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定标比超法案例图书馆比较12篇

定标比超法案例图书馆比较12篇

时间:2022-11-15 21:4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定标比超法案例图书馆比较12篇定标比超法案例图书馆比较  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定标比超分析  Coca-colastandardizationoffice【ZZ5AB-ZZSYT-ZZ2C-ZZ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定标比超法案例图书馆比较12篇,供大家参考。

定标比超法案例图书馆比较12篇

篇一:定标比超法案例图书馆比较

  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定标比超分析

  Coca-colastandardization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定标比超分析(上)【图文】

  时间:2004/02/18

  来源:谢新洲

  吴淑燕

  【摘要】

  竞争情报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90%以上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竞争情报系统,积极开展竞争情报工作。为了更好地角逐入世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迎接国外一流企业的挑战,中国企业也必须拿起竞争情报这个有利武器。成功的竞争情报工作需要成熟而有效的竞争情报方法,而定标比超分析是目前竞争情报领域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在介绍定标比超基本含义的基础上,介绍了定标比超的发展、类型,并详细介绍了定标比超的方法和步骤,最后指出了定标比超作为竞争情报分析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关键词】

  竞争情报;定标比超;benchmarking

  定标比超由英文Benchmarking翻译而来,也称为基准调查、基准管理、标高超越、立杆比超等。自从1979年在施乐公司“诞生”以来,定标比超的概念已为许多的企业所接受,并逐渐风靡全世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定标比超之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客户的满意度,从而赢得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事实上,定标比超分析已经成为竞争情报领域的重要工具,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之一。

  定标比超是不断发现企业内外、行业内外的最佳理念或实践,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或其它业务活动过程与本企业的最佳部门、竞争对手或者行业内外的一流企业进行对照分析的过程,是一种评价自身企业和研究其他组织的手段,是将企业内部或者外部企业的最佳做法作为自身企业的内部发展目标,并应用于自身企业的一种做法。而作为一种重要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我们又可以从这个角度对定标比超作进一步的理解:定标比超是运用情报手段,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或其他业务活动过程与本企业的杰出部门、确定的竞争对手或者行业内外的一流企业进行对照分析,提炼出有用的情报或具体的方法,从而改进本企业的产品、服务或者管理等环节,达到取而代之、战而胜之的目的,最终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一种竞争情报分析方法。

  1.定标比超的发展

  定标比超自20世纪70年代末产生以来,经过短短20多年的时间,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都纷纷开展各种各样的定标比超活动。一方面,企业的定标比超活动为企业战胜竞争对手、赢得竞争优势提供了战略和战术上的指导,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定标比超的良好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重视定标比超工作。正是由于这种良性循环,使得定标比超这种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研究定标比超的学会、协会、社团随之应运而生,与定标比超相关的网站,包括免费的和收费的也纷纷成立。

  1.1定标比超的由来

  说到定标比超,我们就必须首先提及施乐公司,实际上,视其为定标比超的“鼻祖”一点都不过分。

  早在1979年,施乐公司最先提出了“Benchmarking”的概念,一开始只在公司内的几个部门做定标比超工作,到1980年扩展到整个公司范围。当时,以高技术产品复印机主宰市场的施乐公

  司发现,有些日本厂家以施乐公司制造成本的价格出售类似的复印设备。由于这样的大举进攻,其市场占有率几年内从49%锐减到22%。为应付挑战,公司最高领导层决定制定一系列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其中的方法之一就是定标比超。公司的做法是,首先广泛调查客户公司对公司的满意度,并比较客户对产品的反应,将本公司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与本行业领先企业作对比。公司派雇员到日本的合作伙伴——富士--施乐以及其他日本公司考察,详细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并对竞争对手的产品作反求工程。接着公司便要确定竞争对手是否领先,为什么领先,存在的差距怎样才能消除。对比分析的结果使公司确信从产品设计到销售、服务和雇员参与等一系列方面都需要加以改变。最后公司为这些环节确定了改进目标,并制定了达到这些目标的计划[1]。

  实施定标比超后的效果是明显的。通过定标比超,施乐公司使其制造成本降低了50%,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25%,人均创收增加了20%,并使公司的产品开箱合格率从92%上升到99.5%。公司重新赢得了原先的市场占有率。行业内有关机构连续数年评定,就复印机6大类产品中施乐公司有4类在可靠性和质量方面名列第一。

  此后,施乐公司的定标比超对象,不光着眼于同行的竞争对手,而且扩大到非同行的竞争对象,或将其他行业的产品进行比较研究。研究项目既可以某种产品为目标,也可以管理过程中的某个环节为目标,一切以改进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为转移。例如,该公司发现他们在处理低值货品上浪费很大,于是,针对这个问题,专门组织了一个由5个副总裁参加的定标比超小组,进行定标比超分析。该小组首先详细了解处理订单的过程,列出公司处理订单的工作流程图。然后,选择14个经营同类产品的公司(包括IBM、数字设备公司、休利特―帕卡德公司等)逐一进行考察。结果发现,施乐公司把精力浪费在千篇一律按序号记录货物上,高、低价货物混在一起,管理混乱,既消耗人力,又浪费时间。与别的公司相比,每处理一份订单要多花80~90美元,而它所研究的其他公司只需25~35美元。仅此一项就可节省数千万美元[2]。施乐还向L.LBean这样的装备户外设施的非同行请教,他们能够快速而又准确地完成定单。施乐发现他们的仓库工人

  “选择并完成”一个定单的速度是施乐的3倍。他们依靠的不是高技术,而是智能化的规划和适当的计算机软件[3]。

  目前,施乐公司的最高层领导都把定标比超看作全公司的一项经常性活动,并指导其所属机构和成本中心具体实施定标比超。而施乐公司本身也因为在定标比超方面取得的引人注目的成就,于1989年获得了MalcolmBaldridge国家管理奖。该奖项设于1987年,近年来其评判打分越来越看重定标比超。施乐公司深信对竞争对手的定标比超是赢得质量竞争的关键之一。现在施乐公司做战略性和战术性规划都要进行定标比超分析。

  1.2定标比超的现状

  施乐公司在定标比超方面首开先河后,美国许多大公司也群起效尤,纷纷开展此项研究。如AT&T、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IBM公司、伊期曼?柯达公司、米利肯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这些在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方面居领先地位、声名显赫的企业,都把定标比超作为一种标准手段,作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一时间,定标比超显得如此重要,于是美国不少大企业的主管人员在批准一项新的投资或产品开发计划时,都把有没有进行过定标比超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199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定标比超是最受欢迎的5大商业工具之一。财富500强企业中70%以上都将定标比超作为一项常规的管理工具,包括AT&T、柯达、福特、IBM、施乐等。

  福特汽车公司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进行一种新产品研制时便开展了定标比超。它列出了400多条用户认为最重要的汽车性能,然后找出各项指标均属一流的车型,千方百计赶上和超过强劲的竞争对手。结果,造出了畅销的“金牛座”(Taurus)牌汽车。1992年,该公司为了推出更新型的汽车,又进行了新的一轮定标比超。

  1990年,柯达公司分管质量改进的主管组建了一个三人的定标比超办公室。除了作为接受外部公司定标比超要求的窗口之外,该办公室有一个详细的内部数据库,该数据库描述和量化了世界各地的柯达内部的最好实践。办公室成员是整个公司从事定标比超活动的咨询师,为公司的定标比超活动提供各种方式的咨询。IBM公司对定标比超同样十分重视。它专门设立了定标比超办公室。据悉,它所获得的500多项新成果中,许多是经过定标比超取得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定标比超办公室有14名顾问,他们在过去两三年中进行过120多项定标比超,有的已取得重要成果。另外,还有20项定标比超的项目正在进行之中。

  有些颇有声望的大公司,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不惜放下架子,向比它小的国外同行学习。如福特汽车公司在处理可支付帐目方面,就以日本的马自达公司为定标比超对象。他们在马自达公司帮助下,采用了一种“无发票系统”。在向供应商付帐时,不再凭“发票”,而是凭“收据”,从而使这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原来该项工作需要500人,后来减到200人,工作效率显着提高。RogerMilliken,着名纺织公司Milliken的**高兴地承认,“我们毫不犹豫地向别人借鉴经验”。他们成功了。1989年,Milliken曾因在定标比超方面取得显着成就,荣获令人羡慕的MalcolmBaldrige国家质量奖[2]。

  在亚洲,定标比超也得到相当的发展。香港早在1993年就成立了香港定标比超数据交流中心。1998年10月,亚洲定标比超交流中心成立,它提供定标比超方面的咨询和服务。在其他亚洲国家,定标比超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997年,泰国生产力学会开始和国际定标比超交流中心合作开发一个泰国的定标比超平台,并努力向泰国公司介绍定标比超。在印度,1998年10月,召开了第一届定标比超全国会议,同时开始着手建立印度定标比超数据交流中心。在马来西亚,政府通过指导市民服务部门的领导实施定标比超活动来极力推进国内的定标比超活动。事实上,我国的“比学赶帮超运动”以及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运动就可以看作是定标比超活动的雏形。

  一些有关定标比超的团体应运而生。美国生产力及质量中心(AmericanProductivityandQualityCenter)是一个总部设在休斯顿的非营利团体,它于1992年2月成立了国际定标比超交流中心(InternationalBenchmarkingClearinghouse)。该中心是集合定标比超伙伴的网络组织、定标比超过程的推进者、定标比超信息的仓库,也是一个定标比超专家中心。目前,它已经拥有来自商业、政府、医疗行业、教育机构等各个行业的500多个成员,这些成员除了来自美国之外,还有很多是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亚洲、南美洲和欧洲的,而且其中许多是赫赫有名的大企业。总部设在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的战略规划研究所(StrategicPlanningInstitute)也是一个非营利团体。1990年,它成立了自己的定标比超协会,有50家公司参加。每家公司交出800美元,每年参加4次会议,就可使用该协会的案例研究数据库。另外,还有不少提供定标比超相关服务的专业顾问公司,如马萨诸塞列克星敦的最佳经营定标比超和咨询公司、安德森顾问公司、AT?卡尼公司以及托尔斯?佩林公司等。安德森公司还与后两家公司一起成立了一个定期相互进行定标比超的集团公司。

  2定标比超的类型

  外延是概念所指的对象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范围。分类则是概念划分的重要方法。因此,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也可以把定标比超分成不同的类型。以下我们主要从定标比超的重点以及定标比超的对象两个方面对定标比超进行类型划分。定标比超的类型可以用图1来表示。

  2.1按定标比超的重点分

  根据定标比超的重点,定标比超可以分为产品定标比超、过程定标比超、管理定标比超、战略定标比超四种。其实,这种划分也是从开展定标比超的不同层次出发的。

  (1)产品定标比超

  这种定标比超的重点是产品,它首先确定以竞争对手或相关企业的某种产品作为基准,然后进行分解、测绘、研究,找出自己所不具备的优点。通过这种对产品的反求工程,不仅可以对原产品进行仿制或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还可以估算出竞争对手的成本。与自己的产品进行比较,可以估计出不同设计方案在现在和将来的优点和不足。

  产品定标比超是一种采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定标比超。如前所述,1979年,美国施乐公司就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地进行了产品定标比超。柯达公司的格里?安吉利先生认为好多人都把对产品的定标比超视为初等生物学,即仅仅是解剖青蛙看看内脏,这是不正确的。他认为产品定标比超更象考古学,因为要通过文物的挖掘来确定它的文化价值。也就是说,工程师们在对竞争产品观察、拆装和研究之后,不仅应该指出产品的设计特点和装配工艺,还要能以此了解顾客对产品的新需求,以及竞争对手满足顾客要求的新方法。

  (2)过程定标比超

  即通过对某一过程的比较,发现领先企业赖以取得优秀绩效的关键因素,诸如在某个领域内独特的运行过程、管理方法和诀窍等,通过学习模仿、改进融合使企业在该领域赶上或超过竞争对手的定标比超。营销的定标比超、生产管理的定标比超、人力资源的定标比超、仓储与运输的定标比超等均属此类。过程定标比超比产品定标比超更深入、更复杂。

  要企业重新设计并应用一个过程,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而且由于企业文化、员工情绪等的影响,过程定标比超的实施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完成的事情。因此,在进行过程定标比超之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制约因素,以保证最后结果的有效实施。

  (3)管理定标比超

  即通过对领先企业的管理系统、管理绩效进行对比衡量,发现它们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而学习赶超它们的定标比超。这种定标比超超越了过程或职能,扩展到了整个的管理工作,比如对全公司的奖酬制度进行定标比超,它涉及到如何成功地对不同层次、各个部门的员工进行奖酬的问题。

  (4)战略定标比超

  这种定标比超比较的是本企业与基准企业的战略意图,分析确定成功的关键战略要素以及战略管理的成功经验,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正确制定和实施战略提供服务。这种定标比超的优点在于开始就注意到要达到的“目的”,而过程定标比超和管理定标比超是先比较各种“手段”,然后再确定哪个能更好地达到某种目的。

  以上四种定标比超各自具有不同的侧重点,能提供不同类型的情报。产品定标比超所提供的情报一般最为准确和具体,但情报的寿命也最短。战略定标比超却是另一个极端,它提供的情报属于战略性的,准确程度不是很高。

  2.2按照定标比超的对象分

  按照定标比超的对象不同,定标比超又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内部定标比超(InternalBenchmarking)

  它基于组织内部的绩效评估活动,其目的是找出组织内部的最佳作业典范。换句话说,定标比超的流程是从组织内部开始的。内部定标比超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多部门的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之中。在这类企业中,下属各经营单位的运作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内部定标比超的焦点是操作性的事务,通常是低层次的可重复的操作,缺少战略高度。

  与其他几种定标比超类型相比,内部定标比超比较简单。由于属于同一个组织,所以在数据采集等过程中困难比较小。由于定标比超对象的配合,使得整个内部定标比超的实施比较顺利,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时间都相对较少。内部定标比超是所有定标比超类型中最快、成本最低的一类,它通常可以在6个月之内完成。

  (2)竞争定标比超(CompetitiveBenchmarking)

  它是指直接竞争组织之间的绩效评估和比较活动。竞争定标比超包括认定直接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工作流程、管理模式、战略计划等。其目的是找出竞争对手的优势和特长,发现自己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并努力缩短这种差距。

  由于同行业中竞争者之间的产品结构相似,面临的市场机会相当,因此,竞争定标比超的可比性比较强。在最佳绩效转移这一过程中比较简单,有的环节甚至不需要经过大的调整就可以直接应用于本企业。竞争定标比超可以使企业从竞争对手那里学到教训。而且,由于这类定标比超直接针对竞争对手,所以较容易得到本企业高层领导的关注,这为定标比超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有利条件。

  但是,竞争定标比超的困难也正因为这类定标比超的对象是竞争对手,由于这种竞争关系,因此很难得到有用或是准确的情报。有些情报可以通过公开资料获得,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但是,这种资料往往不够详尽以至用处不大。直接对立的竞争对手之间的比较之所以难以开展,是由于很多信息在商业上的敏感性。此外,在定标比超过程中,要争取竞争对手的配合与合作并非易事,除非竞争对手也有意进行同类型的定标比超研究。

  事实上,由于文化上的原因,竞争定标比超在欧美企业中较为流行,并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日本的佳能和英国LucasIndustries鼓励使用定标比超的公司之间相互进行访问,Motorola和通用电气则和定标比超的对象共享项目的结果。竞争定标比超项目通常由受到信任的中立的第三方来执行,如高等院校、咨询机构等。

  (3)功能定标比超(FunctionalBenchmarking)

  它又称为跨行业定标比超,指不同行业,但具有相同或类似运作环节的企业间的定标比超。功能定标比超通常涉及某个功能领域的特定企业活动。虽然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在某些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作为企业往往具有一些共性,如原材料的采购、库存、发放、定单处理、客户服务等。某生产企业为了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可将一家物流管理超群的邮购公司作为定标比超的对象。20世纪80年代初,施乐公司就关于物流管理和客户定单处理方面与L.LBean公司进行了定标比超研究,这可算是功能定标比超的经典。

  功能定标比超是一种典型的非竞争性定标比超,本企业与定标比超对象之间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容易争取到对方的配合。

  (4)通用定标比超(GenericBenchmarking)

  它是指对来自不同行业、执行不同功能的业务流程进行评估和比较的过程。通用定标比超的最大好处是有望发现创新实践的潜力,并将这种在本行业迄今尚未发挥的创新潜力移植到本企业内,从而使企业绩效实现跳跃性的增长,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用定标比超的重点在于认定最佳工作流程,而不是某个特定组织或特定行业的最佳运作典范。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为了进一步加快飞机的周转,提高飞机的利用率,千方百计地缩短飞机到港后停留时间,主要是旅客放行、客舱清扫、燃料补给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派员仔细观察了一级方程式赛车的车队工作人员如何在短短几秒钟内完成加油、换轮胎等一系列工作。公司从中得到启发,采取相应措施,大大缩短了飞机在港停留时间。又如多米诺比萨饼公司通过考察研究某医院的急救室来寻求提高送货人员的流动性和工作效率的途径,提高员工的应急能力。

  企业设法通过通用定标比超将来自不同行业的创新实践移入本企业,这对整个企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企业可能因此需要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因此,可以说,通用定标比超是所有定标比超类型中收效最明显,但也是实施困难最大的一种类型。

  3.定标比超的方法和步骤

  选择正确的方法是定标比超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关于定标比超的方法,很多组织都有自己的成功经验,如施乐、国际定标比超交流中心、柯达、AT&T、美国快递、IBM等。施乐的定标比超分为10步,而AT&T的定标比超有12个步骤,IBM则是16个步骤[4]。事实上,尽管不同的公司在实施定标比超时,所采用的步骤不同,但是他们的关键步骤是一样的,基本思路也是一样的,只是对步骤的划分以及所用的描述语言有所不同而已。大多数的方法都是建立在施乐的方法之上的,而施乐的方法则被认为是进行定标比超工作的有效而通用的方法。国际定标比超交流中心的定标比超方法也不错,因为它执行过程清晰,目标明确,合乎逻辑而且很完整。本文试图通过对具体方法的剖析,归纳出定标比超的一般方法,以便于读者的掌握和应用。

  3.1施乐公司方法

  施乐公司一直把定标比超作为产品改进、企业发展、赢得竞争对手、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公司的最高层领导都把定标比超看为全公司的一项经常性活动,并指导其所属所有机构和成本中心具体实施定标比超。现在施乐公司做战略性和战术性规划都要进行定标比超分析。而施乐

  公司本身也在长期的定标比超实践中探索出了很多经验,它的“5阶段、10步骤”定标比超方法被其他公司认可和使用[5]。

  施乐公司的5个阶段、10个步骤方法可以借复印机的定标比超为例,用图2来简单描述。

  (1)规划阶段

  ①确定定标比超的内容

  此系定标比超的第一步。施乐实施的第一个定标比超的内容是关于复印机制造的。施乐震惊地发现其日本的竞争对手竟然以其成本的价格出售高质量的复印机,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开展了定标比超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②确定定标比超的对象

  施乐首先研究它的一个日本子公司—富士-施乐,然后是佳能等公司,以确定它的日本对手的相关成本是否和他们的价格一样低。

  ③搜集定标比超的数据

  研究证实,美国的价格确实比日本的价格要高。日本的成本成了施乐的目标。来自公司主要领域的管理人员纷纷前往施乐的日本子公司、考察他们的活动。然后,施乐开始搜集各种信息。

  (2)分析阶段

  ①确定目前的绩效差距

  之所以日本对手的复印机能够以施乐公司的成本价销售,它们之间在执行上必然存在着差距。将搜集到的信息用来发现差距。

  ②确定将来的绩效水平

  根据差距分析,计划未来的执行水平,并确定这些目标应该如何获得及保持。

  (3)综合阶段

  ①交流定标比超的成果

  所有的施乐员工都在质量培训中至少获得过28小时的培训,而且有很多员工则进行了高级质量技术的培训。在近四年中,施乐在其培训项目中投资了400,000,000人·小时,投入了12500万美元。一旦一个新的定标比超项目确定,它都将被公司的员工进行讨论,这样使得其他人可以在其日常操作中使用。

  ②确立要实现的目标

  施乐公司发现,购得的原料占其制造成本的70%,细微的下降都可以带来大量的利益。公司将其供应商基数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5000多个削减到目前的420个。不合格零件的比率从1980年的10‰下降到目前0.225‰,6/7的质量检查人员重新安排了工作,95%的供应零件根本不需要检查。零件的领先时间从1980年的39个星期下降到去年的8个星期。购买零件的成本下降了45%。这些目标并不是必须同时确立,但是随着定标比超过程的进行,它们都顺利实现了。

  (4)行动阶段

  ①形成行动计划

  必须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施乐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使得领先时间减少了,复印机的质量提高了。

  ②实施和监控行动计划

  定标比超必须是一个调整的过程,必须制定特定的行动计划以及进行结果监控以保证达到预定目标。

  ③重新定标比超

  如果定标比超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应该重新检查以上步骤,找出具体的原因,再重新进行定标比超工作。

  (5)见效阶段

  在对日本行业进行了定标比超之后,施乐并没有停止不前。它开始了对其他竞争对手、一流企业的定标比超。1996年,施乐公司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获得所有的三个重要奖励的公司:日本

  Deming奖、美国MalcolmBaldrige国家质量奖以及欧洲质量奖。显然,采用了定标比超使施乐公司受益匪浅。

  3.2国际定标比超交流中心方法

  国际定标比超交流中心作为一个定标比超伙伴的网络组织,在推进定标比超在国际上的应用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国际定标比超交流中心在举办了众多的定标比超会议和培训,做了大量的定标比超实践的基础上,也积累了丰富的定标比超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定标比超方法和步骤。

  国际定标比超交流中心的定标比超的方法的核心是:

  选择最理想的定标比超对象;

  对自己需要研究的过程以及定标比超过程本身都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根据最佳实践,针对自身组织的独特文化进行实施和调整。

  具体来说,国际定标比超交流中心使用一种“四阶段”定标比超法,如图3所示:

  (1)规划

  在这个阶段,定标比超活动的焦点集中在定标比超的领域、关键手段,并对它们以及一些相关的概念进行充分而又仔细的论证。此外,在规划阶段还需要确定数据收集的工具和手段,论证并确定将要进行定标比超的最佳绩效组织。

  (2)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阶段有两个明确的目标:

  ①搜集定性的数据;

  ②向最好的组织学习。

  在这一阶段中,调查问卷被提交给所有的参与者,有选择地对最佳绩效的组织进行实地访问。

  (3)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阶段的关键活动包括分析趋势以及识别推动或阻碍更好的执行绩效的因素。

  定标比超小组提出一个最终报告,该报告揭示定标比超过程的关键收获,以及对知识转换的见解和建议。定标比超小组的成员深层次地讨论这些收获,相互之间进行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并提出便于实施这些收获的方案。

  (4)实施与调整

  将定标比超小组的发现和收获,在自身组织中进行实施,并根据自身的文化特征以及现状等因素进行调整。

  3.3定标比超的一般步骤

  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定标比超已经为国内外众多企业所采纳,并作为一种重要的常规工具。因此,很多企业都在长期的定标比超活动中摸索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然不同的企业的具体做法和步骤会有所不同,但是这种不同通常只是在文字表述上的差异。通过对以上各种方法的分析和归纳揭示,它们本质上都包含以下步骤。我们可以用图4来简单概括和总结。

  (1)了解自身的情况,确定定标比超的内容

  定标比超是一个将自身的情况和本组织内部的最佳部门、竞争对手或者行业内外的最佳组织进行比较,并向它们学习,吸收它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的过程。因此,定标比超的前提是了解企业自身的情况,确定需要改进、能够改进的产品、服务、过程或者战略。显然,如果没有透彻地了解组织自身的情况,就无法明确定标比超的方面。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环节都可以进行定标比超,而有的时候,尤其是中小企业,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企业本身又没有足够的人员、资金和时间对所有的薄弱环节进行定标比超。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定标比超效果,确定定标比超的内容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要选择那些对利益至关重要的环节进行定标比超。不同的企业由于其性质不同,因此赢利的关键环节也有所不同,如影响制造行业企业的首要环节是产品质量,而影响服务行业企业的首要环节则是客户满意度等。因此,一个组织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定标比超的内容。

  选择定标比超内容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7]:

  在成本中占最高份额的部分,不管它是固定的或是可变的;

  明显地影响质量、成本等重要因素的部分;

  对商业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部分;

  在市场中进行差别化竞争起重要作用的方面;

  代表或支持你的重要成功因素的方面;

  对改进有最重要地位的方面;

  在实现商业资源和管理方式的情况下,可以被改进的方面;

  ……。

  从不同的层面来看,定标比超的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2)选择定标比超对象

  任何定标比超项目都有一个定标比超的对象。由于定标比超最终是要向这个对象学习,争取赶上并超过这个对象,所以对象的选择就不可掉以轻心。选择合适的定标比超对象,有时候不但可以简化定标比超过程的困难程度,还可以强化定标比超的效果。

  定标比超的对象通常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①企业内部

  很显然,对本企业内部的某个部门进行定标比超比较简单,搜集各种数据的阻力比较小。而且,这种内部定标比超比较节省时间和成本。但是,内部定标比超的缺点是,企业不能跳出本企业的视野,定标比超的内容也多局限在操作层和管理层,而很少涉及战略层。因此它在很多时候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②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一般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直接竞争对手(DirectCompetitor)。如对于福特公司来说,其直接竞争对手就是美国通用汽车、德国宝马汽车、日本本田汽车等等。

  平行竞争对手(ParallelCompetitor)。这些公司的业务和本公司的业务基本相同,但他们并不构成和本公司的直接竞争。比如说,对于北京的A超市来说,上海的B超市就是其平行竞争对手。

  潜在竞争对手(LatentCompetitor)。即目前还没有构成竞争威胁、但是将来将成为竞争对手的公司。

  对竞争对手的定标比超,可以获取大量的竞争对手数据,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管理模式和战略,从而可以详细地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学习竞争对手的长处,吸取竞争对手的经验,从而尽可能地少走弯路。而且,由于竞争对手与自身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定标比超所得的结果在实施上比较容易,有的方法甚至可以几乎不加改变地予以采纳。可以说竞争对手的定标比超,对于企业战胜对手,赢得领先地位是非常有效的。

  在确定竞争对手的时候,我们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平均产品价格

  报价领先时间

  产品线宽度

  产品特征

  消费者倾向

  市场渗透力

  客户满意

  产品质量

  ③行业内部

  如果定标比超的对象是行业内的非竞争对手,那么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比如说,可以跳出内部定标比超视野狭窄的局限,可以避免竞争对手定标比超的数据不易搜集的困难。而且由于所处同一个行业,所以通过行业协会等可以较方便地获取一些信息。但是,也许会因为本企业和定标比超对象之间存在差异,在定标比超结果转化和实施上会存在一些困难。

  ④行业外部

  行业外一流组织的定标比超,完全跳出了行业的限制,而把目标瞄准了某一个一流的管理方法或处理过程,这有助于企业开阔思路,容易实现创新。这种创新也许能够给企业带来飞跃性发展的机会。但是,对一流组织的定标比超毕竟是一种跨行业的定标比超。由于行业差异,所以要通过定标比超发现对本企业有用的情报比较困难。而且,就算这种定标比超有了有价值的发现,由于这种结果的应用有时会改变本企业的整个模式,所以,一流组织的定标比超在结果实施阶段也存在一系列的困难。

  确定一流企业可以有以下途径:

  文献。如一些公开出版的杂志、报纸等;

  各种专门介绍最佳组织的信息源。如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英国贸易和产业部,商业情报集团和欧洲全面质量管理中心等;

  会议、培训课程等过程中获取信息;

  有组织地参加定标比超站点;

  与专业教育、科研机构合作。

  以美国为例,目前,美国企业在某些领域的定标比超的对象如表2所示[8]。

  无论选择哪一类的定标比超对象,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一个组织在进行定标比超时,应该根据组织自身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对象。

  (3)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收集数据是定标比超的重要环节,根据国际定标比超交流中心的经验,一个定标比超项目在收集数据上就需要花费50%左右的时间。事实上,收集数据是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没有收集数据的分析,就成了“无米之炊”。

  收集数据之前,必须明了几个问题。

  ①收集哪方面的数据。当今的信息社会,人们往往不是苦于没有信息,而是苦于没有有用的信息。定标比超研究也一样,如何在众多的数据中识别有用的信息,就必须在收集数据前确定要收集的是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具体到什么程度,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等等。

  ②确定信息源。有了明确而又有效的信息源,数据的搜集才可能既快速,又有效。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渠道收集信息。

  A.本企业内部信息源。

  业务档案;

  统计数据;

  与外单位的业务交流;

  公司内部专家;

  员工的各种社会关系等;

  ……

  B.企业外公开信息源。

  相关公开出版物,包括文献、期刊、报纸等;

  各种数据库;

  工商企业名录;

  产品样本、手册;

  行业协会的通讯、报告;

  政府文件、分析报告;

  研讨会、培训班;

  ……

  C.企业外非公开信息源。

  竞争对手;

  行业观察者如咨询人员、行业专家等;

  行业参与者,如供应商、顾客、广告机构等;

  ……

  关于竞争对手数据的收集,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巧妙的方法。首先列出一份关于竞争对手重要人员的清单(如人力资源经理、高级工程师等),然后密切关注这些人员的活动。举例来说,竞争对手的一位高级工程师将要在一个行业协会的会议上发言,则我们可以在此之前准备好相关问题,然后趁他演讲之后的提问时间里向他询问。这样可以得到别的方式无法获得的信息。另一个有效的收集信息的方法是参观对手的公司,通过观察、提问以及向对手公司的人员了解相关信息。

  收集完数据之后,应该以合理的格式、易于处理的方式进行保存,这是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前提。而在分析之前还需要做的一项工作则是对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进行鉴别,这样才能够保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数据分析需要根据定标比超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在整个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定标比超结果的应用者的参与,也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协助。数据分析的结果,在大家的参与下进行充分交流和不断地改进,最终要找出本企业与定标比超对象之间的差距以及其原因。

  (4)确定行动目标

  找出差距之后,接下来就应该根据本企业现阶段的具体情况,包括企业文化因素、资金因素、技术因素、人员因素等,形成可以操作的方案,有针对性地确定行动。而这也许会引起企业在很大程度上的改变。因此,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将定标比超的结果以及行动计划清楚地告知组织内的各个管理层,并让员工们有充分的时间来对它进行评价,从而得到有关的批评指正,最终得到大家的认可,以减少定标比超结果实施的阻力。

  (5)实施计划及评价

  定标比超的最终目的是发现不足、努力改进,赶上并超过竞争对手或借鉴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获得最大程度的进步。因此,如果没有将定标比超的结果实施或者实施不利,则以上种种努力都将毫无意义。可以说,以上各个步骤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施定标比超的发现。

  在实施定标比超结果的过程中,需要不停地对这种实施进行监控和评价。监控是为了保证实施按计划进行,并随时按照环境的变化,对定标比超的实施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整。而评价则是为了衡量定标比超实施的效果。如果定标比超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就需要返回以上环节进行检查,找到原因并重新进行新的定标比超项目。如果定标比超的效果是理想的,则应该通过评价这个环节,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帮助以后的定标比超工作的顺利进行。

  4定标比超方法的评价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各种新知识、新技术的涌现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情报对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类企业无一例外地被推向了市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全凭自身的战略决策、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成本价格、营销手段是否优于竞争对手。这就迫使企业必须关注周围的竞争环境,全面掌握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各种情报。努力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不断地向竞争对手或者行业内外的一流企业学习,以摆脱自己的弱势、迎头赶上。从而确保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争取赢得并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而定标比超正是这样一种帮助企业驰骋商场的重要且有效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

  4.1定标比超分析方法的优势

  调查显示,定标比超是最受欢迎的5大商业工具之一,它为其实施者带来了极大的收益。1998年,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的研究显示,接受调查的组织在其最成功的定标比超实施的第一年中的平均收益是7600万美元;有开展定标比超经验的组织的平均收益是每年18900万美元;而那些定标比超活动初学者的平均收益每年也达到140万美元[4]。

  作为一种常用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和其他竞争情报分析方法相比,定标比超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用面广。在企业层面上,定标比超是公司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常规工具之一,它可以帮助企业分析自身的弱点,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行业内外的先进经验,并最终帮助企业改进自身弱势,赢得竞争。同时,定标比超也同样适合于一些非赢利目的的组织,如政府部门或者学校等教育单位。事实上,目前很多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教育单位也正在开展定标比超活动,从而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并努力克服,最终为广大纳税人、消费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另外,定标比超也可以作为个人奋进的工具。它主要在“个人竞争情报”的意义上,帮助个人获取竞争对手或者杰出人物的经验和教训,学习他们的特长,从而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支持。

  (2)针对性强。开展定标比超的首要前提之一是确定定标比超的内容。应该选取最需要改进并且最能出效果的环节进行。一项定标比超通常针对企业的某个薄弱环节,如产品质量、管理效率、战略制定等,甚至具体到更加细致的环节,比如产品包装、定单处理等具体的操作。因此,定标比超分析的内容是具体的,极具针对性的。也正是因为这种极强的针对性,使得定标比超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改进效果。

  (3)作用多样。不断地根据具体问题,开展各种类型的定标比超,可以帮助组织了解自身情况,并对此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也可以帮助组织在掌握竞争对手情况的基础上,明确自身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从而确定自己的改进目标并迎头赶上。跨行业的技术性定标比超,有助于技术的跨行业渗透。一流企业的定标比超可以将从任何行业中最佳企业那里得到的情报用于改进本企业的内部经营,获得突破性改进。

  4.2定标比超分析方法的不足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定标比超作为一种有效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也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它以自己的独特方法和功能赢得了众多使用者,另一方面,它又存在无法与其他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匹敌的不足。

  (1)片面性。在开展定标比超分析之前,十分强调选择正确的定标比超内容,即确定要“比”的是什么。而在选择的时候,由于受到人力、物力、财力和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只能有重点地选择最迫切需要改变,也是最有改善的可能性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定标比超的内容不可能涉及一个组织的所有方面。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就不可能象SWOT分析方法那样对企业进行整体分析和展望。

  (2)静态性。定标比超的过程就是了解自身情况,确定定标比超对象,然后收集数据,寻找差距并制定改进方案进行实施的过程。因此,定标比超分析是一个静态分析的过程,一旦确定了定标比超对象和收集数据的来源和方法,就将这些作为分析的基础。而事实上,在这样一个市场风云变幻的背景中,定标比超对象本身也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也许某一定标比超项目在收集其定标比超对象的某些数据,学习他们方法的同时,他们已经采取了更加先进、更加合理的其他方法或者手段。

  (3)局部性。定标比超的对象是根据具体的定标比超内容确定的:有的时候是企业内部的某个部门,有的时候是具有最直接利害关系的竞争对手,有的时候是行业外部的没有竞争关系的一流企业。因此,虽然通过定标比超,可以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详尽的对比并最终实现赶超,但是,它就无法象竞争对手跟踪分析那样,时刻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竞争对手上,从而对竞争对手有一个动态、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因此,企业或组织在采用定标比超分析方法的同时,应该辅以其他的诸如SWOT分析、竞争对手跟踪分析、价值链分析等竞争情报分析方法,不断地从这些方法中吸收有价值的情报,来指导定标比超分析的过程。当然,定标比超分析过程中发现的有用的情报、可行的结果,也应该反过来为其他竞争情报分析方法所利用。将各种竞争情报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各取其长,规避缺陷和不足,并互相借鉴经验和成果,只有这样,才可能更好地开展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左之.Benchmarking:竞争情报的一种重要手段[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5,1.

  2.王锦瑭.美国大企业的“基准研究”述评[J].工业企业管理.1998,3.

  3.CAMPROBERTC.Abibleforbenchmarking,byXerox[J].FinancialExecutive.Jul/Aug1993.

  4.JAFFARRAZMI,MOHAMEDZAIRI&YASARF.JARRAR.Theapplication

  ofgraphicaltechniquesinevaluatingbenchmarkingpartners[J].Benchmarking.Bradford.2000.

  5.KHURRUMS.BHUTTA.&FAIZULHUQ.Benchmarking—bestpractices:anintegratedapproachBenchmarking[J].Bradford.1999.

  6.JOHNJRMCGONAGLE&DENISEFLEMING.NewOptionsinBenchmarking[J].TheJournalforQualityandParticipation.Jul/Aug1993.

  7.DEANELMUTI,YUNUSKATHAWALA&SCOTTLLOYED.

  Thebenchmarkingprocess:Assessingitsvalueandlimitations[J].IndustrialManagement.Jul/Aug1997.

篇二:定标比超法案例图书馆比较

  竞争情报,competitiveintelligence,简称CI。也有人称之为BI,即BusinessIntelligence。

  竞争情报是指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产品。过程包括了对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产品包括了由此形成的情报和谋略。

  竞争情报具有三大核心功能:

  A、预警系统(监测、跟踪、预期、发现)

  B、决策支持(竞争方式、生产决策、新市场、技术研发)

  C、学习系统(借鉴、比较、管理方法和工具、避免僵化)

  竞争情报工作就是建立一个情报系统,帮助管理者评估竞争对手和供应商,以提高竞争的效率和效益。情报是经过分析的信息。决策情报是对组织具有深远的意义的情报。

  竞争情报帮助管理者分析对手、供应商和环境,可以降低风险。竞争情报使管理者能够预测商业关系的变化,把握市场机会,抵抗威胁,预测对手的战略,发现新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学习他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洞悉对公司产生影响的技术动向,并了解政府政策对竞争产生的影响,规划成功的营销计划。竞争情报已成为组织的长期战略资产。

  信息搜集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信息≠情报

  信息(Information)是情报处理的原材料,是一种未予以评估和分析的数据资料

  ;情报(Intelligence)是一种信息,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是由信息转化和加工提炼出来的。两者在特性和获取过程方面是有区别的。

  按竞争情报工作的要求,我们搜集的是信息,产出的是情报。

  2)商业秘密不是竞争情报工作的目标

  从理论上讲,商业秘密可能仅代表了企业所需竞争对手所有信息的5%。问题不在于这个比例,问题在于公司所需的战术信息和战略信息并不在明确界定的商业秘密文件中,而是隐含在大量其他的信息源中,需要情报人员去挖掘、分析。

  获取商业秘密不是成功的保证,正如获取可口可乐配方,仍无法代替了解其销售网络、市场战略、定价策略等。

  3)动手之前一定要将情报需求了解清楚

  情报人员要经常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到底需要和使用什么情报;并应就情报人员与决策者的沟通方式和方法进行研究培训。

  4)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

  情报人员不只负责数据采集,而且应该对数据进行分析。情报人员只有提供分析性的情报,才能与决策者平等地坐在一起讨论问题。不提供建议和可供实施的方案,会导致决策者很少利用这些情报。

  5)专门化的情报调查应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在一起

  情报不是越多越好,地毯式搜集来的情报对管理人员不适用。企业的情报工作应以特定项目、特定需求为重点,而不是面面俱到。

  管理人员有时很少使用企业的情报系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设计这一系统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并没有参予,其情报需求也没有被考虑在内。

  6)以用户愿意接受的方式提供情报

  要考虑企业用户的习惯或喜好。企业负责人在阅读信息时有不同的嗜好,有的人喜读报告,有的人喜欢私人交流,应针对各个用户的爱好来提供相应的情报。相同的情报要以不同的方式传递出来,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对情报进行包装。

  7)竞争情报工作者并非“企业007”

  情报工作不是神秘的的活儿!需要知识,更需要耐心。

  信息搜集是细致的、枯燥的、默默无闻的、充满失败和挫折的过程,它要求情报人员忍受单调重复的查找和不愉快的体验,抑制因查找失败而产生的厌烦、焦躁等不良情绪,克服滋长起来的惰性。

  竞争对手的情报获取策略

  1、竞争情报工作的一般步骤

  (1)规划与定向就是是了解情报需求、建立情报目标的步骤,包括三个基本问题:我们需要什么?为什么要知道这些?一旦知道,要作出什么决策、采取什么行动?

  (2)信息搜集是耗费时间和资源最多的步骤。在这一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搜集哪些信息?信息源在何处?用什么方法获取?

  (3)信息加工是一个初步鉴别、整理、序化的步骤,或者说是信息情报化的过程,没有分析的信息是毫无价值的。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把从各方面搜集的信息置于竞争战略的考虑中去。

  2、明确“需”与“求”

  “需”与“求”常处于分离状态.了解情报需求是一个长期的磨合过程。情报人员要经常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到底需要和使用什么情报;并应情报人员与决策者的沟通方式和方法进行研究培训。

  他们对我们的威胁是什么?

  我们和他们的差距有多大?

  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在何处?

  3、注意信息搜集的原则:连续性和系统性

  情报人员往往不是从决策的角度,而是从采集信息的角度从事情报工作,使情报分析报告偏离用户的真正需要。应该学会从管理者的角度搜集情报。在接受情报查询请求时,应该

  讲清收集搜集信息的目的是什么,这可以节省管理人员和情报人员的时间。连续性——像影子一样盯住你的对手(所谓“影子战略”)

  要从大量零散的信息中搜集有用的情报,就要完整地、连续地收集各种资料,由此得出的信息才有意义。报纸分析法用于竞争情报正是系统性和连续性要求的体现

  系统性:信息“拼图”的重要前提

  这种研究是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信息“马赛克”拼图。在作出决定时并不要求分析这张图中所有的小块,而是对关键的综合判断,创造出竞争对手的全面图象系统性的要求包括了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源。竞争情报不是单一学科、专业和技术情报的研究,而是集技术、市场、经营管理于一体的信息整合。

  不仅需要收集信息,更多地是要求投入研究者的智力去把握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间互相依存、互为因果的密切联系。

  4、分析问题,确定检索语言

  任何“试检”首要的一步就是分析问题,要搞懂技术术语、概念的层次、公司之间复杂的关系、财务数据名称等,并确定相关的检索语言(分类、关键词、主题、时间要素等)。找不到信息往往与分析深度不够、对号入座般地机械匹配关键有关。

  5、“试检”与确定信息源

  明确需求后,情报人员对能否找到所需信息是没有把握的,“试检”往往是履行合同、满足需求、调整搜集方案的重要一步。“试检”的直接目的是寻找恰当的信息源,并估算其费用、时间和人力。

  主要信息源及竞争对手情报的获取方法

  (一)关于公开资料

  要善于从公开资料中发现线索,找到“产生方向感的微弱信号”。“情报的95%来自公开资料,4%来自半公开资料,仅1%或更少来自机密资料。”理论上是这么说,但在我国要从公开信息源获取情报还是很有限的。既然CI是以分析公开资料为主要基础的情报搜集工作

  就要有敏感,要有善于在公开资料中找到部分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企业名录

  企业名录中的信息如企业规模、产品、产量、销量、销售额等信息不仅有助于初步确定竞争对手,了解其产品等一般情况,还可以借助统计年鉴等其他资料加工出所需的新信息,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市场覆盖率、市场销售增长率、市场扩大率、竞争产品分布、竞争结构、同类企业实力比较等。

  产品样本

  产品样本是对定型产品的型号、技术规格、原理性能、技术参数所作的具体介绍,也附有结构图和照片;产品说明书的内容更详尽,往往还列出产品的工作原理、用途、效率、结构特点、操作规程、使用、保养和维修方法等。产品说明书和单项产品样本直观性强、数据多,是从事计划、开发、销售、外贸专业人员了解产品、掌握市场情况的重要信息源。

  产品样本文献的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可靠性较强

  第二,产品样本的产品和技术信息较完整

  第三,及时性及相对新颖性

  通过产品样本汇编,还可以知道产品生产厂家的情况,该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的优缺点,从而推测该企业的技术实力、产品开发能力和水平、销售状况

  关于报纸和剪报

  尤其是行业报纸、经济信息类报纸和地方性报纸,是了解行业竞争态势的重要窗口

  刊登有上市公司股票交易简况、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工业企业规模/实力排序(有关“50强”或“百强”销售额或营业收入的排序)、竞争产品名单(按类排列的、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名牌产品”);专家对某行业或产品竞争状况的分析,如价格战、商战的报道是许多报纸的热点,通过“点评”、“现象透视”、“热点追踪”“访谈”等专栏分析文章可以了解许多极有用的竞争性信息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特点:第一,详尽;第二,内容广泛;第三,专利说明书既是技术文件又是法律文件。

  在传递竞争信息方面发挥几个重要作用:

  首先,专利文献是新产品开发的重要信息源;

  其次,专利文献还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第三,监视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活动。目的是阻止对手专利申请成功,或抢先于对手申请同类专利;

  第四,专利权的保护;

  第五,专利情报作为“预警”系统。

  上市公司年报

  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是极为有用的竞争情报信息源,几乎囊括了所有作为商业秘密的工业普查资料上的企业财务信息——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股东权益、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股东户数、持股数、名列前几名的股东情况、股本变化及股本结构、资金运用、会计政策、原材料、投资、负债、债券、库存等,以及客户情况、内部管理、人事等信息,不仅有数量指标,还有质量指标供分析时参考。

  非上市公司财务信息

  1)政府机构:统计局、主管厅局部委的出版物,但信息开放程度不同

  2)行业协会

  3)信用调查机构

  4)行业和地方报纸

  行业性期刊

  集中了行业方面的企业动态、竞争态势、市场状况、各种消息、人员情况。学术性(技术性)期刊、评述性期刊(政策、进展、成就、趋势)、通讯性期刊(快报、短讯、消息、最新成果、人员流动)、资料性期刊(实验数据、技术规范、法规、统计资料、商情)。

  (二)电子信息源中的竞争情报

  数据库

  数据库可以提供更多的检索入口,情报人员可以用任何一个反映竞争对手特征的有检索意义的词作为检索入口;可以通过把多个字段结合起来检索出一系列满足特定需要的公司;

  数据库更新速度快。联机数据已达到按小时更新的程度,且更新量大

  数据库的储存容量大,检索效率高一个有经验的情报人员一次为时4小时的联机数据库检索,相当于他花4个星期在图书馆里查到的信息。

  企业网站

  由于互联网发布信息容易,许多公司在网上公布大量信息,因此,竞争情报工作常从监测竞争对手的网页开始。通过监测对手的网页,可了解其产品种类的增减;查询其新闻发布内容,可知道他们是否在进行新的促销活动,是否得到了新的顾客或新的联盟;点击“招聘专栏”,可以了解正在招聘什么人。定期监测有时可得到意外的收获。当然,网上的东西很多是没有用的,不能指望点击一下就得到所需的一切。许多信息是暗示性的和零散的,但经分析后可能很有意义。

  你不是在漫无目的地游荡,而是在寻找一种战略的标志,一种经过放大就能使你产生方向感的微弱信号。

  利用Internet的调查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图书与信息科学系在1994年对企业界在竞争情报工作中应用Internet的现状作了调查,发现企业在利用如下Internet功能:①传统竞争情报活动;②营销、客户联系、发展客户;③节省时间;④非正式技术诀窍的交易;⑤信息提供;⑥获取免费软件。其中第一项主要包括通过网络快捷、方便而且廉价地获取各种信息,尤其是同行新产品的发布、用户对本公司和竞争者产品的任何评论意见,从网络上套录下外部企业的成就业绩,作为自己的内部发展目标(即所谓“定标比超”(Benchmarking)信息)。

  从网上讨论获得信息

  可以从电子邮件、新闻服务和一些查询工具进入各种讨论小组,从而获得一些有价值的

  情报。Internet上的电子论坛一般是专题讨论,相当一部分电子论坛为公司所有,主题围绕其产品和服务,利用它就可以对行业内产品及服务进行讨论,了解供应商、销售商及消费者对产品的反映,获得竞争对手对本企业产品的评价,还可以了解参加讨论的人的情况,利用网上工具获取作者信息,建立资料库,必要时长期联系,跟踪获得有用情报。

  (三)

  本企业内部的竞争情报源

  大量竞争情报——也许多达所需信息的80%——来自本企业中。不少本企业职工通过各种渠道有意或无意地掌握了这些信息,且具有分析信息的知识和能力。他们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业务和社会关系本身就是宝贵的信息源。

  一个组织结构中的两个个体——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离得越远越不可能成功地进行信息的传递。收发员和经理进行交流和可能性是极小的,能够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并进行主动传递的可能性几乎是零。两个分得很开的高级主管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如销售产品的市场经理和人事经理。

  理想的是有这样一个系统:

  公司里面流动着每个人所知道的一切信息——而且不必增加公司的开支。任何问题都可以请教这个系统并得到答案。这样一个系统的重点不在于收集而在于对信息的保留和传播,这是企业信息问题的要害——关键的信息既没有被认为是重要的,也没有被传达到依据它进行决策的人手中。

  如果让我们在三倍效率的信息收集与两倍效率的内部信息传递之间选择的话,我们应乐意选择后者。内部信息活动的高效率,增加留存和传递将会几何级数地增加它的效率。外部收集的增加只能算术级数地增加效率。——《中小企业高获利情报术》

  单个的信息有其价值,但它的价值只有与前后关系联系在一起才能体现。有的信息本身不具有什么价值,只有把它放在与其他信息的前后关系中,或被某个了解情况并有权行动的人掌握时才会具有价值。

  一个信息被五个人拥有就产生了五个能提供信息的基地,五个不同的信息在一个人手中只能产生一个基地。信息的价值存在于与其他信息的联系中。

  每个企业都在自然积累信息。这些信息的价值很少被人认识到,因为只有把它放在其他大量信息之中,它的全部价值才能体现出来。信息扩散的基地越多,信息的价值也就越大。如果信息被一个不充分了解其价值的人收集了,那信息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如果信息不能充分地向其他人散布,就不能使它的价值极大化。结果,多数企业到外面去寻找信息。

  解决

  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是鼓励每个员工去考虑他们所知道的信息的价值,然后自觉地将信息传递给他们认为可能需要的或感兴趣的人。创造一种鼓励识别和传播有用的信息的氛围是成功的第一步。当然这一过程要在控制下进行,从一开始就要识别公司中哪些有可能在日常的工作中收集信息的人,并鼓励他们更认真地考虑其发现的信息。

  公司内部的信息源

  公司不论大小,都有可供利用的信息源。大公司,有大批训练有素的专家成天泡在市场里。这些专家包括科学家、销售人员、采购经理等,他们大都拥有有关竞争对手的资料。公司内部常常有情报人员所需要的资料,在某人的档案柜里、办公桌抽屉里、电脑里。有关人员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在搜集这些信息,但这些信息只供少数人使用。员工信息源(根据涉及的竞争对手、技术、市场及其他专长,列出清单;各部门资料、档案目录及其内容的描述;

  未联网的计算机数据库资料

  能否连续地、系统地把那些零散分布在人们抽屉里、档案柜里和头脑里的信息搜集起来,汇集到决策部门,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一套信息交流机制。所谓交流机制,就是企业员工自愿连续地提供信息的制度,它包括鼓励提供信息的激励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必要的通信设施和具体的实施办法。

  如设计专门的咨询表、电话定期采访名单、“谁认识谁”名单、信息矩阵表。这些被称为网络技术的方法是汇集企业内部竞争情报的基本途径。

  搜集本公司内部信息的其他方法

  建立内部专家库:搜集专家的特长、语言技巧、背景,曾工作过的项目;

  竞争对手产品的专门展览;

  午餐地点是人们交换信息的最佳地点;

  布告板.:将竞争对手的产品预告消息贴在人们往来频繁的地方;

  在公司的各种简报、杂志上留出一些地方刊登竞争对手的新闻,并请其他人提供相关信息;

  会议。让参加有关会议的人提供信息和进行讨论;

  讲演。进行信息意识的灌输;

  信息汇报制度(例:出差报销);

  出差人员搜集实物和口头信息。

  搜集和保存所有贸易展览文献,包括近期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单、图片、小册子、厂刊厂报、样本和样品

  提高信息意识和提供激励机制(信息反馈、感谢信、表扬、奖励、规定等)是内部信息系统得以经常运转的重要保障。

  (四)人际关系网(第三方)信息源

  没有一个企业是在真空中经营的,它必然要同许多组织和个人打交道。第三方,指与本企业和竞争对手都发生联系的个人和机构的总称,包括用户、律师、经纪人、注册会计师、股评家、市场调查机构、银行、广告公司、咨询机构、经销商、供应商

  、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宣传媒体、消费者组织、质量检验部门、储运部门等。

  据对一些中小企业经理调查,大部分重要的情报来源于交谈、询问、采访等人际关系。询问是最直接的方法。对象包括客户、供应商、对手的现雇员和前雇员,甚至是竞争对手。

  询问关键客户

  许多公司的客户既买本公司的产品也买竞争对手的产品,这些客户直接关系到公司的销售业绩。因为他们是同行的争夺对象,结果他们对同行展示的新产品非常了解,是公司的重要信息源。有时客户愿意如实告诉你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及定价,是因为这有利于他处于更好的侃价地位。向客户了解情况另一有效的方法是密切参与客户的活动而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询问供应商

  可以提供的信息包括对手的生产产量或生产计划安排,供应商向对手供货的数量

  (间接推算其产量,根据供应商的生产效率和能力以及本公司的需求数量,间接推算竞争对手的需求量和生产规模。

  询问竞争对手

  打电话或索要其销售宣传资料;把自己的名称登入邮寄品名单中,以便定期得到销售手册和直接邮寄的东西来监测竞争对手;

  聘请管理顾问和设计顾问;

  利用招聘会询问竞争对手的前雇员或为对手工作过的求职大学生;

  参加学术交流。派工程师参加竞争对手的学术会议可以从交谈中听出弦外之音,分析出新产品开发情况和总体战略定位

  当没有条件自建竞争情报系统,而社会上也没有胜任的专业性公司时,可以综合利用相关的信息、科研、教学机构,发挥各自的特长,“共同”承担搜集竞争情报的任务。企业的任务就是发现这些机构的特长,作好协调工作,完成信息的“马赛克”拼图。

  作为第三方的各种机构在提供所需信息时,各有其优势和缺陷

  通过第三方了解信息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第三方了解竞争对手须谨慎。作为用户,许多竞争对手同第三方签有不泄露商业秘密的协议,在搜集信息时应尽量避免侵权问题。有的行业制定了职业道德,如注册会计师、律师、市场调查员,不能擅自泄露客户的经营或技术信息,不得违反与客户事先订立的保密协议。而他们一般是会遵守职业道德的。因此,要事先了解有关规定,区分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讲究信息调研技巧,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获取信息。

  向第三方了解所需信息,应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找谁了解?采用什么方式(查阅资料、个人访谈、电话访谈、邮寄问卷)?应该问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分辨哪些信息是确凿的事实,哪些是传闻?最好先确定容易接近的个人或单位,他们应是掌握大量情况,或能够提供有用的线索。

  (五)会议信息的搜集

  各种经济类会议已成为企业搜集市场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例如技术交流会、产品鉴定会、专题讨论会、展览会和展销会、技术贸易会、招标会、信息发布会、洽谈会、科技集市、各类交易会等。

  会议除了可以得到论文、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这类文献外,还有各展台的文字图片介绍、有参考价值较高的科技或市场信息手册,有在技术招标、咨询服务和人才交流活动中产生的大量文件、以及更多的洽谈、经验交流、录音录像等非文字信息。这种产品密集、商家密集、同行密集的场合是获取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人才信息的最好机会。

  了解会展信息

  通过引擎,键入“会讯”或“商展”,可以从网上搜索到数以千计会讯或商展信息。专业会讯可以从专业网站获取。

篇三:定标比超法案例图书馆比较

  西雅图图书馆(seattlepubliclibrary)案例分析

  2011-07-0510:44:35

  在zyc学长的指导下,做的这个casestudy。先谢谢学长了。

  这个图书馆是oma做的,曾经获得2006最佳公共建筑。Oma一贯的风格便是做任何设计之前,都会通过amo收集相关数据,通过严密的计算分析,确定建筑的功能以及定位。

  下面这张图是本方案以及周围地形。其中标着红点那个白房子就是这次的casestudy了。

  这个casestudy主要是学oma做设计的方法。他们的方法是:通过研究过往的建筑,并且与图书馆管理人员交流,来发现问题,而建筑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的。

  当时他们所发现的问题是

  1.曾经的图书馆模式难以应对当今的需求,图书馆难以扩张,没有地方存放更多的书;数字阅览室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于图书媒介的认识,必然需要新的空间形式来满足;

  2.图书馆不在仅仅是一个看书的场所,更加是一个交流集会的地方;

  3.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建筑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服务周边社区,比方说可以为周围人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或者是保持街道界面的完整性。

  先看他们当时的图解吧

  这是他们最初概念由来的一张图解,也是最重要的一张图解。

  最左边的这个条子是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分区,其中蓝色的是图书馆的本质,也就是读书的地方,别的颜色就是图书馆相对应的社会功能。

  你会发现功能被打得很散,蓝色的东一块西一块。如果按照这种功能分区做出来的图书馆看上去各类图书分得井井有条,检索方便。实则存在很多弊病(1.有时候很难界定某类书是属于哪个学科。2.不适于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流,学文科的没法和工科的交流)。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功能分区限制了图书馆的扩张,比如说书的扩充。

  第二张图便是对于上一张图的总结。通过数据分析,图书馆实际阅读面积只有32%,剩下的68%全是相对应的社会功能。

  接着是第三张图,这就是他们这个方案的功能图,当然这是oma经过计算所得出的数据。(我们以后做方案可能也需要通过这样的数据整合确定每一个功能房间的面积)

  第四张是他们的功能分区。这张图要和下面2张图对应着看。

  你会明显的发现这两张图是图底关系,左边这张是藏书空间,右边这张则是服务空间,这两个空间互相错位。现在再对照第2张图的第4个小图看。体会为什么要这样进行交错。

  这个建筑从下至上的每一个层空间所要体现的功能分别为parking,publicspace,information,collections,administrations。根据每一个层空间的属性确定了功能的顺序。这个顺序体现了oma对于这个建筑的理解。如下左图。现在请你再对着第三张和第四张图研究一下,想想为什么这么做。比如说kid为什么放最底层之类的。

  从下至上的顺序理顺了,然后他们开始将这些功能在水平方向移动组合,至于为什么组合,过会再说。

  这个西雅图图书馆比较重要的空间就是顶部spiral,就是螺旋形的藏书区。

  Oma以前有很多方案都用了这种模糊层与层关系的手法。这样的空间我实际体验下来还是挺有意思的。虽然有时候对于层的模糊会让人迷失方向。。。。。但是我觉得只要标识物做的好就可以避免了。

  看完这些图解,我们再来看怎么将这些图解生成建筑。

  Oma很偷懒。。。。确定几个box,照着图解那样,进行错位。

  现在说一下为什么把几个box要进行这样的变化。

  我对于水平错位的理解是:

  第一个目的是要创造阴影空间,这一方面可以服务周边社区的人员,西雅图是一个经常下雨的地方,建筑提供悬挑,方便人们避雨;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了在图书馆的规范,不能有阳光的直射。

  第二个目的就是满足周围城市的景观的连续性,由于错位的存在,保证周围楼房中的居民视线不会被这个庞大的公共建筑所阻挡,视线便可以通透。

  我是这么理解的,具体怎么样还有待我考证。

篇四:定标比超法案例图书馆比较

  图书馆运作流程案例分析

  一

  行业背景。

  (1)

  传统模式:

  传统图书馆主要指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图书馆,它是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书刊资料为读者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它的职能是:①保存文化典籍;②提供借阅服务。

  它的特征是:藏书以纸质印刷型图书资料为主,通过卡片目录和检索刊物来反映馆藏信息,通过读者到馆借阅和送书上门传递信息,图书整理和流通阅览以手工操作为主。

  (2)现有模式

  现代图书馆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以现代科技手段为依托,为满足社会信息需求,科学地搜集、整理、加工、存贮、浓缩、传播和开发研究利用各种载体文献信息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是社会信息交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的基本职能是:①保存人类文化遗产;②开展社会教育;③传递科学情报;④开发智力资源。其主要特征是:用计算机、打印机及网络管理图书馆里的所有工作,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信息载体将发生重要变化,完全缩小用户与信息之间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

  二

  分析案例。

  (1)

  案例背景

  为了更好的管理杂乱无章的图书,将图书更好的分类以及进行排类可以方便我们能够很好的找到自己喜爱的图书,如果能够有更好的图书

  馆运作流程则能提高效率,也能很好的发挥图书馆的服务作用。

  (2)流程

  图

  书

  现购、订购、给索取号(中文依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外文依卡特号计算机著录标查重

  给分查重

  馆藏输出(丢失清点补打书读者事务(读者记图书管理

  分类

  编目

  典藏

  流通

  贴条

  输出相关单据(个

  馆藏检查

  验收盖馆责任者规

  馆藏统计(入库更新、剔除文献利用流通事务(借书、还书、续借、催还、污损、审校入库

  阅览室管

  码、贴

  分类排咨询服务

  输出书编目统新书通流通统

  三

  比较

  现代图书馆区别于传统图书馆的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社会化协作。社会化是指打消现有图书馆的疆界,突破单个图书馆的局限,形成图书馆的社会,造就图书馆社会的大家庭。或者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就是建立图书馆的共建共享体制。这是由于当今信息社会,文献信息资源的数量相当庞大,任何图书馆都无能力收集齐全,加之读者对掌握信息的迫切性和需求性日益提高,只有通过网络化的图书馆群体共建共享信息资源,进行社会化大协作,才能解决信息来源问题。比如文献购置经费紧缺这个困扰全球图书馆的难题,固然有文献不断涨价的因素,但实际上是信息爆炸的突出表现。信息爆炸的趋势不减弱,文献剧增的形势也就不可能缓和,图书馆受到压力也是理所当然。按以往的模式,各馆都是求全,以本馆读者群的需要为目标,如今不论是“大而全”或“小而全”谁都不可能做到了。即使文献购置费用能够大幅度增加,但文献爆炸所带来的馆舍持续紧张、管理人员无限增长、读者利用文献越来越困难等等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摆脱困境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实现社会化的文献共建共享。

  二是信息化服务。现代图书馆更为重视信息的传递交流利用,通过各种服务方式和手段,为社会及读者提供比情报服务更为广泛的各种信息服务。以信息为中心,以信息为对象和服务驱动的图书馆将传统图书馆转变为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中心,其主要任务将不是占有信息资源,而是动态开发和联结各类资源与服务,帮助用户搜寻、分析和利用信息。具体表现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光学技术和其它高新技术手段在图书馆各项业务中得以广泛应用,为信息化的读者服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和物质基础,使图书馆从手工方式的馆藏文献服务迈向信息化的读者服务成为现实。

  两种观念的比较:

  传统图书馆观念是用一种物化、过程化、机械化的眼光去认识图书馆,把图书馆文献化,把图书馆工作定义为对文献本身的收集、存储和传递,把文献保障系统理解成收集、组织、存储和物理地传递文献的场所或机构。这样,我们就把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局限在固有信息载体的物理处理与传递上,把服务范围和能力水平局限在具体物化系统的资源范围和场所范围,不能满足用户复杂的文献需要,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又难以体现出有说服力的智力内涵和地位。这种物化和过程化的束缚,使我们更多地看到在印刷载体和手工操作基础上形成的物定工作过程、服务方式和组织方式,更习惯在图书馆固有方式、结构基础上和范围内考虑问题。

  现代图书馆观念:将图书馆看成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服务功能和系统形成的活动机制,回归到阮风纳赞所说的“一种有机体”的概念上,从而将图书馆虚拟化。虚拟图书馆概念把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棗具体的藏书和场所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这将使图书馆重新认识和充分利用自己的核心能力和基础机制,跳出在固定场所的文献和文献处理过程,面向整个信息环境来组织、控制、选择和联结使用信息资源,从而极大地提高它的能力的

  功用。于是,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将工作性质回归到根据用户需要提供信息服务上,将系统核心和基础能力回归到对信息资源和服务的选择联结机制上,将工作内容、能力和发展范围自然而灵活地扩展到整个社会信息环境中,从而自然而明确地说明和突出“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交流枢纽的功能和作用,也极大提高了“图书馆”根据信息环境变化来改造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实现“心中无馆天地宽”。

  从历史上看,文献的收集、存储、著录检索、流通阅览成了传统图书馆最基本的服务内容。而且,传统图书馆关于文献的描述和服务都实际停留在文献这一物理单元层次,没有对它包含的丰富信息内容及其互相关系进行充分挖掘和揭示,往往也没有灵活地利用文献内丰富信息来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并且,在多数时候,一旦文献(或文献线索)传递到用户手里我们的工作就结束了,用户对信息的利用被排斥在我们的视线和能力之外。而现代图书馆实现从以文献为工作对象到以信息为工作对象的转变,即为用户查信息而不是查文献或文献线索,充分利用个人、机构等各种信息源来提供信息,提供集成化的文献检索、原始文献的获取、文献使用服务。提供信息而不仅仅是提供文献,就要对信息源提供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整理筛选组织,改变传统图书馆以馆藏文献阅览为基础服务方式的状态,而将主要的服务形式和力量放在根据用户需求灵活选择、联结、开发、利用各处和各类信息资源。

  文献资源建设的比较:

  传统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是指某一个图书馆对文献的收集、组织、管理、贮存和利用等工作,传统图书馆的藏书建设观念,缺乏整体意识,只追求单个藏书体系的完备,以期自给自足的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而现代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又名为文献资源建设,是指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国际间众多文献情报机构对现有文献的规划和协作、协调发展,形成一个整体,突出各自优势,形成比较完备的收藏,并将其作为集体的资源,共同享用,建立起一定范围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制。从文献载体形式上看:传统图书馆印刷型图书为主,兼收缩微机读型、视听型文献,这些文献都是有型的;而现代图书馆以数字文献与印刷型文献并重收藏、并提供数据库租用或信息服务,前者是有型的,后者是无型的。现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具有三大特点:1、馆藏文献种类多样化,2、馆藏文献信息日益电子化,3、信息技术设备在现代图书馆的作用更加突出,将成为现代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图书馆将文献搜集的工作称之为采访。那时文献数量有限,主要是访而求之,收而有之。访,主要是访人,访到后就收,收即收到的实物。而现代图书馆将文献搜集的工作称为:信息访求,访,访主要是访计算机网络,无边界,收,未必都是实物。

  传统图书馆是一种文献化、过程化和机构化的系统机制,其核心是占有文献资源。对文献进行搜集、加工、组织和提供使用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是图书馆工作的主要内容。而图书馆本身,则被机构化为对文献进行加工、处理的场所。这种机制使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被局限在具体的、物化的资源范围和场所范围之中,无法在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而现代图书馆则把逻辑的、动态的信息资源和信息系

  统引进了传统图书馆,在图书馆中构成了虚拟的信息环境:用户所需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动态地进行组织,而不管其是否是本馆馆藏;图书馆服务也突破了本馆的局限,能够紧紧地围绕用户的需要,通过网络动态地构建新的信息系统。这种以用户需要为中心而组织的虚拟馆藏和虚拟信息,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及其藏书的物理疆界,使图书馆成为能够在网络上灵活方便地搜寻、选择、联结信息资源和动态信息系统。正是这种动态的搜寻联结机制,为图书馆提供了远远超过原来有限馆藏资源所能提供的服务能力。这样,现代图书馆虽然继续存在着物理形态的文献收藏和馆舍设备,但其工作内容和服务范围却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围墙”及在其中进行的活动,而成为一种更加普遍和深入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管理方法的比较:

  传统图书馆管理以垂直的纵向层次的管理为主,按职能划分为部门,按职位分层,以规则和制度为管理主体。这种僵硬的组织结构阻碍了人们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抑制了人们的个性和创造力。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全球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的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市场化的不断加快,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与之相应,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也以网络化管理为主,各管理层的横向联系增加,采取并行的方式,更加强调协同。网络管理的普及将最终强化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职能,使读者最终受益。另一个方面,图书馆的组织机构柔性化,工作时间、场所和计酬制度更加灵活。而图书馆考察员工工作,将不再仅仅把传统的考勤列入考察范围,而以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产出品的质量作为主要衡量指标。

  传统图书馆是重藏轻用、重源轻流的管理模式:在空间上,即使是一个很小的区域,图书馆面对的也是无穷无尽、不断变化的需求;在时间上,则更是一个漫长的分布,入藏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源可能在遥远的未来才会被阅读。此时此地之“藏”,不知何时何地要“用”。这使得图书馆不得不着眼于文献信息源的收全藏全,以备日后难以预料之“用”,因为收藏总比利用容易把握得多。再则图书馆本身就具有文化遗产的保存功能,这就是图书馆为什么重视“源”的管理的原因。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内容,着眼于信息的控制。在这种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只要对原始文献进行一次分析,输入计算机系统,就能从中采选和编制出二次文献索引的信息。这种文献信息加工和管理的计算机化,不仅大大缩短了二次文献出版分发的时差,而且文献收录的范围更加广泛,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给用户带来了方便,推动了数据库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信息处理功能越来越强,使人们对文献的加工从宏观向微观层次深入,从文献的外部走向内部,从局部信息扩展为全文信息,极大地缩短了文献信息与读者之间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提高了人类对文献信息的管理、控制和应用能力。

篇五:定标比超法案例图书馆比较

  [案例]

  考察定标

  案情:某2500万元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项目招标。据了解,国内具有潜在资质的供应商至少有5家(其中领导意向最好是本地的一家企业中标)。鉴于该项目采购金额大、覆盖地域广、技术参数复杂、服务要求特殊等,采购人在招标文件中对定标条款作了特别说明:本次招标授权评标委员会推荐3名中标候选人(排名不分先后),由采购人代表对中标候选人进行现场考察后,最终确定一名中标者。招标结果,那家本地企业按得分高低排名第三。经现场考察,采购人选定了那家本地企业作为唯一的中标人。

  法理评析:考察定标在法律上并无禁止性条款。就采购人而言,要把一个采购金额比较大且自己从未建设过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项目,托付给一个不熟悉的供应商有点不放心,单从这个心理层面上讲,对中标候选人进行现场考察定标,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合情合理的。问题是,本案出现的情况有点不正常。领导意向最好是本地的企业中标,这就等于排斥了外地的4家潜在投标人;考察定标的标准没有在标书中阐明,所以人为定标的成分很大;采购人授权评标委员会推荐3名中标候选人,以排名不分先后的名义,不按得分高低定标,似乎有失偏颇。按照现有制度规定,评标委员会推荐的3名中标候选人,应当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序,在无特殊情况下,原则上必须将合同授予第一中标候选人。

篇六:定标比超法案例图书馆比较

  地方院校图书馆文献经费的优化分配——策略建议与案例分析

  明海

  【摘

  要】在馆藏发展环境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地方院校图书馆的文献经费分配面临着4个方面的因境:文献经费来源单一,缺乏合理的分配决策团队,缺乏切实可行的分配方法以及对经费使用效益的科学评价.为此,必须构建多渠道的经费来源机制,优化经费分配决策队伍,编制合理的经费分配方案,构建科学的经费使用效益评价机制.

  【期刊名称】《图书馆学刊》

  【年(卷),期】2010(032)010

  【总页数】3页(P21-23)

  【关键词】地方院校图书馆;文献经费;困境;经费分配;使用效益

  【作

  者】明海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图书馆,江苏,苏州,21501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258.6

  1引言

  近年来,地方院校图书馆的馆藏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首先,在教育部评估、新校区建设以及院校合并、升格等政策性因素的硬性驱动下,许多图书馆的文献经

  费激增,但伴随着馆藏建设的快速发展,仍存在文献经费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其次,出版发行体制的变革和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导致出版物类型日趋繁复,出版物价格与数量、品种同步膨胀,不仅打破了图书馆原有的文献经费分配格局,而且势必造成文献经费的相对紧缩。最后,地方院校学科专业设置的不断细化和教学科研的纵深发展,促使用户需求的专深化和精确性不断提高,而高校扩招则又刺激了一般用户信息需求总量的迅速增长,用户需求的细分化、差异化和多样化在客观上增加了文献经费分配的复杂性与难度。

  笔者主要探讨一个具有实践性的理论命题:在馆藏发展环境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地方院校图书馆面对经费困境与分配难题,应当设计和实施一个怎样的文献经费分配策略,才能达到合理使用文献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目的?

  2现实困境分析

  主要从文献经费的来源机制、分配决策机制、分配方法以及使用效益评价等4个方面来分析当前地方院校图书馆在文献经费分配上所面临的困境。

  2.1文献经费来源单一

  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对地方院校的投资力度相对不足,图书馆作为地方院校教学和科研的支撑机构,其文献经费主要是正常的校内年度拨款,来源较为单一,数量相对有限,缺乏完善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这种单一靠学校划块拨款的机制容易受到馆内部门之间平衡等因素的制约,结果造成经费在各类型文献之间的挤占挪用,形成“砍书保刊”等的无奈局面。

  2.2缺乏合理的分配决策团队

  馆藏发展环境的变化加剧了文献经费分配的复杂性,因此必须加强文献经费分配决策机制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建设。当前,大多数地方院校图书馆文献经费分配的决策队伍相对单薄,缺乏合理的经费分配协商机制。从文献经费分配的决策过程来看,决策人员的构成比较简单,一般由主管馆长、文献建设部主任、采访人员构成,或

  是由馆务会构成,通常没有院系或学校相关部门的人员参与。这种决策模式没有将利益相关用户吸纳到经费分配的过程中来,缺少了用户的参与和监督,无法从总体上把握用户的信息需求,很难从宏观上把握学校的发展重点,势必造成分配上的不公正和随意性。

  2.3缺乏切实可行的分配方法

  文献经费分配的核心问题是方法问题。当前文献经费的分配方法存在两种应用趋向:一种是重视经验提炼,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提出具体的工作指导原则。这种纯经验式的分配方法过于简单,甚至有些主观臆断,无法充分考虑用户自身的需求特性,难以适应和指导现阶段的文献建设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图书馆都采用这种经验方法。另外一种是通过构建模型来保证经费分配上的公平合理。这种模型法虽能以量化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平衡各类文献的比例关系,但仍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比如一些模型只是进行简单求和,鲜有结合用户意见进行科学定量的分析;大多数模型理论性突出,操作性不强,不能对实践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因此使用模型法分配文献经费的地方院校图书馆极少。

  2.4缺乏对经费使用效益的科学评价

  文献经费分配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构建合理高效的经费效益评价体系,是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基本途径。然而,当前地方院校图书馆对文献经费投入的绩效情况并没有作出有效的评价,导致文献经费投入的效能无法比较,效果无法科学、准确、规范地评价。没有一套科学的经费使用效益评价体系,就无法对经费分配的过程及结果作出全面、本质的解释和判断,就很难向经费分配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最终导致每年学校下拨给图书馆的预算经费量较为模糊,不是超出图书馆正常服务所需的资金量,造成资金浪费,就是下拨的经费严重不足,影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3优化策略建议

  基于当前馆藏发展环境的变化及其带来的突出矛盾,结合地方院校图书馆在文献经费分配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文献经费分配的优化可以从宏观层次着手,通过完善文献经费管理体制,着力加强对文献经费分配过程的调控与优化。

  3.1构建多渠道的经费来源机制

  文献经费的相对不足已成为阻碍馆藏建设的重要因素,地方院校图书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文献购置的投资力度。鉴于单一拨款机制的不足,地方院校图书馆应当多元化拓展文献经费投入的途径。比如,建立长效的捐赠机制,争取社会捐赠和本校师生员工捐赠,以扩大经费来源;借鉴国外经验,从科研基金中提取适当比例的经费用于馆藏建设;从重点学科建设费、学生学费、人才培养基金中提取5%左右用于馆藏建设等等。通过多方筹措,最终建立起以学校拨款为主、其他经费投入方式为辅的多渠道经费来源机制。

  3.2经费分配决策队伍的“双优化”

  文献经费分配工作不仅是技术性问题,更是图书馆内部的管理问题。当前文献经费的分配决策模式是封闭式的,必须对经费分配的决策队伍进行优化和调整,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文献经费使用的公正性。这里所说的优化是一种“双优化”,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优化经费分配决策成员的群体结构,不仅要争取文献经费的投入方即学校相关部门领导(如财务处)加入决策团队,还要吸纳文献用户即各院系师生代表加盟决策队伍,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文献经费分配的透明度与公正性,还能使图书馆获得更多的经费投入。二是优化经费分配决策人员的个体素质,特别是要切实提高文献经费的使用方即图书馆主管领导和一线采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保证文献经费分配的合理化与科学性。

  3.3编制合理的文献经费分配方案

  地方院校图书馆文献经费分配的总体特征是分配流程随意性较强,缺乏规范化指导,因此必须编制一套书面的文献经费分配方案,为文献经费分配的各个阶段提供必要

  的政策导向。首先,必须对影响文献经费分配的各种数据进行调查分析,这些数据主要包括学校年度总经费、近年来学校的教学、招生变化情况、采访部门的历史性资料等等。其次,确定合适的经费分配方式并报馆务会通过,然后由经费分配人员落实执行。最后,在综合评估当年经费分配和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对文献经费分配方案进行修正,下年微调。

  3.4建立科学的经费使用效益评价机制

  文献经费使用效益低下已成为制约馆藏发展的瓶颈,它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馆藏结构不合理,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可见,文献经费投入的产出效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化角度上的馆藏结构;二是效用角度上的用户满意度,这两点应当成为文献经费使用效益评价的主要指标。因此,图书馆要把馆藏结构的优化调整和用户满意度最大化当作重点任务来抓,加强这两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文献经费使用效益评价是一个复杂棘手的问题,为了提升文献经费分配水平,提高文献经费使用效率,地方院校图书馆必须树立以绩效为导向的投入产出理念,建立起科学的经费使用效益评价机制。

  4具体使用案例

  笔者拟以华东地区某地方院校图书馆(以下简称该馆)为例,提出一些合理分配文献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方法和措施。2005~2008年,在高校评估、升格大学以及新馆建设等因素的刺激下,学校下拨给该馆的文献经费与往年相比数量骤增,年均总量维持在330万元以上,2006年因迎接本科评估曾一度达到了450万元。决策力量单薄、分配方法随意、经费来源单一和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始终贯穿于该馆文献经费分配的全过程。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经费,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是馆领导和一线分配人员必须要关注的问题。经过充分调研和反复考虑,2009年该馆采取了以下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4.1拓宽文献经费筹措渠道

  ●经过极力争取,学校规定每年从科研进账提取1%用于馆藏文献建设。2009年全校各类科研进账1795万元,根据规定图书馆可从中收取17.95万元作为文献资料使用费。该馆还对利用科研经费、学科建设费等购买的文献作统一的固定资产登记,进入学校文献总库,文献存放在各二级学院资料室。

  ●建立本校教师著作、作品和学术会议文献的收藏呈缴制度,以制度形式划定呈缴范围、规定呈缴数量、限定呈缴时效。各类文献均为免费呈缴,对于价格较高的出版物,则采取付费呈缴的办法。文献呈缴制度的建立,不仅能够保证本校作者的出版物系统化收藏,而且还可以节约文献购置经费。2009年该馆接受本校教师呈缴的出版物56种215册,实际节约经费8664.5元。

  ●建立赠书管理制度,初步制定赠书的收藏原则、运行模式、操作细则、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并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置“捐赠图书”栏目;联合学校职能部门,将接受捐赠与征集图书结合起来,共同向社会开展征集图书活动。赠书不仅是充实馆藏的有效手段,也是节约经费的重要途径。自建立赠书管理制度以来,该馆共接受社会赠书1522种1781册,实际节约经费6.97万元。

  ●积极争取二级学院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上的经费支持,主要表现在电子数据库资源的引进与建设上。2009年由土建学院支援购买的电子图书数据库节约经费7.12万元。

  4.2变革文献经费分配方式

  ●成立文献经费分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主要由图书馆、财务处、审计处以及部分院系的主管领导构成,其主要任务是对文献经费分配方案进行审核、评议、监督和控制。

  ●实行“虚拟分配”和专家选书制度。具体做法:首先由采编部在对各种数据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书面分配方案,并经文献经费分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然后将学校下拨的文献经费按一定比例下拨给各二级学院,由各二级学院组织本学

  科专家、教师根据图书馆提供的预选目录进行选书,并通过选书系统汇总到图书馆,查重后再进行订购。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了一线采访人员知识结构的局限性,而且有助于合理安排有限的文献经费。

  4.3加强业务统计分析工作

  ●2009年起,利用汇文系统统计模块与新购置的i@Report报表精灵作为统计平台,尝试在全馆范围内开展业务统计工作,并逐渐将这项工作常态化与制度化。业务统计分析工作由业务副馆长负总责,部主任则负责对本部门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其中采访、流通统计信息能反映馆藏利用效能和用户需求状况,统计分析报告则能帮助决策层掌握文献经费分配的执行情况,是决策层制定工作计划、开展经费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当前业务统计分析工作已初见成效,表现在:2009年底该馆利用统计数据向学校申请,争取加大对文献经费的投入,并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将2010年的经费投入追加到360万元;根据统计数据动态控制、调整购书比例,2010年应适当降低社科类、经济类购书比例、增加数理化图书的采选比例。

  ●责成采编部负责初步构建文献经费使用效益评价体系。业务统计所形成的各类数据为构建文献经费使用效益评价体系提供了可行性。具体做法:综合考虑文献经费使用效益的影响因素,合理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建立文献经费使用效益三级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模型设置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其中一级指标集是定性评价指标,二级和三级指标集分别是定量评价的总指标与具体指标。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确定各个指标的分值和权重,最后基于乘法合成获用效益最终评价值,yi为各项指标分值,Ωi为各项指标权重。经综合评价后,y分值越高表示文献经费使用效益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图1文献经费使用效益评价体系

  4.4培育文献采选的核心队伍

  一线采访人员的业务素养直接关系到文献经费分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该馆重视强化现有采访人员的知识补充,特别是在学科背景、知识结构等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注重他们在文献采选能力方面的锻炼,不仅要求他们熟悉学校的专业设置、本馆的馆藏状况以及文献出版发行动态,而且还要求他们了解相关学科专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通过各种继续教育方式和激励机制,为造就“知书善配”的“选书专家”创造条件。

  5结语

  文献经费分配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棘手的问题,对于身处经费困境的地方院校图书馆更是如此,科学合理地进行文献经费分配是图书馆工作者追求的理想目标。笔者希望上述文献经费分配策略能为地方院校图书馆发挥有限经费的最大效益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注意到文献经费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并不代表所购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因此还应加强文献采购的科学管理和廉政建设,重视文献资源的宣传推介工作。

  【相关文献】

  [1]王向军.从大学类型看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情报资料工作,2008(2):36-38.[2]纪高飞,李晓娟,李琳.高校图书馆文献经费预算与分配方法述评[J].图书情报知识,2007(3):37-40.[3]戴龙基.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12-142.[4]储结兵.馆藏建设经费使用效率的评价与控制[J].图书情报工作,2005(2):47-49.[5]李丕仕.文献购置经费效益的定量评价——以中文图书为例[J].情报杂志,1999(1):59-61.[6]毕红秋.让有限经费发挥最大效益——经济欠发达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使用案例[J].图书馆建设,2008(1):7-14.

篇七:定标比超法案例图书馆比较

  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的目标选择与实现路径

  ——基于香港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的案例

  【摘

  要】香港审计署开展的提供图书馆服务绩效审计相对于我国内地而言较为成熟和完善,对内地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的广泛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在目标选择上可采用“问题分析”法,遵循整体性、可量化性原则;实现路径上,应当采用多元化的绩效审计方法,重点参考图书馆服务相关法规、指引等作为评价标准,从而有利于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项目的全面系统地开展。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绩效审计

  目标选择

  实现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公共图书馆承担着向社会公众传递知识、播撒智慧的任务,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对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各地公共图书馆的投入使用,人们开始关注其建设、管理及提供服务的水平,而审计作为国家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对国家建设中的文化建设的不规范不经济行为进行评价和监督。值得注意的是,对图书馆进行审计,不仅是要关注建设流程及资金使用的合规性,也需要对其资源利用与读者服务等内容开展绩效审计,从而帮助公共图书馆这一公共资源能够更好的物尽其用、用之于民。目前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在我国内地部分地区已有实践,但还未全面展开且尚未成熟,而香港审计署对特区公共图书馆开展的绩效审计工作则相对成熟和完善,对我国内地审计机关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1.

  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研究与实践现状

  早期针对图书馆绩效审计的研究主要以图书馆绩效评价为出发点展开,我国图书馆绩效评价的重点经历了阶段性的变化,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对读者、馆藏、设备等资源输入的评价发展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服务、开放时间、管理系统等的评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主要以以效益性评价为中心。近些年来,关于图书馆绩效评价的范围和内容也在进行不断的拓展和延伸,主要是从不同角度来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基于知识管理的的图书馆评价指标(邓湘琳,2006),

  包括知识资源结构、组织结构、知识管理系统、用户满意度、图书馆形象及员工竞争力这六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又拆分、细化为若干个二级指标,该指标体系着重评价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的服务,另外还有以特区公共图书馆为案例介绍特区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项目的绩效评估体系(王丽萍,2010),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范超,2012),涉及馆藏质量、信息需求与利用、服务质量、系统性能及用户满意度五大方面,进一步拓展了图书馆绩效评估体系的外延。国外关于图书馆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则相对成熟,如英国文化部2001年公布并实施的《全面高效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标准与评估》,将公共图书馆的绩效分解为八大考核目标,并将每一目标分解为若干个更小的项,附以说明量化而具体的衡量标准。

  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绩效审计对于我国内地而言,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走在前列的为深圳特区所开展的绩效审计,其在2006年就将图书馆行业纳入绩效审计监督,分别从制度、体制、实践层面上建立了图书馆绩效评价体系,根据2009年深圳市南山区的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绩效审计结果公告,发现其重点评价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特色服务、利用效率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如图书馆与企业合作,创新基层图书馆运作模式,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地区建立网点,但目前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并且在在部分地区审计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审计范围过于狭窄,主要还是侧重于财政资金的使用和图书馆建设等方面;审计评价标准单一,没有综合考察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相关法令和制度,在评价图书馆馆服务方面,侧重于评价图书馆服务网点的密度是否合理。

  2.

  香港审计署对香港公共图书馆开展的绩效审计

  2.1案例背景

  绩效审计(香港亦称“衡工量值式审计”)一直以来就是香港审计署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香港审计署于2007年根据行政区的施政报告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公共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情况展开了绩效审计,关注的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管理图书馆馆藏、采购图书馆资料、处理新图书资料、收取图书馆费用、策略性规划和服务表现管理及其他可改善之处。香港审计署对公共图书馆的账目审查是根据1998年所颁布的一套准则进行,另外还跟进了2002年审查所提出的事宜进展情况,从而保证之前审查所提出的建议落实到实处。针对每一事项,香

  港审计署遵从相关标准,采用特定的方法开展审计工作,并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同时附上香港公共图书馆管理当局康乐文化署的回应。

  2.2对香港公共图书馆开展绩效审计的具体目标

  目标是从事一项活动所要达到的境界或目的,是组织或个人行为所期望的成果。目前国内学者普遍将绩效审计的目标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其中一般目标体现绩效审计的本质,具有普遍适用性,现在绩效审计通常又被称为“3E”审计,这里的“3E”即是对绩效审计一般目标的简称,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其中经济性关注的是投入的资源和耗费成本,效率性主要关注产出投入比,而效果性则是既定目标是否实现以及成果与目标的差距程度。绩效审计的具体目标要依据具体审计项目的要求而确定,各个审计项目的具体目标是不同的,但同时也要依托于绩效审计的一般目标。

  香港审计署在审计香港公共图书馆提供图书馆服务项目时,总体层面上将“审查当局在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方面的节省程度、效率及效益”作为目标,正是绩效审计一般目标的体现,相对而言,具体目标由一个目标体系构成,可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香港审计署结合香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管理流程将整个审计项目拆分成六个子项目进行审计,与此同时,针对这六个子项目分别制定具体的目标来指导审计过程的实施。每个子项目的目标则各有侧重,管理图书馆馆藏的审计的目标主要是关注馆藏的数量是否与记录相符以及其馆藏质量是否满足社会需要;采购图书馆资料的审计目标侧重于关注各项书籍的采购比例是否符合读者实际需要;处理新图书资料的审计目标则为图书馆的新图书处理程序是否合理,处理时间是否过长;收取图书馆费用的审计目标则是图书馆追讨费用的程序是否合理,收费管理是否合规;在探讨图书馆管理的其他可改善之处的审计则主要关注了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是否满足社会读者的实际需要;策略性规划和服务表现管理的审计目标则是图书馆的管理当局康乐文化署是否制定关于图书馆发展服务的策略计划以及主要服务表现指标。

  由一般目标到具体目标,层次分明,逻辑结构明晰,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目标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即在一般目标的框架下,将目标层层分解为各个子目标分派给审计人员实施,各个具体目标相互协调,保证了审计项目的完整性,强调了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项目的整体效果,这同时也是英国审计署绩效审计

  “问题分析法”的具体体现。

  在选择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具体目标时,还需要考虑目标设定的特殊性,即要突出影响一般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而审计人员在未开展审计工作时对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以及管理可能只停留于读者层面,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在选择具体目标前要对公共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和服务进行调查分析,了解香港公共图书馆的构成、分布、资源以及管理流程、服务范围等,这样才能有效确定服务于一般目标的具体目标。如香港审计署认为规划和制订政策是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必需部分,从而将其纳入审计项目,并将目标制定为是否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制定相关政策来应对社会需求。即根据影响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重要程度排列,从而有效识别出对公共图书馆绩效有关键影响的特殊目标。

  另外,香港审计署在制定具体目标时也遵循了可量化性原则,即可以通过不同绩效审计方法将目标进行量化从而便于比较优劣程度,如香港审计署在审查香港公共图书馆管理馆藏的事宜中,根据图书馆馆藏的功能,将该子项目的目标又分解为两个可量化性三级目标:(1)通过点算核实图书馆相关记录是否准确;(2)审查图书馆馆藏各类书籍实际比例是否符合参考比例的要求。由此可见,可量化性的具体目标明确表明了香港审计署在审计该子项目时的具体职责和任务要求,便于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工作。

  2.3香港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的实现路径

  绩效审计的目标实现过程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绩效审计的目标确定了绩效审计的范围、内容以及获取审计证据、绩效评估的方法,另外还需要对审计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等,从而才能有效达到绩效审计的目标。此外,审计可归结为搜集证据并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绩效审计自然也不例外。为实现绩效审计既定目标,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及合理准确的评价审计证据是整个审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而为确保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运用恰当高效的审计方法搜集证据是基础。同时为正确的进行审计评价,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和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是前提。由此可见,审计方法和审计评价标准的选择关系到绩效审计目标能否成功实现。

  2.3.1绩效审计过程中审计方法的确定

  绩效审计与一般财务审计的总体思路相同,都是以审计目标为导向、审计依

  据为准绳、审计准则为指导,通过搜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其核心问题在于证据的获取和意见的发表,而二者的实现都离不开正确适当的审计方法。

  当下学者们普遍将绩效审计方法按审计流程的三个阶段划分为:审计资料收集方法、审计资料分析方法和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其中,绩效审计与一般的审计搜集资料的方法均包括审阅法、观察法、询问法、外部调查法、重新计算法等。但与一般审计不同的是,绩效审计在资料分析和评价阶段更多地借鉴和使用了管理学、统计学、数学、运筹学等学科的先进方法和理念。绩效审计较为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绩效评价方法又主要有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目标评价法、关键绩效指标法、综合评价法、专家意见法等。

  在香港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的案例中,香港审计署获取审计资料主要采用的审计方法是点算法、抽样法、审阅法和调查法。

  表1资料收集方法

  审计方法

  审计内容

  具体操作

  2006-2007年走访6间图书馆,且同时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点算。

  方法A:六间图书馆随意抽样点算,查明不知所踪或摆放错误的图书馆资料项目的百分比,反映香港公共图书馆整体馆藏的点算法

  管理图书馆馆藏

  情况;

  方法B:集中点算两间图书馆所有选定的资料项目,比较图书馆电脑系统的馆藏记录和架上的实际馆藏。

  抽样法

  处理新图书资料

  审阅法

  收取图书馆费用;

  策略性规划和服务表现管理

  调查法

  收取图书馆费用;

  2006年年底-2007年年初,审计署在六间图书馆抽样选出一批新推出供市民使用的图书馆资料,并查明了每项资料由从供应商处收到当日,至推出供市民使用当日所需的时间。

  阅读香港公共图书馆的收费标准、对过期未还的图书资料的处理规定、康文署提供的数据、相关法律条款等资料;查阅一些有关评价图书馆服务的指标。

  香港公共图书馆定期进行意见调查,收集市民对其服务的意见。

  资料收集工作结束后,香港审计署着手开展数据分析和绩效评价工作,香港审计署在审计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比较分析法和估计分析法两种绩效分析评价方法。

  表2资料分析方法

  审计方法

  审计内容

  具体操作

  比较实际比例与参考比例的数值,分析其一致程度,例如外借比例和参考比例;

  管理图书馆馆藏;

  采购图书馆资料;

  比较分析法

  处理新图书资料

  量的差距,指出计划供应量的不足;

  审计署就2006年9月15日的图书资料处理各阶段(编制目录、装订、送往收藏的图书馆、整理)进行处理时间分析,与计划和标准进行比较。

  通过分析该地区各年龄段人口所占比例,以估计对不估计分析法

  采购图书馆资料

  同类型书籍需求的数量。

  将书籍的预期需求量(通过当前图书外借比例计算)与计划供应量进行比较,找出预期需求量与计划供应

  2.3.2绩效审计中评价标准的选择

  审计评价标准是审计人员得出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意见的重要依据,常说的审计依据就是审计评价标准之一。从国外研究的文献综述中看出,英国、美国等国家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主要来源于对审计实践的分析和总结。其中英国主要采用行业标准、社会公众调查结果、专家研究成果和意见以及被审单位制定的标准等作为绩效评价标准;美国主要使用公认的经济准则、上级部门对被审单位提出的目标、被审单位自身制定的制度和规则等作为评价标准。

  在香港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的案例中,香港审计署绩效评价标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公共图书馆的相关法规,另一类是会计法规。其中,在评价收取图书馆费用时主要引用了相关会计法规,而其他审计内容则是以公共图书馆的相关法规、指引作为评价标准。

  表3绩效评价标准

  审计内容

  绩效评价标准

  管理图书馆馆藏

  采购图书馆资料

  处理新图书资料

  收取图书馆费用

  策略性规划和服务表现管理

  《物料供应及采购规例》

  《公共图书馆宣言》

  《公共图书馆服务: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指引》;

  《公共图书馆宣言》;

  图书馆采购政策及其相关指引

  康文署制订的新图书馆资料目标处理时间

  《财务会计规例》

  《常务会计指令》

  《会计通告》

  《时效条例》

  《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指引》

  如审计署在审计图书馆馆藏时将《物料供应及采购规例》作为审计评价标准,该规例指出:康文署已把图书馆资料视作已记入部门帐目的部门管制物料,康文署应按照《物料供应及采购规例》第715(b)条所载的一般非耗用物品记帐程序,每年至少安排一次点查图书馆资料项目。审计人员应将获取的证据与该规例中的具体规定进行比较,判断其对规例的遵循程度。

  4.香港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对我国内地审计机关的启示与建议

  香港审计署在开展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从图书馆馆藏、采购、处理、收费、其他可改善之处以及策略性规划和服务表现管理六个维度考量了图书馆的绩效,相对我国内地审计机关部分地区开展的图书馆绩效审计而言,比较全面系统,因而香港审计署对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绩效审计的案例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4.1对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的目标选择上,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问题分析法”的具体运用,按照严密的、结构化的步骤把绩效审计所要回答的总括性问题分解成具体的审计任务,在制定具体目标时可以考虑整体性原则、可量化性原则,从而保证审计项目的完整性同时也便于指导审计过程的实施。针对公共图书馆的这一审计客体的特殊性,在制定各个子项目的具体目标时,无论是馆藏或是采购比例等方面,应着重考虑社会读者的实际需要,才能更好地体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宗旨。

  4.2在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的实现路径上,审计人员应突破传统的财务审计方

  法,综合采取其他多种学科的方法,如点算法、调查法等,从而有效搜集审计证据以及对审计证据进行客观评价。其次,在选取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时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财务指标,可以适当选取公共图书馆管理机构或自身制定的相关制度和指引作为标准,或是将调查中服务对象的需求作为评价标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选取绩效评价标准。另外,香港审计署在审计时十分注重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所提出的每项审计建议都能及时得到管理当局的积极反馈,从而有效实现了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的目标,内地开展公共图书馆绩效审计时也可借鉴此做法,积极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一方面可以促使被审计公共图书馆更大限度地参与和配合审计工作,同时也能有效改善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基于政府绩效审计视角的特区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体系初探[J].图书馆,2010(1):41-42.2倪巍洲.绩效审计过程中的目标选择与实现[J].审计研究,2008(1):6-10.3祝碧衡,周玉红.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理论及英国案例介绍[J].图书馆杂志,2005,8:60-63.4李建霞.图书馆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11(5):42-52.韩加国.图书馆审计初探[J].图书馆学研究,2005(7):41-4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课题组.国家审计目标研究[J].审计研究,2013(06)

  6涂以平.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11):20-23.

篇八:定标比超法案例图书馆比较

  总建筑面积:27428m2

  其中:地上部分:21808m2

  门厅及毗邻服务区:1630m2

  藏书及借阅服务区:13194m2交流活动区:4382m2

  业务与行政办公区:2005m2

  辅助功能区:3404m2

  预留发展区:2813m2

  地下部分:5620m2经估算,每平方米造价为3100元,总造价为8680万元。

  建筑为一级建筑,防火等级设为一级。

  总平面设环形消防车道,稿件包括11张A0~A1文本,及50张A3文本设计。

  A0perspective02

  A0perspective04

  A1perspective01

  Analysisofthegeographicalfeature

  designprogress

  developementareas

  floorplan01

  perspective07

  题目为藏书量约为10万册的社区图书馆,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图书馆采用开架管理方式,使用集中空调系统,未要求布置设备用房。本次设计要求采用现浇混凝土方式建造。

  建筑设计用时约11周,构造设计约4周。构造设计作业结合建筑设计进行,内容包括构造体系与布置、立面及外墙构造、楼梯构造。构造作业单独记分,内容未完全表达在最终的设计图纸中。

  图1.

  基地体块模型

  红色路段车流量最大,但由于有高大的树木作为隔音屏障,噪音问题并不突出

  黄色路段车流量较小,路旁设有座椅,毗邻社区公园,较多人驻足于此地

  绿色路段以被改造为小区内停车场,对基地没有明显影响

  在这里,提取出与设计密切相关的元素进行分析,尝试找出建筑与环境的最佳介面

  1.东面剩余的半个足球场

  2.西北面高大的树木

  3.红、黄路段交汇的尖角部分

  4.南面的社区公园与

  1.东面剩余的半个足球场

  黄色路段

  此方向视野空旷,但景观不佳,而且由于此空地的未来发展并不在控制之中。若建筑设计与此元素有较大联系,将担负很大的风险,故放弃了这个方向的设计,仅作为建筑的“背面”朝向来处理

  西北面高大的树木

  图1和图2为基地西北面的高大树木,经测量,树冠半径最宽约7米,树高在15米左右

  在基地中最突出的元素就是这一排高大的行道树。关于建筑与树的关系,密斯的范思沃斯住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原本宁静的树林,经过建筑的过滤,得到了艺术的升华。

  我希望能在本次设计中突出这些树木的地位,制造一种“树包围人”的感觉,由此确立了本设计中建筑与树木的关系,得到了一条控制线(右下角图)

  .红、黄路段交汇的尖角部分

  在基地进行的人流分析表明,在这个三角形尖部,很少有人沿途中黄色的路线行走,大部分人选择了途中绿色路线来完成这个地带的穿越,右图中踩出的小路表明了这一点。人流的要求决定了此处应保留这一捷径。而且建筑过于靠近这个三角形的端头,将压迫原本已经显得紧张的空间。为此,我决定保留尖端的空地,以缓解上述矛盾,得到另外一条控制线

  .南面的社区公园与黄色路段

  此路段南面为社区公园,地势开阔,路边设有座椅,有较多人停留与此,形成了社区的休闲活动中心。建筑应减少对此开阔地区的压迫感,在设计中尝试将此开阔地形引入基地,形成一广场,使建筑与公园间形成一过渡区。由此得出一控制区域

  丹麦著名的SHL设计公司最近赢得了一场国际竞标——“UrbanMediaspace”——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它设在丹麦的奥胡斯,将成为该城市新的视觉和文化联络点,同时,它独特的七边形外形在奥胡斯建筑史上也具有里程碑意义。

  玻璃墙面的设计既可以保证良好的采光和室内通风,同时也让经过的路人可以看到图书馆内部,从而把他们吸引进来。

  布拉格图书馆的设计不会改变(图)

  QQ收藏

  来源:ABBS建筑论坛2007-11-79:31:51网友评论[0]条

  百度搜藏

  据报道,捷克首都布拉格新建图书馆的怪异设计尽管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未来系统事务所(”FutureSystems)主管简?卡普里斯基(JanKaplicky)表示,这幢图书馆仍然将按原设计方案进行建设。

  最近几周,简?卡普里斯基设计的布拉格国家图书馆成了捷克公众争论的中心。这个设计方案受到捷克总统和布拉格市长的抨击。这个项目是在一场国际竞争中,卡普里斯基击败354名竞争者而获取的。

  但卡普里斯基对媒体说,争论各方达成的一个解决方案,不会改变原有的设计。

  这个建筑面积为50,000平方米,可以容纳1,000万册图书的绰号叫“章鱼”的建筑物的设计方案,获得了3,000份表示支持的信件,也获得了竞争评审委员——包括师埃娃?伊日奇娜(EvaJiricna)的支持。

  卡普里斯基说:“图书馆和市长之间将签署一个协定。市长处于防守状态,因为他在电视竞争中输给了我。有70%的人投赞成票,仅有30%的人反对这个设计方案。”

  卡普里斯基说,这幢物将是前所未有的最先进的图书馆。他说:“最近在开普敦举行的国际图书馆会议上,它被称为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图书馆,它超脱于政治。你能在三分钟到五分钟之间获得任何书籍,而在“大英图书馆”可能要用两周的时间。”

  但评审团成员伊日奇娜,以及其他的人,包括师扎哈?哈迪德(ZahaHadid)认为,这个项目仍然受到威胁。

  ?

  ?

  简介:库哈斯设计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试图拨开概念的面纱,寻找到其背后的理性支撑.分析表明,正是通过对图书馆形制的深入反思,库氏才得以有针对性的提出其空间布局策略,实现了对传统图书馆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颠覆,通过设计实现都市建筑空间与媒体虚拟空间的首次结盟。

  关键字:西雅图,公共图书馆

  库哈斯设计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试图拨开概念的面纱,寻找到其背后的理性支撑.分析表明,正是通过对图书通过设计实现都市建筑空间与媒体虚拟空间的首次结盟。

  首先,库哈斯界定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不再仅是关于书本的文化机构,而是所有新旧媒体共存、互动的场所。其次,库哈斯尝试创造出一种新建筑概念:将真实世界空间的激动人心的特质与虚拟空间中的组织结构的清晰性结合起来。真实的图书馆空间和虚拟的网上空间被纳入同一个建筑计划共同进行设计,并且形成互动关系。库哈斯宣称,信息技术不是一种威胁,相反可以起到一种文化整合作用。建筑师有潜力将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设计得吻合起来,使之成为彼此反映的镜像,而不再分离……

  馆形制的深入反思,库氏才得以有针对性的提出其空间布局策略,实现了对传统图书馆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颠覆,芝加哥大学D’AngeloLaw图书馆更新工程获AIA芝加哥奖

  QQ收藏

  来源:自由建筑报道2010-1-1314:27:22网友评论[0]条

  百度搜藏

  芝加哥大学D’AngeloLaw图书馆的更新工程被美国建筑师学会(AIA)评为内部建筑设计奖。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即将迎来百年纪念,为此开始对1950年代末修建的这座地标进行改造。原来由Saarinen设计的图书馆有6层,在OWP/PCannon设计公司的主持下对功能性、质量和读者体验进行了提高。

  法学院院长SaulLevmore说:“该项目将一座书籍的仓库转变成温暖和光线充足的空间,学生们更愿意在此交流和学习。它的功能性将延续又一个50年。”

  新技术的运用将搬除大部分的书架,为流通、学习提供了开放空间,并设置了多功能室和大型的聚集空间。法学院学生服务处也设在了图书馆的三楼。

  木制天花板改善了光照,也改进了声响和总体的美学。新的楼梯则像一座连接用的雕塑,为图书馆带来活力。

  早在2009年年初,学校规划学会和AIA教育建筑委员会也已经颁发给这个项目以优胜奖。

  维也纳商业大学图书馆设计方案

  来源:视觉同盟2008-12-2217:07:02网友评论[0]条

  推荐阅读

  ZahaHadid建筑事务所已被选定设计维也纳商业大学的图书馆和学习中心,该项目预计在2012年完成。新的图书馆和学习中心将成为大学新校区的核心,并提高大学服务标准。除了新的图书馆,还将提供一个语言实验室,教学室,行政办公室,学生文娱中心,书店,餐厅,俱乐部聚会室和活动空间。

  【美国】贝聿铭作品——肯尼迪图书馆

  发表于2009-3-2613:21:34分使用道具小中大楼主

  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是对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一九**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予这座建筑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义之后,深深地获得了肯尼迪遗孀杰奎林的激赏。

  ——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起初,肯尼迪家族在一大群应选的一流建筑师中没有太注意贝聿铭这位初生之犊,但当他生动地描述了根据

  “贝聿铭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相比,我再三考虑后选择了他”——肯尼迪遗孀杰奎林

  黑色玻璃幕墙,镶嵌在全白建筑正面上,整座建筑造型独特简洁,反差分明。

  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是一座倚海矗立,黑白分明的现代化建筑。是一套几何图形的组合,一个圆台形体,一个似长方形,似三角形的竖

  根据杰奎琳的建议和贝聿铭的理解,肯尼迪图书馆设计是本着让其为一公共的文化中心,而非一块私人领地的初衷而行的。所以建

  和建筑本身保持一致,不以歌颂和宣传为目的,而是尽量让人身临其境。馆内用了大量肯尼迪本人的影像资料,由他自己的历史资料

  基地及300位的剧院)

  和110英尺高的纪念幕,整个搭配和谐一致。

  说明,请你亲自走进肯尼迪1000天的总统历程。

  图书馆并非在同一水平线上,一些空间低于地面,使建筑中最动情的因素留于地表。图书馆是由一个10层楼高的三角形塔(主要进入馆内迎面的是一个小剧场,放映肯尼迪生平的电影,这部大约15分钟的电影,介绍了他富裕的家庭,童年,少年的一些镜头。

  墙上的屏幕上是肯尼迪当年在提名大会上讲演原声影像资料。

  出了小剧场,则进入实物展厅,竞选的场面扑面而来,再现了1960年在洛杉矶民主党大会决定肯尼迪为35届总统获选人的情景,到接下去的展览相当于进入了白宫,再现了白宫走廊,椭圆形办公室,第一夫人居室和大量世界各国政要及友人所送的贵重礼品。

  走进了一条不长的黑色隧道,迎来巨大黑色玻璃幕墙,这里几乎是个室内广场,十层楼高的玻璃幕墙由黑色钢架支撑,除从顶部垂下外看,非常明亮,波士顿港,多切斯特海湾,海天一色,尽收眼底。建筑师的精髓,展览设计者的精心,都发挥的淋漓尽致。游人得

  图:公园式的入口走廊,设有植物、岩石等装饰

  图:国家图书馆外观效果图

  图:哈萨克斯坦新国家图书馆夜景效果图

  在哈萨克斯坦新国家图书馆公开方案竞赛中,丹麦BIG(BjarkeIngelsGroup)建筑师事务所的设计作品最终[2]

  取得了第一名,成为最终的设计方案被敲定。这次参加竞赛的共有19个团队,丹麦BIG建筑师事务所作为五个预选种子团队之一参加。

  这座新的国家图书馆坐落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阿斯塔纳,占地约3.3万平方米,并将以第一届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的名字来命名。这次竞赛的获奖方案是由该国现任首相与建筑师组成的评委会共同选出。其最终获奖的设计作品集现代特色和传统经典于一身,整个建筑呈向内“循环”的螺旋流线造型,简约而雅致。

  这次国家图书馆项目中BIG建筑师事务所资金合伙人BjarkeIngels解释道:“国家图书馆的设计是将穿越空的形式融合在了一起。它拥有环形的清晰明了,拥有圆形大厅的庭院设计、拥有拱形的走廊通道,以及蒙古圆顶帐篷般的柔和轮廓,四种建筑原型的结合创造了一个新的兼具地方性和国际性特色,既现代又永恒经典,既独特又具有建筑归属感的全新国家标志性建筑。”

  坐落新首都的国家标志性建筑

  该图书馆将作为哈萨克斯坦未来建设的基石之一,同时也是代表哈萨克斯坦民族特性的先锋性机构,其设计工作自然不仅仅是对建筑结构上创新的挑战。图书馆所在地阿斯塔纳从1997年开始成为哈萨克斯坦的新首都,新建国家图书馆不仅将成为历史不长的新首都重要的基础性、标志性建筑,还将成为一个聚集知识分子的多功能文化中心。

  和位于哈萨克大陆心脏地带的首都阿斯塔纳一样,这座国家图书馆将成为集合哈萨克特色景观的心脏式建筑。图书馆周围的公园中采用了大量树木、植物、矿物和岩石装饰,可供游客亲身体验哈萨克斯坦丰富的自然景观。

  间与时间的四个世界性经典造型——圆形、环形、拱形和圆顶形——以麦比乌斯圈(M?biusStrip,注释见后文)图书馆中提供了各种设施,供人们阅读的书籍杂志、电影和其他媒体资料应有尽有。圆环装分布的书架、柔和的灯光的通风设备将带来舒适的环境。建筑物中心地带还设立了一处拥有浅蓝色天穹圆顶的庭院。

  麦比乌斯圈造型设计的方案中包含了两个相互咬合的结构——完美的圆和盘旋的公共空间,将图书馆、博BjarkeIngels表示:“我们用一个连续的表面将空间组合的变化包裹在内,创造出了一个麦比乌斯圈造型——外墙面忽而在外忽而在内。”

  物馆和服务功能水平毗邻的传统排列方式转变成为各种功能相互叠落、各层次线条交错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方式。

  图:第六层楼的结构设计图纸

  图:麦比乌斯圈造型设计的方案中包含了两个相互咬合的结构——完美的圆和盘旋的公共空间

  图:麦比乌斯圈造型设计的外观模型效果

  图:内部圆环装分布的书架、柔和的灯光的通风设备将带来舒适的环境。

  麦比乌斯圈式的造型设计

  麦比乌斯圈是一种单侧、不可定向的曲面。因A.F.麦比乌斯(AugustFerdinandM?bius,1790-1868)发现而得名。将一个长方形纸条ABCD的一端AB固定,另一端DC扭转半周后,把AB和CD粘合在一起,得到的曲面就“莫比乌斯环”变成了拓扑学中最有趣的单侧面问题之一。莫比乌斯环的概念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建筑,艺术,工业生产中。运用莫比乌斯环原理我们可以建造立交桥和道路,避免车辆行人的拥堵。

  说直白一点,采用麦比乌斯圈结构的建筑设计,可以在同样平面面积中通过不同角度的“空间扭曲”而让原有的空间在不同方向得以“延伸”,从而获得更多的可用空间。

  是麦比乌斯圈。数学中有一个重要分支叫“拓扑学”,主要是研究几何图形连续改变形状时的一些特征和规律的,国家图书馆项目负责人托马斯-克里斯托弗森形容道:“国家图书馆的设计打破了传统建筑的造型,它让墙壁在不同的角度变化,时而是墙,时而是屋顶,时而成了地板,最后又变成了墙。”

篇九:定标比超法案例图书馆比较

  企业竞争情报分析

  企业竞争情报分析

  摘要:本文对竞争情报的产生背景及几个重要概念进行了介绍,从竞争情报活动的角度论述了竞争情报系统和情报分析的一些常用方法。

  关键字:竞争情报

  竞争情报系统SWOT分析法

  定标比超法

  二十一世纪,竞争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最关注的问题,竞争情报系统已经成为成功企业的长期战略性资产。根据调查,美国80%的企业已经建立竞争情报系统,50%的企业竞争情报方面预算超过10万美圆,60%的经营利润贡献源自于竞争情报的运用。国内海尔、联想等知名企业的成功也离不开其完善的竞争情报系统和周密的竞争情报运作。

  一、竞争情报的背景、概念

  现代意义的竞争情报出现的比较晚,西方二战以后大规模的市场增长带来了高强度的竞争战,五十年代福特等企业开始率先导入竞争情报的运作,美国竞争情报协会等行业组织也相继成立,竞争情报很快地风靡全球。然而真正地将竞争情报实践推向极至的是日本人,日本人凭借着良好的中国兵家文化熏陶,很快地意识到竞争情报的重大作用,并着手将其组织化和规范化,竞争情报在七八十年代为日本在家电和汽车等领域全面赶超美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竞争情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竞争情报主要指与竞争相关联的一切情报;广义的竞争情报则指为了提高竞争力而进行的一切情报活动,既包括情报产

  品,也包括活动过程。还有一种划分法:狭义的竞争情报主要指企业竞争情报;广义的概念则指面对社会所有部门和阶层的竞争情报,例如:竞争情报是关于企业竞争对手的能力、弱点和意图的情报。

  根据SCIP(美国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的定义,竞争情报是一种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用合乎职业伦理的方式收集,分析,传播有关经营环境,竞争者和组织本身的准确,相关,具体,及时,前瞻性以及可操作的情报。既是一个产品,又是一个过程.作为一个产品,它是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必须是:

  a.关于组织外部及内部环境的

  b.专门采集而来,经过加工而增值的

  c.为决策所需的

  d.为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而采取行动所用的。

  所以,竞争情报包括三要素:本企业与竞争对手、竞争环境(包括政策、市场、技术等)、竞争策略。竞争情报的研究对象是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目标是形成竞争策略,它是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形成情报或策略的综合过程。开展竞争情报活动可以分为信息收集、资料整合、情报分析和情报传递4个步骤。

  企业竞争情报分析

  (1)信息收集。随时随地发现、收集情报是竞争情报人员进行情报归纳和分析的基础。采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以合乎法律规范的方式收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相关信息。

  (2)资料整合。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初步整理、分类、存储,为下一步情报分析做准备。

  (3)情报分析。对经过初步整理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和预测,形成对企业决策有价值的竞争情报,并做出关于竞争对手或企业竞争环境的分析报告,提交高层决策部门。

  (4)情报传递。将情报及时、有效地传送到情报用户手中,为其决策提供依据。

  竞争情报核心内容是对竞争对手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情报与反情报技术。竞争情报主要涉及环境监视、市场预警、技术跟踪、对手分析、策略制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和商业秘密保护等重要领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导航,是商战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良策。

  二、竞争情报系统

  1、概念

  竞争情报系统(CompetitiveIntelligencesystem,CIS)是企业为了达成竞争致胜的目的而对具有经营意义的竞争情报进行规划、搜集、整理、分析、扩散、管理的活动集合。企业的CIS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构成,由于它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情报保障,从而被视为企业高层在制定经营战略和竞争决策中的“中央情报局”。竞争情报系统是由二个层面5个子系统构成,它们各司其职、整合互动,才能使得情报发挥最大的功用。

  企业竞争情报分析

  2、竞争情报系统的作用

  竞争情报系统作用于企业的各个层面、不同深度,归纳有三:

  (1)决策支持

  经营管理中风险最大的环节就是决策,竞争情报系统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一个强大的支持平台.a.战略性决策(新产品、新市场、一体化、多元化、资本运作等)b.功能性决策(技术革新、生产革新、管理革新、营销革新、财务革新等)

  c.战术性决策(目标市场、定位、4P、营销协作等)

  (2)预警避险

  企业最无法控制的因素就是经营环境,竞争情报系统能为环境监测提供提前的预警机制。

  a.宏观环境预警(政法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的异动)

  b.行业环境预警(供应、客户、现有竞争者、新进入者、替代者的异动)

  c.竞争行为预警(竞争者绩效指标、能力指标的异动)

  (3)学习比较

  企业必须建立“学习”导向,竞争情报系统能为知识管理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数据库.a.学习借鉴(竞争者的优长、有效的成功模式、误区陷阱、新观念方法)

  b.标杆比较(机会、威胁、优势、劣势);

  3、适合开展竞争情报的企业

  原则上竞争情报系统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每个企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都应建立自己的竞争情报系统,但是在下述情况竞争情报系统将有更出色和立竿见影的成效。

  a、处于经营环境变化快、不确定性强的行业中的企业

  b、处于市场化程度高、竞争剧烈的行业中的企业

  c、新产品推出比较频繁的企业

  d、新市场拓展比较频繁的企业

  e、产品比较复杂、管理比较复杂的企业

  f、追求超常规增长的企业

  g、处于经营困惑中的企业

  b、持续有组织地情报收集

  三、竞争情报的分析方法

  竞争情报分析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竞争环境、主要竞争对手、竞争策略和反竞争活动进行的定性或定量分析。近些年来,数据挖掘技术、数据3

  企业竞争情报分析

  仓储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和辅助分析法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为竞争情报方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提高了分析的效率和能力。目前竞争情报活动中常用分析方法有很多种,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两种。

  1、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也叫微观分析法,最早由美国的安德鲁斯在1971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念》中提出的。所谓SWOT分析法就是通过将己方、主要竞争对手及竞争环境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识别和评估与己方密切关联的各种主要的内部优势(Strengths)、内部劣势(Weaknesses)和外部潜在机会(Opportunities)、外部潜在威胁(Threats)四要素,依据“矩阵”的形态进行科学的排列组合,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各种主要因素相互匹配进行研究,最后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这一方法形成以来,由于使用简单、直观,广泛应用于战略研究和竞争分析,已成为竞争情报的重要分析工具。

  1.1SWOT分析法的分析过程

  (1)调查分析行业环境因素。行业环境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内部能力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有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内部能力因素有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

  (2)分析自己的资源与能力。分析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的一个常用的工具是价值链分析法,对产品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基本活动,以及相关辅助活动的集合。

  (3)识别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劣势。企业对整个行业有充分的认识,尤其清楚行业的成功因素,对竞争对手和自己都有充分的认识,才可以科学地给自己定位,从而进行科学的决策。

  (4)分析竞争对手的资源能力和在行业中的优势,以便科学地分析对手,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企业和竞争对手的优劣比较分析,这是分析竞争对手最为关键的一环。

  (5)最后结合SWOT矩阵综合分析。

  1.2SWOT分析法的特点

  (1)适用面较广:SWOT方法可以作为竞争对手分析的参考工具,进行简单的初步分析,定性地快速了解竞争对手的总体概况,也可以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复杂、深入的分析,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2)动态性:SWOT方法通过四种情况SO(发挥研究对象内部优势和充分利用外部机会)、WO(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优势)、ST(利用被研究对象的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或风险)、WT(克服内在劣势同时回避外在威胁)对相关信息进行有重点的搜集、处理和分析,提出相应的竞争策略,通过对不同时期的SWOT矩阵进行动态对比和信息分析研究自己和竞争对手优劣势的消长。

  (3)整体性:利用SWOT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的对某个行业或某个的地区的制定的竞争战略进行可行性分析,从整体上把握该行业或该地区的总的竞争优势,为政府、企业的投资和发展提供了指南的作用。

  企业竞争情报分析

  这种方法的主要不足处就是偏重于定性分析,从SWOT方法的优点可以看出SWOT方法对于整体的态势进行分析时是别的方法不可代替的优势,但它对与很细小的方面的分析精确度就远远的不够。

  2、定标比超法

  定标比超由英文Benchmarking翻译而来,称为基准调查、基准管理、标高超越、立杆比超等。定标比超分析法是运用情报手段,将企业内部的杰出部门、外部的竞争对手或行业内外的一流企业,同身的产品、服务、业务活动、运作模式、管理方法等进行对照分析,炼出有价值的情报或具体的方法,而对企业或组织自身系统内部的所有环节或正在进行的项目起到完善优化的作用。它的基本环节是以最强的竞争企业或那些行业中领先、最有名望的企业在产品、服务或流程方面的绩效及实践措施为基准,将本企业的实际状况与这些基准企业进行定量化评价和比较,分析它们达到优秀绩效水平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改进本企业绩效的最佳竞争策略,争取赶上和超过对手,获得竞争优势的过程。

  2.1实施过程

  实施定标比超分析方法,各个不同的企业或组织有各自不同的手法。比如施乐公司的定标比超有10个步骤,AT&T的有12个步骤,IBM公司则采取16个步骤进行。而施乐公司的“五阶段、十步骤”定标比超的方法为大多公司所认可,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

  规划阶段。确定定标比超的内容;确定定标比超的对象;收集定标比超数据。

  (2)分析阶段。确定目前的绩效差距;确定将来的绩效水平。

  (3)综合阶段。交流定标比超的成果;确立要实现的目标。

  (4)行动阶段。形成行动计划;实施和监控行动计划;重新定标比超。

  (5)绩效阶段。

  定标比超作为一种常用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和其他竞争情报分析方法相比,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是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定标比超也存在无法与其他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匹敌的不足。

  2.2定标比照法的优势

  (1)适用面很广。不仅适用于公司企业,也适合于一些非赢利的组织,如政府、学校等同样也可以作为个人奋进的工具。

  (2)针对性强。针对企业的某个薄弱环节,甚至具体到更加细致的环节,因此分析的内容是具体的,极具针对性的,也正是因为这种极强的针对性,使得定标比超往往可以取得很明显的改进效果。

  2.3定标比照法的劣势

  (1)片面性。该方法重点强调确定要比的是什么,而在选择的时候,由于受到人力、物力、财力和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只能重点地选择最迫切需要改变的方面。

  企业竞争情报分析

  (2)静态性。从分析的过程来看很明显是一个静态分析的过程,而在这样一个市场风云变幻的背景中,定标比超对象本身也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也许某一定标比超项目在收集其定标比超对象的某些数据,学习他们方法的同时,他们已经采取了更加先进、更加合理的其他方法或者手段。

  (3)局部性。该方法无法像竞争对手跟踪分析那样,时刻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竞争对手上,从而对竞争对手有一个动态、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它对对手的分析是局部的。

  以上SWOT分析法和定标比超法的优点和缺点说明每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并不是单独的采用一种方法所能够做到的,在实际应用中企业要针对自己的特色将这两种方法先融合,形成针对自己企业的较有特色的研究方法,从而使企业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3、结语

  企业竞争情报可以帮助企业洞察竞争环境,发现新的竞争对手,判断竞争的发展动向,及时做出相关的反应,从而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应用情况建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竞争情报系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是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获得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焦慧敏,唐惠燕,任延安.国内外竞争情报研究与应用综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1):17-32.[2]杨春静,刘颖璇.试论竞争情报中的分析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7):107-108.[3]陈丽.企

  业

  竞

  争

  情

  报

  系

  统

  研

  究

  综

  述[J].图书馆学研究,2005(17):87-89.[4]宋洁,曹青.企业主流竞争情报方法比较研究[J].情报科学,2007(25):184-187.[5]黄晓斌,钟辉新.大数据时代企业竞争情报研究的创新与发展[J].图书与情报,2012(6):9-14.[6]吴金红,张飞,鞠秀芳.大数据:企业竞争情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情报杂志,2013(32):5-9.

篇十:定标比超法案例图书馆比较

  27个创意经典的图书馆设计案例

  中国·三联海边图书馆——直向建筑

  图书馆位于沿中国渤海湾海岸线上。该设计的主要理念在于探索空间的界限,身体的活动,光氛围的变化,空气的流通以及海洋的景致之间共存关系。图书馆东侧面朝大海,在春,夏,秋三季服务于西侧居住区的社区居民,同时免费向社会开放。

  东京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伊东丰雄事务所

  图书馆坐落在东京郊区。场地穿过校园的主要入口,伸展成一个缓坡,前面则是一片种植着各种大小树木的花园。拱形相互交汇的建筑结构使整体建筑轻盈剔透,犹如一件镂空的艺术品。

  巴塞罗那大学图书馆——LluisClotet&IgnacioParicio

  这是巴塞罗那水库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建筑经由西班牙建筑师

  LluísClotet和LluísClotet之手,成为了大学的总图书馆。室内空间是压倒性的、令人惊叹的、粉碎的……严肃地说,没有什么词能恰当地

  描述这座非凡的建筑。建筑师尊重原结构,使用预制的材料来形成中间板,使所有的东西都能保持原有的形状。

  SelexyzArchitecten

  Dominicanen

  Bookstore——Merkx+Girod这家多米尼加教堂内的书店赢得了2007年建筑师室内设计奖。建筑师们想要强调建筑的高度和非凡的建筑风格,通过在教堂中不对称地设计出一个多层的、有纪念意义的、黑色的、步入式的书柜。书柜是一种宏大的姿态,是一种与教堂的巨大规模相匹配的陈述,并给予了额外的空间。由于有孔道、透视和使用穿孔钢的使用,该平面尽管有其大小,却显得轻而透明。

  Laudense图书馆——MicheleDeLucchi

  Laudense图书馆曾位于Lodi历史中心的著名机构。该项目将寺院转化为生活场所,除了专门用于阅读和学习的房间外,还有报刊杂

  志的读书角,互联网书桌,文艺咖啡馆,举行婚礼和会议的公民大厅,音乐房间和电影院。

  TrinityCollegeLibrary——AVAArchitects

  圣三一学院图书馆是爱尔兰最古老的图书馆,建立于1592年。图

  书馆收藏了圣三一学院最古老的书,共有200000多册,其中有凯尔斯经,杜若经等等爱尔兰经典作品。

  栗岛图书馆——ETATARKITEKTER

  开业于2013年的新建图书馆栖居于海港边一个1920年代传统历史住宅中。ETAT的翻修设计提升了现存木屋的空间材料品质,加强了建筑与海的关系。黄铜作为此次翻修的主要材料,运用于墙面,家具

  和3.6x3.6米的书桌。图书馆作为区域发展项目旨在复兴栗岛的产业,此项目同时也参加了2013年濑户内海建筑艺术国际米兰三年展。

  扬州钟书阁——李想

  在壮观的扬州钟书阁内,设计师利用桥梁的概念,扩展了书籍世界的视觉标志。让人联想到甄苑附近的河流,镜面的地板和天花板流入了空间的深处,引领读者深入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双方的书架都以优美的弧线延伸了天际线的形状,就像溪流之间的桥梁,作为读者和书籍之间的联系。

  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图书馆——路易·康

  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图书馆是建筑瑰宝之一,也是路易·康最优秀的建筑物。学院多年来一直规划着新图书馆的设计,但也一直不满所雇

  设计师和委员会的提案。埃克塞特学院学院对他建筑的要求很具体:一座与学院原有乔治王时代(Georgian)的建筑风格相融合的砖立面建筑以及一个理想的适合学习的室内环境。

  KanazawaUmimirai图书馆——CoelacanthK&H建筑设计事务所

  建筑师打算创造一个被书包围的空间,以使读者获得丰富的公共价值观。这个图书馆设计打破传统的图书馆设计惯例,将其打造为一个阅读的设施和一个涵盖其他功能的设施,设计采用紧凑的自动书架为基础,形成一个封闭的堆砌系统。同时还有大厅和会议室的融入,为人们提供充足的社交空间。

  中国中铁售楼中心和社区图书馆——VanWangArchitects

  售楼中心往往作为一种临时建筑,在开放商完成销售目的后便会拆除或重新改造成其它功能。这些短暂又昂贵的建筑无疑是对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浪费。因此,最小化这种不必要的损耗并保持建筑的继续运行成为了这个项目的设计出发点。设计师提出将销售中心与社区图书馆的功能进行整合,实现一种共生的功能关系,这样既能满足业主

  现阶段的要求又能在未来可持续的使用下去。设计的灵感来自于积木玩具,设计师将书架以积木的方式搭起来,围绕着两个中庭部分,从地面一直到天花,并借此将各部分的功能进行了定义。

  法国国家图书馆——Jean-FrancoisLagneau

  法国国家图书馆是法国最大的图书馆,也是屈指可数的世界大型图书馆,它有着“法兰西智慧基石”的美誉。鉴于该馆历久悠久、馆

  藏丰富,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法国政府于2011年正式启动该馆的修缮及改造工作。整修工程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已于今

  年1月完工,第二阶段的修缮工作将于2020年完成。

  在项目整修过程中,为在恢复原有建筑风貌和满足当代使用需求之间取得平衡,布律诺·戈丹工作室开发了一种独特的“编织”设计方式,建筑师基于对该建筑详尽的历史和结构研究,在建筑、历史和技术之间构建了“对话”空间。

  ElenaGarroCulturalCentre——FernandaCanales+arquitectura911sc

  这个项目创造出一个新的开放空间和文化中心,建筑包括教室、办公室、行政区和一个礼堂。项目建于原有的一个20世纪房子的周围,围绕三个主要的多层建筑设计。

  Studio

  洪堡大学新图书馆格林兄弟中心——MountFujiArchitects

  这座位于柏林心脏地带的公共建筑位置靠近城市轨道的高架线,业主希望新建筑在材料与设计方面能具有表现力,并且经久耐用。建筑师成功地将建筑物融入城市环境之中;其次,建筑室内空间结合了历史上的两种图书馆建筑类型——即中央阅览室和开放的“室内空间景观”。格林中心的核心是一座能容纳252位读者的大阅览室。

  LivrariaCultura——StudioMk27

  是书店,也是社交场所—这是LivrariaCulturaatIguatemi书店项目设计的重要前提。它不仅仅只是普通的商店,更能引人驻足停留、享受悠闲时光。读者除了在这里寻找想要的书籍之外,更愿意待在这里安静地阅读。

  ArchitectureLibrary——KerstenGeersDavidVanSeveren

  比利时根特大学的建筑学院将现有大厅转变为图书馆。这次翻新最显着是的在物理大厅现有的阳台下插入一个大型的亭子式家具。这种三层橱柜,螺栓结构的预制钢元件,围绕中央的中庭式空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周边。

  司马辽太郎纪念馆——安藤忠雄

  司马辽太郎是日本战后著名的作家,深受日本人喜爱,一九九六年过逝后,许多日本人仍将其作品奉为生活指南。纪念馆由日本知名建筑师安藤忠雄所设计,位于司马辽太郎居住多年的东大阪故居旁,周遭树林茂密,据说司马喜欢在此林中思考问题,安藤做这个设计,除了考虑纪念馆和故居的整体性以及周遭环境的关联之外,他希望将作家内心世界的思维活动透过空间设计尽可能的呈现出来,并将人们带入司马辽太郎那深刻的、宽广的知识世界中。

  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藤本壮介

  图书馆有着木制书架一样的外观,书架外部覆盖着平板玻璃表皮层。两层的图书馆大部分墙体由整体木格组成,木格同时成为内部书架。交通路线是循环的,通过书架墙体上开的洞环绕在书架之间。图书馆同时包含一个封闭的档案库,档案库位于地下层。设计师认为组成图书馆最本质的元素包括:书,书架,光线和阅读空间。所里利用这些最基本的图书馆元素组成了建筑本身。

  安达卢西亚表演艺术文献中心——SSWArquitectos

  这是圣卢西亚教会的改造项目,用作安达卢西亚表演艺术文献中心。教堂建于14世纪,结构由三个殿组成;一个主要的中殿和两个较窄的边,由砖拱隔开,搁置在也由砖制成的大矩形柱子上。

  DropboxOffices——RaptStudio

  Dropbox办公室的图书室是个明亮、开放的空间,鼓励员工展开一对一的交流,它的设计灵感来自意大利歌剧院的内饰,充满人文气息,让人有群体归属感。

  挪威Vennesla文化和图书馆——Helen&Hard

  这座建筑综合体位于挪威Vennesla,包含图书馆,咖啡厅,会议及行政功能,建筑同时将一座现有社区建筑和一座学习中心连接在一起。建筑内部结构与家具被一体化设计,进入大厅后犹如置身在生物体内。充满韵律的27根带型元素从天花板延续到地面,包括了结构,照明,书架等功能。这些带型元素在地面还形成了一些私密的阅读空间供使用者独享,躺在那里阅读真的很惬意。

  Architekten

  德国EbracherHof图书馆——BrunoFiorettiMarquez图书馆是佛罗伦萨——巴黎慕尼黑罗马艺术图书馆的一部分,是四所非大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伙伴。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建筑,融合了旧图书馆与当代新作品的搭配。一排美丽的木箱子藏书,老石墙相遇缎面橡木地板。混凝土墙壁和玻璃板是老化石砖的完美伴侣。

  墨西哥艺术家PEDROREYES打造的野兽派自宅

  设计灵感撷取自墨西哥市现代主义与野兽派设计,像是墨西哥知名建筑师

  LuisBarragán的作品;这间由夫妻两人亲手打造的野兽派居所,运用简陋便宜的材料,结合墨西哥技艺与艺术家对独特美感的自信,不修边幅的细节展现著粗糙随性的气息。一眼望去,尽是冰冷水泥的一片灰调,尤以那结合高起的阅读区与大片书墙的图书室最引人注目;「这个『图书室』同时为工作与休闲的空间,一家人在这里的对话、交流多围绕著书籍——我们花许多时间把它们拿出来,然后重新整理这些蒐藏。」图书室作为一家人的生活重心,聚集对谈与思考;透过右侧天窗撒入的温暖阳光,倚在躺椅上拿本书阅读、聊天,俨然成了另类的客厅,是爱书人绝对会心生向往的美好设计。

  杭州钟书阁——李想

  1000多平方米的钟书阁杭州店,有200多平方米的环幕阅读大厅,整面环形包围的墙,全部都用书籍填充,在天花板镜面的作用下,像是通向了天空的最高处。在这家书店里,书籍本身也是很好的装饰物。比如脚底下、楼梯的空格里,都是用书堆成的,柱子也能做成书架,填满书籍。大门入口处,是占据了书店四分之一面积的“森林阅读

  区”,从一根根由书架柱构成的白色“森林”间穿过,柱子上星星点点的灯光会全部亮起,有一种步入梦幻之林的感觉,还可以坐在“森林”间的沙发上休息、看书。

  CrazyBeautifulSPenthouseinS?oPaulo——StudioMK27

  图书馆休息室采用双天花板高度的优势。

篇十一:定标比超法案例图书馆比较

 Intelligenee。

  竞争情报是指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是一种过程,也是

  种产品。过程包括了对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产品包括了由此形成的情报和谋略。

  竞争情报具有三大核心功能:

  A、预警系统(监测、跟踪、预期、发现)

  B、决策支持(竞争方式、生产决策、新市场、技术研发)

  C、学习系统(借鉴、比较、管理方法和工具、避免僵化)

  竞争情报工作就是建立一个情报系统,帮助管理者评估竞争对手和供应商,以提高竞争

  的效率和效益。情报是经过分析的信息。决策情报是对组织具有深远的意义的情报。

  竞争情报帮助管理者分析对手、供应商和环境,可以降低风险。竞争情报使管理者能够

  预测商业关系的变化,把握市场机会,抵抗威胁,预测对手的战略,发现新的或潜在的竞争

  并了解政府政策对竞

  对手,学习他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洞悉对公司产生影响的技术动向,争产生的影响,规划成功的营销计划。竞争情报已成为组织的长期战略资产。

  信息搜集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

  信息工情报

  信息(Information)是情报处理的原材料,是一种未予以评估和分析的数据资料

  ;情报

  (Intelligenee)是一种信息,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是由信息转化和加工提炼出来的。

  两

  者在特性和获取过程方面是有区别的。

  的是情报。

  按竞争情报工作的要求,我们搜集的是信息,产出

  2)

  商业秘密不是竞争情报工作的目标

  从理论上讲,商业秘密可能仅代表了企业所需竞争对手所有信息的

  隐含在大量其他的信息源中,需要情报人员去挖掘、分析。

  获取商业秘密不是成功的保证,正如获取可口可乐配方,仍无法代替了解其销售网络、市场战略、定价策略等。

  3)

  动手之前一定要将情报需求了解清楚

  情报人员要经常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到底需要和使用什么情报;

  并应就情报

  人员与决策者的沟通方式和方法进行研究培训。

  5%。问题不在于这

  而是

  个比例,问题在于公司所需的战术信息和战略信息并不在明确界定的商业秘密文件中,4)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

  情报人员不只负责数据采集,而且应该对数据进行分析。情报人员只有提供分析性的情

  报,才能与决策者平等地坐在一起讨论问题。

  很少利用这些情报。

  不提供建议和可供实施的方案,会导致决策者

  5)

  专门化的情报调查应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在一起

  情报不是越多越好,地毯式搜集来的情报对管理人员不适用。企业的情报工作应以特

  定项目、特定需求为重点,而不是面面俱到。

  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设计这一系统的过程中,虑在内。

  6)

  以用户愿意接受的方式提供情报

  要考虑企业用户的习惯或喜好。企业负责人在阅读信息时有不同的嗜好,有的人喜读报

  告,有的人喜欢私人交流,应针对各个用户的爱好来提供相应的情报。

  相同的情报要以不同

  的方式传递出来,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对情报进行包装。

  7)

  竞争情报工作者并非“企业

  007”

  情报工作不是神秘的的活儿!需要知识,更需要耐心。

  信息搜集是细致的、枯燥的、默默无闻的、充满失败和挫折的过程,它要求情报人员忍

  受单调重复的查找和不愉快的体验,滋长起来的惰性。

  抑制因查找失败而产生的厌烦、焦躁等不良情绪,克服

  管理人员有时很少使用企业的情报系统,其

  管理人员并没有参予,其情报需求也没有被考

  竞争对手的情报获取策略

  1、竞争情报工作的一般步骤

  (1)

  划与定向就是是了解情报需求、建立情报目标的步骤,包括三个基本问题:

  们需要什么?为什么要知道这些?

  一旦知道,要作出什么决策、采取什么行动?

  (2)

  信息搜集是耗费时间和资源最多的步骤。在这一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搜集哪

  些信息?信息源在何处?用什么方法获取?

  (3)

  信息加工是一个初步鉴别、整理、序化的步骤,或者说是信息情报化的过程,没

  有分析的信息是毫无价值的。

  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把从各方面搜集的信息置于竞争战略的考虑

  中去。

  规我

  2、明确“需”与“求”

  “需”与“求”常处于分离状态

  ?了解情报需求是一个长期的磨合过程。情报人员要经

  常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到底需要和使用什么情报;

  方式和方法进行研究培训。

  他们对我们的威胁是什么?

  我们和他们的差距有多大?

  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在何处?

  3、注意信息搜集的原则:连续性和系统性

  情报人员往往不是从决策的角度,而是从采集信息的角度从事情报工作,使情报分析报

  并应情报人员与决策者的沟通

  告偏离用户的真正需要。应该学会从管理者的角度搜集情报。

  在接受情报查询请求时,应该

  连续性一一像影

  讲清收集搜集信息的目的是什么,这可以节省管理人员和情报人员的时间。

  子一样盯住你的对手(所谓“影子战略”)

  要从大量零散的信息中搜集有用的情报,就要完整地、连续地收集各种资料,由此得出

  的信息才有意义。报纸分析法用于竞争情报正是系统性和连续性要求的体现

  “拼图”的重要前提

  这种研究是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信息

  “马赛克”拼图。在作出决定时并不要求分析这张

  图中所有的小块,而是对关键的综合判断,创造出竞争对手的全面图象系统性的要求包括了

  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源。竞争情报不是单一学科、专业和技术情报的研究,而是集技术、市场、经营管理于一体的信息整合。

  不仅需要收集信息,更多地是要求投入研究者的智力去把握整体与部分、互相依存、互为因果的密切联系。

  4、分析问题,确定检索语言

  任何“试检”首要的一步就是分析问题,要搞懂技术术语、概念的层次、公司之间复杂

  的关系、财务数据名称等,并确定相关的检索语言(分类、关键词、主题、时间要素等)

  找不到信息往往与分析深度不够、对号入座般地机械匹配关键有关。

  5、“试检”与确定信息源

  明确需求后,情报人员对能否找到所需信息是没有把握的,满足需求、调整搜集方案的重要一步。

  费用、时间和人力。

  “试检”往往是履行合同、“试检”的直接目的是寻找恰当的信息源,并估算其。部分与部分间

  系统性:信息

  主要信息源及竞争对手情报的获取方法

  (一)关于公开资料

  要善于从公开资料中发现线索,找到“产生方向感的微弱信号”。“情报的95%来自公开

  资料,4%来自半公开资料,仅1%或更少来自机密资料。”理论上是这么说,但在我国要从

  公开信息源获取情报还是很有限的。既然

  CI是以分析公开资料为主要基础的情报搜集工作

  就要有敏感,要有善于在公开资料中找到部分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企业名录

  企业名录中的信息如企业规模、产品、产量、销量、销售额等信息不仅有助于初步确定

  竞争对手,了解其产品等一般情况,还可以借助统计年鉴等其他资料加工出所需的新信息,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市场覆盖率、市场销售增长率、市场扩大率、竞争产品分布、竞争结

  构、同类企业实力比较等。

  产品样本

  产品样本是对定型产品的型号、技术规格、原理性能、技术参数所作的具体介绍,也附

  有结构图和照片;产品说明书的内容更详尽,往往还列出产品的工作原理、用途、效率、结

  构特点、操作规程、使用、保养和维修方法等。产品说明书和单项产品样本直观性强、数据

  多,是从事计划、开发、销售、外贸专业人员了解产品、掌握市场情况的重要信息源。

  产品样本文献的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可靠性较强

  第二,产品样本的产品和技术信息较完整

  第三,及时性及相对新颖性

  通过产品样本汇编,还可以知道产品生产厂家的情况,该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的优缺点,从而推测该企业的技术实力、产品开发能力和水平、销售状况

  关于报纸和剪报

  尤其是行业报纸、经济信息类报纸和地方性报纸,是了解行业竞争态势的重要窗口

  刊登有上市公司股票交易简况、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工业企业规模/实力排序(有关“50强”或“百强”销售额或营业收入的排序)

  、竞争产品名单(按类排列的、市场占有率较高

  的“名牌产品”);专家对某行业或产品竞争状况的分析,如价格战、商战的报道是许多报纸

  的热点,通过“点评”、“现象透视”、“热点追踪”“访谈”等专栏分析文章可以了解许多极

  有用的竞争性信息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特点:第一,详尽;第二,内容广泛;第三,专利说明书既是技术文件又是法

  律文件。

  在传递竞争信息方面发挥几个重要作用:

  首先,专利文献是新产品开发的重要信息源;

  其次,专利文献还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第三,监视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活动。

  请同类专利;

  第四,专利权的保护;

  第五,专利情报作为“预警”系统。

  上市公司年报

  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是极为有用的竞争情报信息源,几乎囊括了所有作为商业秘密的工

  业普查资料上的企业财务信息一一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股东权益、每股收益、每股

  净资产、股东户数、持股数、名列前几名的股东情况、股本变化及股本结构、资金运用、会

  计政策、原材料、投资、负债、债券、库存等,以及客户情况、内部管理、人事等信息,不

  仅有数量指标,还有质量指标供分析时参考。

  非上市公司财务信息

  1)

  政府机构:统计局、主管厅局部委的出版物,但信息开放程度不同

  2)

  行业协会

  3)

  信用调查机构

  4)

  行业和地方报纸

  行业性期刊

  集中了行业方面的企业动态、竞争态势、市场状况、各种消息、人员情况。学术性(技

  术性)期刊、评述性期刊(政策、进展、成就、趋势)

  、通讯性期刊(快报、短讯、消息、。

  最新成果、人员流动)、资料性期刊(实验数据、技术规范、法规、统计资料、商情)

  (二)电子信息源中的竞争情报

  目的是阻止对手专利申请成功,或抢先于对手申

  数据库

  数据库可以提供更多的检索入口,情报人员可以用任何一个反映竞争对手特征的有检索

  意义的词作为检索入口;可以通过把多个字段结合起来检索出一系列满足特定需要的公司;

  数据库更新速度快。联机数据已达到按小时更新的程度,且更新量大

  数据库的储存容量大,检索效率高一个有经验的情报人员一次为时

  检索,相当于他花4个星期在图书馆里查到的信息。

  企业网站

  由于互联网发布信息容易,许多公司在网上公布大量信息,内容,可知道他们是否在进行新的促销活动,用的,不能指望点击一下就得到所需的一切。

  放大就能使你产生方向感的微弱信号。

  利用Internet的调查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图书与信息科学系在

  1994年对企业界在竞争情报工作中应用

  Internet的现状作了调查,发现企业在利用如下

  Internet功能:①传统竞争情报活动;②营

  销、客户联系、发展客户;③节省时间;④非正式技术诀窍的交易;⑤信息提供;⑥获取免

  费软件。其中第一项主要包括通过网络快捷、方便而且廉价地获取各种信息,尤其是同行新

  从网络上套录下外部企业的成就

  产品的发布、用户对本公司和竞争者产品的任何评论意见,业绩,作为自己的内部发展目标(即所谓“定标比超”

  从网上讨论获得信息

  可以从电子邮件、新闻服务和一些查询工具进入各种讨论小组,和服务,利用它就可以对行业内产品及服务进行讨论,对产品的反映,获得竞争对手对本企业产品的评价,从而获得一些有价值的

  情报。Internet上的电子论坛一般是专题讨论,相当一部分电子论坛为公司所有,主题围绕

  其产品了解供应商、销售商及消费者

  还可以了解参加讨论的人的情况,利用

  因此,竞争情报工作常从监

  查询其新闻发布

  测竞争对手的网页开始。

  通过监测对手的网页,可了解其产品种类的增减;

  4小时的联机数据库

  是否得到了新的顾客或新的联盟;点击“招聘

  许多信息是暗示性的和零散的,但经

  专栏”,可以了解正在招聘什么人。定期监测有时可得到意外的收获。当然,网上的东西很

  多是没有分析后可能很有意义。

  你不是在漫无目的地游荡,而是在寻找一种战略的标志,一种经过

  (Benchmarking)信息)。

  网上工具获取作者信息,建立资料库,必要时长期联系,跟踪获得有用情报。

  (三)

  本企业内部的竞争情报源

  大量竞争情报一一也许多达所需信息的

  种渠道有意或无意地掌握了这些信息,80%――来自本企业中。不少本企业职工通过各

  且具有分析信息的知识和能力。他们的专业知识、实

  践经验、业务和社会关系本身就是宝贵的信息源。

  一个组织结构中的两个个体一一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一一离得越远越不可能成功地进

  行信息的传递。收发员和经理进行交流和可能性是极小的,能够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并进行主

  动传递的可能性几乎是零。两个分得很开的高级主管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如销售产品的市场经理和人事经理。

  理想的是有这样一个系统:

  公司里面流动着每个人所知道的一切信息一一而且不必增加公司的开支。

  任何问题都可

  以请教这个系统并得到答案。这样一个系统的重点不在于收集而在于对信息的保留和传播,这是企业信息问题的要害一一关键的信息既没有被认为是重要的,行决策的人手中。

  如果让我们在三倍效率的信息收集与两倍效率的内部信息传递之间选择的话,意选择后者。内部信息活动的高效率,增加留存和传递将会几何级数地增加它的效率。

  收集的增加只能算术级数地增加效率。一一《中小企业高获利情报术》

  值,但它的价值只有与前后关系联系在一起才能体现。

  我们应乐

  外部

  也没有被传达到依据它进

  单个的信息有其价

  有的信息本身不具有什么价值,只有

  五个不同的信息在一个人手中

  因为只有把它放在其他

  把它放在与其他信息的前后关系中,或被某个了解情况并有权行动的人掌握时才会具有价值。

  一个信息被五个人拥有就产生了五个能提供信息的基地,只能产生一个基地。信息的价值存在于与其他信息的联系中。

  每个企业都在自然积累信息。这些信息的价值很少被人认识到,被一个不充分了解其价值的人收集了,大量信息之中,它的全部价值才能体现出来。信息扩散的基地越多,信息的价值也就越大。

  如果信息那信息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如果信息不能充

  解决

  然后自觉地将信息传

  分地向其他人散布,就不能使它的价值极大化。结果,多数企业到外面去寻找信息。

  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是鼓励每个员工去考虑他们所知道的信息的价值,的第一步。当然这一过程要在控制下进行,递给他们认为可能需要的或感兴趣的人。

  创造一种鼓励识别和传播有用的信息的氛围是成功

  从一开始就要识别公司中哪些有可能在日常的工

  作中收集信息的人,并鼓励他们更认真地考虑其发现的信息。

  公司内部的信息源

  公司不论大小,都有可供利用的信息源。

  大公司,有大批训练有素的专家成天泡在市场

  里。这些专家包括科学家、销售人员、采购经理等,他们大都拥有有关竞争对手的资料。公

  司内部常常有情报人员所需要的资料,在某人的档案柜里、办公桌抽屉里、员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在搜集这些信息,的描述;

  未联网的计算机数据库资料

  能否连续地、系统地把那些零散分布在人们抽屉里、档案柜里和头脑里的信息搜集起来,汇集到决策部门,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一套信息交流机制。

  连续地提供信息的制度,它包括鼓励提供信息的激励制度、和具体的实施办法。

  如设计专门的咨询表、电话定期采访名单、所谓交流机制,就是企业员工自愿

  信息反馈制度、必要的通信设施

  电脑里。有关人

  但这些信息只供少数人使用。

  员工

  信息源(根据涉及的竞争对手、技术、市场及其他专长,列出清单;各部门资料、档案目录

  及其内容“谁认识谁”名单、信息矩阵表。这些被称

  为网络技术的方法是汇集企业内部竞争情报的基本途径。

  搜集本公司内部信息的其他方法

  建立内部专家库:搜集专家的特长、语言技巧、背景,曾工作过的项目;

  竞争对手产品的专门展览;

  午餐地点是人们交换信息的最佳地点;

  布告板?:将竞争对手的产品预告消息贴在人们往来频繁的地方;

  在公司的各种简报、杂志上留出一些地方刊登竞争对手的新闻,并请其他人提供相关信

  会议。让参加有关会议的人提供信息和进行讨论;讲演。进行信息意识的灌输;

  信息汇报制度(例:出差报销);

  出差人员搜集实物和口头信息。

  搜集和保存所有贸易展览文献,包括近期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单、厂报、样本和样品

  提高信息意识和提供激励机制(信息反馈、感谢信、表扬、奖励、规定等)是内部信息

  系统得以经常运转的重要保障。

  图片、小册子、厂刊

  (四)人际关系网(第三方)信息源

  没有一个企业是在真空中经营的,它必然要同许多组织和个人打交道。

  与本企业和竞争对手都发生联系的个人和机构的总称,包括用户、门、行业协会、宣传媒体、消费者组织、质量检验部门、储运部门等。

  据对一些中小企业经理调查,大部分重要的情报来源于交谈、询问、采访等人际关

  系。询问是最直接的方法。对象包括客户、供应商、对手的现雇员和前雇员,甚至是竞争对

  手。

  询问关键客户

  许多公司的客户既买本公司的产品也买竞争对手的产品,的销售业绩。因为他们是同行的争夺对象,的重要信息源。有时客户愿意如实告诉你竞争对手的产品、息。

  询问供应商

  可以提供的信息包括对手的生产产量或生产计划安排,供应商向对手供货的数量

  (间接推算其产量,根据供应商的生产效率和能力以及本公司的需求数量,手的需求量和生产规模。

  询问竞争对手

  打电话或索要其销售宣传资料;

  把自己的名称登入邮寄品名单中,售手册和直接邮寄的东西来监测竞争对手;

  聘请管理顾问和设计顾问

  利用招聘会询问竞争对手的前雇员或为对手工作过的求职大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派工程师参加竞争对手的学术会议可以从交谈中听出弦外之音,析出新产品开发情况和总体战略定位

  当没有条件自建竞争情报系统,而社会上也没有胜任的专业性公司时,用相关的信息、科研、教学机构,发挥各自的特长,业的任务就是发现这些机构的特长,作好协调工作,完成信息的“马赛克”拼图。

  作为第三方的各种机构在提供所需信息时,各有其优势和缺陷

  可以综合利

  分

  以便定期得到销

  间接推算竞争对

  这些客户直接关系到公司

  是公司

  结果他们对同行展示的新产品非常了解,师、股评家、市场调查机构、银行、广告公司、咨询机构、经销商、供应商

  第三方,指

  、行业主管部

  律师、经纪人、注册会计

  服务及定价,是因为这有利于他

  处于更好的侃价地位。向客户了解情况另一有效的方法是密切参与客户的活动而从中获取有

  价值的信“共同”承担搜集竞争情报的任务。企

  通过第三方了解信息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第三方了解竞争对手须谨慎。

  作为用户,许多竞争对手同第三方签有不泄露商

  业秘密的协议,在搜集信息时应尽量避免侵权问题。

  保密协议。而他们一般是会遵守职业道德的。

  有的行业制定了职业道德,如注册会计

  不得违反与客户事先订立的

  师、律师、市场调查员,不能擅自泄露客户的经营或技术信息,因此,要事先了解有关规定,区分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讲究信息调研技巧,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获取信息。

  向第三方了解所需信息,应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找谁了解?采用什么方式(查阅资料、个人访谈、电话访谈、邮寄问卷)?应该问

  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分辨哪些信息是确凿的事实,哪些是传闻?最好先确定容易接近的个人

  或单位,他们应是掌握大量情况,或能够提供有用的线索。

  (五)会议信息的搜集

  各种经济类会议已成为企业搜集市场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

  类交易会等。

  会议除了可以得到论文、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这类文献外,还有各展台的文字图

  片介绍、有参考价值较高的科技或市场信息手册,有在技术招标、咨询服务和人才交流活动

  中产生的大量文件、以及更多的洽谈、经验交流、录音录像等非文字信息。这种产品密集、商家密集、同行密集的场合是获取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人才信息的最好机会。

  了解会展信息

  通过引擎,键入“会讯”或“商展”,可以从网上搜索到数以千计会讯或商展信息。

  专业会讯可以从专业网站获取。

  例如技术交流会、产品

  鉴定会、专题讨论会、展览会和展销会、技术贸易会、招标会、信息发布会、洽谈会、科技

  集市、各

篇十二:定标比超法案例图书馆比较

 一、定标比超法的涵义

  定标比超是对付竞争对手的挑战、改进产品质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手段之一。它是旅乐公司最先在1979年提出的,最初只是在公司内几个部门使用,从1980年开始扩展到整个公司范围。施乐公司被公认为最早在全公司范围系统实施定标比超的公司。

  在这个概念刚提出时,它是指设计一套方法来评价公司竞争对手和公司本身在各运行环节上的状况,进而根据所掌握的情况来制定计划并付诸实施,以逐步达到居于市场领先地位这一目的。通俗的讲,定标比超的含义是选择基准目标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力争赶上并超过。发展到今天,定标比超是指将本企业经营的各方面状况和环节与竞争对手或行业内外一流的企业进行对照分析的过程,是一种评价企业自身和研究其他组织的手段,是将外部企业的成就业绩作为自身企业的内部发展目标,并借鉴别的企业的最佳做法,用于本企业的经营环节中的一种方法。实施定标比超的公司必须不断对竞争对手或一流企业的产品、服务、经营业绩等进行评价,来发现自己优势和不足。

  二、定标比超法的实施过程

  定标比超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确定内容、选择目标、收集分析数据、确定行动目标和实施计划、跟踪结果五大步骤。

  1.确定内容

  确定内容就是确定要进行定标比超的具体项目。一般来说,要选择至关重要的环节活动作定标比超的项目。施乐公司最初就是从制造环节开始其定标比超工作的。

  2.选择目标

  选择目标是在确定了进行定标比超的环节以后,选择具体的定标比超对象。通常,竞争对手和行业的领先企业是定标比超的首选对象;当然,也可选择行业以外公认的一流企业。比如在制造方面,美国施乐公司选择了日本富士,将其作为定标比超的对象;而在营销方面则选择了行业外的宝洁公司作为定标比超的对象。

  3.收集分析数据

  在收集数据方面,具体包括本企业的情况和被定标比超企业的情况。当然,确定竞争对手企业和行业领先企业的信息源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但所幸的是,许多管理者们往往会发现他们已经拥有了大量相关信息。公司员工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竞争情报信息源,通过其专业联系和个人关系可以得到有关竞争对手产品、服务、定价等方面的情况;供应商和分销商也是有用的信息源;报纸、贸易期刊、杂志、政府出版物、公司年报、专业会议论文等均能提供十分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本公司目前的状况以及被定标比超的企业状况的基础之上。值得注意的是,数据必须主要针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过程,而不仅仅是针对经营结果。将本公司的各个经营环节与在特定方面值得参照的企业进行对比,就能找到存在的差距,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产生差距的原因。

  4.确定行动目标和实施计划

  管理人员也曾遇到达种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某一方面,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比被定标比超的企业要好,此时的目标是寻找继续保持这一优势的方法措施。而在其他方面找到差距后,进一步要做的是确定缩短差距的行动目标,而这会涉及到制定一个与新的经营过程和活动相一致的计划。此间,需要将定标比超有关的观点、结论清楚地告诉组织内各层人员,让他们有充分时间来评价定标比超的结论,从而使其认可为达到目标而要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措施。这样,定标比超所涉及的目标和措施等才能融合到企业的经营计划中。

  5.跟踪结果

  定标比超被看作是发现不足、改进经营并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定标比超过程还必须包括定期衡量评估达到指定目标的程度。如果结果没有达到目标,就需修正行动措施;另外,为了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还须建立重新调整的机制。值得一提的是,目标调整的情况要及时通报给有关人员,这样有助于他们及时反馈计划实施的情况,当然.反馈的另一作用是有助于确定新的阶段目标。

  在具体实施定标比超时,各公司表现出极大的不同。每个公司往往都是根据本公司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和表述各自的方法步骤。以下是施乐公司开展定标比超时的具体步骤,读者可以自己去品味并借鉴应用。

  三、施乐公司对定标比超法的经典运用

  施乐公司的做法是定标比超中最为经典的,其他公司的做法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施乐的做法大致可分为5个方面。

  (1)规划:确定定标比超的内容;选定可作比较的公司;确定数据收集的方法。

  (2)分析:确定目前工作中的差距;预估将来工作的水平程度。

  (3)合成:交流定标比超中的发现并达到共识;确立要实现的功能上目标。

  (4)行动:制定行动计划;实施特定的行动步骤,并观察进展情况;重新调整基准。

  (5)见效:取得领先地位;定标比超的实践活动完全融合在经营过程中。

  实施定标比超后的效果是明显的。通过定标比超,施乐公司的制造成本降低了50%,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25%,人均收入增加了20%,公司的产品开箱合格率从92%上升到99.5%,公司重新赢得了原先的市场占有率。而且1989年还获得了美国国家质量奖,该奖相当于日本的同类最高奖项之一的戴明奖。所有这些成就促使最高管理层决定将定标比超作为全公司的一项经常性活动,并指导其所属机构也实施定标比超。

  四、定标比超法对于企业管理的作用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一个企业,定标比超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

  ①定标比超有助于确定和比较竞争对手经营战略的组成要素,获得许多有关对了解整个竞争形势有很大价值的信息。

  ②对一流企业所做的定标比超可以将从一流企业那里得到的信息用于改进本企业的内部经营,并建立相应的赶超目标。

  ③跨行业的技术性定标比超有助于技术的跨行业渗透。

  ④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定标比超,对比其对客户要求的了解程序,便会发现本公司在这方面的不足,就可以将市场、竞争力和目标的设定结合在一起。

  ⑤正确的定标比超还可以鼓励本企业的员工力争使本企业成为本行业中的强中之强。

  定标比超作为对付竞争对手的挑战、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对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新事物。管理者应该吸取他人成果与经验,发挥后发优势,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这一手段。

推荐访问:定标比超法案例图书馆比较 定标 法案 图书馆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