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承德避暑山庄文化内涵13篇

承德避暑山庄文化内涵13篇

时间:2022-11-15 08:4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承德避暑山庄文化内涵13篇承德避暑山庄文化内涵  承德避暑山庄-----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承德避暑山庄,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承德避暑山庄文化内涵13篇,供大家参考。

承德避暑山庄文化内涵13篇

篇一:承德避暑山庄文化内涵

  承德避暑山庄-----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承德避暑山庄,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

  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承德避暑山庄总占地面积554.4公顷,大约是圆明园的1.6倍,颐和园的2倍。从清康熙42年

  (1705)起,经过八十多年的大治营建,形成了包括3组宫殿、15所寺庙、50组庭园、73个亭子、10座城门和23座桥闸等在内的庞大建筑群,总建筑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规模在现存古典园林中最为宏大。基于“江南塞北巧安置,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宫苑建置理念,一方面借鉴西藏都纲法式及其本体形而上的曼荼罗图式在皇家宫苑的规划布局中进行宇宙观的诠释,同时更出于“并以示中华”的取向,在其中有机融贯了阴阳、五行、八卦、九官、太极等哲理;以儒学为主体的汉文化的精蕴,如《尚书》所谓“皇极建中”、“皇受育民”,以及孔子推崇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等等理念,也附会其中,最终演绎为一幅大中国的理想图象,成为当时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承德避暑山庄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冬天虽然寒冷,但由于四周环山,阻滞了来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袭击,故温度要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夏季凉爽,雨量集中,基本上无炎热期,是旅游避暑胜地。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避暑山庄的营建,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

  第二阶段: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

  总平面图承德避暑山庄实地图

  避暑山庄的布局运用了“前宫后苑”的传统手法。宫殿区位于山庄南端,包括正宫、松鹤斋、东宫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群。正宫在宫殿区西侧,是清代皇帝处理政务和居住的主要所在。按“前朝后寝”的形制,由九进院落组成,布局严整,建筑外形简朴,装修淡雅。主殿“澹泊敬诚”殿,全部用四川、云南的名贵楠木建成,素身烫蜡,雕刻精美。正宫的全组建筑基座低

  矮,梁枋不施彩画,屋顶不用琉璃。庭院的大小,回廊的高低,山石的配置,树木的种植,都使人感到平易亲切,与京城巍峨豪华的宫殿大不相同。松鹤斋在正宫之东,由七进院落组成,庭中古松耸峙,环境清幽。万壑松风在松鹤斋之北,是乾隆幼时读书处,六幢大个不同的建筑错落布置,以回廊相连,富于南方园林建筑特色。东宫在松鹤斋之东,己毁于火。

  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精华,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与京城的故宫,黄瓦红墙,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呈明显对照。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避暑山庄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

  湖泊区是山庄风景的重点。位于宫殿区之北,为大小洲屿分隔成形式各异、意趣不同的湖面,用长堤、小桥、曲径纵横相连。湖岸曲逶,楼阁相间,层次丰富,一派江南水乡景色。最大的特色是它园中有山,山中有园。

  园林建造实现了“宫”与“苑”形式上的完美结合和“理朝听政”与“游息娱乐”功能上的高度统一。寺庙建筑具有鲜明的政治功用。它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是具有创造力的杰作。在造园上,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总结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造园素材、造园技法,使其成为自然山水园与建筑园林化的杰出代表。在建筑上,它继承、发展、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

  避暑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宫殿区建于南端,是皇帝行使权力、居住、读书和娱乐的场所,至今珍藏着两万余件皇帝的陈设品和生活用品。避暑山庄这座清帝的夏宫,以多种传统手法,营造了120多组建筑,融汇了江南水乡和北方草原的特色,成为中国皇家园林艺术荟萃的典范。

  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

  建筑技艺,撷取中国南北名园名寺的精华,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在园林与寺庙、单体与组群建筑的具体构建上,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实现了中国古代南北造园和建筑艺术的融合,它囊括了亭台阁寺等中国古代大部分建筑形象。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并实现了木架结构与砖石结构、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加之建筑装饰及佛教造像等中国古代最高超技艺的运用,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不论是造园还是建筑,它们都不仅仅是素材与技艺的单纯运用,而是把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等多方面文化的内涵融注其中,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避暑山庄周围寺庙的建筑风格使汉、藏文化艺术融于一体,寺庙殿堂中,完好地保存和供奉着精美的佛象、法器等近万件,共同构成了十八世纪中国古代建筑富于融合性和创造性的杰作。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其周围寺庙金碧辉煌。这是清帝处理民族关系重要举措之一。记载着清朝统一和团结的历史。

  平原区位于山庄北部,占地60.7万平方米。平原区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其中又分为西部草原和东部林地。草原以试马埭为主体,是皇帝举行赛马活动的场地。林地称万树园,是避暑山庄内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之一。当年这里有万树园,园内有不同规格的蒙古包28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御幄蒙古包,直径达7丈2尺,是皇帝的临时宫殿,乾隆经常在此召见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宗教首领和外国使节。万树园西侧为中国四大皇家藏书名阁之一:文津阁。另外还有永佑寺、春好轩、宿云檐等组建筑点缀在草原、林地之间。

  山区位于山庄西北部,面积443.5万平方米。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的4/5。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高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当年利用山峰、山崖、山麓、山涧等地形,修建了多处园林、寺庙。避暑山庄周围寺庙共占地47.2万平方米,博仁寺、博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广缘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广安寺、罗汉堂、殊像寺等12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喇嘛寺庙群,是清政府为安抚中国西北蒙、藏等少数民族,加强边疆管理而建造的皇家寺庙。寺庙之集中,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湛,寺庙中大量佛像、祭器制造技艺之高超,使其成为藏

  传佛教圣地之一。山区多处园林解放前多遭破坏,但现在山区景物仍然十分迷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遥相对立的两个山峰上的亭子,一个叫“南山积雪”,一个叫“四面云山”。

  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帝后居住的地方,位于避暑山庄南端,占地lO.2万平方米,东北接平原区和湖区,西北连山区。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已毁)四组建筑。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宫殿区是清帝理朝听政、举行大典和寝居之所。建筑风格朴素淡雅,但不失帝王宫殿的庄严。正宫现辟为博物馆,陈列清代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正宫区藏有珍贵文物2万余件。其后的殿堂分别叫“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等,是皇帝处理朝政、读书和居住的地方。“烟波致爽”殿是一座五开间平房。

  《南巡盛典》-嘉兴烟雨楼

  主体建筑居中,附属建筑置于两侧,基本均衡对称,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而又加以改造,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使避暑山庄宫殿建筑园林化,又显示出皇家园林的气派。宫殿区由正宫(被辟为避暑山庄博物馆)、松鹤斋、东宫(已毁)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组成。

  湖区位于山庄东南,面积49.6万平方米。湖泊区建筑采用分散布局手法,园中有园,每组

  建筑都形成独立的小天地。山庄72景,有31景在湖区。在较大的岛屿或地段,布置了严谨四合院式的封闭空间,如“月色江声”、“如意洲”。这里是皇帝宴饮和会客的地方,需要一定的格局和安静的环境,建筑布局强调内部空间的完整。在较小的岛屿或地段,则结合地势布置楼阁,如“金山”、“烟雨楼”等。湖泊区的许多景点是模仿江南名胜修建的。因此,建筑外形的丰富多变,回廊粉墙的广泛使用,装修的简朴适度,以及山石的处理,色彩的搭配,都具有江南园林的特征;但建筑本身又是北方形式,叠石也以北方的青石为主,这些都与浑厚的自然景色和谐统一,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湖区北岸分布“莺啭乔木”等四座亭,是湖区与平原区的过渡,又是欣赏湖光山色的佳处。其北为辽阔的平原区,这里过去古木参天,碧草如茵,草丛中驯鹿成群,野兔出没,煞似草原风光。

  整个湖区为远山近岭所环抱,园内山岭屏列于西北部,园外东南部形状奇特的磬锤峰、罗汉山、僧冠峰隔武烈河与山庄相望。承德外八庙中的普宁寺、音乐寺、安远庙隐现在群峰之中。这种借景手法,扩大了景区范围,增加景物层次,使湖泊区景观更为丰富多彩。

  避暑山庄梨花伴月复原图

  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

篇二:承德避暑山庄文化内涵

  中国皇家园林一承德避暑山庄

  造园手法

  中国皇家园林一承德避暑山庄

  造园手法

  学习了园林艺术鉴赏这门课,使我受益匪浅。其中皇家园林的造

  园手法更是让我大开眼界。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宫苑”、“园囿”、“御苑”,为中国园林的四种基本类型之一。中国

  自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一阶段,连续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帝王

  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像古代西方那样震慑一切

  的神权,在中国相对皇权而言始终是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与此相适

  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必然渗透到与皇

  家有关的一切政治仪典、起居规则、生活环境之中,表现为所谓皇家

  气派。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有别于其

  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

  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

  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

  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使皇帝的权威极重,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必然渗透到与皇家有关的一切政治仪典、起居

  规则、生活环境之

  中,表现为所谓皇家气派。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因此

  在中国园林中.皇家地位的尊贵是不可动摇的,在园林建造手法上,可以说是专横跋扈的,于是,在园林中表现为淋漓尽致的施展和无限

  的追求.一般建在京城里面,与皇宫相毗连,相当于私家的宅园,称为大

  内御苑;大多数则建在郊外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的地方,一般与离宫

  或行宫相结合,分别称为离宫御苑、行宫御苑。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

  游憩或短期驻蹿之用,离宫御苑则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并处理朝政的地

  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清朝时期,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高潮时期奠定于康熙,完成于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朝的宫殿,这样皇家

  建设的重点自然的转向于园林方面。那时,从海淀镇到香山,共分布

  着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西花园、熙春园、镜春园、淑春园、鸣鹤园、朗润园、自得园等90多座皇家园

  林,连绵20余里,蔚为壮观,此外在北京城外还有许多皇家御预苑。

  其中以圆明园、清漪园(颐和园)、避暑山庄、北海最为出名。承德

  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曾是中国清朝皇帝

  的夏宫和处理政务的场所。距离北京180公里。是由皇帝宫室、皇家

  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宫殿区

  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

  方,占地10

  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

  成。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州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

  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东北角有清泉,即著名的热河泉。

  平原区在湖区北面的山脚下,地势开阔,有万树园和试马域,是一片

  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风光山峦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

  约占全园的五分之四,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阁、寺

  庙点缀其间。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

  平原区西部绿草如茵,一派蒙古草原风光;东部古木参天,具有大

  兴安岭莽莽森林景象。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着宏伟壮

  观的寺庙群,这就是外八庙,在风水选址上,中国的皇家园林是占尽了风水宝地。承德的避暑

  山庄也不例外,东北来水,东南积水,东南流去,西北高山,山是昆

  仑的代表,是玄武的象征,水是青龙和朱雀的象征。在园林内部,也

  是仿照风水的格局,进行东,南、西,北的四围山的堆叠,前为案山,后为座山,东为左辅,西为右弼,四围山之中是地势低下的盆地。于

  是,在盐地中积水为池,以像朱雀,在山水格局上,中国皇家园林釆

  用的是山型的山水园风格。以山为主,以水为辅,讲究智水与仁山的

  结合。以仁为主,以智为辅,也是中国人的道德观。所以园林中必有

  堆山,山体高大,以山上的主体建筑为视觉中心,以水中的小岛为构

  图中心,采用两心合一。避暑山庄是利用天然形胜,并以此为基础改

  建而成。因此,整个山庄的风格朴素典雅没有华丽夺目的色彩,其中

  山区部分的十多组园林建筑当属因山构室的典范。

  在分景与围合上,中国皇家园林釆用实墙厚景和高墙的形式。如

  北京皇城内园林,每座园林都有高高的城墙围护,承德避暑山庄也是

  如此,这样的围合是把墙当作安全的城墙来设计的,体现了当时帝王

  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统治地位特点。而在框景,对景和漏景上,中国

  皇家园林运用得非常多。框景一般用窗框来实现:对景一般是用山水

  之隔来实现;漏景一

  般是用回廊或游廊来实现的。

  在建筑上,表现为如下几点:第一是类型上,主要是以殿堂为

  主.亭台楼阁为辅.中国皇家园林中的宗教建筑占有很大一部分,这

  一点与皇家的积德求寿有关?第二是建筑布局上以规则中轴线对称为

  主.第三是建筑数量上釆用密集型.建筑密度比较大.第四是建筑体

  量比较大.第五是桥梁,多采用石拱桥.在轴线,对称和中心上,皇家园林是坚定不移地走轴线与对称的

  道路。如颐和园,从后山的北宫门到风景中心的佛香阁,以至昆明湖

  的凤凰墩,是一条明显的轴线.同时采用轴线与对称的有坤宁宫后面

  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花园等.在道路上,中国皇家园林多采用砖,瓦,石等材料的拼花。以人

  工的陶制砖石为主,以自然的山石为辅,运用图案构成的方法。在植

  物栽植上,用体量比较小,绿化覆盖率比较低,主要是为了显出人工

  之中见自然的效果。植物种类上,多喜欢采用四季的植物,开花的植

  物。如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对春之桃,夏之荷,秋之枫,冬之松,都有同样的喜好,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的表现。在植物修剪上永远

  是自然形态的优美高于一切,追求天然去雕饰的效果。而避暑山庄的

  主要构思就在于突出自然山水之美,循自然景观修筑建筑,不饰彩画,以纯朴素雅格调为主,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展现园林艺术美感的

  同时凸显皇家的庄严大气。后因经过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使其逐渐改

  变了原有的风格,亦步亦趋于汉唐建筑宫苑,以豪华而错落有致、布

  局新颖而富有变化的建筑群见胜。

  避暑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

  的境界。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精华,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

  多釆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与京城的故宫,黄瓦红墙,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呈明显对照。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

  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

  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避暑山庄不同于其它的皇家园林,按照地

  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于自然地

  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它是中国园林史上一

  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

  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中国皇家园林的造园手法具有相当的深度,可以说是若干年来中

  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皇家园林开创了园林景观学科的先河,使中

  国园林的古典主义美在国际社会上得到认可。这些在避暑山庄的建筑

  上都可以体现出来。避暑山庄完全借助于自然地势,依山就水,顺其

  自然,同时融南北园林艺术之精华于一身。展现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

  建筑的高超技艺,实现了木架结构和砖石结构、汉代建筑形式与少数

  民族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避暑山庄不仅仅是素材与技艺的单纯运

  用,而是把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内涵注入其中,使

  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中国皇家园林造园手法具有相当的深度,可以说是若干年来中国

  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皇家园林开创了园林景现学科的先河,使中国

  园林的古典主义美在国际社会上得到认可,承德避暑山庄是皇家园林

  的一个成功的例子。

篇三:承德避暑山庄文化内涵

  避暑山庄百年史-王思治

  主讲人简介

  王思治1929年8月出生,男,研究生班毕业,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清史。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

  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满学研究会副会长。1987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夏威夷大学访问及讲学。著有《清史论稿》、《两汉社会性质问题及其他》、《承德避暑山庄》(合著)等书,并主编过《清代人物传稿》(上编),并发表中国史学论文约百篇。

  内容简介

  今年9月5日,承德避暑山庄将迎来肇建300周年纪念,为推动文物保护,弘扬历史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届时河北省人民政府、国家文物局和承德市政府、文化厅将在避暑山庄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

  为配合此次活动,《百家讲坛》栏目特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思治先生为您讲述《避暑山庄百年史》。此次节目《百家讲坛》栏目首次将讲堂搬到室外,在避暑山庄前开讲。节目将从避暑山庄的建庄历史背景讲起,重点介绍在承德避暑山庄发生的一些影响清王朝兴衰的历史大事件,同时向观众讲解承德避暑山庄在清朝历史中所发挥的作用。

  《避暑山庄百年史》

  (全文)

  同学们好,今年是避暑山庄肇建三百周年。避暑山庄在清代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在避暑山庄兴建以后,在康熙、乾隆时期,他们每年大约有半年住在山庄。因此,避暑山庄成为清代第二个政治中心。山庄的园林和外八庙具有很高的园林建筑艺术和宗教建筑艺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清人,清代的人,曾经用赞叹的诗句来赞美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他们说宇内山林,无此奇胜。也就是说,天下没有超过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地方。

  避暑山庄也是康熙、乾隆处理蒙古等少数民族事务的地方,曾经在这个地方,演出了很多生动活泼的历史场面。避暑山庄蕴藏着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略要地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山庄的历史春秋。

  先讲第一个问题,修建山庄的源起,避暑山庄并不是清代的皇帝修建的第一个皇家园林。清代修建的第一个皇家园林是畅春园,在北京的海淀。畅春园建成于康熙二十九年。在乾隆时期大家知道的有著名的圆明三园,就是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圆明三园建成于乾隆三十七年。避暑山庄,乾隆时期的扩建是和圆明园同时交错进行的,既然清朝的皇帝已经在北京的海淀先后修建了皇家的园林,为什么又要在塞外修建避暑山庄呢?避暑山庄是清帝在口外所建的二十个行宫之一,最早叫热河行宫,承德的名称,地名的由来是雍正十一年,把热河改成承德,也在这一年就设置承德厅。在乾隆三十七年,承德就升为府,管辖滦平等的六个县。清帝在古北口外修建这么多的行宫,是为了要到木兰围场去举行秋狝大典。

  所谓秋狝就是在金秋的时候,皇帝狩猎习武,训练部队,同时在木兰围场处理蒙古的关系。因此呢,避暑山庄的修建和木兰围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木兰围场是康熙二十年开始修建的,是康熙经过实地勘察,由蒙古的翁牛特、敖汗、喀喇沁几个部落把他们的牧场贡献给皇家,修建了这样一个皇家的禁苑。就是专门供皇帝训练士卒和狩猎处理蒙古事务的这样一个木兰围场。在当时就称为木兰秋狝。木兰围场有这么大的范围,所以里边又划分为67个小的牧场。每一次行围的时候,由管围大臣选定其中的某一个小的围场,或者两三个围猎围场作为秋狝举行典礼的地方。每年皇帝从北京到木兰围场去,最多的时候有三万人,到木兰围场。一般情况有五、六千人,因此皇帝在木兰围场的这段时期,那个地方是非常地喧嚣的,非常繁华的,商人也跟着去了,商队也跟着去了,跟着消费需要,卖大量的商品,带着

  很高贵的商品,供这些达官贵人的享用。由于是训练士卒,所以木兰围场呢,是用军事的管制,军事的条例来统帅所有到木兰围场的人。

  纪昀大家都知道,这是清代著名的一个大学者,四库全书的总撰官。他当时随乾隆到围场打猎,他看见当时围场的壮观场面,他说猛士大呼,士兵都像冲锋陷阵的猛士一样,大呼冲上山岗,很多野兽在这个围场,小的范围内就被这些猎手们纷纷用弓箭或者长矛击倒。

  围场同时也是处理蒙古问题,抚恤蒙古的这样一个地方。内蒙古49旗,外蒙古现在是蒙古人民共和国了,就是当时的喀尔喀蒙古当时的,还有青海和扎萨克。还有新疆的厄鲁特四部的蒙古,到这个时候,他们都要轮流到围场来随从清帝,清代的皇帝打猎,打猎完了以后再到避暑山庄来,所以在乾隆的时候,在围场来的蒙古王公有一百多起,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表明在康熙、乾隆时候,我们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地巩固和发展,当时的少数民族都来拥戴清帝的统治,承认他们的统治,拥戴清帝。

  而避暑山庄就是因为,由于要到木兰围场要去处理蒙古问题。这样才由热河行宫逐渐发展成为避暑山庄,这样一个盛大的目前全国也是世界最大的保存完好的皇家园林,而避暑山庄的归置和外八庙也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逐渐完善和建成的。

  讲第二个问题,就是由热河行宫到避暑山庄。康熙四十年,他第一次到这个地方,没有做更多地停留,但是对这里的自然环境所吸引,康熙发现这个地方有四个,他十分满意的显著的地理形势的基本特点。第一个特点,承德是一个盆地,四周是山,他讲就犹如众象朝揖,就像各个山峰都来向这个盆地的地方朝拜一样,所以万象引领,众象朝揖。这样一个环境就很符合皇帝的心理状态,皇帝那是惟我独尊,天下都要朝中,都要以他为最高的统治者。所以这个地势他感到非常地好。第二个特点,地势很高,空气很清新,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很清新。他讲秋高气爽,气候很凉爽,适合于避暑,因为考虑北京是内陆地区,夏天很热,这是第二个特点。第三个特点,这个地方离北京不远,各省督抚大臣有关国家政务的奏折,能够很快送来,所以在这个地方总理万机,处理国家的政务,与宫中无异,就像在北京的皇宫里边一样,比较方便,第四个,这地方的特点,就是这地方当时是蒙古的游牧场,很少有人,当时只有热河上营,热河下营很小的村落,所以这些地方只有很少的农田,也没有村庄,只有这两个很小的村庄,也没有很多人,因此在这个地方如果大规模地修建皇帝的行宫和以后的避暑山庄,那么就不会侵占民田或者民居,而且这个地方有武烈河,有沼泽,有平地自然环境,选景可以有广阔的空间,便于大规模的营造皇家的园林,有这样一个自然条件。所以地势天成,他讲的是地势天成,一个优秀的条件,具备这四个方面好的条件,他决定在这个地方由他亲自,由康熙亲自选择,确定在这个地方修建行宫,康熙四十七年,避暑山庄初步,当时还叫热河行宫,36景已经初具规模了,到康熙五十年就完成了宫殿区。

  康熙五十年宫殿区初步完成以后,康熙就把热河行宫改名避暑山庄,热河行宫是康熙四十二年开始兴建的,山庄是占地是五百六十公顷,大约是八千多亩,它这个面积,它是北京颐和园,大家都知道著名的颐和园,是北京颐和园的二倍,是北京北海的八倍,所以它是现存的最大的皇家的古典园林,它分为两大区,一个是山区,一个是平原区,平原区又分为宫殿区,和东南的湖区,和湖的北边的万树园,平原区,所以平原区,大体上也分为这样三个区域。

  康熙修了三十六景,乾隆又修了三十六景,康熙实际上修了不止三十六景,他题了三十六景,用四个字题,就像月色江深,就没有包括在这三十六景里边,那么他为什么修了,实际上是四十多个景,而题三十六景呢?

  因为36这个数字有着特殊的含义,道家讲大天之下有36洞天,就是神仙住的地方。因此康熙皇帝修建避暑山庄的36处景观,就是依附36洞天。此外,还有72福地,也是神仙住的地方。乾隆皇帝在他的诗中写到:“已是洞天传玉简,得教福地续琅书。”意思是说:康熙已经修建了36洞天传后,他要在修36景,以符合72福地这样一个数字。寓意他们的环境犹

  如神仙一般。

  我给同学们介绍一些景观有关的情况,再介绍一下丽正门这个名称的由来。为什么叫丽正门?丽正门是乾隆三十六景的第一个景,就是丽正门,这个丽的丽,不是美丽的意思,而是附着的意思。它是根据《易经·离卦》所讲:“日月丽于天,重光以丽乎正”。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天上的日月是,因为它附在天上的,所以它很光明,因此皇帝他要方位很正,他就会正大光明,就能化成天下。所以每年少数民族都到丽正门来朝会清帝,以示天下一统。就是这样一个意思。再简单补充一点点,就是北边的平原区。

  北边的平原区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就是万树园,一部分是试马埭。试马埭这个地方,它的功能是什么呢?每年去避暑山庄的时候,在这个地方调试马匹,选择良马供打猎用。当时选择良马,在这个地方试马的好坏,送选的马匹,有内蒙古的,有外蒙古的,还有新疆的马,都送到避暑山庄来,在试马埭来选择,来比较。选择优秀的马匹,到木兰围场去打猎。在万树园这个地方,当年常年有二十八架蒙古包。其中有一个皇帝御用的,这个蒙古包有七丈二尺直径,很大。因为在这个地方演出了很多历史的精彩的场面,像接见马嘎尔尼,接见蒙古族的首领,接见班禅六世都是在万树园这个地方接见的。

  我讲第三个问题,就讲清帝在山庄,皇帝在这个山庄他们的生活情况。康熙四十二年,兴建山庄以后,他每年都先到山庄,再到木兰围场。乾隆他是从乾隆六年,开始到避暑山庄,然后到木兰围场。那么在避暑山庄,先要住上二十天到一个月左右,再到木兰围场去。当时有一个传教士叫马国贤,在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修成以后,康熙就让他来画这个避暑山庄的三十六景。因为当时天气夏天很热了,康熙在消夏的时候,窗户都打开了,撑起来了,所以他在画这个景的时候,在外面透过窗户多少能看见屋子里边康熙的情况,他写了一本书,叫《供奉清廷十有三年记》,他说在没有进行典礼的时候,皇帝在山庄里头,除了太监和他的嫔妃、宫女,他很少看见其他的人,看不见老百姓。所以说皇帝在某种意义上,在这个山庄里边,他也还是比较孤独的,乾隆在山庄的这个生活,那就远远地比康熙豪奢得多了,因为乾隆时期,是康乾盛世发展的顶峰,乾隆他所在位的时候是清王朝最繁华、最富庶的时候,也是最强盛的时候,所以乾隆他在山庄的生活,那就是比康熙各方面都要奢侈得多。他每天喝的茶是派人从荷花的叶子上收集来的露珠。大家可以想一下,要收集这样一滴滴的露珠,供他煮水沏茶来喝,这个工程就不小了,每天很多人都划着船去专门干这个事情,他为什么要喝这个露珠呢?乾隆很讲究,他当时没有化验,没有现在这个科学技术了,他认为这个水越清就越好,这也有一定道理,它渣子比较少,这水就清。他把全国的水,著名的水都做了比较,把无锡的惠山,杭州的虎跑,济南的趵突泉,北京的玉泉山,都把它们的水收集起来,来称,用很细的当时的戥子来称,哪一个水最轻,所以比较的结果,能够比北京玉泉山的水,更清的只有两种水,一种就是荷花上面的露水,比它清,还有一个雪水,他那个地方,夏天没有雪水,所以就只能喝露水了。这个是他喝茶用的水。

  他吃的水果有从福建运来的鲜荔枝,那么几千上万里以外,运来的鲜荔枝很难保鲜,所以除了用驿站快马不分昼夜这样运之外,这个荔枝都浸在蜂蜜里头,用蜂蜜把这个荔枝浸泡起来,这样用快马加鞭从驿站日夜兼程赶到北京来,据说,当时因为来了以后,除了他吃,还赏赐给部院大臣。据记载,说晶莹欲滴,说还是非常鲜嫩的,好像水都要滴下来一样,因为蜂蜜里保存运来的。

  在乾隆时期根据库房的记载,乾隆时期陈列的所有的宫殿和山庄各个景观所陈列的各种玉器、竹器、漆器、各种古玩,一共是七万多件,所以这个里边是非常地豪奢,那么最能体现他豪华的场面是他过生日,阴历的八月十三是他的生日,当时称为万寿节。他的七十大寿是在这个地方过的,是在避暑山庄过的。所以乾隆皇帝的七十大寿,当然是全国隆重的大事情,万寿节。因此部院大臣和全国的督府都得向皇帝送厚礼,现在根据朝鲜使臣,他记载当时他所看见的,乾隆过七十寿辰这样一个豪奢的场面,当时送礼的情况,他就讲,由于全国

  这么多的督抚、大员都要赶在八月十三号之前把他们的这样一些争奇斗艳的礼物赶到避暑山庄,在古碑口外,当时运送礼品的大车就有三万多辆。

  乾隆五十八年,这一年,由于马嘎尔尼来了,就是英国第一个派到中国的使团,乾隆决定在避暑山庄接见马嘎尔尼,就安排在万树园。英国当时已经是世界上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乾隆五十八年是1793年已经是18世纪末,19世纪马上就要来临了,英国为什么要派这样一个的使团?因为当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于对外贸易限制在广州一个地方,一口通商,而且实行行商制度,外国商人到了中国来做买卖的时候,来贸易的时候都必须住在行商里头,不能和中国商人直接交易,必须通过行商。这就是后来的买办,大家都知道像上海、天津以后洋行里面就有买办,就从这个地方来的。这个外国人做买卖必须要通过行商,当时叫行商,通过这个行商,他们的货物,他们运来的货物,通过行商卖,他们需要买中国的丝,茶,也要通过行商他们来给采购。所以英国人急于要打开中国的门户,就由英王派下一个最高的政府团,到中国来,跟中国的最高当局,跟皇帝直接谈判,希望中国能够把天津、舟山、宁波等这些地方都开放成通商口岸,而且提出一些有关通商的这样一些条件,以及要求,就派马嘎尔尼来,马嘎尔尼要到中国,东方这样一个大国,而且当时西欧人对中国人了解很少,认为是一个神秘的东方大国,在亚洲也很强大。因此这个特使他要经过很严格地挑选,马嘎尔尼是驻俄国的公使,被认为和外国宫廷打交道多年,有丰富的经验。当时印度已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也在印度从事多年的工作,所以有海外工作的经验,本来任命他做孟加拉总督,最后还是让他来做使华的特使,所以这个人是经过精心选择的。马嘎尔尼来了以后,当然就是要吹嘘英国的伟大,强大,马嘎尔尼带了大批的当时的礼物,当时科技比较先进的一些礼物,有天体运行仪,有地球运行仪等等,欧洲当时近代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礼物。

  其中特别带了一艘军舰,这一艘军舰是英国当时最先进的军舰之一,把这个礼物送给乾隆的时候,特别附了一个说明书,介绍狮子号。说明书上怎么写的英国呢?说是英国欧洲头等强大的海上国家,海军特别强大,被称为海上之王,英国是海上之王,现在特使所乘的这个座船狮子号,它的模型奉献给中国的皇帝,这个上边有英国最先进的火器、火炮,它的每一个细微部分,乾隆都可以从这个军舰上看见英国这个战斗力,就是对中国有一点吹嘘它的军事力量,想在军事上给中国一个威胁。

  乾隆知道英王派出这样一个使团就非常重视,当时负责谈判的是和珅,大家都知道,这是清朝最大的一个贪官,和珅坚持要行三跪九叩大礼,和珅一定要按照中国的礼节,英国人坚决反对,英国人说如果行三跪九叩大礼,就表示英国成了中国的臣子了,臣服于中国了,英国不可能臣服于中国,所以绝对不能行三跪九叩大礼,中国不也让步,就僵持到这个地方了。英国人就提出一个方案,说如果你们一定要坚持,中国人一定要坚持行三跪九叩大礼,那么他带有准备送给乾隆的英国英王的画像,他带有一幅英王的画像,那么中国人也要派出一个跟他的身份相等的这样一个大臣,向英王的画像,行三跪九叩大礼,那么和珅当然不同意,中国的大臣只能向皇帝叩拜,怎么能向外国人叩拜呢,这又不行了,又僵持住了,看到这个就行不通了。

  所以从北京谈,谈到河北,快接见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总要解决。最后和珅问他你们见英王的时候,你们行什么礼?这个马嘎尔尼就讲了,我们行的是单跪下跪,最后就达成协议,就是用单腿下跪这样一个形式,就免去三跪九叩了,来觐见皇帝,现在保留有万树园乾隆接见马嘎尔尼的这个场面,马嘎尔尼使团一共有八百多人,他们都是一些专家,当时的专家,有化学专家,有天文专家,有军事专家,所以他们派出的一些都是要了解中国各自方面情况的一些专家。

  (在乾隆生日的头两天,八月十号在万树园接见马嘎尔尼,这一天马嘎尔尼盛装早早地在万树园等着。)

  最后一个问题就讲讲外八庙,以为避暑山庄跟外八庙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的整体,外

  八庙实际上是十二个庙,不是八个庙,但是为什么叫外八庙呢?因为当时十二个庙里边,只有八个庙在北京的理藩院由它管辖,直接由北京的理藩院管其中的八个庙,另外这八个庙在北京设有“下处”,上下的下,下处,用今天的话来讲,类似于是办事处,就是在那个地方,这八个庙,喇嘛到北京去,住的地方,办理外八庙的有关事务,所以说外八庙代表山庄外的十二个庙,就代表这十二个庙,就简称外八庙,这些庙的修建,主要的都是和清代前期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地巩固和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下面我想给同学们讲一下一个是普陀宗乘之庙,这是三十六年修建的。

  这一年(乾隆三十六年),是土尔户特蒙古从欧洲,从俄国的伏尔加河,远在欧洲,在那个地方呆了一百四十多年,接近一百五十年了,之后回到祖国的怀抱,在乾隆三十六回来,回来以后到避暑山庄乾隆在万树园接见他,后来又在澹泊敬诚殿又接见他,然后跟他一起到普陀宗乘之庙去参加法会。

  我再说几句结束语,对于外八庙的建筑,是和清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一脉相承的,因此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了今天的巨变。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一开始我就讲了,它凝固了南北园林的精华,体现了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地巩固和发展,它是今天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所有的专家不管是园林,所有的专家一直公认的今天中国和世界现存的古老的皇家园林,它含有这样的丰富的历史内涵,被列为联合国自然历史文化名录。因此今天我们来避暑山庄就像看到全中国的一个缩影。

  所以清人讲山庄咫尺间,直作万里观。山庄只有五百多公顷,但是它是浓缩了中国的地貌和地形,浓缩了清代的历史,就像在山庄,你就能了解到完整的一个清代的一个兴衰过程一样。好了,谢谢大家。

篇四:承德避暑山庄文化内涵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承德市。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距离北京230公里。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89年建成。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时87年。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其周围寺庙金碧辉煌。这是清帝处理民族关系重要举措之一。由于存在众多群体的历史文化遗产,使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十大名胜、和四十四处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承德也因此成为全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12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曾用名热河行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避暑山庄与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这四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的园林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英文名称:TheMountainResortanditsOutlyingTemples,Chengde),于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200-011)。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

  历史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中国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

  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这里发生的一系例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l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自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最后一项工程竣工,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历时89年。

  避暑山庄的营建,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

  第二阶段:从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13年至1780年),伴随避暑山庄的修建,周围寺庙也相继建造起来。

  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马戈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庄日渐败落。

  建筑风格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范囿和皇家寺庙群。避暑山庄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避暑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宫殿区建于南端,是皇帝行使极力、居住、读书和娱乐的场所,至今珍藏着两万余件皇帝的陈设品和生活用品。避暑山庄这座清帝的夏宫,以多种传统手法,营造了120多组建筑,融汇了江南水乡和北方草原的特色,成为中国皇家园林艺术荟萃的典范。

  帝王范囿与皇家寺庙建筑经验的结晶。它成为与私园并称的中国两大园林体系中帝王宫范体系中的典范之作。园林建造实现了“宫”与“苑”形式上的完美结合和“理朝听政”与“游息娱乐”功能上的高度统一。寺庙建筑具有鲜明的政治功用。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标志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的巨大成就。它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是具有创造力的杰作。在造园上,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总结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造园素材、造园技法,使其成为自然山水园与建筑园林化的杰出代表。在建筑上,它继承、发展、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建筑技艺,撷取中国南北名园名寺的精华,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在园林与寺庙、单体与组群建筑的具体构建上,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实现了中国古代南北造园和建筑艺术的融合,它囊括了亭台阁寺等中国古代大部分建筑形象。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并实现了木架结构与砖石结构、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加之建筑装饰及佛教造像等中国古代最高超技艺的运用,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不论是造园还是建筑,它们都不仅仅是素材与技艺的单纯运用,而是把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等多方面文化的内涵融注其中,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避暑山庄周围寺庙的建筑风格使汉、藏文化艺术融于一体,寺庙殿堂中,完好地保存和供奉着精美的佛象、法器等近万件,共同构成了十八世纪中国古代建筑富于融合性和创造性的杰作。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其周围寺庙金碧辉煌。这是清帝处理民族关系重要举措之一。记载着清朝统一和团结的历史。

  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宫殿区建于南端,是皇帝行使极力、居住、读书和娱乐的场所,至今珍藏着两万余件皇帝的陈设品和生活用品。避暑山庄这座清帝的夏宫,以多种传统手法,营造了120多组建筑,融汇了江南水乡和北方草原的特色,成为中国皇家园林艺术荟萃的典范。

  宫殿区坐落在避暑山庄南部,东北接平原区和湖区,西北连山区。主体建筑居中,附属建筑置于两侧,基本均衡对称,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而又加以改造,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使避暑山庄宫殿建筑园林化,又显示出皇家园林的气派。宫殿区由正宫(被辟为避暑山庄博物馆)、松鹤斋、东宫(已毁)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组成。

  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正宫建于康熙五十年至五十二年修建,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新修缮,改建,占地1万平方米。包括九进院落,由丽正门、午门、阅射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十九间照房、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岫云门以及一些朝房、配殿和回廊等组成。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前朝是皇帝处理军机政务的办公区;后寝是皇帝和后妃们日常起居的生活区。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

  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是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各种隆重的大典也都在这里举行。

  松鹤斋:康熙时,皇太后来避暑山庄,居住在西峪的松鹤清樾。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在正宫东面另建一组八进院落的建筑,题名松鹤斋,以供皇太后居住。当年,松鹤斋内“常见青松蟠户外,更欣白鹤舞庭前”。庭院中还有驯鹿悠游其间。绥成殿后依次有照房十五间,门殿三间,大殿七间名为乐寿堂,后改名为悦性居,是皇太后的寝宫。绥成殿、十五间照房、门殿建筑早已无存。乐寿堂仅剩基址,1998年复建。

  东宫:在松鹤斋的东面,地势比正宫和松鹤斋低。东宫的前面宫墙上另辟大门,称德汇门,为重台城门,形制与丽正门相仿。进入德汇门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依次有门殿七间、正殿十一间、清音阁、福寿阁、勤政殿、卷阿胜境殿。1945年,东宫失火被烧毁。现仅存基址。其中,清音阁:俗称大戏楼。与现存故宫畅音阁、颐和园中德和园大戏楼形式相近。阁高三层,外观雄伟。

  万壑松风殿:是万壑松风的主殿。康熙帝经常在这里接见官吏,批阅奏章,读书写字。1722年,康熙发现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之第四子弘历(乾隆帝)聪明伶俐,十分喜爱,于是传旨,命将弘历送入宫中。这年的夏天,弘历由父母带领,随祖父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康熙将避暑山庄的侧堂“万壑松风”赐给弘历居住,平时进宴或批阅奏章,都要乾隆侍奉在旁,朝夕教诲。弘历继位后,将这座殿宇题名为纪恩堂。乾隆三十年,乾隆写《避暑山庄纪恩堂记》,纪念康熙皇帝对他的眷顾养育之恩。

  湖区虽然没有颐和园的昆明湖那么大,但是由于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此区总体结构以山环水、以水绕岛,布局运用中国传

  统造园手法,组成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世界的构图。多组建筑巧妙地营构在洲岛、堤岸和水面之中,展示出一片水乡景色。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平原区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当年这里有万树园,山区自南而北,由四条沟壑组成,依次为榛子峪、松林峪、梨树峪、松云峡。山峦之中,古松参天,林木茂盛,原建有四十多组轩斋亭舍、佛寺道观等建筑,但多已只存基址。

  承德避暑山庄大小建筑有120多组,其中康熙以四字组成36景,乾隆以三字组成36景,这就是山庄著名的72景。

  康熙朝定名的36景是:

  烟波致爽

  芝径云堤

  无暑清凉

  延薰山馆

  水芳岩秀

  万壑松风

  松鹤清樾

  云山胜地

  四面云山

  北枕双峰

  西岭晨霞

  锤峰落照

  南山积雪

  梨花伴月

  曲水荷香

  风泉清听

  濠濮间想

  天宇咸畅

  暖流暄波

  泉源石壁

  青枫绿屿

  莺啭乔木

  香远益清

  金莲映日

  远近泉声

  云帆月舫

  芳渚临流

  云容水态

  澄泉绕石

  澄波叠翠

  石矾观鱼

  镜水云岑

  双湖夹镜

  长虹饮练

  甫田丛樾

  水流云在

  乾隆朝定名的36景是:

  丽正门

  勤政殿

  松鹤斋

  如意湖

  青雀舫

  绮望楼

  驯鹿坡

  水心榭

  颐志堂

  畅远台

  静好堂

  冷香亭

  采菱渡

  观莲所

  清晖亭

  般若相

  沧浪屿

  一片云

  萍香泮

  万树园

  试马埭

  嘉树轩

  乐成阁

  宿云檐

  澄观斋

  翠云岩

  罨画窗

  凌太虚

  千尺雪

  宁静斋

  玉琴轩

  临芳墅

  知鱼矾

  涌翠岩

  素尚斋

  永恬居

  外八庙

  在避暑山庄周围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喇嘛教寺庙群,供西方、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及贵族朝觐皇帝时礼佛之用。在避暑山庄的东面和北面,武烈河两岸和狮子沟北沿的山丘地带,共有11座寺院。因分属8座寺庙管辖,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外八庙”。庙宇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这些寺庙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这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修建的。这些庙宇多利用向阳山坡层层修建,主要殿堂耸立突出、雄伟壮观。

  按时间排列

  首先营建的是溥仁寺和溥善寺(已毁)。这两座寺院建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是蒙古诸部王公为庆祝康熙皇帝六十寿辰请旨建造的。

  乾隆二十年(1755)建普宁寺,是为纪念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族首领噶尔丹煽动的武装叛乱而建造的。

  乾隆二十五年,在普宁寺旁增建普佑寺。

  乾隆二十九年建安远庙,俗称伊犁庙,是为新疆达什达瓦部二千余众迁居热河后提供参拜之所而建。

  乾隆三十一年建普乐寺以纪念土尔扈特、左右哈萨克、布鲁特等族归顺清朝。

  乾隆三十二年建普陀宗乘之庙,作为庆祝乾隆皇帝六十寿辰时蒙古和土尔扈特王公进贡朝贺之所,普陀宗乘之庙仿藏式建筑修造,俗称“小布达拉宫”,西藏**喇嘛到热河觐见时多居此处。

  乾隆三十七年建广安寺(已毁)。

  乾隆三十九年建殊像寺,寺的布局仿照五台山殊像寺。同年又仿浙江海宁安国寺的形制建罗汉堂(已毁)。

  乾隆四十五年建须弥福寿之庙,是为西藏班禅喇嘛到热河祝贺乾隆七十寿辰,特建此庙作为班禅行宫。

  保护与修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得到了充分重视和妥善保护。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为保护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做了大量工作。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现有古建筑面积92770平方米,保护基本完好。

  1949年即建立了热河省古文物保管所,1954年,成立热河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61年,成立避暑山庄博物馆。1975年,成立承德市文物事业管理局(1985年改称文物园林管理局),统一管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1年,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了全国性社团组织“中国避暑山庄外八庙保护协会”。

  1953年,中央政府文化部发出《关于保护热河承德古建筑及文物的通知》,1961年,国务院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中的普宁寺、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又将其列入全国44个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国家建设部、河北省政府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河北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河北省政府颁布的《河北省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中明确规定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范围。承德市人民政府两次颁布《关于加强对避暑山庄外八庙管理的通告》,对加强管理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

  1976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第一个《避暑山庄外八庙十年整修规划》,1986年开始实施第二个十年整修规划。两个规划明确了抢救、整修的保护原则,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直接用于古建维修和园林整治,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以改善保护区周围环境。加强保护区环境的综合治理。在保护范围内,停建、拆除了一批有碍文物景观的现代建筑,严格禁止开山、打石、取土、砍伐、放牧等。在严格封山育林、禁止砍伐林木的基础上,积极绿化保护区周围荒山荒坡,增加植被。改善大气环境,降低烟尘排放量。坚持“抢救为主,保护第一”的原则,制定中、长期整修规划,有计划地开展修复工作。建立中回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基金会。

  景区景点

  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

  苑景区的精华基本上在湖区,康熙曾夸耀说,“天然风景胜西湖”。湖区虽然没有颐和园的昆明湖那么大,但是由于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山庄主要的风景建筑又都散落在湖区的周围,因此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

  湖区位于山庄东南,面积49.6万平方米。有大小湖泊八处,即西湖、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银溯、镜溯及半月湖,统称为塞湖。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

  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湖中的两个岛分别有两组建筑,一组叫“如意洲”,一组叫“月色江声”。“如意洲”上有假山、凉亭、殿堂、庙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是风景区的中心。“月色江声”是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几座亭、堂组成。每当月上东山的夜晚,蛟洁的月光,映照着平静的湖水,山庄内万籁俱寂,只有湖水在轻拍堤岸,发出悦耳的声音,“月色江声”的题名便是由此而来。

  平原区位于山庄北部,占地60.7万平方米。平原区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其中又分为西部草原和东部林地。草原以试马埭为主体,是皇帝举行赛马活动的场地。林地称万树园,是避暑山庄内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之一。当年这里有万树园,园内有不同规格的蒙古包28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御幄蒙古包,直径达7丈2尺,是皇帝的临时宫殿,乾隆经常在此召见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宗教首领和外国使节。万树园西侧为中国四大皇家藏书名阁之一:文津阁。另外还有永佑寺、春好轩、宿云檐等组建筑营构在草原、林地之间。

  山区位于山庄西北部,面积443.5万平方米。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的4/5。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高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当年利用山峰、山崖、山麓、山涧等地形,修建了多处园林、寺庙。避暑山庄周围寺庙共占地47.2万平方米,博仁寺、博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广缘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广安寺、罗汉堂、殊像寺等12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喇嘛寺庙群,是清政府为安抚中国西北蒙、藏等少数民族,加强边疆管理而建造的皇家寺庙。寺庙之集中,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湛,寺庙中大量佛像、祭器制造技艺之高超,使其成为藏传佛教圣地之一。山区多处园林解放前多遭破坏,但现在山区景物仍然十分迷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遥相对立的两个山峰上的亭子,一个叫“南山积雪”,一个叫“四面云山”。在亭子上远眺,山庄的各风景点,山庄外的几座大庙,以及承德市区,周围山上的奇峰怪石,都可以一览无余。在另一座山峰上还有一座亭子叫“锤峰落照”,在这里磬锤峰首先映入眼帘,每当夕阳西照,磬锤峰被红霞照得金碧生辉,故名“锤峰落照”。

  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帝后居住的地方,位于避暑山庄南端,占地lO.2万平方米。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已毁)四组建筑。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宫殿区是清帝理朝听政、举行大典和寝居之所。建筑风格朴素淡雅,但不失帝王宫殿的庄严。正宫现辟为博物馆,陈列清代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正宫区藏有珍贵文物2万余件。其后的殿堂分别叫“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等,是皇帝处理朝政、读书和居住的地方。“烟波致爽”殿是一座五开间平房。

  土特产品在山庄内外各旅游定点商店,你可以买到蘑菇、大扁、榛子等地方特产,以及玉器、根雕、核皮工艺、滕氏布糊画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篇五:承德避暑山庄文化内涵

  9月5日

  避暑山庄百年史

  王思治

  主讲人简介

  王思治

  1929年8月出生,男,研究生班毕业,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清史。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

  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满学研究会副会长。1987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夏威夷大学访问及讲学。著有《清史论稿》、《两汉社会性质问题及其他》、《承德避暑山庄》(合著)等书,并主编过《清代人物传稿》(上编),并发表中国史学论文约百篇。

  内容简介今年9月5日,承德避暑山庄将迎来肇建300周年纪

  念,为推动文物保护,弘扬历史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届时河北省人民政府、国家文物局和承德市政府、文化厅将在避暑山庄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

  为配合此次活动,《百家讲坛》栏目特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思治先生为您讲述《避暑山庄百年史》。此次节目《百家讲坛》栏目首次将讲堂搬到室外,在避暑山庄前开讲。节目将从避暑山庄的建庄历史背景讲起,重点介绍在承德避暑山庄发生的一些影响清王朝兴衰的历史大事件,同时向观众讲解承德避暑山庄在清朝历史中所发挥的作用。

  《避暑山庄百年史》

  (全文)

  同学们好,今年是避暑山庄肇建三百周年。避暑山庄在清代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在避暑山庄兴建以后,在康熙、乾隆时期,他们每年大约有半年住在山庄。因此,避暑山庄成为清代第二个

  政治中心。山庄的园林和外八庙具有很高的园林建筑艺术和宗教建筑艺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清人,清代的人,曾经用赞叹的诗句来赞美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他们说宇内山林,无此奇胜。也就是说,天下没有超过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地方。

  避暑山庄也是康熙、乾隆处理蒙古等少数民族事务的地方,曾经在这个地方,演出了很多生动活泼的历史场面。避暑山庄蕴藏着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略要地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山庄的历史春秋。

  先讲第一个问题,修建山庄的源起,避暑山庄并不是清代的皇帝修建的第一个皇家园林。清代修建的第一个皇家园林是畅春园,在北京的海淀。畅春园建成于康熙二十九年。在乾隆时期大家知道的有著名的圆明三园,就是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圆明三园建成于乾隆三十七年。避暑山庄,乾隆时期的扩建是和圆明园同时交错进行的,既然清朝的皇帝已经在北京的海淀先后修建了皇家的园林,为什么又要在塞外修建避暑山庄呢?避暑山庄

  是清帝在口外所建的二十个行宫之一,最早叫热河行宫,承德的名称,地名的由来是雍正十一年,把热河改成承德,也在这一年就设置承德厅。在乾隆三十七年,承德就升为府,管辖滦平等的六个县。清帝在古北口外修建这么多的行宫,是为了要到木兰围场去举行秋狝大典。

  所谓秋狝就是在金秋的时候,皇帝狩猎习武,训练部队,同时在木兰围场处理蒙古的关系。因此呢,避暑山庄的修建和木兰围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木兰围场是康熙二十年开始修建的,是康熙经过实地勘察,由蒙古的翁牛特、敖汗、喀喇沁几个部落把他们的牧场贡献给皇家,修建了这样一个皇家的禁苑。就是专门供皇帝训练士卒和狩猎处理蒙古事务的这样一个木兰围场。在当时就称为木兰秋狝.木兰围场有这么大的范围,所以里边又划分为67个小的牧场。每一次行围的时候,由管围大臣选定其中的某一个小的围场,或者两三个围猎围场作为秋狝举行典礼的地方。每年皇帝从北京到木兰围场去,最多的时候有三万人,到木兰围场。一般情况有五、六千人,因此皇帝在木兰围场的这段时期,那个地方是非常地喧嚣的,非常繁华的,商人也跟着去了,商队

  也跟着去了,跟着消费需要,卖大量的商品,带着很高贵的商品,供这些达官贵人的享用。由于是训练士卒,所以木兰围场呢,是用军事的管制,军事的条例来统帅所有到木兰围场的人。

  纪昀大家都知道,这是清代著名的一个大学者,四库全书的总撰官。他当时随乾隆到围场打猎,他看见当时围场的壮观场面,他说猛士大呼,士兵都像冲锋陷阵的猛士一样,大呼冲上山岗,很多野兽在这个围场,小的范围内就被这些猎手们纷纷用弓箭或者长矛击倒。

  围场同时也是处理蒙古问题,抚恤蒙古的这样一个地方。内蒙古49旗,外蒙古现在是蒙古人民共和国了,就是当时的喀尔喀蒙古当时的,还有青海和扎萨克。还有新疆的厄鲁特四部的蒙古,到这个时候,他们都要轮流到围场来随从清帝,清代的皇帝打猎,打猎完了以后再到避暑山庄来,所以在乾隆的时候,在围场来的蒙古王公有一百多起,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表明在康熙、乾隆时候,我们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地巩固和发展,当时的少

  数民族都来拥戴清帝的统治,承认他们的统治,拥戴清帝。

  而避暑山庄就是因为,由于要到木兰围场要去处理蒙古问题。这样才由热河行宫逐渐发展成为避暑山庄,这样一个盛大的目前全国也是世界最大的保存完好的皇家园林,而避暑山庄的归置和外八庙也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逐渐完善和建成的。

  讲第二个问题,就是由热河行宫到避暑山庄。康熙四十年,他第一次到这个地方,没有做更多地停留,但是对这里的自然环境所吸引,康熙发现这个地方有四个,他十分满意的显著的地理形势的基本特点。第一个特点,承德是一个盆地,四周是山,他讲就犹如众象朝揖,就像各个山峰都来向这个盆地的地方朝拜一样,所以万象引领,众象朝揖。这样一个环境就很符合皇帝的心理状态,皇帝那是惟我独尊,天下都要朝中,都要以他为最高的统治者。所以这个地势他感到非常地好。第二个特点,地势很高,空气很清新,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很清新。他讲秋高气爽,气候很凉爽,适合于避暑,因为考虑北京是内陆地区,夏天很热,这是

  第二个特点。第三个特点,这个地方离北京不远,各省督抚大臣有关国家政务的奏折,能够很快送来,所以在这个地方总理万机,处理国家的政务,与宫中无异,就像在北京的皇宫里边一样,比较方便,第四个,这地方的特点,就是这地方当时是蒙古的游牧场,很少有人,当时只有热河上营,热河下营很小的村落,所以这些地方只有很少的农田,也没有村庄,只有这两个很小的村庄,也没有很多人,因此在这个地方如果大规模地修建皇帝的行宫和以后的避暑山庄,那么就不会侵占民田或者民居,而且这个地方有武烈河,有沼泽,有平地自然环境,选景可以有广阔的空间,便于大规模的营造皇家的园林,有这样一个自然条件。所以地势天成,他讲的是地势天成,一个优秀的条件,具备这四个方面好的条件,他决定在这个地方由他亲自,由康熙亲自选择,确定在这个地方修建行宫,康熙四十七年,避暑山庄初步,当时还叫热河行宫,36景已经初具规模了,到康熙五十年就完成了宫殿区。

  康熙五十年宫殿区初步完成以后,康熙就把热河行宫改名避暑山庄,热河行宫是康熙四十二年开始兴建的,山庄是占地是五百六十公顷,大约是八千多亩,它这个面积,它是北京颐和园,大家都知道著名的颐和园,是北京颐和园的二倍,是北京北海的八倍,所以它是现存的最大的皇家的古典园林,它分为两大区,一个是山区,一个是平原区,平原区又分为宫殿区,和东南的湖区,和湖的北边的万树园,平原区,所以平原区,大体上也分为这样三个区域。

  康熙修了三十六景,乾隆又修了三十六景,康熙实际上修了不止三十六景,他题了三十六景,用四个字题,就像月色江深,就没有包括在这三十六景里边,那么他为什么修了,实际上是四十多个景,而题三十六景呢?

  因为36这个数字有着特殊的含义,道家讲大天之下有36洞天,就是神仙住的地方。因此康熙皇帝修建避暑山庄的36处景观,就是依附36洞天。此外,还有72福地,也是神仙住的地方。乾隆皇帝在他的诗中写到:“已是洞天传玉简,得教福地续琅书。”意思是说:康熙已经修建了36洞天传后,他要在修36景,以符合72福地这样一个数字。寓意他们的环境犹如神仙一般。

  我给同学们介绍一些景观有关的情况,再介绍一下丽正门这个名称的由来。为什么叫丽正门?丽正门是乾隆三十六景的第一个景,就是丽正门,这个丽的丽,不是美丽的意思,而是附着的意思。它是根据《易经。离卦》所讲:“日月丽于天,重光以丽乎正”。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天上的日月是,因为它附在天上的,所以它很光明,因此皇帝他要方位很正,他就会正大光明,就能化成天下。所以每年少数民族都到丽正门来朝会清帝,以示天下一统。就是这样一个意思。再简单补充一点点,就是北边的平原区。

  北边的平原区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就是万树园,一部分是试马埭。试马埭这个地方,它的功能是什么呢?每年去避暑山庄的时候,在这个地方调试马匹,选择良马供打猎用。当时选择良马,在这个地方试马的好坏,送选的马匹,有内蒙古的,有外蒙古的,还有新疆的马,都送到避暑山庄来,在试马埭来选择,来比较。选择优秀的马匹,到木兰围场去打猎。在万树园这个地

  方,当年常年有二十八架蒙古包。其中有一个皇帝御用的,这个蒙古包有七丈二尺直径,很大。因为在这个地方演出了很多历史的精彩的场面,像接见马嘎尔尼,接见蒙古族的首领,接见班禅六世都是在万树园这个地方接见的。

  我讲第三个问题,就讲清帝在山庄,皇帝在这个山庄他们的生活情况。康熙四十二年,兴建山庄以后,他每年都先到山庄,再到木兰围场。乾隆他是从乾隆六年,开始到避暑山庄,然后到木兰围场。那么在避暑山庄,先要住上二十天到一个月左右,再到木兰围场去。当时有一个传教士叫马国贤,在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修成以后,康熙就让他来画这个避暑山庄的三十六景。因为当时天气夏天很热了,康熙在消夏的时候,窗户都打开了,撑起来了,所以他在画这个景的时候,在外面透过窗户多少能看见屋子里边康熙的情况,他写了一本书,叫《供奉清廷十有三年记》,他说在没有进行典礼的时候,皇帝在山庄里头,除了太监和他的嫔妃、宫女,他很少看见其他的人,看不见老百姓。所以说皇帝在某种意义上,在这个山庄里边,他也还是比较孤独的,乾隆在山庄的这个生活,那就远远地比康熙豪奢得多了,因为乾隆时期,

篇六:承德避暑山庄文化内涵

  著名旅游景点赏析

  ——之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theMountainResort),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的。占地面积达564万平方米,宫墙周长约20华里。

  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所以,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因此,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它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象征,也是一部研究十八世纪中国历史的教科书和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博物馆。

  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由于拥有一座这样宏伟而美丽的园林,以及园外几座汉、蒙、藏等不同民族风格的寺庙,承德市已成为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城市。避暑山庄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具有多种旅游价值:

  一、历史文化价值:

  避暑山庄从康熙四十二年开始动工修建,至乾隆五十七年最后落成,历时89年。清代前中期的几位皇帝几乎每年都来这里消夏避暑,处理政务,避暑山庄实际上已成为清朝的第二政治中心。宫墙外是仿全国各族著名庙宇而修建的皇家寺庙群,这些寺庙呈半圆形环绕在山庄外围,形成众星拱月之势,象征着当时全国各民族紧紧围绕在清王朝统治中心的周围,山庄中发生过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我们通过对避暑山庄的研究可以追溯历史的足迹。

  避暑山庄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如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进行选址和总体设计,完全借助与自然地势,因山就水,顺其自然,同时容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他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1994年,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科学价值

  避暑山庄的内涵丰富,也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研究的场所。例如:堪称承德一绝的“日月同辉”奇观,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透过山洞男壁的月牙形缺口,在水中倒映出的影子。

  三、美学价值

  1、色彩美。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避免了金碧辉煌、红墙绿瓦的皇家专有颜色,而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区为基础,清新质朴,体现自然山水之本色,也体现了即使是皇室贵胄也追求一种天然之美。

  2、形态美。避暑山庄拥有殿、堂、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形态各异的建筑,可以说是中国南北方建筑风格之大成。其建筑最大的特色是仿制品颇多,主要是仿制一些南北的园林建筑,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

  3、朦胧美。避暑山庄湖区的布局体现了中国国画的大写意风格,以精致的建筑作为点缀,并以借景的手法做到虚实结合,例如:借远处棒槌山入园区为景,近处是湖区水汽迷蒙,尽显人间仙境的美感。

  4、声音美。避暑山庄的广大寂静与偶尔的鸟、虫、蝉鸣、泉间丁冬、远处的暮鼓晚钟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建筑风格

  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有分湖泊去、平原区和山岳区。避暑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宫殿区建于南端,是皇帝行使极力、居住、读书和娱乐的场所,至今珍藏着两万余件皇帝的陈设品和生活用品。避暑山庄这座清帝的夏宫,以多种传统手法,营造了120多组建筑,融汇了江南水乡和北方草原的特色,成为中国皇家园林艺术荟萃的典范。

  避暑山庄周围还有许多寺庙。周围寺庙由博仁寺、博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广缘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广安寺、罗汉堂、殊像寺等12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喇嘛寺庙群组成,环列在山庄外的东部和北部的山麓,共占地47.2万平方米。每处寺庙都象一座丰碑,记载着清朝统一和团结的历史。这些寺庙的建筑风格使汉、藏文化艺术融于一体,寺庙殿堂中,完好地保存和供奉着精美的佛象、法器等近万件,共同构成了十八世纪中国古代建筑富于融合性和创造性的杰作。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其周围寺庙金碧辉煌。这是清帝处理民族关系重要举措之一。由于存在众多群体的历史文化遗产,使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十大名胜、全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四十四处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2007年5月8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避暑山庄与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这四座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的园

  林一起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名园。

  五、“天然风景胜西湖”的湖区

  苑景区的精华基本上在湖区,康熙曾夸耀说,“天然风景胜西湖”。湖区虽然没有颐和园的昆明湖那么大,但是由于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山庄主要的风景建筑又都散落在湖区的周围,因此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

  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湖中的两个岛分别有两组建筑,一组叫“如意洲”,一组叫“月色江声”。“如意洲”上有假山、凉亭、殿堂、庙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是风景区的中心。“月色江声”是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几座亭、堂组成。每当月上东山的夜晚,蛟洁的月光,映照着平静的湖水,山庄内万籁俱寂,只有湖水在轻拍堤岸,发出悦耳的声音,“月色江声”的题名便是由此而来。

  平原区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当年这里有万树园,园内有不同规格的蒙古包28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御幄蒙古包,直径达7丈2尺,是皇帝的临时宫殿,乾隆经常在此召见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宗教首领和外国使节。

篇七:承德避暑山庄文化内涵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谈承德避暑山庄历史文化的回溯与发展展望

  作者:王涛涛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6年第12期

  距今为止,承德避暑山庄己有几百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同时也是我国有名的旅游避暑胜地。承德避暑山庄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风景雅致、建筑独特等特点,每年夏季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中外观光旅游者前来观光。据相关的史料记载,承德避暑山庄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施工建设,由于建设工程庞大,历经三代君主才最终建成。承德避暑山庄气势恢宏的建筑使其成为我国清代王朝中仅次于紫禁城的第二大宫殿,是清朝皇帝夏季避暑办公的绝佳场所,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章笔者主要从承德避暑山庄的历史回溯以及文化内涵两方面进行研究,深刻广大民众对于承德避暑山庄历史文化的认识。

  承德避暑山庄坐落于河北省承德市的一条狭长谷地上,主要占地面积六百公顷,有别名称之为“热河行宫”。宫殿主要由四个区域组成,分别是宫殿区、山区、平原区以及湖区,这四个区域在地域上相互独立,但是在功能上又相互依存。在1703年,也就是清康熙四十二年,承德避暑山庄正式投入建设,并在康熙五十年时,为承德避暑山庄亲笔提上“避暑山庄”门匾;在雍正在位期间,该工程整体休工,休工期十三年;乾隆即位之后,承德避暑山庄又一次投入建设,并在原来的建筑设计基础上,增加了36景和外八庙。总的来说,承德避暑山庄的建设一共经历三代君主,历时将近九十年,它的建设见证了一个王朝的繁荣衰败,对于我国历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承德避暑山庄的历史发展

  从表面上看,承德避暑山庄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清朝帝王门的避暑需求,其实不然,它的建设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就当时的社会背景而言,承德避暑山庄建设始于康熙四十二年,适时正值藩王叛乱与边境动荡时期,吴三桂等藩王在清朝国土上掀起大规模的叛乱活动,蒙古族出兵侵占我国北部边疆,可谓是内忧外患,清王朝统治岌岌可危。为了安抚民众,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康熙决定修建一个具有办公与外交功能的宫殿,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承德避暑山庄。

  在承德避暑山庄修建之后,清朝统治者每年都花大量的时间停驻避暑山庄,大规模的会见少数民族首领,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融合,巩固了政权。承德避暑山庄还有一个建造背景就是边境冲突,为了提高士兵的作战能力,清朝统治者修建了大量的用于士兵操练的行宫,承德避暑山庄恰巧是其中一处,改行宫的建设极大的方便了清朝土公大臣们的吃住,提高了士兵操练效率,提高了清朝士兵的作战能力,对于稳定边疆具有一定的贡献意义。

  承德避暑山庄的建设历经了三代皇帝,建设施工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从康熙四十二年到康熙五十二年,为初期开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到是大规模的进行一些开湖、破上、筑岛工程,使工程的大致造型得以体现;第二个阶段主要从康熙五十二年到乾隆年间,为后期完善阶段,在这一阶段,乾隆对承德避暑山庄相关工程进行了完善,并在完善的基础上,

篇八:承德避暑山庄文化内涵

  观后感

  观《承德避暑山庄》观后感

  避暑山庄、外八庙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所形成的“大避暑山庄文化”,超越万里长城之实用功能,彰显了康乾超越历代帝王治世的至高选择:结束了中华民族长达几千年来南、北文化的对峙,同胞间血火弓刀的悲残格杀和文明的毁灭与重建;实现了在封建专政体制下的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大中国的“康乾盛世”由此而驰名世界,夏都—承德可称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和睦、进步的高度象征。

  封建社会建筑蕴含的政治含义封建社会建筑蕴含的政治含义封建社会建筑蕴含的政治含义封建社会建筑蕴含的政治含义,与其说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是一座供游憩的皇家园林,不如说那是一件政治工具。它是建造者的一种政治表态,建筑的政治涵义才是它的本质。建造者借助建筑样式表达王朝的政治态度。因而,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建筑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离开了建筑的政治象征义这一核心主题来欣赏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无疑是失败的。

  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时87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园林,占地564万㎡。避暑山庄包括宫殿区和苑林区。宫殿区为紫禁城的缩影,苑林区则象征大清国疆土。

  承德作为清王朝推行围班和朝觐的地方,伴之而来的就是风行宗教政策,把喇嘛教作为统治蒙古的思想工具。康熙乾隆在承德修建外八庙,无非是阐扬黄教,“该以绥靖荒服,柔怀远人”。

  康熙作为军事家,充分认识到承德是地处北控制蒙古诸部落,南拱卫神京的军事重镇。乾隆曾说过“我皇祖建此山庄于塞外,非为一己之豫游,盖贻万世至缔构也”。由此可见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建筑象征清统治者的国家观念。通过建筑,可以看到这种国家观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满族为多民族国家的核心,居最高统治地位,推动多民族和睦共存的大一统局面形成;二是积极吸收汉文化,在保持满族文化独立性前提下,利用汉族文化维持国家政治正常运行。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以建筑象征的形式忠实地记录了这两点政治内涵,因而具有不同于其他皇家园林的历史价值。

  从康熙到乾隆这段时间内,是边疆多事之秋。康熙、雍正、乾隆采取武攻文治、张弛兼用的办法。在平定叛乱的同时,重视与各民族修好关系,和睦共处。清帝在木兰围场的围猎中,采取了软硬兼施的办法以达到加强对蒙古诸部的统治。声势浩大的狩猎酷似军事演习,不仅可以加强武备,提高士气,给人以威慑的力量,同时又可以与蒙古王公联络感情,即使排除不安定因素。另外,外八庙建筑的建立亦体现了“文治”策略的象征义。

  避暑山庄、木兰围场和外八庙在清代前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安定祖国边陲,加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承德,是一个风景秀丽,有着浓郁人文气息的小城。当地人都管避暑山庄叫“山庄”,感觉就像慈禧管颐和园叫“园子”一样,好像是他们家自己的东西一样亲切。山庄确实有历史,它始建于1703年,而且是现存最大的皇家宫苑,比颐和园还大。这些建筑都采用上等的木材,现在保存也很完好,陈而不旧,代表了沧桑和历史。如果你去过山庄,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它值得一去,因为它代表了皇帝的喜好,紫禁城代表着庄严与身份,但却不代表皇帝的喜好,这个山庄

  观后感

  是后建的,集合了中国南北很多代表建筑的风格,皇帝虽然坐拥江山,但却不可能去遍中国的名山大川,所以他们就将自己所喜欢的风格建筑都在这个山庄中体现,供自己欣赏,什么蒙古包了、杭州的六合塔了、嘉兴的烟雨楼、镇江的金山,这里全有体现。

  避暑山庄的宫殿,并不像北京故宫那样雄伟,那样金碧辉煌,倒是显得有一些稳陈。一律都是青砖黛瓦,很像是山村人家。长廊画栋,山石幽径,又不失皇家风范。穿过正殿就是有名的烟波致爽殿了,这里陈列着清朝入关以后的发展、壮大、辉煌,以及衰落过程中的遗物、图片。据说,当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咸丰帝就是逃到这里避难的,被迫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中俄北京条约》,看看屋中的摆设,想象当年皇帝皇后在此居住的情景,沧桑百年,物是人非,不禁感叹万分。

  从宫殿区出来,在“四面云山”停下,这是山庄海拨最高的地方,站在这里,承德市及山庄全貌尽收眼底。昨晚下过一场透雨,山川清秀,清雾缭绕,远处的棒槌山真如突兀林立的棒槌直指青天。山庄近处,山势蜿蜒,苍松挺秀,好一派烟雨葱茏的气象!感觉刚柔相济,阴阳协调,确是好。走走停停,随后光顾的是“清风绿屿”,导游讲,这是皇帝听歌看戏的地方,看戏就免了,这个地方,合适赏月听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要是箫与筝什么的,抚琴最好,琴音与天籁之声合二为一,应是人间天堂。不知康熙老爷子和咸丰皇帝在此听歌,会是什么不同的心迹呢?当然,我们绝对不会错过“小布达拉宫”。它依山而建,非常雄伟,特别是主体建筑“大红台”中心的铜殿,大殿的殿顶部高出群楼,殿顶都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极其雄伟壮观。现在,这座金殿的瓦上,还留有日本侵略者刮金的刺刀印,此恨永久铭记。(照片上的我就在金顶的旁边)

  从金顶上沿着古朴的外墙下来,踏着那厚重的石头台阶,似乎能感觉到这里承载的一些历史的韵味。带着这些历史余韵,我们又到了普宁街。漫步在普宁街上,不时可以遇见身穿清代服饰的男男女女,还有身着兵勇装,手持长矛的清军列队巡逻,让人恍若隔世,梦回大清王朝,感受到康乾盛世繁华的京城民间市井。这时,我才真正体味到“一街穿越‘康乾盛世’,一憩玩味市井风情”这副对联的内涵。

  蓦然回首,对于承德,我的内心涌动的一直是一种朝圣的心情。如果单纯看旅游景点的介绍,让人觉得避暑山庄中的景观和外八庙除了仿造江南名胜,就是对西藏、回疆等少数民族外域文化的缩小复制,没什么看头,但要是真正走进承德的时候,任何模拟的感觉都没有,而是很快将自己的身心融入到这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山水之中……

  山庄咫尺间,直作万里观。避暑山庄只有五百多公顷,却浓缩了中国的地貌和地形,浓缩了清代的历史,身在山庄,就能了解到清代的一个兴衰过程。忽地想起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在这个罗圈椅上曾经休息过一个疲惫的王朝。是的,每个封建王朝,拉开的都是辉煌的大幕,最后奏响的却又同是几个呜咽的音符。

  因为,通过此次探访历史之旅,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积淀,思考着中国古代的

  观后感

  朝代更迭,历史变迁,或许有人把它归结为时间的轮回,历史的必然。可是我却觉得,每个朝代的兴亡,都暗含着许许多多当代人应该借鉴和吸取的部分,就如同我们现在在建设的和谐社会。就拿此次的游览来说,当那些当权者们拿着百姓的血汗,用那一根根名贵的树木搭起自己的巢穴的时候,历史一定会惩罚他们,果不其然,清王朝的辉煌与历史也就在统治者们的腐败和昏庸下,终结了。

  新承德与近代夏都,历史的“大避暑山庄文化”,与现代的“大避暑山庄文化”,双双合璧凝结成就了文化中国谱系里一枚完整、唯一、硕大的文化系列图谱。《避暑山庄盛世情》尊重多元化的文化艺术创作规律,以人类共有的爱国情、领袖情、爱人情、民族情、团结情、儿女情……统领全剧,让观众在浓浓的情感审美过程中接受本剧的内涵,这样才有理由成为一部表现避暑山庄、外八庙历史的史诗性剧作。

篇九:承德避暑山庄文化内涵

  承德避暑山庄导游词三篇

  篇一:承德避暑山庄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承德避暑山庄观光浏览。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李导,希望我的讲解能为你们的旅途增添欢乐。

  我们所在的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这里是清代康、乾盛世的象征。作为山庄缔造者的康熙、乾隆,都曾六下江南,遍历天下景物之美。在修建山庄时,博采众家之长,融合中国南北园林风格为一体,使避暑山庄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结与升华。各位游客朋友们,请您收拾好背包,现在我要带着大家大饱眼福了。

  各位,我们面前这座古色古香的门,就是避暑山庄的正门,叫丽正门,是清代皇帝进出的门。宫门面宽三间,分上下两层。下层辟有三个方形的门洞,上层有城台和阙楼。请看,中间门洞上方有一块石匾,上面是乾隆皇帝用满、藏、汉、维、蒙五种文字题写的“丽正门”,它象征着我们祖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门的两边有两尊石狮子,以显示皇帝的威严。

  朋友们,请随我踏入庄内吧!请各位向右看,远处的山峦上有一巨大的石柱,擎天而立,直插云端。它上粗下细,很像洗-

  1-

  衣用的棒槌,因此承德人叫它棒槌山,康熙皇帝赐名“磬锤峰”。修建避暑山庄时,巧借此景,使山庄内外浑然一体,扩大了空间感,创造了新的意境养,这是山庄设计者运用“借景”这一造园艺术的成功典范。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要带你们去湖区最大的岛屿——如意洲岛观赏。如意洲岛上建筑很多,康乾七十二景中有十景在这里。主体建筑是一座宫殿。门殿的名字是“无暑清凉”,正殿为“延熏山馆”,面宽七楹,建筑宏伟,殿后有“水芳岩秀”殿。正宫落成前,这里是康熙皇帝处理朝政和居住的地方。现在这里展出的是清宫用品。岛的西北处是著名的园中之园——沧浪屿,是仿苏州“沧浪亭”而建的。虽面积不大,但殿堂、水阁、清泉、小亭、回廊巧妙地组织在一起,令人流连忘返。

  让我们跨过曲桥登上青莲岛。各位,迎面这座玲珑秀丽的建筑,叫烟雨楼。这是一座面宽五楹、有上下两层的小楼,楼的上下还有围廊。二楼上的云龙金匾是乾隆皇帝题写的。烟雨楼与门殿之间是一个规整的方院,几棵古松苍劲挺拔。月台下面两座石须弥座上有一对铜鹿。烟雨楼是仿浙江嘉兴的烟雨楼而建的。每当阴雨时节,细雨蒙蒙,登楼远眺,只见远山近水,尽在轻纱薄雾笼罩之中,如入仙境。楼东有“青阳书屋”,是皇帝习文读书的地方;楼西南有“对山斋”,面对着假山。山上建有六角形-

  2-

  凉亭,名字叫翼亭。

  这里的养景真是说也说不尽,游也游不完,其余的景点就由你们自己去细细观赏吧!记住1小时后在正门集合哟!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再见!

  篇二:承德避暑山庄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迎面这座玲珑秀丽的建筑,叫烟雨楼。这是一座面宽五楹?、上下两层的小楼,楼的上下还有围廊。二楼上的云龙金匾是乾隆皇帝题写的。烟雨楼与门殿之间是一个规整的方院,几棵古松苍劲挺拔。月台下两座石须弥座上有铜鹿一对。烟雨楼是仿浙江嘉兴的烟雨楼而建的。每当阴雨时节,细雨蒙蒙,登楼远眺,只见远山近水,尽在轻纱薄雾笼罩之中,如入仙境。楼东有“青阳书屋”,是皇帝习文读书的地方;楼西南有“对山斋”,面对着假山。山上建有六角形凉亭,名字叫翼亭。

  (沿澄湖北岸经“水流云在”、“莺啭乔木”诸亭东行)

  我们现在到达的地方就是闻名遐尔的热河泉。泉边上这块石碑,写着“热河”两个大字。因为泉水温热,又有上游的温泉水汇入,所以冬天也不结冰。尤其是周围白雪皑皑时,这里的湖面却热气蒸腾,实为奇观。

  (进入避暑山庄平原区)-

  3-

  我们眼前这片开阔的平原,面积有千余亩,是由“万树园”和“试马埭”两部分组成的。万树园地势平坦,林木苍郁,驯鹿野兔出没期间,是塞外难得的草原风光。试马埭位于万树园西侧,绿草如茵,驰道如弦,是清代皇帝赴木兰围场举行“秋

  大典”之前,选拔骏马的地方。

  (来到万树园以西的文津阁)

  各位看到的这座秀丽的古建筑就是清代著名的藏书楼──文津阁。津,是水的渡口。文津,是文化知识的渡口。如欲求得知识,便需自此问津的意思。它和北京紫禁城内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合称“内廷四阁”。这组建筑坐北朝南,门殿、假山、水池、楼阁相继排列。主体建筑文津阁处于山环水抱之中,上下各六间,是仿浙江宁波天一阁而建。从外观上看,它是两层,里边实际是三层,中间一层为暗层,阳光不能直接射入,以便更好地保护图书。阁内曾藏有巨著《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各一部。

  (来到阁前水池边)

  请大家站在我身边,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瞧!池中一弯新月,在水中轻轻抖动。这是天上月亮的倒影吗?不是,天上正是丽日当空。是我们眼睛的错觉吗?更不是,我们看得这样真真切切。这就是堪称承德一绝的“日月同辉”奇观。究竟是怎么回-

  4-

  事呢?请各位到前面的假山中自己去寻找答案。(此时导游员给游客留出几分钟时间去寻找。)大家请注意,这位先生(小姐)是最先找到答案的!原来这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透过山洞南壁的月牙形缺口,在水中倒映出的影子。

  (带游客到榛子峪口)

  我市的旅游、文物部门联合推出的“乘车环山游”这一旅游项目,既安全,又方便。现在我们就乘汽车到山区看看。位于山庄西北部的山区约占避暑山庄总面积的五分之四,如果步行的话,大概一天也游不完的。

  (导游员请游客上车)

  你们看,这里峰峦起伏,松涛阵阵。自南而北依次有榛子峪、西峪、松林峪、梨树峪、松云峡5条沟峪,情趣各不相同。我们现在游览的这条沟就是榛子峪。榛子峪、西峪松林遍谷,间或有榛丛、栎树;梨树峪景色很美,春天梨花万树,芳香扑鼻,秋天果实满枝头;松云峡古松参天,莽莽苍苍。清代曾在这里依山就势构筑了40多组风格不同的园林、寺庙、碑碣建筑。因年代久远,大部分已自然坍塌。这里特别让我们痛惜的是位于西湖以西山坡上的珠源寺。寺内建有两层高的佛阁,名叫“宗镜阁”,它内外均用铜铸,制作精良,雕刻巧妙,而且可以自由装卸,里边供奉的释迦牟尼等佛像也为铜铸,所以俗称“铜殿”。但现在-

  5-

  仅存有基址,它并非毁于自然。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鬼子侵入承德,抢走好多珍宝文物,并拆毁了宗镜阁,除三块铜匾幸存下来以外,其余全被日本侵略军运往日本。今日的宗镜阁遗址,如同北京圆明园遗址一样,成了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堂。(汽车在四面云山亭附近停下来,导游员带领游客登上四面云山亭)

  各位现在登上的这个亭子叫四面云山亭。它是山区的最高点。亭中长风四达,虽是盛夏,也凉爽如秋。乾隆皇帝每来山庄,必到此一游,并触景生情,写诗多首。其中两句是“绝顶平临北斗齐,座中惟觉众山低。”今天各位看到的比乾隆皇帝看得还要丰富,不仅可以欣赏到乾隆皇帝当年欣赏的自然风光,而且还可以远眺承德市区新貌!

  (汽车来到西北门,导游员带领大家登上宫墙)

  中国有句名言:“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我们大家已经登上了承德的小长城──山庄宫墙。它依山就势,蜿蜒起伏。各位在宫墙上漫步,南可望雄奇秀丽的山庄,北可望金碧辉煌的外八庙。你们看,这座庙就是酷似西藏布达拉宫的普陀宗乘之庙,那座是六世班禅的行宫──须弥福寿之庙,距我们稍远一点的那座庙叫普宁寺,那里供有世界最高木雕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明天我将带领大家去参观这些寺庙。现在带照像机的朋-

  6-

  友,可以在这里多照几张像,不然,你们是会后悔的哟!(汽车经“青枫绿屿”下山,环山游结束)

  穿过这片地势平坦的草原,前边这座高耸入云的塔叫舍利塔,是仿杭州的六和塔和南京的报恩寺塔而建的。塔身为九层八面,高67米,我们承德人叫它“六和塔”。一层南北两面各有石八券门,进门沿盘旋而上的台阶可登到塔顶。塔内供有佛教雕像。乾隆在山庄居住时,有时清晨登塔礼佛。巍巍宝塔配以绿色的原野,气势宏伟,格外引人注目。

  这里是蒙古包度假村。如果从远处看,这一座座洁白的蒙古包好像一群白天鹅降落在绿茸茸的草地上。清代这里也曾建有蒙古包,康熙、乾隆皇帝曾在这里的御幄蒙古包欢迎和宴请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这里向大家介绍一次著名的接见活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9月29日,英王乔治二世派出以马戈尔尼勋爵为特使、斯当东为副使,由100余人组成的外交使团,乘坐“狮子号”军舰,从朴次茅斯港出发,直航天津,这是“大英帝国”派往中国的第一个正式访华使团。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7月26日,使团船队抵达天津,经北京于9月8日到达热河。乾隆对英使来访很重视,决定在热河行宫进行接见。9月14日,就是在这里的御幄蒙古包,马戈尔尼特使在全权公使、中国翻译和见习童子的陪同下,由礼部尚书引领到乾隆皇帝御座旁,拾级-

  7-

  而上,单腿下跪致词后,呈交了英王给乾隆皇帝的信件和礼品。大家可知道,这个并不复杂的谒见礼仪,还是中英双方磋商了好几天才定下来的呢!乾隆向马戈尔尼特使回赠了玉如意等礼品,并让他们同扈从王公大臣、蒙古王公台吉一同参加宴会,亲自给英使赐酒,赏观杂技、戏剧、拳术等文艺节目。9月17日(阴历八月十三),清廷在山庄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庆祝乾隆83岁寿辰,马戈尔尼又前来避暑山庄给乾隆皇帝祝寿,晚上在万树园观看了盛大的焰火晚会。英王在信中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等一系列要求。乾隆回到北京后,和坤将乾隆在避暑山庄写好的《赐英吉利国王敕书》交给了马戈尔尼。10月7日英使带着乾隆回赠英王的礼物回国。马戈尔尼希望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直接谈判,打开中国大门,开拓东方贸易市场的构想没有实现。清朝在办理交涉过程中维护了王朝国威和尊严。但英国使团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对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情况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搜集了大量军政资料。马戈尔尼的中国之行为鸦片战争作了理论上的准备,所以1840年英国人率先用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开始了半封建、半殖地的社会。

  请大家随我从蒙古包度假村南行,经万树园门出山庄。

  (回到汽车上)

  女士们、先生们,游览了避暑山庄以后各位印象如何?现-

  8-

  在我要请大家回答前面的问题:我国园林专家们为什么说避暑山庄就是祖国锦绣河山的缩影?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大家先说说避暑山庄的地形。(……)太好了!这位先生说对了!那位小姐也说对了!今天大家游览时已经看到,避暑山庄的地形是东南部地势较低,景色秀丽,如同江南;东北部地势平坦,芳草如茵,一派草原风光;西北部则地势高敞,沟壑纵横。这一切虽然是“自然天成地就势”,却好像人工雕琢了一般,竟如此巧妙地和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形相吻合,况且全国各地的许多胜景还被神奇般地集中在山庄,因此连园林专家们也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避暑山庄就是祖国锦绣河山的缩影。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避暑山庄在我国历史、文化和园林艺术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吧!

  在我国历史上,避暑山庄是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见证。康乾盛世时期,皇帝每年约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住在避暑山庄,处理朝政。从避暑山庄丰富的历史内涵来说,它又是一座民族和宗教的历史博物馆,是一部用特殊资料编写的清朝历史。

  从文化价值来说,避暑山庄是康乾盛世的产物。山庄内各种类型的建筑,突出表现了多民族联合、宇内大一统的思想。在山庄里,汉族文化和一些少数民族文化,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9-

  又吸收了其它文化的精华,呈现出绚丽多姿又融为一体的景观,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文化多元的特点,显示出避暑山庄在清代处于多民族文化的中心地位。现在,承德已经迈步走向世界,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群不仅属于中国,它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赞避暑山庄这座优秀皇家园林是“集东方哲学思想之大成”。

  从园林艺术角度看,康熙在建造避暑山庄时,根据“物尽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原则,充分利用山庄内山峦、溪流、湖泊、平原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修筑亭台楼阁,尽量保留大自然的山林野趣。宫殿区的建筑虽然严格恪守“天子身居九重”之制,但却具有北方四合院朴素简洁的特色,不用黄琉璃瓦,代以灰瓦盖顶青砖砌墙,使宫殿区的建筑与整个山庄的建筑风格相一致,显得既古朴,又淡雅。可以说,避暑山庄是我国最富有艺术特色的皇家园林,它集中了历代造园艺术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不愧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颗灿烂明珠,是世界园林实例中的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女士们、先生们,避暑山庄崭新的风姿,正在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瞩目。从事历史、文物、考古、地理、美学、宗教、园林、建筑等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避暑山庄不仅是一座大型的露天博物馆,而且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综合性科学。因为-

  10-

  时间所限,今天的参观暂告一个段落。希望大家有机会多来承德,我再陪同各位细细欣赏它,品味它,研究它……

  篇三:承德避暑山庄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参观名不虚传的承德避暑山庄。

  游客们,在游览承德避暑山庄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和乾隆,耗时85年筑成。是清朝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我国著名的古代皇帝宫苑。1944年12月份,承德避暑山庄才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中。2007年5月8日,它和周围的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游客们,我们现在到承德避暑山庄的宫殿区,宫殿主要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正宫是按封建礼制成,分前朝,后寝两个部分。前朝的正殿是詹泊敬诚殿,全部是楠木做的。清代皇帝在山庄的时候,重大典礼都在此举行。

  游客们,现在我们到了第二个目的地——湖泊区,湖泊区上有8个小岛,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大伙瞧,这碧绿的湖水上一片片玉盘托起了一朵朵荷花,真漂亮。

  -

  11-

  好了,自由活动的时间到了,大家游览时不要在墙上乱涂乱画,注意安全,解散。

  -

  12-

篇十:承德避暑山庄文化内涵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谈承德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及发展

  作者:王海霞

  来源:《卷宗》2016年第06期

  摘

  要:承德避暑历史悠久,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承德避暑山庄之所以享誉国内外,除了自身具有独特和雅致的风景之外,其历史文化的特点也是重要因素。承德避暑山庄经历了三个清朝的皇帝,在建筑风格上恢弘无比,历史背景深刻,是清代皇帝的第二个宫殿。从康熙开始,诸多皇帝都在这里进行避暑、处理政务,这在根本上使得其彰显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多民族发展的体现。本文主要对承德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关键词:承德避暑山庄;历史;文化;发展

  1对承德避暑山庄的概述

  承德避暑山庄的别称为热河行宫,总占地在560万平方米,建筑风格彰显大气,景色美观而秀丽。其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宫殿、湖区、平原以及山区,各自呈现独立分布的状态,同时,由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的存在,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与城市发展共存,随着时代的步伐,发生着变化。同时,它除了避暑之外,也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历史作用和地位显著。

  2对承德避暑山庄历史发展的介绍

  对于承德避暑山庄,其表功能是皇帝避暑的场所,但是,其政治背景深厚。在进行修建的时候,正是藩王叛乱、边境动荡的时期,康熙修建避暑山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少数民族的安抚,实现对整个国家政权的有效巩固。在修建完成之后,清朝皇帝在这里进行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的接见,有效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因此,在承德避暑山庄内部,存续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和文物。另外,康熙逐渐发现清兵抗战能力下降,加之边境不安定,康熙建造了木兰围场,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为了方便王公大臣吃住,需要进行行宫的修建,而承德避暑山庄就是其中的一座。其经历了清朝几代的修建,在乾隆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整个山庄更新壮观,同时,景观也更加别致。康熙和乾隆在避暑山庄度过的时间最多,因此,在这里发生了较多的历史事件,展现其历史文化的浓厚。承德避暑山庄经历了清朝的繁荣和衰败。

  3对承德避暑山庄文化底蕴的介绍

  (一)彰显多民族的融合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在承德避暑山庄修建之后,康熙皇家接见了大量的首领和使节,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奠定了多民族国家进行统一的基础。尤其是在乾隆年间,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回见更加频繁。另外,在承德避暑山庄,还接见了较多的宗教任人物,促进了清朝边境问题的解决,增强了宗教信仰的作用。在乾隆时期,为了强化对蒙古部落的有效控制和监管,在其哲布尊巴圆寂以后,使其在西藏地区进行下一任的选择,在选出之后,乾隆皇帝就是在承德避暑山庄进行的接见。借助对蒙古宗教活佛的沟通与控制,实现了对其的有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清朝政权的稳固,促进边境稳定。同时,承德避暑山庄在与国外交流与沟通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避暑山庄内,清朝皇帝接见了大量的外国使节,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将中国文化广泛带向世界,同时,也获取了大量国外发展的信息。在清朝前期,清朝处于强盛阶段,诸多国家都前来朝贡,尤其是在王位交替的时候,都前来获取清查皇帝了认可与肯定。在整个过程中,与朝鲜的关系更加密切,甚至在《热河日记》中还对承德避暑山庄的繁荣景象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对于深入研究承德避暑山庄的历史意义重大。另外,除了亚洲的国家,很多西方国家也前往中国,学习中国的知识和文化,将西方的科技技术带入中国,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中国多民族、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承德避暑山庄作为文化的载体,其承载的精神和文化理念是大避暑山庄文化和大避暑山庄文化价值。

  (二)促进建筑文化的发展

  承德避暑山庄在建筑方面艺术更强,博大精深,在实现文化融合的前提下,彰显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尤其在形态方面,各个系统自成一体。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四个组成部分中,建筑风格各异,都能够成为一种风格,别具一格,姿态万千,将南方与北方的建筑风格、特色进行了吸取,广泛融合。在山庄内,既能感受到北方建筑所具有的雄浑和壮观,也对南方建筑的精致进行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整个建筑上,给人以如诗如画的感觉,尤其对满汉一家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诠释。从顺治皇帝开始,对满汉一家的思想进行了大力的推崇,使得承德避暑山庄在建筑风格上也对此进行了借鉴,更加崇尚和谐的自然文化。因此,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周围建立了大量的寺庙,与山庄相互独立,但是,在整体上又彰显为相互映衬,充分体现了和谐之美,也就是在汉族文化所提倡的以“和”治天下。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各处景点中,康熙进行了题词,最为著名的是康熙和乾隆的三十六景,反映了汉文化的诗词特色,表达的十分尽致。其中,曲水荷香的建设就是结合《兰亭序》意境进行修建的,更显空中楼阁的风格,意境十足。在整个承德避暑山庄内部,汉文化无处不在,几乎处处可见,彰显汉朝皇帝对汉文化的热爱和推崇,也是其贯彻满汉一家思想的体现,极大促进了清朝在政治和文化方面的统一,加强了民族文化的交流。

  (三)承德避暑山庄的文化外壳的作用

  文化的特点是具有整合性。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的功能,需要对文化的各个层面进行整合。在文化的包容方面,承德避暑山庄体现了兼容并包的特点,其文化特征可以立足物质和文化形态两个方面进行诠释。立足物质形态,避暑山庄的建造遵循的是康熙皇帝的设计理念,即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虚假设的理念,借助地势,引水入庄,发挥自然景观的作用,进行人文景观的构建,将各地景观巧妙融入整个山庄内部,既包含江南的唯美,又包含塞外的苍茫,是皇家园林的集大成者。世界上对避暑山庄的评价更高:在建筑上,对各自建筑手段进行继承、发展和创新,吸取了中国南北文化的精华,在模仿中彰显创新,实现了南北建筑艺术的有效整合。对于山庄的造园和建筑,避暑山庄及周边的庙宇不仅是素材,将中国古典的文学、美学等诸多领域的文化因素融入其中,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立足人文形态,避暑山庄和周围的寺庙对于清代文化、政治、宗教以及外交的影响深远。它们发挥了非物质载体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筑起天人合一、三教合一,将其融入其中,实现百花齐放的状态,通过山庄建筑进行了完美的呈现。例如,在山庄周围寺庙中,供奉的由佛祖、龙王、菩萨等,彰显不同文化在这里的共同信奉。其中,既能体会到儒家思想的治世思想,也能感觉到道家的养生理念,体会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突破时空限制;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承德避暑山庄发挥了文化载体的作用,弘扬了大避暑山庄文化和文化价值的理念,鉴于这一层面,要立足民族视角,彰显民族政策、文化规约之间的紧密关系。当前,这座历史遗迹成为现代的公共建筑,可以与世界共享。

  4对承德避暑山庄历史文化价值的总结

  避暑山庄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人文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需要立足文化符号,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避暑山庄折射了文化的多样性,承载了中国历史在皇家权利、精神家园以及文化外壳方面的意义。借助对历史文化古迹的研究,与多元化的文化时代相融合,进行跨文化的交流,运行学科方法,促进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丹.承德市滦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1.[2]周江波.清朝时期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6,03:67-68.[3]张英健.论承德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回溯与展望[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3:307.

  作者简介

  王海霞(1980-),女,汉族,河北省承德人,就职于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文博馆员。

篇十一:承德避暑山庄文化内涵

 030905避暑山庄百年史-王思治.txt老公如果你只能在活一天,我愿用我的生命来延续你的生命,你要快乐的生活在提出分手的时候请不要说还爱我。主讲人简介

  王思治1929年8月出生,男,研究生班毕业,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清史。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

  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满学研究会副会长。1987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夏威夷大学访问及讲学。著有《清史论稿》、《两汉社会性质问题及其他》、《承德避暑山庄》(合著)等书,并主编过《清代人物传稿》(上编),并发表中国史学论文约百篇。

  内容简介

  今年9月5日,承德避暑山庄将迎来肇建300周年纪念,为推动文物保护,弘扬历史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届时河北省人民政府、国家文物局和承德市政府、文化厅将在避暑山庄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

  为配合此次活动,《百家讲坛》栏目特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思治先生为您讲述《避暑山庄百年史》。此次节目《百家讲坛》栏目首次将讲堂搬到室外,在避暑山庄前开讲。节目将从避暑山庄的建庄历史背景讲起,重点介绍在承德避暑山庄发生的一些影响清王朝兴衰的历史大事件,同时向观众讲解承德避暑山庄在清朝历史中所发挥的作用。

  《避暑山庄百年史》

  (全文)

  同学们好,今年是避暑山庄肇建三百周年。避暑山庄在清代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在避暑山庄兴建以后,在康熙、乾隆时期,他们每年大约有半年住在山庄。因此,避暑山庄成为清代第二个政治中心。山庄的园林和外八庙具有很高的园林建筑艺术和宗教建筑艺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清人,清代的人,曾经用赞叹的诗句来赞美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他们说宇内山林,无此奇胜。也就是说,天下没有超过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地方。

  避暑山庄也是康熙、乾隆处理蒙古等少数民族事务的地方,曾经在这个地方,演出了很多生动活泼的历史场面。避暑山庄蕴藏着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略要地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山庄的历史春秋。

  先讲第一个问题,修建山庄的源起,避暑山庄并不是清代的皇帝修建的第一个皇家园林。清代修建的第一个皇家园林是畅春园,在北京的海淀。畅春园建成于康熙二十九年。在乾隆时期大家知道的有著名的圆明三园,就是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圆明三园建成于乾隆三十七年。避暑山庄,乾隆时期的扩建是和圆明园同时交错进行的,既然清朝的皇帝已经在北京的海淀先后修建了皇家的园林,为什么又要在塞外修建避暑山庄呢?避暑山庄是清帝在口外所建的二十个行宫之一,最早叫热河行宫,承德的名称,地名的由来是雍正十一年,把热河改成承德,也在这一年就设置承德厅。在乾隆三十七年,承德就升为府,管辖滦平等的六个县。清帝在古北口外修建这么多的行宫,是为了要到木兰围场去举行秋狝大典。

  所谓秋狝就是在金秋的时候,皇帝狩猎习武,训练部队,同时在木兰围场处理蒙古的关系。因此呢,避暑山庄的修建和木兰围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木兰围场是康熙二十年开始修建的,是康熙经过实地勘察,由蒙古的翁牛特、敖汗、喀喇沁几个部落把他们的牧场贡献给皇家,修建了这样一个皇家的禁苑。就是专门供皇帝训练士卒和狩猎处理蒙古事务的这样一个木兰围场。在当时就称为木兰秋狝。木兰围场有这么大的范围,所以里边又划分为67个小的牧场。每一次行围的时候,由管围大臣选定其中的某一个小的围场,或者两三个围猎围场作为秋狝举行典礼的地方。每年皇帝从北京到木兰围场去,最多的时候有三万人,到木兰围场。一般情况有五、六千人,因此皇帝在木兰围场的这段时期,那个地方是非常地喧嚣的,非常繁华的,商人也跟着去了,商队也跟着去了,跟着消费需要,卖大量的商品,带着很高贵的商品,供这些达官贵人的享用。由于是训练士卒,所以木兰围场呢,是用军事的管制,军事的条例来统帅所有到木兰围场的人。

  纪昀大家都知道,这是清代著名的一个大学者,四库全书的总撰官。他当时随乾隆到围场打猎,他看见当时围场的壮观场面,他说猛士大呼,士兵都像冲锋陷阵的猛士一样,大呼冲上山岗,很多野兽在这个围场,小的范围内就被这些猎手们纷纷用弓箭或者长矛击倒。

  围场同时也是处理蒙古问题,抚恤蒙古的这样一个地方。内蒙古49旗,外蒙古现在是蒙古人民共和国了,就是当时的喀尔喀蒙古当时的,还有青海和扎萨克。还有新疆的厄鲁特四部的蒙古,到这个时候,他们都要轮流到围场来随从清帝,清代的皇帝打猎,打猎完了以后再到避暑山庄来,所以在乾隆的时候,在围场来的蒙古王公有一百多起,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表明在康熙、乾隆时候,我们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地巩固和发展,当时的少数民族都来拥戴清帝的统治,承认他们的统治,拥戴清帝。

  而避暑山庄就是因为,由于要到木兰围场要去处理蒙古问题。这样才由热河行宫逐渐发展成为避暑山庄,这样一个盛大的目前全国也是世界最大的保存完好的皇家园林,而避暑山庄的归置和外八庙也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逐渐完善和建成的。

  讲第二个问题,就是由热河行宫到避暑山庄。康熙四十年,他第一次到这个地方,没有做更多地停留,但是对这里的自然环境所吸引,康熙发现这个地方有四个,他十分满意的显著的地理形势的基本特点。第一个特点,承德是一个盆地,四周是山,他讲就犹如众象朝揖,就像各个山峰都来向这个盆地的地方朝拜一样,所以万象引领,众象朝揖。这样一个环境就很符合皇帝的心理状态,皇帝那是惟我独尊,天下都要朝中,都要以他为最高的统治者。所以这个地势他感到非常地好。第二个特点,地势很高,空气很清新,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很清新。他讲秋高气爽,气候很凉爽,适合于避暑,因为考虑北京是内陆地区,夏天很热,这是第二个特点。第三个特点,这个地方离北京不远,各省督抚大臣有关国家政务的奏折,能够很快送来,所以在这个地方总理万机,处理国家的政务,与宫中无异,就像在北京的皇宫里边一样,比较方便,第四个,这地方的特点,就是这地方当时是蒙古的游牧场,很少有人,当时只有热河上营,热河下营很小的村落,所以这些地方只有很少的农田,也没有村庄,只有这两个很小的村庄,也没有很多人,因此在这个地方如果大规模地修建皇帝的行宫和以后的避暑山庄,那么就不会侵占民田或者民居,而且这个地方有武烈河,有沼泽,有平地自然环境,选景可以有广阔的空间,便于大规模的营造皇家的园林,有这样一个自然条件。所以地势天成,他讲的是地势天成,一个优秀的条件,具备这四个方面好的条件,他决定在这个地方由他亲自,由康熙亲自选择,确定在这个地方修建行宫,康熙四十七年,避暑山庄初步,当时还叫热河行宫,36景已经初具规模了,到康熙五十年就完成了宫殿区。

  康熙五十年宫殿区初步完成以后,康熙就把热河行宫改名避暑山庄,热河行宫是康熙四十二年开始兴建的,山庄是占地是五百六十公顷,大约是八千多亩,它这个面积,它是北京颐和园,大家都知道著名的颐和园,是北京颐和园的二倍,是北京北海的八倍,所以它是现存的最大的皇家的古典园林,它分为两大区,一个是山区,一个是平原区,平原区又分为宫殿区,和东南的湖区,和湖的北边的万树园,平原区,所以平原区,大体上也分为这样三个区域。

  康熙修了三十六景,乾隆又修了三十六景,康熙实际上修了不止三十六景,他题了三十六景,用四个字题,就像月色江深,就没有包括在这三十六景里边,那么他为什么修了,实际上是四十多个景,而题三十六景呢?

  因为36这个数字有着特殊的含义,道家讲大天之下有36洞天,就是神仙住的地方。因此康熙皇帝修建避暑山庄的36处景观,就是依附36洞天。此外,还有72福地,也是神仙住的地方。乾隆皇帝在他的诗中写到:“已是洞天传玉简,得教福地续琅书。”意思是说:康熙已经修建了36洞天传后,他要在修36景,以符合72福地这样一个数字。寓意他们的环境犹如神仙一般。

  我给同学们介绍一些景观有关的情况,再介绍一下丽正门这个名称的由来。为什么叫丽正门?丽正门是乾隆三十六景的第一个景,就是丽正门,这个丽的丽,不是美丽的意思,而是附着的意思。它是根据《易经·离卦》所讲:“日月丽于天,重光以丽乎正”。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天上的日月是,因为它附在天上的,所以它很光明,因此皇帝他要方位很正,他就会正大光明,就能化成天下。所以每年少数民族都到丽正门来朝会清帝,以示天下一统。就是这样一个意思。再简单补充一点点,就是北边的平原区。

  北边的平原区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就是万树园,一部分是试马埭。试马埭这个地方,它的功能是什么呢?每年去避暑山庄的时候,在这个地方调试马匹,选择良马供打猎用。当时选择良马,在这个地方试马的好坏,送选的马匹,有内蒙古的,有外蒙古的,还有新疆的马,都送到避暑山庄来,在试马埭来选择,来比较。选择优秀的马匹,到木兰围场去打猎。在万树园这个地方,当年常年有二十八架蒙古包。其中有一个皇帝御用的,这个蒙古包有七丈二尺直径,很大。因为在这个地方演出了很多历史的精彩的场面,像接见马嘎尔尼,接见蒙古族的首领,接见班禅六世都是在万树园这个地方接见的。

  我讲第三个问题,就讲清帝在山庄,皇帝在这个山庄他们的生活情况。康熙四十二年,兴建山庄以后,他每年都先到山庄,再到木兰围场。乾隆他是从乾隆六年,开始到避暑山庄,然后到木兰围场。那么在避暑山庄,先要住上二十天到一个月左右,再到木兰围场去。当时有一个传教士叫马国贤,在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修成以后,康熙就让他来画这个避暑山庄的三十六景。因为当时天气夏天很热了,康熙在消夏的时候,窗户都打开了,撑起来了,所以他在画这个景的时候,在外面透过窗户多少能看见屋子里边康熙的情况,他写了一本书,叫《供奉清廷十有三年记》,他说在没有进行典礼的时候,皇帝在山庄里头,除了太监和他的嫔妃、宫女,他很少看见其他的人,看不见老百姓。所以说皇帝在某种意义上,在这个山庄里边,他也还是比较孤独的,乾隆在山庄的这个生活,那就远远地比康熙豪奢得多了,因为乾隆时期,是康乾盛世发展的顶峰,乾隆他所在位的时候是清王朝最繁华、最富庶的时候,也是最强盛的时候,所以乾隆他在山庄的生活,那就是比康熙各方面都要奢侈得多。他每天喝的茶

  是派人从荷花的叶子上收集来的露珠。大家可以想一下,要收集这样一滴滴的露珠,供他煮水沏茶来喝,这个工程就不小了,每天很多人都划着船去专门干这个事情,他为什么要喝这个露珠呢?乾隆很讲究,他当时没有化验,没有现在这个科学技术了,他认为这个水越清就越好,这也有一定道理,它渣子比较少,这水就清。他把全国的水,著名的水都做了比较,把无锡的惠山,杭州的虎跑,济南的趵突泉,北京的玉泉山,都把它们的水收集起来,来称,用很细的当时的戥子来称,哪一个水最轻,所以比较的结果,能够比北京玉泉山的水,更清的只有两种水,一种就是荷花上面的露水,比它清,还有一个雪水,他那个地方,夏天没有雪水,所以就只能喝露水了。这个是他喝茶用的水。

  他吃的水果有从福建运来的鲜荔枝,那么几千上万里以外,运来的鲜荔枝很难保鲜,所以除了用驿站快马不分昼夜这样运之外,这个荔枝都浸在蜂蜜里头,用蜂蜜把这个荔枝浸泡起来,这样用快马加鞭从驿站日夜兼程赶到北京来,据说,当时因为来了以后,除了他吃,还赏赐给部院大臣。据记载,说晶莹欲滴,说还是非常鲜嫩的,好像水都要滴下来一样,因为蜂蜜里保存运来的。

  在乾隆时期根据库房的记载,乾隆时期陈列的所有的宫殿和山庄各个景观所陈列的各种玉器、竹器、漆器、各种古玩,一共是七万多件,所以这个里边是非常地豪奢,那么最能体现他豪华的场面是他过生日,阴历的八月十三是他的生日,当时称为万寿节。他的七十大寿是在这个地方过的,是在避暑山庄过的。所以乾隆皇帝的七十大寿,当然是全国隆重的大事情,万寿节。因此部院大臣和全国的督府都得向皇帝送厚礼,现在根据朝鲜使臣,他记载当时他所看见的,乾隆过七十寿辰这样一个豪奢的场面,当时送礼的情况,他就讲,由于全国这么多的督抚、大员都要赶在八月十三号之前把他们的这样一些争奇斗艳的礼物赶到避暑山庄,在古碑口外,当时运送礼品的大车就有三万多辆。

  乾隆五十八年,这一年,由于马嘎尔尼来了,就是英国第一个派到中国的使团,乾隆决定在避暑山庄接见马嘎尔尼,就安排在万树园。英国当时已经是世界上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乾隆五十八年是1793年已经是18世纪末,19世纪马上就要来临了,英国为什么要派这样一个的使团?因为当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于对外贸易限制在广州一个地方,一口通商,而且实行行商制度,外国商人到了中国来做买卖的时候,来贸易的时候都必须住在行商里头,不能和中国商人直接交易,必须通过行商。这就是后来的买办,大家都知道像上海、天津以后洋行里面就有买办,就从这个地方来的。这个外国人做买卖必须要通过行商,当时叫行商,通过这个行商,他们的货物,他们运来的货物,通过行商卖,他们需要买中国的丝,茶,也要通过行商他们来给采购。所以英国人急于要打开中国的门户,就由英王派下一个最高的政府团,到中国来,跟中国的最高当局,跟皇帝直接谈判,希望中国能够把天津、舟山、宁波等这些地方都开放成通商口岸,而且提出一些有关通商的这样一些条件,以及要求,就派马嘎尔尼来,马嘎尔尼要到中国,东方这样一个大国,而且当时西欧人对中国人了解很少,认为是一个神秘的东方大国,在亚洲也很强大。因此这个特使他要经过很严格地挑选,马嘎尔尼是驻俄国的公使,被认为和外国宫廷打交道多年,有丰富的经验。当时印度已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也在印度从事多年的工作,所以有海外工作的经验,本来任命他做孟加拉总督,最后还是让他来做使华的特使,所以这个人是经过精心选择的。马嘎尔尼来了以后,当然就是要吹嘘英国的伟大,强大,马嘎尔尼带了大批的当时的礼物,当时科技比较先进的一些礼物,有天体运行仪,有地球运行仪等等,欧洲当时近代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礼物。

  其中特别带了一艘军舰,这一艘军舰是英国当时最先进的军舰之一,把这个礼物送给乾

  隆的时候,特别附了一个说明书,介绍狮子号。说明书上怎么写的英国呢?说是英国欧洲头等强大的海上国家,海军特别强大,被称为海上之王,英国是海上之王,现在特使所乘的这个座船狮子号,它的模型奉献给中国的皇帝,这个上边有英国最先进的火器、火炮,它的每一个细微部分,乾隆都可以从这个军舰上看见英国这个战斗力,就是对中国有一点吹嘘它的军事力量,想在军事上给中国一个威胁。

  乾隆知道英王派出这样一个使团就非常重视,当时负责谈判的是和珅,大家都知道,这是清朝最大的一个贪官,和珅坚持要行三跪九叩大礼,和珅一定要按照中国的礼节,英国人坚决反对,英国人说如果行三跪九叩大礼,就表示英国成了中国的臣子了,臣服于中国了,英国不可能臣服于中国,所以绝对不能行三跪九叩大礼,中国不也让步,就僵持到这个地方了。英国人就提出一个方案,说如果你们一定要坚持,中国人一定要坚持行三跪九叩大礼,那么他带有准备送给乾隆的英国英王的画像,他带有一幅英王的画像,那么中国人也要派出一个跟他的身份相等的这样一个大臣,向英王的画像,行三跪九叩大礼,那么和珅当然不同意,中国的大臣只能向皇帝叩拜,怎么能向外国人叩拜呢,这又不行了,又僵持住了,看到这个就行不通了。

  所以从北京谈,谈到河北,快接见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总要解决。最后和珅问他你们见英王的时候,你们行什么礼?这个马嘎尔尼就讲了,我们行的是单跪下跪,最后就达成协议,就是用单腿下跪这样一个形式,就免去三跪九叩了,来觐见皇帝,现在保留有万树园乾隆接见马嘎尔尼的这个场面,马嘎尔尼使团一共有八百多人,他们都是一些专家,当时的专家,有化学专家,有天文专家,有军事专家,所以他们派出的一些都是要了解中国各自方面情况的一些专家。

  (在乾隆生日的头两天,八月十号在万树园接见马嘎尔尼,这一天马嘎尔尼盛装早早地在万树园等着。)

  最后一个问题就讲讲外八庙,以为避暑山庄跟外八庙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的整体,外八庙实际上是十二个庙,不是八个庙,但是为什么叫外八庙呢?因为当时十二个庙里边,只有八个庙在北京的理藩院由它管辖,直接由北京的理藩院管其中的八个庙,另外这八个庙在北京设有“下处”,上下的下,下处,用今天的话来讲,类似于是办事处,就是在那个地方,这八个庙,喇嘛到北京去,住的地方,办理外八庙的有关事务,所以说外八庙代表山庄外的十二个庙,就代表这十二个庙,就简称外八庙,这些庙的修建,主要的都是和清代前期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地巩固和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下面我想给同学们讲一下一个是普陀宗乘之庙,这是三十六年修建的。

  这一年(乾隆三十六年),是土尔户特蒙古从欧洲,从俄国的伏尔加河,远在欧洲,在那个地方呆了一百四十多年,接近一百五十年了,之后回到祖国的怀抱,在乾隆三十六回来,回来以后到避暑山庄乾隆在万树园接见他,后来又在澹泊敬诚殿又接见他,然后跟他一起到普陀宗乘之庙去参加法会。

  我再说几句结束语,对于外八庙的建筑,是和清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一脉相承的,因此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了今天的巨变。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一开始我就讲了,它凝固了南北园林的精华,体现了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地巩固和发展,它是今天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所有的专家不管是园林,所有的专家一直公认的今天中

  国和世界现存的古老的皇家园林,它含有这样的丰富的历史内涵,被列为联合国自然历史文化名录。因此今天我们来避暑山庄就像看到全中国的一个缩影。

  所以清人讲山庄咫尺间,直作万里观。山庄只有五百多公顷,但是它是浓缩了中国的地貌和地形,浓缩了清代的历史,就像在山庄,你就能了解到完整的一个清代的一个兴衰过程一样。好了,谢谢大家。

篇十二:承德避暑山庄文化内涵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建筑形式与特色

  作者:丁艳飞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05期

  【摘要】避暑山庄及外八庙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和佛塔的代表性建筑之一,达到了至美天成的艺术境界,是中华民族建园艺术的结晶。文章仅从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历史文化内涵、建筑形式、建筑特色与建筑风格等方面简要做以介绍。

  【关键词】避暑山庄;外八庙;古典园林

  【中图分类号】K928.71【文献标识码】A

  避暑山庄及外八庙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和佛塔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优美的建筑形式以及浑然天成的建筑特色,在历史、文化及艺术方面具有极高的成就和代表性。同时,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园林艺术,融合南北风格,以天然山水和人文建筑相结合表现自然美,在中国园林里别具一格。

  一、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皇帝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不论皇帝为明君还是昏君,都或多或少地巡查各地、体恤民情或是游山玩水。清朝时期,由于其独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历史背景,尤其以康熙、乾隆的巡幸为甚。可以说皇帝的巡幸活动直接促使了以避暑山庄为代表的行宫园林的建造。

  然而,在分析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内涵时,不仅需要发现其建造的直接诱因,更为主要的是在当时独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历史背景下,挖掘避暑山庄建造的根本原因:第一,在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初期,国内形势由于历经战乱和动荡,国家还未完全统一,以蒙古部落为代表的清朝盟军叛乱频起以及三藩之乱的发生,国内形势未完全安定。第二,除了国内形势的困扰,还加之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沙俄在清朝边境不断进行骚扰,甚至发展到一步步蚕食清朝的领土。第三,由于受到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困扰,清朝通过设置木兰围场、皇帝亲自巡幸、举办军事活动等方式笼络以蒙古部落为代表的边境势力,逐步实现边境军事力量的整齐划一。

  修建以外八庙为代表的佛塔主要是对巡幸活动和木兰秋狝军事活动的补充,即从宗教和文化两个方面进一步团结蒙古势力,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因此,不管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避暑山庄和外八庙都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建筑形式分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从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整体建筑形式来看,避暑山庄及其附属建筑物主要包括亭、楼、榭、台等,并在传统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使之与传统园林(如江南园林等)相比更具有时代特色与时代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符号。外八庙及其附属建筑物主要包括佛塔等建筑,由于清朝修建以外八庙为代表的佛塔主要是对巡幸活动和军事活动的补充。因此,总体来看其整体的建筑形式与避暑山庄及其附属建筑物相呼应,但又由于避暑山庄及外八庙两者具体的功能、作用、文化内涵不同又有所差异。

  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建筑主要包括青砂石、红砂石、英武石、大理石、花岗岩、青白石等天然石料,大部分取自承德附近,另有部分运自云南大理、北京房山等地。

  避暑山庄及外八庙两者在建筑屋身方面是一致的。从木材的功能来看,木材主要是安装在木构梁与柱的骨架之间,起着维护、分隔空间、丰富体型和装饰美化等作用,按其实施部位可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建筑屋身主要包括栏杆、斗拱、挂落、隔扇等部分。以建筑屋身中的隔扇为例,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建筑形式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木质隔扇首先需要满足牢固耐用的要求,以现代观点来看,避暑山庄及外八庙首先需要在建筑质量上有较高的要求,保证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建筑质量;第二,木质隔扇在满足实用性的基础上还需要满足时代环境下的审美要求,这与建筑质量的要求是一致的。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对于审美的要求主要从建筑屋身的选材、雕刻、建造等方面进行完善,并聘请有丰富经验的木匠、漆匠来保证建筑屋身的审美要求,通过牢固耐用的质量要求以及美观大方的审美要求实现了两者的统一,这是其具有独特建筑形式的基础。

  建筑屋顶在历史的演变中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六种。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建筑屋顶的设计与建造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进一步在时代背景下融合与创新。建筑屋顶主要包括天花、瓦当、滴水、屋脊等方面。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建筑屋顶中天花的设计与建造同样体现出独特的建筑形式,进一步地,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又由于独特的历史背景以及清朝政治、军事、文化战略所形成的。

  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瓦当、滴水细部的造型千姿百态,既是绘画、工艺、雕刻相结合的产物,又是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艺术。瓦的制作方法大致是,将黏土根据不同的需要和要求放在不同的木制模子里成形,避免阳光直晒,使其风干,然后放进窑里烧制而成。因此我们可以发现,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瓦当与建筑屋身类似,都存在两方面的要求,即在保证建筑质量、具有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同时要求具有相当的建筑美,体现传统建筑文化和内涵的同时融合时代特色,从而使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建筑形式别具一格,凸显其特色。

  三、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建筑特色与风格

  气势恢宏、彰显皇家典范为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最为直观的建筑特色与风格。从占地面积、建筑形式、建筑数量三个方面来看,其他传统园林都难以与避暑山庄相比。根据资料,避暑山庄的总面积达8460亩,比北京颐和园大一倍,是北海公园的八倍。除了占地面积之大外,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建筑形式和数量同样彰显出气势恢宏的气势,其对建筑材料的考究是其他传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统园林所不能及的,建筑形式的种类繁多也突破了传统园林内部建筑形式的数量。因此,仅从建筑的“质”和“量”这两方面来说,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有气势恢宏、彰显皇家典范的特色与风格。

  避暑山庄及外八庙从选址上来看,囊括了山峰、沟谷、平原、河流、湖泊等地形,独一无二。因此,清朝建造避暑山庄及外八庙不仅要求其气势恢宏,更主要的是达到其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战略目的。在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建造另一方面的体现为通过园林囊括国家的河山,以此彰显出清朝的强大实力,同样凸显出清朝不仅有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建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表现出清朝有征服边境部落,稳定边境的能力,同时体现清朝地大物博、国库充盈等现状,让蒙古部落看到清朝的富庶与辽阔。

  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内部建筑特色与风格的分析同样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由于避暑山庄及外八庙一方面保留了传统园林的许多特点,另一方面又在此基础上融合各民族、各种文化甚至是宗教思想的精华,使之与时代环境所适应,满足了各族人民对于建筑风格的要求。所处独特的地形地貌,更为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各种形式的建筑风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是自然为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独特建筑特色与风格所做的铺垫。第二,内部建筑特色与风格另一方面的体现为风格的多样性与巧妙性。多样性具体是指建筑形式、建筑类型、建筑内涵等方面与众不同,类型多样。然而,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内部建筑特色与风格更值得关注的是巧妙性。避暑山庄内的一些风景建筑不仅作为山庄整体的一部分,进入其中还是一个独立的小园林,可谓园中有园,景中有景。

  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内部的建筑特色与风格无不体现着推陈出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指将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基本理论的精华部分加以发展,运用到现实创作中来;第二,是把传统形象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提取出来,经过抽象,蕴以新意,以启发当前设计中的形式创造。不论从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整体构造来看还是从其内部细节来看,避暑山庄及外八庙都当之无愧可以称为继承传统。具体而言,避暑山庄及外八庙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园林建筑的思想或哲学,体现在对自然、社会、民族、文化等方面充分的理解,并从中汲取精华部分纳入到具体的建筑中去。另一方面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更在具体的建筑细节、材料运用、雕刻纹饰、风格特点等方面继承传统,避暑山庄及外八庙之所以成为古典园林的典范,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并未脱离传统建筑文化的灵魂,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正是保留了传统建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价值才能如此之高。

  四、结语

  避暑山庄及外八庙集我国造园艺术之大成,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在一起,是中国帝王宫殿与皇家苑囿相结合的典范,集我国北方园林雄奇浑厚、古朴幽深和南方园林典雅和谐,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于一身,达到了至美天成的艺术境界,是中华民族建园艺术的结晶。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1]庞春雨.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J].兰台世界,2013(1):113-114.[2]王晖.承德外八庙的建筑风格与旅游价值[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120.[3]缪革新.承德避暑山庄园林建筑设计风格的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4):315.[4]于佩琴.承德外八庙建筑风格及其象征意义[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1):12-14.[5]陈长文,金开诚.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6]陈金元.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7]胡允桓.世界遗产之旅皇宫御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篇十三:承德避暑山庄文化内涵

 避暑山庄是我国至今现存的最大皇家园林,很大程度说来,避暑山庄也是第二政治中心,这就使得避暑山庄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性。康熙很早就注重儒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并认为儒家文化是巩固江山社稷的有力保障。这一思想在避暑山庄中有了较为鲜明的展现。不管是避暑山庄的构局还是避暑山庄的氛围都带有浓厚的儒家思想,避暑山庄山水之间,丛林掩映,恬淡幽静,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体现了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和淡泊明志的思想。本文将从避暑山庄的简介出发,着重分析避暑山庄中儒家文化的渗透表现。

  避暑山庄的文化内涵丰富,作为中国最后王朝的皇家园林,它展示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更为重要的是,避暑山庄中处处显示着儒家文化对其的影响与渗透。这是因为在康熙统治时期,在保留草原文化的基础上,格外注重儒道法思想的推崇与提倡,并认为儒家文化的传承与提倡是巩固社稷之根本。因此,避暑山庄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之美,更为重要的是,儒家文化渗透在避暑山庄的方方面面。

  一、避暑山庄与儒家文化的联系

  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坐落于河北承德,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它的历史地位极高,不仅是皇帝避暑休闲的圣地之一,更为重要的是,避暑山庄还是实际上的第二政治中心。因此,避暑山庄还肩负着政治功能,要想巩固统一,获得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就需要对百姓,对民众进行思想上的引导。而儒家文化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一直对百姓的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并占据着很高的地位。康熙、雍正、乾隆在对避暑山庄进行修建和完善时都极为重视儒家文化的融入,以实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大一统。可以说,儒家文化是避暑山庄的精髓血脉所在,它不仅体现了清朝的治国安康理念,也反映了儒家文化对草原游牧民族的重大影响。

  二、儒家文化对避暑山庄的渗透

  (一)儒家大一统思想对避暑山庄的浸染

  在儒家文化体系中,大一统思想一直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而历代王朝为了完成国家的大一统都在不断努力。康熙被很多人称为是千古明君,在康熙执政时期,经济繁荣,国家稳定,奠定了大一统的格局。而避暑山庄作为皇帝避暑休闲的重要场所,它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儒家大一统的思想。可以说,避暑山庄的建成也是大一统思想的重要标志之一。就避暑山庄的修建来看,它继承了中华古代优秀的园林建筑技术与艺术成就,同时在修建上加以创新与发扬,使得避暑山庄成为我国优秀园林景观的集大成者。这对于由一个少数建立的王朝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体现了统治者大一统的决心与崇高追求。山庄中的石碑刻字也能深刻体现大一统这一理念,这些石纹刻字中有纯汉文、纯满蒙语,也有汉文与满蒙语相结合的,这些石碑也是大一统的重要见证之一。

  (二)儒家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思想对避暑山庄的渗透

  儒家思想中强调推己及人,这是孔子思想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重要表现。这一理念在避暑山庄中也有极为重要的渗透于展现。这是因为,避暑山庄的修建还有个重要的背景,康熙曾在《避暑山庄百韵诗》中对修建避暑山庄的目的和意义做出了阐释。建立避暑山庄不仅是为了皇帝能消热避暑,更为重要的是,将避暑山庄修建于塞外(河北),是为了帮助四十八旗减少进塞的心理压力(承德气候凉爽温和,大大减少了很多少数民族感染上天花的几率),同时也满足边疆少数民族能面见圣上的心理需求。因此,建立避暑山庄是“盖殆万世之缔构”。避暑山庄在修建时也将政治、文化因素全部考虑其中,减少了少数民族的顾虑与问题,很大程度来说这也是儒家思想仁者爱人,推己及人思想的重要体现。

  (三)避暑山庄中透露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

  修身强调的是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素养,乾隆和康熙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特别是乾隆,他对于儒家文化更是达到了一种近乎痴迷的状态。不管是乾隆皇帝的题词、诗歌,还是生活喜好,都强烈地反映了儒家文化中的思想价值理念。而宫殿的命名也充分反映了这一

  点,正宫主殿被康熙帝题名为“澹泊敬诚”,主殿内青砖灰瓦,没有华丽名贵的装饰,更多的则是淡雅古朴,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儒家文化中朴实无华,远离奢华,担负起治国安邦重任的责任和使命。

  (四)和而不同思想的渗透

  论语中这样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合而不知”,这充分说明了和而不同思想在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影响力。避暑山庄中对和而不同理念做了新的阐释与展现。避暑山庄将平原的广阔与山峦的迭起结合起来,多种文化相互交融。不仅展现了草原的广袤无垠,一马平川,也将山峰的高耸险峻展现出来,而江南地区的水光洌滟又通过湖区显现出来。从高处看这湖区,平原,山峰层层过渡,就像一幅风光秀美的风景画。

  三、结语

  避暑山庄是康熙时期重要的第二政治中心,同时占据着较高的历史地位。如今,经历了时代的变迁,避暑山庄已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胜地,并荣获5A级景区称号,人们在感叹避暑山庄风景秀美的同时,更应用心感受避暑山庄中所传承和渗透的儒家文化。

推荐访问:承德避暑山庄文化内涵 避暑山庄 承德 内涵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