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经理国库的现状7篇

经理国库的现状7篇

时间:2022-11-18 12:2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经理国库的现状7篇经理国库的现状财政国库工作的问题和建议-百度文库  一、存在的问题  (一)现阶段国库机构、人员现状问题  国库条例及实施细则都明确规定,一级财政建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理国库的现状7篇,供大家参考。

经理国库的现状7篇

篇一:经理国库的现状

tle>财政国库工作的问题和建议-百度文库

  一、存在的问题

  (一)现阶段国库机构、人员现状问题

  国库条例及实施细则都明确规定,一级财政建立一级金库,各级国库应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办理国库业务。但人民银行县级机构的改革造成国库与会计合并办公,并且大部分是会计(股长)兼任国库股长,按《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操作界面和《国库会计管理规定》中的岗位设置要求,就目前县级国库现有人员远远满足不了其业务需要,大多数县支库人员配备不足,存在大量兼岗现象,使应有的相互制约关系因人员不足而不能落实到位。由于兼职人员的自身工作压力已自顾不暇,加之会计、国库业务记账时间又较集中,所以兼职人员很难及时满足双方的需要。对兼职于身的国库工作只能是应付,最终会导致核算质量不高等问题发生,给国库资金安全埋下了隐患。

  国库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变化频繁,既有业务核算、又有调查统计分析、监督管理的工作。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以来,随着国库职能的变化,国库逐渐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结合目前财政国库制度的改革,这就要求国库人员队伍整体素质要高,不但要有业务核算技能、懂金融、懂财政、懂税务、懂调查统计分析,还要掌握管理规定等多方面知识,从目前国库干部队伍的现状来看,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国库队伍人员素质难以适应当前国库业务发展的需要。

  (二)新形势下国库资金存在的风险

  1、管理风险。是指国库管理人员因管理手段、方法和机制存在问题而引发的国库业务风险。由于人行县支库国库、会计合并办公,造成会计、国库工作相互影响,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管理人员因管理手段不到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而疏于管理的现象,导致国库管理职能难以全面发挥作用。2、操作风险。按照支付系统和《2.0》版对国库直接参加支付系统、同城票据交换和支付清算业务应相互制约的要求,国库岗位设置有了很大调整,特别是国库直接参加支付系统和票据交换后,资金汇划和清算业务全部由国库承担,工作量增大,而目前,县支库人员均未按要求配备到位,个别岗位仍然存在兼职问题,难以杜绝“一手清”现象。3、制度风险。国库随着新业务的发生,相应的规章制度也要完善,使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使之于实际业务相辅相承,执行起来有法可依,如果制度与完善严重滞后于业务发展,实际业务操作没有制约机制,会计核算出现漏洞,资金风险加大。4、其它风险。由于机器、通讯线路经常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或网络不稳定造成的故障,使国库资金在上划过程中发生阻塞,影响国库资金的正常上划。

  [NextPage](三)国库监督管理手段软化、作用受到限制。

  监督管理手段主要指国库用来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措施和方法的具体表现形式。《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以来,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纳入法规,经理国库从法律上得到承认和肯定,但是国库地位的重大变化并不等于国库监督管理手段就自然提升和改观。目前,国库管理手段不仅落后,而且比较单一。手段落后,主要指政策滞后或政策制度

  对现实的不适应性。手段单一主要指国库管理手段种类单调措施少。现有的对于入库过程中发生的虚增收入、延压库款、资金流失、混库、退库及库款支拨中存在的违规情况未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尚缺乏新的政策法规和解决实际工作新问题的措施,致使国库监督管理软化,“合力”作用受到制约,国库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四)事后监督的对象单

  一、时效性差

  首先,国库会计事后监督的习惯作法偏重于国库会计日常核算,凭证要素、印章是否齐全及帐务核对,做到相符就行了,缺乏对国库会计业务管理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对国库会计风险环节的防范方面却监督较少。如预算收入的`退付、大额资金上划等,主要是依靠手工核算、翻阅、查帐簿、工作量大,劳动效率低,其次,目前事后监督方式传统化,长期以来,检查监督的方式多依据帐、表、簿等资料进行检查,而对是否按操作规程办事,印、押、章、系统口令是否严格保管等现场检查较少。第三,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大都是营业终了第二天采用手工进行,逐张审核国库会计凭证进行总分核对,使得事后监督的时间拖得较长,等发现问题已是隔夜的差错,造成时间上明显的滞后,加之大部分支库还存在事后监督人员配备不足,素质不高,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造成国库监督职能难以很好发挥。

  二、强化国库管理职能的思考及建议

  (一)建立健全国库工作机构、加强国库队伍建设

  国库机构建设是国库管理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国库改革目标的根本保证,各级国库要严格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国库机构,一是应尽快按照新的国库岗位设置的需要,补充具有一定会计专业技能、持有会计证、熟悉计算机操作、爱岗敬业的会计人员,以保证国库工作按岗定人、有岗有人,达到记帐、复核、同城票据交换、联行等要害岗位、高风险点有专职人员,其他岗位有专职人员,形成相互监督的制约机制,有效防范国库资金风险;二是加强对现有国库人员的素质培训。制定中短期培训计划,从实用性出发,立足岗位技能、专业知识,组织业务培训,并实行考核竞赛制度,使国库人员既具有处理会计帐务、银行结算的能力,又懂得财政预算、税收征管方面的知识,提高国库人员的综合能力。

  (二)加强国库内部管理

  随着现代化支付系统、同城票据交换、国库内部往来等资金汇划的开通,给国库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国库部门必须从加强内部管理,整章建制,规范操作入手,把防范国库资金风险放在重要位置,首先,建立一套稳定性好,函盖面广,操作性强的国库规章制度,其次是合理分工,协调配合,相互制约,业务操作规范化,标准化,杜绝业务一手清现象,再次严格国库会计核算,口令管理,定期更换核算系统和操作口令。第三,加强国库柜面监督,一是对预算收入缴库凭证要素的齐全性、科目和级次的准确性、库款上划的及时性作为依据,把好“入库关”。二是把好“出库关”认真审核拨款、退库凭证各要素,坚持对大额拨款、退库、更正实行三级审批制度并进行跟踪监督。三

  是在单一帐户实施后,应进一步加强国库资金支付清算的安全措施,确保新旧体制的顺利过渡。

  (三)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国库人员监管水平

  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对国库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国库干部要担负起监督的职能,首先要有爱岗敬业精神,清正廉洁的作风,其次,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时刻抓住国库资金安全的主线,对潜藏的和可能的隐患要有清醒的认识,克服麻痹思想,再次,国库干部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各项政策法规,有关规定和监管制度,坚持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国库会计监督水平和质量。

  (四)强化国库事后监督工作

  一是要细化事后监督内容,使事后监督内容系统化,规范化,防止出现监督内容不全流于形式等问题,二是改进监督手段,采取日常监督和不定期监督相结合并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提高监督质量,三是选拔具有一定的国库会计业务经验和有工作责任心的干部担任并对监督情况予以登记、反馈,改进完善国库工作。

  (五)强化国库统计分析,为领导部门提供货币政策决策依据

  加强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和调查研究工作,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是经理国库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基层国库对统计分析工作并未引起高度重视,致使国库在贯彻执行货币政策中的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因此,必须在加强国库统计分析的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首先,国库人员要转变观念,更新思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针对当地经济、财政税收的特点,深入实际,发现

  问题,研究建议解决对策。其次,要把国库收支统计分析纳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分析系统。不断改进统计分析手段,加强预测方法的研究,增强国库统计分析工作的科学性、全面性和时效性。促进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促进经济发展。第三,要充分利用《国库收支统计与分析系统2.0版》的数据处理功能,注重日常工作中的统计分析。如根据每天的收支变化等,分析其对货币供应、货币流量的影响,等等。逐步克服和纠正以往单纯处理业务,就统计数字搞统计的问题。通过高质量的统计分析,努力为决策者提供货币政策决策依据。

篇二:经理国库的现状

tle>行政事业单位国库支付的现状及完善措施-百度文库

  行政事业单位国库支付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国库支付指的是以国库为唯一账户,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建立起由国库集中支付并统一预算内外资金的财政监管制度。作为一种与我国经济形势相适应的一种新型的资金支付模式,国库支付的现状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国库支付;现状;完善措施

  随着近些年对国家公款去向问题的关注,严打贪官污吏的各种举措,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受到各方的关注与监管。相对于企业而言,行政事业单位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因此绝大部分的开支以及职工收入都是由财政统一进行拨款支付。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国库支付主要指的是以国库为唯一账户,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建立起由国库集中支付并统一预算内外资金的财政监管制度。除此之外这一制度还涉及到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银行国库制度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财政资金中不必要的支出。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库支付的积极作用

  一是能够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率。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专项业务资金、大型工程采购支出等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支出项目,可以由国库直接将资金支付给职工或者商品的收款单位,减少了资金不断转移浪费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小额的支出则由本单位自行支付,在解决资金存放问题的同时还能保证财政资金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减少了资金的闲置率。

  二是能够有效提高财务的监督力度。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违规使用资金、开设私人账号等情况的发生,因为会有专门的会计人员进行核算和管理,使资金在使用、分配的过程中受到严密的监督,保证财政收支的透明程度,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的一种有效监管方式。

  三是能够有效预防腐败事件的发生。在实行国库支付的财政制度之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每项预算都会被准确的记录下来,由国库进行统一的资金流动支配,使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的使用、申请、审批、支付等各个环节受到不同部门和机构的监督管理,做到严格把关,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协作的良性关系,在资金使用的源头上预防行政事业单位腐败现象的发生。通过强化财政支出的监督和管理,遏制财政资金的挪用以及事业单位中挪用公款现象的出现。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库支付的现状

  1.在财务对接上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国库支付制度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合理地将国库支付和本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结合起来,经常会发生同一笔资金需要在本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和国库支付系统重复处理,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效率,随着信息录入的滞后,也会出现专项使用资金被占用,影响资金的使用率。同时根据国库支付的具体要求,需要借助于银行的代理网点进行先期垫付,由银行将各项垫付款经过核算汇总后再与国库的账户进行统一的清算,因此在清算的过程中需要各级的主管部门以及财政部门的层层审批,不仅需要时间长,而且手续繁琐,给资金的支付过程造成阻碍,增大了各个环节出现差错的可能性。

  2.预算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库支付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预算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库支付制度中的重要性没有得到重视,导致很多行政部门在制定预算的时候不够科学、详细、合理,缺少事实依据,导致财政资金无法直接

  拨付到预算单位中,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的事业单位不重视预算的规范性,在正常支出中留下了违规支出的隐患,增加了资金管理的难度,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中国库支付制度的正常执行和推广,从而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特别是行政事业中的预算编制,一般需要按照申报单位的用款计划,通常在当年的3月份前后才会得到批准答复,如果与国库支付制度的执行之间发生衔接不到位的情况,就会造成单位用款推迟支付情况的发生,导致预算资金出现混淆,影响国库支付的执行。

  3.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互联网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预算信息管理系统、财政管理系统、银行系统等方面的建设投入较少,导致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不彻底,很多工作仍以人工操作为主,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还使网络技术搁置,增加错误出现的几率。一旦在审核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就需要将所有的数据重新进行整理,无形之中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库支付制度的完善措施

  1.完善机制保障,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

  建立资金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的一体化预算体系,建立健全各级的监督力度和范围,严格预防违规违法等现象的发生,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保证资金的透明与统一,将每一笔资金都能够做到流向明确、使用合法、手续齐全的监督控制,进一步完善国库支付制度的运行机制,加大改革的力度,保证资金的高效、安全、合理的使用。

  2.完善单位的预算制度

  要重视预算在国库支付制度中的重要作用,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改革,提高预算的管理水平,切实做到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率,使年度预算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在编制预算上面要运用各种综合的预算方法,强化预算的管理工作,注意掌握审核批准预算的时间同期,防止出现在预算的过程出现随意调整、扩大预算范围等情况的发生。

  3.完善相关配套管理的改革制度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信息化体系的建立,将各级的预算单位同当地财政部门建立网络联系,完善信息化建设,真正实现国库支付过程中数据的共享。建立安全的国库支付操作体系,保证资金在支付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使资金的支出更加透明化,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输,简化支付的环节,缩短财政部门的审核时间,提高银行等机构清算工作的时效性,防止因办理时间长导致资金无法按时到位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要注意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合理规范国库支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合法性。

  国库支付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资金的使用率,约束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的随意使用,降低财政管理过程中的执行成本。为了更好地推广国库制度的改革,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国库支付制度的顺利开展和有序地运行。

  参考文献:

  [1]郑婉婷.行政事业单位国库支付的实施现状及改进[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1).

  [2]孙国华.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策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3]高筱红.浅析基层国库集中支付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15).

篇三:经理国库的现状

tle>地方国库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建议-百度文库

  地方国库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随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国库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国库内部往来和大额支付系统的正式运行逐步建立了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新的财政国库管理体制,随着新的业务领域的拓宽,作为财政与金融的结合部门,国库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就新形势下地方国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一)现阶段国库机构、人员现状问题

  国库条例及实施细则都明确规定,一级财政建立一级金库,各级国库应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办理国库业务。但人民银行县级机构的改革造成国库与会计合并办公,并且大部分是会计(股长)兼任国库股长,按《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操作界面和《国库会计管理规定》中的岗位设置要求,就目前县级国库现有人员远远满足不了其业务需要,大多数县支库人员配备不足,存在大量兼岗现象,使应有的相互制约关系因人员不足而不能落实到位。由于兼职人员的自身工作压力已自顾不暇,加之会计、国库业务记账时间又较集中,所以兼职人员很难及时满足双方的需要。对兼职于身的国库工作只能是应付,最终会导致核算质量不高等问题发生,给国库资金安全埋下了隐患。

  国库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变化频繁,既有业务核算、又有调查统计分析、监督管理的工作。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以来,随着国库职能的变化,国库逐渐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结合目前财政国库制度的改革,这就要求国库人员队伍整体素质要高,不但要有业务核算技能、懂金融、懂财政、懂税务、懂调查统计

  /6

  分析,还要掌握管理规定等多方面知识,从目前国库干部队伍的现状来看,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国库队伍人员素质难以适应当前国库业务发展的需要。

  (二)新形势下国库资金存在的风险

  1、管理风险。是指国库管理人员因管理手段、方法和机制存在问题而引发的国库业务风险。由于人行县支库国库、会计合并办公,造成会计、国库工作相互影响,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管理人员因管理手段不到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而疏于管理的现象,导致国库管理职能难以全面发挥作用。

  2、操作风险。按照支付系统和《2.0》版对国库直接参加支付系统、同城票据交换和支付清算业务应相互制约的要求,国库岗位设置有了很大调整,特别是国库直接参加支付系统和票据交换后,资金汇划和清算业务全部由国库承担,工作量增大,而目前,县支库人员均未按要求配备到位,个别岗位仍然存在兼职问题,难以杜绝“一手清”现象。

  3、制度风险。国库随着新业务的发生,相应的规章制度也要完善,使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使之于实际业务相辅相承,执行起来有法可依,如果制度与完善严重滞后于业务发展,实际业务操作没有制约机制,会计核算出现漏洞,资金风险加大。

  4、其它风险。由于机器、通讯线路经常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或网络不稳定造成的故障,使国库资金在上划过程中发生阻塞,影响国库资金的正常上划。

  /6

  [NextPage](三)国库监督管理手段软化、作用受到限制。

  监督管理手段主要指国库用来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措施和方法的具体表现形式。《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以来,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纳入法规,经理国库从法律上得到承认和肯定,但是国库地位的重大变化并不等于国库监督管理手段就自然提升和改观。目前,国库管理手段不仅落后,而且比较单一。手段落后,主要指政策滞后或政策制度对现实的不适应性。手段单一主要指国库管理手段种类单调措施少。现有的对于入库过程中发生的虚增收入、延压库款、资金流失、混库、退库及库款支拨中存在的违规情况未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尚缺乏新的政策法规和解决实际工作新问题的措施,致使国库监督管理软化,“合力”作用受到制约,国库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四)事后监督的对象单

  一、时效性差

  首先,国库会计事后监督的习惯作法偏重于国库会计日常核算,凭证要素、印章是否齐全及帐务核对,做到相符就行了,缺乏对国库会计业务管理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对国库会计风险环节的防范方面却监督较少。如预算收入的退付、大额资金上划等,主要是依靠手工核算、翻阅、查帐簿、工作量大,劳动效率低,其次,目前事后监督方式传统化,长期以来,检查监督的方式多依据帐、表、簿等资料进行检查,而对是否按操作规程办事,印、押、章、系统口令是否严格保管等现场检查较少。第三,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大都是营业终了第二天采用手工进行,逐张审核国库会计凭证进行总分核对,使得事后监督的时间拖得较长,等发现问题已是隔夜的差错,造成时间上明显的滞后,加之大部分支库还存在事后监督人

  /6

  员配备不足,素质不高,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造成国库监督职能难以很好发挥。

  二、强化国库管理职能的思考及建议

  (一)建立健全国库工作机构、加强国库队伍建设

  国库机构建设是国库管理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国库改革目标的根本保证,各级国库要严格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国库机构,一是应尽快按照新的国库岗位设置的需要,补充具有一定会计专业技能、持有会计证、熟悉计算机操作、爱岗敬业的会计人员,以保证国库工作按岗定人、有岗有人,达到记帐、复核、同城票据交换、联行等要害岗位、高风险点有专职人员,其他岗位有专职人员,形成相互监督的制约机制,有效防范国库资金风险;二是加强对现有国库人员的素质培训。制定中短期培训计划,从实用性出发,立足岗位技能、专业知识,组织业务培训,并实行考核竞赛制度,使国库人员既具有处理会计帐务、银行结算的能力,又懂得财政预算、税收征管方面的知识,提高国库人员的综合能力。

  (二)加强国库内部管理

  随着现代化支付系统、同城票据交换、国库内部往来等资金汇划的开通,给国库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国库部门必须从加强内部管理,整章建制,规范操作入手,把防范国库资金风险放在重要位置,首先,建立一套稳定性好,函盖面广,操作性强的国库规章制度,其次是合理分工,协调配合,相互制约,业务操作规范化,标准化,杜绝业务一手清现象,再次严格国库会计核算,口令管理,定期更换核算系统和操作口令。第三,加强国库柜面监督,一是对预算收入缴库凭证要素的齐全性、科目和级次的准确性、库款上划的及时性作为依据,把好“入库关”。二是把好“出库关”认真审核拨款、退库凭证各要素,坚持对大额拨款、/6

  退库、更正实行三级审批制度并进行跟踪监督。三是在单一帐户实施后,应进一步加强国库资金支付清算的安全措施,确保新旧体制的顺利过渡。

  (三)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国库人员监管水平

  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对国库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国库干部要担负起监督的职能,首先要有爱岗敬业精神,清正廉洁的作风,其次,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时刻抓住国库资金安全的主线,对潜藏的和可能的隐患要有清醒的认识,克服麻痹思想,再次,国库干部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各项政策法规,有关规定和监管制度,坚持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国库会计监督水平和质量。

  (四)强化国库事后监督工作

  一是要细化事后监督内容,使事后监督内容系统化,规范化,防止出现监督内容不全流于形式等问题,二是改进监督手段,采取日常监督和不定期监督相结合并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提高监督质量,三是选拔具有一定的国库会计业务经验和有工作责任心的干部担任并对监督情况予以登记、反馈,改进完善国库工作。

  (五)强化国库统计分析,为领导部门提供货币政策决策依据

  加强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和调查研究工作,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是经理国库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基层国库对统计分析工作并未引起高度重视,致使国库在贯彻执行货币政策中的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因此,必须在加强国库统计分析的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首先,国库人员要转变观念,更新思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针对当地经济、财政税收的特点,深入实际,发现问题,研究建议解决对策。其次,要把国库收支统计分析纳入货币政策和财

  /6

  政政策的分析系统。不断改进统计分析手段,加强预测方法的研究,增强国库统计分析工作的科学性、全面性和时效性。促进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促进经济发展。第三,要充分利用《国库收支统计与分析系统2.0版》的数据处理功能,注重日常工作中的统计分析。如根据每天的收支变化等,分析其对货币供应、货币流量的影响,等等。逐步克服和纠正以往单纯处理业务,就统计数字搞统计的问题。通过高质量的统计分析,努力为决策者提供货币政策决策依据。

  [,感谢原作者]

  /6

篇四:经理国库的现状

tle>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事中监督:问题与对策-百度文库

  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事中监督:问题与对策

  李树妍;王丽;张宁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库业务处理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无纸化支出业务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国库集中支付已成为国库资金支出的重要方式.国库集中支付有着交易流程化、业务批量化、处理自动化等特点.传统的国库监督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无纸化业务的需要,因此改进现有监督方式,创新监督方法,实现对无纸化支出模式下全程监管对防范国库资金风险至关重要.通过分析现有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有助于探讨现阶段开展国库事中监督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思路及措施.

  【期刊名称】《河北金融》

  【年(卷),期】2019(000)002

  【总页数】3页(P45-47)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事中监督

  【作

  者】李树妍;王丽;张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河北石家庄050000;中国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

  河北沧州061001;中国人民银行晋州市支行

  河北晋州05226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830.43

  《中国人民银行法》和《预算法》赋予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职责;《国家金库条例》

  及其实施细则明确了国库对预算执行的监督职责和权限。国库事中监督是经理国库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预算收入、支出、退库业务进行实时逐笔审核,及时发现和堵住预算执行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可以切实维护国库资金安全,保障政府预算顺利执行。国库事中监督有效地弥补了人大事前审查看不到、审计事后监督来不及的监督机制空缺,促进了国家方针、政策和财经制度的落实。

  一、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现状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经过十多年的试点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自2016年开始,国库集中支付业务通过“财政支出无纸化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在河北省全面上线运行。从系统运行情况来看,国库集中支付资金量已经占了财政实拨资金支出资金量的绝大部分,国库支出基本实现无纸化。国库部门工作量较以前大大减轻,同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本身存在的体制性问题日益突出。首先,在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下,财政资金的申请、拨付、使用三者分散管理,导致人民银行对国库资金的监管处于滞后和被动状态,容易产生监督不到位的现象,增加了资金风险。其次“先支付、后清算”的支拨模式,严重削弱国库事中监督职能,并且这种支拨模式与《支付结算办法》“先借后贷、收妥抵用、银行不垫款”的结算原则不相符。

  目前国库监督的方式主要依靠手工监督。首先,按照目前现有的国库无纸化业务流程,国库部门在财政部门发送支付额度之前,无法看到每笔支出的预算单位代码、支出科目、金额等电子信息,国库部门在清算时也无法做到对上述信息的逐笔审查,导致国库在预算执行中的监督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其次,国库对代理银行的监督主要依靠事后对代理银行集中支付业务的执法检查,弱化了事中监督职能。

  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事中监督所面临的问题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设滞后

  一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一方面,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信息化水平提

  高,而各相关单位制度建设却“各自为政”,部门间未实现信息共享,导致重复建设、浪费严重。另一方面,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缺乏统一性。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只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作出一般规定,未对下级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作出统一要求,导致各地的操作模式不一,亟需一个系统性的制度来规范国库集中支付业务。

  二是代理银行资格认定与管理缺乏充分的制度依据。把好代理银行准入关,是国库履行监督职责、保证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现行的代理银行资格认定流程中,申请条件笼统,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多为综合性指标,不利于日常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管理。另一方面,代理银行处理集中支付业务涉及人民银行、财政和预算单位等多个部门,而多部门联合评价体系尚不建全,出现了代理银行资格申请成功却长时间没有开展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现象。

  三是缺乏对代理银行违规行为处罚的制度依据。目前对商业银行在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过程中发生的违规行为,人民银行只能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办法》(2004年)、《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1999年)和《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管理办法》(2001年)等相关条款进行处罚。一方面这些执法处罚依据未能根据国库电子业务发展及时修订,部分条款已不能满足当前业务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未能对部分集中支付业务中的违规行为规定进行明确的规范,不能有效地制约预算单位。

  (二)对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监管手段较为落后

  一是国库监督意识未及时跟进。《国家金库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国库具有“监督财政存款的开户和财政库款的支拨”权限,国库据此通过预算计划监督库款支拨,并用以审核财政开具的纸质拨款凭证,体现事中监督特点;集中支付电子化后,财政资金的支出方式变为先由代理银行垫付,再向国库清算,国库在集中支付额度内办理清算,集中支付额度和实际支付是否相符,国库部门没有得到相应的信息,也无法实施监督,在“先支付,后清算”模式下,国库部门由过去的主动拨付变为被动

  清算,只能按清算额度进行监控,对国库资金的使用范围、用途等方面未能进行有效监督,因监督意识弱化导致监督缺位的情况较普遍。

  二是国库监督的重点和方法没有及时转变。国库对代理银行申请清算的资金监督也主要局限于额度控制和凭证要素审核两个方面,对于代理银行申请清算的金额是否为当天支付、是否符合国库资金政策性要求、是否存在套取国库资金等现象,则无法及时知晓,当前人民银行对于商业银行集中支付业务的监督仍是一种事后的、静态的、不全面的监督,未实现真正意义的事中监督。

  (三)财库银协调机制不健全,国库事中监督工作难以开展

  一是在实际工作中,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代理集中支付业务展开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与指导,而对集中支付的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等方面仅能提出要求与建议,无法直接干预。由于商业银行人员岗位流动频繁、管理松散,业务衔接不到位,导致在办理集中支付业务时“零余额”账户管理和使用不规范,给人民银行国库资金清算和监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二是商业银行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违规拨付使用国库资金现象客观存在。众多预算单位是代理银行的重要客户,财政资金是其重要的、廉价的资金来源,而预算单位和财政资金又是财政部门的砝码。因此在承办代理业务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弄虚作假,甚至是违规转移财政资金行为。国库部门即使事后发现,也无法采取有效手段加以控制和追究。

  三是财政部门对国库开展事中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往往认为国库搞事中监督影响了预算高效执行。个别地区财政部门对国库事中监督和现场检查发现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先清算后支付”等违规问题听之任之,不主动积极地召开联席会沟通解决问题,也不制定相关制度约束和管理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在集中支付业务管理方面工作消极被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库事中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强化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事中监督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相关制度

  一是整体性推进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制度层级建设。从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到具体管理制度,制定明确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涉及各方的监督职责和具体的核算、监督操作管理规范,建议先由总行制定具有指导性、统领性的制度,各分支行据此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及标准操作流程,同时各分支行在执行制度时如遇到制度空白或不完善的情况,也可以采取从下至上的制度反馈机制,完善相应制度并逐级向上级行报备后,先试行,积累经验修订完善,再全面推广的制度推进方式。

  二是联合考核代理银行准入,引入代理银行资格退出机制。建立多部门联合认定代理银行资格和年度考核制度,严把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准入关,以财政和人行国库部门联合认定的方式进行资格认定和年度考核管理评价。对于获取了集中支付代理银行资格但一年内未开办业务的代理银行撤销代理资格。对于年度考核落后的代理银行,可以考虑撤销其代理资格。通过明确代理银行准入、退出机制,实现代理银行联合年度考核制度,强化代理银行管理。

  三是建议针对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出现的违规行为制定相关处罚制度。根据当前集中支付业务发展制定相关处罚依据,对出现的违规行为进行细化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检查人员能够有法可依,从而提升商业银行对国库集中支付业务重视程度,督促其切实履行好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职责,提升业务质量。

  (二)创新事中监督手段以满足经理国库职责需要

  一是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国库监督意识。国库人员要提高对国库监督职责的思想认识,统一对国库监督意义、目标等的认识,明确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监督的对象、目的、内容、范围和手段,努力寻求国库对集中支付业务加强监督管理的具体途径、方式方法和措施。具体措施主要有:(1)要对代理银行进行资格认定,把住商业银行办理财政资金支付清算业务的准入关;(2)加强柜面监督、额度控制和对账等资金支付清算业务重点环节的监控;(3)加强“零余额”账户开立与使用、计

  息、会计科目等方面的业务指导和管理;(4)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商业银行办理业务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帮助代理银行解决办理业务过程中的资金清算、代理费用等问题,以服务促监督。

  二是创建电子数据库,建立多部门联合考核、监督和评价机制。统一搭建代理银行与人行国库互联互通的信息管理平台,开发统一的代理银行集中支付业务系统,统一代理银行接入国库部门信息接口标准,将代理银行处理的集中支付信息统一管理,实现对国库集中收付监管数据和信息采集的电子化、自动化处理。构建“国库监管数据仓库”,实现非现场实时分析,为现场检查提供线索,加强监管的时效性,并据此制定统一代理银行考核评价和准入与退出机制,实时跟踪管理,及时发现、提示违规问题。

  (三)建立财政、国库、银行专项工作协调机制,全面推进事中监督有效开展

  一是利用电子化手段,提高对账效率。借助TIPS前置系统,搭建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和代理银行信息联网的统一业务系统,通过TIPS前置系统将集中支付信息、额度信息和清算信息等数据加工、汇总,逐项校验,最后生成电子对账信息,并分别发送给财政部门和代理银行,从而实现对账信息的电子化。电子化对账能够实现电子对账单的自动生成、签章、发送等功能,通过定时或手工发起对账,可以按一定期限或不定时发起电子对账,国库、财政和代理银行三方实时查看、打印、保存对账信息,确保国库能够及时进行事中监督。

  二是国库部门主动召开财库银工作座谈会沟通相关情况,或采取电话联系、上门现场讨论等多种方式,同财政部门保持良好沟通,明确国库事中监督依据全部来源于财政相关文件,在事中监督工作开展的重点环节和重点事项等方面充分征求财政部门意见,协助财政部门解决在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取得财政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形成与财政部门良好的合作监管,为稳步推进国库事中监督工作

  奠定基础。

篇五:经理国库的现状

tle>国库经收业务-百度文库

  国库经收业务

  经理国库是人民银行法赋予人民银行的一项基本职责,而国库统计分析工作是国库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库职能由会计核算型向综合管理型转变的重要手段,它在财政金融活动中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基层国库统计分析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加以解决,对此笔者拟简要进行探析。

  一、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存在的难点与问题

  1、国库与财政部门的统计数据不一致。目前全国国库系统使用的《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和《国库收支统计系统》,将所有拨款都列为支出,以拨款凭证列示的科目作为支出项目。这样,财政资金运动,反映到国库部门,全部属于支出,而财政资金运作,除收入与支出外,还有其他诸如周转、借款等方式,例如,财政资金从商业银行转回,不应纳入调拨收入;借款支出不应纳入支出,由于会计核算系统未设置往来记账方式,统计指标只能将其纳入收支,等等,所以,只要有上述类型业务,国库统计与财政不符就成为必然结果。按照常理来看,国库收支统计应当与财政预算会计出具的会计报表数据一致,但实际却存在着诸多不一致,这主要是由于财政与国库双方在收支报表、报表种类、报表格式、统计重点等方面统计口径不一致,致使统计数据与真实数据不符,从而严重影响了国库统计分析工作的健康发展。

  2、分析资料不足,统计指标缺乏科学性。从当前看,国库分析涉及经济、金融、财税等多个层次,必须了解财政、税收的计划安排,大额纳税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及财政、税务、统计局等单位的资料信息等,才能搞好分析,但是目前基层国库能够直接掌握的仅是预算收入、预算支出、财政库存等方面的数据,缺乏财政、税务、统计行业的全面连续的相关经济资料,远远不能满足分析的要求。

  3、预算科目更改时间不统一,国库收支统计被动应付。随着预算科目的不断更新,经常会出现国库、财政、税务在科目的更改时间上不统一,往往是国库部门的预算科目更改一段时间后,财政、税务才相继更新,造成国库收支统计在具体操作中处于被动地位。

  4、重统计、轻分析,利用率不高。统计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有效的分析,把死的数字变活,从中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这是统计分析的关键所在。然而,从基层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实际看,国库收支统计仅是对预算收支数据进行简单的同期对比、对期初期末增减等情况进行简单的数据罗列,把统计报表的数字用文字的方式复述一遍,披上一层“语言”的外衣,造成统计分析内部失衡,无法充当决策层的“参谋”和“助手”,存在着重统计、轻分析、重收入、轻支出的现象,统计的目的、作用难以有效实现,参考价值不大,利用率不高。

  5、国库收支统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不够完善,不能及时反映国库收支的真实情况和动态。比如福利企业的收入和退库,企业完税后,(由于科目混用)不能从统计表中看出福利企业的收入情况,退付后也不能看出企业应退税款是否及时、足额等,一定程度造成了税收进度和财政计息的失真,致使国库收支统计不能及时反映收支的真实情况和动态,各级经济主管部门也不能从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另外在支出统计中,其它支出这一项列支太笼统,支出不明不白,不能为统计分析提供真实的资金动向,也不便于国库部门的监管。

  6、高科技技术还没有参与统计分析的全过程。目前尽管配备了“国库统计分析系统”,但还还缺乏对“国库统计分析系统”,有效的掌握和利用,没有用高科技的技术设备参与统计分析的全过程,从而达到多层次、高视角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揭示有关经济现象的运行发展规律。另外在国库收支统计与分析系统中,存在生成的上报统计数据通迅文件和系统数据备份存放于系统默认的目录c:cfcctrsjsend下和c:cfcctrsackup下,基层国库要上报通迅文件还需要从默认的目录下拷贝到软盘,方能通过OA线上传到上级国库,也不便于日常操作。

  7、国库收支统计人员的现状还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基层行国库人员少素质差,分析写作能力薄弱,阻碍了国库统计分析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目前在基层行国库与会计部门一起办公,人员少,工作兼职多,专门从事国库人员在3人左右,与《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要求的6人以上,相差甚远。现有的人员只能满足日常国库会计核算的需要,没有时间去进行统计分析。再加上真

  正长期从事国库调研分析,具有一定写作和分析能力的人就更少。

  二、加强国库收支统计分析的对策建议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素质。人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因素。做好收支统计工作,最关键是要不断提高国库业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因此,一是要加大培训力度。要通过专题知识讲座、岗位培训、业余自学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国库人员素质。培训内容应重点放在财政、税务、信贷、计划、企业财务管理等与国库相关的知识上来,使国库人员的知识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为国库统计分析工作服务。二是要加强写作技能的培训和辅导,提高国库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造就一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较高的分析能力和政策水平的国库收支统计分析队伍。三是要加强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人事业心和责任心,真正发挥国库收支统计的作用。

  2、建立完整的信息资料库,实现部门间资料、信息的共享。建立和积累完整的国库统计分析资料库是搞好统计分析工作的基本依据。因此,国库部门应牵头建立财、税、库、行横向信息资料库,要使资料的收集积累工作制度化、经常化,除了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积累外,还要收集积累财、税、行、企等部门的资料,经常与本地经济综合部门建立协作关系,掌握本地区国民经济总产值、国民收入、纳税大户的缴税情况,将国库分析与当地的经济、金融形势结合起来,扩大国库分析的涵盖面,为上级提供真实、实用的统计分析资料。

  3、统一国库、财政部门的统计口径。财政、国库要加强沟通,彻底解决支出款项归属不统一的问题。发生的支出款项归属哪个科目,就进入哪个科目核算,该纳入预算内的款项,财政、国库一律纳入预算内核算,使国库、财政均能够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财政预算支出计划的实施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真正为地方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提供有决策价值的参考资料,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4、按时核对财政库款。在日常工作中,要按日、按月与财政部门的库款支拨发生额、余额进行核对,发现差异,及时查明原因纠正,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确保国库资金支拨笔数和金额与财政支出笔数和金额相符,确保国库同财

  政、征收机关之间的预算收入数字一致,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也反映各级预算收入执行情况,确保国库资金安全。

  5、进一步修改系统中操作不便的部分。为了便于操作,应将上报通讯文件和数据备份,在系统中修改为可以自行选择存放的盘符中。

  6、进一步细化支出款项。应加强对财政“其它支出”的管理,细化支出统计中款项,实行总额控制,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提供真实统计数据。

  7、应科学设置收支统计科目。建议地方预算科目增加与福利企业增值税退税相对应的款项,一目了然地列出福利企业的收入,还福利企业退付的本来面目;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变人为入库为客观的依法纳税。

  8、加强电子化横向网络建设。国库、财政、税务、银行应共同积极努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现财政、税务、国库和商业银行之间的横向联网,逐步形成以中心支库或分库为中心的网络系统,使分析工作的大量数据通过计算机收集、采编、传输、存储、分析与反馈,从而提高数据提用、转换速度和资源共享程度,强化统计分析工作的基础。同时财政、税务、银行、国库应加强协作,建立收入拨款信息反馈制度,联合调查制度,对账制度等,进一步规范各自的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协同管理,确保国库收支的完整。

篇六:经理国库的现状

tle>经理国库业务的问题及对策-百度文库

篇七:经理国库的现状

tle>地方国库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建议-百度文库

  地方国库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随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国库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国库内部往来和大额支付系统的正式运行逐步建立了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新的财政国库管理体制,随着新的业务领域的拓宽,作为财政与金融的结合部门,国库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就新形势下地方国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一)现阶段国库机构、人员现状问题

  国库条例及实施细则都明确规定,一级财政建立一级金库,各级国库应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办理国库业务。但人民银行县级机构的改革造成国库与会计合并办公,并且大部分是会计(股长)兼任国库股长,按《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操作界面和《国库会计管理规定》中的岗位设置要求,就目前县级国库现有人员远远满足不了其业务需要,大多数县支库人员配备不足,存在大量兼岗现象,使应有的相互制约关系因人员不足而不能落实到位。由于兼职人员的自身工作压力已自顾不暇,加之会计、国库业务记账时间又较集中,所以兼职人员很难及时满足双方的需要。对兼职于身的国库工作只能是应付,最终会导致核算质量不高等问题发生,给国库资金安全埋下了隐患。

  国库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变化频繁,既有业务核算、又有调查统计分析、监督管理的工作。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以来,随着国库职能的变化,国库逐渐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结合目前财政国库制度的改革,这就要求国库人员队伍整体素质要高,不但要有业务核算技能、懂金融、懂财政、懂税务、懂调查统计分析,还要掌握管理规定等多方面知识,从

  目前国库干部队伍的现状来看,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国库队伍人员素质难以适应当前国库业务发展的需要。

  (二)新形势下国库资金存在的风险

  1、管理风险。是指国库管理人员因管理手段、方法和机制存在问题而引发的国库业务风险。由于人行县支库国库、会计合并办公,造成会计、国库工作相互影响,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管理人员因管理手段不到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而疏于管理的现象,导致国库管理职能难以全面发挥作用。

  2、操作风险。按照支付系统和《2.0》版对国库直接参加支付系统、同城票据交换和支付清算业务应相互制约的要求,国库岗位设置有了很大调整,特别是国库直接参加支付系统和票据交换后,资金汇划和清算业务全部由国库承担,工作量增大,而目前,县支库人员均未按要求配备到位,个别岗位仍然存在兼职问题,难以杜绝“一手清”现象。3、制度风险。国库随着新业务的发生,相应的规章制度也要完善,使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使之于实际业务相辅相承,执行起来有法可依,如果制度与完善严重滞后于业务发展,实际业务操作没有制约机制,会计核算出现漏洞,资金风险加大。4、其它风险。由于机器、通讯线路经常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或网络不稳定造成的故障,使国库资金在上划过程中发生阻塞,影响国库资金的正常上划。

  [Ne某tPage](三)国库监督管理手段软化、作用受到限制。

  监督管理手段主要指国库用来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措施和方法的具体表现形式。《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以来,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纳入法规,经理国库从法律上得到承认和肯定,但是国库地位的重大变化并不等于国库监督管理手段就自然提升和改观。目前,国库管理手段不仅落后,而且比较单一。手段落后,主要指政策滞后或政策制度对现实的不适应性。手段

  单一主要指国库管理手段种类单调措施少。现有的对于入库过程中发生的虚增收入、延压库款、资金流失、混库、退库及库款支拨中存在的违规情况未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尚缺乏新的政策法规和解决实际工作新问题的措施,致使国库监督管理软化,“合力”作用受到制约,国库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四)事后监督的对象单

  一、时效性差

  二、强化国库管理职能的思考及建议

  (一)建立健全国库工作机构、加强国库队伍建设

  国库机构建设是国库管理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国库改革目标的根本保证,各级国库要严格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国库机构,一是应尽快按照新的国库岗位设置的需要,补充具有一定会计专业技能、持有会计证、熟悉计算机操作、爱岗敬业的会计人员,以保证国库工作按岗定人、有岗有人,达到记帐、复核、同城票据交换、联行等要害岗位、高风险点有专职人员,其他岗位有专职人员,形成相互监督的制约机制,有效防范国库资金风险;二是加强对现有国库人员的素质培训。制定中短期培训计划,从实用性出发,立足岗位技能、专业知识,组织业务培训,并实行考核竞赛制度,使国库人员既具有处理会计帐务、银行结算的能力,又懂得财政预算、税收征管方面的知识,提高国库人员的综合能力。

  (二)加强国库内部管理

  随着现代化支付系统、同城票据交换、国库内部往来等资金汇划的开通,给国库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国库部门必须从加强内部管理,整章建制,规范操作入手,把防范国库资金风险放在重要位置,首先,建立一套

  稳定性好,函盖面广,操作性强的国库规章制度,其次是合理分工,协调配合,相互制约,业务操作规范化,标准化,杜绝业务一手清现象,再次严格国库会计核算,口令管理,定期更换核算系统和操作口令。第三,加强国库柜面监督,一是对预算收入缴库凭证要素的齐全性、科目和级次的准确性、库款上划的及时性作为依据,把好“入库关”。二是把好“出库关”认真审核拨款、退库凭证各要素,坚持对大额拨款、退库、更正实行三级审批制度并进行跟踪监督。三是在单一帐户实施后,应进一步加强国库资金支付清算的安全措施,确保新旧体制的顺利过渡。

  (三)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国库人员监管水平

  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对国库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国库干部要担负起监督的职能,首先要有爱岗敬业精神,清正廉洁的作风,其次,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时刻抓住国库资金安全的主线,对潜藏的和可能的隐患要有清醒的认识,克服麻痹思想,再次,国库干部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各项政策法规,有关规定和监管制度,坚持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国库会计监督水平和质量。

  (四)强化国库事后监督工作

  一是要细化事后监督内容,使事后监督内容系统化,规范化,防止出现监督内容不全流于形式等问题,二是改进监督手段,采取日常监督和不定期监督相结合并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提高监督质量,三是选拔具有一定的国库会计业务经验和有工作责任心的干部担任并对监督情况予以登记、反馈,改进完善国库工作。

  (五)强化国库统计分析,为领导部门提供货币政策决策依据

  加强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和调查研究工作,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是经理国库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基层国库对统计分析工作并未引起高度重视,致使国库在贯彻执行货币政策中的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因此,必须在加强国库统计分析的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首先,国库人员要转变观念,更新思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针对当地经济、财政税收的特点,深入实际,发现问题,研究建议解决对策。其次,要把国库收支统计分析纳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分析系统。不断改进统计分析手段,加强预测方法的研究,增强国库统计分析工作的科学性、全面性和时效性。促进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促进经济发展。第三,要充分利用《国库收支统计与分析系统2.0版》的数据处理功能,注重日常工作中的统计分析。如根据每天的收支变化等,分析其对货币供应、货币流量的影响,等等。逐步克服和纠正以往单纯处理业务,就统计数字搞统计的问题。通过高质量的统计分析,努力为决策者提供货币政策决策依据。

推荐访问:经理国库的现状 国库 现状 经理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