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校思政课针对性有效性不够现实联系还不足(9篇)

高校思政课针对性有效性不够现实联系还不足(9篇)

时间:2022-11-22 17:2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高校思政课针对性有效性不够现实联系还不足(9篇)高校思政课针对性有效性不够现实联系还不足  作者:李英  作者机构: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周口466000出版物刊名:教育与职业  页码:89-91页  年卷期:2016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思政课针对性有效性不够现实联系还不足(9篇),供大家参考。

高校思政课针对性有效性不够现实联系还不足(9篇)

篇一:高校思政课针对性有效性不够现实联系还不足

  作者:李英

  作者机构: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周口466000出版物刊名:教育与职业

  页码:89-91页

  年卷期:2016年

  第16期

  主题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教育信息化;有效性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改革也提上了学校发展的日程。进入21世纪,学校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难以跟随时代潮流,教育的现代化变革已经势在必行。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思政课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途径。我国高校思政课已经开设了几十年,如今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教育体系,但依然还是要根据社会的要求进行一定的革新。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必须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与针对性的认识,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篇二:高校思政课针对性有效性不够现实联系还不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原因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多种内外因素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尤其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的影响十分显著。从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出发,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缺失原因,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有效性;缺失原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1]这一新世纪新阶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丰硕的研究成果充分证实,各界教育人士一直把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作为不懈的追求。本文试以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视角,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缺失原因。

  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本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满足人们的相应需要,实现人们的相应目的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2]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实现既定目标的程度,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变化符合教育主管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真实度。”[3]

  人的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4]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外在因素影响制约过程,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等;另一方面则是内在思想矛盾转化过程,即人的思想品德认识、向相应的思想品德行为转化的过程。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在主客体因素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变化的。这正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所遵循的规律。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状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度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状况日趋越好,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人们过度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结果,即关注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否符合满足“思想政治教育者、社会所期望的教育目的程度”。[5]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停留在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等灌输式教育上,注重的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未把学生的实际需要放在重要的位置,以至于无法从根本上调动主体大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也就不能很好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同时,我们应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关键应该考虑主体大学生的因素,即从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去深入分析。只有从内部找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改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状。

  三、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原因

  (一)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外部原因

  1.国内外复杂环境的负面效果

  目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整个国际形势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长期存在。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拉拢、腐蚀我国青年一代,从未放弃过对我国进行“西化”的政治企图。他们利用中国改革开放及入世等机会,加强思想文化渗透与和平演变,企图东西方文化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融为一体,最终使中国倒向西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和新观点,因此其世界观、人生观也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极大冲击,有些学生思想认识几乎已经完全背离了我们的教育宗旨。

  2.家庭结构不完整及家长溺爱的负面效果

  家庭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启蒙教育极为重要,良好的学校教育是要以良好的家庭道德状况为基础的。可是,现实社会中部分家庭结构不健全,致使孩子无法在一个和谐环境下健康成长,很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层面;还有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不高,道德观念滑落,无法给孩子树立学习榜样更甚者还存在一些非正规的的家庭教育,使青年学生形成不符合大众的思维习惯。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品德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

  3.学校环境、教育者、课程设置不健全的负面效果

  学校的硬件设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很大,但环境软文化也是不可忽视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就当前校园文化整体发展状况看,一些老牌大学、综合性大学经过长年积累,在这方面有足够的资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趋于一般化、千篇一律、个性不明显、物质校园文化建设多余精神建设,并未体现出学校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及发展趋势,很难让师生在幽雅宁谧的环境中去自由地学习和思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范二字的真谛值得每一位从事教育的人,尤其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好好内化。”[7]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身居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导地位,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教育者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

  教育者主体意识强弱的影响。“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关于自身的自觉和明晰的认识,它包括教育者对自身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主导性作用和所担负的具体使命以及自身主体性活动对于自己的教育对象所具有的现实与长远意义的全面而深刻认识。”[8]现实生活中部分教育者并没有从思想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认为教与学是不相干的两件事,学生愿不愿意听与自己无关,自己只要做好教的工作就行。这种思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教育者自身素质高低的影响。邓小平曾强调“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9]教育者自身素质既包括教育者自身的知识结构也包括教育者自身的行为。4.虚拟网络的负面效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印刷技术和电子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社会,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网络这一现代化工具,一方面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快、涉及

  面广等优势,大学生可以获得最新最快的教育资料,为思想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方法,活跃了教育氛围,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二)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的内部原因

  1、心理素质不容乐观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该群体的心理素质层面问题也明显表现出来。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大学生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敢于竞争、努力向上、积极进取,强烈的求知欲。可是,这些独生子女自幼在家庭、老师的百般呵护下长大,依赖性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心理承载能力较差,往往走极端,甚至引发恶性案件。他们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多重期望,承担着多重责任,同时承担着学业、感情、就业等各种压力,使得他们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2、思想观念发生偏差

  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高科技和信息化的发展等等,冲击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想观念,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了扭曲和错位。在积极务实的追求自我完善和发展时,出现了短视行为;不少青年学生只强调个人利益,忽视民族和国家集体的利益;强化个人功利,弱化社会奉献;部分学生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的理想和目标,重实惠、求实用,对社会一味的强调索取淡化社会责任感;在道德要求和评价方面采取双重标准,存在对他人要求主流化与对自己要求流行化的矛盾心态。

  四、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其长远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将法律、道德等社会规律进行内化,并外化为社会所期望的行为。由此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过程,正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同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也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表现形式。我们应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全方位努力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

  [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20.[3]陈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内涵及评价

篇三:高校思政课针对性有效性不够现实联系还不足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李昕妍

  来源:《南北桥》2020年第08期

  【摘

  要】在互联网文化发展的作用下,直播平台逐渐崛起,直播网红更是成为了新时期我国年轻一族所追崇的新对象。而其中难免会涉及不良文化对大学生的侵害,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是十分不利的,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挑战与要求,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开展创新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变得迫在眉睫。因此,本文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足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实效性

  不足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0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让高校学生接受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将教育的内容转化成为自己的道德品质,进而产生好的思想道德行为。

  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足的原因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就当前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當前部分思想政治课程辅导员缺乏综合课程素养和综合课程能力,思想政治课程辅导员的学科视野狭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我国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强调学科本位,大多数思想政治课程教师长期教授思想政治学科,缺乏对其他学科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在职业培训及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都只重视思想政治学科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缺乏综合课程意识和综合课程素养。综合课程素养缺乏导致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学科视野狭窄,不利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发展;二是辅导员队伍质量有待提升。这与高校管理者的重视是离不开的,一些高校的管理者认为辅导员只不过是学生的日常管理者,因此没有必要引入高质量人才来组成辅导员队伍,只需将本校毕业的优秀毕业生留校扩充辅导员队伍即可。由此可见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的不足是造成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足的一个关键诱因。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一)明确辅导员角色的定位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同班主任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都是投身于高校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核心力量,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人物。所以,就高校辅导员而言,想要切实提升其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明确自身角色的定位。也就是说,辅导员要在充分认知自己工作职能的基础上,积极为大学生提供生活、学习以及职业发展等一系列帮助,从而不断引导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要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仅需要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和相应的技能,还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实际工作的锻炼。然而,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一个现状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学历的人员太少。这样就出现了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只能凭经验工作,不能很好地深入研究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是高校辅导员主要从事的工作,其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使大学辅导员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精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和实践锻炼,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具备相应的实际技能和工作经验。

  (三)加强教育工作方式的创新

  增强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创新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要关注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保留充分的空间让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因为大学生具备独特的心理特点以及理解力,追求实际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思想认识以及价值取向存在差距。所以,高校辅导员在教育流程中要将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重视,确定个性化的方案,采用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充分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满足,将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要将教育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充分考虑学生需求的前提上加入人文关怀的理念,将传统文化和精神教育突出出来,保证多元化的文化理念的沟通,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更好地将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

  (四)突出教育引导,并与行政管理相结合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当中,需要将教育引导以及行政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使用行政管理模式对学生在校期间违反纪律规范的行为进行限制,两者互相促进配合,更好地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进行提高,起到更加良好的教育管理效果。为了更好地维护学校工作的正常进行,引导学生遵守制度,保证学生可以从心中深刻认识主动接受践行制度,需要辅导员在平时的思想教育当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将学校管理与学生思政教育结合起来,突出正面教育。作为辅导员,需要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对近期表现不好的集体或个人进行通报。利用这

  样的方法,将先进集体个人的带头作用发挥出来,从而将自身修养和能力提高,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成绩。而且受到批评的学生要认真思考自己身上的问题,及时改正。

  三、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时代、新媒体时代的来临,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不能停滞。高校以及各辅导员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重视,在重视专业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总体素质,让学生可以在学校当中学会独立、自信,快速成为满足国家以及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现状及对策研究[J].纳税,2017(4).[2]张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

篇四:高校思政课针对性有效性不够现实联系还不足

  新形势下高校形势政策教育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了解形势政策,把握国际形势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然而,作为高校形势政策教育的有效载体《形势与政策》课的效果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从《形势与政策》课程体系建设、授课教师素质、教学方法、学生主观认识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形势政策教育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标签:高校;形势与政策;有效性;原因;对策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把握国际形势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与此同时,大学生还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学习,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好充分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准备。因此,在高校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是适应时代和大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高校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形势与政策》。目前,《形势与政策》在全国各高校均已普遍开设。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是对学生进行国内国际形势以及国家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效果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大体有课程体系建设不到位、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授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方法滞后、学生对课程的主观认识不清等几个方面。因此,针对上述原因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是当前加强高校形势政策教育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一、高校形势政策教育实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课程体系建设不到位

  高校《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围绕当前国内国际局势,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解读,基于形势的多变性,《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也呈现出多变的特点。《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动,就需要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同时也要不断关注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不断把最新的形势与政策内容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保持常新。由于课程内容的多变,各高校普遍没有较为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因而,《形势与政策》的课程体系建设便成为目前高校形势政策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的开展情况来看,各高校普遍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

篇五:高校思政课针对性有效性不够现实联系还不足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师生间的信息不对称、教师教学考核不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方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如下:加强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学改革制度方面的顶层设计;加强高校自身对教学改革的重视;加强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

  标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高校开设的必修课,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来广大学者和师生的共同改革与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思政课教学也呈现出新的问题。部分学生对思政课不够重视、不感兴趣、不认真学习的现状还一定程度存在。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教学改革仍需要不断深入。分析当前思政课教学现状,剖析影响思政课教学的因素,提出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现实困境

  一是师生之间存在教学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经济学理论。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得多一些[1]。当前思政课大部分为大班教学,教师面对的是几十甚至上百名的学生。这些教学对象来自五湖四海,其成长的环境、所接受的教育背景和后天的经历都各不相同,对教学的诉求也不一样。学生诉求的多样性与教师单一性、要求传达思想和内容的统一性的矛盾,是导致教师所传达或发出的信息与学生想要的信息形成不对称的原因。师生间的信息不对称就会出现“逆向选择”行为,在教学上的表现就是对学习不够重视,学习兴趣不浓、产生厌学情绪,课堂上玩手机,看其他课外读物,甚至打瞌睡,到最后就变成厌学、逆反、抵抗心理,出现迟到、旷课等行为。老师所教的不是学生想要的、感兴趣的,这就会导致教学效果异化。

  二是教师教学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建立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是促进教学更好发展的有力措施。然而事实上,这种评教体系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甚至偏离初衷。学生的评教和教师的被评教更多的是建立在相互博弈的基础上:学生对教师的评教,更多是从自身是否考试过关获取学分来评价教师上课质量的好坏;而教师为了使自己在学生当中的评教分数不算很差,不被领导批评,不卡着评职称、晋升等往往违心取悦或迎合学生,改变教法、降低要求。而有些老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屑一顾,也不愿意做太多的改变,依然老教法、老办法,导致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易激发师生之间的矛盾,久而久之对评教也变得无所谓,随便点评应付了事。教学变成教师的良心活,对学生负责一点的教师或许舍得花些精力去改善教学,否则更多的是上课下课、学完就完的任务式教学。

  三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不足。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就是初高中知识的再呈现、再复习,换汤不换药,内心就有一种自我设定的排斥感。思想上没有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心里提不起对思政课的兴趣。据调查发现,关于“思政课在大学所有课程中的地位”的情况,有近50%的同学认为思政课不太重要和一点都不重要[2]。相对于对自己今后工作有着密切关联的专业课,学生对思政课更多的是考虑到考试及格,修完学分,简单应付了事。他们对不得不学的公共必修课——思政课表示出一种无奈。这使得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网上百度然后复制粘贴,马虎应付。考试过程中希望老师网开一面,降低要求,划出复习范围,给出考试重点。过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使得学生急功近利,对一门课程是否需要认真学习简单地以是否对自己有用来衡量。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时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考试过关,及格就是学习思政课的目标,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表现出冷淡、不感兴趣。

  四是教学方式单一,讲解缺乏深度廣度。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性不够,教学方式单一,在“教师教学缺乏吸引力的原因”调查中,44%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式陈旧、单一”,难以激发自己学习的兴趣[3]。当前思政课教学更多的是大课堂PPT教学模式,考虑到学时分配、学生外出安全责任等问题,对问题性教学、讨论式和实践性教学应用不多。思政课本身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性,需要采取一定的灌输和说教方式才能确保基本思想教育效果。同时,教材的不断更新和内容浓缩,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这需要教师花足精力,深研教材,搜集材料,拓展知识。而教师受评职称搞科研、报课题做调研等方面的影响,精力有限,很少主动花费心思放在改进教学上,更多的是按部就班、蜻蜓点水式的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述,而对于国际和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回应不够,讲解不深。

  二、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复杂的国内外社会环境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冲击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适应时代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而这些都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社会环境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这主要体现在: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导致利益诉求呈现多样化、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还存在。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西方大量与社会主义相悖甚至反社会主义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也被有意无意地带入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推动下,各种社会思潮和不良信息无孔不入,充斥和影响着高校师生的三观和思想。社会环境对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最终表现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影响,冲击着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二)高校体制发展和改革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

  当前高校体制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重科研、轻教学,重职称、轻管理的现状尚未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无论在科研申报、教学评奖、职务晋升、福利发放和待遇增加等各方面都与職称挂钩,职称越高所获取的资源就越丰富、渠道就越便利。对科研的奖励往往较为丰厚直接,而对教学的奖励却很少。在这一导向下,高校教师更多是想方设法搞好自身科研和评定职称的事情,而不愿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教学改革。因此,造成不少教师不愿意上课、少上课,上课态度不够端正,得过且过,应付了事,不思改进。此外,部分高校专职教师有较多的学习培训机会,拥有更多的科研、教学资源。而承担大部分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机会不多,这无形当中导致教师内部的不平衡。由于长期得不到外出学习培训提高的机会,使得部分老师教学理念、思维和能力始终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提升,导致教学水平和能力有限,制约教学效果。

  (三)学生主体新变化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挑战

  90后大学生作为当今校园的主体,他们的成长环境处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物质财富增多而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和交织的时期,互联网快速发展,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广泛应用,各种信息充斥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的思想和言行举止有着不同以往的鲜明特征。受时代环境的影响,他们思想虽然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立场不够坚定、思想理念模糊、价值取向功利化、奉献意识淡薄、缺少社会责任与担当、艰苦奋斗精神缺失、心理素质脆弱等问题[4]。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他们认识事物、了解信息、接受事物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他们接受信息的时空比以往更为广泛、更为直接、更为快捷。相比现代信息所带来的视觉动感强烈、信息量丰富、选择方式多样,传统的说教和灌输教育教学方式与他们的身心特点和变化规律难以适应,导致教学缺失吸引力和有效性。

  三、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科学规划对高校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

  教育主管部门需要从制度、人力、财力等方面,扭转重数量轻质量的科研评价倾向,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激励,调动教师教学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让大学回归教学。一是制定和完善教师从教激励机制,加大对从事教学教师的奖励。将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政策激励有机结合,激发教师的教学活力。通过内外两方面的力量、正反两方面的激励,疏堵结合,变外发型压力为内生型动力,使教师更加积极投身教学[5]。二是严格教学管理,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切实改变以往以检测为主要手段的传统评价方式,改变单一以结果或成绩进行考量的做法,加强过程的监督评价,增加其他主体对教学行为的评价参与。充分运用定量与定性结合、评分与调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多方面寻求突破,使评价全面化、整体化。

  (二)重视和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建设

  一要严把教师准入关,严格按照高校思政课教师选聘和任用的条件和要求,认真考核严格选拔,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教学上有真才实学,勇于改革创新的同志选配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上来。二要从政策扶持、工作条件、职务晋升、待遇保障等方面建立教师从教的动力机制,切实落实和真正体现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的重视。要营造全校关心和支持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氛围,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学校管理事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话语权,克服高校思政课属政治任务型、可有可无、谁都可以干的错误思想,防止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边缘化。三要经常组织专职教师,特别是兼职教师参加各种高层次高水平的专题学习和培训,加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业务技能培训和理论学习,增强教师回应时代、回应学生的问题的勇气和解疑释惑的理论底气,切实以理论和实践解决好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

  (三)运用和发挥好互联网+课堂的教学功能

  互联网的发展正改变和影响着教育生态。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树立现代信息思维,主动学习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的多样性,大力加强现代信息化教育管理。要主动出击,积极获取大量对思政课教学有价值的信息,增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在课堂教学上对学生信息量的输送。同时,教师要善于整合网络教育资源,积极利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教育模式,挖掘思政教育资源优势,适当纳入课堂教学与管理体系,丰富课程内涵,优化教学模式。从教学方式方法上看,教师需要提高自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能力,提高对办公软件、课件设计和制作、课件演示信息技术的掌握,转变过于依赖传统板书的观念[6]。教师要善于把线上线下的信息资源整合优化运用到教学上,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与学生的无障碍交流。要在新形势下对现实问题予以关注,树立问题意识,了解学生的教学需要,丰富教学方式,变换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发挥协同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四)教学需要与学生的思想问题相结合,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群众的穿衣、吃饭、住房、卫生、婚姻等一切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看得见的物质福利[7]。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应注重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结合社会和学生实际,多角度多层次展开讲述。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积极探索专题讲授、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参观学习、辩论赛、演讲比赛、网络互动等方法,让学生在自我参与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升[8]。而这种教育和引导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解释和说理,不同于网络的泛泛而谈,而是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以思政课教师独有的理论深度和广度,站在更高更广的视角,以事实为依据,以身边的实例回应学生关切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理性信仰,解决思想困惑,增强学生的思想定力和政治素养,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1]辛琳.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1(3):36-38.

  [2]丁全忠,王宁.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进措施[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1):188-190.

  [3]李巧茹,曾杰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究——基于广西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J].教育观察,2016(5):81-82.

  [4]王艳洁,张亚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强化辅导员能力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4):7-8.

  [5]梅锦春.回归教学:大学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4(7):45-47.

  [6]韦少雄.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4):89-92.

  [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1.

  [8]吴高波.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2014(7):46-53.

篇六:高校思政课针对性有效性不够现实联系还不足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强,存在着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教育方式方法陈旧单一,教育工作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缺乏长效机制和相关制度的问题。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一要增强教育内容上的针对性;二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三要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和工作队伍建设;四要统一评估标准,构建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党的十七大以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高校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范化、经常化和科学化的进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总是存在着事倍功半,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尽如人意。因此,准确地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迎刃而解了。主要矛盾也称主要问题,它是决定事物发展的关键。

  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针对性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应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而学生思想问题来源于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是贴近实际,密切联系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的,必须是真实的、实实在在的。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未能从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方面还很不够。因此,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任务还很艰巨。

  2.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陈旧单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方法是紧密联系的,方法好了可以事半功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还是传统的一些老方法,如形势报告、读报纸、组织学习等。但是,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使大学生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获取各种信息。显然,今天的形势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仅仅依靠原来的陈旧单一的方法,不积极地去探索和创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新方法,肯定无法满足现实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就无法提高。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篇七:高校思政课针对性有效性不够现实联系还不足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减弱的原因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当前,高校大学生总体上思想进步,拥护党和国家的政策,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发愤读书的精神。同时,还具有较强的个性意识和民主意识,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这一实际效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同。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也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观上是由于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够,客观上是由于世界发展变化得快,造成不适应。具体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排斥和逆反。教育在本质上,就是把社会要求的内容通过合适的方式让教育对象接受。而在现实中大学生们对我们教授的内容,往往只是接受其形式上的东西,而对内容和根本上的东西并不接受。形式上,表现为学生只是在书本上接受或表面接受,实质上,是说他们对所接受的有些内容并不信服,只是迫于某种外界的因素,而不得不表示接受。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这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而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他们对活动的有些形式表示出拒绝和逆反,这与理论教学呈相反的态势。

  (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巩固不够持久。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巩固不够持久,是以承认思想政治教育有实际效果为前提的,没有实际效果,就谈不上巩固持久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巩固不够持久,表现为学生们对所接受的内容的信服程度不够持久,对接受内容后的行动巩固不够持久,往往表现出了“三分钟”热度。也就是说,教育者精心组织、设计的各种教育活

  动,在短时期内会取得一定的效果,如听一场爱国主义演讲,学生会马上感到祖国的伟大,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自己应当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可一回到宿舍、班级,或时间一长,接受的内容逐渐淡忘了,原有的一点感动和激情很快就消失了。

  (三)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存在明显的“滑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存在“滑坡”表现在两个方面:就学生全体来说,年级越高,活动越难以组织和开展,学生的表现越“散漫”。大一的学生入学以后,非常容易接受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而且基本上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越来越不愿意参加类似的教育活动。就学生个体而言,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他们接受了许多教育工作;但是,在组织纪律、理想信念、行为习惯、奉献精神,却越来越不如从前,甚至不如刚上大学的时候。这个问题具有矛盾性,按照教育的逻辑,教育的时间与教育效果应该呈正比例,而事实上,人们对接受教育时间多的人往往不与承认,尤其与低年级对比时,这方面更突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减弱的原因

  马克思、恩格斯:“只要我们造成某个运动在自然界中发生的条件,我们就能引起这个运动。”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性,世界上没有无因之果。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弱化有方面的原因。

  (一)国内外环境中不良因素对大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响。

  人的思想是社会存在的主观反应,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随着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国际地位、综合国力的提高,西方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无论从范围上还是从手段上都在变本加厉。他们凭借强大的国力、军力和发达的科技力量,通过合法的与非法的、公开的与秘密的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渠道宣扬资本主义的政治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西方的腐朽思想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突出,不少学生头脑中的各种

  思想认识经常出现矛盾冲突和激烈碰撞。这种状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产生了巨大冲击。

  (二)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有失偏颇。

  素质作为一个综合概念,不仅包括文化素质,也包括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和其他素质,目前社会上一些用人单位以学历、学位为标准,有了文凭、学位,各方面待遇就会随之而来;否则,就会被淘汰。学校也受到社会上存在的重文凭与学历,以学历和文凭来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影响,忽视思想、意志、情感、信念等非智力因素对人才成才的作用。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只看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忽视外显的道德实践,这些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大弱化。

  (三)文化多元化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大大扩展了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西方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也随着快餐店、零售业、时装、电影、电视节目、书籍和电脑软件等的引进而涌入我们的生活。产生于不同历史与地域背景下的各种文化和社会思潮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在人们拓展眼界、丰富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必然会冲击我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文化,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确立,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影响,从而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有偏差。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强调和突显社会需要、社会价值,而忽视和压制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个人价值。在许多人眼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单纯从党、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出发,不是为了满足受教育者个人发展的需要和个体价值的实现,因而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激发人的内在积极性,造成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冷漠、反感甚至厌恶情绪,并逐

  渐形成了逆反、抗拒、对立的心理定势。

  (五)“两课”教学主渠道不畅。

  高校的“两课”,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基本理论、社会基本道德准则等教育的主阵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高校“两课”教学在改革和探索中不断前进在培养大学生的理论思维、价值导向、引导大学生认识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发展的大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两课”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学科建设基础比较薄弱,课程内容存在的重复现象,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师资队伍建设还显得比较薄弱。

  (六)形式主义和表面化倾向突显。

  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形式主义和表面化现象依然存在。许多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其出发点往往不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为了应付、检查评比,为了争取和保持某种荣誉和利益。从表面上看,有些活动大学生们一呼百应,教育效果似乎不错,但实际上往往只能轰轰烈烈地见效于一时,不能在大学生的思想深处扎根。而大学生们也往往只是关注形式上的热闹,对活动的思想内涵却不大注意,因而活动过后他们在思想认识上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七)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管理运行机制包括预测、决策、实施、评估、激励、反馈、及保障等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不灵,都会影响整体顺畅运行。长期以来,众多高校对机制建设缺乏总体规划,缺乏有效的评估、调控和激励机制。致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决策机构无法收集准确、完整的信息,自然无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做出一个动态的、客观的评价,不能对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做出正确地判断

  和决策,因而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少刚性约束,教育内容脱离实际,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缺乏,随机性、随意性大,措施不落实,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篇八:高校思政课针对性有效性不够现实联系还不足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摘要:在高校各项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占据重要地位的一部分内容,为了取得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高校教师和管理部门人员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方式方法以及教学引导思路等方面入手,找到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同步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解决现阶段其存在的实际问题,以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

  引言:

  教学实效性的取得不仅要依靠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更新和优化,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在组织实施的思路上也需要进行更新和完善,只有切实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并且与宏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求相符合的思政教育组织实施模式,才能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的问题表现

  (一)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知

  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所谓的“学会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不正确认知的影响,使得大部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具有局限性问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理论性很强,且与个人的生活实践缺乏密切联系的课程,使得大部分学生从主观上感受到思政教育的课程内容理论性过强,单一的理解理论知识的内容具有较大的难度。从而对思政课程教学的主观积极性也有所降低。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实际意义缺乏有效认知的问题,并没有认知和感受到思政教育对于其个人的专业课程学习以及个人成长所具备的现实意义。没[1]

  有思想上正确认知的支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必然会受到负面影响。

  (二)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上缺乏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都是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导的,教学内容实施形式也以理论课程的教学为主,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长期应用存在枯燥难以理解的问题。另外,部分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本身也并不适合于统一应用理论知识教学的方法进行开展。传统理论课程讲授所有教学内容,实际的教学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

  (三)对教学评价工作缺乏重视程度

  教学评价环节虽然排在主题的教学环节之后,但其功能是非常关键的。教学评价的过程不仅能够及时发现现阶段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更有利于帮助教师结合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学内容提出教学方案上的改良措施。但在实际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对于这部分教学环节的思想重视程度不足,并且未掌握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导致教学评价工作在实际开展中并没有做到对教学效果进行监督管理和评价。现阶段虽然在形式上存在教学评价环节,但评价方法基本上集中在通过理论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价依据的模式下,对于学生实际上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层次状态以及进一步教学方案的制定并没有起到指导和促进的作用。

  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基本原则

  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的特征和具体内容,以提高教学时效性为目的,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开展中把握好几项基本原则。

  (一)做好教学开展的前期规划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规划和实施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在提高教学实效性的背景要求下,教学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就更为明显地体现出来。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思考是否可适当进行教学形式上的转变,当确认转变思路和方向后,则应当在进一步的工作开展中结合实际需[3][2]

  求做好教学资源和辅助资料的准备,避免由于前期准备工作缺乏充分性,而导致教学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受到影响。

  (二)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思政教育的理论中,实践对于理论具有检验作用,而理论是实践工作开展中重要指导。因此在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思路。教师应当结合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在为学生规划好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和流程的基础上,通过采集和综合多方面的资源,为学生的进一步实践教学的开展打好基础。从教师自身的角度上来说,其也应当重视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从提升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取得更好地理论实践教学效果而提供支持。

  三、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合理措施分析

  在明确了现阶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且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原则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后,下文结合具体的课程体系建设分析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合理措施。

  (一)优化教学环境,营造教学氛围

  思政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要求,且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和整体的课程教学要求对教学方案和计划进行合理调整。从宏观环境入手加强优化和完善。一方面,高校应当从管理角度和学生党建工作的角度入手,加强对思政教育重要性和宏观宣传。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的宣传与融合达到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主观学习积极性的效果。当宏观上形成了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学生的思想意识也会逐步发生转变和优化,从思想政治教育长期性的特点入手分析,良好的稳定的教学环境也能够为后续一系列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最后,通过合理有效地宣传教育,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也能够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

  (二)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

  [4]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法转变主要需要依托应用新的教育教学工具和教学平台来实现,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可知合理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平台丰富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具有可行性的选择。而且,例如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本身。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意摆正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选取适当的课程教学内容使其与微课或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融合。另外,教师还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等方式丰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经验,不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优化和完善。

  (三)重视教学评价,科学选择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是进一步指导后续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有了上文提到的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应当在教学评价环节也适当将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的课堂表现以及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等因素综合进行考量,融入到现阶段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效果评价的指标范围内,通过多元的评价方法,为取得更为完善和科学地评价结果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综合分析可见,现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要想取得更高的实效性,需要从教育教学方法、教师教学能力以及教育工作的评价三方面入手进行优化和提升,只有在宏观环境和微观落实环节上同步进行优化和完善,才能为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于永会,娄焱.以人为本视阈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探析[J].当代旅游,2018,000(005):P.250-250.

  [2]尹政.关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分析[J].青春岁月,2018,000(031):77.

  [3]郁晓昕.全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路径——以上海实践为例[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0(001):1-4.

  [4]冉新月.智慧课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策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8,000(012):104-105.

  作者简介:

  戈丽薇,1979年,女,汉族,朝阳,锦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

  本论文为辽宁省教育厅课题

  项目号:JYTJCRW2020092《全球战“疫”时代“中国精神”的伦理分析》研究成果

篇九:高校思政课针对性有效性不够现实联系还不足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论文摘要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要紧表此刻思想重视程度不够、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实践形式缺乏多样性和教学成效不够理想等方面。

  论文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问题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最近几年来愈来愈多地被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进程当中去。所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践操作为主,采取原著阅读、研究讨论、社会调查、志愿效劳、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方式,有组织、有打算的取得知识、增强能力和素养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豍为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踊跃探讨和开展内容丰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取得了必然的教学成效。但也应该看到,由于研究时刻不长和研究内容不够深切,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假设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需要咱们平复试探,认真对待,予以解决。

  一、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培育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点确实是实践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就不单单是纯粹的理论教学,还应注重实践教学,在实践中深化理论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学生等方方面面第一必需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才有助于形成壮大合力,一起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展开。但是,长期以来,大多数高校往往注重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在思想熟悉上轻忽实践教学,这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难以有效推动的关键缘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想重视显然不够,要紧体此刻:

  第一,高校领导重视不足。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其成效的好坏是与学校领导重视与否直接相关的。若是高校领导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那么,那个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会弄得比较好乃至是专门好;若是高校领导不够重视或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那么,那个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会弄得较差乃至是很差。就目前来讲,相当一些高校的领导只关注高校的排名、社会对高校的整体评判等硬性指标,却轻忽了通过思想

  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实践能力。如此,由于思想上熟悉不到位,高校领导就不可能从学校的全局动身来为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教学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以致于实践教学常常因诸如缺少必要的规定学时、专项经费等条件的制约而难以顺利进行。

  第二,教师重视不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直接指导者与组织者。实践教学成效的好坏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精力投入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进程中,若是教师投入较多的精力,其实践教学的成效就会较好;反之,就会较差。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都是采取大班上课的形式,班级人数较多,这种状况有助于教师运用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理论教学方式,无益于实践教学活动的普遍展开;再加上实践教学组织工作既费时又费力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普遍较重,就使得相当一部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思想熟悉上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对开展实践教学缺少热情,也就可不能投入大量的时刻与精力来研究实践教学。

  再次,学生重视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只有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踊跃性与主动性,才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但是,有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却存在着一些成见,以为学习这些课程是在做无用功,从思想上对其不重视,缺乏踊跃性,直接阻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二、保障机制还不完善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一项超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和谐配合。这就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的保障机制问题。完善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要紧包括组织领导机制、经费保障机制与考核评判机制等方面。但在现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程中,这些相关方面的保障机制是不完善的。

  从组织领导机制上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尚未具体的组织领导机制。比如,一些高校还未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真正纳入教学打算,未规定实践教学在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占的学时数,缺乏对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标准与对学生的考核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在实践教学的运行进程中,既需要有负责实践教学的学校领导与机构,也需要有学生所在不同系部负责实践教学的分层领导与机构,一起和谐组织,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独立组织实践教学是超级困难的;实践教学的进程与环节还不标准,没有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打算、教学大纲、学生实训手册,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文件和各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的治理制度等等。正是由于许多高校尚未成立起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关的组织治理机制,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组织领导,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难以有效、标准、持续地开展下去。

  从经费保障机制上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很少乃至是没有,缺乏良好的经费保障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项包括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在内的复杂的教学活动。要实现实践教学,它就必需与专业课程一样拥有与其自身的教育

  功能相匹配的经费作保障;因此,各个高校理应该依照学生总数和生均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经费的数额来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专项经费,以确保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和成立社会实践基地等各方面的费用支付。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际经费投入却严峻不足。有资料显示,“%的学校实践教学的经费为零,……,%的学校需要临时申请,有%的学校生均20元一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项经费取得了落实”。豎因此,经费的缺乏,就成为是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从考核评判机制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判机制还不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判机制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教师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学成效的考评机制,其二是对学生完成实践活动质量的考评机制。这两方面的考核评判机制,在很多高校中要么没有,要么考核评判标准单一化,即单纯地以是不是在规定学时内开展实践教学为依据进行评判,而未能顾及到实践教学的组织进程、预期成效等其他方面。考核评判机制的不健全,阻碍到教师和学生这两大群体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踊跃性和主动性,从而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成效。

  三、实践形式缺乏多样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广漠的空间,既能够发生在课

  内,也能够发生在课外;既能够发生在校内,也能够发生在校外。专门是在改革开放和网络时期到来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再也不单单依托书本或教师的教授,如此,实践教学形式的好坏,将直接阻碍到学生的参与热情,阻碍到实践教学的成效。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同时,只有采取丰硕多彩的实践教学形式才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可持续进展和良好教学成效的最终实现。

  但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仍是比较传统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只注重于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形式。例如,有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在课堂内进行的,不注重实践教学进程中的多样性,千篇一概,缺少特色,不仅学生对此不感爱好,而且还不能够知足学生自身发的需要;有些高校开展实践教学仅仅采取组织假期学生社会调查的形式,至于其他形式要么是因为对实践教学明白得熟悉上的问题,没有真正把握实践教学的内涵,把一种形式归结为实践教学的全数,要么是因为经费、时刻等方面的缘故不能有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往往致使学生认真参与的愿望降低,敷衍了事的心理增强,使得实践教学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这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需面对和认真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其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富有创意,具有多样性的。它能够采取研究讨论、原著阅读、专题辩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能够采取课外学习小组、学习竞赛活动、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等

  方式,也能够采取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效劳、专业课实习、红色旅行、公益活动等方式,这些活动方式能够较好地调动起学生对此类课程的学习爱好,让学生踊跃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进程当中,从而大大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四、教学成效不够理想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要的教学环节,应该是面向全部学生,并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具有普遍的参与性。可是,由于班级大人数多、实践教学场所的有限性、实践教学基地的不稳固性等诸多因素,大多数高校在实践教学中存在以点代面的现象。比如,将暑期的社会实践小分队活动弄得轰轰烈烈,面向全部学生的个体实践活动那么缺乏具体有效的指导与相应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的社会调查或参观考察等活动一样也只能由各班派代表参加,而大多数学生全然没有参与的机遇,因此大部份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去。这种以点代面的做法,违抗了大体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规律,既无益于实践教学大体目标的实现,也无益于学生良好素养的形成,使得实践教学的成效不够理想。

推荐访问:高校思政课针对性有效性不够现实联系还不足 针对性 有效性 现实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