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2023年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五篇】

2023年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五篇】

时间:2023-07-01 20:55:05 教育整顿 来源:网友投稿

[论文摘要]:目前幼儿园已经出现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彰显社会对低幼儿童教育的需求十分旺盛,但幼儿园尚无足够数量与质量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政府应将低幼儿童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增加投入,加大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五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五篇】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目前幼儿园已经出现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彰显社会对低幼儿童教育的需求十分旺盛,但幼儿园尚无足够数量与质量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政府应将低幼儿童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增加投入,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相应师资准入制度,并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教专业等,以缓解社会需求与教育资源供应之间的矛盾,推动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孩子3岁前入园,这不仅标志着社会教育理念的发展,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高质量学前教育需求的扩大。按照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普九”任务基本完成后,基础教育将向两极延伸,即向上延伸到高中阶段,向下延伸到0~6岁。目前,很多省市根据本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建立0--6岁完整的早期教育体系,反映了政府对社会早期教育需求的关注与重视。

一、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社会需求现状

(一)幼儿园出现了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

目前不少幼儿园应家长要求,开始开办托班(一般招收1.5岁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亲子班(一般招收几个月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及其家长共同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和随小班就读(一般是2.5岁至不足3周岁的低幼儿童被编到幼儿园小班生活和学习)等多种形式的低幼儿童教育。从笔者调查的103所幼儿园情况看,开办托班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3.98%;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43.69%,这说明随小班就读和托班是幼儿园两种主要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其次是开设亲子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20.38%;同时开办亲子班和托班的幼儿园也占有一定比例.为5.83%

(二)随小班就读现象突出

调查发现,虽然随小班就读的低幼儿童数量在单个幼儿园不是很多,但这种现象却较为普遍,许多幼儿园教师把“随小班就读”现象称为“中国特色早期教育形式”。从前面提到的数据来看,几乎半数的幼儿园存在随小班就读现象。因此,笔者采取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其开办原因做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不开设托班是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重要原因,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3.98%;因为缺乏专门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而让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40.77%;幼儿园受设施场地限制只能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6.89%;其他原因(如不少家长托关系,想让孩子尽早人园)占11.65%(注:回答此问题时,被调查幼儿园可以进行多项选择)。

笔者在此调查中还发现,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现象大都集中在办园时间长、不愁生源的公办幼儿园,它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设施与充足的场地。众所周知,目前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基本上都是按照幼儿的发展水平来设计的,低幼儿童无法使用其中的很多设施,如在幼儿园配备的厕所里,便坑的蹲距是为幼儿设计的,低幼儿童的肌肉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加之自立能力差,不小心就会掉人便坑而可能引发生命危险。在访谈过程中,不少园长为目前没有资金投人,改建、扩建园舍,以适应低幼儿童身心发展需要而流露出焦急的情绪;二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由于低幼儿童与幼儿在生理、心理、动作、自立自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师资标准与规格、工作程序及要求等相应地有较大差异。而目前我国尚无正规的早教师资培养机构,一般的师范院校与幼儿师范院校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只有一些民营培训机构看准商机在开展早教师资培训。这些私立培训机构通常缺乏规范,而且大都只提供短期培训,因此不可能培养出胜任低幼儿童教育的合格师资;兰是幼儿园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把0~3岁儿童早期教育纳人正规的学前教育系列加以规划和管理,也就没有对这一年龄阶段的收费做出明确规定,公办幼儿园招收低幼儿童开办托班时只能以幼儿班的收费为参考,但在教师配备上却不能参照幼儿班,因为低幼儿童自制力特别差,言语表达能力低,许多孩子还没有养成自己大小便的习惯,经常会拉尿在身上,配备的教师少了根本应付不过来,这致使公办幼儿园开办托班的效益受到较大限制,因此影响了公办幼儿园招生向下延伸。

(三)幼儿园托班与亲子班有着巨大的潜在生源

笔者对部分尚未开办托班与亲子班的幼儿园进行了低幼儿童生源预期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103所幼儿园中,回答“肯定有”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75.73%;回答“可能有”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14.56%;回答“说不清”的只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9.71 %。为了证实幼儿园低幼儿童生源预测情况,笔者还走访了一些私立的儿童早教训练中心,发现其生源的年龄大都在1~2岁之间,其中最小的8个月,最大的2岁9个月,当问及家长为什么不送幼儿园时,接受访谈的家长大都回答孩子年龄小幼儿园不要。从其生源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来自附近的社区,也有路程较远的其他社区。如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就曾见到一位年纪大约50岁的老奶奶,她家距离孩子上的早教中心大概有15公里左右,需要换乘两次公交车。当问及为什么带孩子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学习时,她说早期教育这么重要,付出些辛苦也是应该的,居住小区的幼儿园只招收2岁以上的孩子,而她的孙子1岁半了,找关系托门子,小区里的幼儿园就是不接收。类似的J情况不胜枚举,从这些家长的语气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幼儿园不招收低幼儿童感觉很无奈。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幼儿园开设托班或亲子班的潜在生源的确很充足,社会对低幼儿童教育的需求已经十分强烈。

(四)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早期教育已是大势所趋

笔者就家长希望低幼儿童进人幼儿园的原因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除了10.68%的家长说不清原因外,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是主要原因,占被调查家长总数的69.90%;其次主要是因为家长太忙无暇顾及孩子,此类情况占33.98%,说明社会节奏的加快对家庭的教育功能提出了挑战;再次是因为孩子不好管,希望儿童人园接受教育以改变在家形成的一些坏习惯,此类情况占4.85%(注:对此问题的回答,家长可以进行多项选择)。通过对部分家长的访谈,笔者还了解到家长认为送孩子人园是其理想的选择,雇保姆不仅开支较大,而且多数保姆文化层次较低,不懂幼教。这说明幼儿园教育在家长们心目中的信誉和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家长之所以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主要是以下因素导致的:一是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每个家庭仅有一个孩子,而社会竟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不少家长由于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希望幼儿园教育能够尽量向下延伸;二是随着家长文化层次和教育素养的不断提高,对儿童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在访谈过程中,当笔者谈到低幼儿童身心发展的各种关键期时,家长都会兴高采烈地交谈个没完没了,这与20年前做家访或讲座时,教育工作者必须花很多时间向家长解释这些陌生名词的情形大不相同了。可见,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国家和政府应重视大力发展低幼儿童早期教育。

二、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发展现状

(一)幼儿园开展低幼儿童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三岁前低幼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存在很大个体差异,生活自理自立能力尚未形成,如果采取集体教养方式,幼儿园的硬件设施、管理模式以及师资规格都应发生相应的变化,因为这是一种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托儿所教养方式,也不是幼儿园已有教育模式的简单移植。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私立的儿童早期教育机构如亲子园在大中城市应运而生。进人21世纪以来,不少公办幼儿园也开始举办亲子教育,招收3岁前低幼儿童。但总体来看,目前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私立托幼机构看准家长舍得投资的心理,从硬件上高投人,人托年龄过分低龄化,教育形式上则是“洋”字当头,盲目引进外国教育模式,作为吸引生源的招牌,以获得经济上的高回报。这使低幼儿童教育明显地贵族化,有失教育公平;二是从事低幼儿童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应有的早期教育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及与之相适应的职业道德规范等,这使低幼儿童教育质量根本无从谈起。

(二)幼儿园普遍开展低幼儿童教育的条件尚不成熟

以河北省为例,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还相对较低。全省2004年学前一年在班幼儿620929人,占全省在园(班)幼儿总数的57.21 %。这也就是说,河北省以学前一年为主体的学前教育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这使政府目前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不得不放在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上,而没有太多条件支持低幼儿童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投入不足,现有幼儿园在满足学前三年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缺口,特别是农村幼儿园不仅在数量上严重不足,而且布局不尽合理,或过于集中,或出现盲点。相当数量的农村幼儿园还处于初级办园阶段,“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玩教具、图书短缺,卫生保健工作比较落后,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幼儿园目前的师资力量也普遍明显不足,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幼儿园没有单独的公办教师编制,还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社会力量办园又往往以营利为目的,无视教育部门的指导和管理,擅自办园,影响了整个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些突出问题的存在使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都无暇顾及低幼儿童教育的科学开展,往往不得不以应付的态度对待之。

(三)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把0~3岁低幼儿童教育纳人国家教育规划,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因此各地的教育政策也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0-3岁低幼儿童教育的发展也不例外,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把这一阶段的教育纳人政府规划,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而贵州、宁夏等不发达省份到目前都尚未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不过,从总体趋势来看,随着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与深人.0-3岁低幼儿童教育有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当前提出如何保障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稳步健康发展的问题,是非常及时而值得关注的。

三、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发展对策

(一)把低幼儿童早期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

随着生活水平和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非常迫切地希望把低幼儿童送人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但我国政府至今尚未制定包括3岁前婴幼儿在内的一体化学前教育国家规划”,这使幼儿园开办低幼儿童教育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往往出现令人尴尬的情况。以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河北省为例,在我们调查的103所幼儿园中,大多数城镇以上幼儿园都开设了托班或亲子班,加上没有开设但近期打算开设的幼儿园,基本上接近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80%。面对这一迫切的社会需求,各级政府有必要采取“分步发展战略”,率先在大中城市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纳人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并加大各级政府对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的投人、扶植和监管力度,为将来全面普及和规范0~3岁儿童早期教育奠定基础。

(二)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期教育专业

解决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期教育专业。从长远考虑,建设一支观念领先、业务精湛、道德高尚的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队伍,就必须采取学历教育形式,一是学历教育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二是学历教育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专业理论系统、扎实、深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训练能有效提升受教育者的专业素养;三是学历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形成较为稳定的职业理想、专业倾向,能够对将来低幼儿童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产生积极的长远影响。

(三)建立低幼儿童教育教师资格证制度

教师资格认证体现了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公民获得教师职位的前提条件。针对低幼儿童教育的特殊性与相对独立性,国家还有必要在幼儿教师资格认证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认证制度。除了师范院校早期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自然获得早期教育师资资格证外,还可以鼓励非师范院校毕业生通过参加规定科目的培训与考试合格,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教育实习,取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后,获得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资格证书。设置专门的资格认证这一准入门槛一方面有助于保证早期教育师资的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扩大早期教育师资的来源,吸引更多社会优秀人才,对建设高效、合格的早期教育师资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四)与劳动部门联合开展育婴师资格培训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幼儿园;
园本教研;
专题教研活动;
现状与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055-03

作为当前幼儿园采取的主要教研活动形式,园本教研受到专业人员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就是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如果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没有这样的意图与愿望,研修活动就会流于形式。因此,提高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目前园本专题教研活动存在哪些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时效性如何?幼儿园和教师在园本专题教研活动方面还有哪些需求?这些问题,都是研究幼儿园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现状与问题的关键问题。因此,笔者针对目前幼儿园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主题、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过程、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园本专题教研活动问题存在的原因几方面展开对幼儿园园本专题教研现状与问题的研究。

一、园本专题教研制度

道格拉斯・斯诺把制度定义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他们是为了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认为设定的一些制约。”[1]“幼儿园教研工作”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幼儿园工作制度,它以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途径,以幼儿园全体教师为主体,以提高保教工作质量和教师素质为目的的园内教研活动的总称。我们国家的幼儿园教研工作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之后,园本教研工作的实施也逐渐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1. 园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建立完善的园本教研制度,有助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目前,很多幼儿园在分析以往教研制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园园本教研特色,尝试构建一套规范、人本、富有本园特色的园本教研制度,努力使园本教研走上规范化、常态化之路。笔者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式了解到,很多幼儿园都建立了适合本园的园本教研制度。随着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开展,幼儿园园本教研制度在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中,比如某幼儿园为了提高本园园本教研制度、教研园长工作职责、教研主任工作职责的任务指向性,该园在原有教研制度基础上,又逐步建立了园内的教研组工作制度、教研组长工作职责。

2. 园本专题教研制度的执行。园本专题教研活动是推动教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建立和完善园本专题教研制度、确定园本专题教研的价值定位,可以确保教师队伍从品质到内涵的全面提升。同时,园本专题教研制度的规范执行是落实园本专题教研制度的保障。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有些幼儿园能够严格按照制度去实施教研活动,而有些幼儿园并没有严格按照制度实施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开展过程当中缺乏执行力。

同时,有的幼儿园专题教研的开展与教研制度的规定有出入,教研活动的实际开展与规章制度的要求不同步,比如某幼儿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虽然制定了园本教研制度,但由于这所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基础设施条件也比较简陋,教研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师不能按照制度如期参与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还有的幼儿园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教研制度,能够按照制度的规定严格执行,并且在教研活动实施过程中,还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对教研制度做出调整,完善教研制度,使教研活动在执行当中有章可循。比如,某幼儿园是一所校办幼儿园,教研制度的制定来源于小学部教研制度,带有明显的小学化倾向,在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执行中出现了很多与幼儿园实际情况相背离的现象,园领导在带领大家分析其原因后,发现以往本园的教研活动在制度规范、教研管理、教研时间、活动地点、内容选择上都带有明显的盲目性、针对性,有时因缺少规范管理,教研活动常常临时“挤掉”,有时为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评比,也会出现临时突击编造教研活动记录等现象。为了让园本教研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园领导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教研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使教研制度更加符合该幼儿园的特点。

二、园本专题教研活动参与情况

园本专题教研倡导在研究和实践中形成互助、尊重良好学习风气、研究氛围,在团体合作研究中就某个研究的问题进行思辩,从而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园本专题教研尤为重视专业引领的指导、服务作用。

从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参与专题教研活动的态度来看,随着各园各地园本专题教研的开展,主题清晰明确的园本专题教研活动越来越受到园长和老师的欢迎,幼儿园从管理者到教师基本清楚园本专题教研的内涵,明白具体要研究什么管理者和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普遍提高。但笔者在研究、访谈过程中也发现因受幼儿园条件、教师素质及能力、教研负责人专业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个别幼儿园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研究意识不强,对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如,笔者曾以观察者的身份参与了一所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的园本专题教研活动,发现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有的教师积极性不高,在参与园本专题教研活动时存在等待、观望的态度;
有的教师则对教研过程中的反思和剖析不够深刻,忽略了最基本的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有的园长和教师存在消极和抵触情绪。笔者分析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是由于幼儿园管理者的实际水平、教师自身教研能力及专业素养不足,导致教师对园本专题教研的意义、理念及方式等都认识不足,再加上教师研究能力不强,进一步导致教师参与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都不高,忽视了教育教研究过程的反思和体验等。

由于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开展是根据幼儿园的特点、由众多的参与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的,不是某个人的行为。这就要求幼儿园要有一个民主、开放的组织结构,而不是“一个人说了算”、“一言谈”,更不是“闭门造车”,它需要幼儿园管理者纵向、横向的协调,需要幼儿教师广泛而积极的参与,需要家长的配合,需要社会力量主动而有力的支持。因此,多数幼儿园已逐渐意识到园本教研的重要性,基本能够做到教研活动时组织多方人员适时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园本专题教研活动中来。

三、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方式

教师的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的学习。教师对于教育问题的认识,常常是以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最终又回归到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上来,教师思维的过程是关注应用而不是纯理论化的。教师的学习同时又是一种基于案例或情境性的嵌入式学习。这是因为教师面临的通常是结构不良好的问题域,要通过多维表征、双向建构的情境嵌入才能完成教师对知识的有意义的全面理解。

1. 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师以个人的力量,运用基本的科研方法,探索解决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价值的小问题,以提高工作能力和教学质量的研究过程或行为。它具有草根性、真实性、微观性和及时性。这类课题无须审批立项,是教师自发进行、自我负责的“常态化”研究行为。它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小课题着眼于“小”,它的门槛较低,切入点及开口较小,所关注的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突出问题的“某一点”,以及某一个细节。并由此层层深入,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研究的深度,逐渐揭开问题的“庐山真面目”,透过现象看清问题背后的本质。也许这些问题有些过于微小,但它们恰恰又是一线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遭遇的最为真实的难题,是影响着教师顺利组织教学活动的现实问题。

2.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园本教研中同伴互助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分享经验的平台。集体备课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共同攻克难关,实现智慧和资源共享,弥补教师独立备课过程中的不足,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真正做到了博采众长,保证备课的质量。近年来我校就如何开展好集体备课进行了深入探讨,也有了一些思考与实践。集体备课最大的魅力在于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智慧能够与大家分享,并且能够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使教师的思维跳出教材,在讨论中迸发出新的思想。

集体备课组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研讨交流的共同体,是幼儿园实施教育教学管理,落实活动目标,开展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基本单元。集体备课组的建立为同年段、同研究专题教师之间同伴互助、经验分享搭建了双向交流、平等沟通的互动平台。它要求同年段或相关专题的教师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通过集体研究、互相讨论等形式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活动计划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集体备课活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教师在活动目标、活动内容与方法、教育评价等各活动环节上协调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促进作用。

3. “随机研究”活动。这类研究活动与小课题研究或专题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没有较强的计划性,而是随着具体的工作需要而“弹性”地进行;
它所针对的研究对象是教师当前工作中正在面临的工作需要和困惑,而不是像专题研究那样侧重于一些比较“长远”的工作问题。

“随机研究”活动是由随机现象引发的随机教育,再由随机教育上升为小课题研究的案例。就具体的研究内容而言,这类研究活动既可以是针对教师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而展开的,也可以是针对个别教师的个别问题而开展的;
它的参加对象可能是全体教师,也可能是具有特殊研究需要的部分教师。总的来说,这种“随机研究”的教研工作方式目前在多数幼儿园的教研工作中经常出现。

另外,笔者在研究中还注意到:伴随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部分幼儿园凭借互联网的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强大特点,为教师的园本专题教学研讨提供新的平台。鼓励教师在论坛上发帖、研讨,与同伴、教研引领者隔空对话,真正实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和跨越时空的优势,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科研研究意识在互动中激荡、生成,同时在网络中寻找展示自己的机会,抓住自身专业发展的新机遇。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倦怠;天津市公立幼儿园;在编幼儿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118-02

幼儿教师是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的指导者,生活起居的保育者,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且深远的影响。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虐童”事件,牵动着社会和家长的心。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职业倦怠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障碍。由于幼儿教师工作对象是一群天真、幼稚,且爱探索的孩子,这对幼儿园教师的爱心、耐心、责任心,都是巨大的考验。当幼儿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职业压力时,职业倦怠感便随之而来。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根据Maslach和Jackson提出职业倦怠理论,职业倦怠分为三个维度,其中情感衰竭是指个体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该维度是职业倦怠的核心维度,并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人格解体指对工作对象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敷衍了事,提出申请调度等行为发生;低成就感是指个体消极评价自己,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工作内容枯燥乏味[1]。笔者注意到近几年天津市新建了一大批幼儿园(新建幼儿园大部分在城乡接合部),那么,在编幼儿教师队伍扩大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成了笔者调查的重点。本研究以天津市公办幼儿园在编幼儿教师为被试,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天津在编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探究学历,教龄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笔者此次研究的具体问题是了解天津市公办幼儿园在编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以及学历、教龄对其职业倦怠三个维度的影响程度。

2.研究对象和方法。笔者在2014年底对天津市公办幼儿园在编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只针对在编教师,不包含保育、行政、管理等人员。笔者从河北区、河西区、红桥区、滨海新区、静海县、和平区等地随机选取八所公办幼儿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发放80份,回收79份,在处理问卷时排除了三份在编保育员问卷,剩下76份。

3.研究工具。本研究所采用的是运用较为普遍的测量表――MBI-ES,分为情感枯竭、人格解体、低职业效能三个子量表。本研究使用的量表摘自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辛星硕士学位论文[2]。本量表采用7点自评方式,计分方式为1-7分。

4.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处理。

三、数据分析

1.天津市公办幼儿园职业倦怠的总体情况。通过研究表明(见表1),天津市公办幼儿园在编幼儿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比较严重,在人格解体和职业效能低这两个维度上并不严重。在天津市公办幼儿园在编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分布情况上,呈现明显倦怠的人数是37人,严重倦怠的人数为12人,即存在职业倦怠的人数共计49人,共占总人数的64%。这表明,天津市公办幼儿园在编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应当引起注意。

2.天津市公办幼儿园在编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在个体背景性因素上的差异。第一,学历因素对在编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的影响。就幼儿教师学历变量与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见表2),在情绪耗竭这个维度上,本科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专和研究生,这表明本科生的情绪耗竭要比大专和研究生更为严重。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学历这个变量在人格解体和职业效能低这两个维度没有表现出显著相关,而在情绪衰竭这个维度则表现出了显著差异。

第二,教龄因素对在编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的影响。由于本研究样本均为教龄十年内的幼儿教师,因此本文只在此范围内(10年)探讨教龄与职业倦怠三维度的关系。

研究表明:随着天津市在编幼儿教师教龄的增加,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情绪衰竭,人格解体,职业效能低均呈现上升趋势。这表明随着幼儿教师教龄增加,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职业效能低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这可能是因为新教师刚刚迈入工作岗位,工作热情比较高,对幼儿也有足够的耐心,所以新教师在这一维度上要比老教师情况好些。但是她们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挫折,是学校所学理论无法解决的,导致他们职业效能比较低。而教龄比较长的教师十分熟悉工作流程,但是缺乏新鲜感,加上工作负荷重,责任压力大,逐渐产生职业倦怠倦怠感。通过表3我们也发现职业效能同教龄不成显著相关。研究表明,大部分幼儿教师对于自己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效率基本上是认可的,大部分幼儿教师肯定自己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肯定自己工作的价值。

四、讨论与建议

1.天津公办幼儿园在编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特点。经分析发现,天津市公办幼儿园在编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没有达到严重的状态,不过情绪耗竭问题比较严重。这说明幼儿教师由于保教、安全、教改以及科研等多方面的过度压力而导致情绪和生理资源被消耗较重。特别是天津各个公立园实行绩效工资,工资和工作直接挂钩,让很多教师感到压力重重,这与在实践中我们所听到的幼儿教师抱怨“工作太累”“工作琐碎”“责任大”“加班多”“科研压力大”等情况十分符合。人格解体是指幼儿教师在面对幼儿和琐碎的工作时表现出一种消极冷漠的态度。从此次的研究中,人格解体方面不存在倦怠情况。这表明在公办园的在编教师专业素质都很高,据了解,天津市在编幼儿教师均为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经历了三年或四年甚至七年的专业学习后,大家都能用一个理性的态度看待幼教工作的琐碎与繁重,虽然压力大,情绪耗竭严重,但是大家都能以好的状态面对儿童和工作。职业效能低情况在幼儿教师这里也并不严重,这说明她们对于自己从事的幼教工作是十分认可的,同时在天津,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并且受到尊敬,这使得幼师们的职业效能感得到满足。

2.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经研究发现,学历变量,教龄变量均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有影响,特别是在情绪衰竭维度上,两个变量均与之呈现显著相关。在本文中,本科学历的职业倦怠水平最为严重,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呈现显著相关。通过笔者访谈得知,本科学历的幼儿教师大部分较为年轻,一方面,很多人不满足于幼师这一岗位,但是不愿离职的原因是“编制”,类似于“铁饭碗 ”很稳定,虽然抱怨收入不高,工作枯燥乏味,也不愿离职;另一方面,本研究样本中大部分本科学历的被试是刚入职阶段,正处于适应期,因此压力大在所难免。

教龄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有着明显的影响,特别是情绪衰竭维度和个人解体维度上呈显著相关,随着教龄的增加,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明显增加。这可能是刚刚工作的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满腔热情,虽然工作经验不足,但是自我感觉良好,她们普遍没有家庭负担,全部的精力都在工作上,这使得她们的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职业效能低等维度均不明显;工作5年-10年的教师进入了职业倦怠的第一个高峰期[3]。随着教龄的增加,工作新鲜感降低,家庭负担加重,面对课程改革,评价机制改革,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导致了在教龄10年以内的教师,职业倦怠随教龄的增加而增加。

3.结论。笔者通过对天津市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分析,现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天津市公办幼儿园在编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并不严重,但是普遍存在,其中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情绪衰竭状况最为严重。第二,学历因素对情绪衰竭呈现显著相关,对人格解体和职业效能低不存在显著影响。第三,教龄变量通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呈显著相关,并随教龄的增加(0-10)职业倦怠水平也愈加严重。

4.建议。改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需要社会,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共同努力。笔者将着重从外部因素和幼儿教师个体内部因素提出相关建议。一是对外部组织的建议:首先,幼儿园应该对新入职的幼儿教师进行岗前培训,让新入职的教师尽早适应职业生活,掌握恰当的教育方式,帮助教师制定合理的工作规划;其次,应该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最后,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尽量减少幼儿教师科研活动,毕竟幼儿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保教,如果幼儿园有这方面的需要,可以培养一些相关人才专门从事这类工作。二是对幼儿教师个体的建议:首先,幼儿园教师要有坚实的职业认同感,激发自身工作热情,要给自己积极正面的评价。其次,幼儿园教师要认清自我,能感知到自己倦怠的征兆,了解自己的主观情绪是否影响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积极做好准备。最后,学会运用心理暗示的策略,时刻提醒自己,采用积极方式应对。

参考文献:

[1]张洁.山西省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4).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幼儿园 幼儿 教育机会均等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瑞典著名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认为教育机会均等应有下列三种涵义:起点均等、过程均等和结果均等。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适龄幼儿的入园率显著提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入园率的要求,各地方也顺应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把新建幼儿园,增加普惠性幼儿园提上了日程。因此学前教育起点的公平,已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然而注重起点公平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幼儿在入园后接受学前教育过程的公平。

1 大班额教学情境下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现存问题

班级规模是影响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因素之一,关系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机会的多少以及课堂上的行为表现,班级规模过大不利于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然而虽然国家对幼儿园班额有明确的规定,由于种种原因,班额过大却已成为很多幼儿园面临的现实问题。有人曾在学前班做过一次实验,结果发现,随着班内儿童人数的增加,儿童表现出好动、注意力分散、攻击明显增加。因此在班额过大孩子过多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组织教学活动使所有孩子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实现幼儿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近日笔者对一所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进行了持续观察,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一: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时,座位距离教师近的孩子更容易融入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情境,表现相对更为积极,注意力和对教学活动内容的感兴趣程度相对较高,这些孩子也更容易吸引教师的注意力,从而导致老师的关注点也更多的倾向于前半部分孩子,不管是教师的提问还是对孩子的有效回应都显著高于后半部分孩子。

问题二:虽然幼儿园并没有固定幼儿的座位,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坐在什么位置。可笔者在观察中发现,虽然座位可以自由选择,可很多孩子倾向于坐在同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当被问及为什么总坐在同一个位置时,大部分孩子的回答是“我喜欢坐这里”。那些长期坐在离老师较远位置的孩子,对老师教育活动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得到的关注及有效回应也相对较少。

问题三:不同的教师在同样的大班额情境下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幼儿教师在促进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综合近日的观察及对部分教师的随机访谈,发现教师的以下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班额教学情境中幼儿机会均等的实现,主要包括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教师的提问及表扬方式等方面。

2 促进大班额情境下幼儿教育机会均等实现的策略

基于对以上观察结果的思考,笔者认为促进大班额教学情境下幼儿教育机会均等实现的关键在于幼儿教师,因此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机智,提高教学活动的整体效益,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

(1)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学魅力,有效运用生动的言语、表情和夸张的身体动作等,吸引孩子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活跃教学活动的氛围。

笔者在观察中发现,那些在教学活动中,语言生动、表情和身体动作夸张的教师,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能保持强烈的兴趣和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虽然班额大、孩子多,但整个班级氛围很活跃,距离老师较远的孩子也能够被吸引从而融入教学活动之中。相反,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语言相对平淡,表情和身体动作较少的教师所组织的活动内容对孩子的吸引力相对较小,从而导致与老师积极互动的大部分是前半部分孩子,距离老师较远的孩子“自己玩”的更多一些。因此,教师可以从教学语言、表情和身体动作等几个方面来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魅力,从而更好的活跃教学氛围,充分吸引距离教师较远的孩子的注意力,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机会均等。

(2)掌握提问的技巧,有意识的用提问的方式把游离于活动之外的孩子融入教学活动之中,有效调动整个班级的积极性。

笔者在观察中发现,那些有意识的多提问座位离自己较远的孩子的教师,在引导被提问孩子关注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够让后半部分孩子们体会到老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直关注着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的促成了整个集体的活跃氛围。相反,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只是关注前半部分孩子的反应,以致对整个班级后半部分孩子的关注程度不够,使部分原本注意力就不是很集中的孩子倾向于“自己玩”。因此,教师在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机会均等时,可以从提问的技巧入手,有意识的多提问距离自己较远的孩子,使他们在与教师和教学内容的积极互动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发展。

(3)采用游戏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组织教学内容,寓教于乐。

笔者在观察中发现,采用游戏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有效吸引幼儿融入到活动之中,使其在轻松、自由、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教育。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即使距离教师较远的孩子也能够融入教学活动,在与教师积极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发展。相反,有些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内容时,相对枯燥乏味,更多倾向于向幼儿灌输,而很少顾及幼儿的内在需要和兴趣点,因此并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导致距离教师相对较近的孩子,由于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互动的机会,融入教学内容的几率更大一些。而那些距离教师较远的孩子,则更多的表现出好动,注意力分散的特点,从而更容易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因此可以看出采用游戏化的方式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更有利于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因此幼儿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入手,在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与需求的基础上,采取适合于幼儿的游戏化的组织形式来设计教学活动内容,充分调动班级孩子的积极性,吸引距离自己较远的孩子的兴趣与热情,从而有效减少甚至避免距离远较远的孩子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进而保证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

因此在大班额教学情境下,要实现幼儿的教育机会均等,除了幼儿园方面采取一定措施之外,更为关键的是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幼儿教师在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应多一份爱心与责任心,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努力促进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办幼儿教师;待遇水平;社会保障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2010-2020)出台,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关注学前教育的发展。《教育规划刚要》在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中明确规定:“到2015年,幼儿园在园人数要达到3400万人,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要达到85%,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要达到7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60%;到2020年,幼儿园在园人数要达到4000万人,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要达到95%,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要达到8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70%”。如何完成这一宏伟目标,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动力,国家、社会、个人都应当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共同努力。国家率先积极作为,2010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0〕 41号),建立起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或通过政府购买学位的方式**学前教育发展难题。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一期中央财政已投入300多亿元,地方新增财政投入逾千亿,达中央财政3倍。“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投入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按照国务院要求,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00多个县,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幼儿教育实际需求,均编制完成了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的财政投入主要用于扩大普惠性幼教资源、改善办园条件、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等。截止2013年底,我国幼儿园园数近20万所,拥有幼儿园教职工280多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13.35万所,民办幼儿教职工近185万人,民办幼儿园数量占到全国幼儿园总数量的半数以上,民办幼儿教师将近占到全国幼儿教师总数的66%,鼓励和促进民办教育又快又好发展已经不仅是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前进的方向,也是有效解决“入园难”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民办幼儿教师待遇状况

从当前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总体情况上来看,各省市、各区域之间民办幼儿教师的待遇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东部地区从总体上来讲,工资待遇要比中西部地区要高一些,社会保障力度要比中西部地区大一些;同一省份的城区、镇区、乡村之间幼儿教师待遇和社会保障力度也不尽相同。省会城市的幼儿园普遍要比经济稍微落后的城市之间工资待遇要低,社会保障力度不够。

(一)东部民办幼儿园

笔者在天津、北京等地调研发现,民办幼儿园的工资水平普遍较高,同时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2013年北京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69521元,月平均工资为5793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8027元,幼儿园教师月平均工资在3500-4000元左右的水平,占到了当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85%左右。天津市2013年度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1120元,月平均工资为4260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2706元,幼儿园教师月平均工资在2000-2500元左右的水平,占到了当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80%以上。有些民办幼儿园已经达到了幼儿教师师资队伍本科化的水平,同时持有小教二级以上教师资格,拥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对于部分具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外语水平较好的民办幼儿教师,收入已经超出了当地人均收入水平。同时,用工单位也完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为幼儿教师购置五险一金,提供餐饮、住宿等条件。从整体上说工资和社会保障水平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要高出许多。

(二)中西部民办幼儿园

笔者从2013年到2014年间,先后走访了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等地的多家民办幼儿园,明显发现中西部民办幼儿园的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力度较东部地区差距明显。在四川,省会城市成都市的民办幼儿园工资普遍要比经济稍微落后的甘孜、阿坝、凉山三州的水平要高,城乡结合部的民办幼儿园要比农村幼儿园工资水平高,城市的民办幼儿园要比城乡结合部的民办幼儿园工资水平高。2013年四川省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1795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29830元,四川省民办幼儿教师的平均工资在2000元左右,基本占到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80%左右。在西宁市,笔者走访了多家民办幼儿园,也发现因为普遍待遇不高,导致幼儿园教师流动性过大。比如,刚毕业的专科学历的幼儿教师,才进入幼儿园幼儿教师只能做保育教师,工资待遇基本在800元-1000元之间,持有教师资格证的能稍微高一点,干满三年以后,基本可以转到幼儿教师岗位,工资能拿到1500左右,为了提高工资待遇,一些民办幼儿园只能将养老、医疗保险等折算成现金发放到教师手里。在甘肃、陕西、河北等地省会城市的幼儿教师工资水平也明显比其他地市工资水平要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省会城市经济水平普遍要高一些。经济水平较好的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性收入要多一些,这样投入到幼儿教育领域的资金也相对较多一些,对于民办幼儿园的学杂费收入要高一些,有利于提升民办幼儿教师待遇。二是相对优秀的资源都往城市集中。优秀的幼儿教师资源总是稀缺的,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一期已经结束,二期正在实施当中,“计划”当中就有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和继续实施“国培计划”,这一系列的国家性动作无不表明优秀的幼儿教师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从目前就业形式来看,幼儿教师的首选就是部队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其次才是民办幼儿园。三是省会城市发展的空间要大一些。笔者所在的单位是一所以专门培养幼师为主的高等专科院校,毕业学生的就业意向一般都是选择城市当中比较好的民办幼儿园作为毕业首选。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好点的民办园更能带来比较好的待遇。

部分民办幼儿园在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并未按照相关法律要求,与在园民办教师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依然存在支付违约金、试用期过长、扣押劳动者证件或收取押金的方式招录幼儿教师。很多用工单位也逃避为幼儿教师购买五险一金的义务。而幼儿教师法律意识的淡薄和幼儿教师好岗位资源的稀缺性也决定了幼儿教师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选择性较小。

二、民办幼儿教师的社会保障问题

(一)职业安全感的保障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民办幼儿教师而言,职业安全感是其工作当中的最大困扰。目前绝大多数的民办幼儿园在与幼儿教师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第一次签订的服务期限一般都是五年,第二次一般都是四年,究其缘由,来自于《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了关于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签订无固定劳动期限合同的情形,主要包括: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3.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4.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旦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工单位也比较难辞退劳动者。因此,对于民办幼儿园而言,一般都会规避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由此而导致了民办幼儿教师缺乏职业安全感。

(二)继续教育权的保障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这从法律的角度规定了教师享有继续教育权的权利。但当前民办幼儿园办学比较困难,需要国家进行一定的扶持。笔者在陕西调研时,多家民办幼儿园园长都说:“民办幼儿园是自负盈亏的,开支只能靠学费,如果幼儿园小,生源不是太好,因此学费也不能收太的高了。”笔者了解到,目前幼儿园的收费都需要物价部门定价,不能高于物价部门的定价。绝大多数的幼儿园基本都低于物价部门的定价,因此,办学成本的有限性成为了幼儿教师行驶继续受教育权的瓶颈。

(三)职业认同感的保障问题

职业认同感会影响民办幼儿教师的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幼儿教师在初次就业时,对职业的期待性还是比较强的。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近400多名即将毕业踏入工作岗位的学生进行谈话时发现,有近90%的学生都期望尽快进入工作岗位,发挥自己跳舞、绘画、讲故事、唱歌等特长。但在从事一年工作之后,因为民办幼儿园待遇低、人际关系复杂、工作压力大、很难发挥自己特长等因素,导致民办幼儿教师缺乏工作热情,流动性逐渐增大,从而影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从目前社会认识角度来看,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定位还停留在“保姆”类型上,认为幼儿教师就是照看小孩,能让孩子吃饱不出事情就好了。而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单一的低学费成为了孩子在园基本上吃的不是特别饱的状况,也引发不少家长的不满。加之幼儿园虐童事件层出不穷,造就了民办幼儿教师职业成就感的缺失。

四、解决民办幼儿教师待遇和社会保障的对策

(一)努力提高民办幼儿教师待遇

笔者通过调研认为,对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工资收入应占到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80%以上才较为合理,并且应当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第十七条之规定:“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民办幼儿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待遇,特别是民办幼儿教师待遇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因此民办幼儿园有义务提高民办幼儿教师工资水平,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学位、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的多种方式支持民办园发展。

(二)完善民办幼儿教师社会保障

1.保障民办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权。在构建全民学习型社会的背景制度之下,民办幼儿教师也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育部、财政部等多部委也多次发文要求各地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作为用工单位的民办幼儿园也应当依据当地发展水平,积极探索提升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计划,鼓励幼儿教师,特别是年轻的幼儿教师、骨干优秀教师进修、培训,政府应当提供必要的支持。

2.保障民办幼儿教师的社会保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条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民办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民办幼儿园是否为民办幼儿教师购买“五险一金”列为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的内容之一,让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有安全感,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

3.探索建立职业风险金制度。民办幼儿教师在执业过程中压力较大,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民办幼儿园为了节约办学成本,师生比配备比远高于教育部规定。2013年1月,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幼儿园教职工包括专任教师、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工勤人员。幼儿园保教人员包括专任教师和保育员。全日制幼儿园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或配备3名专任教师;半日制幼儿园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有条件的可配备1名保育员。寄宿制幼儿园至少应在全日制幼儿园基础上每班增配1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单班学前教育机构,如村学前教育教学点、幼儿班等,一般应配备2名专任教师,有条件的可配备1名保育员。因此,在幼儿园发生幼儿侵权损害的时候,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承受的不仅是经济压力,更多的是心里压力。因此,探索建立幼儿教师职业年金制度,更有利于幼儿教师发展。

4.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教师地位。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民办幼儿教师树德育人的典型模范,引领幼儿教师走正确的道路。幼儿园要主动积极的开展与家长沟通、强化幼儿技能、参加相关比赛,通过不断提升保教质量来赢得社会认可。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2010-2020)

[2]《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年版

[3]秦旭芳.王丽云《从经济学的视角解析民办幼儿园教师异化行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7)

[4]王海英.《“嵌入型秩序”-幼儿教师劳动价值的经济社会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1(1)

[5]魏军.《我国幼儿教师政策变迁的文本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9(6)

[6]王晓春.《关于发展西部民办幼儿教育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6(11)

推荐访问:随笔 幼儿园教师 教育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五篇】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精选5篇)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30篇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