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2023年跟教育相关论文【五篇】【精选推荐】

2023年跟教育相关论文【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7-05 19:05:05 教育整顿 来源:网友投稿

2013年12月27日上午,我们跟岗学习的学员以及指导老师、工作室主持人等20多人集中在长安实验中学举行“跟岗学习开班仪式”,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举行跟岗学习开班仪式,由工作室主持人肖金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跟教育相关论文【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跟教育相关论文【五篇】

跟教育相关论文范文第1篇

(何北湖)

2013年12月27日上午,我们跟岗学习的学员以及指导老师、工作室主持人等20多人集中在长安实验中学举行“跟岗学习开班仪式”,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举行"跟岗学习开班仪式",由工作室主持人肖金花老师主持,长安实验中学教导处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2、学习有关文件,明确任务与要求。跟岗教师和工作室主持人、指导老师互相认识、了解。肖金花老师主持学习了省教育厅的“通知”和“指南”等,跟岗老师们集体讨论,制定跟岗学习计划。

3、根据工作室跟岗学习活动方案,结合跟岗教师的个人实际,要求每一位老师都制定详细的有个性化的个人跟岗学习计划,并公布在工作室与个人博客上,以进一步明确每一位跟岗教师此次跟岗学习的任务及要求。

4、谈学习心得体会。工作室主持人肖金花老师和松山湖中学邓彩杰老师从个人专业成长方面来介绍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经验,让在座的学员受益匪浅。

通过以上学习培训,我觉得跟岗学员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认真研读论著。按照工作室提供的教育书籍和专业期刊,在培训期间都至少阅读完了两本以上的教育论著,有多篇优秀文章发表在各种期刊。

二是认真完成工作室安排的各项学习任务,积极参与工作室组织的各项活动。

三是积极参加各种听课评课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技能,掌握听课的艺术、备课的技巧和评课的要素等,促使自己能够快速的成长。

四是积极参与工作室的相关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引领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五是在以上基础上,进行有效地提炼,进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看问题,撰写出有一定借鉴作用和推广价值的教学教研论文,以丰富基础教育文化。

27日下午,我们来到连州,接下来两天主要参观连州中学、北山中学、慧光斜塔、湟川三峡、连州地下河等,让我印象最深莫过于连州地下河。

连州地下河是属于亚热带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巨型天然石灰岩溶洞。据当地导游说,该溶洞是因2亿年前的地壳运动而形成,现在可游览面积达45000平方米。最高处为47.8米,最宽处为53.6米,在地下暗河,由北向南蜿蜒1500米,经过三个美丽的峡谷,穿过四座山头底部,河面宽1.6米到10米,水深1米到7米洞内四季气温保持在18℃左右,空气清新,凉爽。

跟教育相关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
跟踪调查;
就业多样性;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044-02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发展,提高高职教育水平,近年来,教育部以及各省教育厅开始着手规范高职院校的发展,制定了相关的高职教育评估制度。现行的评估制度侧重于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以及相关办学硬件设施,最后的教育质量评估也只是“就业率”这一项指标。毕业生进入工作单位后,他们的工作类型、工作表现以及后期发展才是对教育质量最好的验证。现实中,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调查制度,没有得到全面、准确的教育效果信息。对高职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于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促进高职教育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跟踪调查有利于优化专业课程结构

按需办学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利用多渠道信息,围绕市场设置专业、开设课程、组织实习。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高职院校应该主动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市场,了解需求,构建更加有效的专业课程体系。社会发展与技术更新都可能引起就业市场变化及新兴职业的出现,都可能促使高职院校进行相应的专业课程优化与改革。但在现行的专业课程改革中,有些高职院校的做法却忽略了地域及经济上的区别,脱离了本校的实际情况,将眼光过多地放在了社会上最新最火的职业以及某些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专业改革成果上,急于模仿和推出新专业、新课程,这样的做法是很难保证专业课程改革取得真正成功的。

高职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技能水平是一所高职院校在某一个阶段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毕业生选择了哪些职业,进入了哪些企业,毕业后2~3年内在职业及岗位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信息都是高职院校进行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以我校电子类专业为例,对前几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得到的相关数据表明,电子类专业毕业生毕业初期从事企业一线技术工作的比例较高,但毕业后的1~2年,占一定比例的毕业生从一线技术工作转行从事电子产品营销工作,而且事实证明,转行从事电子产品营销的毕业生中不乏成功者。我校以该统计数据为依据,研究论证后,在电子类专业中尝试开设了《市场营销》、《家用消费电子产品维护与保养》、《顾客心理学》等课程,深受在校学生欢迎。在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时发现,有更多的电子类毕业生直接选择了产品销售岗位,就业后转行从事产品销售的毕业生的比例也有所提升。事实证明,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对于丰富毕业生就业岗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跟踪调查有利于增加毕业生就业多样性

近几年是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时期,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毕业生相比,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着岗位种类比较单调、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工作存在较大偏差等问题。同样,以我校电子类专业为例,学生在校可以学到的主要包括中高级电工技术、电路设计与制板、单片机测控技术、PLC应用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根据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来看,80%的电子类用人企业进入高职院校只招聘在生产一线从事产品装配、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技术人员,专业从事电路板设计、单片机开发及PLC应用的企业进入高职院校招聘的很少,这就导致毕业生学到了相关技能却不能找到与所学专业技能匹配的相关工作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加强与企业交流,增加招聘企业的多样性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交流,特别是与专业技能对口企业的交流。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专业设置及毕业生所具备的专业技能,邀请相关企业进入高职院校进行招聘,增加对口招聘企业的多样性必然会增加毕业生就业的多样性,使毕业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与爱好选择与所学专业匹配的相关工作。毕业后对口工作有保障,必然能够激发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发掘培养不同专业方向的技能人才。

及时分析,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院校应对各界毕业生就业信息进行及时统计,重点对与毕业生专业技能对口但接收毕业生人数最少的岗位群进行分析,找出相关原因。确定是因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引起该岗位群提供的工作岗位减少,还是因为相关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没有达到相关岗位要求,所以不愿进校招聘。如果分析结果属于前者,那就应该适时削减招生人数,并对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相应调整,减少培养量或转化培养目标;
如果分析结果属于后者,则应适当加大相关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增加相关实训实习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其达到对口岗位所需技能要求。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加强与企业交流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调整,我校电子类专业毕业生近两年在生产一线从事产品装配、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比例从70%下降到45%;
从事电路板设计、单片机开发及PLC应用等辅助设计类工作的比例上升到15%,毕业生就业多样性明显增加。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改革效果,我校电子系将新开设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及虚拟仪器和嵌入式系统应用和维护技术实训课程,暂停开设就业不足的电子声像技术专业,改革效果将继续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进行验证和调整。

跟踪调查有利于引导和

帮助高职学生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是新时期高职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种新的选择,是对传统就业观念的一种挑战。自主创业已经成为毕业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全新的、更高层次的就业方式。从2002年起,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以及各省市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然而,好的政策不是“万金油”,有了好政策不等于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万事俱备了。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需要树立创业观念,提高个体素质,另一方面,还需要社会和高校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和扶持机制。

高职学生的培养强调实用。与其他层次的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动手能力更强,所学到的专业技能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岗位,再加上培养过程中的各种专题实训和顶岗实习,高职学生往往对自己的专业和市场有着更深的理解,这些都是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所在。在国家大力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行动起来,通过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和技术扶持。高职院校可以帮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更全面地分析市场需求及市场变化,选择好经营方向。可以主动派出相关专业教师帮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解决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将自主创业毕业生中成功的案例及失败的教训带入课堂,带给在校的高职学生,努力在高职校园内营造一种敢于创业但又不失理性的氛围,进一步提高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及创业成功的几率。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并取得成功,对国家、社会、高职院校和个人势必是一个多赢的结果,高职院校作为学生的培养者,应该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毕业生自主创业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近三年来,我校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人数每年保持在10人左右(含先工作后创业者),创业方向主要有电子产品销售、电器保养修理、零件加工、汽车保养修理、旅行社等,毕业生自主创业已初见成效。

跟踪调查有利于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加强对高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能对校企合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是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的良好契机 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实际是学校与用人单位交流的一个契机。由于企业与学校之间具有互补与互利的关系,毕业生作为媒介可以为院校与企业之间这种正常、自然的交往提供良好的氛围。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有学院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大力参与,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深入的合作,为构建开放的职教体系奠定基础。

是建立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的有效途径 用人单位是高职院校最好的实训基地,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联系,构建良好的合作办学平台,可以将用人单位的场地、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纳入高职院校校外实训体系,共同培养更为实用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企业拥有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企业中的相关专家为技术顾问或兼职教师,从而使学校的教学实践内容与行业的技术发展更新保持同步。近三年来,我校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与25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并新建了校外实训基地9个。

跟踪调查有利于提高

社会满意度及对毕业生的再培养

学校与毕业生的信息交流,实质是学校与用人单位的一种交流,通过交流开展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建立长期的供求关系,在提高用人单位人才质量的同时,也可以拓宽本校学生的就业渠道,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提高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满意度和认可度。高职院校应紧跟社会需求,开展对已毕业学生的再培养,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为学生日后更好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以及开展晋级培训等形式,建立学校、企业及毕业生之间的长期联系,可以走出一条有别于学历教育模式的技能人才培养新路。近三年来,我校为航天系统兄弟单位及部分毕业生开展在职人员培训累计达300多人次,取得了很好的行业和社会声誉。

开展高职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对高职教育可持续的、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应该把这项工作纳入专职部门职责范围,如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各专业学科等。各部门应加强协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职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对高职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所获得的相关信息,是高职院校的宝贵财富,也是高职院校做出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杨旭,宋桂全.高等职业院校参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研究[R].杭州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7.

[2]张放平.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张放平在2006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湖南省人民政府,2009.

[3]潘志峰.建立高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的设想[J].高等职业教育,2001(5).

作者简介:

跟教育相关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急需职校培养出适应性强的外贸跟单与生产跟单人员。而目前职校教学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是理论与客观现实脱节,将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参与讨论,以及教师的总结归纳实现外贸跟单与生产跟单课程的教学目的。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判断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案例分析教学中应注意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和案例辩论中度的把握问题。

关键词 :外贸跟单与生产跟单 案例教学 实践教学

案例一词的英文为“case”,原意为情况、病例、案件、战例,在生产管理领域一般翻译为实例、案例。将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参与讨论,以及教师的总结归纳实现外贸跟单与生产跟单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教学的主流方向。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在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发挥学生潜能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提高学生口头、书面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优越性。

一、外贸跟单与生产跟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急需职校培养出适应性强的外贸跟单与生产跟单人员。而目前职校教学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是理论与客观现实脱节,尤其在外贸跟单与生产跟单的教学上,一方面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在招聘中因缺少工作经验而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就业后难以适应业务拓展的需要。而案例教学法是使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得到培养提高的新型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判断能力

传统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课后学生做练习,再通过各类考试来巩固和提高。这种情况下,教师填鸭式教学,学生则死记硬背,理论知识滚瓜烂熟而实际工作却束手无策。而案例教学可以描绘情境现场,让学生参与其中,探索外贸跟单与生产跟单工作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从中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深化,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判断能力及分析能力。

2.案例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发散性思考能力

案例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锻炼机会。因为外贸跟单与生产跟单在实际应用中没有模式可以照搬照套,所以不是让学生去找正确答案,而是走出书本,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迷信唯一答案。因而案例教学法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考的能力。

3.案例教学可以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教学为填鸭式,学生被动接受,而案例教学通过活生生的事例,甚至学生亲身经历的例子进行教学,使学生作为其中的某个角色,身临其中地解决问题,并做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职校学生往往缺少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案例教学可以通过对案例的总结报告的撰写,及对案例剖析辩论,提高学生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外贸跟单与生产跟单案例教学的组织

许多高等院校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已很普通,而中等职校采用案例教学存在着学生理解能力及接受程度差的问题,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存在着是否适当的问题。

1.是否适合中等职校学生理解是重要问题

好的案例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方法,还可以提升理论层次,提高学生的营销决策能力。开展案例教学,首先教师要根据外贸跟单与生产跟单课程培养目标和大纲要求,精心选择和编写案例。案例来源于企业、公司的客观调查和实践总结,而不是信手拈来,一些案例专辑及500强大公司案例是针对高等院校而编写,许多不能应用于中职学生。而中职学生的基础只能用一些浅而易懂、平时接触熟悉的、特别是家乡经济的有关公司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效果。

2.是否适合于现阶段是有无效果的判断方法

案例教学法从提出到现在不过几十年,但其变化是相当快的,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原则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许多几年前的正面案例在现阶段可能会作反面例子来用了。所以在选择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应用案例是否适用于现阶段,应作为判断是否有效的方法。一些案例理论与实践脱节很严重,滞后很严重,如外贸跟单中的提单诈骗案例,在2004年与2014年使用只能用在相反的理论内容上。所以,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应判断其是否适用于现阶段。

3.合适的教学应用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案例的选择结束后,最后应用于教学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没有统一的模式,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1)课前的准备。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要求选好案例,先要求学生复习好理论知识,并针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理解。

(2)课堂上的辩论和总结。课堂上教师引导好学生讨论和辩论,同时不应尽快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有针对性地讲评学生的错误,肯定学生的创新见解,同时修正学生的观点和不足之处,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课后小结。课后小结中的关键是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通过对课堂上讨论分析的总结,全面回顾理论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外贸跟单与生产跟单案例分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对待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有许多的优点,有许多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外贸跟单与生产跟单教学中普遍认同,但它并不代表可替代其他教学方法,中等职校学生本身基础欠佳,如果一味进行案例教学,忽略其他教学方法,会造成理论知识的欠缺。应采取有重点启发、有难点突破,将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构筑外贸跟单与生产跟单教学的最佳方法。

2.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点睛,不是参与其中作为辩论的一方,而是引导学生集中思想而非追随学生的思维,但并不是左右学生的思维,否则会扼杀学生的创作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而学生则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不是一味迎合老师的口味,教师通过总结及点评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造性。

四、正确处理好案例辩论中度的把握问题

案例分析中,往往最后会出现偏激的结果,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够,知识面不够广;
另一方面的原因大部分是教师把握不好,一些案例可能涉及意识形态或者道德规范,这样教师在讲解中应注意度的把握。首先从案例的选择上把关,再次从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学会依据理论知识分析具体问题,从而真正体现案例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宝良.外贸跟单与生产跟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但武刚.教育学案例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跟教育相关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在校生全程跟踪,财会专业,学情

一、引言

当前,国内外很多高校都非常注重入口(招生和生源)与出口(毕业生就业),对于过程却没有足够的了解,导致人才培养没有做到充分或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基于在校生全程跟踪加强高校专业建设就是要找到打开培养过程“黑匣子”的钥匙,通过系统科学地测量记录来弄清过程,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改善结果。

二、概念内涵

所谓在校生全程跟踪是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对高校一、二、三、四年级在校生进行的能动态观察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特点和趋势的学业成长性跟踪调查,根据跟踪数据能够分析高校的教学活动、学生工作等如何影响学生发展,以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持续改进。通过跟踪数据,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学生学情进行问题诊断,分析原因。最后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以进一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下面以T学院财会专业为例,对在校生全程跟踪的学情调查情况加以分析。

三、T学院财会专业在校生全程跟踪调查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针对不同年级在校生设计问卷,调查对象是T学院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大一至大四在校生,共发放问卷1200份,有效回收1147份,回收率95.58%。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具体过程略,主要结论概括如下:

(一)大一学生学情分析

1.专业选择的就业目的性强,参与度不高

对于所学专业的选择,有47%是根据以后找工作相对容易而选择的,38%是由家长、询问老师等其他因素选择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该专业的占11%,只有4%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来选择的。数据看出:大部分大一新生对财会专业有一定的认识,认为自己选择的专业好就业。一些学生对所选专业存在认知度不够的问题,具有盲目性,家长的参与度高。

2.学习表现为自觉性不高,适应性不强

调查对象中跟不上课程进度的占70%,缺乏老师的监督和指导的占68%,缺乏自学方法的占63%,对所学内容缺乏学习动力的占55%,贪玩旷课较多的占47%,认为竞争强,学习压力大所占比例36%。数据看出:对于大一学生,相较高中的学习,对大学多少有些不适应,主要是因为大学学习的自觉性要求较高,大学老师不像高中的那样严苛,而且不坐班,不能随时随地咨询问题;
大学课程设置比较紧,课堂教学内容涵盖面广,知识点丰富,需要紧跟教学进度;
进入大学以后,课余时间多,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在学习上比较放松,自我管理意识差,逃课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反映出大一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不适应。

(二)大二学生学情分析

1.社团活动挤占课堂学习,兼职和学习主次不清

调查对象中,偶尔逃课58%,经常逃课24%,从不逃课16%,其他情况2%。从不逃课的学生占比较低,大多数的学生会因为各种原因逃课,其中偶尔逃课占比最大。逃课的话去向哪里?42%去参加各种社团活动,19%去兼职,10%参加各种资格考试,8%觉得课不重要,没有必要上,8%甚至在宿舍睡懒觉,6%是因病,5%自学其他知识,2%其他情况。数据看出:大多数学生逃课是去参加社团活动,大学生应当合理安排时间全面综合发展,但是要做到既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又搞好专业课程学习。还有一些学生去兼职,勤工俭学值得提倡,但不能主次不清,本末倒置。

2.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对理论实践结合有期许

38%的学生希望教学内容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28%希望能够充实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内容,25%希望教学内容能够重视实践理论的结合。课堂教学中38%能够做到专心上课(如认真听讲、做笔记),37%课下和老师讨论课程或作业上的问题,13%课下收集、阅读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9%作业缺交、应付了事。数据得知:财会专业大二学生比较注重学习,学校应在本学年多开设一些专业核心课程。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学内容能够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同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大三学生学情分析

1.就业压力大,考证学生多

对于证书越多就业机会越大的看法中持赞同意见的占52%,一般意见37%,不赞同和无所谓态度分别是8%和3%。对于驱使学生考证的原因调查中,就业压力大是主因,占比48%,其次是国家政策导向,占比31%,同学的影响和实力的证明以及个人兴趣分别占比13%,6%和2%。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年年递增,考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证券从业资格等证书似乎成了财会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中谋求位置的必要途径,他们选择考证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好就业。

2.理性看待考研,目的仍是就业前景

43%认为考研需要看个人意愿,39%认为没必要考研,可直接就业,18%认为可以继续考研进行深造。从考研的目的来看,排在前三位的是为了就业前景、就业难暂时读研和想去更好的大学,比例分别是34%,21%和14%,其余的分别是想改变专业,想做学术研究,职业发展需要,随大流和其他,比例分别是11%、2%、6%、4%和6%。数据看出:就财会专业而言,它是一门对于经验积累比较注重的专业,大部分学生认为早就业相对会更有优势,其余部分学生则认为考研是继续深化理论知识,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途径。无论考研与否,都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理性地看待考研,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今后发展。

(四)大四学生学情分析

1.毕业论文选题有困惑,精力投入不足

数据显示毕业论文准备及初稿完成所需时间在两个月之内的学生占大部分,有8%准备论文的时间仅是在两周之内;
在毕业论文完成期间遇到的问题中有选题问题的占36%,文献资料搜集困难的占13%,论文质量不高的占9%,老师指导不够的占7%,论文答辩准备不足的学生占31%。不难看出:在毕业论文完成期间,有一些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态度过于草率,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初稿完成用时太短,导致论文质量不高,需要反复修改;
在毕业论文完成期间,很多学生对论文的选题有很大的困扰,不知道该从哪个方面下手去选择,一些同学在毕业论文答辩的准备方面并不充分,直接影响毕业论文成绩。

2.沟通协调能力有待提升,职业规划有待加强

在能力需要提升调查中:有效的沟通占35%,谈判技能占27%,协调安排占21%;
职业素养需要提升方面:信息获取分析能力34%,洞察力26%,策略谋划能力17%,协作解决问题能力15%,压力承受能力5%,环境适应能力3%;
职业能力需要提升方面:职业规划能力36%,自我行销能力25%,资源掌控能力15%,工作寻求能力14%,持续学习能力7%,自我定位能力3%。分析得出: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认为谈判技能、口头沟通和协调安排的能力在大学期间需要得到提升,这些能力在学校没有较多的训练;
信息获取分析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是毕业生最为欠缺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学校应该注重培养这些方面的能力。

3.专业领域就业率较高,自主创业比例低

数据显示大四学生已有工作的比例为76%,其中会计学专业74%,财务管理专业77%;
在已有工作的学生中,工作性质与专业有关42%,工作与专业性质无关31%,公务员相关职位8%,自主创业所占比例比较小。没有工作的学生中,继续找工作的64%,打算考研32%,留学或其他4%。分析得出:T学院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就业率大致相同;
毕业前有工作的学生占大部分,所从事的工作与财会专业相关的比例接近半数,说明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更倾向于本专业,所学专业对工作的影响比较大。

4.实习与专业相关度不高,招聘会和就业辅导很重要

数据显示,毕业前有实习背景但与专业无关41%,有实习背景并与专业相关32%,无实习背景17%;
接受过学院就业辅导87%,其中参加学院组织的招聘会的占大部分;
对就业结果有影响的因素中,工作能力30%,相关实习和经历28%,学习成绩17%,专业背景16%,应聘技巧4%,党员身份或学生干部经历5%;
找工作的来源中通过专业求职网站40%,本校招聘活动或招聘信息30%,其他途径所占比例较小。分析得出:毕业前大部分学生都有实习,但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占比不大;
在学校就业辅导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参加大学组织的招聘会,对于其他的辅导活动参与不多;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找工作的途径多元化,通过专业求职网站的比例最多,学校的招聘会和招聘信息对学生起很大作用。

四、T学院财会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学生的发展是学院一切工作中心的”以生为本理念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发展阶段,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T学院这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不断完善自身的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当前,T学院教学改革主要是“教”的改革,很少“学”的改革。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就要在观念上实现从“重教轻学”到“为学而教”的转变,在理论上实现从“财会经验传递”到“职业发展能力”的转变,在实践中真正把学生放在中心和根本的地位,将指导学生学习和促进其发展作为学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才能实现T学院内涵式跨越提升与发展。

(二)全程全方位开展学生学习指导

1.全程跟踪

按学年和年级设计调查问卷,全程跟踪分析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的学习问题,如大一学生对于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的认识不明晰,对于可能从事的财会工作与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缺乏了解和全面准确的认识,表现出对大学专业学习的不适应;
大二学生看不清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学习的未来前景,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欠缺心生迷茫;
大三学生没有专业学习发展规划,纠结于财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不足,恐惧未来陷入焦虑;
大四学生对社会现实认识不清,财会职业成熟度不高,职业去向不定等。只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才能更好地解决各年级学生的学习问题。

2.全方位指导

全方位指导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内容全方位,对学生不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还要把影响学生专业学习的诸多因素包含在内加以分析;
二是人员全方位,学习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包括任课老师、辅导员、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把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摆在工作的中心位置;
三是途径全方位,指导的途径包括开设学习指导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成立学生学习和发展咨询服务机构等,还可以利用“校园网+财会学习园地”等形式开展指导工作。

(三)结合“师情”分析开展“学情”研究

1.“师情”分析

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师能给予的学习指导期望很高,但教师为什么没有满足呢?这就要分析学院的“师情”。在现象上教师大致有三种情况:“不想做,不做;
不知做,没做;
想做,不会做。第一种是价值观问题,这类教师虽少,但对整个教师队伍的影响却很坏,学院应引起足够重视,可以通过人事制度和考评体系改革,引导鼓励这类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第二种是教育观问题,这类教师要理解认识到只有解决好学生“学”的问题,“教”的效果才能好。第三种是教育教学方法问题,需要教师了解90后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学情”研究

要从根本上改变T学院财会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情”研究,具体可以是: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情感与改进学习、教学策略研究;
T学院这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学生抱负水平提升、学习动机强化、学习习惯养成研究;
针对财会专业女生比例奇高的女大学生财会专业学习状态和自身角色定位研究;
财会专业教师如何开展“学”的教育,在财会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学习指导研究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等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许敖敖主编.我们怎样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人才[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

跟教育相关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应用化学专业 有机化学 课堂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77-01

课堂教学属于学校最根本、最重要的教育任务,是培育人才进行当中的关键流程。课堂教育是完成人才培育目的的方式之一,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育品质的关键因子。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里的一门关键根本课,利用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与定义,鉴于此,本文对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1.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深层次探讨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品质的时期,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真实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培育学生的创新观念与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是这些年全国各大相关院校有机化学教学团队中不断在探究的主要课题。然而,在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得成绩,但是仍然存在如下三个问题:缺乏具有批判性的有机化学课本;
教学大纲跟人才培育方式不协调;
教学知识老旧,缺乏专业特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和发展。

2.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

2.1加强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材的建设

课本是教育内容的载体,好的教材是优良教育品质的根本保障。当前,专门适用于应用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课本较为有限,大多数高校应化专业应用的有机化学课本仅仅停留在满足化学专业的一些基本有机化学。所以,加强应用化学专业的教材建设是必须的,也非常紧要。此外,随着有机化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概念已经慢慢渗入至跟其紧密相关的生物学、医学、药学、制药、材料、食品等学科里,因此,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在有机化学课堂上应该学习跟这些交叉学科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但是,现有教材较少涉及跟交叉学科有关的有机化学概念。所以,加强应用化学专业的教材建设是必需的,也非常紧要。

2.2创建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理论觉得,老师于教学活动里属于组织人、指引人;
学生是学习的真实主体,教学的好坏一般是由学生是否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来决定。有机化学教学目标是在教授有机化学根本理论的另外,不停提升与培育学生的专一素养。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教授关键、难点为轻的教育方式。例如老师能够选用新反应不多的取代酸、杂环等篇章,引导学生运用图书馆资源,自主查资料,归纳总结。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写课程教案,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进行教授,然后将学生分小组探讨的课堂教育行为,提升教育结果。也能够提前安排内容使学生在查寻文献信息的根本中,最终用论坛或报告的形式完成汇报沟通。

2.3引入新理论、前沿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师教授课程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如何吸引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选取课本中的与社会实际结合紧密的知识内容作为切入点,适当地引入跟社会实际结合紧密的案例来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例如,在有机化学中的酯化反应与付-克烷基化反应,课本中使用硫酸、路易斯酸等作为催化剂,然而在实际工业生产中,酸性物质的使用对仪器设备腐蚀、污染环境、造成提纯过程繁杂。现有新型的催化剂如固体杂多酸、活性生物酶等具有环境友好和原子经济的优势,已被普遍应用。在讲解苯酚的酯化反应时,可以引入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这一药物的发现历程,用途以及在战争中的地位。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教材的建设,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新理论,前沿知识的引入方式三个主要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些将在某程度上,对提高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多方面完善,比如增强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本构建。进一步为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的发展奠定尤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波,徐雅琴.农业院校应化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2(02)

推荐访问:相关 论文 教育 跟教育相关论文【五篇】 跟教育相关论文(精选5篇) 和教育相关的论文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