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英国校园暴力现状(8篇)

英国校园暴力现状(8篇)

时间:2022-11-20 16:3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英国校园暴力现状(8篇)英国校园暴力现状  word  中学校园暴力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  1/21word本研究采用了课题组设计的“中学校园暴力现象问卷〞,考察了安定区217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国校园暴力现状(8篇),供大家参考。

英国校园暴力现状(8篇)

篇一:英国校园暴力现状

  word

  中学校园暴力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

  1/21word本研究采用了课题组设计的“中学校园暴力现象问卷〞,考察了安定区217名中学生。结果明确:〔1〕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的比率为14.75%;参与校园暴力的比率为5.53%;遇见校园暴力的比率为62.67%。中学校园暴力现象很普遍。〔2〕中学校园暴力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根本为男生所为。男生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的比率远远高于女生。〔3〕17至19岁的学生是校园暴力行为的主要群体,16岁以下和20岁以上如此明显下降,这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密切相连。〔4〕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在校外其他地方,很少发生在校内。而在学校内发生校园暴力的主要地点是厕所,另外还有操场。〔5〕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时间大多数在晚上放学时间,其次是其他校外时间,在校期间很少发生。〔6〕中学生对校园暴力的态度五成多是深恶痛绝。而观望,漠不关心、认为正常、还有适度参与者占四成多,且持这种态度者随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这对于校园暴力的干预是极为不利的。〔7〕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己之间的争强好胜和因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而且各个年级具有相对一致性。〔8〕大多数中学生在遭遇校园暴力后更倾向于报警,其次选择报告教师和告诉家长。还有少局部学生选择忍气吞声或者找人报复,极少甚至参加暴力团伙。〔9〕杜绝校园暴力首先是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其次是多组织学生的集体活动;再次是加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力度和加大学校的管理力度等。〔10〕中学校园暴力主要发生在男生之间,女生之间的校园暴力现象也占一定的比重,女生之间的校园暴力事件在高年级有一定的呈现。80%多的校园暴力事件,有社会闲散人员的参与。低年级易发生校园暴力的学生群体主要为早恋的学生和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而高年级主要是在其他方面,其次是早恋的学生,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发生校园暴力现象随年级增高低降趋势。绝大局部学生对校园暴力持反对态度,对校园暴力的总体看法是家庭的过分溺爱,、学生间的争强好胜、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等是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对校园暴力现象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希望学校加大管理力度,对学生对进展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等,重点进展心理辅导。〔11〕中学校园暴力行为在不同学校有很大的差异,与校园周边环境,学校管理等关系密切。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和参与校园暴力现象都有显著的年级差异,校园暴力现象随年级的增高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中学;校园暴力;调查分析

  2/21word1问题的提出

  无论是兴旺国家还是开展中国家,校园暴力事件〔包括欺侮事件〕在当前是层出不穷,全球对暴力行为(包括欺侮行为)的研究也随着暴力事件的急剧上升而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美国心理学会编制的心理学图书期刊数据库〔PsycINFO〕1900-1990年只有62篇相关主题的引文,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共计289篇相关引文,而2000年到2004年五年时间就有562篇相关引文。〔Berger,KathleenUpdateonBullyingatSchool:ScienceForgotten?[J]DevelopmentalReview,2007,27〔1〕:37〕这说明全球对校园暴力行为的关心度已经越来越高了,而令人困惑的是,关心度的提高似乎与校园暴力事件的急剧上升成正比而不是反比的关系。世界上最早关注校园暴力问题并将这一问题上升为国家政策层面的是挪威,当时挪威有三位在校学生因为暴力侵害而自杀,从而使校园暴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日本,1984年到1985年16位小学生集体自杀,涉嫌受到校园暴力伤害,所以校园暴力问题被视为重大的社会问题,随后学术界也发表了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性论文。英国1988年了第一本有关此问题的学术论著──《学校中的欺侮行为〔BullyinginSchools〕》〔泰特姆和雷恩〔Tattum&Lane〕合著〕,校园暴力从此成为学术界和社会所关注的独立的重大课题。

  在中国,研究校园暴力的研究似乎是从国外的校园暴力开始的,见诸于学术期刊的最早介绍校园暴力的是1989年托马斯?索威尔和郭宏的《美国校园中的新种族主义》,1990年晓伟的《法国校园暴力多》,1990年李晚生的《美国校园内外的恐怖行为》等。当时中国学术界可能还没有预料到时至今日,我国的校园暴力问题会像国外一样成为一个严重的影响安宁的社会问题。1995年1月某某某某一名初中学生由于受到他人欺侮而自杀;某某奉节县一名学生在教室引爆炸药,当场炸死三人,伤四十人。〔庞归梅,杨守存.校园暴力与其成因分析[J].青少年研究-某某省团校学报.1996(3):39-40〕2006年9月份市商务科技学校40多名学生在校内群殴,导致其中一名学生被乱棍打死。(姜跃科.青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与矫正[J],中国职业教育.2002(20):26)2007年我国校园暴力更是日趋升温,4月份某某双城市连发校园暴力事件、5月份某某省某某市28中9名中学生9人伤1人重伤、某某某某一中学发生3名女生毒打一名女生并脱去其衣服……

  尽管校园暴力问题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会有一些不同的特点,但是人们对暴力事件的一些关键构成要件在认识上还是一致的。首先,校园暴力是由个体或群体实施的一种侵犯性行为,是一种基于恶意、任性或是故意的有目的行为,目3/21word的是让受害者产生心理上的恐惧、痛苦或身体受到伤害的行为。其次,它是一种基于个体或是群体在体能、心理或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力量不平衡所导致的权力滥用现象,其典型结果往往表现为对受害者实施心理或身体上的伤害和压迫行为。

  目前国际上针对校园暴力所进展的病理学和形态学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确凿的、详细的校园暴力行为和受害者学生情况的描述。从这些研究成果来看,校园暴力的许多面貌已经有了较多的阐述,如校园暴力的流行情况、侵害行为的强度、发生周期〔或频率〕、暴力实施行为的持续时间、发生地点、当事人的性别、侵害手段、侵害行为的特征、受害者情况等。尽管如此,校园暴力侵害行为仍然有待于做出进一步的研究。截至2010年11月,在1990-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输入“校园暴力〞这一主题,搜索到2396条记录,其中大局部论文是以介绍国外的情况为主,而且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归因也大多将目光盯在校园外部因素。例如,姜科跃的一篇文章说:“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家庭原因又有社会原因。〞马征民把青少年攻击行为归因于遗传、营养物质、家庭教育、社会学习、性别五个因素。总之,大局部论文未把校园因素作为暴力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来探讨。把校园暴力行为主要归因于校园外部而不是校园生活自身,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校园暴力侵害行为发生的校园因素被无视了。在国际上,校园暴力归因无视校园因素的问题引起了日本学者池田理惠子的重视,其2003年发表的文章《X式问题:理解欺凌应把学校作为一个因素来考虑(尤其是在日本)》对日本校园暴力的校园归因做了一项非常全面的社会学考察,指出了校园因素是日本校园暴力的重要成因。

  时至今日,我国的校园暴力问题像国外一样成为一个严重的影响安宁的社会问题。校园侵害的现状冷人担忧,逐渐引起法律界、心理学界、教育界的重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组长,心理学家王家绵认为,校园暴力具有复杂的社会心理背景,给青少年造成的危害远不止皮肉创伤,更严重的会造成孩子们的心理扭曲。某某市教科院教育法学博士谭晓玉认为,校园暴力是“先天不良〞与“后天失调〞的混合产物,是家庭结构或功能不健全,学校教师管理失当、承受大众媒体负面影响、结交不良同伴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校园暴力的预防必须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层面联合着手,贯彻学童的生存权和保护权。有关校园暴力的干预措施在国外的研究,其中包括健康教育(学校、家庭和社区),开设加强学生生活技能的课程,通过暴力的早期预报因子如饮酒、吸烟、学习成绩差、有家庭暴力等对学生进展早期预测,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学校成立预防和协调小组,加强对暴力实施者的惩罚力度,加强对暴力受害者的心理方面4/21word的照顾,强化社会支持等。目前国内的研究,一般是分析校园暴力流行现状、形成原因、造成的危害,还有的是总结国外预防和控制校园暴力的经验,至于对校园暴力采取实践干预措施的研究很少。

  从研究成果来看,校园暴力的许多面貌已经有了较多的阐述,如校园暴力的流行情况、侵害行为的强度、发生周期〔或频率〕、暴力实施行为的持续时间、发生地点、当事人的性别、侵害手段、侵害行为的特征、受害者情况等。尽管如此,校园暴力侵害行为仍然有待于做出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在校园暴力行为的归因上,国内外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已有研究成果倾向归因于如下因素:学生与父母的消极和冷漠的关系、学生家庭中亲情的缺失、社会上暴力行为对校园学生的示X和影响、种族歧视等。

  十多年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使我们已经意识到校园内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的质量、学校的纪律措施等因素往往是直接导致校园暴力发生的重要因素,而且这也正是区别不同的校园所发生的暴力侵害行为的性质的重要依据。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而把我们的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那些“具有潜在危险的个别学生或学生群体〞上,没有放在解决学校内部的自身问题上如学校的教学、班级的管理、学生之间的交往等问题上,就难以收到抑制校园暴力的良好效果。

  本研究以某某省某某市为例,通过对217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对中学生校园暴力的普遍性和根本特点进展分析探讨,为帮助学校消除校园暴力行为提供实践理论依据。

  2校园暴力行为的理论界定

  199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9届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暴力为危害健康的重要原因。(祝晓鹂

  金鑫

  校园暴力和公共卫生预防?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并从医学的角度将暴力定义为:“暴力〔vioience〕是指蓄意地运用躯体的力量或权利,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展威胁或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行为。〞(唐晓星主译

  世界暴力与卫生报告:人民卫生,2002.19)校园暴力作为暴力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内外,由教师、学生或者校外人员针对受害人身体或精神所实施的,达到一定程度的侵害行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人5/21word员之间均有可能发生暴力行为。狭义的校园暴力行为是指发生在校园或主要发生在校园中,由学生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或教师的身体或精神所实施的,造成某种伤害的行为。

  中学校园学生暴力的分类

  1、打架斗殴。是校园中最常见的一种学生暴力行为。由于青少年学生年轻气盛,一言不合即大打出手,把暴力视为解决矛盾冲突的正常和有效的手段之一。

  2、敲诈勒索。校园中的敲诈勒索最常见的表现是“擂肥〞现象,擂肥就是高年级学生向本年级或低年级学生索要财物。这是变相的抢劫行为。擂肥现象在中小学日趋严重,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心理影响更不可无视。本人所在的学校,学生擂肥事件时有发生,擂肥者大多是在校生和流失生,被擂者如没有钱或达不到其要求如此会被殴打。

  3、恃强凌弱。某些学生依靠显赫的家庭背景或强壮的身体欺负弱小同学。这种行为在各个校园几乎都存在,它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4、性暴力。这是校园中严重的暴力行为,它的发生不仅对受害者与其家属影响大,并对整个校园产生严重的影响。

  5、凶杀。这是校园暴力中最严重的行为,它虽然发生的次数不多。一旦发生,其影响深远。

  关于校园暴力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说法。

  挪威卑尔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奥尔沃斯〔D?Olwens〕根据对上万名学生的调查结果的归纳,第一个对学生间的暴力行为作了如下的定义:一个学生如反复或长期的成为一人或多人的负面行为的攻击对象,这个学生即是暴力或迫害行为的受害者。(X旺.美国校园暴力现状\、成因与措施[J].青年研究,2002〔11〕)此观点为欧洲的一些国家所承受。

  美国学者将校园暴力定义为发生在校园内的、或在学校学习期间或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的暴力行为,它包括严重的暴力犯罪和不太严重的暴力行为以与非致命性行为,同时可以包括教派引起的典型性行为,基于性别或残疾或其他的与众不同的特点的嘲笑行为、性骚扰、恃强凌弱、推搡、辱骂、人身威胁等。〔Harrisl.(2000)peace-buildingresponsestoschoolviolence.NasspBulletin,84(614)5-52〕北师大比拟教育研究中心的X旺将校园暴力定义为:发生在校园内外,以与于学校成员的能导致身体和心理伤害的行为。他认为校园暴力有以下形式:①青少年自杀事件,②使用武器的恶性暴力事件,③暴力攻击,④偷盗,6/21word⑤针对教师的暴力行为,⑥其他形式的暴力。(X旺.美国校园暴力现状\、成因与措施[J].青年研究,2002〔11〕)

  中国青少年犯罪协会副秘书长、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认为: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由教师、同学、校外人员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她根据行为方式的不同,将校园暴力分为八类:①高年级学生殴打低年级学生,②校内外高年级学生或社会青年的钱财勒索,③同班同学之间的斗殴,④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⑤教师侮辱学生人格,⑥校园内发生的对女学生的性侵害,⑦校外青年殴打在校学生,⑧学生家长殴打在校学生。〔殴伟.让暴力远离校园[N]中国教育报,2002.9.15,第四版〕

  徐久生主编的《校园暴力研究》将校园暴力定义为:行为人针对在校师生的身体和心理的暴力行为,对学校财物或师生财物实施的暴力行为,均可界定为校园暴力。按照对象来分,可分为生理上的暴力和心理上的暴力。按照参与的对象来分,可分为:学生对学生的暴力行为,学生对教师的暴力行为,社会人员对在校学生的暴力行为,教师对学生的暴力行为,学生对财物的暴力行为,学生对社会人士与财物的暴力行为(徐久迟。校园暴力研究[M].:中国方正.2004,5.)

  综上所述,本课题组对“校园暴力〞界定如下:中学校园暴力应该指在学校实施正常管理、教育职能期间,发生在中学校园内部或者校园周边的,学生与学生之间、以与学生伙同社会成员针对学生所实施的,对学生的身体或心理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行为。

  3研究方法

  在某某市安定区巉口中学随机抽取8个班,学生116名;安定区宁远中学抽取2个班,学生101名;其中初中学生20名,高中学生197名,共计217名学生。〔见表一〕

  表1被试学校、年级与人数情况统计表

  校

  名

  巉口中学

  宁远中学

  合计

  八年级

  220高一年级

  220高二年级

  76101177合计

  116101217被试学生平均年龄为17.6岁,最大年龄20岁,最小年龄13岁。女生82人,占37.79%,男生135人,占62.21%。

  7/21word

  本研究采用课题组设计修订的中学校园暴力问卷为研究工具。含16个项目,分为6个纬度。维度Ⅰ有关校园暴力发生的频率,含5个项目;维度Ⅱ有关校园暴力发生的地点,含1个项目;维度Ⅲ有关校园暴力发生的时间,含1个项目;维度Ⅳ有关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含1个项目;维度Ⅴ有关对校园暴力的看法,含4个项目;维度Ⅵ有关对校园暴力的应对措施,含1个项目。

  问卷的信度。陈世平翻译并修订的中文版问卷对信度从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两方面进展了估计,结果令人满意的。见表2。

  表2中学校园暴力问卷纬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a〕

  维度

  A系数

  维度Ⅰ

  .5951维度Ⅱ

  .5274维度Ⅲ

  .6183维度Ⅳ

  6772维度Ⅴ

  5924维度Ⅵ

  .7805问卷的效度。该问卷主要用于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频率、发生方式和对校园暴力的态度和反响等,测试程序

  施测前向被试说明,调查人员将对每个填写的调查情况严格某某,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回答如下问题。所有问卷均用匿名施测,但各问卷统一编号,以便进展相关分析。为了稳定学生情绪并如实填写,施测前先给学生宣读指导语:

  同学们好!

  为了了解你在学校学习、生活情况,解除你的烦恼,使你快乐健康的成长,请配合我们如实回答下面问题。说明:本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学生在校状况。调查结果仅为研究所用,而不作为你的行为评定的依据。请你回答如下问题时不要有所顾与,你的回答将受到严格某某。请你务必如实回答如下问题。谢谢你的合作!

  先指导学生填写根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年级、班级、民族等,再填写分量表中的第1题,第2题,待同学们情绪稳定后,进展校园暴力的解释。

  8/21word宣读:以下关于校园暴力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中学校园内部或者校园周边的,学生与学生之间、以与学生伙同社会成员针对学生所实施的,对学生的身体或心理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行为。

  问卷调查时间为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20周,即2011年7月上旬。问卷由主试〔笔者〕和班主任教师共同进展,采用统一的指导语,以匿名填写的形式完成问卷。

  问卷有效率:实际发放问卷225份,实际收回220份,回收率97.8%,赐除无效被试3份后,得到有效问卷217份,有效率为98.64%。〔见表1〕

  4中学校园暴力行为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表3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者和参与校园暴力者比率

  遭遇校园暴力

  参与校园暴力

  频率

  1从没有

  2有时

  3多时候

  4经常

  人数(n)1853011百分比(%)85.25%13.83%0.46%0.46%人数(n)2051110百分比(%)94.47%5.07%0.46%0%表3说明,中学生完全未遭遇过校园暴力的占85.25%;有时遭遇校园暴力的占13.83%;多时候和经常遭遇校园暴力的各1人,各占0.46%。

  参与校园暴力的情况是:从未参与者205人,占94.47%,有时参与校园暴力者11人,占5.07%;多时候参与校园暴力者仅1人,占0.46%。

  由上表可看出,中学生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的现象还是比拟普遍的。

  表4中学生遇见校园暴力者比率

  频率

  没有

  八年级

  人数

  比率

  735%十年级

  人数

  比率

  69/2130%十一年级

  人数

  比率

  7341.24%

  word有时

  多时

  经常

  合计

  12102060%5%0%100%13012065%0%5%100%935617752.54%2.83%3.39%100%表4说明,八年级有18人遇见过校园暴力,占65%;十年级有14人见过校园暴力,占70%;十一年级有104人见过校园暴力,占58.76%。由此可以看出,中学校园暴力现象很普遍,遇见校园暴力行为的学生无论不同年级均在半数以上。

  表5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年级情况统计表〔人数/比率〕

  频率

  没有

  有时

  多时

  经常

  合计

  八年级

  人数

  比率

  191002095%5%0%0%100%十年级

  人数

  比率

  182002090%10%0%0%100%十一年级

  人数

  比率

  148271117783.62%15.26%0.56%0.56%100%表5说明,八年级有1人遭遇过校园暴力,占5%;十年级有2人遭遇过校园暴力,占10%;十一年级有29人遭遇过校园暴力,占16.38%。数据显示,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现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校园暴力现象随年级的增高呈上升趋势。

  表6中学生参与校园暴力年级情况统计表〔人数/比率〕

  频率

  没有

  有时

  多时

  经常

  合计

  八年级

  人数

  比率

  2000020100%0%0%0%100%十年级

  人数

  比率

  182002090%10%0%0%100%十一年级

  人数

  比率

  16791017794.35%5.08%0.57%0%100%表6明确,八年级都没有参与过校园暴力;十年级有2人参与过校园暴力,占10%;十一年级有10人参与过校园暴力,占6.65%。从参与校园暴力的人数来看,中学生校园暴力发生频率随年级的增高而明显上升。

  10/21word

  表7中学男女学生遭遇校园暴力人数与比率

  频率

  1没有

  2有时

  3多时

  4经常

  合计

  男

  人数

  比率

  104291113577.04%21.48%0.74%0.74%100%女

  人数

  比率

  811008298.78%1.22%0%0%100%表7明确,中学男生有31人遭遇过校园暴力,占22.96%,女生有1人遭遇过校园暴力,占1.22%;多时和经常遭遇校园暴力的的男生各1人,分别占0.74%,有时遭遇校园暴力的的男生29人,占21.48%。两组数字明确,男生遭遇校园暴力的比率远远高于女生。

  表8中学男女学生参与校园暴力人数与比率

  频率

  1没有

  2有时

  3多时

  4经常

  合计

  男

  人数

  比率

  124101013591.85%7.41%0.74%0%100%女

  人数

  比率

  811008298.78%1.22%0%0%100%表8明确,中学男生有11人参与过校园暴力,占8.15%,女生有1人参与过校园暴力,占1.22%;男生有1人多时参与校园暴力,占0.74%。两组数字明确,中学生参与校园暴力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根本为男生所为。

  表9中学男女学生之间发生校园暴力现象人数与比率

  类别

  男生之间

  女生之间

  八年级

  人数

  比率

  16080%0%十年级

  人数

  比率

  17011/2185%0%十一年级

  人数

  比率

  141379.66%1.69%

  word男女生之间

  合计

  42020%100%32015%100%3317718.65%100%表9明确,发生在男生之间的校园暴力行为,八年级占80%,十年级占85%,十一年级占79.66%;发生在男女生之间的校园暴力行为,八年级占20%,十年级占15%,十一年级占18.65%;发生在女生之间的校园暴力行为,八、十年级均没有,十一年级占1.69%。通过以上三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学校园暴力主要发生在男生之间,女生之间的校园暴力事件在高年级有一定的呈现。

  表10社会人员参与校园暴力人数与比率

  频率

  1没有

  2有时

  3多时

  4经常

  合计

  八年级

  人数

  比率

  49612020%45%30%5%100%十年级

  人数

  比率

  211702010%55%30%0%100%十一年级

  人数

  比率

  247770617713.56%43.5%39.55%3.39%100%表10明确,在校园暴力事件中,没有社会人员参与的,八年级占20%,十年级占10%,十一年级占13.56%。由此可见,大多数校园暴力事件有社会人员的参与。

  表11易发生校园暴力的不同类学生人数与比率

  类别

  1早恋的学生

  2成绩差的学生

  3家庭特殊的学生

  4其他

  合计

  八年级

  人数

  比率

  92812045%10%40%5%100%十年级

  人数

  比率

  52492025%10%20%45%100%十一年级

  人数

  比率

  5930236517733.33%16.95%12.99%36.73%100%表11明确,中学校园暴力易发生的学生群体为:八、十、十一年级早恋的学生分别占45%、25%、33.33%;成绩差的学生分别占10%、10%、16.95%;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分别占40%、20%、12.99%;其他方面的学生分别占5%、45%、36.7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低年级易发生校园暴力的学生群体主要为早恋的学生和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高年级易发生校园暴力的学生群体主要为在于其他方面,其次是早恋的学生,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发生校园暴力现象随年级增高呈下降趋势。

  12/21word

  表12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的地点

  厕所

  〔人次〕

  被问卷〔N=217〕

  百分比

  6128.11%校门口

  〔人次〕

  2812.9%操场

  〔人次〕

  83.69%教室

  〔人次〕

  20.92%其它

  〔人次〕

  11854.38%表12明确,在被调查的217人中,校园暴力行为较多的发生在其他地方,共118人次,占54.38%;其次是在厕所,共61人次,占28.11%;校门口28人次,占12.9%,操场8人次,占3.69%,教室2人次,占0.92%。

  表13遭遇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的地点

  厕所

  〔人次〕

  遭遇校园暴力〔N=32〕

  百分比

  1031.25%校门口

  〔人次〕

  618.75%操场

  〔人次〕

  26.25%教室

  〔人次〕

  13.12%其它

  〔人次〕

  1340.63%表13明确,在遭遇校园暴力的32人中,校园暴力行为较多的发生在校外其他地方,共13人次,占40.63%;其次是在厕所,共10人次,占31.25%;校门口6人次,占18.75%,操场2人次,占6.25%,教室1人次,占3.12%。

  从表12和表13可以相对一致性看出,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在校外,在学校内的主要地点是厕所,其次还有操场、教室等。

  时间

  表14遭遇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的时间与比率

  时间

  午休

  课间

  课外活动

  晚上放学

  其他

  合计

  八年级

  人数

  比率

  020153200%10%0%75%15%100%十年级

  人数

  比率

  000146200%0%0%70%30%100%十一年级

  人数

  比率

  004152211770%0%2.26%85.86%11.88%100%表14明确,校园暴力发生在晚上放学时,八、十、十一年级的比例分别是75%、70%、13/21word85.86%;在校外其他时间的比例分别是15%、30%、11.88%。由此可以看出,校园暴力发生的时间大多数在晚上放学时间和其他校外时间,在校内很少发生。

  4.8中学生对校园暴力的态度

  表15中学生对校园暴力的态度

  (1)与我无年级

  关

  八年级

  十年级

  十一年级

  合计

  112123闹

  0033常

  285666与

  0167绝

  1710911182020177217(2)看个热(3)这很正(4)适度参(5)深恶痛合计

  中学生对校园暴力的态度是,选(1)23人,占10.6%;选(2)3人,占1.38%;选(3)66人,占30.42%;选(4)7人,占3.22%;选(5)118人,占54.38%;。由此明确了中学生对校园暴力的态度,深恶痛绝者占54.38%。而观望,漠不关心、认为正常、还有适度参与者合计占45.62%,况且持这种态度者随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这对于校园暴力的干预是极为不利的,需引起高度重视。

  表16中学生对校园暴力的态度

  (1)学校管理年级

  松懈

  八年级

  十年级

  十一年级

  合计

  685771取好胜

  1419144177争风吃醋

  1213128153索钱财

  98526991188108(2)学生间争(3)早恋所致(4)敲诈、勒(5)其他

  被问卷学生对校园暴力行为可能发生的原因进展了多方面回答。从回答情况来看,学生自己之间的争强好胜177人次和因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153人次处于前列,其次为其他原因108人次,学校管理松懈71人次和敲诈、勒索钱财69人次处于后面。分析明确,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己之间的争强好胜和因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而且各个年级具有相对一致性。

  14/21word遭遇校园暴力后所应对措施

  遭遇校园暴力后是否向他人报告决定着其周围的他人,包括教师,父母和其他同学对暴力事件的了解,并进而影响到学校情境中被干预的情况。

  表17遭遇校园暴力后应对措施统计表

  告诉教师〔人次〕

  遭遇校园暴力

  N=32告诉家长〔人次〕

  5找人报复〔人次〕

  5忍气吞声〔人次〕

  2参加团伙〔人次〕

  1报警

  〔人次〕

  2112百分比〔%〕

  37.5%15.63%15.63%6.25%3.13%65.63%调查发现:在遭遇过校园暴力的32名学生中,有时或经常告诉教师的12人次,占37.5%;有时或经常告诉家长的5人次,占15.63%;找人报复的5人次,占15.63%,忍气吞声的2人次,占6.25%,参加暴力团伙的1人次,占3.13%,报警的21人次,占65.63%。这明确,大多数中学生在遭遇校园暴力后更注重于报警,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选择报告教师,再次是告诉家长。但是我们还是看到一些不良现象,有一少局部学生选择忍气吞声,助长暴力实施者的气焰外,还有局部学生找人报复,以暴易暴,让校园暴力恶性循环,更有甚者,极少一局部参加暴力团伙,充当其团伙的马前卒,扮演着校园暴力的帮凶。

  4.11校园暴力行为的年龄差异

  表18明确,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比率集中于17、18、19岁,16岁以下和20岁以上如此明显下降;而参与校园暴力比率也集中在17、18、19岁,且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稳定性,16岁以下和20岁以上都明显下降。两组数据可明确17至19岁的学生是校园暴力行为的主要群体,这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密切相连。

  表18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行为的年龄差异

  16岁

  N=2617岁

  N=5618岁

  N=8319岁

  N=3220岁

  N=92遭遇校园暴力者

  7.7%1参与校园暴力者

  3.85%1017.86%35.36%1619.28%56.02%515.63%26.25%00%00%15/21word4.12杜绝校园暴力的方法

  问题15:你认为怎样杜绝校园暴力?

  〔1〕

  学校加大管理力度和处罚力度

  〔2〕强调警方介入,加强对于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

  〔3〕

  家长对孩子从小灌输“反暴力〞观念

  〔4〕多组织集体活动,使同学们多些机会了解和沟通

  〔5〕

  加强学生的心理引导

  〔6〕顺其自然,学生长大后就好了

  在调查中学生对以上选项做了多方面的回答。选〔1〕144人次,占66.36%;选〔2〕151人次,占69.59%;选〔3〕100人次,占46.08%;选〔4〕168人次,占77.42%;选〔5〕187人次,占86.18%;选〔6〕8人次,占3.69%。从作答情况来看,所占比例做多的是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其次是多组织学生的集体活动,再次是加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力度和加大学校的管理力度的等。

  5讨论

  中学校园暴力的调查与干预对策研究已有许多国家进展,虽然所反映的严重程度不尽一样,但都大致显示出了相似的开展趋势。

  5.1中学校园暴力行为的根本特点

  在中学,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率还是比拟高的。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的比率为14.75%;参与校园暴力的比率为5.53%;遇见校园暴力的比率为62.67%。

  从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的性别来看,遭遇过校园暴力的男生占22.96%,女生占1.22%;多时和经常遭遇校园暴力的的男生占1.48%。参与过校园暴力的男生,占8.15%,参与过校园暴力的女生,占1.22%;多时参与校园暴力的男生,占0.74%。由此可见中学生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根本为男生所为。男生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的比率远远高于女生。

  5.1.3中学校园暴力的年龄特点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遭遇校园暴力,还是参与校园暴力的学生,年龄都集中16/21word在17、18、19岁,16岁以下和20岁以上如此明显下降;数据明确17至19岁的学生是校园暴力行为的主要群体,这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密切相连。

  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在校外其他地方,占54.38%,其次是在厕所,占28.11%;校门口占12.9%,操场占3.69%,教室0.92%;在遭遇校园暴力的学生中,发生在其他地方,占40.63%,其次是在厕所,占31.25%;校门口占18.75%,操场占6.25%,教室占3.12%。

  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在校外,在学校内的主要地点是厕所,另外还有操场等。

  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时间

  校园暴力发生在晚上放学时,调查的比率平均为76.95%;在校外其他时间的平均比率为18.96%。由此可以看出,校园暴力发生的时间大多数在晚上放学时间和其他校外时间,在校内很少发生。

  中学生对校园暴力的态度是,深恶痛绝者占54.38%。而观望,漠不关心、认为正常、还有适度参与者合计占45.62%,况且持这种态度者随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这对于校园暴力的干预是极为不利的,需引起高度重视。

  从被问卷学生对校园暴力行为可能发生的原因回答情况来看,学生之间的争强好胜和因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处于前列,其次为其他原因,学校管理松懈和敲诈、勒索钱财处于后面。分析明确,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己之间的争强好胜和因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而且各个年级具有相对一致性。

  在遭遇过校园暴力的学生中,有时或经常告诉教师的占37.5%;有时或经常告诉家长的占15.63%;找人报复的占15.63%,忍气吞声的占6.25%,参加暴力团伙的3.13%,报警的65.63。这明确,大多数中学生在遭遇校园暴力后更注重于报警,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选择报告教师,再次是告诉家长。但是我们还是看到一些不良现象,有一少局部学生选择忍气吞声,助长暴力实施者的气焰外,还有局部学生找人报复,以暴易暴,让校园暴力恶性循环,更有甚者,极少一局部17/21word参加暴力团伙,充当其团伙的马前卒,扮演着校园暴力的帮凶。

  学校加大管理力度和处罚力度占66.36%;强调警方介入,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占69.59%;家长对孩子从小灌输“反暴力〞观念占46.08%;多组织集体活动,使学生多机会了解和沟通占77.42%;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86.18%;任其自然占3.69%。可见所占比例做多的是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其次是多组织学生的集体活动,再次是加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力度和学校的管理力度等。

  调查显示,中学校园暴力主要发生在男生之间,女生之间的校园暴力事件在高年级有一定的呈现。

  80%以上的校园暴力事件,有社会闲散人员的参与。

  中学校园暴力易发生的学生群体为:低年级易发生校园暴力的学生群体主要为早恋的学生和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高年级易发生校园暴力的学生群体主要为在于其他方面,其次是早恋的学生,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发生校园暴力现象随年级增高低降趋势。

  从学生的问卷情况来看,绝大局部学生对校园暴力持反对态度,在谈到对校园暴力的总体看法是谈到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如家庭的过分溺爱,、学生间的争强好胜、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自制力差、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等。许多学生也谈到了校园暴力现象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希望学校加大管理力度,对学生对进展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等,重点进展心理辅导。

  巉口中学遭遇校园暴力学生占18.1%,参与校园暴力学生占8.62%;宁远中学遭遇校园暴力学生占10.89%,参与校园暴力学生占1.98%。巉口中学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学生都明显高于宁远中学。进一步调查可见,较好的校园周边环境,积极的学校气氛等,有助于校园暴力行为的降低。此外,从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的年级情况来看,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和参与校园暴力现象都有显著的年级差异,校园暴力现象随年级的增高呈上升趋势。

  18/21word6结论

  〔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学,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率还是比拟高的。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的比率为14.75%;参与校园暴力的比率为5.53%;遇见校园暴力的比率为62.67%。

  〔2〕中学校园暴力的性别差异。从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的中学生的性别来看,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根本为男生所为。男生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的比率远远高于女生。

  〔3〕中学校园暴力的年龄特点。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遭遇校园暴力,还是参与校园暴力的学生,年龄都集中在17、18、19岁,16岁以下和20岁以上如此明显下降;数据明确17至19岁的学生是校园暴力行为的主要群体,这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密切相连。

  〔4〕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场所。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在校外其他地方,很少发生在校内。而在学校内发生校园暴力的主要地点是厕所,另外还有操场。

  〔5〕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时间。校园暴力发生的时间大多数在晚上放学时间,其次是其他校外时间,在校内很少发生。

  〔6〕中学生关于校园暴力的态度。调查显示,中学生对校园暴力的态度是,深恶痛绝者占54.38%。而观望,漠不关心、认为正常、还有适度参与者合计占45.62%,况且持这种态度者随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这对于校园暴力的干预是极为不利的,需引起高度重视。

  〔7〕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分析明确,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己之间的争强好胜和因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而且各个年级具有相对一致性。

  〔8〕遭遇校园暴力后的应对措施。大多数中学生在遭遇校园暴力后更倾向于报警,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选择报告教师,再次是告诉家长。但是我们还是看到一些不良现象,有一少局部学生选择忍气吞声,助长暴力实施者的气焰外,还有局部学生找人报复,以暴易暴,让校园暴力恶性循环,更有甚者,极少一局部参加暴力团伙,充当其团伙的马前卒,扮演着校园暴力的帮凶。

  〔9〕杜绝校园暴力的方法。调查显示,杜绝校园暴力首先是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其次是多组织学生的集体活动;再次是加大学生的思想、法制教育力度和学校的管理力度等。

  〔10〕中学校园暴力的相关研究。调查显示,中学校园暴力主要发生在男生之19/21word间,女生之间的校园暴力事件在高年级有一定的呈现。

  80%以上的校园暴力事件,有社会闲散人员的参与。

  中学校园暴力易发生的学生群体为:低年级易发生校园暴力的学生群体主要为早恋的学生和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高年级易发生校园暴力的学生群体主要为在于其他方面,其次是早恋的学生,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发生校园暴力现象随年级增高低降趋势。

  从学生的问卷情况来看,绝大局部学生对校园暴力持反对态度,在谈到对校园暴力的总体看法是谈到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如家庭的过分溺爱,、学生间的争强好胜、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自制力差、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等。许多学生也谈到了校园暴力现象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希望学校加大管理力度,对学生对进展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等,重点进展心理辅导。

  〔11〕中学校园暴力行为校际与年级之间的差异比拟。中学校园暴力行为在不同学校有很大的差异。较好的校园周边环境,积极的学校气氛等,有助于校园暴力行为的降低。此外,从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的年级情况来看,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和参与校园暴力现象都有显著的年级差异,校园暴力现象随年级的增高呈上升趋势。

  由于研究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调查X围小。本次调查了某某市安定区两所完全中学;二是相关研究显得不足。特别是对于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的家庭和社会因素更需要做长期的观察研究,对学校因素也未做探究。三是干预对策实验研究只限于局部的实证性研究,局限性很大。中学校园暴力问题与其相关因素和干预对策的研究,在我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特别是跟西方兴旺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学校园暴力问题虽然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但也有本民族文化自身的特点,与不同地域的亚文化相关。同时,中国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如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学思想,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因此,我们应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应更加重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校园暴力作为一种社会生态现象,中学校园暴力问题的研究应立足于中学生生活的社会生态系统,在充分考虑个体因素与同伴、学校、家庭和社会文化等多层次环境系统相互作用与联系的根底上,构建校园暴力干预的社会生态理论框架,并指导校园暴力干预的具体实践,使校园暴力干预生态化,人性化。

  参考文献

  [1]苏杰

  初中学生欺负行为状况调查与干预策略[D]西北师X大学,2006.12。

  20/21word

  [3]X霞

  某某市中学生校园暴力与其干预研究[D]中南大学

  [4]刑学慧

  中学校园暴力的德语对策研究[D]。某某师X大学

  [5]王志祥

  高中校园暴力表现形式与对策研究[D]。

  某某师X大学

  [6]Berger,KathleenStassen.UpdateonBullying

  atSchool:ScienceForgotten?[J].DevelopmentalReview,2007,27(1):37.[7]庞桂梅.杨守存.校园暴力与其成因分析[J].青少年研究-某某省团校学报.1996(3):39~40.[8]孙思娅.40学生校内群殴致死1人..yxbk./edu/news.asp?id=4773,2006-10-17.[9]姜科跃.青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与矫正[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0〕

  21/21

篇二:英国校园暴力现状

  校园暴力情况的调查分析以及法律防范对策

  苏楞

  摘

  要:最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呈现出逐步增多的趋势。本文试从法学角度对校园暴力进行界定,针对保障校园安全问题,从校园暴力的几种现状出发,提出防范校园暴力的相关立法、普法防范、执法防范、司法防范等构建校园暴力的法律防治体系的几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校园暴力;调查分析;法律防范;对策

  :D922.1:A:1673-2596(2017)01-0069-04最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呈现出逐步增多的趋势。有关校园暴力事件不断被媒体曝光,{1}诸如此类的画面令人触目惊心。除此之外,老师殴打学生事件和学生殴打老师事件也在各大新闻媒体上被曝光。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已经成为社会聚焦的敏感性话题。

  为了充分了解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真实情况以及处理方式,结合本城市和各旗县的地理分区,笔者采用自编问卷的方式,对赤峰地区的几所学校校园暴力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420份学生的问卷调查,经过剔除无效问卷和空白卷外,共获得有效卷385份,调查问卷的有效率为91.67%。

  本文试从法学角度对校园暴力进行界定,针对保障校园安全问题,提出构建校园暴力的法律防治体系的建议。

  一、校园暴力的现状

  (一)校园暴力总体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

  校园暴力总体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中学校的校园暴力的发生率仍然很高。无论是在高中还是大学,校园暴力发生的情况方面,选择“存在,但是少数”选项的学生最多,高中占有66.12%,而大学占有52.97%;其次,选择“不知道”选项的学生,高中和大学分别占有15.30%和26.24%;再次,在高中14.75%的学生认为本学校的校园里“不存在”校园暴力,而在大学13.86%的学生认为本学校的校园里“不存在”校园暴力的现象。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情况方面,选择“存在,很普遍”这个项目的学生人数最少,在高中和大学分别占有3.83%和6.93%。虽然选择这个选项的人数最少,但是这依然表明,这种暴力现象在整个校园里依然存在着。

  (二)学生对校园暴力的认知情况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校园暴力这一行为持着一种极为反对的态度,而这一行为的认知和看法也能够侧面体现出学生本身的心理状态特征。对校园暴力这一现象,如果学生认为是一种不足为奇的现象或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甚至是一种时尚的现象,这说明学生对这一行为表示及其认可的,而这将会导致校园暴力的行为的无限蔓延和扩张。本次调研关于学生对校园暴力的认知方面,如下:

  从表格2中,可以看到,学生对校园暴力的认知方面,占有40.26%的学生选择“其他”选项;占有34.29%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是一种“变态”行为;占有21.04%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事件是一种“正常”行为,甚至有4.42%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是一种“时尚”行为。被调查的全体学生的不足1/2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是一种“变态”行为的。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校园暴力事件已不足为奇了。

  (三)校园暴力发生阶段情况

  占有52.99%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多发生在“高中”阶段;占有38.44%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多发生在“初中阶段”。对于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来说,神经系统处于高度敏感期,当他们的感情或观念、想法方面一旦发生了改变,他们就变得及其亢奋、激动、做事盲目冲动,不加以理智认真地思考问题,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青春期阶段是及其敏感又必须要认真理智地对待和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阶段,因为又被称之为“危机期”。面对很多复杂多样的事情或矛盾时,他们通常处于紧张又困惑烦恼的情绪当中。在这种情绪的状态下,有会导致情绪失控,无法达到心理上的平衡状态,想发泄一下不满的情绪,这就成

  为校园暴力发生的一大诱因。占有5.45%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多发生在“小学”阶段;占有3.12%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多发生在“大学”阶段。

  (四)个人处理校园暴力的方式

  当遭遇校园暴力事件时,学生采取的方式有很多。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全体学生的将近一半的学生,即49.87%的学生仍然会选择“告诉老师或家长”;其次就是选择“报警”选项的学生,占22.08%。当学生遇到校园暴力时先告诉老师、家长或是报警,那么对校园暴力发展成为恶性事件而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起到控制或减缓作用。选择“以暴制暴,采取相同的方法或手段”的选项的学生也仍占有一定的比例,即11.95%。当这类学生遇到校园暴力的时候,如同火上浇油,原本是受害者却将自己变成加害者,将校园暴力事件更加成为恶性严重的事件,后果极其可怕,其社会影响也就越恶劣。还有少部分同学,即占9.09%的学生采取其它方式;3.90%的学生选择“忍气吞声,息事宁人”,尽量采取忍耐或妥协的方式;2.86%的学生选择“转学”的方式;这两类学生主要持着一种“惹不起,躲得起”的想法,只要觉得校园暴力跟自己无关,那么就采取漠不关心或逃避的态度。而这种方式却往往使施暴者更加毫无阻力和约束的实施暴力行为,更加嚣张,对校园暴力的无限蔓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0.26%的学生选择了“加入他们的团伙”的方式;这也就成为校园暴力不断扩张的源动力。不过这些被调查的学生里没有一个学生选择“花钱买平安,他要钱就给”的方式。

  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

  (一)法律上的缺失

  1.现有法律法规不全面

  我国目前校园暴力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仍然处于逐步完善阶段。虽然现在已有防范校园暴力的法律法规,{2}有一些如何对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进行保护方面的规定。但它们对校园安全保障方面不具有全面性,只有解決在校学生的校园安全保护的部分问题,具有片面性,而且仍存在许多空白与漏洞。因此,有必要制定详细又有综合性的《校园安全法》是很有必要的。

  -全文完-

篇三:英国校园暴力现状

  本篇文档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进行任意编辑

  2022校园暴力事件

  篇一:校园暴力事件及影响

  了一个藏掖4年多的秘密:自小学五年级起,他就经常被其他同学无故殴打。8日晚,小黄再次遭同班同学夏某、林某和张某围殴,忍痛2天后被送医,却被发现脾脏出血严重,于11日晚,经手术切除了脾脏。

  2022年重大校园暴力事件

  据查,3名涉事未成年人均已满14周岁,他们的家属已代为支付小

  事件一

  鸿的医疗费4万元。

  2022年4月2日,在江西九江修水县英才中学原初三(4)班课间休息6月26日下午,小鸿的伤情被鉴定出为重伤,永泰县公安局马上对该期间,多名女生殴打一名同学。一群穿着校服的女生,对另一女生推搡、校园暴力案件依法立案侦查。27日,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均被刑事脚踹。女生被殴打的原因不明。2022年7月27日,视频内容流出。相拘留,现羁押于福州市第二看守所。

  关部门展开调查。被殴打的女生身体并无不适,情绪稳定。

  事件二

  记者从法律界人士处获悉,已满14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故意伤2022年4月24日,漳州市芗城区北斗中学的一名小女生,上学途中害他人造成重伤要追究刑事责任,但因为未成年,在处理上可能会轻被5个女孩拉到校外的小巷子里群殴,并被扒光上衣。并受到7女3缓,如果积极赔偿并与被害人达成谅解协议,检方一般会不予起诉。

  男的扒衣殴打。与此同时,还有20多个学生在围观拍照。令人心寒的事件四2022年7月初,一则来自于“廊坊在线”等微信公信号的求是,围观者没有一人阻止,而受害女生也不曾喊一声“救命”。

  事件助信在家长中迅速流传,这则微信以“少女被脱光施暴后,单亲母亲三2022年6月8日,6岁的永泰县东洋中学初三学生小鸿,在结束中恳求??,大家帮帮她吧!!”为题,并附多张少女被脱衣凌辱殴打图片,考语文科目考试后,难以忍着剧烈腹痛继续参加中考,这才向父母道出

  本篇文档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进行任意编辑

  迅速引起“围观”。

  视频中,一个十四五岁模样的女孩被脱光上身,另一个年纪差不多的女孩在踢打,并扒下受害者的裤子边骂边猛踢其下身,受害者的哭号尖叫,施害者的暴戾疯狂,无不令看到的大人们胆颤心惊,纷纷惊呼“现在的孩子都疯了吗?”最终警方经过调查对涉事的8名嫌疑人做出了拘留5至8天并罚款500元的决定,但因年龄问题,不执行行政拘留。

  事件五

  2022年10月9日,一段“河南南乐县元村镇某中学再现校园暴力”

  的视频在当地网络热传。视频中两名女生被人狂扇耳光,并遭打人者用鞋子猛拍头部。10月11日,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公安局通报称,6月26日,因打人者怀疑两名在校学生在其母亲面前说其在外打架,打人者趁学校放假离校之际进入校内对两人进行殴打。打人者于某(女,14岁,辍学在家)、户某(女,17岁,辍学在家)的行为已构成寻衅滋事,根据治安处罚法,对于某处以行政拘留十三日,并处罚款一千元、对户某处以行政拘留十一日,并处罚款八百元。

  事件六

  在云南,云南镇雄20天内连发3起校园暴力事件,3名学生被打死。

  11月12日晚,镇雄县某中学高中男生徐明(化名)被群殴致死。11月24日,镇雄县当地派出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嫌疑人已被抓获。25日,镇雄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相关负责人向记者确认学生死亡,嫌疑人身份同为学生,19岁,事发后已被抓获。

  10月22日下午,镇雄县五德中学两名高三学生在校内发生冲突,一名学生身亡;10月25日晚,镇雄县中屯中学一名初三学生在校内与人斗殴,身受重伤,在送往医院抢救的途中身亡,年仅16岁。当地警方介绍,犯罪嫌疑人为社会闲散人员,18岁,于事发当晚被警方抓获。

  一项研究表明,校园暴力会对受害者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即使在四十年后他们仍有自杀倾向。据悉,受害人即使在成年以后内心也会时常饱受精神折磨。

  研究专家表示:“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这种负面的影响会一直持

  本篇文档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进行任意编辑

  续,而且对受害者而后的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英国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英国有28%的儿童偶尔会遭遇校园暴力,而有15%的儿童曾经被严重欺凌过,这个数据恰恰反映了英国现今的状况。这些受害人往往会身体不健康,在50岁后更容易患抑郁症精神衰弱和有自杀倾向。

  同样,由美国精神病学杂志发布的数据表明受害者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男性受害者通常失业率较高,工资也较少。同时,他们的家庭生活恋爱关系也会受到不好的影响。专家强调:“我们应该改变观念,不要总觉得校园暴力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老师家长和政府都该意识到这会对受害者人生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避免暴力事件的发生,不仅如此,我们要更关注受害者成年后所产生的的问题并积极处理。40年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这个过程或许会缓解受害者的状况也可能会让状况恶化,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探究这些状况要怎样解决。”

  篇二:面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反思

  2022年4月17日县师训进修学校的刘从奇老师给我们讲了一节名为《校园极端事件与非暴力沟通》的讲座,讲座中刘老师例举了一些在学校中发生的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这次的培训让我不由得深思:校园极端事件带给我们的究竟是怎样的伤害?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2022年初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

  1.2022年1月15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一起“小学生疑因踢倒中学生自行车被迫吞下钥匙”,江门市新会区一名9岁小学生疑因踢倒几名中学生的自行车,竟被逼吞下一枚5厘米长的自行车钥匙,所幸经医院治疗后,服药排出脱险。

  2.2022年1月26日《新京报》报道“班主任用电线抽打学生裸背被通报

  纪委介入”,马鞍中学班主任用电缆线打学生的暴力事件。

  3.2022年2月9日一则报道“初二女生被扇57记耳光

  因初三男友疑其劈腿”的稿子骇人听闻。

  本篇文档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进行任意编辑

  4.2022年4月7日网上发布了一篇“四年级男生暴打女老师”新闻,讲的是在东莞市樟木头中心小学,教美术的陈老师因收作业时和四年级学生阿彬产生口角,进而遭到后者的暴打。

  5.2022年4月7日新浪的视频上传了“初中女生被围殴逼迫吃避孕套

  同学嘲笑录像”的VCR。

  6.2022年4月17号、18号均有女中学身着校服遭掌掴被打肿脸的校园暴力事件发出。

  7.2022年4月19日河南信阳中学男老师和女生课堂互殴,吓坏学生的视频网上曝光。

  8.2022年4月21日湖北红安15岁少年为争女友!一男孩被板砖拍头,浑身是血......

  等等事件都骇人听闻,让人不觉感叹,校园暴力事件的危害众所周知,姑且不说其他的危害,这里只说暴力事件对参与者双方的危害。

  首先,那些受害的学生很可怜。他们天性懦弱一些,身体单薄一些。由于担心告诉老师被报复,遇到麻烦第一反映是去找人说和、私了,极少数还想躲起来,有麻烦也不敢和老师、父母及时沟通。被伤害后,身体受伤带给了他们痛苦;有的回想被打的场面,心灵痛苦;看到父母难过、担心的模样让他们很伤心;有的学生还要承受

  被父母责骂、怪怨的痛苦;少数学生还有担心再被报复的痛苦;他们往往不是差生,学习被影响也带给他们痛苦。

  其次,施暴的学生也是害人又害己。这类学生往往个性较强,喜欢争强好胜,遇事要么冲动,不考虑后果,即使想到了后果,又怀着侥幸心理,以为事后大不了挨老师一顿批或挨家长一顿打;要么不信任老师,担心把矛盾告诉老师,老师只会批评一下对方,让自己不满意;要么不信任家长,担心告诉家长后,家长有可能不理解,还会骂自己。基于这些原因,他们决定自己解决,采取了暴力方式伤害了对方。但事后很少有学生产生报复对方痛快的感觉,继而带来的同样是一系列

  本篇文档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进行任意编辑

  的痛苦:首先是很害怕,害怕老师、家长知道,害怕被打的同学出什么问题,害怕被打的对方报复自己,害怕承担打架的后果

  等。其次是很痛苦:暴力事件中也受了些伤,由于主要是自己的错,不敢提自己有伤,只能默默忍受伤痛。事情被老师家长知晓后,家长打骂的痛苦,老师批评的痛苦,同学嘲笑的痛苦,被责罚、处分的痛苦,后悔、自责的痛苦等也让他们身心疲惫不堪,内心承受很大的压力。

  面对这些因不成熟、不懂事而犯了错的孩子,我内心深受触动。我们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不仅要采取多种方法有效预防校园学生的暴力事件,对于已经发生的校园学生暴力事件的制造者、参与者,我们不应该一味过多地严厉指责、批评、甚至在心理上厌恶这些学生,让他们的学习生活从此有了心理负担,有了心理压力,而应该多关心、帮助他们,帮助他们尽快走出阴影,重拾信心。即使是惩罚也应该是有爱的惩罚,有帮助的惩罚,这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

  对于暴力事件中的受害学生,建议班主任应和他们的家长沟通,和家长一道多鼓励他们,明确告诉他们,我们的社会是

  一个法制的社会,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神圣的殿堂,出现任何问题我们一定要及时的与家长、老师和学校沟通,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都很乐意帮助他们解决矛盾。即使这些都不能沟通,我们还可以诉诸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既不能再继续懦弱,缺乏信心和勇气,忍气吞声,息事宁人,也绝对不能产生以暴制暴的想法,这两种想法都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对于暴力事件中的施暴学生:我们既要耐心说服教育,也要给予合理的惩戒。

  当代著名的教育专家,班级管理专家魏书生老师的六种教育惩戒方式:1、犯错误,写说明书。2、犯错误,写心理病历。3、犯错误,唱歌。4、犯错误,做好事。学生犯了一次错误就做一件好事,做好事既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也分散了学生犯错误的精力,将其引向真善美的疏导作用,使学生发现一个新的更强大的自我作用。5、选举“闲

  本篇文档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进行任意编辑

  话能手”。在每周末,有专人负责组织选票,上10票者接受惩戒,要写说明书(每票100字),一般在下周就不敢闲聊了。6、“说话”接力本。由专人管理这个本子,谁说话就传给谁,让他寻找说话的人,如果没有找到就写1000字的说明书,连续3天都找不到说话的就写3天说明书,第4天还没有找到就交给承包人。

  我很赞赏魏老师的处罚方式的,没有哪一个学生不愿意做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也没有哪一个孩子不愿意做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因此,我们对制造暴力事件的学生的处罚也应是学生乐意并易于接受的处罚方式,不是简单的批评、指责、打骂,更不是心理上的厌恶、歧视,应该是对学生实施一种无暴力、消极作用小、富有教育性和弹性、能被学生认可的教育惩戒方式。这种惩戒方式应是有效的行为矫治方法,也就是能对这些学生进行惩罚形式的行为矫正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意志力,从中改掉坏习惯。是正常的道德教育,而不是常受指责的“体罚”;

  这种惩罚方式还应具有普法功能,学生在学校的严重过错表现有可能导致他们走向社会后违法、犯罪,采用惩罚教育及时对其错误行为制止、纠正,铲除其错误思想及行为再生的根源,适当引进法律常识配合教育,既防微杜渐又无形中起到普法教育,这对于一些法制观念淡薄,正面

  教育一时难以奏效的“问题学生”来说,也是很好的一次普法尝试;这种教育惩戒方式既对其他学生有警示作用,也能有效保护问题学生的自尊,利于他们改正错误。

  教育是“爱”的别名。用关怀和帮助来促进制造暴力事件的问题学生的成长。给他们一个重新认识、重新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惩罚,以教育为目的、以真正的爱为前提,更增强了“问题学生”的责任感和对不良行为的反思。反思的过程也正是成长的过程,这样的反思会给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通过合理的惩戒方式能有效达到教育目的,使这些学生不断进步,不再参与校园暴力,远离校园暴力。这对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篇文档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进行任意编辑

  篇三:一起校园暴力事件过后的反思

  学校发生了一起学生间的暴力事件:两名女生带领她们的“小弟”冲进另一个部里把一个班的班长给打了。隔壁就是年级处的办公室。当时是下午放学打扫卫生的时间,全体教师包括该班班主任都还在办公,教室里的学生也大都还在。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两女一男三个学生愣是把足比她们高个半头的班长打翻在地,一人用脚死死踏住班长的头,另两个人狠狠地一阵拳打脚踢辱骂恐吓,然后扬长而去。整个事件持续近二十分钟,无一人上前劝阻,也没人去近在咫尺的办公室向老师求救,甚至连大声呼喊都没有。

  事情闹大了,不仅是因为检查的结果显示,班长除了外力撞击导致轻微脑震荡外,心理也受了很大的惊吓,更是因为随着调查的深入,由这起不同年级学生跨部打架事件牵扯出了以往校方不知道的许多问题。以这两个女生为首,学校有不少学生不止一次地被他们打过、勒索过钱物。而几乎所有被勒索过的学生都未曾向教师、家长反映。因为他们被警告说如果胆敢告诉师长,那今后就见一次打一次。电视剧《家有儿女ii》中也有类似的情节:一段时间,一向很爱上学的小雨突然声称头痛不肯上学,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后,仍死活不肯去学校。刘梅不放心就带小雨去自己工作的医院做了个全身检查,结果一切正常。一再追问之下,小雨才说出了自己装病逃避上学的真正原因:这段时间学校里有个比他高比他壮的大个子男生总向他要钱,他害怕,不得不装病躲在家里。可眼前这三个滋事的学生,除了那个自称“小弟”的男生个子勉强可以算和那个班长差不多外,身为主使的两个女生身形只怕在同龄人中都是最瘦小的,就这样三个人加起来,怎么也不是班里近几十个人的对手。退一步说,就算没人敢站出来劝阻,那么哪怕是偷偷溜出来到隔壁办公室找老师求救也好啊!我们的孩子这是怎么了?可这次恶性事件中暴露出问题的又岂止是学生?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校又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我们又该怎样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事实上,这类问题绝非个案。以前也出现过类似事件,也有学生向老

  本篇文档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进行任意编辑

  师反映求助过。而学校和老师所能做的也无非是批评教育、请家长、写保证书等等。可对于这类小团伙性质的学生,这些教育措施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挨过批评之后,滋事者表面上连连称是承认错误赌咒发誓决不再犯,转过身依旧我行我素,顶多把活动办得再隐秘一点,对受害者的打击力度再大一点,报复举报者,一直报复到他们害怕闭口为止。就这样,民不告官不究,表面上看学校风平浪静似乎教育卓有成效,实际上阴暗却是由地上转入地下且变本加厉。作为教师,我能理解学校处理此类事件的有心无力,一方面囿于时间精力,广大教师就像消防员,通常就事论事发生一起处理一起,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很难深入到位。况且,就算教育做得再细致再用心,也总有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教育绝缘体油盐不进。我无意更不愿用人性本恶来形容我们的学生,可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教育真的不是万能的。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开除学生,再怎么屡教不改的学生也只能是教育。社会给教育太多责任,却没有给教育者保证教育措施顺利实施的强有力的权利支撑。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权威性,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再说,就算学校可以开除学生,可那也只不过是不负责任地把问题推向社会,在社会上埋下隐患的种子。这样学生在学校或许是安全一点了,可出了学校呢?社会上的不良少年再加上从学校流失到社会上的此类学生,随时都会威胁着学生上下学路上的安全。家长不大可能永远全程接送孩子,而孩子也总有一天要独立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切,包括这种恐吓勒索。一次次的伤害之后,孩子原本对学校对家长对社会抱有的期望逐渐变为失望,于是开始打落牙齿往肚里咽,或转学,或受了欺负也默默忍着,要么干脆放弃学业。可这样的退缩更助长了不良学生的气焰,让他们变本加厉更加猖獗。时间久了,上学开始变成了一场场噩梦,随时提心吊胆,毫无这个年龄该有的快乐可言,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终生挥之不去的阴影。做大人的我们或许忘记了,来自同龄人的欺辱和威胁比来自成年人的更可怕。在学校,像车棚、厕所、楼梯口等这些教师视力不及的地方,都是校园暴力频发的地段。如果,教师的工作

  本篇文档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进行任意编辑

  做得再细致一点,学校的防护措施能再周全一点,孩子自身的反抗精神自我保护

  意识团结意识再强一点再机智一点,学校可以制约学生的措施再强硬有力有法律保障一点,社会配套制裁措施再完善一点??这类事件是否会少发生一点?

  试想,当家长每天清晨送孩子上学的时候,所担心的不只是孩子在学校是否会有所收获,更担心孩子的身心是否会受到伤害,这样的教育又怎会是成功的教育?在这样扭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又怎会在今后拥有身心健康的生活?对于此类事件的处理,学校作为首当其冲责无旁贷的第一负责人偏偏权力不够,因为年龄原因和事件性质,社会法规制约也出现盲区,这也是造成此类事件屡屡发生的原因,还有目前教育重智轻德的舍本逐末,来自影视媒介和社会上的负面影响。

篇四:英国校园暴力现状

  精品资料欢迎阅读

  国外是如何解决校园暴力的?

  在全世界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案件中那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们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恶性校园暴力事件在全球来看并非个例,据媒体报道,最近,中国留学生绑架施暴同胞案在美国开庭,几名被告中就包括未成年人。按照当地法律,他们将面临多项重罪指控,其中仅“折磨”一项最高就可判处终身监禁。这些新闻被曝光之后,人们脱口而出的一句话都是:“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今天,我们到国外看看,探秘一下其他国家面对恶性校园暴力时,他们是如何应对的呢?

  何谓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被称为“欺凌”(bullying)。校园欺凌指的是一种长时间持续的、并对个体在心理、身体和言语上进行恶意的攻击,且因为欺凌者与受害者之间的权力或体型等因素不对等,而导致爱害者不敢或无法进行有效的反抗。校园欺凌的欺凌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透过对受害人身心的压迫,造成受害人感到愤怒、痛苦、羞耻、尴尬、恐惧,以及忧郁,而校园欺凌所带来的伤害往往是不可逆转的。其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

  精品资料欢迎阅读

  校园欺凌不只发生在校园,也可能发生在校外,甚至在互联网上。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因此,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主要包括两种类型:1.被动欺凌者:看见欺凌者的暴力行为得逞,于是协助及附和欺凌者,有些借此保护自己,免受欺凌,看见欺凌者欺凌同学后,则嘲笑受害者无用。2.典型欺凌者: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且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对受害同学缺少同情心。并且为了得到部分同学的认同,行为上比起其他同学突出。无论哪一种,都会对受害者造成身心影响,如恐惧、消沉抑郁、创伤后遗症、忧虑、胃痛、吸毒、酗酒、自残、自杀等,久而久之,也许自己也会成为欺凌者,这也是校园暴力的原因之一。

  校园暴力的成因

  校园暴力在全球已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那么造成校园频繁出现暴力事件的成因有哪些呢?

  (一)紧张的生活节奏所导致的人际关系疏离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工作竞争十分激烈。迫于生活需要,大多数公民的生活节奏很快,空闲时间、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较少,许多父母缺乏与孩子沟通,也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教育孩子,这决定了家庭模式中亲子关系相对疏离、角色弱化。长期发展下来,造成的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孩子对社会、对家庭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他们不信任周围的环境,不信任身边的朋友和同学,也不善于与2精品资料欢迎阅读

  其沟通,他们用电视或其他媒介中介绍的暴力方法来处理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

  (二)种族和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矛盾

  国外校园里的学生很多来自不同的种族和文化背景。由于差异而导致的同学间的矛盾很多,老师一般只处理一些较严重的暴力事件,却很少有时间来处理一些小的矛盾,但是这些小的矛盾极有可能会转变成严重的暴力事件。

  (三)日益严重的青少年成瘾行为

  青少年的成瘾行为一般指的是酗酒和药物依赖。过量的酒精和药物会使人的大脑处于极度的兴奋和紧张状态,有时还会使人迷失自我,做出一些异常的举动。调查显示,80%以上的酗酒者曾制造过校园暴力。

  另外,各个方面的原因使青少年产生心理障碍,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也无法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正常的生活行为不能使他们的欲望得到满足,而社会与教育又缺少引导机制,对他们不加关注,这种状态造成许多青少年心灵上的失落,从而使他们容易采取极端的、病态的方法来报复社会、报复家庭,也报复自我。

  应对校园暴力的措施

  面对频繁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很多国家如英美、德国、挪威等都出台了相应的措施来应对,那么这些措施包括哪些呢,我们来看看。

  美国:立法规范

  精品资料欢迎阅读

  美国绝大多数州在现实中不断通过立法来加强对校园欺凌及暴力行为的预防和惩罚,明确学校在校园欺凌中的安全教育、管理和防范责任,使学校安全成为法律规定的政府目标。美国是普通法系国家,预防校园暴力的教育法规政策包罗万象,几乎覆盖了一切方面,预防法、安全法、经费法、包含有午餐法、校车法、授权法等;其内容之详尽,涵盖各个方面:经费的发放与运用、申请的条件、程序、评审、评估以及对学校预防计划和发生暴力事件中的危机管理、各项措施的法律程序等。

  预防校园暴力的法规大多以宪法、州法、法令、官方政策声明和行政规定中的成文条款的形式出现。参照社会反击暴力威胁和犯罪的措施,各学校、学区也采取了不同的强制措施应对校园暴力,如决不容忍政策、校服政策、安全措施、校警和其他法律执行人员的执勤,预防与减少暴力方案,学校预防枪支政策等。

  此外,美国官方有专门的反校园欺凌网站和各类预防欺凌、研究欺凌的机构,很多公益性组织和专家也参与其中,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防控体系。

  英国:综合模式

  英国开启了以学校为主,结合家庭、社会和司法的综合模式。学校不仅关注学生的校内行为,也关注他们校外的表现,对学生校外行为进行管理,如果学生家长发现老师在校园欺凌方面处理不当,就可以向校长乃至地方教育当局申诉,以追究教师和学校管理疏漏的责任。

  精品资料欢迎阅读

  此外,在国家政策上,制定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政策法规;在社会层面,创造出有助于有效治理校园欺凌的社会环境,从2005年起,英国每年的11月会举行反欺凌周活动,集中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在教育者层面,强调教育工作者在关注青少年学生成长上的法律责任,近年来,英国教育当局高度重视老师在服务管理学生行为上的地位和作用,拨付专项经费用于老师的培训,帮助老师掌握识别校园欺凌和进行早期干预和行为矫正的方法。

  德国:源头教育

  德国力图从人性入手,从源头上解决校园暴力。幼儿园和小学一开始就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善良教育”是德国儿童接受人生启蒙的第一课,从爱护小动物开始,通常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这种以亲自动手喂养小动物为载体的“善良教育”,已经成为德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同情和帮助弱小者。对于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都要尽力相帮,培养他们做人的基本公德。

  而且,德国对校园里出现的恃强凌弱的“小霸王”关注态度鲜明,打击力度也很大,其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包括英美等国在内的不少西方国家。在对两次记过后仍不思悔改的校园“小霸王”,校方有权把他送到“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给予强制管教。

  挪威:政府支持加学校干预模式

  挪威为应对校园暴力,实行政府支持和学校干预相结合的模式,全民行动。

  精品资料欢迎阅读

  在挪威,政府鼓励学校对包括网络欺凌在内的校园欺凌问题采取全校范围的干预措施,学校建立了全校范围的反欺凌政策,例如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组建教师职业发展小组,与学生开展有关同辈关系与行为的班会活动,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并且,为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挪威国会于2002年通过了一个宣言,号召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家长和教师团体加入到尽快根除校园欺凌现象的行动中。

  澳大利亚:反欺凌组织和网站

  建立了政府支持的组织和网站,如“反欺凌网络组织”和“澳大利亚无欺凌计划”,以帮助学校了解欺凌现象,为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教师培训的指导大纲。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增进师生们对社会正义问题的理解来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其理论依据是:只要认识到骚扰、折磨与自己不同的人是错的,那么欺凌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以色列:反欺凌政策

  以色列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要求学校建立全校范围的反欺凌政策,并对在职教职员工进行培训。以色列还对正在进行的调查和研究提供支持,以求寻找到个性化的解决办法。

篇五:英国校园暴力现状

  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早恋引发校园暴力

  四十名英国女孩群殴“情敌”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豆蔻年华的女孩子本应是无忧无虑的一群,但是英国的40名年轻女孩却在近日陷入了深深的烦恼之中。这群年仅13岁-15岁的女孩们已被校长勒令休学,罪名是集体欺负人。

  此事件一经披露即引起英国社会广泛关注,事件背后的校园暴力泛滥状况使人们深感忧虑。

  起因:小女孩“争风吃醋”

  近日,位于英国多塞特郡伯恩茅斯的格伦穆尔女子学校成为了媒体关注的中心,此出“集体欺凌”便是在这里上演。但由于事件的主角均未成年,媒体报道时没有透露当事人的姓名。

  事件开头并不轰轰烈烈,一名14岁的女孩将一名15岁的女孩约到这所学校外的墙边,准备向她摊牌。

  据英国媒体报道,这个14岁的女孩和其16岁的前男友已经交往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近日,男孩却对这个14岁女孩提出分手,并另觅了一个15岁的新欢。这个14岁的女孩心中甚是不快,便将15岁的情敌约在学校前的墙前好好谈谈。

  演变:40人欺负一个

  但两人的谈话逐渐演变成为口角,随后两人便开始动手动脚。随着两人争执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女学生参与到事件中,最后居然有40多名学生卷入其中。这些女学生都站在14岁女孩一边,对这个15岁的女孩又推又搡,拳打脚踢。女学生们还口出恶言,对15岁女孩威胁说,如果她还敢回学校的话,就等死吧。

  学校的老师和校长通过安装在学校的闭路电视监视器发现了校门前的这一集体欺凌现象,连忙赶去劝架,终于使女学生们冷静下来。

  校长忏悔:“这都是我的错”

  据学校校长帕姆·奥查德说,当她赶到现场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亲眼所见的情况:“她们围着那个女孩,就像是一群蜜蜂围着蜂蜜罐一样,又推又打。”而那个被打的女孩一动也不敢动。

  格伦穆尔女子学校的管理层在仔细观看了闭路电视录像后,圈定了40个女学生为欺凌嫌疑人,并勒令她们休学13天,以示处罚。

  据其同学说,当挑起事端的14岁女孩知道其同学都受到停学处罚后,感到非常的抱歉。她哭着说:这都是我的错,我没有想到事情会失去控制,变成这样。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家长:学校判罚太重

  由于事件发生时正值英国教育部提出的“全国反校园暴力周”,家长质疑学校是因为学生顶风作案而作出了过重的判罚。

  但学校副校长简·邦德否认了学校惩罚过重的说法。她说,就算不是处于“反校园暴力周”,学校也会作出同样的判决,学生应该了解学校关于校园欺凌行为的惩罚政策。“这些女孩知道,事情发生时自己身处其中却不伸出援手,也同样应受谴责,”邦德说。

  [新闻分析]

  英国校园暴力泛滥

  这起女学生之间的欺凌案只是英国近年来发生的众多校园暴力案中的一个案例。英国《卫报》称,英国政府公布数据表明,英国有三分之一的初中学生曾经被人欺凌,四分之一的小学生有过在游戏中被人欺凌的经验。一半以上的受访孩子认为,校园欺凌事件是“一个大问题”。

  数据表明,大部分的欺凌案件都是在午休时或课间休息时发生的。在英国,这些校园暴力事件平均每年约导致20名被欺凌孩子自杀。

  据统计,英国11到16岁的学生间,有四分之一的人携带刀具上学,调查显示,带刀的学生中还包括女孩。

  文章来源:律伴网

  http://www.lvban365.net/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篇六:英国校园暴力现状

  浅谈校园暴力现状与成因

  陈倩仪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生物系,广东

  广州

  510310)

  摘要:校园暴力问题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学生使用暴力的问题已经是一个放在世人面前的大难题。校园暴力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其成因有家庭

  、学校和社会文化因素。校园暴力事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事件,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法制教育,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关键词:校园暴力;成因;现状

  校园暴力(schoolviolence),指的是:发生在各类型学校校园内部及有限辐射地域,学校成员(既包括学

  生又包括老师)或校外进入人员采用达到一定恶性程度的暴力方法,施加于其他学校成员,攻击他人人身或财产,导致其身体、心理、财产受损的行为,或学校财产及学校教学管理秩序被严重破坏的暴力现象。

  校园暴力主要有三种形式[1]:一是躯体暴力,包括推、打、踢、挤等可致他人疼痛、伤害、损伤的攻击行为;二是言语、情感暴力,包括恐吓、威胁、辱骂等;三是性暴力,包括性骚扰、性侵犯等。主要表现有:同学之间因日常矛盾摩擦产生暴力行为、帮伙同学欺负其他同学的暴力行为、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因感情纠葛产生暴力行为、学生因受管教产生不服心理对教师实施暴力行为、教师因自身性心理变态或突发精神疾病等原因产生暴力行为、基于反社会心理或精神疾病专门针对学生群体的一次性连续疯狂杀伤暴力行为等。

  日、美、中校园暴力现状

  近年来,各国校园暴力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已引起各国政府和专家的高度关注。

  1.1日本校园暴力的现况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11年的统计[2]结果显示,最近10年,校园暴力事件逐年上升,由1998年的28526件,到2010年竟然达到了60913件,这种增长速度,让社会各界都极为担忧。当中更令人担忧的是,暴力的低龄化趋势。该统计显示,小学校园暴力的增加趋势最为惊人,从1998年1432起,递增到2010年的7115起,增加了5倍,2008、2009、2008这3年增长最快。这3年也正好是日本政权交替频繁,经济不景气等诸多社会问题凸显的3年。由于经济的不景气,社会压力增大,中小学生的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校园内的暴力问题出现了严重的升级现象。

  日本校园暴力有4种类型。一是,对教师的暴力。2010年一年,对老师施暴的件数为8304件,其中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就有1827件。二是,学生之间的暴力。有同班同学之间的,也有不同班、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多人长期欺负同一个学生的现象尤为严重,造成被欺负的学生不意上学,严重的甚至导致自杀。2010年这类事件共有34277件,比上一年增加了1832件,占总暴力事件数的56%。三是,对他人的暴力。例如,与陌生人由争吵引发暴力冲突的,为了抢夺财物对过路人实施暴力的行为等,2010年发生1728件。四是,对学校设施、设备的损毁。主要指故意损坏学校的设施和设备等行为,如:故意损坏桌椅、黑板、门等行为,2010年有16604件,其中学生之间的暴力在校园暴力中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的56%。(数据来源文部科学省[3])

  1.2美国校园暴力的现况

  虽然校园暴力行为在各国都有发生,但其中美国属于较稳严重的国家。从近年来美国校园暴力发生的实际状况看,校园暴力呈现出以下新的特征:暴力事件的情节更加严重,涉枪案件增多,单次事件的死亡人数不断增加;暴力事件制造者和受害者的年龄越来越小;女性暴力事件逐渐增多。

  据美国国家学校安全中心(NationalSchoolSafetyCenter,NSSC)的统计和调查[4],在2007-2008学年,美国K-12年级共有5,570万学生,在该学年发生的校园暴力中共有43人死亡。在2007年有150多万12-18岁的青少年受到非致命的校园暴力伤害,包括82.68万盗窃和68.41万暴力。10%的男中学生和5%的女中学生在校园遭到过武器威胁,32%-1-

  的学生遭到过欺辱。85%公立学校至少发生过一例暴力犯罪、盗窃或其他罪行。

  由于在美国宪法中有“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这一条例(原文:AwellregulatedMilitiabeingnecessarytothesecurityofafreeState,therightofthepeopletokeepandbearArmsshallnotbeinfringed.),美国公民可以持有手枪和猎枪等轻型武器。校园枪击案成为了美国校园暴力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并已逐渐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自1999年以来的十多年间

  媒体上有报道的校园枪击案就有二十余起。

  面对这一问题,美国国会并非熟视无睹,也曾立法,早在1990年国会通过了《学校地区禁止枪械法》,按该法规定,禁止人们在学校周围1000英尺范围内拥有枪械,该法经总统签署而生效。但在1992年得克萨斯州一起诉讼案中,地方法院依据该法作出的判决,竟然被联邦最高法院以违宪而判决无效[5]。该案充分体现了宪法至上的原则,但却使《学校地区禁止枪械法》形同虚设。

  1.3中国校园暴力的现况

  在我国,从已有研究结果来看,校园暴力的现状不容乐观,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暴力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其中一些暴力表现出团伙性、报复性、残忍性等特点。2003年浙江大学《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心理研究》课题组调查显示[6]:49.2%的同学承认对他人有过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87.3%的同学承认曾遭受过其他同学不同程度的暴力侵害。

  1.3.1广州、北京校园暴力的现况

  2005年,荆春霞[7]等人就广州市校园暴力的情况,对广州市某中学的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初中生、高中生)。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890名学生中,有1220名在过去的1年中曾经遭遇校园暴力,发生率为64.6%。在各种类型的暴力事件中,以语言暴力最为常见,占

  41.5%。男生校园暴力的发生率(70.1%)高于女生(58.9%);教室、厕所和回家的路上是躯体暴力的多发地点。引发校园暴力最常见的原因是语言摩擦,其次为受他人牵连和酒精、药物作用。暴力事件对学生的影响轻重不一,轻则无影响,重则可致使学生躯体受到伤害,甚至产生自杀念头。遭遇暴力事件后,多数学生会将遭遇告诉同学、老师和父母,但仍有5.3%的学生因受到威胁而不敢讲。

  对北京市初中校园暴力问卷调查[8]显示,20%的同学承认“公开扬言要报复某人(教师或同学)”,18.7%的同学承认“经常故意找茬、欺负弱小”,16.8%的同学承认“事前做了些准备(找人帮忙或带工具),再找某人打架”,16.1%的同学承认有“结伙打架、滋事”行为。

  1.3.2台湾的校园霸凌现象

  在台湾地区,校园暴力也称为校园霸凌,国外也有用“霸凌”一词代替“校园暴力”。

  “霸凌”一词源自英文“bully”(欺侮)音译,是指人与人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于社会中,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校园霸凌通常指学生之间的欺凌与压迫。霸凌并非偶发事件,而是长期性且多发性的事件。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关系霸凌、言语霸凌、肢体霸凌、性霸凌、反击性霸凌、网络霸凌六大类。

  近年来.台湾校园频繁发生霸凌事件。媒体已报道多起中小学校发生恶意欺辱同学、威胁老师的霸凌事件。据台湾当局教育部2009年委托台湾中山大学的调查[9]显示:初中校园存有13.3%的霸凌者,13.6%的人曾被霸凌,40.2%的人曾看过校园霸凌。台湾初中生约95万人,相当于有12余万的初中生是霸凌者。另据台湾“儿童福利联”的调查,台湾初高中、职校男生遭霸凌的比率达l0.3%,超过六成的学生表示在学校曾被同学被凌辱过,有7%约8万中小学生自认经常甚至每天“霸凌”同学,校园“霸凌”已然成为了很多载校学生的梦魇。更有甚者,连学校老师也都成了学生霸凌的对象。对于校园霸凌现象,如果老师去管,霸凌者很可能也会对老师施暴,而老师却只能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因为如果老师出手制止,霸凌学生就可以告老师打学生。所以,当遇到校园霸凌时,老师一般都不敢管、也不愿管,大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但这又放纵和助长了霸凌者在校园进行霸凌的嚣张气焰。

  校园暴力的成因

  2.1个体因素

  比利时犯罪学者凯特勒[10]等欧美预防校园暴力的研究专家在论著中曾指出:年龄是影响暴力的最大因素之一,暴力的类型与年龄相关,年龄与暴力之间的相关性是永恒的。这种相关性是与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其生活经历相联系的。此外

  ,个体的生活方式和自我效能感也是影响暴力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超出常规的行为、学习成绩差、控制力弱等因素对暴力行为具有较好的预报作用,早期吸烟、吸毒、女生缺乏自尊等问题都会增加暴力行为的危险性。

  2.2家庭因素

  一个人的性格与行为的养成大多受家庭的影响,一个人的人格能否健康地形成与家庭的教育很有关系。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中介,父母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和模范作用对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结构缺失、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家庭教育不科学、家庭氛围不和谐、家长行为不检点、家庭周边环境复杂等。都将会-2-

  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家庭成员文化素质不高或道德品质低下,父母管教方法过严或过于溺爱或疏于管教;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等情况,都将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Flannery和

  Williams研究[11]表明,受过虐待或忽视的儿童在成人期以前要比没有受过虐待或忽视的儿童超出38%的可能性因为暴力犯罪行为而被捕。

  另外,父母本身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也极其重要。在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压力影响下,不少父母在社会经济文化转轨中自身产生的社会心理疾病,例如紧张、恐惧、冷漠或不安全感等。这些会在在不经意间潜移默化地传染给孩子,使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了类似的人格障碍。这也是导致校园暴力的诱因之一。

  2.3校园文化的影响

  现今社会是一个注重学历和文凭的社会,在高考的压力下,课业已成为学生的巨大负担。很多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被父母带着参加各种补习班,就为了能进好的中学,进而为进名牌大学做准备。但是,却从来没有家长关心过,孩子们是否真的需要补习,孩子们想不想去补习。教师和家长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使学生过早承受过重的学业负担,当紧张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以校园暴力的形式反映出来。

  部分学校还按学生的成绩,分出快班、慢班,慢班的学生一般成绩不好,部分老师还会因他们是所谓的“差生”,而对他们区别对待。这种分班方式实质上是严重地伤害了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容易引发厌学情绪,对学校和老师反感。由于课业上屡遭挫折,丧失学习兴趣.行为愈来愈脱轨。这些学生渐渐不把校规当回事,老是在外游荡,拉帮结派,结交社会不良人员。由于青春期少年很容易受到哥们义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并可逐渐形成校园“亚文化”氛围,导致他们的一些价值观和主流社会产生很大偏差。由此,校园暴力的开始产生。据某省少年犯管教所的调查[12]表明,72%的少年犯在校的时候就是备受冷落的“慢班”的学生。按照挫折-攻击理论的学说,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

  2.4社会文化的影响

  我国的经济越来越开放,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媒体形式则更为发达,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但其中不良媒体的影响也日趋泛滥,宣扬凶杀、淫秽等暴力的影视作品、书报期刊层出不穷。网络的发展也使不良的文化传播得更快。而学生多处于青春发育期,对刺激性很强的媒体暴力更为敏感。按照犯罪学的观点来看,暴力行为是社会学习的结果。暴力行为的形成与外界的影响有重要的关系。青少年学生心智都不太成熟,容易冲动,尤其喜欢模仿流行文化。据调查[13]表明,约有40%的青少年实施暴力的方法是通过媒体上犯罪新闻获悉的。由此可见,带有暴力倾向的媒体渲染对青少年的暴力行为形成影响很大。

  2.5网络游戏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游戏也不断更新,其中一些暴力性网络游戏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在传媒业逐步市场化运作的中国,网络游戏的暴力倾向也在逐步增长。根据资料[14]显示,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网络游戏大约有95%是以刺激、暴力和打斗为主要内容的,而且越“刺激”的游戏上网参与的人数越多,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学生逃学、校园暴力、青少年犯罪等。

  充满血腥的网络暴力游戏已经被人们视为

  “电子海洛因

  ”,在一些互动游戏中,充满了血淋淋的逼真的暴力画面。网络暴力游戏对于性格尚未健全,对网络游戏缺乏理性认知的青少年,其吸引力尤其要大,脆弱者最终由模拟暴力发展而为现实暴力。

  网络暴力游戏对社会的危害性是多方面的,它加剧了青少年对暴力的麻木感与宽容度

  ,削弱了青少年的辨别能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

  ,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尤其严重。网络游戏的“暴力”还能潜在地激发出一种“暴力娱乐”,让青少年在获得心理“快感”的同时,却扭曲了社会暴力的本来面目。大量事实证明,网络暴力游戏是引发社会暴力的潜在因素。

  防控校园暴力的措施

  3.1家庭防控

  任何的校园暴力,或多或少,都能在施暴行为人的家庭中找到这种暴力倾向的原型或原因。因此,家庭防控首当其冲,每一个家庭都应当根据其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家长作为监护人应当经常、及时地与子女沟通,避免子女因亲情感的缺失而诉诸暴力;对于家庭条件较差的留守子女,应当设置尽职的代管人,替监护人履行监管责任,让子女形成正确的意识观念,不至于因其行为越轨和失范而酿成校园暴力犯罪

  3.2学校防控

  学校是学生除家以外,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学校及其相关组织应当作为防控校园暴力犯罪发生的“龙头”。所以,学校应该努力加强自身的建设和管理,力争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并切实提高教师处理校园暴力事件、辅导学生心理及行为的能力。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校园暴力问题的严重性,争取在每一所学校都配备心理教师,对学生和老师都要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辅导,并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对于有不良暴力倾向或心理有特殊问题的学-3-

  生,学校要建立起定期的谈心制度。通过明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而预防一些暴力事件的发生。学校应该鼓励学生成立各种社团,组织各类活动,通过营造轻松活泼的校园文化,让学生从中找到归属感。同时也应设立相关课程,教会学生如何应对校园暴力。

  3.3社会防控

  针对引发校园暴力犯罪的外在因素,加强社会防控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当鼓励多创办未成年人的娱乐活动场所,积极组织未成年人参加各种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观念并引导其行为。其次,应当加大社会舆论的监督力度,采取诸如对非法容留未成年人的网吧

  歌厅等娱乐场所予以曝光或批评指责等方式,防止负面社会文化对未成年行为人的影响。最后,相关部门应建立渠道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切实保护个人的基本权益,切实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同时还需加强对社会“边缘人”的救济和帮助,消解社会群体的强弱矛盾和贫富差距。

  3.4司法防控

  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人身安全的重要武器在整个防控校园暴力犯罪的工程体系中处于最后底线之地位。我国现有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教育法》中关于保护未成年行为人的法律条文存在一定的缺陷,司法机关可以适当对法律条文作出扩张的司法解释,明确社会各方的责任,健全刑事被害人的国家援助制度,防止被害人因报复观念的存在而转化为犯罪人,同时对其从心理与物质两个方面予以救助。

  参考文献

  [1]季成业,等.儿童少年卫生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文部科学省.平成21年度(2010年)「児童生徒の問題行動等生徒指導上の諸問題に関する調査」について[R].日経印刷株式会社,2011[3]文部科学省.学校におけるいじめ問題に関する基本的認識と取組のポイント[R].日経印刷株式会社,2011.

  [4]李云鹏.美国保卫校园的安全机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2):62—65,42[5]贵立义.从美国校园枪击案看宪法至上原则[J].文化学刊,2012,(4):69—72[6]

  杨宏飞,叶映华.杭州市中小学校园暴力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10):880—882[7]

  荆春霞,王声湧,等.广州市中学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2—23[8]宋雁慧.北京市初中校园暴力现状和处理方式调查[J].中国教师,2007,(11):7—1[9]台湾校园霸凌调查:13%初中生是霸凌者[EB/OL].

  http://roll.sohu.com/20101222/n301339584.shtml

  [10]

  DusenburyL,FalcoM,LakeA,etal.Ninecriticalelementsofpromisingviolencepreventionprograms.JournalofSchoolHealth,1997.67:409—414[11]OrpinasP,MurrayN,KelderS.Parentalinfluencesonstudents’aggressivebehaviorsandweaponcarrying.HealthEducation&Behavior,1999,26(6):774-78[12]王光华.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及预防[N].法制日报,2010-5-26(12)

  [13]王

  魏.经济转型期的台湾青少年犯罪[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0-95[14]冯钰.“绿色网游”离我们还有多远?[N].信息时报,2009-10-26(C1)

  -4-

篇七:英国校园暴力现状

  UNESCO《数字背后:终结校园暴力与欺凌》报告述评

  作者:张静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20年第1期

  文/张

  静

  作者单位:张静,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摘

  要:《数字背后:终结校园暴力与欺凌》主要利用全球学校学生健康调查、学龄儿童健康行为研究,以及其他大型国际调查的数据,分析了当前全球校园暴力与欺凌的发展态势以及有效的应对措施,为国家预防与治理校园欺凌提供建议。

  关键词:UNESCO终结校园暴力与欺凌

  报告

  2019年1月22日,在英国伦敦举办的“2019年教育世界论坛”(2019EducationWorldForum)上,UNESCO发布了《数字背后:终结校园暴力与欺凌》(BehindtheNumbers:EndingSchoolViolenceandBullying)报告[1]。报告指出,校园暴力和欺凌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在减少和控制校园暴力和欺凌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报告基于144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结果,分析校园暴力和欺凌的发展态势,影响校园欺凌的因素以及一些国家卓有成效的应对举措。

  一、简介

  (一)概念界定

  校园暴力很广泛,在所有国家普遍存在,对许多儿童和青少年产生了消极影响。校园暴力通常由同伴实施,但有时也会由教师和其他学校员工实施,包括身体暴力(physicalviolence)、心理暴力(psychologicalviolence)和性暴力(sexualviolence),是欺凌者故意的、重复发生在同一位受害者身上的攻击性行为,是受害者与欺凌者力量不平等的表现。表1列举了校园暴力的几种类型。

  本报告将欺凌和欺凌的不同种类(身体欺凌、心理欺凌、性欺凌)单列出来,因为已有数据显示欺凌是最常见的校园暴力形式,一些国际调查也将欺凌与其他的暴力形式加以区分。

  (二)数据来源

  该报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两项国际调查:全球学校学生健康调查(GlobalSchool-basedStudentHealthSurvey,GSHS)和学龄儿童健康行为研究(HealthBehaviourinSchool-agedChildren(study),HBSC),它们提供144个国家和地区(GSHS96个、HBSC48个)学校发生的暴力和欺凌行为研究的数据。其中,HBSC的调查涵盖欧洲国家和北美国家;GSHS的调查涵盖其他国家。两项调查都关注校园内发生的暴力和欺凌行为,因此,报告的数据不包括在校园外或上下学途中发生的暴力和欺凌行为。

  其他的数据来源包括:人口和健康调查(DemographicandHealthSurveys,DHS)、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rogressinInternationalReadingLiteracyStudy,PIRLS)、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TrendsinMathematicsandScienceStudy,TIMSS)、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sAssessment,PISA)、第三届区域比较与解释研究(ThirdRegionalComparativeandExplanatoryStudy,TERCE)、暴力侵害儿童行为调查(ViolenceAgainstChildrenSurveys,VACS)。此外,还包括在中国、南非和瑞士开展的瑞银慈善基金会(UBSOptimusFoundation)的研究;联合国关于影响儿童的暴力驱动因素的多国家研究(UNMulti-CountryStudyontheDriversofViolenceAffectingChildren);在埃塞俄比亚、印度、秘鲁和越南开展的青年生活纵向研究(YoungLivesLongitudinalStudy);在阿根廷、巴西、菲律宾、塞尔维亚和南非开展的全球儿童在线研究(GlobalKidsOnlineStudies)。

  二、校园暴力和欺凌的发展态势

  (一)全球约1/3的儿童遭受校园暴力与欺凌,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

  GSHS和HBSC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调查日期前一个月内,有32%的学生受到了欺凌。在GSHS调查国家和地区,校园欺凌比率从7.1%到74.0%不等。在HBSC调查国家和地区,校园欺凌比率从8.7%到55.5%不等。来自96个国家和地区的GSHS数据显示,总体而言,一个月内,19.4%的学生在学校被欺凌1~2天,5.6%的学生被欺凌3~5天,7.3%的学生被欺凌6天甚至更多天。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PIRLS数据显示,在调查日期前一学年,每个月有29%的9~10岁儿童受到欺凌,14%的学生每周都受到欺凌。

  各地区之间的校园欺凌比率存在显著差异。由表2可知,遭受校园欺凌比率较高的地区是撒哈拉以南非洲(48.2%)、北非(42.7%)和中东(41.1%),比率最低的地区是中美洲(22.8%)、加勒比地区(25.0%)和欧洲(25.0%)。在调查日期前一个月受到6天或更多天数欺凌比率最高的地区是撒哈拉以南非洲(11.3%),最低的地区是中美洲(4.1%)。

  (二)校园欺凌方式存在区域差异

  1.身体欺凌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最常见的欺凌行为

  来自96个国家和地区的GSHS数据显示,16.1%受欺凌的儿童表示,他们有被打、被踢、被推或被锁在室内的经历。除了中美洲和南美洲,身体欺凌是所有GSHS调查国家和地区最常见的欺凌行为;身体欺凌比率最高的地区是太平洋地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在HBSC调查国家和地区中,被攻击、踢或推搡的比率较低。

  PISA数据显示,4%的学生表示他们在调查日期前一年中每个月至少遭受过几次攻击或被推搡。PISA报告的比率较低反映了调查时间段与被调查者的年龄往往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GSHS调查过去12个月的校园欺凌情况,HBSC调查过去2个月的校园欺凌情况,PISA只调查15岁学生的校园欺凌情况。全球数据表明,年幼的学生比年龄较大的学生更容易遭受身体欺凌。

  2.许多地区性欺凌是第二常见的欺凌行为

  根据来自96个国家和地区的GSHS数据,11.2%被欺凌的儿童表示,他们曾被性笑话、评论或手势取笑。性欺凌是中美洲、中东和北非最常见的两种欺凌行为之一,但据HBSC数据,北美和欧洲的性欺凌频率低于心理欺凌频率。

  3.北美洲和欧洲的心理欺凌比率高于其他地区

  HBSC数据显示,北美洲有28.4%的学生、欧洲有15.1%的学生反映他们曾被排斥参加活动或被故意忽视。在其他地区,心理欺凌的频率较低,不如身体欺凌和性欺凌比率高。根据GSHS数据,5.5%的学生表示他们曾被故意忽视或忽略;比率最高的地区是中美洲(7.5%)和南美洲(7.2%)。

  (三)网络欺凌比率呈上升趋势

  现有数据表明,大约1/10的儿童经历过网络欺凌。在加拿大和欧洲,10.1%的被调查者曾通过网络消息受到欺凌,8.2%的被调查者通过图片受到欺凌。其他数据显示,13%的9~16岁澳大利亚儿童和6%的9~16岁欧盟儿童称受到过网络欺凌。全球儿童在线研究调查9~17岁青少年遭受网络欺凌的比率发现,塞尔维亚为35%、菲律宾为29%、南非为20%、阿根廷为77%(13~17岁)。2015年,巴西儿童在线调查发现,在9~17岁的互联网用户中,20%的人表示曾遭受过网络欺凌,12%的人在网络上有过攻击行为。全球儿童在线有关阿根廷、巴西、菲律宾、塞尔维亚和南非的调查数据也表明,在调查日期前一年里,有12%~22%的儿童通过网络接收到有关性欺凌的信息。

  (四)教师实施的校园暴力

  在全球范围内,教师实施的身体暴力比率较低,但并非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如此。132个国家明令禁止学校体罚学生,但68个国家仍然允许体罚。一项针对63个国家(包括29个禁止体罚的学校)的调查发现,9个国家90%的学校体罚学生,11个国家70%~89%的学校体罚学生,43个国家13%~69%的学校体罚学生。

  柬埔寨、海地、马拉维、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的数据显示,教师(特别是男教师)是儿童遭受的大部分身体暴力的实施者。

  乌干达的良好学校研究(GoodSchoolsStudy)显示,超过75%的9~16岁儿童反映在调查日期前一年里受到过教师实施的身体暴力,身体暴力是该研究中儿童最常遭受的暴力形式。针对女生的DHS数据显示,教师实施的身体暴力比率较低。总体而言,15岁以上经历过身体暴

  力的女生中,遭受过教师实施的身体暴力的比率如下:西非和中非为6.2%,东非和南非为5.1%,亚洲为0.6%,东欧为0.2%。非洲内部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西非和中非,比率最低为0.1%,最高达17.9%;而在东非和南非学校,比率最低为1.1%,最高达19.3%。

  教师实施的性暴力比率普遍较低,但并非所有国家都如此。针对三个非洲次区域(中非、东非、西非)和仅针对女生的DHS数据显示,受到教师实施的强迫性行为的女生比率一般在0.5%至0.8%之间,但是中非部分地区的这一比率高达7.1%。

  三、有效应对校园暴力和欺凌的九大要素

  数据显示,意大利、牙买加、韩国、瑞典等案例国家校园暴力与欺凌的比率降低或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见表3)。本报告总结了这些案例国家有效预防与应对校园暴力与欺凌的九大要素。

  (一)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与法律政策框架

  政治领导对治理校园暴力和欺凌至关重要。例如,在牙买加,曾担任教育部长的总理为拟定《教育法》的修正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禁止学校体罚,促进学校使用积极的纪律管理制度。政府支持解决校园暴力和欺凌行为,利于普及高质量的教育。在乌拉圭,解决校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教育部门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在黎巴嫩,“2017年学校环境中的学生保护政策”反映了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目标4的承诺。

  支持性的法律和政策框架至关重要,可以传达明确的信息,即暴力和欺凌是不被接受的,并为国家相关应对措施的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奠定基础。所有案例研究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法律,解决校园暴力和欺凌。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法律禁止一切形式侵害儿童的暴力行为的国家,其2010年的《教育法》要求学校采取措施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行为。同样,荷兰颁布《反欺凌法》,确保相关反欺凌行动被列入学校议程。

  案例国家另一个共同的做法是国家政策强调积极的学校和课堂环境,包括使用积极的纪律管理制度。这种做法不仅可以防止校园暴力和欺凌,而且可以确保学校生活成为学生和教职工的积极体验。

  解决校园暴力和欺凌的承诺也需要与资源分配相匹配。例如,在乌拉圭,针对解决校园暴力问题加强投资是教育部门的改革措施之一。

  (二)教育部门与其他多部门的合作

  来自案例国家的数据表明,对校园暴力和欺凌的有效应对措施主要是由教育部门推动和领导的。但是,许多国家都采用了多部门合作的国家政策和战略。

  在一些国家,反对学校暴力和欺凌的具体政策和战略规定了其他部门的作用或提倡非教育部门的参与。黎巴嫩在政策制定方面,倡导教育和高等教育部(MinistryofEducationandHigherEducation)与其他部门密切合作。牙买加教育部强调儿童权利倡导者办公室(OfficeoftheChildren’sAdvocate)和牙买加警方合作调查学校暴力和欺凌案件以及辅导和调解的重要性。

  各国还强调了教育部门与非政府伙伴的协作是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与民间社会组织、学术机构、专业协会和媒体,以及与联合国、捐助机构等的伙伴关系加强了宣传、研究、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在意大利、黎巴嫩、荷兰、韩国和瑞典,学术机构在改善数据可用性和评估干预措施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意大利、韩国和瑞典,非政府组织在教学辅助材料开发、校园暴力和欺凌咨询和安抚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

  (三)实施基于成效的校本项目和干预措施

  维持学校暴力和欺凌行为处于较低水平的两个国家——荷兰和瑞典采取明确循证方法,对现有方案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系统评价。例如,荷兰对2015年以学校为基础的反欺凌项目的有效性进行了一项整合分析,以评估其对欺凌行为的影响以及改善课堂环境的影响。分析审查了86个项目,并确定了10个基于科学证据的项目。

  意大利欺凌比率大幅度下降,在研究和评估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包括一项大范围反欺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两个校本项目:2008年启动的NoTrap!项目和2013年启动的KiVA项目,使意大利学校持续有效地减少了学校暴力和欺凌行为。

  (四)提供关于学校暴力和欺凌行为的数据,并系统地监测应对措施

  收集常规数据以监测校园暴力和欺凌的普遍程度,并监测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的执行情况,是一个关键因素。自2012年以来,韩国每年进行一次关于学生对学校暴力和欺凌的看法和经历的全国调查。荷兰学校有用来监控欺凌的工具。瑞典有监督学校安全和预防措施实施的国家系统,通过向学校和公众提供报告,重点关注问责制。牙买加设立了一个独立的国家教育监察局(NationalEducationInspectorate),以评估教育部门的业绩,其中一个评估领域是学生安全、健康和福祉。

  (五)对教师进行关于应对校园暴力和欺凌以及积极的课堂管理的培训

  培训教师实施国家应对校园暴力和欺凌的政策和计划中规定的措施是所有案例国家共同的做法之一。培训强调提高教师对校园暴力和欺凌的理解的重要性,并确保他们具备预防、识别和应对欺凌事件所需的技能。

  牙买加、黎巴嫩、乌拉圭等国家非常重视提高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的技能,包括建立积极的课堂文化和纪律。乌拉圭开展围绕“积极的纪律和冲突调解”的教师培训,包括邀请教师反思他们的做法,鼓励他们采取维护儿童权利的方法。

  (六)营造安全、积极的学校和课堂环境

  学校环境包括物理环境(校园安全和保障)和心理环境(学校氛围、课堂管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案例国家的共同特征是政策承诺营造安全和积极的学校和课堂环境。例

  如,牙买加、韩国和瑞典的做法是促进安全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学校文化建设,黎巴嫩和乌拉圭的政策特别提到促进使用积极的纪律管理办法。

  大多数国家重点关注校园心理环境。牙买加和韩国还非常注重加强学校的安全保障。牙买加于2015年修订了《安全和安全政策指南》,包括支持学校的安全、纪律、干预和风险管理,鼓励学校制定安全保障行动计划。在韩国,学校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riminalPreventionThroughEnvironmentalDesign)。此外,这两个国家也与警方密切合作,韩国还有学校警察。

  (七)对儿童权利和赋权以及学生参与的承诺

  案例国家的另一个做法是对儿童权利的承诺,注重倾听儿童的心声,以及赋予学生在解决校园暴力和欺凌问题方面的权利。

  意大利、瑞典和乌拉圭制定了明确的政策以强化儿童的权利。例如,瑞典的干预措施侧重于确保儿童了解自己的权利,包括感到安全的权利。在乌拉圭,“在学校共同生活”(LivingTogetherinSchools)项目的基础是儿童的人权和赋权以及学生的参与。

  意大利、瑞典和乌拉圭强调儿童和青年的赋权和参与的重要性。在瑞典,经验表明,成功的干预措施促进学生参与、识别和解决问题,并采取“儿童作为专家”(childrenasexperts)的方法。

  更具体地说,包括旁观者在内的所有学生的参与和同伴方法(peerapproaches)的使用是取得重大进展的成功因素之一。意大利,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措施,如NoTrap!项目和KiVA项目就包括同伴方法,涉及学校中的所有儿童和年轻人,也包括旁观者。KiVA项目的核心原则之一是激励旁观者为受害者挺身而出,并与所有学生(不仅是受害者和欺凌者)合作,确保他们将学校暴力和欺凌视为不可接受的行为。NoTrap!项目是一种以同伴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旨在解决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问题,并提倡与全校学生协作。瑞典也高度重视旁观者的参与和赋权。在韩国,学生通过同伴咨询、同伴调解以及“学生法庭”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和欺凌。乌拉圭每年在地方、区域和国家组织开办旨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育,促进社会融合、共存和加强归属感的会议。

  (八)让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共同体的系统方法

  案例研究还说明了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共同体的重要性,包括校长、教师、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家长、学生、地方当局和其他专业人员。

  瑞典采取全面、系统的方法让学生、教师、学校其他员工、家长等参与学校共同体。乌拉圭的做法包括成立“参与委员会”(participationcouncils),将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聚集在一起,参与学校或相关学习机构的讨论,包括改善共同生活的活动。在黎巴嫩,教育和高等教育部明确促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伙伴关系。

  (九)为受学校暴力和欺凌影响的学生提供支持和转介

  在学校提供支持和转介服务(包括保健、社会保护和执法)的机制也被确定为对受校园暴力和欺凌影响的儿童和青少年做出有效应对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和转介的方法因国家而异,不过有一些共同的措施,包括提供训练有素的辅导员,提供护理和支持,采用同伴调解。

  牙买加培训辅导员以提供调解支持。在韩国,“We+Education+Emotional”项目为校园暴力和欺凌的受害者和施暴者提供诊断、治疗和咨询;为了支持该项目,学校增加了接受过咨询培训的专业辅导员和教师人数。在乌拉圭,跨学科支持小组在解决学校暴力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当发生暴力事件时,学校可以召集这些由社会工作者、社会教育者和心理学家组成的团队,为当事人提供支持。

  四、建议

  国家案例研究强调了背景的重要性。行政结构、教育系统和学校类型的差异将影响校园欺凌的治理。例如,一个国家和教育部门的行政结构将影响决策的水平,如课程、培训和资源分配,预防和应对措施的实施、报告、监测、评估等。各国之间的社会文化差异也会对干预措施的可接受性产生影响。例如,在韩国,监控摄像头的引入是被社会认可的,但在其他国家可能并非如此。最后,数据表明,在某些情况下,社会中的暴力行为与校园暴力之间可能存在关联,国家的应对措施也可能需要考虑这一点。

  报告为有效应对校园欺凌提出以下建议:

  ·通过立法保护儿童权利,制定政策以防止和应对校园暴力和欺凌;

  ·更好地提供准确、可靠和分类的数据,实施以可靠研究为基础的基于证据的举措;

  ·开展教师培训,支持教师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和欺凌;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其他员工、家长和地方当局的广泛参与;

  ·为学生提供信息和支持,使他们能够发表意见并寻求支持;

  ·促进学生参与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和欺凌的活动;

  ·关注因种族、民族、残障、性别或性取向而特别容易受到伤害的儿童;

  ·建立有利于儿童报告、投诉和咨询的机制以及恢复创伤的途径。

  参考文献:

  [1]UNESCO.BehindtheNumbers:EndingSchoolViolenceandBullying[R/OL].(2019-01-22)[2019-06-04].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66483.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王亭亭

篇八:英国校园暴力现状

  中学校园暴力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

  本研究采用了课题组设计的“中学校园暴力现象问卷”,考察了安定区217名中学生。结果表明:(1)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的比率为14.75%;参与校园暴力的比率为5.53%;遇见校园暴力的比率为62.67%。中学校园暴力现象很普遍。(2)中学校园暴力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基本为男生所为。男生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的比率远远高于女生。(3)17至19岁的学生是校园暴力行为的主要群体,16岁以下和20岁以上则明显下降,这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密切相连。(4)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在校外其他地方,很少发生在校内。而在学校内发生校园暴力的主要地点是厕所,另外还有操场。(5)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时间大多数在晚上放学时间,其次是其他校外时间,在校期间很少发生。(6)中学生对校园暴力的态度五成多是深恶痛绝。而观望,漠不关心、认为正常、还有适度参与者占四成多,且持这种态度者随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这对于校园暴力的干预是极为不利的。(7)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己之间的争强好胜和因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而且各个年级具有相对一致性。(8)大多数中学生在遭遇校园暴力后更倾向于报警,其次选择报告老师和告诉家长。还有少部分学生选择忍气吞声或者找人报复,极少甚至加入暴力团伙。(9)杜绝校园暴力首先是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其次是多组织学生的集体活动;再次是加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力度和加大学校的管理力度等。(10)中学校园暴力主要发生在男生之间,女生之间的校园暴力现象也占一定的比重,女生之间的校园暴力事件在高年级有一定的呈现。80%多的校园暴力事件,有社会闲散人员的参与。低年级易发生校园暴力的学生群体主要为早恋的学生和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而高年级主要是在其他方面,其次是早恋的学生,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发生校园暴力现象随年级增高下降趋势。绝大部分学生对校园暴力持反对态度,对校园暴力的总体看法是家庭的过分溺爱,、学生间的争强好胜、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等是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对校园暴力现象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希望学校加大管理力度,对学生对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等,重点进行心理辅导。(11)中学校园暴力行为在不同学校有很大的差异,与校园周边环境,学校管理等关系密切。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和参与校园暴力现象都有显著的年级差异,校园暴力现象随年级的增高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中学;校园暴力;调查分析

  1问题的提出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校园暴力事件(包括欺侮事件)在当前是层出不穷,全球对暴力行为(包括欺侮行为)的研究也随着暴力事件的急剧上升而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美国心理学会编制的心理学图书期刊数据库(PsycINFO)1900-1990年只有62篇相关主题的引文,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共计289篇相关引文,而2000年到2004年五年时间就有562篇相关引文。(Berger,KathleenUpdateonBullyingatSchool:ScienceForgotten?[J]DevelopmentalReview,2007,27(1):37)这说明全球对校园暴力行为的关心度已经越来越高了,而令人困惑的是,关心度的提高似乎与校园暴力事件的急剧上升成正比而不是反比的关系。世界上最早关注校园暴力问题并将这一问题上升为国家政策层面的是挪威,当时挪威有三位在校学生因为暴力侵害而自杀,从而使校园暴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日本,1984年到1985年16位小学生集体自杀,涉嫌受到校园暴力伤害,所以校园暴力问题被视为重大的社会问题,随后学术界也发表了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性论文。英国1988年出版发行了第一本有关此问题的学术论著──《学校中的欺侮行为(BullyinginSchools)》(泰特姆和雷恩(Tattum&Lane)合著),校园暴力从此成为学术界和社会所关注的独立的重大课题。

  在中国,研究校园暴力的研究似乎是从国外的校园暴力开始的,见诸于学术期刊的最早介绍校园暴力的是1989年托马斯?索威尔和郭宏的《美国校园中的新种族主义》,1990年晓伟的《法国校园暴力多》,1990年李晚生的《美国校园内外的恐怖行为》等。当时中国学术界可能还没有预料到时至今日,我国的校园暴力问题会像国外一样成为一个严重的影响安宁的社会问题。1995年1月四川成都一名初中学生由于受到他人欺侮而自杀;四川奉节县一名学生在教室引爆炸药,当场炸死三人,伤四十人。(庞归梅,杨守存.校园暴力及其成因分析[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1996(3):39-40)2006年9月份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40多名学生在校内群殴,导致其中一名学生被乱棍打死。(姜跃科.青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与矫正[J],中国职业教育.2002(20):26)2007年我国校园暴力更是日趋升温,4月份哈尔滨双城市连发校园暴力事件、5月份辽宁省沈阳市28中9名中学生9人伤1人重伤、广东汕头一中学发生3名女生毒打一名女生并脱去其衣服……

  尽管校园暴力问题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会有一些不同的特点,但是人们对暴力事件的一些关键构成要件在认识上还是一致的。首先,校园暴力是由个体或群体实施的一种侵犯性行为,是一种基于恶意、任性或是故意的有目的行为,目

  的是让受害者产生心理上的恐惧、痛苦或身体受到伤害的行为。其次,它是一种基于个体或是群体在体能、心理或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力量不平衡所导致的权力滥用现象,其典型结果往往表现为对受害者实施心理或身体上的伤害和压迫行为。

  目前国际上针对校园暴力所进行的病理学和形态学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确凿的、详细的校园暴力行为和受害者学生情况的描述。从这些研究成果来看,校园暴力的许多面貌已经有了较多的阐述,如校园暴力的流行情况、侵害行为的强度、发生周期(或频率)、暴力实施行为的持续时间、发生地点、当事人的性别、侵害手段、侵害行为的特征、受害者情况等。尽管如此,校园暴力侵害行为仍然有待于做出进一步的研究。截至2010年11月,在1990-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输入“校园暴力”这一主题,搜索到2396条记录,其中大部分论文是以介绍国外的情况为主,而且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归因也大多将目光盯在校园外部因素。例如,姜科跃的一篇文章说:“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家庭原因又有社会原因。”马征民把青少年攻击行为归因于遗传、营养物质、家庭教育、社会学习、性别五个因素。总之,大部分论文未把校园因素作为暴力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来探讨。把校园暴力行为主要归因于校园外部而不是校园生活自身,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校园暴力侵害行为发生的校园因素被忽视了。在国际上,校园暴力归因忽视校园因素的问题引起了日本学者池田理惠子的重视,其2003年发表的文章《范式问题:理解欺凌应把学校作为一个因素来考虑(尤其是在日本)》对日本校园暴力的校园归因做了一项非常全面的社会学考察,指出了校园因素是日本校园暴力的重要成因。

  时至今日,我国的校园暴力问题像国外一样成为一个严重的影响安宁的社会问题。校园侵害的现状冷人担忧,逐渐引起法律界、心理学界、教育界的重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组长,心理学家王家绵认为,校园暴力具有复杂的社会心理背景,给青少年造成的危害远不止皮肉创伤,更严重的会造成孩子们的心理扭曲。上海市教科院教育法学博士谭晓玉认为,校园暴力是“先天不良”与“后天失调”的混合产物,是家庭结构或功能不健全,学校教师管理失当、接受大众媒体负面影响、结交不良同伴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校园暴力的预防必须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层面联合着手,贯彻学童的生存权和保护权。有关校园暴力的干预措施在国外的研究,其中包括健康教育(学校、家庭和社区),开设加强学生生活技能的课程,通过暴力的早期预报因子如饮酒、吸烟、学习成绩差、有家庭暴力等对学生进行早期预测,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学校成立预防和协调小组,加强对暴力实施者的惩罚力度,加强对暴力受害者的心理方面

  的照顾,强化社会支持等。目前国内的研究,一般是分析校园暴力流行现状、形成原因、造成的危害,还有的是总结国外预防和控制校园暴力的经验,至于对校园暴力采取实践干预措施的研究很少。

  从研究成果来看,校园暴力的许多面貌已经有了较多的阐述,如校园暴力的流行情况、侵害行为的强度、发生周期(或频率)、暴力实施行为的持续时间、发生地点、当事人的性别、侵害手段、侵害行为的特征、受害者情况等。尽管如此,校园暴力侵害行为仍然有待于做出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在校园暴力行为的归因上,国内外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已有研究成果倾向归因于下列因素:学生与父母的消极和冷漠的关系、学生家庭中亲情的缺失、社会上暴力行为对校园学生的示范和影响、种族歧视等。

  十多年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使我们已经意识到校园内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的质量、学校的纪律措施等因素往往是直接导致校园暴力发生的重要因素,而且这也正是区别不同的校园所发生的暴力侵害行为的性质的重要依据。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而把我们的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那些“具有潜在危险的个别学生或学生群体”上,没有放在解决学校内部的自身问题上如学校的教学、班级的管理、学生之间的交往等问题上,就难以收到抑制校园暴力的良好效果。

  本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通过对217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对中学生校园暴力的普遍性和基本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为帮助学校消除校园暴力行为提供实践理论依据。

  2校园暴力行为的理论界定

  199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9届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暴力为危害健康的重要原因。(祝晓鹂

  金鑫

  校园暴力和公共卫生预防?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并从医学的角度将暴力定义为:“暴力(vioience)是指蓄意地运用躯体的力量或权利,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行为。”(唐晓星主译

  世界暴力与卫生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校园暴力作为暴力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内外,由教师、学生或者校外人员针对受害人身体或精神所实施的,达到一定程度的侵害行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人

  员之间均有可能发生暴力行为。狭义的校园暴力行为是指发生在校园或主要发生在校园中,由学生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或老师的身体或精神所实施的,造成某种伤害的行为。

  中学校园学生暴力的分类

  1、打架斗殴。是校园中最常见的一种学生暴力行为。由于青少年学生年轻气盛,一言不合即大打出手,把暴力视为解决矛盾冲突的正常和有效的手段之一。

  2、敲诈勒索。校园中的敲诈勒索最常见的表现是“擂肥”现象,擂肥就是高年级学生向本年级或低年级学生索要财物。这是变相的抢劫行为。擂肥现象在中小学日趋严重,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心理影响更不可忽视。本人所在的学校,学生擂肥事件时有发生,擂肥者大多是在校生和流失生,被擂者如没有钱或达不到其要求则会被殴打。

  3、恃强凌弱。某些学生依靠显赫的家庭背景或强壮的身体欺负弱小同学。这种行为在各个校园几乎都存在,它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4、性暴力。这是校园中严重的暴力行为,它的发生不仅对受害者及其家属影响大,并对整个校园产生严重的影响。

  5、凶杀。这是校园暴力中最严重的行为,它虽然发生的次数不多。一旦发生,其影响深远。

  关于校园暴力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说法。

  挪威卑尔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奥尔沃斯(D?Olwens)根据对上万名学生的调查结果的归纳,第一个对学生间的暴力行为作了如下的定义:一个学生如反复或长期的成为一人或多人的负面行为的攻击对象,这个学生即是暴力或迫害行为的受害者。(张旺.美国校园暴力现状\、成因及措施[J].青年研究,2002(11))此观点为欧洲的一些国家所接受。

  美国学者将校园暴力定义为发生在校园内的、或在学校学习期间或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的暴力行为,它包括严重的暴力犯罪和不太严重的暴力行为以及非致命性行为,同时可以包括教派引起的典型性行为,基于性别或残疾或其他的与众不同的特点的嘲笑行为、性骚扰、恃强凌弱、推搡、辱骂、人身威胁等。(Harrisl.(2000)peace-buildingresponsestoschoolviolence.NasspBulletin,84(614)5-52)北师大比较教育研究中心的张旺将校园暴力定义为: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及于学校成员的能导致身体和心理伤害的行为。他认为校园暴力有以下形式:①青少年自杀事件,②使用武器的恶性暴力事件,③暴力攻击,④偷盗,⑤针对老师的暴力行为,⑥其他形式的暴力。(张旺.美国校园暴力现状\、成因及措施[J].青年研究,2002(11))

  中国青少年犯罪协会副秘书长、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认为: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由老师、同学、校外人员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她根据行为方式的不同,将校园暴力分为八类:①高年级学生殴打低年级学生,②校内外高年级学生或社会青年的钱财勒索,③同班同学之间的斗殴,④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⑤教师侮辱学生人格,⑥校园内发生的对女学生的性侵害,⑦校外青年殴打在校学生,⑧学生家长殴打在校学生。(殴伟.让暴力远离校园[N]中国教育报,2002.9.15,第四版)

  徐久生主编的《校园暴力研究》将校园暴力定义为:行为人针对在校师生的身体和心理的暴力行为,对学校财物或师生财物实施的暴力行为,均可界定为校园暴力。按照对象来分,可分为生理上的暴力和心理上的暴力。按照参与的对象来分,可分为:学生对学生的暴力行为,学生对老师的暴力行为,社会人员对在校学生的暴力行为,老师对学生的暴力行为,学生对财物的暴力行为,学生对社会人士及财物的暴力行为(徐久迟。校园暴力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5.)

  综上所述,本课题组对“校园暴力”界定如下:中学校园暴力应该指在学校实施正常管理、教育职能期间,发生在中学校园内部或者校园周边的,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伙同社会成员针对学生所实施的,对学生的身体或心理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行为。

  3研究方法

  3.1被试

  在定西市安定区巉口中学随机抽取8个班,学生116名;安定区宁远中学抽取2个班,学生101名;其中初中学生20名,高中学生197名,共计217名学生。(见表一)

  表1被试学校、年级及人数情况统计表

  校

  名

  巉口中学

  宁远中学

  合计

  八年级

  220高一年级

  220高二年级

  76101177合计

  116101217被试学生平均年龄为17.6岁,最大年龄20岁,最小年龄13岁。女生82人,占37.79%,男生135人,占62.21%。

  3.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课题组设计修订的中学校园暴力问卷为研究工具。含16个项目,分为6个纬度。维度Ⅰ有关校园暴力发生的频率,含5个项目;维度Ⅱ有关校园暴力发生的地点,含1个项目;维度Ⅲ有关校园暴力发生的时间,含1个项目;维度Ⅳ有关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含1个项目;维度Ⅴ有关对校园暴力的看法,含4个项目;维度Ⅵ有关对校园暴力的应对措施,含1个项目。

  问卷的信度。陈世平翻译并修订的中文版问卷对信度从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两方面进行了估计,结果令人满意的。见表2。

  表2中学校园暴力问卷纬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a)

  维度

  A系数

  维度Ⅰ

  .5951维度Ⅱ

  .5274维度Ⅲ

  .6183维度Ⅳ

  6772维度Ⅴ

  5924维度Ⅵ

  .7805问卷的效度。该问卷主要用于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频率、发生方式和对校园暴力的态度和反应等,3.3测试程序

  施测前向被试说明,调查人员将对每个填写的调查情况严格保密,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回答问题。所有问卷均用匿名施测,但各问卷统一编号,以便进行相关分析。为了稳定学生情绪并如实填写,施测前先给学生宣读指导语:

  同学们好!

  为了了解你在学校学习、生活情况,解除你的烦恼,使你快乐健康的成长,请配合我们如实回答下面问题。说明:本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学生在校状况。调查结果仅为研究所用,而不作为你的行为评定的依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时不要有所顾及,你的回答将受到严格保密。请你务必如实回答下列问题。谢谢你的合作!

  先指导学生填写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年级、班级、民族等,再填写分量表中的第1题,第2题,待同学们情绪稳定后,进行校园暴力的解释。

  宣读:以下关于校园暴力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中学校园内部或者校园周边的,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伙同社会成员针对学生所实施的,对学生的身体或心理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行为。

  3.4中学校园暴力现状问卷调查时间及程序

  问卷调查时间为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20周,即2011年7月上旬。问卷由主试(笔者)和班主任老师共同进行,采用统一的指导语,以匿名填写的形式完成问卷。

  问卷有效率:实际发放问卷225份,实际收回220份,回收率97.8%,赐除无效被试3份后,得到有效问卷217份,有效率为98.64%。(见表1)

  4中学校园暴力行为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4.1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和参与校园暴力情况

  表3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者和参与校园暴力者比率

  遭遇校园暴力

  参与校园暴力

  频率

  1从没有

  2有时

  3多时候

  4经常

  人数(n)1853011百分比(%)85.25%13.83%0.46%0.46%人数(n)2051110百分比(%)94.47%5.07%0.46%0%表3说明,中学生完全未遭遇过校园暴力的占85.25%;有时遭遇校园暴力的占13.83%;多时候和经常遭遇校园暴力的各1人,各占0.46%。

  参与校园暴力的情况是:从未参与者205人,占94.47%,有时参与校园暴力者11人,占5.07%;多时候参与校园暴力者仅1人,占0.46%。

  由上表可看出,中学生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

  4.2中学生遇见校园暴力情况

  表4中学生遇见校园暴力者比率

  频率

  没有

  八年级

  人数

  比率

  735%十年级

  人数

  比率

  630%十一年级

  人数

  比率

  7341.24%

  有时

  多时

  经常

  合计

  12102060%5%0%100%13012065%0%5%100%935617752.54%2.83%3.39%100%

  表4说明,八年级有18人遇见过校园暴力,占65%;十年级有14人见过校园暴力,占70%;十一年级有104人见过校园暴力,占58.76%。由此可以看出,中学校园暴力现象很普遍,遇见校园暴力行为的学生无论不同年级均在半数以上。

  4.3校园暴力的年级差异

  表5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年级情况统计表(人数/比率)

  频率

  没有

  有时

  多时

  经常

  合计

  八年级

  人数

  比率

  191002095%5%0%0%100%十年级

  人数

  比率

  182002090%10%0%0%100%十一年级

  人数

  比率

  148271117783.62%15.26%0.56%0.56%100%表5说明,八年级有1人遭遇过校园暴力,占5%;十年级有2人遭遇过校园暴力,占10%;十一年级有29人遭遇过校园暴力,占16.38%。数据显示,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现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校园暴力现象随年级的增高呈上升趋势。

  表6中学生参与校园暴力年级情况统计表(人数/比率)

  频率

  没有

  有时

  多时

  经常

  合计

  八年级

  人数

  比率

  2000020100%0%0%0%100%十年级

  人数

  比率

  182002090%10%0%0%100%十一年级

  人数

  比率

  16791017794.35%5.08%0.57%0%100%表6表明,八年级都没有参与过校园暴力;十年级有2人参与过校园暴力,占10%;十一年级有10人参与过校园暴力,占6.65%。从参与校园暴力的人数来看,中学生校园暴力发生频率随年级的增高而明显上升。

  4.4中学校园暴力行为的性别差异

  表7中学男女学生遭遇校园暴力人数及比率

  频率

  1没有

  2有时

  3多时

  4经常

  合计

  男

  人数

  比率

  104291113577.04%21.48%0.74%0.74%100%女

  人数

  比率

  811008298.78%1.22%0%0%100%表7表明,中学男生有31人遭遇过校园暴力,占22.96%,女生有1人遭遇过校园暴力,占1.22%;多时和经常遭遇校园暴力的的男生各1人,分别占0.74%,有时遭遇校园暴力的的男生29人,占21.48%。两组数字表明,男生遭遇校园暴力的比率远远高于女生。

  表8中学男女学生参与校园暴力人数及比率

  频率

  1没有

  2有时

  3多时

  4经常

  合计

  男

  人数

  比率

  124101013591.85%7.41%0.74%0%100%女

  人数

  比率

  811008298.78%1.22%0%0%100%表8表明,中学男生有11人参与过校园暴力,占8.15%,女生有1人参与过校园暴力,占1.22%;男生有1人多时参与校园暴力,占0.74%。两组数字表明,中学生参与校园暴力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基本为男生所为。

  4.5发生校园暴力现象的相关人员

  表9中学男女学生之间发生校园暴力现象人数及比率

  类别

  男生之间

  女生之间

  八年级

  人数

  比率

  16080%0%十年级

  人数

  比率

  17085%0%十一年级

  人数

  比率

  141379.66%1.69%

  男女生之间

  合计

  42020%100%32015%100%3317718.65%100%

  表9表明,发生在男生之间的校园暴力行为,八年级占80%,十年级占85%,十一年级占79.66%;发生在男女生之间的校园暴力行为,八年级占20%,十年级占15%,十一年级占18.65%;发生在女生之间的校园暴力行为,八、十年级均没有,十一年级占1.69%。通过以上三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学校园暴力主要发生在男生之间,女生之间的校园暴力事件在高年级有一定的呈现。

  表10社会人员参与校园暴力人数及比率

  频率

  1没有

  2有时

  3多时

  4经常

  合计

  八年级

  人数

  比率

  49612020%45%30%5%100%十年级

  人数

  比率

  211702010%55%30%0%100%十一年级

  人数

  比率

  247770617713.56%43.5%39.55%3.39%100%表10表明,在校园暴力事件中,没有社会人员参与的,八年级占20%,十年级占10%,十一年级占13.56%。由此可见,大多数校园暴力事件有社会人员的参与。

  表11易发生校园暴力的不同类学生人数及比率

  类别

  1早恋的学生

  2成绩差的学生

  3家庭特殊的学生

  4其他

  合计

  八年级

  人数

  比率

  92812045%10%40%5%100%十年级

  人数

  比率

  52492025%10%20%45%100%十一年级

  人数

  比率

  5930236517733.33%16.95%12.99%36.73%100%表11表明,中学校园暴力易发生的学生群体为:八、十、十一年级早恋的学生分别占45%、25%、33.33%;成绩差的学生分别占10%、10%、16.95%;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分别占40%、20%、12.99%;其他方面的学生分别占5%、45%、36.7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低年级易发生校园暴力的学生群体主要为早恋的学生和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高年级易发生校园暴力的学生群体主要为在于其他方面,其次是早恋的学生,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发生校园暴力现象随年级增高呈下降趋势。

  4.6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的场所

  表12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的地点

  厕所

  (人次)

  被问卷(N=217)

  百分比

  6128.11%校门口

  (人次)

  2812.9%操场

  (人次)

  83.69%教室

  (人次)

  20.92%其它

  (人次)

  11854.38%表12表明,在被调查的217人中,校园暴力行为较多的发生在其他地方,共118人次,占54.38%;其次是在厕所,共61人次,占28.11%;校门口28人次,占12.9%,操场8人次,占3.69%,教室2人次,占0.92%。

  表13遭遇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的地点

  厕所

  (人次)

  遭遇校园暴力(N=32)

  百分比

  1031.25%校门口

  (人次)

  618.75%操场

  (人次)

  26.25%教室

  (人次)

  13.12%其它

  (人次)

  1340.63%表13表明,在遭遇校园暴力的32人中,校园暴力行为较多的发生在校外其他地方,共13人次,占40.63%;其次是在厕所,共10人次,占31.25%;校门口6人次,占18.75%,操场2人次,占6.25%,教室1人次,占3.12%。

  从表12和表13可以相对一致性看出,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在校外,在学校内的主要地点是厕所,其次还有操场、教室等。

  4.7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的时间

  表14遭遇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的时间及比率

  时间

  午休

  课间

  课外活动

  晚上放学

  其他

  合计

  八年级

  人数

  比率

  020153200%10%0%75%15%100%十年级

  人数

  比率

  000146200%0%0%70%30%100%十一年级

  人数

  比率

  004152211770%0%2.26%85.86%11.88%100%

  表14表明,校园暴力发生在晚上放学时,八、十、十一年级的比例分别是75%、70%、85.86%;在校外其他时间的比例分别是15%、30%、11.88%。由此可以看出,校园暴力发生的时间大多数在晚上放学时间和其他校外时间,在校内很少发生。

  4.8中学生对校园暴力的态度

  表15中学生对校园暴力的态度

  (1)与我无年级

  关

  八年级

  十年级

  十一年级

  合计

  112123闹

  0033常

  285666与

  0167绝

  1710911182020177217(2)看个热(3)这很正(4)适度参(5)深恶痛合计

  中学生对校园暴力的态度是,选(1)23人,占10.6%;选(2)3人,占1.38%;选(3)66人,占30.42%;选(4)7人,占3.22%;选(5)118人,占54.38%;。由此表明了中学生对校园暴力的态度,深恶痛绝者占54.38%。而观望,漠不关心、认为正常、还有适度参与者合计占45.62%,况且持这种态度者随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这对于校园暴力的干预是极为不利的,需引起高度重视。

  4.9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

  表16中学生对校园暴力的态度

  (1)学校管理年级

  松懈

  八年级

  十年级

  十一年级

  合计

  685771取好胜

  1419144177争风吃醋

  1213128153索钱财

  98526991188108(2)学生间争(3)早恋所致(4)敲诈、勒(5)其他

  被问卷学生对校园暴力行为可能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回答。从回答情况来看,学生自己之间的争强好胜177人次和因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153人次处于前列,其次为其他原因108人次,学校管理松懈71人次和敲诈、勒索钱财69人次处于后面。分析表明,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己之间的争强好胜和因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而且各个年级具有相对一致性。

  4.10遭遇校园暴力后所应对措施

  遭遇校园暴力后是否向他人报告决定着其周围的他人,包括教师,父母和其他同学对暴力事件的了解,并进而影响到学校情境中被干预的情况。

  表17遭遇校园暴力后应对措施统计表

  告诉老师(人次)

  遭遇校园暴力

  N=32告诉家长(人次)

  5找人报复(人次)

  5忍气吞声(人次)

  2加入团伙(人次)

  1报警

  (人次)

  2112百分比(%)

  37.5%15.63%15.63%6.25%3.13%65.63%调查发现:在遭遇过校园暴力的32名学生中,有时或经常告诉老师的12人次,占37.5%;有时或经常告诉家长的5人次,占15.63%;找人报复的5人次,占15.63%,忍气吞声的2人次,占6.25%,加入暴力团伙的1人次,占3.13%,报警的21人次,占65.63%。这表明,大多数中学生在遭遇校园暴力后更注重于报警,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选择报告老师,再次是告诉家长。但是我们还是看到一些不良现象,有一少部分学生选择忍气吞声,助长暴力实施者的气焰外,还有部分学生找人报复,以暴易暴,让校园暴力恶性循环,更有甚者,极少一部分加入暴力团伙,充当其团伙的马前卒,扮演着校园暴力的帮凶。

  4.11校园暴力行为的年龄差异

  表18表明,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比率集中于17、18、19岁,16岁以下和20岁以上则明显下降;而参与校园暴力比率也集中在17、18、19岁,且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稳定性,16岁以下和20岁以上都明显下降。两组数据可表明17至19岁的学生是校园暴力行为的主要群体,这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密切相连。

  表18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行为的年龄差异

  16岁

  N=2617岁

  N=5618岁

  N=8319岁

  N=3220岁

  N=92遭遇校园暴力者

  7.7%1参与校园暴力者

  3.85%1017.86%35.36%1619.28%56.02%515.63%26.25%00%00%

  4.12杜绝校园暴力的方法

  问题15:你认为怎样杜绝校园暴力?

  (1)

  学校加大管理力度和处罚力度

  (2)

  强调警方介入,加强对于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

  (3)

  家长对孩子从小灌输“反暴力”观念

  (4)多组织集体活动,使同学们多些机会了解和沟通

  (5)

  加强学生的心理引导

  (6)顺其自然,学生长大后就好了

  在调查中学生对以上选项做了多方面的回答。选(1)144人次,占66.36%;选(2)151人次,占69.59%;选(3)100人次,占46.08%;选(4)168人次,占77.42%;选(5)187人次,占86.18%;选(6)8人次,占3.69%。从作答情况来看,所占比例做多的是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其次是多组织学生的集体活动,再次是加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力度和加大学校的管理力度的等。

  5讨论

  中学校园暴力的调查与干预对策研究已有许多国家进行,虽然所反映的严重程度不尽相同,但都大致显示出了相似的发展趋势。

  5.1中学校园暴力行为的基本特点

  5.1.1中学校园暴力行为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

  在中学,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率还是比较高的。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的比率为14.75%;参与校园暴力的比率为5.53%;遇见校园暴力的比率为62.67%。

  5.1.2中学校园暴力的性别差异

  从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的性别来看,遭遇过校园暴力的男生占22.96%,女生占1.22%;多时和经常遭遇校园暴力的的男生占1.48%。参与过校园暴力的男生,占8.15%,参与过校园暴力的女生,占1.22%;多时参与校园暴力的男生,占0.74%。由此可见中学生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基本为男生所为。男生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的比率远远高于女生。

  5.1.3中学校园暴力的年龄特点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遭遇校园暴力,还是参与校园暴力的学生,年龄都集中

  在17、18、19岁,16岁以下和20岁以上则明显下降;数据表明17至19岁的学生是校园暴力行为的主要群体,这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密切相连。

  5.1.4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场所

  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在校外其他地方,占54.38%,其次是在厕所,占28.11%;校门口占12.9%,操场占3.69%,教室0.92%;在遭遇校园暴力的学生中,发生在其他地方,占40.63%,其次是在厕所,占31.25%;校门口占18.75%,操场占6.25%,教室占3.12%。

  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在校外,在学校内的主要地点是厕所,另外还有操场等。

  5.1.5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时间

  校园暴力发生在晚上放学时,调查的比率平均为76.95%;在校外其他时间的平均比率为18.96%。由此可以看出,校园暴力发生的时间大多数在晚上放学时间和其他校外时间,在校内很少发生。

  5.1.6中学生关于校园暴力的态度

  中学生对校园暴力的态度是,深恶痛绝者占54.38%。而观望,漠不关心、认为正常、还有适度参与者合计占45.62%,况且持这种态度者随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这对于校园暴力的干预是极为不利的,需引起高度重视。

  5.1.7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

  从被问卷学生对校园暴力行为可能发生的原因回答情况来看,学生之间的争强好胜和因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处于前列,其次为其他原因,学校管理松懈和敲诈、勒索钱财处于后面。分析表明,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己之间的争强好胜和因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而且各个年级具有相对一致性。

  5.1.8遭遇校园暴力后的应对措施

  在遭遇过校园暴力的学生中,有时或经常告诉老师的占37.5%;有时或经常告诉家长的占15.63%;找人报复的占15.63%,忍气吞声的占6.25%,加入暴力团伙的3.13%,报警的65.63。这表明,大多数中学生在遭遇校园暴力后更注重于报警,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选择报告老师,再次是告诉家长。但是我们还是看到一些不良现象,有一少部分学生选择忍气吞声,助长暴力实施者的气焰外,还有部分学生找人报复,以暴易暴,让校园暴力恶性循环,更有甚者,极少一部分

  加入暴力团伙,充当其团伙的马前卒,扮演着校园暴力的帮凶。

  5.1.9杜绝校园暴力的方法

  学校加大管理力度和处罚力度占66.36%;强调警方介入,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占69.59%;家长对孩子从小灌输“反暴力”观念占46.08%;多组织集体活动,使学生多机会了解和沟通占77.42%;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86.18%;任其自然占3.69%。可见所占比例做多的是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其次是多组织学生的集体活动,再次是加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力度和学校的管理力度等。

  5.1.10中学校园暴力的相关研究

  调查显示,中学校园暴力主要发生在男生之间,女生之间的校园暴力事件在高年级有一定的呈现。

  80%以上的校园暴力事件,有社会闲散人员的参与。

  中学校园暴力易发生的学生群体为:低年级易发生校园暴力的学生群体主要为早恋的学生和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高年级易发生校园暴力的学生群体主要为在于其他方面,其次是早恋的学生,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发生校园暴力现象随年级增高下降趋势。

  从学生的问卷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对校园暴力持反对态度,在谈到对校园暴力的总体看法是谈到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如家庭的过分溺爱,、学生间的争强好胜、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自制力差、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等。许多学生也谈到了校园暴力现象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希望学校加大管理力度,对学生对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等,重点进行心理辅导。

  5.1.11中学校园暴力行为校际与年级之间的差异比较

  巉口中学遭遇校园暴力学生占18.1%,参与校园暴力学生占8.62%;宁远中学遭遇校园暴力学生占10.89%,参与校园暴力学生占1.98%。巉口中学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学生都明显高于宁远中学。进一步调查可见,较好的校园周边环境,积极的学校氛围等,有助于校园暴力行为的降低。此外,从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的年级情况来看,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和参与校园暴力现象都有显著的年级差异,校园暴力现象随年级的增高呈上升趋势。

  6结论

  (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学,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率还是比较高的。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的比率为14.75%;参与校园暴力的比率为5.53%;遇见校园暴力的比率为62.67%。

  (2)中学校园暴力的性别差异。从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的中学生的性别来看,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基本为男生所为。男生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的比率远远高于女生。

  (3)中学校园暴力的年龄特点。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遭遇校园暴力,还是参与校园暴力的学生,年龄都集中在17、18、19岁,16岁以下和20岁以上则明显下降;数据表明17至19岁的学生是校园暴力行为的主要群体,这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密切相连。

  (4)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场所。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在校外其他地方,很少发生在校内。而在学校内发生校园暴力的主要地点是厕所,另外还有操场。

  (5)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时间。校园暴力发生的时间大多数在晚上放学时间,其次是其他校外时间,在校内很少发生。

  (6)中学生关于校园暴力的态度。调查显示,中学生对校园暴力的态度是,深恶痛绝者占54.38%。而观望,漠不关心、认为正常、还有适度参与者合计占45.62%,况且持这种态度者随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这对于校园暴力的干预是极为不利的,需引起高度重视。

  (7)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分析表明,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己之间的争强好胜和因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而且各个年级具有相对一致性。

  (8)遭遇校园暴力后的应对措施。大多数中学生在遭遇校园暴力后更倾向于报警,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选择报告老师,再次是告诉家长。但是我们还是看到一些不良现象,有一少部分学生选择忍气吞声,助长暴力实施者的气焰外,还有部分学生找人报复,以暴易暴,让校园暴力恶性循环,更有甚者,极少一部分加入暴力团伙,充当其团伙的马前卒,扮演着校园暴力的帮凶。

  (9)杜绝校园暴力的方法。调查显示,杜绝校园暴力首先是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其次是多组织学生的集体活动;再次是加大学生的思想、法制教育力度和学校的管理力度等。

  (10)中学校园暴力的相关研究。调查显示,中学校园暴力主要发生在男生之

  间,女生之间的校园暴力事件在高年级有一定的呈现。

  80%以上的校园暴力事件,有社会闲散人员的参与。

  中学校园暴力易发生的学生群体为:低年级易发生校园暴力的学生群体主要为早恋的学生和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高年级易发生校园暴力的学生群体主要为在于其他方面,其次是早恋的学生,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发生校园暴力现象随年级增高下降趋势。

  从学生的问卷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对校园暴力持反对态度,在谈到对校园暴力的总体看法是谈到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如家庭的过分溺爱,、学生间的争强好胜、早恋引起的争风吃醋、自制力差、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等。许多学生也谈到了校园暴力现象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希望学校加大管理力度,对学生对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等,重点进行心理辅导。

  (11)中学校园暴力行为校际与年级之间的差异比较。中学校园暴力行为在不同学校有很大的差异。较好的校园周边环境,积极的学校氛围等,有助于校园暴力行为的降低。此外,从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的年级情况来看,中学生遭遇校园暴力和参与校园暴力现象都有显著的年级差异,校园暴力现象随年级的增高呈上升趋势。

  由于研究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调查范围小。本次调查了定西市安定区两所完全中学;二是相关研究显得不足。特别是对于遭遇和参与校园暴力的家庭和社会因素更需要做长期的观察研究,对学校因素也未做探究。三是干预对策实验研究只限于局部的实证性研究,局限性很大。中学校园暴力问题及其相关因素和干预对策的研究,在我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特别是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学校园暴力问题虽然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但也有本民族文化自身的特点,与不同地域的亚文化相关。同时,中国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如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学思想,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因此,我们应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应更加重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校园暴力作为一种社会生态现象,中学校园暴力问题的研究应立足于中学生生活的社会生态系统,在充分考虑个体因素与同伴、学校、家庭和社会文化等多层次环境系统相互作用与联系的基础上,构建校园暴力干预的社会生态理论框架,并指导校园暴力干预的具体实践,使校园暴力干预生态化,人性化。

  参考文献

  [1]苏杰

  初中学生欺负行为状况调查及干预策略[D]西北师范大学,2006.12。

  [2]苏杰

  中学校园暴力及敢于对策研究报告

  甘肃省教科所,2009.12[3]刘霞

  长沙市中学生校园暴力及其干预研究[D]中南大学

  [4]刑学慧

  中学校园暴力的德语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5]王志祥

  高中校园暴力表现形式及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6]Berger,KathleenStassen.UpdateonBullying

  atSchool:ScienceForgotten?[J].DevelopmentalReview,2007,27(1):37.[7]庞桂梅.杨守存.校园暴力及其成因分析[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1996(3):39~40.[8]孙思娅.40学生校内群殴致死1人.http://www.yxbk.com/comedu/news.asp?id=4773,2006-10-17.[9]姜科跃.青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与矫正[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0)

推荐访问:英国校园暴力现状 英国 现状 校园暴力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