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五篇】(全文)

2023年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五篇】(全文)

时间:2023-07-13 17:3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范文第1篇关键词:机关档案测评根据北京市档案局《北京市区县机关档案工作测评办法》(京档发〔2012〕1号),《区县机关档案工作测评细则》作为对北京市各区县机关档案室工作的综合测量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五篇】

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关档案测评

根据北京市档案局《北京市区县机关档案工作测评办法》(京档发〔2012〕1号),《区县机关档案工作测评细则》作为对北京市各区县机关档案室工作的综合测量和评价指标自2012年1月起实施。2012年北京市16区县96个机关单位通过了测评,其中东城区对区属机关单位中的25个单位进行了测评,测评工作严格按照测评办法的程序要求实施,对强化档案业务指导,提高业务规范执行力,提升区县机关档案工作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对工作程序及测评细则涉及的有关业务问题的思考和把握也为今后测评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一、测评的意义

区县机关档案工作测评是对区县机关单位档案工作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检查评价,是区县档案行政部门对各机关单位开展工作的抓手,是保证区县机关档案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测评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对测评工作的认识与评价也不应以通过测评单位的数量或测评得分为标志,而应以对工作的促进和提升为标准。测评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区县机关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培养强化机关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切实提高区县机关档案工作质量,为党和国家积累史料,为百姓民生提供服务。

二、测评的实施

(一)结合区情,细化标准

测评办法及测评细则是北京市档案局根据全市区县机关档案工作情况统一制定的,对区县机关档案工作从领导体系、基础业务、信息开发利用、下属单位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各区县在实施测评时,有必要根据本区县实际情况,对测评办法的工作程序以及测评细则的具体指标及分值做出细化标准,使测评工作对本区县机关起到确切的指导和提升作用。以东城区为例,为了提高各单位领导重视程度,经过请示市档案局,将“测评后向市局上报材料,审批后下发标牌”的程序调整为在测评前做全面预检,预检后即将材料报批,正式测评时对通过测评的单位当场颁发标牌,收到了更好的现场效果。在测评细则的执行方面,2010年区划调整后,新东城各单位档案工作均涉及原东城、原崇文、新东城三个部分的工作内容,各部分工作水平不均衡,为了全面考量新东城各单位档案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东城区将测评细则的各项指标做了量化拆分,对各单位档案工作进行了无遗漏无死角的全面综合检查。

(二)双向培训,精细指导

测评前,对接受测评单位及测评员进行双向培训。一方面对接受测评单位主管领导及档案人员进行培训,明确测评程序及方法,详解测评细则各项要求及量化指标。另一方面对测评员进行系统培训,包括测评细则的量化执行、证明材料的质量要求、各门类档案的检查要点等。双向培训一方面提高各单位对测评工作的总体认识和重视程度,明确测评前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统一测评员对细则的执行标准,把测评员个体差异对测评结果的误差影响降到最低。

在系统培训的基础上,对被测评单位档案工作进行全面指导。通过指导发现各单位工作中的优长,鼓励和推动工作,也发现薄弱环节,并采用专兼职档案员培训、交流学习等方法弥补强化。

(三)提前预检,精确整改

为了保证测评工作效果和质量,在测评方法规定的操作程序上,另外增加了预检环节。预检时间在正式测评之前一个月左右,由两个测评员共同进行,严格按照测评细则,对迎检文件材料、库房硬件设施、档案管理体系及案卷质量等逐一系统检查,填写评分表,计算总分,明确指出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和存在的问题,给出整改建议。

预检是在正式测评之前测评员与被测评单位的积极互动,被测评单位在预检之后对本单位工作情况有了清晰定位和明确认识,根据预检意见及时进行针对性强化性精确整改,目标精准,措施得力,工作中许多细节问题在这一环节得到修正和解决。

(四)领导带队,严格检查

测评的具体实施是整个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各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测评组由市局有关领导或区档案局一把手带队,测评程序严格按照听取工作报告、检查迎检材料、库房实地检查、背对背综合评议、意见反馈及颁发标牌五个步骤组织实施。有下属单位的,测评前提前抽查两个下属单位,抽查情况计入综合评议结果。

现场意见反馈环节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明确各单位档案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肯定;
二是对测评中发现的问题即评分中失分项目逐一说明,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测评后迅速整理下发书面反馈意见,要求各单位根据测评意见加强档案工作。

严格测评程序,高标准高规格执行测评,体现了测评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有效提高了各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也提高了档案人员的责任意识,实现了通过测评推进工作的最终目标。

三、测评中的主要问题与解决策略

在区县机关档案工作测评中,也发现一些操作性和业务性问题,下面分析一些主要问题并根据规范要求及工作实践提出解决策略。

(一)测评与其他工作的衔接

区县机关档案工作测评部署于2012年,主要由业务指导部门负责实施,测评工作如何与1990年至2010年在区县机关广泛开展的升级复查工作衔接,使被测评单位理解工作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业务指导部门在实施测评时,如何与局内各部门对基层档案室的工作衔接,全面协调,整合资源,推动基层档案室的全面工作,是一个关系到测评工作实质效果的重要问题。

1.与升级复查的衔接。机关档案工作测评细则出台之前,大多数区县机关接受了升级及复查。根据测评办法要求,结合东城区、崇文区区划调整合并后新东城区机关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于街道办事处等未调整合并单位,按照原有目标管理等级升级复查时间进行测评,对于各职能局等由原东城、原崇文两个机构合并为一个的,参照原东城或原崇文升级复查时间确定测评时间。

2.与档案局各项基层工作的衔接。测评项目涉及档案局各部门对基层档案室的工作,例如档案移交接收、信息报送、执法检查、信息化、科研工作等,测评前要沟通各有关科室,汇总情况,在各单位自行提供证明材料的基础上,参考局内各部门的工作记录确定测评得分,使局馆对基层档案室的各项工作要求与测评工作一体化。

(二)测评员把握标准的一致性差异

在测评工作实践中,由于工作经验和思维判断的差异,不同的测评员对测评细则各项指标的理解和把握难免存在差异。为了将这种差异对工作结果的影响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采取了两个有效措施:

1.指导人员两人交叉组合指导前提下的业务例会。完善指导工作流程,每次指导由两名指导人员共同完成,指导人员交叉组合,增加不同指导人员配合工作的频次,提高一致性。每周召开业务例会,交流工作经验,通报各组指导工作情况,详细说明各类业务问题的指导意见或解决办法,统一工作方法。

2.测评细则项目指标精细量化基础上的统一培训。前文所述双向培训针对测评员的培训中,结合新东城三年来档案工作实际情况对测评细则各项指标进行精细量化并通过培训在全体测评员中高度统一,最大程度避免了测评员执行标准时可能产生的个体差异。

(三)几个业务问题的解析

在指导和测评过程中,有些业务问题较常出现,对这些问题要以测评细则及有关业务标准为原则,结合工作实践给出解决办法。

1.列入机关年度工作计划

部分单位未能将档案工作列入机关年度工作计划,要求将档案工作列入机关年度工作计划不是泛泛之论,而是体现了机关从整体工作规划上对档案工作的重视,所以这一标准不能降低,测评时对于没有列入计划的按比例扣分,以促进被测评单位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档案工作列入机关年度工作计划,与机关中心工作同步实施。

2.制度的、修订与落实

档案工作制度要及时修订,切实贯彻,有效落实,确实起到约束和规范工作的作用。只提供《档案工作制度汇编》不能说明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测评时要注意一是制度健全,对各门类档案是否都制定了相应管理制度;
二是及时修订,制度文本内容是否全面并与机关工作相适应;
三是制度签发,并采取适当方式学习宣传使机关内部广泛知悉;
四是坚持考核,要提供制度执行的有关记录和考核材料。

3.各项工作的时效性

测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进行的工作检查,很多档案工作任务要求在特定时间段完成,如次年六月底前归档,汛期库房安全检查等,在测评时要注意检查有关工作记录,确定工作任务是在规定的时间按时完成的,对于日常工作拖沓,测评前为了迎检突击完成的,要按照测评细则按比例扣除相应分值,并要求被测评单位加强管理,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对库房的检查

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范文第2篇

档案是在现代各种社会工作当中所产生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载体不同、形式各异的历史记录。其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通过档案来查考工作;
其次,可以通过档案来协助领导做出决策;
除此之外,档案对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完善档案的基础设施、建立档案的管理体制、健全档案的工作制度,这三个方面是在档案的管理工作当中必须做好的。在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那些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目前不断变革的档案管理工作,文件的记忆功能需要通过一些新的多媒体文件来得到提升,例如一些能够更加直观地把情景表现出来的文件(影像、图片等)。档案的管理工作不能止步不前,要与现代社会的管理体系相融合,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借鉴与采纳较为优秀的档案管理方法,这样才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与适用。档案管理工作的历史责任与自身价值都非常的高,要想让档案管理工作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就必须重视档案的利用与开发工作。

二、档案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灵活与规范相统一。在社会上地位比较高的机关单位属于政府部门,为了能够使档案管理系统的统一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得到保证,就必须在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坚持灵活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但由于管理特征在各个机关单位当中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档案管理的模式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就必须要与不同单位的管理特征和工作性质相结合。同时,在对档案管理方式积极地进行创新和探索的过程中,必须依照本单位的管理目标,档案管理模式还可以从优秀单位直接引用。要想把档案管理方法有效地建立起来且具有自身单位的特色,必须在档案管理的实际过程当中进行积极的完善和改进。

(二)执行与制定并重。有很多机关单位在实际的管理当中,没能够做到有效地落实档案管理的体制,这样就使有效提高其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了阻碍。因此,执行与制定并重这一原则就必须要坚持,在档案管理工作实际进行的过程中,积极地创新和改革档案管理的现行方式,同时对工作重点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总结,进而使档案管理体制能够制定得更加完善与合理。一旦建立起档案管理体制,所有相关人员就必须对其进行严格落实。

三、档案管理的策略

(一)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必须提高。机关单位档案管理的改革与创新,由于其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较高的重视,从而受到了非常大的阻碍。因此,要提高其重视程度需要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部门与档案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档案管理的标准和工作流程必须严格制定。其次,机关单位的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一定要提高,要想较大程度地提高整体的档案管理水平,就必须让领导阶层对档案管理工作有足够的重视,机关单位的管理创新要自上而下地形成。机关单位应该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依据相关部门指定的法律标准,把档案管理工作的细则制定得合理与科学,同时有针对性地在原有法规基础上进行细化,从而使适宜本单位发展的管理方式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出来。

(二)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提高。当前,我国机关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往往专业知识不足,且综合素质较低,但是在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正是这些管理人员承担着档案的基本管理工作,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影响其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各机关单位需要采取措施来提升其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机关单位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优选,在招聘环节即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筛选。其次,机关单位还需要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在确保档案管理人员达到其相关要求的情况下再允许其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三)完善现代化档案管理设施,提高工作效率。要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还需要建立并完善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体系。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机关单位有相关的管理制度予以保障,此外,也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机关单位需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对其自身的档案管理设施进行更新,并增加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经济投入,切实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范文第3篇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档案机构

随着我县大项目落户汶上,我重点项目档案管理、利用、开发工作成为全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局领导把档案综合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组织学习《档案法》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并成立了专门的档案管理领导小组。为使档案综合管理工作纳入系统化、规范化,我局以各股室、下属事业单位为单位,认真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实行分工协作,对本局形成的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在资金紧缺,用房困难的情况下,专门调整、建立了综合档案室,使综合设备得到保障。

二、制定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按照档案有关规定和结合本局工作实际,制定了本局各类档案立卷归档制度(包括:档案范围、归档时间、归档要求、文书、行政执法、基建、仪器设备、会计、声像分类方案及保管期限表)及档案的保管利用、鉴定、销毁等一系列制度,制定综合档案室职责、档案员岗位考核办法、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立和完善了与档案工作相关的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机制得到了健全。建立了《档案管理实施细则》、《档案管理岗位职责》、《文件材料归档和档案移交制度》、《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档案资料查阅利用制度》等多项档案工作制度,使档案工作有章可循,走上正规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三、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加快档案管理规范化的进程

根据当前现状,抓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认真贯彻执行档案归档制度,确保资料齐全完整。二是资料编排有序,要遵循文件的规律,保持文件的自然联系,使文件个体与整体之间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科学性。三是要规范档案载体字迹要求,立卷要规范,分类要科学、准确,归档前要严格把关。四是目录编号、检索系统的建立要科学。五是要尽早地进入网络信息系统,方便快捷。

四、加强档案人员的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治档水平

为了确保档案管理质量,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档案专业知识,熟悉相关专业技术。因此,加强档案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保证。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积极参加档案管理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二是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在职学习,加强对新知识的补充和吸收。三是开展经验交流,请档案专家来单位指导授课。五是组织档案员到先进单位参观学习,交流工作体会。

五、收集鉴别认真细致,归档整理准确及时

(一)严谨细致收集项目档案材料。为了提高档案利用价值,我们在收集工作中,按照《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的收集范围,对投资审批档案、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资审批表、学历材料、党员材料等普通性材料,集中时间进行收集;
使档案的内容更加充实、完整。

(二)准确无误鉴别档案材料。为确保档案材料精炼、翔实,我们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本着对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收集的每份材料都进行仔细鉴别。首先是审核材料是否属于归档范围,其次是审核材料是否真实,三是审核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按规定予以解决。

(三)严格标准装订整理项目档案。为便于项目档案的保管使用,我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使用新式档案盒装订整理档案。按照《档案整理工作细则》的要求,对所管理的项目档案全部进行了整理,档案材料该裱糊的裱糊,尺寸严格按照要求标准,做到了上、左齐或左、下齐,拆除了档案材料上的生锈订书钉,并重新使用不锈钢订书钉,做到了分类准确、排列有序、加工合理、目录清楚、装订整齐。

六、积极开展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数据处理;规范化

为了更好的完成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建设,我们首先应从基础工作抓起,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才能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本文主要从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其工作中的不足予以补充和加强,借此不断提高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分析

就当前我国档案管理现状而言,我国档案馆以内容庞杂、数量繁多的卷宗为主,这样查阅资料极为困难:耗费时间长、时间跨度较大。由于长期处于封闭式档案管理状态,所以一直以来档案管理工作仅以保管不丢失为原则,另外各个时期档案整理规格、要求各不相同,因此造成了档案基础较差、计算机管理适应能力较差的现象。其中存在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第一,未建立明确的档案档号、目录号,经常出现一卷多册的现象。

第二,未制定规范的案卷标题,标题基本要素缺乏或不能反映其主题内容,并且很多案卷没有标题的现象也是极为普遍的。

第三,由于案卷目录,因此许多未涵盖在案卷标题中的内容难以被检索到,且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

第四,案卷中未标示页码的现象也极为普遍,若是使用中发生掉页和缺页也不易被发现。

第五,存在较为严重的组卷混乱的现象,有时按照职能部门的管辖权限组卷、有时按照时间或文种等组卷。

第六,卷宗厚薄差异较大,有的一两页纸一卷、也有几百页纸一卷的。综合性档案馆的建馆时间越长,档案积累也就越丰富,类似的问题也就越发严重。根据上述问题分析我国的综合性档案馆可发现,我国尚不具备建设计算机档案管理的条件,我们应逐渐加快档案基础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逐一解决上述问题。

二、采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档案工作方法、程序,提升档案管理的基础水平

根据多年工作检验和科学的观念中可知,必须从工作程序和方法的规范化、标准化来逐步提高我国的档案管理水平,我们今后也应严格遵循科学方法和规范的程序执行档案的整理的收集、整理和鉴定、著录以及保管等环节档案管理工作。

1.实行案卷的全面普查,精益求精。

进行案卷的全面普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是档案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首要步骤。通常由于综合性档案馆长期未进行档案全面清查、移交单位对保管期限划分不准,因此常会有无查考价值和重份文件存在。我们要将这些无用文件剔出才能避免计算机管理低效率和重复现象的出现,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2.案卷的重新组合、及其规范化。

对于内容过于混杂和组卷过重的案卷,重新进行档案整理、组卷。尽可量的坚持将那些存在相互联系的文件组合起来,这是案卷重新组卷应坚持的原则。并且对于那些无案卷目录、页码、标题不清或无标题的案卷进行重新整理、填写,使卷宗更加规范。优化馆藏、实现对档案的科学化保管、进一步提升档案计算机管理利用效率。

3.将著录工作与本馆实际相结合。

为了实现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案卷著录比不可少,同时著录工作也是计算机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它将会直接影响到计算机信息和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它是档案管理重要的前期工作。我国1986年所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就是使著录工作规范的根本依据。在条件各不相同的档案馆自身条件的限制下、且技术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档案馆应按照相关《规则》来规范自身档案管理,并将其与自身实际情况和计算机技术管理要求相结合,制定出适宜本馆的著录细则。

4.保障档案检索查全率、统一分类号。

建立计算机档案检索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人们的档案检索需求,这也是实行计算机档案管理的优势。为了确保完整性的档案检索,我们应当根据我国的档案分类法制定出适宜的档案检索实施细则。加强档案分类过程中的校审力度,及时校验纠正档案分类人员错误。统一档案人员工作标准和认识,实现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三、加快现代化档案管理建设进程,做好数据准备

计算机的数据准备工作是档案基础工作中一项重要工程,而建馆历史悠久综合性档案馆,其馆藏较为丰富,案卷著录工作量较大、工作极为复杂。因此必要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且规范的工作方法及程序,避免因数据准备不足而造成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进程缓慢、计算机数据无法录入的现象。抓好档案管理著录“多”、“快”、“好”工作要点。

1.明确工作重心。

为了充分发挥档案对社会作用,使其为社会所用,这就是实施档案管理的目的之一,而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档案则可以有效提高档案利用率。在综合性档案馆中推进计算机管理则应按照卷宗内容价值大小、重要程度、开放程度和利用率的高低,对于那些社会利用率较高、核心档案实施优先整理。从而促进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利用率和计算机化进程。

2.实施分级次著录整理。

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范文第5篇

《规定》修订的背景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档案事业经历了改革、充实、巩固、提高的发展阶段。1983年,国家档案局的《档案馆工作通则》要求:现阶段档案馆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是接收与征集档案。第二章规定了档案馆接收档案的范围、期限及要求和手续。1985年召开的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提出:各级档案事业管理部门,在近期内,要根据“七五”期间我国档案工作建设和发展的总目标,大力开展档案的接收、收集和征集工作,继续丰富馆藏。1986年,经请示国务院,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以下简称原《规定》),明确了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的范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全国档案馆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等法律、规章的陆续实施,经过多年对档案馆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提出:“加强档案馆在国家档案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国家档案馆要进一步拓展功能,建成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中心。”为适应档案馆这一功能定位需求,原《规定》的修订任务被列入其中。

原《规定》在25年的实践和应用过程中,对于加强档案馆档案资源的收集和保管,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日益加快,办公自动化的日益普及,档案馆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档案馆功能的不断拓展,原《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建设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的需要。因此,2009年召开的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指出:档案馆接收范围是档案馆业务建设的根本和依据,加强档案馆资源建设,必须要下大力气修改和完善档案馆接收范围。2010年,国家档案局正式启动该项工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级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经过多次召开会议反复讨论,经过各级档案部门集思广益,经过国家档案局领导的深思熟虑,这一重要行政规章于2011年年终岁尾得以颁布施行。

《规定》修订的意义

《规定》的实施,是档案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推进档案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是档案法制化建设进程中的又一重要成果。《规定》不仅明确了各级各类档案馆的收集档案范围,而且对制定本地区档案馆收集范围实施细则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充分体现了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馆资源建设的高度重视。

《规定》的实施,将有利于实现馆藏档案资源结构的不断优化。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有各级各类档案馆4107个,有中国特色的档案馆网络已经形成,但在具体工作中出现了档案资源流向不尽科学的问题。《全国档案馆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规定,除外交部档案馆、安全部档案馆外,其他部门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中形成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都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向综合档案馆移交。但一些部门档案馆移交应进馆档案不够及时、主动,存在着综合档案馆馆藏结构单一,应接收档案不能及时进馆等现象。9号令重新界定了各级综合档案馆、专门档案馆、部门档案馆及企业、事业单位档案馆等的收集范围,从宏观上、根本上解决了国家档案资源的科学布局、合理归属等问题。

《规定》的创新点

《规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在一些多年来困扰档案馆资源建设的重大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是一个符合实际、兼顾各方,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文件。

第一次把本行政区内重大活动、重大事件档案,涉及民生的档案列入综合档案馆的收集范围。近些年来,档案工作领域不断拓展,一些地方陆续以党委、政府名义出台了本地区加强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农业农村、社保、医保、农民工、集体林权、二轮土地承包等档案的管理办法,档案部门提前跟踪、介入,加强对其档案工作的指导,并将其形成的档案接收进馆,但从国家层面以规范性文件将其纳入进馆范围尚属首次。

第一次正式明确了国有企业发生破产转制,事业单位发生撤销等档案的流向问题。原《规定》第三条要求各级综合档案馆接收撤销单位的档案,但在实际工作中,档案馆主要接收了历次机构改革中撤销的政府职能部门的档案。受人员、馆舍面积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破产、转制企业的档案接收较少,新一轮建馆热潮的到来,使这项工作成为可能。接收破产转制及撤销事业单位的档案不仅可以丰富馆藏,而且在服务民生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次对电子档案收集提出明确要求。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文件大量产生,今天的电子文件就是明天的电子档案,如何确保电子档案的齐全完整并进馆保存,是各级档案馆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第一次提出每个档案馆的收集范围细则要经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这一要求不仅只是增加了简单的程序问题,而是强调要充分发挥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作用,确保实施细则的科学性、严谨性等。

贯彻9号令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同志近日要求“要切实增强档案服务能力”,特别强调,要在收集归档上多下工夫。这是新时期中央领导同志对档案收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各级档案部门要把学习令主任讲话精神与宣传贯彻9号令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是认真学习。时隔25年后重新修订的这个文件,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牢牢把握时展脉搏,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各级档案部门要按照令主任的要求,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其丰富的内涵,真正做到学会、学懂、学通,使每个具体工作人员都成为贯彻、执行《规定》的行家里手,并用以指导实际工作。

二是精心谋划。总体看,《规定》具有宏观性和指导性,作为部门规章又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它是做好档案收集工作的根本和依据,也是加强档案馆资源建设的前提和保障,而各级各类档案馆制定本馆的收集档案范围细则又是《规定》施行的具体体现,必须下大力气做好。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档案馆工作的监督指导,制订详尽的具体工作方案,帮助他们编制高标准、高质量符合实际的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

三是调查研究。各级档案馆要加强与本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深入各立档单位,研究探索其发展规律和特点,充分考虑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工作实际及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编制的实施细则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更符合本馆实际。

四是做好衔接。2006年的8号令正确界定了各级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准确划分了机关档案的保管期限。2011年10月出台的《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是专业档案工作的基本指南,涉及国计民生所必须、最重要、最基本的档案种类列入了该目录体系。这两个规范性文件与9号令一起勾勒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档案资源构成的总体轮廓。由于机关文件材料是馆藏档案资源的重要来源和基础,基本专业档案目录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做好这三个文件的有序衔接,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应接收档案全部进馆,加快推进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推荐访问:实施细则 档案 综合 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五篇】 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精选5篇) 档案综合是做什么的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