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五篇】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五篇】

时间:2023-07-13 14:00:08 教育整顿 来源:网友投稿

世界观是一个人对世界万物的基本认识和观点,在哲学上有着很复杂的分类,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等等,我们在这里不去讨论。在当今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医生,一名科研工作者,应当具有怎样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教育基础知识【五篇】,供大家参考。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五篇】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础医学;
医学教育;
科学素养;
科学世界观

世界观是一个人对世界万物的基本认识和观点,在哲学上有着很复杂的分类,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等等,我们在这里不去讨论。在当今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医生,一名科研工作者,应当具有怎样一个世界观?有人觉得世界观这个东西太空洞,太虚无,离我们的工作生活太遥远。其实不然。经常会有临床的大夫抱怨自己搞不来科研,可晋级职称又有科研要求,抱怨体制的不合理。很多人也都认为医生就是看病看的好,手术做的熟练,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去搞科研,简直就是额外负担嘛。然而,医生不是一名技师,需要的是有一定学术研究能力和意识,能够在自己的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当今的医学院校的基础医学教育中比较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业务的素质、技能的培养。包括课堂上老师的传授和教学效果的考评,都是以此为评判标准。医学知识体系庞杂,掌握和牢记知识是很必要的,但绝对不是充分的,不是基础医学教育的全部。在我们的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基础教育课堂,老师的备课有着详细而明确的知识点,甚至在有的学校老师上课的教案都被程序化固定化,美其名曰“规范化教学”。

什么是科学?这是科学世界观里的首要问题。因为科学世界观简单来讲就是要相信科学,有一个科学的精神和崇尚科学的理念。在学科构成上,医学归为生命科学的范畴,是一门实践性自然科学。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科学已经无孔不入,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在基础医学的授课过程中,就是要首先帮助学生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和各个操作技巧。

在科学知识层面之上,我们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形成一套科学的推理模式和思维模式,进而懂得因果之辩,繁简互换,对立与统一。在这个过程中,让其领略自然之美、逻辑之美和科学之美,并培养其欣赏这种美的情怀和发掘探索这种美的意识,逐渐形成自己的科学价值评价体系和科学精神。比如,在医学免疫学中免疫应答都有着复杂的调控体系,体现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调的哲学思想:有正向调控的增强机制则必有负向调控的抑制应答;
有有效触发的免疫应答,也要有适可而止不可过度的反馈。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院士在免疫调控体现的哲学美感有着很深的领悟【1】。

除了科学的知识框架体系和科学之美,科学世界观还应包括探索问题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直以来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2】:实验课的传授过程中遵循理论讲解、原理阐述和诱导提问的授课方式。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基本的科研素养的时候,开设开放式的实验课堂,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选课题进行自己的实践性实验,训练其科学思维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感受真正的科研工作,体会科研实验的苦与乐,悲与喜,在自主性的实验中体会和培养科学世界观。

批判的精神和怀疑的精神是科学世界观众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这首先要求自身具有完善的科学知识理论体系和评价鉴别标准。不盲目崇拜,不盲目从众,具有批判的和欣赏的眼光。我们现在的大多数基础医学教育还没有足够重视这一点,常常会遇到过分的宣扬个别学术大牛的权威,在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时常会以权威实验室的结果为金标准,如果出现不一样实验结果则一定认识是我们自己的实验出了问题。须知很多原创性的发现和突破性进展都是在否定经典的基础上取得的。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这不仅仅包括“传道授业”,还包括“解惑”,指的就是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只有在基础医学的老师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将其应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培养出更具有科学精神的医生和医务工作者,才能真正改变医院中医疗和科研的矛盾关系,对我们的医教改革也有所裨益。当然,不仅仅授课老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整个教学评价体系的配合或者改变,可能需要学校和社会的一起努力,改变我们对基础医学教育不全面的认识,并用其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实践。

参考文献:

【1】Cao X.Immunology in China:the past,present and future.Nat Immunol 2008;
9:339-342.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
体育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6.012

1 小学体育基础知识教材的分析

1.1体育基础知识教材的意义和教学任务

小学体育基础知识教材包含了很多体育知识,比如一些基本的体育锻炼方法、体育锻炼需要注意的卫生保健常识、体育锻炼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等等。教材上的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给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指明方向,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对体育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帮学生养成爱好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基础知识教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小学生通过对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掌握一些锻炼身体的方法,并且能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保护好自己。最终能够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让小学生能够从小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1.2 体育基础知识教材的特点

1.2.1 教材上理论性的基础知识与体育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连的。体育学科的教学重点毕竟是通过动态的体育锻炼项目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体育教学的重点还是在体育项目上,但是学生在做这些体育项目的同时也需要了解它的意义、操作标准等等体育知识。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加深对体育项目的理解,而这些知识学生需要从体育基础知识教材上得知。

1.2.2 教材上的体育锻炼方法可以培养小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体育锻炼的效果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与努力才能显现,想要让每个小学生都有比较好的身体素质仅仅依靠短短的几十分钟体育课时间还远远不够。体育基础知识教材上还有很多内容是教小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利用好哪些身边的条件来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就可以把体育锻炼意识渗入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增加小学生体育锻炼的机会。

1.2.3 教材上的体育基础知识还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生活常识。小学体育基础知识教材的内容不仅局限在教小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也包含了一些小学生应该知道的生理知识、卫生保健知识、体育项目的比赛规则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需要知道的基本常识,小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也会用得到。

2 体育基础知识教材的分类

2.1 生理知识类

体育锻炼的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体育基础知识教材中的生理知识可以让小学生简单了解一下人体的结构与身体生长发育的一些基础知识。让小学生学习这些生理知识可以使他们更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2.2 卫生保健知识类

这类知识的学习是让小学生了解一些个人生活卫生、公共卫生与体育锻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保健知识。这些知识的掌握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

2.3 体育锻炼相关的知识

这部分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这里的内容包括了小学生可以参加的体育项目、锻炼小学生身体健康的方法与教育手段等等。

3 小学体育基础知识教材的教学方法

3.1 室内理论课教学方法

3.1.1 多媒体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最适合用来代替传统的讲授法来给学生们传授理论基础知识。使用方法就是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图片、短片等更直观生动的方式来给学生们展示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当教师在给学生讲人体结构的时候,就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张人体结构图,图上标注着人体的各个部位名称等。教师根据这张人体图来跟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就不会让学生感觉非常枯燥乏味了。

3.1.2 情景教学法

这种方法用在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讲解效果会非常好。使用过程是给学生创设一个现实场景,之后教学生应该怎么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比如,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模拟在体育锻炼中受伤的情景,看其他学生如何对这位学生的伤情进行及时处理。第三,问答教学法。这种方法教师可以用来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3.2 在室外进行技能练习的同时渗透体育基础知识学习

在学习运动技能过程中,针对不同教材内容承载的体育基础知识,将其渗透出来作用于学习过程之中,对运动技能学习是一种促进。教师要深刻的挖掘教材,并且在课前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经验的基础进行素材化的处理,分析确定渗透的内容,预设渗透的时机,设计渗透的技术。例如:小学学习后滚翻。通过分析确定学习该教材需要渗透的保健知识技能是在学习滚翻类项目时热身活动要突出颈部活动,学习要循序渐进,保护帮助要顺势给力,给力要适度,要引导学生懂得当生理变化时心理也要进行适应性的变化,在生活中当因外力向后倒时,要屈体团身下颌收紧保护头,连续滚翻次数不宜过多,要有变化调整。渗透要随运动技能形成,合理地分配在每一课次的学习中;
预设渗透的时机是准备活动渗透“突出颈部活动”并传授方法。滚动练习时渗透“屈体团身下颌收紧保护头”。刚开始练习时渗透“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完成,要引导学生懂得当生理变化时心理也要进行适应性的变化”。保护帮助练习时渗透“保护帮助要顺势给力,给力要适度”。

4 改革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把技能考核和体育基础知识考试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我国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通常都是强调技能考核成绩,再参考学生在平时体育教学中的表现情况,这样的评价体系并不全面。应把体育基础知识作为体育考试内容之一,这样既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也可反过来促进学生投入更大的热情学习。只有把技能、理论、平时表现结合起来的评价体系才能完整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

5 总结

社会在呼唤终身体育,学校在奠基终身体育,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终身体育。终身体育需要运动技能,也需体育基础知识的保驾护航。所以在体育课中既要技能练习,也要加强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爱锻炼,会锻炼,终生锻炼。

参考文献:

[1] 杨洪霞.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作用与组织原则探讨[J]. 新课程导学,2013(06).

[2] 黄晓丽. 当代中国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思潮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5.

[3] 苏静. "变"式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4] 宋昔峰. 浅析如何有效开展小学体育室内课教学[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9).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
《基础会计》教学;
探究与分析

引言:

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我国教育逐渐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教育”形式转变,这种教学体制的变化发展是我国现代社会人才发展趋势的重要体现,引导我国高校人才教育逐步向着多元化,科学化以及实用化发展,促进我国教育发展模式的逐步合理化发展。

一、开放教育

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式教育”模式而言[1],开放教育指在在教师教学目标内容设定,教学课堂模式,教学氛围,学生学习模式第三方面的开放式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使现代互联网技术与社会人才需求相连接的教育新形势。开放教育的最大特征是“开放”[2],包括:教学形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关系等多方面的创新发展。将开放教育应用到《基础会计》中能够丰富教学课堂内容,转变教学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氛围,推进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二、当前我国《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1、《基础会计》教学中开放教学课堂应用范围小

当前我国《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开放课堂范围较狭隘。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主要的理论教学模式,教师是《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教授者,课堂互动性较低,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的理解受到教师个人理论知识和思考模式的限制,导致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的理解程度较肤浅,缺少对理论知识的正确理解。长时间采取这种固定的理论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教师的理论依赖性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学习意识逐渐丧失,开放教育的应用范围也会逐步缩小。

2、学生自主学习范围应用程度低

传统《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较低,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地位严重影响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由于学生主要对教师教授的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缺少深切的理解,导致学生在课后学习中无法对专业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学生在对会计基础知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中,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范围也进一步缩小。

3、教师教学注重理论,实践性较低

教师进行课堂基础会计教学中为了应对应试考试往往只注重对学生基础会计理论知识的讲解,缺少对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某高校开展《基础会计》教学中对会计珠算应用中的珠算实际操作作为课后作业[3],而课堂只采用教师示范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严重降低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这种教学形式能够保障学生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取得优异的应试成绩,由于学生缺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导致学生的跨级基础知识应用与会计实践之间形成段当,不利于学生将会计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影响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

4、互联网在开放教学中依赖程度较高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与发展在我国现代教育中的应用程度进一步提高,但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开展《基础会计》教学中以互联网课件的应用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教师在课堂中应用的作用,导致教师对互联网教学课件的依赖程度较高,不仅导致教师的教学中缺少教学创新,同时也使学生对基础会计中的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增强,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创新应用开放教育在《基础会计》中的教学研究

开放教育是我国教育逐步发展的重要形式,从我国当前开放教育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实现开放教育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本文主要从“教师、学生、课堂”[4]三方面入手对开放教育的创新应用的探究。

1、从教师角度而言

1)开放教育形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课程认识的基础首先,开放式教育在《基础会计》中的创新应用作为教师创新教学形式的重要基础,教师应用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内容扩大了教师备课的知识范围,教师能够在教学前期进行更加充分的备课准备,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知识资源,实现会计教学中的相关教学知识点与现代新会计法规的应用以及社会需求之间同步更新,教师应交知识开放扩大了学生对会计学科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会计学科的认识程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专业认识。例如:教师通过课堂开放式引导[5],扩大了学生对会计学科的相关学科进行积极引导,拓展了学生对基础知识认识范围。2)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简单化”,达到预计课堂教学目标其次,创新型开放教育形式为教师的教学内容提供多种多样的教学目标实现手段,开放式教育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程度能够将现代计算机手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会计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框架,是学生后期会计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基础会计》中有大量的晦涩难懂的教理论知识,传统会计课堂主要采取“学生死记硬背”的形式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记忆,这种“填鸭式”[6]的教育形式不仅为学生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开放教育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对抽象知识的讲解提供了课堂助手,教师能够恰当的应用多媒体能够将枯燥理论知识变成“结构化”,提高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例如:某高校教师应用互联网技术将会计在金融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对会计在经济管理体系中的整体构架以树形图的形式开展《基础会计》教学中,实现新课教学中学生首次感知的正确引导。3)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实现教学形式创新再次,开放教育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引导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程,实现我国现代高校教学形式创新发展,促进我国现代教育彻底转型发展。基础会计教学中一方面注重对学生会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理论构架;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能够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践应用,实现学生会计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实践经验的同步积累。开放教育使教师进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内容的设定时能够从注重注重“理论”向着“理论+实践[7]”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实现现代高校教学中多种形式的应用,促进基础会计教学课堂的活跃应用。4)积极引导下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主学习管理的会计意识最后,开放式教育模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形式,为教师实现课堂角色转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开放式教育在《基础会计》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使教师的教学融入到学生中,形成融洽的师生管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内容设定,这种开放教育形式不仅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使教师进行课堂设定时与班级中大部分学生接受程度相符,辅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课堂学习范围,逐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会计培养意识。例如:某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实施开放教育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教师通过几堂会计课堂交流[8],发现应用“小组讨论形式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对基础会计理论的创新应用,因此,教师在以后课《基础会计》中,经常采用“小组讨论形式”开展教学。

2、从学生角度而言

1)学生能够提高自身对专业的自由探究范围开放教育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能从学生角度而言,其一,学生能够提高对会计专业的知识的探究范围。开放式教育与现代互联网技术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一方面,学生能够呢从教师课堂教学中实现对面专业知识的自由探索,教师能够及时将自己学习中存在的疑问进行及时反馈,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合理应用;
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通过网络课堂、课下小组讨论研究的形式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的渠道。此外,开放教育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创新性发展,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完备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检测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例如:开放教育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网络互动平台[9],学生能够应用《基础会计》教程软件进行专业知识深入探究,甚至开展“基础会计”相关论文探究,提高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的创新探究。2)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行业人才培养逐步向着“创新型”人才培养,开放教育在《基础会计》中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及时对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会计管理应用意识。开放教育围殴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基础会计学习空间,学生在基础会计理论的同时没有相应的会计理论限制,实现学生将会计准则在实践中的应用,实现高校会计教学形式改革的实际意义。3)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形式多样化其三,开放教育在《基础会计》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例如: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式采用情景模拟式的开放教学模式进行《基础会计》教学。学生依据教师布置的情景模拟教学任务进行课堂前期准备,学生对情景模拟中应用到的“核算账目”、“企业日常账本”准备[10],学生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应用互联网,图书资料等相关理论丰富自身的会计理论,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达到教师预计教学目标。

3、从塑造民主课堂而言

1)有助于形成“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开放教育的应用能够促进民主课堂的实现。第一,有助于形成“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开放教育的应用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定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同步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的基础知识学习,推进基础会计教学内容在专业知识中应用程度的进一步深入提高,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教师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相关内容的合理掌握,提高学生课堂利用率,提好了学生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2)提高教学课堂合理利用率第二,开放教育在《基础会计》中的应用能够丰富教师教学课堂前的专业知识的准备,使教师对基础会计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合理化安排,实现完备的会计基础理论云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融合;
另一方面,开放教育能够降低学生在高校会计学习中的后期实践投入,学生能够将互联网的应用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连接,提高了学生对《基础会计》晦涩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课堂利用率。3)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化第三,开放教育在《基础会计》中的应用于现代会计人才培养方向同步发展,开放式教育能够打破传统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中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中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丰富《基础会计》的教学课堂,推进课堂应用多样化发展。一方面,教师能够依据开放教育“开放”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首次感知的合理引导,积极引导学生将口耳眼等多重感官的合理应用,实现我国高校会计教学中课堂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实现我国会计人才培养中理论发展实践能力同步发展。

四、结论

开放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模式逐步发展的重要形式,创新应用开放教育模式在《基础会计》中的应用能够积极引导我国现代会计人才培养中理论知识积累与实践能力的同步发展,实现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应用发展,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康萍.远程教育自主学习条件下立体化电子教材设计——基于思维导图的方法[J].远程教育杂志,2015,05:107-112.

[2]邱德君,张晓坤.浅议EXCEL电子表格在管理会计教学实践环节中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39-42+45.

[3]邬展霞,赵世君.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与信息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J].新会计,2010,10:2-6.

[4]段贵珠,王志安.基层电大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运行的探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5:20-24.

[5]韩素莹.电大开放教育会计学专科校内实践活动的形式与成效[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03:69-72.

[6]王红艳.变革下的本土化进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3.

[7]史莉玲.信息技术环境下项目课程的设计与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08.

[8]曹世凤.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D].暨南大学,2009.

[9]孙一凡.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天津师范大学,2012.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基础教育思考展望

一、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目标

在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提倡和巩固艺术设计基础教育是推动艺术设计教育实现长远发展的有力举措,这股力量的作用不容忽视,更不能忽略。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充分发挥出专业教学的内在价值,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引导他们在教学中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树立其符合时展潮流的思想意识,打造更为精准的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进而全面形成和巩固自身的综合素养。如此,艺术设计教育才能满足我国教育发展形势的迫切要求,才能真正满足学生与家长的愿望,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受益者,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提倡并巩固艺术设计基础教育,是有效彰显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可见,重视基础教育,普遍打造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是实现专业教育长远目标的关键步骤,学生再有平台,基础教育功底过于薄弱,缺乏基本的专业素质,也很难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形势。

二、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现实价值

艺术设计教育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其对于学生素质的提升,对于教师群体的要求,对于学校发展的目标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究其原因,其彰显出来的现实价值确实得到了很多领域的认可。

(一)重视艺术设计

基础教育是稳固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其规划的内容涉及各方面的内容,而且要将规划的内容逐一落实,以保障规划的实效性,使发展目标不至于落空,就必然在基础教育层面上做足文章。基础教育做得牢、做得稳,才能为更高层次的教育提供基石依靠。此外,在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今天,基础教育必然成为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规划内容中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坐稳,才能为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打好铺垫,院校的品牌效应才能打得更响,其整体教育水平才能自然而然的得以突显,从而获得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最终也会反作用于专业发展规划,为专业发展规划的落实提供稳定保障和无形的便利,使规划的落实更有效率。因此,重视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符合专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重视艺术设计

基础教育是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动力之源大幅度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必须着力保障院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必须重视科学教学管理的推行,以此促使教师对自身教学进行重新的定位,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发展核心、管理效果及发展目标等方面的革新与落实。只有充分重视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工作,才能真正为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找准契机,从而保证教师教学活动的实效性,确保其工作质量按照专业教育发展目标快速迈进。可见,重视艺术设计基础教育无疑为敦促院校提升教师教学活动质量注入了强大的推力。

(三)重视艺术设计

基础教育是提升学生审美意识的绿色通道艺术设计教育需要学生具备一定审美意识,具备了审美意识,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这门专业课程,从而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基础教育对于学生正确思想意识的形成,审美意识的提升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性作用。如何在艺术设计教育领域彰显专业的人文特质,往往需要在基础性教育阶段做好充分的功课准备,否则,必然无法适应更好层面的学习,反而会延误专业教育整体效果的实现。可见,重视艺术设计基础教育是在为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审美意识做好铺路工作,以保障预期的人文性教育成果。

三、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内涵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融入了艺术知识和科技知识,二者的有机结合为艺术设计课程的设置提供了空间。因此,重视艺术设计的基础性教育,必然无法绕开视野、思维意识及知识技能三个方面的内容,充分认知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才能真正做好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为提升专业教育水准埋下良好的伏笔。

(一)开阔视野的培养

视野,就是学生个人的眼光,也是其选择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一把钥匙。因此,一旦学生选择了艺术设计这个专业教育平台,老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开阔学生的视野做足文章。毕竟,视野的开阔程度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及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艺术设计基础知识,主要囊括了艺术、科学、人文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若想为学生开阔视野,增强他们的基础知识,老师必然要具备深厚的基础知识功底,如此才能将应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知识框架符合时展的需要,符合素质教育的形势需要。老师可以在讲解艺术设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其他艺术门类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从而让学生的眼光足够长远。比如,老师可以将中国画的相关内容融入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当中,让学生在讲解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存在和独特的魅力,老师也可以将自己创作绘画的过程与学生进行分享,和学生在绘画经验上进行交流沟通,是艺术设计基础知识更加丰富。此外,学生视野的开阔程度不能单单依靠老师,老师也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学习其他相关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构架更加饱满。

(二)意识培养

在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环节,我们同样需要培训学生的相关意识,这些意识应当具备自觉性、针对性,而不能带有盲目性,否则,必然会干扰专业意识的树立。

1.人本主义思想

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是在艺术设计基础教育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需要照顾到人的实际需要,满足人的内在需要和主观愿望,不能过于功利性,否则,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就会偏离发展的正确轨道。在艺术设计过程中,必然会触及各种利益,比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我们必须立足现实,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平衡好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

2.艺术审美意识

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活动,其必然要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否则,学生便无法判别艺术设计作品的好与坏,无法对其进行鉴赏,不能及时发现瑕疵。审美意识能够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得到情趣和品味的享受。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一名专业的设计师,其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是必然的要求。那么,学生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学会对艺术设计作品进行鉴赏,提出合理的质疑,努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中就要尽早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为更高层次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知识技能的培养

知识技能为学生开阔视野指引了方向,也为意识培养奠定了基础。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主要培养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设计造型能力,包括雕刻、绘画、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二是沟通表达能力,包括语言文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1.设计造型能力

在设计造型方面,学生要学会从传统绘画艺术中汲取营养,将传统文化特色体现在设计造型中,毕竟,设计造型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其注重给人带去美的享受,我们必须借助适合的方法经验来加以创作,不能过于偏重科学标准加以衡量,毕竟,设计造型是一种主观的艺术表现形式,一旦过于看重科学标准,就会使作品显得过于呆滞,缺乏灵性。当然,设计造型也不能置科学而不顾,不能有所偏重失衡,否则缺乏科学的衡量,作品也会丧失被评判鉴赏的可能性。设计造型过程中,应当把审美意识与科学价值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2.沟通表达能力

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创作活动,不应处于封闭的状态,而是应当接触自然,接触生活,在与自然、生活的接触中激发灵感,固定灵感,进而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换句话说,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赋予艺术设计作品语言的重要途径,让作品说话,必须注重创作者的沟通表达能力,一款会说话会表达的作品才能赢得人们的喜欢和青睐。四、对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展望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价值不言而喻,其内容也十分丰富。因此,我们在未来的基础教育活动中应当针对当前的形势做出应有的转变和努力,是基础教育水平按照预期的教育计划得以全面体现。

(一)打造学生双重能力,避免能力有所失衡

首先,老师应到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待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针对学生的特点及意识设计专业的特点来制定较为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从而保证自身的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其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设计造型能力与沟通交际能力的双重培养,不能顾此失彼,否则,学生的专业能力必然出现失衡的现象。老师可以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定期的在实践环节实现运用。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印象,同时确保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将课堂教学引入开放式,促成学生思维的灵活开放性

高中学校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选择能力强、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带领学生,从而保证学生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打造优质的专业功底,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老师应当及时认清教育形势改革的步伐及成果,将开放式教学理念灵活的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成为教学主人的优越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老师可以定期将教学内容从课堂搬移到大自然,带领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气息,在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从而不断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转换成未来工作当中的专业能力。

五、结语

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对于全面推进专业课的开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基础教育的目标及价值加以明确,并且要熟悉基础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将内容时刻落实到现实教学学习过程当中,从而为打造学生的专业能力夯实基础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崔育斌.眼界、意识与技能———对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思考及展望[J].深圳大学学报,2003,(02).

[2]王焱.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思考及展望[J].美与时代(上),2014,(04).

[3]何菁.关于大美术环境下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再思考[J].四川水泥,2015,(06).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当今世界是个人才竞争的世界,;

摘要:针对一些高职院校忽视公共基础课的情况,指出要顺利地完成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重视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简述了高职院校课程的教学状况,分析了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合格的高职生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教学中如何改革公共基础课的教学;
同时与张新德老师就高职数学教育价值的某些观点进行了探讨,认为对高职公共基础课的重视要适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共基础课;
作用;
改革;
重视:适度

笔者拜读了刊登于《职教论坛》(2005年12月号下)张新德老师的《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及数学价值的思考》一文,有所感触。笔者均为公共基础课的教师,对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公共基础课的作用及教学改革也有一些体会,也想就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谈点认识,同时与张新德老师就高职数学教育的某些观点进行商榷。

一、高职院校课程的教学状况简述

2000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教育部这一文件为高等职业教育指明了培养目标。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但由于起步较晚和定位不准确,目前在诸如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教材的内容上有的采用的是本科压缩饼干型,有的是借用普通专科型,有的是本科、专科、中专的拼凑、剪贴型。它们共同缺陷之一是不能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要求来选用适当教材。同时,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加强实践性教学。

但这在另一方面又出现忽视公共基础课教学的问题,尤其是存在着专业课、实践教学课挤占公共基础课,学生不重视公共基础课的现象。并且受社会传统思想影响,专业设置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现象,还有人认为只要专业过硬,公共基础课学不学都无所谓。其结果是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单薄、人文素养缺乏,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难以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面对越来越多高职院校出现的这一问题,许多企业都感到困惑:高职院校好像是在为我们培养一个个“机器人”。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也曾指出,“现在,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成熟,很多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和课程的时候,已经有意识地以就业为导向。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在大部分院校中却‘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一些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片面理解,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过窄、文化底蕴薄弱,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弱势”。因此,肩负教育职能的高职院校有责任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毕业生,而在这方面公共基础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职公共基础课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是个人才竞争的世界,人才的竞争不仅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更在于人才的基本素质。这些基本素质主要包括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科学的思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科学家爱因斯坦尖锐地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也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辨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可见,只有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充分重视公共基础课、人文课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由哲学、法律、语文、外语、体育、数学和计算机等课程组成。公共基础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所体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公共基础课作为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公共基础课是学习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是现代社会中学习和掌握其它学科知识的必备文化。高职教育虽然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任何一种技能的培养、发展和提高都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的。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学生要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或服务技术,就必须在已有高中阶段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基础知识。况且,我国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差,综合素质相对薄弱,更需加强公共基础课的学习。

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安排是为了满足高职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张新德老师在文章中谈到“数学是培养人的科学思维能力的一种最好的训练。”并例举出四川大学曹广福的话:“一个大学生未来成就如何,关键要看他的数学修养达到何种程度。”笔者认为此观点片面,且有王婆卖瓜之嫌。数学尽管在培养人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严密的推理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哲学的抽象思维、法律的逻辑思维难道不也是科学思维吗?学习这些课程不也是“最好的训练”吗?中国历史上一些大有成就者数学修养就不高,例如。在高职中,数学训练重要,但也只是思维训练的一个方面。

其次,在现代社会中,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变化迅速,职业和岗位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一个人终生只从事一项工作已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个人无法预知自己将来从事何种工作,如果只掌握一门相对固定岗位的专业技能,必然会使专业过窄,职业知识和能力受限,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因此学好基础课,是将来转岗、创业立业的前提条件。高职教育对于每个学生都只能作为终身学习的一个环节,所以教学必须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终身学习预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在这方面,公共基础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再次,高职教育除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外,还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是指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的个体能力,它由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地发挥作用,其中任何一种孤立能力要素都难以完成职业活动。职业能力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动手能力、竞争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而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就要精选必需的社会知识、心理学知识,把人文社会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理论有效地结合起来。

最后,加强公共基础课的学习还是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需要。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写的报告中提出的未来教育发展的“四大支柱”,即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2005年11月国务院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我国现阶段,大学生个人主义倾向严重,诚信缺乏,协作精神差,国家和集体观念淡漠,……但同时他们又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尤其是人文课,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具有民族观念、大局意识等政治思想素质;
诚信、敬业、团队、勤奋等职业道德。

三、浅议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改革

在短短的二三年高职教育时间内.既要完成一定量的公共基础课、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又要完成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任务十分艰巨。要顺利达到高职教育目标,就必须进行必要的课程改革。而高职公共基础课由于涉及面广.学时多(一般占到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又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培养和今后工作的基本能力,它的改革就显得重要又困难。那么,公共基础课教学应如何改革呢?

第一,教学内容定位要科学。传统的高职课程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来确定课程内容、组织课程体系。打开高职教材,似乎遍布“知识点”,从抽象的概念到严密的理论体系,但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知识,使学生觉得进了大学就要进行深奥的理论研究。而这些枯燥的理论在教学中,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上课没兴趣,只是考前死记硬背,教学效果较差。

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校不可能也无法给予学生所有基础性的知识,那么,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就应科学定位。首先就必须大胆地对课本内容进行删减整合。目前的公共基础课教材.内容大都是本科教材的翻版,注重理论的体系.同时内容庞杂。这就需要我们明确高职的基础理论不要求学生掌握严谨的学科理论,完整的学科体系,而是掌握的理论知识线条要粗,所以在教学中要大胆删去“偏、难、杂”的理论知识,保留必需的基础知识,但知识面应当宽泛一些。其次要注意把握“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高等职业教育的公共基础课.它的主要功能不是单纯为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服务,所以对学生需掌握的理论知识.要按照“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来选定。对公共基础课理论的“必需和够用”的原则如果把握不准,在实际教学中要么偏难,要么偏易,会造成学生难以适应。笔者认为,“必需”,是指知识的讲授和学习能够满足专业和职业能力的需要,而不是像本科教育那样,立足打好深厚基础;
“够用”,是不再追求学科体系逻辑严密性,强调教学内容“实际、实用、实践”。再次,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既注重知识的获得又兼顾学生素质的培养。例如语文课.要在增强学生语言文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做人”道理。在众多优秀作品中,选择既有艺术性又最能呼唤良知、给人以生命启迪的作品。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中,除了使学生了解文学知识,感受人事景物形象外,更要让学生感悟人生,认识社会,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自然而然地陶冶情操、净化灵魂。

张新德老师在文章中谈到,高职院校“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忘记了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想给学生‘有用’的东西,把数学知识的体系搞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似是而非,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根本得不到严格的训练。”高职院校中三年制的高等数学课时一般在180至220学时,约占总课时的6%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学好完整的数学知识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如果哲学课、语文课、英语课等都提出如此要求,高职院校又如何培养出具有高等技术应用性的专门人才呢?笔者认为,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并要求再增加课时,对高职的任何一门公共基础课来说,都是不现实的。加强高职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可能更应重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因材施教。例如方法上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办兴趣班等),一般培养与特殊培养相结合。

第二.把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公共基础课要体现“基本素质和基本工作能力的培养”,在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构建上,依据的不是学科理论知识体系,而是高职生应具备的能力体系。对于公共基础课,理论知识应通俗、浅显,减少理论的推导方面的内容,理论教学要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强化应用。即结合实际应用多,突出知识与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注重提高学生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利用数学知识逻辑性强、推理严谨、定量精确等特点,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各种基础能力(如观察想象能力、逻辑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等)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第三,改革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传统的“灌输式”、“讲稿+粉笔十黑板”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以教师为主体,把学生当“容器”,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成了抽象的、晦涩的说教,加上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出现大部分学生对公共基础课厌学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进行改革。

首先,要调整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中,要在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探讨,以造就具有鲜明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其次,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和综合,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给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条件和思路。

再次,要注重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使用,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

最后,要改革考试方式方法。传统的考试方式以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对教学效果的多层面的评价,因此考核的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改革后的考试方法应坚持开卷、闭卷相结合,口试、笔试相结合,还可以有答辩等多种形式;
考试题以分析应用型为主,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哲学、法律课程的考试中,考试内容、方式就要能反映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体现出高职的特色。

总之,我们认为,对高职的公共基础课既要重视,但又不可强调过头,要适度,课程的设置,调整,改革要受高职培养目标制约,为高职培养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智.以人为本,探索通专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研究,2005,(5).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

[3]王浪,凌-Z-.面向人的全面发展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3J12).

[4]谢苗枫.高职,如何才能“高质”[N],南方日报,2003-11-21.

[5]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N],潇湘晨报,2005-12-12,http//www.**cb.com.cn.

[6]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N],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10页,

推荐访问:基础知识 中学 教育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五篇】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精选5篇)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包括哪些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