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生产成本控制论文【五篇】

生产成本控制论文【五篇】

时间:2023-06-28 08:5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在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上,大部分企业对于员工的生产技能培训并不重视。如本企业对于太阳能逆转器的生产职员聘用上,培训期较短,由于生产的需要,造成培训时间不够,另外对员工的生产技能没有进行有效的考核和筛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产成本控制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生产成本控制论文【五篇】

生产成本控制论文范文第1篇

(一)生产技能培训不够等原因造成水平参差不齐,不合理损耗很大

在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上,大部分企业对于员工的生产技能培训并不重视。如本企业对于太阳能逆转器的生产职员聘用上,培训期较短,由于生产的需要,造成培训时间不够,另外对员工的生产技能没有进行有效的考核和筛选,由此造成生产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很多不合理消耗,如次品的数量和生产的效率等。

(二)生产调度安排不顺畅,机器员工作业效率低下

企业生产成本控制上,还需要对工厂生产效率进行提高。然而,在大部分企业下的工厂在生产调度安排并不顺畅,从而造成员工作业效率低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并不能有效地完成工作量。如本企业生产的逆变器,由于工作量大,操作复杂,因此需要员工掌握熟练的生产技能,在生产调度安排上进行合理化,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

(三)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目标的设置不合理

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目标是在企业整个成本控制目标设置的基础上设立的,因此在进行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目标设立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企业长远发展,还要考虑企业的整个成本控制目标。但是大多数企业在整个成本控制目标上并没有明确的计划,或者缺少长远发展的目标,造成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目标设立不清晰或者不到位,因此,其生产成本控制比较盲目且难以形成竞争上的优势。

二、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关键要点

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点,它不仅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组成上也涉及到多个相关部门,因此在企业生产成本控制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大的关键点:

(一)生产成本控制的制度

企业进行生产成本控制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生产成本控制制度。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完善制度:首先是生产成本统计上建立统一的制度。在生产成本统计上要形成规范的统计格式,在企业原材料的采购以及工厂物料的领取细节都要进行记录,并且定期进行账目的汇总。另外还要配备专门的统计人员来进行各个项目的统计和分类,以便会计部门进行数据的分析。其次就是生产成本分析制度。在企业的生产成本统计的基础上,还要形成统一的分析制度,通过对企业生产成本的构成、水平,以及生产的效益等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就是要建立生产成本风险预警制度。生产成本风险预警制度就是通过生产成本控制目标以及生产状况的分析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个项目进行成本线的设立,当实际生产过程与成本线出现较大的偏差时,可以得到及时的报警,引起管理人员的警觉,从而加强控制。

(二)生产成本控制的内容

在生产成本控制的内容上进行生产成本控制也是控制过程中的关键。生产成本控制的内容包括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产品流转中的成本控制以及事后成本控制。事前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设计等产生的成本。如本企业的太阳能逆转器在研发时产生的人工成本和材料采购成本等。事中成本控制则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实际用料和辅料成本以及人工和能源消耗成本等。产品流转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产品在包装过程和运送过程中的成本。事后成本就是指产品的反馈和过程控制成本,我公司在3年以来,对于太阳能逆转器的产品销售都拥有售后质量保障体系,在质保期内对客户开展售后维护服务,因此在维护费用上也是不小的开支。在这些生产成本控制内容上,企业要注重细微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实现全面的生产成本控制。

(三)生产成本控制的方法

企业在生产成本控制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成本控制的方法来促进控制的有效性。主要可以采用三种方法。首先是指标分解的控制方法。指标分解方法主要是按照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组成构件或者产品的生产步骤进行分解,然后对每个构件或步骤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控制的方法。其次是预算控制法。预算控制法是企业成本控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对用料和人工的使用进行评估,从而对成本进行预算编制。在预算的控制上,要责任到人,对于预算情况要进行跟踪。监督和检查。最后就是定额控制的方法,定额控制是对生产过程中不同品种产品的单件消耗额度、工时等制定明确的额度,从而实现生产成本的控制。

三、结语

生产成本控制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当今社会,竞争力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成功来自于拥有自己的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来自于企业为客户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这说明了现在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仅取决于顾客价值,也取决于为创造该价值所付出的代价,即成本。然而传统的以成本降低为核心的成本控制已经难以支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品价值链成本控制逐渐被人们认识,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论述产品价值链成本控制的特点与方法。

关键词 成本 成本控制 产品价值链

成本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是追求低于其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涉及很多的内容,例如人事,物资,生产,质量,财务等等,这些管理无不与成本管理密切相关,成本像一只无形的手,存在于企业管理的每个过程,因此,成本控制做的好不好,决定了这个企业的成功与失败。自14世纪产生成本会计开始,成本控制的发展经历了传统成本控制阶段,现代成本控制阶段,作业成本控制阶段及价值链成本控制阶段这四个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价值链成本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由于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而获得竞争优势的武器之一是“产品价值链”,所以说产品价值链成本控制应当成为当今时代最为有效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

一、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

1.成本控制概念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起来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之前及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采取的一系列预防与调节措施。成本控制室一种为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与成本降低并不是一个概念,成本降低,是指为了不断降低成本而作出的努力,包括统筹安排成本、数量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以求收入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因此又被称为相对成本控制。而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因此又被称为绝对成本控制。通常,成本控制主要是管理问题,而成本降低主要是技术方面的问题。

通常,对外财务报表成本仅指生产成本,即狭义的成本;
广义的成本即企业中位产品定价与确定生产要点是的产品成本则包括研发成本,设计成本,生产成本,营销成本,配送成本及顾客服务成本六大块。其中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以及产品生产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品价值链,单纯的产品生产在当今社会中不容易形成竞争力,只有将产品价值链有效整合,从整体方面把握成本控制,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成本控制的历史演变

成本会计萌芽于14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发展。成本控制的发展经历了传统成本控制阶段,现代成本控制阶段,作业成本控制阶段及价值链成本控制阶段这四个阶段。

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是以“产品”为中心,往往只重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节约,而忽视了企业生产过程之外的其他成本控制,传统的以产品成本降低为核心的成本控制已经难以支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现代成本控制阶段是一个以“管理”为中心的成本控制阶段。然而现代个性化和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引发了作业成本发的兴起,使得现代成本控制逐渐转型为以“作业”为中心的成本控制阶段。但是,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而获取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之一是“产品价值链”,因此,产品价值链成本控制应当成为当今时代最为有效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

二、产品价值链成本控制特点

产品价值链观点把价值链看作一些群体共同工作的工艺过程,以某一方式不断创新,为顾客创造价值。产品价值链思想认为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增加价值,更是要重新创造价值,在价值链体系中,不同的经济活动单元,例如供应商、企业合作者以及顾客等等,通过协作,共同创造价值,而价值已不再受限于产品本身的物质转换。这里的价值不仅仅是有形的顾客价值,比如产品或服务,更应该将顾客的满足感考虑进来。

1.为企业提供事前控制

基于产品价值链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成本控制的事后追踪、分配管理,更提供了一种事前控制。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知识、信息等等因素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等可以直接而准确分派到具体产品成本中的费用所占比例是呈下降趋势的,再加上作业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成本控制也变得更困难。而产品价值链分析可以帮助找到各作业与产品成本之间的联系,为成本控制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2.源流成本控制思想

产品价值链成本控制阶段成本控制的重点是在于企业成本发生的源流,即企业产品设计和产品规划设计阶段,所以价值链成本控制更加重视产品的设计这一环节,而不是等产品设计完成之后,再千方百计的在生产的过程之中压缩料、工、费等成本,单纯的从产品生产环节来控制成本,成本减低的空间不大,并且还容易造成生产过程中的偷工减料,从而使得产品的质量不过关。而在产品的设计和产品规划阶段就开始实行成本的控制,既确保了产品的低成本生产,又保证了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高质量。

3.有助于企业识别战略环节

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事实上来源于企业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能真正的创造价值的活动,称为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若要获取竞争优势,尤其是保持竞争优势,则主要基于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的战略价值链环节上的优势,把握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能控制整个价值链。但是这些决定企业经营成败和效益高低的战略环节因企业和竞争环境而异。进行企业价值链成本控制研究,能让企业更加清晰的识别到哪些环节才是企业的战略环节,并针对不同的环节进行不同的控制。

4.避免企业短视行为

传统的成本控制的目的可以简单的归纳为减少支出和降低成本,这是成本论成本控制的狭隘观念。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应当将成本控制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并对企业成本控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即不能把眼光局限于单纯的产品成本控制,而应当站在产品价值链的高度,从整体上进行成本控制,找到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以及产品生产这七大环节之间的联系,更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活动。

三、产品价值链成本控制方法

人们可以采用一定方法和手段,对生产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限制,使得它按照人们所希望的状态发展,因此形成成本控制。所以从总体上看,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成本的可控性与其发生的空间和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成本控制有一个可控范围和时间的问题。

1.价值链分析

首先应当确定企业的价值链定位和成本定位,因此,需要进行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师价值链成本控制的第一步,通过对企业内部与外部不同形式价值链分析,识别价值链在行业价值链或者是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其优势劣势,从而准确的进行企业价值链的定位及价值链成本定位,以确保其优势竞争地位。此处的价值链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的合理成本投入和耗费的控制。

2.价值链成本的驱动因素分析

从价值链成本控制行为出发,弄清楚价值链成本的驱动因素,以利于对价值链成本控制。不同的驱动因素决定了价值活动的不同成本,因此,控制成本的驱动因素、重构价值链以及寻求一切低成本来源,是任何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并取得净重优势的关键。一项价值活动的成本行为常同时受到很多成本驱动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成本驱动因素之间往往相互影响,这一点是企业要注意的。

3.制定价值链成本控制的标准

为了便于对实施价值链成本控制进行有效控制,就需要确定价值链成本控制的标准。基于价值链成本控制观念,价值链成本控制标准的具体内容应当包括资源投入标准和资源耗费标准,控制标准的种类则主要是成本驱动因素的控制标准,因此应该包括结构性成本驱动因素控制标准和生产经营性成本驱动因素的控制标准这两种标准。

4.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形成过程

依据价值链成本标准,通过对价值链成本的驱动因素控制实施价值链成本形成过程的控制。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观念和现代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在成本控制标准制定的基础上要有效的控制成本形成过程。就对价值链成本控制来说,是要求有效的控制基于价值链的资源投入成本的形成过程和资源耗费成本的形成的过程,但是价值链成本形成过程控制并不完全同于现代成本控制所说的成本形成过程控制,它主要是对价值活动成本驱动因素的控制。

5.基于成本控制的价值链优化

价值链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提供最大的顾客价值,要从成本控制角度出发对价值链进行重组或优化。价值链成本控制的最主要目的是要通过价值链成本控制打造一个优势价值链,并培育价值链成本优势。因此,价值链成本控制将会通过价值链成本驱动因素分析以及控制辨明关键价值链单元和环节,从而重新构建价值链,打造优势的价值链,也就是进行价值链优化,包括外部价值链优化和内部价值链优化等。

四、结论

本文将现代产品价值链理论运用于企业的成本控制研究,基于价值链的成本观和价值链成本控制观,价值链成本控制要同时从不同的范围、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的角度来选择成本控制方法,从而实现一个“创造价值――成本投入――创造价值”的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旨在运用现代产品价值链理论,以产品价值链创造为出发点,打造和培养企业的竞争优势为目标,始终从价值链整体优化这个角度来确定企业的成本定位,进一步实施基于价值创造与提供的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吴从署.现代成本控制的观念与内容.湖北财税.2001(5).

[2]熊兵.论成本观念.青海金融.1999(8).

[3]马芳琴.西方现代成本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启示.江苏商论.1998(12).

生产成本控制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 财务成本 控制与管理

1.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概念

现代成本控制理论是由现代财务管理引申出来的,随着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快速发展,财务成本控制理论把企业的财务成本控制看作一个系统工程,使企业从生产准备到产品销售的最终环节发生的所有成本都在监控之下。财务成本控制还力求在一定信息条件下,按照预定目标对企业所有行为进行成本管控,以便起到加快资金运转,减少不必要支出,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协调部门利益冲突等作用。

2.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原则

钢铁企业生产资料消耗巨大、生产成本较其它行业高、工作人员数量大、生产工艺流程复杂、设备、人员、技术、后勤保障等各部门的合作和利益分配问题,因此钢铁企业的财务成本控制更为复杂,需要遵循一定原则进行。

2.1局部相结合的控制原则

钢铁企业财务成本控制既需要监控企业内部生产的成本,又要兼顾原料、运输、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成本,只有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有总体把握,才有利于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成本问题。在注重整体的同时,还要抓好企业的关键环节的成本控制,这些直接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成本,也是最容易出现漏洞的地方,因此企业的财务成本管控机制要对其进行重点监控,从整体上把握,从关键环节入手,有效降低钢铁企业的不必要支出进而节约成本。

2.2控制与日常监控相结合

现代财务成本管理与控制是建立在现代系统论、信息论和过程论的基础上的,财务成本管理控制应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技术部门的优势,并建立以财务部门为主的管控机构,使企业信息、技术部门为企业成本控制贡献力量。管控机构以技术为指导,制定相关成本控制标准和计量办法,使成本控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钢铁企业经营管理有其特殊性,因技术波动与工艺细节问题出现成本不可避免,需要发挥企业全体员工的日常成本监管作用,使企业成本监管贯穿于企业日常生产中,鼓励全员参与企业技术改进和成本控制活动。

3.企业财务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内外钢铁市场竞争加剧,我国钢铁企业已经步入微利时代,主要表现为缺乏财务规划、成本负担严重、成本控制方式落后、成本目标考核制度粗放等。

3.1缺乏财务规划、成本负担严重

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环境正不断恶化,钢铁企业在财务成本控制规划方面突出表现为控制手段滞后、成本控制力能力不足、企业生产成本负债过高等。由于缺乏有效的财务规划策略,不少大型钢铁企业不得不依靠发债券添新债还旧债。

3.2绩效成本控制计划、成本控制方式落后

我国钢铁企业的财务成本控制计划主要依据上一年企业的生产成本来确定,不少钢铁企业在生产成本的管理控制方面很大程度通过人为调节,很难反映企业生产成本的实际情况,也没有有效措施来制约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成本的增加问题。我国钢铁市场的复杂变化形势,使我国钢铁企业的收入预期只能以粗放的方式进行估算,企业的预期收入对安排企业的生产和原料进货、储藏、生产等环节并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财务成本控制缺乏计划性为成本管理带来难度,成本控制方法的落后使成本造成损失后才可能得到纠正,影响了钢铁企业的整体营利能力。

4.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为保证钢铁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必须按照现代财务成本控制理论和原则对企业的财务成本控制进行有效规划,解决财务成本控制的突出问题。

4.1财务成本控制规划、全员履行成本控制义务

做好钢铁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首要工作就是依据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做好财务成本控制的规划,使成本控制规划能清晰地反映企业各项经营目标,使企业所有资源耗费以及资源的配置情况在成本控制规划中得到清晰体现。成立包括财务、技术、营销人员在内的财务成本管理控制主体,使企业的财务人员与各级管理人员共同负责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成本控制与节约工作,达到不断降低管理费用和财务支出的目的。

4.2财务成本控制方法、完善财务成本控制体系

2012年我国取得营利增长的宝钢、北钢、首钢等企业一直在进行着财务成本控制体系的建设工作,这些企业一直利用先进的财务成本控制方法和体系建设来探寻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方法,我国鞍钢集团2000年时就已经开始引进并使用ERP系统对企业的财务成本核算进行管理,完成了企业财务成本控制向进货、销售端的延伸。宝钢为了提高企业生产成本的分析与预测能力,在2000年开发了财务成本数据库系统,实现了成本分析与预算、生产成本计划值、库存明细计算等三模块于一体的成本数据分析系统。

5.结论

钢铁企业财务成本控制是基于财务部门开展的,由钢铁企业各部门共同参与的一项旨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钢铁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活动。现代钢铁企业财务成本控制必须依靠系统化、信息化、科学化的方法对钢铁企业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进行监控,以达到减少钢铁企业成本负担、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约生产资源、有效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包晓红.钢铁企业成本控制新途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6 P78.

[2]沈存刚.论如何做好钢铁企业生产成本管理及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8 P31.

生产成本控制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民族地区、经营绩效

一、引言

实施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降低企业风险,提高经营绩效。那么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的实施是否能起到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呢? 美国萨班斯法案(SOX) 颁布后, 针对美国资本市场的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结论。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以推动企业实施与完善内部控制, 目的之一同样是降低企业风险,以提高经营绩效。本文利用2011-2013 年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及深圳迪博公司提供的内部控制指数, 实证研究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由于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向东部的倾斜和民族地区自身长期发展的滞后 ,民族地区的制度环境以及商业繁华与其他地区相比略有不及。长久以来,国内外研究大都认为民族地区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不高。西部大开发的提出是国家为了缩小东西部差距所做出的一项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策略 ,也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本文的研究将引入上市公司的位置变量,研究上市公司是否处于民族地区对企业经营绩效是否存在影响。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2.1内部控制与经营绩效

有效的内部控制作用有:保证管理层所获得可靠信息,以制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确保日常经营活动的规范性,减小差错和失误发生的概率;

帮助企业制定内部考核监督方案,实现监督和激励双管齐下;

为内外部审计提供值得依赖的基础环境,使内外部的监督能够相互配合,更好地去发现公司各项业务核算中的错误,为公司下一步的努力提供方向和线索,最终实现绩效水平的整体上升。总而言之,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的提高能够为公司总体绩效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平台。

张川等(2009)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的有效执行与实施对提高房地产企业的公司业绩有显著作用;
朱传宝等(2014)以非周期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得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公司业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为此,笔者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1(H1):

H1: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公司经营绩效,即内部控制的综合评价指数越高,公司绩效越好。

2.2内部控制、民族地区与经营绩效

通过阅读以往文献,发现学者很少将内部控制与公司所处地域放在一起来研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将者两者结合的原因是:内部控制与公司所处区域对公司绩效均产生一定影响。

公司所处的地域会影响企业外部的制度环境、经济环境、社会风俗、人才质量等,势必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域间的制度环境会存在较大差异,外部的制度环境会对企业内部的内部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民族地区的制度环境以及商业繁华与其他地区相比略有不及,长久以来,国内外研究大都认为民族地区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不高。西部大开发的提出是国家为了缩小东西部差距所做出的一项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策略 ,也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若以是否处于民族地区为变量,该变量是否会对企业经营绩效产业影响呢?为此,笔者提出假设2(H2),假设3(H3)。

H2:相较于民族地区的上市公司,位于非民族地区的上市公司的公司经营绩效较好。

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位于非民族地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越大。

三、研究设计

为检验之前的理论分析及假说,本文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内部控制和是否位于民族地区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变量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绩效、内部控制、是否位于民族地区及其他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有: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等。

3.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所有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SMAR)、锐思及迪博数据库。本文的初始样本为2010年1月1日之前主板上市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考虑到刚上市的公司数据可能对实证结果产品偏差,所以本文选取2011-2013年为研究区间,共2315家上市公司。同时执行以下筛选程序:

(1)剔除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公司;

(2)剔除金融类的公司;

(3)剔除变量值缺失以及数据异样的样本。

经过上面的剔除,总共得到1523个样本公司,选取这些公司2011-2013年的数值,共4569个样本值。本文的统计研究工具主要采用 Excel2007、Eviews5.0.

3.2变量定义与设计

3.2.1被解释变量

笔者将使用资产收益率(ROA)指标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

本文选取资产收益率来代表公司的绩效。资产收益率反映的是公司运用全部资产所获得利润的水平,该指标越高,资产的运营效率越高,公司的成本费用控制水平越好,资产收益率能体现出公司的整体管理能力,因此能很好地诠释公司绩效。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公式:

ROA=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3.2.2解释变量

(1)内部控制(IC)

本文使用2011-2013年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中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综合评价指数作为内部控制优劣程度的衡量指标,公司的指数得分越高,内部控制有效性越高。

(2)是否是民族地区(Min):上市公司位于少数民族地区,则取1,否则取0。

本文选取的民族地区包括内蒙古、新疆、广西、 宁夏、 5个民族自治区。

3.3.3控制变量

(1)成长性(Growth):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 上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

Mc Connell ( 1995 )实证发现, 成长机会与负债比率呈现负向关系,然而再根据融资顺位理论, 发现负债比率也与公司价值呈现负向关系,因此,公司成长机会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影响为正向关系,故公司成长机会与企业经营绩效有关。本研究以营业收入增长率为控制变量,并推论其与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2)资产负债率(Debt):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吴成丰与郑国鸿 ( 2005 )以及林有志(2007)等人之实证研究显示, 经营绩效与负债呈负相关, 因此,本研究以资产负债率为控制变量,并推论与经营绩效成负相关。

(3)公司规模 (size):

资产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经验绩效,为了减少差异,将其取对数标准化。

企业的规模大小会影响经营绩效,主要在于大企业比较容易获得内部与外部资金。并且规模大的企业会有经济规模, 能够让企业所产生的效益反应在企业的经营绩效 (Ng,2005) 。本研究资产规模的对数为控制变量,并推论其与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4)所有制形式(Own):最终控制人为国有取1,否则取0.

国内外多个研究(杨德明等,2009;
张会丽等,2011)均发现,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对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以最终控制人为国有性质设立虚拟变量,作为衡量所有制形式的指标,并推论其与经营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5)董监事持股比例(Owncon10):

Fama and Jensen ( 1983)研究发现董事会有降低问题的功能。由于董事会结构特性如董事会规模、董事会股权结构、董事会的独立性皆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 而本研究便采用董监事持股比率来当作控制变量,探究对经营绩效之影响。

(6)股权集中度: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

公司股权的集中度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谢华等(2014)以沪市江苏省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受到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影响显著。因此,本研究选取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为股权集中度的指标。

(7)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grow):(本年GDP- 上年GDP)/上年GDP.

3.3模型设计

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多元回归模型:

1.以内部控制指数为自变量,提出模型一:

2.以内部控制指数与审计质量为自变量,提出模型二:

3.在模型二的基础上,在自变量中加入内部控制指数与民族地区的交叉变量,提出模型三:

其中α表示常数项,β1~β10为各变量系数,?着为随机误差项。在数据处理时,使用Excel2007、Eviews5.0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

四、实证研究

4.1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使用Excel2007等工具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表1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数据来源:excel2007数据统计分析

从表1看出,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为4.5%;
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数平均值为680.939;
民族地区的上市公司占总上市公司比率为5.5%,表明民族地区上市公司数量偏少;
样本上市公司的平均增长率为397.4%,但分布不均匀,最大值最小值差距很大;
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为49.8%;
所有制形式中国有控股的占16.9%;
前十大股东控股比率较高,平均为53%;
2011~2013年GDP年增长率平均维持在8.6%的水平上。

4.2实证分析

表2 给出了模型1、2、3的回归结果。从模型1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内部控制质量(IC)与经营绩效(ROA)显著正相关;
表明内部控制效果越好,企业经营绩效越好。因此,本研究证明了假设1。与此同时,经营绩效(ROA)与资产负债率(Debt)、公司规模(Size)、所有制形式(State)、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grow)显著负相关,与前十大股东控股比率显著正相关。成长性(Growth)、董监会持股比例(Own)对经营绩效没有显著影响。

从模型2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公司位于民族地区(MIn)与经营绩效(ROA)并不显著正相关,表明是否上市公司位于民族地区对经营绩效无显著影响;
原假设2未得到检验。模型3的回归结果表明:加入内部控制与民族的交叉变量后,内部控制质量(IC)与经营绩效(ROA)仍显著正相关,而民族地区(MIn)对经营绩效(ROA)仍无显著影响。民族地区与内部控制的交叉项(IC*MIn )对经营绩效无显著负相关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上市公司是否位于民族地区(MIn)对经营绩效(ROA)无显著影响,也并未通过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间接对经营绩效产生显著影响。由此,原假设2、原假设3未得到检验。

本文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 假设 1 、假设 2和假设3的检验结论均未发生改变。

首先,增加行业等控制变量。其次,分年度检验发现,假设1成立,假设2与假设3依然未成立。再次,本文考察了各模型中变量的VIF值,发现所有自变量VIF值都小于 2,表明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最后, 因变量ROA用ROE替代,实证结论与上述一致。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13年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这说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相关制度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风险,优化企业运营流程,提高经营绩效。同时本研究揭示了位于民族地区对企业经营绩效无显著影响,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效果明显,民族地区上市公司与非民族地区上市公司的不存在显著差距。与此同时,前十大股东控股比率越高,企业经营绩效越好;
而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所有制形式、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消极的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 1]周宏,刘玉红等. 激励强度、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检验[J].管理世界,2010.

[2]张川,沈红波等.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师评价与企业绩效.[J].审计研究,2009.

生产成本控制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营销成本的优化和控制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发展水平、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谈一下营销成本的内涵以及实现营销成本优化和控制的主要方法,以期为企业管理提供参考。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如何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来应对市场竞争,为企业的产业技术升级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关注点。营销成本的优化和控制可以降低企业在营销中的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一、营销成本

(一)营销成本的内涵

营销成本的内涵,按照菲利普·科特勒给出的定义: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过程和管理过程。这一社会和管理的过程有着非常广泛的内容,而不同于人们所理解的销售中的成本,销售成本是营销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营销成本的构成比较多,主要包括固定的成本费用和变动的成本费用。固定的成本费用包括营销机构的办公费、工资等,这一部分是比较固定的,比较易于把握和管理,可以纳入财务管理当中。变动的成本费用就比较复杂了,包含营销的调研成本,产品推广渠道成本,客户维护和拓展成本,人员成本,广告费用,仓储和运输的成本等。

(二)营销成本优化和控制的注意事项

企业要制定营销成本控制制度。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包括产品生产、自身竞争优势、客户群体、营销团队的特点等制定营销成本控制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保证营销成本的控制和实施可以有效的进行,约束成本开支。

企业要明确营销成本控制的目标。企业要明确营销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在不影响企业利润的前提下降低营销成本,不能因为控制营销成本而制约销售额的提升。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包括企业营销成本总目标,以及各个部门的具体实施目标,这样才能使成本控制更加高效、有序的进行。

成本控制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营销成本控制需要营销人员的全员参加,每个人都应该以成本控制和优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日程工作,树立节约成本的观念,力求以较低的营销成本获得比较高的销售额和利润。

二、营销成本优化和控制的关键方法

质量成本控制。所谓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确保或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支出,以及由于未能达到质量标准而造成的损失,即质量成本不仅包括为提高质量而实际支出的费用,而且还包括虽未实际支出但已造成的损失。质量成本控制要从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出发,既要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检测,又要尽量降低成本。要做好产品质量的预测,在产品生产出来之前进行相关的研究、讨论,预测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产品生产出来之后要进行相关的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的合格,以免因产品质量不合格而出现退换商品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产品质量成本控制既包括前期预测成本、检验成本以及损失的成本,对质量成本的这些部分进行控制,减少质量成本支出,可以降低支出的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供销规模控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扩大生产规模,缩短生产周期来生产更多产品,抢占市场份额的情况,其实企业的利润并不总是与生产规模和销售额成正比例的。企业应该运用最佳期量控制理论,对产品生产和货物存储、销售周期进行控制,合理安排生产数量和运输周期,提高供销利润。

网点布局控制。物流运输是企业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的,如何合理的安排网点,减少运输费用是企业营销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要合理安排产品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运输,包括最短路线选择、防止出现对流和迂回路线等,最终要确保商品的运输总费用最低,还要考虑到产品生产地、存储地和销售地的费用情况。合理的网点布局,可以大大的减少生产到销售环节中的成本支出,从而提高企业的收益。

产品推广渠道成本控制。企业营销在进行产品推广的过程中,需要对渠道进行调研和建设,寻找分销商等,推广渠道的成本控制需要销售部门和个人针对企业产品的特点,在实地考察和调研中节约开支,提高工作效率。在与分销商进行商谈时要寻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并尽量确保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客户维护与拓展费用的成本控制。稳定而广泛的客户源是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所以客户维护与拓展时企业营销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建立对销售人员在与客户交往中费用支出的监督机制,防止出现企业资金的浪费和流失,并且要把营销成本控制与销售人员的业绩提成挂钩,作为激励和监督机制。

广告方式控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告成为影响消费的重要导向,企业投放广告宣传的资金比例在逐渐增多,如何提高广告投放的效率和影响,发挥其对产品销售的促进作用,是广告方式成本控制要关注的主要方面。

企业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消费群体来选择广告的载体,一方面防止了大范围撒网,费用高却见效少的状况,又可以抓住消费群体的眼球,提高知名度。而且,要重视网络传播的作用,注重相关网站建设,注重网络评价的管理和反馈,并根据相关意见改进产品和服务,扩大销售量。

三、结语

企业要建立营销成本控制和优化制度,加强对营销成本的管理,建立营销成本预算体系,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人员的节约成本意识,并且将成本与营销人员的收益进行挂钩,提高企业营销资金的利用率,这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韩成鲁.如何实现营销成本优化控制[J].化工管理,2007(02).

[2]高照兵.浅谈营销成本控制[J].经济论坛,2008(1).

推荐访问:生产成本 控制 论文 生产成本控制论文【五篇】 生产成本控制论文(精选5篇) 生产成本控制研究论文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