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六稳六保的实施方案(14篇)

关于六稳六保的实施方案(14篇)

时间:2022-11-21 21:3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六稳六保的实施方案(14篇)关于六稳六保的实施方案  全区“六稳六保”及工作措施  全区“六稳六保”及工作措施加强对主管行业企业宣传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宣传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六稳六保的实施方案(14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六稳六保的实施方案(14篇)

篇一:关于六稳六保的实施方案

  全区“六稳六保”及工作措施

  全区“六稳六保”及工作措施加强对主管行业企业宣传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宣传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高度重视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切实从根本上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今年以来,港北区发展和改革局切实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发展改革各项工作,推动全区经济稳中向好发展。现将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据上报数,1-9月,规上工业总产值275.87亿元,同比增长21.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分别同比增长5.2%、3.4%、21.3%、24.6%;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6.26亿元,同比增长12.6%;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3.01亿元,同比下降22.1%。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2.78亿元(9月上报数23.24亿元),同比下降6.6%;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4.57亿元,同比下降3.1%。商品房销售面积124.2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7%;建筑业总产值105.36亿元,同比增长25.6%。(注: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目前尚未能计算出)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项目推进

  1.列入自治区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2021年港北区列入自治区

  层面重大项目共18个,总投资179.43亿元,目前1-9月份累计完成投资16.74亿元,占年度投资任务(市下达22亿元)的76.1%。全年开工项目任务是4个,目前已完成开工项目6个,开工率150%。全年竣工项目任务是4个,目前竣工项目1个,竣工率25%(绿源贵港电动车生产基地项目)。

  2.列入市级层面重大项目:2021年港北区列入贵港市级重大项目共268个项目(包含自治区项目),总投资1407.78亿元;目前1-9月累计完成投资99.1亿元,占年度投资任务(市下达65亿元)的152.5%。其中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有26个,已完成开工24个,开工率92.3%;全年计划竣工项目有24个,已完成竣工项目9个,竣工率37.5%;续建项目有58个;预备项目有160个。

  3.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①2020年下达我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6个,总投资6897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836万元。截至目前,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开工率100%;支付中央资金1632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付率88.89%;中央资金完成投资1812万元,投资完成率98.69%。②2021年下达我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个(2021年9月22日收到上级下达投资计划通知,目前中央资金未到位,还未进行调度),总投资4100万元,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1062万元。截止10月,开工建设项目2个,开工率100%。

  4.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2021年我区向上级发改委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共71个,总投资368.5亿元,拟申请专项债券资金203.51亿元,获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16亿元。截止目前,专

  项债券资金已到位3.16亿元,已拨付2.6亿元,拨付进度82.28%;已支出1.6亿元,支出进度50.63%。

  5.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项目:①2020年港北区获得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036万元,下达港北区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共4个,总投资1460万元,下达乡村振兴补助资金800万元。截至目前,已有4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100%;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已完成986万元,资金完成率95.17%;已支付乡村振兴补助资金731.2万元,资金支付率70.58%。②2021年港北区获得乡村振兴补助项目8个,总投资85825万元,获得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共4950万元;目前,开工项目4个,开工率50%,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资已完成3900万元,投资完成率78.79%;支付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000万元,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付率40.4%。

  6.“五网”建设项目:2021年港北区纳入市级“五网”建设三年大会战项目49个,2021年度计划投资额18.58亿元,1-9月份完成投资11.51亿元,投资完成率61.95%。

  (二)固定资产投资

  1-9月份,累计完成投资172.78亿元(9月上报数23.24亿元),同比下降6.6%,降幅比上个月收窄0.3%。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9%。在库项目451个,其中500—5000万元项目21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66个,房地产项目71个。1-9月份,累计新增入库23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19.5亿元。

  (三)县域经济

  据上报数,2021年上半年,港北区地区生产总值196.44亿元,同比增长8.0%;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9.4%;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57元,同比增长12.1%。2020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类考核结果自治区尚未公布。

  (四)服务业发展

  三季度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为6.26亿元,同比增长12.6%;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为3.01亿元,同比下降22.07%。

  (五)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加大企业信贷支持。截至9月31日,我区新型政银担风险分担业务“4321”发生额3.1亿元,共81户,实现平均担保费率不高于1%的目标。我区累计组织854家企业在广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注册,共计发布1266条融资需求,融资需求金额72.24亿元,共计放款1005户,放款金额35.476亿元。二是开展政务服务改革。通过“大厅一键取号、前台全科受理、后台同步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创新政务服务新模式,将“一站式服务”提升为“一窗式综合服务”。

  (六)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截至9月底,我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新增616辆,完成市下达任务(1729辆)的36%。截至10月8日,已建设完成充电桩90个,完成市下达任务(150个)的60%;预计11-12月将建设完成剩余任务。今年上半年,我区累计安排2020年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资

  金29.67万元,支持辖区内企业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七)粮食工作

  今年自治区下达港北区稻谷补贴与粮食收购任务53000吨(含调增3000吨早籼普通稻);售粮补贴标准为普通早籼稻补贴0.24元/公斤,优质稻补贴0.4元/公斤,全年兑付补贴款2056万元。截止10月11日,完成稻谷补贴与粮食收购任务28127吨,完成任务的53.07%;兑付补贴资金1075.8万元。

  2021年1-9月,我区本级储备粮、应急成品粮每月月末库存达150吨,均符合市下达库存量在70%和90%以上的要求。

  1-9月,我区“入统”的粮食企业18家,港北区社会粮食销售量累计14.92万吨(贸易粮)。

  今年以来,港北辖区内持有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证的粮食加工企业17家(规模以上企业8家),其中自治区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

  1-9月份,辖区内大米加工量累计7.74万吨,总产值约6.57亿元。截止9月底,港北辖区已有5家粮食加工企业获得自治区龙头企业,7家粮食企业获得广西放心粮油生产企业。

  (八)物价工作

  配合市政府做好平价猪肉销售维稳工作,继续保持物价平稳。完成西江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收费、区属公办幼儿园保教费、非营利性民办学历教育收费标准调整工作和农村饮水工程和奇石乡奇石水厂供水价格定价工作。截止9月30日,出具价格认定结论书163份,认定总金额268.72万元,其中涉及刑事案件物品价格认定157份,认定金额250.64万元;涉及行政事项价格认定6份,认定金额18.08万元。

  (九)“湾企入桂”

  充分发挥“湾企入桂”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作用,以开展“湾企入桂”活动为契机,积极承接粤港澳地区产业转移,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截止目前,我区“湾企入桂”项目14个(其中贵港台铃电动车生产基地项目列入自治区三企项目库),合同投资额53亿元,履约项目13个,协议履约率93%;到位资金9.14亿元,资金到位率17.25%;开工项目12个,项目开工率85.71%;竣工项目7个,竣工投产率50%。总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3个,分别是创云集团电子信息园项目、雅迪电动车生产基地项目、贵港台铃电动车生产基地项目。

  (十)“十四五”规划编制

  《贵港市港北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经港北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已于2021年8月26日印发实施;其他17项专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正有序进行中,部分已完成编制并呈区政府审定,如《港北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一)其他工作

  1.节能降耗方面:贵港市未下达2021年能耗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今年1-6月,港北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市下达任务目

  标3.6%),能耗强度下降暂时达到进度要求。

  2.安全生产方面:持续开展三年行动专项活动及隐患排查治理,抓好重要会议活动、重大节假日等关键节点的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根据港北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2021年工作任务清单,突出抓好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开展粮食行业安全检查共9次、出动检查人员90人次、检查粮食企业162家次,今年以来粮食行业无安全事故发生。采取“四不两直”的检查方式,到混凝土企业和油气输送管道企业同步开展日常、节假日等安全专项检查10余次。

  此外,党风廉政建设、大气污染防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三、存在问题(一)投资高速增长维持艰难。今年以来,500-5000万元投资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降幅基本处于-30%以上;5000万元以上投资连续4个月下滑(5月至8月分别为-21.8%、-9.6%、-8.7%、-10.6%)。3月以来,工业投资持续负增长,拉动投资不明显,本月有科创、修正、绿源、裕盛等项目投资超2000万元,降幅从上个月-4.7%下降到-13%。部分固投项目未有投资。1-9月份,鲤鱼江工程、高铁财富广场等130个项目,今年累计投资为0。9月份,永新安置区、港城棚户区等176个项目未发生投资,占固投项目总个数40%。

  (二)中央投资项目推进缓慢。由于征拆、边坡支护问题、储备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足等原因导致项目资金支付率不达标,部门申报、储备项目积极性不高。

  (三)项目要素制约问题突出。如园区、龙源广西港北莲花山风电等项目均存在用地问题,港北区中心粮库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存在资金不足问题。

  (四)服务业营业规模整体偏小且负增长规模较大。规模以上其他营业性服务业27家,三季度营业收入超5000千万的仅2家,而同比负增长的共有8家企业,占三季度营业收入的28.66%。

  四、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按照自治区全力打好“七场硬仗”的工作部署,紧扣市委“实施四大战略、突出四大振兴”的工作要求,围绕区委、区政府的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稳住粮食与物价

  1.粮食方面:一是做好稻谷售粮补贴与粮食收购政策前期工作。开展稻谷售粮补贴与粮食收购政策摸底调研,全面摸清种粮农民种粮基本情况,为确保全年完成5万吨的收购任务提供准确数据。二是全面落实粮食储备规模。强化仓储管理,确保本级储备粮月末库存达7650吨以及应急成品粮150吨以上,确保粮食“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数量真实、品质优良、储存安全。三是确保粮食市场供应稳定。加强粮情预警监测,壮大粮食加工,做好社会粮食销售,确保粮食供应稳定,做到不缺供断供。

  2.物价方面:一是按照国家、自治区、贵港市价格改革工作部署,落实价格改革政策,按要求完成各项价格改革工作任务。二是继续做

  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密切关注价格动态。三是做好成本监审工作,保证定价程序的规范。四是做好价格认定工作。依法在规定工作日内完成所有受理的价格认定,并出具价格认定报告,实现价格认定结论零复核,坚决履行好涉案财物价格认定的法定职能。

  (二)狠抓项目建设

  全力围绕市下达目标任务落实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实施项目建设精细化管理。加强对项目行政审批、征地拆迁、资金等要素保障,进一步压紧压实投资增长和项目建设责任。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的重点,挑选有发展前景和实际效益的企业,重点扶持发展,做好主导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储备,形成开工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良好格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特别是加快落实用地指标,推进征地拆迁工作,让一些重大项目尽快得到开工建设;督促续建项目业主加快建设进度,加大施工力量,按形象进度投资,确保形成最大投资量;大力推进规模以上建设项目、工业投资、技改投资项目,协同工信部门要积极主动与企业对接沟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三是抓好固定资产投资统筹管理工作。细化目标任务,每个月定出各乡镇(街道)、工业园的项目新入库任务数和每个月固投任务数,要求各乡镇(街道)和工业园把任务指标落实到每位领导,形成层层有任务、人人有指标、事事能落实的工作格局;针对在建但还未入库的项目,乡镇(街道)和园区主要领导要做好调度工作,落实专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抓紧查缺补漏、完善入库资料,确保项目入库,谋划储备一批项目,加快项目入库统计进度。

  (三)加快释放服务业潜能

  一是明确责任分工,把指标任务层层落实。把在库企业的季度调度任务落实到区直主管部门和乡镇(街道),把指标细化到每个企业,主管部门落实专人负责,每个月上门服务企业不少于2次,指导企业应统尽统,应报尽报。我区拟定出2022年要新增入库10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发改部门把入库指标落实到各行业主管部门、乡镇(街道)以及园区,把指标任务列入年终的绩效考评指标,确保完成制定的目标任务。

  二是加大排查力度,争取尽快将达到标准或有潜力的企业培育入库。按照国家统计局对规上企业入库标准和条件要求,联合各主管部门对企业信息逐一进行实地核查,深入了解企业实际情况,指导企业及时收集和完善入库资料,确保符合入库条件的单位及时入库。做好反馈分析工作,对不能入库的单位记录好原因并进行反馈。针对实际达标不能入库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原因分析,及时掌握入库企业情况企业动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三是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重点抓好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和“两库一区”建设工作;认真落实扶持、鼓励服务业企业发展相关政策,加强企业培育,强化服务业统计“三固定”工作制度,促进服务业优质企业上规入统,力争服务业增长8%以上。

  (四)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

  一是围绕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资源要素供给、政府监管服务三条主线,继续落实提升办事效率、降低办理成本、提升便利度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协同、业务流程优化、改革创新推广、法规制度保障等工作。

  二是依托建设智慧政府、深化简政放权、完善信用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科技创新、加强权益保护、坚持扩大开放等方面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各部门营商环境改革的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持续改善政务服务、企业经营、要素供给、监督管理、创新创业、法治保障、投资贸易等“七大环境”。

  三是聚焦一批重点改革事项和重点经济领域,深入探索行之有效的营商环境“组合拳”,总结改革成果,形成系统化、自适应、可落地的制度体系,推进改革成果向全市宣传、推广、复制,打造港北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成果亮点和营商名片。

  (五)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补助

  深入研究国家产业和投资政策,抢抓国家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的机遇期,积极与上级发改部门交流对接,掌握明年和“十四五”期间的资金投向,重点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农林水利基础设施、乡镇基础设施、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民生改善等方面,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在申报期内及时上报,争取中央、自治区预算内资金、各类专项资金、债券资金支持。

  一是积极主动对接,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强与上级沟通对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统筹安排解决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到位问题。

  二是狠抓项目储备,增强发展后劲。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围绕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策划、包装一批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储备库,做好项目论证和审查审批等前期工作,抓好项目申报入库工作,形成持续不断、滚动实施的储备机制。

  三是强化跟踪服务。严格执行处级领导包干责任制度,按照快落地、快推进的要求,进一步加大项目服务力度,以超常规的措施、精细化的服务,全程跟踪项目推进的每个环节,坚决做到项目有人跟、问题有人管、服务有成果,切实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四是完善审批工作。窗口工作人员继续贯彻落实好上级文件精神,在以后的审批工作中,严格按照自治区文件要求,所有非涉密投资项目通过广西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完成赋码并进行受理,并在项目的批复文件显著位置印制项目代码。

  (六)统筹推进其他工作

  1.抓好节能降耗工作:一是加快制定我区“十四五”能耗双控规划。待贵港市“十四五”能耗双控规划实施,谋划制定我区“十四五”能耗双控实施方案。二是做好环境资源、能源发展领域项目的管理工作。既要继续谋划储备能源网项目,如计划申请新增能源项目2个(贵港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工程项目,2021年计划投资17000万元;贵港市港北区东山70MW光伏发电项目,2021年计划投资2660万元),填补资金缺口;又要重点加强对能耗大的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节能审查,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管理,包括事前预测、事中事后监管。

  2.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督促辖区内对油汽输送管道企业、混凝土企业及粮食加工企业落实好专项整治工作“主体责任”,抓好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进而形成常态化。加强对主管行业企业宣传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宣传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高度重视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切实从根本上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抓好重点工作的同时,统筹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大气污染防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扎实开展等各项工作。

篇二:关于六稳六保的实施方案

  2021年“六稳”落实“六保”工作实施方案

  2021年“六稳”落实了“六保”工作实施方案(1)

  为全面落实了XX、省、市、县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教育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两线,在抓紧抓实抓细抓到位上下功夫,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脑膜炎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常态化疫情逐次防控中全面推进复航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制定简述实施方案。

  一、工作机构

  成立**乡做好“六稳”落实了“六保”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

  长:

  第一副组长:

  总

  督

  导:

  副

  组

  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党政办,由**同志兼任办公室调研员,**任副主任,**、**任办公室成员。

  二、目标任务

  (一)保居民就业

  1.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就业。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联合老表文化有限公司、江西康亦园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林耀管理有限公司、电商示范产业园等本土企业,通过回归农业、农村电商、自主创业等

  方式,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规模;用好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用工对接服务平台。

  2.突出抓好困难社会群体就业。基本思路重点抓好已脱贫但不够可持续性、受登革热影响存在返贫劳动力风险的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就业工作。项目复工复产中优先困难群体劳动力,延长公益性岗位政策确保零就业有劳动力的困难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3.优化就业公共。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加大就业信息的公开处罚力度。鼓励企业和用人单位继续持续开展在线招聘,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全天候全覆盖服务家庭收入模式推进在线办理手续就业服务和补贴申领。

  (二)保基本民生

  4.坚决做好政策兜底保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或贫困家庭供养;及时发放低保金、五保金、特困人员物价补贴等兜底政策资金。

  5.加大临时救助力度。阶段性地提高临时救助筹资标准,对受疫情影响和因突发性、紧迫性问题现实性导致基本生活负债累累的困难群众,直接给予临时救助。全面落实了特殊困难群体关爱社群服务政策,住屋看重关注低收入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6.巩固脱贫攻坚研究成果全力防止返贫。巩固提升“十大扶贫政策”“两不愁、四保障”,持续开展控辍保学行动。有序推进改水改厕、危房改造。鼓励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畜产品;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多措并进防止因疫致贫、返贫。

  7.保障基本医疗卫生相关服务。大力建设完善村级卫生室,实现“医保村村通”;深入开展健康行动和爱国卫生思潮,扎实抓好“老小”照护服务和妇幼健康工作;全面实施健康扶贫两项各项目标任务。

  8.风险保障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推进义务教育管理私立学校标准化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落实了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关爱工作。

  9.坚决打蠃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蠃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进一步加快全乡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督促企业落实了环评要求、正常运行环保设施、稳定达标排放;扎实县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三)保市场主体

  10.实施一、二、三产业增产三产行动。加强第一产业增产,保障粮食、“菜篮子”稳定;全力推进工业承揽招商及工业项目建设项目,推进工业发展;全面推进亚行贷款“十里画廊”、养道小镇、新农村建设等全域旅游农旅项目建设,促进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

  11.实施困难企业帮扶行动。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扶持工作力度,严格落实了上级减税减负的扶持贯彻政策。加强对企业服务力度,通过协助企业对接金融机构、上级部门、税务部门等手法加快企业周转,降低破产风险。

  12.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大力推广支持夜间经济、“宅经济”“云经济”等新型消费方式,拉动消费增长;大力全面落实消费扶贫,继续保持农村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推动产品与服务类消费品下乡。

  (四)保粮食能源安全

  13.提升粮食安全保证能力。大力整治耕地抛荒,压紧压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扩大早、中、晚稻的种植面积,加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粮食应急保障水平,确保粮食生产更稳定。

  14.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大力发展乡村烤烟,大力支持马家柚、有机茶叶、虎杖药材、金线莲四个千亩产业基地做大做强;以市上现代农业示范园、颜家坊扶贫产业园、河坑移民“武功稻香”大米基地为

  重点,抓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加强农产品导入宣传、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

  15.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多类品种、多种形式互为补充、协同联动的能源安全储备在经济上制度;做好电力供应保障组织工作,优化电力调度,合理安排运行方式,稳定灵活的电力供应安全保障体系。

  (五)保产品链供应链稳定

  16.加强上下游跨国公司的对接。加强企业复工复产的督导,强化行业与供应铺上下游企业协调,加快推动产品本土市场内销供需对接。

  17.推进龙头企业土建标杆带动工程。加大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的带动作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

  (六)保基层运转

  18.全力抓好收入增长。建立多元的税源体系,加大税收征管力度,规范纳税秩序,确保税收足额入库;抓好全乡的投资项目规划,建立完善的项目储备库,多方式、多渠道地向上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抓好土地开发,储备一批有开发价值的土地,相互配合加大土地出让活力,充分发挥土地财政的效益。

  19.加大基层保障支持效果显著。进一步深化转移支付支持,持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重点向经济薄弱村(居)、基本民生领域倾斜,做好教师工资保障工作,保障基层村居组织运转经费。

  20.强化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原则,有效保障全乡重要产业、重要工程、重大项目资金,确保机关相关部门正常运转、各项民生保障项目有序推进。

  2021年“六稳”落实了“六保”工作实施方案(2)

  为深入贯彻落实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了党XX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操作思路,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左右侧改革为主线,在抓紧着力点抓细抓到位上下功夫,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心脏病的不利影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草拟如下实施方案。

  一、保居民就业

  1.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十个一批”扩岗行动。加大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力度;国有企业今明两年招聘应届毕业生,招聘数量不高于新增岗位的50,不低于2021年;扩大社区就业岗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村居、社区就业;鼓励应届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或继续升学深造。

  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开展毕业年度、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困难家庭未困窘就业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

  2.做好相关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提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通过回归农业、农村电商、自主创业等方式,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农民工就业投资规模。

  用好农民工早班复工“点对点”用工对接服务平台,对吸纳省外劳动力的给予跨省务工奖补。扎实推进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切实抓好退役军人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3.突出抓好困难群体就业。重点切实加强已脱贫但不够稳定、受疫情影响存在返贫风险的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就业工作,支持企业和重点项目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困难群体劳动力,延长公益性岗位政策期限。零就业有劳动力的困难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4.强化企业稳岗就业机会。适当放宽受疫情影响企业稳岗返还政策认定标准,对受疫情影响不撤资、太少裁员的中小微企业,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保额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全额返还。

  5.优化就业公共服务。鼓励企业和用人单位持续开展在线招聘,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全天候全覆盖服务模式。推进在线办理就业服务和补贴申领。实施“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

  二、保基本民生

  6.适时提高合作医疗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省定农村低保最低标准从人均每年x元提高到x元,**区县低保、特困供养资金补助在原比例基础上提高10。

  7.加大临时救助力度。2021年阶段性提高临时救助筹资标准,加大对**区县资金倾斜。对受疫情影响和因突发性、紧迫性问题导致基本生存环境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众,直接给予临时提供援助。全面落实了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举措政策,关心关注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8.阶段性加大价格临时补贴力度。今年x月至x月,阶段性强化挂钩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价格临时补贴力度,对相关优抚对象、保障对象,以及阶段性纳入保障范围内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孩童和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在现行补贴行业标准基础上标准提高1倍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补贴金额与物价涨幅同比例变动。

  9.巩固脱贫攻坚阶段性成果全力防止突出重点返贫。巩固提升“三保障”,持续开展控辍保学行动。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支持各类农业停建新型经营主体率先复工复产。鼓励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畜产品。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多措并重防止因疫致贫、返贫。

  10.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产品与服务。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实现“医保村村通”。深入开展健康**行动和新闻宣传运动,扎实抓好“一老一小”照护提供服务和妇幼健康工作。全面完成健康扶贫三年保健攻坚行动各项目标任务。

  11.风险保障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新开工建设x所左右学前教育幼儿园,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数x万个。推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标准化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学校建设,落实了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关爱工作。义务教育“大班额”控制在1以内。

  12.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商办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覆盖面,缓解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阶段性居住困难。重点改造2021年底前建成、交通设施配套不小区齐全的老旧小区,完善小区配套和园林绿化基础设施。

  13.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确保全省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优。充分发挥生态云平台作用,督促企业落实了环评要求、高负荷运行环保设施、稳定达标排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人居环境治理,深化“一革命四行动”。继续实施危废处置补短板投资工程包。

  三、保市场主体

  14.实施一二三产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坚持抓两头带全局,以打通政策链、服务链、操作链等“三个链条”为突破口,以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增产增效为切入点,选取百个以上农业特色产业和企业、千个以上第二产业优势产业和企业、千个研究重点以上服务业重点产业和民企进行重点扶持。

  15.实施困难企业扶贫行动。用好进出口银行**省分行x亿元外贸专项贷款。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外贸出口企业到期贷款不抽贷、不压贷,到期给予续贷。至今年x月底,对承租国有经营性房产的中小企业免收或减半收取收租房租,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小额上半年3个月租金。鼓励各类园区、小微企业

  双创基地等载体带头减免承租的中小微房租;不动产减免租金的可按规定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非国有房屋梭螺科减免地价的可同等享受上述各项政策优惠。征收率了差劲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小规模纳税人落实下调、缓缴保障性公积金等政策。

  16.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饣困。设立首期x亿元贷款额度的**省中小微企业纾新浪困专项资金。对受疫情对受影响的中小微民企,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资产规模、降低担保费率。整合设立规模x亿元的省级政策性优惠贷款风险分担资金池,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融资。增大对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支持力度、降低企业募资成本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予以正向激励奖励。

  17.帮助企业稳定市场。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保和财政贴息等政策工具,帮助企业稳住海外产品销售市场和订单。引导外贸企业线上洽谈接单。推动中国出口容克斯出口企业拓展国内市场。举办若干场大型“闽货华夏行”促销活动。举办“全福游、有全福”主题系列旅游营销活动。

  18.培育新产业新商业模式新模式。遴选公布一批数字经济“瞪羚”等创新企业清单,大力发展新零售、“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等线上世界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平台型型式交易中心和平台经济品牌企业。扶持“旅游”、“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四、保粮食能源安全

  19.提升粮食安全保障灵活性。压紧压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避免出现全年粮播面积x万亩、总产量x万吨。加强米粮食粮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粮食应急保障水平。加强粮食品质安全监管,调整优化粮食兵源结构。

  20.全力抓好林业生产。大力发展十大九大乡村特色产业,加快推进x个省级以上民族特色特色农产品优势区、x个特色产业产业园建设,提升x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水平。加强“菜篮子”基

  地建设,加强x万亩蔬菜田间管理。推进x个年出栏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场项目落地投产,确保完成年存栏x万头目标。推动农产品主产区与建立商贸流通企业重点稳定产销协作关系,“一品一策”对接销售。

  21.强化能源供应保障。建立健全多元市场主体、多类品种、多种形式互为补充、协同联动的节能减排储备协同制度。加强天然气供需平衡调度。有序提升煤炭储备资产规模。进一步增强油气风险保障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基层工作,优化电力调度,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构建灵活的电力供应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战略。

  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2.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固链行动。加快构建我省产业链自主配套体系,培育形成x个产值超千亿产业软件产业。加强电子信息行业与信息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加快推动“**”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设立省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加强石化下游塑料加工、纺织、鞋服、家装等产品市场内销供大于求供需对接。大力培育5G、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23.加快龙头企业示范着力推进带动工程。加大“三个一百”研究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培育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龙头企业x家以上。大力培育产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配套企业上线“金服云”平台,对接“快服贷”产品。

  24.加强关键因素核心技术攻关。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精细化工等产业链短板,组织实施关键关键技术技术攻关。支持集群企业、行业协会、研究相关机构共建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加快建设省创新研究院和省创新实验室,推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在新能源、新材料创建等领域创建国家级扩建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发展战略技术要素市场,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健全以需求为切入点、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社会制度创新体制。

  25.加快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围绕龙头品牌带动、科学规划布局、产业集约发展、产教融合、科技创新等十大试点工作,加快园区系列化建设步伐。重点推进首批x家试点科技园区标准化建设,促进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非常大产业。创新工业(产业)科技园项目建设投融资机制。

  26.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全面推进“云招商”、“云签约”,抓好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相关,做好“98”投洽会、“518”海丝博览会海外客商资源维护,办好“618”创交会云上展会。

  六、保基层运转

  27.加强基层保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转移支付支持。持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重点向财政困难地区、基本民生领域下沉。做好教师工资保障工作。保障基层村居组织运转经费。

  28.加快转移返还预算下达进度。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发,切实纾解基层财政资金压力。

  29.强化支出保障与约束。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足额保障基本每项民生和基层运转各项支出。完善财政风险防范处置机制,进一步加强统计分析预警。

  七、畅通产业、市场、经济社会循环

  30.畅通产业循环。分级分类协调解决企业对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多方资金需求,切实疏导和打通各种交通流量、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堵点。实施打通外贸试行全链条发展十大行动。推进“丝路海运”、“数字丝路”等八大工程。

  31.畅通市场循环。加快推动居住、商业、医疗、文化、旅游、康养等行业复市,促进集体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最大限度降低民企准入降低门槛,鼓励社会与个人创新创业。聚焦产业消费“双升级”,推动形成整个市场供需的良性互动。

  32.进出经济社会循环。坚决做好研究重点群体的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重点工作,兜紧“米袋子”、丰富“菜篮子”。下大力气解决好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新村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一体化水平。

  八、激活消费需求

  33.重振线下消费需求信心。落实了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加强系列政策,鼓励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在五一黄金周之前出台消费券政策。开展“消费季”促消费活动,积极发展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打造“一刻钟服务项目生活服务圈”。积极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加快打造地标性商圈。推动西式传统消费行业调整营销方式、产品供给等。

  34.应积极培育新兴消费。培育壮大生鲜电商、物流直配、网络诊疗、线上教育、数字娱乐等新兴消费领域和消费热点。扎实推进名优特农产品网络营销。对利用电商平台古钱实现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或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奖励。扩充新能源汽车消费。扩大现代信息技术和早期绿色环保商品消费。科学引导居民理性扩大健康类消费。

  35.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支持出口企业参加“闽货华夏行”等国内重点展会。搭建外贸出口与双肋国内大型平台商、线上营销大V的合作平台,鼓励出口企业在知名电商平台顶尖打造**出口产品内销专区。引导优质外贸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加大对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投保的支持力度。

  九、扩大有效投资

  36.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落实了加快5G网络建设和产业产业发展18条措施,组织实施一批数字基础设施示范应用工程,重点推进华为鲲鹏超算中心等52个重大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加快培育形成新的演化成投资业务动能。

  37.进一步提高重大项目攻坚。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要素全流程保障,优化施工组织,千方百计大力推进交通、能源、市政、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厦门新机场、福州机场二期等今年计划新开工的554个重大项目早日开工。进一步梳理百项重大工程纳入工程施工省重点项目管理。继续组织实施补短板投资工程包。

  38.加强资金保障。用好国家增加地方政府机构专项债券规模的政策,有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市场需求。落实了好今年第一批专项债券项目投资。进一步做好新增XX投资项目准备,争取更多XX资金支持。及时往下压下达或分解下达XX及省级预算内进行投资。加快实施500项省重点技改项目。用好补短板稳投资应急专项。

  39.加快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围绕科技创新、城乡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国策保障等领域,引领性、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组织一批央企、民企和外企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转化为开工项目。建立党务工作重大项目服务工作专班,“点对点”精准服务。

  十、加强组织保障

  40.抓好政策落实了。抓好已出台相关政策政策落地见效,通过一体化政务平台、网上办事大厅、惠企政策“掌上知”等渠道,拓展政策知晓度和申办便利度。储备一批重大政策,创新完善政策工具箱,确保政策跑在受困企业前面。

  41.强化要素保障。践行一线工作法,主动靠前服务,切实时间量子疏导和打通各种堵点断点,强化资金、用地、用林、用海、用工等要素保障,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为欧方企业纾难解困。

  42.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健全困难企业救济机制,要快速办理、快速协调,及时回应外贸企业关切。在“六保”工作篦齿层面上要精准、便民、可操作,真正让企业和群众便捷享受“六保”各项惠民政策和服务项目。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让干部有相当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了。

  43.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省内全力以赴做好协调保障,实行“一个保、一个协调机制、一套工作方案”,抓紧抓实抓细具体工作措施,加大督促检查和协调推动力度,确保“六保”保得住、保得好。

篇三:关于六稳六保的实施方案

  区落实六稳六保做好放管服改革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zf部署要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根据《关于印发<关于落实“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大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对*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六稳”“六保”,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做实“保”的措施,巩固“稳”的基础,推动*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质增效。

  (二)基本原则

  坚持惠企利民。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优化办事流程,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坚持系统推进。立足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推进改革,完善zf调节与监管,做到放活与管好有机结合,提升监管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质效服务。打开脑袋上的“津门”,着力清理对市场主体的不合理限制,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以务实管用的政策和改革举措,不断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重点任务

  (一)进一步优化就业环境

  1.拓展就业渠道。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对缴纳失业保险、控制裁员率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政策补贴。鼓励青年群体基层就业,对我区管辖的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见习人员范围扩大至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毕业学年学生,给予见习生活费、带教费、意外伤害险补贴和留用奖励。落实企业吸纳就业一次性补贴政策,做好企业享受社保、岗位补贴政策的宣传及兑现工作。支持劳动者灵活就业,对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符合年龄标准的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加强托底安置就业,在家政、养老、物业等行业遴选一批服务型岗位,专门用于安置市场渠道难以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持续放宽就业准入,大力支持网络电商等新就业准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7号)的相关规定,科学界定“便民劳务活动”和“零星小额交易活动”,进一步做好电子商务经营者登记注册服务。

  具体目标:提供精准化岗位对接服务,全年新增就业2万人。落实创业房租补贴26户,发放补贴金额12万元以上。在法定时限内做好电子商务经营者的注册登记工作,对申请使用网络经营场所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的情况,统一登记申请人填报的网络经营场所网址,不再加载申请人住所(经常居住地)的实际地址。(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管局)

  2.提升职业技能。实施海河工匠建设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落实《*市市场紧缺职业需求程度及补贴标准目录》。开展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可按规定享受相应职业培训补贴,拓宽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范围,延长以工代训政策实施期限,探索企业公共实训基地为其它企业开展学徒式培训。推动实施《*市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支持家政、养老等行业组织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依规给予培训补贴支持。采取优化审批服务、探索实行告知承诺制等方式,便利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设立。

  具体目标:根据《*市职业培训补贴管理暂行办法》,支持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费补贴拨付给职工所在企业。落实技能、学历和职称补贴政策,全年完成技能培训9000人。推动职业培训机构完成承接zf补贴职业培训项目协议书签约。(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政务服务办)

  3.规范新就业形态发展。创新思路打造平台经济,加强平台反垄断执法,强化竞争倡导,对新兴领域、热点行业实施创新监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强化平台企业监管,推动平台企业完善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改进服务方式,支持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推动双创示范基地开展创业带动就业等专项行动,加大对创业企业资金扶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房租、孵化基地、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积极发挥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优势,对接新兴产业、新兴业态、重大项目,挖掘优质就业岗位。按照市级部署,做好参保资源比对排查,实现全民参保数据动态精准管控,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维护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

  具体目标: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100万元以上。加强大学生创业扶持,落实大学生创业企业40户以上,发放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27万元以上,吸纳就业见习1000人。落实工伤保险缴费34万人以上。定期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退役军人局、区金融局、区税务局、区楼宇办、区市场监管局、区财政局)

  (二)进一步为市场主体减负

  4.完善惠企服务机制。利用国库退税电子化自动审核程序,不断提高退税质效。进一步落实精简享受税费优惠政策办理流程和手续,严格落实相关减税降费和减免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房租政策,持续扩大“自行判别、自行申报、事后

  监管”范围,整合财产和行为税10税纳税申报表,完善信息系统并上线运行。推动有条件、有需求、有潜力的企业征信机构开展备案工作,增加征信有效供给。全力推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优化*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功能,建立企业信用“红黑名单”,加大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力度,为企业提供征信支持。鼓励银行机构对接“信易贷”、“津心融”等线上融资产品,提升小微企业获得信贷便利度。持续规范水电气暖等行业收费,提升金融、社保等惠企政策覆盖度、精准性和有效性。坚持*区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制度。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经营制度,及时查处损害市场竞争的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典型案件,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加强对供水供电供气供暖工程安装、维护维修领域的价格监管,规范经营者收费行为。在区级政务大厅设置企业帮办窗口,采取zf购买服务的方式深入推进免费帮办领办、免费刻制印章、免费寄送证照、免费专家评审等配套服务。利用“津策通”平台通俗解读、精准推送惠企政策,方便企业随时查询,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具体目标:力争全年减税降费1.5亿元,切实减轻企业生产经营负担。组织银企融资撮合会,按照各部门摸排出的企业融资需求开展对接活动。开展“治理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专项行动,对水电气暖等行业加强价格监管和整治。实现企业客户办电“零要件”,电力工程“免审批”线上流转、在线备案,小微项目9个工作日内完成通水,燃气报装办理时间压缩为一个工作日,对于小时总用气量小于25立方米且不涉及外线的小微项目,原则上不超过10个工作日完成通

  气。(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住建委、区城管委、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金融局、区税务局、区政务服务办、区市场监管局)

  5.加强市场监管保障。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提升中介服务水平,严格落实国家及*市设定的中介服务事项,持续规范我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推动中介机构公开服务条件、流程、时限和收费等要素。提高认证服务质量,加强认证机构监管,严肃打击非法认证行为。健全zf、行业、社会等多层面的认证采信机制,推动认证结果在不同部门、层级和地区间互认通用。

  具体目标:严格规范“中介网上超市”和行政审批中介行为,梳理并更新*区中介要件目录,积极引导企业通过“中介超市”选取中介机构完成中介服务委托、中标及事项申报、办结全过程。5-7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认证从业机构检查,督促认证机构公开收费标准,及时公布认证信息,提高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政务服务办)

  6.优化涉企审批服务。按照国家及*市要求,分行业分领域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条件和审批标准,明确行政备案材料、程序。依托*网上办事大厅,推动更多涉企事项网上办理,大力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做好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电子电器产品的认证监管,严厉打击无证出厂、销售、进口等违法违规行为。对除危化品外的9大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核发实施告知承诺审批,取消全部纸质材料,企业通过*市工业产品质量监管系统网站在线申报,全程网办,

  不见面审批。持续推进商标申请、缴费票据电子化。加强对老字号商标、驰名商标、涉外商标的保护,严厉打击不以使用为目的恶意申请注册商标行为,对相关线索积极汇总、上报。对国家知识产权局集中转办涉嫌恶意代理和采取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的商标代理信息,依法依职责严肃查处。积极配合市知识产权局,分批次开展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整治行动。对我区产业园区转供电开展清理规范工作,重点治理产业园区内电价传导降价不及时、收费不合理的问题。

  具体目标:推动保留和新下放的涉企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办理。全年企业登记事项全流程网上办达到90%以上,新开办企业数力争不低于3000家。继续落实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内,企业设立登记0.5个工作日内,公章刻制、税票申领(含增值税发票)、社保登记和银行开户同步办理时间控制在0.5个工作日内。依托“津心办”实现申请人电子签名的应用。实现商标申请、缴费票据100%电子化,对商标代理机构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责任单位:区政务服务办、区市场监管局)

  (三)进一步促进有效投资

  7.提高投资审批效率。进一步深化落实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措施,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完善投资项目承诺制审批。持续优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各相关审批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探索推动投资项目领域事项“证照分离”、“跨省通办”,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为企业、群众投资兴业提供便利。

篇四:关于六稳六保的实施方案

  海南省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21〕10号)和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推动优化就业环境

  (一)拓宽就业创业渠道。扩大就业资源供给,建设公共就业信息系统,统筹组织各类专场招聘活动。优化就业服务,简化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推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互联,加快推行“一点存档、多点服务”。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组织开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创业大赛。

  (二)支持提升职业技能。支持企业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定,允许没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自主开发行业企业评价规范。加强对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的统筹,加大对养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力度,3年内培训养老护理员达到1万人次。探索以项目制方式整建制购买培训成果的培训模式。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优化职业培训补贴申领流程。

  (三)支持和规范新就业形态发展。对新业态、新模式等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就业困难人员、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支持。允许取得居留许可证、居住证的人员在海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同等医保待遇。拓宽岛外、境外人才和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参保缴费渠道,提升缴费便利度。建立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制度,保障新业态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进一步推动减轻市场主体负担

  (四)健全惠企服务机制。按规定将具备条件的惠企资金纳入直达机制。持续完善电子退库审核系统。推广使用非税收入电子化缴款渠道,推动非税收入“跨省通缴”。加大海南自由贸易港税收政策宣介力度,放大“零关税”、低税率、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征关税等政策效应。基本实现企业办税缴费事项可网上办理、个人办税缴费事项可掌上办理。简化服务贸易等对外支付税务备案流程。加大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发放力度,建设和完善“信易贷”平台。优化升级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海南)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为企业“精准画像”。建设惠企政策兑现平台,分类梳理归集惠企政策,实现惠企政策兑现“一网通享”“一键直达”。明确水、电、气、热、通信、有线电视等接入标准,简化接入审批流程,公开服务内容、资费标准等信息,加快推进报装、查询、缴费等业务全程网办。

  (五)规范提升中介、认证服务。规范中介服务机构清单管理,对具有法定职责、承担行政部门委托或授权职能、与政府部门尚未脱钩的行业协会进行抽查、清理规范。建立合理定价机制,加强招投标管理,遏制低价恶性竞争。推动认证机构转企改制、与政府部门脱钩,促进公平有序竞争。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管,督促认证机构公开收费标准,及时公布认证信息。推行绿色产品认证等新型产品认证制度。

  (六)优化涉企审批服务。分行业分领域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条件和审批标准,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进一步理顺审批与监管、省级审批部门与市县审批局之间的指导关系。持续优化“海南e登记”平台,为企业开办提供便利,延伸服务链条。推进政务服务“零跑动”改革,编制公布政务服务“零跑动”事项清单。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拓展实行告知承诺事项,提升告知承诺办件率。通过“承诺即入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取消一批具有强制性标准领域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开展打击商标恶意抢注行为专项行动,查处恶意抢注等行为。

  三、进一步推动扩大有效投资

  (七)持续提高投资审批效率。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优化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重大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推进“极简审批+对赌协议”为核心的“标准地”出让改革,扩大改革适用范围,完善“标准地”出让指标体系。推进“机器管规划”,打造国土空间治理智慧化平台。推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各相关审批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避免企业重复填报、部门重复核验。

  (八)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实施《海南省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三年工作方案》。对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估指标体系,对标对表先进地区,进一步创新审批机制,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四、进一步推动激发消费潜力

  (九)清除消费隐性壁垒。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议事协调和社会共治等机制。加快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出台做好免税购物、医疗、教育境外消费回流三篇文章的细化措施。制定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培育发展夜经济,丰富夜间消费。支持小型非营运二手车异地交易在转入地开具发票并办理转移登记手续,放宽二手车经营条件。制定海南省旅游民宿标准,放宽旅游民宿市场准入。推进巡回演出审批改革,探索营业性演出审批容缺受理等创新机制。

  (十)便利新产品市场准入。针对市场急需、消费需求量大的新产品,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推动海南罗非鱼出口转内销,树立“海南鲷”品牌;建立标准认证体系,实现出口与内销商品“同线同质同标”;创新内销信用支付体系,解决内销资金问题;拓展内销渠道,到国内重点城市推广“海南鲷”品牌形象。加强跨境电商配套软硬件设施建设,扩大国际知名品牌进口,做大跨境电商进口体量。持续扩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业务范围,积极争取调整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加快引进扶持优秀物流企业进岛,推动海南与境内其他地区、海南与境外产业链的形成。

  五、进一步推动稳外贸稳外资

  (十一)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继续清理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积极争取国家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海南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进一步丰富完善英文版“海南e登记”平台。优化海南国际投资“单一窗口”,持续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

  (十二)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进港口码头集装箱设备交接单、装箱单、提货单等单证电子化流转。建设“空港口岸物流服务”系统。在洋浦港、海口港口岸推广应用“先期机检”“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通关模式。推广应用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通关模式。对需要紧急验放的货物实施“7×24小时”预约通关制度。采信依法设立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对进出口商品的检验结果,降低守法合规企业和低风险商品查验率。鼓励理货、拖轮、委托检验等经营主体进入市场,促进公平竞争。

  (十三)清理规范口岸收费。督促指导港口经营人和引航机构落实修订后的《港口收费计费办法》,进一步规范港口收费行为。推动船公司、口岸经营单位等规范简化收费项目,明确收费项目名称和服务内容。做好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及动态更新,并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经营服务主体收费场地向社会公开,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大口岸收费监管工作力度。

  六、进一步推动优化民生服务

  (十四)创新养老和医疗服务供给。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管理服务机构,打造具有海南特色养老、康养品牌。建设海南电子处方中心,加快推进处方药网络销售。完善异地就医报销政策,实现全省60%以上的市县至少有1家普通门诊费用跨省联网医疗机构,基本实现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对于群众需求大、各地普遍开展的门诊慢特病,至少有1个统筹地区实现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推动通过医保电子凭证、社会保障卡(含电子社保卡)办理就医服务。

  (十五)提高社会救助精准性。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推进民政、人社、残联、医保、乡村振兴、教育、住建、司法等部门数据共享。全面施行低保、特困、临时救助、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审核确认权限按程序下放。提高孤儿和事实无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残疾人证“跨省通办”。统一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各项社会救助补贴待遇。

  (十六)提升便民服务水平。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平台(海易办)、政府协同办公平台(海政通)。深入推进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实现政务服务“四减”和“两个免于提交”。制定“一件事一次办”

  任务清单和服务指南,全面梳理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扩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范围,实现异地就医登记备案和结算、社保卡申领、户口迁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理等74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优化公证服务,全面推行公证证明材料清单管理,降低公证事项收费标准。有效增加安居房供给,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强化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进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事项的智能化服务工作。

  七、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十七)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对取消和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以及许可改备案、实施告知承诺制的行政许可事项,由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逐项制定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明确监管层级、监管部门、监管方式,完善监管措施。完善全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建立健全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实施跨部门协同监管,积极引入第三方监管力量。强化监管事项风险评估,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建立风险预警处理机制,形成风险预警的受理、分发、处置、结案、评价等闭环。

  (十八)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制定出台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的实施方案,推动各部门明确行政裁量种类、幅度,规范适用程序,建立柔性执法清单管理制度,对轻微违法行为,慎用少用行政强制措施,避免“一刀切”执法,防止一关了之、以罚代管。

  八、保障措施

  (十九)完善企业和群众评价机制。坚持以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建立企业和群众评价“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的常态化机制。及时公开评价结果,强化差评整改,形成评价、反馈、整改有机衔接的工作闭环。

  (二十)加强组织实施。各市县、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聚焦“放管服”改革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量化细化任务,以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抓手,开展创一流营商环境大会战,加快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度,切实做到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

  附件:海南省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重点任务清单

  附件

  海南省服务“六稳”“六保”

  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重点任务清单

  序号

  方案举措

  重点任务

  完成时限

  责任单位

  扩大就业资源供给,建设公共就业信息系统,统筹组织各类专场招聘活动。优化就业服务,简化1(一)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推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互联,加快推行“一点存档、多点服务”。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组织开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创业大赛。

  持续推进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

  23年内培训养老护理员1万人次。

  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持续推进

  省民政厅

  3(二)支持提升职业技能

  培养”为主要内容,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以上为培养目标的企业新型学徒制。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超过10万人次。

  持续推进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42021年12月底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序号

  方案举措

  重点任务

  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探索解决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问题。

  落实《海南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对接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参军入伍、升学深造、自主创业、“旺工淡学”培养项目等,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推动高校与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实习实训、招聘就业等领域加强联系。

  完成时限

  责任单位

  5持续推进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6(三)支持和规范新就业形态发展

  持续推进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持续推进

  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优化用户用气报装接入,供气企业将工程建设项目非居民用户和小区配套用户获得用气办理手续精简至2个(报装受理、验收通气),办理时间精简为不超过4个工作日(报装受理环节不超过1个工作日、验收通气环节不超过3个工作日)。

  持续推进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简化用水接入审批流程,指导全省城市(县城)供水企业将报装流程从原“324”标准优化为“212”标准,即用水报装的办理环节从3个减少至2个以下,申请材料从2份精简至1份,报装时限从4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以内。

  2022年6月底

  省水务厅

  序号

  11方案举措

  重点任务

  推行供电供水供气外线工程审批服务“三合一”模式。

  建设惠企政策兑现系统,分类梳理归集惠企政策,实现惠企政策兑现“一网通享”“一键直达”。

  对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按年开展监管评价,确保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督促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落实好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自主协商确定本息延期安排。指导银行机构积极对接入驻“信易贷”平台,加强产品创新,加大信用贷款和首贷投放力度。

  优化升级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海南),加强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画像”。

  非税收入收缴按财政部的规范实现全国统一缴款识别码,打通代理银行的代收金融通道,建立全国通用的缴款通道,全面推广使用非税收入电子化缴款渠道,实现“跨省通缴”。

  完成时限

  责任单位

  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发2022年6月底

  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务厅

  (四)健全惠企服务机制

  2022年6月底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大数据管理局

  122021年12月底

  银保监会海南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大数据管理局

  13持续推进

  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

  142022年12月底

  省财政厅

  序号

  方案举措

  (五)规范提重点任务

  建立合理定价机制,加强招投标管理,遏制低价恶性竞争。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管,督促认证机构公开收费标准,及时公布认证信息。

  完成时限

  责任单位

  15升中介、认证服务

  持续推进

  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

  16分行业分领域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条件和审批标准,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

  省市场监管局、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等省持续推进

  级各部门

  持续优化“海南e登记”平台,加强压缩企业开17办时间的系统支撑,2021年底前压缩到1个工

  (六)优化涉企审批服务

  1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拓展实行告知承诺事项,提升告知承诺办件率。通过“承诺即入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取消一批具有强制性标准领域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

  持续推进

  省市场监管局、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作日以内,优化小微电商等市场主体的准入流程。

  持续推进

  省市场监管局

  推进政务服务“零跑动”改革,制定政务服务“零19跑动”事项清单,优化全程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服务。

  2022年6月底

  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等省级各部门

  序号

  方案举措

  重点任务

  优化政府投资交通建设项目审批流程,2021年完成时限

  责任单位

  20(七)持续提高投资审批效率

  压缩审批时限5%。

  推进“极简审批+对赌协议”为核心的“标准地”出让改革,扩大改革适用范围,完善“标准地”出让指标体系。

  2021年12月底

  省交通运输厅

  21持续推进

  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

  (八)优化工22程建设项目审批

  23(九)清除消费隐性壁垒

  印发《海南省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三年工作方案》。

  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公平竞争条例》,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提高审查效能。

  针对市场急需、消费需求量大的新技术新产品,2021年12月底

  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省市场监管局

  持续推进

  24(十)便利新产品市场准入

  25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

  建设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升级完善海口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基础设施,推进海口综合试验区电商产业园重点项目建设,完善三亚综合试验区“六体系两平台”,丰富线上线下功能。

  充分利用海招网、投资海南、4008-413-413热线等平台,优化企业服务员制度,及时推送海南自贸港相关政策动向、政策解读、投资机遇,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最新政策信息和投资机遇。

  (十一)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持续推进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2022年6月底

  省商务厅

  26持续推进

  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

  序号

  2方案举措

  重点任务

  优化海南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增设线下窗口,丰富主题服务。

  完成时限

  2022年6月底

  责任单位

  省商务厅、省大数据管理局

  (十二)持续28推进通关便利化

  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推进港口码头集装箱设备交接单、装箱单、提货单等单证电子化流转。

  推动船公司、口岸经营单位等明确收费项目名称2022年6月底

  省商务厅、海口海关

  29(十三)清理规范口岸收费

  30和服务内容;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经营服务主体收费场地向社会公开,加大口岸收费监管力度。

  持续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动态调整海南省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

  对于群众需求大、各地普遍开展的门诊慢特病,2021年底前至少有1个统筹地区实现相关治疗持续推进

  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

  持续推进

  省发展改革委

  31(十四)创新养老和医疗服务供给

  费用跨省直接结算。2022年继续扩大5个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基本实现我省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全覆盖。

  推动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改革,加快公建民营进度。

  2022年12月底

  省医疗保障局、省医疗保险服务中心

  32持续推进

  省民政厅

  序号

  方案举措

  重点任务

  推动通过医保电子凭证、社会保障卡(含电子社保卡)办理就医服务。

  落实《海南省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实施方案》,指完成时限

  责任单位

  33持续推进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医疗保障局

  34导市县按程序下放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家庭审核确认权限,提高社会救助效能。

  出台《关于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

  (十五)提高社会救助精准性

  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推进民政、人社、残联、医保、乡村振兴、教育、住建、司法等民生部门数据共享,实现社会救助对象及困难群众信息共享快速查询,做到“主动发现、快速救助”。

  统一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各项社会救助补贴待遇。

  2022年6月底

  省民政厅、银保监会海南监管局、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352021年12月底

  省民政厅

  362022年6月底

  省民政厅、省乡村振兴局、省大数据管理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医疗保障局、省残联、省社会保险服务中心、省医疗保险服务中心、省教育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司法厅

  37持续推进

  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医疗保障局、省乡村振兴局、省残联

  序号

  方案举措

  重点任务

  完成时限

  责任单位

  3(十六)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39推动完成新增300个高频事项精细化梳理和成果应用,推进政务服务“四减”和“两个免于提交”。推动完成新增30个“一件事一次办”,30个智能快办服务。扩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范围,实现异地就医登记备案和结算、社保卡申领、户口迁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理等74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

  2022年6月底

  省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专班办公室

  增加“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至80项。实现我省公证行业与法院、公安、海关、民政、不动产管理等部门的信息数据共享。

  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动安居型商品住房建设。

  建立健全海南省一体化在线监管系统,推进监管资源共享、结果互认、业务协同。

  (十七)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

  2022年6月底

  省司法厅、省公安厅、省大数据管理局、省高级法院、海口海关、省民政厅、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

  40持续推进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41持续推进

  省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专班办公室

  42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等方式,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监管。

  持续推进

  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等省级各部门

  序号

  方案举措

  重点任务

  完成时限

  责任单位

  43(十八)严格规范行政执法

  组织省级各部门适时制定、修订本领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定实施各执法领域包容免罚清单。

  持续推进

  省司法厅等省级各部门

篇五:关于六稳六保的实施方案

  工信局“六稳”“六保”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关于“六稳”“六保”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六保”任务的实施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当前经济稳定运行若干措施的通知》,结合我县工业、商贸以及科技领域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加强工业企业调查研究:深入企业调研,协调解决困难问题。详细了解企业运营和项目建设情况,对企业和项目反应的问题,分类采取措施帮扶指导。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测调度,及时把握我县工业运行态势,尽快帮助企业摆脱疫情影响困境,争取在资金、用工、市场开拓和转型升级等方面助力企业,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加快重点项目投产达效: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开展工业项目服务秘书工作。做到项目有专人跟踪推进,问题由专人沟通解决。对于项目存在的问题,不易解决的优先采取组内沟通协调解决的方式进行初步谋划,积极协调配合各成员单位形成解决方案。对经项目中心商定方案后仍难以顺利推进的问题,及时报告县委、县政府,同时报州项目中心。加大“保姆式”服务力度,解决前期建设手续和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主动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和衔接,把国家、省、州出台的一系列惠企政策研究透、争取够、使用足,切实为企业发展争取政策扶持,助推项目建设。

  三、抓好“小升规”企业培育:开展小升规企业摸底调查,建立规下转规上企业后备库。对有独立法人资格,规范会计、统计制度,年销售额在2000以上的规下企业,指导其通过统计系申报纳入规上工业企业口径,今年计划新增规上企业3户。同时充分利用省、州、县升规奖励政策,积极引导和新进企业组织企业入规奖励申报,争取资金支持。

  四、加大工业企业帮扶力度:围绕企业在发展中的实际需求,通过聘请华硕律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以座谈会、培训、宣讲等形式,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企业管理、上市培训以及国家、省、州各项政策措施解读等方面的各类专题服务。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帮助企业拓展市场销售和品牌知名度。帮助企业争取工业稳增长、重点产业发展专项等政策资金,加快企业发展。

  五、积极争取工业企业融资:多措并举,**企业融资难题。做好融资需求和供给情况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态和融资需求和金融机构信贷产品特点等情况。做好宣传推介,携手金融机构向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宣传融资政策、信贷产品、放贷条件等。

  六、全力保就业促消费:积极开展“万人线上培训”活动,开展电商创业培训300人次,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作用。支持商贸企业开展多样的促销活动,扩大营业规模,拉动消费。帮助企业争取外经贸发展资金,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七、加强生活物资保障:建立重点商品经营性储备制度,切实保障米面油、奶、蔬菜等产品供应,稳要有序做好冻猪肉储备投放。

  八、抓好成品油供应和市场管理:开展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违法行为;对加油站油品进油渠道、进油发

  票、进、销、存台账及进卸油影像资料等情况进行常态化监管,从源头上杜绝劣质油的市场渠道,全力保障油品市场供应。

  九、全力提升县域科技水平:加大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力度,筛选重点企业全力指导、帮助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引导和支持我县科技型企业按照高新技术企业标准推进企业建设。帮助企业争取科技发展专项引导资金,进一步提升企业研发水平,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篇六:关于六稳六保的实施方案

  2022年“六稳”落实“六保”工作实施方案附典型事迹材料

  ___年六稳落实六保工作实施方案附典型事迹材料为深入贯彻落实___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___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抓紧抓实抓细抓到位上下功夫,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保居民就业1.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十个一批扩岗行动。加大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力度;国有企业今明两年招聘应届毕业生,招聘数量不低于新增岗位的50,不低于___年;扩大社区就业岗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村居、社区就业;鼓励应届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或继续升学深造。

  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按每人___元标准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开展毕业年度、离校___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困难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

  2.做好相关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通过回归农业、农村电商、自主创业等方式,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规模。

  用好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用工对接服务平台,对吸纳省外贫困劳动力的给予跨省务工奖补。扎实推进___军人安置工作,切实抓好___军人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___军人就业创业。

  3.突出抓好困难群体就业。重点抓好已脱贫但不够稳定、受疫情影响存在返贫风险的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就业工作,支持企业和重点项目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困难群体劳动力,延长公益性岗位政策期限。确保零就业有劳动力的困难家庭至少有___人就业。

  4.强化企业稳岗就业。适当放宽受疫情影响企业稳岗返还政策认定标准,对受疫情影响不裁员、少裁员的中小微企业,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全额返还。

  5.优化就业公共服务。鼓励企业和用人单位持续开展在线招聘,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全天候全覆盖服务模式。推进在线办理就业服务和补贴申领。实施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

  二、保基本民生6.适时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省定农村低保最低标准从人均每年___元提高到___元,___区县低保、特困供养资金补助在原比例基础上再提高10。

  7.加大临时救助力度。___年阶段性提高临时救助筹资标准,加大对___区县资金倾斜。对受疫情影响和因突发性、紧迫性问题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众,直接给予临时救助。全面落实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政策,关心___城

  镇低收入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8.阶段性加大价格临时补贴力度。今年___月至___月,阶段性加___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价格临时补贴力度,对相关优抚对象、保障对象,以及阶段性纳入保障范围内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在现行补贴标准基础上提高___倍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补贴金额与物价涨幅同比例变动。

  9.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防止返贫。巩固提升三保障,持续开展控辍保学行动。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支持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复工复产。鼓励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畜产品。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多措并举防止因疫致贫、返贫。

  10.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实现医保村村通。深入开展健康___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抓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和妇幼健康工作。全面完成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各项目标任务。

  11.保障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新开工建设___所左右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数___万个。推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落实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关爱工作。义务教育大班额控制在1以内。

  12.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力度,缓解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阶段性居住困难。重点改造___年底前建成、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的老旧小区,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

  13.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确保全省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优。充分发挥生态云平台作用,督促企业落实环评要求、正常运行环保设施、稳定达标排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一革___四行动。继续实施一批危废处置补短板投资工程包。

  三、保市场主体14.实施一二三产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坚持抓两头带全局,以打通政策链、服务链、操作链等三个链条为突破口,以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增产增效为切入点,选取百个以上农

  业特色产业和企业、千个以上第二产业优势产业和企业、千个以上服务业重点产业和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15.实施困难企业帮扶行动。用好进出口银行___省分行___亿元外贸专项贷款。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外贸出口企业到期贷款不抽贷、不压贷,到期给予续贷。至今年___月底,对承租国有经营性房产的中小企业免收或减半收取房租,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上半年___个月租金。鼓励各类园区、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等载体带头减免承

  租的中小微企业房租;不动产出租方减免租金的可按规定减免___、城镇土地使用税。非国有房屋减免租金的可同等享受上述各项政策优惠。落实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下调、缓缴住房公积金等政策。

  16.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设立首期___亿元贷款额度的___省中小微企业纾困___。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整合设立规模___亿元的省级政策性优惠贷款风险分担资金池,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融资。对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金融机构,予以正向激励奖励。

  17.帮助企业稳定市场。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保和财政贴息等政策工具,帮助企业稳住海外市场和订单。引导外贸企业线上洽谈接单。推动生产型出口企业拓展国内市场。举办若干场大型闽货___行促销活动。举办全福游、有全福主题系列旅游营销活动。

  18.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遴选公布一批数字经济瞪羚等创新企业清单,大力发展新零售、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等线上经

  济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平台型交易中心和平台经济品牌企业。扶持旅游、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四、保粮食能源安全19.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压紧压实粮食生产目标任

  务,确保全年粮播面积___万亩、总产量___万吨。加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粮食应急保障水平。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调整优化粮食储备结构。

  20.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大力发展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加快推进___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___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升___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水平。加强菜篮子基地建设,加强___万亩蔬菜田间管理。推进___个年出栏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场项目落地投产,确保完成年存栏___万头目标。推动农产品主产区与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一品一策对接销售。

  21.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多类品种、多种形式互为补充、协同联动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加强天然气供需平衡调度。有序提升煤炭储备规模。增强油气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工作,优化电力调度,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构建稳定灵活的电力供应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22.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固链行动。加快构建我省产业链自主配套体系,培育形成___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加强电子信息行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加快推动___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设立省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加强石化下游塑料加工、纺织、鞋服、家装等产品市场内销供需对

  接。大力培育5g、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23.推进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工程。加大三个一百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培育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龙头企业___家以上。大力培育产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配套企业上线金服云平台,对接快服贷产品。

  24.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精细化工等产业链短板,___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集群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共建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加快建设省创新研究院和省创新实验室,推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创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制。

  25.加快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围绕龙头品牌带动、科学规划布局、产业集约发展、产教融合、科技创新等十大专项,加快园区标准化建设步伐。重点推进首批___家试点园区标准化建设,促进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产业。创新工业(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投融资机制。

  26.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全面推进

  云招商、云签约,抓好第___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相关工作,做好98投洽会、518海丝博览会境外客商资源维护,办好618创交会云上展会。

  六、保基层运转27.加大基层保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转移支付支持。持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重点向财政困难地区、基本民生领域倾斜。做好教师工资保障工作。保障基层村居___运转经费。

  28.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达进度。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达,切实缓解基层财政资金压力。

  29.强化支出保障与约束。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足额保障基本民生和基层运转各项支出。完善财政风险防范处置机制,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

  七、畅通产业、市场、经济社会循环30.畅通产业循环。分级分类协调解决企业对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多方需求,切实疏导和打通各种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堵点。实施打通外贸全链条发展十大行动。推进丝路海运、数字丝路等八大工程。

  31.畅通市场循环。加快推动居住、商业、医疗、文化、旅游、康养等行业复市,促进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鼓励社会与个人创新创业。聚焦产业消费双升级,推动形成市场供需的良性互动。

  32.畅通经济社会循环。坚决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重点工作,兜紧米袋子、丰富菜篮子。下大力气解决好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社区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八、激活消费需求33.重振线下消费信心。落实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系列政策,鼓励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在五一黄金周之前出台消费券政策。开展消费季促消费活动,积极发展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

  圈。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加快打造地标性商圈。推动传统消费行业调整营销方式、产品供给等。

  34.积极培育新兴消费。培育壮大生鲜电商、物流直配、网络诊疗、线上教育、数字娱乐等新兴消费领域和消费热点。推进名优特农产品网络营销。对利用电商平台实现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或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奖励。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扩大现代信息技术和绿色环保商品消费。科学引导居民理性扩大健康类消费。

  35.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支持出口企业参加闽货___行等国内重点展会。搭建外贸企业与国内大型平台商、线上营销大v的合作平台,鼓励出口企业在知名电商平

  台打造___出口产品内销专区。引导优质外贸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加大对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投保的支持力度。

  九、扩大有效投资36.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落实加快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___条措施,___实施一批数字基础设施示范应用工程,重点推进华为___鹏超算中心等___个重大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培育形成新的投资动能。

  37.强化重大项目攻坚。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要素全流程保障,优化施工___,千方百计推进交通、能源、市政、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___新机场、___机场二期等今年计划新开工的___个重大项目尽快开工。进一步梳理百项重大工程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继续___实施补短板投资工程包。

  38.加强资___障。用好国家增加地___府专项债券规模的政策,有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落实好今年第一批专项债券项目。进

  一步做好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准备,争取更多中央资金支持。及时转下达或分解下达中央及省级预算内投资。加快实施___项省重点技改项目。用好补短板稳投资应急专项。

  39.加快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围绕科技创新、城乡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民生保障等领域,引领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___一批

  央企、民企和外企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转化为开工项目。建立重大项目服务工作专班,点对点精准服务。

  十、加强___保障40.抓好政策落实。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通过一体化政务平台、网上办事大厅、惠企政策掌上知等渠道,拓展政策知晓度和申办便利度。储备一批重大政策,创新完善政策工具箱,确保政策跑在受困企业前面。

  41.强化要素保障。践行一线工作法,主动靠前服务,切实疏导和打通各种堵点断点,强化资金、用地、用林、用海、用工等要素保障,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为企业纾难解困。

  42.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健全困难企业救助机制,要快速办理、快速协调,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在六保工作具体操作层面上要精准、便民、可操作,真正让企业和群众便捷享受六保各项惠民政策和服务。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43.加强___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全力以赴做好协调保障,实行一个保、一个协调机制、一套工作方案,抓紧抓实抓细具体工作措施,加大督促检查和协调推动力度,确保六保保得住、保得好。

  ___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材料哪里事情最繁琐哪里有她,哪里没人管有她来管,哪里需要哪里搬。战疫以来,人称公司管家的___

  综合部部长___成了琐事管家婆,大事小事,份内份外,只要交到他手里,他总能变着办法完成。她说,只要领导叫了我,就是我的事,就要负责到底。

  为增强公司员工抵抗力,做好预防工作,她每___动为大家熬制中药,并亲自送到抗疫一线的各个岗位。由于公司条件有限,时常蹲在狭小的空间里,用一口电饭锅熬制中药,但一想到能有效预防同事们被感染,她动容地说:再累也值得。

  为抗击疫情,___已连续工作近二十天没有休息,最高兴的事就是看到同事们喝中药时开心的笑容。她每天蹲在公司的一个小杂物间里,用一口电饭锅熬制中药。由于公司条件有限,没有桌椅和相关设施,只能用电饭锅熬药。她说,熬药的时候不能离人,时不时得加水、调火力,常常一熬就是一两个小时,腿都蹲麻了,但比起那些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党员、干部们,这点辛苦根本不算什么。

  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2022年“关爱女孩”行动实施方案

  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是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消除性别歧视,优化出生人口结构,维护女孩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是“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深化。为做好新时期新阶段人口计生工作,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平衡,使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不断向深入发展,构建和谐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特制定街道“关爱女孩行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___大精神和___大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___和谐社会为目标,以适度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中心,认真实践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宣传

  “关爱女孩、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等科学文明、健康的思想新观念,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目标

  “关爱女孩行动”是一项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要力争在全办形成关心女孩成长成才的浓厚氛围,创造有利于女孩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让“以人为本、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等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生育观念深入人心,使《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母婴保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得到普及。在全办普遍建立起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尤其是独女户的利益导向机制,使实行计划生育家庭得到与其贡献相对应的经济利益和社会肯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已婚育龄群众能够方便及时地享受到生殖健康和国家规定的免费技术服务。从事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和进行非医学需要人工终止妊娠等违法犯罪行为受到严厉打击,出生婴儿性别比保持自然平衡。做到社会性别公正,消除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旧的传统观念影响,建立起___新型婚育文化。

  三、主要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1、充分发挥“关爱女孩行动”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2、开展“关爱女孩行动”调查,了解我办女孩的社会环境及相关因素,以及群众对“关爱女孩行动”的基本服务需求。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1、宣传内容:“以人为本、关爱女孩、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

  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母婴保健法》、《未成年人保___》等法律法规中有关保护妇___童的知识;妇女保健和青春期保健知识;各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优惠政策、保障措施;“女孩成材”、“巾帼建功”、“男到女家落户”等方面的典型;打击非法性别鉴定、选择性别引产的案件事例等。

  2、进行各类培训,使相关人员充分理解“关爱女孩行动”的理念,掌握相关知识。

  3、广泛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村(居)生育文化专栏张贴标语、宣传画等形式宣传。

  4、制作各种关爱女孩的宣传品,___“关爱女孩”宣传品进村入户,提高群众对“关爱女孩行动”知识的知晓率。

  5、开展各种宣传活动。计生、教育部门相互配合,在学校开展“关爱女孩”主题教育和青春期健康知识教育。

  6、全面推进生殖健康知识普及,提高育龄群众生殖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___新婚未育夫妇共同接受优生优育培训,并向他们普及相关法律知识。

  7、在交通要道口、公共场所建设一批体现“以人为本、关爱女孩、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等科学、文明、进步婚育观念的公益广告牌和宣传标语,加强宣传阵地建设。

  (三)全面建立和完善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机制。

  1、研究制定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在各种奖励优惠政策中,充分体现符合政策生育和不符合政策生育的区别,同时适当地向计划生育___户倾斜。切实帮助独生子女困难家庭特别是

  独女户发展经济,鼓励、引导、扶持她们率先致富,过上幸福文明的小___活,从而引导社会消除性别歧视,倡导男女平等,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

  2、对全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收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筛选出困难家庭,制定帮扶措施,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四)积极开展以技术服务为主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1、对全办育龄妇女实施全程服务,做好新婚、孕前、孕中、产后、术后对象的随访服务。

  2、开展妇女病防治工作,为已婚育龄妇女建立生殖健康档案。

  3、积极稳妥地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充分尊重育龄群众计划生育的主人翁地位,保护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

  (五)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1、严格执行《___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规定》。

  2、强化管理,规范医学需要和计划生育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程序,禁止非医学和计划生育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术。

  3、对从事b超检查的医务人员进行法制培训,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依法行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加强终止妊娠药品监督管理,严格监管措施落实。

  5、建立对非法胎儿性别鉴定、选择胎儿性别引产和出售终止妊娠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___奖励制度,加强群众监督。

  四、保障措施

  1、把“关爱女孩行动”工作纳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相关工作汇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并将其列入考核范围。

  2、定期召开分析会、联席会,加强工作沟通和交流,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整合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并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

篇七:关于六稳六保的实施方案

  服务六稳六保做好放管服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和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切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大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zf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六稳”“六保”,聚焦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和办事创业的难点堵点,加快转变zf职能,以务实管用的政策和改革举措,着力清理对市场主体的不合理限制,实施更加有效监管,持续优化政务服务。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各领域“放管服”改革有机衔接、统筹推进,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切实维护公平竞争,一体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推进zf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与创造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优化就业创业环境

  (一)降低就业准入门槛。贯彻落实好国家压减准入类职业资格数量、降低或取消部分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要求等政策,进一步优化部分行业从业

  条件。在全省推广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第三方评价机构遴选工作,支持各类技能评价机构承担新业态、新岗位的职业标准开发和技能评价体系建设工作。规范电子商务活动管理,持续为“便民劳务活动”“零星小额交易活动”等依法不需要进行登记的活动提供服务便利。(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和各省辖市zf、*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zf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支持规范新就业形态发展。对已出台的新业态准入和监管政策进行评估,坚决清理各类不合理管理措施,消除制约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隐性壁垒,不断拓宽就业领域和渠道。加强对平台企业的监管和引导,促进公平有序竞争。贯彻落实《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7号),加强对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的监管,支持相关行业健康发展。着力完善政策、消除障碍、搭建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和完善财税、金融等普惠性支持政策,加大普惠金融“兰考模式”推广力度,推动双创示范基地提质增效,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依托双创示范基地开展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行动,力争新增一批就业岗位。(省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市场监管局、财政厅、税务局、人行*中心支行、*银保监局等部门和各省辖市zf、*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zf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好针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帮扶对象)、易返贫致贫人口等重点群体,以及养老、家政、托幼、快递等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化工、矿山等高危行业从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等的技能提升计划。加强对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的统筹,拓宽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范围,结合实际动态调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范围和补贴标准。延长以工代训政策实施期限,简化企业申请以工代训补贴材料。深化职业培训供给侧改革,激发企业、职业院校、行业组织等培训主体活力。

  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创新开展“行校合作”,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项目制培训。采取优化审批服务、探索实行告知承诺制等方式,便利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设立。(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教育厅、农业农村厅、民政厅、退役军人厅、市场监管局、残联等部门和各省辖市zf、*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zf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灵活就业人员权益。加快零工经济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出台行业性服务标准和规范,引导成立零工市场协会或相关社会组织,规范零工经济和灵活用工平台的用工行为。完善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政策措施,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切实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医保局等部门和各省辖市zf、*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zf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

  (五)扎实推进惠企服务。落实好惠企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和国库退税审核自动化处理程序,提升涉企资金下达效率。压减办税材料,推广“非接触式”办税,积极推动落实非税收入全领域“跨省通缴”,不断提升办税便利化水平。精简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办理流程和手续,持续扩大“自行判别、自行申报、事后监管”范围。鼓励发展市场化征信机构。

  建设和完善全省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全面实现市场监管、税务、不动产登记、海关、司法、环保、水电气暖等公用事业、社会保障等涉企信用数据集中实时共享,利用各类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有效增信。完善推广“信易贷”服务平台,推动金融机构创新研发线上信用贷款产品,提高金融机构尽职调查效率和质量,从源头降低企业融资费用,提升金融、社保等惠企政策覆盖度、精准性和有效性。持续规范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行业收费行为,降低城镇经济社会运行基础成本,不断提高水电气暖等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着力解决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等问题。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合规经营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严厉打击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税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医保局、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住房城乡建设厅、人行*中心支行、*银保监局、省大数据局等部门和各省辖市zf、*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zf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规范改进认证服务。根据国家部署适时研究出台我省规范改进认证服务的指导意见,推动认证机构转企改制、与zf部门脱钩,加强对认证机构服务、收费等活动的监管,促进公平有序竞争,激发认证市场活力。健全zf、行业、社会等多层面的认证采信机制,推动认证结果在不同部门、层级和地区间互认通用。(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和各省辖市zf、*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zf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规范提升中介服务。规范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管理,严格控制新设中介服务事项。维护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坚决破除行业壁垒,打破地方保护。从严查处行政机关为特定中介机构垄断服务设定隐性壁垒或将自身应承担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费用转嫁给企业承担等违规行为。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推动中介机构公开服务条件、流程、时限和收费标准,坚决查处乱收费、变相涨价等行为。(省大数据局、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和各省辖市zf、*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zf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优化涉企审批管理。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审批服务,推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改革,在已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公章、申领发票、社保登记“一网通办”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更多涉企审批事项纳入“一网通办”。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继续推进照后减证并证,让市场主体准入更便捷;加强部门衔接,扩大简易注销范围,使市场主体退出更顺畅。

  精简优化涉及电子电器产品的管理措施,探索推行企业自检自证和产品系族管理。优化商标专利注册流程,建立健全重大不良影响商标快速驳回机制。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注册、非正常专利申请等行为。(省大数

  据局、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和各省辖市zf、*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zf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

  (九)持续提升投资审批效率。深入推进投资审批“三个一”(审批事项一清单、在线办理一平台、审批时间一百天)改革,持续开展“投资法规执法检查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优化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重大投资项目审批流程。以产业集聚区等功能区为重点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标准地”出让改革,科学构建“标准地”出让指标体系。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简化优化工业项目供地流程,压缩供地时间,降低投资项目运行成本。(省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等部门和各省辖市zf、*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zf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整合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涉及的行政许可、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等事项。经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后,调整我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许可证办理限额。对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推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分步实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推行施工图审查与施工许可并联办理,整合规划土地验收环节,推进区域评估实施及成果应用,全面落实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产业类项目“极简审批”改革要求。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监督管理机制,实行审批环节亮灯预警,加强全过程审批行为和时间管理,规范预

  先审查、施工图审查等环节,防止体外循环。(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和各省辖市zf、*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zf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提升投资管理信息化水平。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积极推进各类相关规划数据衔接或整合,推动尽快消除规划冲突和“矛盾图斑”,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推动*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全省开展“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在有条件的省辖市推广。按照“1+1+4”(1张网〔*政务服务网〕、1个平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4个阶段〔立项审批、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模式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省政务服务网、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信息一次填报、材料一次上传、相关评审意见等过程信息和审批结果即时推送,实时共享。(省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大数据局等部门和各省辖市zf、*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zf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进一步激发释放消费潜力

  (十二)疏通消费堵点障碍。着力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推动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统一市场。支持各地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推进汽车平行进口试点,研究出台支持汽车平行进口相关政策,探索开展汽车平行进口保税仓储业务。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放宽二手车经营条件。依法查处报废机动车非法拆解行为,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进入回收拆解市场。鼓励发展租赁式公寓、民宿等旅游短租服务,研究制定我省旅游企业诚信评价动

篇八:关于六稳六保的实施方案

  “六稳”“六保”工作实施方案

  一、保居民就业

  1.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十个一批”扩岗行动。加大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力度;国有企业今明两年招聘应届毕业生,招聘数量不低于新增岗位的50,不低于2022年;扩大社区就业岗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村居、社区就业;鼓励应届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或继续升学深造。

  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开展毕业年度、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困难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

  2.做好相关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通过回归农业、农村电商、自主创业等方式,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规模。

  用好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用工对接服务平台,对吸纳省外贫困劳动力的给予跨省务工奖补。扎实推进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切实抓好退役军人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3.突出抓好困难群体就业。重点抓好已脱贫但不够稳定、受疫情影响存在返贫风险的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就业工作,支持企

  业和重点项目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困难群体劳动力,延长公益性岗位政策期限。确保零就业有劳动力的困难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4.强化企业稳岗就业。适当放宽受疫情影响企业稳岗返还政策认定标准,对受疫情影响不裁员、少裁员的中小微企业,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全额返还。

  5.优化就业公共服务。鼓励企业和用人单位持续开展在线招聘,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全天候全覆盖服务模式。推进在线办理就业服务和补贴申领。实施“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

  二、保基本民生

  6.适时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省定农村低保最低标准从人均每年x元提高到x元,__区县低保、特困供养资金补助在原比例基础上再提高10。

  7.加大临时救助力度。2022年阶段性提高临时救助筹资标准,加大对__区县资金倾斜。对受疫情影响和因突发性、紧迫性问题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众,直接给予临时救助。全面落实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政策,关心关注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8.阶段性加大价格临时补贴力度。今年_至_,阶段性加大社

  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价格临时补贴力度,对相关优抚对象、保障对象,以及阶段性纳入保障范围内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在现行补贴标准基础上提高1倍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补贴金额与物价涨幅同比例变动。

  9.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防止返贫。巩固提升“三保障”,持续开展控辍保学行动。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支持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复工复产。鼓励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畜产品。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多措并举防止因疫致贫、返贫。

  10.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实现“医保村村通”。深入开展健康__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抓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和妇幼健康工作。全面完成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各项目标任务。

  11.保障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新开工建设x所左右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数x万个。推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落实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关爱工作。义务教育“大班额”控制在1以内。

  12.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缓解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阶段性居住困难。重点改造2022年底前建成、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的老旧小区,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

  13.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

  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确保全省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优。充分发挥生态云平台作用,督促企业落实环评要求、正常运行环保设施、稳定达标排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一革命四行动”。继续实施一批危废处置补短板投资工程包。

  三、保市场主体

  14.实施一二三产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坚持抓两头带全局,以打通政策链、服务链、操作链等“三个链条”为突破口,以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增产增效为切入点,选取百个以上农业特色产业和企业、千个以上第二产业优势产业和企业、千个以上服务业重点产业和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15.实施困难企业帮扶行动。用好进出口银行__省分行x亿元外贸专项贷款。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外贸出口企业到期贷款不抽贷、不压贷,到期给予续贷。至今年_底,对承租国有经营性房产的中小企业免收或减半收取房租,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上半年3个月租金。鼓励各类园区、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等载体带头减免承租的中小微企业房租;不动产出租方减免租金的可按规定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非国有房屋减免租金的可同等享受上述各项政策优惠。落实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下调、缓缴住房公积金等政策。

  16.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设立首期x亿元贷款额度的__省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整合设立规模x亿元的省级

  政策性优惠贷款风险分担资金池,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融资。对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金融机构,予以正向激励奖励。

  17.帮助企业稳定市场。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保和财政贴息等政策工具,帮助企业稳住海外市场和订单。引导外贸企业线上洽谈接单。推动生产型出口企业拓展国内市场。举办若干场大型“闽货华夏行”促销活动。举办“全福游、有全福”主题系列旅游营销活动。

  18.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遴选公布一批数字经济“瞪羚”等创新企业清单,大力发展新零售、“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等线上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平台型交易中心和平台经济品牌企业。扶持“旅游”、“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四、保粮食能源安全

  19.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压紧压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确保全年粮播面积x万亩、总产量x万吨。加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粮食应急保障水平。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调整优化粮食储备结构。

  20.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大力发展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加快推进x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x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升x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水平。加强“菜篮子”基地建

  设,加强x万亩蔬菜田间管理。推进x个年出栏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场项目落地投产,确保完成年存栏x万头目标。推动农产品主产区与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一品一策”对接销售。

  21.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多类品种、多种形式互为补充、协同联动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加强天然气供需平衡调度。有序提升煤炭储备规模。增强油气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工作,优化电力调度,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构建稳定灵活的电力供应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2.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固链行动。加快构建我省产业链自主配套体系,培育形成x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加强电子信息行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加快推动“__”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设立省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加强石化下游塑料加工、纺织、鞋服、家装等产品市场内销供需对接。大力培育5g、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23.推进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工程。加大“三个一百”重点企业支持力度,培育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龙头企业x家以上。大力培育产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配套企业上线“金服云”平台,对接“快服贷”产品。

  24.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

  药、高端装备、精细化工等产业链短板,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集群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共建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加快建设省创新研究院和省创新实验室,推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创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制。

  25.加快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围绕龙头品牌带动、科学规划布局、产业集约发展、产教融合、科技创新等十大专项,加快园区标准化建设步伐。重点推进首批x家试点园区标准化建设,促进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产业。创新工业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投融资机制。

  26.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全面推进“云招商”、“云签约”,抓好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相关工作,做好“98”投洽会、“518”海丝博览会境外客商资源维护,办好“618”创交会云上展会。

  六、保基层运转

  27.加大基层保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转移支付支持。持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重点向财政困难地区、基本民生领域倾斜。做好教师工资保障工作。保障基层村居组织运转经费。

  28.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达进度。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达,切实缓解基层财政资金压力。

  29.强化支出保障与约束。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足额保障基本民生和基层运转各项支出。完善财政风险防范处置机制,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

  七、畅通产业、市场、经济社会循环

  30.畅通产业循环。分级分类协调解决企业对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多方需求,切实疏导和打通各种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堵点。实施打通外贸全链条发展十大行动。推进“丝路海运”、“数字丝路”等八大工程。

  31.畅通市场循环。加快推动居住、商业、医疗、文化、旅游、康养等行业复市,促进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鼓励社会与个人创新创业。聚焦产业消费“双升级”,推动形成市场供需的良性互动。

  32.畅通经济社会循环。坚决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重点工作,兜紧“米袋子”、丰富“菜篮子”。下大力气解决好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社区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八、激活消费需求

  33.重振线下消费信心。落实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系列政策,鼓励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在五一黄金周之前出台消费券政策。开展“消费季”促消费活动,积极发展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

  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加快打造地标性商圈。推动传统消费行业调整营销方式、产品供给等。

  34.积极培育新兴消费。培育壮大生鲜电商、物流直配、网络诊疗、线上教育、数字娱乐等新兴消费领域和消费热点。推进名优特农产品网络营销。对利用电商平台实现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或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奖励。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扩大现代信息技术和绿色环保商品消费。科学引导居民理性扩大健康类消费。

  35.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支持出口企业参加“闽货华夏行”等国内重点展会。搭建外贸企业与国内大型平台商、线上营销大v的合作平台,鼓励出口企业在知名电商平台打造__出口产品内销专区。引导优质外贸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加大对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投保的支持力度。

  九、扩大有效投资

  36.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落实加快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18条措施,组织实施一批数字基础设施示范应用工程,重点推进华为鲲鹏超算中心等52个重大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培育形成新的投资动能。

  37.强化重大项目攻坚。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要素全流程保障,优化施工组织,千方百计推进交通、能源、市政、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厦门新机场、福州机场二期等今年计划新开工的554个重大项目尽快开工。进一步梳理百项重大工

  程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继续组织实施补短板投资工程包。

  38.加强资金保障。用好国家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的政策,有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落实好今年第一批专项债券项目。进一步做好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准备,争取更多中央资金支持。及时转下达或分解下达中央及省级预算内投资。加快实施500项省重点技改项目。用好补短板稳投资应急专项。

  39.加快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围绕科技创新、城乡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民生保障等领域,引领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组织一批央企、民企和外企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转化为开工项目。建立重大项目服务工作专班,“点对点”精准服务。

  十、加强组织保障

  40.抓好政策落实。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通过一体化政务平台、网上办事大厅、惠企政策“掌上知”等渠道,拓展政策知晓度和申办便利度。储备一批重大政策,创新完善政策工具箱,确保政策跑在受困企业前面。

  41.强化要素保障。践行一线工作法,主动靠前服务,切实疏导和打通各种堵点断点,强化资金、用地、用林、用海、用工等要素保障,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为企业纾难解困。

  42.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健全困难企业救助机制,要快速办理、快速协调,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在“六保”工作具体操作层面上要精准、便民、可操作,真正让企业和群众便捷享受“六保”各项惠

  民政策和服务。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43.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全力以赴做好协调保障,实行“一个保、一个协调机制、一套工作方案”,抓紧抓实抓细具体工作措施,加大督促检查和协调推动力度,确保“六保”保得住、保得好。

篇九:关于六稳六保的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重大决策部署和《XX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实施意见》(X府发〔20XX〕11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若干措施的通知》(X市府办字〔20XX〕45号)、《XX县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实施方案》(X府办发〔20XX〕86号)等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政策措施

  (一)保居民就业

  1.加大支持企业稳岗就业。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按16%的比例缴纳,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1年4月30日。落实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免征政策延长执行到2020年12月底。按规定放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裁员率标准,对符合条件的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其中中小微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100%(已申领一般企业稳岗返还的企业补齐差额部分)。统筹使用工

  -1-

  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企业稳定岗位、保障基本生活等支出。〔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

  2.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对登记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通过地摊经济、小店经济等实现灵活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不超过实际缴费2/3的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困难人员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科体局、县财政局等〕

  3.拓宽以工代训范围。对与中小微企业签订6个月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新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含零就业家庭成员)、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并通过岗位实践提升技能开展以工代训的,在同一家企业连续工作时间每满1个月,给予企业600元/人/月的职业培训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科体局、县财政局等〕

  4.全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积极开展招才育才和“进企业、访人才”专项行动,挖掘县优秀人才,着力保障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用工。〔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科体局〕落实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一线就业,扩大“特岗教师”计划、中小学教师、医务人员招聘等规模,鼓励高校毕业生

  -2-

  应征入伍或继续升学深造。〔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科体局、县卫健委〕鼓励重大重点项目招收2020届高校毕业生。〔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重点办、各重大重点项目责任单位〕鼓励农民工通过回归农业、农村电商、自主创业等方式就地就近就业,采取以工代赈方式,优先安排返乡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参与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工程、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商务局、县住建局、县发改委、县扶贫办〕组织退役军人专场招聘活动,整合就业、市场等各方面资源,搭建退役军人就业平台,开展退役军人就业“绿色通道”。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台账,实行实名制管理,动态掌握就业情况,对出现下岗失业的,及时纳入再就业帮扶范围,积极帮扶失业退役军人再就业。鼓励部分退役军人特别是退役大学生士兵“先入校回炉、再就业创业”,抓好退役军人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推动各项招生优待政策落地。〔责任单位: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人社局、县教科体局〕落实创业贷政策,支持个人创业或小微企业扩大就业。〔责任单位:县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XX支行、各驻县银行机构〕

  (二)保基本民生

  5.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全面排查整改专项行动,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关注低保户、特困供养户、残疾贫困户等特殊群体,对因疫返贫致贫人群实

  -3-

  施政策兜底。〔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各行业扶贫牵头单位〕大力实施扶贫农产品“六进”活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产业基地、扶贫车间、以工代赈项目建设,扎实做好行业扶贫,积极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扶贫经营主体渡过难关。〔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各行业扶贫牵头单位〕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抓好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着力解决就业创业、医疗、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确保城镇贫困群众与全省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各责任单位〕全面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绩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各行业扶贫牵头单位〕

  6.完善社会保障。扩大低保覆盖面,将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残对象和符合条件的城乡企业返乡无业人员纳入低保范围。将单次3000元以下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并取消户籍所在地申请限制条件。推进城乡失能特困人员县域内集中照料服务,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全面签订委托照料服务协议。〔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各乡镇〕适时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责任单位:县残联、县财政局等〕扩围提标困难群体阶段性价格临时补贴。加大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价

  -4-

  格临时补贴力度。压实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和市场供应保障主体责任,加强重要商品价格监测调控工作,确保完成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等〕

  7.补足公共服务短板。加快实施50件民生实事。〔责任单位:县政府办、各责任单位〕积极谋划建设一批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民生项目。增加托育服务供给。〔责任单位:县教科体局、县卫健委、县民政局〕有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合理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供给。〔责任单位:县教科体局〕加快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和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养老服务兜底保障能力,实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普惠养老和医养康养结合项目建设。启动第二期敬老院项目和XX县至善健康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推进光荣福利中心项目、岭背中心养老院项目尽早完工并投入使用。〔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加强疾控中心能力建设,统建PCR、P2实验室,推进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大楼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快人民医院(新院)、妇幼保健院(新院)和第二人民医院项目建设,启动中医院整体搬迁。提高公共卫生整体水平。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落细落实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利用好当前已有的医疗服务机构,做好平战结合建设。〔责任单位:县卫健委〕

  -5-

  (三)保市场主体

  8.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按照省、市关于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落实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XX省《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各责任单位〕持续推进“店小二”帮扶机制,完善“雩企通APP”平台运行机制,更精准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各责任单位〕全面落实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省20条》《市30条》《县25条》措施、“六稳”政策措施等,及时兑现惠企惠民政策。〔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各责任单位〕宣传推广使用“赣服通”,扩大掌上办理范围。做好行政审批事项下放承接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办事效率。推动成立县行政审批局,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建设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区。〔责任单位:县行政服务中心、各责任单位〕推行电子税务局和“三个一”(一网、一次、一窗)线上线下便利化办税服务,优化出口退税办理流程,持续压缩出口退税办结时限。〔责任单位:县税务局、县商务局〕深入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防控疫情促生产”活动,落实“联点帮扶日”制度(每月第一周的周三),每月至少至企业(项目)现场开展一次联点帮扶工作,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各责任单位〕

  9.切实降低企业成本。用足用好国家再贷款、再贴现政

  -6-

  策,鼓励加大“五个信贷通”放贷力度和授信额度,切实降低企业和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持续推广和加大“服装贷”、“蔬菜贷”等金融产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到期还款困难的企业,可予以展期或续贷。鼓励银行业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取消反担保抵质押要求,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免收1年融资担保费和再担保费。深入实施“映山红”行动,建立企业债务融资协调机制,拓宽融资渠道。〔责任单位:县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XX支行、各驻县银行机构、XX金盛源融资担保公司、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民营企业局〕优化“银税企”机制,完善和强化信用评价体系,开放纳税信用等级信息共享,助力企业申贷、授信和放贷。〔责任单位:县税务局〕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各责任单位〕延长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统一延续按原到户电价水平的95%结算,加强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写字楼等转供电环节收费管理,确保降电价红利及时足额传导到终端用户。〔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供电公司〕降低用地成本,对已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并约定土地出让金缴纳期限,但因疫情原因导致企业发生重大损失,缴纳土地出让金确有困难的,可按程序申请适当延后缴纳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不折不扣

  -7-

  兑现好“对承租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个体工商户和非国有企业(含非国有控股企业)免收3个月房租”政策。〔责任单位:县国资公司、各国有产权单位〕落实规上工业企业电价补贴政策。〔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发改委、县供电公司〕

  10.发展夜间经济和地摊经济。加快推进汇金广场商业街区、工业园区等夜间商贸集聚区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地摊经济,制定地摊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划定摆摊经营区域和营业时间,在主要景点和特色商业街区举办夜市节、购物节等活动,创建高品质夜间经济集聚区和示范街区。〔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县文广新旅局〕

  (四)保粮食能源安全

  11.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抓好粮食生产储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专项经费保障。〔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粮食流通中心〕全面落实“双季稻”种植面积,防止耕地抛荒撂荒。〔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粮食流通中心、各乡镇〕鼓励特种养殖,积极发展稻鱼、稻虾等综合种养模式。加大农业种养殖技术推广力度,强化水产技术以及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指导、培训,提升种养户种养水平。〔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保障粮食供应,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储政策,支持粮油加工企业稳定运行,加快实施一批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建设,加大市场监

  -8-

  测调配力度。落实与江粮集团签订的《2020年水稻产后服务协议书》,以江粮集团泰和烘干点验收数量为准,按湿谷每吨50元的标准给予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和种粮大户运费补贴。强化舆论引导,稳定市场预期。〔责任单位:县粮食流通中心、县供销社、各乡镇〕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打响“富硒”品牌,建设富硒农产品供应基地,推动蔬菜、脐橙、油茶等产业升级。〔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果茶局〕

  12.助推蔬菜产业发展。建立”挂点县领导指导督促乡镇、单位结对帮扶到大棚”的结对帮扶机制,确保每个蔬菜基地落实挂点帮扶单位和责任领导。帮扶单位因地制宜制定帮扶方案,每月至少一次深入挂点基地指导工作,对乡镇蔬菜产业发展工作开展全方位、全链条“保姆式店小二”帮扶服务。每个帮扶单位和相关乡镇要领种不少于5亩的蔬菜大棚,具体由第一书记或挂点干部领种。做好产品销售等产业服务工作,推进蔬菜产品进机关、进超市、进工厂、进学校,切实解决“卖菜难”的问题。〔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各有关部门〕

  13.抓好生猪增产复养。切实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生猪养殖,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依靠龙头企业带动恢复生猪产

  -9-

  业发展。落实生猪生产种猪、母猪各项补贴政策。及时掌握生猪生产动态,按时督促生猪规模养殖企业上报生猪生产月度监测报表,促进产能恢复。〔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

  14.加强能源运行保障。强化能源运行监测调度,统筹做好油电气等供需平衡。〔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住建局、县商务局、县石油公司、县供电公司〕精准对接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大工程项目用能需求,加强高峰时段综合调度和需求侧管理,确保电力迎峰度夏度冬。〔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供电公司〕优化电力布局,坚持35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与10千伏及以下配网建设并重、高压网架优化与配电台区布点、低压线路改造并举,推动220千伏抱塘输变电工程、110千伏振兴输变电工程110千伏古田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前期立项工作,积极推进110千伏岭背输变电工程、35千伏花桥变、观背变、黄泥变增容改造工程、35千伏坑溪变第二电源项目、35千伏靖樟变第二电源项目等可研初设编制,加快35千伏于楂新线π入凤凰、35千伏于楂新线改造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35千伏上宝至营下线路和2020年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规范供电所运营管理流程,实行“营配合一”运行模式,提升供电所的安全责任、供电服务责任和经营管理责任。〔责任单位:县供电公司〕

  -10-

  推动马安风电场项目尽早建成投产。〔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供电公司、马安乡、仙下乡、银坑镇〕加快省级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强能源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县能源行业安全、高效、稳定运行。〔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住建局、县商务局、县供电公司等〕

  (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15.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大产业链发展帮扶力度,切实发挥“店小二”帮扶实效,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分行业、分领域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帮扶活动,“一链一企一策”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推动基础原材料、核心技术、关键设备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抓紧谋划实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地化布局。〔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商务局、各有关单位〕

  16.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国内市场循环。着力挖掘内需潜力,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抢抓国家发行特别国债、加大专项债发行规模机遇,发挥好补短板促升级稳投资专项贷款的作用,聚焦“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抓紧谋划实施一批交通、电力、水利、5G、数据中心、公共卫生体系、应急物资储备、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各有关单位〕引导优质外贸产品开拓

  -11-

  国内市场,大力推进外贸企业,尤其是重点外贸出口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定发展,鼓励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数字贸易平台,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引导企业利用数字化平台,参加线上展览展会,拓展国外市场。〔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各有关单位〕

  (六)保基层运转

  17.强化开源节流。加大财源培植力度,稳定税收增长。〔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各有关单位〕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省基建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特别国债和“两新一重”项目投资,圆满或超额完成年初争项争资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各有关单位〕积极争取再融资专项债券,缓解地方政府债券偿还压力。〔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在年初预算压减10%的基础上,各级各部门全年一般性支出总额较上年决算压减15%以上,因公出国(境)经费和公务接待经费支出总额较上年决算压减20%以上,将节省的财力统筹用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各有关单位〕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再新增购置公务用车预算,公务用车运维经费只减不增。〔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各有关单位〕严格控制新增支出,严禁新建、扩建政府性楼堂馆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县财政局、各有关单位〕压实“保基本民生、保工

  -12-

  资、保运转”责任,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兜牢支出底线。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结转一年以上的项目支出等结余结转资金收回财政统筹使用。加强库款情况动态监测,加大资金调度力度和频次。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各有关单位〕合理确定基本民生支出标准,加大对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重点领域保障力度。〔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卫健委、县教科体局、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县房产局〕做好教师工资保障工作。〔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教科体局〕保障基层村(居)委会运转经费。〔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各乡镇〕

  18.切实防范债务风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开好“前门”,加大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支持力度。严堵“后门”,健全隐性债务常态化监测机制,严禁违规举债,严格执行化债方案,积极推进政府投融资平台整合转型。严格实行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提示和隐性债务风险等级通报制度,确保按期偿还到期债券本金和利息。〔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金融工作局、县国资公司〕聚焦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国企债务、房地产市场等重点领域,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金融工作局、县房产局、县国资公司、县银监工作组、人民银行XX支行〕

  -13-

  二、工作要求

  (一)加大宣传力度。各责任单位要结合“店小二”帮扶机制和“千名干部帮千企,防控疫情促生产”活动,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宣传兑现惠企惠民政策,坚定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信心。

  (二)加强部门协作。县发改委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统筹督促和协调指导,推动政策措施落实。县直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配合,主动认领任务,结合自身职能,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实化相关举措,全面落实本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

  (二)抓好跟踪问效。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各责任单位每月30日前将贯彻落实情况加盖单位公章报县发改委(联系电话:XXXX)汇总后上报县政府(含贯彻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改进建议等)。县发改委要及时跟进贯彻落实情况,并根据世情、国情、疫情适时开展政策评估,及时提出对策建议。贯彻落实情况列为县“五型”政府建设督查重点内容,由县“五型办”不定期进行实地暗访和随机抽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14-

篇十:关于六稳六保的实施方案

  2020年“六稳”“六保”追赶行动方案

  一、工业增产增效行动

  一企一策,梳理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支持优

  势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满产超产,引领产业上下游联动

  发展,培育壮大新产能,重点扶持工业企业x家。

  1.

  加大工业产品产销对接。鞋服和食品,6月底

  前策划开展1场**网红大赛;5月底前推动**市举办

  泳装直播节;近期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工信部第二届“双

  品网购节”促消费专项系列活动、第x届全国糖酒会。

  建材家居,6月底前开展“建材家博会线上展会”,联

  合主流媒体开展1场“**建材网上行”,举办1场市

  重点建设项目与本市建材生产企业产销对接活动。石油

  化工,5月底前组织1场无纺布生产企业与联合石化产

  能对接活动。

  2.

  推动企业协作配套。完善龙头企业与本地中小

  微企业配套协作扶持政策,引导中小微企业积极融入龙

  头骨干企业供应链。开展企业协作配套专场活动,6月

  底前组织x家龙头企业与x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能对

  接、协作配套。

  3.

  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推动数字化车间等智能

  制造项目建设,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培育一批示

  范典型。6月底前推动**纸业、**两个工信部智能制

  造新模式项目投产;建成数字化车间x个,组织x家企

  业创建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4.

  加大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强化中小微企业的首贷培植,推

  动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对接省中小

  企业专项基金,支持受疫情影响暂时受困企业获得优惠

  贷款利率。督促国有大行做大“中小微快贷”、“抵押

  e贷”等线上融资产品规模,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水平。

  推广服务业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试点。至6月底,对承租

  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企业免收或减半收取房租;

  对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

  上半年3个月租金。鼓励各类园区、小微企业双创基地

  等载体带头减免承租的中小微企业房租;鼓励社会资本

  建设的大型商务楼宇、商场等经营用房对承租的中小企

  业、商户减免租金,出租人减免租金的可按规定减免当

  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并引导国有银行对减免租

  金的出租人视需要给予优惠利率质押贷款等支持。

  二、第三产业提质扩量行动

  以实施第三产业优势企业提质扩量,推动优势产

  业、重点行业加快复工复市,恢复发展。重点扶持服务

  企业x家。

  1.

  加快批零住餐回补提升。推动中化在XX成立

  化工品销售公司,推动XX海峡石化交易中心发展,制

  定专门政策,培育石化专业楼宇。举办X场汽车促销活

  动。适时举办“XX美食嘉年华”等餐饮主题活动,组

  织开展全市百个品牌餐饮商家的超千家门店提供优惠

  资源,吸引消费者进店堂食。

  2.

  推动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推动X个在建项目加

  快投资建设、X宗未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加快房地产用

  地供应。探索限价限购政策定向

  宽松。

  3.

  促进旅游业回暖复苏。鼓励“XX人游XX

  ”“XX人游XX”。深入实施“一社一游一点”提升工程,加

  快鲤城龙头山文化旅游街区、洛江溪北文旅休闲生态农

  庄、XX、XX区八仙过海等项目建设,策划推出X条精

  品旅游线路、X个网红打卡点。

  4.

  推进物流快递业跨越发展。推进新一轮“中国

  快递示范城市”创建,引导7大快递物流企业在泉设立

  东南(或省级)区域总部、分拨中心、仓配一体化项目。

  实施“快递进厂”工程。

  三、建筑业稳产提质行动

  1.

  推动建筑业提质发展。全市选取100家建筑业

  企业,形成“一企一策”挂钩帮扶台账清单,采取“点

  对点”帮扶;开展2—

  3场大型的银企对接活动和行业

  人才培育活动,举办建筑高端论坛、全过程咨询、BIM技术应用、新技术高级研修班、**建筑大讲堂等;全

  年招引回归建筑企业3—4家,晋升一级以上资质企业

  10家。

  2.

  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推动洛江三一筑工、南

  安美的联城住工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力争下半年新投产

  1—

  2个PC基地;全年力争试点1—

  2个装配式钢结构

  高层商住项目;推动**建筑业协会成立建筑产业现代

  化分会,全年开展2—

  3场大型会员活动。开发装配式

  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大数据平台,力争二季度上线运行,提升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新经济抢滩布局行动

  1.

  推动高新产业“建链强链”。推进**芯谷、洛江智谷、开发区新型显示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打造

  集成电路、化合物半导体、传感器、光电子等产业链,重点推动矽品、三安、西人马、中石光芯等项目尽快达

  产,推动中探针、慧芯激光、恒煦Micro-OLED、**三

  安Micro-LED联合实验室等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招引延

  伸上下游产业链条。

  2.

  推动高企群体“增量扩面”。第二季度计划开

  展高企申报辅导培训6场,培训1300人次以上,力争

  2020年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推荐120家以上,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0家以上,累计保有量900家以上。

  3.

  推动科研平台“提质增效”。引进高水平科技

  创新平台,全年力争引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3—

  5个。

  推动清源创新实验室、天大**研究院、兵装集团特种

  研发中心等平台建设,启动时间中心大科学装置和时空

  产业园、**科学城规划选址。

  4.

  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见效”。落实科技成果“五

  个一”举措(即建设一个**科技大市场,设立一笔科

  技成果转化基金,实施一批科技合作项目,培育一批科

  技服务机构,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技术经理人团队),全

  年落地转化项目10项。

  5.

  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扎实推进知识产

  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知识质押融资风险补偿

  机制,培育更多高价值核心专利、国际知名品牌和优质

  地理标志。加快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建设,推

  动设立**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安分园区知识产

  权保护中心。

  6.

  推动数字经济“赶超发展”。争取培育10个

  左右的市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重点推动数字**(安

  溪)产业园纳入省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重要载体,打造成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最主要的数据中心

  在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专业交易市场、交通物流以

  及供应链服务等各类细分领域打造100个数字经济平

  台。

  7.

  推动园区建设“规范提升”。6月底前力争2个工业园区列入全省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园区。按照

  “园中园”和“传统+新兴”的园区发展模式,每个县

  (市、区)规划建设培育特色小微产业园2个以上,重

  点推进南安高端装备智造园、**海洋食品园、台商区

  中信重工智能装备产业园和**装备制造产业园。

  五、项目攻坚2020”提速行动

  1.

  “五个一批”项目扩张活动。实行重点项目一

  周一调度,每两个月举行一次集中开竣工,每季度开展

  一次签约活动,建立前期工作旬调度机制,跟踪今年已

  签约的169个项目转化落地,确保全年签约项目开工转

  化率达60%以上。

  2.

  传统基建投资扩容活动

  (1)

  交通专项。成立交通项目工作专班,推进

  28个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泉厦漳联盟路6月份主体完

  工(8月通车),泉南和厦沙德化连接线扩容等2个项

  目6月底开工建设;下半年,**大桥拓宽项目、**永

  宁外线一期等5个国省道项目开工建设。

  (2)

  水利专项。推动173个水利项目建设。第

  二季度,安溪龙门溪万里生态水系、**市伍堡溪河道

  整治工程等5个项目部分建成,**防洪排涝工程、南

  安诗溪生态水系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下半年,**防

  洪工程、**至**引调水工程等6个项目部分建成,白

  濑水利坝体C2标、**水库至x港供水工程等8个项目

  开工建设。

  (3)城建专项。加快推动768个城建项目建设。

  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第二季度局部通车;全力推进“聚

  城畅通”19个项目前期工作,确保一重环湾**段、**大桥、**大桥西节点等9个项目下半年开工建设。下

  半年新开**区市政道路、**安置区、**区高铁站周边

  配套道路等x个项目。

  3.

  新基建增规列盘活动。加快推动x个新基建建

  设。其中,2020年建成超过x个5G基站。围绕新基建

  各个领域,再策划生成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全年新增

  x个项目。

  4.

  工业投资技改扩张活动。“6?18”前通过网上

  推介、网上签约等方式,新增对接制造业项目50个以

  上,合同总投资350亿元以上。6月底前新开工建设亿

  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30个,竣工投产项目15个。

  5.

  国有企业扩大投资活动。继续推进市县公交、水务、港口、安保等国企战略性整合,力争2020年底

  前水务集团蓝深环保公司在香港上市。全力推进市属国

  企投资的**个在建项目,下半年再推进x个新开工项

  目。

  六、消费需求激活扩张行动

  1.

  产业直播系列活动。举办“海丝精品?好货不

  贵”**线上产业直播节,开展x场以上县市长直播带

  货活动和千场以上品牌企业直播活动,集中展示优势产

  业、品牌企业及优质产品。建设x个直播基地。今年内

  力争引导**产品在拼多多平台销售额超过x亿元。

  2?消费券发放惠民系列活动。5月起市县两级政

  府及有关部门联合发放困难群体、工会会员等多种惠民

  消费券,加快线下消费市场复苏。

  3.

  盛夏夜间消费系列活动。在各县市区发展夜间

  经济特色街区,围绕夜购、夜游、夜娱等主题,策划举

  办10场夜间经济特色活动,繁荣城市夜生活。

  4.

  推动电商总部回归。上半年推动电商网络零售

  额完成超x亿元,比增10%,鼓励工业企业在**新注

  册成立电子商务总部或法人企业,争取2家电商企业总

  部回归。

  5.

  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推进家政服务领域

  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入开展1—

  2个校企合作项目,培育

  建设1—

  2家产教融合型企业。

  七、出口市场突围拓展行动

  1.

  市场采购推广扩容。搭建全市共享平台,推动

  县(市、区)开展市场采购业务,推广落实好预包装食

  品出口试点政策,力争全年市

  场采购出口实现x亿元左

  右。同步搭建全省共享平台,推动XX、XX、**等设区

  市下半年在**开展市场采购业务。

  2.

  线上展示拓市场。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加强与阿

  里巴巴、拼多多、外贸牛、环球资源等国内外线上平台

  合作,开展线上展示、推介、洽谈。全年举办线上展示

  活动x场以上,组织x家企业参加线上广交会及x个线

  上国外知名展会。在香港贸发局“贸发网采购平台”上

  设立中英文版“**品牌专区”,筛选**100家行业龙

  头企业在平台上开展市场拓展活动。筛选推荐x家企业

  与环球资源网对接,争取为期一年的免费线上展示机会。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重大网上展销展洽会。

  3.

  推动跨境电商发展。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方案

  5月份获省政府批复,同步建设投用跨境电商综试区监

  管平台,探索货物包机等做法。做大**海关监管方式

  出口规模;推动国际邮政互换局与全球200个国家和地

  区互换邮件;推动邮包快件包裹以x海关监管方式应统

  尽统。创新开展保税电子商务进口,扩大母婴产品、奢

  侈品、保健品、食品类等跨境电商进口规模,力争打造

  **特色的进口聚集区。

  4.

  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整合政策、资金等资源,重点支持**8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创新发展。

  支持出口企业与大型商超开展系列对接,搭建外贸企业

  与国内大型平台商、线上营销大V的合作平台,鼓励出

  口企业在知名电商平台打造**出口产品内销专区。

  八、金融资金保障行动

  1.

  百名行长进企业活动。完善企业金融顾问制度,组织辖内银行支行长对存量授信客户、未发生授信关系

  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民营、小微企业开展走访活动,梳

  理问题清单、制定帮扶措施、宣传政策红利,力争上半

  年走访企业达x家次以上。

  2.

  实施制造业贷款提升工程。推动银行业机构制

  定重点产业金融服务方案,实施金融机构制造业贷款目

  标责任制管理。加快推动“银税互动”“助保贷”“科

  创贷”“创业担保贷”“云电贷”等政银合作项目做大

  规模。

  3.

  供应链金融翻番增长。支持银行业机构以供应

  链核心企业、优势龙头企业为依托支持链上中小微企业

  发展,发展网络供应链金融业务,探索开展“供应链平

  台+担保+银行”模式,支持品尚、一品嘉、辅城、陆地

  港、**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区域等供应链金融平台发展。

  4.

  畅通银企对接渠道。深化产融合作,支持海西

  金租、兴业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更好服务**装备制造、汽车租赁等行业。用好用足“金服云”、**小微企业

  金融服务平台等线上融资对接平台,市、县两级分行业、分类别开展多种形式银企对接活动10场以上,其中,6月底前针对鞋业、纺织服装辅料开展2场政银企对接会,推广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试点。争取国开行、进出口银

  行等政策性金融支持。

  5.

  拓宽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上半年举办5场“云”培训,对上市“预备役”企业实施“一对一

  ”专班服务。

  推动大型企业利用低利率黄金期,在银行间、交易所市

  场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获取低成本资

  金,腾挪信贷资

  源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海峡股权XX交易中心、海峡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海丝基金小镇等做大做强。

  6.

  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服务作用。推动

  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与省再担保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加

  强省市县三级机构联动协作,深化银担对接合作,建立

  健全风险共担机制,引导创新产品服务,推广XX市“商

  票质押融资、土地保证金担保融资、抵押物二押担保融

  资、龙头企业(股东)反担保融资、联合担保(再担保)

  业务”五种银企担合作模式。

  九、要素保障专项行动

  1.

  用地专题攻坚。加大批而未供与闲置土地的处

  置工作;强化项目用地保障。争取全年获批X个项目,约X亩。

  2.

  用林专题攻坚。全力争取解决XX大桥、XX江

  拓宽改造项目等涉及湿地保护调整问题;争取清XX风

  景区控规修编尽快获国家林草局批复,解决XX路北拓、XX路拓改安置房、XX山上山第二通道、XX歌舞剧院等

  X个项目建设受限问题。

  3.

  征迁专题攻坚。强化征迁属地责任,配齐配强

  工作力量,5月份开展征迁攻坚活动月,下半年开展一

  次“拔钉清障”活动。

  4.

  专项债专题攻坚。全力做好相关领域专项债券

  项目的储备申报工作,5月份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

  解读申报政策,逐县逐一行业靠前对接指导,尤其是已

  申报未获批的项目要进一步剖析原因,完善项目申报条

  件,争取下一批获得资金支持。

  5.

  生态环境专题攻坚。对全市x个市重点项目环

  评审批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实施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助

  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简化环评形式,优化审批流程,对x小类行业建设项目试行告知承诺制,可不经评估、审查,直接作出审批决定;对x小类行业建设项目实行

  环评豁免管理,无需办理环评手续。攻坚推进第二轮中

  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信访件办结销号。

  十、就业稳岗暖心服务行动

  1.

  加大稳岗返还力度。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中小

  微企业返还的2019年度失业保险稳岗补贴由50%提高

  至100%,实施期限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

  6月底前,允许工程建设项目暂缓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支付记录良好的企业可免缴。创新共享工厂,依托各类

  人力资源市场平台组织开展用工调剂,减少劳资纠纷。

  全市争取留住80%以上的技术骨干员工。

  2.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5月一6月,全市举办

  大中专毕业生网络招聘会25场以上,对中小微企业在

  泉首次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

  劳动合同、在本企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

  保险的,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吸纳就

  业补贴,实施期限至2020年12月31日,所需资金可

  从就业补助资金支出。

  3.

  突出抓好困难群体就业。支持企业和重点项目

  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困难群体劳动力。对企业吸纳登记

  失业半年以上人员就业且签订

  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在本企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按

  每人3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实

  施期限至2020年12月31日,所需资金可从就业补助

  资金支出。

  4.

  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网络直播等新

  业态新职业新技能培训,大力推进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

  训行动,广泛开展企业职工线上培训和新录用人员简易

  岗前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工作。

  5.

  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实施分类分档的临时救助

  制度,规范实施急难型救助5个工作日内发放到位工作

  流程,临时救助资金使用率达到90%以上。对受疫情影

  响和因突发性、紧迫性问题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

  难群众,直接给予临时救助,做到应救尽救、“一个都

  不能少”。3至6月,阶段性加大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

  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价格临时补贴力度,在现行

  补贴标准基础上提高1倍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十^一、营商环境攻坚提质行动

  1.

  审批时限再压缩。企业开办时限减少至2.5个

  工作日,不动产一般登记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160千瓦以下低压用户办电10个工作日完成。

  2.

  服务要素再集成。全面推进“一窗通办”,6月底前完成新入驻公安交管车驾管业务“一窗式”综合

  受理,全年实现进驻部门审批服务事项100%“一窗式”分类受理。推进“一事一次办”改革,全面梳理“一件

  事”集成套餐服务涉及的多部门联办服务事项,6月底

  前完成企业开办、工程项目审批“一件事”目录清单梳

  理,年底前公

  布10件“一件事”集成套餐式政务服务

  事项。

  3.

  智能审批再提升。优化“**政务服务”小程序,推广“不见面审批”,上半年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

  97%以上,“一趟不用跑”比例达到65%,政务服务自

  助一体机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形成“15分钟”政务

  便民圈。

  4.

  政策兑现再加速。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通过中国XX政府门户网站、XX政务公众号、新闻媒体

  等主流渠道及“政策面对面”“新法面对面”“东海潮

  声”等互动平台,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惠企政策服务专

  窗,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精准推送政策,打通政策落实

  “最后一公里”。按

  照政策延续、门槛要低的要求,优

  化调整困难企业帮扶、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等及时管用

  的政策,在招商引资时争取项目在泉设立法人单位,加

  快推进专业市场、城市综合体统一收银开票,鼓励物流

  快递企业分支机构改为法人企业,确保统计数据应统尽

  统。

  5.

  政企互动再提效。组建一批服务企业专业小分

  队,由市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分管领导担任队长,抽调市、县、乡、村相对专业干部作为企业服务专员,挂钩服务

  相应行业、企业,及时跟进企业经营情况,精准帮助协

  调解决具体问题,实行“点对点”服务;通过“企业复

  工复产登记”小程序、“12345”便民服务热线等平台,及时汇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和诉求,建立健全问题分级

  分办和调度制度。

  十二、守底线保运转防风险行动

  1.

  落实财政“三保”。坚持厉行节约,进一步压

  减一般性支

  出,统筹全市财力向基本民生领域、基层运

  转、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倾斜。

  2.

  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加强财政金融风险监

  测,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介入、早处置。摸底

  6月末续贷及还息困难企业,逐行列出企业清单,提前

  介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督促银行业机构不

  抽贷、不压贷、不断贷,协调银行业机构综合运用展期、续贷、应急转贷、延期支付利息等方式“一企一策”帮

  扶处置,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3?做好农牧渔业稳产保供。重点扶持农业企业x家。持续推进农业“五百”示范项目,推动x家农业龙

  头企业增产。建设高标准农田x万亩以上,稳定粮食播

  种面积x万亩、产量x万吨。建立“产加销”联盟平台,推动农产品生产企业同“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

  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拼多多”“一亩田”和“阿

  里巴巴”建立产销对接渠道。

  4.抓好脱贫攻坚薄弱环节。重点监测脱贫不稳定

  重点监测户x户x人和受疫情影响存在返贫风险的x户x人贫困户,落实一户一档至少一项帮扶措施。开展

  贫困户住房、饮水安全大排查活动和全市脱贫攻坚“入

  户帮扶月”活动。下达市级产业扶贫专项资金x万元、市级突发事件救助扶贫资金x万元、受疫情影响的贫困

  户生活救助资金x万元,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下

  拨x万元扶持薄弱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推动全市x个薄

  弱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x万元以上。

  5.

  坚守底线确保安全发展。把做好“六稳”“六

  保”工作放在

  更加突出位置,统筹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

  与安全生产工作,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大力度推

  动全市安全生产“百日行动”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

  行动,边部署边排查边整治,多措并举确保监管全覆盖,安全有序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篇十一:关于六稳六保的实施方案

 工信局“六稳”“六保”工作方案

  为深化贯彻***关于“六稳”“六保”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六保”任务的实施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当前经济稳定运行若干措施的通知》,结合我县工业、商贸以及科技领域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加强工业企业调查争辩:深化企业调研,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具体了解企业运营和项目建设状况,对企业和项目反应的问题,分类实行措施帮扶指导。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测调度,准时把握我县工业运行态势,尽快挂念企业摆脱疫情影响逆境,争取在资金、用工、市场开拓和转型升级等方面助力企业,使企业不断进展壮大。

  二、加快重点项目投产达效:大力推动项目建设,开展工业项目服务秘书工作。做到项目有专人跟踪推动,问题由专人沟通解决。对于项目存在的问题,不易解决的优先实行组内沟通协调解决的方式进行初步谋划,乐观协调协作各成员单位形成解决方案。对经项目中心商定方案后仍难以顺当推动的问题,准时报告县委、县政府,同时报州项目中心。加大“保姆式”服务力度,解决前期建设手续和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主动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和连接,把国家、省、州出台的一系列惠企政策争辩透、争取够、使用足,切实为企业进展争取政策扶持,助推项目建设。

  三、抓好“小升规”企业培育:开展小升规企业摸底调查,建立规下转规上企业后备库。对有独立法人资格,规范会计、统计制度,年销

  售额在2000以上的规下企业,指导其通过统计系申报纳入规上工业企业口径,今年方案新增规上企业3户。同时充分利用省、州、县升规嘉奖政策,乐观引导和新进企业组织企业入规嘉奖申报,争取资金支持。

  四、加大工业企业帮扶力度:围绕企业在进展中的实际需求,通过聘请华硕律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以座谈会、培训、宣讲等形式,为企业供应法律询问、企业管理、上市培训以及国家、省、州各项政策措施解读等方面的各类专题服务。组织企业参与各类展会,挂念企业拓展市场销售和品牌知名度。挂念企业争取工业稳增长、重点产业进展专项等政策资金,加快企业进展。

  五、乐观争取工业企业融资:多措并举,**企业融资难题。做好融资需求和供应状况调研。深化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态和融资需求和金融机构信贷产品特点等状况。做好宣扬推介,携手金融机构向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宣扬融资政策、信贷产品、放贷条件等。

  六、全力保就业促消费:乐观开展“万人线上培训”活动,开展电商创业培训300人次,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乐观作用。支持商贸企业开展多样的促销活动,扩大营业规模,拉动消费。挂念企业争取外经贸进展资金,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七、加强生活物资保障:建立重点商品经营性储备制度,切实保障米面油、奶、蔬菜等产品供应,稳要有序做好冻猪肉储备投放。

  八、抓好成品油供应和市场管理:开展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严峻打击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违法行为;对加油站油品进油渠道、进油发票、进、销、存台账及进卸油影像资料等状况进行常态化监管,从源头上杜绝劣质油的市场渠道,全力保障油品市场供应。

  九、全力提升县域科技水平:加大培育和进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力度,筛选重点企业全力指导、挂念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引导和支持我县科技型企业依据高新技术企业标准推动企业建设。挂念企业争取科技进展专项引导资金,进一步提升企业研发水平,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篇十二:关于六稳六保的实施方案

 深化预算管理机制改革“六稳”“六保”工作方案

  1.涵养优质税,提高收入质量。

  一是巩固减税降费成效。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税收的“减法”,实现财培植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获得感,更好地提振实体经济竞争力和企业创造力。二是着力财税合理增长。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综合治税平台,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严格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坚决杜绝虚收空转,不断提高财税收入质量。三是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好用活财政资金,全力支持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总部经济发展力度,推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放大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促进经济增长与财建设良性互动。

  2.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

  一是切实守牢“三保”底线。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的思想,努力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大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预算压减20%,坚决守住“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底线,把钱用在刀刃上。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财政工作的奋斗目标,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集中财力支持教育、就业、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继续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三是优化财政资配置。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建立起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资金管理机制,全力服务推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保护生态环境及全市重大建设等重点领域。

  3.实施精细管理,提高资金绩效。

  一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健全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强化评价结果运用,逐步将绩效目标编制、运行跟踪、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将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安排预算、完善政策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二是强化债务监管。进一步压实管理责任,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做大做强综合财力分母基数,确保完成扬州下达的债务率目标。引导平台公司重点做好展期置换、降成本,做好项目储备,守住资金链不断的底线,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三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管运营体系,规范运行机制,对9家市管国有企业编制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4.推进财政改革,优化财政机制。

  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机制改革。根据《江苏省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施工作方案》有关要求,适时启动智慧财政管理一体化平台,建立全市一体化数据、一体化业务、一体化服务、一体化应用的智慧财政信息化管理系统,为财政预决算政策的编制、执行和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提升全市政府财政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二是推进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票据电子化。发挥数据互联优势,整合资,完成非税票据电子化系统开发、对接、测试等工作,实现财政票据使用单位和非税收入执收单位、代收银行、财政部门电子信息互通共享,开出电子票据。三是开展国资国企改革。创设房屋出租合同动态管理系统,对房屋出租从申请到备案的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到期预警机制。开展国有控股公司持股改革,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保持核心人才队伍的稳定性,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四是探索财政法治监管新路径。围绕高质量发展总基调,持续推进法治财政标准化管理,强化财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大力开展涉法事务管理和财政法治宣传工作。五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部署本地区采购意向公开工作,不断提升政府采购透明度、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篇十三:关于六稳六保的实施方案

 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省关于印发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切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优化就业环境

  (一)推动降低就业门槛。根据统一部署,进一步梳理压减准入类职业资格数量,取消乡村兽医、勘察设计注册石油天然气工程师等职业资格,推进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将技能人员水平评价由政府认定改为实行社会化等级认定,由用人单位和相关社会组织按照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支持服务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接受市场和社会认可与检验。严格执行《职业资格目录》,目录之外一律不得许可和认定职业资格。合理降低或取消部分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要求。进一步规范小微电商准入,严格落实便民劳务活动、零星小额交易活动免予登记的标准。着力放宽电商准入和豁免登记。经营者通过电子商务类平台开展经营活动的,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申请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的,允许其由电商平台出具的网络经营场所作为经营场所进行登记。对销售农副产品、家庭手工业产品,或者利用自身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的经营者,个人从事网络交易活动,无须取得许可且年交易额累计不超过10万元的,依法予以豁免登记。

  (二)支持提升职业技能。重点针对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易地扶贫搬迁户、退捕渔民户劳动力,以及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开展技能培训,2021年完成各类技能培训11.5万人次以上。继续开展以工代训,简化企业申办以工代训补贴流程和资料,鼓励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定点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组织中小微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并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三)支持和规范新就业形态发展。积极落实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场所租赁补贴等创业优惠政策,以创业带动更多城乡劳动力就业。积极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切实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作用,促进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创业,带动其就业。举办招聘会,促进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对平台企业的监督和引导,做好价格公示,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积极争取级、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加强“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等建设。支持带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政策相关措施,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在户籍地或居住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

  (四)健全惠企服务机制。严格按照直达资金管理要求,及时调度和拨付直达资金。优化退税审核程序,逐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处理。按照统一部署,推动实现非税收入全领域“跨省通缴”。精简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办理流程和手续,持续扩大“自行判别、自行申报、事后监管”范围。扎实推进财产和行为税十税

  合并申报。整合增值税、消费税及城市维护建设税等附加税费申报表。大力发展征信服务,推动市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向地方征集平台发展,推动水电气、纳税、社保等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依托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精准“画像”、有效增信,提升金融、社保等惠企政策覆盖度、精准性和有效性。引导全市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依托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和市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切实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成功率。贯彻落实省发展改革委有关清理取消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公用事业行业各种形式不合理收费的政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积极配合做好反垄断行为线索的摸排,依法配合调查行业垄断、破除行业壁垒,打破地方保护,依法查处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确保市场公平有序。深入开展“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行动,加大企业科技供给。

  (五)规范提升中介服务。积极开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收费行为监管,从严查处行政机关将应当委托开展的技术性服务费用通过中介机构转嫁给企业承担、强制指定或变相强制指定企业接受中介机构服务以及依靠政府职能或利用行政资源强制服务并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等违规行为。依法降低中介服务准入门槛,提升服务质量,督促做好价格公示,坚决查处乱收费、变相涨价等行为。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的中介服务事项外,审批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申请人委托中介服务机构开展服务,也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关中介服务材料。

  (六)规范改进认证服务。鼓励政府、行业、社会等多层面的认证采信机制,推动认证结果在不同部门、层级和地区间互认通用。对认证机构认证活动,强制性认证产品开展监督检查,督促认证机构对其认证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实施有效

  跟踪检查,暂停或者撤销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的认证证书,坚决整治“各类认证乱象”。

  (七)优化涉企审批服务。加强对已下放事项的监督检查和评估问效,进一步清理变相审批、违规审批、以备案之名行审批之实等行为。强化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确保下放事项“接得住、用得好”。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条件和审批标准,明确行政备案材料、程序。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服务。积极加强与公安、人社、税务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推动落实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实现企业登记、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员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线上“一表填报”、线下“一窗受理、并联审批”,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2021年底前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工作日以内。推动更多涉企事项网上办理,简化优化商事服

  务流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打击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申请行为,将确属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专利申请进行撤回。对我市商标窗口开展商标恶意注册自查工作,要求窗口人员提升政治敏感性和工作责任感,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对商标申请材料要认真严格审查,严禁受理易产生不良影响的非正常商标。

  三、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

  (八)持续提高投资审批效率。进一步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推进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优化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重大投资项目审批流程。积极推动我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多规合一”业务服务平台等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大幅压缩审批时限。鼓励企业利用自有工业用地,兴办先进制造业、生产性及高科技服务业、创业创新平台等支持的新产业、新业态建设项目的,可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

  类型使用土地,过渡期为5年,过渡期满,依法按新用途改变办理用地手续。鼓励企业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和满足消防、建筑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等途径提高现有工业用地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可以按照实测面积予以竣工规划认可,完善办理产权手续,降低投资项目运行成本。

  (九)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持续开展精简申请材料,进一步精简整合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涉及的行政许可、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等事项,对简易低风险

  工程建设项目实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落实、省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审批管理制度,加强全过程审批行为和时间管理,规范预先审查、施工图审查等环节,严禁体外循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措施,补齐短板,堵塞漏洞,建立“体外循环”问题常态化工作机制。大力推动项目前期策划生成和区域评估工作,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效率。

  四、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

  (十)清除消费隐性壁垒。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释放消费潜力。加强市、县(区)联动,进一步梳理政务服务办事指南,在二手车交易市场及二手车经营主体备案审批服务中,着力推进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进一步优化企业准入服务,开展诚信容缺受理,切实降低二手车经营企业准入成本。积极推进旅游经营主体培育专项行动,新增规上、限上旅游市场主体5家以上。适当放宽旅游民宿市场准入,新增标准级以上客栈、民宿、农家乐20家。落实

  省制定的跨地区巡回演出审批程序指南,为演出经营单位跨地区开展业务提供便利。

  (十一)便利新产品市场准入。在相关标准未出台之前,鼓励支持相关社会团体、企业制定团体标准或企业标准,并在“全国标准化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自我声明公开,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快速进入市场。支持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扩大“三同”适用范围,增加优质产品及服务供给,实现内外销转型,一体化营销,破除出口商品转内销的系统性障碍。

  五、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

  (十二)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严格落实《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扎实开展与外商投资法不符合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专项清理,确保外资企业平等享受各项支持政策。鼓励、支持外资企业参与制定和行业标准。积极支持外资企业参与和行业标准制定。严格执行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填报指导,减轻企业报送负担。持续推进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管家制度,积极帮助外资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全力做好外商投资服务工作,着力营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

  (十三)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按照统一部署,做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中新增功能的推广工作。认真落实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模式改革,根据贵阳海关统一部署,推进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压紧进出口单证审核耗时,尽力推行属地报关,推行海关预约通关时间,鼓励企业采取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方式办理通关业务,指导企业用好海关改革政策红利。

  (十四)清理规范口岸收费。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开展口岸收费标准制定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示口岸收费目录清单,进一步规范口岸收费。对政府依成本定价

  的收费项目,协助省发展改革委开展成本监审或成本调查。对调整的收费标准,按要求及时督促落实;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收费项目及对应的收费主体,协助省发展改革委开展典型成本调查,为合理规范收费提供依据。

  六、进一步优化民生服务

  (十五)创新养老和医疗服务供给。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盘活闲置资源,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租赁、联营、合作等方式参与养老机构改革,推进具备向社会提供养老服务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成为企业或开展公建民营。到2022年社会运营的养老床位不低于养老床位总数的60%。将失能老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纳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目录。2021年改造提升5个标准化养老院,新增1100张护理型床位。根据统一部署,取消诊所设置审批、诊所执业登记由审批改为备案。取消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等级划分,每个区县至少认证1家职业健康体检机构,便利市场准入。深入推进“互联网+处方流转”建设,实现“两病”(糖尿病、高血压)线上就诊、线上购药。

  (十六)提高社会救助精准性。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积极运用省社会救助大数据监控平台,及时核实系统反馈的失业人员、高费用患者、重残人员、重灾农户等易致贫返贫低收入人口预警信息,做到线上信息监测预警与线下摸排处置高度融合,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十七)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推进政务数据共享交换。抢抓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城市建设机遇,推进公共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场景大数据调度平台建设,依托省市一体化共享交换平台打通信息壁垒,全力推动政务服务公共数据资源整合、归集、共享。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认真梳理涉企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实行事项动态管理,整合申请材料,剔除重复证明材料,精简办事流程,实现企业申请材料可共享可查验,减少企业办证办照成本。持续推进“一

  网通办”“一证通办”“一窗通办”“全省通办”“跨省通办”。2021年底前实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就医结算备案、社保卡申领、户口迁移等74项事项异地办理。与毗邻省份、重点劳务输入地、东西部协作地区建立政务服务“跨省联办”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省发展改革委

  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只智能技术困难的行动计划(2021-2022年)>的通知》精神,切实解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

  七、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十八)强化放管结合和评估。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对所有涉企许可按照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种方式分类推进改革。加强医疗器械事中事后监管,按照每年年初制定的日常监管计划,以问题为导向,认真落实属地管辖和分级管理,加强对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监管和批发企业的抽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断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促进医疗器械行业公平有序发展,切实保障公众用械安全。

  (十九)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制定印发市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等系列配套工作方案,明确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和全市市场监管涉及部门抽查事项清单、抽查计划;引导全市市场监管涉及部门将更多事项列入抽查事项清单和抽查计划;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部门网站、政府网站等,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将双随机检查结果和其他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结果记于企业名下,在网上向社会公开。按照《“互联网+监管”系统监管事项目录清单梳理说明》要求在本级监管事项

  目录清单基础上只增不减原则,动态调整监管事项清单和检查实施清单。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的要严格监管,坚决打击疫苗、食品、药品、环保、危化品等重点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着力守好质量和安全底线。开展疫苗质量专项检查,确保疫苗质量安全;每季度开展一次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专项检查,确保精麻药品安全。实施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管理,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督促食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医疗器械事中事后监管,以问题为导向,认真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督促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断规范企业生产经营使用行为,促进医疗器械行业公平有序发展,切实保障公众用械安全。结合我市实际,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引导和规范其健康发展。推动监管信息共享,强化监管信息综合运用,提升监管质量和效率。

  (二十)严格规范行政执法。严格落实、省、市行政裁量权基准,保障法律、法规、规章有效实施,纠正处罚畸轻畸重、类案不同罚、执法“一刀切”等不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大食品药品、公共卫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城市管理、交通运输、教育培训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方式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对轻微违法行为,慎用少用行政强制措施。大力推行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制度。

  八、保障措施

  (二十一)完善企业和群众评价机制。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坚持以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中国政府网与政务服务网整合应用,建立企业和群众评价改革举措的常态化机制。及时公开评价结果,强化差评整改,形成评价、反馈、整改有机衔接的工作闭环,做到群众参与、社会评判、市场认可。

  (二十二)加强组织实施。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及时研究解决“放管服”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做到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及分工,制定细化具体的落实措施,逐项抓好落实。

篇十四:关于六稳六保的实施方案

 关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

  落实“六保”任务的实施方案

  方案“六稳”“六保”

  关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实施方案方案“六稳”“六保”

  为深入贯彻落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抓紧抓实抓细抓到位上下功夫,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特制定本方案。

  一、保居民就业

  1.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十个一批”扩岗行动。加大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力度;国有企业今明两年招聘应届毕业生,招聘数量不低于新增岗位的50,不低于

  20年;扩大社区就业岗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村居、社区就业;鼓励应届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或继续升学深造。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用人单

  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开展毕业年度、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困难家庭未

  就业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

  2.做好相关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通过回归农业、农村电商、自主创业等方式,扩大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规模。用好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用工对接服务平台,对吸纳省外贫困劳动力的给予跨省务工奖补。扎实推进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切实抓好退役军人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3.突出抓好困难群体就业。重点抓好已脱贫但不够稳定、受疫情影响存在返贫风险的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就业工作,支持企业和重点项目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困难群体劳动力,延长公益性岗位政策期限。确保零就业有劳动力的困难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4.强化企业稳岗就业。适当放宽受疫情影响企业稳岗返还政策认定标准,对受疫情影响不裁员、少裁员的中小微企业,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全额返还。

  5.优化就业公共服务。鼓励企业和用人单位持续开展在线招聘,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全天候全覆盖服务模式。推进在线办理就业服务和补贴申领。实施“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

  二、保基本民生

  6.适时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

  众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省定农村低保最低标准从人均每年3700元提高到4050元,老区苏区县低保、特困供养资金补助在

  原比例基础上再提高10。

  7.加大临时救助力度。2021年阶段性提高临时救助筹资标准,加大对老区苏区县资金倾斜。对受疫情影响和因突发性、紧迫性问题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群众,直接给予临时救助。全面落实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政策,关心关注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8.阶段性加大价格临时补贴力度。今年4月至6月,阶段性加大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价格临时补贴力度,对相关优抚对象、保障对象,以及阶段性纳入保障范围内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在现行补贴标准基础上提高1倍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补贴金额与物价涨幅同比例变动。

  9.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防止返贫。巩固提升“三保障”,持续开展控辍保学行动。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支持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复工复产。鼓励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畜产品。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多措并举防止因疫致贫、返贫。

  10.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实现“医保村村通”。深入开展健康福建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抓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和妇幼健康工作。全面完成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各项目标任务。

  11.保障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新开工建设20所左右公办幼

  儿园,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数4万个。推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落实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关爱工作。义务教育“大班额”控制在1以内。

  12.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缓解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阶段性居住困难。重点改造20年底前建成、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的老旧小区,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

  13.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确保全省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优。充分发挥生态云平台作用,督促企业落实环评要求、正常运行环保设施、稳定达标排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一革命四行动”。继续实施一批危废处置补短板投资工程包。

  三、保市场主体

  14.实施一二三产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坚持抓两头带全局,以打通政策链、服务链、操作链等“三个链条”为突破口,以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增产增效为切入点,选取百个以上农业特色产业和企业、千个以上第二产业优势产业和

  企业、千个以上服务业重点产业和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15.实施困难企业帮扶行动。用好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

  600亿元外贸专项贷款。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外

  贸出口企业到期贷款不抽贷、不压贷,到期给予续贷。至今年6月底,对承租国有经营性房产的中小企业免收或减半收取房租,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上半年3个月租金。鼓励各类园区、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等载体带头减免承租的中小微企业房租;不动产出租方减免租金的可按规定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非国有房屋减免租金的可同等享受上述各项政策优惠。落实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下调、缓缴住房公积金等政策。

  16.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设立首期100亿元贷款额度的福建省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整合设立规模10亿元的省级政策性优惠贷款风险分担资金池,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融资。对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金融机构,予以正向激励奖励。

  17.帮助企业稳定市场。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保和财政贴息等政策工具,帮助企业稳住海外市场和订单。引导外贸企业线上洽谈接单。推动生产型出口企业拓展国内市场。举办若干场大型“闽货华夏行”促销活动。举办“全福游、有全福”

  主题系列旅游营销活动。

  18.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遴选公布一批数字经济“瞪羚”等创新企业清单,大力发展新零售、“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等线上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平台型交易中心和平台经济品牌企业。扶持“旅游+”“+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四、保粮食能安全

  19.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压紧压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确保全年粮播面积1250万亩、总产量500万吨。加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粮食应急保障水平。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调整优化粮食储备结构。

  20.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大力发展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加快推进84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6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升8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水平。加强“菜篮子”

  基地建设,加强280万亩蔬菜田间管理。推进96个年出栏万头

  以上规模养猪场项目落地投产,确保完成年存栏900万头目标。推动农产品主产区与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一品一策”对接销售。

  21.强化能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多类品种、多种形式互为补充、协同联动的能安全储备制度。加强天然气供需平衡调度。有序提升煤炭储备规模。增强油气储备和应急

  保障能力。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工作,优化电力调度,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构建稳定灵活的电力供应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清洁能发展。

  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2.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固链行动。加快构建福建产业链自主配套体系,培育形成20个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加强电子信息行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加快推动“电动福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设立省级新能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加强石化下游塑料加工、纺织、鞋服、家装等产品市场内销供需对接。大力培育5g、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新材料等新兴产业。23.推进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工程。加大“三个一百”重点企

  业支持力度,培育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龙头企业400家以上。大力培育产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配套企业上线“金服云”平台,对接“快服贷”产品。

  24.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精细化工等产业链短板,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集群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共建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加快建设省创新研究院和省创新实验室,推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在新能、新材料等领域创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大力引进和培育

  一批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制。

  25.加快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围绕龙头品牌带动、科学规划布局、产业集约发展、产教融合、科技创新等十大专项,加快园区标准化建设步伐。重点推进首批16家试点园区标准化建设,促进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产业。创新工业(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投融资机制。

  26.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全面推进“云招商”“云签约”,抓好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相关工作,做好“9·8”投洽会、“5·18”海丝博览会境外客商资维护,办好“6·18”创交会云上展会。

  六、保基层运转

  27.加大基层保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转移支付支持。持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重点向财政困难地区、基本民生领域倾斜。做好教师工资保障工作。保障基层村居组织运转经费。

  28.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达进度。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达,切实缓解基层财政资金压力。

  29.强化支出保障与约束。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足额保障基本民生和基层运转各项支出。完善财政风险防范处置机制,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

  七、畅通产业、市场、经济社会循环

  30.畅通产业循环。分级分类协调解决企业对设备、零配件、原材料等多方需求,切实疏导和打通各种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堵点。实施打通外贸全链条发展十大行动。推进“丝路海运”“数字丝路”等八大工程。

  31.畅通市场循环。加快推动居住、商业、医疗、文化、旅游、康养等行业复市,促进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鼓励社会与个人创新创业。聚焦产业消费“双升级”,推动形成市场供需的良性互动。

  32.畅通经济社会循环。坚决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重点工作,兜紧“米袋子”、丰富“菜篮子”。下大力气解决好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社区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八、激活消费需求

  33.重振线下消费信心。落实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系列政策,鼓励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在五一黄金周之前出台消费券政策。开展“消费季”促消费活动,积极发展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加快打造地标性商圈。推动传统消费行业调整营销方式、产品供给等。

  34.积极培育新兴消费。培育壮大生鲜电商、物流直配、网

  络诊疗、线上教育、数字娱乐等新兴消费领域和消费热点。推进名优特农产品网络营销。对利用电商平台实现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或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奖励。扩大新能汽车消费。扩大现代信息技术和绿色环保商品消费。科学引导居民理性扩大健康类消费。

  35.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支持出口企业参加“闽货华夏行”等国内重点展会。搭建外贸企业与国内大型平台商、线上营销大v的合作平台,鼓励出口企业在知名电商平台打造福建出口产品内销专区。引导优质外贸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加大对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投保的支持力度。

  九、扩大有效投资

  36.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落实加快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18条措施,组织实施一批数字基础设施示范应用工程,重点推进华为鲲鹏超算中心等52个重大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培育形成新的投资动能。

  37.强化重大项目攻坚。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要素全流程保障,优化施工组织,千方百计推进交通、能、市政、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厦门新机场、福州机场二期等今年计划新开工的554个重大项目尽快开工。进一步梳理百项重大工程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继续组织实施补短板投资工程包。

  39.加快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围绕科技创新、城乡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民生保障等领域,引领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组织一批央企、民企和外企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转化为开工项目。建立重大项目服务工作专班,“点对点”精准服务。

  十、加强组织保障

  40.抓好政策落实。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通过一体化政务平台、网上办事大厅、惠企政策“掌上知”等渠道,拓展政策知晓度和申办便利度。储备一批重大政策,创新完善政策工具箱,确保政策跑在受困企业前面。

  41.强化要素保障。践行一线工作法,主动靠前服务,切实疏导和打通各种堵点断点,强化资金、用地、用林、用海、用工等要素保障,充分调动各方资和力量为企业纾难解困。

  42.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健全困难企业救助机制,要快速办理、快速协调,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在“六保”工作具体操作层面上要精准、便民、可操作,真正让企业和群众便捷享受“六

  43.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全力以赴做好协调保障,实行“一个保、一个协调机制、一套工作方案”,抓紧抓实抓细具体工作措施,加大督促检查和协调推动力度,确保“六保”保得住、保得好。

推荐访问:关于六稳六保的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六稳六保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