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13篇)

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13篇)

时间:2022-11-20 16:4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13篇)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  草原植被退化成因与修复  草地生态系统是动植物资源的宝库,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安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13篇),供大家参考。

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13篇)

篇一: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

  草原植被退化成因与修复

  草地生态系统是动植物资源的宝库,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安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草原的开发活动加剧,如过牧、过开采、毁草开地、滥采滥伐等,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草原沙化,植被退化,生产力下降,土地风蚀沙化,水土流失加剧,鼠虫灾害频发,沙尘暴肆虐,生态系统功能失调,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现象严重,物种多样性下降[1-2]。因此,该文将以锡林郭勒盟的典型草原为对象,研究恢复草原植被以及生态系统的措施。

  1草原植被的退化原因

  1.1自然概况

  锡林郭勒草原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海拔为

  800~1200m,地形平坦开阔,气候干旱、多风、寒冷。降水量由西北向东南增多,是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锡林郭勒盟春季多风雨量少;夏季多雨;秋季天气多晴天,少风;冬季寒冷,降雪量大。草原资源丰富,包含沙地草原、半荒漠草原、典型草原以及草甸草原,植物物种超过

  1200多种。

  1.2恶劣的气候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3]。全球气候的变化,常年的干旱天气,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能,降低土壤的通透性以及蓄水能力,削弱了微生物的作用,从而导致根系不发达,限制各类营养物质的流动,致使草原植物向劣、矮、稀方向发展,牧草品质大幅度退化,加剧了植被演替的现实,植株高度由

  20cm以上向

  7cm转变。1.3人为因素人们对草原的过度开垦、过度牧羊、毁草开地等活动,是影响草原植被生长、使草原沙化的重要因素。

  2恢复典型草原植被的措施

  2.1实施围封措施

  草原严重退化、沙化,大面积的草原遭到破坏,锡林郭勒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国家和自治区以及盟市经过多方面详细调查研究后,对草原采取了春季实施休牧、围封转移以及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措施

  。2001年锡林郭勒盟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以及围封转移等措施;2003年开始实施春季休牧措施,到

  2005年春季休牧草场的面积已达到总面积的88%,而到

  2008年锡林郭勒盟的春季休牧面积已达1697.3万

  hm2,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97%。随着春季实施休牧

  、围封转移以及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锡林郭勒盟草原植被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围封区以及休牧区内,植被种类增加,密度、盖度以及生长度都明显提高,牧草品质优质化,植被结构优化,植被多样性提高,草原稳定性增强,植被得到了有效的恢复。

  2.2以新型工业化反哺生态建设

  矿藏、煤海、风能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锡林郭勒盟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宝贵的资源保障,对各类资源的产业化生产具有重要作用,退牧减畜,减轻草原压力,恢复草原植被,是锡林郭勒以工业反哺生态建设的首要环节。经过长时间努力,锡林郭勒盟牲畜总量由1800万头缩减到

  1400万头,有效保护了草原植被,缓解了草原压力。另外,政府推进畜种改良,提高经济效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防灾抗灾;实现畜牧业产业化,加大发展畜牧加工业,高科技养殖业。通过这些措施,减牧同时也加快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过程,保证了牧民减牧不减收,最大程度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发展。锡林郭勒盟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即为基地化、集群化、园区化,集中分布,深度发展,以最小的开发模式,实现最大的经济生产效益。当地在最初,就绕开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恢复草原的生态系统[4]。在以工业发展反哺生态建设时,锡林郭勒盟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项目为重点,投入财力

  、物力

  、人力改善草原建设。据统计,2000—2008年,在改善草原建设项目中投入20.15亿元,治理

  草原面积

  145.2万

  hm2。同时,锡林郭勒盟采用“三牧”制度,即围封禁牧、划区轮牧及春季休牧以改变牧民对草原的利用方式,农牧区实施林牧结合,在退耕还林地上,大量种植牧草、灌木等,使区域的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3结束语

  从草原沙化到“良性循环”,锡林郭勒盟以

  6年时间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为达到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草原植被的健康生长以及草群结构的优化,除了上述措施外,各方对气候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因为干旱的气候条件也是影响草原植被的重要因素。

篇二: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

  草原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

  作者:宋永莲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17年第12期

  草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资源种类之一,根据国家农业部数据统计,我国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约34.7%。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草原面积连年下降,且草原自愈能力呈降低之势,草原资源正遭受无法挽回的开采与破坏。导致草原出现退化的原因有诸多方面,其不是单一的作用,而是协同的结果,其中主要包括气候变化、滥垦乱挖、过度放牧以及肆意污染等。为此,有必要加强对草原退化问题及其原因的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

  1草原退化原因分析

  从我国目前草原退化现象研究上看,影响草原出现退化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其中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四点:

  11过度开垦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有近500万亩的草原被开发为农基地,其中约1/3的草原用于建设兵团,1/2的草原用于建设割草场。草原开发频繁,资源开垦过度。且被开发为耕地之后,大多数并未得到长期持续的使用,而是耕种几年之后当土地变得贫瘠时,就荒废一旁,而另外开发新的耕地。无序的草原开发以及滥垦乱挖等,直接破坏了草原生态的平衡,导致草场环境及畜牧业发展受到阻碍。

  1.2滥挖、乱占

  在部分地区,草原资源不仅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而且一些种植药草的草地,还具有一定的药用经济价值。然而,由于开垦耕地、开发旅游、风电、矿产等活动,使得草原资源不断被破坏,草原植被生存环境遭受挑战,草场沙漠化进程不断加快。

  1.3过度放牧

  自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畜牧养殖规模、数量逐年攀升,尤其是在新疆、内蒙古等传统以农牧为主的地区,其牲畜养殖规模早已超出当地草原资源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草原资源也因此遭受严重破坏,草原的自我调节、自我恢复等功能逐渐丧失。随着草场面积的减少,反过来也会影响牲畜的养殖效益,尤其是一些高寒地区,其牲畜养殖主要以来的草料供应仍然是天然草场,一旦草场资源被严重破坏,并且丧失自愈能力,则会导致牲畜处于饥寒之中,造成牲畜养殖效益低下。

  1.4草原责任制不够完善

  在国内多数草场地区,牲畜吃草原这一口“大锅饭”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草原由于无人管理,而出现大量绿草资源被无节制的摧残和破坏。加之国内部分地区未对草原资源实施包产到户的政策,因而草原归属问题不够明晰,且缺少一套科学、合理的经营机制,致使草原建设与保护工作无法有效实现。

  2草原退化现象的治理对策

  综合我国草原退化现象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情况可以提出以下几点治理对策。

  2.1实施草原保护制度

  草原资源的建设与保护,需要规范的制度作为约束和保障。为更有效地进行草原管理域保护,进一步改善我国草原升天环境,同时也为更好地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草原环境保护的重视,通过强化草原保护制度建设,规范草原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实施“边建设、边开发”策略,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进一步促进草原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实施划区轮牧,加强人工草地建设

  对不同区域、不同的放牧群体,要实施划区轮牧政策。具体而言,即对草场资源退化严重、沙化现象严重的草场采取围栏禁牧策略,而对于草场资源退化较轻、沙化现象轻度的草场,实施l草场“保护期”策略,分季节、分时段开放。对于围栏禁牧地区,还要加强人工草地种植,帮助沙化土地重返绿色。同样地,对于轻度退化的草场,也要建设人工草地,帮助草地实现自我调节、自我恢复。

  2.3加强草原资源监管力度

  草原生态的有效保护,既需要政府主导,积极发挥作用,又需要每一个农牧民的支持与参与。为此,应当进一步加强草原资源的宣传与监管力度,是每一个农牧民能够充分意识到草原资源的重要性,并且强化自身保护草原的自觉意识与法律意识。一是积极宣传并严格落实《草原法》相关内容;二是严格执行草原审批权制度;三是建立健全草原保护体系;四是提高草原质量监测频率;五是加大草原巡查监管力度。

  2.4增加草原资金投入

  此外,充足的资金投入是确保草原整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基本保障。从目前我国对草原管理资金投入情况来看,其投入的资金远远低于标准水平,因而国家及各级财政应当进一步加大草原管理投入,保证草原建设与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综上所述,为保证广阔草原风光永在,我们应当不遗余力地加强对草原的建设与保护,通过加大草原监管,改善草原生态等,确保草原退化问题早日得以改善和解决。

篇三: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

  治理草原退化的措施

  草原的退化直接导致草地产草量的下降影响到区域载畜量,影响当地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认真分析期草原退化的原因,并积极探索合理的质量措施,更好的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和谐发展。那么,治理草原退化的措施有哪些呢?

  ⑴林牧为主。

  实践证明,“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是符合内蒙古的自然规律的。应严格禁止开垦草原,对已开垦的地方应退耕还林还牧。种树种草要因地制宜,沙漠及沙漠化土地以林为主,林牧结合,在牧区以牧为主,以林养牧;在干早缺水不能种树的地方或土壤钙积层深厚,树木不能扎根的地方,要大力种草;局部自然条件较好的下湿滩地,可以发展农业,建立饲料基地。

  ⑵造林治沙、防风、护牧,解决群众用材问题。

  内蒙古草原地区沙漠面积2.亿亩,沙漠化面积1.6亿亩,二者合计4.5亿亩,相当草原面积的1/3。所以治沙是草原建设的重要措施,治沙的方法和措施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是造林、种草。应建立带、网、片结合,乔、灌、草结合的综合性防护林体系,同时还应考虑解决群众的烧柴、用材问题。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依靠社队集体造林,鼓励社员个人植树。

  ⑶封育和补播退化草场。

  对于轻度退化的草场,首先要着眼于合理利用,防止继续退化;对于严重退化的草场要围建库伦(围栏)进行封育,

  有些地方需要进行补播。

  ⑷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固定草场使用权。

  为了克服边界地段的抢牧和过牧现象,必须固定草场使用权。

  这对草场的经营管理与保护都有利,

  同时可以加快草场的建设。目前有不少旗县已把基本核算单位的草场使用权固定下来,调动了群众管理、保护草原的积极性。以草定畜,

  畜草平衡。过去衡量畜牧业的发展总是单纯的以牲畜存栏头数为标准,因而大部分地区牲畜头数超过了天然草场的生产力和载畜量,

  造成草原过牧而退化。为了使草原植被得以恢复,就要控制牲畜数量,提高牲畜质量,达到畜草平衡。划区轮牧。划区轮牧是一种合理利用草场的放牧制度,

  它可以使草场植物得到恢复的机会,从而克服过牧现象,防止草场退化,提高其载畜能力。内蒙古草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天然草场仍然是畜牧业经营的主要物质基础。在草场面积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可利用库伦划分两季或三季营地放牧,

  再逐步实行小区轮牧和划分放牧场、割草场。

  ⑸保护鼠类天敌

  目前主要是用化学药物防治草原鼠害。由于鼠害面积如此辽阔,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利用鼠类的天敌,

  如貂、融、狐、鹰、华、雕、鹤、蛇等,野生禽兽有些是有益

  的,有些是有害的,由于过去对它们识认不清,不加区别的捕杀,所以有益的禽兽保存的不多了。今后保护草原的同时,对草原上有益动物也要大力宣传加以保护。

篇四: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

  草原退化的原因

  草原退化即草原草场植被衰退。主要表现为优良牧草种类减少,各类牧草质量变劣,单位面积产草量下降等。草场退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类型,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那么,草原退化的原因的是什么呢?

  草原退化活动主要包括:草原沙化、草原盐渍化以及草原污染等。草原退化的自然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和水文动态变化,如降水减少、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和地下水减少等。

  草原退化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超载放牧、采樵伐木、不合理开发利用草原资源和土地资源以及采矿、修路等工程活动。草原退化的主要危害是:产草量下降,特别是优质草大量减少,杂草等劣质草比例增加,牧畜供养量下降;与此同时,风沙及沙尘暴等灾害加剧,对更广大地区产生危害。防治草原退化的基本途径和措施是合理开发草原地区的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维持草畜平衡,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草原退化是全球性的环境生态问题之一。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草原生态系统普遍出现了草原退化现场,约有90%但主要

  的是人为因素,如过牧,滥垦,过伐等。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利用甚至掠夺式利用,从草原不断带走大量的物质,得不到补偿,违背了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平衡的基本原理,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紊乱、失调和衰退,使草原的生态与生产力不断下降。

篇五: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草地退化的因素和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

  作者:张文海

  杨韫

  来源:《北方环境》2011年第08期

  摘要:草地退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几乎所有的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在利用不当时都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对草地退化的过程和原因比较复杂。草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总是伴随着相关的地理、气候、土壤、灾害等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有时一二种自然因素(如火或洪水)就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所以对退化草地的恢复势在必行,本文着重对近几年较流行的退化草地的恢复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草地退化;恢复;改良;演替

  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370(2011)08-0040-05TheFeatureAnalysisforGrasslandDegradationandtheRestorationofNaturalVegetationinDegradedGrasslandZhangWenhai,YangYunAbstract:Alongwiththeincreasingpopulationpressureandneedofnewagricultureland,naturalgrasslandsarebeingdecimated.Grasslanddegradationhasescalatedintoaworld-wideproblem.Becauseofusingintheimproperway,thedegradationoccursinmostofthenaturalgrassland.Andtheprocessofgrasslanddegradationiscomplex,Includinggeography,climate,soil,disastersandothernaturalfactors.SowesuggestthatitisimperativefortheRestorationofdegradedgrassland.Keywords:grasslanddegradation;restoration;Succession

  目前草地退化已经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其进程在生态环境学界亦受到普遍关注和研究。而通常谈及的草地退化(grasslanddegradation)就是指草地生态系统退化(grasslandecosystemdegradation)。草地退化一般被认为是,由于放牧家畜或其他原因导致草地的植被产量与覆盖度减少,草群中优良牧草比例或种类降低,家畜生产性能下降,放牧率减少,土壤条件趋于恶化的现象。从生态系统演化的角度看,草地退化是指草地由比较稳定的正常状态向着不稳定的方向演替的各个过程或演替阶段。

  1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草地退化的表现基本上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草地植被的退化(vegetationdegradation),反映于草地植被特征的许多方面,如植被的盖度、生产力、植物生物多样性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等;第二,是草地土壤的退化(soildegradation),即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土壤的动物与微生物等特征发生不利于植被生长的变化[1]。

  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存在一个程度或梯度的问题,草地退化也是如此。草地退化的现象,在某些地区由于某一种或几种因素(生态因子)的强烈作用,出现极端退化状态。例如,在我国的东北松嫩平原上,特殊的地形条件以及地质作用,草地表层土壤中积聚了大量盐碱成分,在草地退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为草地的盐碱化(grasslandsalinizationandalkalization)。再如,内蒙古的毛乌素草原,由于过度放牧,加之气候的连年干旱,导致草原沙漠化(grasslanddesertification)。无论是草地盐碱化,还是草地沙漠化,其植被与土壤特征的表现都是草地退化。所以,可以认为,草地盐碱化和草地沙漠化是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极端表现。

  1.1草地退化

  1.1.1草地退化的现状

  草地退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几乎所有的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在利用不当时都可能出现这种现象。一些统计资料对我国不同生态系统进行了大致估计,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比例,比林地、农田等其他系统要高。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草地退化的程度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在我国东北西部地区,正常的良好草地所占面积已经不足26%,也就是说,大部分草地都处于退化状态;轻度,中度与重度退化的草地面积分别达到了463.5万公顷、481.0万公顷和900.3万公顷。我国现有草地退化的速度大约在每年1.5%-3.0%之间。然而,近几年由于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草”、“围栏封育”与“禁牧舍饲”等草地保护与限制利用措施,大大地限制了草原地区的家畜放牧,大面积草原的退化现象有所遏制。

  1.1.2退化草地植被变化

  某一地区的草地退化,首先反映在草地的植被变化方面。植被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上。具体像草地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的演替、生物生产力等。例如,在频繁的刈割条件下,东北松嫩羊草草甸草原的植物群落出现退化。

  在内蒙古的典型草原,包括大针茅草原、克氏针茅草原、羊草草原等类型,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其退化演替过程如下:大针茅草原大针茅+克氏针茅+冷蒿冷蒿+糙隐子草;克氏针茅草原克氏针茅+冷蒿

  冷蒿+糙隐子草;羊草草原羊草+克氏针茅+冷蒿

  冷蒿+糙隐子草。退化草地植被的变化会体现在植被的生物生产方面,如草地植被的产量与草群质量方面。一般草地发生退化时,首先表现的是草地植被生产能力,即植被产量的下降。在各种导致退化的因素的作用下,或者草地植物被大量消耗,如频繁割草与连年高强度放牧,或者草地植物的生长能力受到抑制,像草地地域的气候处于持续干旱时,植物的光合生产能力降低。

  不同退化程度各类植物的生物量降低程度也有差异。在退化草地上有些植物,特别是一些有毒有害植物大多数情况下可能呈增加趋势,像退化的科尔沁草甸草原上的狼毒种群,但是,总体上草地植被的生产量是呈下降趋势。另外,退化草地植被或草群的质量也呈下降变化。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地退化过程中,通常是一些有毒有害植物、杂类草等比例相对升高,这些植物家畜很少采食,只有在草地植物极端贫乏或者某些特殊阶段时被采食利用。相反,草群中的禾本科、豆科等优良牧草,由于家畜的过度采食消耗,它们在草群中的比例越来越低[2]。

  1.1.3退化草地的土壤变化

  由于草地植被与植被着生的土壤密切相关,一般来讲,植被或植物群落出现变化,必然会导致其生存环境中的土壤条件改变。

  草地退化的过程中,退化草地的土壤条件也随着植被的逆行演替出现变化。虽然草地土壤退化与植被退化关系密切,然而两者也有较大差异。草地退化过程中,土壤退化滞后于植被退化,即首先植被出现退化征兆,然后土壤条件发生改变,土壤也就开始衰退。草地退化过程中,植被的生产力、植被组成变化较快。例如,由于家畜的采食,植被生产力可能迅速降低到其一半,甚至是更低的水平。而土壤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为土壤中资源条件,如N、P等营养元素不可能立刻降低,不会降低到不存在的水平。总之,土壤中资源条件的变化,在数量与质量方面的退化较植被慢些。

  草地土壤退化的表现能够反映在土壤表层物理结构与其化学性质等方面。例如,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退化过程中,土壤的硬度、容重与孔隙度等物理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退化土壤的硬度显著增加,重度退化可达轻度退化的数倍,土壤容重也有增大的趋势,相反,土壤的孔隙度却呈降低的趋势。显然,土壤硬度增加的结果是不利于草原植物根系的正常生长,而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变化也对土壤中的通气性、透水性,以及营养物质的交换吸收有很大影响。

  草原土壤肥力在其退化过程中也发生变化。标志着土壤肥力高低的有机质含量,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逐渐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说明草原土壤的营养水平对植物的营养需求产生了限制作用,植物的根系与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就不可能达到正常的积累水平。

  2草地退化的原因

  目前,对草地退化的过程和原因已经有较多研究。草地退化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即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草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总是伴随着相关的地理、气候、土壤、灾害等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有时一二种自然因素(如火或洪水)就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同时,由于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存在人类利用或干扰印记,人类利用的不当也会导致生态系统的衰退。自然与人为原因可能共同起作用,最终导致草地的退化[3]。一般认为,造成目前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活动。但是,我们很难区分两者对草地退化的“贡献”分别有多大。对某一地区草地退化过程和原因的分析解释,必须经多大量的、长期的,甚至需要对比实验研究,才能得出客观而合理的结论。

  2.1自然原因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地球上包括草地在内的生态系统受到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影响是无疑的。对生态系统来说,一般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各种物理条件,包括诸如光、温度、降水(降雨、降雪、露、雹)、气体含量等单一因素,以及气候、土壤、火烧、洪涝灾害、地质活动等复合因素。那么,这些自然因素的剧烈变化,都可能直接或间接造成生态系统发生新的变化。就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而言,除了自然因素的生物条件,如外来种的入侵,鼠害与虫害种群的突然爆发,这些因素也同样能够造成生态系统的有较大改变与退化。以上这些非人为控制造成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各种原因,可以称之为自然原因。

  气候是影响草地退化的主要自然原因之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体现在:一是随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全球平均温度增高;二是水分、温度等气候因子的变异率加大。对于草地来说,气候的干旱化,以及有限的降水量在空间与季节之间的分布不均,造成草地植被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在降水减少的同时,气温的升高又使土壤的蒸发量加大。所以,草地植被的水循环,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营养物质循环受到影响。草地植被不仅正常生长受到限制,而且出现退化演替过程。

  草地的鼠害、虫害也是造成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鼠害在草地的发生面积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全国已超过2.8×10hm2,约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0%发生着不同程度的鼠害问题。

  草原上布氏田鼠、高原鼠兔、达乌尔鼠兔和高原鼢鼠等(也包括其他啮齿动物)对植物的啃食与挖掘活动造成草地植被及其土壤的破坏。例如,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布氏田鼠的栖居密度可达1384只/hm2,相应洞口密度为6920只/hm2,重灾年份牧草损失高达44%,一般年份亦有15%~20%的损失。频繁发生鼠害,直接造成的草地初级生产量损失和植被与土壤的退化。

  此外,草地虫害也可以造成草地退化。草地上通过采食牧草与家畜争食的昆虫称作害虫。害虫也能大量消耗牧草,加之家畜的高强度放牧,草地植被的再生受到抑制。草地上的害虫主要是草地蝗虫和毛虫。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十分容易爆发草地虫害。

  2.2人为干扰

  草地退化的另一方面原因是人为干扰。对草地的人为干扰主要有草地开荒、过度放牧、频繁割草,以及草地的低投入等[1]。

  2.2.1草地开荒

  草地开荒是人类对草地干扰的一种主要形式。草地开荒在世界诸多国家都曾发生过。例如,美国建国后,曾在一望无际北美大平原的普列里(Prairie)上大规模开垦土地,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大多数粮食作物是一年生植物,种植作物的同时从两个方面破坏草原。第一,种植作物直接破坏草原植被;第二,由于种植粮食作物需要连年耕种,每年都必须翻耕土壤,土壤表层极易受到风蚀作用,借助风力在春秋季节可能被吹起,形成沙尘。最终1934年在北美大平原上曾出现了“黑风暴”。“黑风暴”席卷了美国2/3的国土,草原开垦区域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的植被有15%~85%被破坏,4500万公顷已被开垦的农田不复存在,16万农牧民破产。其后1963年这种现象在前苏联又重新出现。

  人类随着人口压力的不断增大,需要更多的粮食,也就自然采取破坏草地,或者森林,或者湿地来开垦耕地用以种植粮食作物。在一个世纪以前,人类的开荒面积有限,不可能对草原、森林等自然环境造成很大影响。然而,随着开荒面积的迅速增大,开荒特别是草地开荒不仅直接减少草地的总面积,而且会导致一系列相关后果,包括草原地区以及草原的邻近区域的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进而,草地的牧业生产也受到很大影响,在草地上开荒会直接导致草地的沙漠化。

  2.2.2过度放牧

  在草地上进行家畜放牧,是历史上人类对草地利用的最主要方式。草地资源通过放牧家畜,被直接转化为动物性产品。这是草地能被动物有效力利用的一种方式。但是,草地放牧利用的效果取决于草地放牧方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草地放牧家畜的利用强度过高可以反映在放牧密度或放牧压过高,或者草地的放牧频度过高,草地就不能长期维持较高的稳定生产性能,首先是草地植被退化,其后是草地土壤退化。

  草地的过度放牧是指,当草地的放牧压(或放牧密度,或放牧率)超过草地生产的临界限度时草地开始出现退化。因此,草地放牧压的确定是避免过度放牧的首要问题。过度放牧对草地的影响还体现在放牧家畜的采食方式与践踏作用。

  家畜采食方式的不同对草地植被影响有差异。例如,绵羊对植物的采食方式是去顶(top-clipping)、拔心(stem-drawing)、摘叶(defoliating)。去顶是指家畜采食植物的生长点部分,拔心是家畜采食时将植株上端嫩茎拔离,留下空心叶鞘。去顶与摘叶都能刺激植物生长,而拔心对植物的伤害相对较大。

  放牧过程中的家畜还存在践踏作用(tramplingaction),又称家畜的蹄耕作用(hoofaction)。目前对家畜的践踏作用研究的并不多。一方面,已有的研究表明,家畜在放牧过程中能够使植物由于践踏而损失。另一方面是践踏对草地土壤的影响,家畜的放牧强度增大,草地土壤的物理结构,乃至化学性质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基本上是过度放牧条件下,土壤的硬度加大,通透性降低,变化的土壤物理与化学条件不利于植物根系生长。一般认为,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家畜的过度放牧。

  2.2.3频繁割草

  割草是草地另一种十分重要的利用方式。割草对草地来说,没有上面谈及的家畜践踏作用问题。但是,割草的强度会直接影响草地植被的动态,包括改变植被的物种组成,以及植被的生产力(产量)。随着割草强度的持续增加,植物种类向着单调的方向发展,羊草+杂类草群落逐渐变成羊草+寸草苔群落,割草的强度继续增加,草地的植被就会消失,最终出现碱斑的景观。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可见,频繁的割草同放牧一样,也会直接造成草地植被的退化,进而影响草地生境条件的改变。因此,过度割草对草地的影响在生产实践中也不能忽视。

  2.2.4草地利用的低投入

  造成退化的人为干扰原因,除了以上谈及的草地开荒、过度放牧与割草等原因之外,还有对草地的低投入。对草地这一生态系统不进行人为地投入,或者较少投入,也被认为是造成草地退化的不可忽略的原因。

  草地生态系统如同农田生态系统一样,都是人类利用强度较高的生态系统。尽管这些利用程度较高的生态系统的大部分能量与物质来源于太阳,以及系统外界的土壤圈、水圈、气圈等,但是,为了使利用的生态系统有一定水平的生产产品(净生产量),需要对系统不断进行能量、物质投入。如果不对草地生态系统给予适当投入,草地的产品输出(包括草产品与畜产品等)就会越来越少,直至草地退化。

  以往人们对草地的投入一直有不正确的认识,认为草地可以完全依靠自然的输入达到平衡,没有必要进行“额外”投入。几千年以来,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的“游牧”方式也一直能够维持草原的生产,这一现象表明草原是可以不投入而永续利用。事实上,这种认识不完全正确。首先,我国大面积草原经过了数千年的利用而未进行任何投入,其结果是目前有60%以上的草原已经处于退化状态;其次,在传统草原利用方式下的生产,其生产效率相对较低,而且生产的稳定性很差,尤其在草原饲草供应不足的冬春季节,大部分家畜得不到足量饲草,营养平衡失调,每年有大量家畜死亡,草地的总体生产效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3草地恢复的目标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退化表现可以是系统的结构或功能方面,也可以表现在植被与土壤景观方面,而且不同干扰强度下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也有差异。但是,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目标的要求是一致的。一般认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目标是,建立合理的内容组成(生物种类丰富度与多度)、系统结构(植被与土壤的垂直结构)、格局(生态系统成分的水平安排)、异质性(各组分有多个变量构成)、功能(诸如水、能量、物质流动等生态过程的表现)。

  具体对于退化草地的恢复目标,也应该符合以上对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目标的要求。就草地生态系统而言,草地是人类利用的主要自然资源,在某些地区甚至是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因此,退化草地恢复的首要目标是对草地生产能力(包括草地植被与家畜生产力)的恢复与提高;其次,草地本身也作为家畜生产,以及草地周围地区人类生存生活的环境,恢复退化的草地又体现对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提高。无论是草地生产力的恢复,或者草地环境的恢复,必须同时基于草地的生物组成(植物、动物或微生物)、植被和土壤结构与功能,包括生物多样性,水平与垂直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等营养功能的良性改变和发展。如果采用各种技术措施经过一定时间,草地生态系统的各种主要评价指标都得到相应的改善,如草地植被的盖度、净第一性生产力、土壤肥力(有机质)、家畜的采食效率等,草地就会从总体上体现恢复与改善。不能期望草地评价的所有指标都能够得到一致性地提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4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技术措施

  草地生态系统由于受各种自然与人为因素导致退化,这样不利于人们充分利用草地资源,发展草地畜牧业。同时,草地生态系统多半处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地除了体现其生物生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外,还起着对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邻近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与保护作用。因此,对各种退化的草地必须施以各种有效的技术方法,使退化的草地尽快得以恢复。

  退化草地的恢复技术大致包括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工程技术,以及生物生态技术等。在实践中这些技术有对单独实施,有时又相互结合共同使用,以期达到良好的草地恢复效果。以下分别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退化草地治理技术。

  4.1物理技术

  “沙压碱”,是一种改造盐碱化草地的物理性技术。这项技术是人们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

  “沙压碱”技术的具体特点是,方法简单,容易实施,见效较快,成本相对较低。

  “沙压碱”技术的基本原理(如下图),就是通过向盐碱化的草地土壤中“掺沙”,使盐碱化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得以改变,最终降低土壤的盐分和碱分,植物容易在"掺沙"的土壤中生长繁殖。由于沙粒比盐碱土壤的颗粒粗大,当沙粒与盐碱土混合后,能够产生两种作用。第一是混合的土壤颗粒之间的孔隙较大,大于毛细管孔隙,这样可以抑制地表通过毛细管蒸发水分,因此土壤中盐碱成分就不能上升到地表积聚;第二是原来的盐碱土壤由于沙土的混合,其渗透性增强,当雨水降落到土壤中后,很容易淋溶土壤中的盐碱成分。

  “沙压碱”技术的基本原理

  通过“沙压碱”技术的实施,盐碱化草地的土壤结构与性质得到很大改变。“沙压碱”主要改变了土壤物理结构,表层土壤的透水性与通气性都有较大提高,甚至土壤的质地也发生了变化。同时,盐碱土壤的含盐量通过雨水的淋溶作用由表层转移到深层,逐年降低。

  “沙压碱”技术在实践中得到一定应用。但是,这种技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是“沙源”的问题,要采用这种技术需要改造的盐碱化草地附近应存在具有一定储量的沙土。在大多数地区没有“沙源”条件,这种技术的实施也就受到限制。其次是改造成本问题,“沙压减”治理盐碱化草地的成本包括挖沙、运沙、铺沙、翻耕,以及草种、种草人工费等,这些成本一般在3000元/hm2左右。

  4.2生物技术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对于退化的草地生态系治理除了以上谈到的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工程技术外,还有生物生态技术。生物生态技术又称生物改良技术。针对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以及各个地区不同类型的退化草地都可以实施生物生态技术。生物生态技术的出发点就是利用生物生态学原理(或理论),依靠草地植被自身的“潜力”,即恢复力稳定性,再实施人为各种措施,包括种草、植物移栽、铺设枯草,以及施肥、灌溉等,以使草地植被出现有利于人类的进展演替,草地土壤与植被共同向着正常的稳定状态发展。在实际退化草地治理过程中,生物生态技术的应用也常常结合其他技术,特别是在退化十分严重的地段上,采用多种技术的符合措施会收到更好的治理效果,而且能够缩短草地的恢复时间。以下是几种生物生态技术的基本介绍。

  4.2.1退化草地的封育恢复

  一般认为,草地封育是草地管理或者草地复壮的一种技术措施。实际上对于退化的草地,围栏封育同样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生物生态技术措施。特别是最近全国各地都大力提倡这种技术方式。

  当草地被长期的放牧或者割草后,草地植被以及土壤肥力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如果对草地的利用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利用强度水平上,无论是天然草地还是人工草地,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退化现象。那么,在草地的生产力出现衰退,却没有遭到根本破坏时,立即停止使用草地,对草地进行完全的或者有限的(时间或面积)的封育,草地植被与土壤会得到很快的恢复。如果草地退化的程度极其严重,从理论上看,草地封育也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恢复需要的时间将十分漫长。

  草地封育的原理,就是充分利用自然植被内部的恢复力稳定性。自然植被都具有这种特殊的能力,它们能够从草地之外源源不断地获得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例如太阳辐射能、自然降水与固定氮素。经过群落的结构与功能整合,实现群落的自然更替,在此过程中草地的生产能力也就得到了恢复,达到了原来的水平。

  退化草地的封育恢复方法非常简单。在实施草地封育时,只要求对封育的草地采取封围措施--围栏即可。草地围栏有多种样式,包括铁丝围栏、刺铁丝围栏、电围栏与生物围栏等。使用者可以依据经济条件选择围栏的样式。在草地围栏实施中,应该保证使用的围栏的耐用性,所以需要确定围栏的支持物--木桩、水泥桩、铁桩之间的距离。通常围栏支持物之间的距离为5~8m的范围,地面高度为1.5m左右,地下高度(埋桩)为0.5m左右。

  草地封育的时问和面积没有特定的要求,可以随着草地改良的要求而定。如果将草地围栏与日常的放牧(划区轮牧)结合起来,就需要确定草地封育的时间和面积,或者是哪些轮牧小区需要封育。

  草地封育的成本最低,只需要计算草地围栏的材料、人工以及管理费用即可。这也是该技术能够在我国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如果希望加速退化草地的恢复速度,除围栏之外,可以增加对草地的施肥、种草、翻耕等投入,当然也会由此增加草地封育的经济成本。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4.2.2人工种草的快速恢复技术

  人工种草是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的主要技术手段,在我国这种技术已经得到认可与广泛应用。人工种草的出发点是直接恢复草地植被,即在退化的草地上,通过人工或者人工辅助,选择性地种植一些植物或牧草,使草地的生产性能逐步得到恢复的技术。

  目前人工种草的技术较多,在此主要介绍几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有潜力的技术方法。

  (1)利用植被演替理论的种草模式草地退化过程中草地植被发生明显地逆行演替,其直观表现是植被组成中的植物种类逐渐改变,草群中的优势种、伴生种、指示种的比例与出现频率有规律地消长。实际上在草地植被退化过程中,伴随着植被中植物种类的变化,植被的结构与生产功能也会不断下降,植被对其着生土壤及其群落小环境的改造作用也逐渐降低,土壤也随植被相应出现退化。

  也就是说,退化草地不同阶段的植被(包括主要植物种)与其土壤条件相一致。例如,在东北松嫩草原上,重度的盐生草甸土壤上只能发育以碱蓬、碱蒿为优势种的盐生植物群落,轻度的盐生草甸土壤上则是以羊草为优势种的羊草群落生长最好。因此,在人工种植牧草时,必须首先确定退化草地植被处于哪种演替阶段,以及土壤条件达到何种退化程度,然后才能相应地选择植物进行种植。

  退化草地的植被变化是逆行演替的过程,恢复退化草地实质上是在草地退化的某个阶段开始,让草地植被重新进行进展演替。植被进展演替中植物群落的替代过程有比较严格的顺序,在人工种草时也必须参照这个顺序进行。例如,在重度盐碱化的草地地段上,只能从种植耐盐碱性很强的植物开始,或者首先种植耐盐碱性很强的植物。直接种植优良牧草使草地迅速恢复是十分艰难的,常常不能实现。又如,在重度的沙漠化草地上,如果土壤已经变为半流动、流动沙丘,那么种植沙蓬、小黄柳等才能适应,如果要种植冰草、沙打旺、胡枝子,需要在土壤变成固定沙丘时才能实施。

  (2)利用增加生态积累的铺设枯草层技术草地退化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过多地采食牧草,草地植被的生态积累严重不足。因此增加生态积累可以恢复退化草地。增加生态积累的途径,一方面可以通过减低家畜对草地植物的利用率来实现,家畜减少采食牧草,相当于增加了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物质与能量的接换。例如,在加拿大天然草地放牧过程中,就提倡家畜“吃一半,留一半”的策略,由此草地能够保持持久再生力。另一方面是人工增加生态积累,诸如铺设枯草。铺设枯草的方法在重度盐碱化的草地改良恢复研究与实践中获得了较好效果。

  (3)利用植物无性繁殖能力的移栽技术植物一般同时具有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能力,以此进行后代的繁衍。草原上的大多数都具有较强的无性繁殖能力,特别是多年生植物,相反它们的种子繁殖能力较弱。植物常以根茎、芽等器官进行无性繁殖,不断从这些繁殖器官生出新的枝条或植株,特别是一些禾本科植物,一定强度的放牧能够刺激植物芽从休眠状态转入活化状态,从而增加分蘖率,萌生大量植株。植物的这种无性繁殖能力能用来改良退化草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将具有无性繁殖器官的植物的一部分,通过处理或者直接移植到退化草地的土壤中,只要土壤条件能够达到植物生长的基本需要,这部分植物体就能长出新植株,新的植株还能够继续繁殖,最终能够增加草地的植物密度,提高草地植被的盖度与生产力。利用植物无性繁殖进行移栽是一种快速的种草技术。

  参考文献

  [1]王德利,杨利民.草地生态与管理利用.北京〔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伏洋,李凤霞.青海省天然草地退化及其环境影响分析〔J〕.冰川冻土,2007:525-535.

  [3]李凤霞,张德罡.草地退化指标及恢复措施〔J〕.草原与草坪,2005:24-28.

  收稿日期:2011-03-1作者简介:

  张文海

  (1962-),男,高级工程师,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篇六: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

  草地退化及退化草地恢

  复方略

  CompanyDocument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戏

  GT我国

  草地退

  化及退

  化草地

  恢复方

  我国的草原多分布于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多干旱缺水、生产水平相

  对低下,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近20年来草原退化日趋严重。据报道,我

  国已有13亿亩草地退化,占可利用草地的1/3,并继续以每年2000万亩的速度退化。

  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那合理放牧便是遏制草地退化的最重要一环。

  对于退化草地,我们不能不用,关键是在用中改良。合理使用本身是

  一种科学管理。另外,对于退化草地的合理利用与改良是一个复杂的问

  题,不可能只用一种办法,要贯彻综合治理的思想,采取多种措施。其中

  值得重视的措施有:

  ①围栏封育:这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成效显着的措施。在内蒙古草原退

  化的草地,一般围栏三年即可发生显着的变化,生产力就可有较大幅度提

  咼。

  ②松土改良:这是一种用机械的办法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进而改良

  土壤的化学状况,为植物生长创造好的条件,提高生产力的方法。

  ③补播:即在退化草地上补种合适的豆科或禾木科牧草。

  ④施肥:在某些局部地区,在可能条件下,施用化学肥料或有机肥料

  对提高生产力与退化草地改良也有很大好处。

  草地退化是因为牲畜多了,而草地上的牧草产量少了,草与畜不能平

  衡。假如我们设法增加牧草的产量,就可以为多的牲畜提供多的牧草,从

  而实现新的畜草平衡,这就是建立人工草地与防治草原退化的辨证关系。

  人工草地是一种高产的牧草生产系统。要高产就要有好的基础,就要

  有咼的投入。

  建立人工草地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能满足要求的。选择合适的地形部

  位与土壤条件十分重要。

  在内蒙古草原,要选择山前的扇缘地带和相对低洼的地方。在这些地

  方,由于水热条件的分异而可能形成比较肥沃的土壤以及好的水分条件。

  有了好的基础,人工草地可以说成功了一半。而另一半就是好的草

  种,合适的结构,精耕细作,精细管理以及收获等。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豆科牧草的选择十分重要。因为我国目前家畜饲

  草缺乏,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蛋白质饲料的不足,另外,在人工草种中配合

  一定比例的豆科牧草,不仅可解决蛋白质饲料的不足,而且豆科牧草的生

  物固氮,可增加系统中的氮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退化草地诊断与生物环境指示

  1.

  草地是否退化:任继周院士依据土壤稳定性和流域功能、营养和能

  流分配、恢复机制3个指标。提出了

  “三阈”,即健康阈、警戒阈、不健

  康阈划分标准,建立了评价草地健康与功能和谐的尺度,并指岀从健康阈

  向系统崩溃的发展就是草地退化的过程。找到从健康阈到警戒阈的分界线

  和从警戒阈到不健康阈的分界线这两个阈值,是研究草地是否退化的关键

  所在。

  2.

  草地退化等级与生物环境指示:草地退化到什么程度退化后有什么

  表现这是我们突出关心的基木问题。世界各国草地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岀了

  退化草地等级标准以及生物环境条件在各个级别的表现。.(1919)的土壤有

  机质诊断;.(1949)的可利用牧草产量占总产量的百分比诊断;.(1949)以

  减少种、增加种和侵入种反映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以及它们盖度或地上

  部分生物量所占比重反映植物群落的结构变化,后由美国土壤保持协会制

  作草地退化分级图解。任继周(1961)以草地植物经济类群和特征植物、地

  表状况、水土流失现象、土壤有机质和酸度为指标的综合判断法。王德利

  (1996)在内蒙呼伦贝尔盟羊草草地不同放牧半径的研究;运用演替度即植

  被演替阶段背离顶级群落的程度来指示草地退化的程度。刘钟龄等(1998)对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序列的监测

  和测定,将植物群落生物产量下降率、优势植物衰减率、优质草种群产量下降率、可食植物产量下降率、退化演

  替指示植物增长率、株丛高度下降率、群落盖度下降率、轻质土壤侵蚀程

  度、中重质土壤容重硬度增高、可恢复年限10个指标作为退化程度的鉴定

  指标,并提出草地退化分级标准和体系。任继周院士(1998)根据放牧过程

  中草地植物的负荷对策的表现提岀了草地退化的5个级别,即轻度退化、明显退化、严重退化、极度退化、彻底破坏,以及判断草地退化等级的标

  准和系统。这些退化草地的等级标准及其生物环境指示在退化草地理论研

  究和实践应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3.

  退化草地地理空间格局:昭和斯图等(1987)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草原

  以饮水点放牧半径为例进行放牧退化演替系列的研究表明,草地退化程度

  与饮水点的远近呈正相关关系,离饮水点越近草地利用强度越大,退化越

  严重。孟林等(1998)对新疆蒿类荒漠春秋场草地退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放牧梯度演替规律,即越靠近畜群点退化越严重,随着距离的增加,退化逐渐减轻,特征由篙类半灌木占优势向一年生草木

  和篙类半灌木混生直至一年生草本居多逐渐过渡。

  退化草地恢复方略

  退化草地恢复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草地学、农作物

  牧草栽培学、土壤学、生态学等实用技术,而且要求具有强大的科学理论

  作指导,如恢复生态学、草地资源学和草业生产系统理论,特别是恢复生

  态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科学,它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

  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的科学。

  退化草地恢复的首要条件是排除施加给草地的超负荷利用压力,使之降低

  到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功能的阈限。这就是说草地退化具有可逆性,一般情

  况下当消除过度的利用压力后,退化草地都具有恢复的潜在功能,但有些

  恢复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1.

  完善衡量畜牧业生产指标。传统上讲,政府部门多以牲畜年末存栏

  头数来衡量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这不仅在政府制定的规划纲要、工作总

  结、统计

  报表中而且在考核乡镇干部工作绩效时均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多

  年的实践证明、仅以牲畜头数来衡量畜牧业的发展,虽然是一个容易理解

  和操作简单的考核指标,但往往造成片而追求牲畜头数,忽视牲畜个体生

  产性能和商品畜产品生产量,陷入草地退化和牲畜生产性能低下之间的恶

  性循环。据调查,某些地方制定短期或长期规划时,均要求在某年新增奶

  牛头数若干,绵羊存栏头数若干等等,造成牲畜头数连年翻番,从而加剧了草地的退化。简单的计算如下,一牧户饲养一头高产奶牛,年产奶量达8000公

  斤,而另一牧户饲养4头低产奶牛,每头每年生产奶2000公斤,才能抵得

  上前一户的奶产量,但两户消耗的饲草料、人力、物力等却非常悬殊。在

  种植业生产方面,衡量其生产能力往往有单产,而畜牧业生产方而,就没

  有将衡量牲畜个体生产性能的指标列入衡量体系。

  2.

  封育禁牧是退化草地恢复最经济的技术方法。解除放牧压力,使草

  地自然恢复,作为一种低投入、经济的措施在退化草地恢复中得到广泛应

  用。如内蒙古典型草原,冷蒿、针茅、羊草为主的退化草地,经过7年封

  育后,地上生物量由每公顷1100提高到1900公斤,羊草比例由9%增加

  到%,冷蒿等为主的菊科比例由31%下降到9%o

  3.

  农业改良措施人工促进恢复。利用农业措施进行人工促进恢复退化

  草地是较为普遍的,包括松土、轻耙、浅耕翻、补播等,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在羊草退化草地进行的松土试验结果显示,羊草地上生物量增加

  749%,其他禾草比例由43%上升到%,豆科比例由%上升到%,而菊科由%下

  降到%。在退化羊草草地上补播羊草能使其生产力在二三年内达到与自然恢

  复的羊草草原一样,是实现快速恢复的有力措施。

  4.

  建植人工草料地,提高人工饲草料生产能力是退化草地恢复和重建

  的强有力支撐超载过牧、草畜不平衡是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动因。矛盾的焦点是草少畜多且严重失衡。只有通过人工草料生产能力的扩大,增强家

  畜生产的物质基础,才有可能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加快牲畜周转,才

  能实现“退牧还

  草”,以修养生息,才能促进草原畜牧业从传统的粗放经

  营向集约、半集约化经营转变。特别是,任继周院土提岀的系统耦合与荒

  漠一一绿洲草地农业系统的理论与试验成果,在我国草地生态治理实践中

  具有先导性。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在内蒙古浑善达克试验示范研究,提岀

  “1/10递减治理模式”,即种1亩人工草地,可使10亩天然草地得以合理

  利用,从而使100亩沙化退化草地得以恢复重建;许鹏教授在新疆荒漠草

  地生态优化调控原则和总体模式研究中提出的“三带三季一改模式”与

  “生态置换”理念都具有创新性和指导性。这些理论和技术对于解决草地

  修复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5.

  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的法律政策保障:1985年颁布实施的《草原

  法》,在近20年来对草地建设和经营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

  济的发展,草地资源管理建设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现行《草原法》己

  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畜牧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新需要,修订和

  完善《草原法》已经非常迫切。应继续推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加强

  草原监理队伍建设和监理的力度和效率。

篇七: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从古代起,蒙古族牧民就在这里放牧着牛羊。近一百多年来,由于盲目开垦、采伐、过牧等破坏了植被,结果使草原退化,出现了大面积沙漠。解放后,在防治草原退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的趋势来看,草原退化还在继续发展。六十年代初,内蒙古草原退化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目前退化面积已占草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防治草原退化已刻不容缓。

  一、内蒙古草原退化现状

  国家环保局统计(1999)资料显示,内蒙古自治区退化草原面积已占自治区草原面积的%。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草原面积

  亿亩,80年代下降为亿亩,90年代下降为

  亿亩。内蒙古科尔沁草原退化面积达50%左右,每年以%的速度增长。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从60年代占草原面积的15%增加到80年代的49%。锡林郭勒盟草原面积

  亿亩,可利用草场面积

  亿亩,截至2005年,草原退化占可利用草场的74%。据内蒙古草原勘探院调查显示,内蒙古33个典型牧区旗县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都出现了大面积的退化现象,截至2002年除极个别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均超过了50%,有的旗县像翁牛特旗、乌审旗、鄂温克自治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特中旗甚至达到了100%,这样的退化速度是令人害怕的。本来内蒙古有五大草原: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现如今,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三大草原基本消失,特别是乌兰察布草原成为内蒙古土地沙化最严重、环境最恶劣、生活最贫困的地区。

  二、内蒙古草原退化原因分析

  草原退化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⑴气候干旱

  内蒙古草原大部分地区年雨量在100-400毫米之间,而且雨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一年中六、七、八三个月占年降雨量的70%左右,尤其七、八两月最多,冬春雨雪稀少,春旱经常发生,如遇夏早,给草原带来的危害更大。

  ⑵沙多风大

  内蒙古草原的土质多为砂壤土、轻壤土,少数为中壤土,通常表层覆盖着砂层。锡林郭勒盟西北部年平均大风日数在10天以上,阴山以北在50天以上,鄂尔多斯在40天以上,呼伦贝尔在30天以上。干早的冬春季节是草原上风大而多的季节,大风日数占全年的60%以上,风力一般八、九级。春季地表解冻后风蚀与沙埋现象最严重,特别是靠近沙漠的农村、牧区,经常遭受风沙危害。

  ⑶鼠害、虫害严重

  由于草原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缩短,食物网趋于简单化。草原上害鼠、害虫的天敌,如鹰、雕、蛇、刺猬、蜻蜓、螳螂、瓢虫都急剧减少。相反,鼠害、虫害大量繁衍,泛滥成灾。目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鼠害面积4700万公顷,蝗虫成灾面积常年达66万公顷,严重地区虫口密度每平方米存200头以上,牧草全部被啃光。大规模鼠虫害的发生严重破坏草原植被,加剧草原的退化。

  ⑷过渡放牧

  过度放牧,使牧草的正常生长受到抑制或破坏,使植物丧失繁殖能力,生草土被踏紧,土壤营养减低,以致植物种类改变,优良牧草衰退,生产力下降。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都相随降低。

  造成内蒙古草原过渡放牧的原因有:①草场使用权不固定,双方都尽量哄赶畜群到边界地方放牧,结果造成这些地区的草场严重退化;②借场放枚,农区或半农半牧区每年都把牲畜赶到毗邻的牧区放牧,这就增加了毗邻牧区草场的负担;③无计划乱牧。内蒙古草原过去有些地区实行二季或三季放牧营地制度,由于牲畜数量增加,季节营地比例失调,因而出现乱牧、滥牧现象;畜量过高由于盲目追求牲畜数量,结果导致草场载畜量日益加重。

  ⑸开垦内蒙古草原地区的大面积沙漠主要是历史上滥垦的结果。据不完全统计,从1958年到1973年开垦草原1400多万亩,严重地破坏了草场资源,阻碍了牧业生产的发展。被开垦的草原一般都是丰美的天然牧场。开垦后一般三年左右,由于风蚀和土壤肥力下降,最后撂荒。由于撂荒地缺乏植被保护,很快就变成了

  沙化地和沙源地。

  ⑹乱砍、乱伐

  乱砍乱伐也对我去草原退化造成了很大影响,主要包括:①砍伐野生植物。牧区绝大部分地区居民主要依靠天然植物作嫩料、盖房、围库伦、修栩圈等也需要相当数量的天然植物,甚至拧绳子也要用艾友草和马蔺,因此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据伊克昭盟统计,每年砍伐沙篙,沙柳10亿斤以上,三十年来因采樵草原退化、沙化面积达30多万亩。②挖药材。据伊克昭盟统计,每年收购甘草30多万斤,麻黄20多万斤,三十年来,该盟因挖药材破坏草原也有几十万亩。③打草、楼草。呼伦贝尔草原连年打草,既不留草带,又不轮休,结果导致打草场退化。据调查未打草地段羊草高40厘米上下,盖度60%,一平方米内284株,产量占草群总重量的60%。多年连续打草地段羊草高30厘米,盖度20%,一平方米内仅有82株,在草群中的重量下降为12%。锡林郭勒草原草层低矮,有的地方使用铁耙子楼黄草,不但把草根都刨了出来,而且破坏了地表结构,使土壤沙化,从而影响翌年牧草再生。

  此外,在草地上随意开车造路对草原的破坏也是严重的。如锡宝公路沿线的草场产草量和二十年前比下降了70%。

  三、内蒙古草原退化防治措施

  ⑴林牧为主。

  实践证明,“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是符合内蒙古的自然规律的。应严格禁止开垦草原,对已开垦的地方应退耕还林还牧。种树种草要因地制宜,沙漠及沙漠化土地以林为主,林牧结合,在牧区以牧为主,以林养牧;在干早缺水不能种树的地方或土壤钙积层深厚,树木不能扎根的地方,要大力种草;局部自然条件较好的下湿滩地,可以发展农业,建立饲料基地。

  ⑵造林治沙、防风、护牧,解决群众用材问题。

  内蒙古草原地区沙漠面积

  亿亩,沙漠化面积

  亿亩,二者合计

  亿亩,相当草原面积的1/3。所以治沙是草原建设的重要措施,治沙的方法和措施很多,其

  中最主要的是造林、种草。应建立带、网、片结合,乔、灌、草结合的综合性防护林体系,同时还应考虑解决群众的烧柴、用材问题。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依靠社队集体造林,鼓励社员个人植树。

  ⑶封育和补播退化草场。

  对于轻度退化的草场,首先要着眼于合理利用,防止继续退化;对于严重退化的草场要围建库伦(围栏)进行封育,有些地方需要进行补播。

  ⑷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

  固定草场使用权。为了克服边界地段的抢牧和过牧现象,必须固定草场使用权。这对草场的经营管理与保护都有利,同时可以加快草场的建设。目前有不少旗县已把基本核算单位的草场使用权固定下来,调动了群众管理、保护草原的积极性。

  以草定畜,畜草平衡。过去衡量畜牧业的发展总是单纯的以牲畜存栏头数为标准,因而大部分地区牲畜头数超过了天然草场的生产力和载畜量,造成草原过牧而退化。为了使草原植被得以恢复,就要控制牲畜数量,提高牲畜质量,达到畜草平衡。

  划区轮牧。划区轮牧是一种合理利用草场的放牧制度,它可以使草场植物得到恢复的机会,从而克服过牧现象,防止草场退化,提高其载畜能力。内蒙古草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天然草场仍然是畜牧业经营的主要物质基础。在草场面积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可利用库伦划分两季或三季营地放牧,再逐步实行小区轮牧和划分放牧场、割草场。

  ⑸保护鼠类天敌

  目前主要是用化学药物防治草原鼠害。由于鼠害面积如此辽阔,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利用鼠类的天敌,如貂、融、狐、鹰、华、雕、鹤、蛇等,野生禽兽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由于过去对它们识认不清,不加区别的捕杀,所以有益的禽兽保存的不多了。今后保护草原的同时,对草原上有益动物也要大力宣传加以保护。

篇八: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草原植被的退化原因与恢复措施

  作者:董春丽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08期

  摘要从我国的草原植被发展现状出发,以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为实例,分析气候以及人类开发等因素对典型草原植被特征的影响,并从实施围封措施以及新型工业化对生态建设的反哺2个方面提出恢复草原植被的措施,以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

  关键词草地;锡林郭勒草原;退化原因;恢复措施

  中图分类号S8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8-0300-01草地生态系统是动植物资源的宝库,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安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草原的开发活动加剧,如过牧、过开采、毁草开地、滥采滥伐等,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草原沙化,植被退化,生产力下降,土地风蚀沙化,水土流失加剧,鼠虫灾害频发,沙尘暴肆虐,生态系统功能失调,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现象严重,物种多样性下降[1-2]。因此,该文将以锡林郭勒盟的典型草原为对象,研究恢复草原植被以及生态系统的措施。

  1草原植被的退化原因

  1.1自然概况

  锡林郭勒草原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海拔为800-1200m,地形平坦开阔,气候干旱、多风、寒冷。降水量由西北向东南增多,是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锡林郭勒盟春季多风雨量少;夏季多雨;秋季天气多晴天,少风;冬季寒冷,降雪量大。草原资源丰富,包含沙地草原、半荒漠草原、典型草原以及草甸草原,植物物种超过1200多种。

  1.2恶劣的气候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3]。全球气候的变化,常年的干旱天气,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能,降低土壤的通透性以及蓄水能力,削弱了微生物的作用,从而导致根系不发达,限制各类营养物质的流动,致使草原植物向劣、矮、稀方向发展,牧草品质大幅度退化,加剧了植被演替的现实,植株高度由20cm以上向7

  cm转变。

  1.3人为因素

  人们对草原的过度开垦、过度牧羊、毁草开地等活动,是影响草原植被生长、使草原沙化的重要因素。

篇九: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

  草原植被的退化原因与恢复措施

  摘要从我国的草原植被发展现状出发,以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为实例,分析气候以及人类开发等因素对典型草原植被特征的影响,并从实施围封措施以及新型工业化对生态建设的反哺2个方面提出恢复草原植被的措施,以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

  关键词草地;锡林郭勒草原;退化原因;恢复措施

  草地生态系统是动植物资源的宝库,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安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草原的开发活动加剧,如过牧、过开采、毁草开地、滥采滥伐等,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草原沙化,植被退化,生产力下降,土地风蚀沙化,水土流失加剧,鼠虫灾害频发,沙尘暴肆虐,生态系统功能失调,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现象严重,物种多样性下降[1-2]。因此,该文将以锡林郭勒盟的典型草原为对象,研究恢复草原植被以及生态系统的措施。

  1草原植被的退化原因

  1.1自然概况

  锡林郭勒草原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海拔为800-1200m,地形平坦开阔,气候干旱、多风、寒冷。降水量由西北向东南增多,是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锡林郭勒盟春季多风雨量少;夏季多雨;秋季天气多晴天,少风;冬季寒冷,降雪量大。草原资源丰富,包含沙地草原、半荒漠草原、典型草原以及草甸草原,植物物种超过1200多种。

  1.2恶劣的气候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3]。全球气候的变化,常年的干旱天气,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能,降低土壤的通透性以及蓄水能力,削弱了微生物的作用,从而导致根系不发达,限制各类营养物质的流动,致使草原植物向劣、矮、稀方向发展,牧草品质大幅度退化,加剧了植被演替的现实,植株高度由20cm以上向7

  cm转变。

  1.3人为因素

  人们对草原的过度开垦、过度牧羊、毁草开地等活动,是影响草原植被生长、使草原沙化的重要因素。

  2恢复典型草原植被的措施

  2.1实施围封措施

篇十: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

  绿化草坪退化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草坪作为园林绿化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城乡绿化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因其赏心悦目的色泽和开阔怡人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草坪经过一年以上的使用后,随着草坪草本身生理机能的降低,加上人为因素及病虫草害等生物因素的侵扰,草坪所具有的观赏性和功能性随之降低,即出现整个草坪的质量下降和退化。草坪退化的症状首先体现在外观性状上,如颜色变淡或变黄、质地变粗、枯草层变厚、杂草大量出现、密度变稀、病虫害蔓延、均一性下降,甚至出现斑秃裸地。退化严重时则使草坪质量大大降低,如土壤紧实缺乏弹性、耐践踏能力及恢复能力明显减弱、抗环境胁迫能力下降等。

  (一)草坪退化原因分析

  1、自然因素

  草坪作为有机生物体,经历着从种子萌发、幼苗形成、成熟、衰老,一直到退化死亡的生活规律。当草坪的使用年限已达到草坪草的生长极限,草坪就进入正常的衰退期。由于建筑物、高大乔木或致密灌木的遮阴,使部分区域的草坪因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养分、水分而难以生长。

  2、草种选择不当

  这种现象一般多发生在新辅设草坪上,因盲目种植不适宜的草种,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或不能满足草坪的使用要求。如20世纪90年代在长江流域地区种植冷季型草种,盲目引种早熟禾,春季或秋季播种,在成坪初期景观喜人,但到夏天几乎全部死亡,损失很大。而高羊茅在长江流域种植,夏季病害严重,易形成病斑,但经多年引种试种已积累一定的经验,经合理管护则有较好的表现,目前该区域已有较大的建植面积。再如白三叶草一旦在碱性稍重的地区栽培,其喜酸性的根瘤菌被杀死,影响了白三叶草的正常生长。

  3、土壤紧实

  这是土壤在压力作用下,土壤颗粒被挤压导致土壤密度增大、孔隙减少的现象。土壤紧实导致草坪出现以下并发症:①根系浅表化。由于孔隙破坏,土壤和大气间无充分的气体交换,土壤O满足对O2含量逐渐减少,草坪草为了2的需要,就转而向土壤上层发展。②由于草坪草的呼吸作用和微生2、沼气和氨气的产生。当土壤中这些气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引发有毒气体如CO体积累过多时就会对草坪草产生毒害作用,而紧实土壤有害气体的积累过程更快,积累量更大,毒害作用更加强烈。③空气、养分、农药渗透不良,降雨或灌

  溉后变成泥浆,并在土壤表面形成坑洼,使这部分草坪处于不良状态。总之,土壤紧实是草坪的一种胁迫因子,可引起草坪草生长减缓,活力、质量和抗性降低,变得稀疏甚至停止生长。水滴冲击、步行和车辆通行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土壤紧实,另外,土壤性质如土壤质地、含水量等也会影响土壤紧实度,如黏性土壤比沙性土壤易发生土壤紧实,潮湿土壤比干燥土壤易发生紧实。

  4、枯草层增厚

  枯草层是由未分解的草坪草的根、茎、叶积累在表层土壤上形成的。草坪草在生长过程中不断有老的枝叶死亡,新的枝叶产生。在自然条件下死亡的有机体残余物,被不同的微生物(如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类)和动物(蚯蚓)分解、利用,形成腐殖质,并在土壤中积累。当新组织产生的速度大于分解速度时,长期积累即形成枯草层。部分栽培管理措施、环境因素或干扰了有机物质的分解过程都能增加枯草层的积累。研究表明,土壤紧实、土壤酸化和草坪养护管理不当是加速草坪枯草层累积的主要原因。草坪中少量的枯草层(不超过1.3cm)是有利的,它能提供草坪的弹性,对游人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杂草的侵入,保蓄水分,减弱极端温度对草坪的不利影响,干燥的枯草层还可防止杂草种子发芽。但枯草层过量的累积(厚度大于1.3cm)则为病害提供滋生的环境,减少了水分的渗透与气体的交换,使施肥的利用率降低,草坪水肥状况恶化;当枯草层过厚时草坪草的分蘖节将向上抬升,使草坪草的根、根茎和匍匐茎大部分则在枯草层中生长发育;由于与土壤相比枯草层更易变干,而且变干后重新恢复湿度相当困难,使土壤对大气温度变化的缓冲作用失效,草坪草易受到高温等胁迫的损害;枯草层还使草坪变得蓬松,草坪草茎基抬高,在修剪草坪时,过厚的枯草层会使剪草机轮子下陷,造成剪草过低,严重损伤草坪草;在交播过程中,如果暖季型草坪的枯草层积累过多会降低冷季型草坪草的出苗率,不利于形成均匀一致的草坪。

  5、养护管理不当

  草坪对水分要求严格,缺水会导致萎蔫,叶片下垂、卷起或合拢,叶色变为蓝色或灰绿色,代谢作用放慢乃至休眠,分蘖减少,新梢停止生长,叶子可能死亡。水涝则造成根系无氧呼吸,尤其是在高温的盛夏,浙江地区阵雨频繁,由于坪床积水造成草坪根系长期浸泡在温水中,导致植株根系呼吸作用受影响,进而导致根部病害的发生,使根系腐烂死亡。设计不良或操作不当的灌溉系统,会使场地中地表状态不均一。喷头射程能够达到的地方,草长得整齐

  美观,而经常浇不到水或浇水少的地方会呈现出黄褐色,从而使草坪草生长明显不均匀。

  不适当的修剪,也是造成草坪退化的重要原因。草坪养护工作的承包商往往不具有专业养护知识和经验,为减少修剪次数,他们每次都等草坪长得很高时再进行超低修剪。这对草坪尤其是在高温的盛夏是致命的伤害。低修剪会大大损伤生长点,且由于大量的茎叶被剪去,势必引起养分的严重损失。叶面积的大量减少,将导致草坪草光合能力的急剧下降,仅存的有效碳水化合物被用于新的嫩枝组织,大量的根系因没有足够的养分而死亡,最终导致草坪的衰退。同时,草坪在低修剪情况下,土壤中的杂草种子得到更多的光照,杂草幼苗也得到较好的生长条件,会导致杂草孳生。

  6、病虫草害

  生长健康的草坪自身对杂草和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抵御能力,但一旦由于外界环境变化或养护管理措施不当或使用过度等原因导致草坪发生退化,其对杂草和病虫害的抵御能力或竞争能力就会下降,随之杂草和病虫害就会发生,而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又会加快草坪的退化。有专家认为,草坪杂草的发生是草坪发生退化的征兆。病害的发生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变化,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是草坪病害发生的必要条件。一旦草坪杂草及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则会导致草坪退化加剧或死亡。

  (二)防治草坪退化的措施

  1、草种选择

  浙江属亚热带地区,暖季型草在该地区适应性良好,但冬季枯黄时间较长。冷季型草虽可全年青绿,但难以忍耐夏季长时间的高温高湿天气,处于环境高度胁迫状态,越夏困难,如果再受到病虫杂草侵袭,草坪很有可能完全被毁。结缕草和狗牙根为建植草坪的首选草种,可通过每年秋季盖播黑麦草、粗茎早熟禾或匍匐紫羊茅等冷季型草,形成过渡性的季节草坪来解决冬季枯黄时间长的问题。高羊茅中的猎狗5号(HoundogV)、翠碧(Triplet)、爱瑞3号(AridIII)、交战2号(CrossfireⅡ)、上南都(Shenandoah)等品种,耐热性、抗病力较强,可以适当种植。

  2、防治土壤紧实

  其有效方法是采用质地均匀的中沙土壤(含沙量75%)作为坪床材料,但这种材料的建植成本很高,而且养分含量低,供水能力不足,施肥后渗透损失较快,对肥水的管理要求高,使草坪建植后养护管理费用大大增加。

  当草坪出现土壤紧实后,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如打孔、垂直修剪、划破草皮等来减轻土壤的紧实,增加土壤的通气透水性。但打孔容易造成草坪脱水,垂直修剪也会拔出大量活的植株,因此这些机械作业应该选择在草坪草生长旺盛、生长条件良好时进行,避免在环境胁迫时作业。暖季型草坪打孔的最佳时间是晚夏或早春,冷季型草坪理想的时间是晚夏和早秋。打孔后最好结合表面施沙作业,当打孔后不用沙填充时,草坪根系和附近的土壤会很快把孔洞填满,降低打孔的效果。而施沙则可有效改善打孔对草坪外观的破坏,同时也使打孔的效果更好更持久。划破草皮与打孔相似,但操作中没有土条带出,对草坪破坏极小,因此可以在夏季作业。

  3、防治枯草层

  垂直修剪,配合表施土壤是解决枯草层最有效的方法。最适合垂直修剪的时间是草坪草生长旺盛、环境胁迫小、恢复力强的季节。暖季型草坪最好在春末夏初,冷季型草坪则在夏末初秋进行。此外,垂直修剪还应在土壤和枯草层干燥时进行,这样草坪受到的破坏最小,也便于垂直修剪后的管理操作。但垂直修剪会对草坪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因此从环境保护及费用方面考虑,极力提倡利用生物法来控制枯草层,即利用各种栽培和管理技术,促进枯草层的分解,避免草坪草的过量生长和积累。表施土壤,增施生石灰,少量施入氮肥,减缓草坪草的生长速率是防治草坪枯草层的主要生物控制技术。

  4、养护管理不当的防治措施

  (1)修剪不当的防治措施。修剪的高度必须适中,总体上要遵循1/3的修剪原则。对于某一具体的绿地草坪,在其正常的修剪高度范围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高限或低限。当草坪草遭受逆境胁迫时,最好提高其修剪高度。当草坪草由于病虫害或其他原因受伤而重新恢复时,也需要提高修剪高度。修剪时间和频率也须适宜,在一天中,建议在早晨露水干后修剪,以减少因伤口和露水同时存在时增大了病菌入侵的机会,同时,在生长季节开始前,草坪可修剪低些,这种低修剪能加速草坪草春季返青;在生长旺盛季节修剪高度可低些,修剪频率可多些;在休眠期间,草坪草可比其可耐的修剪最低高度略低。另外,每次修剪时,要保证剪草机刀片锋利,以免草坪叶片被撕裂拉伤,影响草坪的美观性及滋生细菌。

  (2)浇灌不当的防治措施。一是注意浇水时间。浇水时间应选择在上午,因为傍晚或晚上浇灌,水分不易蒸发,湿度过高,有利于病菌繁殖,忌傍晚或晚

  上。二是讲究浇水方法,特别是无喷灌设施时,采用水管对草坪进行浇灌忌“冲”。应尽量抬高水柱,抖动喷管,使水自然下落。水柱不易过大,否则,水来不及渗透在土表流动,易传播病害。应采取一点来回浇灌,这样使水充分渗透到土壤中。三是注意浇水量。做到每次浇水浇透为宜,即表土下10cm左右湿润(可用螺丝刀在灌后24h来检查灌水深度),以促进根系下扎,提高草坪抗性。另外,草坪灌水也忌频繁、小量的灌水方式,这会使草坪草根系呈浅层分布,叶片也保持湿润,利于病原体的侵入。在江南夏季高温干旱天气,每周3~4次即可。

  5、病虫草害防治

  (1)防治杂草。对于一般的园林绿地草坪,在杂草少而分散的情况下,人工除草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但在杂草发生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人工除草则效率低、成本高,此时需考虑使用一些有效的除草剂。目前除草剂的种类繁多,而且每种除草剂的防治对象、杀草机理、使用时期、使用浓度、使用方法等均不完全一致,因此必须慎重选择和使用。一般使用除草剂,最好是气温在18~29℃时,杂草正处于旺盛生长状态时,则会收到较佳效果。且一定要严格掌握使用剂量,注意不将除草剂喷洒到其他的植物上,以免其他园林植物受害,并注意人身安全。

  (2)防治病虫害。应在预防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在草坪日常养护管理中必须创造有利于草坪草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蔓延的外界环境条件,从而提高草坪草的抗病性。防治病害的最好方法是应用良好的草坪管理措施,保持草坪草的健壮生长。在草坪草受到侵染后,良好的管理措施可加速草坪草的恢复。草坪的栽培管理措施主要包括通过合理修剪、合理施肥、浇水、改良土壤、清除枯草层等措施,创造草坪草生长的有利条件,提高草坪草的抗病力,以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该方法是草坪病害综合防治的基础,经济、安全、简便易行。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应做到合理使用,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目的。合理使用农药的措施主要有:对症下药、适时用药、掌握用药技术、保证施药质量、注意气候条件、合理混用农药、避免产生药害等。

  (三)结语

  如果能及时发现草坪退化症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就会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延缓草坪退化,并逐渐恢复其原有的景观和功能。但对于经过长期踩踏和使用的草坪,出现空秃甚至寸草不生等严重退化现象的,则必须对其进行局部修复

  或全部更新。

篇十一: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

 我国草地退化及退化草地恢复方略

  我国的草原多分布于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多干旱缺水、生产水平相对低下,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近20年来草原退化日趋严重。据报道,我国已有13亿亩草地退化,占可利用草地的1/3,并继续以每年2000万亩的速度退化。

  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那合理放牧便是遏制草地退化的最重要一环。

  对于退化草地,我们不能不用,关键是在用中改良。合理使用本身是一种科学管理。另外,对于退化草地的合理利用与改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可能只用一种办法,要贯彻综合治理的思想,采取多种措施。其中值得重视的措施有:

  ①围栏封育:这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成效显著的措施。在草原退化的草地,一般围栏三年即可发生显著的变化,生产力就可有较大幅度提高。

  ②松土改良:这是一种用机械的办法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进而改良土壤的化学状况,为植物生长创造好的条件,提高生产力的方法。

  ③补播:即在退化草地上补种合适的豆科或禾本科牧草。

  ④施肥:在某些局部地区,在可能条件下,施用化学肥料或有机肥料对提高生产力与退化草地改良也有很大好处。

  草地退化是因为牲畜多了,而草地上的牧草产量少了,草与畜不能平衡。假如我们设法增加牧草的产量,就可以为多的牲畜提供多的牧草,从而实现新的畜草平衡,这就是建立人工草地与防治草原退化的辨证关系。

  人工草地是一种高产的牧草生产系统。要高产就要有好的基础,就要有高的投入。

  建立人工草地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能满足要求的。选择合适的地形部位与土壤条件十分重要。

  在草原,要选择山前的扇缘地带和相对低洼的地方。在这些地方,由于水热条件的分异而可能形成比较肥沃的土壤以及好的水分条件。

  有了好的基础,人工草地可以说成功了一半。而另一半就是好的草种,合适的结构,精耕细作,精细管理以及收获等。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豆科牧草的选择十分重要。因为我国目前家畜饲草缺乏,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蛋白质饲料的不足,另外,在人工草种中配合一定比例的豆科牧草,不仅可解决蛋白质饲料的不足,而且豆科牧草的生物固氮,可增加系统中的氮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退化草地诊断与生物环境指示

  1.草地是否退化:任继周院士依据土壤稳定性和流域功能、营养和能流分配、恢复机制3个指标。提出了“三阈”,即健康阈、警戒阈、不健康阈划分标准,建立了评价草地健康与功能和谐的尺度,并指出从健康阈向系统崩溃的发展就是草地退化的过程。找到从健康阈到警戒阈的分界线和从警戒阈到不健康阈的分界线这两个阈值,是研究草地是否退化的关键所在。

  2.草地退化等级与生物环境指示:草地退化到什么程度?退化后有什么表现?这是我们突出关心的基本问题。世界各国草地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退化草地等级标准以及生物环境条件在各个级别的表现。SampsonA.W.(1919)的土壤有机质诊断;HumphreyR.R.(1949)的可利用牧草产量占总产量的百分比诊断;DyketerhuisE.J.(1949)以减少种、增加种和侵入种反映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以及它们盖度

  或地上部分生物量所占比重反映植物群落的结构变化,后由美国土壤保持协会制作草地退化分级图解。任继周(1961)以草地植物经济类群和特征植物、地表状况、水土流失现象、土壤有机质和酸度为指标的综合判断法。王德利(1996)在蒙呼伦贝尔盟羊草草地不同放牧半径的研究;运用演替度即植被演替阶段背离顶级群落的程度来指示草地退化的程度。钟龄等(1998)对典型草原退化序列的监测和测定,将植物群落生物产量下降率、优势植物衰减率、优质草种群产量下降率、可食植物产量下降率、退化演替指示植物增长率、株丛高度下降率、群落盖度下降率、轻质土壤侵蚀程度、中重质土壤容重硬度增高、可恢复年限10个指标作为退化程度的鉴定指标,并提出草地退化分级标准和体系。任继周院士(1998)根据放牧过程中草地植物的负荷对策的表现提出了草地退化的5个级别,即轻度退化、明显退化、严重退化、极度退化、彻底破坏,以及判断草地退化等级的标准和系统。这些退化草地的等级标准及其生物环境指示在退化草地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3.退化草地地理空间格局:昭和斯图等(1987)在短花针茅草原以饮水点放牧半径为例进行放牧退化演替系列的研究表明,草地退化程度与饮水点的远近呈正相关关系,离饮水点越近草地利用强度越大,退化越严重。孟林等(1998)对蒿类荒漠春秋场草地退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放牧梯度演替规律,即越靠近畜群点退化越严重,随着距离的增加,退化逐渐减轻,特征由篙类半灌木占优势向一年生草本和篙类半灌木混生直至一年生草本居多逐渐过渡。

  退化草地恢复方略

  退化草地恢复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草地学、农作物牧草栽培学、土壤学、生态学等实用技术,而且要求具有强大的科学理论作指导,如恢复生态学、草地资源学和草业生产系统理论,特别是恢复生态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科学,它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的科学。退化草地恢复的首要条件是排除施加给草地的超负荷利用压力,使之降低到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功能的阈限。这就是说草地退化具有可逆性,一般情况下当消除过度的利用压力后,退化草地都具有恢复的潜在功能,但有些恢复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1.完善衡量畜牧业生产指标。传统上讲,政府部门多以牲畜年末存栏头数来衡量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这不仅在政府制定的规划纲要、工作总结、统计报表中而且在考核乡镇干部工作绩效时均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多年的实践证明、仅以牲畜头数来衡量畜牧业的发展,虽然是一个容易理解和操作简单的考核指标,但往往造成片面追求牲畜头数,忽视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和商品畜产品生产量,陷入草地退化和牲畜生产性能低下之间的恶性循环。据调查,某些地方制定短期或长期规划时,均要求在某年新增奶牛头数若干,绵羊存栏头数若干等等,造成牲畜头数连年翻番,从而加剧了草地的退化。简单的计算如下,一牧户饲养一头高产奶牛,年产奶量达8000公斤,而另一牧户饲养4头低产奶牛,每头每年生产奶2000公斤,才能抵得上前一户的奶产量,但两户消耗的饲草料、人力、物力等却非常悬殊。在种植业生产方面,衡量其生产能力往往有单产,而畜牧业生产方面,就没有将衡量牲畜个体生产性能的指标列入衡量体系。

  2.封育禁牧是退化草地恢复最经济的技术方法。解除放牧压力,使草地自然恢复,作为一种低投入、经济的措施在退化草地恢复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典型草原,冷蒿、针茅、羊草为主的退化草地,经过

  7年封育后,地上生物量由每公顷1100提高到1900公斤,羊草比例由9%增加到35.7%,冷蒿等为主的菊科比例由31%下降到9%。

  3.农业改良措施人工促进恢复。利用农业措施进行人工促进恢复退化草地是较为普遍的,包括松土、轻耙、浅耕翻、补播等,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在羊草退化草地进行的松土试验结果显示,羊草地上生物量增加了49%,其他禾草比例由43%上升到57.2%,豆科比例由6.2%上升到12.3%,而菊科由41.14%下降到16.6%。在退化羊草草地上补播羊草能使其生产力在二三年达到与自然恢复的羊草草原一样,是实现快速恢复的有力措施。

  4.建植人工草料地,提高人工饲草料生产能力是退化草地恢复和重建的强有力支撑超载过牧、草畜不平衡是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动因。矛盾的焦点是草少畜多且严重失衡。只有通过人工草料生产能力的扩大,增强家畜生产的物质基础,才有可能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加快牲畜周转,才能实现“退牧还草”,以修养生息,才能促进草原畜牧业从传统的粗放经营向集约、半集约化经营转变。特别是,任继周院土提出的系统耦合与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的理论与试验成果,在我国草地生态治理实践中具有先导性。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在浑善达克试验示研究,提出“1/10递减治理模式”,即种1亩人工草地,可使10亩天然草地得以合理利用,从而使100亩沙化退化草地得以恢复重建;许鹏教授在荒漠草地生态优化调控原则和总体模式研究中提出的“三带三季一改模式”与“生态置换”理念都具有创新性和指导性。这些理论和技术对于解决草地修复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5.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的法律政策保障:1985年颁布实施的《草原法》,在近20年来对草地建设和经营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

  市场经济的发展,草地资源管理建设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现行《草原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畜牧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新需要,修订和完善《草原法》已经非常迫切。应继续推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加强草原监理队伍建设和监理的力度和效率。

篇十二: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

 草原退化原因及生态修复建议

  作者:李得鹏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2020年第27期

  李得鹏

  草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之一,更是畜牧养殖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抵御风沙,防止土壤沙漠化,荒漠化的最后一道绿色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近年来,随着青海省都兰县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草地过量放牧、超载放牧的问题不断凸显,草场的生产能力逐渐下降,生态功能逐渐退化,严重制约了畜牧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给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威胁。

  一、草原退化原因

  1、超载放牧

  在广大牧区,很多农牧民群众一直沿袭着传统的养殖管理模式。动物在草场当中采食牧草,获得营养物质,满足机体生长发育所需。但在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大背景下,放牧动物的数量已经超过了草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超载放牧背景之下,使得草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草场得不到休养生息,牧草生长发育受到长时间的抑制,时间一久就会造成优质牧草的数量逐渐锐减,草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2、蝗虫鼠害危害

  蝗虫鼠害危害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常见因素,蝗虫鼠害的种类较多,危害面积较广,危害程度严重。老鼠的繁殖周期相对较短,除了大量啃食牧草与牲畜争夺优质牧草之外,更为严重的是能够挖掘洞穴,啃食牧草的根部,造成牧草根部受到破坏,牧草死亡使得草场的覆盖度显著下降,严重的会造成寸草不生,土壤裸露,土壤沙漠化,荒漠化,使得草原完全失去放牧价值和利用价值。草原蝗虫繁殖周期较短,每次能够产生大量的蝗虫幼虫,蝗虫主要以啃食牧草叶子为主,危害严重时所到之地寸草不生,严重威胁到草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盲目开荒开采

  盲目开采是人为影响草原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受到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多农牧民群众将平整,土壤肥沃、土壤层深厚、植物生长旺盛的草原开荒用于发展农业种植产业。不合理的开荒破土,严重破坏到草原生物多样性,使得草原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受到破坏。再加上开垦的草原多是广种薄收,粗放式管理,草原一旦被开垦,土壤当中的有机质被很快的吸收或者分解,进入冬春季节之后,外界风吹农田无法被植被覆盖,风蚀严重,表层细碎的土壤很容易被大风吹散,从而造成土壤沙漠化。特别是高寒灌丛草地和高寒草甸草地,由于所处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一旦遭受到破坏,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极容易引发严重的沙漠化和荒漠化。青海省都兰县地形比较复杂,气候多样,拥有着比较丰富的草地资源,在草原当中野生药用植物种类较多,分布较为广泛,并且很多植物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不仅是畜牧养殖产业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宝贵的中药资源,同时这类植物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证草场生态多样性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利益驱使,很多违法分子偷挖乱踩野生草药,这也是造成草地生态系统策划的一个主要原因。

  4、草地建设滞后,毒草侵占

  由于基层地区的经济收入有限,根本不能够从财政资金当中划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在不合理的放牧,不科学的开采,草原蝗虫鼠害共同作用之下,使得草场优质牧草的数量逐渐锐减,而有毒有害杂草自身对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最终会造成草场当中的有毒有害杂草迅速扩张,牲畜在采食有毒有害杂草之后,造成中毒死亡,威胁到当地畜牧养殖产业的安全。

  二、草原生态环境修复的建议

  1、提高认知,转变理念

  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证生态安全,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要在广大农牧民群体当中加快宣传国家草地法、草原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使农牧民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夯实畜牧养殖产业,增加畜牧经济的发展能力,对推动农牧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群众经济收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好村具有很大作用。地方主管部门还需要转变理念,提高认知,尽管地方财政收入有限,也需要从财政资金当中划拨出专项资金,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将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效结合,实现人才和谐发展,确保农牧民群众能够依托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2、注重做好草原蝗虫鼠害的防治工作

  草原蝗虫鼠害是威胁草原生态环境安全的主要自然因素。在防控和治理草原蝗虫鼠害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科技创新,认真贯彻草原蝗虫鼠害预测预报基础数据为出发,以生物防治,生态治理为主要手段,化学防治为辅助手段,要突出重点区域,坚持示范带动,加快构建草原无鼠害示范区。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应该注重维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在利用化学手段防治草原防除蝗虫鼠害时,应该避免对草原蝗虫鼠害的天敌造成损害和威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进行防治,维护草原生态环境安全。

  3、积极发展人工种草,转变养殖模式

  发展人工种草是解决草畜矛盾的重要途径,通过种植优质牧草能够减少动物在草场放牧的频率,减少对草场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另外通过人工行为发展人工种草,每年的亩产量是天然草场产量的10倍以上。结合辖区范围内的农业生产实际以及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利用辖区范围内的荒地,积极开展人工种草,科学搭配牧草品种,推动本地区草地畜牧养殖产业发展。在发展人工种草大背景下,还需要引导养殖户转变传统放牧为主的养殖模式,积极发展设施养殖模式,综合利用好农作物秸秆,减少在天然草场放牧的频率。

  4、加强有毒有害杂草,防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当地草原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辖区范围内草场中有毒有害杂草的调查,掌握主要种类,并在广大农牧民群众中积极宣传有毒有害杂草的危害性以及常见的防治措施,确保农牧民群众充分参与到有毒有害杂草的防虫工作当中,实现群防群治。在草原有毒有害杂草防除结束之后指导养殖户及时开展补种,播种优质牧草,恢复草原植被,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作者单位:816199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夏日哈镇林业站)

篇十三: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

 【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草地退化现状及其恢复方略

  一、草地退化现状与引发的后果

  1.草地面积减少,退化速度加剧据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1997至1998年间,我国90%以上的天然草地都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且每年以草地可利用面积2%的速度加速退化,这就意味着草地每年减少65万至70万公顷,其中重度和中度退化草地占退化草地面积50%以上。据统计,70年代草地退化面积仅占10%,80年代占30%,90年代中期已到达50%,退化速度之快令人震惊。

  2.草地生产能力下降显著##草地产草量20世纪80年代与50年代相比单位面积产量下降30%至80%,导致可食鲜草每年减少约1200万吨,折合减少载畜量820万羊单位。##天祝县,1997年与50年代相比,草地产量下降30.34%。##80%的草地出现退化,产草量下降30%至50%,其中37%属严重退化草地,产草量下降60%至80%以上,草地载畜量下降为1.49公顷饲养一只羊单位。由于草畜严重失衡,导致家畜个体生产性能低,遇灾而亡。据2000年中华信息网报导,全国2亿头牲畜因灾死亡。由于草地的退化,已严重影响草地畜牧业的生产水平。我国天然草地畜产品生产只相当于新西兰的1/82、美国的1/20、澳大利亚的1/10。

  3.自然灾害频繁由于草地退化引发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资料说明,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116x106公顷,扩展到现在的367x106公顷,年流失土壤50亿吨。____省年输沙量9.2亿吨,占全国年水土流失总量

  /【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的1/5。##水土流失面积达2717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2.97%。____省水土流失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6%,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达8814万吨,输入长江的达1232万吨。从1951年至1998年,西北发生沙尘暴共82次,平均每年1.7次。1998年4月,##、##、##、##发生的沙尘暴几乎影响到我国东部所有地区。仅2000年3月后1个多月的时间,我国西部和北方共发生7次大风扬尘和沙尘暴,牵扯到华东一带。

  4.生物多样性惨遭破坏近年在##受到威胁的野生动物种类占全部动物种类的22.3%,部分动植物已经灭绝。##境内受威胁的物种约占总数的15%至20%,高于世界平均值。

  二、草地退化动因

  1.超载过牧草畜平衡是维持草地安康的根底。目前我国天然草地平均超载20%至30%,荒漠和高寒地区季节牧场超载50%至120%,局部高达300%。有的地区情况更为严重,如##天然草地的理论载畜量为2400万只标准羊单位,仅1995年天然草地实际承载了4388.56万标准羊单位,平均超载60%至70%,局部地区达100%以上。##1947年每只标准羊占有4.1公顷的天然草地,1965年减少为0.97公顷,90年代初期约为1.1公顷。由于牲畜的超载过牧,草地牧草生长受到抑制,加之牲畜的践踏和草地建设投入匮乏,日久____,导致草地退化。据统计,国家每公顷草地投入建设费用仅0.3至0.4元,而草地产出则是15至20元,比例严重失衡。

  /【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2.滥垦、滥挖、滥采1949年以来,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在草原区兴起多次开垦浪潮,土地平整、土壤肥沃、草地植被生长好的土地被当作宜农荒地,不断开垦。60年代,全国新垦草地达667万公顷。1998年前后10年间,##东部33个旗县开垦草地达97.08万公顷。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由于盲目开垦、撂荒导致草地沙化占草地沙化总面积的25.4%。尽管《草原法》明确禁止草地的盲目开垦,但仍然没有杜绝,因为土地管理部门可以从中收取大量草地征用费,一些部门和公司以买卖、出租、开垦草地等欺诈的形式获取利润,一些地方认为这是一种吸引投资和联合开发的重要途径。

  同时,大量的长期对野生药材如甘草、麻黄、知母、黄芪等的滥挖、滥采活动,严重破坏草地植被、土壤、地表构造,从而引起草地退化。资料显示,我国由于过度樵采引起草地沙化占草地沙化总面积的31.8%。鄂尔多斯高原由于滥挖甘草破坏草地每年达2.67万公顷,##因搂发菜草地被破坏13x106公顷,占草地面积的19.5%。

  3.人口增长人口的急剧膨胀引发大量资源的消耗,甚至出现资源的大肆掠夺式利用,人均占有资源数量大幅度减少,质量随之下降,资源匮乏。占世界7%的土地养育了占世界21%的人口,对于中国来说既是奇迹,又是沉重的压力。研究报道,在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仅依靠自然界本身的物质生产,人口承载力为每公顷5至7人,而长城沿线已达每公顷72人。自1950年,草原牧区人口增加了1倍多,草地家畜增加了3倍,草原面积却不断减少,至20世纪90年代每头牲畜占有草地面积较50年代减少了60%至70%。

  /【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4.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气候变暖引发的干旱化是促使草地退化的重要自然因素。据估计,1860年以来,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升高0.4℃至0.8℃,1990年至2000年期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5℃至1.6℃,##地区1999年平均气温普遍较常年同期偏高3℃以上,降水明显减少,形成高温干燥的恶劣气候。

  三、退化草地诊断与生物环境指示

  1.草地是否退化:任继周院士依据土壤稳定性和流域功能、营养和能流分配、恢复机制3个指标。提出了“三阈”,即安康阈、警戒阈、不安康阈划分标准,建立了评价草地安康与功能和谐的尺度,并指出从安康阈向系统崩溃的发展就是草地退化的过程。找到从安康阈到警戒阈的分界限和从警戒阈到不安康阈的分界限这两个阈值,是研究草地是否退化的关键所在。

  2.草地退化等级与生物环境指示:草地退化到什么程度?退化后有什么表现?这是我们突出关心的基本问题。世界各国草地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退化草地等级标准以及生物环境条件在各个级别的表现。SampsonA.W.(1919)的土壤有机质诊断;HumphreyR.R.(1949)的可利用牧草产量占总产量的百分比诊断;DyketerhuisE.J.(1949)以减少种、增加种和侵入种反映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以及它们盖度或地上部分生物量所占比重反映植物群落的构造变化,后由美国土壤保持协会制作草地退化分级图解。任继周(1961)以草地植物经济类群和特征植物、地表状况、水土流失现象、土壤有机质和酸度为指标的综合判断法。王德利(1996)在内蒙

  /【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呼伦贝尔盟羊草草地不同放牧半径的研究;运用演替度即植被演替阶段背离顶级群落的程度来指示草地退化的程度。刘钟龄等(1998)对##典型草原退化序列的监测和测定,将植物群落生物产量下降率、优势植物衰减率、优质草种群产量下降率、可食植物产量下降率、退化演替指示植物增长率、株丛高度下降率、群落盖度下降率、轻质土壤侵蚀程度、中重质土壤容重硬度增高、可恢复年限10个指标作为退化程度的鉴定指标,并提出草地退化分级标准和体系。任继周院士(1998)根据放牧过程中草地植物的负荷对策的表现提出了草地退化的5个级别,即轻度退化、明显退化、严重退化、极度退化、彻底破坏,以及判断草地退化等级的标准和系统。这些退化草地的等级标准及其生物环境指示在退化草地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3.退化草地地理空间格局:昭和斯图等(1987)在##短花针茅草原以饮水点放牧半径为例开展放牧退化演替系列的研究说明,草地退化程度与饮水点的远近呈正相关关系,离饮水点越近草地利用强度越大,退化越严重。孟林等(1998)对##蒿类荒漠春秋场草地退化研究,结果说明,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放牧梯度演替规律,即越靠近畜群点退化越严重,随着距离的增加,退化逐渐减轻,特征由篙类半灌木占优势向一年生草本和篙类半灌木混生直至一年生草本居多逐渐过渡。

  四、退化草地恢复方略

  退化草地恢复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草地学、农作物牧草栽培学、土壤学、生态学等实用技术,而

  /【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且要求具有强大的科学理论作指导,如恢复生态学、草地资源学和草业生产系统理论,特别是恢复生态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科学,它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的科学。退化草地恢复的首要条件是排除施加给草地的超负荷利用压力,使之降低到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功能的阈限。这就是说草地退化具有可逆性,一般情况下当消除过度的利用压力后,退化草地都具有恢复的潜在功能,但有些恢复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1.完善衡量畜牧业生产指标。传统上讲,政府部门多以牲畜年末存栏头数来衡量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这不仅在政府制定的规划纲要、工作总结、统计报表中而且在考核乡镇干部工作绩效时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多年的实践证明、仅以牲畜头数来衡量畜牧业的发展,虽然是一个容易理解和操作简单的考核指标,但往往造成片面追求牲畜头数,忽略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和商品畜产品生产量,陷入草地退化和牲畜生产性能低下之间的恶性循环。据调查,某些地方制定短期或长期规划时,均要求在某年新增奶牛头数若干,绵羊存栏头数若干等等,造成牲畜头数连年翻番,从而加剧了草地的退化。简单的计算如下,一牧户饲养一头高产奶牛,年产奶量达8000公斤,而另一牧户饲养4头低产奶牛,每头每年生产奶2000公斤,才能抵得上前一户的奶产量,但两户消耗的饲草料、人力、物力等却非常悬殊。在种植业生产方面,衡量其生产能力往往有单产,而畜牧业生产方面,就没有将衡量牲畜个体生产性能的指标列入衡量体系。

  2.封育禁牧是退化草地恢复最经济的技术方法。解除

  /【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放牧压力,使草地自然恢复,作为一种低投入、经济的措施在退化草地恢复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典型草原,冷蒿、针茅、羊草为主的退化草地,经过7年封育后,地上生物量由每公顷1100提高到1900公斤,羊草比例由9%增加到35.7%,冷蒿等为主的菊科比例由31%下降到9%。

  3.农业改进措施人工促进恢复。利用农业措施开展人工促进恢复退化草地是较为普遍的,包括松土、轻耙、浅耕翻、补播等,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在羊草退化草地开展的松土试验结果显示,羊草地上生物量增加了49%,其他禾草比例由43%上升到57.2%,豆科比例由6.2%上升到12.3%,而菊科由41.14%下降到16.6%。在退化羊草草地上补播羊草能使其生产力在二三年内到达与自然恢复的羊草草原一样,是实现快速恢复的有力措施。

  4.建植人工草料地,提高人工饲草料生产能力是退化草地恢复和重建的强有力支撑超载过牧、草畜不平衡是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动因。矛盾的焦点是草少畜多且严重失衡。只有通过人工草料生产能力的扩大,增强家畜生产的物质根底,才有可能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加快牲畜周转,才能实现“退牧还草”,以修养生息,才能促进草原畜牧业从传统的粗放经营向集约、半集约化经营转变。特别是,任继周院土提出的系统耦合与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的理论与试验成果,在我国草地生态治理实践中具有先导性。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在##浑善达克试验示范研究,提出“1/10递减治理模式”,即种1亩人工草地,可使10亩天然草地得以合理利用,从而使100亩沙化退化草地得以恢复重建;许鹏教授在##荒漠草地生态优化调控原则和总体模式研究中提

  /【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出的“三带三季一改模式”与“生态置换”理念都具有创新性和指导性。这些理论和技术对于解决草地修复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5.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的法律政策保障:1985年公布实施的《草原法》,在近20年来对草地建设和经营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草地资源管理建设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现行《草原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畜牧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新需要,修订和完善《草原法》已经非常迫切。应继续推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加强草原监理队伍建设和监理的力度和效率。

  /8

推荐访问: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恢复措施 退化 草原 措施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