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基础教育论文【五篇】(全文完整)

2023基础教育论文【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6-23 17:4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基础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差异性教学是指在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它是利用和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在教育测查和诊断基础上,促进学生最大发展为教学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基础教育论文【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基础教育论文【五篇】

基础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差异性教学是指在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它是利用和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在教育测查和诊断基础上,促进学生最大发展为教学目标,多元化弹性组织管理的教学。差异性教学在设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内容、目标、方法去适应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使教学达到最大的预期效果,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进步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高职、中职《电工基础》差异性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高职、中职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是目前在高职、中职教学中还在采用单一原则,即用单一的教学内容指导同专业的所有学生,用单一的标准衡量同专业的所有学生。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制约了学生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希望。《电工基础》是以物理、电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电工基础理论、电路分析计算能力及电工测量等基本知识,是理论与实践一体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根据高职、中职职业教育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差异性教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高职、中职《电工基础》差异性教学程序

(一)分析学生,了解学生的差异

分析学生就是要从总体上分析学生情况,包括学习方式、多元智能倾向、气质类型、学科相关基础知识情况等。教师在进行分析学生时,也要让学生了解自己,这样才能达成教育共识,有利于落实差异性教学。同时也可以在实施差异教学之前,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摸底,为接下来所要进行的差异教学设计、差异教学实施作准备。在高职、中职《电工基础》实施差异性教学前可通过对学生的物理电学综合考试,对学生的物理电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家庭背景、性格,对学生进行差别性对待。

(二)差异性教学设计

教师根据了解到的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习知识等方面的差异性情况,先进行共性内容的教学设计,然后根据教学差异情况再进行差异性教学内容设计。在进行差异性教学内容设计时,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可以是同质性的学习小组(学习风格相似或知识掌握情况相似,一起学习可以保持相同进度),也可以是异质性的学习小组(学习风格不同或知识掌握情况有好有差,一起学习可以产生学习互补)。高职、中职学生学习《电工基础》过程中,由于存在着感知能力,认知水平,学习方法,接受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在差异性教学设计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计划,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三)老师分层次指导

老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可进行分层次指导。例如对于《电工基础》理论掌握比较好,而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重点指导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
《电工基础》理论比较薄弱,而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应多进行理论方面的指导学习。同时对于一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也可指导其改进学习方法和习惯。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四)考核差异

差异性教学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所以在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来制定,既然学习目标和计划是有差异的,那最后的考核也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学生,考核的要求不一样。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进步,分享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实施高职、中职《电工基础》差异性教学程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差异是隐性的。要让学生感觉到不同的小组只是任务不一样,没有程度差异,否则会让长期待在低程度组的学生自信性不足。2、任务是有挑战性的。不同组的学生都觉得自己在完成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都富有学习的积极性。不只是让进度快的同学多做题,这样不会打击进度慢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要求是明确的。教师除了明确学习任务外,还要对分组学习时的声音大小、活动地点和范围、资料获收方式、向老师求助的时间和方式、多余时间的打发等提出明确要求。4、指导时间是不均的:教师在分组指导时不要平均分配时间,只是在需要重点指导的小组多花时间。

四、以项目化教学方式对比,来研究高职、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差异性

(一)差异性教学首先强调学生是有差异的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差异是异客观存在的。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存在着感知能力,认知水平,学习方法,接受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且差异是复杂的、多元的。如家庭长期的文化、价值背景的熏陶,对孩子成长的期望和学生对自己要求的差异;
身体强健和体弱多病的差异,这决定了学生参与学习时,精力投入强度的差异。差异性教学承认学生是由差异的,所以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不管是学习目标和计划,还是老师的指导和最后的考核都要考虑到这种差异性。而项目化教学没有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它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及考核,没有差异性,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的。

(二)差异性教学目标是有差异的

在《电工基础》差异性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教学目标是有差异的。如在教学中为了达到不同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电子元件实物、图片、实验等教学方式,这样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掌握课堂的知识点。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进步,分享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电工基础》项目化教学目标不是以学生的差异性来确立的,它是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来确立教学目标的,它的教学目标对所有学生都是一样的。项目化教学目的是学生能适应社会需要,学以致用,能胜任以后的工作岗位,所以要按照实际工作岗位对能力的要求来确定学生学目标。

(三)差异性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

《电工基础》差异性教学对不同的学生,评价是有差异的。但对同一个学生评价方式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终结性评介——最后的《电工基础》的考试成绩。而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同时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以及作业质量,这样评价比较全面,更能体现学生的能力和进步。

基础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树立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逐步改革,教育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师已经由简单的知识灌输者,成为知识传递的“火炬手”,成为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力量。教学是“教”与“学”两个方面。作为“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体老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应该树立新型师生观,教师与学生不是对立关系,老师也不是绝对权威,而是他们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了解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了解学生不仅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压力及身体状况。在学生遇到的困难时应多关心学生,开导学生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可值得信任和交流的好朋友,这样师生关系才能融洽,才能相互尊重,学生才能积极发言、探讨和回答问题,从而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好这门课的关键。

(一)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从中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将课本中理论抽象的知识、问题还原为鲜活的现实生活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公路上货车轮胎爆胎后,驾驶员用于顶起车身的螺旋千斤顶和钳工实习车间台虎钳上的螺旋传动机构应用形式有什么区别,我们在骑自行车时,脚踩自行车踏板向前行驶,而反转踏板时,自行车却为什么不会实现倒车等。让学生亲自到日常生活中探索和实践,使学生觉得所学知识的趣味性、真实性和实用性,唤醒学生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在成功中培养兴趣

成功其实是一种感觉,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感觉,它是每个人达到自己理想之后一种自信的状态和一种满足的感觉。同时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它能使学生产好好学习的愿望。每一个学生都都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肯定。所以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发言是自由、安全、平等的,如当学生不敢发言时,教师应给予鼓励;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委婉指出错误,并肯定其成绩;
当学生正确回答出问题时,教师给予表扬。这样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在成功中培养兴趣。

(三)利用各种模型教具和多媒体等手段

模型教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机械基础》中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各种模型教具。如在学习运动副时,向学生展示燕尾滑块和铰链连接的模型,通过模型让学生看清每种运动副的接触元素,从而更好地区分高副和低副的判定原则。《机械基础》中通过摸型,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多媒体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对于抽象的概念、原理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动画模拟现实过程,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了其他教学单一表现及难以协同表现的弊端,因而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如在讲解四杆机构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将四杆机构的各种用图片和动画吗,可以让学生看到各种运动形式的直观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在现代科学哲学中,“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最重要的哲学范畴。如果说“物质”是对现实的自我组织和某种长期存在的能力属性的描述;
“能”所描述的是物质运动的能力,“能量”这一概念描述了关于物质运动的强度;
那么,信息所描述的则是有组织的物质或能量系统的复杂程度,它可以对系统的复杂性程度进行定量评价。21世纪以来,我们所处的时代被称为信息时代。在现代文明的浩淼烟海的信息资源的总量中,如何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获得有效的信息资源,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的加工与处理、创新与应用,以及对其具体的内容进行解释等,这不仅是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人类现在所面临的许多复杂性问题的需要。为此,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知识信息量以几何倍数量级增加且不断变化和更新,无论你怎样用知识去填充学生的头脑,都无法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用科学哲学的观点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改进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高等教育系统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评价体系。于是,主张开展通识教育,回归教育的真正本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的“全人教育”,作为一种对现代教育“非人化”回应的教育思潮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通识教育的内涵和本质

通识教育的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第一个把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的是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A.S.Packard)教授。目前通识教育已成为当代国际教育领域的一大潮流。究竟什么是“通识教育”?英语中有两个词:liberaleducation、generaleducation可译为“自由教育”、“博爱教育”,“普通教育”或“一般教育”,现在所说的“通识教育”大致包含这两个方面的涵义。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和本质,成为我们认识所面对的客观世界的基本问题之一。一般说来,通识教育从性质、目的和内容等各个方面都有别于传统的知识传承和狭隘的专才教育。首先,从性质上来说,通识教育被定义为“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其本质是对自由和人文精神的传承;
其次,就教学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是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因此,更加注重人在生活和情趣、道德和理智、性格和情感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再者,从教学内容上,通识教育不再局限于对单纯专业知识的传授,而是追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与统一。

三、通识教育的特征和属性

通识教育的基础性和多元性乃是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环境以及教学实践活动的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碰撞的具体体现,也决定了通识教育的特征和属性。

1.基础性。通识教育既不是专业教育也不是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完备的人格以及拥有正确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全人”。因此,也决定了通识教育的基本属性。

2.多元性。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非职业性的教育,其内容涵盖德、才、学、能、识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多种元素、多重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矛盾统一体。

3.自主性。作为古典“自由教育”的延伸,通识教育继承了自由教育的注重理性、有修养和主体能动性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特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4.开放性。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多元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不再局限于以教师讲授和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灵活有效、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5.发展性。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身心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通识教育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且教育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的过程,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

四、通识教育中的多重关系及矛盾统一性

1.教学实践中的主体与客体。通识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认识和实践活动。传统的教学过程把教师作为实践的主体,形成“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教育的对象。比如在课堂上,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和互动很少,课堂气氛也显得比较沉闷和松散。另外,教师的讲课往往很满,现成的结论和定理较多,未能给学生留下太多思索的空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主体施与和客体接受的关系,而不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现代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实践中的主体。也就是说,他们不再单单是教育的客体和对象,而是学习的主动进取者,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和完成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活动。然而,由于历史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要真正实现主体与客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良好互动仍然是今后教改中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2.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客观世界具有二元论的特征,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之间可以存在非常明显的相互影响。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旨在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专业教育则依托特定的背景,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与技能。但通识教育并不排斥专业教育,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互为支撑、对立统一,作为一对矛盾体共同构成整个高等教育的架构。传统的专业教育往往局限于狭窄的专业范围和单纯的知识传承,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通识教育虽能较好地弥补这一点,但过于空泛的通识教育又往往因缺乏明确的应用背景和专业支撑,也会使学生感觉学无目标和无所适从。因此,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通识教育与哲学教育。通识教育是“全人”教育,因此应重视哲学教育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其原理和规律可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如通识教育中的对立统一规律、认识和实践规律以及对事物的批判性思维等。(2)哲学教育可有效地将传统教育中的单纯知识传承转化为通识教育中的智慧建构。哲学教育与科学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和公民教育等有机地融合,能促使学生思想、人格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如在新生研讨课和专业课中适时地将赫拉克利特的“性格就是命运”、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苏格拉底时代的“知识与德行合一”、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康德的“美是道德善的象征”等充满智慧和理性的哲学思想与学生一起分享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基础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科学教育教学的基础———科学知识“科学”二字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今天的人们已经开始从多个视角去理解科学及其价值。比如,从哲学的角度看,科学已经成为智慧的象征;
从政治角度看,科学代表国家和政治派别的力量;
从社会经济角度看,科学是生产力发达与否的衡量尺度;
从心理学角度看,科学又是满足人们的需要的保证等等。斯宾塞在提出的教育预备说中便详细阐述了科学的价值,并且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1.科学在直接自我保全的教育中价值的体现。直接自我保全,换句话说也是一种人类逃避危险而求以安全的本能,是一种自然。就像当有义务向我们投来时,我们会本能地躲闪一样。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习哪些对会对我们造成危险、威胁。当然,在保证身体不受外力而造成伤害之余,我们还要防止由于违反生理规律而生病甚至导致的死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生有大病小病的人,而这些疾病有时只是拥有一些少许的相关的知识就可以避免的。然而,人们却由于缺少这些必要的知识而害了病,缩短了寿命甚至于死亡。不良的健康状态会带来很多负面效应,诸如容易使工作困难甚至达到无法进行的状态;
会产生急躁情绪,对于合理管理儿童产生不利;
使公民的作用无从发挥甚至对娱乐感到厌烦等等。因此,用正确的方法传授正确的知识就会很好地为直接自我保全的教育做准备。这里提到的合理的教育中所运用的正确的知识便是生理学。

2.科学在间接自我保全的教育中价值的体现。间接自我保全的教育就是教青少年谋生的手段。这是人们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的,即使是前面提到的那些装饰一样的古典教育,教育的目的也如此,只是它与实际的生产活动无关。因为同生产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大量知识完全被忽略了。这些知识就是科学。科学可以使文明生活成为可能,并能正确进行一切过程。这些科学知识涵盖了数学、化学、力学、热学、光学、生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社会学等等。人们只有掌握其中一门或几门的知识才算真正得到了谋生的手段。

3.科学在做父母的教育中价值的体现。子女从父母那接受的教育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其生与死、善与恶产生影响。作为父母,就要有一定的知识来引导自己去为自己儿女的未来进行考虑,指导自己的儿女如何在身体、道德、智慧方面健康发展。很多子女体弱多病,很多父母总是以为那是与生俱来的体质弱,是遗传的,甚至有些封建迷信的父母会认为,那是上天安排的,是无法避免的。却不想,子女的这一切疼痛、虚弱、颓废、苦闷恰恰就是父母们没有尽到责任而造成的。父母经常不允许孩子们打闹,因为怕磕碰到;
不许他们在大冷天跑外面玩,因为怕冻着……殊不知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学规律,孩子们的天性好动,就应该让他们去疯闹,即使磕碰到了,那也只会是偶尔一次,并且日后他们自己就会注意小心了;
天气冷,是自然现象,既然自然安排了这种天气,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父母把孩子当成温室花朵,冻不得,殊不知,这样却大大降低了孩子的免疫力,反而使孩子们更容易生病……正是由于父母缺乏生理学规律这方面的科学知识,所以造成了孩子们身体的不健康。至于道德方面,父母们做的就更不科学了。很多父母从未接触过心理学,无法知晓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于是很多父母都会采取很激进的做法来教育自己的子女。比如,他们觉得需要鼓励的行为,他们就会采取强迫、威逼利诱的手段;
他们嘴里教育着孩子们要诚实,自己却从来不做出诚实的榜样;
他们心情不好时,不会顾及孩子的感受,反而会因为一些小事来责骂孩子……这一切,导致了培养的孩子虚伪、自私、暴躁……再说智慧方面,父母们由于没有教育学方面的科学知识,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了神童一样,明明应该8岁学的东西,做父母的恨不得在孩子4岁前就让他们学完,最后弄得孩子们对学了厌恶还是厌恶,智力也随之退化。因此,在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心理学、生理学和教育学这些科学知识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科学在做公民的教育中价值的体现。对于公民教育中,应该学习哪些科学知识,斯宾塞认为是历史知识。而这些历史知识,不是过去的那种哪个君王的传记,那个将领怎样部署军队,怎样调动、进攻、退却等等。因为建立行为准则是事实的主要用途,然而以上这些是无法得到结论和组织的事实,并不能帮助建立行为准则。所以,我们真正应该学习社会的发展历史,需要的是能够帮助我们对一个国家的成长和组织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只有这样的知识才能对于一个公民在调节他的行为中起作用。

5.科学在生活中各项文化活动的教育。在斯宾塞看来,科学自身就是诗意。任何最高的艺术都是以科学为依据的,没有科学,任何艺术都不能有完美的创作,更谈不上充分欣赏。他举了几个例子来支持了他的想法:从事雕塑的雕塑家只有熟悉人体骨骼肌肉的分布,联系和动作,才能够将雕塑作品完成得栩栩如生。这便体现了解剖学的科学知识的作用;
杰•路易士先生是一个深思熟虑的画家,但因为缺乏科学,他把一个格子窗的影子用清晰的线条花在对面墙上。而如果,他懂得班颖的现象,他就不会犯这种错误了;
成人与儿童一起欣赏一幅画,由于成人了解图画所表现的自然或生活中的真理,所以,成人就会比儿童更能看出图画中的美……所以说,掌握了科学才能创作初艺术,并且能够充分的欣赏艺术。就是为了人类活动中剩下来的娱乐,也需要科学来为其做准备。我们能够通过斯宾塞的教育与被说中认识到科学知识的价值。科学知识的正确运用,是满足我们需要的基础,同时带给我们益处。因此,我们要了解并掌握所有活动最好的准备———科学。

(二)科学精神的培养手段———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可以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通过利用自然资源而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与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严重打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厄尔尼诺现象、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等等,这一系列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人与自然之间这种严峻的关系,唯有开展环境教育来转变人们的环境观念才能真正解决。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与发展的基础,自从认识到自然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开始,全世界都在提倡保护环境,并且也做出了一些贡献。但是大多数人们只是浅显的知道一些保护环境可以采取的措施,比如节约用水,多种植一些绿色植被,保护动物,减少废气排量等等。但是人们对环境保护这一认识达到的水平还远远不够,因为人们认识到的并不是保护环境的真正目的,更多的人重视保护环境只是为了对自身有利,而保护环境真正的目的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我们保护环境不单单是为了我们可以从中受益,还要让我们的后人也能够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有更好的生活。鬼头秀一曾经强调我们必须把思想转到保护自然应当是为了保护自然之本身这一观点上,即便这对人类也许毫无益处。环境教育问题在近年来已变为全球性问题,因其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我国对环境教育问题开始越来越重视。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一次常委会通过,将保护环境确立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环境教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使得我国人民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环境教育在1992年我国新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及其相配套的各科教学大纲中列为重要的教育教学要求。环境与发展已然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当人们意识到了严重的环境灾难的威胁,便提出“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等口号,开始呼吁保护生态环境。环境教育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其重要性得以体现。人们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一直认为自然资源是不会枯竭的,环境纳污自净的能力是无限的。因此,人们在发现环境生态被破坏以前一直在肆无忌惮地使用自然资源,直至今日,自然环境的破坏已达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所以,人们要意识到,自然资源虽然有可再生资源,但是即便这样,它也是有限的。因为我们将来的子孙后代依然需要这些赖以生存的资源,因此,保护自然资源一定要维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之上,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为我们造福。通过环境教育便能够使人们了解这点,更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人们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观念。

(三)探究创新能力的提高———实验教学理科是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实验是理科教学的基础,搞好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对理论教学和科学方法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陶冶学生的科学精神,进而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加以提高。然而,当前的实验教学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使实验教学这些功能的充分发挥受到了阻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三个维度。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这三个维度的发展,即激发兴趣、提高操作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养成科学思维方式、形成严谨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因此,实验教学在理科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是理科发展的生命源泉。实验教学课标中要求学生要对自然界保持好奇,在教学中要发展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在创造性活动中,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使人接近愿意接近的对象,从事自己爱做的事,因为对一件事物感兴趣,会驱使人对其进行钻研和探索,从而使人有机会去发现事物的新线索,进而对人进行建设性的有新意的活动产生有利影响。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是实验教学的主要作用和功能。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转变为生动的、形象的实验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某一种现象,从而对这一现象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比如,物理课中磁场这章的内容很抽象,如果单纯的只上理论课,将磁场、磁感线等等这些抽象的概念教给学生,相信,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章内容的学生会少之又少。但是通过实验教学便可以得到不一样的效果。我们只需要一些小磁针和几块磁铁,磁场的分布以及磁感线的方向等等就会立即一目了然。学生们就会将这抽象的概念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头脑当中。

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来加深印象和进一步理解。因此,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学生便可以不再需要死记硬背,硬套公式,而是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新课程标准对科学课程提出以“探究”为核心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兴趣浓厚,可以使学生拥有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在实验教学活动中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进行参观、采集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与主动性。实验教学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正确观察、主动发问,并且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异于教师自己创新出一种新的实验来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们通过实验教学一步一步掌握这些科学方法,真正达到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信念、行为规范、价值标准即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是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课标中强调,要加大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的情感目标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后儿童期(6~13岁)到青年期(13~20岁)的中学生自身的独立意识开始觉醒,喜欢按照自己的意识去办事,不愿接受别人的观点,处于青年初期的初中生具有自我意识强而不稳的特点,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那个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而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而且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注重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实验而不喜欢照本宣科的讲授,进行实验教学,就不会发生学生成为“人云亦云”的被动接受者,失去探索勇气的这种状况,相反,更加有利于情感目标的实现,由此可以达到陶冶学生科学精神的终极目标。实验教学的功能在理科教学中不容忽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是个不断累积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当在日常的理科教学中关注实验,真正认识实验的教学功能,进而发现实验教学中的不足加以改善。

二、完善科学教育教学内容,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基础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养成;
养成教育;
培养

一、养成教育溯源

养成教育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经历了一个从"养"到"养成",再到"养成教育"的一个漫长过程。

"养"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起点。人类形成之初,面对的一切都是野"的--野生植物、野生动物等等,人类自身也属于野的状态。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人们逐步认识了野生植物的生长规律和野生动物的习性,产生了驯养动物、种养植物,并取得了成功,开始了从野到养的历史新时期,开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起源。这一养"的过程,就是"驯、育、培"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过了无数次的反复、比较、选择,摒弃了种种恶习,继承和发展优良的东西。当某种优良行为规范一旦适应社会各种关系,成为协调社会发展的优良习惯,它便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就成为人们言行的准则,于是又出现了养成"的发展过程。

所谓"养成",就是培养而形成。人们按其公认的准则或规范,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思想教育途径,要求社会公民去遵守大家公认的准则或规范。现代社会,有优良的习惯,也有不良的习惯。我们提倡的是荞成优良的习惯,反对和摒弃不良的习惯,这就需要我们去培养和教育,于是便产生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通过严格管理、规范行为、长期践行、外在培养与自我内化等多种教育手段,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它侧重于行为教育,与认知教育相对应,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等素质,使之形成良好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及发展方向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高校大学生的养成教育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同样需要养成教育。养成教育与高等教育相结合后,便从较高层次和较完备的意义上获得了新的内涵。高等学校的养成教育,由高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手段和育入环境所决定,是教育者为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素质、能力及行为习惯,而对受教育者反复和长期进行的教育、疏导、训练及培养的过程,它是经过受教育者的自觉体验和实践而逐步完成的。

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过程具有显著的特点,1、与学科教学活动相联系,具有高层次性;
2、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和人际关系实际,具有实践性;
3、溶入管理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具有渗透性;
4、集德育、美育、体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为一体,具有综合性;
5、作为日常的大量的菲程序化的特殊教育活动,具有随机性;
6、作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活动,具有群众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养成教育在高等学校的存在和发展中,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需的。

三、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本文所指养成教育是指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大学生的基础文明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为主要内容。

1、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化对我国历史和国情的认识,深化对改革开放30年伟大功绩的认识。深入进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和成功举办北京29届奥运会所焕发出的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蒙感,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要重视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表达爱国情怀,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国家发展。

2、法制和校规校纪教育

做好进一步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安全普法和校规校纪宣传教育,传播遵纪守法理念,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大学生群体具备基本的自我防范意识,保护自身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能采取适当措施,保护个人及国家、集体的利益不受伤害;
同时要加强纪律意识教育和使用计算机行为规定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纪律观念,减少和杜绝迟到、旷课等不良现象,养成自觉遵纪守学校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3、社会公共道德教育

社会公共道德教育要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同时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现实生活中少数学生道德方面的缺失,着重对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丢垃圾、损坏公物、打饭插队、休息时间大声喧哗、课桌上乱刻乱画、不尊敬老师等公共场所各种不文明现象进行深入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的履行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等道德规范。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引导大学生从身边事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4、公民意识教育

公民的意识主要包括平等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规则意识等内容。当代大学生主体具有先进的公民意识,但也有个别学生公民意识淡薄,重公民权利,轻公民义务,法制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强、功德意识缺失,见利忘义、不讲信用、极端自私自利行为时有发生。应该运用多种途径,把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公民意识教育。

5、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教育

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教育,是学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由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教育大家在日常起居、饮食娱乐、待人接物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修养,逐渐荞成效率、节俭的个人生活习惯,创造一种宽松和谐、与人为善的公共生活环境。同时要在学生中加强对有关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宣传和教育,使他们能够真正理解规范的内容、要求和意义,能依据规范来对照自己的行为,明理而知耻,见贤而思齐,将规范的要求变为他们的自主行为。

6、社交礼仪教育

社会交往中的礼貌和礼仪是个人修养最直接的外现形式,也是促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大学生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础。加强对大学生的礼貌和礼仪教育,要从大学生的仪表、举止、谈吐、待人接物、文明交往等方面入手,塑造学生良好的形象、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文明的举止,以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同时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深入体会克己、慎重、适度得体、表里如一、诚实信用等人际交往原则真正理解和掌握好礼仪自身的规律及核心理念。

7、环保意识教育

环保意识不仅是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素质,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的现代文明理念,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和人文修养。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要充分结合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活习惯和行文规范教育,把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观念真正融入同学们的心里,化为大学生群体自觉、自然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高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为要求,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大力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法制及校规校纪教育、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教育、礼貌礼仪教育、环保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从身边事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规范,自觉地遵守校规校纪,营造文明守纪、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有效地发挥大学生群体在基础文明方面的社会榜样作用,引导、促进相关社区和谐文化氛围的形成。

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教育引导与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原则、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原则、环境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

五、大学生养成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l、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做好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积累和沉淀的渐进过程,需要高校师生员工的公共参与,自觉将基础文明教育活动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之中,为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要把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作为促进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充分发挥、调动各级学生管理人员和学生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创新工作思路,做好周密的工作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学校学生管理部门要按照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制定整体的实施意见,明确分工,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及检查监督体制,加强对各教学单位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活动的指导,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共同促进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活动的全面发展。

3、各教学单位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战场

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是促进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各教学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完善工作领导机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分阶段、分层次,由浅入深,富有特色、扎扎实实开展各种大学生养成教育活动,促进本单位各专业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不断稳定提高。

要把握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对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活动的认识、把握重点、注重实效。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不同学期的群体和阶段的特点,分别选择若干项工作内容作为重点,有计划、有目标、按步骤地有序开展基础文明教育活动。

4、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功能,将养成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行为

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党团员、学生干部的骨干和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学生基础文明教育的深入开展。各级团学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要组织广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囱校园文化活动,为基础文明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同时要绸织广大同学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巩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行为方式,同时积极引导、带动高校辐射社区的基础文明的不断提高。

推荐访问:基础教育 论文 五篇 基础教育论文【五篇】 基础教育论文(精选5篇) 基础教育相关论文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