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发表初等数学论文【五篇】

发表初等数学论文【五篇】

时间:2023-07-12 21:0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初中阶段,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而增强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练习。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就是提高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表初等数学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发表初等数学论文【五篇】

发表初等数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开放性试题;
双效度分析;
教学启示

初中阶段,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
而增强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

需要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练习。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就是提高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这部分试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概述

开放性试题,是以试题的标准答案相对比得到的,是指试卷上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所写的答案言之有理或者符合逻辑即可。这类试题需要学生在做题时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积极思考,创新立意,在创新的同时,还要兼顾题目的要求或者上下文的逻辑等。

初中阶段语文试题中的开放性题目主要有以下几种:描述漫画,具体描述漫画的图画含义,论述漫画所蕴含的内涵,给图画增添题目等;
补全小文章的上下文,补充文章中的对话等,要求补充内容或补充结局要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描述观看文章后的感悟,要求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
根据题目的描述按照要求进行作答,一般为对某个事物或某个观点的简要论述等。这些题目的日常训练都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展开,要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性思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创新。

二、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双效度分析

1.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双效度分析概述

初中阶段语文开放性题目的双效度分析,是指对开放性题目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分析。开放性题目的内容效度是指语文试卷中开放性题目内容的有效性,指这些题目具体内容的考查方向,表明了在初中语文学习或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具体方向以及教师教学的策略内容。结构有效度是指语文试卷中开放性题目在整个语文试卷中的结构的分布、分数的占比等,表明了开放性题目在语文教学或者语文学习中的难度程度以及学习比例等。

(1)开放性试题的内容效度分析

开放性题目的内容效度分析是指初中阶段语文试卷中的开放性题目的主要内容,主要考查方向和目标,出题人的具体出题意图、与试卷其他题目类型的结合程度以及该类题目对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进行了要求。

综合分析初中阶段语文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或能力,开放性试题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创新学习能力以及题目关键字词、重点论点的分析提取能力提出了要求。

例如:在2015年江苏省无锡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简短的材料,联系材料并以“善举无价”为观点来简要阐述自己的论点,展开论述。这道题目,就是首先需要明确题目的关键字词以及中心论点,明确题目的要求。其次,需要学生展开思维、发散思维,从几个不同的方面,选取不同的角度来论证“善举无价”这一中心论点。接下来,需要学生在某一个重点论据下面,创新选择一种论证方法,如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等,打造该题目的亮点。最后,需要学生使用纯熟的语言表达技巧来将自己的论证过程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

(2)开放性试题的结构效度分析

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结构效度分析是指在初中阶段语文科目的考试试卷中,开放性题目在语文试卷中的占比近几年有所提高,能力要求有所提升。整个试卷的阅读部分以及写作部分开放性题目的分数一般为6~12分之间,占试卷总分的4.61%~9.23%。大作文部分分数满分50~65分之间,分数占整个语文试卷的38.46%~50%。

现将2015年江苏省13市的语文中考试卷中试题的结构总结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开放性试题在语文学习、语文试卷中的占比都极高,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一般阅读中或图画描绘、文章上下文补充等部分的开放性题目在试卷中的位置位于作文之前,学生在考试中非常容易出现做题时间安排不合理的问题,有的学生先写大作文,最后对这些开放性题目潦草写写了事,或者甚至干脆放弃了这些题目的现象,开放性题目在试卷上的这一布局也是开放性试题的结构效用之一。

三、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教学启示

通过上述对初中阶段语文科目开放性试题的内容效度分析和结构效度分析,教师在语文科目教学中,要针对考试试题中开放性题目的特点、考查要求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1.提高学生对语言写作、运用等方面的重视度

语文科目的学习,离不开对语言的认识、掌握和运用,初中阶段语文开放性题目能力的提高更是如此。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训练的重视程度;
其次,在语言的运用方面,引导学生多看一些名家大作,针对学生认为好的一些段落和语句进行模仿性练习,通过不断练习、不断修改方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写作能力,改善学生的写作结构,增强学生在表达方面的能力。

2.关注开放性试题部分的评分标准

语文开放性试题能力的提高,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就体现在开放性题目的得分水平上,分数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在语文开放性题目这一类型上的能力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教学中,要以开放性题目的评分标准为授课指向,以评分标准为标杆,从而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数。

3.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方式

开放性题目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角度思考,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应多组织一些辩论课、讨论课等,通过学生之间的思辨来激发学生思考,通过辩论、谈论其他同学的思路来发散自己的思维,不断练习,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开放性

思维。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开放性题目向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引导学生不断学习,不断了解,加深认识,通过将所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开放性试题部分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数,为学生的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创荣,沈颖越.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双效度分析与教学启示:基于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的实证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48-50.

发表初等数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线性代数;
矩阵;
初等矩阵;
Matlab;
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6-3851-03

Abstract:
Aiming at students" learning linear algebra difficult reason analysis, the introduction of Matlab in linear algebra, the necessity of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Through Matlab in the teaching of the elementary matrix and practice demonstration, visual image to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knowledge of linear algebra, linear algebra for subsequent study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Key words:
Linear algebra.Matrix;
Elementary matrix;
Matlab;
teaching

随着现代数学的不断发展,线性代数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渗透到数学的许多分支。线性代数作为讨论矩阵理论、与矩阵结合的有限维向量空间及其线性变换理论的一门学科,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力学、信号与信号处理、系统控制、电子通信、航空等学科领域,因而成为现代各高等院校工、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成为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1 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现状

线性代数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几何观念与代数方法之间的联系,运用第二代数学模型的公理化表述方式的知识体系,使得当我们开始学习线性代数时,不知不觉就进入了“第二代数学模型”的范畴当中,这意味着数学的表述方式和抽象性有了一次全面的进化,这给教学带来了困难。线性代数知识体系所表现出的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使初学线性代数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同时在课程中又涉及到一些较为繁杂的计算或证明,这些课程特点让许多学生很不适应,久而久之将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如何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尽快适应运用第二代数学模型的公理化表述方式的线性代数课程,有必要对传统的线性代数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创新。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Matlab软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Matlab进行实例演示,同时让学生通过Matlab进行练习,通过这样的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能够直观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下面以初等矩阵的学习介绍Matlab在线性代数教学中的应用。

2 矩阵中的初等矩阵

矩阵的初等变换是矩阵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运算,它在解线性方程组、求逆矩阵及矩阵理论的探讨中都可起到重要作用[1]。在矩阵理论中有一个最基本的性质,即以下定理:

设[A]与[B]为[m×n]矩阵,那么:

1)[A][~r][B]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m]阶可逆矩阵[P];
使[PA=B];

2)[A][~c][B]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n]阶可逆矩阵[Q];
使[AQ=B];

3)[A]~[B]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m]阶可逆矩阵[P]及[n]阶可逆矩阵[Q];
使[PAQ=B];

为证明此定理,则引入了初等矩阵的概念,即由单位阵[E]经过一次初等变换得到的矩阵称为初等矩阵[2]。三种初等变换对应有三种初等矩阵,这里把它叫做初等矩阵E1,初等矩阵E2和初等矩阵E3。这部分内容是矩阵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引入Matlab进行教学。

2.1初等矩阵E1

把单位阵E中第i,j两行对调,得初等矩阵E(i,j),即E1=E(i,j)。用E1左乘矩阵A相当于对矩阵A施行一次初等行变换;
用E1右乘矩阵A相当于对矩阵A施行一次初等列变换。

启动Matlab程序,在命令窗口中输入以下命令(这里运算结果略)。

按照以上方法直至将矩阵A化为行阶梯形矩阵。由此可知矩阵A经过一此初等矩阵的相乘可化为行阶梯开矩阵,进一步运用这样的方法可将矩阵A化为单位矩阵。因此,通过教学演示和练习可让学生直观地充分理解三类初等矩阵的作用,理解和掌握矩阵理论的基本性质,为学习求逆矩阵的初等变换方法及后续知识打下较好基础。

4 结束语

在线性代数中引入Matlab软件进行教学,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和练习,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线性代数的知识点,进一步提高线性代数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同济大学数学系.工程数学・线性代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7.

[2] 同济大学数学系.工程数学・线性代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1.

发表初等数学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数学,模拟实验,求概率

 

纵观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章节,笔者始终感觉用键盘问题做数学模拟实验的教学载体,学生探究热情低调,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农村学生数学生活化的体验。通过几年尝试教学与改进,我们发现初中数学模拟实验求概率的设计与应用可从以下角度思考和探索。

一、初中数学模拟实验设计原则。

1、生活性。试验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景化与知识化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1]

2、广泛性。避免以点代面,全盘考虑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分点试验。让抽样结果尽可能反映是按研究对象的共性特征。

3、随意性。每次实验方案的实施不提前预设,围绕方案任意活动,并直接获得需要的数据。

4、活动性。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通过活动“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才能还学习真正动机――因活动而快乐,因快乐而学习.[2]

二、初中数学模拟实验的适用条件。

由于随机事件的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往往解决相关实际问题难以从根本上把握。分清初中数学模拟实验的适用条件,是进行有效设计和准确应用的关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期刊网。

通过对模拟实验相关事件的综合分析,以及与列举法求概率相关事件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模拟实验求事件的概率适用条件包括每次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每次实验的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3]

三、初中数学模拟实验的设计程序[4]与过程

1、确定设计方案(如投飞镖、做记号、数数量、抛硬币、掷骰子、转转盘、等)。

2、拟定统计栏目(总数、频数、频率)。

3、统计相关数据, 计算频率与数据规律分析。

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可事先根据概率要达到的精确度确定数据表中频率保留的数位。计算频率一般保留两位或三位小数。

4、估计事件概率,获得最有价值的数据(用频率估计概率)。

通常用频率估计出来的概率要比数据表中的频率保留的数位要少,一般要求的概率精度达到一位小数就可以了。

四、初中数学模拟实验的应用拓展(举例)

例1求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投飞镖)

设计方案:小明在操场上做游戏,他发现地上有一个不规则的封闭图形ABC,为了知道它的面积,小明在封闭图形内画出了一个半径为1米的圆,在不远处向圈内掷飞标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5]且记录如下:

统计图表:

 

投飞镖总次数

50

100

150

200

300

投中物体次数

 

 

 

 

 

  投中物体频率

 

 

 

发表初等数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 初中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50-02

一个好的教育方法既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又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组合作模式是一种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以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意义

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方式,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极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容易走神,导致学习效率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这种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要求,引入新颖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如在学习对称性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圆、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通过对折得出对称性的概念;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引入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可以让小组自己比较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特点,从而理解何为一元二次不等式。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初中的数学是初中生理解较困难的一门学科,在数学老师的全篇讲授过程中,学生所能理解的内容是少之又少。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没有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等等;对已经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学校来说,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进行小组分配时考虑不全面,没有做到科学合理的分配,或是有些教师分配的小组很合理,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而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小组合作模式对数学教学的影响维度

1.教学模式的创新

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看,小组合作模式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是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高效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指小组中的组成人员通过自己动手、自己探索、然后小组人员之间进行交流、得到结论的一种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学会互爱互助的过程。小组合作的核心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别人的答案,然后与自己得出的结论相对比,看是否有差别,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加以修改。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问题的探讨、交流、分享,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体会共同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较为创新的地方。

2.学生之间互教互学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中,教师一般采用直接传授知识的方式,而学生直接接受,在整节课中,学生基本没有什么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数学教师在讲堂上的大讲特讲,极有可能让学生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存在半知半解的现象,但是并不敢向老师请教,导致学生却并不清楚自己对哪块知识的掌握较弱,从而对数学知识更加迷茫。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与小组成员进行自由讨论,小组成员之间因为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所以讨论起来更加轻松,不会有太多的顾虑。小组合作学习是互教互学的过程,可以很快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四、如何将小组合作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

1.教师要领悟学、加强方法指导

教师在分配小组成员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尊重学生的意愿,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针对上课的内容,安排具体的学习方式,并且要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相对应。尽量在课堂上提一些具有建设性的问题,并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在小组合作模式建立的初期,教师应该注意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交流、合作、共享,及时了解学生的适应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以最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小组合作模式。

2.小组间要学会合作学习、把握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通过学生之间的自由交流,从而得出结论的过程,但是很多初中生不会合作学习、趁着老师让学生交流的时间,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白白浪费学习的好机会。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有些答案并不唯一,例如:如何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有的学生会根据前面学到的两条直线平行时,得到哪些结论,从而根据结论想到会不会在同位角相等、过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就能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证明他们在不断思考,通过组员之间的交流,可以不断充实自己,所以小组间要学会合作学习、把握住每个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3.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给了学生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大多学生认为,通过与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同时也提高了对数学的自信心。随着学生对小组合作模式的逐渐熟悉,越来越能全身心投入到讨论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所要讨论的数学知识看法越来越多,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学生之间争论产生的真知,才能让学生记得更牢,并学会灵活运用。

五、结语

小组合作模式是教育方式的创新,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充满趣味的学习氛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教师给出题目、学生自己思考、小组间交流、得出答案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团结合作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下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玉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3(05).

发表初等数学论文范文第5篇

数学态度是人们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对数学学科作出是否接受、是否喜爱等行为选择的内部心理状态.[1]学生的数学态度是影响他们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数学态度十分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2].新课程实施已有十年,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现在的数学态度情况做一些调查研究.从已有的调查研究看[3] [4] [5] [6],还没有人专门对农村初中生数学态度进行调查研究的,基于此本文试图对农村初中生的数学态度做一些调查研究.

2 研究设计

2.1 被试

本研究以重庆市綦江县两所农村中学的206名初中生作为研究的样本.此次共发放问卷206份,收回问卷192份,回收率为932%;
其中有效问卷187份,有效率为908%.有效样本的构成为:

(1)性别:男88人、女99人.

(2)年级:七年级58人、八年级64人、九年级65人.

2.2 调查工具

选用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吴明隆等人编制《小学生数学态度量表》[7],该量表分为4个因子:学习信心(10个题项) 、有用性(7个题项) 、成功态度(7 个题项) 、探究动机(6个题项) .量表采用 Likert 5 点法记分,正向题分成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不能确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反向题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记分为1分、2分、3分、4分、5分.

2.3 数据数理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资料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农村初中生数学态度的总体情况

数学态度问卷及其各分量表的平均得分及等级评定(见表 1),反映出小学生的数学态度情况.

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有用性、成功态度、探究动机、学习信心.

为了了解农村初中生数学态度中具体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关注那些得分相对较低的题项.表2列出了平均值小于3的各个题项,以及在该项目上做出负面回答(分值为1—2)的人数百分比.

从表2可以看出,农村初中生数学态度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信心这一维度.

3.2 农村初中生数学态度的性别差异分析

以性别为自变量,对农村初中生的数学态度及其各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3).

表3:不同性别农村初中生数学态度及其因子均数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男、女生的数学态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在学习信心因子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在有用性因子、成功态度因子、探究动机因子上男、生没有显著性差异.

男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显著高于女生,可能是由于农村初中生受“男生更适合学习数学等理科,女生更适合学习语文等文科”这种传统观念导致的,也可能是由于农村家长“重男轻女”的封建传统观念使得家长对男生的支持多于女生.

3.3 农村初中生数学态度的年级差异分析

以年级为自变量,对农村初中生的数学态度及其各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4).

表4:不同年级农村初中生数学态度及其因子均数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年级初中生的数学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两两配对Scheffe分析发现:

(1)初一学生的数学态度显著高于初二数学.具体表现在学习信心因子、有用性因子、探究动机因子上都是初一学生显著高于初二学生,在成功态度上初一学生与初二学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了这两个方面的数学态度初一、初二学生一样.

(2)初二、初三学生的数学态度没有显著差异.具体地表现在学习信心因子、有用性因子、成功态度因子、探究动机因子上初二学生与初三学生都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了这四个方面的数学态度初二、初三学生一样.

(3)初一学生的数学态度显著高于初三学生.具体表现在初一学生在学习信心因子、探究动机因子上初一学生显著高于初三学生,在有用性因子、成功态度因子上初一、初三学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了这两个方面的数学态度初一、初三学生一样.

初二、初三学生的数学态度显著低于初一学生,可能是由于中考的影响,初二、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据该校老师讲农村初中中考的升学率普遍很低,该校每年能够升入高中的学生只有20%多一点.

4 结论

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农村初中生数学态度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有用性、成功态度、探究动机的数学态度较高,学习信心处于中等水平.

(2)男、女生的数学态度没有显著性差异,男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显著高于女生,这一点应受到老师、家长的重视.

(3)初二学生的数学态度与初三学生没有显著差异,但初二数学、初三学生的数学态度要显著低于初一学生,这一点也应受到老师、家长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梁仲明.试论小学生数学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J].教育导刊,2002,(7):26-2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2001.

[3] 邹庭荣,徐宝慧,肖云萍.拉萨市藏汉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1997,6,(4).

[4] 游安军,何明.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发展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1997,(2).

[5] 赵鹏程,杨伊生.小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2):102-104.

推荐访问:发表 数学论文 五篇 发表初等数学论文【五篇】 发表初等数学论文(精选5篇) 关于初等数学论文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