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游戏惩罚措施【五篇】【优秀范文】

2023年度游戏惩罚措施【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7-07 15:5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14兄在半场斗牛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可在罚篮这项基本功的细活上却显得悲情无比。乐于挑战的14兄是罚篮游戏最悲催的存在,因为在他之前的选手都是高命中高准度的家伙,这也就使得14兄要时常面对积累几十个球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游戏惩罚措施【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游戏惩罚措施【五篇】

游戏惩罚措施范文第1篇

最悲催的罚蓝手

14兄在半场斗牛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可在罚篮这项基本功的细活上却显得悲情无比。乐于挑战的14兄是罚篮游戏最悲催的存在,因为在他之前的选手都是高命中高准度的家伙,这也就使得14兄要时常面对积累几十个球以上的巨大压力,进球是偶然的,不进球是必然的,几乎每一轮14兄的俯卧撑都是在众人的惋惜声中完成的,长此以往14兄可荣登《扣篮》编辑部健美达人……

最费钱的罚蓝手

由于受到腰伤的困扰,大震将自己的惩罚措施由俯卧撑折算到两升的可乐,也就是说累计十五个俯卧撑他就要购买一瓶可乐来犒劳大伙。尽管大震的罚篮命中率颇高,在面对压力的情况下命中率也不错,不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虽然大震每次都絮絮叨叨说自己面对压力如何如何,可还是会时常奉献一瓶可乐给大伙,不得不说这罚篮游戏越来越有趣了。

最有压力的罚蓝手

如果让黑熊阿亮投开,连续十几中是小菜一碟,但有个前提,就是在他前面的兄台千万不要将累计球的压力施加给他,否则……黑熊的抗压能力极差,他也就成为了继宏大君与14兄之后受到俯卧撑惩罚最多的人,在众人看来,黑熊的准有神马用,对付你仅需要施加一点压力而已。

最低调的罚蓝手

三井兽同学往往是这个游戏中最沉默的家伙,不过也是一个时准时不准的存在,但是在你最需要他准的时刻,三井兽同学还是非常给力的,几乎大震输的可乐都是出自他手。杀人不见血一词形容三井兽同学的确不为过。

最不靠谱的罚蓝手

足球悍将宏大君对罚篮实在没有天赋,投的力度够了准度却不知哪去了,投的准度够了力度却忽大忽小,这俯卧撑你不做谁做。照理说,以宏大的身手一般不会参与这种游戏,可宏大却秉着大无畏的精神随叫随到。大家曾一度怀疑他是不是来健身的,整个中午宏大要是不做个五六十个俯卧撑绝不会善罢甘休。

最无语的罚蓝手

胖磊那圆润的身躯无疑是这个游戏中最大的亮点,从篮球出手的一刻,肚皮到脸蛋儿的肥肉就开始有规律地颤动,直至出手后三秒方才停止。如果非要用词语来形容的话,用“波涛汹涌”则再恰当不过了,胖磊的罚篮准不准实在不足关注了,那一身波涛汹涌的肥肉就是最大的亮点。

最狡诈的罚蓝手

凉雨这厮往往不会参加前两轮的罚篮,这个时候他都是在观察,观察哪位仁兄状态不佳,他则适时地加入。尽管凉雨罚篮如同宏大般没谱,但是由于其狡诈,往往被惩罚的俯卧撑并不多,不过阴沟翻船还是时常有的,一口气做个几十个俯卧撑也是在所难免的,有时候运气比什么都重要。

游戏惩罚措施范文第2篇

我们知道德、智、体是教育的三个重要组成,体育是“三分天下”的一方。身体是每一个人发展的基础,是其它功能的载体,而体育运动对于人的意志品质的锻造是德育、智育所不能替代的。当然,教学的目标制定地再完整,最终还得依靠具体有效的教学实施过程。在体育教学中,有效的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摇篮。

一、设置简单游戏,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喜欢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但要在体育课上如何让学生在玩中学,这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难题。要想体育课不乏味,体育游戏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设计一些简单地游戏,这样不但能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享受体育知识和技能获得的满足和快乐。

思维能力是人的一种高级认识能力,是在感觉、知觉、记忆等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智力的核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为简单和直接,所以在体育游戏设计中,要优先考虑游戏规则的清晰化、过程的简单化,便于他们理解和学习。例如在游戏“射纸飞机”比赛中,大家发现纸飞机射得都不远,还会受到发射者用力程度和空气流动的影响,不但速度慢还身不由己呢。于是,老师提出谁有办法让纸飞机飞得又快又远呢?有的学生提出把纸飞机尾巴剪短一些,这样就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
有的学生提出在剪短飞机尾巴的同时,还可以在纸飞机头部再剪一小刀,把后面机翼再折进去,露出一个倒勾,然后套上橡胶圈,就像弹弓一样,利用橡胶圈的弹力,把纸飞机发射出去。说做就做,通过学生的试验,纸飞机可以发射百米之远,真正在游戏中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如大家非常熟悉的“老鹰抓小鸡”这个游戏,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小鸡”在“母鸡”的带领和保护下,追捕小鸡的老鹰怎么样也追不到,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很多老鹰就选择了放弃游戏。这时,老师就提出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老鹰追捕起来不那么困难?经过思考,有的同学就提出用软排球扔后面的小鸡,这样一换,游戏快乐的本质还在,而老鹰追捕小鸡就轻松多了。后来,又有同学发现,这样的方法很容易让老鹰仍中小鸡,于是又提出只允许老鹰扔最后两只小鸡的规则。就是通过这样不断的思考改进游戏,不但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故事情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基于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兴趣容易转移的特点,刚开始时,对某种游戏活动普遍存在新鲜感,但经常进行某个单一的游戏活动,学生的新鲜感就会逐步下降,可能会在游戏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配合游戏安排的主动性差等问题,这时就需要在课堂中创设故事情境,以身临其境的故事情景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体积极性。所以我在教学“障碍接力”时,我设计了“王二小送情报”这一情景主题,将游戏内容故事化。“王小二”将克服各种困难,依次跳过“小河”――爬过“山坡”――绕过“小树林”――钻过“山洞”,最后快速奔跑将情报及时、迅速地送到“目的地”。在练习中,学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犹如身临其境,热情高涨,兴趣无穷,同时在接力过程中他们之间进行相互配合,促进了合作能力的培养。在练习几次之后,还可让学生自己重新设计“各种障碍”的路线,如跳过“小河”――钻过“山洞”――爬过“山坡”――绕过“小树林”, 最后快速奔跑将情报及时,迅速地送到“目的地”等。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长期而艰巨的事情,@种培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结合体育的学习目标、内容、形式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精心组织,适时引导,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游戏结束后,教师要抓住机会及时总结反馈,把一些在游戏中敢提建议,善于思考,互相帮助,勇于尝试的同学在班级里予以表扬,让他们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在游戏中能够出色完成任务的小组,教师也要予以表扬和鼓励,让这种成就感成为他们下一次合作的动力。

三、制定奖惩措施,强化学生竞争意识

任何体育游戏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都少不了竞技对抗以及奖惩制度安排。实际上竞技对抗是人的能力比较的一种,有比较才会激起学生的游戏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在游戏开始前制定详尽的规则,科学分组,将游戏中的目标任务合理安排分配,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游戏对抗中起到各自的作用。为了鼓励学生,竞技对抗活动中需要安排相应的奖惩,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适当地设立一些小奖励小惩罚。当然,在惩罚尺度把控上,尽量采用象征性的方式,而不是为惩罚而惩罚,甚至过度惩罚,必须避免学生心理产生挫败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八册“侧手翻”时,由于“侧手翻”这个技能有点难度,很多学生不敢尝试。于是我把全班学生3人分一组,制定比赛规则,看哪一组学生可以在互相帮忙、互相合作中最快学会这个技能,并全部通过测试。优胜的小组每人可以获得一面小红旗,最后一名的小组要做俯卧撑5下。通过比赛规则的制定,学生积极性大增,不敢尝试的学生在另外两名“合作者”的鼓励和帮助下,先从体会倒立的感受开始,然后完成劈腿、推手、放腿等动作,逐步掌握“侧手翻”的动作要领,达到了教学目标。这样的奖惩措施,不仅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更是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合作与竞争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在现代社会,需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所有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的模式,从小培养合作精神与竞争精神是时代的需要。体育课中的竞技运动、比赛、训练、活动等是培养竞争意识最好的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制定好的奖惩措施,促进学生形成竞争局势。比如在新学期的队形队列训练中,很多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力都不集中,训练效果不理想,我知道这是同学之间缺乏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于是我在训练过程中改变他们“吃大锅饭”的形式,采取“优胜法”,把他们分成4个队列,看哪个队走得最整齐,最整齐的就可以提前解散休息,走得不整齐的队伍要一直练到整齐为止。通过这样的奖惩方法,既可以让学生产生团队之间的竞争意识,又可以使他们意识到团队内部的合作必要。

游戏惩罚措施范文第3篇

1、合理地处理问题

首先,父母应判断孩子的违规行为触及的是道德规范呢还是社会习俗,然后再做处理。如果是道德规范,一定要和孩子交谈,让他理解做错的原因,让他认识到别人也有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帮助孩子去修正错误。

2、让孩子体验道德冲突

为儿童安排一定的自由游戏的时间,让他们自然地体验道德冲突,尝试着去解决问题。

3、讨论道德两难问题

选择一些道德两难故事,让孩子从不同人的角度去思考讨论。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会犯错误的,没有永远的好人,也没有永远的坏人。

4、鼓励孩子改变规则

当孩子在玩一个喜爱的游戏时,鼓励他们改变规则,用不同的方式去玩。一定要强调指出,如果征得所有游戏者的同意,规则是可以改变的。

5、让孩子自己制定一些规则

强调指出,什么是对集体有利的事情。避免让儿童决定有关的惩罚规则,因为他们常常喜欢制定一些残酷、苛刻、不现实的惩罚措施,而这些对行为的改变却无济于事。

6、鼓励孩子开展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

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能使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促进他们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

7、探究意图和动机的含义

使用故事和木偶剧讨论人物的动机。比如,约翰弄坏了小熊的椅子,为什么弄坏的?小熊感觉怎样?约翰怎样帮助小熊会好一些呢?

8、表扬有道德的行为

对孩子的合作、帮助行为予以表扬,从而激发其他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辨别善良、公正和合作等行为。

9、使用真实的两难问题

游戏惩罚措施范文第4篇

班杜拉在1965年做过一项关于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目的是了解两个主要问题:

(1)儿童是否不管榜样(即作为实验对象的被观察者)是受到奖励还是惩罚,总是会从榜样那里习得攻击?

(2)儿童看到榜样受到奖励是否比看到榜样受到惩罚会更多地自发模仿所看到的攻击?这项实验将4~6岁的儿童分为两组。儿童在电影中看到一个成年男子演示四种不同的攻击,但在影片快结束时,一组儿童看到的这个成人榜样受到另一个成人的奖励(那个人说“:你是一个强壮的冠军。”);
而另一组儿童看到的是这个成人榜样受到惩罚(另一个说“:喂,住手!我以后再看到你这样欺负弱者就给你一巴掌!”)。接着让儿童进入一间游戏室,里面放有一个同样的充气人以及这个成人榜样使用过的其他物体。结果发现,电影里榜样的攻击所导致的结果(奖励或惩罚),是儿童是否自发地模仿这种行为的决定因素。也就是说,看到榜样受奖励的那一组儿童,比看到榜样受惩罚的另一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攻击。(364-365)这一实验结果,是否意味着看到榜样受奖励的儿童比看到榜样受惩罚的儿童习得更多攻击呢?为回答这个问题,班杜拉又做了一项延伸实验,在这两组儿童看完电影回到游戏室时,以提供糖果作为奖励,要求儿童尽可能地回想起榜样的行为,并付诸行动。结果表明,这两组儿童在模仿攻击方面没有任何差异,即都能精确地显示出榜样的四种攻击的顺序。因此可以说,榜样行为所得到的不同结果,只是影响到儿童模仿的表现,而对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在榜样受到惩罚的条件下,儿童同样也习得了这种行为反应,只是没有同样地表现出来。班杜拉的上述实验研究表明,惩罚对降低有些问题行为比较有用。“尤其是当学生几乎没有什么动力去改变行为时,惩罚就较为有效”。(328)当惩罚看起来是减轻危险反应的唯一可行的方法时,惩罚的害处可能要比让儿童自身发展下去产生的后果要小些。因此,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认可适度惩罚的观点,主张尽可能采用移除式惩罚而少用施予式惩罚,以此来减少惩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同时应将惩罚和对适当行为的奖励强化结合起来,通过惩罚的负强化效应而发挥其教育价值。(186)

二、惩罚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一)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

具有积极目的(因此而不失其教育性价值)的惩罚应当具有相对明确的使用范围,因为并非所有的不良(非期望)行为都可以通过惩罚而收其效果。作为教育手段的惩罚应当具有两方面的涵义,就其消极层面而言在于禁止某种不良行为,就积极层面来看是在于诱导良好行为。两者不可或缺,否则就失却其实施的本义和价值,变成单纯的管理甚至惩治。经验告诉我们,惩罚似乎是改变不良行为的最为简单有效的措施,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有很多教师就是抱着这样的错误观念并付诸实践,从而导致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大量无法达到有效抑制、消除不良行为预期目标的惩罚方式,也就是说无效的或者不当的惩罚。从所施惩罚物划分的角度看,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这几种:身体惩罚(体罚)、心理惩罚、布置额外作业、拖延下课或课后留校等。从惩罚过程的行为分析角度,主要有滥用教师权威的惩罚(包括对由于教师失职行为而引起的学生不良行为的惩罚和出于报复目的的惩罚)、违反逻辑结果的惩罚、情绪化惩罚、惩罚尺寸失度(包括过轻惩罚和过重惩罚)以及惩罚对象错误和选错惩罚物(心理学上是指能够减弱不良行为的操作结果)等。这是我们应当予以重视和避免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及学校基于其特定的法律地位,在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处置时,其拥有的权责是不等同于监护人的。那么,对于什么样的不良行为,教师应当给予惩罚,而对于哪些不良行为,又不必给予惩罚呢?下面只是一些不完全的列举分析。

1.对于那些属于违反校规班纪和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如撒谎、偷拿东西、考试作弊等行为,如果学生明显知道这样做是违反规则和错误的,自己又能够遵守,却不顾后果而为之,就表明他具有明知故犯的过错,对于这种行为可以给予惩罚。

2.对于属于学习方面的不良表现和个人生活中的非期望行为,应以引导和强化为主,一般不要采取惩罚的方式。每个学生基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个体差异,后天努力及客观条件悬殊,导致彼此差异,不可能都像学校要求和教师期望的那样作出反应。因为某些不良行为是早先就已形成了的,难以期望其在短时间内作出改变,而某些正确行为的习得是需要必要准备的。对于那些有特殊需要的行为问题学生,应当充分考虑其实际并在征得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由学校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士或者校外心理学家进行干预、矫正。

3.对于属于学生情绪反应上的不良行为,一般不宜采取惩罚性教育,因为这样做非但不能消除问题行为,反而可能引发更强烈的情绪反应。对这类不良行为,应当先杜绝引起该学生此不良行为的强化物,再以正强化为基本干预方法。

4.对于初次出现的意在引起教师或同学关注、危害轻微的学生不良行为,教师可以采取忽视或者强化期望行为的做法加以应对,最好不要采取使其目的得逞的惩罚措施。

(二)实施惩罚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是否给予惩罚、何时给予惩罚以及如何给予惩罚,诸如此类的问题即使在行为心理学家内部也存在很多争议。那么,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实施惩罚时应注意些什么,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呢?

1.惩罚保留原则

也就是说,教师应以正向强化为基本原则,尽量避免使用惩罚来矫正行为,而是通过奖励等方法增强与目标一致的期望行为。那些赞同使用惩罚的行为理论家们也同意这样的观点,只有当强化不奏效时才考虑使用惩罚。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首先向他建议能引起其兴趣的替代行为。除非不得已,一般保留采取惩罚的措施。(525)例如学生甲嘲笑同学是笨蛋。班主任老师本来可以罚他站在角落处反省自己为什么嘲笑别人,可是这位教师并没有这么做,她知道甲生这么做,只是为了满足他在同学面前的表现欲,而甲生在科技能力方面又很强。下课后她把甲生单独叫到一边,和他共同设计了一个科技项目。当他完成这个任务后,老师就让他在班里展示其成果。这种做法,既纠正了学生的不当行为,避免因为惩罚而带来的不良后果,还可将学生从消极榜样转变为积极榜样。

2.及时性原则

即在不良行为出现或者非期望事件发生后尽快地施以惩罚物,这时收到的效果最佳。如果延迟惩罚,则在惩罚之前发生的理想行为会受到惩罚物的影响而减弱。一旦教师认识到有必须加以惩罚的不良行为出现,就应该立即给予惩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惩罚对该不良行为的抑制效果。

3.正当性原则

首先,教师应当出于教育的目的,根据既定而明确的规则处罚有过错的学生。任何将惩罚作为报复手段的做法都是应当被绝对禁止的。在实施惩罚时要确保被惩罚的学生知道他的哪种行为受到处罚以及为什么受惩罚。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明白他为什么受惩罚,学生自己也就明白为什么受惩罚。其次,教师应当确保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惩罚是合适的。即确保采取的惩罚措施是针对其不当行为并且是适当有效的,不会有副作用,除非其副作用相对于不良行为造成的后果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要根据错误行为的严重程度决定应当施以怎样的惩罚,惩罚实施的强度要与受处罚行为所造成的危害成比例,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过久。过分宽容或者过分严厉的方法都不会有效地消除错误行为。可以采取分级处理、渐次惩罚的方法,并考虑给将要受处罚的学生提供选择不同行为的机会。例如,LeeCanter就主张对待错误行为应该有不同程度的惩罚水平,而且课堂管理中惩罚的等级不应该超过5个。(357)在进行惩罚时,应当考虑学生心理需求上的个别差异,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尽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灵伤害,严禁体罚和侮辱学生。

4.最低伤害原则

在教育中实施惩罚往往会导致一些消极的后果甚至是危害。如激起受惩罚学生的情绪行为,造成学生逃课、掩饰行为和对教师的疏离,导致攻击行为增加,失去自尊和心灵伤害等;
过度惩罚或者经常性地实施惩罚有可能引发制约现象,容易使得与惩罚有关任何刺激变成制约惩罚物。因此,当教师必须抑制一个不良行为时,应选择一个比较温和的又能阻止将来的不良行为的惩罚方式。比如当教师通过忽略、说理、给予脸色的方法能够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时,就不要采取警告、批评、叱责的方式;
对于某些不良行为,可采取私下实施惩罚的方式,既可以消除引起班级同学的注意的可能性,还能避免学生在大家面前感到尴尬或羞辱。

(三)关于教师实施有效惩罚的几点建议

鉴于惩罚的种种弊病以及由其可能带来的许多副作用,教师对于惩罚应当采取一种“不得已而用之”的谨慎态度。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是一项技巧,也是对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考验和挑战,需要充分运用教师的教育智慧。在实施惩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当清醒地认识并让受惩罚学生认识到

惩罚针对的只是不良行为而非学生本人。因此,任何会导致伤害学生自尊心、降低其自我价值感从而造成学生心灵伤害的惩罚措施,都应当不用或尽量避免使用。

2.教师必须结合具体个体和情景

深入分析造成学生某种不良或违规行为的原因和动机,然后考虑是否有必要施以惩罚;
如果需要,再考虑选择适当而有效的惩罚方式。

3.对惩罚的解释与说明

对于某种不良行为,一旦确定有必要加以惩罚时,教师就必须明确告知学生实施了哪项被禁止的行为,违反了哪一项规则,造成了什么样的具体后果(比如干扰了同学的学习,威胁到其他同学的安全和自尊、或者是损害了学校的财产等),从而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之所以对这一行为实施惩罚,是因为它已经超越了可接受行为的界限。对惩罚的解释和说明,既使被惩罚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而容易接受这一惩罚,也让其他同学明白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

4.教师在应对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时

应尽量保持平静、克制和理性,以避免受其个人主观成见和消极情绪的干扰而出现过激反应,进而引发不当惩罚。

5.对不良行为的惩罚必须与对良好行为的奖励强化相结合

方能收其教育之功效。相关研究和大量的事实都表明,当可接受行为同时被强化时,对不良行为的惩罚会更有效。(331)而且,通过强化期望反应、惩罚非期望反应,可以向学生传递“行为是能够改正的”的积极信息。例如张三在校表现不佳,常出言不逊地顶撞老师,为此几乎成了教导处的常客。这时教育他最好的办法不是如何指出他的错误,而是强化他表现良好的一面。

6.对受惩罚学生保持关注

以监控和评估惩罚的有效性,必要时调整或改变教育措施。如果一个给定结果(惩罚)不能降低它所要惩罚的反应(即不良行为),那么这个结果对于被“惩罚”的学生来说就不是让其厌恶的。事实上,这种惩罚有可能是一种强化。这时,需要教师调整自己的判断并改变其教育策略。

7.在必要时

游戏惩罚措施范文第5篇

上大学的时候我就为皮亚杰、陈鹤琴等儿童心理学家所感动,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观察自己的孩子,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掌握了关于儿童心理的第一手资料。我的儿童心理学老师侯春也是以她的女儿为研究对象,既教育出了一位聪明可爱的女儿,也充实了教学内容。那时,我就想,以后我有了孩子也要好好地观察并记录他的言行,同时记录自己的家教反思及家教行为,将自己的记录作为我和孩子的一份精神大餐保存起来,还可以作为真实的教育案例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如此一举两得,将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孩子出生后,我将记录孩子成长的过程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等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我与孩子共同成长,所以我给这个记录取名为《与子同行》。如今孩子快14岁了,翻看《与子同行》的记录,虽然只有区区五百多篇,却也能将各种感悟囊括其中。现将自己处理孩子赌气行为的故事采撷下来,与大家共享。

一段时间以来,浩然有了一个很不好的毛病:爱赌气,情绪化很明显。他和小伙伴在一起玩儿时,稍有不如意就赌气走开了。还说“我再也不和你玩儿了!”和别人打球打不好,要么说“我不打了!”要么就故意打臭球。这个毛病对孩子的发展太不利了,它会影响人际交往,被同伴孤立。没有谁喜欢爱发脾气、爱赌气的人,而且这还会影响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因为在赌气时人的理性失去了作用,意志的坚持性大打折扣。我想必须让孩子意识到赌气的危害,同时辅之一定的惩罚措施,让他感受到赌气所带来的切肤之痛,帮助他改掉这一毛病。什么时候是最好的教育时机呢?惩罚应该是即时惩罚,不能秋后算账,所以应在他赌气时实施。

浩然又连续两天赌气了。头一天他的朋友到我家来玩。那个孩子跟浩然开玩笑藏了他的三国人物卡片,他赌气开门出去不跟人家玩了。第二天晚上是他的同学周末聚会时间,不知什么原因他赌气跑到一边去了,看样子在等同学来叫他。别的同学并没有在意,继续在一起玩游戏。我和他的爸爸在远处边观察边商量应对措施,准备采取有效方式,帮他彻底改正过来。

正好近一个月来,浩然天天盼着夏令营快点开始,这次我们就决定以取消他的夏令营资格作为惩罚手段。这对浩然来说是很残忍的事,因为他已盼了那么多天,而且还召集了一些小伙伴。但唯有这样,才能让他认识到赌气的代价。果然,我把我们的决定告诉他后,他开始好像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待确认后,脸色由晴转阴接着下起“雨”来。他一边哭一边说:“我以后改了,让我去吧!”我说:“你许诺改正已无数次了,这次不能再原谅你了!”浩然哭得更厉害了,他哽咽着说:“是我把伙伴们召集起来的,现在我却不能去了,见了他们我怎么解释呀!”我对浩然说:“不让你去夏令营不只是一种惩罚,更主要的是你还不具备参加夏令营的条件。参加夏令营需要有一定的独立性,你已基本具备;
还要能吃苦,你也基本具备;
更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与伙伴沟通能力,而你爱赌气,很难与朋友玩到一起,说明你还不具备这种能力。你想:夏令营里组织活动,你却和小伙伴赌气不参加,人家不得不提前把你送回来,那不更没面子吗?所以你今后一定要改掉这一毛病,为你明年参加夏令营作准备。”浩然虽然明白了,但还是忍不住地哭,直到哭着睡着了。我虽然不忍心,但不能改变初衷,只能期待着浩然发生变化,也希望有一种更好的方式让浩然进一步认识赌气的危害,帮他解决这一问题。

终于,电视节目里提供了一个恰当的教育措施。从暑假快结束起,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每周末都有一档暑期特别节目《阳光灿烂的日子》,记录了一群孩子参加夏令营的全过程。这档节目通过对孩子们进行分组对抗游戏,充分地把孩子们的各种问题暴露出来,再给予教育,帮孩子们认识并改正错误,同时,每期还要淘汰一名营员。浩然非常喜欢看,一期也不落,我们也从中找到了改正孩子赌气行为的最好的教育方式。

其中一期节目展现了赌气的危害。两组队员中各出一名队员进行猎人、狗熊、枪(类似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剩下的队员按分组分别站在两个绳圈内。通过猎人、狗熊、枪的游戏决定哪组需缩小绳圈,每负一次绳圈缩小一米,随着绳圈的缩小,绳圈内能容纳的人越来越少,哪组绳圈内最先没人哪组就算输了。结果其中一组负的次数太多,那组的绳圈越缩越小,圈内仅剩下一名队员了,而另一组的绳圈内还有六个人。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这个队员赌气自己走出了圈外,不进行比赛了。他的行为受到所有队员的指责,责备他没有坚持到最后,是个不为团体负责任的人,大家一致要求淘汰他。这个例子对浩然的触动很大,他说从来没想到伙伴们会那么不喜欢赌气的人,赌气会伤害团体的利益,更会伤害到自己。

另一期阐述的则是情绪自控能力强的作用。游戏规则是先选出两个队长,然后再由队长挑选队员。有一个孩子因为太胖了,在前面的比赛中多次拖后腿,所以两个队都怕他影响了自己队伍的成绩,不愿要他。后来,通过猎人、狗熊、枪的游戏,失败的一方不情愿地收下了这个队员。但是这个孩子并没有因为大家不愿选择他而发脾气,更没有赌气,而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比赛中去,用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结果在那场比赛中,他发挥出色,为他这一组赢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因此成为当天的“今日之星”。由一个不被看重的人成为最受大家推崇的人,这是多大的跨越!原因就是这个孩子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赌气,专心投入地做好每一件事!

两个事例,一反一正,浩然彻底认清了赌气的危害,下定决心以后一定尽力控制自己的脾气,尽量不赌气,也不再为不能参加夏令营感到委屈了。

如今这个节目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他果然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极少再赌气。我们也很欣慰,这就是观察学习的结果,这就是榜样的力量,通过替代强化实现了说理教育起不到的作用。

没有谁生来就是优秀的父母,优秀的父母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与孩子一起成长起来的。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如此,其他教育问题也是如此。作为家长,或许我们都应该认真思考并努力践行这样几句话:

“想让孩子听你的话,就要采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

想让孩子满足你的要求,你的要求就不要超过孩子承受的限度;

推荐访问:惩罚 措施 游戏 游戏惩罚措施【五篇】 游戏惩罚措施(精选5篇) 游戏惩罚措施有哪些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