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10篇)

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10篇)

时间:2022-11-19 12:2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10篇)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心得体会:**“逆全球化”的中国方案(最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逆全球化现象愈演愈烈,在一些国家出现的贸易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10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10篇)

篇一: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心得体会:**“逆全球化”的中国方案(最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逆全球化现象愈演愈烈,在一些国家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事件等,日益暴露了全球化发展中的矛盾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中国鲜明提出,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共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了充满正能量的中国方案,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当前逆全球化现象的内在原因

  全球化发展并非线性的,而是波浪式前进的。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启全球化进程以来,全球化的发展总是在高潮和低谷中交替前行。总体看来,当前一些国家政府采取的逆全球化行动是对经济全球化负面效果的回应,具体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从政治角度看,国与国之间最根本、最核心的关系是利益关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协调全球治理过程伴随着国家权力的让渡,给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

  一定的挑战。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这些问题越来越凸显,从而引起民众反弹,使得政治整体趋向保守、经济整体趋于内向。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很多国家内部社会矛盾加剧,民众的反全球化情绪加深,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一些国家政府的逆全球化政策和行动,这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英国脱欧和美国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一些西方国家曾经是自由贸易倡导者,现在却走上了限制贸易的保守道路,给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和世界总体格局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从经济角度看,全球资本的流动带来的就业问题和贫富差距是逆全球化的重要触发因素。一方面,技术革新导致工作机会减少。从历史的发展情况看来,全球化大大促进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同时也意味着同样产量需要的劳动力更少。跨境贸易和投资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但各国的比较优势差异很大,造成各国经济的不均衡。由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布局和全球生产、外包体系的建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导致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部门的失业人数增加,这促使他们成为反全球化的主要群体,并进而推动了其政府的逆全球化举措。另一方面,资本拥有者和劳动者的回报差距不断拉大。在资本与劳动者的博弈中,资本拥有者借助全球化资本取得了完全的优势,从而造成资本在财富

  分配中的话语权空前提高,全球范围的贫富悬殊被持续拉大。这种贫富差距不仅在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也突出表现在发达国家内部。这造成了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劳动者的强力反抗,他们开始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寻找解决出路,于是借助西方的民主竞选体系,一些“民粹主义”候选人当选执政,从而带来了一场场针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制。他们试图通过调整国内的生产关系来缓解“资本”与“劳动力”之间的矛盾,但从资本逐利的本质来看,全球化带来的贫富差距不会因此而改变。

  从文化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带来频繁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各文化的沟通,但全球化的趋势也不可避免对各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很多具有特色的手工艺、民族特色在消失,有的渐趋消亡。由于文化的特性各异,为保护本民族文化而进行反全球化的现象也在世界各国出现。尤其是近年来,全球化带给一些国家的负面经济影响,使它们在文化心理上更加排斥全球化,从而加剧了逆全球化现象。

  中国推进全球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全球化虽然局部受阻,但全局仍在发展,这是不可阻挡的客观规律,它体现了人类的需要,符合人类长远利益,是人类发展的方向。中国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推动者,有责任、也有能力坚持全球化立场,与其他支持全球化的国家一道共同推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在发展理念层面,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理念,努力建设超越国家、阶层和社会制度的全人类共商共建共享的美好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我国提出的指导全球未来发展的创新理念,具有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它既坚持对本国利益的追求,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既谋求本国发展,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一理念的提出将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统一起来,可以说是中国在全球治理理念层面的一次伟大创新。它正确反映了当今世界全球化基础上的人类命运的一致性,也是当对前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分配不公和全球无效治理的有力平衡。

  在实践举措层面,进一步提倡和实施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及便利化。中国明确反对一些国家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要求减少不利于贸易自由的制度和障碍,加强国际间高水平自贸区建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扩

  大开放方面,中国将采取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措施。同时,中国将在“全球公共产品”提供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新型国际合作关系、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完善,提供新的思想、选择、路径和方案。例如,中国倡导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仅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新的全球性公共产品,也为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务实合作,加强规则的制定与对接,形成照顾各方利益的柔性联动机制,优化全球化治理方式,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中国还通过推动WTO现代化改革,完善多边贸易体制运行机制,参加构建地区性多边贸易体系等措施,推进建立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在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基础上,促进全球化进程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环境营造层面,重点做好非政府间领域尤其是全球智库间的沟通和交流工作。中国智库需要建立起全球多边贸易机制的民间论坛,同时建立公开、透明、公众参与度较高的贸易政策顾问委员会体系,加强国际智库合作,建立圆桌会议、午餐会等交流机制,推动各国智库信息交流与知识分享。

  ******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中指出,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当前逆全球化思潮和现象的出现,是全球化发展波浪式前进过程中的一部分。中国将继续高举全球化发展旗帜,坚决拥护全球化的发展道路,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以实际行动来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而贡献中国力量,提供中国方案。

篇二: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中国方案的理解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

  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

  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

  表是中国共产党。

  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

  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实际

  和时代特征,带领人民进行不懈探索,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相继提出一系

  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理论创新成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规律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

  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从l956年开始,党领导全国人民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

  义建设,并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尽管遇到过严重挫折,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提供了重要经验和重要思想成果,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实践和基本经

  验的重要理论结晶

篇三: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ChineseApproachtoPartyGovernance:TreeWaysofImplementCores

  oftheSixthPlenarySessionofthe18thCPCCentralCommittee

  作者:刘建军[1,2]作者机构:[1]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上海200433;[2]南京社科院政党建设与社会治理中心

  出版物刊名:南京社会科学

  页码:1-7页

  年卷期:2017年

  第1期

  主题词:政党治理;国家治理;中国方案

  摘要:一般意义上,政党居于权力之家,但中国共产党更居于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之家。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人民幸福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只有在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关联中透视十八届六中全会,才能真正理解此次全会的世界意义、国家意义与政党意义。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全球范围内政党危机和政党衰败的背景下,提出了政党治理的制度标杆与中国方案,确立了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有机统一的路径,明确了执政党之政治基础与社会基础不可偏废的治理理念。可以预见,这次全会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里程碑,更是向世界宣告了政党治理的中国方案。

篇四: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01概念解析

  中国智慧,就是中国政府及其人民,在渊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去粗取精而发展起来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价值观,中国的哲思观。

  中国智慧是中国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和反映。

  中国方案,就是中国共产党,针对全球治理“四大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所提出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解决办法。

  区别是,方案是智慧的具体体现和反映,而智慧是形成方案的思想,逻辑和精神。两者相互统一,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02图解概念

  03实战演练

  1.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在五

  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1)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孔子、孟子、墨子体现“和睦、和谐”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夹管理体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造丝绸、制作陶瓷器,种植茶叶的国家,可以说,丝绸、瓷器、茶叶是中国文明的符号,各色的丝绸织品、瓷器、茶叶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交换货品,由于大宗的中国陶瓷制品后来都经海道外销到亚非、欧,因此,……(海上航线)也被称为“陶瓷之路”,中国的瓷器备受西方贵族的青睐,被认为是奢侈品。——中国社科网《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3)材料三中的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的什么事件之后逐渐开通的?依据材料指出,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商品包括哪些?材料中所说的“陶瓷之路”是指哪条路?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传统文化闪光芒

  材料一:

  到了战国时期,为了应对更加剧烈的社会变革,士人们大胆思索,相互论辩,形成了众多的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他们之间的思想论争被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各派之间相

  互论争,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份,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岳麓书社版《中国古代史》

  (1)列举“诸子百家”的一家,结合相关史实讲述它的影响。

  (民主自由传世界)材料二这份宣言阐明了关于自由、财产和安全的基本原则——“就人们的权利而论,人人生而平等,且始终如此。……国家实质上是所有主权的来源……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达……自由存在于做任何不损害别人的事情的权力中……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除了有明显的公共需要、法律上得到确定和先前规定的损失赔偿是公正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应当被剥夺这种权利。”这份宣言是革命的基本要旨。它的精神传播到整个欧洲,最后传播到整个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份宣言是什么历史文献?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关键时刻挽狂澜)材料三:

  当代文化新发展

  (3)图中历史事件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伟大意义?

  材料四:文化的发展一定要有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发展,文化自信一定要转化为民族自强、发展自强。现在,我们之所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其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宝库,而不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迷恋和孤芳自赏。如果不立

  足现实,着眼民族自强和发展自强来增强文化自信、繁荣发展文化,而是片面强调回归传统、回归儒学,那就偏离了我们党增强文化自信的初衷。——周青梅《理论热点问题》(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1世纪的中国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繁荣发展文化?

  参考答案:

  1.(1)孔子:“仁”;孟子:“仁政”;墨子:“兼爱”“非攻”。

  (2)郡县制。防止再次分裂,加强中央集权。

  (3)张骞通西域;最具中国特色的商品:丝绸织品、瓷器、茶叶。(能完整答出)陶瓷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2.(1)如:儒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之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2)历史文献:《人权宣言》,核心思想:平等、自由,主权在民,保护私有财产。

  (3)伟大意义: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评分标准:本题为探究性试题,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性强。答案要点:

  ①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②坚持改革开放,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

  ③在发展、繁荣文化的过程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它言之合理即可给分)

篇五: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作者:章忠民[1];魏华[1]作者机构:[1]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433出版物刊名:马克思主义研究

  页码:104-113页

  年卷期:2018年

  第12期

  主题词:中国方案;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中国道路

  摘要:当前,探究中国方案拓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途径选择这一重大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一,要全面把握其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于彰显中国方案的世界意义,并由此勾画出中国方案解决世界经济难题、引领全球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全球治理新秩序的蓝图,推动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蓬勃发展,最终通过中国方案为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其二,通过分析发展中国家建设现代化的道路选择的困境,比较通向现代化的三种途径及其得失优劣,并展示中国方案的现代化意义及其示范效应,揭示出中国方案拓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途径选择的历史必然性、现实可能性和内在逻辑性。其三,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原则完整把握中国方案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核,呈现中国方案的时间整体性、空间整体性、实践整体性和理论整体性的真切意味及其活力所在。

篇六: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中国担当

  执教教师

  学科

  胡丹阳

  道德与法治

  名称

  学段

  焦作第二十

  一.内容分析

  本框由“积极有作为〞和“奉献中国智慧〞两目组成。第一目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矮、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当起相应的责任,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第二目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担当向世界展现了大国风范,显示了中国智慧,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当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了解。这种认识既有生动、具体、真实的一面,也有零碎、片面、感性的一面。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在我国社会开展还很不平衡、仍然存在各种社会矛盾的现实情况下,生对我国在国家利益方面的许多做法还存在困惑和不理解,例如,中国为什么积极参与联合国安理会维和行动?中国为何要主动面对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等等。所以,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全面、理性地认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开展的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中国担当的所作所为;理解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世界中的作用;理解中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2.能力目标:学会以全球的视野与辩证的眼光认识并正确看待中国对世界的责任与担当,提高多角度看问题、开展地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在承当世界责任中的勇气与智慧,树立责任意识,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情实感,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勇担责任,在国际社会积极有作为。

  2.教学难点:奉献中国智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五.教学资源

  及环境准备

  1.教师准备好所需图片、相关视频片段以及相关新闻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按照教师的提示自主搜集相关信息,多角度分析信息,做好课堂汇报准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

  以简短视频导1.播放视频《世界怎么1.思考面入新课,内容权了

  我们怎么办》,和平与对这些问题我威、画面震撼,开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该如何做?

  激发学生学习、们该如何做呢?

  探究的兴趣。

  〔开展〕

  1.展示联合国千年方案和中国脱贫成就。

  2.启发思考: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用有限的资源,使本国经济快速开展,7亿多人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奉献率超过70%。说明了什么?

  3.表达的中国智慧: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一、中国担当

  下。

  〔和平〕

  4.我们不仅在促进世界开展中积极作为,更是派遣维和部队维护世界的和平。说明了什么?

  5.你还知道中国积极采取了哪些行动?

  6.小结: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积极主动承当相应的责任。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是世界开展的奉献者,是世界秩序的维护1.立足国情,以自身开展为世界开展做出重大奉献。

  2.中国是世界开展的奉献者。

  3.中国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4.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与时政列举中国行动。

  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开展,只有自己开展强大了才能更好的承当世界责任,同时为下个环节奠定根底。

  者。

  世界那么大,国家那么多,我们没有方法做到事必躬亲,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总结、归纳自己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国家或地区。这就是中国方案。

  1.展示G20峰会中关于1.“中国疫情防控提出的中国方案。方案〞为其他对其他国家带来了什么影国家疫情防响?〔开展〕〔己欲立而立人,控、经济复苏己欲达而达人。〕

  等问题提供了2.阅读课本P32页伊朗借鉴与参考。

  核问题。〔和平〕

  2.通过对思考: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中话协商、以和奉献了什么方案?〔天下兼平手段解决国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际争端和热点3.你还知道我国提出难点问题。

  了哪些中国方案?这些中3.和平、二、中国方案

  国方案遵循了什么原则?开展、合作、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

  共赢;和而不〔大道之行,天下为同、兼收并蓄、公〕

  交流互鉴;构4.小结:提出中国方案有建人类命运共哪些意义?

  同体;和平谈①中国在承当责任中,积判、协商解决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

  国际争端;人②提高国际影响力、感召与自然和谐共力、塑造力。

  生;联合抗③推动国际秩序更加公正疫……

  合理,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开展。

  承接上个环节,教师继续追问,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承当责任不能只靠勇气,还需要靠“中国智慧〞。

  1.盘点疫情防控中的中国担当。哪些是中国行动?哪些是中国方案?

  2.中国正以文明古国三、中国智慧

  的智慧和新兴大国的责任,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开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当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2.列举国学经典语句。

  首尾照应,方案中蕴藏智慧,引导学生辩证看待问题,一方面中国要勇担责任、积极作为,另一方面也要量力而行,行之有度。

  七、板书设计

  中国担当

  一、中国担当

  二、中国方案

  三、中国智慧

  八、教学反思

  开展

  和平

  开展

  和平

  脱贫攻坚

  维和部队

  联合抗疫

  伊朗和谈

  和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深层地挖掘和利用教学素材,科学处理教材,从抽象到具体,化难为易,以简驾繁,突破重难点;能够让学生运用大量的时事信息与图片素材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世界和平与开展现状,全面地看待世界局势,感受中国的责任与担当,开展思辨能力,增强维护世界和平与开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篇七: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单元导图

  世界舞台上

  与世界共发展

  的中国

  与世界紧相连

  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有作为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

  中国发展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中国的全球治理观

  正确理解文明

  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中国发展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正确面对中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如何促进自身发展

  中国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的表现

  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中国担当

  1.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有作为

  (1)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透、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2)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3)推进扶贫工作,为消除贫困、促进世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4)事不避难,勇于担当。中国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

  (1)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2)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同时,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3)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同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

  知识点二:与世界深度互动

  中国发展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文化上: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外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烈的意愿,接触、体验和认识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经济上: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政治上: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全球治理上: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得到广泛的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共同行动,这将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

  中国的全球治理观

  中国秉持“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

  3.正确理解文明

  (1)文明的内涵:文明包含着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人类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2)正确对待人类文明: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4.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1)中国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不仅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

  (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其他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通过精神的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3.

  考点探究

  考点1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1.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贡献的中国智慧

  (1)中国方案:G20杭州峰会提出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2)中国智慧: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实现包容与联动式发展的理念等。

  2.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的意义

  (1)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引领世界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

  (2)对巩固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3)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

  (4)推动世界经济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考点2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1)发展角度: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地区性大国。

  (2)经济角度:我国是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3)政治角度: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我国的参与。

  (4)外交角度: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解决国际争端、地区冲突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树立起子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5)文化角度:随著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深度互动中,外国人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考点3中国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1)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要讲原则、负责任、守承诺。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积极援助世界上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参与维和行动。

  (4)积极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考点4国家的发展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

  (1)树立全球意识,关心世界发展。

  (2)树立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尊重文化差异。

  (3)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

  (4)树立崇高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5)努力学习,勤于实践,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考点5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2.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原因

  (1)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

  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1.中国发展的机遇

  (1)从国内看:①今天的中国,百业俱兴,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从国际看: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③许多国家需要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这使中国在国际合作各个领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更加有所作为。

  2.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

  (1)从国内看:①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几十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急需得到稳妥处理与解决。②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

  (2)从国际看:国际上局部地区持续动荡、恐怖主义持续蔓延,一些国家因政府更选而导致政策法规发生变化……这使得中国的海外投资面临不少困难和风险.

  3.正确面对中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抓住机遇,勇于创新,促使发展再上新台阶。

  (2)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赢得主动

  (3)面对成绩,我们要有忧患意识;面对困难,我们要增强信心,运用自身智慧,将困难和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开创新的局面。

  知识点二:

  携手促发展

  1.中国如何促进自身发展

  (1)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

  (2)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抢占全球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制高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2.中国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的表现

  (1)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主张在全球发展中要集思广益、各施所长、各尽所能,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个国家。

  (2)中国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

  (3)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

  考点探究

  考点1我们应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1)国家:①增强忧患意识,集中力量,加快发展。②要牢牢把握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增强战胜困难和风险的能力。

  (2)青少年:①树立全球意识和开放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②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及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考点2我国如何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促进发展?

  (1)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2)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把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4)借鉴、吸收世界各国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

  (5)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6)平等相待,尊重他国的权利和利益,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7)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和谐世界建设。

篇八: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国际外交要有“中国方案”

  唐家璇,国务委员。1938年1月生于江苏镇江。1988-1991年驻日本使馆公使衔参赞、公使。1998-20XX3月任外交部长。20XX3月任国务委员。20XX6月出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会长,20XX11月17日出任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名誉院长。

  作为外交战线的一名退役老兵,我想就当前我国国际关系研究和研究院的未来发展谈几点感言。

  外交“新机遇期”呼唤新理论支撑

  目前,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正面临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这是国际形势变化和中国自身发展两个大环境决定的。

  从国际形势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格局和国际形势正在发生自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最活跃、最重大的变化。西方发达国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沉重打击,综合实力下降;新兴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力蒸蒸日上。二十国集团(G20)正在取代八国集团(G8)成为国际经济治理的主要机制。过去几个世纪以来西方主导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格局正在被打破。国际关系的模式和理念正在酝酿新的重大变化。就国际思潮而言,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出现新特点,西方自由市场发展模式和所谓民主价值观难以一统天下。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新情况层出不穷,需要回答的问题很多,给国际关系研究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世界范围内国际关系研究正进入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各方纷纷提出新理念、新主张、新概念,加紧争夺国际话语权和道义高地。

  从中国发展来看,中国的和平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我们从思想理念上保驾护航。近现代历史上,任何国家的崛起都必然伴随着思想的崛起,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探索一条史无前例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思想崛起的意义更加重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已成为牵动国

  际形势演变、国际格局变革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已经被推到越来越多的国际事务的中心位置。当今世界,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的参与,离不开中国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世界各国不仅普遍关注中国在具体国际事务上的政策立场,而且更加关注中国的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理念。我们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这是我国发展道路的重大抉择,也是对外战略的重大宣示。这条道路能不能走通、走成功,除了中国自身的决心、信心、坚持和探索之外,也离不开其他国家的信任与支持。这些都需要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加强理论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以公共外交展现国家“软实力”

  公共外交正成为中国外交方兴未艾的新领域作为一种新兴的外交形式,公共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分量日益重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内政和外交之间已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国内问题国际化和国际问题国内化两种趋势交织发展。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的传统硬实力竞争依然激烈的同时,以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制度模式、政治主张、民族精神、国家形象、文化传统影响力等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竞争也日渐升温。公共外交是加强“软实力”建设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各国总体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幅提升。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大国都高度重视公共外交,强化相关机制,大力推进公共外交已成为国际潮流。

  对我国而言,加强公共外交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重大的长期战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硬实力层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大大缩小,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形成领先局面。现在,我国外汇储备世界最多,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最广阔的消费市场,有世界上最好的高速铁路和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手中握着的“世界第一”头衔日趋增多,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在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在国际上得到更多关注和认同。但

  从总体上看,我国“软实力”建设仍相对滞后,国际上对中国的不了解、误解和成见、偏见仍然普遍存在,西方有些人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心态矛盾复杂,心存疑虑、戒心,甚至戴着“有色眼镜”观察、评估我们。西方占主导的国际媒体也不时炒作“中国威胁论”等负面论调。这不仅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也给对外交往带来不少消极影响。同时,我国国内媒体、公众对外交事务的参与度和关注度也不断提高,作用和影响正在增大,在对我国外交工作形成有力支持与配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够冷静、不够理性的声音和行动。

  新形势下,我国日益重视开展公共外交,将其作为总体外交工作大力拓展的新领域,加大投入,致力于增信释疑、扩大共识,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式,这方面工作已经取得长足进步。我国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在出席重要国际会议和出访时,主动接受国外媒体采访,向外界介绍中国国情和大政方针,取得很好效果。我国驻外使节和各级外交官积极“走出去”,通过接受采访、发表演讲、公开撰文、座谈对话等多种方式向驻在国各界宣传介绍我国发展成就和理念。

  外交外事部门的同志也加强了同国内媒体、学术界、民间组织以及普通民众的交流沟通。这些做法对塑造我国良好形象、营造有利的国际国内舆论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公共外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也离不开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从国外经验看,企业、非政府组织、智库、学者等社会力量在开展公共外交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能够发挥政府部门难以替代的作用,而且效果显著。我希望,研究院在成立伊始就要重视公共外交这一新领域,努力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创新,为我国公共外交发展贡献力量。

  “智库”的建设关系到中国的未来

  中国有必要建立世界一流的智库。我在外交外事战线工作了40多年,与国外许多官方或民间的学术机构、智库打过交道,深感它们在本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践中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做得比较成熟。比如美国在政府部门和智库之间形成了“旋转门”机制,可以让学者和官员实现身份转换。改革开放以来,依

  托政府部委、中央党校、社会科学院、高校等机构,我国在国际关系和外交研究领域逐步建立了一批智库。

  但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我国智库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和我国外交工作的实际需要。我国的智库对外交政策制定的参与度还相当有限,还缺乏像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那样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智库。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一是理论建设。要紧密结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和国际趋势,加强对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系统性理论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理论。既要不断发掘中国“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等文化传统的潜力,也要汲取世界上合理、先进的理念,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形成既有中国特色又易为外界理解接受的国际关系理论。要与国内其他智库、研究力量加强合作,逐步形成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学派”,扩大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当前尤其需要加强对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研究,充实其理论内涵,增强其说服力和影响力,争取更多国际理解和认同。

  二是战略研究。要紧密结合我国外交实践,加强对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工作中重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既要重视国家安全战略、对外战略、外交战略这些重大的战略性领域,也要加强对国际格局、体系、秩序变革、大国关系、气候变化等战略性问题的研究。要善于见微知著,增强研究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从国际形势的动态变化中看全局、抓趋势、找规律。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尤其要关注以下战略性问题: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形势走势,主要大国内政和外交走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国际体系改革和加强全球治理的前景,我国周边战略安全环境变化等。

  三是引导公众。作为外交领域的智库,不能“关门”搞研究,而应打开门“请进来”、“走出去”,加强与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联系互动,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外交智库开展公共外交,重点应放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向世界介绍中国,帮助国外公众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政策理念;另一方面向国内公众介绍世界和中国外交,增进他

  们对中国与世界关系、中国外交政策举措的理解和支持。各位专家学者在引导舆论和民意方面有优势,通过在电视、网络上做访谈,在报纸、刊物上发文章,同国外同行、媒体和政府部门进行交流沟通,来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

  四是政策建言。作为有政策影响力的咨询服务机构,智库不能坐而论道,必须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积极建言献策,做到务实管用。要争取能够及时就政府和社会关心的重大问题提出有的放矢的看法和政策建议。比如,中国如何化解与周边地区有关国家的岛屿和海洋权益争端,如何有效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个问题就很值得研究。同时,也要加强对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全球和地区安全、国际热点和焦点问题的研究,多提出“中国方案”。

  (

篇九: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第一课同住地球村

  经济全球化

  1.人类的共同的家园的特点是什么?

  (1)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2)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3))这是一个紧密的世界。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什么?

  (1)经济全球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2)我们既受全球经济影响,也影响着全球经济

  3.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是什么?

  (1))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2)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4.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1)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2)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

  (3)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

  (4)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5)经济全球化也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

  5.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的做法是什么?

  (1)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

  (2)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文化多样性

  6.文化多样性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7.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1)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值得尊重。

  (2)正确认识文化差异,平等交流、彼此理解和包容。

  (3)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8.谈谈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有利于学习外来优秀文化,扩大对外开放

  (3)有利于维护文明的多样性

  (4)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实力,建设文化强国

  9.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1)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使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不能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2)对待外来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世界格局

  10.我国发展的机遇有哪些?

  (1)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

  (2)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

  (3)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程度日益加深,使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11.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1)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2)促进世界经济增长。(3)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12.世界多极化的意义是什么?

  (1)有利于各国通过协商解决各种问题。(2)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3)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13.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的做法是什么?

  (1)深化合作

  (2)寻求发展

  14.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

  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5.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做法是什么?

  (1)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2)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做着不懈的努力。

  16.日益开放的世界对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1)树立全球观念、具有开放的胸怀和国际视野

  (2)

  培养合作精神,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3)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的优点和长处

  (4)在国际交往中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展现良好的国人形象

  (5)增强责任意识,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6)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17我国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有什么重要意义?(1)有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

  (2)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3)有利于展示我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国形象;

  (4)有利于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5)有利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6)有利于我国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7)有利于激发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爱国热情。

  第二课

  1.

  为什么追求和平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1)

  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给人类带来的伤痛难以忘却

  (2)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

  (3)

  二战后,各国人民深深感受到和平发展的可贵

  2.

  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式有哪些?

  和平谈判;成立联合国,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派维和部队;签署核不扩散条约

  3.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4.

  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

  5.

  恐怖主义的危害有哪些?

  (1)违背人类的道义和规则。(2)严重威胁普通民众的生命安全

  (3)造成社会动荡不安(4)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背道而驰

  6.怎样维护世界和平?

  (1)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和平。(2)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

  (3)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7.贫困国家越来越贫穷的原因有哪些?

  (1)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不断扩大。(2)频发的战争

  (3)恶劣的自然环境。(4)落后的教育

  8.贫困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1)贫困带来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社会动荡等问题。

  (2)制约人类的发展。

  9.消除贫困,各国应该怎么做?

  (1)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递进式的减贫目标。

  (2)各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

  (3)各国积极行动,为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

  10.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2)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

  (3)没有哪个国家能独自面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4)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11.人类面临哪些共同挑战?

  (1)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2)贫富分化日益严重。(3)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4)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12.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带来哪些危害?

  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

  13.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2)坚持对话协商。(3)坚持共建共享.(4)坚持合作共赢。(5)坚持交流互鉴。(6)坚持绿色低碳。(7)需要各国一致行动

  14.中国首创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什么被全球认可?

  (1)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

  (2)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3)为人类未来发展提供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

  (4)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15.怎样关心共同命运?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

  (3)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

  16.当今时代的主流是什么?

  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谋共赢,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

  17.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18.列举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采取的措施。

  (1)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2)承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3)倡导成立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4)积极举办G20峰会;(5)举办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

  19.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哪些思想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持久和平: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共同繁荣:独行快,众行远

  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清洁美丽: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20.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起国际社会共识,这说明了什么?

  (1)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世界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4)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给世界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5)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

  21.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将对我国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1)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有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

  (3)有利于加强各国交流合作,增进互信和友谊。

  22.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有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培养合作精神,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3)虚心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点和长处,做到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4)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高素质人才。

  23.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外交思想智慧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哪些启迪?

  (1)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必须坚持和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4)必须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

  第三课

  与世界紧相连

  1.中国担当的表现

  (1)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2)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

  (3)维护区域稳定与安全等各个领域都活跃着中国人的身影。

  2.如何贡献中国智慧

  (1)中国为国际社会各种难题与危机的化解作出了巨大贡献。

  (2)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3)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4)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3.中国影响表现

  (1)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2)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3)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4)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这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4.怎样对待人类文明成果: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5.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1)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2)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3)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6.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1)中国是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

  (2)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近年来“中国智慧”“中国声音”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请举例说明。

  (1)成立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2)一带一路倡议;

  (3)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8.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声音”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说明了什么?

  (1)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3)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4)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

  (5)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不断为改善全球治理注入新的动力。

  9.阐述“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有何意义?

  (1)有利于国与国之间加强交流、加深感情、增进了解、增强互信促进合作;

  (2)有利于展现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

  (3)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10.列举中华文化走出去,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典型实例。

  (1)孔子学院遍布全世界上百个国家或地区;

  (2)与有关国家举办文化年活动;

  (3)在海外设立文化中心;

  (4)成功申报多项世界遗产。

  11.近些年来,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掀起了中国热、汉字热、孔子热说明了什么?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2)中华优秀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3)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注重加强文化交流;

  (4)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5)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中国文化年”“中国节”“中国旅游年”等活动在世界广泛开展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2)有利于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3)有利于促进我国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4)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

  第四课

  与世界共发展

  1.

  我国面临的机遇有哪些?

  (1)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2.我国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1)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2)“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

  (3)国际上局部地区持续动荡、恐怖主义持续蔓延,使得中国的海外投资面临不少困难和风险

  3.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做?

  (1)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赢得主动

  (2)面对成绩,要有忧患意识

  (3)面对困难,要增强信心,运用自身的智慧。

  4.我国怎样谋求发展?

  (1)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

  (2)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3)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

  5.参与全球规则制定的意义是什么?

  (1)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话语权。(2)有利于推动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6.如何共享发展机遇?

  (1)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

  (2)中国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

  7.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做出了什么贡献?

  (1)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

  (2)中国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

  8.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推进开放发展,我国应该怎么做?

  (1)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3)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4)加强合作,促进交流,增进了解,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5)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

  9.中美贸易战说明了什么?

  (1)世界是一个开放、发展、紧密联系的世界

  (2)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威胁着世界和平

  (4)要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5)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护积极开放的心态

  第五课

  1面对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做?

  ①努力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

  ②我们学会关爱,相互理解,赢得尊重,获得成长的力量。

  ③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④我们要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要求,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2为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应该提升哪些素质?①不断丰富知识储备。②树立科学精神。③增强社会责任感。④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⑤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3为什么少年强则中国强?(或者说青少年的重要性。)

  ①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②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希望。③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

  4面对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有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5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有哪些?

  ①我们要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受理核心价值观。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②需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③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包容多样文化

  第六课

  1.如何对待学习压力?

  有学习压力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

  2.缓解考试压力的几种方法?

  转移注意力,保持身体放松,自我暗示,保持适度紧张

  3.学习的重要性

  (1)增长知识、提高本领。(2)学习对青少年来说既是权利,也是责任和义务。(3)学习

  是适应未来社会需要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学习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4)初中的学习使我们不仅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增强法治意识、涵养道德、健全人格。

  4.为什么在实践中学习?

  (1)实践出真知。

  (2)在实践中,我们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质。

  (3)在实践中,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升。

  5.怎样在实践中学习?

  (1)要重视实践,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

  6.终身学习需要养成的几个习惯

  (1)主动学习(2)及时调解自己的学习方式(3)坚持不懈(4)培养敏感性

  7.为什么要做职业准备?

  (1)职业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2)从事一定的职业是社会分工的要求,也是个人为社会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路径。

  8.怎样做职业选择?

  (1)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2)要把握自己的个性特长。(3)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和经验

  (4)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9.为什么培养敬业精神?

  (1)每种职业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每个工作岗位都有相应的岗位职责要求。

  (2)国家对职业的行为有法律规范要求,社会对职业行为有道德要求。

  (3)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4)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0.职业与兴趣的关系?

  兴趣往往需要在实践中发现。要在工作中培养兴趣。

  第七课

  1.初中三年的收获有哪些?

  (1)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2)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3)结交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4)不断修炼自己的道德操守。(5)树立全球视野。

  2.为什么要做好人生选择?

  (1)每次关键性的选择都将对未来产生重要影响。(2)面临选择,要理性分析。(3)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2.学会合理选择的方法有哪些?

  (1)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2)多方面收集信息。(3)掌握选择的策略。

  3.畅想未来的意义有哪些?

  丰富自己的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延伸生命的宽度和广度。

  4.怎样畅想未来?

  (1)开阔视野。(2)激发兴趣。(3)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4)脚踏实地。

  5.国家对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哪些良好条件?

  (1)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2)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动更加频繁,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6.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做好准备,抓住机会。(2)创造机会,成就自己。(3)增添一份责任感与使命感。

篇十: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国际秩序之争与中国方案

  教学目的: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国际秩序建设、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抓住机遇、主动作为,积极推动改革国际秩序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国际秩序发生了哪些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介绍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中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们参与国际秩序构建的根本目的、重大意义。

  课程内容:

  1.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2.主要力量的国际秩序观

  3.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中国力量

  4.中国面临的挑战

  喜欢看美国大片的同学想必不会忘记在《指环王》系列电影中,为了拯救中土世界的未来,魔法师、精灵族、矮人族、半兽人、霍比特人和人类等9大种族召开的圣白大会。在现实世界中,其实也有这样一种有形或无形的“会议”决定着人类命运的走向,我们称之为“国际秩序”,也叫“全球治理体系”。

  现在的国际秩序是怎样的?美国、欧洲、俄罗斯等主要力量各自对国际秩序有哪些期待?有关国际秩序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电影指环王中,霍比特人销毁了“魔戒”,9大种族的联合拯救了中土世界。现实世界中,又主要是哪个国家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有序、均衡、包容的方向发展?

  一、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它规定了国际社会应该按什么原则,通过什么手段、方式和机制来处理国际关系中的问题。

  当前的国际秩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正式确立的,其突出标志是联合国等一系列国际组织的建立及其对国际事务的长期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直接、最深刻的结果就是它大大加速了欧洲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衰落和美国与苏联的崛起,彻底打破了欧洲主导下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代之而起的是以美、苏、英、中、法五大国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结构。这一新国际秩序结构在政治上的外在表现,就是反法西斯联盟在战争即将胜利之时建立的联合国。而它在经济上的体现,则可视为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所组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个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继续对德、日、意等轴心国协同作战。“联合国”一词,是在1941年12月起草宣言过程中,由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的。美国认为,只有建立一个以几大国组成的国际安全机构为核心的单一的普遍性国际组织,才能维持战后世界秩序和国际和平。1943年10月30日,中、苏、美、英4国在莫斯科发表《普遍安全宣言》,提出有必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4年8月至10月,苏、英、美3国代表和中、英、美3国代表先后在华盛顿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谈,讨论和拟订组织联合国的建议。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282名代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6月26日,51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宪章规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定实质性问题时采取“大国一致”规则,即中、法、苏、英、美5个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同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51个宪章签字国为创始会员国。

  《联合国宪章》被认为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根据宪章规定,联合国主要有6大机构,分别是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等。

  联合国的成立第一次把维护和平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尽管联合国也犯过种种错误,特别是在冷战年代,它曾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台由美国操纵的、苏联不断使用否决权的难以正常运转的机器,一度背离了联合国的宗旨,但是它以建立和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仍然发挥了正面作用:

  首先,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体系。这就在总体上制约了美、苏在产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方式,即双方不能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在二战后东西方紧张对峙,局部战争始终不断的情况下,冷战中的两个主要角色美国和苏联之间未发生过直接的军事冲突。

  其次,宪章所提倡的和平、民族、独立的原则,对战后世界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它决定了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潮流。在雅尔塔体系演变而来的两极格局中,孕育着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欧洲通过西欧的联合走向复兴,逐渐成长为相对独立于美苏之外的重要力量,成为促进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动力之一。亚太地区的变化同样翻天覆地,日本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随着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一系列的民族独立国家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展中国家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力量,扮演着重要角色。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经历多次美元危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瓦解,国际经济秩序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优势地位下降和西欧、日本的经济发展,改变了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世界经济呈现美日欧三强鼎立的格局,而七国集团的成立标志着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变化。第二次是21世纪初,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经济优势地位的下降,以及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格局为之一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显著提升,二十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成为讨论世界经济的主要平台。

  当前,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得以总体维持,同时围绕国际秩序的增量改革也在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政治安全领域,联合国仍是中心,但同时一些区域、次区域组织在各自的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欧盟、东盟、非盟一体化建设均取得新的进展;经济贸易领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贸组织作为国际经济秩序的三大支柱,仍然在世界贸易和金融格局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区域化自贸安排也在逐步增加和发展。

  二、各主要力量的国际秩序观

  近代以来,西方的价值观长期主导国际秩序的规则和规范。国际体系的多极化进程开启了国际秩序转型的大门,各主要国际政治力量对国际秩序及其转型的看法,将会影响未来国际秩序的基本走向。

  1.美国:维护世界霸主地位

  从美洲的门罗主义,亚洲的门户开放,到一战后的威尔逊主义和国际联盟的建立,再到二战结束后联合国的成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建,美国历史上就一直重视引导和塑造国际秩序。二战期间,美国注重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战略谋划。美英签署《大西洋宪章》,确定不追求领土扩张、自由贸易、平等获取原料、放弃使用武力等原则,框定战后秩序的基本走向。1944年,美召集敦巴顿橡树庄园会议,推动主要国家就联合国组织机构、总支和原则等达成基本协议。美还召集举行布雷顿森林会议,讨论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二战结束后,美挟二战胜利之威,召集旧金山会议,通过《联合国宪章》,宣告联合国正式成立,由此确立战后国际政治安全秩序。美把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主导权,推动各国签署《关贸总协定》,由此确立战后世界经济金融秩序。

  冷战结束后,美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维持“一超独霸”,发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对美国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均造成严重伤害。随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崛起,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美国危机感和焦虑感上升。

  当前美国国际秩序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美国是世界当之无愧的领导力量,应在美领导下建立新的集体安全体系和伙伴关系。二是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西方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向全世界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模式,推行全球资本主义化。三是强调同西方盟国的“伙伴关系”,加强西方联盟的协调,共同分担责任好行使权力。四是建立以美国的军事力量为保障的新的全球性和地区性的安全体系,消除对美国利益的各种威胁,有效借助联合国、北约等国际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美国的影响力。

  美国倡导的国际秩序的实质是维护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为此,美国一方面压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升代表性和话语权的要求,掣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机制的建立;另一方面,主导建立二十国集团峰会机制,抢抓网络、太空、深海、极地等战略新领域的规则制定权巩固对美有利

  的国际秩序和体系安排。

  2.欧洲:建立以西方价值观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

  冷战结束后,欧洲的国际战略地位呈下降趋势,为振兴其国际战略地位,并顺应欧盟东扩顺利实施、全球化加速发展、美国单独处理国际热点为题力不从心等国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欧盟开始酝酿调整外交战略,提出多边主义的战略思想。其核心是,减少因成员国利益不同而产生的外交内耗,提高欧盟整体对外行动能力,在此基础上改变冷战时期长期奉行对美国一边倒政策,推行多边主义外交。总体来看,欧洲反对美国独霸天下,但支持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美日欧主导的国际新秩序,欧洲在其中充当平衡或支配力量。

  近年来,欧盟主要在以下层面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在全球方面,大力推行气候外交,在解决全球化时代一些直接威胁人类安全的全球性问题上,欧盟希望发挥主导作用。在地区层面,深化区域组织建设和双边首脑对话机制,积极改善对美关系,对俄态度变冷,力促俄接受欧盟规则,反思对华政策,务实倾向上升,欲将中国纳入其多边主义战略轨道。

  3.俄罗斯:国际新秩序建设的重要参与方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不如前,但俄罗斯仍是一个大国,具备较强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实力,拥有世界上唯一一支可与美国全面抗衡的军事力量,在国际事务中仍然有相当的影响。经过20年的艰苦探索与转型发展,俄罗斯再次成长为国际社会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在国际新秩序的建设中,俄罗斯认为其是推动建设合理和公正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有重要影响,没有俄罗斯的参与,国际秩序的形成是及其困难的。

  普京表示,俄将致力于建设平衡的多极化世界,希望国际社会所有各方的利益都能收到尊重。俄罗斯对国际秩序观的主张从俄与中国发表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中可以

  看出,包括须以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为基础,各国应严格遵守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应制定全面和广为接受的经贸体制等。

  俄在各领域

  的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对美等西方国家在中亚地区进行颜色革命以及北约东扩采取强硬反制措施,正式接纳克里米亚入俄。乌克兰危机导致俄与西方关系恶化,促使俄罗斯加大外交行动,更多借助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与上海合作组织等独立于西方之外的机制建立国际新秩序。

  4.日本:欲以正常国家参与国际事务

  日本二战战败后,接受了由美国起草的严禁日本采取军事行动的宪法,但通过美日结盟的方式实现了国家利益最大化,经济在战后得以全面增长,重新成为世界级的经济强国。后冷战时代,面对以美国为首的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日本秉持功利主义和机会主义的外交传统,一再强化美日同盟,力图倚重美国的实力,旨在达到平抑和消除来自中国崛起的战略压力。

  日本的国际秩序目标局势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并积极推行结盟政策。在历史问题上,安倍政权加速推进历史修正主义路线,力图减少日本实现大国目标的历史障碍。在安全问题上,安倍政权推动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增加国防预算和支出,加强与美等亚太国家的安全防务合作,服务日本推进政治军事大国战略需要;日本还力推日美印澳钻石构想,构建亚太联盟,维系在亚太安全事务影响力;在南海问题上配合美亚太再平衡战略。经济方面,加大全方位投入,谋求在新一轮亚太经济秩序和规则构建中发挥主导作用。

  5.印度:加强多边全球治理。印度积极推动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列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印度首倡的不结盟理念,成功转化为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并使印度实际上成为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发起国和领导国之一。冷战结束后,印度的国际秩序观一方面在原有基础上有继承,如坚持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指导原则”,“继续成为各国发展友好关系、为人类实现和平与发展创造条件的基本指导原则”,而“建立在这些原则之上的国际体系将是公平、合理、平等和互利的,有助于促进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另一方面,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动以及国家实力的不断上升,印度国际秩序观也相应出现了新的发展与变化,不断单独或与其他新兴大国一起就建立国际新秩序表达看法和立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主张:主张建设合作、均衡的多极化世界,建立公平、平等的国际经济新秩

  序,加强多边全球治理,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组织和机制,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建立合作、和平、开放的亚洲地区秩序。印度利用各种国际场合表示支持多极化,称其“想象中的多极世界是相互建立伙伴关系,而不是相互对抗”。主张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和机制迫切需要改革,与日本、巴西和德国组成“四国集团”,强力推进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进程。推动“改变少数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运作中所占据的不合理的主导地位”。

  三、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中国力量

  战后至今70余年里,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从未忘记所应承担的国际责任,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地区层面,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捍卫并完善战后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王毅外长曾说,如果把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比作一艘大船,中国亲手参与了它的设计和建造,而且中国还是当时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今天,中国和190多个国家同在这条船上,中国想的绝不是要把船打翻,而是要和各国共同努力,让这艘大船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得更稳、开得更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更加注重参与全球治理,并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理念。

  首先,我们正在走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践行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等理念。中国将自身的对外政策与国际社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其次,中国作为国际体系的成员,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维护和巩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积极维护开放性世界经济体制,旗帜鲜明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这表明中国珍视国际体系一路发展至今为国际社会保留的珍贵财产。

  再次,中国推动变革国际秩序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推进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努力是国际规则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作为国际秩序的建设者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愿意以实际行动为国际秩序变革贡献力量。

  最后,加强国际社会应对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防范重大传染疾病等全球性挑战。面对日益复杂凸显的全球性问题,中国不会袖手旁观,会竭尽全力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应对挑战,减低对全球发展构成的威胁和风险。

  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中国积极推动治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最大公共产品,也是中国为全球经济治理创造的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方案。从2013年这一倡议提出以来,得到大多数周边国家的支持与参与,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的合作理念深入人心,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自愿、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包容互鉴、共谋发展,以实现重振全球经济的目标。一带一路合作是开放包容的模式,接纳各国政府、企业、社会机构和民间团体,同时与沿线各国发展战略规划对接,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产能合作、人文交流为支柱,以金融互利合作为重要保障,创造了多主体、多领域的互利合作新模式。中国倡导并全力推动或积极参与组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等全球或区域多边开发银行,弥补现有全球和区域多边金融机构的不足,推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尤其是金融体系的改革,提升新兴经济体参与全球治理的境界和能力,为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注入新鲜血液。中国成功实现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篮子,有助于增强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提升了发展中国家货币的国际地位,也使当今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更为完善和均衡。

  金砖国家。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JimO"Neill)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新兴市场投资代表。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俄罗斯(Russia)、中国(China)、巴西(Brazil)和印度(India)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2008年-2009年,相关国家举行系列会谈和建立峰会机制,拓展为国际政治实体。2010年南非(SouthAfrica)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金砖国家的标志是五国国旗的代表颜色做条状围成的圆形,象征着金砖国家的合作团结。

  博鳌亚洲论坛。为亚洲经济和未来发展提供了政治、经济等跨领域思想交流的平台,促进亚洲国家之间的沟通。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亚洲次区域合作的新标杆。

  中国运用举办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的议题和议程设置主动权,引导峰会形成28项具有开创新、引领性、机制性的成果,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为全球增长注入动力,为国际合作筑牢根基。这次峰会,首次阐释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首次把创新作为核心成果,首次把发展议题置于全球宏观协调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边投资规则框架,首次发布气候变化问题**声明,首次把绿色金融列入二十国集团议程,在二十国集团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全球安全治理方面。第一,加大对联合国的经费和人员支持。2015年12月,中国将缴纳会费比例提高到7.921%,仅次于美国的22%和日本的9.68%,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缴纳的维和预算比例也升为10.2%,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维和经费贡献国。截至2015年,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万多人次,不仅是安理会常人理事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而且还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维和培训体系。第二,坚决支持政治解决热点问题的大方向,反对诉诸武力解决。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在主张国际社会加紧推动叙有关各方达成全面政治解决方案的同时,参与叙利亚人道主义援助。在南海问题上,8月5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的第50届东盟外长会正式通过了“南海行为准则”框架。第三,中国高度重视核安全问题。为维护全球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提出中国主张、采取中国行动。*****提出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并提出促进核安全国际合作的五项倡议。积极参与核安全峰会,中美联合发表《中美核安全合作联合声明》,建立中国核安全示范中心,成为亚太乃至全球最先进的核安全交流与培训中心。第四,中国积极推动完善亚洲地区安全框架。上海合作组织建立起高效完善的安全合作机制和法制化体系,在反恐、经济、民生合作方面树立起国际合作的新风尚。2014年以来,接任亚洲相互协作与互信措施会议**国,推进各领域对话合作,加强地区安全机制协调,探讨构建符合亚洲的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

  全球发展治理方面,全力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

  实现谋求发展的愿望、助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推动国际人权合作等等。

  四、中国面对的挑战

  “修昔底德陷阱”被许多西方学者视为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的规律,认为新兴大国与现存霸权大国之间战略冲突不可避免,崛起大国必然挑战国际体系,修改国际规则,颠覆国际秩序。尽管中国在各种场合不断重申和阐释和平发展战略,“中国威胁论”一直不绝于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理念、中国方案要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引导各方形成共识,仍面临诸多挑战。

  1.能力挑战。中国真正成为全治理体系重要参与者、建设者的角色时间并不长,对于国际机制仍然有较大的学习和适应空间,软实力没有跟上硬实力提升的速度。

  2.阻力挑战。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具有优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主导力量,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既要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权利,又要承受来自发达国家对变革的阻力。

  3.国际环境挑战。冷战结束以来,全球范围内大国直接矛盾冲突缓和,但是大国在地缘政治敏感地带博弈引起间歇性紧张。中东地区热点问题发酵,叙利亚、伊拉克深陷动荡,欧洲爆发难民危机,亚洲地区朝核、阿富汗等热点问题一再升温。

  4.价值共识挑战。目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发达国家较之过去滞后的发展速度,引发民众对现状的不满,民粹主义兴起。政治上反精英、经济上反贸易自由主义、体制上反政府的“三反”思潮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扩散,共识难以达成。最终以英国脱欧和美国大选等黑天鹅事件表现出来,一个国家范围内尚且难以就重要内部决策达成共识,如何遵守各国均能接受的价值共识实现有效的全球治理?中国需要从多元而凌乱的价值取向中折中,既不违背中国的原则,也能引起其他国家的共鸣。

  案例:联合国成立70多年来,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关系格局已经发生重大改变,国际社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威胁,联合国改革势在必行。中国支持联合国改革,但改革应是全方位的,不应简单化为安理会改革或安理会扩常。视“扩常”为战后夙愿的日本联合德国、印度、巴西组成四国联盟,以日德为代表的二战后重新崛起的战败国中发达国家,他们是估计关系中的“修约派”,急于通过入常而彻底甩掉历史包袱,图谋在国际体系中东山再起;以印度、巴西为代表的部分新兴大国,他们是国际关系中的激进派,急于通过入常而获取政治大国的身份。

  案例:当前,全球网民数约为23亿,每秒新增用户8人。人类已经站在跨越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文明的历史路口上,共享网络繁荣与安全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渴望和基本权利。然而,网络空间背后还是被实体空间的丛林法则主导。美国仍在谋求网络霸权,希望永久把持网络资源,垄断互联网生杀大权。

  勒索病毒“WannaCry”(永恒之蓝)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恐怕是5月份影响力最大的公共安全事件了。当时的病毒感染多在校园网范围内,由于临近毕业季,很多实验室、学生的毕业设计和论文都惨遭毒手。不少人,都被拉回公司或单位加班加点打补丁,防止周一工作日“开机潮”引发的大规模感染。尽管如此,在新闻报道中,我们还是看到了国内不少高校、加油站、火车站、自助终端、医院、政府办事终端等被此病毒感染的消息。

  简言之,这一蠕虫勒索病毒,通过针对Windows中的一个漏洞攻击用户,对计算机内的文档、图片等实施高强度加密,并向用户索取以比特币支付的赎金,否则七天后“撕票”,即使支付赎金亦无法恢复数据。其加密方式非常复杂,且每台计算机都有不同加密序列号,以目前的技术手段,解密几乎“束手无策”。

  在全球网络互联互通的今天,受害者当然不仅限于中国。

  据360威胁情报中心统计,从12日爆发之后,全球近百个国家的超过10万家组织和机构被攻陷,其中包括1600家美国组织,11200家俄罗斯组织,中国则有29000多个IP被感染。在西班牙,电信巨头Telefonica,电力公司Iberdrola,能源供应商GasNatural在内的众多公司网络系统瘫痪;葡萄牙电信、美国运输巨头FedEx、瑞典某地方政府、俄罗斯第二大移动通信运营商Megafon都已曝出遭受攻击。而根据欧洲刑警组织的说法,本次攻击已经影响到150个国家和地区。随着病毒版本的更新迭代,具体数字可能还会增加。

  那么,问题来了:这是谁干的?!没有答案。

  用360核心安全团队负责人郑文彬的话说,勒索病毒的溯源一直是比较困难的问题。曾经FBI悬赏300万美元找勒索病毒的作者,但没有结果,目前全球都没有发现勒索病毒的作者来自哪个国家。但从勒索的方式看,电脑感染病毒之后会出现包括中文在内十五种语言的勒索提示,且整个支付通过比特币和匿名网络这样极难追踪的方式进行,很有可能是黑色产业链下的组织行为。

  勒索病毒是2013年才开始出现的一种新型病毒模式。2016年起,这种病毒进入爆发期,到现在,已经有超过100种勒索病毒通过这一行为模式获利。比如去年,CryptoWall病毒家族一个变种就收到23亿赎金,近几年苹果电脑、安卓和iPhone手机也出现过不同类型的勒索病毒。

  虽然下黑手者目前还找不到,但其所用的工具,却明确无误地指向了一个机构——NSA(NationalSecurityAgency),美国国家安全局。这一机构又称国家保密局,隶属于美国国防部,是美国政府机构中最大的情报部门,专门负责收集和分析外国及本国通讯资料。黑客所使用的“永恒之蓝”,就是NSA针对微软MS17-010漏洞所开发的网络武器。

  NSA本身手里握有大量开发好的网络武器,但在2013年6月,“永恒之蓝”等十几个武器被黑客组织“影子经纪人”(ShadowBreakers)窃取。今年3月,微软已经放出针对这一漏洞的补丁,但是一是由于一些用户没有及时打补丁的习惯,二是全球仍然有许多用户在使用已经停止更新服务的WindowsXP等较低版本,无法获取补丁,因此在全球造成大范围传播。加上“蠕虫”不断扫描的特点,很容易便在国际互联网和校园、企业、政府机构的内网不间断进行重复感染。

  又一个问题来了:NSA为什么会知道微软的漏洞,并且制作了专门的网络武器,然后这些武器中的一部分还落到了黑客的手里?

  实事求是地说,作为操作系统之一,Windows的构成动辄几亿行代码,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可能一个人说了算,因此出现漏洞是很难消除的。而Windows又是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操作系统,因此被黑客看中而研究漏洞并攻击获利,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作为美国国家安全局,盯着这个系统的漏洞也就罢了,还专门搞武器,这是什么道理?

  事实上,在黑客组织曝光这一漏洞之前,微软自己也不知道漏洞存在。也就是说,只有NSA知道漏洞存在,至于知道了多久,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很可能的情况是,NSA早就知道这个漏洞、并且利用这一漏洞很久了,只不过这次被犯罪团队使用了,才造成如此大的危害。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技术确实很强,在网络安全领域独步全球;同时,“漏洞”已经成为兵家必争的宝贵战略资源。

  换言之,通过网络对现实发起攻击,已经不是科幻电影的场景专利,而是已经发生的现实。不信的话,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斯诺登,披露美国政府对全球实施监控的“棱镜计划”的那位,就是NSA的前雇员。他证实的一则消息是,2009年,奥巴马政府曾下令使用网络攻击武器——代号“震网”的病毒,攻击了伊朗的核设施。其中原因复杂,简单说就是以色列设法通过马来西亚的软件公司,让伊朗购入了夹带着一病毒的离心机控制软件;2010年,病毒爆发,控制并破坏伊朗核设施的离心机如那件,最终造成1000余台离心机永久性物理损坏,不得不暂停浓缩铀的进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多次讲“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绝对是有的放矢的。试想,这次病毒还是在可控范围内的,下一次如果网络攻击的规模更大、目标更明确呢?

  从中国的角度看,在大多数人印象中,上一次如此规模的病毒爆发,大概还要追溯到十几年前的“熊猫烧香”。而像此次的病毒这样,一旦中招几乎无解、面临自身重要资料被“绑架”的严重情况,也属罕见。

  正如*****所言,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国际秩序变革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不仅事关对发展制高点的争夺,而且事关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挑战面前,中国理应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扩大中国理念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使得中国方案为世界各国欣然接受,将中国智慧注入全球治理的发展进程,真正成为引领全球治理的希望之光、动力之源。

推荐访问:中国方案提出的意义 中国 意义 提出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