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陶行知音乐教育观在中学10篇

陶行知音乐教育观在中学10篇

时间:2022-11-17 17:1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陶行知音乐教育观在中学10篇陶行知音乐教育观在中学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陶行知教育理论被广泛的应用于各学科教育教学中,作为音乐教师,他的理论也将指导我的音乐教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音乐教育观在中学10篇,供大家参考。

陶行知音乐教育观在中学10篇

篇一:陶行知音乐教育观在中学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陶行知教育理论被广泛的应用于各学科教育教学中,作为音乐教师,他的理论也将指导我的音乐教学。因为陶先生的教育理论植根于爱。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更应该是爱的教育。在音乐课堂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爱、感受爱和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来表达爱。在音乐实践过程中提升情感高度,提高探究、创编、合作等综合素质。

  【关键词】爱的教育;体验;感受;表达

  陶行知教育理论被广泛的应用于各学科教育教学中,作为音乐教师,他的理论也将指导我的音乐教学。因为陶先生的教育理论植根于爱。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爱”是人间最美的情感,爱可以让沙土凝聚成塔,可以让一切困难显的微不足道,爱能使伟大的灵魂变得更伟大(德·席勒),它存在于我们人类精神文明世界中的每一个角落里。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鲁迅先生也教导我们:教育植根于爱。我们的教育是为了育人,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不能忽略人的情感,爱的教育。它应渗透在各个学科中。而音乐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人们诉诸情感,给予爱,表达爱的最好形式之一,因此,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更是爱的教育。

  可以说,我们的教材中,每一课的内容都包含着不同的爱,都是用爱来编写主题,包含了国爱家乡、爱自然、爱生活、爱长辈、爱朋友、爱自己等。一个和谐的社会,爱是一股“互动”的热流,因此,我们的教育要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去感受被爱的感觉,懂得被爱的幸福,同时,更要学会去爱,明白爱是不求回报的给予和付出。

  1在音乐课堂中我们要善于寻找爱

  我们的音乐课堂是一个互联网,随处轻轻点击你就可以找到“爱”的痕迹。以三年级音乐新教材(第五册)为例,《童年》一课中包含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对亲情的感动和体味;《好伙伴》一课涵盖了朋友之间团结、牵挂和相互帮助、相互谅解的“友爱”;《妈妈的歌》一课以及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则表达了妈妈和孩子之间甜蜜的“爱”和付出……我们在教学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善于发现和寻找歌曲、乐曲背后的所要表达的一种情感。

  音乐课堂上,随时都是教育的时机,哪怕课堂中一段小小插曲,教师也可以好好利用。记得一次去听一堂五年级的课,在欣赏《百鸟朝凤》时,一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哪有那么多种鸟啊?怎么我们见到的除了麻雀就是鹌鹑,很少看见其它品种啊?”显然,这个问题已经偏离了上课的“轨道”。上课的老师和听课的老师都一时楞了一下,还没待反映过来,其他同学已经七嘴八舌的开始议论开了:

篇二:陶行知音乐教育观在中学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一个塑造学生艺术气息以及音乐修养的地方,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应当是在一个愉悦的氛围下,通过不断的实践获得的。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授课时,要善于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音乐带给学生快乐和幸福,实现我们的新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可以通过游戏教学实现,让学生在趣味的游戏中感受到音乐的熏陶,学习到科学文化只是,提升对小学音乐课程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实践,让学生能够更自在地学习音乐,培养艺术文化气息。下面,本文对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进行简单分析。

  1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游戏教学

  优秀的音乐课堂使教师与学生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教师为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音乐知识需要教师加强指导,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地教学计划,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展开音乐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得年龄特点,为学生设计游戏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小学生还处在爱玩游戏的年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年龄特点,将游戏穿插到音乐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

  --获得一定的音乐知识以及音乐鉴赏能力。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学条件,借助多媒体,为小学生创设一定的游戏环境,让学生可以快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教师的讲解,然后有秩序的组织学生参与游戏活动,营造师生和谐关系。具体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和谐融洽的关系,小学生就会更加愿意听教师讲解知识,也会更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在教学《动物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展开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有些小学生上课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引导这类学生进行动物表演,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模仿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音乐的旋律。小学音乐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尤其重要,学生的价值观以及相关的音乐体系没有形成,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展现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更加有助于增强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程度,让学生从生活出发,从实践出发,加强对于世界的认知,从而进一步发展智力,促进自我的健康成长。营造师生和谐关系,从游戏教学出发,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优美教学环境,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一个优美的环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艺术的气息,提升小学生的气质。因此,教师要善于打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体现了学生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始终都是围绕着做展开的,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得动手能力,将学生得学习积极性不断--

  --调动起来,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从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开始,带领全体学生从打造我们的学习环境开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美化我们的音乐教室,一个优美的课堂环境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得情感世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布置课堂,进行活动探究,让学生在做中感受音乐的熏陶。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音乐情境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例如,在教学《种子发芽啦》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小种子,在学生得表演中,感受到种子破土而出的生命力,这样小学生在理解歌词时,会更加深刻,在奏唱的过程中,也会更加具有生命力,展现属于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特有的生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奇幻场景,当学生进行演唱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一个优美的环境,与教室环境形成一个整体,让学生置身其境之中,渲染学生得情感世界,获得良好的情感态度教育,学会欣赏美,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到音乐知识,在实践中学习到音乐知识。

  3引导学生自主表演,点燃其学习热情

  小学生天生活泼,喜欢表演,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年龄特性,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表演天赋,发挥学生得潜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机遇,让学生可以表现自我,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不应当局限在课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多--

  --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天气晴朗,可以带领学生亲近自然,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气息,这样学生在进行音乐创造以及音乐学习时,会更加具有生活气息,体现学生天真的特性。这种环境带来的熏陶是其他任何工具都无法比拟的,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灵感,学会创造,有助于培养学生得创造力,展现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精神。当然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向操场,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知识,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不同的音乐,教导学生进行舞蹈动作创造,点燃学生的创造激情,培养学生的表演力,还可以通过一些童话剧的表演,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带动全体学生的学习气氛,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给予学生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表演,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点燃学习热情。

  4结语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W理念,既可以快速集中小学生注意力,培养小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同时能够增强学生得课堂参与度,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篇三:陶行知音乐教育观在中学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作者:茅松娟

  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年第04期

  [摘

  要]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重视音乐等艺术教育,培养人的“艺术的兴趣”;主张“音乐教育要从小抓起,培养人才幼苗”。在音乐中应培养幼儿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身体与其进行“对话”,发挥音乐教育对幼儿认识周围的世界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音乐;想象力;创造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重视艺术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影响着音乐教育。教师应运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更好地指导音乐教学实践,让幼儿通过系统的音乐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开启他们的音乐智慧。

  一、渗透舒适音乐陶冶幼儿性情

  陶行知主张生活教育: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是艺术,艺术寓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利用音乐去陶冶幼儿的性情,善于利用音乐让幼儿体验生活的情趣,让音乐走进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学会倾听、鼓励幼儿表达,培养幼儿的自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音乐是最能打动人的,音乐的力量是强大的,音乐能够触动幼儿心中最柔软的那根情感之弦,唤醒人类心底最最美好的情感,让音乐在幼儿的心中播下最美的种子。

  如果在美丽的清晨,小孩一进幼儿园,就能走进一个有音乐的环境,处处有轻声舒缓的音乐。玩积木时,有美妙的钢琴曲伴奏;娃娃家时,有灵动的儿童歌曲陪伴;连起床、分餐都有不同性质的音乐相伴。包括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如搬椅子、坐半圆、排队做操等,都是用固定的音乐去引领,久而久之,幼儿的生活充满着音乐,他们的倾听兴趣也就会慢慢提高。

  二、挖掘多样音乐释放快乐情绪

  音乐能烘托环境氛围、培养美感、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还能调节心理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教师应挖掘不同的音乐作品,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如《幸福年》是热烈奔放、喜气洋洋的;《摇篮曲》则舒缓优美,旋律细腻等;《红绸舞》将喜庆、爽快、俏美的东北秧歌同豪放、粗犷的陕北秧歌有机结合,互存互补,形成了新时期舞台秧歌热烈、舒畅、明快的特色,极富感染力;一些经典的乐曲却如水柔情,如梦迷离,也是优美动人的风景画。教师要区别不同的音乐情绪上的细微差异,让幼儿释放心中的快乐情绪。如唢呐《抬花轿》,教师可以让幼儿说出音乐中高兴的感觉,并让幼儿去表现出高兴的情緒。经过这样的熏陶,幼儿的情感体验、情感表达会逐步变得细腻、深刻。

  三、调动多种感官激发创造欲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陶行知的音乐教育思想观点与主张,可以指导音乐教学中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人格。因此,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应该科学地调动幼儿感官,让他们积极参与活动,体验音乐,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1.听觉能力。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幼儿服务的,可他们长大了都是听音乐的人。”可见,听觉对于幼儿园的幼儿学习音乐的重要性。学会倾听是理解音乐的基础。由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师应让幼儿用耳朵去听、去感知,以此来培养幼儿倾听音乐的能力,提高幼儿通过生活中的音乐发挥想象。

  2.视觉材料。视觉材料具体形象,便于幼儿感知和理解。秋天到了,活动室里有浓浓的秋天感觉,教室的苹果树、橘子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果实,幼儿都喜欢这片“果园”,常常走进果园用鼻子闻一闻,拿着水果篮走一走。借着这些对视觉有冲击力的场景材料,教师可以在苹果树旁放了音乐“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幼儿们纷纷不由自主涌进“果园”,抓住幼儿的兴奋点,与幼儿们一起唱起了这首歌。幼儿们个个兴高采烈,边唱边拿着篮子里的苹果“吃”了起来。幼儿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词,学会了新歌。幼儿在充满魅力的环境中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歌曲生动的美感,激起了学唱歌的兴趣,感受到了唱歌的乐趣。

  3.动作训练。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强调音乐与动作的结合。他说“上帝给了每个人一部乐器,让我们来演奏最美的音乐”。这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充分调动身体的感官,通过动作辅助,这样的感受必然会更生动、更深刻。如在教幼儿认识节奏的时候,就可以从模仿妈妈洗衣、刷牙、打扫卫生中去体会节奏的变化。还可以让幼儿通过身体各部位动作来表现节奏的快慢,如拍肩、点鼻子、拍屁股、绕指、身体晃动等,让幼儿们在音乐与动作的结合中感受快乐。

  责任编辑

  沁砚

篇四:陶行知音乐教育观在中学

  陶行知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思想探究(一)陶行知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抱着“要使全国人民都受到教育”的宏愿,创立了争取大众解放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作为一位整体探索教育的教育家,陶行知对音乐教育十分重视。他不是专职音乐教育家,但却是大众音乐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大众音乐教育活动的展开过程,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因为在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的缺乏是阻碍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广泛而持续地开发音乐教育课程资源也就成了音乐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本文就陶行知音乐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思想进行梳理,以期为当前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借鉴。

  一、陶行知音乐课程资源开发思想探究

  音乐课程资源是音乐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虽未对音乐课程资源的界定作出明确阐述,但在其音乐教育实践及课程的相关论述中也可以看出其开发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的思想。

  1.“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本质观决定了音乐教育课程资源是生活中的一切。

  陶行知音乐教育活动和课程实践是统一于其“生活即教育”理论下的。1940年初,陶行知给育才学校学生陈贻鑫的题词中写到,“把我们的音乐和老百姓的要求合拍起来①”。寥寥数十言,却从中揭示出他的音乐课程资源思想及对音乐教育活动的一贯主张,即大众的音乐教育必须以大众为中心,用与老百姓合拍起来的音乐及音乐教育方式,使他们受到他们需要的音乐教育或者说情感教育。

  大众教育的目的,是“唤醒锄头闹革命②”,用知识消除蒙昧,用新的道德风尚取代传统的仁义道德,用战斗精神取代萎靡和颓废。因此,大众所需要的音乐教育,是从他们所处的生活、社会环境为基础而实施的追求真理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

  2.从大众的生活情感需要中选择音乐教育课程资源。

  陶行知说:”大众的歌曲是大众的心灵的呼声。它是用深刻的节奏感喊出大众最迫切之内心的要求。同时又指出,大众的歌曲要唱出大众的心中事,是从大众的心里唱出来再唱进大众的心里去。它来,是从大众的心里来;它去,是到大众的心里去③”。这充分说明,陶行知要求音乐从大众的感情基础出发,从其所处的生活、社会环境出发,也为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的内容作了界定。

  陶行知尤为重视音乐教材的编写、使用问题,强调音乐是大众的音乐,教材内容要使大众开口。他说:“大众到会场上来不是听,乃是学;不是学,乃是学唱。我们只有唱众,没有听众;起首虽是听众,当场变作唱众。这样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大众的力量。一群哑巴的大众有什么精神呢?④”

  陶行知还具体指出怎么从生活中选择课程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能力,分析周围的环境,进一步估量每件事的价值,并按价值大小选择,把价值最低的除开,需要可缓的除开,学校不必教不能教的除开,留下来的容纳到学校里去,编成教材,制为课程,佐以相当设备,配以相当程序,使教师指导学生脚踏实地的去做去学⑤”。可见,音乐课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生活中最有警示、引导、激励价值的部分;音乐课程资源及音乐课程,它们的共性则是生活中的一切。这虽未明确指出音乐课程资源的内涵,但暗示了音乐课程主体只有经过自觉能动地赋值、选择、开发、利用和保护,音乐课程资源才能转化成现实的课程内容或实施条件。二是人为命定性。陶行知说:“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是战斗的音乐,最伟大的文学是战斗的诗歌。中国是在发动一个空前的民族解放的伟大战斗,在这个时候,是自然而然的会跑出最伟大的战斗音乐与战斗的诗歌⑥”。所以音乐课程资源不同于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是以资源本身的、客观的、质的规定性来把握的,而它是主观命定的结果。

  二、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载体和利用方式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论决定了“做”是贯穿其理论与实践的红线,“做”是学和教的

  根本,并且“做”不是盲目的活动,而是“在劳力上劳⑦”。一切“做”都可以看作是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式,陶行知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载体和利用方式有:

  1.利用社会机构和设备作为音乐课程的条件性资源。

  在陶行知所处的年代,音乐教育条件尤为缺乏,怎样才能成巧妇以做无米之炊呢?他广泛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条件及社会中的各种机构设备,这无疑缓解了音乐教育活动中的“硬件”瓶颈问题。

  1935年,陶行知利用中西药房无线电台,创办了半小时普及教育实践栏目。“30分钟的时间内,就有6分钟的音乐内容,教唱由他作词,赵元任作曲的歌曲,预计四个月内,教唱20首。⑧”。

  陶行知不仅重视课堂音乐教育,更注重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特别是开展社会音乐教育活动。学校中的宴会要唱歌,每周固定的音乐会要唱歌、表演文艺节目。最主要的是,他积极支持、组织歌咏团走出校门,深入工厂、农村,把整个社会作为音乐教育的对象,给大众更广泛的音乐教育影响。试图通过音乐审美教育手段“改造国民之品质”,提高大众音乐文化修养。

  2.开发利用民族音乐文化课程资源。

  陶行知说:“我们的劳苦大众自己创造的山歌也不错⑨”。1927年,他自己作词的《锄头舞歌》、《镰刀舞歌》等就是采用南京晓庄的山歌曲调创作的,由于学生们喜闻乐唱,流传于国内外。陶行知还具体指出:“先生是活的,书本到处有,只要活用他就有办法⑩”。所以他一生或以民歌填词或与赵元任、任光、冼星海等进步作曲家合作谱写的歌曲有四五十首之多。如《农民破产之过程》、《手脑相长歌》、《晓庄师范校歌》等。都是人们百唱不厌,流传甚广的歌曲。这些歌曲能够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曲调的大众化、民族化、口语化。歌词适应儿童的思维和语言特点,符合儿童生活和心理特征,内容的通俗性与哲理的深刻性并重。如《自立人歌》中唱到:“吃自己的饭,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等等。

  3.生活中的大众是最有价值和生命力的音乐课程资源。

  陶行知利用大众这个最有价值和生命力的课程资源,开创了“艺友制”和“小先生制”的教育形式,这是中国教育及世界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这些方法的运用,为大众音乐教育的尽快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五:陶行知音乐教育观在中学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陶行知的音乐教育思想简介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卓越的人民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大众教育事业。在其倡导的大众教育诸运动中,他始终把音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实施,大力推行大众音乐教育。在其“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大众音乐教育与他在其它教育领域的改革一样,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对他的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学习,因为“它”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他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论。他的教学实践观认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小学音乐教材教法课基础性、专业性和操作性较强,遵照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践行“模拟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在做中学,让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来进行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造性人格及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原动力,陶行知认为“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显著”。兴趣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培养人确立奋斗目标的潜在动力,只有产生了浓厚兴趣才能促使人产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当

篇六:陶行知音乐教育观在中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

  一、“生活即教育”理论思想在音乐教学上的运用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建立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认为“生活即教育”的定义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其实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根本意义上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变化中又蕴含着教育的真实意义。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挖掘了学生们的音乐天赋,从而在他们的艺术学习中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早年,陶行知先生就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教育学者成立戏剧社和音乐社,从而培养小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爱好。陶行知先生曾出访欧洲时,在红海渔船的甲板上发现了一位四岁的小女孩欢快而有节奏的跳着舞蹈,且节奏、情感与乐曲出奇的合拍,这令陶行知先生感到非常的惊讶。在他让人用一首悲伤的曲子替换原有的曲调时,小女孩的情绪和节拍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从上述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四岁的小孩子已经开始表现出个人的天赋,但如果这些孩子们与生俱来的特别天赋在生活中没有被家长老师所发现,从而不能被正确地引导和培养,那么这些孩子们的天赋也随之会慢慢枯萎。因此作为老师、家长,我们要更多地在生活中观察孩子们的行为举止,发现他们一些特别的天赋或者才能,并尝试去引导和培养孩子们各自的天赋。

  二、“社会即学校”理论思想在音乐教育的运用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我们站在一1

  定的角度认为社会是大众独一的学校,那么可以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大众独一的教育。“社会即学校”理论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要求增大了教育的对象和学习的内容,从而使让更多的人接受良好的教育。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关在笼子里一样。教师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盲目学习与思考,而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为他们设计好学习的思路,来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简单来说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例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也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关系,摒弃以往的音乐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现象,而要实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习模式,教师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真正主体行动的实施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主要涉及到观赏、乐理、视唱练耳等一些相关的教学环节,这些都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教学技能,做一位合格的“领路人”,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让他们更好地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清楚的思考推断来认识音乐真正的艺术魅力,久而久之,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音乐教育一定要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环境出发,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拥有想象和追求自由的空间,更好地系统地增强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三、“教学做合一”理论思想在音乐教育的运用

  “教学做合一”是我们日常生活现象的一些说明,生活中,1

  “对己是学,对事是做,对人的影响是教”,所以“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同的过程。“教学做合一”即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教了不做,不能算作教;学了不做,不能算作学,所以陶行知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积存知识、获得经验。他认为,“做”要以“行”为基础,“行”是获得真知的源头。对于目前的学校教育来说,“教学做合一”主张以任务为第一要点,遵照每个岗位的实践要求与目的为导向,主要强调了“动手做”。要想做到“教学做合一”,首先应该全面地提升教师的素养,注重音乐的课程设计。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在课堂上积极开展“情景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音乐艺术在内心的共鸣和情感上的认同。再次,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手脑并用。只有让它们相互协助活动时,才能有益于孩子们的想象力、推断力、思考力的发挥与提升。最后,教师应该多组织、多开展一些人的音乐教育与实践活动,这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更能够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显然,这是与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相吻合。

  结语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我们的音乐教学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它有力的推动了我们音乐教育的前进和进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制造力,结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1

  敢于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好地教导学生,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注释参考】

  陶行知.ZG教育改造[M].RM出版社,20XX.

  胡晓风等.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XX.

  袁晞,陶行知.捧着心来不带草去[M].大象出版社,20XX.

  黄承箱.试论陶行知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J].山东文学.20XX,12:112-115.

  张帆.ZG近现代音乐教育史中的“孔子”—浅析陶行知社会音乐教育思想[J].时代教育.20XX,06:56-58.

  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篇七:陶行知音乐教育观在中学

  作者:郭磊[1]作者机构:[1]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江苏昆山215300出版物刊名:学周刊

  页码:139-139页

  年卷期:2019年

  第13期

  主题词:陶行知;音乐教育;思想;实践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陶行知的音乐教育思想给予教师们很大的启发。小学音乐教育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还要挖掘其内涵,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足够的音乐知识,还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塑造健全的人格等方面。本文结合多年的个人工作实践,浅谈陶行知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开展。

篇八:陶行知音乐教育观在中学

  陶行知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

  作者:郭磊

  来源:《学周刊》2019年第13期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陶行知的音乐教育思想给予教师们很大的启发。小学音乐教育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还要挖掘其内涵,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足够的音乐知识,还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塑造健全的人格等方面。本文结合多年的个人工作实践,浅谈陶行知的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开展。

  关键词:陶行知;音乐教育;思想;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3-0139-01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124

  陶行知提出了平民教育、生活教育和创新教育等多种重要的教育思想。这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还在国外传播开来,被许多国家所借鉴。现结合自己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此谈谈在音乐教育上的一些看法。

  一、陶行知音乐教育的思想支点“生活教育”

  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事业之一。陶行知先生在教育问题上提出了教育救国的思想。在社会改造方面,陶行知先生认为平民教育对于改造社会无论是在卫生方面、道德方面,或者是在娱乐方面,都需要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重视。在教育的问题上,对于社会改造,陶行知先生提出要从身边的环境、小事做起,并且逐渐地推广出去,不仅自己要这样做,也时刻影响着别人,使得整个社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具体到音乐教育思想来说,音乐要与实践相结合,纯粹的理论知识不能为现实服务,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感到枯燥和乏味。音乐本是一种艺术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让音乐失去美感,使得音乐失去灵魂。

  在相应的思想方法方面,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教育工作者不能就知识而讲知识。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学生要在实践中不断感悟所学的知识,这样才

篇九:陶行知音乐教育观在中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陶行知教育观的应用

  在器乐曲欣赏中,同学不是忙着做与欣赏无关的事,就是听得呆假设木鸡,听完了也说不出所以然,教师只能维持课堂纪律。

  明显欣赏的音乐激不起同学的爱好。

  陶行知先生说过:"唤起爱好,同学有了爱好,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行分别的。""治学以爱好为主,爱好愈多,那么从事弥力,从事弥力那么成效愈着。"所以,在音乐课中如何提高欣赏效率,激发同学欣赏的爱好,让同学如何去听懂音乐,是我平常思索较多的问题。

  下面是我学习讨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结合自己的音乐教学而进展的一些尝试和做法。

  一、把音乐"听"静了

  "假设你不愿向你的同学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有天大的本领也不能教育他。"陶行知先生的话字里行间提醒着教育教学规律,假设教育工不了解同学的特点,就不会知道如何发挥他们的特长,也不能弥补他们的缺乏。

  音乐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需依靠于听觉,因此听是参加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

  作为音乐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引导同学全身心地投入到倾听音乐中去,在倾听中感知、熟悉、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在钟表店里》这首乐曲用管弦乐描绘了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各种各样的滴答声。

  同学刚听到钟声时很是兴奋,立刻就会谈论纷纷。

  这时,我没有连续放音乐,而是关掉音响,孩子觉得纳闷,立

  刻静了下来。

  接下来同学都是悄悄地把作品听完的,他们觉察清静地听会有这么多的好处。

  二、把音乐"说"透了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革除体罚,留意启发,使孩子承受教育的时候,有求学之乐趣,而无不必要之恐惧与苦恼。"对待同学应以鼓舞和表扬为主。

  教师要面对全体同学,把这种胜利教育化为"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一样,人人都有沾湿的时机。

  在有了"清静听"做前提,同学在欣赏完音乐后就有了更多的思索。他们在听的过程中也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就要准时鼓舞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说"就是让同学说出倾听作品后的感受。

  以《在钟表店里》为例,先不对乐曲做任何介绍,而是要求孩子闭上眼睛认真听,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乐曲听完后,让孩子大胆地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答复。

  有的说:"似乎来到了大商店中,里面有好多钟挂在墙上。"有的说:"似乎是到了钟表王国,王国的钟表正在进展一场舞会,特别的喧闹。

  "……孩子们的答复有的虽然不着边际,但很精彩,即使有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浅薄,表达欠佳,但活泼了想象思维,张扬了他们的独特,孩子找到胜利的感觉,找到"我真棒"的兴奋。

  三、把音乐"唱"美了

  欣赏教学是以听为主,但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音乐思维形成和进展的`根本要素,经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唱主题有利于同学把握形象,使同学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分辨主题的重复和

  改变,使同学的音乐思维真正被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

  低班级的孩子活泼好动、表现欲特殊强,对唱唱也特殊感爱好。

  在欣赏《铁匠波尔卡》的倾听主题A〔小铁匠的快乐劳动歌〕时,把此段的主题旋律参加歌词"叮当

  叮当|啦

  啦

  啦啦啦啦|铁匠干起活来|真快

  乐!|",孩子们和教师一起用快乐的表情、欢乐有弹性的声音主动地演唱小铁匠悦耳的歌。

  这样听唱结合,同学必定会对这段主题印象深刻,自然会在唱歌中体会到乐曲的欢乐,更好地绽开联想和想象。

  四、把音乐"动"活了

  "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做"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注意实践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真谛,我们要从培育目标动身,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那么,加强同学动手训练,培育同学的创新力量。

  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好似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响。

  音乐欣赏教学应利用人的这种天性,让听者"闻乐起舞".在音乐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律动"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增添同学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让学习音乐有表现和实践的时机。

  一些浅显难懂、枯燥乏味的音乐内容用律动进展渗透教学,可作为一种帮助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教学中。

  以《打字机之歌》教学中的片段为例:

  对于中班级的同学来说,做大幅度、夸大的动作也会感到不好意思,所以在动作的设计上要考虑到同学是否愿意承受和参加。

  在《打字机之歌》主题A的教学中,就利用一段小红绳,让同学利用

  手中的红绳自由地表现A段的旋律,这样既简洁又轻松地感受了A段的主题和构造。

  五、把音乐"奏"厚了

  陶行知认为要使同学学到真本领,教学内容必需尽可能表达"有用性".学习音乐不仅是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而是为了提高同学的音乐素养,促进同学的成长。

  让同学看到自己的学习价值,感受胜利的喜悦,会极大地提高同学学习音乐的主动性。

  作为教师肯定要创设各种平台,给孩子供给展现的时机。

  在欣赏教学中,运用节奏乐器协作欣赏可使同学感受到拍子速度和节奏的特点,引导同学关注音乐的纵向面貌,增添同学对音乐纵向织体的感知,使其体验到更丰富的音响。

  这些无需技巧预备的打击乐乐器,为孩子们参加和体验音乐找到了捷径。

  每个同学都能直接有效参加音乐,似乎自己也是乐队的一个成员,兴致勃勃地一起合奏,在音乐中感受、体验音乐。

  在乐器合奏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不知不觉地把留意力放在了音乐和节奏上,每个人都参加其中,倾听合奏所产生的奇妙音响效果。

  其实,孩子对"感受与欣赏"并不理解,我们应当以激发同学爱好为前提,通过清静地听、大胆地说、开心地唱、尽情地动、奇妙地奏多种音乐活动,让孩子喜爱听音乐,并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和积累欣赏音乐的阅历。

篇十:陶行知音乐教育观在中学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作者:茅松娟

  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年第04期

  [摘

  要]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重视音乐等艺术教育,培养人的“艺术的兴趣”;主张“音乐教育要从小抓起,培养人才幼苗”。在音乐中应培养幼儿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身体与其进行“对话”,发挥音乐教育对幼儿认识周围的世界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音乐;想象力;创造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重视艺术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影响着音乐教育。教师应运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更好地指导音乐教学实践,让幼儿通过系统的音乐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开启他们的音乐智慧。

  一、渗透舒适音乐陶冶幼儿性情

  陶行知主张生活教育: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是艺术,艺术寓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利用音乐去陶冶幼儿的性情,善于利用音乐让幼儿体验生活的情趣,让音乐走进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学会倾听、鼓励幼儿表达,培养幼儿的自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音乐是最能打动人的,音乐的力量是强大的,音乐能够触动幼儿心中最柔软的那根情感之弦,唤醒人类心底最最美好的情感,让音乐在幼儿的心中播下最美的种子。

  如果在美丽的清晨,小孩一进幼儿园,就能走进一个有音乐的环境,处处有轻声舒缓的音乐。玩积木时,有美妙的钢琴曲伴奏;娃娃家时,有灵动的儿童歌曲陪伴;连起床、分餐都有不同性质的音乐相伴。包括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如搬椅子、坐半圆、排队做操等,都是用固定的音乐去引领,久而久之,幼儿的生活充满着音乐,他们的倾听兴趣也就会慢慢提高。

  二、挖掘多样音乐释放快乐情绪

  音乐能烘托环境氛围、培养美感、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还能调节心理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教师应挖掘不同的音乐作品,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如《幸福年》是热烈奔放、喜气洋洋的;《摇篮曲》则舒缓优美,旋律细腻等;《红绸舞》将喜庆、爽快、俏美的东北秧歌同豪放、粗犷的陕北秧歌有机结合,互存互补,形成了新时期舞台秧歌热烈、舒畅、明快的特色,极富感染力;一些经典的乐曲却如水柔情,如梦迷离,也是优美动人的风景画。教师要区别不同的音乐情绪上的细微差异,让幼儿释放心中的快乐情绪。如唢呐《抬花轿》,教师可以让幼儿说出音乐中高兴的感觉,并让幼儿去表现出高兴的情緒。经过这样的熏陶,幼儿的情感体验、情感表达会逐步变得细腻、深刻。

  三、调动多种感官激发创造欲望

推荐访问:陶行知音乐教育观在中学 音乐教育 行知 中学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