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康复护理脑梗死国外研究14篇

康复护理脑梗死国外研究14篇

时间:2022-11-16 08:1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康复护理脑梗死国外研究14篇康复护理脑梗死国外研究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  目的:结合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经验,探讨对其最佳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康复护理脑梗死国外研究14篇,供大家参考。

康复护理脑梗死国外研究14篇

篇一:康复护理脑梗死国外研究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

  目的:结合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经验,探讨对其最佳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科收治脑梗死患者180例,早期开展康复护理。结果:180例患者,有显著疗效45例,占25%,好转131例,占72.7%,4例无效。结论:通过对脑梗塞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可达到较好效果。

  标签:

  脑梗死;偏瘫;康复;护理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经济增长不断增速,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其中脑梗死多发于中、老年患者;脑梗死是指人体循环系统中形成的各种栓子,随机体血液循环进入中枢神经循环系统,栓子在局部造成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可引起相关脑功能区发生缺血、坏死,最终可导致一系列如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脑功能障碍[1]。致残率较高,恢复时间较长。在临床对患者进行急性期治疗后就进入康复期,脑梗死康复期是一个时程较长、见效较慢的最终治疗环节,这就对医护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能够对患者康复期进行有计划、有毅力、行之有效的护理,随着病情康复,患者的诸多功能障碍可得到减轻或消失。反之,临床上治疗不佳的病例屡见不鲜。在此结合本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年的康复护理经验,探讨脑梗死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科共收治脑梗死患者180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72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6岁,发病后结合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MRI及CT)诊断为脑梗死,不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所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瘫痪、失语等,入院后即给予积极治疗,早期介入综合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1.2方法

  1.2.1制定康复期的护理计划:要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制定不同的康复期护理计划,着重做好患者的心理分析,对其不良心理及时进行干预,康复计划应具有全面性、可行性。

  1.2.2康复期护理开始时间:原则上原发病病情稳定后即应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开始时间越早,患肢功能恢复越好,所以患者一旦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晰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多于治疗后3~7d开始。康复训练期间应培养患者家属观察病情及进行心理分析,这样可更好地开展工作。

  1.2.3康复期间对患者的安全保护:①尽量使患者处于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室内不放置锐器、刀具等危险物品,注意日常采光应柔和。②平时注意防止外伤

篇二:康复护理脑梗死国外研究

  脑梗死不同阶段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研究显示,脑卒中每年新发患者150万,许多患者的康复治疗介入太晚及护理的不科学,从而导致致残的严重后果。因此,尽早实施合理的康复治疗及护理,可使患者达到最大可能的生活自理,为重返社会打下基础。笔者将近年来脑梗死的各阶段康复训练与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急性期

  杨洪云等[1]将71例初发病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在48小时内介入康复训炼如患肢按良肢位摆放,维持在功能位;两组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第7、14、28天有显著差异,接受康复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郭艳平等[2]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早期针刺组、早期康复组和早期康复加针刺组,在3、6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BI)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针刺加康复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陈少兰[3]选择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组除常规护理外在48h后即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康复前后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康复前后两组Ashworth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朱炯端将10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Bobath技术进行早期肢体运动康复锻炼4周,治疗后康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M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王宝钧将1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康复宣教组与对照组,宣教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康复知识教育,宣教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治疗20天两组Barthel指数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但半年有明显差异(P<0.05)。朱建玲等对18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良姿位摆放的研究中发现,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早期床上良姿位摆放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篇三:康复护理脑梗死国外研究

  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但康复组治疗后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康复护理

  急性脑梗死

  肢体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

  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是神经科常见病,反复发作,致残率高,严重时危及生命。为了改善病情、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除按常规方法积极治疗外,还需要加强康复护理。采取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用以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1]。本研究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康复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接受康复护理干预的54例患者为观察组,其患者男性31例,女性23例,最高龄73岁,最低龄51岁,平均年龄

  (58.4±3.2)岁。另外接受常规护理的54例患者为对照组,其患者男性29例,女性25例,最高龄72岁,最低龄54岁,平均年龄(59.1±2.7)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基础性治疗,如抗感染功效的药物及给氧治疗等,用以改善其临床症状,保持呼吸畅通,预防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如果患者有合并性疾病,还需给予对症治疗与护理,如控制血糖、降低血压等;为避免患者出现压疮,需定期辅助其翻身;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从多个层面给予其针对性护理服务。

  康复程序:

  1.2.1制定计划:康复前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评估肢体运动功能和全身情况,制定康复训练程序及康复护理计划;

  1.2.2心理康复: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通过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疾病知识,介绍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及康复护理措施,使其对于康复护理的内容、程序、目的以及预期效果有着详细的了解,提高其对于治愈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护理工作[2]。

  1.2.3膳食指导: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特点,合理指导他们食用富营养、易消化的低盐饮食、忌烟酒等;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

  1.2.4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所处的环境,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病后一周左右,意识转清,血压、脉搏、呼吸稳定,便进入恢复期,可进行功能锻炼。若发病时无意识障碍,仅有偏瘫,发病第二天便可进行。

  步骤如下:

  1.

  床上训练: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身躯等体位变换,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伸髋练习、上肢活动、下肢活动,4~5次/d,10min/次,同时协助患者洗漱、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2.

  坐起训练:进行坐位耐力训练,先从半坐位(约30°~45°)开始,3次/d,10min/次,以后逐渐加大角度,延长时间和增加次数。

  3.

  坐位到站立训练:动作基本点是双足后移,躯干前倾,双膝前移、后髋、膝伸展而站起。坐下时,躯干前倾,膝后移,及髋膝屈曲而坐下。

  4.

  步行训练:步行前准备运动,如扶持立位下患腿前后摆动、踏步、屈膝、伸髋练习,改善步态训练,上下台阶训练,复杂步行训练。

  5.

  上肢及手功能训练:如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及桡尺侧偏移。随着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患者逐渐开始由被动运动向自主运动过渡,自主进行刷牙、洗脸和穿衣。从基础的床上活动,再到站立、行走等,促进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3]。

  f.吞咽功能锻炼:可分为以下几点:一,咀嚼训练。脑梗死患者可每日进行咀嚼训练,空咀嚼,鼓腮,吹气,张腭,闭腭,磕牙等动作。二、减少食物残留的代偿动作:1)空吞咽2)交替吞咽3)点头样吞咽4)转头吞咽5)倾斜吞咽6)屈颈缩下颌吞咽。

  g.语言障碍护理:训练过程中以由简至难、由少至多为原则。平时多跟患者沟通,或者为患者播放其喜欢的电影、书籍音频等,以刺激其语言功能的恢复[4]。

  1.2.5水疗:水中协调性训练是在水中进行游泳,先在一固定位置进行,再放开让患者自己进行。

  1.2.6康复健康教育指导: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指导其健康饮食、科学用药、规律作息,教会患者康复延伸护理,预防疾病的再度复发。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脑血管疾病,与患者脑部血管、血液、血液动力学的异常有关,多发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当中,而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同样可能诱发急性脑梗死。该疾病具有急性发作的特点,其病情发展迅速,治疗难度较大[5]。因此,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治疗后,仍需要持续给予其护理干预,加快其康复进程。通过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改善其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有助于提升康复护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其对于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的效果,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兰秋雪,韦爱芳.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24):180-181.

  [2]李淑华,胡钦容,寇静,等.三级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02):367-370.

  [3]申春莲.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部分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5):259-264.

  [4]谷景景.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4):209-210

  [5]刘艳新.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7):132-133.

篇四:康复护理脑梗死国外研究

  脑梗死的早期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

  摘要】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卒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死发病率逐渐提高,早期康复和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身体功能恢复和效果,增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本文主要分析脑梗死早期康复和护理研究进展。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护理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病,是脑组织和血管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脑软件,恢复期长,出院患者多存在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早期康复和护理能够极大改善预后,效果明显,本文主要综述脑梗死早期康复和护理研究进展。

  1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目的

  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研究有很多,一般认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并能够改善患者中枢神经功能和身体功能等。刘丽娟等人[1]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指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黎瑞仪等人[2]指出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和运动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卢洁等人[3]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指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明天提高NIHSS评分和血清hs-CRP,改善预后。

  2脑梗死早期康复

  早期康复护理能够预防患者二次伤害,但是关于早期的概念,临床中并未达成共识。赵红梅等人[4]在研究中认为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运动障碍恢复情况与患者康复时间相关,认为越早开展康复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康复越好。龙成惠等人[5]在分析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指出从发病至24h开始为最佳时间。

  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功能锻炼、语言功能锻炼等,朱红敏等人[6]认为脑梗死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超过8分,生命体征平稳后就可以采取康复训练,在训练中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锻炼内容和强度,注意避免出现肌肉萎缩。

  在脑梗死患者卧床肢体锻炼中,采用聚臂、抬腿等方式,也有研究[7]配合针灸、热敷等中医疗法配合语言功能锻炼、肢体锻炼,保持患者关节灵敏性,避免肌肉萎缩,效果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血压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避免关节僵硬,一般认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8],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入康复训练。运动治疗与神经发育疗法为主,通过运动疗法能够改善患者预后[9],明显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并减少后遗症的出现。

  临床脑梗死患者语言障碍类型有很多,运动失语症[10]比较常见,在康复护理中,一般在发病后2周开展语言训练,并进行护理干预,加速代谢工作,改善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目前关于持续时间、治疗强度还没有形成统一观点,也有研究认为[11]应在脑梗死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开展语言功能锻炼。语言康复训练中,需要先判断患者失语类型,然后根据患者具体表现制定训练计划,一般患者病后2周是进行语言恢复的最佳时期[12],可根据患者爱好,为患者播放一些歌曲等,增强患者听觉刺激,并进行科学的口腔训练[13],运动失语症可以多鼓励家人与其进行交流,感觉性失语症患者可以引导患者采取手势表达自己的含义。

  脑梗死患者吞咽困难是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进食,采取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咽部刺激[14]、咳嗽训练以及喂食训练等,三餐前采用冰冻棉棒蘸少量水刺激患者咽部,反复训练,提高口腔黏膜感受性,进餐时尽量不要说说,不能使用吸水管患者,床旁边设置吸引装置,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吸痰。

  3脑梗死护理

  脑梗死护理工作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包括体位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等,保护患者良好体位,患肢放在中立位,避免下肢外旋,患侧卧位增加患侧感觉输入[15],及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若是患者梗死面积较大,应严格控制患者饮食,为患者制定良好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16],戒烟戒酒。

  脑梗死患者虽然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但是多数患者会存在语言、活动等方面的问题,很多患者会存在一定心理压力,出现抑郁表现[17],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不能忽视心理护理,在护理中可以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护理人员向患者主动讲解脑梗死放置工作,提高患者配合度。针对情况严重患者,可以适量给予药物治疗。不少研究指出脑梗死与高血压存在密切管理,在康复护理工作中,需要积极治疗高血压[18],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需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协助患者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和治疗。

  4结语

  总之,脑梗死患者采取相应的早期康复和护理措施,通过功能锻炼、语言康复训练以及相应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改善预后,在康复护理工作开展中,需要争取得到患者家属最大配合,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刘丽娟,李虹,杨万英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3):103-104.

  [2]黎瑞仪,陈树娣,蓝小玲等.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59(13):218-220.

  [3]卢洁.康复护理对高龄早期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68(9):2395-2397.

  [4]赵红梅,张淑军,于海燕.脑梗塞偏瘫老年患者综合康复护理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0,11:3325-3326.

  [5]龙成惠.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09,30(06):509-510.

  [6]朱红敏,孙会琴.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935-3936.

  [7]曾学清,滕东时,杨涛,等.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构音障碍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0):9-10.

  [8]王黎英.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1,24(19):6483-6484.

  [9]张荷,郑冬图,胡海燕等.脑梗死后遗症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3):94-96.

  [10]郑英华,冯鹏雄,郑纯.脑卒中失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3):538-539.

  [11]姜鸿,赵海霞.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4):25-26.

  [12]阳淑莲.早期目标性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6):100-101.

  [14]刘玉莲,赖玉芳,罗庆.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

  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4):14-15.

  [14]刘海波,耿爱香,赵东英,等.冰刺激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50-2051.

  [15]陈莉.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西安,2013,26(6):251-252.

  [16]吴婷婷.

  脑梗塞的健康教育[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30):209-210.

  [17]王金兰.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13):24.

  [18]李立.100例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6):145.

篇五:康复护理脑梗死国外研究

  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分析

  近些年,虽然脑梗死的抢救成功率在不断提高,但脑梗死后遗留的功能障碍却仍十分严重,严重致残的比例到达40%。从脑的可塑性与功能重组理论来说,脑梗死后的早期康复对于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国外早有研究说明,脑卒中后7d进行康复干涉的患者,其远期疗效较康复干涉开始机会更晚的患者明显提高[1]。本文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报告如下。

  1对象与办法

  1.1对象。选择我院2008年10月至2008年7月8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既往无残疾、神经功能障碍史。男47例,女39例;年龄62~78岁,平均〔70.54±8.70〕岁,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拟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办法。研究组在脑梗死后72h、病情稳定时即开始进行康复护理,主要包括:〔1〕早期体位的变换,保持患肢功能位。〔2〕激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关节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始坐立、下床、站立、步行训练。〔3〕指导患者进行作业疗法,包括在缓和期改善肌力,提高肩胛带稳定性;在痉挛期进行双手叉握训练;在恢复期提高协调性以及精细功能。〔4〕激励患者读书、听音乐、玩小玩具等,以刺激感知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进食、穿衣、洗漱、大小便等训练,同时选择一些兴趣爱好,培养生活情趣。〔5〕康复训练的同时做好针对性心理干涉,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对照组采取延迟康复护理,康复护理的机会在发病7d后。1.3察看指。护理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系统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1.4统计学办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研究组FuglMeyer评分〔13.52±1.26〕分,Barthel指数〔40.24±3.29〕分,对照组FuglMeyer评分〔12.66±2.46〕分,Barthel指数〔39.68±3.63〕分,两组比拟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FuglMeyer评分〔24.55±1.40〕分,Barthel指数〔52.15±4.77〕分,对照组FuglMeyer评分〔18.55±2.10〕分,Barthel指数〔47.65±4.08〕分,研究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脑卒中患者中几乎60%~80%属于脑梗死。半暗带区的形成是脑梗死的显著特征,但人们发现,这时的神经元并没有坏死,只是传导衰竭,当早期予以一定的干涉措施后,可使这局部的细胞复常。目前,对于脑梗死后早期康复的最正确机会仍无统一规范,有学者认为早期康复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再发卒中、跌倒等一系列并发症[2],但AVERT研究说明,脑梗死后24h内下床活动是比拟平安的,近期的病死率并不会较延迟活动增加[3]。动物实验说明,早期运动能够增加缺血脑皮层的血流灌注量,减小缺血半暗带区,对脑组织具有爱护作用,同时还能提高记忆、运动、空间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权衡早期康复的利与弊,应该是利大于弊。目前对于早期干涉机会多在发病后48~72h,也有人提出了超早期活动,即发病后24h内离床活动,但这不足大样本的RCT研究。考虑到本研究中为老年患者,根底疾病多,运动协调能力差,活动时容易跌倒,故在发病后72h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显示,研究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次证明,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是平安有效的。

  参考文献

  [1]罗菊珍,杨进标,王延红,等.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7〔4〕:420-422.

  [2]李春红.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17〔2〕:147.

  [3]徐世英.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症中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1〔11〕:187-188.

篇六:康复护理脑梗死国外研究

  脑梗死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摘要:脑梗死又被称之为缺血性的脑卒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液出现供应障碍,使脑部组织出现局部的不可逆的损伤,从而引起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现在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疗脑梗死,我们对脑梗死的治疗进行研究。

  关键词:脑梗死;治疗现状;研究进展

  现在,脑梗死对患者造成了重大的伤害,其中脑卒中有80%的患者都是由于脑梗死造成的,并且脑梗死有着很高的复发率,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残疾,更严重的会出现死亡[1]。脑梗死在我国是影响健康的主要疾病,致残率在各种病情中排在首位,致死率仅仅在心肌梗死、癌症的后边,位列第三[2]。脑梗死的出现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会给患者的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给我国的医疗机构带来重大的经济负担,所以,现在这种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3]。现在我们对脑梗死病情的治疗情况进行综述。

  1治疗现状

  1.1基本治疗

  1.1.1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正常。在病情的急性期,要对患者进行呼吸道的护理,保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在必要的时候,给患者提供机械通气,保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处于正常值以上。?控制患者的体温[4]。患者的体温大于39°或者患者的意识不清楚,要了解患者的发热原因,对患者及时的采取降温措施,或者给予患者抗生素的治疗,将患者的体温控制在正常的水平。?控制患者的血压。患者在急性期血压往往会升高,当患者的血压大于210/120毫米汞柱时,要对患者进行降压措施,并且要时刻的观察血压的变化,防止患者血压变化过快[5]。④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监测。少数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会出现肌钙蛋白增高的状况,要及时的处理这种情况[6]。

  1.1.2维持患者的血糖保持平稳,并且保证水电平衡[7]。出现急性脑梗死的病患要时刻注意体液的控制,每天补充液体1500毫升左右;要严格控制患者的血液中钾的浓度和钠的浓度。脑梗死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概率较低,但是,低血糖会导致脑部出现缺血损伤,并且会发生水肿,所以要尽快的调整患者的血糖浓度[8]。大约有2/5的患者在脑梗死后会出现高血糖,这种病症对患者的预后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对患者使用胰岛素,将患者的血糖浓度调节在正常水平[9]。脑梗死的患者如果可以正常的进食,不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营养补充,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则需要使用鼻饲,如果患者的进食困难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肠外营养[10]。

  1.2溶栓治疗

  1.2.1静脉溶栓

  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在发病短时间内,患者有溶栓适应证,要及时的对患者进行静脉血栓治疗[11]。越早的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越好。现在,溶栓对脑梗死的患者是最有效也是速度最快的治疗方式[12]。在进行溶栓时,最先使用的溶栓药物是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要求比较简单,操作简洁,速度快,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小,治疗的时间比较短,所需要的费用较低,容易被患者接受[13]。静脉溶栓,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患者的病灶减小,减轻患者的脑水肿状况,对于脑神经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14]。静脉溶栓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还对患者的术后生活有着明显的改善,但是这种手术方式用药量比较大,容易造成患者大量出血,二次治疗效果不佳,所以对于存在微血栓的患者效果最好[15]。

  1.2.2动脉溶栓

  ①动脉溶栓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是使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对股动脉或者颈动脉进行穿刺,通过血管造影对患者的病灶进行定位,把微导管导航穿刺进入到脑血管,对患者进行动脉内的溶栓[16]。动脉内溶栓治疗方式,使用的药剂量较少,病灶周围的药物浓度比较高,可以很好的对病灶进行治疗,取得的溶栓效果好,治疗时间较短[17]。这种方式适用于血管较大,出现的是单一的血栓,或者手术后不适合使用静脉血栓治疗的患者。但是动脉内溶栓,需要借助血管造影,这需要的费用比较高,操作比较困难,需要耗费的时间比较长,需要技术比较高超的医疗人员来进行操作[18]。这样动脉内溶栓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够支付起,所以会有很多患者符合治疗的条件,但是得不到及时的治疗。通过研究表明,脑梗死的患者使用

  动脉内溶栓比静脉溶栓的效果更好,血管的再次通畅概率高,患者的病死概率有效降低[19]。

  ②动脉溶栓加机械性破碎血栓

  目前,国外最近研究的动脉溶栓加机械性装置,在对患者的血管内注射溶栓剂,同时,对患者使用机械性的破碎血栓,最后将碎裂和溶解的血栓吸出[20]。这种方式使用的溶栓剂量大大减小,能够有效的增加血管再通率,降低患者脑出血的概率,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有着很好的临床效果[21]。

  1.2.3动静脉联合进行溶栓

  最近有学者指出,可以使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方法,即颈动脉或者患者的大脑动脉出现了梗死,先使用溶栓剂静脉注射,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变化,对患者使用MRI扫描,确定患者梗死的部位有着异常的改变,使用动脉造影确定血栓阻塞的具体部位,然后使用动脉溶栓[22]。研究表明,使用动静脉溶栓能够在短时间内治疗患者的血管梗死,但是这种手术方式还需要在临床中进一步的研究探索[23]。

  1.2.4溶栓手术加超声波治疗

  现在国外文献表明,使用超声波溶栓治疗脑梗死,这种治疗手段可以加快患者的血栓进行溶解,加速血液再次流通,这是一种心形的治疗手段,需要在临床中进行大量试验证实[24]。

  2研究进展

  2.1抑制患者血栓形成

  2.1.1使用抗凝药物

  早期的脑梗死患者,血栓有着很强的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体内的纤溶酶原抑制物含量大量增加,这种高凝的状态会导致患者的梗死面积进一步增加,造成脑梗死的病情加重[25]。抗凝的主要作用是阻止血液中血栓进一步发展,并且用来预防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出现[26]。临床中经常用到的抗凝药物是低分子的肝素。低分子的肝素对患者的凝血系统影响比较小,不会造成血小板出现凝聚,不会增加血管的通透性,所以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的概率比较低[27]。现在,对使用抗凝药物治疗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因为抗凝药物会将血管内部的血栓溶剂脱落,形成栓子的概率增加,所以对于中度的脑梗死患者不能使用抗凝药物[28]。

  2.1.2抗血小板凝聚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是造成脑梗死的最主要原因,而血小板出现活化是造成血栓形成必要机制。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能够有效的治疗脑梗死[29]。在发病的早期,对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药物,能够有效的延缓脑梗死的发展,降低发病率,明显的改善患者的预后[30]。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的用药量,早期每二十四小时使用200毫克,急性期的时候使用100毫克,但是在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时候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对使用阿司匹林有耐受性的患者建议使用氯吡格雷[31]。

  2.1.3降纤治疗

  在急性脑梗死中,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会大量的增高,使用降纤类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纤维蛋白原,并且能够增加纤维溶解物的活性,从而抑制血栓的生成[32]。但是在用药期间,要对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进行监测,防止患者出现出血。

  2.2脑神经的保护

  现在,在临床中已经使用了多种神经保护药物,这些神经药物虽然在动物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疗效,但是在人体使用的数据还是比较少,需要大量的实验进行验证[33]。通过降低颅内压可以减少患者脑疝的形成。大面积的梗死往往会引发脑水肿,从而造成脑内压的升高,造成脑疝形成[34]。所以我们使用脱水的方式减小患者的脑内压。但是脑梗死的患者一般发生水肿的情况发生时间比较迟,脱水的时间不能太早[35]。

  3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治疗脑梗死的药物在不断的被开发,但是仍然不能彻底的解决患者出现伤残的问题。现在的治疗中还存在着脑梗死的再次发病如何避免,并且现在在使用抗凝药物时也会有很多的争议,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淑娟,刘倩,李言洵,等.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14(5):225-229.[2]冯爱君,蒋曼丽,侯鹏飞,等.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及其亚型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5):507-512.[3]张宏伟,赵俊娜,李舟,等.急性脑梗死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8):68-70.[4]李慧敏,杨亚峰,刘瑞敏.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继发脑梗死方面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4):416-418.

  [5]李军.动态血压对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病变的影响[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7,38(1):32-34.[6]陈东方,王锦达.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对脑白质病变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8):820-822.[7]邱琴.以脑梗死为表现的急诊低血糖性脑病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0):1175-1176.[8]吴丽娜.糖尿病低血糖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微循环状态变化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9):231-232.[9]刘艺飞.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症状及血尿酸水平的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4):42-44.[10]尹更生,李菊香,邱霞,等.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液流变学联合检测的意义[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2):182-185.[11]连丽霞,张佩兰,罗玉福,等.比较静脉溶栓与双抗治疗脑梗死后PLT、凝血指标、D-二聚体变化[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34(1):56-58.[12]鲁文先,苏毅鹏,陈金波.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出血性转化影响因素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25(1):29-33.[13]陈燕.不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对比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37-39.[14]马瑞,张晓惠,徐亚辉,等.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919-920.[15]李欣,李雯,刘凌云,等.依达拉奉联合rt-PA超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287-3288[16]田洪,郝磊,宋川,等.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相关因素探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10):839-842.[17]杨伟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6):74-76.[18]关玉华,艾克拜尔?加马力,曹莹莹.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28(4):222-224.[19]何劲松.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25(11):132-133.[20]熊波,李航,史树贵,等.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与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7,26(3):185-188.[21]马朝晖,李贵福,尤劲松,等.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单中心回顾性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5(7):406-411.[22]许皓莉.动静脉联合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2):71-73.[23]戚纪胜,符玲萍.rt-PA动脉溶栓结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3):3642-3644.[24]杨清泉,周婷婷,林乔.超声波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8):62-63.[25]沈明强,吴冠会,董晓峰,等.双抗与抗凝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110例对比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4):560-562.[26]沈明强,吴冠会,董晓峰,等.阿加曲班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7,30(2):141-143.[27]尹魁明,肖爱玲.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106-108.[28]杨明健.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0(2):11-13.[29]包颖.急性脑梗死溶栓出血性转化后抗血小板药物选择[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10-12.[30]路芳,刘翠,聂忆秋.抗血小板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的

  调控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1):68-70,76.[31]沈明强,石冬敏,程庆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活化、聚集状态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2):105-107.[32]唐思治,包正军,罗霄鹏.降纤酶在改善脑梗死急性期APTTP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中的作用[J].河北医学,2016,22(4):566-569.[33]张晓红.神经节苷脂联合醒脑静对脑梗死后炎症损伤的脑保护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5):145-146.[34]李春雷,黄川锋,张峰.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醒脑窍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0:1873-1877.[35]姚恺,邬军锋,杨晓波,等.神经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137-4139.

篇七:康复护理脑梗死国外研究

  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摘

  要

  本文探究分析优质康复护理措施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积极作用。脑梗死是一种多见的老年慢性病,临床病情也越来越突出,死亡率和致残率也增高,以往的护理仅注重于患病期间的护理治疗,忽略脑梗死导致的后遗症对患者的影响。从而导致了脑梗死患者在康复期出现的后遗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问题,本文主要综述了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效果的研究近况。

  关键词:脑梗死;肢体障碍;康复;护理

  1.概述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的脑[1组织坏死或脑软化,引起局限性的脑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患者越发增长,多为老年人。脑梗死病程长、并发症多,影响了患者的身体[2健康和心理健康。脑梗死治疗不及时,诱发后遗症的机率将会增加],比如偏瘫、肢体麻木或障碍、偏盲、失语等都是脑梗死常见的后遗症。

  2.国内近况

  脑梗死后遗症是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一种主要诱因,已[3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脑梗死已经是一种普遍的急性脑血管性疾病,每年大约都会有两百万人因新发的急性脑血管系统疾病死亡,每年[4约150万人因脑梗死而致死]。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逐步进步,脑梗死的死亡率已经得到了基本、有效的控制,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以及治疗、护理仍然相对是薄弱的一个环节。

  3.康复护理的意义

  脑梗死是慢性疾病,可能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的同时出现,会增加治疗困难,延长患病的康复时间。病情严重也容易导致脑卒中的发生。虽然医疗水平持续提高,很大程程度减少脑梗死病人的死亡率,但脑梗死病人恢复病情后,容易发生后遗症,给家庭、社会带来负担。为减少脑梗死后遗症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影响,[5早期恢复护理是一种有效护理方法]。对脑梗死康复期的护理是十分有重要的。

  4.肢体运动障碍

  在脑梗死病患者中,肢体功能紊乱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症状。肢体运动障碍是脑梗死后遗症中的一种,肢体功能紊乱会给患者的生理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严重的可能会瘫痪,生活质量下降。综合评价脑梗死病人肢体能力,实施康复干[7预,有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病人恢复健康]。[6]5.

  评估的标准

  结合肌力评定方法,将肌力分为了0-5级。0级:完全瘫痪,肌肉无收缩;1级: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能在床面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既无力抬起;3级:肢体能够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级:肢体能做阻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5级:正常肌力。这个评定结果给脑梗死导致的肢体运动障碍的康复护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护理标准。一般情况下,脑梗死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很难恢复到正常肌力。

  6.康复护理

  6.1中医理疗康复护理

  通过中医推拿、针灸、拔罐等技术,使患者肢体血液循环通畅,脉络得到疏通,避免出抽搐、肌肉萎缩的情况。首先要在患者身上找到合适的穴位,然后施加患者可耐受的力度,进行中医物理刺激干预,每天一次。但是在实施干预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决定力度、时间、次数。

  6.2药物疗法

  [9][8]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并且情况,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拜阿司匹灵、依达拉奉、注射用

  酸川芎嗪等,其中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有较[10好效果,两者合用可对患者的血脂和神经功能有所改善]。但是西药存在较大的[11刺激性,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可选择刺激性较小的中成药,比如丹红注射液等]。

  中西医药结合能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

  6.3心理护理干预

  对康复期患者进行焦虑情绪评价,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存在更为复杂的心理问题。对此需要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时,要全面的评估患者的个性人格、社会支持,认知评价以及身体情况等多层因素,需要针对不同患者指定不同的心理疏导干预。综合评估患者的角色适应情况,及时帮助患者纠正自身的角色转换问题,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

  6.4康复训练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抑制不正常常反射活动,最大限度改变异常的运动模式,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然后再对患肢进行训练。其手段主要包括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

  6.4.1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以运动学、生物力学、神经生理与发育学的基本原理,采用主动或者被动的运动,对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与训练。比如对患肢的关节牵伸、松动等技术,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平衡训练、站立坐行训练等多功能多模式训练,如一边哼歌一边用脚打节拍、走“Z”字行路线等,以[13增强肌力,提高肢体关节活动度,维持运动功能平衡]。同时再指导患者进行良[14肢体位摆放,包括健侧、患侧、仰卧等体位

  ]。

  [12]6.4.2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是从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休闲游戏及社会交往等活动中选择和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活动进行训练。比如穿衣、使用餐具、入厕、洗浴、打字训练等。以此来增强患者对新的生活方式的适应能力。

  6.5健康宣教

  健康宣教的目的一方面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是促进疾病的康复,延续治疗效果,巩固疗效,减低复发的就可能性。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等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充分利用社交平台与患者沟通,预防疾病复发,促进健康。

  要从满足患者恢复健康的角度,对患者的预后做一定程度的护理干预,巩固治疗成果,预防复发,促进健康。从康复训练、心理干预、用药指导、脑梗死疾病的治疗、护理等知识宣教等方面帮助患者了解病情,恢复健康。

  7.结语与展望

  康复护理干预会减少脑梗死患者续发肢体障碍。尽早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16的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有积极影响,从而增加生活自信,利于康复]。康复护理能[15]够减少后遗症,能减低患者的痛苦,也能够以有效的避免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恶化,有利于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从另一角度上来说也可以减少社会压力。减少家庭以及个人的经济负担等。

  中医技术治疗脑梗死主要在于活血化瘀,疏通血液循环,但是疗程较长。中医推拿舒筋活血对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有确切的疗效,西医药对患者病情的康复起效较快,但对其刺激性较大。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西医联合康复模式对肢体障碍患者的肢体剩余功能的恢复效果远远大于单一的常规护理。但是应用中西结合护理措施前,需要考虑和评估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的情况,特别是患肢的评估。综上所言,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有较大的临床实践性,可以大范围的临床应用和普及。

  1参考文献

  [1]洪英.9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03):370-371.

  2[2]邓巧宴,陈

  昕,雷婷转.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对后期认知及预后效果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9,6(25):169-170.

  3[3]沈设芬,李

  瑛,毛云英等.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04):98-99.

  4[4]张文博,夏士博.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进展[J].养生保健指南,2016.16:80-80.

  55]李学辉.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9,6(24):157-157.

  6]6]崔瑞丽.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家庭医药,2019,8:298-298.

  77]丁婷,王莉萍,孟

  敏.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饮食保健,2019,5.6(19):113-114.

  8]8]徐梅.46例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4):76.

  9]9]龚丽丽.早期中医护理和现代康复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24(04):45-63.

  1010]谭斌.治疗脑梗塞常用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J].大家健康,2014,10(13):305-306.

  1111]杨贵林,樊丽春.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脑梗塞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11):194-195.

  12]12]张丽萍.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J].养生保健指南,2016.(26):239-239.

  1313]刘梦姣,曾慧,王晓松,潘露.多模式运动训练对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躯体、认知功能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09):23-27.

  1414]范东巍.康复治疗促进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9,6(32):122-123.

  15]15]关冰心,薛静,胡洁.持续性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1):1586-1589.

  1616]王建琴.观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及预后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39):84-87.

篇八:康复护理脑梗死国外研究

  脑梗塞的早期康复护理新进展

  摘要:脑梗塞作为临床常见疾病,有着较高的病死几率,一般情况下护理主要围绕抢救患者生命展开,以至于忽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环节,这也是导致致残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脑梗塞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相关早期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与预防并发症、后遗症等问题的发生,将功能障碍控制到最低,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使患者尽早恢复,因此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梗塞属于中老年群体多发性疾病,患者会出现睡眠障碍、神经精神、神经感知障碍、偏瘫、失语等并发症现象,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质。现如今,通过对脑梗塞患者展开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与控制患者并发症问题的发生,提升临床护理服务效果。故此,将围绕脑梗塞的早期康复护理新进展,展开以下分析概述。

  基础护理干预

  1.1体位护理干预

  医护工作者加强注重患者良肢体位的摆放,确保患者上肢保持肩关节向前,肘伸直,腕关节伸展,指关节外展。而患者的下肢应该保持中立位姿势,膝关节微微屈伸,避免下肢外旋,控制上肢屈肢痉挛、下肢伸肌痉挛问题的发生,有效防止患者肩关节半脱位、早期出现分离运动1]。尽可能每间隔2小时左右,医护工作者可协助患者更换一次体位,让患侧卧位与健侧卧位相互交替,降低与避免压疮问题的发生。

  1.2心理护理干预

  结合有关临床研究表明,40%-45%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症等心理问题2]。为了进一步降低与控制抑郁症问题的发生,医护工作者要积极纠正患者不良的治疗观念,向患者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实施的必要性,提高患者与家属[[

  的护理配合度。在患者恢复期间,患者心理容易过度急躁、焦虑,渴望痊愈与恢复,医护工作者要尽可能为患者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展开必要的心理疏导,同时结合患者肢体功能与病情状况,为其制定针对型康复护理方案。

  1.3教育指导干预

  大多数脑梗塞患者与家属盲目的以为脑梗塞疾病只需要药物治疗,并没有意识到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患者也受悲观消极情绪的影响,并不愿接受早期康复训练指导。此时医护工作者应该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指导,让患者充分了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理解与掌握康复训练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除此之外,高血压、糖尿病和脑梗塞有着内在联系,医护工作者应该做好有关疾病的健康知识宣传工作,才能进一步提升脑梗塞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

  1.4饮食护理干预

  饮食治疗作为脑梗塞关乎于患者预后效果是否良好的关键性因素,如高血压疾病患者,饮食要保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戒烟戒酒。医护工作者要告知患者尽可能不食用对脑梗塞疾病具有危害性作用的食物,才能确保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1.5出院指导干预

  医护工作者向患者与家属耐心讲解出院前有关卫生指导各项内容,例如压疮预防、饮食指导、并发症处理等。由于脑梗塞神经功能缺损患者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应该让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疾病,才能提高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

  康复训练指导

  2.1肢体功能训练指导

  在早期训练康复期间,医护工作者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指导原则,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健侧到患侧循序渐进的过渡,避免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等问题。同时医护工作者还要结合患者病情状况,选择与患者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康复训练内容。

  有关文献强调,脑梗塞早期康复训练有效几率达到93.33%,在治疗2个月后,能够改善患者Barthel与FMA评分情况3]。李晓芳、李梅燕等人研究72例脑梗塞患者,对患者展开早期康复训练后,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的评分情况,确保患者康复训练效果4]。

  2.2卧床肢体训练指导

  医护工作者通过对患者展开抬腿和举臂训练指导,将患者手臂与腿抬高至适当位置,能够减轻患者疲劳程度。如若患者患侧肢体难以进行主动活动,医护工作者需要协助指导患者展开肌肉按摩、关节屈伸、关节旋转等训练练习。另外,联合应用针灸、热敷等物理治疗干预方式,能够对患者神经的生长起到刺激性作用,增强患者关节灵活程度,进一步降低患者肌肉萎缩的发生概率。

  2.3坐位行走训练指导

  医护工作者将床头摇高至30°,随即增加角度,如若患者不存在不适感,可以在家属与医护工作者的协助下,让患者双腿下垂坐在床边,逐渐过渡至在两人帮助搀扶下进行站立练习,随即让患者利用物体站立、独自站立、下蹲等。在患者能够保持平衡站立后,可以让患者展开行走练习,在练习初期,需要家属与医护工作者搀扶患者进行行走练习,并让患者穿戴防滑底鞋子,避免患者发生跌倒等意外事件。在行走练习期间,医护工作者需要应用三角巾,对患者患侧上肢展开悬吊,避免诱发上肢肿胀问题。

  2.4语言康复训练指导

  医护工作者需要对患者展开失语类型客观评定,结合患者的失语情况,为其制定康复方案。患者症状减轻前14日是语言恢复良好阶段,在康复护理半年后,语言功能会得到缓解。唐则凤等人通过临床研究发现5],语言康复训练指导时间通常在发病后14日内,经过语言康复训练指导后,能够调节与恢复患者中枢神经功能。

  结束语:

  [[[

  综上所述,在脑梗塞临床护理干预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改善与调节患者语言与肢体功能,使患者尽早恢复,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提升患者生活品质。在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期间,医护工作者应该注重与患者、家属的紧密配合,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才能确保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宋洁茹.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塞的护理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8):97-97.

  [2]杜媛媛.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进展性脑梗塞中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31):117.

  [3]李红.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用于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3).

  [4]李晓芳,李梅燕.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及施行效果[J].智慧健康,2018,4(36):150-151.

  [5]唐则凤.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v.14(06):81-83.

篇九:康复护理脑梗死国外研究

  浅析

  脑梗死的康复护理进展

  摘要:脑梗死所指的是患者出于脑补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障碍综合征,在脑部血管疾病中脑梗死疾病的占比高达70%。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脑梗死发病率逐年迅速增长,脑梗死具有起病急、恢复缓慢等特点,并且极容易促使患者致残,对患者生活质量存有严重影响。如何对患者展开功效的康复治疗与护理极具意义。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护理

  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护理敢于,能够帮助脑梗死患者更好地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疾病后的生活质量,对于帮助患者复返家庭乃至社会都具有极大帮助。本文主要围绕脑梗死的康复护理进展展开进一步论述,主要从患者早起介入康复时间、心理护理、肢体偏瘫康复护理等方面出发展开综述。

  脑梗死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时间

  对于任何一名脑梗死患者康复预后工作的开展,早期康复介入都极为重要。早期进行康复介入,对脑梗死康复预后致关重要。刘琳琳(2019)经过研究后明确提出了脑梗死患者在患病之后的24小时内,若通过对患者进行指导互动,有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聂晓淼(2020)提出了在患者疾病情况逐步稳定的情况下,早点展开康复训练,从发病开始后三天便展开康复训练往往更有利于患者康复。黄春梅(2020)提出了针对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一般都包括良肢位置摆放、床上被动活动等。

  心理护理

  脑梗死患者很多时候都存在起病急、进展迅速等情况,很多患者突然发病都会产生心理烦躁,导致患者在起病后生活王福安自理给而感到较大的恐惧与心理压力,产生不良情绪,并不利于疾病康复。梁红玉,秦盼盼等(2018)经过研究后认为患者疾病前期的疾病心里护理极为重要,通过告知患者关于疾病的相关知[3][2][1]

  识,有利于帮助患者提高对于疾病的认识,从而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心里,以良好的心态去接受疾病治疗。程琳(2020)提出了脑梗死患者在疾病前期所接受的心理护理中,应当调动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帮助患者提高对抗疾病的信心,唯有如此,才能够让患者更容易接受后期的康复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3

  肢体偏瘫康复护理

  王娟,杨修玲(2019)提出了脑梗死偏瘫前期的康复护理中应当增强肢体功能训练、力量训练,能够帮助患者减轻肢体偏瘫的情况,与此同时也更有利于帮助患者恢复。其中功能训练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重建大脑皮质组织以及神经通路,提高体质的活动能力。徐颖,朱颖(2019)提出了脑梗死华智能和在入院之后,便应当展开肢体运动,可以对患者展开肢体被动运动,避免患者出现关节挛缩的情况,具体关节活动的顺序应当先大后小,展开各种关键屈伸、内旋、外展等运动,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肢体活动能力。

  4

  失语症状康复护理

  崔朝云,王健(2016)提出很多脑梗死疾病患者都会存在程度的失语,其中在临床上,运动性失语的情况比较常见。与此同时提出了患者存在失语症状的情况下,必须要再发病后的两周内展开适当的康复护理,前期可以通过语言功能护理评估、干预训练等方式帮助护理尽可能提高语言康复水平,此阶段的语言康复护理往往效果最为显著。陈慧丽,孙青(2018)提出了在针对脑梗死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必须要展开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例如听、说、写等方面的训练应当综合展开,以确保能够从多方面出发对患者的大脑皮层进行刺激,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语言功能。与此同时,应当与患者多沟通,从而帮助患者在失语后能够尽快回复,在具体的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并没有具体的标准流程,具体还需要针对患者的情况展开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才能够发挥出最佳护理效果。

  5

  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

  王敏,符晓艳(2017)提出了脑梗死患者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吞咽功能障碍,一旦出现此情况必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提高患者的致[9][8][7][6][5][4]

  残率。对于此方面的护理,必须要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出发,并且在康复训练中主要通过发音、吞咽和摄食等方式进行训练,以确保能够避免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更有利于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具体在训练过程中应当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调节,以便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进一步了解到针对脑梗死患者展开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结合各种系统化、功能化的锻炼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治愈效率,与此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针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需要一个过程,此过程较为缓慢,良好的心理护理是帮助患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准确把握好早起介入,从患者的心理特点出发,进一步这对脑梗死患者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极为重要,能够更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刘琳琳.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9,25(03):171-173.

  [2]聂晓淼.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1):203-204.

  [3]黄春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01):213-216.

  [4]梁红玉,秦盼盼,宋婷婷,夏美艳,李晓萍,李世坤,马红梅.早期心理护理与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5):190-193.

  [5]程琳.康复护理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01):188-190.

  [10]

  [6]王娟,杨修玲.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0):125-127.

  [7]徐颖,朱颖.强化康复护理在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4):163-164.

  [8]崔朝云,王健,刘敬芳.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03):526-527.

  [9]陈慧丽,孙青,谢洁,蒋娜,曾杨康.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筛查评估及康复护理的效果[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8,7(04):32-33.

  [10]王敏,符晓艳,江礼,祝欣忆,陈巧燕,王华.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护理,2017,9(03):210-213.

篇十:康复护理脑梗死国外研究

  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詹驰

  岳琳

  宿丹

  摘要:目的

  观察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障碍改善的效果。方法

  在2019年4月-10月期间院内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出7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38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对比各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肢体感觉功能、关节活动度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障碍,值得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康复护理;肢体功能障碍

  急性脑梗死属于一种高发疾病,且还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预后还会出现较多的后遗症,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后遗症为肢体功能障碍。本次实验分析为了探讨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状况,选取7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具体探讨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4月-10月期间院内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出7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38例患者。观察组:女性20例、男性18例,年龄39-81岁,平均(48.35±7.83)岁,合并高血压的有13例,合并糖尿病的有11例,合并高脂血症的有6例,合并冠心病疾病的有8例;对照组:女性19例、男性19例,年龄39-81岁,平均(48.32±7.78)岁,合并高血压的有12例,合并糖尿病[1]

  的有9例,合并高脂血症的有13例,合并冠心病疾病的有4例;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具体内容有:①康复计划:根据病人的恢复状况给其制定科学的康复锻炼方案,对于卧床患者,应辅助其调整舒适的体位,让其患肢保持在功能位。同时,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并给予肢体被动运动、关节按摩等护理干预,以促进其患肢的血液循环能力,进而避免肌腱萎缩。注意,护理期间控制好被动练习的强度,要循序渐进增加锻炼强度,以病人感觉不到疲劳为宜。②环境护理:给患者营造一个安全、整洁、干净的病房环境,以方便病人拿取来摆放病房内的使用物品,并保持浴室和厕所地面的平坦和干燥,以免病人跌倒。为了方便患者行动,在病房内安置扶手架。③康复训练:康复锻炼期间,指导病人正确坐起、站起、步行,让患者借助拐杖或者扶手进行康复锻炼。注意锻炼量不宜过大,以免运动过度让心脑血管病症复发。④心理干预:因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病人易出现悲观、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为此,应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积极主动和病人进行交流沟通,以便消除其内心的不良情绪。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叮嘱其多陪伴病人,让患者感到来自家属和护理人员的关怀,树立患者治疗疾病的决心和信心。

  1.3观察指标

  分析干预前后各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从肢体运动功能、肢体感觉功能以及关节活动度等三方面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用软件SPSS19.0统计数据,组间检验用t值,计算资料用标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护理之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肢体运动、感觉功能以及关节活动度等经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之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肢体感觉功能、关节活动度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各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肢体功能障碍改善情况

  (X±S)

  组别

  肢体运动功能

  肢体感觉功能

  关节活动度

  护理前

  后

  护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8)

  13.37±7.12

  17.25±4.56

  2.35±0.74

  12.34±3.07

  1.48±0.53

  7.73±2.25

  观察组

  (38)

  13.41±6.96

  25.16±4.62

  2.38±0.83

  18.63±2.78

  1.51±0.48

  18.42±3.52

  t值

  248

  0.016

  7.51

  0.1663

  619

  9.3

  0.2586

  15.7738

  P值

  803

  0.900

  0.00

  0.8684

  000

  0.0

  0.7966

  000

  0.0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较高,治疗后易出现后遗症,其中发生率较高的当属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故为了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在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护理,使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以改善其神经功能,减小致残率。以往使用的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有效的康复护理,仅对疾病进行指导,导致病人配合度不佳,对于肢体功能康复效果也达不到预期效果。而本次使用的康复护理则是从病人的整体情况出发,给其制定针对性、有效性、科学的康复护理干预,从病人的心理、生理等多方面进行干预,以促进病人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训练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本次实验显示,实施康复护理的观察组其肢体运动功能、肢体感觉功能以及关节活动度等都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说明康复护理对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效果确切。

  综上叙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肢体运动功能、肢体感觉功能以及关节活动度,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窦燕燕.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26:119-120.

  [2]吴琴瑛,林晓妹,林芳芳.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34):90-91.

  [3]王常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睡眠的临床疗效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07):822-824.

  作者简介:詹驰

  民族:汉,性别:女,籍贯:四川省成都市,工作单位:新津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学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中医和康复

  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3][2]

  作者简介:詹驰

  民族:汉,性别:女,籍贯:四川省成都市,工作单位:新津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学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中医和康复

  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篇十一:康复护理脑梗死国外研究

 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摘要】偏瘫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对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不同程度的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近年来,脑梗死疾病的发病率仍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对于脑梗死偏瘫的康复护理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文中主要探讨了脑梗死偏瘫的康复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促进身体功能恢复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大量文献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偏瘫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干预后期日常活动能力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目前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康复护理方法,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1-2]。

  1.安全管理

  脑卒中偏瘫患者失去了正常的活动能力,很多行为、活动受限,加之患者术后仍需要使用药物,可能产生头晕等不良反应,在患者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如果不加以注意,很容易出现摔跤、跌倒、坠床等问题,这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也容易产生医患纠纷等问题[3-4]。所以做好护理安全管理是康复锻炼期间的重要护理内容。护理人员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在病床上使用床挡,并且在病房内外张贴安全标识,提醒患者地板光滑需要他人搀扶等。还需要在患者经常活动的区域使用一些安全防护设备,比如卫生间放置防滑垫。叮嘱患者家属在康复锻炼期间尽量陪伴患者,如果家属没有时间,需要聘请专业的护工,充分的看护患者。

  2.康复方案制定

  由科室医护人员和专业的康复师一同为患者制定完善的康复锻炼方案。为患者进行肢体按摩,在远心端进行按摩之后逐步向近心端推进,按摩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对患者脚趾、手臂、各个关节位置以及手指等部位进行按摩,完成之后协助患者进行一定的肢体锻炼。进行坐位训练,使患者的髋关节尽可能的保持在9度的屈曲状态之下,同时要将背部靠在枕头上,保持躯干挺直,伸展肢体关节[5-6]。锻炼患者的语言功能、吞咽功能等,促进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改善。

  3.体位管理

  ①患侧卧位:在后背位置放一个枕头发挥支撑作用,患侧肩前伸,伸直肘部,将手心朝上,稍微弯曲患侧下肢髋关节。②健侧卧位:在背部放枕头,躯体正面与床面形成直角。将患侧肩关节屈曲100度,告诉患者伸直上肢,伸开手指。在患侧下肢垫枕头,让髋关节和膝关节保持屈曲状态。③仰卧位:让患者将头部偏向一侧预防误吸。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上一个枕头,使肩关节向外延展、伸肘,前臂旋后,将手腕位置伸直,伸出拇指并指向外方。髋部下方一个软垫,预防后缩。腿股位置放垫枕,预防外旋。伸展下肢。体位管理需要护理人员定时巡视病房,每1-2h为患者更换体位一次,教会患者家属摆放良肢位的方法,实现自我管理。在患者的膝关节、足底等位置需要避免放置一些物品,预防反射活动,保证护理安全。

  4.基础护理

  脑梗死偏瘫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的状态,这会导致患者精神状态不佳、肢体无力,会影响康复锻炼的进展,也容易引起术后并发症。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在术后为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提供流质和半流质饮食,吞

  咽障碍患者可采取鼻饲,为患者补充营养[7-8]。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胃肠的炎性反应,促进机体内的蛋白合成,从未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既能够促进吞咽功能恢复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此外还需要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预见性护理,比如为咳嗽、咳痰患者促进患者排痰。为患者清洁皮肤和床单,预防压疮等,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使患者能够充分认同护理干预,提高康复锻炼的依从性[9-10]。

  5.功能康复锻炼

  语言功能锻炼:从简单的拼音、单个汉字、字母开始锻炼,用认知卡片让患者反复认读,强化患者的记忆。鼓励患者,让患者不要害羞、害怕,让患者勇敢的发音,并且要对患者表示鼓励,增强患者的信心[11-12]。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都要多和患者进行语言上的沟通,刺激患者的语言功能。

  吞咽功能锻炼:通过亲身示范、播放视频等方式带领患者练习吞咽功能,如空吞咽、咽部冰机刺激等,刺激患者咽喉感觉,增强吞咽反射。

  肢体功能训练:锻炼患者翻身,让患者双手较差,患侧拇指摆放在健侧拇指上,进行拇指外展、肘关节伸展。进行桥式运动,促进伸展控制能力、腰肌肌力的恢复。进行坐位平衡锻炼,屈髋、屈膝锻炼、将上肢朝着前方平举,进行上肢锻炼。坐位屈膝成直角,脚向后滑行且足跟接地足背屈进行下肢功能锻炼[1]。

  6.心理护理

  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脑部功能严重受损,所以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认知功能、吞咽功能等都发生损伤。而这些问题会加剧患者的负面情绪,很多患者甚至认为自己是没有用的,即使接受康复锻炼也不能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因此出现不配合康复锻炼的情况[13-14]。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心理护理,主动和患者及家属沟通,让患者家属多安慰患者、鼓励患者,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患者要认真的倾听患者或是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需求,多观察患者的表情、手势等,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为患者营造安静、卫生、整洁的住院环境,也可以在窗台上摆放绿植,让患者可以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状态[15-16]。向患者说明配合康复运动的重要性,并且要多介绍成功的案例,使患者能够树立信心,配合康复锻炼,进而保证康复运动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针对脑梗死偏瘫,临床中已经形成了系统的康复锻炼体系,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协助患者开展早期功能康复锻炼,使患者的生活能力得以恢复,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参考文献】

  [1]夏佩彦,梁秀明.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8(02):167-168.[2]宗艳红.5E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07):1325-1326.[3]徐蕾.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8):231.[4]包玉梅.脑梗死偏瘫康复治疗的时机选择及效果对比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8):66-67.[5]尹燕菊,张娇,刘笑笑.同步实施家属康复护理培训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06):123-124.[6]张朝阳.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运动功能以及语言功能的作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8):124.[7]李琳,岳培,张泳.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遵医行为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05):913-915.[8]郭东云.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系统医学,2019,4(05):146-147+155.[9]潘金梦.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03):43-44.[10]何莉.分析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J].心理月刊,2019,14(03):81.[11]纪二丽,吕红艳.综合康复护理在针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8(24):53.[12]商艳萍,郭莹,谌瑜,贾静,田立,曹鲜艳.康复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6):216-218.[13]武晓蕾.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5):232.[14]李方梅,张宁,王丽萍.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2):131-132.[15]谢晴,黄微.针灸+运动想象疗法在中风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2):145.[16]李文婷.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价值评估[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1):275-276.

篇十二:康复护理脑梗死国外研究

 脑梗死不同阶段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研究显示,脑卒中每年新发患者150万,许多患者的康复治疗介入太晚及护理的不科学,从而导致致残的严重后果。因此,尽早实施合理的康复治疗及护理,可使患者达到最大可能的生活自理,为重返社会打下基础。笔者将近年来脑梗死的各阶段康复训练与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急性期

  杨洪云等[1]将71例初发病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在48小时内介入康复训炼如患肢按良肢位摆放,维持在功能位;两组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第7、14、28天有显著差异,接受康复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郭艳平等[2]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早期针刺组、早期康复组和早期康复加针刺组,在3、6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BI)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针刺加康复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陈少兰[3]选择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组除常规护理外在48h后即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康复前后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康复前后两组Ashworth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朱炯端将10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Bobath技术进行早期肢体运动康复锻炼4周,治疗后康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M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王宝钧将1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康复宣教组与对照组,宣教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康复知识教育,宣教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治疗20天两组Barthel指数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但半年有明显差异(P<0.05)。朱建玲等对18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良姿位摆放的研究中发现,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早期床上良姿位摆放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篇十三:康复护理脑梗死国外研究

 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全方位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本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共104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全方位康复训练护理组给予全方位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分数、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总有效率。结果全方位康复训练护理组护理后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分数、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方位康复训练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的能力。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全方位康复;康复训练护理

  1.

  引言

  脑梗死即缺血性卒中,其临床特点为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及复发率高。有诸多因素会诱发脑梗死,高危因素导致大脑局部组织区域供血障碍,致使脑组织处于缺氧缺血状态,病变坏死后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表现。资料称我国脑卒中发生率为250/10万,发达国家为160/10万。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本病患病人数逐年增长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资料称即使脑梗死患者存活也有诸多患者遗留功能障碍,占比为60%~80%,其中日常生活无法自理者占15%,加重社会与家庭负担。因此,临床十分关注如何将脑梗死患者病残率降低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以增强其生命质量,在此情况下康复护理的作用逐渐凸显。现纳入60例患者,详述强化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效果。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入组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共104例,入组时间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男女分别是32例和20例,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65.12±3.24)岁。全方位康复训练护理组男女分别是30例和22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5.12±3.45)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大,P>0.05。

  1.

  研究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全方位康复训练护理组给予全方位康复训练护理。

  ①体位训练。由于患肢肌肉松弛,静脉血回流不畅,易发生水肿。护理人员定期翻身,引导患者保持健康的侧卧位,每小时翻身1次,动作要轻柔,避免肢体过度牵拉而造成偏瘫。

  ②被动的锻炼。指导意识障碍患者积极主动的训练。安排家属学习被动训练的护理方法,学习按摩患者关节的方法,根据病情确定按摩强度和时间,一般控制在30min内。通过对患者头部、上肢及手部的拇指、肌腱进行手指按摩,每日1次,根据患者耐力的大小逐渐增加按摩强度。

  ③患肢锻炼。针对患者情况,调整好患者的姿势,使患者由卧位向坐位、坐位、站立位、行走位等过渡。在不同情况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根据患者的耐力水平调整训练强度,保证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④主动训练。在病情稳定后进行主动训练。护士安排患者进行肢体锻炼,从手指开始进行活动训练。肢肌力降至2级后,患者进行健侧活动训练,以帮助健侧完成患侧活动。

  ⑤坐位训练在患肢肌力恢复到2级的情况下,护士为患者安排坐姿练习,从坐到坐轮椅。最初的训练时间控制在每日5min,然后逐渐增加到每日30~60min。

  ⑥站立训练。在患肢肌力恢复到3级后,安排患者练习站立,家属协助避免跌倒。在患者恢复有肌肉力量后,可一次自行站立30min,引导患者练习走路,避免跌倒。

  ⑦步行训练。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行走;经缓慢适应后,患者可逐步过渡为单独行走。每日的训练时间要适当,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在训练期间的表现。如患者感到头晕、头痛,应立即停药,让患者休息。

  ⑧语言功能训练。失语也是脑梗死后的主要症状。护理人员可对患者进行简单伸舌等主被动训练,指导患者练习单音节词的发音,然后让患者练习简单句。患者逐渐掌握该方法后,可以让患者通过提问的方式回答问题,培养语言能力。当患者在练习中取得进步时,应该鼓励他们提高训练的信心。

  ⑨生活能力训练。训练患者手持物品不落地、梳头、洗脸、刷牙、换衣服等生活中的动作。训练中,医护人员必须陪同和监督患者,以免发生二次伤害。

  1.

  统计学处理

  本组获取数据均使用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护理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分数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护理前二组病患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分数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P>0.05,而护理后全方2

  位康复训练护理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分数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评估组间护理干预后各项临床指标

  组别

  n期

  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分数

  肢体运动功能评分

  全方位康复训练护理组

  5理前

  护21.12士2.45

  34.576.12

  士11.0土3.28

  护理后

  8.02士1.21

  78.567.21

  士26.24士331

  对照组

  5理前

  护2124士2.12

  34.456.13

  士11.10士301

  护理后

  13.34士1.56

  63.457.11

  士21.4士3.56

  总有效率比较全方位康复训练护理组总有效率97.06%(33/34)高于对照组76.47%(26/34),P<0.05。

  1.

  讨论

  针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积极的康复锻炼是降低疾病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康复训练护理是近年来先进的护理模式,广泛用于脑梗死护理中,尤其适用于脑梗塞偏瘫肢体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中在予以患者卧床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肢体按摩、受压处护理以及康复阶段关节训练等,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本文研究结果与张苑娜等研究结果有一致性,对照组遵循常规护理,试验组落实强化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干预后,试验组脑梗死患者的满意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偏瘫肢体活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指标经统计学计算,P<0.05。由此说明,常规护理辅助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综上所述,脑梗死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满足了护理需求,加速了患者康复,改善和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预后效果良好。

  结语

  常规基础护理侧重于疾病治疗效果,缺乏针对性康复训练相关内容,患者偏瘫恢复效果不佳。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属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案,其主要目标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确保康复训练效果,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病情及耐受程度设定运动时间及运动强度,循序渐进的完成康复计划,并加强训练监护,如患者产生异常需及时停止运动。由此可知,脑梗死患者护理中采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齐慧.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3):150-151.

  [2]张巍丽.早期高压氧治疗联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障碍的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1):232-234.

篇十四:康复护理脑梗死国外研究

 脑梗死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护理研究进展

  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脑梗死的患者在几何性的上涨,死亡率也在逐年的上升,本文通过对国内相关学者、专家、医生对于脑梗死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护理研究的分析总结,从普通运动康复、针灸学治疗、患者心理护理、新型的电击刺激治疗等多个角度阐述了目前我国脑梗死康复锻炼的护理研究进展。

  标签:脑梗死;康复护理;功能锻炼治疗

  1影响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主要因素

  脑梗死又被称为脑血管意外病,最早发生于国外发达国家其致残率、致死率都相当之高,因此发达国家对于脑梗死康复期功能锻炼研究也相对较早,较为的完善成熟,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将影响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主要因素分为心理因素、肌肉运动能力障碍、不可逆的功能损害等方面,因此目前我国的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也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

  2脑梗死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护理对策

  2.1普通运动康复治疗

  著名学者、脑梗死康复专家楚立云[1]发现在对脑卒中早期患者进行相关的吞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四肢力量训练以及一些辅助的平衡训练会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邓艳红[2]通过接受深浅感觉治療的实验组和没有接受深浅感觉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了相关治疗效果的研究,发现在那些脑梗死发病患者3h内进行相关的深浅感觉输入法康复治疗的患者四肢肌肉力量的恢复和身体机能的回复都要明显的好于没有接受深浅感觉输入法治疗的患者。

  2.2传统中医治疗方式

  著名的中医学临床学者张春华[3]通过长期观察接受针刺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情况,并通过数据的形式证明急性脑卒中的患者在通过针刺治疗后肌肉的恢复情况,尤其是患者的运动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中医康复方面专家朱丽芳,刘惠宇,杜碧青,曾春英[6]等人在《益气养阴扶正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一文中提出一个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的全新手段,可以说这不仅对于中医还是全世界对抗脑梗死的患者、学者来说都是一个可喜的消息。目前中医药方面对于梗死康复治疗的涉及几乎是一片空白,朱丽芳等专家通过多个实验对照即通过对一组脑梗死患者服用或者推射中医益气养阴液体(参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同时对照没有注射中医益气养阴液体的患者时发现注射患者的身体运动能力较于没有注射患者有着极为显著的提升。

  主要讲述目前我国中医针灸各项对于脑梗死患者康复期功能锻炼的研究:①学者王松林,马力,许杨[7]等研究了耳针结合运动疗法对于脑梗死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有着非常明显的提高;②中医学康复专家郭元琦,陈丽仪,周罗晶,李

推荐访问:康复护理脑梗死国外研究 康复 护理 国外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