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优化教学质量提升【五篇】

2023年度优化教学质量提升【五篇】

时间:2023-05-30 19:5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范文第1篇关键词: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在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对于培养学生优化能力的认识并不到位,不少教师纯粹从技能训练角度来设计教学,忽视了课程本应承载的教育功能。那么,如何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优化教学质量提升【五篇】,供大家参考。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五篇】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在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对于培养学生优化能力的认识并不到位,不少教师纯粹从技能训练角度来设计教学,忽视了课程本应承载的教育功能。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落实对学生优化能力的培养呢?

一、导入设计中体现优化

导入中体现优化,就是要在导入中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顺利通过情境的创设,感悟、体会优化的意义与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从两个方面来设计:一是展现技术使用的效率优势,从问题解决的方法上体现优化。二是让学生了解技术发展的历史,从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体现优化。

展现技术使用的效率优势,从问题解决的方法上体现优化,着重培养学生建立“方法是可以优化的”的基本意识,可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来体现。使用不同工具,就会有不同的工作效率。如数据统计分析,用笔、计算器,或者Excel和数据库,其效率自然是不同的。即使使用同一种工具,也会产生不同的效率,如同样通过编程解决排序问题,不同的算法会产生不同的排序效率。某教师在教学“走进数据库”时是这样导入的:首先设计一份学生学习专业兴趣方向调查表,在做调查统计时,第一次采用纸质问卷,并让学生推选代表进行统计(只取一项);第二次采用网络数据库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束后,直接给出统计结果。当数据库系统给出所有的统计、分析报告时,学生代表所做的一项统计结果还没有完成,两者效率对比,结果显而易见。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从纸质调查到网络调查,这是应用方法上的优化,其产生的效果,是工作效率的极大提高。经过亲身的体验,学生的感悟更加深刻。

让学生了解技术发展的历史,感悟优化在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促进技术发展的核心思想,正是优化。其次,正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对技术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通过对技术本身的优化来满足这一需求。在这种“生活优化”和“技术优化”的交互a循环中,既满足了人们的追求,又促进了技术发展,而这相互作用的核心思想,就是优化。在教学中,可通过展现技术发展历史过程来实现。如拼音输入法,从当初的单字输入到词组输入,到可以句子输入,无一不是优化的结果。结合其技术实现原理介绍,更可以加深学生对技术实现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优化的思想及方法。

二、学习活动中引导优化

以“教”为主的教学活动,可通过展示优化活动的实现过程,让学生体会优化。例如,在PowerPoint中的“自定义动画”教学中,教师在导入阶段出示两份PPT对比材料,其背景画面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一份文字没有添加效果,另一份添加了从左到右循环的文字效果。接下来的学习活动,教师主要围绕以下四个问题进行:第一,它是怎么实现的?引出自定义动画学习。第二,它是如何实现循环的呢?引出“效果选项”。第三,如何调整它的运动速度?引出“效果选项”中的个性设置。第四,还有其他实现方法吗?引出“动作路径”等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去探究。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正是对信息展示方法的不断优化过程。通过教师的讲授、演示以及与学生对话等,让学生从中体会优化在表现效果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认识和体会优化过程。

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则可让学生将所学技术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通过经历优化过程,体验优化,实践优化。一是从美化的角度,引导学生要“用好”技术。不少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往往满足于会用所学技术,如会改变字的大小,会设置字的颜色等,而缺乏整体优化思想。教师应多强化“用好”的技术理念,多强调系统思想,整体考虑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多从整体美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建立系统优化的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体验、不断探索。二是从寻求多种方法角度,引导学生“巧用”技术。在学生实践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采用不同方法解决,通过对照比较,体验方法的优劣,感悟技术使用的技巧。如在PowerPoint自选图形教学中,教师设计一个开放的训练题:呈现一幅(组)图片,图片周围有类似电影胶片的小黑方块效果。其实现的方法很多,有同学采用自选图形中“基本图形”画一个小正方形,然后填充为黑色,再通过复制、调整位置等完成。也有同学通过插入特殊符号中的“■”,再设置大小、复制、排列等,完成设计。这些方法实现起来较为烦琐,也有一定难度。尤其很难保证两个黑色方块之间的空白间距相等。为此,教师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最终出现了一个更为优化的方法:该同学采用了自选图形中的直线功能,先画一条直线,再设置直线线型(粗细),最后选择“虚线类型”为相应方框间隔即可。这种方法实际就是技术“巧用”的一个典型实例。这一过程,能让学生体验到优化的无穷魅力。

三、评价活动中提升优化

一般来说,评价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的意义[2]。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至少应该发挥两大作用,一是相互借鉴学习,二是总结提炼学习内容。评价中提升,是指在评价中应着重加强对优化思想方法的提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优化意识与优化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去进一步思考与实践,如实践活动中有没有遇到问题?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解决?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怎么样才能做得又快又好?指向优化思想与方法的提炼,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一是基于工具,有没有更有效的策略或方法,从各种方法的对比分析中,推荐优秀的方法;二是超越工具,是否有更好的工具?引导学生从应用的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基于工具,是从工具本身出发,做进一步的分析与引导,侧重于多种解法的分析与比较。通过展评学生实践成果,既能引导学生相互借鉴学习,又可通过对比分析各种方案,给学生推荐优秀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提高学生的优化能力。

超越工具,是引导学生寻找运用多种工具,使得问题的解决更加方便、高效。这里有两个基本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其他辅助工具解决问题,二是通过运用新的工具来解决问题。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中,强调优化思想与方法的培养,落实优化教学要求,实现优化教学目标,理应成为信息技术优质课堂的永恒追求。

参考资料: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间见习;
中医临床教学;
教学质量

在中医临床教学中,课间见习是学生对中医基本知识进行系统运用,对中医基本技能进行强化训练的临床实训模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中医辩证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为适应以后的临床工作做准备。不过,当前这一教学模式还存在不少问题:①临床教学的资源相对短缺,课间见习的临床环境十分拥挤;
②相关法规的完善、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既客观上减少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机会,又导致了临床病源的不足,病种少,难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③课间见习教学方法陈旧,年轻教师综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④中医临床专业的学生对课间见习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强,等等。中医临床的课间见习教学艰巨而复杂,笔者通过近年来的课间见习教学实践,认为加强下面几个方面的建设,是提升课间见习质量、贴合中医临床教学管理实际的有效抓手。

1.提高教师综合业务能力,重视师生的双向沟通

教师作为课间见习组织者、教学者,是优化课间见习教学的主要方面。因此,带教老师必须要有高超的中医技术与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有高尚的医德素养,同时还必须要有敬业、爱业、爱学生的良好品质。此外,课间见习的带教老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不断学习中医课间见习临床教学的新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只对学生的“学”进行评价,还应该重视“教”的评价,“教”与“学”是统一的。将“教”与“学”摆到双重重要的位置,既能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又能及时将“教”与“学”的信息进行互动。因而实现“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也是中医专业课间见习教学的努力方向,也是课间见习带教必须具备的重要业务能力。

2.优化课间见习教学管理,上好导言课,重视病例讨论,做好教学考核

①在课间见习前上好导言课,既要告诉学生课间见习的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与考核方法,又要讲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其与理论课之间的关系,使中医专业的学生在课间见习前就能全面地了解课程,从而对学习过程有充分的认识。②整个课间见习最好是在病床边进行,由带教老师示范性地向见习学生介绍患者的病史,并行进行问诊、体检,运用临床思维方法分析病情、辅助检查结果,适当提问、讨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做到教师、学生与患者之间的畅通交流。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再将课间见习的病例进行讲解与讨论,最后做好归纳总结工作。在整个课间见习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③要确立中医临床各专业课间见习考核指标。各专业在课间见习中要制定考核内容及方案,通过考核能够促进学习的时效性,将基础理论与临床专业知识的学习深化,使学生初步掌握临床思维方法,提升其临床操作能力。

3.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确立完善的课间见习教学制度

课间见习是中医临床专业教学必需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将中医理论知识变为临床实践经验的重要途径,同时对提升中医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各个部门都应该充分认识其重要性。首先是课程的主讲教师、临床带教老师不能走形式主义的路子,而应该将课间见习做好、做实;
其次是中医专业所在教研室、系、院教研机构都要积极配合带教老师的工作,为学生的课间见习提供好的环境与合适的资源;
最后,对于合作医院的各职能部门也要做好协调工作,让他们站在长远的角度去看待课间见习的重要性,争取让医院也乐于接受课间见习。在层层联系与落实,课程主讲教师与临床带教老师加强交流、研讨中,以进一步做到临床见习带教规范化、管理制度化。

4.加强配套软硬件的建设与运用

如建立并完善临床模拟教学实验室,可以解决部分诊断学、中医急诊学课间见习教学问题。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自制或购买的部分制作优良的教学光盘,在课间见习中给学生播放,以弥补在临床中见不到的体征、病例、病种。

参考文献: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范文第3篇

论文摘 要:教学内容的设置和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发挥,只有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对高校教学的要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必须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不断充实课程知识信息量,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合理优化重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知识信息,是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有意识的对学员传授的各种素材和有用信息。教学内容的设置和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只有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不断适应教学目标的提高,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对高校教学的要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营养、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科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员获取本课程基础知识和技能,重点训练学员发现和处理常见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与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要求必须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学员对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本文探讨和总结本科室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本科教学中,如何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学内容,以促进全面发展的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

一、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不断充实课程知识信息量

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应该合理,信息量要充足,知识点要求能系统的反映本学科领域的全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两个部分,前者应包括营养学基础、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膳食、营养状况评价、特殊营养保障、营养与疾病6大内容,涵盖营养学学科领域的各主要分支和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普通人群营养学框架之上,着重强调了高原、寒冷、湿热、低照度、电子对抗、航天、航海等特殊作业条件下的营养保障,以及野外供膳、营养教育等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加合理。食品卫生学部分主要介绍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和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应包括食品污染、各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食物中毒及其预防与处理、食品法规、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中常见化学毒物和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检测等。我们在保证以上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特别对重大活动或战时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卫生的快速检验方法与制式装备等内容做了详细论述,进一步充实了课程的知识信息量。

二、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保证教学水平先进性的前提和保障。教员在教学工作中,应及时把教学、科研及社会实践成果引入教学,体现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和新理念教学。要密切关注本学科发展动态,紧扣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各章节原则上安排在本领域具有一定研究优势和背景的教员授课,保证其教学内容与科研方向的一致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应尽力追踪国际研究前沿,及时总结和撰写本学科相关热点领域的进展综述和研发动态,并实时将本科室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进行必要的介绍,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例如在营养学基础部分,对近期研究热点植物化学物及其生物学效应,特别是其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活性及机制,我们做了最新综述和讲解;
在特殊人群营养部分对高寒、湿热、低照度等特殊作业人员营养保障问题做了最新国内外研究概述;
同时注重对本学科在相关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介绍,将本室长期从事的科研及取得的优秀成果恰当地引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如脂肪酸与乳腺癌、牛磺酸与视觉保护、植物化学物的生物学效应、特殊环境(高原低氧、低照度作业等)下的营养保障措施等。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教学的先进性,也增强了教学的特色性。

三、合理优化重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重视优化组合,各知识点要顺序展开,符合学员的学习规律,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载体,但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内容的框架体系,首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重组。如在讲授各种营养素的内容时,对于教材中的营养素代谢内容可以舍去,因为学员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已经学习,而有关营养素摄入量标准的内容又可以并入到后面专门讲授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这一节当中。其次是要正确处理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新内容的关系,在注重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基础性的前提下,也要兼顾前沿性,充分反映当代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教与学关系,运用启发式课堂教学,形成有利于培养学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同时坚持发挥教员作为课程教学主讲人的作用,要求教员从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出发,通过合理编排和生动讲解,启迪学员的思维,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教学内容要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与日常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与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学员的关注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种种事例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活泼,竭力避免“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力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着重于启发式教学。在每章节授课前应设置“导课”环节,以近期热点问题或生活中鲜明的事例为引线,引发学员对本次课程内容的关注和相关问题的思考;
在讲授各知识点过程中尽量引导学员发现现实中的各种问题;
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以现实存在的问题为主,不设标准答案,鼓励学员独立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例如,在讲蛋白质含量测定时,我们以三鹿奶粉掺假三聚氰胺事件为案例进行讲解,让学员来分析讨论这种化工试剂为何添加进了奶粉里?传统的凯式定氮法检测蛋白质含量的弊端在哪里?现实中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在讲授各类食物营养价值时,抛出曾经叫嚣一时的“牛奶有毒”、“红薯排毒”、“绿豆治病”论等,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和判断,批判盲从和无主见,鼓励他们相互讨论和争论,引导学员课下查阅相关文献和报道,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并提出合理的证据支持,教员只作为其中平等一员参与讨论,不做是非判断,引导学员学会辩证的、批判的思考问题,能够从正反两面看问题,对同一事物能够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避免片面的、极端的思维观。在学**衡膳食内容时,要求学员在课外时间开展实践应用,在周围同学中开展平衡膳食的健康宣教活动和膳食营养调查工作。这些措施都很大程度的促进了学员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向萍, 李革, 杨德海, 等. 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9): 947-948.

[2]杨立军. 从十大名校看美国式精英教育[m].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7: 3; 33.

[3]贾建丽. 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模式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0(2): 102-105.

[4]谢和平. 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开创高校教育教学新局面[j].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2008, 25(1): 1-3.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范文第4篇

1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前提

兴趣是促进学生探究知识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兴趣尤为重要,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新课程就明确主张通过唱歌、游戏、表演、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必须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呈现、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游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形式,也是创设宽松课堂氛围的一种手段。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必须明确:游戏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玩,而是引导他们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英语的游戏教学是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欢乐的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注意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要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率,除了“唱”、“玩”以外,还可以给学生表演的机会。而老师必须给学生提供熟悉的活动场所,学生只有面对自己熟悉的材料才会有抒发自己感情的兴趣,才会积极参与表演的活动。比如老师让学生用英语表演灰姑娘、大灰狼、三只小猪等角色,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用英语进行思维的空间,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拓展了他们的想象力。

小学英语教学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事实也证明,只有在愉悦的气氛下,学生才能学得快、学得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不会成为空谈。

2 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信中体验成功

学生是教与学这对矛盾的主体,只有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率才能大幅度提高。为此: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让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动机――目标”是构成人的积极心理的主要因素。有了需要才能树立动机,有了动机才能确立目标。一个人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此来推动自己的学习行为,这种学习行为才可迸发而成一种有力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英语是世界上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到了初中、高中、大学都要进行不断的学习,我们小学阶段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教师要运用鼓励、表扬的手段,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实践证明,学生如果经常体验失败,会导致志向水平的下降,最终引起退缩反应,以至丧失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和激励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学生有了成就感,就有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第三是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对知识的吸收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知识宝库的钥匙尽我们所知道教给我们的学生。”“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英语教学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如何创造,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精选、综合分析有用的知识信息,使他们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过程中积极思维的能力。

3 以强化口语教学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竞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口语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通过有目的的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口语教学活动,利用肢体语言、表情、场景设计等方式进行表情达意,把单词教学与会话教学融合在一起,给学生互相表演交流的机会,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教师可以运用体态语言营造轻松、充满洋味的课堂氛围,充分运用英语名、英文歌、儿歌、绕口令、顺口溜、谜语等,给予小学生语言感染的机会。可以给每个学生起个英语名,这样不仅会给他们带来无限乐趣,而且便于渲染学习氛围。教师最好自己也有个英文名字,要求学生直呼其名,充分体现西方国家的文化习惯,同时融洽师生间的平等关系。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多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学生交际。比如,在教学水果名称时,可以把各种水果放入一个布袋内,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
玩字母游戏,包括默写字母接力赛,猜字母头饰找朋友、找邻居等;
数字游戏包括快速口算抢答、打电话等。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范文第5篇

随着近年来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北京市门头沟区教育面临着区域百姓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应不足的主要矛盾。矛盾的具体表现是:区域教育质量不高且不均衡,学校布局不科学,教师队伍素质偏低且思想理念相对陈旧,内部缺乏活力,优秀生源和师资缺乏且流失,这些问题造成人民群众对门头沟区教育缺乏信心,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恶性循环。

近年来,门头沟教委抓住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契机,把努力扩大门头沟区优质教育覆盖面作为我们思考问题的逻辑起点,把让门头沟的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区教委按照“一引二改三提升”的发展思路——引进优质资源,深化教育系统综合改革双轮驱动,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责任,广栽“梧桐树”,奠定均衡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引进区外优质教育资源,引来“金凤凰”,引领我区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提升,同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我区干部教师的活力,推动本土干部教师的成长,促得“百鸟齐鸣”。

加大投入与科学布局,奠定教育发展良好基础

门头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首位。区教委紧抓本区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和棚户区改造这一契机,科学调整山区和城镇教育布局,绘制教育新地图,实现了广栽“梧桐树”:山区实现每个乡镇一所中心小学、一所中心幼儿园,初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集中。城区按照北部、中部、中南部、南部四个区域进行合理布局,确保在区域分布上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实现四个区域居民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一条龙教育服务。“十二五”期间,全区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8所,市区两级总投入达25亿元。到目前为止已完成近一半目标。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要实现让百姓的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上好学”,短期内仅仅依靠本区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经济的、不科学的。因此,区教委把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作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策略,通过“四个引进”,即引进名校,引进名校长、名师,引进优质教科研项目,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规模,同时促进引进资源本土化。简言之,就是通过引进的“金凤凰”,引领和带动本区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引进不是目的,只是策略。引进要实现的目的是由“输血”变“造血”,激发学校和教师的内驱力,使全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干部教师想干事、干成事。因此,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我们认为,最根本的任务还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优化办学机制和教育环境。

1.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激发学校办学活力通过八大方面的“破”和“立”,激发本区干部教师奋勇争先、干事创业的活力,推动本土干部教师的成长,促进“百鸟齐鸣”,从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

(1)破除干部终身制,实施“干部任期制”, 60多位校级干部走上新岗位。

(2)破除学校副校级干部教委任命制,实施“逐层岗位竞聘制”,300多名副校级和中层干部公开竞争上岗。

(3)破除干部选拔论资排辈制度,鼓励年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批年富力强、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通过公开选拔得到提升。

(4)破除学校传统的教师任用制度,实施教职工竞聘上岗制,变教师“单位人”为“系统人”。今年涉及教职工1500余人,100多人实现平稳转岗分流。

(5)破除教职工传统的劳动分配制度,实施岗位绩效制,实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

(6)实行教师进修学校“研训一体”,探索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变革。

(7)破除单一行政考核体制,建立教育日常巡视制度。2013年,我们将距离退休干不满一个三年任期的14名正校级干部提前离岗,组成教育巡视组负责对学校进行指导、诊断等工作。

(8)破除单一行政考核体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探索“管、办、评”分离机制。

2.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整体规划引领,扎实推进德育行动计划。

召开了以“立德树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主题的门头沟区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规划未来三年德育工作思路、目标,提出七大提升行动计划,确保德育实效性。

(2)深化课程开发,整体推进三级课程建设。加强对学校落实三级课程(尤其是国家课程)的策略研究,区进修学校牵头,通过示范引领,促进学校对国家课程的高质量开设与校本化落实。按照北京市教委统一部署,采取措施,鼓励学校自主排课,学校加大区级指导力度,规范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建设,从而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实验二小永定分校和京师实验小学成为北京市44所自主排课的实验校之一。大峪中学深化改革建立“山谷书院”,系统开发的山谷课程得到学生喜爱、专家认可。同时发挥大峪中学优质高中辐射作用托管了坡头中学,实施课程一体化管理。

(3)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挤进优质高中行列。

大峪中学和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成功被北京市教委批准进入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大峪中学的“生命科学实验室”成为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的“地球科学实验室”成为基础教育创新人才课程基地,两个基地同时辐射京西地区,成为京西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两所学校发挥重点项目建设优势,努力加强自身建设,2014年进入北京市86所优质高中行列。

(4)推进中小学课外活动制度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以推进中小学学生课外活动制度化建设为载体深化教育改革,以健全学生体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制度建设,保障育人实效,提升校园生活品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5)打造“综合实践教育体验圈”,创新实践育人方式。门头沟区山区校外教育资源丰富,门头沟区教委积极提升以教育基地为平台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品质,开发山区丰厚的校外教育资源和课程。实施校外教育“五平台建设”,打造区域特色校外教育。尤其是利用我区的地理优势、山区丰厚的资源和课程优势、一体化的管理优势、便利的交通优势,在6个教育基地的基础上打造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体验圈”,各基地完成不同的功能定位和课程规划。让中小学生亲近自然、触摸历史、锤炼品德,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综合实践教育体验圈”由一个中心、六个教育基地、七个实践区组成。学生在每项实践体验中能够分别接受爱国、环保、传统文化、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门头沟区地域狭长,山区面积大,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其一,建设区域教育云平台、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含教学评估系统)和数学学校BDS应用平台。其中,利用“北京市名师同步课程资源”,与中国联通合作为教师配备数字化学习办公移动终端,鼓励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区教委探索以“智慧门头沟,移动新教学”为核心的移动管理、移动教研、移动教学、移动学习与移动评价等五位一体“移动新教育”发展模式,推动学校管理方式、校本研修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综合改革,以提高我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我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目前,区教委已发放移动智能学习终端3700余部,实现每人一机全覆盖。移动新教学的应用,为教师发展与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径,对于门头沟区山区教学质量提升来说,更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二,推进区域性的网络教研与信息化教学,促进师生教与学方式、教育管理方式、研修方式的转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其三,与北师大教育学部合作,在山区开展iPad教学实验,探索以信息化手段推动教育质量提高。另外,还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开展战略合作,在全系统引进并实践“运用思维规律 提升师生学习力”项目。项目实施以来,我们进一步整合和运用国内外思维研究成果,指导中小学教学改革实践,探索运用思维规律提升师生学习力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
与现行中小学学科教学结合,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逐步将认知规律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其四,通过构建全区立体化、应用型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师生教学方式、教育管理方式、研修方式的转变,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促进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推进职成教育集团化发展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门头沟区围绕生态涵养发展区和首都西部综合服务中心两大功能定位,着力培育以旅游文化休闲产业为主导的高端产业体系,门头沟区职业教育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适时调整,整合电大门头沟学院、中等职业学校、社区学院成立职成教育集团,加速职能转变和功能提升。结合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的需要,与高校合作,培养旅游管理、高级物业等方面专业人才,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才之路。

构建有效机制,促进山区教育发展

推荐访问:教学质量 优化 提升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五篇】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精选5篇) 优化教学评价 提升教学质量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