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少年派奇幻之旅【五篇】

2023年少年派奇幻之旅【五篇】

时间:2023-07-07 17:00:0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由李安执导的、根据杨・马特尔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美国3D电影,该影片以曲折的情节、恢弘的气势、精美的画面和丰富的内涵荣获了奥斯卡大奖。影片讲述了印度少年派的奇幻经历,故事从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少年派奇幻之旅【五篇】,供大家参考。

少年派奇幻之旅【五篇】

少年派的奇幻之旅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派;存在;自由选择;人生

一、引 言

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由李安执导的、根据杨・马特尔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美国3D电影,该影片以曲折的情节、恢弘的气势、精美的画面和丰富的内涵荣获了奥斯卡大奖。影片讲述了印度少年派的奇幻经历,故事从蒙特利尔开始,也终结于此。派的父亲是一个资本家,他拥有一家动物园,后因政局动荡和生意不好,他准备将所有动物都卖到加拿大,在乘船前往加拿大的途中遇到大风暴,家人、货物等均葬身海底,只剩派与几只动物逃上了救生艇。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鬣狗咬死了斑马、猩猩,孟加拉虎帕克咬死鬣狗。少年派与孟加拉虎帕克开始了一段奇幻之旅:在227天的漂流生活中他们使用了各种生存技能,通过收集淡水、捕捉鱼虾等方式生存下来;他们遇到过大风暴,登上过食人岛,在经历种种磨难之后,最终漂流到了墨西哥沿岸,帕克却头也不回地钻进了原始森林。这个奇幻的冒险故事令人难以置信,于是派将故事中的动物换成了人,打破了和谐而奇幻的冒险故事,向观众讲述了一个残酷的食人故事,两个故事重复、叠加使整个影片扑朔迷离,展现出了复杂的人性主题。该影片上映之后好评如潮,不仅是因为精妙绝伦的3D视觉盛宴,还在于导演对人生、人性、信仰的解读和思考。本文试图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出发,解读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所蕴涵复杂的思想主题,以求进一步认识“存在”这个永恒的哲学命题。

二、存在先于本质,本质即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是西方现代哲学的主要流派,它源于克尔凯郭尔的宗教神秘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尼采的唯意志论等,创始人为海德格尔,集大成者为萨特。[1]存在主义认为,人生活于无意义的世界中,人的本质是毫无意义,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才是人最本真的存在,人应在存在基础上进行自由选择。萨特有句名言“存在先于本质”,就是说人的存在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价值和灵魂,道德标准、人生信条、等都是人自由选择的结果,是人的选择和行动造就了人的本质。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少年派首先面临的就是存在问题,命运之神并没有给少年派太多的选择,当他与家人乘船前往加拿大途中,轮船被狂风暴雨吞没了,“船沉了……在水上冒了几个泡泡便消失了”,派只得与孟加拉虎帕克共处于救生艇上,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面对饥饿、危险的双重考验。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派目睹了“上帝的风暴”的壮美,见证了大自然的残酷,他依靠求生的本能捕捉鱼虾、驯服老虎,在经历了种种危险和磨难之后,最终来到理想的彼岸。

“人的本质是通过自由选择而创造的”,主人公派是一个重视自由选择的少年,例如,即使父亲反对,他仍坚持自己的信仰,并同时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三种宗教;他的名字为同学所嘲笑与戏弄,但他仍坚持自己的选择,并通过个人努力获得别人的认可。在孤独绝望的生存环境中,派也没有放弃自我选择的权利,他竭力抗争自然、抗争命运,并发出这样的质疑“你夺走了我的父母……你为什么要吓它”。人虽然可以自由选择,但他却面对着混沌、不可知的世界,只能盲目地走向未来;人可以选择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但不能确定命运之神如何对待自己,也无法预料生活的未来、存在的结果。就少年派而言,他无法选择自己的旅途,也无法拒绝与孟加拉虎同船,但是他努力与外部世界进行抗争,超越道德、宗教、理性等外部规范的束缚,依靠理性摒弃幻觉,利用从父亲那里所学的科学知识绝处逢生;依靠坚定的信仰,获得精神支撑和生存动力。

三、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1.世界是荒谬的。自发现新大陆,经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西方进入了现代社会,理性、科学成了社会的基本准则,但理性、科学并非无所不能,它们也常常将人类引入歧途,使人类面临更多的生存困境。存在主义哲学反对理性主义价值观,并将非理性的存在视为个体最本真的存在。存在主义认为,整个物质世界没有任何先定的东西,所有的存在都是偶然的、不确定的存在,从本质上说,存在是荒诞的。[2]人生是由无数偶然事件构成的,我们偶然地来到这个荒诞的世界,只能成为孤独、痛苦的存在,但是现实的人总是希望认清世界、他人和自己,渴望获得做人处事的“喻世明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人怎样生存于现实世界为思考对象,将少年派孤独的、非理性的意识活动作为本真的存在,通过奇幻的漂流故事引导观众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基本问题,解读了现实与幻想、信仰与理性、希望与绝望、恐惧与紧张等生存问题,揭示了荒谬的世界、孤独的存在。

影片中派的父亲曾患重病,后来被西医治愈,从此他成为一名坚定的理性主义者,他常用理性来衡量周围的一切,但理性的算计不可能无往不胜,甚至还会出现很大的偏差。比如,父亲进行理性考量之后,决定举家迁往加拿大寻找幸福的生活,但理性却无法准确预测各种偶然因素,结果希望之旅变成了灾难之旅。可见,理性无法把握偶然、荒诞的世界,自由选择可能会事违人愿。再如,主人公派的名字“Piscine Molitor Patel”本指清澈的游泳池,但却为同学与老师们误解为“小便”;同时,派又指圆周率“π”,暗示了世界的不可穷尽。这些表达暗示了世界的混乱、无秩序和不可穷尽,显然,以理性和逻辑思维来把握这个世界是不可靠的、荒谬的。

2.人生是痛苦的。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生活于荒诞、冷酷、绝望的世界中,世界带给人无尽的苦闷、悲观、失望和孤独,人与自我、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矛盾冲突。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展现了主人公派复杂的内心冲突,“神”是派内心世界的“超我”,象征着超脱、希望、安全等美好世界;“虎”是派内心世界的“本我”,象征着不受约束的求生本能;“少年派”不过是派内心世界中的“自我”,是个体的社会化存在。“超我”神通广大却荒谬不堪,“本我”穷凶极恶却纯真自然,可见两者都有缺陷,这也导致“自我”始终处于矛盾冲突之中。在茫茫人生旅途中,少年派不仅要战胜凶狠残暴的本性,还要摆脱虚无缥缈的神性,这一切都需要“自我”进行艰难抉择,但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旅程起航之后,会产生太多的偶然,个体没有选择的空间。比如,派不能逃避大风暴,不能拒绝与野兽同船,不能选择饮食、住所,脆弱的生命随时会被外部世界的狂风巨浪所吞噬,他只能圈囿于虚幻而孤独的精神世界之中,在这里,他不仅要提防贪婪、自私的“自我”,还要摆脱虚幻、荒诞的“超我”,唯有如此,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本质。[3]

虎是人内心恐惧而产生的孤独感,这种恐惧源于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存的挑战,这是少年派必须经历、面对和接受的,牧师说过,“you must be thirsty”;父亲也对派说,“从它(老虎)眼中反映出来的是你自己的投影”。派以“相信神的存在”为价值信仰,但这个“神”并非上帝、真主等,而是主人公的对话者和内心的“超我”,让少年派活下来的也不是“神”,而是他从父亲那里习得的理性知识。老虎给了派生存的斗志,神给了派生存的希望,在“超我”和“本我”的共同支持下,派成功到达了理想的彼岸,“老虎头也不回向丛林奔去”则意味着人必须步入社会丛林之中。

海德格尔认为,人生活于与自己对立的、荒诞的世界之中,必然要与其他人相处,这将产生无尽的“麻烦”和“烦恼”。萨特则认为,他人是存在的客体,同时又是自由的存在,可能会对“我”的存在产生威胁,所以“他人就是地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第二个故事诠释了“他人就是地狱”的存在悲剧。在这个故事中,船上的动物被置换成了人,猩猩变成了母亲,鬣狗变成了厨师,斑马变成了水手,老虎成了派的“本能”。上船时水手受了重伤并很快死去,厨师用水手的肉当鱼饵钓鱼,派不小心放跑了海龟,遭到了厨师的殴打,母亲与厨师争执起来却被厨师杀死扔到大海中喂鲨鱼,愤怒的派杀死了厨师。厨师丧失了“自我”,彻底沦为“本我”的奴隶,退化为野兽的本能状态;母亲放弃了“自我”,在保护儿子中牺牲自我,成就了“超我”;水手身受重伤,丧失了生物机能,成为不完整的“存在”;唯有少年派摆脱了“本我”的束缚和“超我”的诱惑,在自由选择中实现了“自我”,从而成为惟一的幸存者。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每个人的选择又可能会影响他人的选择,带给他人限制和痛苦,导致每个人都不能自由地生活,四位幸存者的生存悲剧再次印证了“他人就是地狱”的哲学名言。少年派并不能改变人生的悲剧性存在,在老虎与他分手那一刻时,“信仰的宇宙里有极乐岛……代价是这个世界的美好完全破灭”,他不得不离开自我,回到人类社会的规则之中。[4]

在经历了海上的奇幻漂流之后,派过上了平常人的生活,他开始深入研究宗教学,这也许是派最虔诚的自由选择。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联想到现实社会,每个人、每个群体都在进行着自由选择,这种选择造成了无数的社会冲突、暴乱战争,上演了一幕幕“他人就是地狱”的存在悲剧。如何才能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中做出自由选择?这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哲学无法给人准确的答案,只能给人一种思索、引导和启示,因为面对混乱、荒诞、不可预料的世界,任何选择都是不确定的。

[参考文献]

[1] 刘赋.存在主义及存在主义之批判[J].理论月刊,2006(05).

[2] 徐崇温,刘放桐,王克千.萨特及其存在主义[J].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9.

[3] 何胜莉.世界的荒谬与个人的孤独――浅析存在主义文学观[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

[4] 李铭韬.生活是一场关于信仰的奇观――浅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J].艺术评论,2013(03).

少年派的奇幻之旅范文第2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将寻找故事的作家和成年派作为外层叙事的显在叙事者。二者的言谈内容将派的少年生活经历、青年时期的海上漂流之旅勾勒出来。内层叙事被置于外层的叙述话语之中。这种复式叙事模式通过闪回、插叙等方法具有了极大的时空自主性,将少年派、青年派、成年派的多重时空及复杂人物关系合成一个有机故事整体,以新的时间关系构筑起隐蔽的意义结构。

一、上帝的抽象:内层叙事的复调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内层叙事的表意系统由一系列对立冲突的符号和声音构成,具有指示性和象征性。对名字指称的意义阐释上,具有多声部的特点。从派西尼莫利托帕特尔到音似的小便,再到圆周率,其语义从纯净的灵魂到生理上的排泄,再到一个无限不循环的无理数,构成了从灵魂到肉身,再到理性认知的意蕴流转,意义对立冲突而又并列共存。此外,影片中的一些意项在影片中相对独立而又互不融合,在叙事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获得了某种抽象的象征意义,成为表意的符号。如莲花于母亲是精神信仰的表征物;派的初恋女友阿南蒂,则是通过独特莲花状手势,将精神能量传达给神。派在其失却宗教信仰和价值来源,不断寻找意义之域的时候,正是阿南蒂对神的这种倾望的表达吸引了派,并唤醒了心灵深处尘封的信仰。到了派的海上漂流及漂浮岛部分,莲花化为水中的精神幻觉图景,充满神迹的光华。这些表意符号都具有各自的声部,相互叠层,具有复调特征。

影片中的人物具有观念自主性。不同的意识主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处于不断的冲突和对话中,具有复调叙事的多声部特征。如一家人在餐桌谈话的争执中,父亲强调理性认知的重要性,告诉派信仰之路的探寻应该从理性开始。哥哥对派三种宗教信仰的并存嗤之以鼻。母亲坚持在理性认知领域之外,应给心灵留一席之地。派的宗教观则是最为独特的。派是天然的印度教信徒。由一个无聊的赌注闯入教堂,对上帝牺牲其子为人类受难有所触动,久久难以释怀而成为***信徒,并将此归结印度教毗湿奴的指引。一次偶然的伊斯兰教礼拜,阿拉伯语的词语和音调及和头碰及地面的触感给派带来了一种晴空万里和兄弟一样的感觉而皈依真主阿拉。这是一种超越此在时空所带来的自在感和愉悦感。如是来看,派宗教观是在遵从感性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的。然而,不同的声音、多元的观点交错混杂,并不存在一种主导的统一意识,共同构成充满冲突和张力的对话结构。

将这个复调式的对话结构视为一个泛文本系统,则与自中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来宗教与科学冲突的这个文化语境的大文本形成互文关系。如若说父亲、哥哥和母亲、阿南蒂关于科学理性和宗教信仰歧见的产生是对以上帝为核心的彼岸世界的消失和以理性为中心构筑世俗化社会的反应,那么派宗教观则是在作为传统价值支撑的上帝不断祛魅化而产生的价值之域空无的结果。派将宗教从神学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从彼岸世界拉到此岸的存在,而成为切实可感的意义域。从少年派的三次皈依宗教的叙事行动序列来看,上帝和真主阿拉是类似意项的符号,在纵轴上具有聚合关系。聚合关系轴可以不断延伸,生成更多的变异体,即派还有将更多上帝置于意义域,皈依更多的宗教可能。这一点在派后来支持犹太教及其以房子和房间的个数和复数关系的比喻中得到了说明。

上述部分占了影片三分之一的时长,其在整部影片表意结构上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影片在深层的叙事结构上同样存在着多声部的特点。少年派经过了皈依三种不同宗教、以目睹老虎吃掉活羊为转折、追问阿南蒂的莲花手势意义为复苏的信奉毁灭苏醒的信仰探索历程。青年派的海上漂流部分则依靠祈祷、对话等信仰方式维系生存、以暴风雨为上帝的抛弃和漠不关心、漂浮岛重生为上帝的复归,延续着相似的信奉抛弃复归的历程,从而形成结构性的多声部平行对位关系。在影片内层叙事的文本结构来看,这两部分共同表达了宗教探索的精神主题,具有叙事结构的复调特征。海上漂流部分中化作大鱼的毗湿奴、象征着人类理性的求生手册、生吃鱼肉而引发的灵肉冲突、内蕴着上帝神迹的暴风雨、漂浮岛上获得上帝的神启而发现的包裹着人类牙齿的树叶莲花等,其和前一部分的意象形成映射关系,延续了理性和信仰的对立融合,共同构成内在的意义结构。在这种结构性对话之下,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抽象为同一上帝:一种价值意义和精神体验。

二、上帝的悬置:外层叙事的解构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外层叙事按照作家和成年派两个显在叙事者交谈的线性时序流程进行。内层叙事则在两个叙事者话语的牵引下形成合理的故事发展逻辑。然而,在影片的结尾,外层叙事却解构了内层叙事所确定的意义。

在影片的结尾,派向作家讲述了在两个日本船舶公司调查员质疑下的另一个没有神、动物和漂浮岛的可信的海上漂流之旅:厨师吃了海员,而信奉佛教的海员则乐于以自己的死亡奉养生者。厨师杀死了母亲,抛尸大海。派杀死并吃掉了因为理亏而没有反抗的厨师。这个可信在纳入整个象征叙事的序列之内时,可信的故事就转化成为科学理性和经验实证的指称。颇具意味的是,作家在这个可信的故事中,分别从动物与人的一一对应中得出派是老虎的结论。这就暗示了第三个更为隐蔽的海上漂流之旅:从两个严谨对等的叙事序列来看,从老虎吃了猩猩推测出派吃了母亲。这是作为外层叙事者作家所给的一种海上漂流的隐含表述。这三个版本的海上漂流故事依次呈现出宗教神性的递减和理性认知的递加,精神性的递减和肉身性的递加的变化。如此,影片的外层叙事便打破了内层叙事稳定的逻辑秩序,解构了其所确定的意义。内层叙事所精心编织出来的,由科学理性指导海上生存,由信仰支撑意义的精神漂流,此时化为一个倍受质疑的、经过润饰的白日梦。

派在第一重叙事中作为显在叙事者,同时是内层叙事的主要叙述对象。派身份构成了双重叙事的同一关系。由此,派处于内外层叙事的关键位置,有至高无上的叙事权威性。然而,派以发生就发生了,为什么必须意味着什么拒绝进行意义阐释。此外,对事实真实性不置可否,蓄意保留了的话语权力,并以一句那么这个故事是你的了,将叙事话语权转交给了同为叙事者的作家。同时,由于外层叙事所进行的解构,派从一个可靠的叙事者变异成一个不可靠的叙事者,不仅真相缺席,意义也产生了含混性。那个充满神性荣光、饱经考验的精神漂流之旅成为说谎者编织的美丽寓言,一如父亲所告诫派的:不要被这些故事和美丽的谎言所愚弄。

此外,派和作家从相识、吃饭、到出门散步、回家,这一线事序得以展示,其背后必然有一个一直审视着派与作家的隐含叙事者,也一直保持客观的内聚焦叙事视角。隐含叙事者没有违规地读出作家的内心独白,也没有以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入派的内心世界。其以内聚焦叙事视角的严格的局限视角、置身事外的不干预叙事态度最终悬置了真相。

由于外层叙事对内层叙事进行的解构,外层权威叙事者的缺席和隐含叙事者的内聚焦叙事视角都使内层叙事建构起来的意义结构的确定性和真实性被解构。由此,内层叙事生成的上帝的象征意义也随之被悬置。

三、上帝的生成:多元阐释的并存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者在文本系统中有意留出了结构上不定点和意义阐释上的空白,形成了文本的召唤结构。由于外层叙事者所给出的意义不足而召唤不同的电影接受者依据自己的审美经验主动参与到叙事建构中来,形成多元的阐释,最终完成意义的生成,自行选择对上帝的理解。

少年派的奇幻之旅范文第3篇

在音乐被谈论得更少,电影被谈论得更多的近些年,电影原声成为一种载体,跟随着银幕上的故事为人们熟知。

2013年,在中国内地上映的电影中,不乏好的电影原声作品,比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电影原声,以及现在高居英国流行音乐排行榜前几位的《悲惨世界》原声大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被广泛赞扬的配乐出自著名作曲家麦克・唐纳之手,他与李安在电影《冰风暴》和《与魔鬼共骑》中都有合作。在“少年派 ”中,麦克运用了精心安排的乐器配乐构建电影的整体架构。比如,与少年派有关的音乐是由印度竹笛吹奏,老虎的情节则是波斯奈伊笛独特神秘的木管音色。配乐不仅有管弦乐团的演奏,法式钟琴、印度锡塔尔琴和曼陀罗合唱均有充分发挥。

《悲惨世界》

汤姆 ・霍伯执导的《悲惨世界》前身是同名音乐剧,于 1985年9月 30日在伦敦首演的《悲惨世界》,不但得到 1987年东尼奖九项大奖,剧中多首动人名曲《 I Dreamed A Dream》、《 On My Own》、《 Bring Him Home》成为不断翻唱的经典作品,片中全部采用现场录音,海瑟薇边流泪边唱歌的《 I Dreamed A Dream》一幕更是凄美动人。

《月球旅行记》 X AIR乐队

给 100年前的默片配乐

《月球旅行记》创作于 1902年,是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在其中,乔治 ・梅里爱第一次尝试了我们如今所说的电影特效。这部默片《月球旅行记》直到 2010年才完成彩色版的修复, AIR乐队为这个 16分钟、 110岁高龄的电影创作了崭新的配乐。

《三体》 X萨满乐队

没有电影,也有原声

科幻小说《三体》一直大受欢迎,将被拍成电影的消息也早就传来。而电影还没开拍,而一支内地独立乐队 ――萨满乐队已经为这部小说推出了“非官方配乐”,“三体 OST”的豆瓣小站中,每一首乐曲都已经被收听过上万次。小站的介绍里写上了这一组音乐的功能――“辅助阅读 &抛砖引玉”。

经典华语电影原声越来越少?

曾给《红高粱》、《霸王别姬》等电影作曲的赵季平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曾提到过,一些影视剧组并不那么重视电影音乐的创作。我们回味一些难忘的华语电影原声,也失落地发觉,好的华语电影原声大多出于早年,近年来并不多见。

《春光乍泻》前卫摇滚教父 Frank Zappa的《 I Have Been In You》

《霸王别姬》李宗盛、林忆莲《当爱已成往事》

《红高粱》赵季平作曲《酒神曲》

少年派的奇幻之旅范文第4篇

这篇小文的时候,李安导演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简称《少年派》)已经热映近一个月了,从各路影评人、媒体记者、网络手直到普通观众都在各种不同的平台上表达了自己的观影感受,更有不少人试图从人性、宗教、普世价值、社会意义、电影艺术等各个角度对影片进行深度的分析,关于派叙述的两个故事孰真孰假、关于老虎是不是派的化身、关于三教合一之于人生的意义等等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解读的文章铺天盖地,而有意思的是,导演李安尽管接受过各种媒体的采访,但从未对这些解读进行过正面的回应和解释,始终没有给出一个“正解”。

一位大导演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说的都在我的电影里了,不需要其他的解释。相比《少年派》,国内一些导演的电影,要不看完电影还非得把小说找来看看才明白,要不导演还在各种场合拼命地解释自己的电影观念和剧情,要不看完之后什么都懒得说了,因为导演把该说的不该说的全部说尽了,弄得电影像白开水一样,毫无回味。

电影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导演把他该说的说了,其他都让观众去说。一部好的电影,就是一把开启观众“心理完形”之旅的大门钥匙,在这里,导演给观众创造了参与创作的机会,而银幕上出现的一切成为观众创作的素材,观众利用自己的修养、想象和知识的积累去补充、发展、完善影片,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一部属于自己的新电影,银幕上那部电影是属于导演的,而观众心中的电影则是属于自己的,这就是电影的妙趣所在,而产生这种妙趣的源泉就是上帝给了人类一颗具有“心理完形”能力的心。

早就有西方的电影理论家发现,出自于格式塔心理学说的“心理完形”理论,和“视觉暂留”现象,是构成电影艺术最为本质的两个重要因素,简单的说,如果将两个毫不相干的画面剪辑在一起,观众会在心理上将它们进行联想,从而产生一个完整的意义,比如说将一个女人朝外张望的镜头,和一个大海的空镜头剪辑在一起,观众会得出“这个女人在看大海”的结论,当然,这是“心理完形”在电影艺术发展初级阶段的应用。

电影艺术已经走过了100年,人类在电影艺术的熏陶和训练下,“心理完形”能力已经大大的提高,现在较为高级的形式就是,观众对电影进行全方位的心理介入,和导演共同完成更具有个人化的电影作品,就是达到所谓的“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审美效果,为观众提供介入创作的机会,已经成为西方电影的一个主流,我们看到的众多优秀电影《盗梦空间》,《低俗小说》,《禁闭岛》等等莫不如此,同样,李安的《少年派》也加入了这个潮流。

看上去,《少年派》讲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一个遇到海难的印度少年和一只鬣狗、一匹斑马、一个猩猩加上一只老虎登上“诺亚方舟”,开展一段奇幻的漂流之旅。如果,李安就这么简单的来讲述这个故事,我们可能除了看到壮阔的自然景观和残酷的生存游戏,享受到3D带来的视听觉的冲击之外,并不能得到更多的审美愉悦,因为李安把“该说的都说完了”。但是,李安没有这么做。首先,他让成年派来叙述这个故事,这就使故事本身带有成年派的主观视点,并将观众带入成年派的角色世界之中,在这里观众成为成年派家中那个采访的作家。

在将观众带入角色这一点上,李安导演是高手,在《色戒》中,他开场用一台麻将让观众迅速找到了自己“移情”的对象,就是汤唯饰演的王佳芝这个“观局者”,而在《饮食男女》中,则用郎雄饰演的父亲在展示厨艺来让观众接近父亲这个角色,这一次,李安在利用成年派家里的客厅这一普通生活场景,让观众迅速的向作家靠拢,成为成年派的倾听者。

成年派娓娓道来,先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奇幻漂流之旅,在任何人看来,这个故事都非常刺激、传奇和美妙,问题是,人生真的是如此吗?在奇幻故事结束之后,成年派又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而这时,就像成年派问作家“你更愿意相信哪一个故事?”这是成年派也是李安在向观众的发问,是啊,我们该相信哪一个故事呢?本来,老虎归山,故事的结尾已经闭合了,但是,李安却在这里又开了个口子,让本来是封闭性结局的故事变成了开放式的结尾,给商业性的电影增加了一种艺术电影的气质,也让观众一下子陷入了回味和思索之中,让观众的“心理完形”之门洞开。

少年派的奇幻之旅范文第5篇

三峡库区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研究——以土家族吊脚楼为例

夏商时期考古学遗存发现和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以鄂西峡江地区为研究对象

论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

试论基本国情的“时代位移”

论中国当代玄幻小说的成长主题

“三增九虚”对奇幻小说的影响

浅析西部地区冶金产业发展

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与当代分配制度的构建

国际收支顺差、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独立性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自然科学类)征稿启事

宜昌市旅游人才队伍调查报告——兼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面临旅游人才不足的挑战与建议

我国网络市场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清代改土归流对土家族地区经济开发的影响

从《答刘正夫书》看韩愈的文学思想与创作

论《三国演义》之白日梦

揭开“溱洧”的面纱

传双美之风情开巧合之趣剧——浅评阮大铖戏曲创作于风情趣剧之传承与影响

先秦《诗经》接受与原始宗教思维——《诗》的原生态的追寻

三峡巫文化中的医学易学灵学

三峡古代巫文化研究的若干思考

论巫文化视野下的三峡丧礼习俗

巫山大溪遗址以鱼随葬的原始宗教意识与巫术

湖北长阳香炉石遗址夏代遗存分析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机制建设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效果的评价

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中国玄幻文学研究十年述评

读者对奇幻文学的接受美学意义——以萧鼎的《诛仙》为例

论旅游文化开发与文化研究力点——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

需求驱动的商品房价上涨实证分析

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

后危机时代秦皇岛旅游业发展研究

人工湿地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应用研究——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

见证历史与解密人生——评赵思运的《何其芳人格解码》

何其芳的“延安道路”及其阐释——赵思运《何其芳“人格解码”》评析

“何其芳”是一个问号?——评赵思运的《何其芳人格解码》

论明清时期土家族竹枝词对地方音乐的影响

将中国传统诗学研究推向新的境界——读谢建忠《<毛诗>及其经学阐释对唐诗的影响研究》

长江三峡地区远古时期渔业的考古研究

论三峡重庆的和谐发展

在城乡统筹中发展三峡库区老龄事业——以万州区为例

三峡移民题材新闻的导向性与可读性探索——以《三峡都市报》为例解析

改革开放与中国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发展

重庆农村低保实施情况评析——政府执行力视角

农村非自愿移民可持续生计研究

“新神话主义”奇幻文学视野下的“重述神话”

论古今奇幻作品中花妖树怪的神异流变

六朝志怪幻想与中国当代奇幻小说

城乡协调发展的经济学基础与核心机制构建

重庆市货币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金融要素市场理论

清江流域民间工艺品开发的策略与路径选择

盈余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儒家话语的近代化转型——关于明朝中后期异端思想的认识

严羽诗学思想的突围新变与悲剧意蕴

推荐访问:之旅 奇幻 少年 少年派奇幻之旅【五篇】 少年派的奇幻之旅(精选5篇) 少年派的奇幻之旅解读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