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8篇

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8篇

时间:2022-11-13 13:5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8篇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李大钊:为中国引来天火  在人们回顾那些风雨如磐的岁月时,首先当追念当初开天辟地、相约建党的创始者,即“南陈北李”中的李大钊同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8篇,供大家参考。

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8篇

篇一: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李大钊:为中国引来天火

  在人们回顾那些风雨如磐的岁月时,首先当追念当初开天辟地、相约建党的创始者,即“南陈北李”中的李大钊同志。

  特录陈毅元帅悼诗,以祭国殇:就义从容甚,大节凛不辱。人民柴市节,浩气贯长虹。

  陈独秀来信问党名,李大钊一锤定音:“叫共产党!”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人氏。1889年生,少年入私塾,熟读四书经史,1905年清末入新政中开办的永平府中学,两年后考入刚刚开办的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辛亥革命的爆发,使他深受影响,开始有忧国忧民之心。毕业后于1913年赴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入政治本科。

  在日本三年,李大钊认真阅读了日本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河上肇、幸德秋水的著作,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不过头脑中还兼容其他思想。他回国后投身新文化运动,先期办报,又到中国新思想策源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通过在社会实践中比较检验,并得知俄国革命胜利的消息后,终于从1918年起在思想上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并认为只有这一真理能够救中国。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自发举行爱国游行,李大钊演讲鼓动并奔走营救被捕者。翌年初他与陈独秀商讨了建党事宜,并支持北大学生邓中夏等组织了早期共产主义组织,外称“亢慕义斋”(英文Communism,即共产主义的谐音)。同年春,陈独秀来信询问党名是否称“社会党”,李大钊回信一锤定音:“叫共产党!”

  1921年7月下旬中共“一大”在沪召开,李大钊因校内同仁生计需他解决,未能赴会。翌年8月李大钊赴上海拜见孙中山,代表中共提出加入国民党的建议并得到同意,成为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牵线人。在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有“跨党”身份的李大钊成为**团五成员之一。同年亲驾马车率同志越出东北边境,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大会,并参观五个月。随后他回北京任中共北方区委书记,被军阀称作“北赤”的首要而遭通缉。1926年3月18日,他不畏风险,主持反帝大会后率群众游行赴段祺瑞政府请愿,遭军警开枪屠杀。走在队伍前列的李大钊头部和手负伤,脱险后率北方区委机关避入苏联大使馆旁边的兵营,在那里领导反帝反军阀的斗争。

  奉系军阀使用进口绞刑机,对李大钊“三绞处决”,绞杀整整进行了40分钟。

  旧中国每逢战乱,下野军阀和政治家避入外国使馆是常例。西方列强对中共领导人进入苏联使馆却实行两重标准,鼓励奉系军阀张作霖破坏国际惯例闯入搜捕。事先曾有人报警,李大钊毕竟出身书生,对形势险恶估计不足而未转移。1927年4月6日晨,北京军警被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外国守军放入,突袭苏联大使馆,捕去李大钊等人。在狱中李大钊身受剥指甲等酷刑,仍坚不吐实。面对各界谴责及社会名流呼号营救,奉系军阀竟于4月28日使用新从西欧进口的绞刑机杀害被捕的二十人,对李大钊特别使用“三绞处决”法以延长痛苦。绞杀整整进行了40分钟。时年李大钊38岁。

  李大钊是遗腹子,三岁丧母,既无兄弟,也无姐妹。这位著名的共产党人临刑前留下一张照片:宽阔的额头很干净,浓黑的双眉下神情若然,方形的脸上一片平和,只是,在他那满是皱褶的灰布棉袍下,挂着又黑又粗的铁链……

  “南陈北李”发起创建中共党组织,从一开始便是国内最先进思想和文化的代表。

  时势造英雄,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我们这个既有灿烂历史又苦难深重的国度里,才诞生出李大钊这样为长夜难明的赤县拨云破晓的人物。先进思想从来产生于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而不可能出自太平天国、义和团那样落后的土壤中。近代想救亡图存的中国人用旧的思想武器奋斗屡遭挫败,纷纷向国外寻求真理。八国联军的野蛮入侵,使清朝旧有体制接近崩溃,20世纪初科举被废,中国大地上出现以新学为主的洋学堂,李大钊恰恰成为第一代学生。当时国人见日本学西方能迅速富强,在日俄战争前后有数万青年赴东瀛求学,李大钊也在其中。虽然日本侵略中国为祸最烈,不过中国留学生在那里接触到先进的文化,并萌发了最早的理性的反帝革命思想。中国的新思想先驱最先看到的马列主义著作,也是日文的译本,李大钊又是其中最光辉的代表。李大钊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度的所见,与神州故园的悲惨境遇形成强烈反差。归国后他完全有条件跻身上层享受荣华,却甘心舍弃一切,宁愿奉献自身,也要点燃革命烈焰改造旧有的一切,如同希腊神话中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

  从时间表看,李大钊要早于陈独秀,堪称在中国播种共产主义思想的第一人。他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疾呼科学、民主,向陈腐的旧制度冲击。“南陈北李”发起创建的中共党组织,从一开始便是国内最先进思想和文化的代表,并向后人昭示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

  在北大红楼的名人中,起初惟有李大钊、陈独秀对毛泽东的态度是例外。

  1918年10月,李大钊在北大的同事杨昌济教授(杨开慧之父)领着一位高个儿青年来到位于红楼(位于东城区沙滩)的图书馆,想找份工作。首次交谈,李大钊就感觉这位姓毛、名泽东、字润之的青年言谈、见识不平凡,同意安排他当助理员,月薪8块大洋。毛泽东此后一面工作,一面旁听哲学和新闻课,并总想找名流请教。可是据他后来向斯诺回忆说,“大家都不理我”,“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

  在北大红楼的名人中,起初惟有李大钊、陈独秀对毛泽东的态度是例外。已是学界权威并已名满天下的“守常先生”一向愿意提携有志青年,他对这位只有中等师范学历的属员经常登门请教,不仅有问必答,还经常推荐新书,并介绍了胡适等名师。经过接触和深谈,不少学者也感到这个操浓重湖南乡音的图书馆助理员的志向见解非同常人,此后便乐于倾心与之交流。

  李大钊长毛泽东四岁。刚到北京时,毛泽东通过李大钊的介绍和提供学习条件,开拓了视野,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并掌握了对各种流派比较鉴别的方法。后来李大钊长期主持中共北方工作,身边汇聚着党的建党之初的第一代有为青年如邓中夏、陈乔年、高君宇、何孟雄、陈毅等,尽管年龄相差并不很大,大家都将李大钊视为忠厚长者,平时都愿意接受他的教诲,有了内部争论和矛盾也请他排解。将李大钊称为中国革命导师的导师,应是当之无愧。

  李大钊化装成车夫,护送陈独秀出城,两人在京津路上商议建党。

  自古燕赵多慷慨豪侠之士,李大钊也受此风熏陶。对亲友、同志乃至身边工友重信诺,遇困相助不惜解衣推食。妻子是年长他几岁的家乡妇女,没有文化,留学归来后李大钊身为文坛名流,有人劝将此糟糠之妇下堂,他断然不肯,始终相敬相爱。社会上有不少仇视李大钊的军阀政客和反动文人,却无人攻击他的私德。

  1919年6月,被公认为五四运动领袖的陈独秀被北京军阀政府逮捕,李大钊联络各界群起营救。同年秋,陈独秀表面上获释,却被软禁在家。李大钊与志同者研究,决定送他到上海发挥领导作用。因陈独秀不会北方话,又受警探监控,很难出城,李大钊决定亲自护送。

  翌年1月,他化装成赶车夫,拿出少年时在乡下学来的本领,到陈独秀寓所接其上了带篷马车。遇城门盘查,从容应对,随后沿小路直奔天津码头。李大钊在路上一面赶车,一面与陈独秀商议,应该建立一个共产主义政党,两人取得共识,并决定在南北分头着手。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篇,就在京津路上的马车中写成。

  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远东局局长威金斯基来华与中国革命者联络,首先到北京找到李大钊,他们经交谈,就建立共产党取得一致意见。随后,李大钊介绍威金斯基去上海与陈独秀相见,为正在筹划中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了国际联系。

  同年5月1日,李大钊率北大师生、工友五百人举行纪念国际劳动节大会,并在会上慷慨讲演。会后又用两辆汽车插上红旗,到市内散发传单,党的革命旗帜从此在中国大地上开始飘扬。李大钊奔走活动,常被暗探跟踪,却总是轻蔑地斥之为“狗”,毫无畏惧。

  他在北大月薪高达250块大洋,除维持简单家用外,都用于党的经费或在身边扶贫。遇难时家无余财,妻女靠各界友好接济。

  1933年清明节后,李大钊灵柩由北大师生送往西郊万安公墓下葬,虽有如虎似狼的国民党宪兵三团镇压,甚至向送殡队伍开枪,市内各界自发参祭者却越聚越多,所举花圈挽联在西长安街连绵达一公里。可见李大钊品格风范长留人心!

  来源:北京青年报(2001年06月08日)

篇二: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第四部分,倡导新文化运动

  1918年1月,李大钊应约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以后又兼任北京五所大学教授。他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里辛勤开拓,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和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李大钊的学术论著、与旧思潮激战的诗文,高扬了新文化的气势。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当世赞誉他为"道德文章之楷模"、"青年人的导师"。

  第五部分,传播马列主义

  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李大钊更加坚信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到来,马克思的学说"真是拯救中国的导星"。他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论著,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李大钊以先驱者的坚韧精神,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情形","并向实际的方向去做",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李大钊的革命实践,影响和教育了中国早期的一代共产党人。

  第六部分,创建中国共产党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组织上和思想上做了准备。1920年,李大钊与共产国际联系,同陈独秀酝酿在地方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中国共产党。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在北京领导党的北方工作。派出同志在冀、鲁、豫、晋、陕、内蒙和东北的广大地区发展党、团组织。李大钊在党的创建时期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第七部分,促进国共合作

  1922年9月,李大钊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会见孙中山,商谈国共两党的合作问题。孙中山十分赏识李大钊对时局的看法,对他倍加信赖,委以参与国民党改组和起草《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的重任。

  1924年1月,李大钊参加了国民党"一大"。在会上,他团结国民党左派,积极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他当选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负责北京执行部的领导工作。

  第八部分,领导北方革命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主要负责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北方革命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李大钊十分关注军队工作和军事斗争,精心组织,为党培养了许多军事人才。他精细工作,为冯玉祥的国民军制定进军策略,促使冯玉祥成功的举行了五原誓师并宣布参加北伐,有力地策应了北伐战争。

  第九部分,坚持斗争,从容就义

  1924年,国共合作成功之后,李大钊身负国共两党在北方的领导重任。他把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到国民革命的统一战线之中,成绩卓著。北洋军阀政府十分畏惧革命力量,竭力迫害李大钊。他克服重重困难,于1924年6月率中共代表团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奉系军阀张作霖进入北京后,白色恐怖更加严重。李大钊不顾个人安危,坚持斗争。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

  各位朋友,下面我们前往距李大钊纪念馆东南18公里的李大钊故居。

  北依碣石,南望渤海,滔滔滦河水从村东流过,这就是坐落在河北省乐亭县城东南的大黑坨村。大黑坨村是全县有名的大村,改革开放以来,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多亩各种果树,600多个温室大棚,使大黑坨村迈进农业结构调整示范村行列。村子中央,坐落着一座古朴的青砖宅院--李大钊故居,它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诞生的地方。

  李大钊故居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是由李大钊的大祖父李茹珍监造的。1958年7月1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为缅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烈,建立了李大钊纪念馆。同年故居就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修复工作。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李大钊故居受到了严重的破坏。1978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维修。1982年7月23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8月16日李大钊纪念馆落成开馆后,李大钊故居和纪念馆合并为一,统称李大钊纪念馆,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李大钊故居坐北朝南,成长方形,南北长55.5米,东西宽18.2米,占地1010.1平方米。四周用十字花墙眼封顶的青砖围砌。主房、配房、院墙高矮匀称,大门、二门、后门错落有致,三院一体,层次清晰。建筑格局合理,古朴无华,实属一座明清以来具有乐亭民房建筑风格的一宅两院的穿堂套院。故居由南到北分为三进的宅院。

  走进大门,可直接进故居前院,迎面安放着李大钊烈士的铜像。台级高耸,松柏、鲜花簇拥,庄严肃穆。李大钊目光炯炯眺望远方,仿佛向世人宣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东面是东厢房三间,曾是李大钊的伯父李任元教私塾的学馆。靠南有一猪圈。西面有两间敞面碾棚,内有过去家中用过的一盘石碾和大小两块石碑。较大的石碑记载了大清光绪十三年华岩寺前置买香火地的经过,苍劲匀称的字体是由李大钊的父亲李任荣21岁时写成的。较小的石碑是李大钊的祖坟上的墓碑,从碑上可以考证出李大钊的祖先是1404年(明永乐二年)从山西奉诏迁到这里,进而推断出大黑坨村已有近600年的建村史。

  进二门为中院,有东厢房三间。1889年10月29日(清光绪十五年十月初六)李大钊就诞生在此房的北间屋。室内陈设展出的板柜、掸瓶、座镜是李大钊母亲周氏结婚时娘家陪送的。南面两间一明,摆放着当年李大钊母亲使用过的织布机一架。靠南间放着一祖先龛。里面供奉着李大钊祖先及父母的牌位。中院北面是六间相连的正房,东面三间是李大钊长期居住的屋子。内屋两间一明,室内陈设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生活气息,按原来的生活风貌陈设展出了李大钊祖先留下的桌椅、板凳、顶箱立柜、板柜等家具,还有李大钊夫人赵纫兰结婚时娘家陪送的嫁妆。同时还陈列展出了李大钊生前使用过的茶叶筒、茶盘、赴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时买的一对樟木书箱和在北大担任图书馆主任时使用过的一把藤椅。樟木书箱是李大钊帮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辅助农工"三大政策并携手。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篇三: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中国革命的引路人——李大钊

  李大钊,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和其他二十位革命者在北京西郊民巷京师看守所内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秘密绞杀。

  人物生平分析

  李大钊的选择从政的这一决定,并不偶然。一个人在后期产生的思想一定与他的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位于乐亭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故居,在设计上就非常不同。三进宅院错落有致,一丈高的十字花墙透露出无华淡雅,两棵对称而植的丁香树花开正艳。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家是一个较为传统、保守的大户人家。但可惜的是,李大钊的童年,并没有父母的陪伴。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出生,而他身体羸弱的父亲已于7个月前病逝。母亲周氏感伤过度、忧虑成疾,在李大钊不满一周岁半时也撒手人寰。无奈之下,已是63岁高龄的大祖父李如珍接过了李大钊的抚养权。祖父希望李大钊能够光宗耀祖,这给了李大钊很多学习的动力。李大钊在私塾学习时,并不希望从商,于是在私塾老师的提议下,他走上了仕途,秉持着古代知识分子所具有的“达则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投身于挽救民族危亡的事业中去。1907年,位于天津的北洋军医学校、长芦银行专修所及北洋法政专门学堂都在招生。为了把握起见,李大钊同时报考了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和长芦银行专修所,结果这两所学校的考试,他都通过了。毫无悬念,李大钊选择了前者。选择研究法政,是李大钊18年人生经历的必然。

  此后,无论是积极参与第四次国会请愿还是东渡日本求学,是拥袁还是反袁,是入主北京大学图书馆还是联合首倡建立中国共产党,无不是李大钊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的思想所致。李大钊所学的正科课程,除了政治学、比较宪法、选举制论、外国贸易论、国际私法等内容,每周还有多达十几个小时的日语、英语课。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的早期政治理念是从法政专门学堂学习现代的宪政思想开始起步的。在参与1910年的四次速开国会请愿运动中,北洋法政专门学堂的两名学生断指写血书、断肘示决心的激烈之举令李大钊“终不能忘”,而运动最终的失败也使他坚定了对清朝封建统治“奋全力以颠掊之”的信念。由此,李大钊的思想从康有为、梁启超的立宪派转向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革命派。

  1918年,李大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身份搬进了北京东城沙滩五四大街的119号办公室。后来,李大钊在苏联使馆内进行秘密的共产主义研究。不料被人走漏了风声,让张作霖得知了这一消息。他们怀疑李大钊是俄国的间谍,加上蒋介石与张学良对李大钊的“不放心”,1927年4月28日上午10时,李大钊被实施绞刑。他行刑前,仍旧从容淡定,我想,在这一切未发生之前,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于是,他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把每一分每一秒都贡献给伟大的革命事业,能早一点行动,就能早一点让中国脱离苦海,走向新生。

  思想分析

  李大钊是一位学养深厚、贯通中西的伟大思想家,他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进行过深入的反思;而且对西方文化,特别是资产阶级启蒙文化也有系统的了解,并且批判地继承了这种文化。李大钊力倡“文化调和论”,并以此为基,阐释了自己独到的中西文化观。他的见解不仅正确解读了历史的疑难,而且为中国现代新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我曾经认为革命者都是非常激进的,对于自己认为正确的思想非常的坚持,而且有些偏激,希望把旧中国所有的东西全盘推翻,直接照搬国外的政治制度。然

  而李大钊是一个温和的革命者,他追求“调和”,将“调和”视为人生的最理想的境界。我们可以从李大钊的言论中看出,他认为要达到“调和”的境界,必须具备以下几个重要条件。其一,“言调和者,须知调和之机,虽肇于两让,而调和之境,则保于两存也”。其二,“言调和者,须知新旧之质性本非绝异也”。其三,“言调和者,须知各势力中之各个分子,当尽备调和之德也”。“宏其有容之性,节制之德”。其四,“言调和者,当知即以调和自任者,亦不必超然于局外,尽可以担于一方,亦未必加担一方,其调和之感化,乃有权威也”李大钊在1918年就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原因。在《庶民的胜利》一文中,他热情地歌颂了十月革命是劳工主义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在1919年《新青年》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篇文章是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在此前后,李大钊不仅亲自撰文,在《新青年》上办了“马克思研究号”,而且帮助《晨报》副刊开辟了一个“马克思研究”专栏。1920年,李大钊除继续撰写大量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外,还与邓中夏、高君宇等在北京大学秘密发起了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李大钊没有在党内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但他的创始人的历史地位却是不可动摇的。他是中国第一个富有理性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创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及其思想传统。为组建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代表来华所接洽的第一个人就是李大钊。需要知道,在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中间,李大钊是他们心目中的精神领袖。1920年秋,李大钊正式担任北大教授后,利用高等学校的讲坛,继续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由于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贡献和作用,又由于他和陈独秀一起积极从事组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因而在思想界的先驱者中享有了“南陈北李”的崇高声誉。1918年11月15日,北京大学在天安门举行演讲大会。李大钊作题为《庶民的胜利》的演说。李大钊的演说是根据协约国战胜同盟国是“公理战胜强权”的观点而发。李大钊认为,取得这次战争胜利的不是协约国的武力,而是人类世界的新精神;不是哪一国的资本家的政府,而是全世界的庶民,胜利是“庶民的胜利”。这篇演说发表在1919年1月的《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上,同期还发表了李大钊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的观点,热烈赞扬俄国十月革命,预言:“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出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新文化运动后,李大钊不仅对孔子和儒学进行了有分析的说理批判,指出了其过时性,否定了其为封建等级制服务的纲常伦理等糟粕,也对其中的许多有用资料和优秀传统,进行进一步的选择和继承,用以构建自己的哲学、政治观点。

  首先,他提出的“青春”哲学,除了进化论外,就吸收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尤其是儒学中的许多有益资料。例如,他在论证“青春”的宇宙观,阐述“宇宙无限”和宇宙变化运动时,就引据易学等儒学内容,说:“一成一毁者,天之道也。一阴一阳者,易之道也”;又引《易·系辞》“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书经·汤之盘铭》“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及《诗》“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等儒家的日新变易观念,作为论据加以表述。又在阐述“宇宙本相”,“宇宙大化之流行,盛衰起伏,循环无已”的规律时,又依易说,“大易之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知宇宙进化之理,由浑而之画,由一而之杂,乃为一定不变之律”。从而把儒家的日新变易的观念与进化论结合起来,构建起“青春”的哲学观。他还把“青春”哲学,与儒家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匡时济世”、“忧国忧民”的政治气质结合起来,提出了积极的、奋斗进取的、乐观的青春人生观。在前一阶段主张以“卧薪尝胆”的精神,“蕴蓄其智勇深沉刚毅果敢之精神,磨练其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之志气”之后,进一步提出,要以“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瘅精瘁力以成之”的精神,促进“新生命之诞孕”。

  “五四”前后,他又在“青春”宇宙观和人生观的基础上,吸取儒学相关资料来接

  受和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一步提出和论证乐天努进的人生观。例如,他在论述“宇宙的运命”,“人类历史的演进”时,说人类的历史,表面看盛衰、治乱,起落、循环发展,实际上“一盛一衰,一起一落之中,已经含着进步,如螺旋式的循环”。他并依此宣布“我本崇今论者”,提出乐天努进的人生观。其中引用的一条重要资料就是《书经》:“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认为这又是人是旧的好,器是新的好的意思”。

  李大钊并没有单纯的沿用中式思想或是西方哲学,而是选择融会贯通,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重新制定一套适合中国的理论体系。就连毛泽东也曾说,李大钊是他真正的老师。正因为有李大钊,中国的革命道路走向了无产阶级民主,所以李大钊是中国革命的引路人。

篇四: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论五四时期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贡献

  摘

  要: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通过各种方法将马克思主义带入中国,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文本从李大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培育了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六个方面论述了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贡献。

  关键词: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传播;贡献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中国最早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向中国的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发现了中国革命潜藏着的巨大力量,从理论与实践中带领中国人民改变命运,使得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五四时期,李大钊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国民》等杂志为阵地,发表了多篇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章。他最早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之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克的胜利》,热烈赞扬俄国十月革命,指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历史的潮流。又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和介绍,在当时的知识界

篇五: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李大钊生平事迹心得

  李大钊同志是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是中国共产党最初的缔造者之一。他从1889年10月出生到1927年4月牺牲,生命历程尚不足38个年头。但看大钊先生的一生,却是轰轰烈烈、光垂后世,其事迹绝对是每一个不甘平庸的人值得关注的。

  幼年的大钊先生很不幸,他在父亲去世后7个月才来到人间,而在2周岁之前又失去了母亲。要非得说命运还算有所眷顾的话,那就是大钊先生还有一位知书达理、忠厚耿直的祖父,他不仅将大钊培养成人,还令他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早年的李大钊不仅天资聪颖受到人们关注,其政治见识的萌芽之早恐怕更值得今天的我们感叹。大钊在九岁时就曾因心有所悟而摘抄《重译富国策》(亚当·斯密的经典经济学着作译本)万余言,又曾在私塾学堂中发出"我长大了,也要效法洪秀全,推翻满清皇帝"的宏愿。

  李大钊先生先后就读永平府学堂和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之所以选择了法政学校,是因为当时国弱民困、社会离乱、外寇纵横的现状激发出了他的爱国热忱,同时学识的增长又使他认为政治的改变才可能是救国救民的出路所在。此期间,李大钊一面刻苦学习,一面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这个阶段奠定了大钊先生一生的致力方向。后来,为了进一步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又远涉日本进行学习和考察。在日本期间,李大钊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并最早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由于切实感受到"再造中国之不可缓",李大钊先生留日三年后毅然辍学回国,投身到国内新文化运动的洪流之中。回国后他先后参与

  创办或编辑了多种进步刊物,如着名的《新青年》、《每周评论》,还有《晨钟报》、《宪法公言》、《甲寅》等等,发表了大量有见地、有号召力的。1918年李大钊应邀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之后,他更是站在了新文化运动的潮头,影响愈见深远。在他的指导和带动下,大批的进步社团相继成立,包括"觉悟社"、"少年中国学会"、"国民社"、新潮社、"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等等。毛泽东、周恩来等后来的一大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都曾受到过大钊先生的直接影响。

  新文化运动催生了"五四"爱国运动,其后期更是直接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李大钊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也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发起者和领导者,更是马克思主义最热诚的传播者。他不仅发表大量和讲演传播马克思主义,更身体力行地建立组织和发起、领导各种学生和工农运动。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社会主义青年团等党的早期组织都是在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建立起来的。随着各地共产主义组织的纷纷建立,中国共产党终于迎来了诞生的一天。作为党的直接孕育者,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她的北方工作。

  在领导早期党的工作期间,李大钊先生深入厂矿铁路,亲自组织领导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培养革命骨干。他还和孙中山先生达成共识,积极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国共合作期间,李大钊作为国共两党的领导者,成功地把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到了整个革命统一战线中,革命形势风起云涌。革命形势的高涨终于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极度恐慌和仇视。1927年4月6日,军阀张作霖非法从苏联大使馆抓走了李大钊先生。在经受了连日的酷刑折磨之后,李大钊先生于4月28日被杀害。

  作为北京大学教授和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先生工作待遇丰厚。但其身后"仅一元生活费,室中空无家具,即有亦甚破烂"。他把几乎所有的收入都投入到革命事业上和用来接济进步青年。

  从李大钊身上我们看到了成大业者身上必具的几个基本特征。

  首先,成大业者必怀有明确远大的志向。这志向必不是出于私利,而是源自对他人、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热爱。大钊先生自小即怀立国救民之志,并让它成为他终身奋斗的动力。

  第二,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决心。他会为着理想的实现不懈努力,并且始终坚信理想终究会实现。大钊先生一生经历过很多困苦和艰难,在领导工农运动中也曾遭遇过挫折,但他不从曾丧失过信念,相信"明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

  第三,凡成大业者,必不惮牺牲个人利益和生命。因其所虑者大,所思者远,所忧者深,已经超越了对私利乃至个体生命存亡的顾惜。为了理想,大钊先生甘于俭朴的生活,倾其几乎所有的收入用于支持革命事业,进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篇六: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建党前夕李大钊的主要贡献

  作者:蒋光贵

  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2016年第05期

  [摘

  要]建党前夕,李大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带头抛弃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重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宣传、教育和研究;初步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向;团结、培养、组织革命青年;积极与共产国际商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问题;用自己的行动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正确方向;深刻认识到理想信念和运用正确理论指导行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建党前夕;李大钊;贡献

  [中图分类号]D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28X(2016)05-0020-03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95周年到来之际,探讨李大钊在建党前夕的贡献是很有意义的。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前,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努力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李大钊早年也曾经是一个真诚的民主主义者,希望中国通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向独立富强。然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革命的失败,使他看到这条道路是无法走下去的,在早期的先进分子中他最早抛弃了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李大钊认识到,辛亥以后所建立的民国,实质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共和自共和,幸福何有于吾民也!”[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更从世界眼光来考察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指出“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人自己对于其文明之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2]这种对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洞察在中国先进分子中是很早的,在当时的中国是具有引领作用的。

  李大钊走在我国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前列,他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研究者。

  (一)欢呼和拥护俄国十月革命。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的前后,李大钊连续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著名的论文,坚决拥护十月革命。《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是中国人民赞扬十月革命的第一篇文章,它阐述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予中国的影响。文章指出:“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他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好比在沉沉深夜中的小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的道路。我们应该趁着这一线的光明,努力前去为人类活动,作出一点有益的工作。”[3]他预言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4]

  (二)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12月,李大钊和陈独秀一起创办《每周评论》,配合《新青年》向群众展开宣传教育工作。他指导全国学生救国会和北大学生创办了《国民》杂志和《新潮》月刊,自己担任这些刊物的指导和顾问。《晨报》第七版副刊实行改革,他给予了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很大帮助并在这个副刊上特别开辟“马克思研究”专栏。1920年7月,李大钊在北大担任教授,他把学校的讲坛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他在北大、女高师、朝阳大学讲授过《唯物史观》、《马克思的历史》、《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社会发展史》等课程。

  (三)研究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1919年秋冬,李大钊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六号上连续发表长篇论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首先,李大钊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历史地位,认为它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这对人们尤其是青年认真学习研究这种学说有重要影响。其次,此文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做了较全面的介绍和重点研究,他认为:唯物史观的要点是关于人类文化的经验和社会组织进化的理论;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的要点是劳动价值论和“资本集中说”。文章还指出:“阶级竞争恰如一条金线”把马克思的上述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5]他这些研究是深刻准确的。

  未来中国应该走一条什么道路,如何走,这须要认清中国国情。李大钊认为考虑中国问题,是不能“置吾国情于不顾”的。[6]这里的国情,既是指“近今之国情”,也是指“往昔之国情”,即历史。[7]当时,国内有些人主张守旧的国粹主义,他不赞同;有些人主张全盘西化,他坚决反对。他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各有短长,建设新世界的,需要新文明,这种文明并不是要全盘西化,也不全是国粹,而应是东西文明各“以异派之所长补本身之所短”。[8]他认为新文化运动反对的不是儒学,而是封建制度,中国文化自有其价值和前景:“深信吾民族可以复活,可以于世界文明为第二次大贡献”。[9]他注重吸收西方优秀的东西,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这种学说能救中国,但是,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时代的产物”。[10]我们接受某一学者的学说时,“不要忘了他的时代环境和我们的时代环境”。[11]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应当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12]他指导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当时就组织过“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于中国”的辩论,并由他担任评判员;还开展过“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各弱小民族掠夺之实况——特别注意于中国”这类实际性的专题研究。他认为,社会主义“原有适应实际的可能性”,当人们“用以为实际的运动”时,它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13],即在运用中得到发展。这些思想,虽然还不够成熟,不够系统,但是,他已经为当时年轻的先进知识分子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指明了正确方向。

  李大钊开始注重研究中国的国情,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和他过早的牺牲,这些思想没能明确化、系统化。苛责于前人是不对的,但从总结教训来看,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难免对中国的国情缺乏认识,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和阶级状况进行的分析、认识还不够系统深刻。第二,对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的认识还不够清晰。由于缺乏系统分析中国社会,所以,对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什么阶段完成什么革命的任务,也就不十分清楚。可见,深刻研究中国的国情,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前提。

  接受了唯物史观的李大钊深深懂得,改造中国,单凭少数人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多数人的奋斗。为联络和组织青年,1918年6月,李大钊参与发起建立“少年中国学会”,担任《少年中国》月刊编辑主任。该会会员遍布全国,先后入会的达130余人。李大钊特别注意培养年轻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先进分子,毛泽东、邓中夏、恽代英、张闻天、田汉、朱自清等人,都曾是少年中国学会的会员。为了团结青年,培养干部,有计划地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在北京大学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参加者有邓中夏、高君宇、和孟雄、罗章龙、张国焘、瞿秋白等,这是中国出现的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这些成员不少是五四运动中的骨干,为党的建立做了重要的准备。同年8月,在李大钊等人的努力下,少年中国学会、天津觉悟社、人道社、曙光社和青年互助团在北京开会,成立了“改造联盟”。在这个成立会上,李大钊强调联合行动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主义指导。李大钊希望通过努力,为中国革命培养出“几位真正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正能够在中国放点光彩的人”。[14]毛泽东回忆当年李大钊对他的影响时谈到:“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15]可见,李大钊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是深远的。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里成立了“共产党小组”。年底,北京党小组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为书记。北京党组织的成员有李大钊、张国焘、邓中夏、何孟雄、张太雷、罗章龙、刘仁静、高君宇等。这为全国性的党组织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李大钊懂得,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必须有坚强而又优秀的组织才行,而且,这个组织还必须同广大的群众结合起来。192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召开了有500多人的大会,其中既有学生,也有劳工。他在会上发表的演说指出:要把纪念劳动节“当作我们引路的一盏明灯”。李大钊倡导:“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16]“共产党北京支部”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不满足于一般民主主义的宣传,在提高觉悟的基础上,他们注重对工人阶级进行阶级教育,特别是进行社会主义宣传。创办了向工人进行社会主义宣传的《劳动者》周刊。还在长辛店举办工人补习学校,学校除了教文化课,讲常识,还直接灌输社会主义思想,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工人受苦的原因、向帝国主义军阀官僚资本家作斗争的理由,还讲授工人阶级政党和工会知识。创办的《工人周刊》,销行北京各地。这些活动,为成立工会和领导工人的斗争打下了基础。从1920年10月开始,李大钊曾亲自去郑州指导工人运动,并先后派人到天津、唐山、济南等地指导工人运动和帮助建立革命组织。天津、唐山、山东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和工会等,都是在李大钊领导下,派人建立的。这些活动,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以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李大钊在后来的《狱中自述》中说:“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17]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爱民热忱紧密结合在一起。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参加者中,很多人强调个性解放,否定封建伦理,但很少有对广大人民的痛苦表示深切的同情的。然而李大钊就不同,他对“农失其田,工失其业,商失其源”[18]的黑暗现实感到哀痛和忧虑。他认定:“光明缉熙之运,惟待吾民之意志造之,惟赖吾民之实力辟之。”[19]他还说:“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20]这些显示了他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深切情怀。

  在反对胡适的实用主义的斗争中,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阐述了几个重要问题;第一,具体问题的解决需要主义指导。他指出: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社会上多数人的努力,而要有多数人的共同奋斗,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主义作为准则,因此,谈主义是必要的;没有主义的行动就是没有共同的目标和动力。第二,中国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寻求解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决。他指出:对于中国社会,“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这里,李大钊不只是批评了胡适,一般地,他还批评了清末以来主张君主立宪、国粹主义、改良主义、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观点,这些主张要么过时,要么强调单方面具体问题。在中国专制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这些具体主张根本行不通。第三,马克思主义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因为马克思从根本上找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即劳苦大众获得解放的出路。第四,社会革命是必要的。李大钊指出:阶级斗争学说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不重视阶级斗争,“丝毫不去用这个学理作工具,为工人联合的实际运动,那经济的革命,恐怕永远不能实现”。李大钊的这些重要宣传,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人们进一步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在李大钊看来,共产国际应积极帮助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革命。他自己更是积极寻求同共产国际尽早沟通。1919年底,经北大俄文教授柏伟烈介绍,李大钊与共产国际代表哈哈诺夫金会面,哈哈诺夫金赞扬了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宣传和研究,李大钊同他达成了建党的默契,建议他与陈独秀见面,他与陈见面后回到莫斯科汇报了此行情况。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远东局负责人维经斯基等来中国,先到北京,李大钊热情接待,邀集进步人士和他们多次座谈,并举行欢迎会、演讲会。李大钊和维经斯基深入交谈了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情况;请维经斯基在北大红楼图书馆里再次座谈了建党的问题。4月,李大钊介绍维经斯基一行去上海。1921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华,6月初到达上海,不久到北京会见李大钊,商讨了召开党的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全国性的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问题。

  参考文献

  [1[2][6][7][8][9][18][19]李大钊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565.55.113.571.562.6.140.[3][4][14][16]李大钊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121.117.371.146.[5][10][11][12][13][17][20]李大钊文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0.68.69.711.34.893.64.[15]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三联书店,1979:132.

  作者系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卞吉赋

篇七: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李大钊当时的历史事件

  学术界对李大钊的研究已渐趋理性。回顾李大钊研究的学术史,过去是研究在先,资料积累滞后,存在科学性不够等明显弱点。今天

  给大家整理了李大钊当时的历史事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大钊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是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被军阀张作霖捕后,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于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是伟大的革命先烈。

  李大钊主要贡献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1

  进取精神。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李大钊同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和运动之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李大钊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2

  组织。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几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猛烈冲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统治。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李大钊社会评价李大钊同志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是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正是因为如此,今天,我们更加感受到李大钊同志历史眼光的深邃和思想价值的珍贵,更加感受到他革命精神的崇高和人格力量的伟大。李大钊同志永远是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我们要学习李大钊同志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青年时代,面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李大钊同志表现出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辛亥革命后,面对封建军阀篡夺政权、新生的共和国有名无实的现状,他不得不发出自己的“隐忧”和“大哀”。他忧国之所忧,哀民之所哀,下定决心为挽救“神州陆沉”、“再造中华”而努力奋斗。当日本提出旨在****的“二十一条”时,他大声疾呼中国人民用卧薪尝胆的精神进行抗争。他因参加反日斗争而被当时就读的学校除名,但他毫不后悔。他认为,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相比,自己的学业微不足道。他始终把自己的学识与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3

  一起。正是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对社会、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促使李大钊同志奋不顾身、英勇战斗。他身上体现出的时刻牵挂国家兴亡、时刻不忘人民疾苦并为之奋斗的精神和风范,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提倡。

  李大钊扮演者(3)我们要学习李大钊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李大钊同志率先在中国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播火者。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接受了他认为是真正能够拯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何其艰难,但他以开拓者的无畏姿态,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真理,是“拯救中国的导星”,并积极付诸行动。正是李大钊同志等一批革命家的艰辛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使大批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也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密切结合,使中国工人阶级发展成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自为阶级。这一切,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大钊同志对信仰和真理矢志不移,为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而英勇献身,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

  我们要学习李大钊同志以科学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紧跟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潮流不断探索的精神。李大钊同志比较早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抽象的学理和不变的教条,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并在4

  这个过程中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他强调正确认识国情非常重要,考虑中国的问题,是不能置国情于不顾的。他认为,这个国情问题,不可求于外人。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情况下的实际运用。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要忘了他的时代环境和我们的时代环境”。他强调,社会主义“用以为实际的运动”时,它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化”,是要在运用中加以发展的。同时他认为,“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因此,在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他重视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先锋作用,直接从事工人运动;他重视农民在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发动和组织农民斗争。李大钊同志有着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的强烈进取精神,所以当思想条件和组织条件逐渐成熟的时候,他毅然提出了应该组织一个“强固精密”的统一的“劳动家政党

  ”即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紧跟时代潮流,使李大钊同志当之无愧地成为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的先驱。

  我们要学习李大钊同志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李大钊同志书写过“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著名对联。这幅对联,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为了追求革命真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李大钊同志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说过:“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正因为有这样的境界,当面对生与死考验的时候,他从容地选择了为他认定的主义和事业献出生命。李大钊同志的道德和操守非常崇高。在他身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5

  的优秀品格。他作风质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他坚持真理,待人宽厚,团结同志,正如后人所赞誉的,“没有宗派气,内外从如云”。他一生俭朴清廉,淡泊名利。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他经常倾家纾难,接济贫寒的青年和支持革命活动,以至学校发薪水时不得不预先扣下一部分直接交予他的夫人,以免家庭生活无以为继。他牺牲后遗体下葬,棺椁衣裳都是朋友帮助提供的。李大钊同志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风范,将永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

  李大钊同志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在李大钊同志等革命先烈为之献身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勇往直前,历经八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创造了亘古未有的历史伟业。如今,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面对党和人民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中国发展的美好前景,我们永远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不朽贡献的革命先烈。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力完成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任务,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篇八: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同步素材

  】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和新文化运动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五四运动主要组织者领导者,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河北乐亭人。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东渡日本,1914年考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留日期间,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1916年5月回国,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1918年1月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6月与王光祈等发起组织少年中国学会,任《少年中国》编辑主任。不久又担任《国民杂志》社指导、《新潮》社顾问。

  从1918年下半年起,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讲演和文章,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1919年8月发表致胡适的公开信《再论问题与主义》,批判以胡适为代表的改良主义思潮。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商讨筹中国共产党。

  同年秋发起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1月建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自1920年7月任北京大学教授,同时在女子高等师范、师范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校任教。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任中共北方区负责人。领导北方各地工人运动。1922年8月参加中共西湖会议,会后到上海会见孙中山,说明中共关于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1923年6月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共三大后,多次与孙中山会谈,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1924年1月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5个**团成员之一。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工作,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后组建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和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北方分会,领导北方的国民党工作。

  1924年6月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同年冬回到北京,负责中共北方区委工作,领导了国民会议运动和关税自主运动,并派中共党员到冯玉祥的国民军中工作,领导内蒙人民的革命斗争。1925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26年领导北京人民开展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张作霖、吴佩孚和段祺瑞卖国政府三一八运动。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被害。主要著作收入《李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

  陈独秀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1903年参加拒俄运动,旋又助章士钊主编报纸,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在共产国际帮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进行建党活

  动。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被选为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5年领导五卅运动。在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执行共产国际指示,放弃对于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于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退让政策,犯了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错误,使革命遭到失败。

  1927年,在中共“八七”会议上被撤消***职务。其后,他坚持错误,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接受国际托洛茨基派的观点,要求中共中央接受托派路线,即坚持城市为中心的国民会议运动和工人运动,反对农村武装斗争,并在党内进行分裂活动,组织托派组织。1929年11月,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12月,与彭述之等81人发表《我们的政治意见书》,攻击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同时,在上海建立托派组织“无产者社”,出版《无产者》刊物,宣传托派观点。

  1932年,在上海淞沪会战中,支持抗战,谴责蒋介石卖国独裁,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37年8月出狱,拥护国共合作和国民党领导抗日,与托派中央决裂,在武汉联络民主人士和抗日军队,试图组织“不拥国、不阿共”的第三势力。1938年,被王明、康生诬陷为日本间谍,从此与中共彻底决裂。1942年5月,于四川江津病逝。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等。

  胡适

  (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胡适早年在上海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

  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中“庚子赔款”留学生,赴美后先入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后转文学院哲学。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从1920年至1933年,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考证,同是也参与一些政治活动,并一度担任上海公学校长。抗日战争初期出任国民党“国防参议会”参议员,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抗战胜利后,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后去台湾。

  1954年,任台湾“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7年,出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湾的一个酒会上突发心脏病去世。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建树。就对孔子和儒学的研究而言,在1919年出版《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中,胡适首先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把孔子和儒学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用“平等的眼光”与诸子进行比较研究,破除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和神秘色彩,具有开创性的影响。

  胡适著作很多,又经多次编选,比较重要的有《胡适文存》、《胡适论学近著》、《胡适学术文集》等。

推荐访问: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新文化运动 贡献 李大钊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