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档案安全性【五篇】

档案安全性【五篇】

时间:2023-07-13 16:4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我国档案安全保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然而,最近银行泄露客户档案资料、国家公务员涉嫌身份、年龄、履历、档案造假事件频频发生。可见,随着时代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档案安全性【五篇】,供大家参考。

档案安全性【五篇】

档案安全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责任意识;
安全机制

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我国档案安全保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然而,最近银行泄露客户档案资料、国家公务员涉嫌身份、年龄、履历、档案造假事件频频发生。可见,随着时代进步导致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我国档案的安全面临着诸多天灾尤其人祸的威胁,进一步提高档案保护意识,建构现代档案安全机制,全面提升档案安全保障能力,显得刻不容缓、尤为重要。

从档案安全实践来看,档案的安全体系涉及档案基础设施、制度保障、技术装备、人员储备等诸多要素和档案收集、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贯穿于档案工作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全方位地建构现代档案安全机制。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构档案安全的物质保障机制

档案馆库是保障档案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档案馆库建设方面,应该严格遵循《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等法规,高度重视抗震烈度、防火等级等方面的刚性要求,充分考虑坚固、安全、环保、实用等因素。在设施设备方面,遵循相应的安全规定,按照防火、防盗、防潮、防光、防鼠、防虫、防尘、防污染等库房安全管理要求,配备防盗门窗、灭火器材、温湿度调控设施、遮光窗帘、防虫药品等档案安全保管设施和用品。甚至还可以依据档案的重要程度及经济条件安装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设施、先进的监控和报警防盗系统等,为档案的安全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加强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建构档案安全的制度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档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安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构档案安全的制度保障长效机制,把安全至上的理念融合、渗透、物化到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构科学、合理、严密的建档归档机制

在档案形成、保管和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破损载体、篡改信息的可能性,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力争做到“前端控制”与“全程管理”相结合,最大限度的保障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以确保档案安全。在档案的形成过程中,要责任分明,档案一经形成,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变更,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完成并将变更程序、内容等详细的记录在案。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强档案安全检查机制。上级单位对所属下级单位的档案安全工作每年都要进行督促、检查,对于在档案安全上发生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2、提升档案安全意识,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档案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近年来,档案安全事故屡有发生,损失重大,教训深刻。要按照《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和《档案馆灾害防治工作指南》的要求,指导各级档案部门的防灾备灾、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具体来说,一是要完善受损档案抢救修复制度。对突发灾害、事件以及自然老化等因素造成档案损毁的,一定要尽快对破损档案采取抢救和保护措施,避免造成更大损失。二是要实施重要档案备份制度。三是要建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制度。四是要建构数字档案异质备份制度。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跨越时空的非传统威胁上升。在当前法律环境、技术环境等现实条件下,强化数字档案资源异质备份机制,有利于化解网络黑客侵袭、数字载体脆弱、信息平台升级等可能带来的系统风险,有效提高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完善档案利用安全保密制度

在档案开发、借调等过程中,要处理好档案开放和公开与信息安全的关系,提高档案利用过程中档案载体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在更多关注信息公开、改善公共信息服务的同时,要加强对利用档案的审查监管工作,不该提供利用的档案坚决不提供,能利用副本的尽量利用副本,力争尽量保密以保障档案本体的安全和档案信息的安全。

4、加强内部管理,建立档案安全责任追究机制

在认真梳理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完善档案安全保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工作责任。档案工作主管领导是本单位档案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承担档案工作职能的机构是主要责任机构。档案库房要由专人负责管理,非档案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在各级岗位中,要权职分明,各司其职,一旦发生档案安全事故,追究到底,绝不姑息。

5、加强档案鉴定销毁机制

对已到保管期限的档案,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组织鉴定。鉴定程序要符合要求,鉴定报告各项签认手续要完备。销毁档案要经本单位领导批准后,由两位人员在指定地点监销,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字。销毁时要严格执行保密规定。

三、加强档案安全的科技研究与应用,建构档案安全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机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等科学技术在档案领域广泛应用,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档案信息的安全隐患。在提高档案安全保障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方面,要充分结合档案工作实际,加强档案防灾减灾策略、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策略、受损档案抢救修复技术方法、电子文件真实性保证和长久保存方法、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等关键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攻关,不断提高档案安全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能力。抓紧研究制定档案安全科研规划,将有利于从宏观上加强组织和统筹协调,推进档案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工作规范、快速、有序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档案安全保障相关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促进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快速提升。

四、加强档案安全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档案安全意识,建构档案安全的人才保障机制

通过对档案工作人员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学习培训,强化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普及档案安全保障基本知识与技能,推介国内外档案安全保障的最新成果,为档案安全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具体来说:一是要建立人事安全审查制。主要考查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政治表现以及是否适于参与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等。二是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政策引导等多种方法和途径进行档案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加强涉档人员的档案安全意识,使其深刻认识到档案安全保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责任感。三是要实施档案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四是要建立离岗人员管理机制。对于档案工作人员调离岗位,要尽快收回钥匙,进行移交工作。对于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调离,更要及时更换系统口令、取消账号等,确保离职后,不再有档案资源使用的任何权限,并确保离岗后承担的安全与保密责任和义务。

总之,档案安全建设涉及面广、任务繁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建构完善的档案安全机制,促进档案安全保障能力的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良成:《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基本任务探析》,载于《中国档案》2010.4,P18-19

[2]张艳欣:《档案安全保障管理机制的构建》,载于《档案管理》2010.5,P8-9

档案安全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档案;
安全性

随着电子技术的更新和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力开发OA软件、推广无纸化办公。文件通过电子技术在加速处理,纸质载体这一形式正逐渐被计算机代码所取代,并在日常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电子文件可解释为“适合于数字计算机操作、传递和处理的文件“;
电子档案定义为“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两者的出现和使用,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减轻了从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是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的文献档案历史由来已久,对于传统载体的档案,早已摸索出一套保护档案安全、维护档案真实的方法和技术。上世纪90年代起,电子技术的发展,档案数字化的出现,对电子档案的安全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之电子档案与生俱来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安全管理上的特性,传统的保障方法不再适用于电子档案管理。作为档案从业人员,应不断探求和摸索确保电子档案安全的方法。

一、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的空白,极易导致使用不规范、责任分解不到位,由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本单位的切实可行的电子档案保障制度,来规范网络层、系统层、用户层和管理层、员工层的操作使用流程,并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制度是一切管理之根基,“人”是在管理工作是最不易受到约束的一环,每个人都具有个自的性格特点、思维模式、处事风格,如果缺乏制度约束,势必造成办事流程不规范,制度的关键就是在于对“人”的管理。

二、注重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注重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选择政治上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注意队伍职业素质的再教育培养。电子档案事业的发展壮大,从业人员不光要求具备档案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还需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有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能适应电子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档案质量。

三、保障电子档案环境安全

电子档案的环境包括存放环境及电子档案所依赖的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

(一)建立适合磁盘光盘等介质的保存环境,保证电子档案载体的安全

确保适合存储介质存放的温度、湿度并定期进行空气净化;
将电子档案避光保存,避免阳光直射,而使得介质弯曲、变形;
电子档案应采用密封保存的形式,尽量减少灰尘的侵蚀;
防虫害、防外力碰撞、防化学试剂腐蚀;
避开磁场、电力等特殊场所等。

(二)使用带有防御功能的硬件设备

计算机设备是电子档案所必须依赖的载体,随着各种情报窃取、“黑客”入侵、病毒出现,提高设备安全性,设置多重“防火墙”、及时查补安全漏洞,更新系统、安装杀毒软件等措施能有效阻止“黑客”及病毒的入侵。保存高密级档案的计算机,应切断与外部互联网的物理连接,从而达到有效的防控。

(三)采用安全级别高的专业档案管理软件

电子档案的管理软件,一方面能有效管理档案,另一方面防止无权限者操作系统和信息资源,加之采用身份验证和文档加密等手段,进一步确保档案安全,防止非法用户截获机密文档,以真正确保电子文件的完整和安全。

四、规范电子档案的使用

电子文件要做到及时归档,及时备份。网络和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出现故障将造成非常大的危害,这就要求及时将信息备份。电子文件形成电子档案后,应做到至少备制三份,一份用来保存、一份查阅,一份异地保存,以防止突况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依据电子档案的机密级别,授予访问者不同的权限,从而进行有效管理。对于内容不是完全公开的电子档案,不宜用副本方式提供使用;
对于副本的提供,必须在有效的监控下进行。

五、建立“双套制”模式,确保重要信息完整

因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特性,纸质档案相较于电子档案仍具有它的优势,在一段时间内,仍将与电子档案互补并存,“双套制”不失为一种理想选择。所谓“双套制”,指的就是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时提交保存归档,它的管理特点是避免两种载体的不足,充分发挥各自在档案管理上的优势,既具有纸质文件的完整性、原始性,又有电子文件的方便快捷,将安全与便捷共存,有在效提升使用效率的同事,确实档案的信息安全。

随着科技技术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安全管理方面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课题,需要我们从者业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不断更新专业技能来适应新时代的档案管理要求。

参考文献

档案安全性范文第3篇

1.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

首先,当前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对档案管理软件、数据存储格式、定期更新备份等工作内容进行了规定,但是对档案的重要性划分不是很清晰,哪些档案应当形成介质档案,哪些档案应当用什么载体进行保存等等细节问题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没有统一的操作、存储标准,导致电子档案管理混乱,出现只有信息录入者才能找到相关内容,而其他人档案管理人员一头雾水的现象。其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漏洞,主要表现在电子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容易受到破坏,档案的完整性难以保证。在将纸质档案录入到电子载体的过程中,由于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失误或者是电子介质出现问题导致档案信息失真、不全,并且电子档案存储的形式多样,流动性相对较强,在处理过程中极容易出现信息丢失、缺损的现象出现。

2.忽视了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当前大多数的档案管理人员对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性认识程度不高,在实际中,由于信息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病毒层出不穷,对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产生恶劣的负面影响。随着病毒变异能力的提高以及黑客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在传输、共享甚至存放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发生信息被窃取、数据被篡改等问题,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安全性和保密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二、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对策

1.健全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机制要完善

电子档案管理的目录体系,要对电子档案进行科学的分类、明确的编目,做到查有所依,这样能够大大的提高电子档案查阅和使用的效率。其次,要强化电子档案的备份管理机制,提高备份管理工作意识,制定分批、定期的备份管理工作制度,杜绝因电子介质或者是操作失误带来的信息丢失等问题。

2.建立综合素质高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

建立综合素质高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首先,要积极引进掌握计算机能力和档案管理专业技术的人员,并注重对这些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责任心等软实力方面的考核工作。其次,要对原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热情,强化档案管理的高度责任感。

3.提高电子档案管理设备的安全性

能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硬件系统和存储介质的运行环境和保管制度,尤其是要将U盘、光盘等存储介质放置在通风、阴凉处,避免因温度、湿度过高造成设备失灵、档案信息丢失。其次,要提高电子档案管理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对U盘、光盘要严格进行病毒查杀操作,避免在档案传递过程中由于存储介质的木马病毒造成档案信息失真。

三、结语

档案安全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档案保密 档案安全

一、档案设备的配置与安全

档案法有明确规定,法人单位应配备符合安全标准的档案库房等设备。从目前地方法人单位档案管理的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单位不具备这样的保管条件,根本就不去考虑档案是否安全,有地方放档案就行。不是随便找一间房子都可以用作档案库房的:一是从档案保密的角度来看,不宜将档案库房设在机关办公楼的最底层或最高层,并且档案库房还必须做到防火、防盗、防尘、防高温、防光、防虫鼠、防潮、防水等安全设施;
二是应做到档案库房与办公室分开,档案库房与阅览室分开;
三是档案库房内严禁吸烟,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出入档案库房要随手关门,下班前要认真检查,关好门窗,切断电源;
四是档案库房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制定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无关人员一律禁止入内。实践证明,档案库房的严格管理,是做好档案保密、是档案安全保管的基本保障。

二、档案保密与安全管理

国家有些档案属于核心机密,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全,关系到国家行政机关工作活动和经济发展的正常运行,关系到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开展。因此,确保国家档案的安全,首先要做到档案安全的保管。

1、基层档案馆对密级的管理。基层档案馆档案密级的划分标准分为绝密档案和非绝密档案。在社会信息化的今天,地方各级保密行政机关也多次下发各级密机文件级别划分及开放规定,各基层行政及企事业单位也按照规定对档案进行了内部及公开级别划分,对照划分完成的档案,各法人单位应做好档案的分类,并应做到分别进行保管。档案库房要安装防盗窗、防盗门、防盗器等设备,从保管条件上确保国家档案的安全。

2、档案人员安全素质的管理。管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政治觉悟,档案****好与坏,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个关键。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高度的安全保密意识,不仅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而且要进一步防止“无形”储存在头脑中的秘密泄露。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快和现代信息手段的不断进步,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会更加尖锐,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经常接触党和国家的大量秘密,而这些秘密将随着档案管理人员的社会活动被带到各个复杂的场合,往往一句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不知不觉中就泄露了秘密。所以档案人员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应做到守口如瓶,万无一失,把保守党和国家秘密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3、档案利用工作的安全管理。档案的利用、移交、销毁等环节应严格按规定手续办理:一是必须经主要领导人审批;
二是档案管理人员认真履行登记、签字手续,任何人无权擅自调出档案;
三是档案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对、检查和归档,发现失密、泄密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补救。

三、档案安全与密级的区别

确定保管期限的原则是正确分析和鉴别档案内容的现实作用和历史作用,国家档案局就档案保管期限界定有严格的规定,各法人单位应根据本机关工作的需要和为国家积累历史文化财富的需要,全面确定档案的保存价值,准确地判定档案的保管期限。而保密期限是根据国家秘密事项在一定时间内,如被泄露,将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的危害来确定的,它表示该国家秘密事项在其确定的期限内,受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保护,产生法律效力的时限。地方档案部门应以《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为依据,按照绝密级事项、机密级事项、秘密级事项的年限进行划分。没有国家保密机关的相关规定,任何基层单位不能随意对国家档案的密级给予解密,更不得擅自决定解密和随意对外提供。

四、密级划分应依据国家规定实施

档案在进入档案馆后,就密级划分已经完成,但已划分好的档案其密级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和档案内容的情况变化而定的。关于档案密级的变化主要有升密、降密、解密之分。其中升密是极少数的,也是暂时的;
大多数是降密,直至解密。其变化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保密范围的变化;
二是密级文件作用的变化(原来的密级文件指导作用与现在工作不相适应,已失去了指导作用,为此立档单位废掉了此类文件,密级自然消除了;
三是保密时限的变化。原馆、室、所存档案文件,只标有密级而未设保密时限,多数都已超过规定期限,例如,50年代的绝密文件大都需要按照《保密法》关于划定密级和保密期限届满自行解密的要求去做,这既反映了历史上划密工作的不足,也说明进行档案解密划控工作的迫切,因此应依据档案内容的变化掌握划密标准,严防密级偏高或偏低,密期偏长或偏短。

五、加快提升档案人员的保密素质

档案安全性范文第5篇

【摘要】档案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保密意识,养成良好的保密习惯,处理好档案管理、档案开放利用与保密的关系,防止国家重要档案资源失泄密的现象发生。

关键词 档案管理;
档案保密;
档案安全

一、档案设备的配置与安全

《档案法》明确规定,法人单位应配备符合安全标准的档案库房等设备。从目前地方法人单位档案管理的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单位不具备这样的保管条件,根本就不去考虑档案是否安全,有地方放档案就行。档案库房的选择具有严格要求:一是依据档案资料的保密来分析,一般不在机关办公楼的最高层和最低层设置档案库房,同时要求档案库房应该具有良好的预防火灾、盗窃、高温、强光、虫鼠、潮湿、水灾等安全设施。二是档案库房应该与办公室分开,同时档案库房与阅览室分开。三是档案库房内禁止吸烟,坚决杜绝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档案库房的门窗要紧,每天下班前人员要检查全部门窗,确定关闭严实。四是档案库房应该有固定人员管理,一定要依据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禁止外面人员进入其中。在工作中笔者体会到,对档案库房进行严格管理,有利于做好档案的****,有利于实现档案资料的安全保管。

二、档案保密与安全管理

有些档案属于核心机密,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全,关系到国家行政机关工作活动和经济发展的正常运行,关系到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开展。因此,确保国家档案的安全,首先要做到档案安全的保管。

(一)基层档案馆对密级的管理。在社会信息化的今天,地方各级保密行政机关多次下发各级密机文件级别划分及开放规定,各基层行政及企事业单位也按照规定对档案进行了内部及公开级别划分,对照划分完成的档案,各法人单位应做好档案的分类,并应做到分别进行保管。档案库房要安装防盗窗、防盗门、防盗器等设备,从保管条件上确保国家档案的安全。

(二)档案人员安全素质的管理。管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政治觉悟,在档案****中,档案管理人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强,同时拥有谨慎的安全保密意识,不但要求拥有良好的工作作风,而且还需重视储存在头脑中的秘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种先进信息手段的应用,窃密与反窃密斗争也会不断升级,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应绝口不提有关档案的内容,坚决保证党和国家秘密不泄露不流失,保证国家机密安全。

(三)档案利用工作的安全管理。在办理档案资料的使用、交付和销毁时一定要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一要有领导人的批准。二是档案管理人员要进行登记和签字,不论什么人都不能自己使用档案。三是档案资料结合使用后要及时归回,一旦出现泄密现象,要立即查找问题的根源,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三、档案安全与密级的区别

确定保管期限的原则是正确分析和鉴别档案内容的现实作用和历史价值,国家档案局就档案保管期限界定有严格的规定,各法人单位应根据本机关工作的需要和为国家积累历史文化财富的需要,全面确定档案的保存价值,准确地判定档案的保管期限。而保密期限就是指如果国家机密出现了泄露现象,那么就一定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全与利益,给国家带来一定的损失。保管期限是国家秘密事项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受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保护,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时间。地方档案部门应以《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为依据,按照绝密级事项、机密级事项、秘密级事项的年限进行划分。没有国家保密机关的相关规定,任何基层单位不能随意对国家档案的密级给予解密,更不得擅自决定解密和随意对外提供。

四、加快提升档案人员的保密素质

推荐访问:安全性 档案 五篇 档案安全性【五篇】 档案安全性(精选5篇) 档案的安全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