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篇】【优秀范文】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7-13 14:2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关键词:美术教育;审美体验;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243-01高中美术课程中的课程理念、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篇】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
审美体验;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243-01

高中美术课程中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的身心发展的基础。它不仅仅传递给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还发展了学生的审美感觉、培养人的感觉力、使心灵最深处的思想和情感得以敞开,并拓展了人的意识等。

一、运用美术活动的引导与宣泄作用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

在高考升学的重压下,高中学生的校园生活单调乏味、过度紧张、压抑。长期处在这中压抑的氛围中,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高中美术教育特殊的课程理念、目标、理念、教学方式对训练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运用其引导与宣泄作用,以独特的审美方式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比较简单易行,简单到一张纸一支笔或者仅仅是看展览、看画册都可以实现美术教育的功能。

1.美术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美术活动对鉴赏者具有“情感引导作用”。如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感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譬如那些色彩灿烂鲜明、对比强烈的画面,能使鉴赏者情绪高涨、精神振奋;
色彩轻快、淡雅的画面,能使人轻松愉悦。那些生动、优美的画面线条或绘画形象,能够深深地吸引人、感染人,带给学生美的感受,情绪被艺术作品感染,从而改善与调整人的情绪,消除和缓解外界社会及内在心理因素对人造成的压力,获得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

2.美术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美术活动对于参与者来说具有“情感宣泄作用”。学习过心理学的人都会明白一种现象,那就是我们经常会在情绪烦躁的时候无意识地拿起笔,在纸上漫无目的地画一些杂乱的线条,或胡乱圈画一些宣泄的字眼、形象等等。这一行为具有明显的“宣泄作用”。“正确的宣泄”是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里,有一个合适的宣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美术活动通过宣泄或外化人的情绪,达到人的身心协调的状态,这对处在升学压力下的高中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减压方式。

二、运用美术活动进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在美术活动中充分运用美术的独特性,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通过创设情景,带领学生实地写生,通过和游戏、音乐、多媒体等的整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通过美术课堂的师生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艺术情趣,增强美感,更好地觉察和体会生括的美好,心理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例如,通过欣赏祖国的壮美河山,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通过优美的美术作品,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品德教育,这些做法,不仅对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

三、运用美术活动灵活自由的特点,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信心

美术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活动的安排应以学生的兴趣、动机、需要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顾及受教对象的个别能力、兴趣、适应能力及可能遇到的困难,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

自信心对每个人的终身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自信心能帮助一个人逐渐建立人格魅力,拥有健康人生,走向成功。而美术活动是真正的自主活动,使学生不会受到挫折感的伤害。美术表现过程则是个人修养、思想与情感的表达过程。因此,通过艺术自由表达的作用,学生可以体验快乐、培养自信,塑造和谐的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四、运用美术活动强化学生的意志力

高中学生的意志力发展还处于不很完善,不很稳定的状态中,这就给美术教育中意志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针对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美术教育可以从多种渠道强化学生的意志力,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高中生意志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等。所以,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意志力强化。

首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确定从实际出发的奋斗目标。其次,利用集体性社会实践活动磨练意志品质。再次,在意志力培养中要注意个别差异。

美术教育应结合自身灵活的教育方式、多样的教育形式、丰富的教育内容,联系社会现实,在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智商与情商的培养,让学生懂得去发现美、创造美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美术教育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智的启迪,而且还给人以善的引导。在高中阶段进行美术教育,将有助于学生减轻压力、获得乐趣、培养自信、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钱初熹.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辅导 体育与健康教学 心理障碍

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心理辅导,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建立完美的人格。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体育训练中大有作为,帮助其解除体育与健康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达到人格的完美发展,从而达到提高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体育与健康学习心理障碍的特征

体育与健康学习心理障碍特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影响自身正常学习行为和体育活动的消极心理状态。这种现象在教学中很常见,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抑郁心理。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自信心不足、精神萎靡,情绪低落,不主动,常躲避练习或早退。

2.过度紧张心理。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压力大,学习动作难度大,失误次数多等,这些大多能引起学生的过度紧张心理。如果学生过度紧张,大脑皮层兴奋水平下降,学习难度会加大,这种状况会给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及身心带来一定的危害,严重地影响学生体育能力的发挥。

3.恐惧心理。主要表现在:一学习某类动作,学生就害怕,害怕出现失误,害怕同学嘲笑,害怕教师批评、害怕受伤,这样就会产生恐惧心理,并伴随相应的生理变化,表现为:心跳加快、四肢无力,打寒战,出冷汗,这样就影响了自身的运动能力,从而导致学习无法正常进行。

4.自卑心态。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常自我感觉不如别人,信心不足,认为自己“笨手笨脚”,生怕别人看见耻笑,特别是遇到有点难度的技术动作,就更不愿练习,这样长期下来将导致恶性循环,产生厌倦学习心理。

二、心理辅导的方法

体育与健康学习心理辅导主要是促进运动参与,并有效的运用激励,调节情绪。刚柔相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以事实或事例正面引导学生,将心中的积郁进行有益的宣泄,从而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理投入到体育与健康学习中去。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时可采用下列方法。

1.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是体育与健康学习最大的障碍,将直接影响其学习中的心理变化。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学生的个体需要和课堂组织教学往往会产生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其提高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帮助他们逐渐从比较单纯地追求兴趣的心理满足,向比较理性地为了实现体育的生理和社会功能转化,诱导他们自我培养对体育项目广泛的兴趣。

2.帮助学生确立适宜的学习目标。要“因材施教”。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重要的是学习过程的评价。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帮助他们制订适宜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结合实际,可以把完成教材内容看做是总目标,区别对待设立若干个分目标,如在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难度、技术掌握程度、完成质量,练习的次数等,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完成各个分目标,通过循序渐进地反复练习,大部分学生均能很好地完成预定的目标,在完成练习获得成功时,体验着成功的喜悦,从而主动参与到运动中去,激发运动热情。

3.激励法。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没有对优生的偏爱,也没有对“学困生”的厌弃。相反,对待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更多地给予关注,对他们要抱有期望,要激励他们树立体育与健康学习的信心,针对他们渴望进步的心理需要,及时发现和表扬其优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为自己的进步感到喜悦,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克服自卑、恐惧等心理障碍。

4.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自我调控手段。心理自我调控的手段就在于自我情绪调节。当感觉自己情绪失控时,做好深呼吸,想些开心的事情,控制好情绪。良好的教学环境也是对学生开展的心理教育。环境教育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教育和人际环境教育,两者相互作用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干净整洁的运动场地、摆放有序的体育器械等能激发学生的情趣,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对客观的体育与健康的学练环境有了清晰的认识,就会调整自己的内心活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中学生的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心理素质的水平,优良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成功学习的基础。心理辅导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遵循有关原则,运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乐于体育与健康的学习,真正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凯.优化体育学习心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J] .中国学校体育.2003(5):59-60.

[2]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 高中物理教学中关注学生发展指导的思考与探索 结合农村高中学生和学校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普通高中人生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尝试 高一学生发展指导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生心理社团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的整合研究 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发展 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策略研究 高中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学校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学校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 探讨特殊学校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体育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 信息技术与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 浅析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的有效整合 初中生物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分析 漫谈高中英语的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 普通高中促进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育特色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关系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杨光富.国外中学学生指导的实践与特色[J].全球教育展望,2011(2):70.

[4]黄向阳.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刍议[J].教育发展研究,2010(15/16):
64-69.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高中;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210-02

一、心理健康教育及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界定

在对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展开分析之前,首先要对本文论述的两大概念――“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必要的界定,然后结合职高生的自身特点,进一步阐明“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应该如何进行界定呢?即使到现代,“心理健康”都是一个语焉不详,至今尚未有权威公认定义的概念。对此,学者们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心理健康解释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进一步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又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指“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通常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现实存在的学生心理问题而进行的教育活动,是一种教育观念,是以发展人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的教育行为,体现素质教育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笔者对此表示赞同,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核心价值在于能够顺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本文的论述对象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职高生的整体素质,是呼应和延续中共中央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相关要求的集中体现,因为“通过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是响应中央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二)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就本文的论述中心而言,针对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应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观念:“进行自立教育、克服封闭心理,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心理品质;
进行合作教育克服孤僻心理,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心理品质;
进行挫折教育,克服软弱畏惧心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环境的心理品质;
进行价值教育、克服自卑心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所以,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能够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或手段,以职高生群体的心理以及其发展特点量身定做对应的心理健康复苏方案,从而对职高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干预和影响作用,最终达到维护乃至促进职高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目标。“提高职高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实现职高生的个人全面发展,从而推动国民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这些都是职高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要达到的要求与目标。本文中有关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更倾向于家庭、学校及社会因素综合作用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职高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由此,本文欲开展的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衡量指标自然也就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密不可分,息息相关。

二、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在现代经济的大力推动下,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变革以及职高生的大幅度扩招,职高生的职业教育作为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核心已经担当了当今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角色之一。教育界重视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关注有加。为此,教育部还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在2004年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2009年,我国的职业教育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重大洗礼以及艰难考验。2010年所颁发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再次对职业教育打开了新的一扇门窗。挑战与机遇同时展现在职业教育发展面前,新一轮的经济结构、产业升级换代还有新兴产业发展,都对职业教育与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至今日,职业教育的发展已将近炽热化。如今的职业学校的职高生要面临更为严峻的社会现实以及就业竞争压力。其中职高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自然而然地凸显得更为易发与集中,由此与职业学校的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研究也就显得更为重要,得到了教育界以及实务界有关人士的热切关注。2006年,王换成主编了21世纪中等职业教育系列教材《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7月适应形势需要经改编出版了第二版;
2009年,王立科、黄珠江主编的《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吕麟主编的全国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心理健康教育》、王芳玉主编的21世纪职业技术教育规划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蔡晓红主编的职业教育基础课十一五规划教材《心理健康阳光教育》等一系列与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教材、读物先后出版,有关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渐渐进入了如火如荼的大好形势,并且在现有的相应心理健康辅导设置以及人员配置的协助下,渐入佳境。

其次,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80%的职业高中都配备了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就目前而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各职业学校暂以师生1:3500的比例配备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已经达到每所职业高中配备专职教师的人数不得少于1人的短期目标,正不断向教育部有关《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的目标看齐。就笔者对顺德区各职业高中的观察来看,顺德区各大职高学校如今使用的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主要有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全国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等职业学校)》两种版本。据相关授课老师实践反馈,前者在内容上较为宏观,针对性较弱,后者则采用了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的区别对待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较之前者更为适合职高生。

再次,顺德区大部分职业高中已经能够达到每周开展2~3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而且不少其他课程的任课老师能够或多或少地渗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令职高生可以更为自主地获取多方面的信息,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有利于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此外,社会各界还进行了各种专题研究,如针对职高生的群体特点展开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就相关职高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针对辅导、通过学校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家庭层面也开始对职高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所警觉,开始关心其职高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社会的聚焦点也慢慢投向职业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以达到更好地促进物质丰富后的精神教育。当然,由于现今更多地是关注大学生以及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以及研究还存在颇多空白点与疏漏之处。比如缺乏专门针对职高生的实质性心理健康教育;
未能建立起完善的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大部分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处于零碎化,未能得到较好的资源整合;
在有关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地域分析上,一些如贵州、和青海等地以及少数名族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较为落后,急需加强和完善等。

参考文献:

[1]张大均著.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刘春生,徐长发著.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编.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美)库恩Dennis Coon著,郑钢,译.心理学导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
高中生;
心理健康;
针对性教学

一、研究目的

在当今这个高压力的时代,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身上承载着学校、社会、家庭太多的关注和期望。因此他们所承受的来自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也必然要大于其他人。这种压力导致了高中生在身心健康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高中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从事体育教育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更是不容忽视这点,应根据自身的体育项目及项目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们不只是达到健身的目的,也让他们从心理上充分得到“锻炼”,在轻松、愉快、低压力的氛围中获得进步,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强、团结、互助等优秀的品质,敢于在挫折中成长,不怕失败,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让快乐的体育融入情感的教学,全面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文献资料、实验法、对比法、调查、数据统计法、观察法

(一)研究对象

2005年9月―2007年12月,以河北黄骅中学高一、二、三年级学生共1000人左右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实验法。采用前后对比的实验方法,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对学生实施教学。

2.调查法。访问式调查、开放式问卷(自由式)调查。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实地调查。

3.观察法。通过平时上课对学生身心的观察,对有针对性教学方法实施后的观察进行记录。

4.文献资料法。查阅、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归纳整理。

5.数据统计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
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神经疾病的原则和措施。可概述为:尚实际、有创见、建知交、重客观、崇新颖、善坚定、爱生活、具坦诚、重公益、能包容、寓幽默、己信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五个方面:智力正常、心境开朗、意志顽强、人格统一、心理适应。

2005年9月至今,笔者针对在校学生上体育课中的表现,通过对他们的观察、调查、访问及一些资料的统计,发现高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1)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问题:与同学、知己、师生相处,自信心不足、交往中受挫折;
(2)学习上的问题:学习受挫,导致迷茫的厌学情绪;
学习上竞争的压力、学习没目标;
(3)人格问题:怕挫折、怕苦怕累、知难而退、意志薄弱、责任感等;
(4)适应问题: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等。

(二)改善高中生身心健康的途径

1.学校体育。“体育”即身体教育,身体教育即体质教育。这一观点曾被认同一时,不论在大、中、小学的体育课都更注重的是体质的操练。本人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根据专项及特点,针对高中生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有目的性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充满兴趣与快乐,在努力与拼搏、挫折与成功的交替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参与意识、团结互助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全面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体育的真正价值。

2.根据运动项目教学内容针对高中生教学。体育课程中的运动项目很多,笔者从事武术套路的教学,通过调查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情况,采用正常教学与有针对性教学的方法进行对比,通过观察学生们在身心上所发生的变化,进行集体或个人访问并加以记录与总结。

一般体育课结构,分为四个部分: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1)开始部分。在武术课上,课堂常规中有一项是师生问好的环节,问好可以采用相互行注目礼、相互行抱拳礼两种方式。让学生采用相互行抱拳礼的方式进行问好,让大家懂得它的精神,真正地理解其含义,使学生学以致用,受益终身。

(2)准备部分。在热身活动的环节上,有目的地安排有针对性的游戏让学生进行活动。如:对高一的学生来说,刚刚进入高中的他们对高中的生活充满好奇与期望,新的生活环境,新的伙伴,新的学习环境等等,不时会让他们感到孤单。在安排游戏中,会选择像“听数抱团”这类的游戏,组织学生在场地上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并匀速运动,听教师的口令,听到教师喊哪个数就几个人抱成一团,反复进行游戏。(教师喊的数尽量让学生都能凑成团)通过这个小游戏不仅发展了学生们的反应能力,还培养了同学间团结协作的意识,让他们彼此间拉近了距离,又达到缓解疲劳与压力的效果。

(3)基本部分。基本部分是教学内容实施的主要过程,传授运动技能的重点环节。

①在传授技能的同时,不断根据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情况针对性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练习的过程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如:武术套路项目,对动作规格要求与意识表现力较高,对初学者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们接收能力,来变换动作学习的方法,让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会动作,不会因同一个动作反复的练习而感到枯燥与厌烦。要想练好某个动作,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才会成功,而学生们的意志品质也就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教师在语言上正确的引导、鼓励与教导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们学会怎样去克服困难而战胜它,从心理方面得到释放,敢于在困难面前,知难而上,挫折面前,战胜自我。从中体会到苦尽甘来,让学生们自己感受失败后的成功是一种幸福的喜悦。

②对于学生们不喜欢的运动项目,首先要知道他们不喜欢的原因,然后让他们对这个项目有个重新的认识与了解,不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思想方面都要先培养他们对这个项目运动的兴趣与爱好,循序渐进地走入这项运动,让他们慢慢地喜欢这项运动。同时针对他们自己专业上的问题,在头脑中贯彻同样的思想,让他们懂得干一行,爱一行;
学一行,精一行的道理。凡事要有乐观的心态、积极进取的精神,学会自我调解的方法,这样身心才会健康的发展。

③学生们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因为个体能力的差异,身体条件的不同所以他们之间的接受能力也就会出现很大差别。往往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会有一种自卑的心理,尤其是在动作没有完全学会的情况下,在演练时被老师或同学看到后,他们会很不好意思地去做,甚至放弃去做。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中常会出现,教师在鼓励与教导那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同时,还应在他们完成动作后给予相应的认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④体育学习过程中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在体育教学中常会采用集体或分组练习的形式进行巩固性练习。如:在练习过程中,采用分组练习的方法,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帮助较弱的学生改进动作,学生们也可以一起讨论,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通过语言的沟通不仅增进了友谊也增强了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⑤在学习接受动作过程中,学生初学时常会掌握不准动作的要领,教师可根据学生做的错误动作,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问题的所在,在大家面前讲解发现的错误动作及如何改正动作。这样不仅要求他们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最主要的是锻炼学生们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在其它方面也有了不小的进步,比如,在某种程度上胆子大了许多,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不会有以前那些恐慌感,相比没有进行这方面锻炼的学生,他们有了一定的优越感与自信。

(4)结束部分。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放松,然后总结本次课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不大能理解放松的真正含意,但通过我们的讲解让学生重视放松的意义与实施放松与不放松后给他们带来的不同感受。如,一堂武术套路课下来,放松时要针对腿部放松,除了简单意义上的放松缓解疲劳感,重要的是,有了好的放松,对下次课会有更好的训练效果。在放松的同时,也是在缓解疲劳与压力,让学生从中除了懂得放松的意义还要学会健康保养的常识。

通过阶段性的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就此进行了又一次调查:一是在学生的自信心与意志品质的提高程度上,8%的学生认为有很大提高,83%认为有较大提高,9%认为没有提高;
二是对学习上产生的问题49%认为有缓解作用,50%认为作用一般,10%的学生认为没有作用;
三是对自我人格的培养,50%的学生认为较重要,46%的学生认为重要,4%的学生认为不重要。

调查数据表明:在实施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后,与其之前的调查相比较,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已朝好的方向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1.在身体锻炼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敢于从失败走向成功。

2.在人际交往中,敢于展现自我,坦诚相对。

3.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机会,让他们自己学会尝试。

4.在认知体育锻炼的同时学会如何让自己更自信,拥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会让自己更完美。

5.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们学会在体育学习中感受快乐与幸福。

参考文献:

[1] 王占春.体育与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学生 五篇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篇】 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精选5篇) 高中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