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文化运动以来发挥青年学生作用的事件8篇

新文化运动以来发挥青年学生作用的事件8篇

时间:2022-11-17 08:2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新文化运动以来发挥青年学生作用的事件8篇新文化运动以来发挥青年学生作用的事件  作者:田玲[1]作者机构:[1]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500出版物刊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97-10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文化运动以来发挥青年学生作用的事件8篇,供大家参考。

新文化运动以来发挥青年学生作用的事件8篇

篇一:新文化运动以来发挥青年学生作用的事件

  作者:田玲[1]作者机构:[1]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500出版物刊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97-100页

  年卷期:2019年

  第4期

  主题词:五四运动;青年学生;历史担当

  摘要:五四运动是一场由青年学生发起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在这场运动中,青年学生起到先行者、思想文化传播者、革命实践主导者的作用。综合分析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得出青年学生所拥有的宝贵品质。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时代青年学生应继承五四时期青年学生的宝贵品质,担起新的历史使命。

篇二:新文化运动以来发挥青年学生作用的事件

  “五四精神对青年学生的教育作用和意义

  张警文

  摘要:五四运动吹响了以青年为中坚力量改革创新爱国运动的号角,在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青年登上爱国求新的舞台,开启了青年作用于大国崛起的历史篇章。站在五四运动百余年的今日,我们深感民族思想解放、文化求新、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民族进步的重要性。本文将通过对五四运动及其精神和“五四”青年思想进行分析,探究其相统一性,我们应感怀这段历史的光辉,并得到现世启迪。

  关键词:五四运动;改革求新;爱国主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五四精神是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是在那个积贫积弱的特殊年代里,忧国忧民、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1900年,梁启超先生在《清议报》发表文章《少年中国说》,激情澎湃的话语,呼唤着中国新青年力量崛起。青少年时代周恩来总理亦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是民族的脊梁,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二十世纪初,青年作为国家未来人才输出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待文化和科学的态度和爱国精神对于民族复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1.改革求新,為国家谋出路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爆发于学生运动,发起于北京大学。五四运动的学生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上承《新青年》杂志,下启新文化运动,为中华民族的思想改革作出重大贡献。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新青年》的出现,是中国青年改革求新思想鼎力的一大里程碑。初期《新青年》以新颖的观点、清晰的思路向存在千年之久的封建思想发起猛烈的挑战。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思想随《庶民的胜利》涌入中国。《新青年》更作为了宣传马列主义、反帝反封建思想的一大阵地。此时的中国社会,正值辛亥革命失败,形势动荡,上下求索,应当破除封建开创改革,如何将旧社会变革为新时代成为难题。《新青年》杂志的出现助力了中国新思想的进步与发展,从而实现由封建文化到现代文化的重大突破与转型,极大地推进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为进一步的改革求新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新青年》的广泛影响在青年学生群体中最为强烈,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之后,青年学生奋起爆发,要求国家革新求新,谋求出路。

  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进入第二阶段,及全方面进行民族革新。有识青年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寻民主,反专制。倡科学,革迷信。习新道德,除旧道德。宣新文学,弃旧文学。坚持“科学、民主”两大旗帜,五四运动后,后期的新文化运动步入了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胡适、蔡元培、鲁迅、李大钊等文人、革命家,先后加入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阵地,为学生运动提供学术、思想指导。在这一代五四青年人肩负起救亡图存重担的同时,他们也肩负了传递好青年风骨、五四精神的榜样作用。

  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成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次年2月,由于战况愈演愈烈,波及百姓生存,长沙临时大学西迁昆明。4月,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战火并未能阻碍青年奋发学习知识的脚步,艰苦的环境更激发了他们渴望胜利、渴望救中国的心情。

  改革开放后,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重要战略。但早在1937年,硝烟弥漫的年代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与南开大学就深刻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先贤深知培养好青年群体的重要性:虽然仅存在了8年,虽然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只有3882名,但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的西南联大,毕业生中有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重视青年教育,并树立良好校风的西南联大保存了艰难时刻里求存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民族复兴里必须的中坚优秀人才,为战时和战后的中国乃至世界发展道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在这些卓绝人才中,有着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潮流作出伟大贡献的思想家、革命家,亦有着为两弹一星科研付诸一生奋斗的研究学者。

  少年智则国智,西南联大学生穆旦临行前在长沙购买了一本英文小字典一册,边走边读,背熟一页便撕下一页,抵达昆明时,字典已被撕光;地质学家袁复礼带领学生边走边进行地质考察,调查沿路民风。环境的恶劣仿佛只是他们不断汲取知识、丰富自我过程的丝竹管弦。少年强则国强,西南联大为两弹一星的研究输出了科研专家,使泱泱中华于国防落后中逐渐站稳脚跟;培养了一批思想、革命学者,为民族思想文化、社会制度的

  变革做出了艰难而伟大的层层推进。时代青年将五四精神融入胸膛,一呼一吸间传递着青年风骨鼎立时代思想的呼喊。

  2.爱国情怀,怀民族复兴梦

  1938年10月,国立西南联大校歌委员会讨论决定采用罗庸作词,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研究生张清常谱曲,创作完成校歌。词与曲都强烈涌动着当时青年学生们的青春热泪和自强不息的决心斗志: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千秋耻,终已雪;见仇寇,如烟灭。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维三校,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神京复,还燕碣!”

  观罢词曲,危难时刻好似总伴随着悲剧,而“悲剧”本身,似谷底,又是下一场巅峰的路引。2022年电影《无问西东》上映。命名以清华大学校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影片中呈现的一代又一代知识青年的风骨与胸襟,不仅仅是对清华人的致敬,也是对近代以来饱受悲剧时刻磨难的中华民族的慰藉。

  电影展现的一段历史中,有这样的原型人物:王力宏饰演的富家子弟沈光耀,在西南联大毕业后,加入了著名的“飞虎队”。沈光耀的现实原型名叫沈崇海,是原清华大学的学生。在今天的清华大学操场上,有一块记录了这段故事的黄岗岩石板,石板上面刻录了清华43位校友烈士的名字,沈崇海的名字赫然在列。1932年,20岁的沈崇海自清华大学毕业,考取中央航空学校第三期,其目的只有一个:“吾辈今后自当翱翔碧空,与日寇争一短长,方能雪耻复仇也!”现实中,在西南联大原址有一块纪念碑,碑的背面刻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以来从军学生提名”,一共

  有834人,其中有14人牺牲。在电影未曾展现出的更多的青年中,怀着这般必胜目的,满腔热血奔赴战争各个角落的还有太多。

  西南联大的学生们,虽处于艰苦时势中,但仍旧保持着青春的热泪盈眶,身边还有梅贻琦、曾昭抡、袁复礼、沈从文这样的大师,为他们传道解惑。“八千里路云和月”,五千里的家园,是他们奋斗的青春。白岩松说:“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这份责任,无论艰难与否,无论前路光明与否,都是每一代人青春的底色。

  没有人不考量生死,没有人天生能将生死置之度外,没有人天生懂得先天下之忧而忧。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论题,但毫无疑问的,时势以最大影响力决定着一代人的思想和感情。抗日战争、民主主义革命,从来不是专属于部队军人的事情,“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的星星之火从哪里来?就从这千千万万的“后备军”、这些青年人里来。是他们在被硝烟迷蒙了书页、被战火哭嚎侵蚀了双耳、被血肉弹药刺痛了双眼之后,痛定思痛,脊梁化风骨,撑起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复兴梦。

  3.百年树人,铸继往开来魂

  1919年-2022年,五四运动历经百年风雨,2022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那群百年以前的青年人或风烛残年,或落叶归根,早已芳华不复。但他们的身上,一代人的“少年强则国强”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辈应当缅怀前辈的付出,更应当传承前辈的五四精神。******在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新时代青年人当牢记。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一份新冠疫情调查中,有84.6%认为“战疫经历使我懂得,青春应当在

  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被称为“最美逆行者”的医生护士、“城市摆渡人”的快递小哥等都有当代青年青春绽放的色彩;变革创新是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當代青年应当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闯毅力,在风云变幻的新时代里披荆斩浪,2022年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中揭晓了35位中国区“青年科技创新人”,其中研究涵盖生物医学、智能光网络、AI数据分析等,网罗各项新时代大国发展必须的创新项目。

  本文为江苏省大学创新训练项目成果(项目号:2022NFUSPITP0774,指导教师:张兴春)

篇三:新文化运动以来发挥青年学生作用的事件

  学院

  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

  姓名

  周天驰

  班级

  应用数学一班

  学号

  20151615156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青年

  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了,这场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后来为人们所铭记的人物:李大钊

  鲁迅

  胡适等人。前期主要是提倡和反对,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化,因此它是中国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场运动打破旧文化的统治地位,启迪民智,沟通世界文化,而且最令人欣喜的是它的倡导者是一群知识分子,这就可以看出,是知识分子了解看出了当时的中国需要什么,她需要抛弃中国传统的陋习,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去使这个猛兽重新振作起来,而这些新鲜血液无疑就是当时的青年,而其中具有进步思想的我们可以把他们统称为新青年。

  新青年在这场运动的文化氛围下极快的投入了自己的一部分贡献,他们自发的进行抗议游行,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去改变自己理想的中中国,他们具有极高的爱国思想,拥有很强的自尊

  进步的决心。同时,他们也明白这时的国家需要自己该做些什么,落后的中国就需要新青年去带动和唤醒,他们不断呼喊着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倡导新思想,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他们从中学习新文化,新主流,主要是为了抵抗外国的侵略,唤起国民拯救国家的内心,和当代大学生的对比之下,我们在高度发展的科技背景下,可以

  借助各种各样方便快捷的工具去学习自己想学的任何知识,这不在局限于国内,互联网已经将全世界都联系起来,无论是各国历史还是强国的最新科技,我们都可以从中获取,但是我们相对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青年少了一点强烈的爱国进取之心,这也可能是与中国长时间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关,我相信只要国家需要,当代大学生还是可以站出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什么时期的青年,我们都应该奋斗不止,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社会,为了国家,没有大家,小家又怎么会和谐稳定,我们都应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最重要的还是高度的爱国主义和爱国精神。

  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通过学习新文化运动,我们要知道封建落后的东西就要勇于打破,勇于创新,我们都是生活在历史背景下的人,可以清楚的知道,新文化运动为我们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我们民主主义的觉悟,有利于我们在文化的探索和普及,可以使我们更加方便的借鉴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成果。

  总而言之,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固定,我们只有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优秀成果,才可以在今后的道路上找到最为宽阔通畅的道路。

篇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发挥青年学生作用的事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谈《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作者:王楠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04期

  【摘要】一份刊物的创世,引发一场伟大的历史事件,并对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新青年》以其与新文化运动及五四爱国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对中国现代社会的走向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具体说,《新青年》的开创,使它成为介绍新文化、新知识、新思想的园地。在中国的近代,在一段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新文化知识分子的群体意志,成为中国思想的领导中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关键词】《新青年》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作用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旗帜下进行的,它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朝政府郁积着的愤怒和仇恨的大爆发。这次革命使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朝政府在熊熊烈火中迅速地倒塌下去,"中华民国"在一片欣喜若狂的欢呼声中诞生。人们沉醉在兴高采烈的狂欢中。可是透过表面上热烈的景象,冷静地观察一下便不难看出:在这种现象背后却存在着严重的危机。新生革命政权建立伊始,革命营垒内部便已呈现出一派分崩离析的混乱景象。轰轰烈烈的一场大革命,只是赶走了皇帝,挂起了一块"中华民国"的招牌。压在人民头上的封建军阀官僚政治机构,除换了个名称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变动。袁世凯窃国后,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结合,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一时间,全国上下尊孔读经,祭孔祀天,熄灭了辛亥革命燃起的希望之火,黑暗重新笼罩大地。在上述背景下,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对辛亥革命的失败进行痛苦的反思。当时出现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派知识分子。他们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流产,在于只进行了政治革命,而未進行伦理革命。为了推进革命,建立真共和,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在上海正式出版发行。不久,为避免与***上海青年会主办的《上海青年》杂志混名,遂从第2卷第1号起易名为《新青年》。它的创世引发了一场伟大的历史事件,并对历史的发展、社会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擂响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战鼓。

  《青年杂志》没有宣言,但可以把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作为宣言看待。创刊号上的第一篇文章是陈独秀拟定的《敬告青年》。

  《新青年》创刊之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它首先紧紧抓住思想文化问题,如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就以"除旧布新"作为方向。这一时期,刊物上发表的易白沙的《孔子平议》、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的《狂人日记》和吴虞《吃人与礼教》等文章带给中国思想界的震撼,对于思想解放所起的重大作用,则是当时其他报刊上的政治、时评性文字所不可比拟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随着《新青年》的创刊,陈独秀的周围迅速地聚集了一批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所以,我们说新文化运动是由新一代知识分子发动的,他们是高举科学和民主的旗帜上场的,这样,以《新青年》为传播范本,星星之火,终于燎原,蔚成新文化壮观。总之,《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以陈独秀为首的新文化运动统帅部的建立。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统帅部,《新青年》自1917年以来有重大的扩充和调整,尤其是1917年下半年因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编辑部随之移往北京之后,从翌年第4卷起,以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高一涵、周作人、沈尹默等人组成编辑部,轮流主持编辑工作。整个杂志对于全国范围内的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1917年春,《新青年》相继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打出了"文学革命"的大旗,由此把新文化运动引向了深入。

  第二,1918年3月,《新青年》诱敌深入的方法,把社会舆论中心有意识地吸引到新旧思潮的论战上,由此进一步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声势及其影响。

  第三,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后,《新青年》发表了两篇历史性文章,欢呼俄国人民的伟大胜利,成为马列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的标志。

  《新青年》除了以一般性言论指导全国进步人士之外,还有针对性地以通信形式来回答各地青年提出的种种问题。这些回信绝大部分随时发表在《新青年》上,回信是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统帅视不同情况而发出的具体的思想指令,在当时所起的积极作用极大。当时不少青年,如王统照、叶挺、俞颂华等都曾致函《新青年》,在与陈独秀书信往来中,受到启发与鼓励,思想日益进步,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新青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1920年9月,即从8卷1号起,《新青年》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成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在广大革命知识分子中发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作了思想上的准备。1922年7月1日,《新青年》出版了第9卷第6号后休刊。1923年,《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创刊,瞿秋白担任主编,是中共中央理论性刊物,成为共产党的机关刊物。

  《新青年》从1915年创刊到1922年休刊,其间有7个年头。这7年,是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思想大解放的年代,是新旧思潮大激战的年代,也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年代。《新青年》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指引着这个时代前进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步伐,培育了整整的一代青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蔡和森等都受过它的深刻遍和重要影响。毛泽东说"《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车时成了我的模范。"恽代英等写信给《新青年》说:"我们素来的生活,是在混沌的里面,自从看了《机关报青年》渐渐的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我们对于做《新青年》的诸位先生,实在是表不尽的感谢了。我们既然得了这个觉悟,就发了个大愿要做那’‘自觉人’的事业,于是就办了《新声》"。

  总之,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青年》是青年的导师,为青年传播福音。《新青年》风行一时,所到之处莫不激起思想革命的火花,它哺育了一代青年,在中国现代启蒙思想史上,伟绩卓著,彪炳千秋。《新青年》以其与新文化运动及五四爱国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对中国现代社会的走向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独秀《敬告青年》

  [2]胡适《我的歧路》

  [3]斯诺《西行漫记》

篇五:新文化运动以来发挥青年学生作用的事件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在“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都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的背景下开始的,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要学习

  西方的思想文化,以挽救中国。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带动下,新文化运动起到了“开民智”的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以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的历史人物离现代学生的生活比较久远,而且思想文化类型的学习又是学生感到枯燥的。因

  此,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提前布置学生课外查找有关资料,以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课堂

  上多采用学生讨论和交流学习感受的形式进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1.阅读新文化时期有关作者的作品,开展读书交流会。

  2.客观的评价新文化运动,学习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情况,能以陈独秀等人为榜样,具有勇于

  创新、不瞿艰难、坚定改革信念、不惜为思想解放运动而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回顾】

  1.洋务运动兴起时间、口号、代表人物及影响?

  2.戊戌变法兴起时间、代表人物及影响?

  3.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导入新课】

  1898年,一个18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

  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

  势,不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从此之后,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

  命道路。

  1915年9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创办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改名为《新

  青年》。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

  启蒙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文化运动。(出示课题)

  【讲授新课】

  一、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

  师: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什么?

  学生: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师:为什么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时候,中国会出现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学生::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建立,但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民主共和制没有真正实现,在北洋政府的统治下,中国社会仍是一片黑暗。一些先进的知识分于在参照西方国家的经验之后,认为

  中国也要有一个“文艺复兴”运动,必须在思想文化领域中掀起一场革命,与封建思塑文化进行斗争,以解放人们的思想。

  2.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口号、代表人物

  看影片片断同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口号、代表人物(多媒体先出示问题,然

  后播放影片)。

  教师提问: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青年杂志》又叫《新青年》。

  教师: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学生:民主、科学。

  教师: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民主”

  和“科学”的口号,他

  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学?

  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

  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教师: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学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教师:投影出示陈、李、胡、鲁四位人物图片。那几位同学来分别介绍一下这四位人物?

  学生甲:新文化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1915年9月,他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这

  是新文化运动发起的标志。《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改为《新青年》是希望这本杂志如同青少年一

  样,给社会注入一股新鲜直液,振奋人心,鼓舞人们参与这次的运动。他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废

  除反映旧思想的旧文学,提介平易的反映现实的新文学。他号召打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

  学”。这里所说的“贵族文学”,即所谓“代圣贤之言”的封建文学。这里所说的“国民文学”,实际

  上是指反映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文学。由此可见,陈独秀主张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文学

  改革。

  学生乙:胡适(1891年-1962年),初名嗣,学名洪驿,字适之。绩溪县上庄村人。胡适出身于官宦兼茶

  商之家,父亲胡传曾经担任过台湾的知州和统领。1904年,胡适从故乡前往上海求学,先后就读于梅溪

  学堂和中国公学,接触了严复翻译的英国赫胥黎的《天演论》。赴美留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就学于哲

  学家杜威,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这一段求学生涯对胡适影响甚大。他回忆说:“我的思想受两

  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先生。赫胥黎教我怎样怀疑,教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

  据的东西。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教我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教我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结论的假

  设,教我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

  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被诩为文学革命“首举义旗的先锋”。1918年他加

  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李大钊等同为新文化运

  动的领导人物。在“五四”文学革命前后,他创作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

  集,《终身大事》为第一个白话散文剧本,“文学革命”的口号是胡适最先提出来的。他还最先提出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另外,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的研究与整理方面,在中国古典小说的考证及古

  史研究方面,胡适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一生除获得一个正牌博士外,还获荣誉博士学位多达35

  个,这是中外罕见的。

  学生丙: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

  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

  响。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

  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反映这一成果的作品是《狂人日记》、《孔乙己》和《药》。

  学生丁: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889年生,字守常,河北乐亭

  人。1913年北洋法政大学毕业后,到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曾参加反袁运动。1916年回国,历任北京

  《晨钟报》总编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新青年》杂志编辑。十月革命后,接受和传

  播马克思主义,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创办《每周评论》,积极领导五

  四运动。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北方区党的工作。在国共

  合作期间,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参与改组国民党的工作;1927年4月6日

  被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

  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教师: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学生:可以概括为四提倡、四反对即: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

  昧;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强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

  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的奴隶。要求从封建传统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

  到自由的发展;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斗争锋

  芒直指孔教,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

  教师讲解:反对专制与愚昧,反对旧道德,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以及“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把斗

  争的矛头对准代表封建专制制度和旧礼教、旧道德的孔子学说,批判为复辟开路的尊孔复古逆流。这里

  所谓的“民主”,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这里所谓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学。陈独秀认为,迷信和宗教,历史愚弄人民,维护专制,扼杀群众的创造精神。要求得人身自由和思

  想解放,就必须打破封建迷信和宗教崇拜,而科学和民主则是不可缺少的两件武器。充分体现了新文化

  运动在前期的性质,它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世界资本主义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它冲击了封建思想对人类的

  束缚,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以及进化论观点为指导,是资本主义旧民主主义的

  文化运动。后期新文化运动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宣传马列主义为中心的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等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生:齐读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4.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师: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大战后的欧洲人充满了忧虑和悲观,连西方人自己都对自身的文

  明表示怀疑。世界的形势和国内的现实使国人感到资产阶级思想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是什么事件让中

  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呢”?

  学生: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教师:1917年,十月革命的炮声终于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拥有事实的理论,具备了征服

  人心的说服

  力。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决定人类命运的已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十月社会主义

  革命的胜利让新文化运动有了什么样新的发展呢?

  学生:李大钊等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新时期。

  教师:新文化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学生:中国新文化运动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第

  二,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

  是,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一点一直影响到后来。

  【课堂小结】

  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传统。要振兴民族,就必须首先刷新国民的观念,重铸国魂。在中国布满阴霾

  的天空中,响起了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的

  意义十分深远,它是中国近代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新文化的热情,促使

  人们冲破落后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自救民的新出路。这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很快席卷了整个

  中华大地。

  【板书设计】

  新文化运动

  开始时间及标志

  口

  号

  主阵地

  代表人物及成就

  主要内容

  意

  义

  【课堂练习】

  1.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倡民主,提倡科学

  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其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D、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撰写《文学改良刍议》文章的人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4.“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也提到类似主张()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

  A.《每周评论》

  B.《晨报》C.《民报》D.《青年杂志》

  6.中国近代史上,为挽救民族危亡,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掀起了新文

  化运动。

  请回答: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都是谁?

  (2)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3)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谈谈该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那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相视的莞尔一笑,是一杯饮了半盏的酒,沉香在喉,甜润在心。

  红尘中,我们会相遇一些人,一些事,跌跌撞撞里,逐渐懂得了这世界,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内心,使它柔韧,更适应这风雨征途,而不会在过往的错失里纠结懊悔一生。

  时光若水,趟过岁月的河,那些旧日情怀,或温暖或痛楚,总会在心中烙下深深浅浅的痕。生命是一座时光驿站,人们在那里来来去去。一些人若长亭古道边的萋萋芳草,沦为泛泛之交;一些人却像深山断崖边的幽兰,只一株,便会馨香满谷。

  人生,唯有品格心性相似的人,才可以在锦瑟华年里相遇相知,互为欣赏,互为懂得,并沉淀下来,做一生的朋友。

  试问,你的生命里,有无来过这样一个人呢?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于千万人群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四目相对,只淡淡的问候一句:哦!原来你也在这里,这便足够。

  世间最近与最遥远的距离,来自于心灵与心灵。相遇了,可以彼此陌生,人在咫尺心在天涯,也可初见如旧,眼光交汇的那一刻,抵得人间万般暖。

篇六:新文化运动以来发挥青年学生作用的事件

  《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点击数:5902次

  录入时间:2008/12/3014:50:00

  编辑:zhangxueshan

  [宣传赚点]

  一份刊物的创世,引发一场伟大的历史事件,并对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新青年》以其与新文化运动及五四爱国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对中国现代社会的走向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具体说,《新青年》的开创,使它成为介绍新文化、新知识、新思想的园地。在中国的近代,在一段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新文化知识分子的群体意志,成为中国思想的领导中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本文仅就《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新青年》的创立

  《新青年》是在中国内忧外患极其严重的黑暗岁月诞生的。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旗帜下进行的,它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朝政府郁积着的愤怒和仇恨的大爆发。这次革命使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朝政府在熊熊烈火中迅速地倒塌下去,"中华民国"在一片欣喜若狂的欢呼声中诞生。人们沉醉在兴高采烈的狂欢中。可是透过表面上热烈的景象,冷静地观察一下便不难看出:在这种现象背后却存在着严重的危机。新生革命政权建立伊始,革命营垒内部便已呈现出一派分崩离析的混乱景象。轰轰烈烈的一场大革命,只是赶走了皇帝,挂起了一块"中华民国"的招牌。压在人民头上的封建军阀官僚政治机构,除换了个名称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变动。袁世凯窃国后,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结合,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一时间,全国上下尊孔读经,祭孔祀天,熄灭了辛亥革命燃起的希望之火,黑暗重新笼罩大地。在上述背景下,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对辛亥革命的失败进行痛苦的反思。当时出现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派知识分子。他们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流产,在于只进行了政治革命,而未进行伦理革命。为了推进革命,建立真共和,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在上海正式出版发行。不久,为避免与***上海青年会主办的《上海青年》杂志混名,遂从第2卷第1号起易名为《新青年》。它的创世引发了一场伟大的历史事件,并对历史的发展、社会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擂响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战鼓。

  《青年杂志》没有宣言,但可以把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作为宣言看待。创刊号上的第一篇文章是陈独秀拟定的《敬告青年》。他满怀激情讴歌:"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论证"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社会遵新新陈代谢之疲乏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陈独秀寄希望于活泼之青年,呼唤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号召青年"奋起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总之,陈独秀认为,在目前充满着"窒息之绝望"的中国思想文化界,中国青年应深切地认识到这种情况"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的严重性,从而作出"孰为新鲜活泼而适于今世之争存,孰为陈腐朽败而不容置于脑里"的抉择。再进一步,陈独秀提出了必须正确抉择的六大原则性问题,即1、自主的而非奴隶的;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3、进取的而非退隐的;4、世界的而非锁国的;5、实利的而非虚文的;6、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归根结底,陈独秀明确宣称:"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样,《警告青年》一开始就从新陈代谢生物进化学理论入手,把青年推上社会进步非之莫属的窄门,必得穿行而1

  过之才有生路可寻。从而,《警告青年》一文成为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贯穿于六项标准中的一条红线是科学与民主。科学与民主是检验一切政治、法律、伦理、学术以及社会风俗、人们日常生活一言一行的唯一标准,凡违反科学民主的,哪怕是"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陈独秀主撰的《新青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新青年》创刊之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它首先紧紧抓住思想文化问题,如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就以"除旧布新"作为方向。这一时期,刊物上发表的易白沙的《孔子平议》、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的《狂人日记》和吴虞《吃人与礼教》等文章带给中国思想界的震撼,对于思想解放所起的重大作用,则是当时其他报刊上的政治、时评性文字所不可比拟的。

  随着《新青年》的创刊,陈独秀的周围迅速地聚集了一批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最初两卷的主要撰稿人名单来看,有汪叔潜、陈瑕、李亦民、高一涵、易白沙、刘叔雅、李大钊、胡适、吴稚晖、吴虞等人,稍后更有鲁迅、周作人、刘半农、钱玄同、蔡元培、傅斯年、恽代英等人也加入了撰稿人的队伍。如果说前两卷的主要撰稿人大多数是陈独秀的友人的话,那么稍后的那些撰稿人,则主要是为陈独秀的思想风貌所吸引,更主动地聚集在陈独秀竖起来的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的,所以,我们说新文化运动是由新一代知识分子发动的,他们是高举科学和民主的旗帜上场的,这样,以《新青年》为传播范本,星星之火,终于燎原,蔚成新文化壮观。总之,《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以陈独秀为首的新文化运动统帅部的建立。

  三、《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统帅部,《新青年》自1917年以来有重大的扩充和调整,尤其是1917年下半年因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编辑部随之移往北京之后,从翌年第4卷起,以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高一涵、周作人、沈尹默等人组成编辑部,轮流主持编辑工作。整个杂志对于全国范围内的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1917年春,《新青年》相继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打出了"文学革命"的大旗,从而以一个恰到好处的突破口,形成了"文学革命"的漩涡,由此把新文化运动引向了深入。

  第二,1918年3月,《新青年》第4卷第3号同时发表了王敬轩的《文学革命之反响》和刘半农的《复王敬轩书》,以主动出击,诱敌深入的方法,把社会舆论中心有意识地吸引到新旧思潮的论战上,由此进一步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声势及其影响。

  第三,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后,《新青年》于1918年10月5卷5号发表了李大钊同志的《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历史性文章,欢呼俄国人民的伟大胜利,成为马列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的标志。

  第四,1919年1月,《新青年》成立了编辑委员会,由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组成,实行轮流编辑制。1-6号的编2

  辑分别为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知、李大钊、沉尹默,同时也吸收周作人、鲁迅参与编辑。新文化运动的统帅部一时出现最强大的阵营。而陈独秀在第6卷第1号上发表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坚定地宣称:"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能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这就再一次号召和鼓舞全国人民投身于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此后,新文化运动达到高潮,并且从思想上诱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第五,1919年5月,由李大钊负责编辑的《新青年》6卷5号,几乎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专号。该专号刊登了《马克思学说》、《马克思传略》、《俄国革命之哲学的基础》等一系列评介文章,同时刊登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这个‘专号"标志着《新青年》由宣传资产阶级民主的刊物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阵地。至此,新文化运动彻底跳出了传统经学的尊孔崇经的藩篱。

  《新青年》除了以一般性言论指导全国进步人士之外,还有针对性地以通信形式来回答各地青年提出的种种问题。这些回信绝大部分随时发表在《新青年》上,回信是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统帅视不同情况而发出的具体的思想指令,在当时所起的积极作用极大。当时不少青年,如王统照、叶挺、俞颂华等都曾致函《新青年》,在与陈独秀书信往来中,受到启发与鼓励,思想日益进步,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新青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1920年9月,即从8卷1号起,《新青年》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成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在广大革命知识分子中发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作了思想上的准备。1922年7月1日,《新青年》出版了第9卷第6号后休刊。1923年,《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创刊,瞿秋白担任主编,是中共中央理论性刊物,成为共产党的机关刊物。

  《新青年》从1915年创刊到1922年休刊,其间有7个年头。这7年,是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思想大解放的年代,是新旧思潮大激战的年代,也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年代。《新青年》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指引着这个时代前进的步伐,培育了整整的一代青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蔡和森等都受过它的深刻遍和重要影响。毛泽东说"《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车时成了我的模范。"恽代英等写信给《新青年》说:"我们素来的生活,是在混沌的里面,自从看了《机关报青年》渐渐的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我们对于做《新青年》的诸位先生,实在是表不尽的感谢了。我们既然得了这个觉悟,就发了个大愿要做那’‘自觉人’的事业,于是就办了《新声》"。

  总之,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青年》是青年的导师,为青年传播福音。《新青年》风行一时,所到之处莫不激起思想革命的火花,它哺育了一代青年,在中国现代启蒙思想史3

  上,伟绩卓著,彪炳千秋。《新青年》以其与新文化运动及五四爱国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对中国现代社会的走向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

  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rdenpers?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篇七:新文化运动以来发挥青年学生作用的事件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在“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都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的背景下开始的,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要学习

  西方的思想文化,以挽救中国。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带动下,新文化运动起到了“开民智”的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以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的历史人物离现代学生的生活比较久远,而且思想文化类型的学习又是学生感到枯燥的。因

  此,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提前布置学生课外查找有关资料,以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课堂

  上多采用学生讨论和交流学习感受的形式进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1.阅读新文化时期有关作者的作品,开展读书交流会。

  2.客观的评价新文化运动,学习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情况,能以陈独秀等人为榜样,具有勇于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创新、不瞿艰难、坚定改革信念、不惜为思想解放运动而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回顾】

  1.洋务运动兴起时间、口号、代表人物及影响?

  2.戊戌变法兴起时间、代表人物及影响?

  3.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导入新课】

  1898年,一个18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

  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

  势,不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从此之后,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

  命道路。

  1915年9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创办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改名为《新

  青年》。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

  启蒙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文化运动。(出示课题)

  【讲授新课】

  一、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

  师: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什么?

  学生: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师:为什么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时候,中国会出现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学生::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建立,但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民主共和制没有真正实现,在北洋政府的统治下,中国社会仍是一片黑暗。一些先进的知识分于在参照西方国家的经验之后,认为

  中国也要有一个“文艺复兴”运动,必须在思想文化领域中掀起一场革命,与封建思塑文化进行斗争,以解放人们的思想。

  2.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口号、代表人物

  看影片片断同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口号、代表人物(多媒体先出示问题,然

  后播放影片)。

  教师提问: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青年杂志》又叫《新青年》。

  教师: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学生:民主、科学。

  教师: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民主”

  和“科学”的口号,他

  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科学?

  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教师: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学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教师:投影出示陈、李、胡、鲁四位人物图片。那几位同学来分别介绍一下这四位人物?

  学生甲:新文化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1915年9月,他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这

  是新文化运动发起的标志。《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改为《新青年》是希望这本杂志如同青少年一

  样,给社会注入一股新鲜直液,振奋人心,鼓舞人们参与这次的运动。他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废

  除反映旧思想的旧文学,提介平易的反映现实的新文学。他号召打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

  学”。这里所说的“贵族文学”,即所谓“代圣贤之言”的封建文学。这里所说的“国民文学”,实际

  上是指反映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文学。由此可见,陈独秀主张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文学

  改革。

  学生乙:胡适(1891年-1962年),初名嗣,学名洪驿,字适之。绩溪县上庄村人。胡适出身于官宦兼茶

  商之家,父亲胡传曾经担任过台湾的知州和统领。1904年,胡适从故乡前往上海求学,先后就读于梅溪

  学堂和中国公学,接触了严复翻译的英国赫胥黎的《天演论》。赴美留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就学于哲

  学家杜威,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这一段求学生涯对胡适影响甚大。他回忆说:“我的思想受两

  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先生。赫胥黎教我怎样怀疑,教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据的东西。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教我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教我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结论的假

  设,教我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

  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被诩为文学革命“首举义旗的先锋”。1918年他加

  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李大钊等同为新文化运

  动的领导人物。在“五四”文学革命前后,他创作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

  集,《终身大事》为第一个白话散文剧本,“文学革命”的口号是胡适最先提出来的。他还最先提出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另外,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的研究与整理方面,在中国古典小说的考证及古

  史研究方面,胡适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一生除获得一个正牌博士外,还获荣誉博士学位多达35

  个,这是中外罕见的。

  学生丙: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

  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

  响。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

  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反映这一成果的作品是《狂人日记》、《孔乙己》和《药》。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学生丁: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889年生,字守常,河北乐亭

  人。1913年北洋法政大学毕业后,到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曾参加反袁运动。1916年回国,历任北京

  《晨钟报》总编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新青年》杂志编辑。十月革命后,接受和传

  播马克思主义,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创办《每周评论》,积极领导五

  四运动。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北方区党的工作。在国共

  合作期间,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参与改组国民党的工作;1927年4月6日

  被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

  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教师: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学生:可以概括为四提倡、四反对即: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也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独裁;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强调的是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反对封建愚

  昧;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强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

  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做习惯势力的奴隶。要求从封建传统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

  到自由的发展;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反对模仿古人,反对言之无物。斗争锋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芒直指孔教,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潮流。

  教师讲解:反对专制与愚昧,反对旧道德,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以及“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把斗

  争的矛头对准代表封建专制制度和旧礼教、旧道德的孔子学说,批判为复辟开路的尊孔复古逆流。这里

  所谓的“民主”,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这里所谓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学。陈独秀认为,迷信和宗教,历史愚弄人民,维护专制,扼杀群众的创造精神。要求得人身自由和思

  想解放,就必须打破封建迷信和宗教崇拜,而科学和民主则是不可缺少的两件武器。充分体现了新文化

  运动在前期的性质,它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世界资本主义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它冲击了封建思想对人类的

  束缚,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以及进化论观点为指导,是资本主义旧民主主义的

  文化运动。后期新文化运动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宣传马列主义为中心的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等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生:齐读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4.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师: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大战后的欧洲人充满了忧虑和悲观,连西方人自己都对自身的文

  明表示怀疑。世界的形势和国内的现实使国人感到资产阶级思想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是什么事件让中

  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呢”?

  学生: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教师:1917年,十月革命的炮声终于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拥有事实的理论,具备了征服7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人心的说服

  力。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决定人类命运的已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十月社会主义

  革命的胜利让新文化运动有了什么样新的发展呢?

  学生:李大钊等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新时期。

  教师:新文化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学生:中国新文化运动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第

  二,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

  是,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一点一直影响到后来。

  【课堂小结】

  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传统。要振兴民族,就必须首先刷新国民的观念,重铸国魂。在中国布满阴霾

  的天空中,响起了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的

  意义十分深远,它是中国近代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新文化的热情,促使

  人们冲破落后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自救民的新出路。这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很快席卷了整个

  中华大地。

  【板书设计

  新文化运动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开始时间及标志

  口

  号

  主阵地

  代表人物及成就

  主要内容

  意

  义

  【课堂练习】

  1.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倡民主,提倡科学

  B、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其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D、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撰写《文学改良刍议》文章的人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4.“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也提到类似主张()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

  A.《每周评论》

  B.《晨报》C.《民报》D.《青年杂志》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6.中国近代史上,为挽救民族危亡,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掀起了新文

  化运动。

  请回答: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都是谁?

  (2)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3)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谈谈该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篇八:新文化运动以来发挥青年学生作用的事件

  《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点击数:5902次

  录入时间:2008/12/3014:50:00

  编辑:zhangxueshan

  [宣传赚点]

  一份刊物的创世,引发一场伟大的历史事件,并对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新青年》以其与新文化运动及五四爱国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对中国现代社会的走向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具体说,《新青年》的开创,使它成为介绍新文化、新知识、新思想的园地。在中国的近代,在一段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新文化知识分子的群体意志,成为中国思想的领导中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本文仅就《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新青年》的创立

  《新青年》是在中国内忧外患极其严重的黑暗岁月诞生的。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旗帜下进行的,它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朝政府郁积着的愤怒和仇恨的大爆发。这次革命使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朝政府在熊熊烈火中迅速地倒塌下去,"中华民国"在一片欣喜若狂的欢呼声中诞生。人们沉醉在兴高采烈的狂欢中。可是透过表面上热烈的景象,冷静地观察一下便不难看出:在这种现象背后却存在着严重的危机。新生革命政权建立伊始,革命营垒内部便已呈现出一派分崩离析的混乱景象。轰轰烈烈的一场大革命,只是赶走了皇帝,挂起了一块"中华民国"的招牌。压在人民头上的封建军阀官僚政治机构,除换了个名称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变动。袁世凯窃国后,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结合,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一时间,全国上下尊孔读经,祭孔祀天,熄灭了辛亥革命燃起的希望之火,黑暗重新笼罩大地。在上述背景下,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对辛亥革命的失败进行痛苦的反思。当时出现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派知识分子。他们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流产,在于只进行了政治革命,而未进行伦理革命。为了推进革命,建立真共和,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在上海正式出版发行。不久,为避免与***上海青年会主办的《上海青年》杂志混名,遂从第2卷第1号起易名为《新青年》。它的创世引发了一场伟大的历史事件,并对历史的发展、社会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擂响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战鼓。

  《青年杂志》没有宣言,但可以把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作为宣言看待。创刊号上的第一篇文章是陈独秀拟定的《敬告青年》。他满怀激情讴歌:"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论证"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社会遵新新陈代谢之疲乏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陈独秀寄希望于活泼之青年,呼唤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号召青年"奋起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总之,陈独秀认为,在目前充满着"窒息之绝望"的中国思想文化界,中国青年应深切地认识到这种情况"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的严重性,从而作出"孰为新鲜活泼而适于今世之争存,孰为陈腐朽败而不容置于脑里"的抉择。再进一步,陈独秀提出了必须正确抉择的六大原则性问题,即1、自主的而非奴隶的;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3、进取的而非退隐的;4、世界的而非锁国的;5、实利的而非虚文的;6、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归根结底,陈独秀明确宣称:"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样,《警告青年》一开始就从新陈代谢生物进化学理论入手,把青年推上社会进步非之莫属的窄门,必得穿行而

  过之才有生路可寻。从而,《警告青年》一文成为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贯穿于六项标准中的一条红线是科学与民主。科学与民主是检验一切政治、法律、伦理、学术以及社会风俗、人们日常生活一言一行的唯一标准,凡违反科学民主的,哪怕是"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陈独秀主撰的《新青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新青年》创刊之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它首先紧紧抓住思想文化问题,如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就以"除旧布新"作为方向。这一时期,刊物上发表的易白沙的《孔子平议》、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的《狂人日记》和吴虞《吃人与礼教》等文章带给中国思想界的震撼,对于思想解放所起的重大作用,则是当时其他报刊上的政治、时评性文字所不可比拟的。

  随着《新青年》的创刊,陈独秀的周围迅速地聚集了一批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最初两卷的主要撰稿人名单来看,有汪叔潜、陈瑕、李亦民、高一涵、易白沙、刘叔雅、李大钊、胡适、吴稚晖、吴虞等人,稍后更有鲁迅、周作人、刘半农、钱玄同、蔡元培、傅斯年、恽代英等人也加入了撰稿人的队伍。如果说前两卷的主要撰稿人大多数是陈独秀的友人的话,那么稍后的那些撰稿人,则主要是为陈独秀的思想风貌所吸引,更主动地聚集在陈独秀竖起来的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的,所以,我们说新文化运动是由新一代知识分子发动的,他们是高举科学和民主的旗帜上场的,这样,以《新青年》为传播范本,星星之火,终于燎原,蔚成新文化壮观。总之,《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以陈独秀为首的新文化运动统帅部的建立。

  三、《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统帅部,《新青年》自1917年以来有重大的扩充和调整,尤其是1917年下半年因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编辑部随之移往北京之后,从翌年第4卷起,以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胡适、高一涵、周作人、沈尹默等人组成编辑部,轮流主持编辑工作。整个杂志对于全国范围内的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1917年春,《新青年》相继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打出了"文学革命"的大旗,从而以一个恰到好处的突破口,形成了"文学革命"的漩涡,由此把新文化运动引向了深入。

  第二,1918年3月,《新青年》第4卷第3号同时发表了王敬轩的《文学革命之反响》和刘半农的《复王敬轩书》,以主动出击,诱敌深入的方法,把社会舆论中心有意识地吸引到新旧思潮的论战上,由此进一步扩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声势及其影响。

  第三,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后,《新青年》于1918年10月5卷5号发表了李大钊同志的《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历史性文章,欢呼俄国人民的伟大胜利,成为马列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的标志。

  第四,1919年1月,《新青年》成立了编辑委员会,由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组成,实行轮流编辑制。1-6号的编

  辑分别为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知、李大钊、沉尹默,同时也吸收周作人、鲁迅参与编辑。新文化运动的统帅部一时出现最强大的阵营。而陈独秀在第6卷第1号上发表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坚定地宣称:"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能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这就再一次号召和鼓舞全国人民投身于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此后,新文化运动达到高潮,并且从思想上诱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第五,1919年5月,由李大钊负责编辑的《新青年》6卷5号,几乎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专号。该专号刊登了《马克思学说》、《马克思传略》、《俄国革命之哲学的基础》等一系列评介文章,同时刊登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这个‘专号"标志着《新青年》由宣传资产阶级民主的刊物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阵地。至此,新文化运动彻底跳出了传统经学的尊孔崇经的藩篱。

  《新青年》除了以一般性言论指导全国进步人士之外,还有针对性地以通信形式来回答各地青年提出的种种问题。这些回信绝大部分随时发表在《新青年》上,回信是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统帅视不同情况而发出的具体的思想指令,在当时所起的积极作用极大。当时不少青年,如王统照、叶挺、俞颂华等都曾致函《新青年》,在与陈独秀书信往来中,受到启发与鼓励,思想日益进步,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新青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1920年9月,即从8卷1号起,《新青年》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成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在广大革命知识分子中发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作了思想上的准备。1922年7月1日,《新青年》出版了第9卷第6号后休刊。1923年,《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创刊,瞿秋白担任主编,是中共中央理论性刊物,成为共产党的机关刊物。

  《新青年》从1915年创刊到1922年休刊,其间有7个年头。这7年,是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思想大解放的年代,是新旧思潮大激战的年代,也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年代。《新青年》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指引着这个时代前进的步伐,培育了整整的一代青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蔡和森等都受过它的深刻遍和重要影响。毛泽东说"《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车时成了我的模范。"恽代英等写信给《新青年》说:"我们素来的生活,是在混沌的里面,自从看了《机关报青年》渐渐的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我们对于做《新青年》的诸位先生,实在是表不尽的感谢了。我们既然得了这个觉悟,就发了个大愿要做那’‘自觉人’的事业,于是就办了《新声》"。

  总之,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青年》是青年的导师,为青年传播福音。《新青年》风行一时,所到之处莫不激起思想革命的火花,它哺育了一代青年,在中国现代启蒙思想史

  上,伟绩卓著,彪炳千秋。《新青年》以其与新文化运动及五四爱国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对中国现代社会的走向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推荐访问:新文化运动以来发挥青年学生作用的事件 新文化运动 青年学生 发挥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