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18篇

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18篇

时间:2022-11-13 10:5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18篇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  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材料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综述了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18篇,供大家参考。

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18篇

篇一: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

  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材料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综述了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阐述了自然辩证法的内涵,从材料的自然属性,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观的影响,材料科研选题中的自然辩证法等方面讨论了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材料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发展

  ApplicationofdialecticsofnatureintheresearchofmaterialsscienceandtechnologyAbstract

  Materialscienceandtechnologyhasplayedahugerolein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humansociety.Thedevelopmentofmaterialsscienceandtechnologywasreviewed,andtheconnotationofdialecticsofnaturewasexpounded.Theapplicationofdialecticsofnatureintheresearchofmaterialsscienceandtechnologywasdiscussedfromseveralaspects,suchasthenaturalqualityofmaterials,thedevelopmentofmaterialsscienceandtechnology"sinfluenceontheviewofnature,thedialecticsofnatureinmaterialsresearchtopics,etc.Keywords:materialsscienceandtechnology,dialecticsofnature,development

  1引言

  材料科学技术是探索研究和制造新材料规律的科学,它不仅指出特殊材料研制的特殊方法,而且还揭示出各种不同材料研制的共同规律。同时,材料科学技术是一门技术科学,它介于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与基础科学相比较,材料科学技术更接近于体实践;而与工程技术相比较,它则更接近于理论研究。它是基础科学研究中基础理论转化为应用技术的中间环节,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具体技术中带有共同性的科学问题集中起来加以研究[1]。

  在材料科学研究中,探寻其中的自然辩证法原理在材料科学技术的应用很有必要。通过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对材料自然科学有更深的理解和

  认识,使得我们在研究中抓住重点并有清晰的思路,从而在科学研究中做出贡献。

  2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人类对材料的使用始于远古时期,而对材料进行系统的研究则始于19世纪中叶。人类文明曾被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由此可见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没有材料就是没有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更离不开材料。支撑人类生存大厦的主要有材料科学技术、生物科学技术、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这些技术支持着上到航天技术、下到海洋技术,而这些技术无一不是以材料物质为基础的,因此可以说,材料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基础和支柱。

  在21世纪里,材料科学技术会持续向前发展,复合化、功能化、智能化、低维化将成为材料开发的目标,新材料会不断涌现。尽管我们不能准确预测在什么领域会出现什么样的突破,但根据目前发展趋势,至少会在两个领域出现大的进展。一是纳米材料领域,另一个是生物材料领域。

  纳米材料通常定义为材料的显微结构中,包括颗粒直径、晶粒大小、晶界、厚度等特征尺寸都处于纳米尺寸(1纳米=10亿分之一米)水平的材料。由于纳米材料中的晶粒的细化,晶界数量大幅度增加,可使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超塑性大为提高,并对材料的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等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纳米材料研究已成为材料科技研究的热点。纳米材料的出现和纳米科技的发展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达到了一个新层次,人类的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一纳米科技时代。这一认识过程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运动是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一规律对纳米科技的发展作了进一步预测。从认识论的意义上看,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又前进了一步[2]。

  生物材料是指与生体相联系的、移植人生体起某种生体功能的材料。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新兴高科技产业,生物材料的研究开发具有很重要的科学意义和非常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人类对材料的认识与研制,经历了从使用天然材料到人工材料的过程。

  3材料科学技术研究中的自然辩证法

  3.1自然辩证法的内涵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

  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3]。

  自然辩证法包括三部分: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亦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3]。它和各门具体科学技术一样,都是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研究方法的规律性探索,这表明了它具有科学技术特性。自然辩证法是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能够很好地指导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活动。

  辩证唯物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它的创立为科学技术的深层研究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前提,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强调自然与社会的相互联系,认为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是不能分离的,只有把自然科学的发展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从客观规律出发,才能使自然科学真正成为人的科学。

  3.2材料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

  从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当中可以总结出,其发展的每个阶段中都或多或少蕴涵一定的自然辩证法原理。这是因为反映自然客体本质规律性知识的自然科学理论,与反映社会科学的某种思想理论因素之间存在联系。自然科学理论中自然知识与社会知识的潜在联系终将导致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大统一,从而增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马克思曾经说过:“自然不能建造任何机器,任何火车头、铁路、电报机、纺织机等等。这些东西都是人类在自然中活动的工具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的手所制造成的人的大脑工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逐渐形成了以技术作为对象,研究它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的自然辩证哲学技术学科[1]。

  3.2.1材料的自然属性

  自从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使用材料,从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钢铁时代—信息时代。在漫长的人类活动过程中,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材料,在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中,材料随处可见,衣服、桌子、房子、汽车、飞机等,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材料制造而成的。而这些材料都来源于自然,制造桌椅的木头来源于森林,房子用的砖头来源于大地,汽车用的钢铁,铝等来源于矿场。虽然我们的现代社

  会飞速发展,进入了信息时代,现在用的很多都是高科技的产品,但无论产品多么先进,原材料都来源于自然。所以说材料具有自然属性。

  3.2.2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观的影响

  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无论自然观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总是要受到作为实践的科学的制约;科学的发展决定着自然观的形态[4]。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总是受到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才能更好的与自然界沟通,发现其客观规律。在现时代的今天,科学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科学家们已经逐渐从上帝手中夺回了人类的控制权,真正感受到了人类的不屈与伟大由于理论自然科学的进步。材料科学在这一方面体现的尤为突出。在种类上,由传统的金属和陶瓷材料派生出高分子、混凝土以及复合材料;在性能上,由结构向功能、智能以及结构、功能、智能复合的方向发展;在结构层次上,则由宏观进入微观纳米尺度。材料科学发展的过程都是人们对材料规律探索和总结的过程,所以材料科学无时无刻不与自然辩证法相联系。

  以纳米科技为例,实现纳米技术的一种方式是由宏观向微观,即通过宏观的方式将机器制造得越来越小。纳米材料由于其小尺寸效应而具有的高硬度和高强度特性,将改变人们的常规思维模式。如果用纳米材料铷成计算机,体积将缩小到原来的亿分之一,而计算速度却增加到原来的几百倍。日本东京大学的化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粒子”.它可以像电脑那样,具有暂时记忆和永久记忆功能。当这种粒子受到紫外线或激光的照射时.就会改变结构,这样就可以利用它来储存二进制数码。借助于电子扫描隧道显微镜(sⅢ),每平方微米表面可储存1012bt的信息。它的发现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或许有一天,电子计算机会进入到“分子计算机”的时代。然而,随着电脑体积不断减少的同时,其威力却不断增加。这就意味着“小就是大”,“少就是多”[5]。

  “小就是大,少就是多”的论点被认为是一种“悖论”,但它是一种合理的“悖论”.是高科技文明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它符合奠定其基础的科技前提,符合客观事物本身发展的内在的逻辑,因此认为是正常的、合理的。在高科技文明的今天,我们只有树立“既此又彼”的思维模式,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形势。否则,人类将面临更多无法理解的“悖论”。

  新材料对人类思维方式与实践方式的深层次影响,不易被人们意识到,往往

  教人们所忽视。而这正是新材料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若干作用中最具潜在价值与长远意义的独特方面。

  3.2.3材料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

  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材料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人类来说并不陌生。《吕氏春秋·义赏》中的“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其实就是一种朴素的持续利用可更新资源的思想。如今,人类在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创造大量物质的同时,对自然界大肆破坏,使自己面临新的生存危机。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材料的可持续发展道路[6]。例如木材,稀有矿产等等,如果不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来利用,子孙后代便会有更大的危机。

  同时,在材料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就像一把双刃剑,虽然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但环境也被各种新型材料所影响破坏,各种塑料高分子污染物,重金属电池,工业废料废弃物这些对我们的环境无一不是慢性杀手。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在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却存在着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发展经济要开发资源。发展材料工业就要排放各种废弃物,对环境造成各种各样的污染。而环境的恶化,在危害人类健康的同时,,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的高度发展,又为改善和保护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既保护了资源,又保护了生产力。所以,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可以反作用于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材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现代文明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大规模工业生产向大众提供廉价而性能优异的工业产品。亨利·福特在汽车生产中首先使用了这个概念。这种工业生产的效率和只是为了能够经济的养活人口的农业社会相比较当然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创造出了一个富裕的工业社会。但另一方面,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社会生活方式无疑是造成人类社会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而材料本身污染环境首当其冲。生态环境材料的最大目标之一就是开发可以反复使用的材料,在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创造一个可以顺利开展再生循环利用的社会、经济体系,使人们形成一种自觉选择、使用环境协调型产品的意识。有理由相信,2l世纪生态环境材料也必定会得到极大的发展,并对环境保护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7]。

  3.2.4材料科研选题中的自然辩证法

  材料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产品需要经过实验阶段,然后再投放生产。这个实验过程也称为科研过程,在科研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选题。这是因为: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它关系到科研的方向,目标和内容,直接影响到科研的途径和方法,课题选择是否恰当决定了科研工作进度的快慢以及科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发展前途,科研选题是决定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和首要环节。所以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选课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和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2)所选课题应具有创新性,应是前人和他人未解决或未完全解决并预期能出成果的科技问题;

  (3)所选课题一定要有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

  (4)选题时必须考虑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根据实际具备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件来选择科研课题。

  此外,在接下来的试验过程中、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都需要遵循科学,实事求是的原则,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以后的实践中。

  4结束语

  材料的发展应用是技术革命与创新的基础和社会前进的动力,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同时,材料开发应用中所产生的创新性思想方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内容,促进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加深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为后盾,而新材料的发展适应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证。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将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然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中认识到科学的思维方法,辩证的看待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对未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指导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于兴梅,刘子全.材料科学技术发展的哲学思考.吉林建材[J].2003,(1):55-57.[2]严芷清,董玮.纳米技术带来的哲学思考.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J].2006,12(5):33-34.[3]杨水旸.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4]郑晓松.探寻传统自然辩证法研究新路径[N].社会科学报,2009-02-19(005).

  [5]方芳,朱敏.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发展的哲学思考.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J].2001,23(4):51-54.[6]魏群义,彭晓东.论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重庆大学学报[J].2004,10(6):29-31.

  [7]陈庆斌,材料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哲学思考.企业文化[J].2005,(12):9-10.

篇二: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

  材料科学与自然辩证法

  在短短六周的时间里,我虽然对自然辩证法没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但通过老师精彩的讲解和不断的渗入,我对自然辩证法在我的研究生学习生活的作用还是有很大感慨。现代科技发展是科学的整体化发展。科学的整体化发展不仅表现在各个学科领域内部各分支之间的相互作用、综合及影响,更体现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彼此静透和相互融合,这就要求我们从整体把握科学的内在统一性.正确认识不同学科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对物质世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辩证法和方法论的不断研究,也让我们不断提高科研效率。材料科学属于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紧密联系的桥梁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人类材料学史上的最高理论概括,对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起着巨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形态、结构、属性、变化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绝对和相对、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因此,材料科学和哲学物质范畴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将自然辩证法运用于材料科学研究学习之中不仅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有深远意义。

  自然辩证法和材料学哲学。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研究领域。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自然界的辩证法,即自然观;自然科学认识的辩证法,即认识论;自然科学发展的辩证法,即科学观。这三个部分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从而确立了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框架。材料学哲学是以材料学学科为研究对象,以材料各种性能为基本研究内容的一门学科。具体地说,材料学哲学研究和探讨的四个基本问题是: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材料与技术革命和社会进化的关系。材料学哲学既然是以材料性能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为研究内容,那么,它必须以材料学研究的实践为基础,而且又反过来对后的材料学实践活动起指导或启示作用。材料科学是研究世界的各种物质特性,所揭示的材

  料的属性规律用于一定特殊的学科范围,这在自然辩证法研究上有着重大意义;而自然辩证法则是在概括包含材料学在内的具体科学的成果、特殊规律的基础上所揭示的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材料科学的学习、研究、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总之,通过材料学哲学这一桥梁,材料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曾经促进了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而今也在为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作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自然辨证法在材料学实验中的应用。下面就拿自己做材料实验的实际例子来进行说明。有句话说的好:“按锁配钥匙,锈锁先膏油。把思想问题比做锁,是先有锁,钥匙后配。对很落后、难办的人,转化得有个过程,得先点一点儿油,慢慢再捅,不然不是把锁捅坏了,就是把钥匙弄断了。”这是在说我们做事情要循环渐进,尊重规律。在我们研究生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研究的课题,伴随着对课题研究的深入,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这也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做实验时,没有哪一个实验时一蹴而成的,每一个实验都是和它的下一个甚至是下下一个实验紧密相连的。就拿我的做金属材料高温性能的研究来说,我拿到手的试样只是一些很原始的、刚制作出来的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基础材料。要进行研究,首先就得磨试样,在试样表面基本磨光滑后然后再经过抛光处理。抛光处理好了的样品才能够给它们的表面进行镀膜,接下来我才能对镀膜后的试样进行高温实验。在进行高温实验时,每一个步骤也都是紧密相连的,高温实验结束后我们才能具体的研究这种材料的每一种不同的性能特点,为它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在这个过程中,每一阶段的方法都必须是科学的、有序的,不能够随意的变动。而我们研究这种材料的种种特性,对于揭示它的自然属性也是属于自然辩证法的一部分内容。这就是我们在平常的实验中不知不觉的一直应用着的自然辩证法,它使得我们的实验研究是正确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并且在做实验前,我们并不知道实验的具体结果,这充满了未知性,也让我们形成了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辩证观点,不管实验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我们都要考虑它的另一相反方面和原因。

  材料科学是自然科学中最活跃的学科,它在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发展中,占有核心位置,马列主义是自然科学的最高概括,而自然辩证法是两者之间的桥梁。因此,充分运用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材料科学问题,不仅可以使我们更深刻

  的理解材料学在人类社会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对于材料科学的研究、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篇三: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

  浅谈自然辩证法与材料科学发展的关系

  [摘要]本文简单阐述了自然辩证法与材料科学的关系,分别从物质观、自然观及科学技术观角度验证了材料科学所体现的自然辩证法思想,最后分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对材料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材料科学,科学技术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时代的发展需要材料,而材料又推动时代的发展,所以人们把材料视为现代文明的支柱之一我们目前所进入的信息时代,正是以半导体材料的发现与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材料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工艺和应用的学科,是现代兴起的一门学科,并且在现代科学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材料科学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得三大支柱(信息,能源,材料)之一。

  1、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2、材料科学作为一种自然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每一次新材料的出现,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会引发一场巨大的变化。人类是在发掘和认识材料中提高意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材料的研究逐渐走上了正规的科学化轨道,形成了一个与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的应用型新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2.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和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础,脱离这一基础,自然辩证法就失去了生命力。自然辩证法不能离开科学技术各门学科去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它只能植根于科学技术各门学科的实际发展,不断从科学技术各门学科中汲取营养并做出正确的哲学概括。

  2.2自然辩证法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

  自然辩证法作为对科学技术发展实际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正确地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因而能够指导我们从整体上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对科学技术性质、特点、体系结构、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就能够帮助我们制定正确的科学技术政策,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等。总之,自然辩证法能够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指导。

  3、材料科学的发展验证了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思想

  3.1从物质观角度看。材料科学技术体现了物质世界的系统性与层次性

  大于104nm的材料可称为体材料,但作为新材料技术之一的纳米材料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当物质尺度小到一定程度时,则必须改用量子力学取代传统力学的观点来描述它的行为,当粉末粒子尺寸由10微米降至10纳米时,其粒径虽改变为1000倍,但换算成体积时则将有10的9次方倍之巨,所以二者行为上将产生明显的差异。因此,从中可见.材料物质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与层次性。

  3.2从自然观角度看.材料科学体现了自然界是一个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

  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角度出发,我们分析材料科学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在其中窥见自然辩证法原理。人类对于材料的利用的进步过程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过程。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的整体。人类无论开发了如何高等、先进的材料,其原料任然是来源于自然。应用于先进信息工程的芯片材料、先进航空航天科技的合金材料、用途广

  泛的高分子聚合材料都是来源于自然矿物等原料的提炼。人类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发展促进了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相应的,人类进一步对自然的开发又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数量和种类的可供研究的材料。人类改造自然过程实质上也是对自然的破坏过程,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整体,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新型材料如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用于净化污染的催化材料等的开发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一环。

  3.3从科学技术观看.材料学科研究的进步推动了科技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础上,我们对于材料科学的发展进行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在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解释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和动力,进而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对于材料科学,其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出于人类的需求。人类的进步可以从工具上来衡量,而工具必须是由材料制成,人类对于材料的利用程度决定了人类对于自然地改造开发能够到达哪一步。石器时代时,人类只能制造粗糙的石器;到了青铜,铁器时代,人类能够利用铁、木、瓷等材料等创造灿烂的文明;在信息时代,利用半导体材料,人类发明了大规模存储技术和远距离视话技术,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人类存在就要向前发展,发展就需要依靠新型的材料。从物理到化学,所有的自然科学的研究都离不开材料,凸透镜等光学材料促进了生物学的进步,钛合金材料推动了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半导体材料引起了计算机科学的兴起。人类的日常生活更离不开材料,能源危机、生态恶化,我们面临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都需要以先进的材料为基础。对于材料科学的研究,要着眼于人类最亟需的方向。

  4、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对设计材料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自然辩证法通过对科学技术各门学科发展的哲学考察,来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深化了其在艺术领域中对材料的认识。新的设计材料以更新的姿态纷纷涌现出来,可塑性无机材料、复合材料等都丰富了设计师的艺术表现。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使命,都会在设计师的奇思妙想下变成它们应有的艺术形象而奉献给全人类。每一种材料都是一种颜色,于是这些五彩缤纷的颜色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图画。

  人类进行设计创作的历史,从某种角度讲也是一部不断发现材料、发明新型材料,运用材料的历史。每一位设计师都应当在使用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时,注重使用材料的科学性,这一点正是我们经常忽略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对材料的认识和应用往往是经验性

  的,没有准确的科学界定,对材料的认识多是一般性对其外在的描述和以往的经验感受,而缺少科学的分析和把握。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特别是在工业艺术设计中仅仅靠以往的经验感受已经不能适应了。

  这一客观事实,要求我们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必须以自然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中的实际作用为根据,以自然科学发展史为基础,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历史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出发,研究和认识科学技术的性质、特点、体系结构、社会建制及其发展的内在矛盾和发展模式;研究和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影响:研究和认识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温变英、吴刚,《浅析聚合物共混研究中的哲学原理》

  [期刊论文]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1

  [2]刘宗昌等,《自然辩证法指引固态相变研究》[期刊论文]热处理

  2014

  [3]李天芳

  《自然辩证法学科问题探析》

  [期刊论文]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王能东《论作为实践智慧的自然辩证法》[期刊论文]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

篇四: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

  自然辩证法与材料科学的发展

  摘要:本文从论述了材料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辩证法的相互关系,利用自然辩证法,分别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的角度分析了材料科学的发展规律和未来方向。阐释了利用自然辩证法研究材料科学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材料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时代的发展需要材料,而材料又推动时代的发展,所以人们把材料视为现代文明的支柱之一我们目前所进入的信息时代,正是以半导体材料的发现与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材料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工艺和应用的学科,是现代兴起的一门学科,并且在现代科学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材料科学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得三大支柱之一。

  支撑起材料科学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性能、制备工艺和应用。这四个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个学科。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互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有别于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系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因此,利用自然辩证法研究材料科学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它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材料科学的发展规律,深化理解。通过对一般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的把握进一步分析材料科学的发展规律,抓住在研究中的重点,厘清思路,从而有可能实现对材料科学发展的推动和促进。

  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以材料的使用为标志进行划分。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一直到现代以半导体材料大规模应用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可以说没有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就没有人类文明。在现代,用于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显示及处理有关的信息功能材料,高强度、高刚度的结构材料,能源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等广泛支撑着人类的整个科学界的发展,支撑着整个人类文物质明的发展,因此可以说,材料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基础和支柱。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

  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基石。这些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分析、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和动力,概括其规律,升华其方法,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我们接下来将从这些角度,分析探讨材料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

  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角度出发,我们分析材料科学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在其中窥见自然辩证法原理。人类对于材料的利用的进步过程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过程。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的整体。人类无论开发了如何高等、先进的材料,其原料任然是来源于自然。应用于先进信息工程的芯片材料、先进航空航天科技的合金材料、用途广泛的高分子聚合材料都是来源于自然矿物等原料的提炼。人类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发展促进了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相应的,人类进一步对自然的开发又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数量和种类的可供研究的材料。人类改造自然过程实质上也是对自然的破坏过程,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整体,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新型材料如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用于净化污染的催化材料等的开发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一环。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础上,我们对于材料科学的发展进行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在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解释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和动力,进而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对于材料科学,其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出于人类的需求。人类的进步可以从工具上来衡量,而工具必须是由材料制成,人类对于材料的利用程度决定了人类对于自然地改造开发能够到达哪一步。石器时代时,人类只能制造粗糙的石器;到了青铜,铁器时代,人类能够利用铁、木、瓷等材料等创造灿烂的文明;在信息时代,利用半导体材料,人类发明了大规模存储技术和远距离视话技术,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人类存在就要向前发展,发展就需要依靠新型的材料。从物理到化学,所有的自然科学的研究都离不开材料,凸透镜等光学材料促进了生物学的进步,钛合金材料推动了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半导体材料引起了计算机科学的兴起。人类的日常生活更离不开材料,能源危机、生态恶化,我们面临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都需要以先进的材料为基础。对于材料科学的研究,要着眼于人类最亟需的方向。

  马克思科学技术方法论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对于材料学的研究,我们不能单纯地、泛泛的去实验,靠碰运气不仅难以得到有效的成果,而且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我们应该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吸取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基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当然,这种方法论的总结和发展不是一个两个人、也不是一代两代就能发展出来的,它是要经过无数科学家的演绎发展,归纳总结而的出来的。这些先人的智慧,我们要学会吸收

  利用,并且在实践中归纳总结,为材料科学技术方法论做出自己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讨论了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对于科学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规范。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是统一的,研究内容是开放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不断丰富和发展。材料科学的方法论也将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并相应地指导材料科学的发展。在未来我们对于材料科学中自然辩证法的探讨也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篇五: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

  得分:_______南

  京

  林

  业

  大

  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2013~2014

  学年

  第

  二

  学期

  课

  程

  号:

  课程名称:

  论文题目:

  学科专业:

  学

  号:

  *

  名:

  任课教师:

  83372-1自然辩证法

  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

  材料学

  **********

  ***

  二○一四

  年

  六

  月

  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

  王礼建

  (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江苏

  南京210037)

  摘要:本文有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说明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符合一定规律的。并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说明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关键词:高分子;发展;双刃剑

  PolymerMaterialsScienceTechnologyandDialecticsofNatureWANGLi-jian(CollegeofScience,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njing210037,China)Abstract:Thispaperdescribesanaturalpointofviewofdialecticspolymermaterialsscienceandtechnologydevelopmentisnotaccidental,butinlinewithcertainlaws.Andanalysisofitsdevelopmentprocesstobringarangeofissues,explainsscienceandtechnologyisa"double-edgedsword".Keywords:polymer;development;double-edgedsword1前言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实践活动,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历史的形成不断发展着的关于世界的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而狭义的科学专指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以及在这种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自然界都没理论知识体系。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创造和运用劳动手段、工艺方法、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总和[1]。

  1.1自然辩证法的内容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一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对自然观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信息观、系统观、1

  规律观以及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要求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自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及运用,使人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在许多方面进一步清晰化、准确化和精细化,并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高到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思想相适应的现代水平。对自然科学观的研究,自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方面研究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

  1.2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不但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探讨其在一定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而且也把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自然辩证法关于技术论的研究,就是从总体上探讨技术的性质和特点、技术发展的条件和规律以及技术和其他各种社会现象的关系等等。这一研究和自然科学论的研究共同为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其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起来。

  2科学技术

  什么是科学,广义的科学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实践活动;另一方面,科学是实践基础上历史地形成和不断发展着的关于世界的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和发展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侠义的科学专指自然科学,它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实践活动及在这种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自然界的理论知识体系。而一般如不特殊说明,科学指的是侠义的科学,即自然科学。

  什么是技术,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创造和应用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总和。

  2.1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

  材料是人类用来制造各种产品的物质,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它先于人类存在,人类社会一开始就与材料结下了不解之缘。材料的进步和发展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材料已经和能源、信息并列为现代科学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是工业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材料产品和产量是2

  直接衡量其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2]。

  高分子材料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的材料。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包括橡胶、塑料、纤维、涂料、胶粘剂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相对于传统材料如玻璃、陶瓷、水泥、金属而言是后起的材料,但其发展的速度及应用的广泛性却大大超过了传统材料,已成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等领域的重要材料。例如:一架飞机中,高分子材料占了65%的重量,而这仅仅是重量百分比,如果是体积呢,这百分比会更大。

  3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

  高分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人类认识实践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其他学科一样,遵循一般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从一开始的只会使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到使用经过人类改性的高分子材料在到人类自主创造自己需要的高分子材料。这一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客观规律。

  3.1天然高分子

  在远古时期,人类只会使用如皮毛、天然橡胶、棉花、纤维素、虫胶、蚕丝、甲壳素、木材等一些天然高分子。这也是由于当时社会生产了极度不发达所造成的,人们对其使用所积累的经验还不足以通过其他途径更好的使用这些天然高分子材料,或者说他们的智慧还不能够改造天然高分子材料。

  3.2改性天然高分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人类相应地开发了天然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和加工工艺。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公元105年左右,人们将自然界的纤维经过几部加工,就将枯枝落叶变成了书写用的纸。又如对橡胶的改性,在11世纪,美洲的劳动人民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开始利用橡胶了。1823年,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橡胶共厂,生产防水胶布。但当时没有什么特殊的橡胶加工设备,因为它采用的是溶解法。当时,橡胶制品遇冷则变硬,加热则发粘,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1839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橡胶与硫磺一起加热可以消除上述变硬3

  发粘的缺点,并可以大大增加橡胶的弹性和强度。

  3.3合成高分子

  而合成高分子的诞生和发展则是从酚醛树脂开始的。1872年,德国化学家拜耳(A.Baeyer)首先发现酚和醛在酸的存在下可以缩合得到无定形棕红色的不可处理的树枝状产物,但未开展研究;1902年,布卢默(L.Blumer)用酒石酸135份作催化剂,得到了第一个商业化酚醛树脂,命名为Laccain,但没有形成工业化规模;1905-1907年,酚醛树脂创始人美国科学家巴克兰(Baekeland)对酚醛树脂进行了系统而广泛的研究,于1909年提出了关于酚醛树脂“加压、加热”固化的专利,实现了酚醛树脂的实用化,有人提议将此年定为酚醛树脂元年(或合成高分子元年)。自此以后,合成并工业化的高分子材料种类迅速扩展。

  在此期间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设计实验,总结经验,并把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如:1920年德国科学家史道丁格(Staudinger)发表了划时代的文献“论聚合”,他提出了“高分子”、“长链大分子”的概念,这是人类首次对把对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作为一个学科来对待,极大的推动了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最终这位在高分子领域有极大贡献的科学家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也是世人对他的认可。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不是偶然的,首先这是一个大的趋势,确切的说是人类的需求,上文中提到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在使用高分子材料,人类离不开高分子材料,随着人类需求的增长,就要求高分子材料科学也不断发展;然后,这是无数科学家不断的实验、总结、再实验的必然结果,这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过程;最后,在此期间,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推动了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发展。

  4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4.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谈到“双刃剑”,人们总说科学是一把“双刃剑”[3],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科学和技术是有区别的:首先,科学和技术的目的不同,科学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它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的目的是改造自然,4

  它要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其次,从研究对象来看,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纯自然系统,基本上排除社会因素懂得干扰,而技术研究的是自然—社会复合系统;第三,评价方式不同,评价一项科学成果的标准是“真不真”,即看它是否准确的反映了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而评价一项技术成果的标准是看它“有用无用”,即看它是否能够给人们带来一定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此外,科学发展的模式和技术发展的模式、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特点、内容等也不相同,这一切一切使得我们有可能也有必要把科学和技术相对的区分开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三聚氰胺树脂是一种性能很好的塑料材料,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最大用途是用来制作色彩鲜艳的餐具,也可以制作电器制品,同时三聚氰胺还可以用作阻燃剂。但是有些人利用它的高含氮量添加到奶粉中,我们不能够说三聚氰胺是“双刃剑”,三聚氰胺本身只是一种高分子,而技术才是“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危害人类。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扔下两颗原子弹;给人类造成了大量的伤害致病和死亡,但不能说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双刃剑”。

  4.2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的利

  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这是显而易见的,在此就举一个小例子[4]:1928年,美国最大的化学工业公司──杜邦公司成立了基础化学研究所,年仅32岁的卡罗瑟斯博士受聘担任该所的负责人。他主要从事聚合反应方面的研究。他首先研究双官能团分子的缩聚反应,通过二元醇和二元羧酸的酯化缩合,合成长链的、相对分子质量高的聚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卡罗瑟斯在制备线型聚合物特别是聚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提高到10000~25000,他把相对分子质量高于10000的聚合物称为高聚物。1930年,卡罗瑟斯的助手发现,二元醇和二元羧酸通过缩聚反应制取的高聚酯,其熔融物能像制棉花糖那样抽出丝来,而且这种纤维状的细丝即使冷却后还能继续拉伸,拉伸长度可达到原来的几倍,经过冷却拉伸后纤维的强度、弹性、透明度和光泽度都大大增加。这种聚酯的奇特性质使他们预感到可能具有重大的商业价值,有可能用熔融的聚合物来纺制纤维。然而,继续研究表明,从聚酯得到纤维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因为高聚酯在100℃以下即熔化,特别易溶于各种5

  有机溶剂,只是在水中还稍稳定些,因此不适合用于纺织。

  随后卡罗瑟斯又对一系列的聚酯和聚酰胺类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多方对比,选定他在1935年2月28日首次由己二胺和己二酸合成出的聚酰胺66(第一个6表示二胺中的碳原子数,第二个6表示二酸中的碳原子数)。这种聚酰胺不溶于普通溶剂,熔点为263℃,高于通常使用的熨烫温度,拉制的纤维具有丝的外观和光泽,在结构和性质上也接近天然丝,其耐磨性和强度超过当时任何一种纤维。从其性质和制造成本综合考虑,在已知聚酰胺中它是最佳选择。接着,杜邦公司又解决了生产聚酰胺66原料的工业来源问题,1938年10月27日正式宣布世界上第一种合成纤维诞生了,并将聚酰胺66这种合成纤维命名为尼龙(Nylon)。尼龙的出现帮助了全世界的人类,解决了衣、食、住、行中的衣,意义重大,轰动了世界。现在,尼龙广泛用做衣服、地毯、帘子线、降落伞、轮胎、缆绳、安全皮带、帐篷、牙刷毛等。

  4.3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的弊

  4.3.1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对环境的危害

  众所周知,近些年白色污染越来越严重,塑料袋就是高分子材料,多是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口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目前科学家们在研究可完全降解的塑料制品,如聚乳酸,全淀粉塑料6

  等,但是其高昂的价格使得其发展受到了限制,虽然像美国这样的大国已有工业化生产的玉米淀粉塑料,但是在中国,一个粮食紧缺的国家,用玉米来做塑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限塑令,但是其实效果不是很好,开发出一种可降解的廉价的塑料品种才是正确的选择。

  4.3.2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对能源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可以分为合成高分子和天然高分子[5],而合成高分子的的原料几乎全部来自石油,中石化,南京的扬子石等它们通过分离石油而得到不同的高分子原料,前面提到塑料大多由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制成,而这些都是来自于石油。也就是说,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自然资源的一个匮乏的过程,加之使用这些资源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和技术的有限都会造成能源的匮乏。

  1973年冬到1974年期间,汽油短缺严重地影响了许多美国人的生活。对于很多一直自己开车上学、上班和去商店的人们来说,汽油短缺成了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汽油短缺在美国不同地区的持续时间和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在新英格兰,事情糟糕到了极点,司机们黎明时就在加油站外排起了长队,有些州采取了一种简单的配给措施:凡车牌照是奇数的汽车在奇数日加油,车牌照是偶数的汽车在偶数日加油,结果司机们交换牌照成了司空见惯的事。许多加油站停了业,那些尚能开业的加油站也缩短了营业时间。为了阻止焦虑的司机们在每一次加油时都把他们车上的油箱加满,各加油站的经理贴出通知,标明本站售给每位司机最高加油量的限额[6]。现在已经是2012年,这种现象更加的突出。

  4.3.3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对食品行业的影响

  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各种食物都或多或少的还有高分子添加剂,如抗氧剂,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是比较复杂的,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有的抗氧化剂可以放出氢离子将油脂在自动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过氧化物分解破坏,使其不能形成醛或酮的产物如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等。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就是高分子化合物。

  但是总有一些人有意或无意的行为,给人们带来了恐慌,如上文提到的三聚氰胺事件,又如,现在的“谈火锅色变”、一些山寨版的“浓汤宝”等,有很多的汤料都是高分子材料的化学工业品,而这些都是高分子界的7

  “人才”发明出来的,当然,我们必须说明的是有些并不是为了“害人”而去发明出这些高分子,而是被一些眼中只有利益的不法分子偷用了这些技术,他们明知道有些高分子化合物食用后对人体是有害的,但是,他们不顾他人的利益,依然使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其实不只在高分子领域,像双汇的瘦肉精事件,南林毒豆芽事件,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现在的食品安全需要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我们的政府部门也要引起高度的。

  4.3.4合理利用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

  正是由于上面提到的问题,我们需要合理利用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首先,有关部门应建立一定的法律设施,对于影响不好的现象要坚决制止,如白色污染现在已成如此,我们无法改变,只能慢慢治理,但是还有很多污染,我们可以防患于未然,不要有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其次,全社会要有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爱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减少浪费,合理利用。最后就是要加强科技道德意识,尤其对科学家,科学家不能保证他的成果被人用来干不法的事,但他知道他做出来的东西如何使用,正确的合理的使用,同时阻止那些罪恶的利用。另外一些企业、商家也要有良知,不能只顾企业的利益,而不管人们的健康,如有这种事件发生一定要严惩。只有这样才能把科学技术应用的更好。

  5总结

  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在现今社会发生这巨大的作用,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对高分子材料的需求、科学家的不断实践和主观能动性都推动了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然而伴随着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体现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思想,在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要加强科技道德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使高分子材料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梅宗奇,周思国.自然辩证法教程[M].南京林业大学自编讲义.2007年5月:51.[2]黄丽.高分子材料[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1.[3]维纳.人有人的用处[M].商务印书馆,1978,132.[4]潘祖仁.高分子化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北京第四版第四次印刷.[5]金日光,华幼卿.高分子物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1月北京第三版第四次印刷.[6]赵杰.科学还值得信赖吗?[J].宁夏党校学报,2003年11月第5卷第6期:60-63.9

篇六: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

  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摘

  要

  材料科学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基础,是工业生产的支柱产业。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合成与制备、结构与性能的基础关系,确立材料的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确立材料的成分与合成、加工方式之间的关系。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材料科学无时无刻不与自然辩证法来相联系。所以将自然辩证法运用于材料科学的研究不仅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有深远意义。本文将就自然辩证法主要观点以及其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作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可持续发展;

  材料科学研究;

  应用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80年代代文明的三大支柱。80年代以高技术群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这主要是因为材料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1]。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形态、结构、属性、变化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绝对和相对、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因此,研究材料科学与哲学物质范畴之间存在必然内在的联系,将自然辩证法运用于材料科学的研究不仅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有深远意义。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开拓了学生视野,开阔了思路,扩大了知识面,改善了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专博结合,活跃了思想,在所学的各门孤立的知识块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加深了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头脑里形成一幅较完整的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提高了理论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综合研究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1自然辩证法

  1.1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3]。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研究领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4]。

  1.2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自然界的辩证法[5],即自然观;自然科学认识的辩证法,即认识论;自然科学发展的辩证法,即科学观。其中,自然观部分集中论述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基本范畴、基本规律和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认识论部分则主要探讨了自然科学认识的来源、发展过程和检验标

  准,并论述了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假说、演绎、归纳等方面的问题。在科学观部分主要论述了自然科学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它的体系结构和发展的规律性问题。这三个部分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它和各门具体科学技术一样,都是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研究方法的规律性探索,这表明了它具有科学技术特性。

  自然辩证法是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能够很好地指导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活动。2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理念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随着生产活动的增加和工业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已引起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各种统计资料表明:材料及其制品是造成能源短缺,资源过度消耗乃至枯竭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人类既期望获得大量高性能或高功能的各种材料,又迫切要求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提高人民的生存质量,并使文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人类发展和生存所必需的材料及其工程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1可持续发展内涵

  可持续发展思想认为发展与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主要涉及到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意义上的发展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协调能力相适应。3)可持续发展要求体现出环境资源的价值。

  4)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

  5)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以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强调

  “综合决策”和“公众参与”。把可持续发展概念仅仅理解为经济(GNP)的持续增长是不全面的。2.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实质

  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在多重因素的约束下,力求“发展”和“持续”两个相关变量和取最大值,达到这一最大值的途径就是可持续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概念可表示为:对于未来任意时刻t,社会生活指标体系各指标变化值之和或其速度均大于零[6]。

  2.3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要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要求包括: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2)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3)生态文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4)公平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尺度;5)社会的广泛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结合自然辩证法思想,不难看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要素:需求

  和对需要的限制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生活过程是以不同形式大量消耗

  改变和转

  化各种材料的过程,显然人们行为在各方面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必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接踵而至的是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能源锐减、资源枯竭等严重的环境危机,这些问题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环境保护热潮。对于材料行业而言,更加关注材料的合理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联系,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对象的哲学思考,最终确立起和谐的自然发展观,也就是可持续的发展思想在行业内的最好体现[7]材料的发展应用是技术革命与创新的基础和社会前进的动力,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同时,材料开发应用中所产生的创新性思想方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内容,促进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加深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为后盾,而新材料的发展适应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证。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1材料具有自然属性

  自从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使用材料,从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钢铁时代—信息时代。在漫长的人类活动过程中,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材料,在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中,材料随处可见,桌子、椅子、房子、汽车,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材料制造而成的。而这些材料都来源于自然,制造桌椅的木头来源于森林,房子用的砖头来源于大地,汽车用的钢铁,铝等来源于矿场。虽然我们的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进入了信息时代,现在用的很多都是高科技的产品,但无论产品多么先进,原材料都来源于自然。所以说材料具有自然属性。

  3.2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源于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材料的需求,人们不断地发展创造各种各样的材料以满足各种各样的性能要求。材料的性能取决于材料的成分、结构、微观组织和缺陷等,任何一种材料的宏观性能或行为,都是由材料的成分和微观组织结构决定的。材料在制备、加工、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都可能受到自身成分、组织和外部环境(温度、压力等)的共同作用而产生成分与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性能[8]。要获得满足性能要求的材料,就需要对成分—结构—组织—性能之间的规律进行研究。同其他科学一样,其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归纳法,演绎法,实验法。

  归纳和演绎是自然辩证法中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科学思维方法,实验法是科学抽象中重要的思想模型[9]。材料科学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材料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需要通过试验获得数据,经验。但这只是科学认识的基础,我们要通过归纳和演绎将它上升到理性认识——规律、理论,这样就可以反过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而将其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综上所述,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是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应用,是科学抽象和科学思维对科学事实价值性的提升。正因为有了自然辩证法,材料科学才能够从中借鉴并加以运用,形成自己的研究体系,也因此才能使材料科学成为一门合格的学问、一门真正的学科。3.3材料科研中的自然辩证法

  材料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产品需要经过实验阶段,然后再投放生产。这个实验过程也称为科研过程,在科研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选题。这是因为: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它关系到科研的方向,目标和内容,直接影响到科研的途径和方法,课题选择是否恰当决定了科研工作进度的快慢以及科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发展前途,科研选题是决定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和首要环节。

  所以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①

  选课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和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②

  所选课题应具有创新性,应是前人和他人未解决或未完全解决并预期能出成果的科技问题;

  ③

  所选课题一定要有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

  ④

  选题时必须考虑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根据实际具备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件来选择科研课题[10]。

  此外,在接下来的试验过程中、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都需要遵循科学,实事求是的原则,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以后的实践中。4、结论

  自然辩证法科学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从而为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下材料科学研究应该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出现的同时也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对立中求统一,在矛盾中求发展。人类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的统一,离不开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制约,离不开物质性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根本基础。

  从材料的自然属性到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与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的联系,再到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研中的应用,每个方面都折射出自然辩证法的影子

  所以说,材料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辩证法。一部材料科学的发展进步史,就是自然辩证法在其中的应用史。材料开发应用中所产生的创新性思想方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内容,促进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加深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探索材料科学研究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内在自然规律,对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材料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篇七: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

  论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姓名:

  学号:

  专业:

  [摘

  要]材料科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技术。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所以材料科学无时无刻不与自然辩证法来相联系。本文将就自然辩证法主要观点以及其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作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

  材料

  研究

  应用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F.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ofNatu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人类对材料的使用始于远古时期,而对材料进行系统的研究则始于19世纪中叶。随着物理、化学及相关学科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材料科学的发展:在种类上,由传统的金属和陶瓷材料派生出高分子、混凝土以及复合材料;在性能上,由结构向功能、智能以及结构、功能、智能复合的方向发展;在结构层次上,则由宏观进入微观纳米尺度。而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是人们对材料规律探索和总结的过程,所以材料科学无时无刻不与自然辩证法相联系[1]。

  一、自然辩证法的内涵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包括三部分: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亦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它和各门具体科学技术一样,都是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研究方法的规律性探索,这表明了它具有科学技术特性。

  自然辩证法是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能够很好地指导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活动[2]。

  二、材料研究中的辩证法

  (一)材料具有自然属性

  自从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使用材料,从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钢铁时代—信息时代。在漫长的人类活动过程中,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材料,在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中,材料随处可见,桌子、椅子、房子、汽车,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材料制造而成的。而这些材料都来源于自然,制造桌椅的木头来源于森林,房子用的砖头来源于大地,汽车用的钢铁,铝等来源于矿场。虽然我们的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进入了信息时代,现在用的很多都是高科技的产品,但无论产品多么先进,原材料都来源于自然。所以说材料具有自然属性。

  (二)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源于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材料的需求,人们不断地发展创造各种各样的材料以满足各种各样的性能要求。材料的性能取决于材料的成分、结构、微观组织和缺陷等,任何一种材料的宏观性能或行为,都是由材料的成分和微观组织结构决定的。材料在制备、加工、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都可能受到自身成分、组织和外部环境(温度、压力等)的共同作用而产生成分与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性能[4]。要获得满足性能要求的材料,就需要对成分—结构—组织—性能之间的规律进行研究。同其他科学一样,其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归纳法,演绎法,实验法。

  归纳和演绎是自然辩证法中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科学思维方法,实验法是科学抽象中重要的思想模型。材料科学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材料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需要通过试验获得数据,经验。但这只是科学认识的基础,我们要通过归纳和演绎将它上升到理性认识——规律、理论,这样就可以反过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而将其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综上所述,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是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应用,是科学抽象和科

  学思维对科学事实价值性的提升。正因为有了自然辩证法,材料科学才能够从中借鉴并加以运用,形成自己的研究体系,也因此才能使材料科学成为一门合格的学问、一门真正的学科。

  (三)材料科研中的自然辩证法

  材料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产品需要经过实验阶段,然后再投放生产。这个实验过程也称为科研过程,在科研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选题。这是因为: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它关系到科研的方向,目标和内容,直接影响到科研的途径和方法,课题选择是否恰当决定了科研工作进度的快慢以及科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发展前途,科研选题是决定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和首要环节。

  所以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②

  选课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和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②

  所选课题应具有创新性,应是前人和他人未解决或未完全解决并预期能出成果的科技问题;

  ③

  所选课题一定要有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

  ④

  选题时必须考虑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根据实际具备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件来选择科研课题。

  此外,在接下来的试验过程中、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都需要遵循科学,实事求是的原则,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以后的实践中

  三、结论

  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从材料的自然属性到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与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的联系,再到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研中的应用,每个方面都折射出自然辩证法的影子。所以说,材料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辩证法。一部材料科学的发展进步史,就是自然辩证法在其中的应用史[3]。

  [参考文献][1]杨水旸.自然辩证法概论[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2]黄新民等.材料研究方法[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前言.[3]杨水旸.自然辩证法概论[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篇八: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

  自然辩证法材料

  一、试论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相互关系及现实意义。

  1.工业文明是指工业社会文明亦即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言的第二次浪潮文明,它贯穿着劳动方式最优化、劳动分工精细化、劳动节奏同步化、劳动组织集中化、生产规模化和经济集权化等六大基本原则。迄今为止,工业文明是最富活力和创造性的文明。工业社会是唯一的一个依赖持续的经济增长而生存的社会。

  2.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

  另一方面,工业文明创造的科学技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工业文明时代,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经过三次科技革命的沈礼,科学技术渗透到了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建设生态文明,不仅不能完全抛弃工业文明所创造的科技,相反更要有选择的继承它所创造的一些优秀成果,对于工业文明所创造的科技,生态文明并非是奉行拿来主义、全盘吸收,而是要批判地继承。对那些破坏环境的、落后的技术要坚决抛弃:对那些能够为生态文明服务的技术,则可以有选择的保留或在改进的基础上予以保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工业文明的科技在认识与调节人类自身、认识和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和调节人的活动对自然的影响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生态文明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扬弃。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最高境界

  工业文明基于这样一种哲学理念,即认为人与自然分离,对立人高于自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只是满足人类需要的工具,崇尚人类“统治自然”“做大自然的主人”,把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看做是唯一目的。在这种传统的工业文明价值理念的驱使下,经济至上主义横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然而,在人与自然的对立中,大自然也在以生态规律作用的形式对人类实施报复和惩罚。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突出表现为森林锐减、土地退化、淡水匮乏、酸雨和温室效应加剧、人口增长、能源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是难以为继的。这种把GDP的增长放在绝对的中心地位,只注重经济上的投入产出而不顾生态的可持续性的理念,是一种片面的、不科学的发展理念[4]。

  生态文明是在扬弃工业文明基础上的“后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演进中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立在把“人—社会—自然”看做是一个辩证、发展、整体的生态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生态文明是在合理继承工业文明的基础上,用更加文明与理智的态度对待自然生态环境,反对野蛮开发和滥用自然资源,重视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益,努力保护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下的发展,不仅是工业和经济的发展,也是生态环境的发展;生态文明下的进步,不仅是社会的进步,也是人—社会—环境系统的整体进步。

  总之,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继承和超越,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的阶段。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

  代永续发展。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改造生态环境的能力和范围不断扩大,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经济繁荣的危害。人与自然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污染加重,自然灾害加剧,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生态危机已经极为严重,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生存、社会发展进步和国家兴盛。面对来自大自然的报复,生态文明是必须做出的理智选择。正是这种清醒,推动着人类文明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人们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上当今社会发展主旋律的位置,成为全球性的时代潮流。它预示着人类进人一个新的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时代。

  随着环境恶化日益严重,生态文明成为新世纪人类文明的大趋势。在过去的数十年,基于环境问题的国际间合作愈加频繁,中国政府也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1993年,《中国21世纪议程》完成初稿;2007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布,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2022年11月,政府宣布2022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标。在生态文明的引领下,中国坚持以保护环境为基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二.试论技术创新的类型?并论述国防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1.技术创新的基本内涵

  2.技术创新的类型

  技术创新概念的多样性决定了技术创新类型的多种多样。技术创新的分类方法有两大类:宏观与微观分类法和创新客体与主体分类法。技术创新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按重要性分类。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科学政策研究所(SPRU)提出,按重要性将技术创新分为渐进性创新、根本性创新、技术系统的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的变更四种,一般人们关注前两种。渐进性创新又叫改良型创新,这是一种技术上渐进的、连续的创新,主要是由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引起的。渐进性创新虽然创新程度小,但是重要性不可低估。根本性创新不是一种连续的技术变化过程,而是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活动。

  2)按生产要素分类。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假设只存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并认为技术创新可以区分为:节约资本型创新,即活劳动在产品价值构成中所占比重增大,这时经济向劳动密集型靠拢;节约劳动型创新,即资本(物化劳动)在产品价值构成中所占比重增大,这时经济向资本密集型靠拢;中性创新,即在产品价值构成中,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各自所占比重不变。

  3)按对象分类。厄特巴克等人根据技术创新中创新对象的不同,将创新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过程)创新。产品创新是指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的商业化,包括重大(全新)的产品创新和渐进(改进)的产品创新。工艺(过程)创新是指产品生产技术的变革,它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的组织管理方式,也包括重大(全新)的工艺创新和渐进(改进)的工艺创新。

  4)按客体(技术领域)分类。按创新所属的技术群体分类,就是按技术类别把相同技术和工程特性的创新汇聚在一起。

  5)按主体分类。创新的主体有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因此可以按产生创新的活动部门分为企业技术创新、大学技术创新等。

  6)按创新时序分类。按照创新的先后次序可以分为率先创新和模仿创新。率先创新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主要依靠自己力量的首次创新,也称为一次创新。模仿创新就是以率先创新者为榜样,并在前者基础上的改进,又叫做二次创新。

  技术创新还可以按动力、依据等其他标准进行分类。

  3.国防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科技已经成为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国防科技创新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共同的战略选择。

  (1)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需要国防创新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科学技术尤其是高科技处于关键新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而且已成为现代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支持科技创新已地位,高科技和高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将产生经济上的生产力、政治上的影响力、军事上的战斗力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国防科技创新更是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中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条件。

  (2)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国防创新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科技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

  (3)打赢现代战争需要国防创新

  在信息时代,战争的形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军工信息化创新在我国信息化创新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于加强国防建设、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保证打赢现代化战争起着关键性的制约作用。在现代战争的过程中,谁能赢得信息战的胜利,谁就能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4)促进经济增长需要国防创新

  我国在武器装备研制生产、核电建设、航天科技工业、民用飞机研制生产、船舶制造等国防工业取得快速的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与产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经过55年的建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简单仿制到自主研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先后研制、生产了大量新型武器装备,武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军民结合型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培育了“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核心的先进军工文化。但也要清楚的看到,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欧美先进科学技术水平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在很多领域还需要依靠国外进口技术和材料,部分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还未能掌握,这严重制约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比如,在我所学的图像处理方向,我们有很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都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但在一些尖端领域,如先进航空复合材料,我们的研究还是很薄弱,有些地方还要依赖欧美,也就必然会受制于欧美,这严重制约了我国航空航天业向纵深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国防科技创新的建设,发展自己的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加强自主创新。

  实践证明,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具体到航空工业,大推力发动机、先进零件加工制造技术和

  设备、先进航空复合材料等技术都是制约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核心领域。在发展技术特别是战略技术及其产业方面,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强调国家意志。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关键技术,提升关键产业水平,应当成为新时期我国技术进步的基本立足点。歼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摆脱了引进仿制的老路,其外形结构设计实现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引进的英国斯贝发动机,经过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了自主投产,为我国国防事业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成为自主创新的典范。

  三.为什么说控制科学技术的负效应是当代工程师的重大责任。

  科学技术会造福于人类,推动社会进步,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又并非总是有益无害的,它有可能导致与人类利益相悖的消极后果乃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为了合理的利用和发展科学技术,使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与人类生活协调发展,不能只讲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科学技术乃是一把双刃剑,必须避免对它的无节制的应用与滥用,并要正视和尽力解决因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而带来的社会问题。

  当今科学技术的负效应主要表现如下:

  生态方面的负效应:

  我们在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时,只预期到了好的和有利的结果,并没有考虑到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工农业的废水排放,工业废气排放,植被破坏等都使得水产动物减产,动物天然栖息地缩减,许多稀有动物更是濒临了灭绝的危险。臭氧层被破坏,紫外线辐射增强,手机、电脑、打印机、电磁炉这些顺应科技发展产生并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产物造福我们人类的同时,散发的电磁辐射污染不仅能导致机体畸变和癌变,甚至对整个生态环境都产生了不容小觑的负面影响。

  环境方面的负效应:

  近年以来,科学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导致了社会物质生产的现代化。然而,伴随工业化高速发展而产生的工业废物、化学农药、放射性元素、噪声和电磁波等却也在大肆污染和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海,致使鱼类受害,数量减少,甚至灭绝。森体的无节制砍伐,植被的大规模破坏,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诱发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工厂、交通工具以及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派出大量二氧化碳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日益增高,产生温室效应,致使全球变暖。

  能源方面的负效应

  现代工业化进程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加剧了人类对能源的需求程度。人类如果继续毫无节制的消耗资源,很有可能会爆发全球性的能源供应短缺和危机。人类的子孙后代将陷入难以揣测的环境之中。

  社会方面的负效应:

  (1)生理方面的负效应:

  科技负效应对人类生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转基因食物和转基因器官移植等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已经对人类本身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克隆技术的不成熟及其本身很可能存在着固有的致命缺陷,对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的生物的健康生存和成长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人工合成化学物质以及很多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也已经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科技发展产生的致使癌变的因素日益增多,这些都是对人类生理方面不可忽视的副作用。

  (2)心理方面的负效应:

  科技负效应对人类心理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对科技的过度依赖,将影响人们自身学习、创造等智力功能的发展和完善,而且容易使人产生脱离和逃避现实的趋向,影响人类正常的社会交往和情感沟通。另外,现在科技的高速发展,在人群中引发了焦躁和忧虑的心理状态,引发身心分裂,长此以往发展下去极容易引发人类无法承受挫折、理智判断事物、丧失了解和掌握新鲜事物的信心以及思想和行为混乱等更为严重的心理病症。科学技术对人类的这些负面影响,必然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综上,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类自身三大和谐方面产生负效应,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要寻求这些负效应产生的原因并尽力克服之,从而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科学技术负效应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解决的办法亦非唯一不变。仅仅认识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作为当代工程师,对消除科学技术的负效应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办法,标本兼治,加以消除。

  科学技术的负效应还表现在:

  第一,科学技术的大量应用,破坏生态和环境,使人类居住环境恶化。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对自然的了解和驾驭能力越来越强,人类在战胜自然的同时,科学技术却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全球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信息安全问题和生物制品与生态安全问题等。

  第二,当代以器官移植为代表的医疗技术,以克隆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网络技术在其各自的领域里都与传统伦理道德发生冲突,并因此产生了许多伦理问题。比如,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将人或者动物体内的一些器官植入患者体内,使患者获得新生;克隆技术发展及

  克隆人问题,导致人的伦理混乱,引起社会冲突;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犯罪活动出现智能化。

  第三,科学技术的滥用威胁着世界和平。一些国家由于掌握着先进的技术,把高科技运用于战争武器,对世界和平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很多人归结为科学技术负面效应产生的根源在于科学本身的不足。然而,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科学技术只是一种无意识的方法或工具,人们用它与不用,用来干什么以及结果如何,它本身一无所知,它完全没有善与恶的追求、喜与悲的情感表现。正如马克思哲学范畴里的价值是指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与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一致或符合。例如核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的利和弊,取决于主体,因主体不同而不同,这表明了人们需要技术来造福于自然和人类,还是破坏,完全是由主体决定的。

  因此,与其说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负面影响,不如说使用者伦理道德的失范所致。包括克隆人在内的任何技术手段,如果出现了反人类的现象,那也不能归罪于作为工具性的技术本身,只能归罪于使用它们的人类自身。总之,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于寻求克服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途径就应该从人类自身出发。

  四.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怎样提高创造性思维?

  1.思维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现象,泛指理性认识或理性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地和概括的反映。创造性思维是指那些能产生新颖成果、有创见的思维活动,新颖性程度越高,创造性就越强。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也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实质和核心。创造性思维是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思维过程。是一种以非形式化、非理性为特征,以非逻辑思维为核心的思维方式。这种独特的思维常使人产生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决策,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

  2.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有:1).思维成果的创新性,主要指其在科研活动中发现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提出新规律、概念、原理、假说、模型等2)、思维形式的反常性,指打破常规,另辟蹊径。3)、思维过程的辩证性,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的综合性。4)、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从全方位、多侧面、非线性、动态地考察问题。5)、思维主题的能动性,指创造主体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直接的、被动的、简单的反映。6)、思维结果的现实性,指创造结果具有使用价值或现实意义。

  有这样一句话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爱迪生的名言,让我们懂得勤劳和汗水可以造就出天才和成功。其实不然。因为在这句话的原文后面,还有这样一句关键的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爱迪生向我们传达出什么?成功不单单是汗水那么简单,那灵感究竟又是什么?灵感,其实就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思考方法,引领人们发现新的途径的一种方式,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影子。回顾历史长河,从古到今,从古代四大发明,到近代工业制造,小至企业发展,大至社会行业兴衰,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因子的渗透作用。勤劳并不能带来本质性的改变,汗水不能提升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创新性和创作力,却能!时光车轮行至二十一世纪,电子计算机出现,令如今的时间网络普及、新行业不断诞生、人类工作方式、人际沟通途径等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而新的多个行业,如创意产业和信息产业

  发展的基石就是创新思维,人类日常的经济生活没有像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如此依赖创新思维的作用。

  3.从方法论的角度上分析,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创新性思维

  (1)明确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

  豁朗阶段,也即顿悟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准备和酝酿,思维已达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进入一种豁然开朗的状态,这就是前面所讲的灵感。

  验证阶段,又叫实施阶段,主要是把通过前面三个阶段形成的方法、策略,进行检验,以求得到更合理的方案。这是一个否定-肯定-否定的循环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检验,从而得出最恰当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2).加强两类思维能力的训练,从直接引起思维变革的要求出发,侧重点放在对具有跳跃突变功能的非逻辑思维(联想、想象、灵感、直觉)能力的培养与开发上。

  (3)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相互结合,并使其实现最优化。遇到问题朝不同方向寻找解决方案,当所有方案确定后利用收敛性思维江问题的解决方案集中在某一个上进行突破。

  (4)同时利用横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并举思考,在不能从逻辑上解决问题时,从侧面思考,来寻找突破口,避开思维定势,突破传统思的束缚维离实现问题的解决。

  结合以上4个方面的方法论特点,青年科技人员培养及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培养发散思维,探询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其次是要发展直觉思维,直觉往往是发明创造的先导;然后

  需要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者均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是建立在广泛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另外还要培养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人们感到惊奇时,在情感上燃烧起来对这个问题追根究底的强烈的探索兴趣时开始的;最后,需要我们能够展开“幻想”的翅膀,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还能够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五.从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论述提高科学研究道德。

  1.科学共同体:遵守同一科学规范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群体。在同一科学规范的约束和自我认同下,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掌握大体相同的文献和接受大体相同的理论,有着共同的探索目标。它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范畴之一。科学家集团的一般抽象存在形式。其深刻内含在于它的特殊的体制目标、行为规范和精神气质。

  科学共同体一词是借用了社会学中“社区”的概念。科学共同体是以共同的科学范式为基础形成的科学家群体,是科学社会组织的基础和核心。科学共同体具有特殊的体制目标、行为规范和精神气质,其任务是在科学范式指导下,根据共同的实践规则和标准从事科学研究。

  体;另一方面,科学共同体则发挥着维护科学建制体制目标和行为规范的功能,离开了科学

  家的自律、相互之间的交流与监督而构成的科学共同体,科学建制的体制目标的实现、规范的维护和奖励的分配是无法完成的。

  科学共同体有许多分类标准,如以学科、国籍、地区等来划分。但科学共同体内部的社会分层标准主要是两类:①按人的属性如性别、年龄来分层;②依据人的社会属性如收入、权力、权威和声望、教育程度、职业

  等来分层。随着科学整体化趋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由一个科学共同体转移到另一个科学共同体,或者在多门交叉学科创立新的科学共同体。

  科学共同体的功能表现在:能形成持续的科学研究能力,对科学成果进行同行评议,为科学家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的机会等。科学共同体的社会作用,是通过科学研究工作的实际社会效果和在科学共同体中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表现出来。

  尽管有上述变化,但科学研究中追求创新、客观求实、批评怀疑的精神气质没有改变

  科学共同体的科学道德责任主要体现在:

  一是科学开展学术评价。科学共同体对科学研究具有独立于社会的评价标准,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首先是在科学共同体内得到评判,科学家的声望、地位主要由科学共同体决定。科学评价要公平公正。面对科学家们长期而又艰辛的科学活动,科学共同体要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承认他人的贡献,发自内心地尊重竞争者的努力,坦诚直率地进行学术争论,勇于承认研究成果中的错误和失误,明智地回避利益冲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科学研究中必要的合作机制,形成相互激荡的思想氛围,使每个科学家更加负责任地开展科学研究,在广袤无边的科技领域前赴后继、辛勤耕耘,不断探索自然规律,创造科技新知,推动科技创新,增进人类福祉。

  科学共同体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共同体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十九世纪中叶,科技革命的大潮席卷了世界各地,近代科技开始兴起,处于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因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导致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和科学共同体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科技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积极赶超

  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遗憾的是,在我国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科学共同体却没有及时跟进,科学家的道德素质没有全面适应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科学道德规范的形成也尚在酝酿之中。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逐渐成长成为引领时代科技潮流的“大腕”,但科学道德教育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是个别科学研究者败坏科学道德的重要原因。科学共同体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承载者,服务公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类福祉的倡导者,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就必须不断加强科学道德的制度建设,形成被全体科学共同体成员认同的道德准则。要广泛开展科学道德教育,从学生时期就要树立崇高的科学理念,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道德操守。要加强科学不端行为防治,坚持教育与惩治相结合,将已经发生的学术不端事件作为典型案例,深刻进行剖析,警示广大科学研究者端正学术态度,采取有力惩治措施,使学术造假者为自己的不端行为付出高昂代价,让他们在科学研究的领域再无立锥之地。要重视从根源上对科学不端行为进行防范,采取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方式,使广大科学共同体成员始终保持探索激情,增强创新意识,传播科学思想,维护科学形象,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谱写出科学家无愧于时代的华彩乐章。

篇九: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

  自然辩证法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姓名

  蒋记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研1505班

  学号:S20150193摘要:

  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发现或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各种物质通过这种联系组成特定的系统来实现特定的功能。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时代潮流下,科学技术得以快速的发展。人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在工业生产日益现代化的今天,机器人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及。因此,对于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工业机器人方面。本文就自然观的哲学依据来浅析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促进作用,矫正作用。而工程技术的发展反过来起到了,验证作用,价值作用;因此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工程技术的发展是相互制衡的关系,两者处于彼此映射地位,相互制约着对方的发展,彼此相互促进,相互验证,相互检验,循序渐进。

  关键词: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制衡作用

  1.绪论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相辅相成的、分不开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社会规律能力的集中反映。然而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同时科技给环境、健康和伦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在科技发展今天,自然观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指导思想给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直接先驱是德国古典自然哲学[2]。康德关于空间与时间、物质与运动、变化与发展所作的哲学思考,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刻画

  了一幅关于宇宙的结构与发展的宏观图景。黑格尔指出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的关系就在于范畴的转换。提出了“自然界自在地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的著名论断。论证了空间、时间、运动和物质的统一,提出了物质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猜测到最简单的生命是从化学过程产生的。同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

  2.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概括起来有六条[5]。第一,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第二,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第三,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机能;第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第五,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第六,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

  2.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特征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和存在是人类研究自然界的认识前提。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统一。自然界还包括人参与其中的人化了的自然界,是人创造、占有和“再生产”的自然界。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重大飞跃。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在任何时候,人的能动性的发挥都不是不受制约的,不是无限的、绝对的;人在自然界里能获得多大的自由,并不单纯取决于人的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同时也取决于对人的受动性的认识程度和控制能力。

  2.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建立的重大意义

  人类自然观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实践水平、认识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建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这是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局限性,吸取了它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批判了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第二,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观、科学方法论、和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第三,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第四,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指出只有把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使自然科学真正成为人的科学。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科学技术的制衡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作为科学技术变化、发展最高理论概括的自然观,现代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体系化和复杂化都使得科学技术应当引入自然观的分析策略,自然观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出发点,因为任何人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以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新发现和自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科学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正面的影响,在积极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也有巨大的危害性: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式”

  的发现,原子物理理论的发展,使人类掌握了核能技术,但也带来了广岛和长琦的核灾难,人类第一次具有了自己毁灭自己的能力;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可也带来了太多的战争太多的纷扰;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具备了以前由上帝垄断的创造生命的权力,可这也带来了社会伦理的紊乱;现代工业飞速发展使得生态问题日益尖锐,非再生资源的枯竭使资源形势越来越严峻……更为严酷的是,现代科技在给我们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的同时,带来的负面问题似乎越来越让我们难以承受,越来越让我们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生存困境,甚至不得不付出成倍的代价,才能平复那些提高和改善背后的塌陷和毁损。

  从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开始,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20世纪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的大量涌现和广泛应用,使得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显示出新兴科技无比恢宏的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如今,科学技术作为改变世界的主导力量,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了更加明显的基础性和带动性作用。这正是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及其给人类带来的福祉。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科学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正面的影响,在积极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也有巨大的危害性: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式”的发现,原子物理理论的发展,使人类掌握了核能技术,但也带来了广

  岛和长琦的核灾难,人类第一次具有了自己毁灭自己的能力;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可也带来了太多的战争太多的纷扰;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具备了以前由上帝垄断的创造生命的权力,可这也带来了社会伦理的紊乱;现代工业飞速发展使得生态问题日益尖锐,非再生资源的枯竭使资源形势越来越严峻……更为严酷的是,现代科技在给我们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的同时,带来的负面问题似乎越来越让我们难以承受,越来越让我们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生存困境,甚至不得不付出成倍的代价,才能平复那些提高和改善背后的塌陷和毁损。试想,会不会有那么一天,人类终将毁灭于自己手中?通过下面的分析让我们进一步认识: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例如,超过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排放污染物的标准,超种类、超量、超浓度排放污染物;未采取防止溢流和渗漏措施而装载运输油类或者有毒货物致使货物落水造成水污染;非法向大气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

  是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

  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特别是空气污染近年来呈现加剧的趋势,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状污染物、酸雨、一氧化碳、氟化物、铅及其化合物,这些污染物都是人类的发展向大气中排放的物质。

  从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开始,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20世纪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的大量涌现和广泛应用,使得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显示出新兴科技无比恢宏的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如今,科学技术作为改变世界的主导力量,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了更加明显的基础性和带动性作用。这正是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及其给人类带来的福祉。然而,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技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舒适、高效、快捷和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交通事故和核战争威胁等一系列负面影响,然而当技术一旦发生失控时还会造成更大的灾难。技术价值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技术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当技术对主题的需要和发展起到肯定作用的时候,它就具有正面的价值;否则,它就没有价值或具有负面的价值。正是因为技术的正面价值,我们才有了今天的文明和进步。但同样,技术的负面价值也不容忽视。

  但技术具有正面价值还是负面价值完全取决主体的需要。如核技术用于建造核电站,满足人与社会的需要,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起的是正面价值的作用;如果该技术为****用来制造杀人武器,并以此危及人和社会安全的时候,该技术就具有负面价值。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科学技术亦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不断庞大,作为科学技术变化、发展最高理论概括的自然观,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动的反作用日益凸显,现代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体系化和复杂化都使得科学技术应当引入自然观的分析策略。

  我们知道,客观规律本身是价值中立的,它既可以造福人,也可以危害人。当科学活动具有了实用目的之后,就既有利用和发扬或者避免和弱化客观规律造福人类之功能的一面,又有危害人类之功能的另一面。但是,我们更应该知道,核能技术没有错,错就错在不该将之运用于战争;石油勘探技术没有错,错就错在对立的利益团体或阶级之间的争斗,他们利用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去保存自己,发展自己,对抗对方;生物技术没有错,错就错在它挑战了人类伦理与道德的界限,形成了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扭曲;现代工业发展也没有错,错就错在它以牺牲过多的资源为代价。种种触目惊心的事实给人类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困惑和冲击,让人不得不认真思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科学技术既可能带来繁荣与进步,也可能带来隐患与灾难的未来,人类,尤其是掌控着科技的那少部分人,将如何规范自己,将怎样利用科技,让这把双刃剑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它的正面作用造福人类而非相反至关重要。

  所以,科技时代需要科学发展观。发展观是从哲学的角度对发展的解释,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人类的进步同时也意味着人类的退步,人类文明的光辉只能在其黑暗的背景上闪烁。科学技术的发展亦当如此。伟人的告诫,不是要阻拦我们探索的脚步,相反,是在提醒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在回首灾难的同时,我们要牢记血的教训,杜绝下一次同样事件发生。我们不能因为遭遇灾难而缩手缩脚,犹豫不前。虽然技术的负面效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灾难,但毋庸置疑的是,技术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阶梯,技术进步让人类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虽然科学和技术的双刃剑功能从客观意义上说是必然的,不可能彻底消除,但我们在进行科学技术活动时能够尽量规

  避和抑制其负作用。科技只是一种手段,而不应是主宰,人类作为科技的掌握者,应正确利用科技的力量,尽量规避和抑制科学技术的负作用,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只有合理使用科学技术,将科技运用于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对人类物质及精神的丰富与塑造、对真理永不停息的追求,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自然观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出发点,因为任何人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不管他对本体论采取何种态度,实际上总是以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前提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以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新发现和自然界的新问题为依据,将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在更加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带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更客观更正确的反映了自然界的本来面目,所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念和思想更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因而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力的思想武器。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总是受到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才能更好的与自然界沟通,发现其客观规律。在现时代的今天,科学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科学家们已经逐渐从上帝手中夺回了人类的控制权,真正感受到了人类的不屈与伟大由于理论自然科学的进步。就如同我们今天看《西游记》一样,不同的是今天的我们不过是人类历史上的文化遗产,而在当时这却反映了一种严肃而虔诚的象征。神学的存在大多是用来弥补当时无法用届时掌握的知识来解释,而现在根本不需要宗教和神学来弥补科学所无法解释的事情。因为随着科学的继续发展,现在无法解释的时候,到将来终将被人类所知晓。科学的知识只应该在科学的范畴之内解决。在有关科学和宗教、神学的关系方面,人类终于能够挺起胸膛说出不需要证明大家也知道是正确的推断了。就如同人们常说,今天的科幻往往就是明天的科学。

  自然科学的进步决定哲学家前进的隐喻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决定着哲学的发展。无论是何种自然观,都是先植根于当时的科学与自然认识的大环境,再从中吸取养分,经过深刻地思考与提炼,进而产生出于当时社会大环境相适应的自然观的。自然观是与自然科学直接联系的哲学思想,理应受到科学的制约。在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的现时代,它必然会以科学的新成果和自然界的新问题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的观点.

  科技时代需要科学发展观。发展观是从哲学的角度对发展的解释,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人类的进步同时也意味着人类的退步,人类文明的光辉只能在其黑暗的背景上闪烁。科学技术的发展亦当如此。伟人的告诫,不是要阻拦我们探索的脚步,相反,是在提醒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在回首灾难的同时,我们要牢记血的教训,杜绝下一次同样事件发生。我们不能因为遭遇灾难而缩手缩脚,犹豫不前。虽然技术的负面效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灾难,但毋庸置疑的是,技术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阶梯,技术进步让人类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虽然科学和技术的双刃剑功能从客观意义上说是必然的,不可能彻底消除,但我们在进行科学技术活动时能够尽量规避和抑制其负作用。科技只是一种手段,而不应是主宰,人类作为科技的掌握者,应正确利用科技的力量,尽量规避和抑制科学技术的负作用,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只有合理使用科学技术,将科技运用于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对人类物质及精神的丰富与塑造、对真理永不停息的追求,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自然观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出发点,因为任何人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不管他对本体论采取何种态度,实际上总是以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前提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以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新发现和自然界的新问题为依据,将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在更加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带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更客观更正确的反映了自然界的本来面目,所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念和思想更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因而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力的思想武器。

  因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必须要有自然观来导航,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印证着自然观,彼此相互制约,相互制衡。当科学技术的发展偏离正确的轨道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其扳回正确的轨道,使之朝着正确的轨道继续前行,而前行的过程就是验证和检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过程。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循序前行,共同发展。

  树立新型的科学的自然观,能进一步丰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使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等问题的认识从技术层面、生产层面上升到哲学层面;能进一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导人的社会实践,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协调,使自然的生态保持平衡状态,为人类的长久存在和健康发展铺就环境条件和奠定物质基础。

  同时,也能正确理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和目标,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使得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更加科学、更加协调、更加可持续。恩格斯也曾这样警告过我们:“我们不要充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将对我们实行报复。”控制论之父、美国科学家维纳在其《控制论》一书的序言中也说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为善和作恶的巨大可能性?”。伟人的告诫,不是要阻拦我们探索的脚步,相反,是在提醒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在回首灾难的同时,我们要牢记血的教训,杜绝下一次同样事件发生。我们不能因为遭遇灾难而缩手缩脚,犹豫不前。虽然技术的负面效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灾难,但毋庸置疑的是,技术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阶梯,技术进步让人类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虽然科学和技术的双刃剑功能从客观意义上说是必然的,不可能彻底消除,但我们在进行科学技术活动时能够尽量规避和抑制其负作用。科技只是一种手段,而不应是主宰,人类作为科技的掌握者,应正确利用科技的力量,尽量规避和抑制科学技术的负作用,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4.结论

  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科学发展史上的灯塔,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又制约着自然观的内容与形式。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根植于科学技术水平与认识自然水平的大环境中,从中吸取养分,经过深刻的思考与提炼,进而产生出于社会大环境相适应的自然观。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以科学的新成果和自然界的新问题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自然观。系统工程的发展,为新领域的探索提供了各种模型与依据;其动态与反馈的机制,促进管理科学生产方式的发展。在研究学习中,我们应该将学习到的自然观理论联系实际,将其利用到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充分认识自然观对科学技术的指导作用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与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促进作用,矫正作用。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过来起到了,验证作用,价值作用;因此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相互制衡的关系,两者处于彼此映射地位,相互制约着对方的发展,彼此相互促进,相互验证,相互检验,循序渐进。

  当下科学技术取得了全面的、长足的进步,推动了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空前发展,然而在此同时科技却不断地在侵蚀和危害着人类社会。人们应当立足当下,放眼未来,谋求可持续发展,不可为当下的物质利益而冲昏头脑,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来权衡利弊,做出有益于人类和自然健康发展的举措,谋求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顺基.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5~59[2]贾玉树,陈北宁.自然辩证法的当代价值[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21(1):4-8[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自然辩证法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路甬祥.21世纪科技发展展望[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0(2):4-5.[5]王友珍.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N].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林德宏.自然观的变革[J].江海学刊,2006陈学明.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生态意蕴[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9吴国盛.追思自然:从自然辩证法到自然哲学[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6]曾国屏,吴彤.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其哲学问题[J].学术研究2001(9):1-18.

篇十: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

  材料“科学”与“技术”

  ——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浅谈科学和技术的区别及意义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S080465

  刘柱

  “科技”是一个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词语,他的意思是“科学和技术”。但是,很长时间以来,“科学技术”似乎成为大家的口头禅,然而这两者却存在着深刻的差别,而我们并不加以区分,而是简简单单的认为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东西。在学习了“自然辩证法”之后,我对这个词语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好的认识和学习我的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科学是指理论化了的知识体系,旨在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实践之产物,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技术则是指关于制造某项产品、应用某项工艺或提供某项服务的系统知识。具体拿材料科学与工程来说: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任务是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加工和使用状况四者间的关系。所谓结构,包括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观察到的宏观组织,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微观组织,用场离子显微镜观察到的原子象,以及原子的电子结构。所谓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以及冶金和加工性能等工艺性能。所谓加工,是指包括材料的制备、加工、后处理(再循环处理)在内的各项生产工艺。所谓使用状况,则是指材料的应用效果和反响(例如,有些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组织结构不稳定,或易受环境的影响,使性能迅速下降等)。材料的结构、性能、加工和使用状况这四个因素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要素。因此,材料科学与工程就是研究四要素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在四要素关系中,最基本的是结构和性能的关系,而“材料科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及二者间的关系。—是通过实验,二是总结生产实践的经验,三是建立材料基础理论,从理论上预计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材料工程(技术)”的主要任务是着重材料的加工工艺、应用性能及二者间的密切联系。一是材料的加工归根结底在于应用,通过对材料的成形、加工、表面处理等工程技术手段对材料实现改性,从而实现应用的目的。二是通过不同材料的使用要求,研究材料的各种性能改善的工程技术,而促进材料工程的发展。

  从以上可以看出“材料”科学和技术是不同的,当我们站在不同的层面来理解他们之间的区别时,就会产生对不同之处的看法:

  一、科学是描述客观规律,技术是解决主观问题:我们所学的所有科学知识,都是关于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如从哥白尼等科学家,研究了宏观低速速运动规律到量子论和狭义相对论的产生,发现了微观高速运动的规律再到生命科学等主要内容的科学革命。材料科学就是揭示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而形成的一门科学。而技术则是利用科学产生的描述,从蒸汽机革命到是电机革命,再到控制论、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革命,甚至现正面临着第四次产业革命都属于技术的范畴。材料工程是应人类对材料的各种主观上的应用而最终产生的一门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工程结束学科。因为在这些东西中,并没有对自然界的规律的新的认识,而是都利用已有的规律。

  二、科学与自然相关,技术与人和社会因素相关:科学紧密和自然联系在一起,不随着人的思想的改变而改变,也不随着人类社会的改变而改变。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不需要考虑到人类社会的东西,他或她所追求的,就是真理。但是技术却不一样,我们不能够不考虑到人和社会,因为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以人为本是技术的真谛。如果一个技术,完全不考虑到人和社会,那么它是永远不可能得到推广的。例如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与发展材料科学的目的在于应用,而材料必须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才能制备出有实用价值的材料来,通过批量生产才能成为工程材料。在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变成实用的工程材料过程中材料的实用研究构成了材料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点。材料的广泛应用是材料科

  学研究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三、科学具有不可预见性,技术具有可预见性: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重大突破,以百年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例,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获奖者从本人的兴趣出发而进行工作的,有的甚至是工作中偶然的发现,是原先完全没有预料的事情。而按照预定的计划,组织安排而最终获得突破的反而只是极少数。而技术是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为根据,利用得到的认识来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由于它有了科学的根据,有一定的目的性,这样就可以树立目标,因此总体来说是可预见的,也是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现实的可能,包括人力、资金和技术条件进行规划的。

  四、科学无国界,技术有国界:科学是全世界的财富。一个科学家不会因为发现和描述了一个自然的规律,就得到多少财富。所以,很多科学发现总是在第一时间被公布于世。但是,技术就不一样了。看看现在的商业竞争就明白了。公司是技术研究的一个主要群体,他们之间相互保密,相会竞争,并且技术总是以专利形式公布于众人。例如可口可乐饮料的配方是绝对不会公布的。

  另外,我们要看到,科学和技术又是相互联系的。科学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不仅将在一定时间内导致影响人类生活的新技术出现,还必定极大地丰富我们进一步认识自然的技术手段;新技术的发展又促使我们认识自然的实验手段不断增加、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显然,科学和技术的区别和联系有很重大的意义:

  首先、能帮助指导我们的研究和应用:在学习自然辩证法之前,我对二者总是混为一谈,不知道自己所学所做的是科学还是技术,也不知道别人所学所做的是科学还是技术。如果我们不能够清楚的明白自己和别人在干什么,那么就做不了科学和技术的研究。而一旦我们清楚了科学和技术的界限,就能够有意识的去做科学或者做技术。

  其次、能使得我们抓住要点: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的自然界,而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满足人类的主观需求。因此,他们有自己的要点:科学研究,要点就是忠实于自然界,而不能凭主观违背自然界。但是做技术研究的人,就不同了。因为技术要为人类社会服务,所以,必须时时刻刻考虑人类的所需,考虑对人类社会,对某个集体,甚至某个人产生的影响。

  再次、能使得我们找到研究科学和技术的不同方法:由于科学研究的发现具有不可遇见性,所以我们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能够让我们一步一步的找到我们想要的,这更多的是靠不懈的努力、灵感和天赋。而做技术研究就不同,由于技术有科学依据做支撑,就可以按照某个方向努力,直至成功。

  总之,区分科学和技术是有很大意义的。技术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生产过程的物质手段、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等,是生产的组成部分,因而它是直接生产力,具有实践性。科学则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它与生产不发生直接的关系。只有利用技术这个中介,将科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原理、技术设计、技术措施,变为劳动者的知识、能力,物化为工具、机器、技术装备等,科学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所以,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发展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区分了科学和技术,我们就能够更好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界,更好的为人类自身服务。

  我今后也将会把这些应用在专业课上的学习。因为材料科学的形成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首先,通过对材料结构和物性的深入研究,从而对材料本质进行研究和了解;同时对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进行深入地研究,这为材料科学的形成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研究通过材料成形、加工、表面处理技术、热处理及复合等材料工程技术的发展,要求不同类型的材料之间能相互代替,充分发挥各类材料的优越性,以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

篇十一: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

 浅谈自然辩证法与材料科学发展的关系

  [摘要]本文简单阐述了自然辩证法与材料科学的关系,分别从物质观、自然观及科学技术观角度验证了材料科学所体现的自然辩证法思想,最后分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对材料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材料科学,科学技术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时代的发展需要材料,而材料又推动时代的发展,所以人们把材料视为现代文明的支柱之一我们目前所进入的信息时代,正是以半导体材料的发现与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材料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工艺和应用的学科,是现代兴起的一门学科,并且在现代科学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材料科学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得三大支柱(信息,能源,材料)之一。

  1、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

  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2、材料科学作为一种自然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每一次新材料的出现,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会引发一场巨大的变化。人类是在发掘和认识材料中提高意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材料的研究逐渐走上了正规的科学化轨道,形成了一个与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的应用型新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2.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和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础,脱离这一基础,自然辩证法就失去了生命力。自然辩证法不能离开科学技术各门学科去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它只能植根于科学技术各门学科的实际发展,不断从科学技术各门学科中汲取营养并做出正确的哲学概括。

  2.2自然辩证法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

  自然辩证法作为对科学技术发展实际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正确地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因而能够指导我们从整体上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对科学技术性质、特点、体系结构、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就能够帮助我们制定正确的科学技术政策,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等。总之,自然辩证法能够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指导。

  3、材料科学的发展验证了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思想

  3。1从物质观角度看。材料科学技术体现了物质世界的系统性与层次性

  大于104nm的材料可称为体材料,但作为新材料技术之一的纳米材料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当物质尺度小到一定程度时,则必须改用量子力学取代传统力学的观点来描述它的行为,当粉末粒子尺寸由10微米降至10纳米时,其粒径虽改变为1000倍,但换算成体积时则将有10的9次方倍之巨,所以二者行为上将产生明显的差异.因此,从中可见.材料物质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与层次性。

  3。2从自然观角度看.材料科学体现了自然界是一个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

  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角度出发,我们分析材料科学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在其中窥见自然辩证法原理。人类对于材料的利用的进步过程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过程。

  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的整体。人类无论开发了如何高等、先进的材料,其原料任然是来源于自然.应用于先进信息工程的芯片材料、先进航空航天科技的合金材料、用途广泛的高分子聚合材料都是来源于自然矿物等原料的提炼。人类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发展促进了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相应的,人类进一步对自然的开发又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数量和种类的可供研究的材料。人类改造自然过程实质上也是对自然的破坏过程,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整体,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新型材料如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用于净化污染的催化材料等的开发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一环。

  3。3从科学技术观看.材料学科研究的进步推动了科技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础上,我们对于材料科学的发展进行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在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解释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和动力,进而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对于材料科学,其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出于人类的需求。人类的进步可以从工具上来衡量,而工具必须是由材料制成,人类对于材料的利用程度决定了人类对于自然地改造开发能够到达哪一步.石器时代时,人类只能制造粗糙的石器;到了青铜,铁器时代,人类能够利用铁、木、瓷等材料等创造灿烂的文明;在信息时代,利用半导体材料,人类发明了大规模存储技术和远距离视话技术,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人类存在就要向前发展,发展就需要依靠新型的材料。从物理到化学,所有的自然科学的研究都离不开材料,凸透镜等光学材料促进了生物学的进步,钛合金材料推动了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半导体材料引起了计算机科学的兴起.人类的日常生活更离不开材料,能源危机、生态恶化,我们面临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都需要以先进的材料为基础.对于材料科学的研究,要着眼于人类最亟需的方向。

  4、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对设计材料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自然辩证法通过对科学技术各门学科发展的哲学考察,来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深化了其在艺术领域中对材料的认识.新的设计材料以更新的姿态纷纷涌现出来,可塑性无机材料、复合材料等都丰富了设计师的艺术表现。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使命,都会在设计师的奇思妙想下变成它们应有的艺术形象而奉献给全人类。每一种材料都是一种颜色,于是这些五彩缤纷的颜色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图画。

  人类进行设计创作的历史,从某种角度讲也是一部不断发现材料、发明新型材料,运用

  材料的历史.每一位设计师都应当在使用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时,注重使用材料的科学性,这一点正是我们经常忽略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对材料的认识和应用往往是经验性的,没有准确的科学界定,对材料的认识多是一般性对其外在的描述和以往的经验感受,而缺少科学的分析和把握。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特别是在工业艺术设计中仅仅靠以往的经验感受已经不能适应了。

  这一客观事实,要求我们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必须以自然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中的实际作用为根据,以自然科学发展史为基础,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历史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出发,研究和认识科学技术的性质、特点、体系结构、社会建制及其发展的内在矛盾和发展模式;研究和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影响:研究和认识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参考文献:

  [1]

  温变英、吴刚,《浅析聚合物共混研究中的哲学原理》

  [期刊论文]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1

  [2]

  刘宗昌等,《自然辩证法指引固态相变研究》[期刊论文]热处理

  2014

  [3]

  李天芳

  《自然辩证法学科问题探析》

  [期刊论文]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王能东《论作为实践智慧的自然辩证法》[期刊论文]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

篇十二: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材料“科学”与“技术”

  ——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浅谈科学和技术的区别及意义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S080465

  刘柱

  “科技”是一个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词语,他的意思是“科学和技术”。但是,很长时间以来,“科学技术”似乎成为大家的口头禅,然而这两者却存在着深刻的差别,而我们并不加以区分,而是简简单单的认为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东西。在学习了“自然辩证法”之后,我对这个词语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好的认识和学习我的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科学是指理论化了的知识体系,旨在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实践之产物,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技术则是指关于制造某项产品、应用某项工艺或提供某项服务的系统知识。具体拿材料科学与工程来说: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任务是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加工和使用状况四者间的关系。所谓结构,包括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观察到的宏观组织,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微观组织,用场离子显微镜观察到的原子象,以及原子的电子结构。所谓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以及冶金和加工性能等工艺性能。所谓加工,是指包括材料的制备、加工、后处理(再循环处理)在内的各项生产工艺。所谓使用状况,则是指材料的应用效果和反响(例如,有些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组织结构不稳定,或易受环境的影响,使性能迅速下降等)。材料的结构、性能、加工和使用状况这四个因素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要素。因此,材料科学与工程就是研究四要素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在四要素关系中,最基本的是结构和性能的关系,而“材料科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及二者间的关系。—是通过实验,二是总结生产实践的经验,三是建立材料基础理论,从理论上预计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材料工程(技术)”的主要任务是着重材料的加工工艺、应用性能及二者间的密切联系。一是材料的加工归根结底在于应用,通过对材料的成形、加工、表面处理等工程技术手段对材料实现改性,从而实现应用的目的。二是通过不同材料的使用要求,研究材料的各种性能改善的工程技术,而促进材料工程的发展。

  从以上可以看出“材料”科学和技术是不同的,当我们站在不同的层面来理解他们之间的区别时,就会产生对不同之处的看法:

  一、科学是描述客观规律,技术是解决主观问题:我们所学的所有科学知识,都是关于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如从哥白尼等科学家,研究了宏观低速速运动规律到量子论和狭义相对论的产生,发现了微观高速运动的规律再到生命科学等主要内容的科学革命。材料科学就是揭示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而形成的一门科学。而技术则是利用科学产生的描述,从蒸汽机革命到是电机革命,再到控制论、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革命,甚至现正面临着第四次产业革命都属于技术的范畴。材料工程是应人类对材料的各种主观上的应用而最终产生的一门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工程结束学科。因为在这些东西中,并没有对自然界的规律的新的认识,而是都利用已有的规律。

  二、科学与自然相关,技术与人和社会因素相关:科学紧密和自然联系在一起,不随着人的思想的改变而改变,也不随着人类社会的改变而改变。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不需要考虑到人类社会的东西,他或她所追求的,就是真理。但是技术却不一样,我们不能够不考虑到人和社会,因为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以人为本是技术的真谛。如果一个技术,完全不考虑到人和社会,那么它是永远不可能得到推广的。例如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与发展材料科学的目的在于应用,而材料必须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才能制备出有实用价值的材料来,通过批量生产才能成为工程材料。在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变成实用的1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工程材料过程中材料的实用研究构成了材料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点。材料的广泛应用是材料科学研究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三、科学具有不可预见性,技术具有可预见性: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重大突破,以百年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例,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获奖者从本人的兴趣出发而进行工作的,有的甚至是工作中偶然的发现,是原先完全没有预料的事情。而按照预定的计划,组织安排而最终获得突破的反而只是极少数。而技术是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为根据,利用得到的认识来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由于它有了科学的根据,有一定的目的性,这样就可以树立目标,因此总体来说是可预见的,也是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现实的可能,包括人力、资金和技术条件进行规划的。

  四、科学无国界,技术有国界:科学是全世界的财富。一个科学家不会因为发现和描述了一个自然的规律,就得到多少财富。所以,很多科学发现总是在第一时间被公布于世。但是,技术就不一样了。看看现在的商业竞争就明白了。公司是技术研究的一个主要群体,他们之间相互保密,相会竞争,并且技术总是以专利形式公布于众人。例如可口可乐饮料的配方是绝对不会公布的。

  另外,我们要看到,科学和技术又是相互联系的。科学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不仅将在一定时间内导致影响人类生活的新技术出现,还必定极大地丰富我们进一步认识自然的技术手段;新技术的发展又促使我们认识自然的实验手段不断增加、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显然,科学和技术的区别和联系有很重大的意义:

  首先、能帮助指导我们的研究和应用:在学习自然辩证法之前,我对二者总是混为一谈,不知道自己所学所做的是科学还是技术,也不知道别人所学所做的是科学还是技术。如果我们不能够清楚的明白自己和别人在干什么,那么就做不了科学和技术的研究。而一旦我们清楚了科学和技术的界限,就能够有意识的去做科学或者做技术。

  其次、能使得我们抓住要点: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的自然界,而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满足人类的主观需求。因此,他们有自己的要点:科学研究,要点就是忠实于自然界,而不能凭主观违背自然界。但是做技术研究的人,就不同了。因为技术要为人类社会服务,所以,必须时时刻刻考虑人类的所需,考虑对人类社会,对某个集体,甚至某个人产生的影响。

  再次、能使得我们找到研究科学和技术的不同方法:由于科学研究的发现具有不可遇见性,所以我们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能够让我们一步一步的找到我们想要的,这更多的是靠不懈的努力、灵感和天赋。而做技术研究就不同,由于技术有科学依据做支撑,就可以按照某个方向努力,直至成功。

  总之,区分科学和技术是有很大意义的。技术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生产过程的物质手段、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等,是生产的组成部分,因而它是直接生产力,具有实践性。科学则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它与生产不发生直接的关系。只有利用技术这个中介,将科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原理、技术设计、技术措施,变为劳动者的知识、能力,物化为工具、机器、技术装备等,科学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所以,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发展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区分了科学和技术,我们就能够更好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界,更好的为人类自身服务。

  我今后也将会把这些应用在专业课上的学习。因为材料科学的形成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首先,通过对材料结构和物性的深入研究,从而对材料本质进行研究和了解;同时对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进行深入地研究,这为材料科学的形成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研究通过材料成形、加工、表面处理技术、热处理及复合等材料工程技术的发展,要求不同类型的材料之间能相互代替,充分发挥各类材料的优越性,以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

篇十三: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

 word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1〕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规律,以与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2〕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开展规律;〔3〕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容

  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科技社会论;中国科技观

  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具体表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与其与人类关系的总和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根底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开展相一致,并随科技开展而改变形式;它的开展历程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思想渊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论根底和重要标志: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根底。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主要观点: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表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主要特征: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作用: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2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展奠定了理论根底。缺陷:1受原始和神话影响,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2受当时自然哲学限制,不能在细节上科学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缺乏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主要观点: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1/11

  word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都是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开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主要特征:1.机械性2.形而上学性3.不彻底性。作用: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根底。提供了方法论前提。缺陷:1.它把自然界看成一架机器,各种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与其性质的多样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联系;2.以孤立、片面、静止的思维方式考察自然界,否认了辩证的思维方法;3.认为自然界是绝对不变的,物质运动和自然界的合目的性创造都来自上帝。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主要观点:1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物质运动在量和质方面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自然界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3人是自然界的一局部,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4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成为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根本方式;5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如此。主要特征〔实践根底上的“四统两性〞〕:以实践论为根底,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统一,具有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等特点。作用:1.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实质,抑制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法国经验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思辨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自然观开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完成了自然观开展的否认之否认的一个历程。2.主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以客观的态度对自然界的否认性活动,含否认性、客观性和革命性的规定,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特点的自然观,为促进科学技术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根底和方法指导。3.突破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根底。

  系统自然观

  定义: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与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根底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主要观点“混沌—有序〞不断交替的过程,是无限循环和开展的。主要特征: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思想;强调了自然界的简单与复杂、构成与生成、线性与非线性的辨证统一。意义:1.丰富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2.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开展。3.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与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开展。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

  定义: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技成果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2/11

  word造与开展规律与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展的概括和总结。主要观点:1.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界,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2.它来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3.在总体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历程,其开展既遵循天然自然界的规律又遵循自身的特殊规律;4.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采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方法,创建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主要特征: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意义: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表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2.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抑制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辩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3.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性原如此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性特征。

  ★生态自然观

  定义: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的观点;是在全球生态危机背景下,依据生态和系统科学成果,对人类和自然界关系进展的概括和总结。主要观点:1.生态系统是由人类与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与其所在环境构成的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特征;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原如此,实施节能减排,开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开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开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包括改造自然的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开展的目标。2.主要特征:它强调了科技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意义“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开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开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根底。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1.都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题,丰富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开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根底。2.各有侧重:系统自然观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从人类文明高度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和开展。3.相互关联:系统观为人工观和生态观提供了方法论根底;人工观为系统观和生态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观为系统观和人工观指明了开展方向和目标。

  3/11

  word★科学的本质特征

  定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根底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在与自然接触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织局部的社会化事业;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根本的组成局部。科学在本质上表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表现其特征。科学是一般生产力,必须和直接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技术的本质特征

  定义: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狭义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主要表现在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技术理论、技能技巧、工艺、产品〕两个方面。技术在本质上表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和价值性、主体性和客观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联系:科学是技术的前提和根底;技术是一种科学的开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开展。区别:1任务与使命不同,科学是揭示,去认识、解释自然界,说明外部自然界,形成新的概念定律原理方法;技术是改造,去用什么的手段,什么样的方法去改造自然界,形成新产品,发现新材料,选择一种新的生产方法。2存在状态不同,科学是主观性和意识性,在书籍上和头脑中存在。技术是客观性和物质性,物质工具,工具体系,规如此方法。3社会需要的关联程度上不同。科学是长远的,根本的,长久的,即关联程度弱一些;技术与社会需求的关联程度比拟紧强。4评价方式不同:科学用真理性,是否与理论相符。技术是效用性,是否满足社会的需要,是否满足实际需要。

  ★科学的开展模式与动力

  在纵向上,科学开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渐进是科学进化的形式,指在原有科学规框架理论的推广、局部规律的发现,原有理论的局部修正和深化等。飞跃是科学革命形式,指科学根底规律的新发现,新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在横向上,科学开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分化是指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开展变化,一事物变成多事物;综合是指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开展的突出特点就是在高速分化的根底上的高速综合。在总体趋势上,科学开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继承是创新的根底,创新是继承的目的和必然。只有继承前人发现的科学事实、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和尚待解决的科学命题,聚焦社会需求和科技前沿向前推进,才能防止重复研究、少走弯路,不断使知识延续和积累、扩展和加深,在科技进步中寻找突破口,实现科学4/11

  word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技术的开展模式与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的开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与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1.社会需求与技术开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开展的根本动力,任何技术都源于人类的需要。同时,文化对技术开展具有明显的力作用。先进文化会推动技术开展,落后文化会制约和阻碍技术开展。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开展的直接动力,技术目的的提出和实现必须依赖于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手段。【技术目的】就是在建设实践过程中在观念上预先建立的技术结果的主观形象,是技术实践的在要求,影响并贯穿技术实践的全过程。【技术手段】是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因素,包括工具〔设备〕和使用工具的形式〔说明书〕。

  3.科学进步是技术开展的重要推动力〔牵引力〕,19世纪中期以后,科学走到技术的前面,成为技术开展的理论向导,科学革命导致技术革命,技术开展对科学进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当代社会,日益形成了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三次工业革命〕

  市场竞争推动了技术进步,而技术飞跃〔量变到质变〕,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经济大开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科学的大开展。19世纪30年代以后,科学飞跃引领了技术大开展、大突破,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以往的技术革命,科学和技术是相对别离的,科学研究成果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导致生产过程的深刻变化,或者是技术成果后已经推动产业革命相当一段时间才有科学

  理论的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科学、技术、生产形成了统一的革命过程。一般来说,二次大战后的重大技术突破,都是在自然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实现的,而重大的技术革命的成果,又进一步丰富、充实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二者相辅相成。2.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另一方面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开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如此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致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3.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开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远影响:1.对经济的影响。一是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物质化、智能化、软件、金融产业大开展,兴旺国家传统产业外流,世界经济布局向一体化开展。三是强化了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对国家垄断和干预的要求日益迫切。四是使管理开展为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2.对社会的影响。“三A〞革命使生产、办公、家庭生活从机械化、电气化走向智能化,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走向现代化。海空技术打破了人〔特别是中国人〕国土意识。基因、结构化学和分5/11

  word子工程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跨越了一大步。3.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二战前后,意识形态是影响国际关系的主导因素〔两大阵营〕,冷战使国家利益成为主导因素〔中西建交、对越还击〕。《第三次浪潮》席卷全球的时候,第二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完毕十年乱,进展历史性转折,以改革开放应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挑战,抓住民族崛起的战略机遇,力促国际关系向多极化方向开展。

  马克思主义科技方法论

  核心是辩证思维;根本原如此是辩证法〔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认之否认〕贯彻到科学技术研究中,把握科研过程。理论要素是:分析与综合相互映照,归纳与演绎相互结合,从抽象到具体的辨证过程,历史与逻辑相互统一。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

  【分析】是在思维中把对象分解为各个局部、侧面、属性以与阶段分别研究考察的方法。【综合】是在思维中把对象各个局部、侧面、属性与阶段按照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全貌、本质和规律的方法。分析与综合关系:分析与综合有机结合形成的辩证思维,构成了认识事物局部与整体辩证关系的完整过程,是人们思考事物对象的必要思维方法和阶段。分析研究是综合创造的根底,综合创造是分析研究的目的。【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不是必然性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科研归纳是从情境密切相关的特定研究中得到在此情境适用的一般性结论。【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从对事物概括的一般性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认识方法。演绎推理的结论是必然性的,前提正确、推理过程正确,结论必然正确。演绎常用于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完善上。归纳和演绎关系:归纳不是必然推理,单纯使用就会出现

  “

  归纳问题

  〞,演绎是必然推理,单纯使用就无法发现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发明。两者有机结合形成辩证思维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是演绎的根底〔技术到科学的过程〕,演绎为归纳确定合理性和方向〔科学到技术的过程〕,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推挤技术科学化、科学技术化。【抽象】即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过程,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具体】有两个含义。第一,指感性具体,即人们面对客观事物本身所获得的感性表象;第二,指理性具体,即反映事物本质规定的、与科学实践结合的理论容。抽象和具体关系:从抽象到具体,就是把抽象的概念、理论赋予丰富的经验和实践容的过程。需要实现认识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从感性的现实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的过程,这是建立在实践根底上的经验总结提升的过程;第二次,是从科学的思维抽象〔理论概念〕逐步上升到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性的思维具体〔理论容〕的过程,即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再返回科学实践,赋予理论具体容的过程。【历史】方法是过程研究方法,科技研究需要掌握具体的研究过程、概念演变史、科学史和前人研究方法,从而形成创新性科学研究的背景。【逻辑】是按照理性要求制定的思维规如此和形式,它以抽象为根本特征通过对事物的具体形态和个别属性分析思考,揭示出6/11

  word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展判断和推理来概括地、间接地反映现实。历史与逻辑的关系: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研究事物开展规律的唯物辩证思维方法之一。要求在认识事物时,要把对事物历史过程的考察与对事物部逻辑的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逻辑分析应以历史考察为根底,历史考察应以逻辑分析为依据,达到客观、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与其规律的目的。这是构建科技理论体系和实践活动的原如此。历史实践不断丰富感性经验,使逻辑思维逐步深化,是逻辑思维形成和开展的根底,确定逻辑思维的任务和方向。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要求:1.思维逻辑进程与客观历史进程相统一。以历史起点为逻辑起点,以历史的进程为逻辑的进程,按历史开展的必然性来揭示事物的开展规律。2.思维的逻辑进程与思维的历史进程相统一。思维的历史进程是思维的逻辑进程的根底,思维的逻辑进程是对思维的历史进程的概括,或者说是以概括的形式再现思维的历史开展。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

  定义:创新思维就是思维要素的辩证组合与重新配置,即除了表现为规性的辩证思维形式以外,还表现在收敛性与发散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抽象性与形象性的对立统一等辩证思维特征。思维的收敛性与发散性:收敛思维是集中于一个方向思考问题,讲究条理性、逻辑性、规律性、简明化,也称

  “聚合思维〞、“集中思维〞、“求同思维〞,呈现单线或树形思维结构。发散思维是从多个方向、不同的路径思考问题,探求多种答案,也称“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特点之一。关系:只发散不收敛,劳而无获;只收敛不发散,没有创造,两者不可偏废,只有把两种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辩证思维才能找到创新方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不是在所有辩证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之外的独立的一种思维形式或方法,而是指能够提出创见的思维,与一般性思维相比,创造性思维具有不刻板,组合各种思维、灵活调用思维的特性。创造性思维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等。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的方法:要把握创造性思维,就要特别注意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用好演绎、类比推理、归纳等逻辑思维的同时,又要重视联想、灵感、直觉和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以非逻辑思维开拓思路,逻辑思维整理思路,完成创新的理性构建;在非逻辑思维前也有逻辑思维,为非逻辑思维做铺垫准备。创造性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过程中的归纳、演绎、类比推理等逻辑思考,其中类比推理在科学发现与创造方面作用很大,常常是从跨越到未知的桥梁。【类比推理】是根据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同一,推断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类似或同一的逻辑思维方法,属于或然性推理。创造性思维的非逻辑性:非逻辑性思维形式主要有:联想、想象、隐喻、灵感、直觉、顿悟等。其中想象力作用很大,直觉和顿悟在创造成果突现方面尤其突出。【想象】,是对存储在大脑中的知识、经验、方法进展重新组合,并建立与研究对象的关系形成新的联想、梳理和丰富知识“数据库〞,启发灵感、触发顿悟。非逻辑思维开拓思路,解放思想,逻辑思维整理思路,实事,创新成果引领与时俱进。关系:辩证思维不分先后,非逻辑思维不是凭空想象,也有比拟、分类、归纳等逻辑根底;逻辑思维也不能形而上学,尤其不能用人类发明作标准解释自然。【灵感】是指主题对反复思考儿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某种偶然因素或潜在意识信息启发而得到突然顿悟的心理状态。【直觉】是7/11

  word不以人的意志控制的,基于人的职业、阅历、知识结构和本能存在的特殊思维特性,具有直接性、迅捷性、或然性等特性。【顿悟】指对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特定时空突然灵感被触发,豁然开朗,问题迎刃而解。具有突发性、诱发性、偶然性和极度快乐感。【移植方法】即把在其他学科中已经运用的研究方式或方法移到要研究的新领域或新学科中,直接运用或改造后运用。包括概念移植、对象移植和技术方法移植。移植方法的创造性很高。【学科交叉或跨学科方法】,即通过两个以上学科相互交叉融合获得新知识、新创造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略有不同的是,学科交叉方法是在多个学科的交汇点上,从不同学科角度针对研究对象进展比照研究的方法,常用于新发现;跨学科方法是通过多学科协作融合解决同一问题,也称“多维融贯"方法。

  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

  数学方法与其作用:数学方法是所有成熟的数理科学的根本研究方法之一,注重把研究对象中的因果关系高度抽象为数学形式进展研究。包括数学方程式、数学建模、数学统计、数学实验等。系统方法与其作用:系统方法是指系统科学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的总和,对于从横断方面抽象认识对象的物质结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有重要的作用。包括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方法,软系统方法论,反响与控制方法以与信息方法。复杂性思维与其方法:复杂性思维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复杂性科学兴起,与简单性思维相对的思维方式。把事物本身的复杂性特征凸显出来,充分考虑问题的多样性,相关性和整体性为主要特征,在更高层次上表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复杂性方法是在借鉴传统科学方法的根底上,以辩证法为理论取向的一种综合的方法。侧重把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复原论与整体论、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考结合起来。着重从以自组织性,多样性,融贯性,整体性

  等特性考察事物。复杂性方法也是集多学科或跨学科的多维融贯的方法。

  ★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

  科学实践的方法:【科学观察】1.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获取感性材料的根本手段。2.根本特点:是一种有理性目标的感性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是对于自然状态下客体的感知过程,不干预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科学实验】1.是科学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科研目的,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人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根本方法。2.科学实验的特性:可以纯化和简化观察对象;可以强化对象与其条件;具有可重复性;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属性与其变化过程;可以较为经济可靠地认识和变革被带入实验室的“自然对象〞。【机遇在科学发现中的意义】在科研过程中有许多意外发现,即能够通过意外事件把握机会而获得科学上的新发现,称为机遇。在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中要注意机遇的作用。把握机遇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创造性能力。【观察、实验与理论的关系】观察、特别是实验和理论有双向相互作用;在科学开展中,实验相比理论,实验的实践性更强,因而具有更为根底的地位;实践比理论总是更为积极和活跃,实验的新发现不断推动理论进步,修正理论,指引理论开展;同样,理论一旦建立,就规着实验,为实验的设计提供理论框架和指导,使实验更具有理性的色彩。【科学仪器的作用】科学仪器、工具和设备对科技开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进展科学实验时,成败就决定于探8/11

  word测试验方法与仪器设备的研制。【科学实验室与人工自然】实验室不仅仅是科学家的研究空间,对科学研究有如下作用:1.建构特定的微观人工世界。2.隔离和突出研究对象。3.操纵和介入。4.追踪微观世界。技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相比特点如下:1.科学思维更关注普遍性,技术思维更关注可行性。2.科学思维更关注创造性,技术思维更关注价值性。3.科学思维没有限制,可以任凭思维跳跃开展,技术思维是限制性思维,是在已有原理根底上思考如何通过现有条件或改造条件来实现。4.技术思维是联系性思维,既要连通科学的理论,也要联系技术的实际,是“顶天立地〞的两级思维。技术活动的方法:1.技术构思方法:指在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对思维中考虑的设计对象进展结构、功能和工艺的构思。方法包括经验方法和科学方法。2.技术发明方法:是创造人工自然物的方法,是人类在自然客体的根底上,利用自然物质、能量和信息,创造出来原本自然没有的人工创造物。3.技术试验方法:是在应用研究或技术开发中,对技术思想、技术设计、技术成果进展探索、考察、检验的实践活动。4.技术预测方法:对未来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开展进展系统研究,包括利用已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根据要预测的技术的历史、现状,推测和判断该技术开展的趋势或未知状况,确定具有战略性的研究领域,选择对经济和社会利益具有较大贡献的技术群。5.技术评估方法:是对技术系统、技术活动、技术环境,包括技术计划、项目、机构、人员、政策制度等可能产生的作用、效果和影响进展测算与评价的行为,是从总体上把握利害得失,把被评估的系列技术活动的风险与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使技术活动的收益最大化,引领技术活动向着有利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方向前进。

  科学技术社会建制涵与形成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是指科技事业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和职业部类,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组织系统和物质支撑四大要素,是空间活动的建构环境、存在形式和开展条件。科学的社会建制是从科学家创建科学学会开始逐渐形成壮大的。技术的社会建制与工程教育、工程师社会角色确实立有关。这是空间活动制度化过程。

  科学技术社会体制涵

  作为社会建制的科技体制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旨在支持推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科学技术的体制化以相应的职业化为核心,其涵随着科技开展而不断拓展和丰富。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包括:组织领导体制、经济支持制度、法律保障体制、交流传播体制、人才教育培养制度等。

  ★科学技术的伦理规1.马克思科学技术伦理观:马克思认为技术活动有其道德的合理性,科技开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道德的进步。“但凡表现为良心的进步的东西,同时也是一种知识的进步〞。他指出,自由应该建立在非异化的技术根底之上,未来技术的社会开展目标应该是“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符合人性的人的复归〞。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2.科技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伦理准如此:科技工作者和从事智力劳动的职业群体,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下开展工作的,具有特殊的社会责任。科学和技术既有区别又9/11

  word有联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价值取向。3.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科技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一样,都要建立在诚信和道德的根底上。科技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规是靠每一个科技工作者来践行的。科技工作者必须把道德修养放在首位,包括思想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行业规,岗位职责等。树立正确的“三观〞,不仅是做人的需要,也有助于立业。新兴科技的伦理冲击与其应对:随着生命、材料、信息、能源等一些新兴科技的开展和应用,引发了一系列科技伦理问题。需要我们运用伦理学的根本原如此,结合科技与社会开展的需要,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伦理规,以更好地实现科技的社会价值,充分发挥科技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

  的科学技术思想:1.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开展2.向科学进军3.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4.自力更生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5.建立宏大的工人阶级科学技术队伍。的科学技术思想: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4开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5进展科技体制改革6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的科学技术思想:1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科学技术创新是经济社会开展的重要决定因素4重视和关心科学技术人才5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法制建设6科学技术伦理问题是21世纪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的科学技术思想: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强科学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3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4重视科学技术和环境的和谐开展5选择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开展6大力开展民生科学技术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涵: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当代科学技术与其开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中国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局部。根本容:1科学技术功能观:中马科技观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的经济和社会功能2科学技术战略观:中马科技观将科学技术战略提升到国家层面,予以高度重视3科学技术人才观:中马科技观非常重视人才在科学技术开展中的关键作用4科学技术和谐观:中马科技观高度关注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形成了科学技术和谐观5科学技术创新观:科学技术创新是中马科技观的重要容。主要特征:1时代性2实践性3科学性4创新性5自主性6人本性。

  ★创新型国家

  根本涵: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开展根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来驱动经济开展,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通过制度、组织和文化创新,积极发挥国家创新体系作用,形成强大国际竞争优势的国家。重要特征:1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较高210/11

  word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国生产总值的比例较高3对外技术依存度较低4自主创新能力较强。

  ★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根底性作用、各类科学技术创新主体严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组成局部:1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3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学技术创新体系4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5社会化、网络化的科学技术中介服务体系。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

  自主创新的涵与类型:自主创新是指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与在此根底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建设背景:1世界新科学技术革命使传统经济开展模式发生重大变革2科学技术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3我国已具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学技术根底和条件4我国科学技术开展同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根本目标: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总体战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开展、引领未来。战略方针:以原始创新为根底、以集成创新为主体、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途径。战略对策:1建设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是保障2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是关键3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根本4开展创新文化,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是根底。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具体表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必要性:1从经济层面讲,虽然我国经济增速很快,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企业不得不支付国外专利持有者大量的专利费用,导致所得利润很低。产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告诉我们,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在企业生产中获利最高,而制造加工的利润最低。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赢得竞争优势,这是我国加快实现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2从政治层面讲,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一直中国限制尖端技术产品的出售,以遏制中国的崛起。这说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很难通过正常贸易得到的。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在充分利用全球资源的根底上,依靠自身的创造性来逐步解决所面临的核心技术问题;3从科学开展层面讲,我国科学技术创新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与兴旺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4从生态环境层面讲,我国以前进展得粗放型不可持续性开展模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能源资源都出现短缺警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加强国家的创新能力,大力开展科技,推动经济的转型。5从社会层面讲,中国社会中仍存在诸多重大民生问题,如贫困问题、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控制问题,社会分配不公问题,****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要靠科学地开展,也要靠国家创新体制的改革。

  11/11

篇十四: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

 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摘

  要

  材料科学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基础,是工业生产的支柱产业。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合成与制备、结构与性能的基础关系,确立材料的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确立材料的成分与合成、加工方式之间的关系。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材料科学无时无刻不与自然辩证法来相联系。所以将自然辩证法运用于材料科学的研究不仅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有深远意义。本文将就自然辩证法主要观点以及其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作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可持续发展;

  材料科学研究;

  应用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80年代代文明的三大支柱。80年代以高技术群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这主要是因为材料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

  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1]。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形态、结构、属性、变化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绝对和相对、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因此,研究材料科学与哲学物质范畴之间存在必然内在的联系,将自然辩证法运用于材料科学的研究不仅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有深远意义。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开拓了学生视野,开阔了思路,扩大了知识面,改善了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专博结合,活跃了思想,在所学的各门孤立的知识块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加深了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头脑里形成一幅较完整的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提高了理论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综合研究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1自然辩证法

  1.1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3]。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研

  究领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4]。

  1.2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自然界的辩证法[5],即自然观;自然科学认识的辩证法,即认识论;自然科学发展的辩证法,即科学观。其中,自然观部分集中论述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基本范畴、基本规律和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认识论部分则主要探讨了自然科学认识的来源、发展过程和检验标准,并论述了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假说、演绎、归纳等方面的问题。在科学观部分主要论述了自然科学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它的体系结构和发展的规律性问题。这三个部分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它和各门具体科学技术一样,都是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研究方法的规律性探索,这表明了它具有科学技术特性。

  自然辩证法是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能够很好地指导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活动。2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理念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随着生产活动的增加和工

  业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已引起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各种统计资料表明:材料及其制品是造成能源短缺,资源过度消耗乃至枯竭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人类既期望获得大量高性能或高功能的各种材料,又迫切要求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提高人民的生存质量,并使文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人类发展和生存所必需的材料及其工程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1可持续发展内涵

  可持续发展思想认为发展与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主要涉及到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意义上的发展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协调能力相适应。3)可持续发展要求体现出环境资源的价值。

  4)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

  5)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以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强调

  “综合决策”和“公众参与”。把可持续发展概念仅仅理解为经济(GNP)的持续增长是不全面的。2.2可持续发

  展思想的实质

  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在多重因素的约束下,力求“发展”和“持续”两个相关变量和取最大值,达到这一最大值的途径就是可持续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概念可表示为:对于未来任意时刻t,社会生活指标体系各指标变化值之和或其速度均大于零[6]。

  2.3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要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要求包括: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2)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3)生态文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4)公平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尺度;5)社会的广泛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结合自然辩证法思想,不难看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要素:需求

  和对需要的限制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生活过程是以不同形式大量消耗

  改变和转化各种材料的过程,显然人们行为在各方面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必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接踵而至的是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能源锐减、资源枯竭等严重的环境危机,这些问题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

  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环境保护热潮。对于材料行业而言,更加关注材料的合理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联系,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对象的哲学思考,最终确立起和谐的自然发展观,也就是可持续的发展思想在行业内的最好体现[7]材料的发展应用是技术革命与创新的基础和社会前进的动力,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同时,材料开发应用中所产生的创新性思想方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内容,促进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加深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为后盾,而新材料的发展适应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证。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1材料具有自然属性

  自从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使用材料,从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钢铁时代—信息时代。在漫长的人类活动过程中,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材料,在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中,材料随处可见,桌子、椅子、房子、汽车,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材料制造而成的。而这些材料都来源于自然,制造桌椅的木头来源于森林,房子用的砖头来

  ④

  选题时必须考虑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根据实际具备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件来选择科研课题[10]。

  此外,在接下来的试验过程中、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都需要遵循科学,实事求是的原则,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以后的实践中。4、结论

  自然辩证法科学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从而为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下材料科学研究应该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出现的同时也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对立中求统一,在矛盾中求发展。人类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的统一,离不开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制约,离不开物质性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根本基础。

  从材料的自然属性到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与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的联系,再到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研中的应用,每个方面都折射出自然辩证法的影子

  所以说,材料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辩证法。一部材料科学的发展进步史,就是自然辩证法在其中的应用史。材料开发应用中所产生的创新性思想方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内容,促进了人类思维方式

  的变革,加深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探索材料科学研究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内在自然规律,对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材料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篇十五: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

 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摘

  要

  材料科学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基础,是工业生产的支柱产业。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合成与制备、结构与性能的基础关系,确立材料的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确立材料的成分与合成、加工方式之间的关系。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材料科学无时无刻不与自然辩证法来相联系。所以将自然辩证法运用于材料科学的研究不仅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有深远意义。本文将就自然辩证法主要观点以及其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作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可持续发展;

  材料科学研究;

  应用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80年代代文明的三大支柱。80年代以高技术群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这主要是因为材料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1]。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形态、结构、属性、变化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绝对和相对、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因此,研究材料科学与哲学物质范畴之间存在必然内在的联系,将自然辩证法运用于材料科学的研究不仅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有深远意义。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开拓了学生视野,开阔了思路,扩大了知识面,改善了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专博结合,活跃了思想,在所学的各门孤立的知识块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加深了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头脑里形成一幅较完整的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提高了理论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综合研究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1自然辩证法

  1.1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3]。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研究领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4]。

  1.2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自然界的辩证法[5],即自然观;自然科学认识的辩证法,即认识论;自然科学发展的辩证法,即科学观。其中,自然观部分集中论述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基本范畴、基本规律和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认识论部分则主要探讨了自然科学认识的来源、发展过程和检验标

  准,并论述了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假说、演绎、归纳等方面的问题。在科学观部分主要论述了自然科学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它的体系结构和发展的规律性问题。这三个部分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它和各门具体科学技术一样,都是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研究方法的规律性探索,这表明了它具有科学技术特性。

  自然辩证法是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能够很好地指导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活动。2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理念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随着生产活动的增加和工业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已引起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各种统计资料表明:材料及其制品是造成能源短缺,资源过度消耗乃至枯竭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人类既期望获得大量高性能或高功能的各种材料,又迫切要求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提高人民的生存质量,并使文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人类发展和生存所必需的材料及其工程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1可持续发展内涵

  可持续发展思想认为发展与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主要涉及到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意义上的发展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协调能力相适应。3)可持续发展要求体现出环境资源的价值。

  4)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

  5)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以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强调

  “综合决策”和“公众参与”。把可持续发展概念仅仅理解为经济(GNP)的持续增长是不全面的。2.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实质

  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在多重因素的约束下,力求“发展”和“持续”两个相关变量和取最大值,达到这一最大值的途径就是可持续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概念可表示为:对于未来任意时刻t,社会生活指标体系各指标变化值之和或其速度均大于零[6]。

  2.3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要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要求包括: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2)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3)生态文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4)公平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尺度;5)社会的广泛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结合自然辩证法思想,不难看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要素:需求

  和对需要的限制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生活过程是以不同形式大量消耗

  改变和转

  化各种材料的过程,显然人们行为在各方面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必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接踵而至的是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能源锐减、资源枯竭等严重的环境危机,这些问题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环境保护热潮。对于材料行业而言,更加关注材料的合理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联系,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对象的哲学思考,最终确立起和谐的自然发展观,也就是可持续的发展思想在行业内的最好体现[7]材料的发展应用是技术革命与创新的基础和社会前进的动力,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同时,材料开发应用中所产生的创新性思想方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内容,促进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加深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为后盾,而新材料的发展适应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证。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1材料具有自然属性

  自从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使用材料,从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钢铁时代—信息时代。在漫长的人类活动过程中,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材料,在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中,材料随处可见,桌子、椅子、房子、汽车,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材料制造而成的。而这些材料都来源于自然,制造桌椅的木头来源于森林,房子用的砖头来源于大地,汽车用的钢铁,铝等来源于矿场。虽然我们的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进入了信息时代,现在用的很多都是高科技的产品,但无论产品多么先进,原材料都来源于自然。所以说材料具有自然属性。

  3.2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源于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材料的需求,人们不断地发展创造各种各样的材料以满足各种各样的性能要求。材料的性能取决于材料的成分、结构、微观组织和缺陷等,任何一种材料的宏观性能或行为,都是由材料的成分和微观组织结构决定的。材料在制备、加工、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都可能受到自身成分、组织和外部环境(温度、压力等)的共同作用而产生成分与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性能[8]。要获得满足性能要求的材料,就需要对成分—结构—组织—性能之间的规律进行研究。同其他科学一样,其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归纳法,演绎法,实验法。

  归纳和演绎是自然辩证法中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科学思维方法,实验法是科学抽象中重要的思想模型[9]。材料科学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材料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需要通过试验获得数据,经验。但这只是科学认识的基础,我们要通过归纳和演绎将它上升到理性认识——规律、理论,这样就可以反过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而将其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综上所述,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是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应用,是科学抽象和科学思维对科学事实价值性的提升。正因为有了自然辩证法,材料科学才能够从中借鉴并加以运用,形成自己的研究体系,也因此才能使材料科学成为一门合格的学问、一门真正的学科。3.3材料科研中的自然辩证法

篇十六: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

 题目:论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摘

  要]材料科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技术。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所以材料科学无时无刻不与自然辩证法来相联系。本文将就自然辩证法主要观点以及其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作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

  材料

  研究

  应用

  人类对材料的使用始于远古时期,而对材料进行系统的研究则始于19世纪中叶。随着物理、化学及相关学科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材料科学的发展:在种类上,由传统的金属和陶瓷材料派生出高分子、混凝土以及复合材料;在性能上,由结构向功能、智能以及结构、功能、智能复合的方向发展;在结构层次上,则由宏观进入微观纳米尺度【1】。而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是人们对材料规律探索和总结的过程,所以材料科学无时无刻不与自然辩证法相联系。

  一、自然辩证法的内涵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2】。

  自然辩证法包括三部分: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亦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3】。它和各门具体科学技术一样,都是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研究方法的规律性探索,这表明了它具有科学技术特性。

  自然辩证法是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能够很好地指导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活动。

  二、材料研究中的辩证法

  (一)材料具有自然属性

  自从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使用材料,从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钢铁时代—信息时代。在漫长的人类活动过程中,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材料,在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中,材料随处可见,桌子、椅子、房子、汽车,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材料制造而成的。而这些材料都来源于自然,制造桌椅的木头来源于森林,房子用的砖头来源于大地,汽车用的钢铁,铝等来源于矿场。虽然我们的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进入了信息时代,现在用的很多都是高科技的产品,但无论产品多么先进,3

  原材料都来源于自然。所以说材料具有自然属性。

  (二)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源于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材料的需求,人们不断地发展创造各种各样的材料以满足各种各样的性能要求。材料的性能取决于材料的成分、结构、微观组织和缺陷等,任何一种材料的宏观性能或行为,都是由材料的成分和微观组织结构决定的。材料在制备、加工、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都可能受到自身成分、组织和外部环境(温度、压力等)的共同作用而产生成分与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性能[4]。要获得满足性能要求的材料,就需要对成分—结构—组织—性能之间的规律进行研究。同其他科学一样,其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归纳法,演绎法,实验法。

  归纳和演绎是自然辩证法中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科学思维方法,实验法是科学抽象中重要的思想模型【5】。材料科学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材料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需要通过试验获得数据,经验。但这只是科学认识的基础,我们要通过归纳和演绎将它上升到理性认识——规律、理论,这样就可以反过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而将其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综上所述,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是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应用,是科学抽象和科学思维对科学事实价值性的提升。正因为有了自然辩证法,材料科学才能够从中借鉴并加以运用,形成自己的研究体系,也因此才能使材料科学成为一门合格的学问、一门真正的学科。

  (三)材料科研中的自然辩证法

  材料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产品需要经过实验阶段,然后再投放生产。这个实验过程也称为科研过程,在科研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选题。这是因为: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它关系到科研的方向,目标和内容,直接影响到科研的途径和方法,课题选择是否恰当决定了科研工作进度的快慢以及科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发展前途,科研选题是决定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和首要环节。

  所以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①

  选课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和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②

  所选课题应具有创新性,应是前人和他人未解决或未完全解决并预期能出成4

  果的科技问题;

  ③

  所选课题一定要有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

  ④

  选题时必须考虑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根据实际具备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件来选择科研课题【6】。

  此外,在接下来的试验过程中、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都需要遵循科学,实事求是的原则,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以后的实践中。

  三、结论

  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从材料的自然属性到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与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的联系,再到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研中的应用,每个方面都折射出自然辩证法的影子。所以说,材料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辩证法。一部材料科学的发展进步史,就是自然辩证法在其中的应用史。

  [参考文献][1]曲远方.现代陶瓷材料及技术[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序.[2]杨水旸.自然辩证法概论[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3]黄新民等.材料研究方法[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前言.[4~6]杨水旸.自然辩证法概论[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篇十七: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论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以材料的发展历程为例

  姓

  名:

  学

  号:

  任课教师:

  完成时间:

  摘要: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作为多学科交叉与结合的结晶,其是一门与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的应用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该学科发展过程中,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原理,包括了自然辩证法的许多原理,如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质量互变规律、矛盾论、可持续发展论等。材料科学作为一门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从而得出对人类有益的方法与技术。本文通过思考分析,达到运用自然辩证法思维方式进一步指导新材料研究之目的。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材料科学;研究应用

  引言

  科学技术属于哲学范畴,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不是两个事物之间相互外在的关系,而是事物自身内在的关系,即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其他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部分的科学技术与作为整体的哲学的关系。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而是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材料科学技术是探索研究和制造新材料规律的科学,它不仅指出特殊材料研制的特殊方法,而且还揭示出各种不同材料研制的共同规律。同时,材料科学技术是一门技术科学,它介于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与基础科学相比较,材料科学技术更接近于体实践;而与工程技术相比较,它则更接近于理论研究。它是基础科学研究中基础理论转化为应用技术的中间环节,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具体技术中带有共同性的科学问题集中起来加以研究。

  在材料科学研究中,探寻其中的自然辩证法原理对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很有必要。通过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对材料自然科学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使得我们在研究中抓住重点并有个清晰的思路,从而在科学研究中做出贡献。

  一、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内涵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包括三部分: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亦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它和各门具体科学技术一样,都是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研究方法的规律性探索,这表明了它具有科学技术特性。

  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我们抵制和批判各种伪科学和反科学,有助于净化社会环境,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涉及自然观、自然科学观、自然科学方法论及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和科学技术思想史等广泛的领域。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自然辩证法不仅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哲学的考察,还要进

  行经济学的、社会学的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还会影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揭示把人对自然的认识从僵化的、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被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在此基础上它进一步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一系列正确观点,揭示出辩证唯物法的基本规律和各种范畴在自然科学中的体现。

  自然辩证法思想建构了科学时代的科学世界观,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使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真切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历史的车轮已经把人类社会推进了科学的时代。科学代的到来不仅意味着人类面对外部世界的更多自由,而且意味着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智慧理性的提升,对待外部世界的观点和看法的改变,以往的世界观在科学发展的强劲势头之下受到了无法避免的冲击和挑战。恩格斯则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从对自然科学的各项巨大成就的热切关注中提炼出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思想,赋予了理论形态的世界观以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自然辩证法思想为科学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也为我们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人们认识自然的活动中,自觉地遵循科学的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指导,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主观臆测,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恩格斯通过自然辩证法思想所建构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无疑为科学精神的塑造和培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也进一步为推进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创造了思想条件。现代化是指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不断告别愚昧落后走向文明进步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对现代科技的掌握与驾驭是决定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归根结底之关键。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与推进人的现代化,进而实现社会现代化的思想要求相契合的理论财富。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指导下,现代化的进程将加速进行,科学精神将不断内化为人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追求,科学和理性将擦拭人类智慧的蒙尘,去除人类精神的枷锁,唯灵论、伪科学等蒙昧主义思潮的反科学本质无需揭露自将暴露无遗,最终将无处藏身,直至退出历史舞台。

  二、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工具和产品的物质,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人类认识和使用材料的历史,和人类的文明同样古老。历史学家根据人类使用的主要材料,将人类社会的历史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由此可见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材料也是人类进化的标志之一,任何工程技术都离不开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一种新材料的出现,必将支持和促进当时文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从人类的出现到20世纪的今天,人类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材料及材料科学

  也在不断发展。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材料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

  (一)使用纯天然材料的初级阶段

  在原古时代,人类只能使用天然材料(如兽皮、甲骨、羽毛、树木、草叶、石块、泥土等),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历史就此开始。这一阶段,人类所能利用的材料都是纯天然的,在这一阶段的后期,虽然人类文明的程度有了很大进步,在制造器物方面有了种种技巧,但是都只是纯天然材料的简单加工。

  (二)人类单纯利用火制造材料的阶段

  这一阶段横跨人们通常所说的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也就是距今约10000年前到20世纪初的一个漫长的时期,并且延续至今,它们分别以人类的三大人造材料为象征,即陶、铜和铁。这一阶段主要是人类利用火来对天然材料进行煅烧、冶炼和加工的时代。例如人类用天然的矿土烧制陶器、砖瓦和陶瓷,以后又制出玻璃、水泥,以及从各种天然矿石中提炼铜、铁等金属材料。

  (三)利用物理与化学原理合成材料的阶段

  20世纪初,随着物理学和化学等科学的发展以及各种检测技术的出现,人类一方面从化学角度出发,开始研究材料的化学组成、化学键、结构及合成方法,另一方面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开始研究材料的物性,就是以凝聚态物理、晶体物理和固体物理等作为基础来说明材料组成、结构及性能间的关系,并研究材料制备和使用材料的有关工艺性问题。由于物理和化学等科学理论在材料技术中的应用,从而出现了材料科学。在此基础上,人类开始了人工合成材料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以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出现为开端,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且仍将继续下去。人工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及合成橡胶等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出现,加上已有的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构成了现代材料的三大支柱。除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外,人类也合成了一系列的合金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光纤等材料都是这一阶段的杰出代表。

  从这一阶段开始,人们不再是单纯地采用天然矿石和原料,经过简单的煅烧或冶炼来制造材料,而且能利用一系列物理与化学原理及现象来创造新的材料。并且根据需要,人们可以在对以往材料组成、结构及性能间关系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材料设计。使用的原料本身有可能是天然原料,也有可能是合成原料,而材料合成及制造方法更是多种多样。

  (四)材料的复合化阶段

  20世纪50年代金属陶瓷的出现标志着复合材料时代的到来。随后又出现了玻璃钢、铝塑薄膜、梯度功能材料以及最近出现的抗菌材料的热潮,都是复合材料

  的典型实例。它们都是为了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而产生的。到这时,人类已经可以利用新的物理、化学方法,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独特性能的材料。

  现代复合材料最根本的思想不只是要使两种材料的性能变成3加3等于6,而是要想办法使他们变成3乘以3等于9,乃至更大。严格来说,复合材料并不只限于两类材料的复合。只要是由两种不同的相组成的材料都可以称为复合材料。

  (五)材料的智能化阶段

  自然界中的材料都具有自适应、自诊断合资修复的功能。如所有的动物或植物都能在没有受到绝对破坏的情况下进行自诊断和修复。人工材料目前还不能做到这一点。但是近三四十年研制出的一些材料已经具备了其中的部分功能。这就是目前最吸引人们注意的智能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光致变色玻璃等等。尽管近10余年来,智能材料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离理想智能材料的目标还相距甚远,而且严格来讲,目前研制成功的智能材料还只是一种智能结构。

  三、材料科学技术研究中的自然辩证法

  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当中可以总结出,其发展的每个阶段中都或多或少蕴涵一定的自然辩证法原理。这是因为反映自然客体本质规律性知识的自然科学理论,与反映社会科学的某种思想理论因素之间存在联系。自然科学理论中自然知识与社会知识的潜在联系终将导致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大统一,从而增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马克思曾经说过:“自然不能建造任何机器,任何火车头、铁路、电报机、纺织机等等。这些东西都是人类在自然中活动的工具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的手所制造成的人的大脑工具。”逐渐形成了以技术作为对象,研究它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的自然辨证哲学技术学科。

  (一)材料具有自然属性

  自从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使用材料,从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钢铁时代—信息时代。在漫长的人类活动过程中,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材料,在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中,材料随处可见,桌子、椅子、房子、汽车,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材料制造而成的。而这些材料都来源于自然,制造桌椅的木头来源于森林,房子用的砖头来源于大地,汽车用的钢铁,铝等来源于矿场。虽然我们的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进入了信息时代,现在用的很多都是高科技的产品,但无论产品多么先进,原材料都来源于自然。所以说材料具有自然属性。

  (二)材料科学技术与辩证唯物主义

  人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工作,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科学的进步和人类知识的迅速增加,必然伴随着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变革,尤其是在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应用过程中。人们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手段和思维方法,从而衍生出许多新的构思、概念和认知方法。这些都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提供了生动的素材,极大地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内容。

  以纳米材料为例,从纳米技术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它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由预测到实际研究,由分散研究到系统地整体研究的转变。这种转变反映出了纳米技术体系从形成到进一步发展的系统框架。简而言之,纳米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次。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直接延伸到原子和分子,实现生产方式的质的飞跃,同时也标志着人类的科学技术又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物质始终标志客观实在,并且能被反映。人们对于纳米材料的研究和进一步利用,首先就是符合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及能为人们所反映的原理。无论它多么深奥复杂,均不能超越这一理论。

  (三)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源于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材料的需求,人们不断地发展创造各种各样的材料以满足各种各样的性能要求。材料的性能取决于材料的成分、结构、微观组织和缺陷等,任何一种材料的宏观性能或行为,都是由材料的成分和微观组织结构决定的。材料在制备、加工、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都可能受到自身成分、组织和外部环境(温度、压力等)的共同作用而产生成分与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性能[4]。要获得满足性能要求的材料,就需要对成分—结构—组织—性能之间的规律进行研究。同其他科学一样,其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归纳法,演绎法,实验法。

  归纳和演绎是自然辩证法中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科学思维方法,实验法是科学抽象中重要的思想模型。材料科学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材料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需要通过试验获得数据,经验。但这只是科学认识的基础,我们要通过归纳和演绎将它上升到理性认识——规律、理论,这样就可以反过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而将其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综上所述,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是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应用,是科学抽象和科学思维对科学事实价值性的提升。正因为有了自然辩证法,材料科学才能够从中借鉴并加以运用,形成自己的研究体系,也因此才能使材料科学成为一门合格的学问、一门真正的学科。

  (四)材料科研选题中的自然辨证法

  材料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产品需要经过实验阶段,然后再投放

  生产。这个实验过程也称为科研过程,在科研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选题。这是因为: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它关系到科研的方向,目标和内容,直接影响到科研的途径和方法,课题选择是否恰当决定了科研工作进度的快慢以及科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发展前途,科研选题是决定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和首要环节。所以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①

  选课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和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②

  所选课题应具有创新性,应是前人和他人未解决或未完全解决并预期能出成果的科技问题;

  ③

  所选课题一定要有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

  ④

  选题时必须考虑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根据实际具备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件来选择科研课题。

  此外,在接下来的试验过程中、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都需要遵循科学,实事求是的原则,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以后的实践中。

  (五)用自然辩证法的思维研发新材料

  自然辨证思维是指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时所运用的具有哲学特征的思维方法。所谓新材料,主要是指最近发展或正在发展的具有特殊功能和效用的材料。近二三十年来,在生产力发展和高技术产业需求的推动下,新材料的种类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规模不断扩大。新材料的发展应用不仅是技术革命与创新的基础和社会前进的动力,也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用哲学思维研究新材料,会对实际的研究工作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常用的哲学思维方式有相似法、相反法、宏微对比法、扩展缩微法等。

  相似法

  现实世界中,从宇宙星系到原子内部运动都存在着种种相似之处。但是,相似不等于相同。相似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相同和变异的矛盾的统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通过相似法中的相同部分看到事物前后之间的承袭关系,又可以通过变异部分看到事物前后之间的差异及发展关系。

  纳米材料与自然界的水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最新研究出的“纳米水”不是普通的水,它是纳米燃油添加剂的俗称。目前主要针对车用柴汽油和燃料油使用,可实现用物理方法解决燃油燃烧的化学问题,进而实现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反法

  事物之间不仅存在着相似现象,而且还存在着相反现象。有大必有小;有强必有弱;有虚必有实;有吸收必有排泄;有吸引必有排斥;有聚合必有分离;有守恒必有不守恒等等。在学习过程中,许多问题都可以从反面去剖析、反证、推

  理、理解、概括、设想、加深、巩固和扩展对下面知识领域的认识与把握。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新材料,单一结构的材料往往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科技工作者就开动脑筋研制出各种复合材料。所谓复合材料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结合在一起,也许这几种组合材料之间有着完全相反的特性,但正确的使用能使之充分发挥特长而避开其各自的缺点。这样,就诞生了许许多多性能优异的新材料。

  在严寒的冬天,你穿上几件单衣仍会感到刺骨的寒冷。这时,你如果穿一件棉衣便会感到全身上下暖烘烘的。这是因为棉花、中空纤维、羽绒等具有蓬松的特点,内部藏有大量的空气,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但是,如果不用布只用这些材料做棉衣,干脆做不成衣服。只有用不能保温的布把这些能保温的材料裹起来,才能做成既结实美观又保暖的棉衣。所以说,棉衣大概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复合材料了。

  宏微对比法

  许多事物在宏观上几乎完全一样,但由于微观上的点点差异,往往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在学习时,就要时刻注意将它们进行宏观与微观的对比,才能牢固地掌握其词义及形态特征。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宏微对比往往是发现新的科研专题征的最好契机。

  损坏的物品能够自我修复,这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然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工程师发明了一种装有化学试剂和催化剂的小胶囊,在材料发生断裂时,可通过两者的化学反应填补裂缝。德国科学家发明的新材料是一种透明塑料,这种塑料在受热后能自动修复裂痕,这种修复裂痕的反应是可逆的。

  扩展缩微法

  扩展是将已学过的知识作基础,向纵横两个方法延伸,以加深与巩固原有知识,并创造新的知识。其具体实施方法就是扩展法的具体化——类推法。微缩是将已学过的宏观知识作显微验证。其具体实施方法是还原法。

  德国科学家日前开发出一种新型织布材料,用这种布料缝制内衣可以治疗皮肤病。这项成果为许多皮肤病患者解除了频繁换药的痛苦。据介绍,科学家利用自然纤维和人造纤维中都含有的一种名为"环式糊精"的糖分子使织布拥有了医疗功能。该分子化合物能在织布内形成微小的孔状空间,并具有吸收不渗水物质的性能。科学家介绍说,通过特殊方法处理,他们将一些外敷药物的有效成分添加进新型纺织品内,从而使这种织布内部那些微孔能够较好地保存这些药物而不“流失”。在织布与人体接触时,极少量汗液“刺激”使药物被“激活”,有效成分会慢慢渗出被人体吸收,达到与外敷药物同样的疗效。

  结论与建议

  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从材料的自然属性到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与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的联系,再到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研中的应用,每个方面都折射出自然辩证法的影子。所以说,材料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辩证法。一部材料科学的发展进步史,就是自然辩证法在其中的应用史。

  今后我也会把这些应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首先,通过对材料结构和物性的深入研究,从而对材料本质进行研究和了解;同时对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进行深入地研究,这为材料科学的形成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研究通过材料成型、加工、表面处理技术、热处理及复合等材料工程技术的发展,要求不同类型的材料之间能相互代替,充分发挥各类材料的优越性,以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曲远方.现代陶瓷材料及技术[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序.[2]徐治立等.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12年版.[3]黄新民等.材料研究方法[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前言.[4]周达飞.材料概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5-9.[5]曹茂盛等编著.纳米材料导论[M].哈尔滨工业出版社,2001,15-16.[6]李醒民.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本方法[J].大自然探索,1992,(01):29-32.[7]范晓丽.论唯物史观的自然维度——兼谈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异同[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46-51.[8]刘猷桓.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研究导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5):4-12+23.[9]郑晓松.探寻传统自然辩证法研究新路径[N].社会科学报,2009-02-19(005).[10]魏群义,彭晓东.论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6):29-31.[11]胡晓兵.哲学方法概论[J].理论观察,2010(1):58.

  11

篇十八: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

 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摘

  要

  材料科学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基础,是工业生产的支柱产业。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合成与制备、结构与性能的基础关系,确立材料的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确立材料的成分与合成、加工方式之间的关系。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材料科学无时无刻不与自然辩证法来相联系。所以将自然辩证法运用于材料科学的研究不仅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有深远意义。本文将就自然辩证法主要观点以及其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作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可持续发展;

  材料科学研究;

  应用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誉为当代文明的三大支柱。80年代代文明的三大支柱。80年代以高技术群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又把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这主要是因为材料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1]。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形态、结构、属性、变化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绝对和相对、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因此,研究材料科学与哲学物质范畴之间存在必然内在的联系,将自然辩证法运用于材料科学的研究不仅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有深远意义。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开拓了学生视野,开阔了思路,扩大了知识面,改善了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专博结合,活跃了思想,在所学的各门孤立的知识块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加深了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头脑里形成一幅较完整的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提高了理论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综合研究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1自然辩证法

  1.1自然辩证法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3]。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研究领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4]。

  1.2自然辩证法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自然界的辩证法[5],即自然观;自然科学认识的辩证法,即认识论;自然科学发展的辩证法,即科学观。其中,自然观部分集中论述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基本范畴、基本规律和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认识论部分则主要探讨了自然科学认识的来源、发展过程和检验标

  准,并论述了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假说、演绎、归纳等方面的问题。在科学观部分主要论述了自然科学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它的体系结构和发展的规律性问题。这三个部分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它和各门具体科学技术一样,都是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研究方法的规律性探索,这表明了它具有科学技术特性。

  自然辩证法是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能够很好地指导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活动。2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理念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随着生产活动的增加和工业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已引起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各种统计资料表明:材料及其制品是造成能源短缺,资源过度消耗乃至枯竭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人类既期望获得大量高性能或高功能的各种材料,又迫切要求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提高人民的生存质量,并使文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人类发展和生存所必需的材料及其工程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1可持续发展内涵

  可持续发展思想认为发展与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主要涉及到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意义上的发展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协调能力相适应。3)可持续发展要求体现出环境资源的价值。

  4)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

  5)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以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强调

  “综合决策”和“公众参与”。把可持续发展概念仅仅理解为经济(GNP)的持续增长是不全面的。2.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实质

  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在多重因素的约束下,力求“发展”和“持续”两个相关变量和取最大值,达到这一最大值的途径就是可持续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概念可表示为:对于未来任意时刻t,社会生活指标体系各指标变化值之和或其速度均大于零[6]。

  2.3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要求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要求包括: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2)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3)生态文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4)公平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尺度;5)社会的广泛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结合自然辩证法思想,不难看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要素:需求

  和对需要的限制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生活过程是以不同形式大量消耗

  改变和转

  化各种材料的过程,显然人们行为在各方面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必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接踵而至的是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能源锐减、资源枯竭等严重的环境危机,这些问题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环境保护热潮。对于材料行业而言,更加关注材料的合理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联系,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对象的哲学思考,最终确立起和谐的自然发展观,也就是可持续的发展思想在行业内的最好体现[7]材料的发展应用是技术革命与创新的基础和社会前进的动力,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同时,材料开发应用中所产生的创新性思想方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内容,促进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加深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为后盾,而新材料的发展适应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证。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1材料具有自然属性

  自从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使用材料,从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钢铁时代—信息时代。在漫长的人类活动过程中,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材料,在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中,材料随处可见,桌子、椅子、房子、汽车,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材料制造而成的。而这些材料都来源于自然,制造桌椅的木头来源于森林,房子用的砖头来源于大地,汽车用的钢铁,铝等来源于矿场。虽然我们的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进入了信息时代,现在用的很多都是高科技的产品,但无论产品多么先进,原材料都来源于自然。所以说材料具有自然属性。

  3.2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源于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材料的需求,人们不断地发展创造各种各样的材料以满足各种各样的性能要求。材料的性能取决于材料的成分、结构、微观组织和缺陷等,任何一种材料的宏观性能或行为,都是由材料的成分和微观组织结构决定的。材料在制备、加工、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都可能受到自身成分、组织和外部环境(温度、压力等)的共同作用而产生成分与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性能[8]。要获得满足性能要求的材料,就需要对成分—结构—组织—性能之间的规律进行研究。同其他科学一样,其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归纳法,演绎法,实验法。

  归纳和演绎是自然辩证法中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科学思维方法,实验法是科学抽象中重要的思想模型[9]。材料科学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材料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需要通过试验获得数据,经验。但这只是科学认识的基础,我们要通过归纳和演绎将它上升到理性认识——规律、理论,这样就可以反过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而将其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综上所述,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是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应用,是科学抽象和科学思维对科学事实价值性的提升。正因为有了自然辩证法,材料科学才能够从中借鉴并加以运用,形成自己的研究体系,也因此才能使材料科学成为一门合格的学问、一门真正的学科。3.3材料科研中的自然辩证法

  实用文档

  材料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产品需要经过实验阶段,然后再投放生产。这个实验过程也称为科研过程,在科研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选题。这是因为: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它关系到科研的方向,目标和内容,直接影响到科研的途径和方法,课题选择是否恰当决定了科研工作进度的快慢以及科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发展前途,科研选题是决定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和首要环节。

  所以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①

  选课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和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②

  所选课题应具有创新性,应是前人和他人未解决或未完全解决并预期能出成果的科技问题;

  ③

  所选课题一定要有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

  ④

  选题时必须考虑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根据实际具备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件来选择科研课题[10]。

  此外,在接下来的试验过程中、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都需要遵循科学,实事求是的原则,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以后的实践中。4、结论

  自然辩证法科学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从而为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下材料科学研究应该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出现的同时也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对立中求统一,在矛盾中求发展。人类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的统一,离不开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制约,离不开物质性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根本基础。

  从材料的自然属性到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与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的联系,再到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研中的应用,每个方面都折射出自然辩证法的影子

  所以说,材料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辩证法。一部材料科学的发展进步史,就是自然辩证法在其中的应用史。材料开发应用中所产生的创新性思想方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内容,促进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加深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探索材料科学研究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内在自然规律,对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材料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推荐访问:自然辩证法对材料学科的 辩证法 学科 自然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