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五篇】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五篇】

时间:2023-06-20 14:5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干预一、背景夸美纽斯(J?A?Comenius)曾经指出:“一个人的整个生活既全以儿童时期所受的教导为转移,所以,除非每个人的心在小时候得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五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五篇】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心理健康;
干预

一、背景

夸美纽斯(J?A?Comenius)曾经指出:“一个人的整个生活既全以儿童时期所受的教导为转移,所以,除非每个人的心在小时候得到培养,能去应付人生的一切意外,否则任何机会都会错过。”高年级小学生处于身心迅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发展具有一些显著特点,如处于思维和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个性品质逐步完善,社会交往范围更为广阔,学习责任感进一步增加,开始出现第二性征等等。随着竞争的加剧,随着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以及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高年级小学生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加,他们在学习、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压力和困惑,这些压力如果超过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则会引起心理困扰和适应不良,容易形成某些不健康的心态,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因此,认真调查和了解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研究父母、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提高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对策的研究,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赣榆县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研究

(一)调查对象的确定

笔者对连云港市赣榆县随机抽取5所小学,在所抽取的学校中,5—6年级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共15个班级810名学生参加了测评。被试学生平均年龄为11.2岁。其中男生420人(51.8%);
女生390人(48.2%)。

(二)调查研究方法及相关结论

我们将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作为评定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工具。调查以问卷为主,辅以个别交谈的形式进行。操作过程,实际向学生发放问卷810份,收回805份,有效应答率为99.3%。本文的相关结论都以此调查为依据。

根据目前学术界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本研究从情绪、人际关系、自我、人格、学习适应性几个维度考察赣榆县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出以下结论:

1.大部分赣榆县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存在问题较多的方面是学习焦虑。

2.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差异方面,除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两个因子外,其他因子和总分无性别差异:在年级差异上,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六年级学生。

3.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父亲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SCL-90总均分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SCL-90总均分、消极情感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

4.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教师的躯体化、抑郁、敌对、偏执、SCL-90总均分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

5.教师的强迫、躯体化、生活满意度、消极情感对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预测作用。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干预的对策

针对赣榆县小学高年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那么如何使父母和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我认为这需要父母、教师、学校的共同努力。

1.父母方面

众所周知,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无法估量,从教育学的角度讲,父母对子女实施的教育既是一种启蒙教育,又是一种终生教育。父母自身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整个教育的进行。现代文明社会中的每一位家长,都有必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父母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树立主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逐步完善自身性格,积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努力保持良好心态,为孩子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家庭氛围,确立积极的人格导向。另一方面,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基本权利,关注他们的心理需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从根本上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使他们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行为方式,进而养成良好习惯,从而造就他们健康的人格。

2.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要意识到自身心理健康对自己和学生的重要性,主动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寻求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的策略,提高自身的心理保健能力,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宽容豁达的心态、健康高尚的人格投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第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在了解、信任、理解学生的基础上真诚热情地关心每一位学生,创设尊重和自由的教育气氛,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采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善于运用支持、指导、鼓励等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在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健康发展。第三,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能力为基础,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及时帮助学生排解各种困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近年来,河南省平顶山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部署要求,以深入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指导纲要》为主线,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为载体,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心育活动为补充,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教学研究,构建教育网络,凝聚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法如下。

一、健全工作机制,心育工作有位置

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生全面成才的必然要求,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放在突出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健全机构,制定计划,强化指导,抓好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教育局成立了由主管局长任组长、教研室、普教科等职能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依托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在局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搞好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教体局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指导中心,各中小学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教科室,建立健全了市―县―校三级工作网络。

(二)制定发展规划

围绕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工作方针,制定了《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突出重点关键,强化业务考核,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清、思路明、措施实。同时,指导各县(市、区)和中小学分别制定了各自发展规划,并将发展规划细化到学年、工作任务量化到学校、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到有规划目标、有工作机构、有专项考核、有责任人。

(三)加强业务指导

围绕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进班组、进家庭的“三进”,先后制定下发了《平顶山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关于开展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活动的通知》《关于做好平顶山市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活动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二十多个,对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统筹指导。同时,实行基层教研员联系学校、定期听课指导制度,指导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定期深入基层联系学校,进行听评课活动,督促各学校明晰思路,提高认识,开展工作。

二、发挥课堂主渠道,心育工作有作为

坚持以心育人、全员育人,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发挥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开足开好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不断提高心育工作能力。

(一)好健康教育课

结合学校实际,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中小学课程计划,小学每年不少于12节,初中和高中每年不少于14节,督促学校按照要求配备教材,细化课时。为确保健康教育课时落实到位,市教育局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督促检查,利用开学、教育督导、综合检查等契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考核指导,查课时、查教材、查档案、查活动记录,确保全部开设、不留空白。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中和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督促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工作计划,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实行全员育人

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倡导“每一个教师都是心育工作者”的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与班级管理相结合,与校园文体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大力营造“人人都是心育责任人、处处都是心育责任点、时时都是心育全过程”的良好氛围。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开展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通知》,督促中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机制,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和宣传活动,每年一个主题,及时回应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需求,使其化解心结,健康成长。

(三)开展心育教研

发挥心理健康教学研究在提升心育能力中的引领作用,通过课题研究、优质课评选、学术交流等活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专业化、科学化。市教育局基础教研室,围绕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发放调查问卷3000多份,圆满完成“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中学生学业情绪常见表现及有效干预策略研究”等科研课题8项,分别获得省、市奖项。同时,加强校本研修,先后编印《小学生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小学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学案例》等心育书籍二十余册。新华区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通过部级课题鉴定。近年来共评出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五百多篇,心理漫画两百多个,教学设计三百多个。

三、加强教师配备,心育工作有队伍

教师是最核心的资源,关系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配齐工作队伍,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
二级心理健康教育;
模块体系构建;
措施;
保障体系

近年,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多,各种挑战与日俱增,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已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心理健康程度与人的生命质量息息相关,更与大学生是否能健康成长、成才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那么学习成绩再优秀都难以成为一个健全的有利于社会的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深入细致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高效院系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目的在于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求助是强者”的信念,获得调适情绪和行为的技能,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人格特质。

一、构建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高校主要是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承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内容包括: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评、心理问题的甄别和转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等,涵盖适应性、发展性和干预性三个版块。但目前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临人员少,任务重,难以完成覆盖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任务,是大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临的困难,大约不足10%的高校能达到1:5000的师生比,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高校相比,相差甚远。

一些学者提出尝试在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基础上,建立院、系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站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院(系)二级心理教育服务站是指在高校原有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基础上,由院系设立的、致力于本院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构。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站主要负责适应性、发展性咨询两个部分,适应性咨询目的是帮助大学生适应现实环境,合格地完成自身的社会功能,发展性咨询的目的是进一步扩大其意识范围,悦纳自我,完善人格特质,明智地面对来自生活的挑战。

构建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站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各院系开展的活动和讲授的内容不一,缺少规范性和系统性,难以形成一个覆盖全员、互为补充、形成合力的工作体系;
二是承担教育服务工作的辅导员培训时间长短不一、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站工作质量和提供的服务缺乏统一性;
三是不利于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对各院(系)教育服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因此构建二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块具有前瞻意义,为校内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把握和发展进步提供了新思路。

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是指突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活动融合为一个资源平台,为院(系)全体学生提供一个集成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具有标准化、规范化、模块化、易操作等特点。

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的构建具有以下意义:

1、标准化、规范化的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是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益补充。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业老师解放出来,集中精力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重点和 难点问题。

2、可以提供弹性好、适用度高的共性化及个性化服务,便于各院(系)大学生按需选择教育服务项目,提高针对性和契合度。

3、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具有创新性,界定了院(系)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的工作内容,更新了“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主”的原有观念,便于承担此任务的辅导员团队集中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的构建

1、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的构成

2015年10月华南理工大学**学院进行了一项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调研,发出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96份,其中有效问卷594份。通过调研了解到:认为自己在现在、将来有心理健康需求服务的同学占总人数的71.34%。

在选择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方式时,选择各项答案占有效问卷的比例如下:

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方式各有其受众群,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块时不但要考虑是否能全员覆盖,还要细化工作,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与需求的吻合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应由共性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两个部分组成的,共性化部分分为:心理委员培训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专题讲座以及通过现代媒体软件开设的微课堂。个性化服务模块包括:个体咨询、主题团体咨询、主题沙龙。具体见图一: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构成。

共性化服务模块主要为院(系)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学基础知识的讲授、兴趣话题的专门介绍、心理学热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目的系帮助大学生厘清自身的问题、增进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促进其对心理学产生兴趣,降低病耻感,并进一步接受心理咨询是维护和保障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方式。

个性化服务模块主要为有意自我探索、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大学生提供服务。目的是扩大来访学生的意识范围、提高参予大学生的共情能力、关注其移情焦点,提供稳定的客体。并给予多种选择的主题沙龙为大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在活动中成长提高。

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抗压、抗挫折能力和求助能力。只有具备这四种能力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履行社会功能,避免危机事件发生。

2、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实施

(1)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实施机制。

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是覆盖院(系)全体学生、贯穿整个求学过程的有机系统,其中涉及各项内容实施的前后顺序、单元时间、耗时总和、是否定期、是否封闭等问题,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机制从中调解,以保证最终目的的一以贯之。

①建立心理委员选拔、培训、考核长效机制是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实施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委员与普通同学的比例应在1:30~60之间,比例过高,心理委员无法完成如此巨大的监控和排查危机事件的工作量,比例过低心理委员又难以开展团体活动。心理委员的选拔应经过个人申请、心理测试、一对一面试的方式选,选拔后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常见病症的特点、朋辈辅导技术、团体活动带领等几部分,心理委员的工作还应在每学年结束时进行考核,考核应包括: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危机事件的及时上报、朋辈辅导的开展和倾听、共情技术的使用等几个方面。

②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每个学期的主题应根据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新生入学时应以人际关系、情绪调节为主题,毕业前应以释放压力、分离焦虑为主题。专题讲座、心理微课堂等应根据大学生年龄特点、主要需求来开设,可以半月一次,也可每月一次,时长约为60~90分钟,人数在20人左右。讲座和沙龙的主题多以社会热点话题为主题,例如杨丽娟追星刘德华事件、或社会上风靡一时的色彩心理学等。

③个体咨询应定时为每周的固定时间,时长约45~50分钟,咨询师固定、咨询场地固定、咨询时间固定。动力学取向的咨询次数不低于30次,认知行为疗法取向的咨询次数不低于8次。

④主题团体咨询也应每周固定时间,时长约60~90分钟,参予人数在8~12人之间,团体咨询时间总长不低于36小时。最好采取封闭式团体方式(即团体形成后不再接受新人),给予成员自我暴露的安全感。其中人际关系主题团体咨询可采用开放式团体模式(即团体形成后可以接受新人),便于成员在人际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改善和调节人际关系,学习新的人际交往模式和处事方法及态度。以异往为主题的团体咨询,成员中需考虑男女比例,便于成员在与异性互动中,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接纳自我。

(2)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实施主体。辅导员是二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块的实施主体,承担着全部工作内容。辅导员团队应在学年开始前制定实施方案,分配实施任务,且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培训的方向、程度制定学习计划,努力专业能力。

承担教育服务工作的辅导员应具备以下资质:国家三级或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动力学取向或认知行为理论取向心理咨询培训、团体辅导初级证书或参予团体治疗不低于48小时,另外还可进一步学习沙盘游戏初级或中级课程、释梦技术、催眠技术、焦点解决、正念治疗等心理咨询方法,进一步增强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的个性化服务和吸引力。

(3)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实施重点。根据多年心理咨询实践,大学生最常见的求询问题依次是:人际交往问题、学习问题、情感问题、情绪问题、个性发展问题、自我认知问题以及神经症。

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调研有一项主题是调查“引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选择各项答案占有效问卷的比例如下:

可见人际关系、学习问题、情感问题、家庭问题、经济问题和就业问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造成了较大的困扰。因此二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块的实施重点应包含适应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两个部分,两个部分中的具体内容见图二:二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块实施重点。

需要强调的是适应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是一个连续谱系,来访学生并不会永远处于适应性咨询或发展性咨询中的,有时他的问题可能既是适应性的也是发展性的,适应性和发展性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

3、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保障

(1)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在运作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承担模块体系实施任务的辅导员团队需要定期地接受指导和督导,部分学生不愿意在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院系二级心理健康教育站进行咨询。解决上述问题除了利用好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的辅导员团队力量外,还需请到“外援”。

(2)承担上述工作的辅导员还应组成团体小组,并为组员提供团体督导,有利于辅导员净化来访学生带来负性情绪和情感,保护辅导员的心灵不受戕害。另外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可定期为辅导员提供案例督导和咨询,可以进一步提高辅导员业务能力水平,优化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业老师可定期为学院辅导员进行培训、督导,尤其在危机的识别和处置办法的培训要准确、程序化。

(4)院系还可与高资质的校外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心理咨询机构定期为学院辅导员进行培训、督导,为学生进行契合度高的专题讲座,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公益心理咨询,这就为一部分不愿意接受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服务的同学开辟了另外一个寻求帮助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颜廷.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完善对策思考[J].学术研究,2016(1).

[2] 张曼.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模式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一、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提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学校仅仅依靠一两名专业的心理教师上心理辅导课、做心理咨询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需要整体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心育活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但在学校实际工作中,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存在着以下的问题:一是心理专业教师的数量远远不够;
二是教材的适用性差;
三是课时被严重削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就是在这种人人认为应该,但不急需;
人人认为有用,但不实用;
人人认为重要,但不肯投入太多人力物力的夹缝中建立起来的。

二、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尝试

1.课程目标的确立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要求,学校确定了初中阶段心理教育课程的目标: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己;
增强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提高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学会学习和生活;
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及时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2.课程内容及组织形式

(1)团体心理辅导、专题讲座

团体心理辅导主要由专兼职心理教师负责,重点针对各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分享,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初一年级将“心理活动课”列入课表,每周0.5课时,初二、初三年级利用班团会课开展专题辅导。初一年级以自我认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主题;
初二年级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处理好青春期情绪为主题;
初三年级以学习能力辅导和考试心理调适为主题。同时,专兼职心理教师也要指导班主任充分利用班会课时间,围绕本班学生近期的突出问题,开展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心理辅导专题课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要围绕学生开展,还要面向家长。“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虽然教师无法改变家长的学识、性格,但至少可以对家长的教育观、教育态度、教育行为略施影响。在不同年级的家长会中进行不同的心理专题辅导和讲座,能够团结家长一起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比如,初一年级的主题为“给一些空间,做个‘懒惰’的父母”;
初二年级的主题为“青春期的孩子最不喜欢父母做什么?”;
初三年级的主题为“陪伴是最好的助力”。

(2)学科渗透课程

学校参照《广东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各年级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了学校各学科重点渗透的教育内容。实践检验发现每个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项目不宜过多,最好是一至两项,长期坚持下去才能有心育效果。学科任课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时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一要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渗透教育;
二要将学科教学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联系;
三要有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物理、化学学科要重点渗透对学生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学生社团活动课程

学校的心理社团有两种,一种为长期社团,如学生心理教育志愿社团――欣心社团。社团成员作为心理教育通讯员,一方面及时将各班学生心理需求以及个别学生的异常情况与心理专兼职辅导教师沟通,另一方面将心理辅导工作的新内容及时传达给同学。还有一种为短期社团,通常活动课程周期为十周。根据学生需要不定期以小组为单位开设团体辅导课程:对一些自信心不强的学生开展“自信互动”辅导,对一些学习方法有问题的学生开展“学习策略培养”的辅导,为班主任组织“累并快乐着”心理沙龙等。同时,社团还要经常利用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学校公众微信号,不定期地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小贴士,使其入眼、入耳、入心。

3.课程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通常具有内隐性、个人性、长期性、滞后性等特点,因此初中生的心理辅导课程的评价,要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而非结果性评价。学生个人评价占50%,分为三个维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呈现作品的成长性、活动中的合作性和交流性;
学生小组评价占50%,通过累积历次活动中每个小组在竞争和合作中的得分而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倡导的是鼓励学生乐于认识自我、敢于开放自我、勇于完善自我,使学生能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认真的学习态度、健全的人格。

三、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成效与反思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
心理健康;
原则策略

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因为,小学心理的良好发展直接关乎未来的发展与建设。所以,教师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和深入讲解探讨。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也就是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和特点,发现其所在的不良问题和倾向,及时有效的向学生输送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让小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学生心理上存在障碍和问题应该及时有效的进行开导和帮助,保证每个小学生心理的健全和健康,这也是他们成长阶段最重要的一条。同时,这也有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和建设。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建设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并不是很快就能完成的任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告诉我们,它是具有科学性和实践的特点,需要教师进行一个长期的讲解和深入。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和熟悉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小学生的成长规律,结合相应的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在此期间,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培养小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

对于小学生来讲,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该把小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特别又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天性好动好玩,所以,教师应该关注和重视他们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心理。教师在讲解和输送心理知识的时候应该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采取游戏或者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讲解和探讨。第二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出发点,关注小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变化,根据年龄和年级的高低进行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小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和吸收。如重大版二年级地第一课《我的老师》中,教师就应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同学之间的友谊是非常珍贵的,和老师的更是如此,就像和他的老师徐特立一样,这样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二)学会因材施教,培养小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

早在很久以前,大圣人孔子就提出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因材施教,不能总是用一套方法教育所有学生。因为,不同的学生他的学习环境和性格特点都是不同的,特别又像小学生,他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却是寡言少语,性格非常的内向。所以,小学生明显之间的差异告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施。同时,在教师在教学前要了解每个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然后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比如讲重大版二年级心理课《我也愿意当班干部》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对那些比较不爱发言的学生多进行开导和帮助,让他们重拾信心和快乐。然而在这节课中更应该让学生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互助,学会奉献,学会担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游戏,竞选或者是抢答的方式进行选举,这样有利于他们心理健康的成长,帮助他们快乐成长,快乐学习

(三)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小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

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保持一颗积极的心,这样教师的教学成果才能更好更快的显现。比如在讲重大版一年级《孔融让梨》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用讲故事或者游戏的方式让年龄较小或者是比较内向的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明白其中谦让的美德,不能自私自利,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让学生自主交流和讨论

教师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取得显著成果就必须和学生拉近距离,多和学生交流和谈话。因为,人与人之间要想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就必须多沟通和交流,这样教师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帮助消除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隔阂。同时,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应该把自己和学生放在相等的位置上,要以朋友的身份对他们进行指导和沟通,不能让学生感觉你是以命令的口语进行教育的。教师还应该把自己和学生放在一起,让自己也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他们遇到困扰的时候要主动的对他们进行开导,帮助他们走出难关。如重大版二年级《我的老师》中,就可以以提问的方式问问学生心目中的教师是怎样的,该怎么做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好老师。

(二)学会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

在教师的教学生活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最为重要的,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心理发展的重中之重。好的师生关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反之便可以影响和阻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让小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蒙上一层阴影。所以,教师在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应该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应该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搞歧视,忽视一些学生的心理。

(三)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环境

父母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对孩子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又是像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模仿心理比较强,家长干什么,他们都会学着干什么。还有的一些家庭里的父母也会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和打架,这样对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是无限的,甚至有可能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父母和学校之间要相互配合和沟通,帮助学生构建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树立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才能实现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国家心理素质水平做良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赵庭.中国教育智库建设:挑战及其应对[J].当代教育科学.2015(23)

推荐访问:健康教育 小学二年级 五篇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五篇】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精选5篇)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内容大全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