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小区物业论文【五篇】(2023年)

小区物业论文【五篇】(2023年)

时间:2023-06-29 11:1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与街道办事处、公安派出所、工商、物价、税务、交通、环卫、市场、房管、园林、教育、公用事业、商业和文化娱乐等部门,应是互不代替、互不矛盾、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关系,但目前一些城市物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区物业论文【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小区物业论文【五篇】

小区物业论文范文第1篇

1.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体制滞后。

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与街道办事处、公安派出所、工商、物价、税务、交通、环卫、市场、房管、园林、教育、公用事业、商业和文化娱乐等部门,应是互不代替、互不矛盾、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关系,但目前一些城市物业管理政出多门,部门越位,想管又管不好,致使物业管理处于自发状态,加之物业管理的归口部门不清,协调不力,遇到问题投诉无门。物业公司与有关部门关系难以理顺,物业公司、住户、小区管委会各方在物业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责权关系也不明确,物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关系不协调,这种不健全的管理体制,使物业公司对一些管理项目处于两难境地,影响甚至制约着管理业务的正常开展。上述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如不解决,就不能从根本上使城市物业管理产业健康发展。

2.城市住宅小区业主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对物业管理认识不清。

居住在各类城市住宅小区内的业主,其生活习惯、消费层次、认识能力、知识水平、个人素养等是不尽相同的,规模大的住宅区业主更是千差万别,业主的自我约束能力与自我保护意识处于不同层次,为各自的利益冲突经常发生,增加了物业管理的难度。广大业主及物业管理者对物业管理认知程度存在差异,物业管理的服务、管理范围的界定,有偿和无偿服务的界定等在物管企业与业主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在物业维修工作中,多数业主继承了过去住公房管理模式的概念,认为自己给了物业管理费,那么物业管理部门就要对房子全权负责,对物业管理企业提出原本不属于企业承担的义务。业主的物业管理观念淡簿,对物业管理所要求的管理体制、方法、内容、特性、原则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尽管业主普遍已知晓物业管理的必要性,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从内心来说不愿意有这种长期消费,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接纳,仍存在抵触情绪,有的业主潜意识里的抵触情绪容易使得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之间关系紧张,从而产生矛盾,使物业管理服务正常的运行受到很大的影响。

3.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不高,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直接影响物业管理持续发展。

现今,大多数城市住宅小区所发生的矛盾都是业主不满意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水平而产生的。城市的住宅小区管理公司因资质和规模的影响,以及因资金问题困难运作,无法为业主提供周到和全面的服务,标准所规定的物管服务评定项目,企业也难以实施到位。这些原因导致物业管理水平的低下,无法达到业主的期望,引发两者经常出现许多矛盾。物业管理是专业化和综合性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高。但物业管理这一行业的现实是,国家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行业管理标准和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加之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从业人员大都是从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单位后勤部门等行业及下岗人员转到物业管理行业的,所学专业五花八门。因此,管理队伍素质良莠不齐,从就业人员素质看,有的是随意聘用的未经专业培训的非物业专业人员,有的职工对物业管理的基本概况、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大部分物业管理公司的员工属于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巧,面对纷繁的管理业务和千万家住户及需协调的众多关系就显得力不从心,往往只习惯于公共服务项目,不善于拓展其他服务、物业专项经营和多种经营业务。虽说有的物业管理企业建立了责任制及标准,但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尤其是对职工不能经常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使管理服务工作很难到位。物业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的现状,直接影响物业管理持续发展,而且难以适应新的挑战。

4.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智能化程度低下。

所谓住宅小区智能化,指的就是利用4C(即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自控、IC卡)技术,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住处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系统集成,为住宅小区的服务与管理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手段,以期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小区开始实施了物业小区智能化管理。但有很多的城市小区未能启动智能化以及一些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主要原因是智能化系统不仅需要投入不少建设资金,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其实,真正实施了小区智能化后,可以大大节约管理费用。小区智能化投入不足,大多数物业管理公司缺乏现代化管理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多半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或半手工的管理阶段,因而不能有效地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不能适应现代建筑科技日趋广泛的需求,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发展对策

一般来说,物业管理公司的基本内容包含经营、管理和服务三方面,服务是宗旨,管理是目的,经营是手段,这三方面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要寓经营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完善经营管理。物业管理的核心应在于物业本身并在外延上扩展到人,要通过企业化的经营、专业化管理及社会化的服务使物业不仅在使用价值上得到保证,价值得到保值与增值,甚至还要使物业管理产生品牌效应,使物业成为业主的自尊与自豪。因此,需要切实解决目前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高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服务水平,完善物业管理服务功能,对促进物业公司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1.加强立法工作,为开展物业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为保证物业管理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必须加强物业管理的立法工作。立法工作的重点是:尽快出台地方性《物业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政府物业管理持政主体和专业部门按职责分工,并对物业管理进行指导与监督的地位;
明晰业主、管委会、物业管理公司、政府职能部门等各方的权力和义务关系;
明示从前期管理到日常管理,管理用房,管理经费和奖惩等一系列物业管理规范,各自职能、各方的责权等均必须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明确政府行使监督指导权,管委会行使、物业公司行使管理服务权,以适应物业管理的权威性、统一性、专业性、综合服务性、有偿性等要求。对已出台的涉及物业管理的法规,要根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适当的修订、补充和完整,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物业管理公司接管物业后还要制定物业管理细则,建立完善的管理服务章程、岗位责任和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运用已出台的法规,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2.重视基础管理工作,明晰物业管理主体。

物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应早介入,并使之法制化,为今后进行物业管理打下良好基础。在建筑施工前期就与开发商共同探讨日后物业管理细则,使物业在建造中更加合理、经济有效;
在住宅小区竣工后,应根据《住宅小区接管验收管理办法》进行认真验收,保证建筑质量,保证使用功能,并做到档案资料齐全完整,这是搞好物业管理关键性的一环,也是与业主和住户建立良好的经济关系,依照物业管理合同实施管理经营与有偿服务的重要依据和条件。物业公司还应主动搞好与街道办事处、公安派出所等部门的关系,协调好与住户及管委会等方面的关系,积极配合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开展各项工作,为物业公司经营管理争取社会合力,为物业公司提高服务质量创造条件。

3.提高物业管理公司从业人员素质,“以人为本”,提升管理服务的质量。

科学的物业管理,来自于训练有素的物业管理专门人才,培养物业管理人才的关键,在于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要制定计划,分期分批对各类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其次,企业根据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及工作岗位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长期培训与短期集训结合对在职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使员工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再次,从员工中选拔有培养前途的人,参加物业管理专业学历教育,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物业管理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最终的顾客是业主,业主的满意度是衡量物业公司工作的最终标准。这就要求物业管理企业,一方面要更新服务观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
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优化服务质量,注重为业主提供优质的服务,不断改革服务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进而为其提供更细致、更周到、更体贴的人性化服务。

4.积极推动城市小区业主大会的建立,选出水平比较高,对物业管理有着一定认知的业主委员会,并引导业主委员会开展工作,由业主委员会代业主行使各项权利。

在物业纠纷中,业主是弱势群体,只有帮助小区业主成立业主委员会,让其发挥“主人翁”的作用,管理自己居住的“家园”,才能切实保护业主自身的利益不受侵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多办一些宣传、咨询活动,提高业主的自我管理意识,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加强宣传力度,使广大业主意识到自身权益的保障不能仅消极的依靠外界来实现,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物业自治,靠业主自身积极参与,才能实现保障业利与搞好小区建设的双赢。物业管理的良性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业主的支持和配合,为了业主不至于因为物业管理意识的生疏,而影响其获得应有的合法权利,需要加强宣传力度,采取各种方式,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把涉及到维护业益的内容和物业管理的相关法规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全体业主更多地了解。

5.大力推动物业管理智能化。

小区物业论文范文第2篇

一、当前军队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业主观念难以转变,无意参与物业管理。军队住宅小区的业主以军人为主,即使是新建军队经济适用房小区的业主,也大多有过甚至刚刚告别多年福利住房的经历,福利住房的低廉房租以及免费维修等在军人业主的思想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许多军队住宅小区的业主大多不太了解物业管理的实质,对物业管理也不关心,主要表现在:一是有部分业主认为,参与物业管理是对全体业主有益,希望其他业主能够出面,自己“搭便车”的思想较为严重;
二是部分业主不能将物业服务看作是使自己房产保值、增值的消费行为,花钱买服务的意识不强;
三是有些业主认为“凡是对物业管理有利的做法,都是业主在吃亏”,不愿与物业管理公司打交道,甚至站到物业服务公司的对立面。所需设施老化严重,不利于推行物业管理。军队住宅小区除新建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外,大多为已售干休所住房或从家属生活区划分出售的区域,住房情况复杂,建成年代、楼房形状、结构形式差别较大,对其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改造难度很大。主要体现在:受建筑年代、建设要求和当年技术水平等影响,部分房屋质量差,维修保养成本较大;
部分管线老化厉害、超负荷运行现象严重;
一些新划售房区的各种附属设施设备的市政化程度较低,物业管理公司难以接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物业监管力度不大。当前,我军实行物业管理的依据除国务院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及《物权法》外,还有《军队住房物业管理暂行规定》、《军队营房保障社会化管理暂行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只是对军队住宅小区实行物业管理的组织实施、监督监管、资金使用等问题作了笼统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特别体现在物业管理的监管上,既缺乏监管的主体机构,又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我军住房物业管理的相关文件,对军队住宅小区的监管职责应由业主代表——业主委员会来履行。但实际上,军队住宅小区的业主委员会大多组织构成比较松散,还不具备主体地位,难以发挥维权、监督和协调的作用。在规章制度层面上,规范和约束小区业主与业主之间、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关系仅靠几部管理公约还远远不够,必须有更加细化的配套规章制度体系,来规范营房管理部门、施工单位、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四方的关系,明确他们各自对物业的质量、养护、使用应承担的责任。管理经费标准偏低,业主费用收缴困难。营房管理经费的标准,严重影响、制约军队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质量水平。在物业费的收缴上,由于军队住宅小区业主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一部分人不愿意支付住房的日常消费费用,特别是房屋维修基金的收缴更是困难。甚至有业主把房屋维修基金等同于物业管理费用当中的一部分,认为交纳物业管理费中已经包括房屋维修基金,不大愿意交纳这部分“多余”的资金。此外,物业管理资金缺乏监管,使用状况的不透明,也是许多业主不愿意交费的原因之一。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将对我军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社会化进程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物业服务缺乏标准,公司和业主责权不明。当前,我国的物业公司大多还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不同的地域、不同公司的管理理念、员工素质、服务水平差别很大,就军队住宅小区一些现状,目前物业管理也很难有统一的服务标准。例如,在物业维修上,维修到哪种程度,保修期多长等,也没有统一的尺度。此外,对于物业公司的服务性收费,由于地区、市场供应、小区级别等差异,我军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服务收费标准,这就决定了一些小区物业公司的收费行为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自主性。

二、做好军队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几点建议

引入竞争机制,招标选择物业公司。军队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招标应采取以营房管理部门为主体,业主参与的原则,必要时可以聘请专业的组织招标活动中间人对招投标活动加以指导。营房管理部门要明确招标方向、规范程序,积极引导招投标顺利进行。在选择中标方时,要做好实地考察工作,管理方不但要对入围公司的团队精神和管理能力进行实地考察;
还应组织投标单位现场考察小区情况,认真解答投标单位咨询的各类问题,避免以后物业公司以签订合同时不知情为借口违约。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按照标准合同的格式,将双方的承诺和一些事项的界定具体化,保证合同条款的可操作性,避免日后可能发生的纠纷。完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在实行物业管理之初,部队房管部门就要根据国家和军队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制订完善小区物业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售房之初就要印发《入住须知》、《业主公约》、《住房装修管理规定》、《物业管理缴费管理规定》等资料,让每一位业主都感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还要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制订好物业服务标准的细则,细化如《安保管理规定》、《停车管理规定》、《小区绿化管理规定》标准等,尽量做到事事有约在先,从根本上解决物业管理服务缺乏标准的问题。同时,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将小区整体开发效果明显、物业管理制度完善、物业服务质量水平高、业主与物业服务公司关系融洽、业主主体作用发挥好、满意度高的小区,树立为军队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典型,总结并推广其做法和经验,以此带动军队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争取多方支持,积极筹措管理资金。解决物业管理资金问题,应本着尽可能不增加业主负担、不增加部队投入的原则,根据资金的不同用途,多方筹措:将售房所得款的一定比例用作公共维修基金的启动资金,专项用于小区住房共有部分、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
对于需要改造的设施,在用好总部补助经费的同时,探索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入社会资金的办法;
对列入地方政府改造项目的部分,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
将原属单位按政策应享受的设施设备更新改造费用以及共用部分的维修基金下拨给物业服务公司;
充分发挥小区内在优势和潜力,开发活动中心、商铺等服务性场所,以其出租收入的一部分弥补物业管理费和住房公共维修基金。强化主体意识,科学设立业主委员会。现代物业管理的实行,离不开业主的支持与理解。首先,要加强对业主的政策宣传,使国家和军队的房改政策人人皆知;
其次,将实施物业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给业主带来的益处解释清楚,切实让军队住宅小区实行物业管理深入人心;
第三,要切实做好实行物业管理后业主与物业服务机构责、权、利的宣传与解释,使每个业主都明了自身角色,都能够自觉服从小区管理规定,形成人人懂得物业管理、人人参与物业管理的良好局面;
第四,要加强小区业主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业主在物业管理中权力主体的地位作用。加强监管力度,营造和谐物业环境。对重大管理行为和物业管理基金实施监管,是确保业主切身利益不受侵害的根本保证。在业委会成立之前,部队营房管理部门应主动承担起临时业委会的责任,参与物业管理全过程,协助和监督物业管理机构依法经营,落实各项管理工作。要建立物业管理重大事项的监管机制,凡是小区内涉及共有财产的管理、重大修缮行为、共用部分财产变更、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等涉及全体业主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明确要求物业管理公司和业委会组织召开业主大会来研究决定。业委会成立之后,基金应由业委会负责监管,重大事项必须要经过业委会的审核决议后才能实施。物业服务公司至少应每半年向业主公布一次管理费用收支账目,每季度应组织业主召开一次管理工作形势分析会,让业主心里有数,努力营造一个和谐、透明的物业管理环境。

作者:何晓云 单位:房地产管理局昆明房管处

小区物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利用;
旅游文化小镇;
旅游资源;
3+X”风险规避

一、引言

自从我国旅游业推出文化旅游项目以来,旅游文化小镇已经成为各地旅游建设的一个亮点,当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时,为防止出现风险和影响其安全(实质是原真性保护)性而采取风险监测、预警、分析和评估等措施,全面掌控非物质文化进旅游景区的安全局面,有效规避风险,实现旅游景区经济效益最大化,有效地拓展旅游市场,为做大做强旅游经济,大幅度增加旅游经济收入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现状分析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是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但时刻不能松懈对其开展必要的保护工作,专家们提出了“生产性保护”等具有建设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

1.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2010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筱云受文化部非遗司委托,主持完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现状及扶持政策调研报告》,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美术类等项目生产性保护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建议。(1)生产性保护理论生产性保护理论的提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地进入旅游景区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吕品田等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传统技艺和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理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进一步诠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理论内涵,对厘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理论的理念、范围、原则、作用和意义发挥了重要作用。(2)生产性保护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一般可分为表演、展示和展出三大类,其中就包括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生产性保护内容。根据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将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过程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十分重要,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进入旅游景区,采取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就是目前得到普遍认可的保护性措施之一。

2.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消失危险,有关文化管理及保护部门,必须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及时研究抢救性保护对策,才能确保面临消失危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到原真性保存下来,并保证能够得到有效地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是指那些面临消亡状态的民间文学、作品、项目、形态及传承人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其活的生存及传播状态全方位记录下来,创造出适合它们长久生存的环境和条件。以山东省为例:全省共有17市138县创新“村报普查线索、乡点项目、县做规范文本、市整体收集、省全面保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作流程和普查方法,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如下表所示。

3.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符合抢救性保护的原则,是借鉴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成果及具体保护实践经验的结果,来源于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所含整体论的思想,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源、环境和相关人群等要素。在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体表现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性、系统性、全局性保护。

4.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是一种富有创新的保护模式,针对仍具“活态”生命力强健的项目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以便其“活态”项目有效传承和延续,在我国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性保护落到实处。

(二)旅游文化小镇规划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旅游飞速发展,旅游文化小镇以整合文化旅游等元素为特征迎来空前发展机遇。集文化、休闲性和娱乐等为一体的旅游模式成为当前旅游业最受人们追崇的外出旅游的形式。因此凸显当地传统文化元素的旅游文化小镇建设就成为必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也是发展旅游事业的必然趋势。文化旅游是继休闲、观光、度假等传统旅游项目增添的又一崭新的旅游项目。目前,能够为游客提供具备厚重历史传统文化内涵等特性的旅游文化小镇就是适应旅游业发展的产物。旅游文化小镇涵盖文化、休闲、观光、度假、运动等诸多旅游元素,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整合一系列相关产业,创建高效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不仅能促进旅游城市景观、基础设施、文化产业结构、城市就业等方面深刻变革,同时也能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在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选择中国的名村(名镇),挖潜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让其成为自身的文化资源,避免旅游文化小镇同质化而注入文化之魂。

三、非遗与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3+X”风险规避

(一)非遗与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

为提升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效益,取得文化旅游小镇规划设计建设工作的成功,地点的选择十分重要。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选择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为基础,以江西省为例,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江西省已经公布了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见下表所示:从述表中所显示的数据表明江西省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旅游景区的开发形式;
其次是舞台表演形式;
第三是现场体验形式;
第四是开展活动形式;
第五是商品展销形式;
第六是宣传展览形式;
第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具体项目和相关文化产品。主要推进措施:措施之一是提供支撑平台,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项目中,要全方位筹集资金,争取政府等多方支持,搭建旅游文化小镇整体硬件支撑平台,构建科学地配套基础工程设施和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单位也要为其项目进旅游景区安全提供保障。措施之二是旅游文化小镇管理层必须组织力量深入挖潜、开发和利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所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生产性保护形式制造出旅游产品、演艺节目等。措施之三是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将旅游文化小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文化小镇亮点,通过多种渠道强力推广,使其成为延续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措施之四是积极探索旅游文化小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形式和途径,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景区并形成良性互动、利益共享、互惠互赢的新格局。

(二)“3+X”风险规避

1.“3+X”风险规避理论概述

“3+X”风险管理理论基础是现代风险管理理论,现代风险理论正式被世人接受是基于梅尔,赫奇的著述《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威廉姆斯的著作《风险管理与保险》的面世。风险理论的发展历经了传统风险管理、金融管理、内容控制和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等过程,经过多种整合和多年发展搭建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早已成为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有效管理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强有力的保护已是不争的事实。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包括风险监测、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三个体系。“3+X”风险规避理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的安全保护措施得以强化,作为一门新兴较为先进的管理学理论,是建立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基础上,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的安全保护管理引进上述理论无疑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风险监测、分析、评估、识别和衡量,从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实现风险规避。

2.“3+X”风险规避主要内容

“3+X”风险规避的目标实现,必须实现风险的的监测、分析、评估、识别、衡量并达到风险规避目的,为最终决策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其中监测是识别的基础,分析是识别的关键,评估是风险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采用“3+X”风险规避理论,首先必须对其机理有比较深入地了解,其中3代表风险监测、分析和评估而X则表示风险预警、防范和补救等措施。该研究成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实践中可用于规避可能存在的可预见性或可能隐藏的各种风险,并能针对上述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产遗产进入旅游景区不仅能得到有效保护,而且能有效地开发利用,发挥最大的旅游经济效益,最终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强有力的保护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3+X”风险规避研究涵盖范围

“3+X”风险规避研究涵盖范围: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有效利用是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文化小镇经济发展的源泉。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有效开发利用在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其存在风险。因此,“3+X”风险规避理论从风险监测、分析、评估、预警、防范和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等进行充分论证,最终提出科学地可行性工作方案用于指导实践,实现的旅游文化小镇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我国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安全进入旅游景区工作,成功的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十分密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文化小镇的文化魂,为了科学地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中风险规避问题研究显得尤其重要。因此,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文化小镇规划设计“3+X”风险规避,其目的是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后划分出相应危险等级,积极寻找应对策略,消除不安全因素,将其存在的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因素降到最抵点,就是要发挥其在旅游文化小镇中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将风险降到最低。

4.“3+X”风险规避具体实施

“3+X”风险规避的具体实施,其核心内容可分为方面,一方面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小镇规划设计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要对“3+X”风险规避模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小镇规划设计的影响进行研究。(1)采用通常使用的风险评估手段来评定风险等级,风险评估手段的采用是指在风险发生前后对人们的生命、生活及财产造成的损失,量化评估风险的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小镇规划设计中所包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过程中,可以采用上述风险产生危害程度和概率依据相应的风险管理理论进行等级划分,一般情况下可划分为蓝、黄和红三个级别。(2)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来实现风险控制。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小镇规划设计关系研究,从中寻找出存在的有机联系,建立相互促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机制,共同监督其有效运行,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小镇规划设计科学合理。(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小镇规划设计“3+X”风险规避:查找风险评定风险等级,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风险发生,避免过程风险发生,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小镇规划设计“3+X”风险规避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险监测、分析、评估及规避一览表:根据风险对后果的影响程度大小可以设定风险点相对小的为蓝色等级,该风险对后果不会造成太大的危险,主要体现在风险性质为不符合管理规范。风险应对策略:建立部门联系制度,加大经费的投入,完善软硬件条件,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综合素质。根据风险对后果的影响较为严重的划为黄色等级,主要体现在风险性质是违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风险应对策略:严格制定有有效的管理制度,强化岗位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力度,严格工作程序,建立严格的考核监督机制。根据风险对后果影响为严重的划为红色等级,主要体现在风险性质是产生了严重的违纪违规后果为严重,风险性质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条款。风险应对策略:从抓管理人员法律、法规及相关条款的教育工作,对管理人员违法违纪者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要慎重,因为存在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隐患,必须时刻保持牢固的风险意识,要在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等工作的前提下,引进先进的“3+X”风险规避理论,从风险监测、分析、评估、预警、防范和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安全性、可靠性和必要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有机融合,促进旅游文化小镇经济腾飞。

参考文献:

[1]王东.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金融发展研究,2011,2:23-27.

[2]单晓维.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文化价值的实现[J].兰台世界,2014,35:90-91.

[3]刘娜.从山东古筝乐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与生态性保护[J].艺术百家,2011,6:185-187.

小区物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区域物流;
增长极;
物流中心;
模型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1.区域物流的概念

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评价该城市或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分工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使区域物流更加合理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并促进区域物流的发展。只有在区域经济协作的基础上建立区域物流体系,才能发挥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物流服务水平作为第三利润源泉是改善投资环境,突破经济发展瓶颈,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区域物流既包含地域概念,又包含经济、文化、法律和制度概念,它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体的物流,也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物流、一个经济区域或一个城市的物流。从广义上来讲,区域物流指在区域间的流动着的各种形态物资,具体表现为异地登记、加工、联运、联网配送等物资在不同区域或地区之间物理移动。从狭义上来讲,区域物流仅仅是指以商品交易为最终目的而进行的区域物流活动。因此,区域物流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就在于地域空间的差异性。当生产和消费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或地区独立进行时,为消除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时空距离,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区域物流活动。

区域物流中心是指以支持区域物流活动为主要功能的物流组织或场所。区域物流中心在国际物流中心、区域物流中心和城市集配中心系列体系中处于中间位置,起着区域内、区域间、城市间物流运作的衔接、集聚、控制等重要作用。

区域物流中心所处理的是整个区域中的不同类型以及不同行业的物流活动,它是一个具有综合职能与高效率的综合物流中心。由于区域中心城市对周围区域必须具有对商品的集散和辐射功能,因此该中心一般建设在区域中心城市。与此同时,该区域城市还必须具备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以适应综合物流中心所需。

区域物流中心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形成;
对区域城市的经济增长起着基础作用;
有利于很好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有利于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吸引外资;
有利于城市整体规划,以及降低物流的不利影响。

综上,区域中心城市应合理设计区域物流中心,注意根据区域以及城市经济状况、社会状况和发展规划,促进区域中心城市内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形成能提供高效服务的物流网络体系,使其既能满足区域城市经济内部活动物流需求,还能满足区域城市外部经济活动的物流要求。

2.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及增长极理论

2.1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理论,是研究如何让有限的生产资源在一定空间实现优化配置和组合,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学说。

20世纪50年代,发展经济学就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选择均衡增长战略还是非均衡发展战略问题,产生了分歧。一般地说,均衡增长理论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支持均衡增长理论的主要代表人有罗森斯坦-罗丹(P.N.Rosenstein-Rodan)和纳克斯(R.Nurkse),罗森斯坦一罗丹在其“大推进理论”中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众多产业,从而突破其发展瓶颈,推进经济全面高速增长。纳克斯认为只有把数量上足够的资本投入到各种行业中去,才能打破资本形成不足导致生产率难以提高,而低生产率又导致低收入的不良循环的状态。

而非均衡发展理论强调经济发展过程的非均衡性质,认为非均衡发展是区域经济由落后状态向某种发达状态过渡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形式,而均衡发展主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要求和所达到的结果。主要代表有赫希曼(Hirschman)的“核心区一边缘区”理论、弗农(R.vernon)的梯度推移理论和佩鲁(Francois Perroux)的增长极理论。其中“核心区-边缘区”理论是赫希曼在1958年提出的。他认为一个区域经济发达的核心部分固然会因其扩展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带动边缘地区的发展,起着缩小地区差别的作用,但边缘区的资本和劳动力会流向核心区。极化效应会扩大地区差别,在市场机制自发作用下,极化效应的作用大于扩散效应;
弗农梯度推移理论认为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存在着一种经济性梯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命周期的衰退,生产力逐次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进行空间转移。也就是说,应首先让有条件的高梯度地区,引进并掌握先进技术从而提前发展,然后再依次向较低梯度的地区推移,而最终这种推移也缩小了地区间的差距;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为本文构建区域物流增长极模型的主要理论,将在下文中具体阐述。

2.2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经济学家费朗索瓦・佩鲁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针对古典经济学家的均衡观点,指出现实世界中经济要素的作用完全是在一种非均衡的条件下发生的。其基本思想非常简明,即:“增长并非出现在所有地方;
它以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增长极理论属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范畴。

增长极的形成,需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历史、技术经济和资源优势。从历史条件看。由于历史发展的结果,人口、经济已形成了各种呈集聚状态的城市要素。在这些不同形式的集聚范围内,基础设施、人才配置、社会经济环境等,若具有了一定优势就能促进增长极的形成。从技术经济条件来看,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技术或制度方面都具有较强创新和发展能力的区域更加适合增长极的产生和发展。从资源条件方面来看,在原料、能源以及水源等资源都具有优势的区域,在城市的初始形成阶段新的增长极更有利于形成。

3.增长极物流概念阐述

合理地整合和集成物流资源已成为现代物流的目标,通过盲目发展和扩充物流资源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现代物流业必须进行有效分工和充分整合,进行资源的合理组织和配置,大幅降低运营成本,改进服务质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协作一致的物流集团或联盟以提高区域物流的竞争力。

区域发展的增长极物流是根据各地经济、物流发展现状以及各地资源秉赋条件这三者综合情况评估分析,最终优先选取某个物流较发达的城市作为区域物流发展增长极,成为区域物流发展的极点城市。物流资源秉赋高的极点城市的物流水平在整个区域内优先发展,辐射区域其他城市。另外,区域各城市间则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运输相连如公路、铁路、航空等,最终形成富有效率的物流网络。这样,通过优先发展极点城市物流水平使得整个区域物流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和提高。在增长极物流发展过程中,极点城市也应成为区域内要素和信息的配置枢纽并成为辐射整个区域的区域物流中心以充分发挥综

合服务功能。其余各城市则应根据自身的优势条件发展符合自己产业特色的物流业,合理制订自身物流发展战略。

4.区域物流增长极模型的构建

4.1区域物流中心评价指标选取

区域物流中心评价指标可以分为经济社会发展类型指标、物流量指标和区位优势指标。本文基于区域物流中心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指标体系设置,并结合数据可获取度,现选取以下指标构建区域物流增长极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城市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城市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及其未来的潜力。

GDP:反映某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该值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成正比,GDP越高在区域物流增长极系统中的地位就越重要。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直接决定了与物流产业密切相关的行业(如制造业)所产生的物流需求量大小,该值越大说明该城市工业发展越迅速,从而使相应的工业物流需求也越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其值若越大则表明城市商品运输和仓储的需求量越大且商业物流需求潜力也越大。

进出口总额:这个指标决定了国际物流需求的大小,值越大则表明对外贸易数量越多,使该城市的国际物流需求(以进出口国际集装箱运输为主体)越大。

(2)物流作业量指标。它能通过表示出城市在整个区域物流总量中承担的数量,继而表现出城市作为一个“区域物流增长极”重要程度的大小。

货运量:该值越大表明城市物流水平越高,其在“物流增长极系统”中的地位就越重要。它是指在报告期内通过各类运输工具运送到实际目的地,并且卸完的货物重量。

货运周转量:货物周转量可以反映运输联系与运输组织水平等的状况,它是货运量与货物运输距离的乘积,其值越大代表物流发展水平越高。

(3)物流区位优势指标:该指标的高低可以反映出本城市地理位置及物流基础设施的好坏,继而可以据此判断其物流供给水平的高低。

公路通车里程:这里采用公路里程作为衡量城市公路设施建设状况水平高低的指标,该值越大表明该城市公路越发达,能做出的物流供给越大,它能够衡量一个城市公路设施的发展状况。

是否有机场:由于航空货运量所占的比重在逐步的提高,所以,该城市是否有机场也应作为衡量城市“物流增长极”重要性的一个指标。

4.2域物流中心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经过10位专家意见打分并进行整理分析,对以上各层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做出判断矩阵,通过计算求解得出各层指标权重。

第一层指标权重(见表2):

检验CI=0.0092,CR=0.0158

A=(0.2106,0.5485,0.2409)。

第二层指标权重(见表3-5):

检验CI=0.0483,CR=0.0537

A1=(0.4396,0.1190,0.2854,0.1560)。

Amax=2,检验CI=0,CH=0

A2=(0.6667,0.3333)。

λmax=2,检验CI=0,CR=0

A3=(0.5000,0.5000)。权重A,A1,A2,A3,设置满足归一化条件,即∑Wi=1。综上得出区域物流增长极评价体系(见表6):

4.3区域物流增长极模型的诠释

区域物流增长极评价体系中的每个评价指标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一个城市在区域物流系统中的重要程度,先对最次一级的因素进行单因素评价,再由远到近,逐级进行评价,得出最终评价结果。根据这些指标所计算出的综合指数则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城市在区域物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个城市的综合评价值越大反映出这个城市在整个区域物流系统中的地位越高,作用也越大。

小区物业论文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改善市区城市环境面貌、提高群众居住质量、构建和谐为目标,以开展“诚信服务、规范经营、共建和谐”为重点,按照“抓点带面,点面结合,稳步推进,全面落实”的原则,建立起“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物业管理体制,依法实施物业管理,提高物业服务管理水平,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为居民创造一个整洁文明、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物业管理年”工作,促进物业企业更新意识,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广大业主的维权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的居住理念,共建整洁、优美、文明的和谐社区。最终实现业主委员会普遍建立、物业管理服务基本覆盖、物业管理水平基本达标、社区居民基本满意和小区居住环境“五化”(即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硬化)“七无”(即无乱设摊点、无乱堆放、无乱涂写、无乱刻画、无垃圾、无卫生死角、无乱停放的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整顿规范物业管理与服务。住建(房管)部门牵头,工商、发改(物价)等部门配合,重点检查物业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诚信经营情况,企业资质管理情况,是否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和合同履行情况,是否按规划要求配置物业管理用房和实施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以及按规定进行物业承接查验,在业主入住率达到50%以上是否筹备组建首届业主委员会等行为。

(二)规范物业服务收费标准。发改(物价)部门牵头,在参照《市市区普通住宅物业服务等级和收费标准》,充分调研、测算、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引导普通住宅以外的其他住宅、办公、生产、商业等用房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原则,拟定市新的物业收费标准,并组织召开听证会,讨论完善后,印发执行。

(三)健全业主自治组织机构。由原州区政府牵头,一是完成物业小区业主委员会组织机构建设。积极督促组织落实业主委员会的依法组建工作,对具备条件的住宅小区指导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新建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组建率要达到80%以上;
老旧小区业主委员会组建率达到50%以上。加大现有业主自治组织的换届、备案、清理整顿规范工作。二是注重培育典型,引领行业发展。选择2-5个有代表性的小区业主委员会,对其制度建设、履职能力等进行重点规范。

(四)开展星级与安全社区评定。由市民政局牵头完成市级四星级社区评定6个,上报完成自治区级五星级社区评定工作3个。市安监局牵头完成6个试点乡镇的安全社区安全指标前期调研和初评。

(五)完善物业基金管修机制。由住建(房管)部门牵头,依据《市住宅区物业维修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建立新建小区物业维修基金的交存、使用、监管机制。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管理,建立制度健全,监管到位,管理规范,使用合法的管修机制。

(六)开展小区环境卫生大整治。以创建“优秀物业企业”和“优秀示范项目”为目标,全面开展住宅区域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从中选定一部分有代表性的物业服务企业(项目)为突破口,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办法,共同做好小区居住环境卫生、秩序维护、绿化达标等整顿规范及拟定上报老旧小区维修改造工程计划。

(七)强化物业管理服务宣传教育。一是由住建(房管)部门牵头,邀请专家、学者来我市,对全市物业行业从业人员举行1-2期集中培训,当年完成物业专业技术及管理岗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不得低于80%。二是由文广部门牵头,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利用“12.4”等宣传日,组织开展物业政策法规、环境整治宣传,电视宣传专题不少于3篇,报刊宣传篇目不少于3篇。加大物业管理舆论宣传,营造氛围。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及宣传发动阶段。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本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各单位《实施方案》务必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组织开展舆论宣传,营造“物业管理年”舆论氛围,形成良好舆论导向。

(二)自查自纠阶段。一是开展自查自纠。各自建自管责任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企业、业主机构自行按照本《方案》内容进行对照检查,发现问题要立即整改落实;
各责任单位、企业、业主机构将自查自纠整改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报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后一阶段的整顿规范打基础、做准备。

(三)组织集中整顿规范阶段。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责任分工,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集中整治。集中整顿况在该阶段结束前5天以书面形式及时总结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分析。

(四)检查考评阶段。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人员,同时邀请新闻媒体,对物业管理年活动各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察检查,跟踪报道。对物业管理年活动中好的做法、经验要总结推广;
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督促落实整改,开展达标评比活动。对屡整不治,敷衍了事的单位要进行查处,并在新闻媒体曝光。

(五)总结验收阶段。市政府成立验收工作小组,对物业管理年活动各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观摩验收,召开总结大会。对评选出的优秀单位、企业及业主机构要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表彰奖励,并作为企业诚信建设的依据。对工作成效差的单位、企业及业主机构要进行处罚,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同时将结果上报自治区相关厅局备案。

五、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为确保市区“物业管理年”活动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成立市区“2012年物业管理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二)职责分工

原州区政府负责组织发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开展居住小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确保居住小区管理规范,卫生干净整洁,楼体和楼道内无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泼乱倒,生活垃圾及时清扫、清运。督促各办事处指导市区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居住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并切实履行职责发挥职能。

建设(房管)部门具体负责对“物业管理年”活动的组织实施,对各责任单位开展活动进行督促、衔接、协调、反馈等。对活动开展有关情况进行汇总、通报、上报;
要切实抓好物业行业监管工作,在物业管理市场机制建立和市场监管、规范成立业主委员会、培植物业龙头企业、归集管理维修资金等工作中,发挥职能作用;
要制定完善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管理规定、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业主公约等行业规范,切实为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委员会提供服务。

宣传部门负责“物业管理年”活动的宣传报道,积极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

公安部门依法打击物业管理市场中进行非法融资、合同诈骗、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建立警民联系共防机制,在居住小区配备警务室,加强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

城管部门负责住宅小区绿化达标工作组织实施和监督落实,确保市区居住小区绿化达标。

卫生部门要充分发挥爱卫会的职能作用,各负其责,抓好居住小区环境卫生大整治,确保居容居貌整洁、环境卫生干净。

发改(物价)部门负责完成新的物业收费标准调研及制定工作;
引导普通住宅以外的其他住宅、办公、生产、商业等房屋公共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

工商部门负责检查物业企业违反《公司法》、《合同法》有关规定,无照经营、不使用统一规范的合同示范文本以及利用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体虚假广告、虚假合同等违法违规行为;
规范物业企业营业执照的审批、合同签定、广告、许可行为。

民政、安监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做好星级和安全社区评定工作。

财政部门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做好相关工作经费的组织安排工作。

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通信等单位,要依照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规定,承担起住宅小区外相关设施设备和管线的维修、养护责任;
新建成的住宅小区,要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及时将有关设施设备、管线和开发建设单位办理移交管理手续。

试验区管委会要参照本实施方案,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本辖区内物业管理年活动各项工作。

(三)社会监督。设立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布整顿内容,建设工程项目的名称、建设单位、开发企业、物业企业名单,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六、具体要求

(一)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原州区和有关部门、单位也要相应成立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切实将“物业管理年”活动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认真抓好“物业管理年”活动,要把搞好“物业管理年”活动同加强日常管理结合起来,紧密配合,整合资源,形成联动机制,做好信息反馈,保证政令畅通,务必使“物业管理年”活动取得明显实效。

推荐访问:小区物业 论文 五篇 小区物业论文【五篇】 小区物业论文(精选5篇) 关于小区物业的论文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