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企业落地地方政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3篇

大企业落地地方政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3篇

时间:2022-11-16 08:2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大企业落地地方政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3篇大企业落地地方政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风电开发中地方政府关注的问题及对策  任孝良  【摘  要】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蓬勃发展,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风电项目的开发已不再陌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企业落地地方政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3篇,供大家参考。

大企业落地地方政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3篇

篇一:大企业落地地方政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风电开发中地方政府关注的问题及对策

  任孝良

  【摘

  要】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蓬勃发展,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风电项目的开发已不再陌生,政府的态度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起初对项目落地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到目前对项目忽冷忽热,这些变化已逐渐影响到项目前期批复和投资的进程,使得风电项目前期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并已成为风电投资行业的共同问题,因此风电项目前期工作人员需了解更多情况和掌握更多知识才能应对.为了减少投资企业不必要的损失,我们对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政府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解决方式,希望能抛砖引玉,对风电项目业主有所帮助.

  【期刊名称】《风能》

  【年(卷),期】2011(000)006

  【总页数】3页(P46-48)

  【作

  者】任孝良

  【作者单位】大唐烟台东源风电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

  文

  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蓬勃发展,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风电项目的开发已不再陌生,政府的态度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起初对项目落地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到目前对项目忽冷忽热,这些变化已逐渐影响到项目前期批复和投资的进程,使得风电项目前期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并已成为风电投资行业的共同问题,因此风电项目前

  期工作人员需了解更多情况和掌握更多知识才能应对。

  为了减少投资企业不必要的损失,我们对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政府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解决方式,希望能抛砖引玉,对风电项目业主有所帮助。

  一、投资与税收

  ·政府关注的问题

  在风电场前期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政府领导提出这样的问题:项目投资这么大,会给地方政府带来多少财政收入?甚至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的报表中设置了投资强度(万元/亩)、税收强度(万元/亩)等栏目,项目投资收益在此表中非常明晰。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在逐级要求出政绩的情况下,政府及各主管部门领导关心最多的就是地方税收和政府财政收入。因风电场的投资额度大,在2005年风电开始大规模建设时,很多地方政府曾争相要求风电企业落户。经过这些年的运营和实践,地方政府发现,风电场的初始投资大,年产值少,地方税收更少,这使地方政府的态度和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经济利益和政绩的杠杆作用非常明显。

  以一个4.95万千瓦的风电场为例,投资额从几年前的5亿元以上下降至现在的4亿元左右,其中设备购置费用占60%以上,此项税收由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在其注册地缴纳而非在风电场所在地缴纳。尤其是新《所得税法》规定,2008年以后核准的风电项目享受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项目在投产后的4~6年内不会对当地的税收有很大的贡献。

  ·解决途径

  1.重点突出:由于风电工程是“短平快”项目,项目的土建安装工程所缴纳的当地税收约为700万元~1000万元(根据目前水平测算,各风电场略有差异),短时间内能够明显增加税收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2.经营期税收:所得税为利润总额的25%。以项目可研报告预计的赢利能力进行估算,在免税期结束后,税收可达500万元~1000万元/年。

  3.在当地缴纳河道维护费、水土保持费、副食品津贴、残疾人保障金等地方性费用,工会经费的8%交由地方工会支配。

  4.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政府为了税收和政绩,要求风电场投资企业以引进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为由进行项目地置换。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说明引进该类项目的风险。

  5.在实际工作中,还有部分政府要求项目必须有外商投资,以是否引进外商来确定是否准许贵公司投资风电项目。遇到这样的问题,只能看贵公司的实际情况了,国有企业都有各种各样相关规定,最好要提前掌握,有所准备才行。

  二、环境与生态

  风电项目前期工作过程中,环境和生态等问题已经是项目前期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课题,只有这样,项目前期工作才能不被政府拒之门外。

  ·政府关注的问题

  目前,风电项目所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在很多地方被夸大了。本来是环保或林业部门关心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成为非主管部门领导要关心的问题。为此,风电投资企业遭遇到越来越多人为设置的障碍和阻力。

  风电工程所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个争论的话题。风电开发的过程中,历史上确实曾经有些企业没有按要求进行环境保护、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破坏,尤其是早期小公司开发的一些项目,给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后续的不利影响。

  但随着风电投资企业的并购和整合,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工作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尤其是2010年12月25日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并于2011年3月1日实施后,风电场

  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也像火电项目和水电项目一样被列为投资项目必做的验收工程之一,对企业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范,相信将使风电投资进入良性循环。

  ·解决途径

  1.实话实说:风电项目确实对候鸟的迁徙带来不良影响,但对蛇类、鼠类等动物不会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对候鸟迁徙的影响也只发生在候鸟迁徙的第一年,往往会使候鸟对将要迁徙落地的地方产生陌生感,以致候鸟不敢落地。

  2.重点介绍已经建设好的成功案例,必要时安排项目管理者到发电项目实地参观,或制作项目实景照片和宣传片供领导决策。

  3.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案实施后的一些具体要求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

  三、规划与景观

  ·政府关注的问题

  在地方政府强调整体规划的今天,即使非常贫瘠的山区也会有美好的未来。个别地区领导还会受封建意识的影响,相信风水等迷信,但会以规划为托词。为此,首先要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相关规划,虽然我们不提倡风水,但掌握一些必要的相关知识对项目是有利的。

  曾经有负面宣传说,站在内蒙古草原上,已经看不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到处是林立的机组,影响了大自然的整体景观。甚至在我们调研中常常遇到这样极端的情况:很多远景规划一出来,让很快就能上马的风电项目搁浅,企业与政府签订的协议变成了一纸空文。

  ·解决途径

  1.提前了解地方政府的近期和远景规划,以避免项目与整体规划发生冲突。

  2.介绍国内外一些成功案例,并配合做整体规划的兼容性分析和说明。

  3.作为企业,尤其是外来企业,避免使用法律手段,而要耐心地通过各种途径去做

  工作或不断变更机组的具体位置,调整到符合要求为止。

  四、安全距离与扰民

  早期风电项目很少遇到这方面问题,随着具备良好开发条件的风电场被逐步占据,风电场的施工条件越来越难,且越来越靠近居民,尤其是在东部沿海人口密集地区。

  ·政府关注的问题

  风电机组塔筒底部的噪音通常为55分贝~70分贝,超出国际规定的白天不超过55分贝和夜间45分贝的标准,但通常距离居民区200米以上会符合标准,这也是设计过程中我们经常考虑到的。但是部分地区曾有质量出问题的机组确实造成了扰民影响。在我们调研过程中,企业遇到的问题是,已经距离村庄和公路300米以上了,还有领导借此否定布机方案,要求企业布机距离达500米以上。

  ·解决途径

  1.详细介绍机组噪音产生的原因和消除的办法,并提高现代风电机组制造工艺。

  2.调整机组布置,尽可能距离村庄远一些;

  3.在项目前期工作调研时充分考虑对村庄的影响,减少前期工作中不必要的损失。

  以上调研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恐怕每个风电投资企业都会遇到,希望做具体工作的前期工作者们能够尽快掌握当地的风土人情,及时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和知识,做好项目前期调研和项目前期解释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决策失误,最大限度利用已获得的风电场资源,最大限度减少投资失误,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个项目前期工作,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为我国的绿色能源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篇二:大企业落地地方政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关于推进项目落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园区引资工作出现了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从签约项目的落地情况来看,在谈的项目多,签约的项目少,落户的项目就更是“广种薄收”。项目落地建设制约因素多,建设进展缓慢,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土地制约是根本。土地供应不足是制约项目落地的关键问题,项目落地必须依赖土地承载,****虽然有16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但土地资源受园区规划和国土规划“两规”制约,符合“两规”的土地不足,土地指标紧缺。很多招商项目因为土地问题而搁浅。今年以来,园区主要对接的**的纺织和服装类企业,是****首批搬迁企业,需在2019年10月之前竣工投产。园区能提供的符合条件的土地很少,仅有的***所属的原企业总部基地因地上建筑问题未能落地。目前正在推进的****和****也因地上建筑物问题存在较大差距。

  二、土地报批困难,办理时间过长。国家土地政策紧缩、卫片执法精准,企业开发用地意向与规划不符,土地指标争取困难,导致企业不能快速办结用地手续。投资项目的土地、规划、环评、建设等有关手续审批难度大,周期长。

  三、企业实力不足,资金筹措困难。由于企业自身资金有限,对项目市场发展前景预估较差,市场经营、合作意向等因素变动改变了业主的投资意愿,导致项目无法推进。部份项目单位资金紧缺,土地报批税费没有落实等,造成无法进行供地。究其原因,一是银行放贷审批难度加大,加上各级担保中心资金规模较小,支持企业融资的力度有限,难以满足项目的信贷担保需求,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二是有效抵押不足。银行抵押放贷只认可固定资产投资,很多项目用地没有办好土地证,拿不出有效的抵押资产。

  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来看,由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不配套以及投入资金的不足,导致园区供水、供气、供暖、、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水平远远不能适应园区快速发展和重大项目引进的需要。区内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率不高,且推进速度缓慢。一些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由于投入巨大,资本周转周期长,效益回收困难等原因,使得社会资本难以自发地投向这些领域,仅靠银行贷款和政府投资又难以弥补建设资金的缺口,资金困难导致许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无法开工,成为困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障碍。

篇三:大企业落地地方政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你我共享

  我国大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附属物逐渐成长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尤其大企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从1989年中国银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到2009年我国内地已经有34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同前几年的情况相比,中国内地入围企业的数量和营业收入比重均出现明显上升,并且首次超越了英国企业在世界500强的比重,而且与法国、德国的距离已大为减小。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有力地印证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大幅提高。

  在看到我国大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大企业所经历的严峻挑战。一方面从企业内部成长看,我国许多大企业也或多或少出现了“大企业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许多知名企业在规模扩大过程中无法克服“大企业病”对企业进一步成长的羁绊而止步不前。另一方面从企业的外部对比看,尽管我国已经有一批企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但并不能绝对说明这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是世界最强,相反,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都与同行业国际巨头还存在较大差距。可以说,差距很明显,问题很突出。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有些问题还更加暴露出来。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大企业发展中存在各种问题并为它们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久提供对策,对我国企业与经济的转型及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腹有诗书气自华

  你我共享

  (一)企业步入高成本时代

  近年来,随着大企业的高速成长,其经营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经营成本的上升。众所周知,我国工业长期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以低劳动力成本和诸多要素低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些年工业企业的工资年增幅在10%左右,而净利增幅却高达30%左右,这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某种程度上是靠挤压劳动力成本获得的。这种情况在经济起步期为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工业一直以来享受的“低成本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劳动要素成本的上升、土地价格和土地使用税的提高以及各种资源、原材料价格的上升等因素都一再推高了生产经营成本。

  从世界范围内看,中国已经不再是生产成本最低的制造业基地了。美国全球企业顾问公司AlixPartners跟踪调查过去3年里各国劳动力成本、汇率、交通以及原材料成本的变化,将中国、印度、巴西和墨西哥制造业成本进行了对比。它的报告显示,各种成本的巨大变化已经让中国跌下榜首,如今是墨西哥第一,印度第二,中国落到第三。报告援引AlixPartners一名高管的话说,从前,选择在中国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外包可以节省30%以上的成本,“但现在这一状况已不再”。最近跨国企业纷纷采取“中国+1”或“中国+2”战略,在东南亚新兴市场投资建厂,进行多元发展。中国已不再是制造业投资的唯一圣地。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已经出现企业(包括一些规模以上的企业)外迁现象。《印度经济时报》指出,失去“全球生产成本腹有诗书气自华

  你我共享

  最低国地位”,对中国应战金融危机而言是一大打击。高成本时代已不可避免地到来了,这说明中国工业所面临的市场和政策环境已全面改变。中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着手“另辟蹊径”。

  (二)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亟待提升

  在欣喜于大企业成长的同时,必须指出,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许多大企业事实上仍然是“大”而不“强”,其“爆炸式”发展更多地是受益于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水涨船高”式成长,绝大部分企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企业自身内在的成长能力并未同步提升,缺少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抗击外界扰动的能力还较弱。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少数几个行业都出现了“全行业亏损”局面,包括铁路运输业、民航运输业、电力生产业;其中铁路业共有16家铁路局进入2009中国企业500强,却有12家亏损,行业亏损额达到193亿元;民航业有6家企业进入500强,却仅有海航和深圳航空两家企业盈利,行业亏损额达到145亿元;电力生产业有10家企业进入500强,前五大发电企业全部亏损,行业亏损额达到240亿元。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在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的半年间也出现了全行业亏损。此外,一些2008中国500强企业也跌出2009年排行榜,一些国内知名企业出现亏损局面。因此,我国大企业成长目前还属于典型的速度经济型,发展速度越高越景气,一旦遇到外部干扰,业绩水平特别是利润就会明显下滑。因而,我国大企业应对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和外部冲击的能力还需要加腹有诗书气自华

  你我共享

  强,尤其大型国有企业应该加强“自生能力”建设,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原则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2009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大而不强制约中国工业进一步发展。考虑到宏观经济至少最近几年难以再现5年前的快速发展局面,未来如何保持高速增长对我国企业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三)部分国有企业市场化发育程度不高

  与世界500强企业相比,我国大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一些企业从诞生、成长到壮大,都没有经过严酷的市场竞争考验,直接制约了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开拓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部分国有大型企业主要是由行政力量直接推动产生,重组效果有待观察;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成为国家产业政策和“潮流”,地方政府尤其有热情推进本行政区域的同类企业合并重组,一些“人造大企业”快速诞生。这一过程中,行政命令和长官意志发挥了作用,同时存在地方保护主义阻碍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的情况。这些企业有一个特点:没有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的合并重组不一定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其并购效果至少需要少则2年、多则5-10年的中长期观察。(2)部分企业继续依靠开发或经营垄断性资源生存。这些企业缺少面对市场竞争的动机和能力。(3)少数行业仍然“政企合一”,经营效率低下,如铁路运输业在2008年出现了75%企业亏损的全行业亏损局面,而同样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全世界有三家铁路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且全部实现盈利。(4)许多国有大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模糊,治理结构复杂,还腹有诗书气自华

  你我共享

  未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真正依靠市场竞争成长为大企业的企业不多。

  (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未形成共生的竞合关系

  大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方面,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但是这种竞争关系可能存在产品结构、质量结构、价格结构等方面的差别;另一方面,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还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合作关系,一个行业内应该是大中小企业并存、共生的产业组织结构。

  当前我国许多大企业还没有与中小企业形成互利共生的竞合关系。以钢铁企业为例,我国钢铁工业中存在规模庞大的大企业,也存在上千家规模不等的中小企业,前者主要是国有企业,后者主要是民营企业。由于体制约束,我国大小钢铁企业之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反而在铁矿石进口等方面形成了具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国有大钢铁企业向没有进口资质的中小企业高价“倒卖”铁矿石并从中获取暴利的关系。利益的不一致使得我国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不能集中力量,更由于谈判代表由于不能代表所有钢铁企业利益而出现中小企业的所谓“背叛”行为。事实上,在许多行业中都存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利益争夺现象。一方面,大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大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小企业通过学习机制和后发优势实现快速成长,最终实现大企业成长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如果大企业完全不顾中小企业的利益,不与中小企业建立“互利共生”的合作关系,那么这种产业组织结构下的大企业就可能腹有诗书气自华

  你我共享

  出现不可持续成长问题。

  (五)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困难重重

  从历史经验看,经济危机时期都是企业间实施兼并重组的大好时机,许多如今在世界上具有龙头地位的跨国企业都是在经济危机时期通过企业间联合重组而诞生。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了强烈的外部冲击,进而从多个渠道影响到我国多个产业的企业运行,使许多产业的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全行业亏损甚至破产。但是,我们看到当前环境下国内企业实施联合重组还存在一些障碍。究其原因:(1)市场化竞争还不充分。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都还有很大的空间,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还未形成,大多数产业的企业都还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因而联合重组不一定是最优选择。(2)企业同质化严重,并购整合互补性不强。这是我国计划经济和政府间竞争的遗留问题,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雷同,同行业企业间重组很难产生互补效应。(3)我国还缺少能够为企业间并购重组提供支持的融资平台和中介组织,尤其是证券市场缺少融资能力,投资银行和私募股权基金等中介组织发育不足严重制约了这一进程。(4)一些地方政府考虑地方利益的地方保护主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六)多数企业跨国经营能力较弱

  2009中国企业500强共有220家企业填写了“海外收入”数据,平均国际化程度(海外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为17.4%,但是企业间国际化程度差别极大,其中国际化程度介于50%-100%之间的有24家,占腹有诗书气自华

  你我共享

  10.9%;介于30%-50%的有12家,占5.5%;介于10%-30%的有75家,占34.1%;低于10%的有119家,占54.1%。国际化程度在30%以下的企业占88.2%。这说明,我国多数大企业的主要目标市场都在国内,大多数企业尚未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资源配置。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大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较弱,主要体现在:(1)我国大企业主要依靠我国的低成本优势融入全球价值链,但大都处在全球产业链低端,企业要实现跨国经营就要实现经营业务高端化,必然对产业链高端的国际巨头产生冲击,国际巨头必然阻止国内企业进入高端市场。(2)我国大企业对国外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行方式缺乏深入了解,实施跨国并购经常遇到不“知己知彼”的情况。(3)我国大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有限,资源整合能力不高,尤其是一些国有大型企业长期在国家政策保护下运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并不高,更缺乏对市场经济的深入体会,一些民营企业由于长期在低成本环境下运行,也缺少通过集约化经营提高竞争力的能力。(4)我国大企业大都是产业资本,不善于利用金融资本实现企业扩张和竞争力提高,而国外大企业通常都有深厚的金融资本背景,在全球市场中与之竞争,我国大企业经常遇到融资瓶颈。(5)我国大企业普遍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包括进入世界500强的30多家大企业集团,大都并非依靠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营销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进入的,绝大多数都还没有创造一个全球性的企业品牌。

  (七)企业家市场和群体还未发育成熟

  企业家是大企业成长和壮大的必备要素,而企业家在任何国家都属于腹有诗书气自华

  你我共享

  稀缺资源。我国尤其缺少能够带领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优秀企业家。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尚未形成能够有效配置企业家人力资源的企业家市场。

  我国多数大企业的领导人都有政府部门任命,并且带有一定行政级别、根据需要随时可以在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人之间转换角色。这种企业领导人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政府汇聚了一大批懂市场规律的高级人才,也促使企业领导人关注国家经济形势并将之与企业经营结合起来。但是这种体制的弊病在于,企业领导人并不能长期从事该项职业而形成职业化,同时企业领导人由于“亦官亦商”而没有动力钻研市场规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关键是无法形成在全国范围内能够有效配置企业家人力资源的企业家市场。这样,企业家的才能并不能按照市场价格确定报酬,企业家也无法根据才能和声誉在企业之间流动,企业家之间也无法建立良好的学习和合作机制,因而直接影响了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家的诞生。

  (八)企业信息化还存在误区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大企业只有从“企业的信息化”变成“信息化的企业”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硬件建设上尚未完成,仍停留在只注重硬件建设上,表现在信息化建设没有从自己的经营战略出发,不能统一规划IT的技术架构和应用架构。一些企业照搬企业现有业务流程,根本做不到信息集成和共享,结果出现企业信息系统的“孤岛”现象,甚至信息系统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的现象。即使在信息化硬件建设上,我国企业腹有诗书气自华

  你我共享

  也存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据一份问卷调查,我国多数大型企业对信息化投入不足,与发达国家大企业在信息化上的投入占总资产8%-10%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另外,我国大企业利用网络进行商业服务的层次较低。虽然企业开通了网站、邮箱,但是更多地是一种企业形象宣传,而不是真正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商务活动。事实上,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电子商务活动,不仅是信息化建设的问题,还需要企业的信息系统、物流系统、支付系统等进行全面改革和流程再造。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这种紧迫感。

  (九)企业发展依然面临体制性障碍

  尽管我国企业的管理体制已经发生重大而积极的变化。但必须看到,我国大企业发展还面临诸多体制机制性障碍。一是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存在体制性的不平等竞争现象。表现在:部分大型国有企业继续在若干领域实施垄断经营,民营企业尽管有“非公三十六条”支持,但依然面临很高的市场准入障碍;国有企业可以从产业振兴规划等产业政策中得到较多的政府支持和补贴,民营企业则很难享受到这一待遇;国有企业在投资、技术创新、并购等方面都能得到体制内的支持,等等。这种存在于国企和民企之间的“鸿沟”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技术创新动力和管理效率,也影响到民营企业的发展。二是我国“条块分割、独立运行”的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已经影响到我国企业的产学研结合进程和技术创新能力。产学研结合的本质是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相互配合。我国的企业、大学、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等分别受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条块分割,结果腹有诗书气自华

  你我共享

  是许多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总是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三是我国还未建立起一套真正有助于高技术企业创业和成长的融资体制。无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都离不开资金融通。我国风险投资产业规模小、证券市场融资能力弱、商业银行竞争不足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壮大。四是近年来我国大企业遇到的技术创新标准化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我国成为了制造业“世界工厂”,但我国制造产品却在国外市场频频遭受技术壁垒限制;另一方面,在高技术领域,国际间企业的竞争已经演变为标准的竞争。标准就是话语权、定价权。但我国标准化体制仍是以政府单一主导的标准化管理体制,企业参与的少,在封闭环境下制定的标准多。单纯由政府部门或其事业单位制定的标准很多没有得到真正贯彻,说明这种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企业在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腹有诗书气自华

  你我共享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腹有诗书气自华

推荐访问:大企业落地地方政府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地方政府 落地 常见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