报告会,邀请企业家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校讲座、对话,组织到企业参观学习等课外创新创业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创业动机与需求。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需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必然需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需求。全校各相关部门、二级学院要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了解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动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切实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措施,为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增进人才竞争力而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1.创新创业课程方案

  2.创新创业教育方法

  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

  4.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5.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推荐访问: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人才培养 贯穿 全过程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