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原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2篇)

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原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2篇)

时间:2022-11-19 18:1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原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2篇)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原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OntheThoughttoBuildaCommunitywithaSharedFutureforHumanity  作者:陈积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原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2篇),供大家参考。

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原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2篇)

篇一: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原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OntheThoughttoBuildaCommunitywithaSharedFutureforHumanity

  作者:陈积敏[1,2]作者机构:[1]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2]中共中央党校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和平与发展

  页码:1-16页

  年卷期:2018年

  第4期

  主题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实践;中国方案

  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的中国提出的关于国际关系走向以及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面的战略思想。全球性相互依赖加强、全球治理面临新挑战以及中国的大国责任担当构成其主要时代背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即持久和平的政治观、普遍安全的安全观、共同繁荣的经济观、开放包容的文明观以及清洁美丽的生态观。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首倡者与积极践行者,同时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的提供者,在实现这一愿景进程中发挥了中坚作用。

篇二: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原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背景材料】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从国与国双边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年多时间里,国家*****60多次谈及”命运共同体",深入思考事关人类命运的宏大课题,展现出中国领导人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这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给出的“中国答案”。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从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不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再到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从抗击埃博拉病毒到也门撤侨行动,再到尼泊尔强震救援……中国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更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考点链接】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东盟各国赞成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东盟国家希望从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这有利于维护东盟各国的自身利益。

  (2)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则是国家之间冲突的根源.中国和东盟国家应以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为契机,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各个对话伙伴关系中最活跃、最强劲的一组关系。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给双方带来切实利益,也为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

  (4)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始终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发展壮大,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由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的.(5)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会各国就如何管控分歧、加强海上务实合作、“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等问题坦诚沟通.会议的成功举行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有意愿、有能力、有办法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6)主权是构成国家的最重要的因素。主权国家是由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构成的,主权是构成国家最重要的因素。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坚定地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坚定地同损害国家主权的行为进行斗争。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中国在处理与东盟的关系上一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益于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8)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引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争端,会昌英才学校

  项开贵编写2018年4月8日

  通过深化海上务实合作,不断增进各方互信.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本次会议重点围绕当前形势下,利用中国与东盟事务高官重要年度磋商机制,对推进中国-东盟关系和东亚区域合作进行讨论,并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等做好准备。

  (2)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会上讨论了中国—东盟关系、东亚合作及共同关心的问题、落实“2+7合作框架”问题、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第三份《行动计划》问题、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纪念活动问题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二十多年来,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稳步发展,双方正在逐步落实中国-东盟2016-2020年行动计划,探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推动中国-东盟关系提质升级。

  (4)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南海行为准则”可以速成,但因涉及多方利益,制订起来需要一个细致复杂的过程。同时,“南海行为准则”不能取代《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与东盟曾几度探讨过“准则",但皆因受到干扰而终止。这说明,解决南海问题不非一帆风顺.(5)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要区分事物的主流和支流。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二十多年来,双方在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总的来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健康,主流是好的。但中国与东盟少数国家的南海问题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严峻,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6)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东盟国家与中国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共同基础,在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必须确保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深化海上务实合作.偏离《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将会导致不良后果。

  【跟踪试题】

  1.东盟各国赞成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东盟国家希望从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这表明:

  A。中国与东盟已无利益冲突B。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C。中国与东盟已成为战略结盟D。国际关系反复无常

  2。中国和东盟国家应以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为契机,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这是因为:

  ①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

  ②国际社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③我国坚定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④我国与其他国家具有不同的国际法律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各个对话伙伴关系中最活跃、最强劲的一组关系.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给双方带来切实利益,也为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材料充分表明:A。世界已经形成多极化格局B.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D.东盟已经根本改变了其外交政策

  4.中国始终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发展壮大,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这表明:

  ①我国与东盟各国在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周边国家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④中国是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5.与会各国就如何管控分歧、加强海上务实合作、“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等问题坦诚沟通。会议的成功举行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有意愿、有能力、有办法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会昌英才学校

  项开贵编写2018年4月8日

  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参与东盟各国合作的基础是:

  A。综合国力B。国家力量C.睦邻关系D.共同利益

  6。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坚定地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坚定地同损害国家主权的行为进行斗争。下列关于国家主权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②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

  ③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最重要的因素

  ④主权和人权是辩证统一的,人权至上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7。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中国在处理与东盟的关系上一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益于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这说明: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场

  B.中国与东盟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

  C.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D。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定力量

  8。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争端,通过深化海上务实合作,不断增进各方互信。这有利于:A。打击敌对势力,维护国家主权,寻求战略盟友

  B.国家实力增强,炫耀军事力量,促进世界和平

  C.增强国家力量,主导世界格局,展示大国形象

  D。综合国力上升,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影响力

  9.本次会议重点围绕当前形势下,利用中国与东盟事务高官重要年度磋商机制,对推进中国-东盟关系和东亚区域合作进行讨论,并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等重做准备。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坚持了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按客观规律办事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10。会上讨论了中国—东盟关系、东亚合作及共同关心的问题落实“2+7合作框架”问题、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第三份《行动计划》问题、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纪念活动问题等等。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11.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二十多年来,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稳步发展,双方正在逐步落实中国-东盟2016-2020年行动计划,探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推动中国—东盟关系提质升级。这启示我们:

  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B。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C.要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

  12.“南海行为准则”可以速成,但因涉及多方利益,制订起来需要一个细致复杂的过程。同时,“南海行为准则"不能取代《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与东盟曾几度探讨过“准则”,但皆因受到干扰而终止。这说明:

  会昌英才学校

  项开贵编写2018年4月8日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13。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二十多年来,双方在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总的来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健康,主流是好的。但中国与东盟少数国家的南海问题正变得越来越复杂严峻,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这表明:A。矛盾次要方面影响主要方面,不能忽视事物发展的支流

  B。共性与个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主流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要反对均衡轮和一点论

  14.《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是东盟国家与中国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共同基础,在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必须确保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深化海上务实合作。偏离《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将会导致不良后果。这表明: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②意识来源于诗仙的创意和天分

  ③意识具有能动性性,可以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④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5。

  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盟方赞赏中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本地区是重要机遇,东盟国家希望从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优先方向,中方始终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发展壮大,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发挥中心作用.中国和东盟国家应以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为契机,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材料二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02年签署,是中国与东盟第一份有关南海问题的政治文件.《宣言》已将制订“南海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目标,双方也就此举行了相关工作组的磋商会。中方对条件成熟时探讨制订“南海行为准则”持开放态度,愿同东盟国家积极推进落实《宣言》进程,开展务实合作,同时着手探讨制订“南海行为准则”。但时至今日,南海问题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严峻,此时制订“南海行为准则”远够不上是条件成熟之时,因此现阶段只能是“探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为共同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几点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制定“南海行为准则”。

  16.2014年7月,***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期间,接受拉美四国媒体联合采访时提到了“中国方案”“中国方案”以其巨大包容性、普惠性而得到众多国家积极响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引擎,中国努力倡导并带头实践合作共赢、共商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为国际治理贡献了更多和谐共生的动力.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大综商品价格震荡、贸易投资低迷的表象之下,增长模式、动力来源、治理结构等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亟待解决,来自全球化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国家与弱势群体的呼声值得重视.与此同时,地区热点不断,地缘政治因素凸显,气候变化、难民危机、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突出,更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性和不确定性。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践行经济全球化“中国方案”的重要典范,对于**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困境,塑造更健康的经济全球化,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可以预见,“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将会带来一种全新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新秩序、新格局。

  会昌英才学校

  项开贵编写2018年4月8日

  (1)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的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方案”如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14分)

  材料二

  在世界经济低迷不振,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之际,中国国家*****于2016年11月18日在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就经济全球化问题发表了重要主张,认为经济全球化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势所趋。*****在题为《深化伙伴关系增强发展动力》、《面向未来开拓进取促进亚太发展繁荣》的两次重要演讲中,集中阐述了亚太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以“四个促进”指明了亚太经济发展的行动方向——促进经济一体化,建设开放型经济;促进互联互通;促进改革创新;促进合作共赢,深化伙伴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方案”对亚太经济走出低迷的意义。(12分)

  参考答案:

  1.B2.B3。C4。C5。D6.C7.C8。D9。B10。C11。D12.B13.A14。D15。(1)①贸易、资本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东盟各国应利用“一带一路”战略,依托跨境电商平台,创新贸易方式,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创造条件加快对外投资力度.②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各国应充分鼓励本国企业主动走出去,促进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倡导开放型经济发展。③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各国应该互通互联,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优势,形成一套引领全球跨境电商发展的管理制度,共同迎接挑战,实现趋利避害、多方共赢。④各国要彻底摈弃一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2)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一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益相同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制订“南海行为准则”既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东盟各国的利益。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为解决南海问题提供了必需的要素,不仅有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而且便于有效落实各方达成的共识,有利于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③各国在谋求本国经济发展时要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为解决地区冲突创造条件。制定“南海行为准则”有利于促进各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共同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④主权国家在享有基本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制定“南海行为准则"有利于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16。(26分)(1)解析:本题属于政治生活措施类题目。问题虽未直接限定答案范围,但从设问的落脚点上可以看出,本题的答案范围应该在“当代国际社会”.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分析“中国方案”如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可以分解为“如何促进世界和平”、“如何促进世界发展”两个角度思考。从材料可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因此,“中国方案"体现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时代主题,这是本题总体观点;再结合材料信息,分别从“促进世界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两个方面来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①“中国方案”表明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或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②“中国方案”符合发展的主题,(1分)有利于**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困境,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2分)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各国互利共赢、推进世界经济发展(2分)。③“中国方案"倡导并实践合作共赢、共商共享共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符合和平的主题,(1分)有利于各国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2分),推动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2分)。(如果考生回答下列观点可分别给2会昌英才学校

  项开贵编写2018年4月8日

  分.如:“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进建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解析:本题要求运用“经济全球化"知识分析说明“中国方案”对亚太经济走出低迷的意义,属于意义类题目。解答本题时,可以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意义方面内容,结合“中国方案”的内容,具体阐述即可.参考答案:①促进经济一体化,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重振亚太经济。(3分)②促进互联互通,联动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推进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3分)③促进改革创新,增强内生动力,有利于增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力,促进各国平衡、稳定发展.(3分)④促进合作共赢,深化伙伴关系,有利于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刺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以促进亚太经济的复苏。(3分)例题40。(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么夹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平普

  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宣言体现了中囷共产党面对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前景的基本主张。

  当代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晴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

  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囯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中国如何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链接”。(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12分)

  (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请列举两个与人类命

  运共同体理念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4分)40、答案(1)①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搭建中国和其他国家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文化对外交流。(3分)

  ②尊重我国传统文化,培育好、发展好中华文化,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其他国家增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4分)

  ③遵循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3分)

  (2)①矛盾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发展各异,竞争激烈,具有斗争性;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具有同一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抓住了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统一性方面。(4分)②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尊重各国差异,包容多样为前提,主张包容差异,鼓励各国在自己的差异性基础上发展。(4分)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路,就是遵循相互作用规律,大胆运用相互合作与相互竞争这两方面的推会昌英才学校

  项开贵编写2018年4月8日

  动力,使之产生正能量,来推动世界和我们国家各方面的繁荣发展。(4分)

  (3)协和万邦;和而不同;世界大同;同舟共济.(4分)

  会昌英才学校

  项开贵编写2018年4月8日7

篇三: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原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作者:王东杰

  来源:《商情》2020年第23期

  【摘要】世界是一个整体,但自人类产生以来,尤其是民族国家理念确立之后,战争频仍、冲突不断。在国际关系新的十字路口,世界向何处去、不同文明该如何共处、如何建设世界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把握大势,不失时机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形成了新的文明理念、新的世界治理理念,也是我国一贯奉行的和平外交理念的继承发展;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面临逆全球化的冲击、多元文明的难以调和、国家之间矛盾重重的挑战;可以从培育人类共同体意识、建立国际新秩序、构筑国际合作的实践平台等方面着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文明;和平;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彼此是如此的远,却又如此的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共存共生的关系。国家之间既有激烈的竞争,也有温情的合作,过去那种一家独大、称霸全球的局面渐行渐远。在国际关系新的十字路口,世界向何处去、不同文明该如何共处、如何建设世界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把握大势,不失时机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展现了大国的担当与风范。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

  (一)形成了新的文明理念

  美国学者亨廷顿曾经提出风靡全球的文明冲突论,他将世界上的文明粗略的分为八大类,认为不同的国家因文化的相似性而结成一个阵线,敌对于与其文化相异的国家。亨廷顿的观点是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是孤立主义的表现,他认识到但夸大了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的差异,但也否定了不同文明是可以交流、融合、互鉴的。亨廷顿看问题的角度囿于西方人二元对立思维的偏见,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不同于西方人,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和合”理念,认为天人一体、天下一体,在整体性世界观的指引下,中华文明是包容性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正是奠基于中华文明“和合”理念之上,具有深层次的文化根源,它承认文明的多元、尊重文明的差异、提倡文明的互容,是一种新的文明理念。

  (二)形成了新的世界治理理念

  全球化不仅是经济的全球化,而且是包含文化、生态、治理等各方面在内的全球化。就治理而言,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面临的风险挑战日益多样,传统的世界

篇四: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原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摘要】世界是一个整体,但自人类产生以来,尤其是民族国家理念确立之后,战争频仍、冲突不断。在国际关系新的十字路口,世界向何处去、不同文明该如何共处、如何建设世界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把握大势,不失时机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形成了新的文明理念、新的世界治理理念,也是我国一贯奉行的和平外交理念的继承发展;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面临逆全球化的冲击、多元文明的难以调和、国家之间矛盾重重的挑战;可以从培育人类共同体意识、建立国际新秩序、构筑国际合作的实践平台等方面着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文明和平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

  (一)形成了新的文明理念

  美国学者亨廷顿曾经提出风靡全球的文明冲突论,他将世界上的文明粗略的分为八大类,认为不同的国家因文化的相似性而结成一个阵线,敌对于与其文化相异的国家。亨廷顿的观点是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是孤立主义的表现,他认识到但夸大了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的差异,但也否定了不同文明是可以交流、融合、互鉴的。亨廷顿看问题的角度囿于西方人二元对立思维的偏见,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不同于西方人,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和合”理念,认为天人一体、天下一体,在整体性世界观的指引下,中华文明是包容性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正是奠基于中华文明“和合”理念之上,具有深层次的文化根源,它承认文明的多元、尊重文明的差异、提倡文明的互容,是一种新的文明理念。

  (二)形成了新的世界治理理念

  全球化不仅是经济的全球化,而且是包含文化、生态、治理等各方面在内的全球化。就治理而言,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面临的风险挑战日益多样,传统的世界治理理念举步维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通过国内治理的成功,为世界治理贡献智慧和方案,是中国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有效方案和独特智慧,该理念集中体现为“共商、共建、共享”。这一新的世界治理理念,有助于放下成见、集思广益、合作共享,前瞻性强,是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保护主义的极大超越。

  (三)是我国一贯奉行的和平外交理念的继承发展

  外交理念决定外交行动,有什么样的外交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外交行动。过去一段时期,个别大国奉行霸权主义理念,自认为全世界都要唯其马首是瞻,结果就充当了“太平洋警察”的角色,对那些威胁其霸权地位的国家动辄军事打击、经济封锁、外交孤立,严重破坏了世界的和谐、和平、和美。我国自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开始,就一贯奉行和平外交理念,从不干涉他国内政,从不霸凌弱国、小国,从不推行强权政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我国一贯奉行的和平外交理念的继承发展,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大国担当。这一理念主张摒弃零和博弈思维,建立平等、友好、共生、共赢、包容、交融、合作、和平、和谐的国家关系,有利于世界各国在主权平等的前提下共同发展。

  二、構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

  (一)逆全球化的冲击

  (二)多元文明的难以调和

  正如自然界因百花争艳而缤纷一样,文明也是因多样而精彩,所不同的是,自然界的百花可以和谐共生,但人类的文明却经常发生冲突。各个国家因其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发展历程、历史传统等不同,都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理应彼此尊重、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但囿于“分”的成见与“化”的自私,导致不同文明经常处于难以调和的窘况。文明冲突主要表现为国家间、地区间的竞争、矛盾、战争,如美国和阿拉伯世界的冲突。除了极端表现之外,文明的冲突也会以温和的方式呈现,如国际移民。不同国家人民的跨国流动,促进了管理、技术等要素的交流,但是也带来了文化的隔阂,当前欧洲正受困于跨国移民产生的文化冲突,严重影响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可以说,如何调和多元文明的差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解决的难题。

  (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人往往跟自己身边的同事、同学等难以处好关系,对身边人的职务晋升、经济获利等行为产生妒忌心理。相反,对那些和自己素不相识、毫无关系、相距十万八千里的人不管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成功都会保持平和心态。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罪魁祸首就是利益,正是利益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国家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正是因为利益纠葛,才带来了国家之间的重重矛盾。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得以建立的基本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这就要求各国树立正确的义利观,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利益共享。但就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大国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小国与小国之间无不充满矛盾,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就前途漫漫。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选择

  (一)培育人类共同体意识

  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程度不同,所要解决的国内问题千差万别,但从超越民族国家的更高层面看,世界各国也面临着共性问题,这就为超脱于狭隘的民族国家观念,形成全球共识,提供了可能。意识指导行为,世界各国也只有形成人类共同体意识,才能建成人类共同体。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复杂性,如果仅立足于本民族、本国家看问题,就会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困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此,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必须具有世界眼光、世界胸怀,人类共同体意识就是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不分民族、种族、宗教、区域、国家等的限制,相互尊重、包容多样、团结一致、合作共赢,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风险挑战的意识。

  (二)建立国际新秩序

  传统的国际秩序是竞争主导,虽然国家间也有合作,但主要是竞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體呼唤新的国际秩序,新的国际秩序以合作、互信、协商为基本理念。国家之间的关系,合则共赢,分则同输。和睦共处、合作共赢才能实现和平发展,大国要尊重小国主权,小国要积极向大国靠拢。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总体呈现热火朝天的局面,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政治互信有待加强。信任的缺失,不仅在政治上造成隔阂,而且潜在的也影响着经济的深度合作。在面临矛盾与冲突时,尽可能减少以对抗的形式解决问题,应多诉诸于协商对话的方式。总体而言,大国因其实力强大,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小国的利益很容易被忽视或被故意侵犯,协商对话则能充分维护小国的利益。总之,以合作、互信、协商为基本理念的新国际秩序,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环境支撑。

  (三)构筑国际合作的实践平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一观念是前提,环境支撑是保证,但最终还要靠落实,因此,必须构筑国际合作的实践平台。G20、中美外交安全对话、上海合作组织、亚信峰会、中非合作论坛、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中拉论坛等重要平台,在妥善解决区域问题、有效化解利益纠纷等方面发挥了有益的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太空、深海、网络、环保等方面都会面临很多障碍,这就要求各国不断地达成共识,所以,仍需加强新的国际合作平台建设,以满足解决各类问题的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工程浩大、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各类国际合作平台都可以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

篇五: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原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第二讲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

  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蝴

  蝶效应”闻名于世。当今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联系,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经济再到政治外交,“蝴蝶效应”无处不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已成为现实写照。

  当今世界将向何处去?这是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回答的“时代之间”。习

  近平**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和博大胸襟,该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给出了中国答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向时代命题交出中国答案

  国家之间如何相处,人类数千年求索不止;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向何

  处去,时代之问在等待解答。“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

  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担任国家**后首次出访,习

  近平**就向世界明确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

  1.顺应时代新发展,推出治理新思路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生产力发展日新月异,国际

  格局变乱交织,思想观念激荡交锋,国际社会处在全方位变革的关键时期。

  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实力上升,改变着国际力量对比,也

  重塑着国家间关系和国际秩序。

  纵观历史,在国际格局大变动时期,人类可能实现和平过渡,也有可能

  兵戎相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国际社会中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甚嚣尘上,追求本国利益至上、奉行赢者通吃,这是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根源,给

  世界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创伤。正如*****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的署名文章中指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

  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

  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

  但时至今日,零和对抗的旧思维仍有市场。一些国家放弃多边主义,突

  出本国利益优先,强调实力竞争,追求自身绝对安全,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这一传统思维观念的局限性暴露无遗。

  当今,人类社会已形成“地球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不

  断推进,世界越来越“平”,地球村越来越“小”,不管什么国家,哪个民族,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风雨同舟、命运与共,从未像今天这样

  紧密相连、休戚相关。人类理应同舟共济,团结合作,把这个世界建设成和

  睦的大家庭,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而非单打独斗,甚至

  以邻为壑、你死我活。

  而且,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也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全球性问题。当今世

  界依然面临着三大“赤字”的严峻挑战:和平赤字,表现为地区热点持续动荡,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发展赤字,表现为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发展鸿沟日益突出,恐怖主义、网络安全、跨国犯罪、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治理赤字,表现为由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机制弊端丛生,治理失灵,严重缺乏公正性、公平性和代表性。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难度之深前所未有,单靠一国之力已经无济于事,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这是我们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根本动力。

  世界出现和平赤字的四大原因

  第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行为导致战争和动荡。发达国

  家为了本国利益,制造理由侵犯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或者发动颜色革命颠

  覆他国政权。受此影响,阿富汗、伊拉克、突尼斯、利比亚、埃及、叙利亚

  等不少国家陷入激烈冲突与持续动荡,成为难民危机、恐怖主义、人道主义

  灾难以及各种次生危机爆发的重灾区。

  第二,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扩张给其他国家带来灾难。西方国家无

  视西式民主自身的弊端,无视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条件,大力推广西方选举式

  民主,其结果不仅没有带来想象中的政治现代化,反而破坏了当地原来相对

  均衡的政治生态,放大了民族、种族、宗教、文化矛盾,导致了普遍的政治

  衰败和社会动荡。

  第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不足和治理缺位加剧了社会难题。发展不足导

  致贫困问题,加剧了社会群体对有限资源和政治权力的争夺。治理缺位加剧

  了这一矛盾,导致群体冲突与持续动荡,为极端主义提供了土壤,削弱了地

  区与全球和平的基础。

  第四,全球和平与安全治理机制的缺陷使地区安全危机复杂难解。作为

  全球和平与安全治理主导角色的联合国面临着多元挑战,尤其是面临大国卷

  入其中的危机时,联合国往往难以充分发挥调解作用,这一点在叙利亚危机、乌克兰危机中均有所体现。大国角力也是削弱区域组织危机调解功能的重要

  因素。

  历经数千年沧桑演进,国际社会从未像今天这样唇亡齿寒、休戚与共。

  我们既面临再创人类文明新辉煌的重大机遇,也面临侵蚀人类文明既有成果

  的严峻挑战。世界向何处去?这是亟待国际社会回答的问题。2017年年初,*****在日内瓦万国官发表重要演讲,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

  现共赢共享。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霍金先生提出关于“平行宇宙”的猜想,希望在地球之外找到第二个人类得以安身立命的星球。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还是个未知数。到目前为止,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

  --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这是中国基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把握世界发展潮流,针对时代命题提出的中国方案,寻求各国建设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受到各方高度重视和广泛赞誉。

  2.不谋一枝独秀,但愿命运与共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偶然掉到中国人头上的一个苹果。在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关键时间节点,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奋斗目标,源自5000多年中华文化天下为公的优

  良传统,源自60多年来新中国和平外交的核心价值,也源自中国共产党人

  把中国与各国人民福祉融为一体的世界情怀。

  中国拥有延续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和合”思想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

  境界,融人当代中国内外政策的方方面面:在思想理念上体现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在国家治理上体现为以民为本、为政以德,在对外关系上体现为

  以德服人、亲仁善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华文明兼善包容

  的处世之道与当今世界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深度契合,赋予中国理念独特的魅力,激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共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建立在中华民族崇尚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优秀传统文明基础之上,又蕴含全人类共同价值,获得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和平外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早在美苏尖锐对抗的冷战时期,中国就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做出了永不称霸的庄严承诺。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江泽民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在世纪之交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保持对外大政方针稳定性连续性基础上,大力推进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作为中国外交创新的核心成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目标。这种发展与创新突出表现在,确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目标,不仅向世界传递了中国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的美好愿景,而且将这一美好愿景的目标具体化,路径清晰化。这既是对中国一贯坚持的平等互利、开放共赢外交理念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传统国际关系学说的创新和超越,为当今世界处理好国与国关系提供了新思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这说明我们党从建党的初心开始,就把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幸福紧紧连接在一起,就充分意识到中国共产党应当具备国际主义精神。这既是我们党同其他国家政党的重要区别,也是我们党树立起的国际形象。正是根据这一基本理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准确概括了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总目标,也向世界公开亮明了我们希望与各国共同努力的大方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中国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世界梦结合起来,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国际视野和世界关怀。

  经过40年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实力已位居世界第二,国际地位和影

  响力大幅提高,世界期待我们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做出更多贡献。“丈

  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面对国际呼声,中国同声相应;处理世界难题,中国勇于担当;应对全球挑战,中国责无旁贷。“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主

  席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超越了国别、党派和制度的异

  同,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期待,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使中国的外交政策和理念占据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可以也愿意

  为解决人类问题做出我们的贡献,必将得到国际社会的越来越广泛的欢迎

  和支持。

  二、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共识

  2013年,*****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几年来,从联

  合国总部到日内瓦万国宫,从中共十九大到中国举办的主场外交活动,习近

  平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重要阐述,形成了科学完

  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

  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5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多次被

  写入联合国决议。这一饱含东方智慧与世界情怀的中国倡议日益深人人心,日益展现出国际共识的独特魅力,正一步步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和无穷活力,必将为人类社会发展繁荣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中国倡议:蓝图已绘就

  党的十九大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指明了方向。***在十九大报告

  中,明确提出我们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两个构建”概括了中国外交今后努力的总目标。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旨在回答三个核心问题

  一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本着“以

  先天下为己任”的大国情怀,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潮头,着眼人类命运

  前途和时代发展大势,明确提出并积极倡导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

  倡议,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和长治久安绘制了新的蓝图。

  二是怎么建设这个世界。共同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

  的新型国际关系。其核心,就是要扔掉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就是要反对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和穷兵黩武的霸道做法,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就是要打破当前世界及各国内部存在的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不均衡发展局面,谋求开放创新、互惠包容的发展前景。

  三是中国外交如何更加积极有为。观大势谋大局,通盘谋划、整体推进

  中国外交布局和重大外交方略,在继续强调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

  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同时,也强调积极促进“一带一

  路”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从而搭建起层次更加丰

  富、领域更加宽广、时空更加开放、内外联动更加紧密的全方位外交布局。(摘自2017年11月1日《学习时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要拿出解决各种全球性难题的方案,具体而言就是推动建设“五个世界”,包括持久和平的世界、普遍安全的世界、共同繁荣的世界、开放包容的世界、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五个世界既是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国际层面的延伸,也顺应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

  一是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就是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

  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

  新路。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

  无从谈起。人类历史上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教训惨痛而深刻。要和平、不

  要战争是各国人民朴素而真实的愿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根本要义在于国家之间要构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要奉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原则,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恃强凌弱的霸道。国家间出现矛盾和分歧,要通过平等协商处理,以最大诚意和耐心,坚持对话解决分歧。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

  二是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就是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他国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动荡复杂,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进一步拓展,同时人类越来越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在这种新形势下,冷战思维、军事同盟、追求自身绝对安全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各方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存在多大差异,都要尊重和照顾其合理安全关切。要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统筹维护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要以对话协商、互利合作的方式解决安全难题。

  三是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就是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

  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

  的方向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共同

  发展。要增强各国发展能力,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本国自身努力,各国要根据

  自身禀赋特点,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要改善国际发展环境,各国

  要共同维护国际和平,以和平促进发展,以发展巩固和平。要创造良好外部

  制度环境,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健全发展协调机制,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

  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没有哪个国家能退回到

  自我封闭的孤岛。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

  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要优化发展伙伴关系,最

  大限度解决南北之间和地区内部发展失衡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

  民,为世界经济全面可持续增长提供新动力。

  四是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就是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

  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

  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

  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

  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

  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维护

  人类文明多样性,尊重每种文明的发展权利。

  五是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就是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

  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建设生

  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

  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采取行动应对

  气候变化等新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

  2.国际共识:得道者多助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顺

  应了历史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凝聚了各国共识,为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繁

  荣和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的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

  和深远的意义。

  一是从理念走向共识,国际认同越来越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已

  经多次载入联合国相关决议。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

  55届会议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阿富

  汗问题的第2344号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人安理会决议。

  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通过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这若干个“首次”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这一重要思想的高度认同,充分彰显了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对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将加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洪流,成为全球治理共商、共建、共享的“行动队”,携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二是从承诺变为行动,合作平台越来越大。在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历史

  征程中,中国始终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中国始终坚定践行着自己的庄严承诺,以自身行动凝聚感召力与引导力,坚实地朝着宏伟目标迈进。中国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确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各方共同愿望,赢得了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和广泛赞誉。中国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中国建立了南南人权论坛,倡导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新平台,将承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使命,凝聚起共商共建共享的智慧和力量。

  三是从蓝图变成现实,合作范围越来越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

  目标任重而道远,既是中国外交的崇高目标,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和历

  史使命,关键在于国际社会的共同行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山水相连、唇齿相

  依,历来是和平与发展的同路人,具有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天然条件。***

  ***提出构建命运共同体倡议,首先就是立足周边,面向发展中国家。中

  国将从周边起步,以发展中国家为依托,稳步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将

  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不断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的倡议,也攸关世界的未来,需要包括中

  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长期奋斗,才能最终实现。正如***总

  书记指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

  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

  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只要各国同心协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必将

  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为世界梦想付诸中国实践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首倡设立亚

  投行、丝路基金,推动建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组建联合国第一支常备维

  和警队,设立中国一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中国以

  实际行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提供越来越多的优质公共产品。

  金德尔伯格陷阱: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也

  是马歇尔计划的思想构建者之一。他在《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一书

  中认为,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公共产品的缺

  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国家,但美国

  未能接替英国扮演的角色发挥领导作用、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结果导致全球

  经济衰退和世界大战。简而言之,“金德尔伯格陷阱”是指在全球权力转移

  过程中,如果新兴大国不能承担领导责任,就会导致国际公共产品短缺,进

  而造成全球经济混乱和安全失序。

  国际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具有很强国际性、外部性的资源、服务、政策体

  制等,例如自由开放的贸易体系、稳定高效的金融市场、防止冲突与战争的安全机制等。一般情况下,主要大国对于国际公共产品供应负有更大责任。

  由于国际公共产品的使用不具有排他性,因此“搭便车”现象较为普遍,这

  使得国际公共产品常常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强调“美国优先”,不愿继续无偿提供国际公

  共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是

  否有能力、有意愿填补美国留下的责任赤字,承担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责任。

  特别是接踵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反恐战争、****加剧了人们对世界再

  次陷入灾难、重蹈历史覆辙的担忧,对“金德尔伯格陷阱”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摘自2018年1月7日《人民日报》)

  “我真诚希望,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的言语,传递着复兴中国的世界情怀与天下担当。

  1.坚持和平发展,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质是要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并为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开辟道路,创造条件。为此,我们要牢牢把握相互尊重、公平

  正义、合作共赢这三个关键词。

  相互尊重是前提。*****在联合国讲话中说道,“主权平等,真谛

  在于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内政不容干涉,都有权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多年来,中国对不同制度、宗教、文明一视同仁,充分尊重各国不同历史文化和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为各国平

  等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公平正义是准则。中国顺应历史潮流,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丛林

  法则和冷战思维。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权威,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

  准则。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

  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推动

  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合作共赢是目标。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的程度空前加深,需要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谋发展进步。中国为化解全球

  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为

  世界稳定发挥更大建设性作用。中国积极寻找与各国的利益对接点、共同点,超越零和博弈,做大利益蛋糕,实现共同发展。

  2.完善外交布局,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中国顺应历史潮流,提出并建设“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伙

  伴关系,既是对自身外交布局的完善,也是对传统要么结盟、要么对抗的国

  与国关系模式的超越。中国的朋友遍天下,目前已经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

  和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中国致力于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大国关系影响世

  界和平、地区稳定,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国之间和睦才能世界和平,大国

  相互结伴才有全球发展。

  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思想家,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传世,该书记述了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战争。修昔底德陷阱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指的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一概念来自修昔底德的名言“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

  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在讲到大国关系时,*****

  认为:“国家之间要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大国要尊重

  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只要坚持沟通、真诚相处,‘修昔底德陷阱’就可以避免。”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牵动整个世界的目光。中美打开交往大门46年来,各领域合作全面铺

  开,各层次交往日益密切,彼此利益越来越相互交融,共同利益已经远远超越分歧,两国关系在克服各种困难和干扰中向前发展。中国将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继续与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和平共处,推动中美关系取得更大进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高水平运行。中俄关系经历了国际风云的检验,日益显示出坚韧性和稳定性,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和平安宁、主持公平正义、倡导合作共赢的重要基石。我们愿继续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强有力的中俄关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更多积极能量。中欧四大伙伴关系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我们将继续从全球格局和世界大势看待和推进中欧关系,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坚持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和处理分歧,通过扩大相互利益汇合点,丰富和拓展中欧关系的战略内涵。

  中国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

  国家关系。

  亲诚惠容: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要倡导包容的思想,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邻国是我们天然的伙伴,是中

  国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起点和重点。中国始终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双方关系经受住了国际和地区风云变幻的考验,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立体合作格局。我们将继续坚定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我们将通过制订“中国一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与东盟携手建设更加紧密的中国一东盟命运共同体。我们同中亚国家实现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将继续支持中亚各国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维护独立、主权及领土完整的努力,形成中国一中亚紧密伙伴圈,树立新型国家关系的典范。我们将继续扩大同南亚国家的贸易和投资规模,加强人文交流,构建互利合作平台,为南亚发展添砖加瓦。

  中国历来是周边区域合作的引领者,地区和平发展的守望者。我们愿与

  各方一道,推动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升级成果尽快落地,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

  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促进10+3合作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为建设

  东亚经济共同体奠定基础。我们愿扎实推进以务实高效为特征的澜沧江一湄

  公河合作,以天天有进展、月月有成果的澜湄速度,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我们愿推动上海合作组织、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为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坚定致力于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努力发挥弥合分歧、劝和促谈

  的建设性作用。当前,朝鲜半岛形势仍然深陷示强与对抗的恶性循环,前景

  不容乐观。但同时也要看到,和平的希望仍未湮灭,谈判的前景依然存在,动武的选择绝不可接受。在半岛核问题上,中方做了比各方都要多的努力,承受了比各方都要大的代价。我们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维护朝鲜半岛

  和平稳定出发,始终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坚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

  下一步,各方还是应当认真考虑中方提出的“双暂停”倡议,先走出缓和局

  势的第一步,至少先把半岛局势从目前的“对抗黑洞”中拉出来,为重启对

  话谈判创造必要的条件和氛围。

  中国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真实亲诚理念:2013年3月25日,***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题为《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的重要演讲,全面阐述中非关系以及中国对非政策主张。新形势下,中非关系的重要性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双方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中方发展对非关系的力度不会削弱、只会加强。***强调,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都把非洲国家当作自己的患难之交。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非洲,世界和非洲的繁荣稳定也需要中国。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根基,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真诚伙伴。中国有着“达则兼济天下”的文化基因,始终秉持正确义利观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互利合作。长期以来,中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无偿援助、优惠贷款,大量技术、人员和智力支持。我们实施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同拉美国家创立中拉论坛,同阿拉伯国家致力于构建战略合作关系,同太平洋岛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同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全覆盖。

  十大合作计划包括:中非工业化合作计划,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计划,中非基础设施合作计划,中非金融合作计划,中非绿色发展合作计划,中非

  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合作计划,中非减贫惠民合作计划,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

  划,中非人文合作计划,中非和平与安全合作计划。为确保“十大合作计划”

  顺利实施,中方提供总额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包括:提供50亿美元的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提供350亿美元的优惠性质贷款及出口信贷额度,并

  提高优惠贷款优惠度;为中非发展基金和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各增资

  50亿美元;设立首批资金100亿美元的“中非产能合作基金”。

  中国将继续用好中非、中拉、中阿之间业已建立的机制性合作平台,加

  强与发展中国家政治互信与合作升级。中国将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

  为契机,同非洲的兄弟姐妹共商未来发展大计,就中非合作推出新举措,打

  造新亮点,迈上新台阶。我们将融合中国向西开放和阿拉伯国家“向东发展”

  两大趋势,发挥产业互补和资源互补两种优势,用好工业化和文明对话两个

  抓手,谱写中阿传统友好新篇章。我们将坚定支持拉美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

  3.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享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是中国倾力打造的国际合作新平台,是当今世界最受欢迎

  的国际公共产品,是实现经济全球化再平衡的重要举措,更是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古代的丝绸之路联通欧亚非,在亚欧广袤的大陆上编织出一条条活跃的贸易通道,将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世界主要宗教的发祥地连接起来,成为国

  际交往的中心、世界经济的心脏。2013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

  重大倡议,唤醒了亚欧沉睡的历史,给这片古老的大陆注入新鲜的活力。5年来,我们已经同80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30多个

  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在沿线24个国家推进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

  区,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创造了近20万个就业

  岗位。“一带一路”实现了从理论设想到创新实践的重大跨越,进入全面展

  开的新阶段。中国加强与欧亚经济联盟、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欧洲投资

  计划、非洲2063年议程等的战略对接,推进中巴、中老、中缅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等,以及雅万高铁、中老、中泰铁路、匈塞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实现“一带一路”建设动力转换和提质升级。

  2017年5月,中国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9位外

  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来自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和各

  界代表出席论坛。中国本着高效务实的原则同有关国家制订多项行动计划,展示了“一带一路”合作平台强大的行动力和实效性。论坛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达成5大类、76大项、270多项

  具体合作成果,再一次证明“一带一路”倡议版权属于中国,成效惠及世界。

  中国愿同各方一起,实施好首届高峰论坛成果,建设好论坛的后续机制,开好重点领域部长级会议,为2019年举办第二届高峰论坛做好准备。把政

  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落到实处,同更多国家

  达成共建“一带一路”的共识,以骨干通道和关键节点上的大项目为重点,取得更多惠及民生的早期收获。切实贯彻落实好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充分发

  挥这一国际公共产品的辐射和带动功能,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

  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4.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

  当前国际形势深刻演变,全球性挑战增多,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

  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公平正义成为多数国

  家的共识。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既是现实需要,也是大势所趋。

  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是现行国际

  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和维护者。我们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不意味着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与时俱进、改革完善。联合国是当代国际体系的核心机构。我们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处理国际事务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世界的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支持二十国集团(G20)、亚

  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机制等发挥更大作用,加强亚信、东

  亚峰会和东盟地区论坛等机制建设。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亚洲

  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为完善全球治理作出

  更多贡献。近几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演绎了精彩“三部曲”,成

  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会议、G20杭州峰会,*****成功出席

  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并访问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引领全球化发展方向,给世界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中国积极探索国际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之道。中国坚持劝和促谈,倡导

  并践行“解决热点问题三原则”,这就是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反对强加于

  人;坚持客观公道,反对谋取私利;坚持政治解决,反对使用武力。2017年

  12月,巴勒斯坦一以色列和平人士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为巴以搭建对话

  平台,推动双方达成了《以两国方案为基础推动解决巴以冲突》的共识文件,始终为推动巴以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发挥积极作用。2017年

  12月末,中国还成功推动举办了首次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三方外长对话

  会,达成八大共识,为阿巴和解牵线搭桥,推动双方改善关系、建立互信、开展合作,为地区和平稳定做出有目共睹的努力。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兵国和出资国,2500多名中国官兵不畏艰苦,在8个维和任务区履行

  使命,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中国还积极参与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难民等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倡导者,也是实践者、贡献者和先行者。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上,中国外交将继续奏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强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为推动人

  类和平与发展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欢迎世界各国都加入到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中来,一起规划,一起实践,一点一滴坚持努力,日

  积月累不懈奋斗,携手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延伸阅读篇目推荐: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杨洁篪,《求是》2017年11月30日。

  3.《中国外交的崇高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吴海龙,《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8年第1期。

  4.《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中国外交创新》,赵晓春,《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6月下。

  资料链接

  链接一:政策措施

  1.中国外交方针原则进一步丰富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这些外交方针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外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顺应时代潮流,经过实践检验,是中国外交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新的形势变化和时代特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和平发展战略思想。不仅强调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还突出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反映了中国人民坚持和平发展的坚定决心、战略抉择和真诚愿望,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遵循和依归。

  2.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战略部署

  不断完善外交布局,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坚持不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把“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强共同发展新动力。

  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链接二:权威声音

  ***阐释对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

  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2015年9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

  的崇高目标。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9月,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讲话

  世界各国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分歧矛盾,也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磕磕碰碰,但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应该是一家人。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2017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本刊综合)

  链接三:观点

  1.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张首映:中国思想理论进人世界的鲜亮标志

  *****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这两篇演讲,“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表明中国进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纵向与过去比、横向与他国比都强起来了,综合国力和思想理论影响力都在强起来,显现强起来的大国的责任担当和道义力量;解答时代问题,凝聚各国共识,体现中国的全球化观、全球治理观、全球发展观,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新时代为全球治理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国力强则声音亮,国力弱会躺着中枪。现在,国际社会流传这么一句话:“世界这么乱,中国怎么看”。这预示着,这是一个需要中国思想理论的世界,也是一个相信中国思想理论能满足这种需要的世界;国际思想舆论出现“拐点”,从压制中国话语权到需要中国思想理论,给我国思想理论实现“东学西渐”梦想提供巨大舞台和需求。我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上升期,这两篇演讲标志着我国思想理论直接而广泛地进入世界、影响世界的千载难逢机遇到来了。(摘自2018年1月18日《人民日报》)

  2.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陈须隆:中国全方位推动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是用“合作共赢”这把金钥匙打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锁。中国将合作共赢理念运用到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和陆、海、空、网等各疆域,贯彻到双边、区域及全球各层面,全方位推动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让命运共同体到处落地生根。

  二是牵住“互联互通”这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牛鼻子”。以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为切入点和抓手,不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联通基础,拉紧“共命运”纽带,提供要素支持。

  三是抓住“伙伴关系”这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关键。以“结伴而不

  结盟”的新方式,构筑遍及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政治保障。

  四是以“一带一路”的伟大实践,展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谛。“一带一路”推动形成牢固的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堪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辉之路,发挥着示范作用,并提供强大动力。

  五是以开拓创新精神,打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新机制。我们创立的亚投行和澜湄合作机制等,对构建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必要的支撑。(摘自2017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链接四:数据

  1.中国累计对外援款4000多亿元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和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已达到500多亿美元。仅2016年,中国企业就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18万个就业机会。“一带一路”朋友圈正在迅速扩大。在《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落实过程中,中国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国际援助方面,中国在自身长期处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从1950年至2016年,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元,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其中成套项目近3000个,举办11000多期培训班,为发展中国家在华培训各类人员26万多名。在非洲,中国正在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和吸引力。(本刊综合)

  2.中国企业非洲雇员达8成

  眼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被吸引到非洲市场。一项麦肯锡大型调研项目报告给出了新数据:在非洲大陆的中国企业目前超过1万家,而10年前只有2500家。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过去10年在非洲总计投资340亿美元,雇用非洲当地员工多达数百万人。意外的是,麦肯锡的调研报告称,在非洲的中国公司90%都是私营企业,而非国有企业。这些私营企业的非洲雇员比例高达92%,经理级别的非洲雇员比例为47%。相比之下,中国国有企业的非洲雇员比例为81%,经理级别的非洲雇员比例为35%。与中国建交的所有非洲国家都获得过来自中国的投资,其中投资额最高的五大投资目的地分别是南非、阿尔及利亚、尼曰利亚、赞比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摘自2017年12月4日新华网)

  3.最富有国家和最贫穷国家人均财富差距达330多倍

  在全球70亿人口中,约有30亿人每天的生活开支还不到2美元,其中13亿人被认为是赤贫者,他们每天的收入仅相当于1美元;世界上最富有的前1%的群体拥有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财富,世界上最富有的前10%的群体拥有世界上85%

  左右的财富;根据国内生产总值、产出资本、自然资源、人的技术和能力等条件,世界上最富有国家和最贫穷国家之间的人均财富差距达到330多倍;在发达经济体内部,劳动和资本的不平衡结构在产业空心化和新技术的双重冲击下日益恶化,以英国“脱欧”和美国2016年总统选举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分化乃至撕裂在加剧等,已经彰显出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分化给世界政治与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导致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之间的矛盾日益深化,也导致世界经济迟迟难以实质性复苏。(摘自2017年第20期《红旗文稿》)

  4.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6个100”项目支持

  60多年来,中国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4000多亿元人民币援助,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人员1200多万人次,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其中700多人为他国发展献出了宝贵生命。2008年以来,中国连续多年成为最不发达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吸收最不发达国家约23%的产品出口。为进一步推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免除符合条件国家的特定债务,设立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未来5年,中国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6个100”项目支持,包括100个减贫项目,100个农业合作项目,100个促贸援助项目,100个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100所医院和诊所,100所学校和职业培训中心;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2万个来华培训和15万个奖学金名额,为发展中国家培养50万名职业技术人员;设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200万美元的现汇援助。迄今为止,中国共派出军事人员、警察和民事官员3.3万余人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目前共有2600余名维和人员在10个联合国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将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建设维和待命部队,今后5年为各国培训2000名维和人员,开展10个扫雷援助项目,向非盟提供总额为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中国一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的部分资金也将用于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摘自《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贡献》白皮书)

  链接五:历史由来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和完善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

  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第一次向世界传

  递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在此后一系列重要场合、演讲以及政要会面中都提到了“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次次深入阐述中国主张。***在巴基斯坦议会演讲时呼吁:“共迎挑战,共谋发展,不断充实中巴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促进地区稳定和繁荣、为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发挥示范作用。”在博鳌亚洲论坛演讲时呼吁:“亚洲是世界的亚洲。亚洲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必须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还进一步提出: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落地生根;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一东盟命运共同体;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中非、中拉、中阿命运共同体等,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论进一步具体化。

  2015年9月,*****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这是***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并详细阐释核心思想。***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这是*****第一次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专题,既有理论阐述,又有政策建议,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发展。讲话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新的界定,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定为时代命题,并明确列出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主权平等原则到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人类社会共同认可的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在这一讲话中,***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大具体主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实践路径。(摘自2018年第1期《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

  链接六:案例

  1.中国援非模式西方难以企及

  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市郊的简易铁皮房和老式建筑中,一座恢宏气派的体育场“像一朵向日葵般盛开”。2000年,坦桑尼亚第三任总统本杰明·姆卡帕承诺:在2005年卸任前建成一座能容纳6万个座椅的体育场,但想兑现这个承诺并不容易。

  坦桑尼亚是重债国和减债计划参与国。该计划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于1996年发起,旨在有条件地帮助重债国减免债务。根据计划,坦桑尼亚只

  有“厉行节约”才能获得减免债务的资格。在一个人均年收入仅为330美元的国家,一座豪华体育场无疑会被视为“劳民伤财的奢侈品”。但姆卡帕不甘心,他设想中的体育场要拥有奥运标准游泳池、运动员居住区和其他奥运规格的设施。

  2004年,一家法国公司以1.54亿美元的投标额赢得这个项目,但来自华盛顿的压力让坦桑尼亚政府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接下来,它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经过协商,中国决定与坦桑尼亚共同出资建设这座体育场,北京建工集团成为承建商。公开数据显示,该项目总耗资为5600万美元,中国提供3340万美元,坦桑尼亚负责筹措其余的资金。后来该体育场以姆卡帕总统的名字命名。2009年2月,中方向坦桑尼亚时任总统基奎特交付了这座当时非洲最先进的体育场。基奎特感动不已:“谢谢中国的慷慨援助,这是我们的骄傲!”

  在许多非洲国家领导人眼中,中国的援助实实在在,而西方国家给予的往往难以触及。当西方的对非援助遭遇“滑铁卢”时,“中国式援助”在非洲风生水起。“非洲54个国家中,经常接受中国援助的有51个”。尽管西方国家在各种国际场合做出“增加对非援助”的承诺,但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有统计数据显示,西方大国对非洲的援助和减债承诺,兑现率不足50%,与中国援非的诚意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对非援助“说得少,做得多”,不仅信守承诺,而且往往超额、提前完成援助。比如,在2006年的北京峰会上,中国承诺2007年到2009年对非援助的贷款规模从50亿美元增加至100亿美元。2008年世界多国遭遇金融危机,许多西方国家都缩减了对非援助,但中国的援助落实情况令非洲国家感到欣喜。最终的统计显示,2007年至2009年,中国共向非洲提供了150亿美元优惠贷款,比2006年增加了2倍。(摘自2015年11月20日《上海译报》)

  2.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文章:中国赢了

  美国《时代》周刊2017年11月13日发售的一期杂志,除美国本土版外,封面都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写着“中国赢了”(Chinawon)。这是《时代》周刊封面第一次出现两种语言。在这一期杂志《中国经济是如何赢得未来的》一文中指出,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领域最具实力的国家。

  虽然目前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中国正在利用国企提升国内外影响力,稳步赶超美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正在走下坡路。虽然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特权很可能还会持续多年。但美国实力的支柱——美国的军事同盟、贸易领导地位以及推广西方政治价值的意愿,正在逐渐消失。如今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等国领导人都在追寻中国的脚步。

  在文章的结论部分指出,中国虽然也有不足之处,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可能仍将保持强劲和稳定。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将会持续增长,并且将会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中心位置。

  昔日繁荣的美国如今经济疲软、枪击不断,欧洲也深陷难民和恐袭的泥潭。

  在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里,没有哪个政府有足够的国际影响力来继续制定管理全球体系的政治和经济规则。但是,如果你必须押注于一个当今最具优势的国家,那么中国会是比美国更明智的选择。(摘自2017年11月7日中国日报网)

  3.南南学院让外国学员带走中国经验和智慧

  这是一所特别的学院。由*****2015年9月在联合国总部宣布设立,并由中国著名学府北京大学承建。

  这是一个特别的班级。48名学员来自27个发展中国家。他们肤色各异,国籍不同,想法多元,但在校园生活中增进彼此了解,促进相互借鉴。

  这是一次特别的实验。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官员希望在这里,了解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经验,思考和寻找适合本国的发展之路。

  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是我国201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对外承诺的重大援外举措,2016年4月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旨在打造最具吸引力的国家发展研究机构、最具潜力的发展中国家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和最具活力的发展中国家沟通交流平台,为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南南学院是中国参与南南合作的一项国家级工程,标志着中国与南南国家的合作从资金与工程支持转向发展智慧与发展理念的交流。

  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专门开设国情核心课程,无私分享中国治国理政之道,将精准对接发展中国家实际需求,帮助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研究,还组织优秀学员代表赴地方参观、考察、交流,更加直观感受中国发展的实践智慧。学院还对接发展中国家实际发展需求,帮助学员就各自国家某一领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专门设立课题,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研究,确保学员带着问题来,学有收获回。(本刊综合)

篇六: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原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人类命运共同体(aCommunityofSharedFutureforMankind)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构建人类共同体15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构建人类共同体1500字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着眼于全人类发展与世界未来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一向是负责任的大国,承担着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错综复杂,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蔓延的背景下,中国能够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和解决方案是具有建设性和重要意义的。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与灾难都可能影响周边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度外。因此,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世界各国要一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平发展是实现世界稳定的基石,各国之间要通过文明交流,实现互利合作,而不是企图依靠强权政治实现本国繁荣。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主要在于

  一、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三、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四、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五、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深刻内涵是建立在以建设好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各国之间持续对话协商、相互尊重、同舟共济,为实现一个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且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外交的道路。中国一直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不遗余力地推动共同发展,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新的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命题,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着中国的大国风范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远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提出以来,不断发展,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是实现人类和平发展的美好目标。当然,现实情况总是复杂困难的,还需要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一起克服艰难险阻,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构建人类共同体1500字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国提出并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

  是基于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维护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的现实需要作出的外交战略新部署,也是面对中国与世界各国如何相处、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等宏大课题作出的战略思考。它根植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反映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东方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下左右江革命老区中心城市建设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发挥中国外交建设性参作用“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和实践等四则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则(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需要。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世界多极化推动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让

  “地球村”

  越来越小,社会信息化令人类社会日益扁平。在这三大潮流推动下,世界各国利益融合不断加深,愈来愈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紧密关系。

  诚如

  所言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各国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尽管不同国家间依然存在利益分歧,但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通过冲突、对抗的方式解决问题,成本更高,风险更大,最终难以实现自身利益。在这一背景下,各国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追求双赢、共赢,而不是通过对抗、冲突的方式搞赢者通吃的愿望和可能都大大增加。由此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建立在中国对历史潮流、世界大势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基础上,通过理性分析、深入思索提出的,是一面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的外交旗帜。

  (二)共同应对人类社会面临挑战的需要。全球化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共同利益的同时,也使气候变化、生态失衡、网络安全、恐怖主义、毒品泛滥等问题超越国界,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这些挑战,超出任何一国或国家集团独自应对的能力。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作出了新的概括,指出“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

  应该说,这些挑战是在几十年的全球化过程中日益发酵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应对挑战,是摆在各国面前的一大难题。其实,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价值观和发展道路完全相同的国家,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尽管想法有差异,但各国之间可以通过解决一些共同面临的实际问题来培养互信、和谐相处,这样就打造出了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一根筷子很难吃着东西,两根筷子一起用才能夹到食物,一把筷子捆在一起就不易折断。”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要求各国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规范国际合作机制、完善相应治理机构,共同应对日益突出的全球性挑战。

  (三)维护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的需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外交实践表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决心更大、方向更明、步伐更加坚定。

  要和平发展,前提是拥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我们分析世界大势,既要准确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也要充分认识到,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我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较为突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风险和挑战不断集聚,经济增长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国际政治矛盾和斗争复杂尖锐;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意识形态划线、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还有一定市场;南北失衡问题未有根本改观,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受到种种限制;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特征十分突出,完善和改进全球治理任重道远;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依然存在不确定性,挑战战后东亚地区和平国际秩序的危险倾向时有抬头。

  土建专业毕业论文土建论文开题报告高中数学建模论文题目党建论文参考文献土建论文参考文献团队建设论文参考文献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只有以更加积极有为的姿态,努力克服

  不利因素影响,才能为中国和平发展营造有利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为此,中国除了要在具体的外交事务中处理好与有关国家的矛盾、分歧和争议,还有必要提出一种能为世界各国共同认可、普遍接受的基本理念,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起到化解矛盾、求同存异、凝聚人心的作用。这是

  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原因。

  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不能再允许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现象反复出现,不能再允许你兴我衰、你得我失的零和观念大行其道,更不能再允许以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解决彼此分歧。可以预期,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国际社会广为接受,各国之间和谐相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愿望和动力会大为增强,这对维护我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中国具有根深蒂固的和合文化传统,与西方近代以来强调个体,主张主客二分、以自我为中心的哲学宇宙观不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加强调群体,认为宇宙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每一事物都是在与他者的关系中显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人与自然、人与人、国与国、文化与文化之间应当建立共生和谐的关系,在对立中求统一、化冲突为和谐。中国文化这种主张以和为贵、强调追求多样性和谐的观念,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可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独特的东方智慧。

  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要克服西方宰制他者、占有别人的霸权主义倾向,强调以合作沟通代替冲突政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承认世界各国都有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世界文明的多元多样性。

篇七: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原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王东杰

  【摘要】世界是一个整体,但自人类产生以来,尤其是民族国家理念确立之后,战争频仍、冲突不断。在国际关系新的十字路口,世界向何处去、不同文明该如何共处、如何建设世界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把握大势,不失时机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形成了新的文明理念、新的世界治理理念,也是我国一贯奉行的和平外交理念的继承发展;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面临逆全球化的冲击、多元文明的难以调和、国家之间矛盾重重的挑战;可以从培育人类共同体意识、建立国际新秩序、构筑国际合作的实践平台等方面着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文明

  和平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彼此是如此的远,却又如此的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共存共生的关系。国家之间既有激烈的竞争,也有温情的合作,过去那种一家独大、称霸全球的局面渐行渐远。在国际关系新的十字路口,世界向何处去、不同文明该如何共处、如何建设世界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把握大势,不失时机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展现了大国的担当与风范。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

  (一)形成了新的文明理念

  美国学者亨廷顿曾经提出风靡全球的文明冲突论,他将世界上的文明粗略的分为八大类,认为不同的国家因文化的相似性而结成一个阵线,敌对于与其文化相异的国家。亨廷顿的观点是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是孤立主义的表现,他认识到但夸大了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的差异,但也否定了不同文明是可以交流、融合、互鉴的。亨廷顿看问题的角度囿于西方人二元对立思维的偏见,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不同于西方人,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和合”理念,认为天人一体、天下一体,在整体性世界观的指引下,中华文明是包容性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正是奠基于中华文明“和合”理念之上,具有深层次的文化根源,它承认文明的多元、尊重文明的差异、提倡文明的互容,是一种新的文明理念。

  (二)形成了新的世界治理理念

  全球化不仅是经济的全球化,而且是包含文化、生态、治理等各方面在内的全球化。就治理而言,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面临的风险挑战日益多样,传统的世界治理理念举步维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广泛关注。通过国内治理的成功,为世界治理贡献智慧和方案,是中国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有效方案和独特智慧,该理念集中体现为“共商、共建、共享”。这一新的世界治理理念,有助于放下成见、集思广益、合作共享,前瞻性强,是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保护主义的极大超越。

  (三)是我国一贯奉行的和平外交理念的继承发展

  外交理念决定外交行动,有什么样的外交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外交行动。过去一段时期,个别大国奉行霸权主义理念,自认为全世界都要唯其马首是瞻,结果就充当了“太平洋警察”的角色,对那些威胁其霸权地位的国家动辄军事打击、经济封锁、外交孤立,严重破坏了世界的和谐、和平、和美。我国自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开始,就一贯奉行和平外交理念,从不干涉他国内政,从不霸凌弱国、小国,从不推行强权政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我国一贯奉行的和平外交理念的继承发展,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大国担当。这一理念主张摒弃零和博弈思维,建立平等、友好、共生、共赢、包容、交融、合作、和平、和谐的国家关系,有利于世界各国在主权平等的前提下共同发展。

  二、構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

  (一)逆全球化的冲击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地球逐渐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庄”,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各国相互依赖、彼此难分,共同推动着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但任何一个国家的风吹草动都可能迅速波及全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此后长期陷于经济增长停滞阶段;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致使亚洲一些国家伤痕累累;20**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世界各国经济都萎靡不振。正是在诸如此类的背景下,世界弥漫着逆全球化的气息。归根结底,逆全球化之所以产生,还是因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利益分配不均,贫富悬殊拉大,发达国家希望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利益,弱小国家则希望享受公正平等待遇。逆全球化暴露了当今世界治理的矛盾、风险,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一种挑战。

  (二)多元文明的难以调和

  正如自然界因百花争艳而缤纷一样,文明也是因多样而精彩,所不同的是,自然界的百花可以和谐共生,但人类的文明却经常发生冲突。各个国家因其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发展历程、历史传统等不同,都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理应彼此尊重、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但囿于“分”的成见与“化”的自私,导致不同文明经常处于难以调和的窘况。文明冲突主要表现为国家间、地区间的竞争、矛盾、战争,如美国和阿拉伯世界的冲突。除了极端表现之外,文明的冲突也会以温和的方式呈现,如国际移民。不同国家人民的跨国流动,促进了管理、技术等要素的交流,但是也带来了文化的隔阂,当前欧洲正受困于跨国移民产生的文化冲突,严重影响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可以说,如何调和多元文明的差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解决的难题。

  (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人往往跟自己身边的同事、同学等难以处好关系,对身边人的职务晋升、经济获利等行为产生妒忌心理。相反,对那些和自己素不相识、毫无关系、相距十万八千里的人不管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成功都会保持平和心态。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罪魁祸首就是利益,正是利益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国家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正是因为利益纠葛,才带来了国家之间的重重矛盾。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得以建立的基本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这就要求各国树立正确的义利观,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利益共享。但就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大国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小国与小国之间无不充满矛盾,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就前途漫漫。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选择

  (一)培育人类共同体意识

  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程度不同,所要解决的国内问题千差万别,但从超越民族国家的更高层面看,世界各国也面临着共性问题,这就为超脱于狭隘的民族国家观念,形成全球共识,提供了可能。意识指导行为,世界各国也只有形成人类共同体意识,才能建成人类共同体。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复杂性,如果仅立足于本民族、本国家看问题,就会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困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此,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必须具有世界眼光、世界胸怀,人类共同体意识就是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不分民族、种族、宗教、区域、国家等的限制,相互尊重、包容多样、团结一致、合作共赢,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风险挑战的意识。

  (二)建立国际新秩序

  传统的国际秩序是竞争主导,虽然国家间也有合作,但主要是竞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體呼唤新的国际秩序,新的国际秩序以合作、互信、协商为基本理念。国家之间的关系,合则共赢,分则同输。和睦共处、合作共赢才能实现和平发展,大国要尊重小国主权,小国要积极向大国靠拢。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总体呈现热火朝天的局面,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政治互信有待加强。信任的缺失,不仅在政治上造成隔阂,而且潜在的也影响着经济的深度合作。在面临矛盾与冲突时,尽可能减少以对抗的形式解决问题,应多诉诸于协商对话的方式。总体而言,大国因其实力强大,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小国的利益很容易被忽视或被故意侵犯,协商对话则能充分维护小国的利益。总之,以合作、互信、协商为基本理念的新国际秩序,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环境支撑。

  (三)构筑国际合作的实践平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一观念是前提,环境支撑是保证,但最终还要靠落实,因此,必须构筑国际合作的实践平台。G20、中美外交安全对话、上海合作组织、亚信峰会、中非合作论坛、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中拉论坛等重要平台,在妥善解决区域问题、有效化解利益纠纷等方面发挥了有益的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太空、深海、网络、环保等方面都会面临很多障碍,这就要求各国不断地达成共识,所以,仍需加强新的国际合作平台建设,以满足解决各类问题的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工程浩大、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各类国际合作平台都可以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

篇八: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原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怎样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怎样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九大报告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个主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前景的基本思考。

  当今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需要明确时代演变的方向。一方面,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呼声和力量在增长,人类相互依存在上升,国际力量对比趋于均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不断滋长,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有增无减。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越是在大变革时代,越是面对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的世界,越要高扬正能量旗帜,越要积极引导国际关系和人类社会发展方向,避免陷入各种各样的“陷阱”。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符合各国人民愿望和根本利益。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前所未有,世界越来越变成一个鸡犬相闻、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面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昔日那种你死我活、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越来越过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越来越成为各国人民内心期盼。十九大报告强调:“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推动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和实践,已成为我国对当今世界的又一重要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须依靠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奋斗。在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在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在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在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篇九: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原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运用国际社会知识说明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

  1、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目的就是要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这一方案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构建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3、目前世界依然不太平。地区冲突、非传统影响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建立。它们阻碍着人类的和平与发展。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能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克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升。我国能够更多地参与制定国际政治规则,走进世界政治舞台中央,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

篇十: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原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阐述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论述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请阐述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100分)

  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第一,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

  当今世界,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可以说,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作出正确选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更加光明的未来。

  第二,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的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基础,才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希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其同构建和平、发展、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倡导合作共赢理念。但是、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合作共赢是有底线的,这就是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1阐述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民族尊严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侵犯,同时任何力量也不能动播我们坚持和平发展的信念。

  第三,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极为丰富、深刻。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2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反映了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追求,汇聚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需要一步一步沿者正确道路前进。推动建设相互重公平正义、合作共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构建人类布运共回体的基本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倡导各国兼皆相互尊重原则,共同追求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公平正义,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相互重是前提,公平正义是准则,合作共赢是目标。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质,就是要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道路,积累条件。

  第四,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多边为舞台,以深化务实合作、加强政治互信、夯实社会基础、完善机制建设为渠道,全面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不断完善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打造覆盖全球的“朋友圈”,与各国人民结伴而行、共创美好未来。

  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秉持共商共2阐述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是国际合作的倡导者和国际多边主义的积极参与者。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既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着力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熟3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篇十一: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原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第二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1推动和平与发展

  12.为什么我们要维护世界和平?

  ①回顾历史,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给人类带来了难以忘却的伤痛;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

  ③饱受战争之苦的各国人民深深感受到和平发展的可贵。

  ★13.人类为实现和平进行新的探索(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式):

  ①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致力于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

  ②成立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派驻维和部队;签署核不扩散条约……

  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维护和平是发展经济的基本前提,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

  ★14.威胁和平的因素:

  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

  重要因素: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

  ★15.我们应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①我们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②积极宣传和平的重要性,敢于同破坏和平的行为作斗争。

  ★16.为什么要消除贫困?

  ①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

  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临的发展课题。

  ②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17.制约人类发展的因素:

  ①频发的战争、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教育等。

  ②由贫困衍生的饥饿、疾病、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人类的发展。

  ★18.如何消除贫困,推动可持续发展?

  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递进式的减贫目标。②各国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

  ③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2.2谋求互利共赢

  ★★19.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②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③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④事不关己的态度,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的行为,将会导致问题更加复杂,造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化,甚至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⑤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20.人类社会面临哪些全球性问题?

  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21.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国家:

  ①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②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③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④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⑤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⑥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学生:

  ①需要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

  ②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不仅要善待自己,而且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世界,关注他人的命运,理解他人的痛苦与快乐,看到生命中共同的渴望,增进包容与合作。

  ③我们要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既要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又要心系祖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或:

  ①树立平等、开放、合作、参与的全球意识和国际意识,提升国际交往能力;

  ②培养国际视野,关心全人类,关心世界的发展;

  ③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相互尊重,平等交流;

  ④努力吸收和借鉴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

  ⑤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报效祖国;

  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2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或:为什么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由中国首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表达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篇十二: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原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1000字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既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澜壮阔。进入新世纪之后的世界,虽然发展主题和趋势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但发展形势与格局却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如何才能引领世界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需要提出一种普遍认同并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理念。*****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经受住了时间的磨砺与考验,而且愈加释放出了耀眼的光芒,成为了引领时代的思想、凝聚共识的智慧、**危局的良方。

  这是一种引领时代的思想。一种理念的提出,并非只是一种简单的概念与倡议,而是要立足时代发展实际,前瞻世界发展格局,要引领和指导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潮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虽然是中国提出来的,但并非只是着眼于中国,而是心怀天下苍生,心系黎民百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的思想理念,这是人类思想星空的闪亮之点。2013年以来,*****在一系列双多边场合还创造性地提出周边、亚太、中非、中拉、海洋、核安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和中巴、中柬等双边命运共同体理念,使这一历史性倡议的内涵不断丰富,实践路径也日益清晰。从近年来的世界重大历史事件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越来越成为了一种世界共识,释放了思想引领的动力活力。

  这是一种凝聚共识的智慧。百年变局叠加世界疫情,正在深度改变世界政治经济版图。越是世界发展的关键时刻,越是面临压力与挑

  战,越是需要一种超越地域与时空的智慧。“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人们对答案的追寻更显迫切。团结与分裂、开放与封闭、合作与对抗,两股力量激烈争夺,两种前途迥然不同。变局中,登高望远;纷扰中,洞悉大势。“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合共生”“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这些蕴含东方智慧的话语,洞察历史沧桑的深刻创见,不仅成为深深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基因,而且也为引领世界发展的大智慧。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局去审视当今世界发展中的各种矛盾问题,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去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才能做到从容镇定。

  这是一种**危局的良方。通过此次疫情,我们更深刻感受到,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应对全球危机的正确选择。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世界各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光芒与智慧作用。疫情之下,“一带一路”合作迸发出旺盛生命力。2020年前8个月,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达5.86万亿元。截至2020年11月初,中欧班列开行突破一万列,运送集装箱数量同比增长50%以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人类共同价值和共同责任,反映各国人民的深沉追求,昭示了历史演进的基本方向,必将汇聚起强大的文明合力,引领世界向着更美好的明天迈进。

推荐访问: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原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共同体 构建 命运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