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消费行为分析【五篇】(完整)

2023年度消费行为分析【五篇】(完整)

时间:2023-06-27 15:1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Abstract:Topromoteruralhouseholdconsumptiongrowthisthekeyofalleviatingtheinternalandexternalimbalanc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消费行为分析【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消费行为分析【五篇】

消费行为分析范文第1篇

Abstract: To promote rural household consumption growth is the key of alleviat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imbalance of nation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but also the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welfare of rural residents. Taking rural residents in Jilin Province as a case, consumption of rural residents presents many different behavior patterns with urban residents, such as the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rural residents has certain imitativeness, the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rural residents also displays certain ir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sumption of rural residents has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precautionary savings.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
示范性;
预防性储蓄

Key words: consumption of rural residents;
demonstration;
precautionary savings

中图分类号:[F3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135-02

0引言

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的日益萧条让我们意识到外需依赖型经济增长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此同时,如何扩大内需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而农村居民这一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还没有被完全释放出来,由此开发农村市场成为扩大内需,缓解内外压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我国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城乡经济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城乡居民的消费也大不相同,而我国传统的消费行为研究基本都针对城市居民的,为此有必要开展对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

1相关理论综述

作为经济中一个重要的力量,从很早以前消费就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最早研究消费的理论当属西方古典消费理论。其典型代表认为是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魁奈、西斯蒙第。其中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从扩大资本积累和促进生产的角度出发,认为应尽量节制消费,尤其是非生产性消费。魁奈则认为消费是再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认为应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魁奈是最早研究农村居民消费的经济学家。西斯蒙第则更进一步认识到消费决定生产的观点,并认为生产无限扩大和消费不断缩小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并考察了生产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他认为,作为政府,应采取措施指导人们消费。①

与西方古典消费理论不同,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提出人类一天也不能停止生产,一天也不能停止消费,生产停止消费也停止,消费停止生产也停止,对经济增长而言,生产和消费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已经奠定了现代消费理论的雏形。

现代消费理论则是以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为开端,并包括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霍尔的随机游走假说、里兰德的预防性储蓄理论、扎德斯的流动性约束假说等等。

2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研究综述

从国内研究农村居民消费的学术成果来看,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基本是以西方消费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的,且在理论模型上较多使用现代消费理论进行分析。但是西方现代消费理论主要以工薪收入者家庭的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即以城镇消费者单位或家庭为研究对象。城镇消费者单位或家庭除了少数个体业主的家庭外,绝大多数仅仅是消费活动的基本单位,而不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与我国农户融合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于一身的双重功能有很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开展针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这将为我们制定科学的扩大内需政策提供良好的参考咨询。

朱信凯、鲁海章(2000)利用西方现代消费理论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前景不明、预期消费困难;
消费的生命周期阶段受传统文化影响;
信用消费制度约束;
消费倾向持续降低。在此基础上,朱信凯、鲁海章提出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函数,并进行了相关检验。朱信凯(2001、2002)指出中国农户的消费具有短视行为。朱信凯(2005)则分析了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对于中国农户消费行为的影响。周建(2005)以1978-2003年为实证对经济转型期我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进行了研究。臧旭恒、裴春霞(2007)对转轨时期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比较。谢子远、王合军、杨义群(2007)分析了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参数估计及其演化机理。朱琳(2007)以宁夏农村居民为例构建了一个以凯恩斯绝对收入假定为基础的消费模型。胡震虎、傅爱民(2007)则用农村公共投资、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构建了一个博弈论的分析框架。郑春梅、孙颖、范丙文(2008)第中国农民消费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尹华北、王新海(2010)从转移收入视角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进行了研究。洪银兴(2010)提出在经济不景气和后危机时代,城市化成本是最小的,因此主张在农村发展小城镇,通过小城镇建设创造就业机会,就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扩大农村内需。

3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从总体上来看,吉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质量都上升。随着国家支农政策的逐渐开展与落实,近年来吉林省农村居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农产品产量逐年攀升。全省年粮食总产量2004年2510万吨、2005年2581万吨、2006年2720万吨、2007年2454万吨、2008年达到2840万吨,2009年由于受到春季低温多雨、夏季罕见旱情的不利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2460万吨,下降13.4%。②与此同时,吉林省农村居民收入持续上升,农村居民消费持续攀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05年2467元、2006年2969元、2007年3369元、2008年3854元,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总额2005年318.4亿元、2006年381.48亿元、2007年431.2亿元、2008年则达到了493.1亿元。不仅农村居民的消费总量在上升,农村居民的消费质量也在逐渐上升。

2009年-2010年我们在吉林省农安县巴吉垒镇莫波村、东丰县拉拉河镇光龙村、四平市永加乡洪源村、敦化市和梨沟镇唐家店村、松原市长岭县永久镇北姜家村、柳河县孤山子镇东安村、集安市花甸镇榨树村、德惠市菜园子镇白鱼大队太平屯等15个村庄300户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对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3.1 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农民这一群体最早开始于农耕社会,虽然传统的农耕社会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小农经济的影响却依然还存在,除了电视、广播这种信息渠道外,农民绝大部分的信息均来自于农村其他农民。一般情况下,如果某村某人买了一件商品,比如电冰箱,那么这个消息会迅速在全村传开,久而久之,如果此户农民购买的冰箱质量很好(比如省电、没有噪音、能装东西、冷冻室比较大),便会好评如云,甚至整个村庄都会知道这个品牌的冰箱质量很好,于是会有其他农村居民相继到该位农民购买此件冰箱的商店去购买该品牌电冰箱。甚至过了一年半载,村庄中的绝大部分家庭购买的都是这个品牌的冰箱。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模仿性在整个吉林省都具有一定表现,我们针对15个村庄300户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有冰箱的家庭占全部调查家庭的51.3%,其购买的品牌多为海尔、星星、新飞。

3.2 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还呈现出一定的非理性近年来随着农村市场的逐渐成熟,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渐发展,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已经日益理性,但是依然还存在一些非理。体现最明显的就是的购买和冬季行为。近年来地下日益兴起,由于消费的模仿性和中大奖的诱惑,很多农村居民都购买。几万元这是两三个家庭一年的全部收入,却可以在一夜之间输掉,这也体现出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不理性。

3.3 农村居民的消费具有一定的预防性储蓄特点一般情况下影响居民消费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是收入,农村居民的主营收入来自于农业,但农业易于受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从而使农民的收入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加之,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更为明显。而一般家庭还要考虑孩子上学、老人生病等开销,所以往往会有预防性储蓄行为。在我们所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每人拥有的土地量在1亩至5亩之间,相差比较悬殊;
家庭年均收入在1万元至5万元之间,相差也较为悬殊;
每年的支出在5000元至2万元之间,相差也较为悬殊。当问到农民“除了种地,您的收入主要用于什么”的时候,56%的家庭选择“用于孩子上学”, 14.2%的家庭选择“礼尚往来”,7.4%的家庭选择“看病”,20%的家庭选择“其他”。具体见表1。

由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比较落后,绝大部分农民还在依赖传统的儿女养老,其中50.1%的家庭选择“儿女养老”,22.9%的家庭选择“自己养老”,6.6%的家庭选择“去养老院”,而有20.4%的家庭选择“购买养老保险”。该项问题的调查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农村居民养儿防老的心理依然存在,且占到一半,最为我们惊奇的是有20.4%的家庭选择“购买养老保险”,这说明农民的保险意识提高,而购买养老保险本身正体现了农民的预防性储蓄心理。当然,这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过于匮乏,应加快尽力覆盖全民的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

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还具有其他特点,需要我们逐一去调查和观察,不过从整体来看,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显示出不成熟,农村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由于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具有不一样的消费行为,因此需要不同的策略进行农村市场的开发,但是有一点需要声明,就是开发农村市场不应只是扩大内需,缓解我国内外失衡的权宜之策,更应成为提高农村居民福利的长久之计。

注释:

消费行为分析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随着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卖场作为销售的主力,近年来发展迅猛,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分析,启发经营者在卖场经营管理活动中更多关注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以使我国的零售业真正做大做强。

关键词:购买动机 购买决策 理性购买行为 非理性购买行为

卖场消费者消费动机分析

(一)动机的本质

动机可以被视为是一种个人内在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促使个人采取行动。驱动力主要来自因需要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当消费者的紧张达到某一种程度时,便会产生驱动力以促使消费者采取行动来满足其需要以降低其紧张。因此动机是一种驱动力,其主要目的在于消除消费者的紧张,其过程见图1。

(二)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消费者的具体购买动机因人而异、多种多样。在卖场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动机主要表现出八种倾向(见表1)。

表1中的各种购买动机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交错的、相互制约。在有些情况下,一种动机居支配地位,其他动机起辅助作用;在另外的情况下,可能是其他动机起主导作用,或多种动机共同起作用。作为卖场经营者,应该认真研究、深入挖掘消费者的各种购买动机,以求通过合理的行销策略对消费者施加影响。

卖场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分析

消费者购买行为是由一列环节、要素构成的完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购买决策居于核心地位,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决定购买行为的发生方式、指向及效用大小。深入研究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程序和原则有助于全面把握消费者的行为特点与规律。

(一)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含义

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作为决策主体,为了实现满足需求这一特定目标,在购买过程中进行的评价、选择、判断、决定等一系列活动。

购买决策在消费者购买行为活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关键性地位。首先,消费者决策进行与否,决定了其购买行为发生或不发生;其次,决策的内容规定了购买行为的方式、时间及地点;再次,决策的质量决定了购买行为的效用大小。

(二)购买决策程序的制定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是在特定的心理机制驱动下,按照一定程序发生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若干前后相继的程序或阶段(见图2)。

1.认识问题。消费者对某类商品的购买需求,源于消费者自身的生理或心理需要。当某种需要未得到满足时,满意状态与实际缺乏状态之间的差异会构成一种刺激,促使消费者发现需求所在,认知需求的内容,进而产生寻求满足需求的方法和途径的动机。经内外刺激引起的消费者对自身需求的正确认知,起着为决策限定范围、明确指向的作用,因而是有效决策的前提。

2.信息收集。在认知需求的基础上,消费者受满足需要的动机驱使,开始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广泛搜寻的基础上对所获信息进行适当筛选、整理加工,即可建立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

3.评价比较方案。各种方案的利弊长短不一,为此需要加以评价比较。评价的标准因消费者价值观念的不同而异。但是,无论标准的具体内容如何不同,在形式上都可以归结为同一尺度,即所费与所得进行比较,所得效用大于所费。

4.购买决策。在对各种方案进行充分的比较评价之后,便可从中选择最优方案,作为实施方案确定下来。所谓最优方案即所费最少,所得最多,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方案。

5.购后评价。为验证所择方案是否最优,所得效用是否最大,完成购买后消费者还需再次进行购买后评价。购买后评价集中指向所购商品,评价标准也以效用为主要内容。

(三)卖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程序

卖场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后,需要通过去卖场具体消费来实现自己的购买行为。在卖场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受外界刺激,会产生以下三种不同的行为结果:

店内因素诱发了更多或更进一步的信息处理,使消费者重新决策做出新的购买行为。在卖场营销刺激下消费者做出非理性购物行为。消费者并未受外界刺激影响,执行了先前的购买决策。

由于卖场通过具体营销行为可以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施加影响,使消费者做出预期的实际购买行为和购后行为。基于此考虑,针对卖场消费者具体的购买决策过程如图3所示。

卖场消费者行为类型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笔者关注到这样一种情况:消费者打算购买某一品牌的商品,结果却买了另一个品牌或者附带购买了其他商品。店内因素诱发了更多或更进一步的信息处理,从而影响最终的购买决策。

笔者把卖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特征分为两类:一类是遵循一定购买决策过程的理性购买行为;另一类是在突发念头基础上的购买欲望或在“强烈的和持续的冲动”基础上的非理性购买行为。

(一)理性购买行为分析

图4显示了卖场购买决策,从中可看出卖场消费者有30%的消费行为属于具体计划购买,其购买行为遵循一定的购买决策过程,在购物之前明确他们所需的产品与品牌。笔者将这类消费者的购物行为称为理性购买行为。

由于决策过程的复杂程度不同,理性购买行为表现为名义型、有限型、扩展型三种不同类型,这三种类型之间并非毫无关联,而是相互交叉的。

1.名义型决策。比如,消费者发现家里的高露洁牌牙膏快用完了,于是决定下次逛商店时再买几支,而根本没想到用别的牌子来代替它。在卖场里,消费者浏览货架寻找高露洁牌牙膏,对其他品牌和其价格或其他潜在的相关因素根本不予考虑。

2.有限型决策。在卖场里,消费者注意到了陈列在货架上的雀巢咖啡,并顺手拿了两盒。此时该消费者凭借的只是印象中的“雀巢咖啡味道还不错”或“我已经好久没喝雀巢咖啡了”,此外并未搜集更多的信息。该消费者最多会为买不买略作犹豫,而不会再考虑选择其他品牌。还有一种情况是,消费者可能遵循某一条决策规则,比如选择最便宜的速溶咖啡品牌。当家里的咖啡用完时,消费者若置身于商店,就会查看一下各种咖啡的价格,挑选一个最便宜的品牌。

3.扩展型决策。扩展型决策包括大量的内部信息和广泛的外部信息收集,对多种备选方案的复杂评价。扩展性决策发生在购买介入程度很高的情况下,在诸如家电、个人电脑及多功能休闲性商品(如背包、立体声设备)等产品的购买上,扩展性决策比较多见。

(二)非理性购买行为分析

非理性购买经常是冲动性购买,所谓冲动性购买是指在突发念头基础上的购买欲望,或在“强烈的和持续的冲动”基础上的行为。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类型的非理性购买。例如,在卖场货架上看到谷类食品时,某位母亲也许会想起家里的早餐麦片已喝完了,于是这位母亲决定对不同品牌包装袋上的营养信息进行考察,从中选择最有营养的一种。这就是非理性购买的一个典型例子,但不是冲动性购买,因为这位母亲的购买行为不是在突发念头或某些持续性冲动的基础上做出的。

在卖场消费过程中,非理性购买行为表现为5种类型:纯粹冲动性购买。消费者为了获取多样性或新鲜感,在外界刺激下选择购买。这种类型的购买行为代表了一种对正常产品系列或常规品牌的偏离。建议影响性购买。消费者在卖场内部刺激基础上购买某一种新产品。例如,某一消费者没有想到有不同清洗剂的洗熨产品,在货架或柜台陈列上首次看到这种产品时,消费者会购买,因为这种产品与自己的需求有关。计划冲动性购买。消费者由于特价销售而去某一特定卖场购物,但事先并没有计划要买什么产品。比如消费者到特价销售或发放优惠券的卖场购物是计划好的,但具体购买什么产品没有计划。提醒影响性购买。消费者需要这种产品,但在进入卖场前的购物意向中不包括这种产品。在货架或柜台陈列上看到这种产品时,提醒消费者想起来这种需求,进而购买。计划产品门类购买。消费者有计划购买某一特定的产品种类,例如纸巾,但并没有提前计划好具体购买什么品牌。消费者在卖场内部搜寻以便决定购买什么品牌,通常最后选出的品牌都是价格最低的品牌。

参考文献:

1.江林.消费者心理与行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顾文钧.顾客消费心理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消费行为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永川;
高校学生;
消费结构;
消费行为;
建议

一、永川高校基本情况概述

重庆永川位于重庆市西部地带,是重庆市政府公布的职教名城,拥有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等十余所高校,高校学生覆盖率占全区的三分之一以上。

二、永川高校学生消费特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本文特别对永川各高校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本次问卷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为97份,回收率为97%。经过分析,呈现出许多的特点:

1.生活费区间分析

生活费是指“以月均消费支出为计量单位的大学生在求学期间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支付的货币总量”,不包括学费、住宿费、往返家乡与学校间的交通费方面。目前大学生月消费在500元及以下的学生的比例为22%;
月消费在500~1000元的比例为43%;
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的比例为35%。可见,大学生月均消费支出水平呈上升态势,且以相对中等的500~1000元这一区间最为普遍,表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状况。

2.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观。生活必需品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根据对永川高校学生的调查了解,高校学生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观认识还不够,他们对生活必需品的认识仅仅表现在:只要自己有吃有住就行,而盲目的最求享乐主义。把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转移到享乐上,比如说恋爱、旅游、购物等等方面。他们认为精神消费才是最重要的,物质消费是次要的。可见,大学生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观呈现出一种认识缺陷的现象。

3.对品牌消费的意识度。21世纪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趋于对潮流、时尚和品牌的向往。在调查中,有56%的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喜欢品牌商品,44%热衷于与其他人一起讨论自己感兴趣的品牌。与追求时尚消费产生的就是攀比消费,有些大学生虚荣心较强,同处在一个屋檐下的同学都不想自己“矮人一等”。但是由于家庭间经济实力不同,追求时尚和盲目攀比的消费理念使得有些大学生过度的高消费与实际经济现状矛盾深化,导致部分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形成了不良的消费风气。

4.业余时间分配对消费观念的影响。作为高校学生的我们,业余时间是相当多的。不少的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消费、购物,以此来打发自己的业余时间。据问卷统计资料来看,大学生的业余时间分配是不合理的,表现在:盲目利用业余时间去消费、购物、旅游等方面。他们的盲目消费导致每月他们的生活费都超出基本的开支,这使得许多的家长认为大学生活没有真正的体现其价值意义。可见,大学生业余时间分配对消费观念呈现出趋向于盲目的认识。

三、永川高校学生消费构成

从该表中可以看出,人际交往和购物费用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住宿和餐饮消费比较趋于稳定。大学生的日常休闲娱乐名目繁多,如上网、唱歌、看电影、茶楼休闲等。据统计,在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调查中有48.5%的学生选的是娱乐。知识拓展费用、旅游成为大学生消费的新增长点。首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趋向于考证或者考研,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等月均支出为300元以上的学生占了54.6%。其次,旅游似乎成了当前大学生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修养身心的必修课,调查中发现每学期中进行旅游的大学生高达58%。

四、永川高校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据问卷统计资料可以看出高校学生的消费动机大部分是出自于对生理需求的消费,占总消费的65%,相对生理需求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所占比重大。这说明高校学生的消费行为还是出自于对生理需求的满足,既吃、住、行、游、购、娱。但是作为高校大学生的我们也不能忽视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的消费,我们应该将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紧密联系起来,真正从当代大学生的各方面消费动机考虑,提出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

五、合理平衡和规划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建议

高校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消费教育理念的缺位。因此应该把消费教育理念列入不同级别高校的教学计划,从幼儿教育一直延伸到高等教育。本文以永川高校学生消费结构消费与消费行为为例展开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合乎平衡和规划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的建议:(1)在各高校发放合理消费指南,寻找一些适合学生的工作,让学生周末参加社会实践、做兼职或在校勤工俭学,体验挣钱之艰辛,从而降低过度消费和盲目消费。(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高校健康消费的活动专题。(3)各校建立理财咨询服务,邀请高校知名教授讲授理财和消费意见。(4)高校举办各项体育运动比赛,既利于学生康体健身,还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学习。(5)组织学生参加政府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考研交流活动以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增加其学习热情,促进学习消费。(6)各景区实行永川景区通票制,开发适合学生消费水平的旅游产品和纪念品,刺激学生旅游消费需求。(7)各校及景区内可增加适当的休闲娱乐功能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从而减少学生对网络和购物需求。(8)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尽量减少学生的不合理消费。

总之,高校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是高校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讨论的一个话题。各高校的学生构成各不相同,其消费观念也有差异,但呈现出的特点却大致相同,即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因此,我们应从实际出发,认识到高校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的误区,致力于改变不合理消费趋势,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为我国高校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郭鲁芳.休闲经济学——休闲消费的经济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297~300

[3]刘鑫.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7

[4]赵祥禄.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原因和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报.2004

[5]屠如冀,叶伯平.现代旅游心理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4)

消费行为分析范文第4篇

2012年中国人境外消费额高达85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营收最高企业――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公司全年营收额的两倍。

人们不禁疑问是什么促使中国人把人民币都投放在境外消费市场,是什么促使了国人进行如此规模的境外购物,这又揭示了怎样的消费购买行为?

菲利普・科特勒(2003)指出,消费者购买行为是指人们为满足需要和欲望而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价及处置产品、服务时介入的过程活动,包括消费者的主观心理活动和客观物质活动两个方面。

消费者购买行为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这个人,家庭的生活需要或者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购买爱好的产品或服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而发生的购买商品的决策过程。

一、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

李国庆,等(2006),把消费者购买行为通常分成八种类型,即,冲动购买;
习惯性购买行为;
寻求多样化购买;
忠诚购买;
促销反应购买;
复杂购买;
减少失调购买;
影响购买。

1.冲动购买

该类型购买通常伴随的是受感官刺激、情感波动、紧张释放及享乐主义表现下的无计划、对产品无充分认知等情况下的非理性购买行为。

2.习惯性购买行为

该种购买行为,通常由于长时间的习惯性购买某类产品而产生了购买惰性,出于购买成本考虑,由于产品相对低廉的价格导致消费者对购买该产品本身需要具备的认知和了解深入被忽略从而最终造成一个局面,即,产品只要本身不存在明显不足就不会影响消费者对其发生购买行为。一般来说日常用品具备这种购买行为产生所需的一切要素。

3.寻求多样化购买

消费者在对于购买一些成本低廉的产品时,如饮料、零食等,常常会基于购买时心情等即时情感偏差,而频繁地更换购买不同品牌下的同类产品,其购买行为潜在的一个考虑因素就是寻求多样化尝试带来的完全不同的体验或刺激。

4.忠诚购买

该购买行为顾名思义即消费者对于某种品牌的产品或服务“情有独钟”。这种感觉通常涵盖了消费者对于品牌A所蕴含的价值的高度信任,从而长期重复购买,即使该产品拥有B,C,D等多线品牌的同类产品可进行购买比较的情况下,仍往复持续对于A的购买行为。消费者由于过往的消费经历或是消费感受而对某个品牌产生递增的情感诸如,尤其在已经察觉各品牌的质量差异情况下,对该品牌的偏好或者重要性理解更显突出,从而造就对其执着和忠诚。该购买行为也因此不会伴随过多的购买思考。

5.促销反应购买

消费者进行这种购买行为侧重的不仅是价格的下跌同时也关心产品质量的保证。消费者倾向这种购买往往会造成买来的东西根本不用,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因为在购买中得到了实惠而在心理上感受到了某种享受。

6.复杂购买

这种购买行为暗含了消费者较多的前期投入,包括对同类产品的横纵向比较,对产品属性、功能、长久价值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收集和比对。该类产品或服务往往具备价格不菲、购买风险较大等特性。

7.减少失调购买

该购买行为强调的是认知上的错位,消费者在判断购买哪款产品时,将产品的同种替代品看成是雷同的,同时因为受限于消费者本身的专业水平,往往会把不同品牌产品的差异性或优缺点看作无线接近和相似,导致购买后发现其种种逊于其他未购买产品的优点而感觉后悔,但却通过自我安慰来降低其因购买失败而带来的不协调感。

8.影响购买

这种消费购买行为中,消费者受到来自外界因素较大的影响,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由于专业知识受限,单凭看、听、闻、触摸等感官接触难以区分其不同品牌产品间的差别,而希望借助于专家、权威人士、亲朋好友等途径的口碑推荐来作为有力的购买助推。

二、中国公民境外消费数据

中国公民在境外的消费行为包含了以上哪些呢?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了解下中国人在境外的一些消费数据。

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奢侈品消费巨头已经把中国视作为一个刚挖掘的、巨大喷涌而出的油气田。由于进口商品税率在中国较高,导致境外奢侈品在国内的消费价格较之境外普遍高出20%到30%,但是相对的一个数据是,英镑兑换人民币汇率在过去几年的峰值1:15下跌40%到如今的1:9.28左右,两相叠加后的结果就是,中国拥有奢侈品消费能力的群体胃口被大大激发。

在英国,2012年中国顾客的消费额占到了英国奢侈品消费市场30%的份额,紧随其后的是俄罗斯人、阿拉伯人和日本人,而英国本土消费者的消费额只占15%。在2012年造访英国的中国游客数量达到250万次以上,较之2009,增长了约20%,但中国人在当地的消费额度却上升了100%。

在美国,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统计,中国人2012年平均个人退税购买的商品达到7000美金以上,乘以去年造访美国的中国人人数约100万人,结果就是70亿美金。中国人在美购物的首选是LV,GUCI,爱马仕,在此类高档消费品的消费额度上,去年中国人花费了460多亿人民币。

在日本,受益于2010年7月日本政府放宽中国人旅行签证政策的影响,中国游客奔赴日本的游客数量逐年水涨船高。2010年7月至9月间,日本观光厅以赴日境外游客为对象进行了一项关于“消费动向”的调查,其结果是,赴日游客中,来自大陆的游客平均每人消费达到14,39万日元(按当时汇率计算,人民币11500元),“荣登”所有境外国家游客消费排名榜首。当年中国游客消费总额占赴日境外消费总额23.2%,远超第二名韩国。中国游客在日消费能力让当地某顶级品牌销售负责人感叹:“现在日本人的名牌消费力正在逐渐减弱,今后能否抓住中国游客是关键。”

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兼署长周振兴表示,2011年中国游客人均在新支出约达1337新元(约合1081美元),而2002年这一数字仅为467新元(约合377美元),10年间增长近三倍。

在中国一些周边国家,由于地缘上的临近优势,中国人现今流行驾车跨国游,对象包括泰国、柬埔寨、老挝等。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人在泰国旅游贡献了1.14亿美元。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中国游客的消费模式是拿着手中早已拟好的购物清单,快速游走于各大知名品牌商店间,相比较日本人在当地的“看多买少”的纠结谨慎心理,中国人对于高价商品的购买能力让人望而却步。

三、境外消费动因

到底是什么动因促使众多大陆的消费者前往境外进行大规模的购买?

事实上,中国公民境外消费的动因还可以归类为以下七大类。

1.价格差异

有数据显示,内地奢侈品诸如:手表、箱包、酒类、服装、电子等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国内奢侈品价格高的原因在于进出口关税、增值税、消费税过高。这三种税费相加,最高将超过60%。

2.物质崇拜与非理性攀比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就是节约,许多中老年夫妇终其一生的积蓄为儿女购置房产便利其结婚生子所需。目前的中国,房价明显虚高,许多人即使一辈子不吃不喝仍不能付清一套房子所需的成本,此时来自父母等长一辈的支助成为他们能够娶妻结婚的仰仗。在此背景下,许多年轻人由于得益于父母甚至上上辈的殷富,开始对金钱的使用没有节制或者说没有经济压力情况下产生了超过自身经济支出能力的消费现象。加之目前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更多的年轻人产生了非理性的攀比价值观,导致媚富,嫉富,随大流、跟风走等歪风产生。

3.经济实力增长

其次,得益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GDP总量攀升至世界第二位的大背景,公民可支配收入较之以往明显大幅度提升,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在满足自身温饱等基本问题后开始对生活质量和品位产生要求,将出境游作为一种定期的结伴或举家出行的选择,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明显增长无疑是背后的一把推力。

4.跨境游限制的放宽

2011年6月28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正式启动,首批试点城市是北京、上海和厦门。两岸双方还同意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澎湖地区的个人旅游。此政策为大陆游客的境外行又打开了一扇窗户。有数据显示:仅2011年上半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总人数累计达到234万人次,为台湾经济带去32亿美元的收益。台湾游接待大陆游客平均每天达4000人次,而这些游客在台的平均消费为每人234美元一天。

5.文化吸引

此外,出于国内外文化差异的吸引,东西方文化强烈的反差亦成为国人境外出行并购物的诱因之一。许多中国公民将体验异域文化作为他们出国行的首要目标。相对应的,他们通常仅仅将涵盖当地文化因素的诸如美食、纪念品、明信片、手工艺品等作为其消费对象。

6.内地产品缺失

例如,PSP(全称PlayStationPortable,日本索尼公司开发的多功能掌上游戏机系列产品)――一款风靡全球市场的数码产品,在中国市场也有无数的拥趸。但索尼(中国)方面公开宣称,索尼的PSP产品不在中国大陆发售。从2004年12月12日到目前为止,索尼公司研发了PSP1000、PSP2000、PSP3000和PSPGO等系列产品,并面向全球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售,并因此制定了各种版本,但这些产品始终没有面向中国大陆销售过。与之呼应的解释是,2000年6月国务院授权文化部等7部委执行的《关于电子游戏场所管理的通知》。这份通知的第六条明确规定,除了来料加工以供出口的游戏机生产外,凡是面向国内的游戏机零配件的生产经营销售和进动一律停止。

内地玩家既然买不到正规渠道销售的电子产品,使得其中一些人不得不在市场上购买水货,但由于缺乏后续售后保障支持导致不少人更愿意借助出境游的机会亲自选购。由此可知,国人赴境外扫货的另一大动因是国内缺失正规销售渠道下的纯正原产商品,无论那是由企业自身决策还是国内政策的限制,最终都导致了中国公民把大把人民币送出国门去寻找满足。

7.内地产品质量危机

最后,也是最让人扼腕的原因之一便是,内地产品质量危机。2011年4月22日,陕西省榆林市鱼河镇中心小学的251名学生喝完学校提供的蒙牛学生专用奶后,出现身体不适,被送往医院治疗,其中16人出现恶心、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26日,官方的检测报告出炉,称学生所饮用的蒙牛学生专用奶未检出致病菌,符合饮用奶标准。但官方未给出学生身体不适的原因。蒙牛相关人员解释称:“我们分析,可能是孩子们早上7点多跑步锻炼后,空腹喝了冷牛奶,身体出现的乳糖不耐症。”如此牵强的解释背后是一连串触目震撼的现实,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至今,中国乳业巨头们几乎每年一次的“事故”,已经透支了市场的信任。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到2009年蒙牛特仑苏OMP牛奶添加IGF-1争议,再到2010年蒙牛、伊利的“公关战”,之后到上述的“毒奶门”,另于2011年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其中,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强致癌物黄曲霉素M1超标140%。而众所周知,奶粉是将牛奶除去水分后制成的粉末。作为牛奶的直接下游产品,内地所产奶粉由于以上众多历历在目的危机所累,使其在内地消费者心中地位急转直下,内地的乳企毫无悬念的将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彻底打散得灰飞烟灭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将大把内地游客手中的钱袋子无奈地驱往了境外。

在分析了大陆游客出境消费的动因之后,不难发现对于大陆游客而言境外大额度消费的对象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即,(1)诸如手表、箱包、酒类、服装、电子等五类产品品牌高档消费品;
(2)同类国内产品的质量由于媒体广泛报道和揭丑而导致消费者极度质疑从而倾向赴境外购买,此类产品包括奶粉,化妆品等。

四、中国消费者境外购买行为分析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他们在境外的消费是否属于单纯的冲动消费行为呢?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依绍华认为,中国人对于名表、名包、名酒、高端服装的向往,是由于这些高端消费品牌进入中国的时间较短,我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还不够成熟且与财富增长速度不匹配,在消费领域缺乏足够的理性思考,普遍存在不合理、无规划的消费行为和随大流、跟风走的消费方式。而这些商品的文化灌输借助商品广告、各类时尚活动及媒体渲染等对社会产生影响,加剧了人们的物质崇拜心理。出于好奇、从众、攀比等心理,年轻群体更容易出现冲动消费,亦称非理性消费行为,导致消费欲望膨胀。

与之对应的,不少国际知名品牌巨头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看作是整年销售额完成与否的关键,并将这些消费者归类为拥有庞大购买力却缺乏品名文化了解的初级消费群体。很多内地人前往香港等地购物时往往表现为将表面印有高知名度logo的品牌作为购物的唯一参考标准,有无logo便是高端消费品的象征符号。伦敦的酒商对中国人有两种印象。首先,他们眼中的这些中国消费者,钱不是问题。苏富比拍卖行不久前宣布,一瓶1869年的“拉菲”以超过13万英镑的价格被―位中国买家买走。其次,中国买家有自己的喝酒方式,但这令传统的品酒行家感到惊诧。据《每日邮报》报道,“即便是6000英镑一瓶的1982年法国顶级红葡萄酒,中国人也会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他们会干掉一整杯,甚至加入可口可乐,让酒喝起来更甜。”这类消费者,他们对品牌内涵理解滞后于对产品价格的接受能力,换言之,他们能够充分去享受和展示他们强大的消费能力暂且还未能升华到对品牌内涵与品牌外在相统一的知识积淀与鉴赏能力。

通常而言,高端品牌的成长往往伴随着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的传奇史,了解该品牌产品的同时如果能从其发家史中去寻觅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不可替代性,而能做到这些的消费者通常能将其对产品的喜爱由盲目追捧演化为“尊重+忠诚”。

相对于那些消费者,更多的中国中产阶级群体由于自身稳定甚至不菲的固定收入,对奢侈品等高端商品拥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能够基本辨别出产品的真假、档次和产品所适用的对象和使用的场合。但是这种理解通常会变形成一种扭曲的“爱”。此类产品的消费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一种身份甚至气质展现的必有之选。比如,我们通常能见到身边有这样的例子,这些人通过一段时间的积攒积蓄买来一套名贵化妆品,时隔不久去买一件同品牌的大衣,之后渐变成一种收集齐全该品牌所有能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境外市场上所能见到的所有吃穿用用品为止。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奢侈品专业的专家卢晓给奢侈品的定义中,包含了六种特性,分别是:绝对优秀的品质、高昂的价格、稀缺性和独特性、高级美感和多级情感、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传奇的品牌故事以及非功能性。其实,对于奢侈品和高端品牌的理解仁者见仁。但在中国不少的消费者心中有了以上的六种特性就足够让他们为这些高价品奋不顾身,死而后已了。高端消费品与中国消费者的关系已发生改变,不是中国人在消费它们,而是它们在消费中国人。正是这种对高端消费品概念的模糊认知、加之由于税收等因素导致的境外产品的价格相对优势以及受到外界诸如媒体、专家、好友、同事等影响较大,导致了中国消费者在境外对于名牌、高价商品的挑选购买显得“爱的似懂非懂、爱的体无完肤”。这种畸形的对高价格商品的忠诚购买,体现的是国人的消费往往在挥霍中伴随着轻信,于盲目中夹杂着摇摆。如图1所示,国人的消费在对品牌价值的认知匮乏和对品牌产品的过度畸形忠诚的土壤包围下孕育了催生出了一种冲动购买与影响购买行为的包含与叠加。

国人在境外的消费是否都是那么非理性、随意、浮夸而又缺乏思考呢?答案是否定的。

目前很多洋品牌奶粉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的商场、卖场比比皆是。但不少人认为同品牌奶粉存在内地版和港版的偏差,其理解是,后者更有保障。理由很简单,他们认为内地能买到的进口奶粉往往含量和标准比起港版差很多,这往往基于媒体对内地在售进口洋奶粉的质量问题报道,使得他们更钟情于境外版纯正进口奶粉。量变导致质变,结果便是,香港特区2013年3月1日起实施《2013年进出口(一般)(修订)规例》,根据该法例,离开香港的16岁以上人士每人每天不得携带总净重超过1.8公斤的婴儿配方奶粉,这相当于普通的两罐900克奶粉,违例者一经定罪,最高可被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奶粉限购令的根源之一,就是内地市面供应的奶粉难以让消费者信赖和放心。

内地的进口奶粉和香港销售的进口奶粉区别到底存在与否呢?

在产品执行标准上,内地市场奶粉执行的是大陆检验标准,香港市场奶粉执行的是欧盟检验标准。例如,在香港销售的的雅培奶粉和在美国,欧洲市场上销售的,都使用新配方,添加了SA(唾液酸--大脑发育的重要构成,可以阻止病菌入侵)。但是中国大陆市场上销售的雅培配方滞后于国际。现在大陆市场销售的雅培是美国市场上93年的奶粉配方。另外,在牛奶新国标中,生乳的蛋白质含量和菌落总数的两项标准均低于发达国家标准。而标准低的根本原因是大企业绑架了这些标准,因为降低标准可以降低奶企的收购成本。内地的年轻妈妈对香港奶粉的热衷可见并非仅限于盲目跟风,产品本身的质量区别和检查标准的差异使她们更愿意把对宝宝哺育品的消费投放于境外。这类消费群体花费在产品购买前的关于产品属性、功能、长久价值等比较、权衡、筛选等信息的收集和比对,为的是确保将该类产品的使用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保证下一代的绝对安全。这类消费者在境外的集中购买也并不仅仅是某种意义上的对某品牌洋奶粉的简单执着和崇洋,而是由于内地奶粉等产品的质量信任危机而导致的“宁可千里之外赶集”而不愿“近水楼台得月”的无奈。内地居民对优质婴儿奶粉的渴求,体现的是消费者除了在品牌上寻求品质与功能的保障,并追求心理与情绪上的满足。他们奔赴香港,图的不仅是免税天堂下的豪奢产品更是他们意识形态中觉得其产品、有严格监督和质量检测体系,是值得信赖的合格产品,这才导致了限购令前的那种赴港疯抢购奶粉等畸形购买现象。如图2所示,这些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首先产生于受内地奶粉等产品不给力、低质量的大背景影响,然后辅之于前期的信息收集对比和比对,最终被催化叠加成加某种程度上的对洋奶粉的被动忠诚购买行为。这种被动的、畸形的忠诚购买行为不完全等同于本文伊始提到的消费行为类型中的纯粹意义上的忠诚购买。由影响购买堆积复杂购买而成形的忠诚购买往往容易“倒戈”其他同类产品,原因通常是产品质量和使用体验所决定的。例如,由于消费者前期的信息收集、横纵向比较的对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数据和外界口碑推荐,所以当此类消费者最终发现该产品的使用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落差时,这种忠诚购买就会被推倒。

五、总结

中国作为一个蕴含着巨大消费潜力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受到来自全球各行业企业的垂涎。中国消费者在境外的强大消费能力一方面是国家经济实力上升的直接体现。而在另一方面,当这些人由于种种原因将消费能力倾注到境外后,往往伴随着购买的非理性和对品牌产品等的理解片面和极端。

国内的大部分消费者目前仍处于高端消费品的初级消费阶段,此阶段的购买行为往往受限于专业知识、产品属性了解匮乏、品牌内涵认知不足、产品辨别能力有限,受外界影响干扰比较明显。

国人在购买钟意的产品、满足欲望、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需要权衡自身的消费能力与购买的匹配性,诸如产品的适用性、优越性、可替代性和购买的必要性,从而杜绝盲目挥霍后的后悔情绪、过度消费带来的透支以及失败购买后的不协调感。

参考文献:

[1]张梦霞.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中西价值观动因比较研究. 经济管理・新管理. 2005(4)

[2]李国庆,**锐,陈淑青.品牌知觉影响下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分类研究.商场现代化.2006(5)

[3][美]菲利普・科特勒 .营销管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4]黄雪梅.**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密码.江苏商论2006(9)

消费行为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自相关;广义最小二乘法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一、消费函数简述

居民消费在国民收入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消费函数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经济函数,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国民收入的使用动向,研究居民的生活水平与收入水平的关系。西方经济学家关于消费函数问题已提出了多种理论,如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设消费函数、弗里德曼的持久假设消费函数,等等。近几年,我国一些学者结合我国国情进行验证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论,如孙凤(2002)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进行数量研究,发现长期以来居民收入和消费数据是非平衡的,并进一步采用协整技术对收入与消费关系进行研究,认为20世纪九十年代后,储蓄的预防动机大大超过跨期消费动机,平均储蓄倾向相当高;同时职工下岗增加,使平均消费倾向又有明显提高,二者轮番作用,导致收入消费比例关系的波动性较大。袁志刚、宋铮(1999)运用生命周期假说、永久收入假说等消费函数理论,对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演变进行了分析。李锐、项海容(2004)运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数据,采用GARCH(1,1)模型,对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进行了检验和分析,得出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持久性收入水平的结论。臧旭恒(1994)在推论出中国消费函数假说,并建立起分期的、分城乡的消费函数理论模型基础上,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认为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虽然有些不同,但在基本假定方面是相同的。1978年前的消费者是被束缚的、近视的、原始的消费者,其消费可以被假定为被动的短期行为;1978~1991年间的消费者近似凯恩斯的原始的消费者向新古典理论的消费者转变,其消费可假定为攀附的、过渡性的前瞻行为。孙国锋(2004)将研究的时间范围延伸到2000年,其结论基本同意臧旭恒的观点,认为城镇居民消费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很大,很敏感;而农村居民消费显得单调、短视,预算约束大。但无论城乡,居民消费行为还是表现出共同的演变趋势,即改革开放前的居民消费行为是近视的,具有很强的预算约束和流动约束,消费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现期收入,符合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经济“双轨制”时期,居民消费选择权增大,预算约束和流动约束松动,消费行为既受现期收入的影响,还受前期收入和消费的影响,表现出消费的“不可逆性”和“示范性”,其消费行为较符合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实行市场经济后,居民收入波动性较大,未来消费预期不稳定,跨期消费时间延长,其消费行为更符合持久收入理论。本文的分析仍以凯恩斯的消费模型为基础,结合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一定的修正,分别对河北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进行计量回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河北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差距。

二、1981~2008年河北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实证分析

(一)城镇居民的消费函数。1981~2008年河北城镇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生活费支出如表1所示,以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及实际生活费支出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假定消费函数为:scy=α0+α1scx+μ。其中,scy是城镇居民人均实际生活消费支出;scx是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μ是随机误差项;α0为自发消费;α1是边际消费倾向。(表1)

利用软件EViews3.0对模型及上述样本用OLS方法估计模型得回归方程:

scy=188.67+0.63scx(1)

(13.12) (61.21)

R2=0.9931s.e.=37.81

DW=0.889T=28(1981~2008年)

回归方程拟合的效果比较好,参数的统计显著,但DW值等于0.918,得出误差变量存在自相关,需修正自相关,利用与上相同的数据,经过修正自相关得出新的回归方程为:

scy=208.44+0.62scx(2)

(6.88) (31.17)

R2=0.995s.e.=32.49

DW=2.144AR(1)=0.55T=27

若给定α=0.05,此时,自相关消除,T检验显著,模型拟合效果好。因此,可认为河北城镇居民的消费函数受可支配收入决定,自发消费为208.44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62元,即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0.62元。

(二)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1981~2008年河北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如表2所示,以剔除价格因素的实际人均纯收入及实际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样本进行分析,假定消费函数为:sny=α0+α1snx+μ。其中,sny是农村居民人均实际生活消费支出;snx是农村居民人均实际纯收入;μ是随机误差项,α0为自发消费;α1是边际消费倾向。(表2)

我们利用软件EViews3.0对模型及上述样本用OLS方法估计模型,可得回归方程:

sny=73.44+0.54snx(3)

(3.99)(23.17)

R2=0.9538s.e.=46.72

DW=0.283T=28

回归方程拟合的效果比较好,参数的统计显著,但DW值等于0.283,得出误差变量存在自相关,需修正自相关,利用与上相同的数据,经过修正自相关得出新的回归方程为:

sny=69.63+0.56snx(4)

(1.21)(8.49)

R2=0.9884s.e.=23.69

DW=1.943AR(1)=1.24

AR(2)=-0.43T=26

若给定α=0.05,此时,自相关消除,T检验显著,模型拟合效果比较好。因此,可认为河北农村居民的消费受人均纯收入决定,农村居民生活自发消费是69.63元,边际消费倾向是0.56元,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元,将带来生活消费支出增加0.56元。

(三)河北城乡居民消费行为比较分析。比较河北城乡居民消费函数(方程2和方程4),我们发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存在一定差别。对于自发消费,城镇居民人均自发消费为208.44元,而农村居民人均自发消费仅为69.63元;对于边际消费倾向,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是0.62,而农村居民则为0.56。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自发消费水平低,而且边际消费倾向也低,这种收入低,同时消费倾向也低的非合理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是农村居民纯收入用途的多元化。一方面农村经济多以家庭经营为主要形式,农村居民既是消费者同时又是直接的生产经营者和投资者,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往往交织在一起,农村居民的纯收入除了维持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外,还要用于各项生产经营的追加投入、社会开支和修建住宅等;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的周期比较长,农村居民的消费具有跨年度的特点,本年度大部分消费依赖于上年的收入和储蓄,在当年预期收入不确定时,农村居民要兼顾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一般会保持较低的消费倾向;同时,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作为直接的投资者,增加储蓄以扩大投资的结果必然导致当前消费的减少。二是农村居民缺乏基本生活社会保障而进行的预防性储蓄导致消费倾向降低。目前,农村居民仍然以家庭保障为主,社会保障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实施,农村经济及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几代同堂的现象已逐步解体,以家庭保障为主的保障方式已不适合农村居民的要求。在当前缺乏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家庭小型化和老年人口的增多给家庭养老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就造成了农村居民为了养老尽可能减少消费而增加储蓄。三是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较差,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实现。首先,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抑制了农村居民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致使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户的购买力不能实现;其次,与城镇相比,市场上适应农村消费特点的消费品偏少,而且农村商品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严重滞后,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购买热情和消费心理。

三、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得出以下结论: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理论比较符合目前河北居民生活消费行为,尤其是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所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一个必然举措;2、河北属于中等收入水平地区,但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均不高,居民消费趋于谨慎保守,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制约河北居民消费水平的其他因素,以期为促进居民消费提供对症良药;3、河北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要高于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十多个百分点,说明河北城乡间由二元经济结构导致消费差别的现象还十分严重,政府在相应的政策制定上还应该向农村倾斜。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锐,项海容.不同类型的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4.6.

[2]刘建国.我国农户消费倾向偏低的原因分析[J].经济研究,1999.3.

[3]孙凤.消费者行为数量研究――以中国城镇居民为例[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孙国锋.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消费行为 分析 五篇 消费行为分析【五篇】 消费行为分析(精选5篇) 消费行为分析有哪些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