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团队建设自我总结【五篇】【精选推荐】

2023年团队建设自我总结【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6-24 16:2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团队建设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关键词:团学工作团学干部队伍建设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160-021我国高校团学干部队伍培养与建设的必要性1.1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团队建设自我总结【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团队建设自我总结【五篇】

团队建设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团学工作 团学干部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160-02

1 我国高校团学干部队伍培养与建设的必要性

1.1 团学干部队伍建设是有效加强高校学生思想建设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对我国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腾飞具有重大意义。我国高校作为从学生到职业人转变的一个重要环境场所,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任务刻不容缓,而高校基层团组织正是这一政策执行的有力助手。作为团组织中最基础的部门——班级团支部,在校团委和学院团总支的指导和带领下自主开展各项教育工作。团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作为团支部的学生干部,他们协助团总支做好团支部的团员管理、发展与思想教育,落实团总支的各项决议,主动关心支部团员的学习、生活情况,组织团员帮助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并定期向团总支汇报支部的各项工作;
此外,团干部们还要积极组织支部的第二课堂活动,及时了解当前的时事政事,广泛学习培养支部团员积极、健康的思想,同时活跃支部氛围,极大丰富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使支部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奋斗精神,有效地协助相关部门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1.2 团学干部队伍建设是高校学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

在我国高校中,团学干部在学生工作中起关键性作用,他们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宗旨,积极的服务于同学,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目前我国高校建设发展的重点,而团学干部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营,团学干部在校团委、学院团总支的指导下,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不断加强自身管理、服务、学习和思想教育的同时不断创新,积极带领广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想法创新的校园文化活动,从策划到实施再到总结,真正做到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宗旨。此外,团学干部还是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关键,在我国许多高校都在不断谋求最具传统性、最具创新性、最具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竭力打造品牌活动,真正地将学生的思想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精神文化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进了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2 我国高校团学干部队伍培养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团学干部队伍培养与建设的制度不完善

古人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制度是团学工作能够有效进行的保证,而目前我国各高校对团学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团学工作的各项制度也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团学干部的选拔,目前,我国高校团学干部的选拔主要有民主选举产生和通过考核直接任命产生,但民主的权威性逐渐减弱,这不仅影响团学干部能否积极有效的做好团学工作,还会影响团学干部与广大学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各高校对团学组织的重视较低,选拔团学干部时没有严格的程序和制度保证,因此选拔的团学干部无法得到学生人群的认可,此外,团学干部的能力与所担任的团学工作岗位不相协调,部分团学干部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导致团学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另一方面由于选拔制度的不健全,在团学干部队伍建设中缺乏良好的竞争氛围,团学干部在学生中也难以形成威信,导致团学工作难以得到广大学生支持和帮助,阻碍团学工作的开展。

2.2 团学干部队伍培养与建设与高校团学工作的要求与发展不相协调

目前由于我国各高校对团学干部队伍培养与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从认识、管理和使用等方面都比较模糊,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中,团学干部队伍仅作为协助辅导员和相关部门从事学生管理的队伍,团学干部队伍开展工作的重心主要围绕学校和领导的意图,失去了学生组织存在的真正意义和目的,同时也扼杀团学干部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此外,部分专职的团学老师,在团学干部的培养上也是得放且放,为了团学工作能顺利开展最多也就做一些岗前培训教育,强调一下团学干部的工作职责、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等,而在具体的工作理念、创新高效的工作方法、活动的策划与总结的撰写、工作过程中的应急预案及其具体的应用技巧等相对务实性的培训极其缺乏。此外,团学干部的培养方式大都是以讲授的形式来进行,对于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团学干部还有一定的效果,这个阶段一旦过去,绝大部分团学干部会对这种培训方式产生一种厌倦的心理,甚至不愿意去参加这种培训,久而久之势必会导致团学工作的滞后。

2.3 团学干部缺乏正确的自我定位意识和工作严谨性

(1)团学干部的自我定位意识不健全

在我国高校,部分团学干部自我定位不明确,总以为自己是管理者,是学生中的特殊人群,而忽略了他们的真正身份——服务者,协助老师做好学生各方面的教育工作,帮助同学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由于自我定位意识的缺乏,这些团学干部在涉及到个人利益面前,总是想方设法的满足自己的利益,使他们变的极具功利性。他们在心里认为,作为团学干部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将来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的竞争,寻求自身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尽快加入党组织,他们认为学生干部更容易赢得相关老师的信赖与认可,各种有利于自己的机会越多,却忽略服务同学的责任与义务。久而久之在他们的团队中会产生勾心斗角、相互争名夺利的思想和行为,势必会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2)团学干部在工作上缺乏必要的严谨性、盲目被动、缺少工作方法

由于团学干部队伍的培训效果不理想、缺乏工作经验以及他们自身的能力和态度问题,部分团学干部在工作上存在盲目性,而且做事态度生硬,缺乏创新精神,这样不仅难以引导同学积极参与和支持团学工作,还会激起学生对团学工作的反感。此外,团学干部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和主动工作的能动性,仅仅是在相关老师和部门的指导和安排下开展工作,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造成团学工作的机械化,缺乏青年团学的青春与活力。

2.4 团学干部缺乏有效处理学习、工作、生活之间关系的能力

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在我国高校中,部分团学干部在学习、工作、生活上难以达到共赢。有些团学干部在工作上极其负责,各项工作完成的都很出色,但其却忽略了自己也是一名学生,这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急剧下降,甚至挂科;
而有些团学干部,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却不顾及自己所承担的工作,缺乏责任感。此外,部分团学干部在生活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工作的性质和各方面的原因,团学干部和其他同学之间免不了产生矛盾,甚至是对立。究其根源,一方面是团学干部自身原因,在工作方面,他们不能意识到自己是服务者,是为同学服务的,总是在同学面前摆架子、自恃清高,引起广大同学不满;
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存在逆反心理,他们总认为团学干部是学校阵营的,不顾学生的某些利益,再加上工作方法不得当,导致团学干部与广大学生的对立,最终影响团学工作的开展。

3 针对我国高校团学工作发展的设想及改进策略

3.1 不断创新完善制度,强化思想教育和注重团学干部队伍工作绩效的培养与建设

制度是高校团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因此要不断创新完善团学制度:(1)结合当前社会的局势和高校自身的发展情况,总结以往经验,改进团学工作的基本制度如学生会章程、团学干部考核制度、团学干部的选拔制度、团学干部的培养制度等,并重注制度细节的制定和实施;
(2)不断加强思想制度的建设:一方面高校领导要从根本上重视团学工作以及团学干部队伍的建设,给团学干部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团学专职老师也要不断探索团学干部队伍的建设,及时发现并总结团学工作中出现的不足,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改进,还要担负起团学干部队伍培养的职责,根据团学工作的现实情况从多角度来进行实用性的团学干部培训;
另一方面团学干部要不断加强严谨的自我教育,团学干部是协助老师落实各项团学工作,是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带领大家自主的开展各项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创新能力培养的活动和工作,是服务于广大同学的,帮助同学解决生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困难,而不是管理的角色;
(3)不断加强工作制度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这样既能有效的完成团学工作,培养团学干部的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同时能够很好的处理团学干部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促进团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高校积极健康的发展。

3.2 注重培养团学干部队伍的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打造创新型团学干部队伍建设

制度和思想建设是团学工作正常运转的基础,而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就是团学工作发展的灵魂,团学干部队伍培养与建设不仅要在制度、思想教育等方面加强,还要培养团学干部队伍的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打造创新型团学干部队伍建设。青年是创新的主体,团学干部是构建创新型团学组织的主体,建设富有创新型团学干部队伍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1)不断培养团学干部的创新意识,对学生而言,与其在黑暗中等待不如在黑暗中摸索,亲身体验过远比道听途说的感受深刻,团学干部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要不断加强主动探索的精神,在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思考和探索,培养团学干部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
(2)不断培养团学干部的团队意识,团学组织是一个团体,学校领导老师要重视良好的团队文化建设,加强团队意识的培训,促进团学干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团队意识的建设;
团学干部本身在加强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团队意识培养,在平日的工作中积极听取广大同学的想法和意见,结合自己的所想,共同研究制定一套完善的工作的方法和应对困难的措施,使团学工作高效的完成,扩大团学工作在高校的影响力。

团队建设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以下对我在****年所做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1、团队管理

我的团队,以现在的表现和对我的关怀与安慰而让我感动。

测试人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以发现缺陷和保障质量为根本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公司并不规范的项目管理与工作流程背景下,测试既要服从于现状、又不能安于现状。自****年x月被正式提升为测试团队负责人之后,我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倾注在团队建设上,主要体现为团队成员的技术提升与培养、部门制度建设和文档标准建设、测试与开发的工作交互流程等。

在团队管理上逐渐尝试,本着先理后管的原则,将原本人心涣散的团队建设为一支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高凝聚力团队。坦白的讲,因为自身管理经验的欠缺,这个摸索过程中我走了许多弯路,但结果却使我受益良多。是我的团队教会了我这些,让我初步懂得了什么是管理,让我明白管的是理而并非是人。如果事情难以理通,那么在此之上的管只能是强制的,仅仅在表象上完成事情而已。所以一定要先理清楚然后再管,这时其实已经不需要管了,因为已经理顺,大家都会去积极主动的执行。有理的同时,还要帮助整个团队去整理,给予团队每位成员必要的工作帮助,比如工作思路和工作资源。除此之外,还包括适当的日常沟通和思想引导,通过绩效考核、部门例会、部门培训、单人交谈和部门聚会等形式,在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进行交流,实现了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相互认可。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性格优势得以充分体现,我能够在第一时间发觉团队成员的状态异常,并通过及时的交谈予以解决,同时也体现出了我的性格劣势。记得在一次例会结束后,我要求每位团队成员写出5条关于我的意见和建议,结果让我非常欣慰,这说明团队成员对我的信任,也期望我有所成长。我也会以此为戒,逐渐改进。

2、团队工作

对工作模式进行改进,在团队工作的执行模式上完全改变了之前测试人员归属项目组的不规范情况。统一测试管理平台增强了测试人员的沟通频度,促进了大家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帮助,并使得测试工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执行交互性测试。

综合****年的测试结果,我至少为整个团队的表现打90分,可以说这一年的工作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当然主要是指经历了八月调整之后的测试团队。最让人难忘的是****年的八月、九月和十月期间,测试团队刚刚经历了八月末的人员调整,以3旧1新的4人阵容承担了原来7人的工作量,并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顺利的度过了团队调整期。面对这一充满压力的过程,我想,只有“兔子在哪里”的故事是让大家难以忘记的。

如今的测试团队有着完备的内部机制和运作方式,我们已经做好了相应准备,随时应对公司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调整。

3、个人工作

****年**月初,我已向郭总提交一份****年**月x日到****年3月的工作总结,其中所描述的工作内容均为当时参与的arpt项目的工作进展情况。自****年x月开始,我与项目组全体成员参与了arpt奥运项目的投标文件编写工作,这也是我第一次参与标书编写,但从自身来讲,我已经倾尽全部所能。

在标书编写结束后,除继续负责arpt软件的测试外,逐渐将工作重心向团队建设偏移。在合理分配工作任务的前提下,适当从事部分模块的测试工作。关于团队管理内容,之前已经有所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4.、总结

年终结束,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发生改变,更加清晰的了解了自身优势与不足,包括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必要能力,我也会在此经验的基础上渐渐的总结和调整。

团队建设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团队工作将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在上级团组织的带领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团队工作,使学校团、队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以“四好少年”为活动宗旨,狠抓养成教育,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结合我校本学期重点工作,以实际出发加强团员队伍、少先队队伍建设,增强团员、队员意识,调动团、队员学生积极性,以及组织的凝聚力。坚持素质教育导向,不断探索和把握团队教育理念,创新和发展团队教育方式和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工作为重心,切实服务素质教育,服务学生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团、队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开创我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新局面,力争使团队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一)切实加强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团、队干部的作用。

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小学生仪容仪表、文明礼仪、尊老爱幼教育,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向上的教育氛围。提高学生自律能力。

(二)结合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通过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活动形式引领学生在自律中落实于行。以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管理机制引导学生、以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教育学生,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处事为落脚点,坚持扎实、细致的原则,注重激励评价,以此熏陶感染学生在主动感悟、体验中明理导行。

三、具体工作

(一)抓好团、队基础阵地建设

各在团、队中选拔一批小干部,成立学生会。明确任务,让学生会开展工作,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各团、队成员要切实做好班队活动课,组织和开展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定期举团队主题活动。本学期,团、队部将引导团队成员在日常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体验中,培养社会公德,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得到提高。同时,团队部及时汇总资料,评选“优秀少团、队干部”、“优秀少先队中队”、“优秀团支部”。

(二)加强教育阵地建设。

(1)通过宣传、晨会、讲座等阵地对学生进行法制、交通、消防、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学习自护本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全力打造“平安校园”。

(2)经常与班主任老师联系、沟通,帮助解决孩子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之中,生长发育中,遇到的困惑。在师生交流中,搭建一座桥梁,真正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同时对所发现问题的同学且性格孤僻的学生及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也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在校园中共同快乐成长。

(三)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队员良好的行为习惯。本学期,力求通过各种形式的评比竞赛活动,抓实抓细,树立先进,弘扬正气,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让队员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1)各团、队组织队员学习《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树立文明形象,促进全校学生文明素养的形成。抓好新《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采取常检与抽检的方法,组织他们对各班级的纪律、卫生、体育活动、学习等各方面进行检查,做到有记录、有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六)切实加强团队自身建设。探索新时期下少先队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努力做好团队衔接工作,更好地发挥“以团带队”传统,为入团打好组织基础。继续加强团队干部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作风硬、业务精、乐于奉献的团队干部队伍,规范阵地建设。

(七)加大团员发展力度,注重随时培训,考查合格,随时入团,让我们发展的团员在学生中能真正起到“树起来,做楷模”的榜样作用,借以提高团组织在学生中的威信。

四、每月主要工作安排

三月 文明礼仪之花遍校园

四月 网上“祭英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五月 志愿服务活动;
团组织纳新

团队建设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教学团队建设;
现状;
类型;
措施

一、目前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是于20世纪90年代末才在我国兴起而在近几年蓬勃发展起来的。但由于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经费投入不足、脱胎于普通基础教育、自身基础薄弱等多方面原因,其人才培养的方式、规模、质量等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不能保持一致,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更是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中在系部领导下的以教研组为基础的教学团队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学校还停留在一种形式上的组建,行政领导的意味太浓,团队合作意识不强,教学团队建设机制不完善。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类型

教学团队可以分成行政性教学团队组织和非行政性教学团队组织。行政性教学团队组织包括各系部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等,它们由学校教务处和系部根据各系部教师专业任课情况从行政的层面予以组建。非行政性教学团队组织包括以专业负责人为带头人的专业团队、“青蓝工程”中的师徒教学团队、名师工作室团队、以课题研究形式形成的研究团队、以参赛形式形成的教师参赛团队、以指导学生参赛形式形成的指导教师团队、以某一个项目或某一个课程为核心任务组成的项目团队等,他们是自发组织的,以骨干引领、自愿组队、团队合作的形式去完成某一项目。

三、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措施

1.明确教学团队建设目标。教学团队必须建立一个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为价值取向的共同目标,并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形成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各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必须根据学校总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以及所属专业建设基础,制订出团队的建设目标,确保在较高层面上推进专业建设。对目标的执行情况要制订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评价机制,定期检查团队及个人目标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偏离目标的行为。

2.加强教学团队的师德教育。只有每位教师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师岗位,才能提高工作激情,真正把教书育人作为自身职责,不断在思想上、业务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本领,才能齐心协力促进专业建设发展。因此,教学团队务必要通过各种师德教育活动,让每位团队成员产生职业责任意识和职业幸福感,才能将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紧紧相连,从而同心协力发挥团队最大效能。教学团队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员间要做到彼此信任,勤于沟通,合作探究,资源共享,互相帮助,本着公平尊重的原则来处理各种争议,减少矛盾冲突。

3.合理配置团队成员。教学团队所有成员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上要有梯度,在知识结构、课程结构上要有所侧重,不必都是高层次、高水平的,关键是能够互补。团队成员的组成要考虑成员的研究领域、个性特点及校企互补等因素,使团队成员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协调发展,以充分发挥人才的知识互补效应和叠加效应。

4.提供交流沟通平台,促进团队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团队的每位教师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有所偏重,也有各自教学特色和独特教学方法,应该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减少重复性工作,可以有更多精力投入教学活动研讨中。定期召开各种教学研讨会,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经验总结、专家报告、专题研讨、多方位教师培训等教研活动,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5.营造有利于教学团队建设的环境。要完善教学团队建设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扩大教学团队管理自。确立科学的奖励机制,改革评估与考核机制,建立团队导向的绩效评价和奖酬体系,在团队建设中,不断完善团队管理的规章制度,使团队导向的绩效评价更科学、公平,为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营造具有竞争性的政策环境。总之,中职学校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办出自身的特色,就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各个层面创建一支团结合作、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大力提升职业学校的吸引力。

作者:曹峰 单位: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团队建设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科研团队 本科高校 建设策略

目前,随着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教学型大学正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这一类转变尤其体现在那些最近10年内刚升格为培养本科生的省属普通二类本科院校。为了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实力,这一类高校对于科研工作的要求也急剧提高,而这种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科研量的增多,在较长过程中更反映在科研质的提高上。因此,在科研基础薄弱、科研资源缺乏的先天不足条件下与“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共同参与竞争,成为转型期教学型大学科研工作的重点。在这一提升科研水平的转变历程中,组建优秀的科研团队对于这一类高校而言是一条捷径。但与我国列入“211”和“985”建设计划的高等院校已有的优秀创新团队相比,地方普通二类本科院校面临着很多困境,因此急需探讨在这一类高校建立科研创新团队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科研团队的建设。

1.地方普通高校构建科研团队面临的困境

目前地方普通二类本科院校在科研团队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但最主要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

1.1缺少领军团队带头人。

梅贻琦校长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地方本科院校在拓展科研工作上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缺少优秀的团队带头人。由于历史原因,这一类学校在人才上“底子薄”,虽然也有一些相比较而言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突出人物可以作为学科带头人,但是这些学科带头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这些学科带头人普遍知识陈旧,与那些具有硕士点和博士点高校的学科带头人差距较大;
二是这些学科带头人主要是一些行政上具有领导职务的人,当然不是说行政领导不能当学科带头人,问题是这些人在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或科研型转变的过程中往往是先“当官”,后当学科带头人,而不是一些研究型高校的先当学科带头人,后“当官”,这样就造成这些人对于科研的认识不是很“深刻”,缺少真正的以科研为主的思维,同时也忙于行政事务,很难有精力投入到科研团队建设中;
三是在科研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又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狭隘、嫉妒的消极心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团队成员缺乏理解与认同,揽功推过[1]。

1.2缺少明确的研究方向。

这一类高校在教学评估、升格,以及进一步申请硕士点和博士点的过程中会引进大量的人才,而在引进人才的时候,是以学科建设为主导,首先考虑的是课程教学和学科知识系统的完善。这些人才的引进总体上在短期内可以使学校在人才层次和结构上发生巨大改变,但对于科研团队建设而言并无多大帮助。不同研究学科的人才在团队建设方面虽然在学科交叉上具有优势,但过于分散的知识体系很难聚合成一个能引领创新的研究方向。

1.3缺乏高效有序的组织管理。

很多团队虽然名义上搭建了起来,但是团队成员却各自为政,“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现象普遍存在,归根结底是缺少有序的组织管理。无序的组织必然导致团队建设成效的低下,具体体现在科研团队结构不合理,总研究方向下具体研究任务分工不明确,团队成员间存在过多的分歧、竞争和矛盾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团队科研活动的开展,并将成为阻碍科研联合、科研优势发挥、科研团队创新和科研力量集中优化的绊脚石。

1.4缺少团队文化氛围。

这一类普通高校在转型期间,对于科研成果的期望值往往超出科学研究应有的自然规律,“多、快、好、省”的行政政绩期望值与优秀团队应具有的特征产生了冲突,进而导致团队文化建设的欠缺。具体表现在团队成员在科研工作上的短视、浮躁和急功近利;
同时缺乏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民主、自由的管理环境。虽然团队建设初期产生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一批论文和专利等被生产出来,但是这些成果很难经得起推敲,总是在某一核心研究领域的边缘打转而深入不进去。

1.5缺少经费支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究经费的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团队成员所能开展科研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科学研究领域一直是我国众多科研机构中的一个“洼地”,团队的成员即使有一些科研经费,与国内那些著名高校院所的科研团队相比也是少得可怜,更不要提分出一部分科研经费给团队其他成员展开科学研究了,因此团队研究经费的匮乏是非常突出的一个制约团队发展的因素。

2.优秀科研团队必备要素分析

为了深入探讨地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科研团队的建设路径,我们走访了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药科大学、苏州大学及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十几个优秀创新团队,对其特征进行了总结。目前这些优秀创新团队都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科研团队的领军人物都曾是工作在科研第一线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取得过许多骄人的业绩,而且“学而优则仕”,担当了一定部门的领导职务;
(2)团队成员梯队明显,除了学术骨干力量外还有相应的辅助力量为骨干成员,专注于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如负责课题经费的报账等业务;
(3)团队成员间具备知识的交叉性和互补性,在整个团队的科研目标建设过程中,各自负责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但又能互相协作;
(4)团队成员的数量在4-10人左右,除团队带头人之外,核心骨干成员为2-3人;
(5)团队都依托于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类似的研究平台;
(6)取得过卓越的科研成果,包括高水平的论文、省部级或部级成果奖励、可以转化并能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专利等科研产品。

3.地方普通高校构建科研团队的策略

根据优秀创新团队的特征,结合普通本科院校在团队建设上的不足之处,特提出以下团队建设的策略。

3.1从学校层面组建重点科研创新团队。

在团队建设方面,学校层面要足够地重视,制定重点学科的科研团队建设计划,尤其是在那些特色学科、申请硕士点或博士点的学科,要有意识地引导强强联合,给予经费和政策的支持。目前各省都有一些研究团队建设计划,如江苏省的“青蓝工程”创新团队、浙江省的“重点创新团队”等,学校在政策上要侧重支持这些校内重点科研团队优先申报省部级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另外,学校还应遵循兼顾公平和学术自由的原则,鼓励校内自由组建科研团队,对于那些卓有成效的科研团队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并纳入学校重点团队建设范畴。

3.2选择好团队带头人。

团队带头人是团队发挥功能的领头羊,指引整个团队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因此对于一个科研团队而言,团队负责人的选择尤其重要,是整个科研团队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中,团队负责人可以从两个方面获得:一是在原有人才基础上进行遴选,遵循宁缺勿滥的原则,选择那些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人格精神的教授或者副教授充当团队带头人;
二是从外部引进那些具有较好的科研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点高校、院所的“二流”人才,说“二流”人才并非贬低他们,因为这些人才不一定是所在单位最突出的,但却具有与那些优秀团队“一流”人才一比高下的科研潜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3确定团队研究目标。

一个团队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目标(不同于团队建设目标),这是团队存在的根本。那种先确定团队成员再确定研究目标的做法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完全是为建立团队而组团,其建设效果可想而知。因为团队的建立是在个人有一定研究的基础上而建立的,尤其是团队骨干事前肯定有独立的研究方向,因此不可能改变原来的研究方向。团队建设的目标应该清晰明确,不能为照顾团队的某些成员而似是而非,应该围绕地方或国家经济建设规划中提出的纲要进行建设,只有这样才更具有切实可行性,这样才能申请到更多途径经费的支持,才能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3.4学校招聘人才时应该围绕团队的建设而倾斜,保证团队具有核心骨干成员。

学校要有目的地在人才引进方面加强团队的建设,而且这种人才支持比资金支持更有效。一个团队的建设成果要走出校园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比,就需要团队的知识系统必须健全。在诸如中国科学院系统等以科研任务为主的科研团队的人才招聘中,具体的人才招聘条件被限定在一个很小的研究方向范围,地方普通高校也应该改变思维,在引进人才时向健全团队知识系统方向倾斜。事实上,一个普通地方高校的院校在15个左右,按一个院校组建2个强势学科团队、每个团队引进2人计算,只需引进60人左右即可彻底改变一个学校科研团队的人才结构。

3.5科研团队建设要与产学研相结合。

地方普通高校在建设科研团队时应主动与产学研结合起来,注重基础应用研究,这是基于现实需求一举多利的策略。一方面这一类的高校科研团队很难从国家和省部级拿到大的基础性研究课题,而开展产学研研究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经费,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这种策略也非常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需求,能够短期内获得较好的成果,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动力。与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互相兼职、合办研究中心或实验室、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措施,使产学研三方的科技资源、创新资源得以更好地结合,优势互补,通过互惠互利的合作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当然,高校本身更应该积极依托自身资源建立科研中心或研究基地,如重点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等,没有一流的科研基地和研究条件,就很难吸引和稳定高水平人才队伍[2]。也就很难实现科研基地建设与团队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除了以上策略外,高校建立的团队考核指标和体系对于鼓励和培育优秀的科研团队也非常重要。通过考核可以促进科研团队形成稳定、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进而取得更多的标志性研究成果[3]。在考核指标和体系的制定中,要重点突出科研论文、著作、专利、成果获奖、课题数量与课题经费等的权重。考核指标的制定要有渐进性,可以分年度逐步加重指标的数量,在建设初期可以只强调数量,但在团队建设的后期应特别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让科研团队的科研水平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巍巍.影响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的心理因素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0,3:91-92.

[2]蒋满秀.科研创新团队的基本构造要素研究[J].科技信息,2010,22:415,418.

推荐访问:团队建设 自我 五篇 团队建设自我总结【五篇】 团队建设自我总结(精选5篇) 团队建设自述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