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为何三言二拍的婚恋观具有冲破封建礼俗争取自由的现实意义4篇

为何三言二拍的婚恋观具有冲破封建礼俗争取自由的现实意义4篇

时间:2022-11-13 08:3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为何三言二拍的婚恋观具有冲破封建礼俗争取自由的现实意义4篇为何三言二拍的婚恋观具有冲破封建礼俗争取自由的现实意义  明代在长篇小说取得突破成就的同时,短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拟话本“三言”、“二拍”的出现,则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达到了高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何三言二拍的婚恋观具有冲破封建礼俗争取自由的现实意义4篇,供大家参考。

为何三言二拍的婚恋观具有冲破封建礼俗争取自由的现实意义4篇

篇一:为何三言二拍的婚恋观具有冲破封建礼俗争取自由的现实意义

  明代在长篇小说取得突破成就的同时,短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拟话本“三言”、“二拍”的出现,则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达到了高峰。

  话本本是宋元说话艺人的底本,最初当为“话”的提纲、草稿;以后经人整理而成完整文案,可供人阅读,这就是话本小说,如宋时的《碾玉观音》与《错斩崔宁》;拟话本则是仿拟话本小说创作而成的短篇小说,其结构特征一般保留有“入话”,用语形式则仍保留“说话的”、“听话的”、“话分两头”等评话的行业用语。“拟话本”这一称谓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创制的。

  话本小说的整理与拟话本小说的创作的直接诱因是印刷出版可以获取商业利润,因此,它的产生与风行,除了文学自身的发展因素以外,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队伍的扩大、读者需求量的增加、造纸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版印刷商的出现都是相关因素。

  拟话本究竟始于何时,或者说把它从与之混在一起的话本小说中区分开来,并不容易。今知具有“长篇拟话本”(这里是仿拟借用)性质《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则最早的白话短篇拟话本似当不迟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的成书时期。

  单刊话本、积集话本到拟话本专集

  嘉靖年间晁瑮编的《宝文堂书目》中已经著录有几十种单刊话本,其话本本身的整理或仿拟刊行的实际时间自然要提前一定的年代。

  今知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是《清平山堂话本》,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刻的。洪楩是当时的藏书家与出版家,“清平山堂”是洪楩的堂号。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每集分上下两卷,每卷五种,共六十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今残存二十九篇。一般认为,二十九篇中,宋人作品十一篇,元人作品六篇,明初作品十二篇。其中《刎颈鸳鸯会》、《范张鸡黍死生交》、《简帖和尚》、《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等十篇后被冯梦龙

  整理进“三言”中。

  《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快嘴李翠莲记》在白话小说发展史上有突出的认识意义。首先,《快嘴李翠莲记》保留了早期说话、评话的表现形式,其中有特殊的说、念、吟、数(板)的叙述形式,特别是数板,--李翠莲的道白三十余段均为数板,这种形式与明代后来的拟话本有很大的区别。这显然是早期说话、评话中的形式,与《大唐取经诗话》的“诗话”、《金瓶梅词话》的“词话”的韵语有着形式上的相似之处,不妨叫做“板话”(现代作家赵树理即有《李有才板话》)。其次,这篇小说保留有鲜明的民间文学色彩,表明了这话本小说的作者还未从民间艺人过渡到书会才人的状态。语言朴素,多村言俚语。在拟话本中通常该引用古人诗句的地方,在《快嘴李翠莲记》中只是顺口溜。数板的语段多铺陈手法,或对举,或排偶。称爷必称娘,称哥连称嫂,称公连带婆;司礼先生“撒帐”时,一口气说了东、南、西、北、上、下、中、前、后。通篇用漫画式夸张手法,作者为取悦市民,有时难免庸俗而有损主人公形象。

  在万历年间书商熊龙峰也刊印了一批白话小说,今仅存四种,即《张生彩鸾灯传》、《苏长公章台柳传》、《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孔淑芳双鱼扇坠传》,其中后两篇分别标明发生与洪武、弘治年间。这四种小说都是爱情题材,许多传统观念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其思想内容已与后来的“三言”、“二拍”十分相似,这预示了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拟话本创作高潮的到来已经为期不远了。

  关于明代的白话小说本子,还得说明一下《京本通俗小说》,有小说九篇。此书在1915年由当时的著名藏书家缪荃孙刊行,自称是在沪上“亲串妆奁中”发现,“的是元人写本”。那九篇小说,在“三言”中均有。此书刊印不久,即有真伪之争,今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部伪书。

  “三言”的编著者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别署龙子犹、墨憨斋主人,苏州人。自幼饱读诗书,却命运不济,直到五十七岁时,才考取贡生,六十一岁时才任福建寿宁县知县,四年后离任。清军入关南下时,他已经六十八岁,曾参与抗清斗争。

  他早在读书冶游其间,就汇编过民歌、小调、时曲、博戏、笑话等书。此后,几乎成为职业的改订、编纂、创作的专门家。编著过长篇历史演义《新列国志》、《两汉志传》及《平妖传》等;编著过笔记类的《智囊》、《古今谈概》、《情史类略》;编著过传奇类《双雄记》、《精忠旗》、《一捧雪》、《杀狗记》、等;编著过散曲、诗集、曲谱类《太霞新奏》、《七乐斋稿》等;甚至在七十岁以后,明朝已亡,犹收集“塘报”、“揭帖”,编了具有历史价值的《甲申纪事》等。乐此不疲地编著书籍,终其一生,计达五十种,约一千余万字,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是一个罕见的文化巨匠,为我国的文化、文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他最大的贡献和成就还是编纂创制了“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三言”每部四十卷,计一百二十卷,一百五十万字。(见书影)

  “二拍”的编著者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吴兴人。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皆进士出身。十二岁进学,十八岁获廪生资格。然而在以后的科考中却屡困场屋,三十六岁才获副榜生员,一时无意仕进,天启三年(1627),发生“入都就选”事,方再谋仕途。直至崇祯七年(1634)五十七岁时,才任上海县丞;六十三岁升徐州通判,崇祯十七年(1644),起义军攻取徐州,时凌蒙初在房村治水,组织守城,呕血而死。

  凌濛初一生著述颇丰,除了“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以外,尚有戏曲《虬髯翁》,以及经、史、子、集的传注多种。“二拍”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小说观与冯梦龙相似,“二拍”与“三言”向称中国文学史上的双璧而合为“三言二拍”。

  “二拍”仿“三言”体例,每卷四十篇。其中《大姊魂游完宿愿

  小姨病起续前缘》为“初刻”与“二刻”均载,“二刻”的最后一篇的《宋公明闹元宵》为杂剧,所以,“二拍”实际有小说七十八篇。(见书影)

  “二拍”与“三言”不同的是,“三言”是冯梦龙的编纂之作,只有一部分是自己创作;而“二拍”则基本上是凌濛初一人创作,殊为难得。“三言”每篇的篇名为单句,而“二拍”的篇名为一联,这是凌濛初有意区别于冯梦龙“三言”的地方。“二拍”的素材,除当时社会流传的故事以外,主要是“因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睹听、佐谈谐者,演而畅之”者(即空观主人《原序》)。

  “三言”与“二拍”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高峰,也开创了拟话本小说的新时期。此后,许多文人加入了拟话本写作的行列,造成明末清初极为繁荣的景象。明末有陆人龙的《型世言》以及《宜春香质》、《弁而钗》、《鼓掌绝尘》、《天凑巧》、《石点头》、《西湖二集》等。每种中虽偶有佳篇,但是整个集子或一个作家达到“三言”与“二拍”的水平,则是不可能的了。

  “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三言”、“二拍”的故事的题材,以传统的说法,为“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朴刀”、“杆棒”、“神仙”、“妖术”、“发迹”、“变泰”等,而以底层百姓的现实生活为主。人物则遍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僧尼、倡优、盗贼、商贾等,而以市井细民为主。所以,“三言”、“二拍”是一部反映我国明代生活以及我国古代文化、风情、民俗的百科全书,高扬的是市民的旗帜,展示的是明代市井生活的风情画。

  “三言”、“二拍”应属世情小说,把涉及有情爱的“烟粉”归入爱情一类,则此类小说占有最大的比例。这一类小说的可取之处,是越来越把女人当作人来尊重,从而体现出一定的平等意识,张扬着婚恋自主,男女平等。“三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乔太守,不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训礼法所囿,认同情在

  婚姻中的基础作用,承认事实婚姻,敢于以“相悦为婚,礼以义起”作为重定鸳鸯谱的依据,而且出于负有教化作用的太守之口,除了难得,也反映了一种信息,乃至风气。在“二拍”的《通闺闼坚心灯火

  闹囹圄捷报旗铃》中,叙述少女罗惜惜在同窗中自择恋人张幼谦,罗惜惜虽因父母贪财爱势另许巨富辛家公子而受挫,但能始终不忘旧情。罗惜惜在父母回绝张家的提亲之后,犹说“我自一心一意守他这日罢了”。且对知己丫鬟蜚英道:“??我两个自小情同姊妹,义等夫妻。今日却叫我嫁着别人,如何使得?”主动邀约来往,父母面前事发,则以死抗争。事情虽然以张幼谦中举而事谐,作大团圆结局;但是,罗惜惜在婚恋中的主动性,生死不渝的坚定性,而终能如愿以偿,应当是对自主婚姻,特别是女性自主婚姻的充分肯定。“三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女》中,秦重只是一个卖油的,而辛瑶琴则是“花魁娘子”。因此,秦重每感自惭形秽;辛瑶琴更是视若无睹。秦重硬是凭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体贴入微的照顾,以一种对妇女--烟花女子--名妓的特有的尊重,赢得花魁娘子的芳心;辛瑶琴亦不以高堂大厦、锦衣玉食为恋,情愿“布衣蔬食,死而无怨”。这样的相互选择,完全在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充分表露出对人、人性的尊重,以及现代意义的婚恋意识。“二拍”《同窗友认假作真

  女秀才移花接木》,叙述的也是两个女子自主择偶的故事,只正话前的入话诗,表明了小说的主题与作者乃至时人的态度:“从来女子守闺房,几见裙钗入学堂?文武习成男子业,婚姻也只自商量。”而众所周知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则从悲剧的角度,即杜十娘追求自主婚姻的破灭,来对当时的制度作否定与抨击,从而让人们认识自主婚姻、自由婚姻的合理性。

  “三言”“二拍”尊重妇女的另一种倾向,是对妇女贞操观异于传统的封建礼教的艺术阐释。从人性的本质说,对爱情的忠贞是男女双方共同遵守的。但是,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男的可以三妻四妾,甚至把嫖妓亦视如“雅事”;女的却必须从一而终,倘事二男,则“失节事大,饿死事小”。这不公平性是显而易见的。“二拍”《两错认莫大姐私奔

  再成交杨二郎正本》中有一个有夫之妇莫大姐,私通邻居杨二郎,在商量私奔的过程中被骗卖妓院,仍不忘杨二郎旧情,经过转辗,与杨二郎终成眷属,作者的叙述口吻表示了谅解与肯定。“三言”中的《蒋兴哥重回珍珠衫》,叙述了蒋兴哥因妻子王三巧被他人勾引而失节,在万般痛苦之中无奈休弃。蒋兴哥反思“情变”原由,自责“贪着蝇头微利,撇她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而休书中使用了“因念夫妻之情,不忍明言,情愿退还本宗,听凭改嫁”的话。这既表示了对女性的“饮食男女”的肯定,又表示了女性失节的谅解。小说在写蒋兴哥与王三巧各自再婚后,再度结合。这样演绎商业社会中妇女的贞操观,是对传统观念的有力的挑战。“二拍”《闻人生野战翠浮庵

  静观尼昼锦黄沙弄》,写处女尼姑静观(杨氏)爱上书生闻人生,主动以身相许而终成眷属。作为佛门子弟,有违戒律;作为世俗少女,亦违礼教,可谓惊世骇俗。可是作者却用认可赞赏的笔调叙写的,让闻人生“中了‘二甲’”,且在礼部刻“同年录”之前“先刻聘杨氏”,“杨氏得封恭人”,完全是自择夫而又有好结局的故事。这显然是时代对“人欲”肯定的艺术反映。“二拍”《满少卿饥附饱扬

  焦文姬生仇死报》的入话故事,叙述恩爱夫妻郑生与陆女相约:女死男不取,男死女不嫁。结果男先死而女爽约,以致陆女遭报暴亡。对此故事,作者作以下感慨:

  天下事有好些不平的所在。假如男人死了,女人再嫁,便道是失了节,玷了名,污了身子,??万口訾议。及至男人家丧了妻子,却又凭他续弦再娶,置妾买婢。

  并没人道他薄幸负心,??。就是生前房室之中,女人少有外情,便是老大丑事,人世羞言;及至男人家撇了妻子,贪淫好色,宿娼养妓,总有议论不是的,不为十分大害。所以,女子愈加可怜,男人愈加放肆。这些也是伏不得女娘们心里的所在。

  这段话是振聋发聩的,应当把它看作“三言”、“二拍”所以用较多的篇幅叙写尊重女性,以及歌颂女性为争取婚姻自主故事的原由。

  “三言”、“二拍”在思想内容的第二个重要方面,是及时叙写新兴的商贾阶层,肯定他们的价值,为他们代言。“三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叙写小商人施复拾金不昧,好心得好报,多次逢凶化吉,终至富冠一镇,寿至八十,子孙满堂。《徐老仆义愤成家》虽然主旨是张扬仆人对主人的忠诚信义,而叙述的经商之道在于掌握信息,善于决断,从容应对,吃苦耐劳,则必能发财致富。《蒋兴哥重回珍珠衫》、《杨八老越国奇遇》等则叙述了一种远出谋生、居商在外,年头出、岁尾回的至今犹存的经营模式。《蒋兴哥》篇通过“常言”的“一品官,二品客”直接肯定客商在社会中的地位;《杨八老》篇则通过杨八老读书不成、改行经商,深得妻子支持,表明了对传统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及“重农轻商”的否定。而在“二拍”《叠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显灵》中,则公开亮出人生的价值标准--“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对小说主人公程宰囤积居奇而暴富表示艳羡。《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叙述的是去海外经商的故事,小说主人公“倒运汉”文若虚借一两银子买了一篓叫做“洞庭红”的橘子,为同行者讥刺,而在异国大受青睐,须臾间赚到近千两银子。“倒运汉”遂为“转运汉”矣!回国途中,遇风浪而被迫停靠一个荒岛,将他人鄙弃取笑的“床大一个败龟壳”拖回船上,结果结识了波斯商人玛宝哈,识得为鼍龙之壳,幔鼓可闻百里,中藏二十四颗夜明珠,乃无价之宝。终得五万之巨!这么一个“发迹变泰”的故事,典型地反映了当时百姓通过经商改变自己命运的发财梦。而这样的故事却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苏州府志》说,当时的苏州,“人生十七八即挟资出商,齐楚鲁卫,无远不届,有数年不归者。”《海阳县志》上则说:“海阳居民,市者多工贾,工多奇技。逐末者多挟资以远航,而视家为寄。”

  抨击权奸误国、官场腐败、社会黑暗是“三言”、“二拍”又一个重要的内容。“三言”中《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通过对南宋权奸贾似道的刻划,揭露了南宋末年整个朝廷的黑暗与腐朽。《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揭露严嵩父子为首的罪恶的官僚机器。《赵伯升茶肆遇仁宗》的赵伯升,其穷亦背谬,达也荒唐,皆因圣天子一时心血潮来的好恶!《藤大尹鬼断家私》的滕大尹,装神弄鬼断了家私案,也骗取了一坛金子,这对封建官僚的奸诈与贪婪的揭发,辛辣而有力。“二拍”中,《硬勘案大儒争闲气

  甘受刑侠女著芳名》把矛头指向朱熹,把他塑造成一个挟私报复诬陷无辜的小人。这里把宰相、皇帝、清官、圣人都讽刺了一通,揭露十分大胆。《钱多处白丁横带

  运退时刺史当艄》既揭露肮脏的官场,复批判黑暗的社会,他借小说中人物的口说道:“如今的朝廷昏溺,正正经经纳钱,就是得官,也只有数??而今的世界,有什么正经?有了钱,百事可做??”这就是--朝廷昏溺,钱可鬻官;世无正经,钱成百事。而在《恶船家计赚假尸银

  狠仆人误投真命状》中则径直议论道:“如今为官做吏的人,贪爱的是钱财,奉承的是富贵;把那‘公平正直’四字,撇却东海大洋。明知此事无可宽容,也将来轻轻放过;明知此事尴尬,也将来草草问成。竟不想杀人可恕,心理难容。”

  批判科举黑暗在“三言”、“二拍”中也有涉及。“二拍”的《华阴道独逢异客

  江陵君三拆仙书》,开头劈面就是如此议论:“话说人生只有科第一事最是黑暗??随你胸中锦绣、笔下龙蛇,若是命运不对,倒不如乳臭小儿、卖菜佣仆早登科甲去了。”揭露封建社会“窗下莫言命,场中不论文”的科举黑幕。“三言”中的《老门生三世报恩》、《钝秀才一朝交泰》,则通过鲜于同、马任登科前后人们不同态度,辛辣地讽刺了世情浇薄与人心险恶。

  “三言”、“二拍”还通过“公案”、“朴刀”、“灵怪”、“神仙”等故事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形形色色。

  我们在充分肯定“三言”、“二拍”的积极方面的同时,也不能无视小说的消极因素。为了迎合市民的欣赏趣味,两书多有较多的秽笔;扬善惩恶每以因果报应来体现;所谈忠孝节义,不免陈腐酸论。这些不足之处,以“二拍”比“三言”为多。

  小说艺术成就的评价,是作家能否自觉地把人物的塑造当作自己创作的基本任务,从而判别通过小说人物形象去反映社会生活,去表达思想倾向的深度与广度。“三言”与“二拍”正是在这一点,远远地走在前代、同代乃至后来的白话短篇小说的前头。

  在这两书中,特别是“三言”,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在中国文学殿堂里熠熠生辉的同时又活在读者心中的人物形象。

  为维护自己的尊严,因得不到自主自由美满的婚姻,宁愿抱着百宝箱向万里波涛纵身一跳的杜十娘;经过了许多磨难与波折,终于摈弃了对公子王孙、仕子巨贾的妄想,选定卖油郎作为终身依靠而过平民生活的莘瑶琴;遨游四海,尝遍美酒,敢叫权贵脱靴磨墨,令番邦使臣叩首称臣的李太白;伶牙俐齿,机敏过人,诗词歌赋不让须眉的才女苏小妹??再如痴心花草的灌园叟秋翁,泼辣大胆的团头女儿金玉奴,忠贞之士沈小霞,蛇仙娘娘白素贞??

  杜十娘是“三言”中,也是中国小说史上少有的艺术典型。小说既写她色之美,艺之佳;又写她智之睿,格之高。可谓光彩照人,动人心魄。

  杜十娘身为下贱,心比天高。自从落入火坑,就立志挑选诚实可靠的意中人,相托从良。她除了筹措赎身之金,而且聚藏百宝,为的是“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或怜妾心,收佐中馈(正妻),得终委托,生死无憾”。这是何等的深思熟虑!当十娘智激鸨母,许以三百两作为赎身之资,也不是自己拿出便是,而是先让李甲筹措,考验他是否真心,真是思微虑细。在李甲三日空手而归以后,乃拿出一百五十两,再度考验李甲,使他知道筹钱之不易,或可珍惜这份经双方努力而艰难获得的爱情,用心可谓良苦。最后,将所积之百宝,藏于姐妹之处,再以姐妹贺礼取来,使得归家之后,以突然显露来惊喜李甲家人,亦是殚精竭虑。一个慧而黠,智且曲的丰满的风尘女子的形象立于纸上了。然而,原拟终身相托的李甲竟轻易地为孙富所骗,十娘为之心寒。于是,十娘先以孙富的奸计为“发乎情,止乎礼”反警李甲,李甲不以为意;继以“千金重事,须得兑足交付郎君之手”激探李甲,而李甲无动于衷。次日清晨,十娘梳妆之时,“微窥公子,欣欣然有喜色”,于是心死。--哀莫过于心死。

  至此,十娘决心以死殉情。此段描写,可以说是既见其智,复见其格。最后,十娘展示百宝箱,怒沉江底,痛骂孙富李甲,纵身跳入江心。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而高洁的杜十娘便永远高高地矗立在文学的殿堂里,深深的铭刻在人们的心目中。

  “三言”对人物的刻划是多角度和全方位的,在《卖油郎独占花魁女》中,莘瑶

  琴与卖油郎秦重的鲜明而丰满的形象使读者几乎分不清谁主谁次。“占花魁”作为一篇妓女题材的作品,套路是老的。可是,这一篇中的莘瑶琴,完全是一个新的类型,其主体性格的曲折变化的过程的描写,使其人物形象十分丰富生动细腻。她从一个立志在泥淖中保持自己的清白,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少女,到被迫接客的雏妓;从一个身不由己的妓女到专挑官家子弟、富户纨绔的花魁;从一个第一眼认出秦重是一个卖油的而说出“临安郡中并不闻说起有什么秦小官人,我不去接他”,到“千万个孤老都不想,倒把秦重整整想了一日”;从对秦重仅有“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且知情识趣??可惜是个市井之辈,若是子弟,情愿委身事之”的感觉,到终于从口中吐出“我要嫁你”的心声。于是,一个逐步显现的立体的丰满的,与李娃、霍小玉、杜十娘、玉堂春形象迥异的风尘女子的形象,便凸现起来了。“市井之辈”的小商人秦重,也有着鲜明的个性。他本分勤俭,细心耐性;他心诚志纯,知情知趣。特别是处处从对方着想,对对方的尊重与维护,这是性格的魅力所在,也是他最后获得莘瑶琴的根本原因。他省吃俭用三年,以积一宿之资;以空走数次,方获一夕之遇;他毅然张开新衣长袖以盛莘瑶琴的呕吐之物,而只恐污了花魁娘子的被褥;他把暖壶抱在怀里,以备酒醉的莘瑶琴口渴之需;他在天亮之前便匆匆告辞,唯恐使花魁娘子因接待一个卖油的而遭旁人之讥??因此以一个卖油郎之贱而获享花魁娘子之奇,也便成为可信的了。此外,小说中的一个次要人物刘四娘的描写也十分成功。她先是把立志守贞的莘瑶琴说得终于改变初衷而倚门卖笑;继是把爱才如命的王老鸨说通而放莘瑶琴从良。需要说服莘瑶琴接客时,把接客的好处说得无以复加;当要说服王老鸨放行莘瑶琴时,又把留的害处说得耸人听闻。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巧舌如簧。这样的人物描写在别的小说里很少看到。

  “三言”、“二拍”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功,主要在于写出了人物形象的多侧面,写出了人物变化的细微与渐进;而不是出场定格的,概念化的,因此是立体的鲜活的。作家或把人物处于事件情节的过程,或将人物置于矛盾漩涡的中心;或以人物映衬,或以细节浸染;或辅之于心理描写,或择之于性格语言??

  “三言”、“二拍”在情节的设置和叙述上,比此前的小说有了新的突破。“三言”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况太守断死孩儿》,“二拍”的《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徐茶酒乘闹劫新人

  郑蕊珠鸣冤完旧案》等都是情节见长的。这里我们只介绍《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以斑窥豹。其故事情节如下:

  襄阳府枣阳县有年轻商人蒋兴哥,娶妻王三巧,感情深笃,家有祖传宝贝珍珠衫一件,交由三巧收藏。新婚二年后外出经商,因病迁延,一年未能回家,其间徽州商人陈大郎,经过枣阳,惊羡王氏美貌,买通薛婆,引诱王氏,终于得手。与大郎分别,难于割舍,乃以珍珠衫相赠。大郎在苏州巧遇蒋兴哥,炫耀自己的艳遇,露出珍珠衫,兴哥大惊。兴哥回家查询珍珠衫,三巧无以为对,忍痛将三巧休弃,别嫁县令吴某。大郎返家,其妻平氏见到珍珠衫,甚为骇异而收藏。陈大郎复到枣阳,知道三巧被休他嫁,乃抑郁客死枣阳。平氏治丧来到枣阳,无以为生,巧嫁蒋兴哥,珍珠衫得以复归。后来蒋兴哥再次外出经商,失手牵累命案,审案者正是三巧后夫吴某。吴某见蒋王旧情依然,乃将王氏判回蒋兴哥,易作兴哥侧室。

  这篇小说情节结构上的特点是以珍珠衫为“道具”,贯穿小说的首尾,连接蒋兴哥一家与陈大郎一家,它始终结构着整篇小说,使小说波澜起伏,巧妙完整。珍珠衫在整篇小说中举凡出现四次。--第一次是三巧将珍珠衫赠与陈大郎,是谓

  蒋兴哥失去珍珠衫;第二次是陈大郎在苏州邂逅蒋兴哥,是谓蒋兴哥巧遇珍珠衫;第三次是平氏在陈大郎行囊中发现珍珠衫,是谓陈平氏疑藏珍珠衫;最后一次,平氏嫁与蒋兴哥,是谓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小说用了“珍珠衫”作为题目以后,珍珠衫就始终成为读者阅读的悬念,这在结构情节上是十分成功的。这种以“小道具”贯穿故事的手法尚有《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赫大卿遗恨鸳鸯绦》等。后来,此等结构方式每为戏剧袭用。

  “三言”、“二拍”的情节结构更加追求完整与曲折,既行云流水,亦波谲云诡;每于意料之外,又在事理之中。可贵的是,作者努力突破此前基本上是单线结构的模式,而是尝试用复线结构或板块结构等,使故事更加摇曳多姿。

  “三言”、“二拍”的成功,不只是人物描写和情节设计上,但凡小说的构件、要素,诸如语言的、环境的、心理的等等都取得了的成功,也因此对后来的小说创作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篇二:为何三言二拍的婚恋观具有冲破封建礼俗争取自由的现实意义

  从“三言二拍”看市民意识的觉醒

  摘

  要:

  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各种思潮百花齐放,市民阶层异军突起,与之相适应的通俗小说蓬勃发展。“三言二拍”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集中地体现了在商业经济的繁荣下市井细民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感,透漏出明显的市民意识,描摹市井风情、人生百态,堪称一副晚明的“清明上河图”。作品中的商人形象、女性形象也颠覆了以前小说中的原型,成为后世的经典。细究这些现象并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存在,而是与当时的经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市民意识在此时期的觉醒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它反映了自我意识高涨的市民社群要求政治、经济、文化平等的心态,特别是市民对文化艺术的渴求以及对节日游艺活动的兴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充分显示了市民阶层的文化共享心理。

  关键词:

  三言二拍;市民意识;商品经济;传统道德

  From"threeerpai"seetheawakeningofpublicawareness

  Abstract:

  ThelateMingDynasty,theeconomicprosperityanddevelopmentofcommodity,allkindsofthoughtsahundredflowersblossom,thepublicsectorsofameteoricrise,correspondingpopularfictiontoflourish."threeerpai"isthemasterpieceofthisperiod,concentratedexpressionofeconomicprosperityinthecommercialmarketplaceunderthefinepeopleinthelivesandthoughtsandemotions,revealaclearsenseofthepeopledepictingthemarketplaceandcustoms,lifephenomena,calledanightoutinthe"painting."Merchantsintheworks,womensubvertedtheimageoftheprototypebeforethenovelbecameaclassiclater.Carefulstudyofthesephenomenaarenotisolated,accidentalexistence,butwiththeprevailingeconomicandculturaltiesareclose.Publicawarenessoftheawakeningofthisperiodshowsagreatvitality,itreflectstherisingself-consciousnesspubliccommunityforpolitical,economicandculturalequalityofthemind,especiallythepublicthirstfortheartsandentertainmentactivitiesintheinterestofthefestivaltoanunprecedentedlevel,itshowsthatthecultureofthemiddleclasssharethepsychological.

  KeyWords:

  threeerpai;publicawareness;commodityeconomy;traditionalmorality

  目

  录

  引言……………………………………………………………………………………1一、“三言二拍”在文学史上的贡献………………………………………………1(一)

  结构巧妙

  以巧寓真………………………………………………………1(二)道具运用

  点石成金……………………………………………………1(三)人物形象

  颠覆传统………………………………………………………2二、市民意识的概念及其在“三言二拍”中的体现………………………………2(一)

  市民意识的概述……………………………………………………………2(二)“

  三言二拍”中市民意识的体现…………………………………………3三、市民意识觉醒的原因……………………………………………………………4(一)

  商品经济的繁荣为市民意识的觉醒奠定了经济基础……………………4(二)市民意识觉醒的文化成因…………………………………………………6四、市民意识与传统道德观念的矛盾………………………………………………7(一)人性的觉醒与封建迷信之间的冲突………………………………………7(二)对统治者的反抗与市民阶层习惯性妥协之间的摇摆……………………7(三)追求新生活的觉悟与遵循旧秩序的麻木之间的抉择……………………8(四)市民阶层进步的道德观与小生产者落后的私有观念之间的较量………8参考文献………………………………………………………………………………9

  引

  言

  文学作品是时代精神的缩影。晚明时期,封建社会制度开始松弛,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代表市民阶层意愿的“三言二拍”从各方面阐述了这一现象,是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意识形态的研究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品语言简洁,描绘生动,论理精到,将市民的言行举止和思想情感完整的展现在读者眼前,至今读来仍让人爱不释手。

  一、“三言二拍”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作者冯梦龙,共一百二十篇。这些作品“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二拍”是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它基本上是属于个人创作,已经是一部个人白话小说的创作专集,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结构巧妙

  以巧寓真

  “三言二拍”中的故事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虽有鬼狐神怪,也往往被赋予人的特性,题材平凡。但是它的构思却很巧妙,使得故事情节常常波澜起伏,曲折多变,多采用巧合误会的方式,将情节弄得迷离恍惚。如《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中的吕金,因归还所拾金银而找回自己失踪多年的儿子,其弟吕宝因贪图利益而狠毒卖嫂,却阴差阳错的卖了自己的妻子,上演了一幕因果报应的闹剧。这种无巧不成书的手法使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既以巧传奇,又以巧寓真。[1]p162

  (二)道具运用

  点石成金

  小道具的运用在三言二拍中不乏其数,这些小道具就像一根线,把每颗珠子串联起来成为一件珍宝,使整个故事既结构完整又线索清晰,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蒋兴哥将珍珠衫赠给爱妻三巧,三巧又将其转赠给情夫陈大郎,兴哥于途中看到陈大郎珍藏此物明白妻子的不忠而羞愤休妻。后陈大郎病故,珍珠衫落到其妻平氏手中,因缘际会,平氏又成为兴哥的妻子,最终三巧与兴哥破镜重圆,珍珠衫物归原主。一件珍珠衫串起四个人,把整篇小说勾连的一波三折却又严谨工整,无突兀之感,把悲剧性与喜剧性融合到一起,创造了一种奇趣。

  (三)人物形象

  颠覆传统

  传统的人物性格往往片面化,概念化,三言二拍运用白描手法塑造了一批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很多成为后世的原型,如杜丽娘,莘瑶琴,富有立体感、层次感,有人物性格的发展。在所有人物中,商人形象、女性形象是塑造的最成功的,商人不再唯利是图、重利轻义,而是敢于冒险、重情重义,女性也开始突破封建枷锁,勇于反抗,追求爱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作品打破了传统小说只注重外部言行描写的局限,大量进行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是人物刻画的一种拓展,使人物更生动、立体。

  二、市民意识的概念及其在“三言二拍”中的体现

  (一)

  市民意识的概述

  市井与都市不同,市井一般指下层市民生存居住的小街小市,而都市一般是大都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所在。当然大城市中也有市井,它是中国城市与城镇中特殊的生存空间与文化空间,是平民安身立命的地方,有着最原始的生命力,但同时也具备江湖习气,游侠精神。

  市民是包含小商人、小官吏、手工业者、一般城市居民等在内的社会阶层,游民(卜卦者、相士、风水先生,盗贼、乞丐、流氓、地痞、娼妓)也是主要的组成部分。游民和知识阶级结合就产生了游民文化。“这种文化以尚游侠,喜豪放,不受拘束,不治生产,嫉恶官吏,仇视富豪为特色。”[2]p2它很好的阐述了市民文化的一些特质,传达出这个阶层的心声。

  市民意识指的是“市民阶层的生活态度,思想观念,以及作家在其文本中着意描绘中国市井细民阶层生存的原生本真状态,所展示出来的市井风情、审美趣味等。”[3]它往往以贴近生活的形式出现,表现世俗生活,展现风土人情,回归到生活的原生态,用通俗的故事迎合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以街头巷闾的文化风俗来展示社会现实的环境,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剖析人物心理,画出市民的魂灵。他们敢于肯定自我价值,具有民主、平等的意识,要求政治地位,追求自由,呼吁尊重人权,大胆向封建礼教宣战,但他们也有其软弱性,通常表现为政治上动摇变节,思想上自私自利,作风上明哲保身,害怕现实中的任何变动,竭力维持宁静安逸的生活。

  (二)“

  三言二拍”中市民意识的体现

  1.描写对象的转移

  精英文化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一直居于主流文化的中心。所谓精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指文学作品中的主要描写对象—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而市井小民却很难登堂入室成为主人公。在“三言二拍”中贩夫走卒、工匠游民、**妓女纷纷走进人们的视野,据统计,“三言中,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有33篇,约占整个作品的四分之一。”[4]前言

  在以市民为主人公的篇章中,商人及其商业活动占有极大地比重,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商人地位的提高。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所以商人一直为人们所不耻,而“三言二拍”中商人作为主人公频频亮相,而且大都聪明善良,勤劳重信义,此时期,商和士的关系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这些作品让世人清楚地了解了商人的辛酸与他们经商的风险和艰难困苦。

  2.女性意识的觉醒

  封建传统观念一直视女性为男性的附庸或玩物,“在家从夫出嫁从夫”严重束缚了女性的自我意识,稍有差池便会被视为“不洁之女”受到世人的谴责。即使有少数女性出入于公堂之上,也是扮成男装,最终功成名就后就恢复女儿身,从此深居简出,不问世事,那些敢于追求爱情的则会被人们视为有辱门风。在“三言二拍”中,有不少女性已突破封建樊笼,父母纲常,积极主动地追求幸福。

  这时期,女性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开始走出家门从事商业活动,如黄善聪自十几岁便开始经商,聪明睿智,毫不逊色于男子。贞操观在晚明也有了改观,改嫁现象近乎平常,男女佳期相会的事情也屡见不鲜,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女性地位的提高,以及她们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她们勇于去追求自己的权利,挑战男性的主宰地位。

  3.义利观的变化

  明朝中后期,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刺激了人们对金钱的渴望,追名逐利的现象蔚然成风,从而产生了利己主义,尤其在李贽肯定了私欲存在的合理性之后,纵欲主义泛滥成殇。上至公卿,下至平民都把利益视为人生的主要梦想,作品中一个个变泰发达的故事反映了市民对金钱和名利的狂热,虽然也有对世态炎凉的嘲讽,但更多地透漏出对金钱和名利的艳羡之情。

  “对金钱和名利的狂热有时会走向极端,从而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伦理纲常构

  成猛烈地冲击。”[5]如《沈小官一鸟害七命》中的兄弟俩为了1500贯赏钱竟将自己的亲生父亲杀害,丧尽天良。由此可以看出传统伦理道德在金钱和欲望的冲击下是如此的不堪一击,但不能否认的是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还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这从作者的态度中可以看出来。

  4.婚恋观的突破

  传统婚姻的准绳是门当户对,“三言二拍”中表现婚姻爱情的作品大都突破了这一观念,具有浓厚的市民色彩。作品中时常有男女私定终身、眉目传情的描写,如《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中两人锦书传情、两情相悦,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有诗为证:“间别三年死复生,润州城下念多情。今宵燃烛频频照,笑眼想看分外明。”[6]p311

  婚恋观的突破还表现为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叛逆,虽然结局有好有坏,但作者肯定了她们对自由幸福的追求。“男女大防”发生崩溃,充分显示了对人性的尊重,作者还有一番论调为这种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对宗法伦理的挑战,无论是就其形式还是从其内涵看都否定了传统的模式,具有时代的影子。

  5.参政意识与人文关怀

  政治一向是统治阶层的专属,作为处于社会底层的市民,政治从来与他们无缘,然而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势必会让他们主动要求政治上的平等。有些篇章通过鬼怪世界的描写,来批判政治的腐败,一些作品则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政治斗争。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揭露了严嵩父子的暴戾行径,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站在市民的立场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的。

  向来讽刺时政的作品都没有触及到封建统治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然而三言二拍中的某些篇幅则将矛头直指皇帝,如《赵伯升茶肆遇仁宗》中仁宗皇帝的一句话可以让一个才高八斗的文人从此流落街头,艰难度日,也可以一句话让人平步青云,飞黄腾达,表面上是赞颂,实质上是对专制统治的否定。

  三、市民意识觉醒的原因

  (一)

  商品经济的繁荣为市民意识的觉醒奠定了经济基础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明代中叶以后,封建所有制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城镇一片繁盛景象,商贩众多,车马纷纷,络绎不

  绝,商品交易必然会带动交通业的发展,运河、漕运又反作用于商业经济,带来更大的繁荣,沿河城市作为当时经济文化生活最丰富的地方,也是人们趋之若鹜的地方。这些地方和环境为市民的聚集提供了活动场所,是故事发生与延展的地方。

  杨义先生研究中国文学时曾说“关键在于回到中国文化原点。”[7]p1市民意识的产生必然与当时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有密切的联系,生活在底层的市民大众,就是在这些城镇市井中生活、思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让人们突破了小农意识的局限,产生了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市民意识。

  2.经济繁荣促进了士商融合,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士农工商”商居末,所谓“千金之子不入市”,世人一般都不屑与商为伍。明朝中后期,商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观念悄然发生了改变,“三言二拍”以大量的篇章描绘来展示当时的商业活动,表现对“贱商’的否定,从而反映出价值观念的改变。

  众多儒生雅士抛弃轻商的观念,堂而皇之的做起了生意,“二拍”的作者凌濛初就是生活在商业圈内,他的父亲经营出版业,他也子承父业,因此商人题材的作品在“二拍”中占有极大地比重。这时期商人也附庸风雅,经常与士林交往,对文艺活动给予大力支持,于是便出现了士商混杂的社会局面。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将商人的地位提高了一个档次,商人的意愿与思想观念也必然会在社会上产生影响。

  3.经济繁荣促进了市民意识的广泛传播

  思想意识的传播方式有很多种,不可否认的是,在那个时期通过小说的方式是最可行也是最有效的。从物质条件看来,刊刻印刷业的发展促进了白话小说的传播;从传播环境来看,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形成一个有利于小说传播的社会环境。

  嘉靖至万历年间,刻书重心从官府传入私家,出版通俗小说的可观利润使通俗小说成为书坊的热门,小说中的市民意识也就随之深入世人脑海中。商业资本的介入,使小说文本的大众化出版成为可能,商业交通与邮驿的发达,开拓了通俗小说文本传播的渠道,日渐丰富的市民生活和思维方式扩大了通俗小说的阅

  读范围,有力的促进了市民意识的传播。

  (二)市民意识觉醒的文化成因

  1.中晚明各种社会思潮的产生

  明朝的主流思潮是“程朱理学”,但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程朱理学受到不断地挑战。首先是王守仁的“心学”,他重视个体存在的价值,强调人的意识和主观精神的作用。后来的李贽受其影响提出“童心说”,他宣称“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8]“公安三袁”提出“性灵说”,把文学导向表达真情实意的正确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包涵着对个人感情的尊重,对个性的弘扬和个人命运的关注。

  正是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下,明代中后期的小说作家进行了大幅度的文学观念调整,文学创作由雅趋俗,关注商人、庶民的作品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市民阶层思想意识的传声筒,表达了他们渴望自由、平等、人权的愿望。

  2.风俗文化的市民化

  传统的一些节令可以制造男女邂逅的机会,如元宵节的灯会,许多痴男怨女就是在此节日里相遇相爱,演绎一段段爱情佳话。寻求子嗣的习俗也成为社会普遍心理,甚至于在作品中有无子嗣已成为评价一个人好坏的重要标准,由此可见,求子的行为已成为左右市民阶层的意识和行为的诱因。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祭财神也成为市民的风俗并开始大众化。

  就是在这些风俗习惯中,市民阶层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态度展露无疑。这些民俗文化已超出其本身的意义,既参与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人物心理,丰富了故事内容,增添了艺术感染力,通过家长里短的市井细民生活场景,尽现当时社会生活的人情百态,汪洋恣肆却又生动逼真,让人们在热闹的画面中体会到市民的心态。

  3.话本小说的繁荣

  话本小说来源于话本,是民间说唱文学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受到市民阶层的喜爱。小说的广泛刊印传播,也受到知识分子的关注,他们或对其改编或进行个人创作,考虑到大众化的需求,作品难免带有市民化、通俗化的倾向,语言通俗易懂,简洁自然。由于士大夫长期混迹于茶楼酒肆,经过长期的文化熏陶,他们的生活态度、人生理想、审美情趣渐渐趋同于市民阶层,作品也就自然地带有了

  市民意识的烙印。

  话本小说中倡导自由平等、传播土地平均的思想被移植到“三言二拍”中,在反对封建思想的禁锢的基础上将新风气注入其中,更好的满足了市民阶层的需求,在成为士庶雅俗共赏的娱乐片的同时,也传达出晚明市民阶层的共同心声。

  四、市民意识与传统道德观念的矛盾

  作为晚明市民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三言二拍”真实的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理想和愿望,但同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它又难免摆脱不了封建道德的影响。

  (一)人性的觉醒与封建迷信之间的冲突

  “三言二拍”中有许多市民意识觉醒的事迹,他们敢于向封建伦理宣战,突破情感压抑,如《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迫害。对爱情的宣扬与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观念相左,但它说明了爱情并不是一种罪恶,而是一种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是值得人们去追寻的。《月明和尚度柳翠》一篇中也明显透露出对正常情欲的肯定,它从客观上向禁欲主义宣战,讽刺了寺院的清规戒律在真情面前的无力,是对宗教藩篱的冲击。

  然而,“三言二拍”中虽然人的自我意识觉醒了,但却有一种理不直气不壮的遗憾。封建迷信,宗教意识还牢牢地钳制着人的思想,人们无法区分本能与虚幻力量,于是就把他们作为正义的一方,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神灵的身上。

  (二)对统治者的反抗与市民阶层习惯性妥协之间的摇摆

  纵观整个封建社会,受迫害最深的就是女性,“三言二拍”中的女性也开始积极反抗,然而几乎每次都以妥协而告终。如《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玉奴全心资助丈夫科考,然而莫稽在高中榜首后却嫌弃玉奴的出身而将其推入江中,幸得许公相救才得以保全性命。后许公设计让玉奴与莫稽再次成婚,洞房之夜玉奴棒打薄情郎,然而最终在许公的说和下原谅了丈夫,两人重归于好。虽然结局是圆满的,但总给人一种遗憾,个性强烈的金玉奴还是向封建势力妥协了。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许宣是市民阶层妥协性格的典型代表,他善良老实却又自私胆小,他无法像白娘子一样为爱舍弃一切,这种软弱妥协的性格实质上是市民的愿望与封建统治势力相矛盾的结果。许宣最后成为统治者的帮凶,从某种意义上表现了市民阶层的特点:反抗性与妥协性。他们把封建礼教视为神圣,习惯性的向封建势力缴械投降。

  (三)追求新生活的觉悟与遵循旧秩序的麻木之间的抉择

  市民阶层独特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有冲破旧制度、追求新生活的觉悟,但因为受到的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又不自觉地遵守着原有的秩序。《崔待诏生死冤家》中说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为摆脱封建强权而不断反抗的故事,虽然他们最后只在阴间做了一对夫妻,但他们创造新生活的主动性透露出市民阶层要求民主权利的强烈愿望,是对封建人身占有制的强烈控诉。

  《杜十娘怒陈百宝箱》中杜十娘用自己多年积攒的钱将自己赎出,孤注一掷把一生的幸福交给了李甲,却没有认清他的本质,最后与百宝箱一起沉入江中。李甲的负心,孙富的好色让她无力反抗。只能毁掉自己向封建统治表明心迹。她的行为显示了市民阶层追求幸福的意识和愿望,但这些梦想在强势的封建制度面前无疑是一种空想,她个人的力量如此渺小,只能以失败告终。

  (四)市民阶层进步的道德观与小生产者落后的私有观念之间的较量

  当整个社会存在着恶劣风气时,下层人民必然会期盼新道德风气的产生,但同时又总是摆脱不掉自身落后的一面。《金明池吴清逢爱爱》中的爱爱是市民阶层进步道德观的化身,她忠贞善良,始终为他人着想,为自己所爱的人付出一切,甚至在死后仍以鬼的身份与吴清成亲,最后吴清轻信别人言语挑拨,欲杀爱爱,,爱爱仍不计前嫌为他安排了一个锦绣前程。毫无疑问,作者对于爱爱是持肯定态度的。

  市民阶层在道义行为上肯定侠义善良的道德准则是由他们低下的社会地位决定的,但因私有观念又使得他们特别贪恋荣华富贵,迷恋腐朽的生活,欣赏投机取巧的发财手段,这种现象在上层市民中尤为突出。如《滕大尹鬼断家私》中的倪善继。心肠歹毒,贪图私利,暴露了市民阶层自私自利与小生产者落后的思想意识,在金钱势力的影响下,功力主义占据了思想界的统治地位,他们投机冒险,逐利生财,暴露了商业活动的本质,却也是市民阶层本身无法克服的弱点。

  11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绪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3]肖佩华.现代中国市民小说的市井意识[J].河北大学学报社哲版.2005.5.[4]张振钧,毛德富.禁锢与超越—从“三言二拍”看中国市民心态[M].北京: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1998.[5]李勇军.三言中市民意识的体现[J].云南社会科学学报(社哲版).2006.1[6]冯梦龙.警世通言

  [M].三秦出版社.2003.[7]杨义.杨义访谈录[A].重绘中国文学地图[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8]李贽.德业儒臣后论[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2

篇三:为何三言二拍的婚恋观具有冲破封建礼俗争取自由的现实意义

  试论“三言”“二拍”的爱情婚姻观

  作者:张惠英

  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9期

  张惠英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410114)

  摘要:爱情婚姻是“三言”“二拍”作品中最具特色的题材,此类题材如实地刻画了普通市民阶层的爱情婚姻生活,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宣扬了婚姻原则、道德标准突破了宋元话本的局限,流露出了有别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的新思想,其爱情婚姻观有了新的发展,提倡了追求自由爱情,主张婚姻自主,强调了人的感情和尊重人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三言”“二拍”;爱情婚姻观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4)09-0176-03

  收稿日期:2014-04-20

  作者简介:张惠英

  (1979-),女,湖南洞口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三言”“二拍”是我国明代以来流传较广的拟话本短篇小说集,“三言”是指冯梦龙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二拍”是指凌蒙初编纂的《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三言”“二拍”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对幸福自由的爱情婚姻向往。“三言”“二拍”以它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开创了短篇白话小说的里程碑,具有浓厚的时代标志。

  1“三言”“二拍”所处的社会背景

  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向世人展示了这个时代的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缩影。“三言”“二拍”这五部短篇拟话本小说集,来源于晚明社会现实,是冯梦龙和凌蒙初对所处社会现实的真实刻画,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作者通过对市民阶层爱情、婚姻的刻画,诠释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以及人们思想观、价值观的变化。

  1.1城市快速兴起,市民阶层壮大

  明朝中后期以来,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商品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最初的表现是社会生产力提高,农村出现多种经营的现象,农产品不再局限于自给自足,而是大量流向了市场,同时,农业的商业化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此时的社会,商品流动不再局限于地方局部范围内的狭小市场,而是通过水路或其它途径流向更远的地方,在此背景下,一些交通便利的地方逐渐发展形成了乡村集市、新兴商业城市和工商业中心。

  市民阶层壮大。随着乡村集市、新兴商业城市和工商业中心的快速兴起,移居城市的人口急剧增加,产生了以商人、百工、城市平民为主体的市民阶层,这一阶层得到空前壮大并在城市占有主导地位。市民阶层的壮大,带来了文化生活、消闲娱乐的需求,逐渐形成了以市民自娱自乐为主的市民文化,出现了以反映市民生活的通俗读物、小说、戏曲等市民文学,而冯梦龙和凌蒙初创作整理的以描写市井人物爱情婚姻、生活百态的“三言”“二拍”,更接地气,使用通俗的语言,符合市民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一出现就受到了光大市民的欢迎,逐渐成为市民文学的主流。

  1.2文化思潮和社会风气发生显著变化

  在商品经济繁荣的同时,文化思潮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方面主要代表人物为王守仁,王守仁继承和发扬心学,是宋明心学集大成者,主张“知行合一,以致良知”,对当时思想界占有主导地位的程颐朱熹的理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此后“王学”广泛影响读书人,特别是王学左派,不仅更加反对程朱理学,而且对君主专制政体和封建礼教也有微词,倡导发挥人之自然本性,比较接近广大下层民众,其学说动摇了原来巩固封建统治。文化思潮变化对市民阶层爱情婚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逾越礼制现象日趋普遍,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等方面。

  社会风气日趋骤下。随着商业的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基本满足,精神生活也有提出了需求,社会观念也随着物质的丰富发生了变化,人们对金钱的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社会风气也与日俱下。同时,读书识字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变成了市民阶层一种社会需求,他们比其他阶层更加迫切地需要提高文化水平,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由于文化的相对普及,商人、百工等各个行业中也出现了很多识字之人,市民阶层的文化形态逐渐形成,雅俗共赏拟话本、短篇小说符合市民阶层的消遣需求。

  2“三言”“二拍”爱情婚姻表现形式

  “三言”“二拍”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他们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屏弃世俗观念,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义无反顾地主动追求自由爱情。作品中有妓女与普通市民之间的情,有冰清玉洁的爱,有为冲破禁锢争取自由爱情的抗争,有为爱殉情的悲歌。巴尔扎克说过:“真正的爱情只有两种类型:要么一见倾心,要么是两人逐渐地情投意合。”“三言”“二拍”作品中虽然爱情婚姻题材占有大量篇幅,但爱情的形式不外乎一见钟情型和日久生情型这两种。

  2.1一见钟情型

  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是非常罕见的,男女主人公这种以爱情为基础,率真大胆的爱情表达方式,以及勇于挑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传统包办婚姻制度的勇气,可以看做是爱情自由意识的觉醒。然而“三言”“二拍”中的一见钟情型并没有脱离郎才女貌的传统模式,男女主人公往往在“惊鸿一瞥”后,互生情愫,不顾门第贵贱、世俗偏见而相互主动示爱,以书信等方式主动传情,追求属于自由的幸福生活。比如《醒世恒言》第二十八卷《吴衙内邻舟赴约》中的吴彦看到贺秀娥,便魂飘神荡,一见称心,“若求得为妇,平生足矣!”贺秀娥见到吴彦,也不觉动了私心。“这衙内果然风流俊雅。我若嫁得这般个丈夫,便心满意足了”。后吴彦与贺秀娥在船后仓书信传情,遂私订终身[1]。再如《二刻拍案惊奇》卷九《莽儿郎惊散新莺燕

  诌梅香认合玉蟾蜍》中的女主人公杨素梅。她凭窗而立,恰巧被在墙外散步的书生凤来仪看见,男女主人公互生情愫,经由侍女龙香传话递书,迅速坠入爱河[2]。

  2.2日久生情型

  男女主人公即由相识到相知,相知到相爱。“三言”“二拍”中的男女主角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彼此间变得相互了解,生活中感觉到彼此不能缺少,这正是市民阶层所追求的平淡而又可靠的爱情。比如《醒世恒言》第三卷《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卖油郎秦重,他为了见名妓王美娘一面,辛辛苦苦花了一年多时间积攒了十两银子,作为一夜“花柳之资”[1]。可王美娘第一次见到秦重甚是不悦,甚至还说“这个人我认得他,不是有名称的子弟。接了他,被人笑话”。当得知秦重在妓院中侍候、照顾她一夜,无半丝逾越后,才渐渐对秦重有了好感:“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且知情知趣,隐恶扬善,千百中难遇此人。”一年后,王美娘

  遭到福州太守八公子羞辱,想要自尽,偶遇秦重受其相助,为报恩留其一宿,并坚称要嫁给秦重。作品细致地刻画了王美娘的心路历程,从不喜到产生好感,再到一门心思要嫁给他,表示“布衣蔬食,死而无怨”。而秦重对王美娘的态度,则表明他对王美娘倾心爱慕、尽心体贴,用情之深。这种彼此了解,日久生情,互敬互爱的爱情,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平淡而又真实的爱情婚姻观。

  3“三言”“二拍”的爱情婚姻进步性

  3.1追求相知相爱,主张婚姻自主

  爱情的归宿是婚姻,婚姻是爱情的延续。追求婚姻自主,相知相爱是“三言”“二拍”作品中爱情婚姻题材最真实的表达。比如《警世通言》第二十九卷《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中的张浩和李莺,就是追求真爱,婚姻自主中的典型。尤其是李莺,她爱慕张浩,私自到花园中会张浩,表明自己的心迹,私定终身[3]。当张浩提出未知缘分如何时?李莺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决心:“两心既坚,缘分自定。”后来李莺得知自己面临被抛弃的命运时,表现出了坚强的个性,在得到父母允许后,大胆走上公堂将此事诉于官府。作品中的李莺,表现出了足够的与封建婚姻决裂的勇气,她对婚姻自主的追求,全都表现在她那坚定而勇敢的性格中。再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同窗友认假作真

  女秀才移花接木》讲述了女主人公闻俊卿自小女扮男装,到私塾读书,博通经史,她与两个同学朋友相处甚得,一个叫杜亿、一个叫魏造。闻俊卿暗中有意要在两个里头择一而嫁。后闻父与上司不和获罪入狱,闻俊卿女扮男装上京诉冤,途中被杜亿识破身份委身下嫁与他,并又促成成都景小姐下嫁给魏造,成就一段美好的姻缘。正如作品的入话诗“从来女子守闺房,几见裙钗入学堂?文武习成男子业,婚姻也只自商量。”这也是作品的主旨和作者对爱情婚姻的态度。

  3.2认同忠贞不渝,夫妻互敬互爱

  “三言”“二拍”中有部分作品讲述了青年男女自幼有情或自小定亲,长大后不计较身份地位差别,恋旧情,对感情专一,对婚姻忠贞不渝,对爱人始终不离不弃。完美的诠释了婚姻的真谛:执著、忠诚、坚贞。比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九《通闺闼坚心灯火

  闹囹圄捷报旗铃》讲述了女主人公罗惜惜与张幼谦自幼有情,发誓必同心到老[4]。然罗惜惜父母嫌贫爱富,找了个借口除非张幼谦中了科名,才把女儿许配给他,罗惜惜心志弥坚,犹说“我自一心一意守他这日罢了”。后罗惜惜父母将她另许配给富家辛公子,可罗惜惜不满父母所订婚事,始终不忘与张幼谦的恋情,私下主动邀约张幼谦来往,私自结成了夫妻。后父母面前事发,则以死抗争。作品充分表达了罗惜惜对爱情的执著,对婚姻的忠贞不渝。再如《喻世明言》第十七卷《单符郎全州佳偶》单符郎与邢春娘由父母指腹为婚,幼时常在一处玩耍,长大以后,由于男女有别,各不相见。后邢春娘因家道变故,沦为官妓。单符郎在全州为官时,巧遇邢春娘,单符郎仍对邢春娘不计前嫌,不计较身份地位差别,坚守婚约,终成佳偶。正如他的家书所言:“春娘流落为娼,厌恶风尘,志向可悯。男情愿复联旧约,不以良贱为嫌。”[5]又如《醒世恒言》第九卷《陈多寿生死夫妻》陈多寿和朱多福自小定亲。谁知陈多寿十五岁时得了恶症,且无药可治。陈家和朱家就想退了这门亲事,但朱多福却非陈多寿不嫁,还以死相逼,坚决不同意退婚,并以死抗争。作品中的多福,没有嫌弃重病的多寿,心甘情愿地嫁给他,婚后,尽心照顾病中的丈夫。这种同甘共苦、互敬互爱、不离不弃的精神,是爱情婚姻最真实的诠释。

  3.3尊重女性人格,女性独立平等

  “三言”“二拍”对女性的关注是罕见的,特别是对社会底层妇女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女性颠覆了明代以前文学作品中温顺被动、吃苦耐劳的形象,女性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首次在爱情婚姻上发出了要求独立平等、要求尊重人的尊严、尊重做人的权利的呐喊。比如《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中的妓女苏三和王景隆,彼此相爱,誓偕白首。

  王景隆在妓院被老鸨诈尽钱财后轰出,苏三私赠银两使他回南京。后苏三被人诬告判了死罪,王景隆为她平反了冤案。作品中玉堂春是个懂得维护自身权利的女性,虽一度被老鸨骗卖,但她始终坚持她自己的想法,为心上人王景隆守贞节,她不畏强权,独自掌握自己的命运,处在恶劣环境始终不动摇的,成就了她内在纯真而不容亵渎的贞洁。再如《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名妓杜十娘,她一心追求真挚的爱情,向往自由幸福的生活。于是处心积虑地积攒一个百宝箱,收藏在院中的姐妹那里,希望润色将来的郎装,翁姑能够体谅一片苦心,成就自己的姻缘。然所托非人,遭受到负心汉李甲的背弃,顿悟了现实的残酷和爱情的虛幻,她不作悲切的哀求,也不默然承受命运,为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拒绝做男人的附庸,不任人宰割,而采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抱百宝箱投江自尽[3]。作品展现了一个胸有成竹、临事从容、坚决捍卫自己人格尊严的新女性形象。

  3.4淡漠节烈观念,理解正常人欲

  长期以来,女性深受“女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思想影响。而“三言”“二拍”中一些作品还透露了当时社会上节烈观念的变化,作者对女子失节给予了同情,对人的本能欲望给予理解和宽容。比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满少卿饥附饱扬

  焦文姬生仇死报》作者评语对贞节观念表示了不满:“天下事有好些不平的所在!假如男人死了,女人再嫁,便道是失了节、玷了名,污了身子,是个行不得的事,万口訾议;及至男人家丧了妻子,却又凭他续弦再娶,置妾买婢,做出若干的够当,把死的丢在脑后不提起了,并没有道他薄幸负心,做一场说话。就是生前房室之中,女人少有外情,便是老大的丑事,人世羞言;及至男人家撇了妻子,贪淫好色,宿娼养妓,无所不为,总有议论不是的,不为十分大害。所以女子愈加可怜,男人愈加放肆,这些也是伏不得女娘们心里的所在。”这段话是振聋发聩的,是非常罕见的,可以看出作者和市民阶层对节烈观念的态度和改变。再如《喻世明言》第一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述了蒋兴哥外出经商,妻子王三巧独守空房,陈大郎偶遇王三巧就“心心念念地放他不下”,与牙婆设计勾搭上了王三巧,王三巧不甘寂寞偷欢失节。后蒋兴哥在返乡的途中见到了穿珍珠衫的陈大郎才知道奸情,到家门前犹自责备自己:“当初夫妻何等恩爱,只为我贪着蝇头微利,撇她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遂在万般痛苦之中无奈休妻。作为一个男人,蒋兴哥没有责怪妻子失节,反而思己之过,休书写道“因念夫妻之情,不忍明言,情愿退还本宗,听凭改嫁”。这颠覆了封建传统的贞操观,表达了对

  “饮食男女”的肯定,对女性失节的同情。而王三巧被丈夫休掉后自尽获救后,她母亲劝阻她“便真个休了,恁般容貌,怕没人要你?”由此可见,节烈观念在普通市民心中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了,贞节意识逐渐变得淡薄了。又如《拍案惊奇》卷三十四《闻人生野战翠浮庵

  静观尼昼锦黄沙弄》讲述了女尼静观见到书生闻人生逸致翩翩,有除尘之态,便心猿意马,不顾封建礼教,主动以身相许。静观身为佛门弟子,不但违背了佛门戒律,更与当时的道德观念相背离,这在当时女性中是难能可贵的。全文作者用认可的态度,轻松的笔调予以叙述,更为静观和闻人生安排了大团圆的结局,这显然是作者对人的本能欲望给予肯定。同时,作者的入话感言认为佛门中的清规戒律,不是一般人能够坚持的,像静观那样小时候被父母强迫许在空门的,就算触犯了佛门清规戒律,也是情有可原的。

  参考文献:

  [1]

  冯梦龙.醒世恒言[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

  [2]

  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

  [3]

  冯梦龙.警世通言[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

  [4]

  凌蒙初.拍案惊奇[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

  [5]

  冯梦龙.喻世明言[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

  (责任校对

  王小飞)

篇四:为何三言二拍的婚恋观具有冲破封建礼俗争取自由的现实意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征

  作者:冯娜

  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0期

  摘要:“三言”、“二拍”是冯梦龙和凌濛初创作的通俗话本小说的合称。冯梦龙和凌濛初作为通俗文学家,他们透过自己对于时代的特殊感受,用他们的如椽巨笔创作出了像三言二拍这样的优秀作品。其中尤为世人瞩目的是三言二拍中出现了一批敢于向传统发出挑战,勇于追求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的时代新女性形象。除此之外,三言二拍中描寫商人生活的作品也占据了一定的篇幅,体现了作家对于商人这一特殊群体前所未有的关注。

  关键词:三言二拍;商人;婚恋观;时代特征

  一、引言

  随着明代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种新的经济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带来思想的变革,催生出新的价值观念。正因为冯梦龙和凌濛初率先捕捉住了这种变化,所以,他们才创作出了诸如“三言”和“二拍”这样杰出的作品。“三言”、“二拍”描写的是市民生活,表现的是下层人民诸如商人、妓女、手工业者等人的生活与婚恋状态。这些作品中有很多的都以商人为小说的主角,在此之前的作品中几乎没有大量表现商人生活的作品。冯梦龙和凌濛初虽然从来没有从事过商业活动,但是,他们毕竟生活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处在特殊的时代和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得他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下层人民的生活。所以,本文旨在分析“三言”和“二拍”中所体现出来的新型婚恋观与商业理念。

  二、新型婚恋观

  (一)情欲与礼教的矛盾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情欲与礼教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统治者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残忍压制情欲的滋长。明初,统治者极力推崇程朱理学以此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压抑人们的真实感情与本能欲望。青年男女不能自由恋爱,一旦发现男女有私,就会受到社会上很多人的讨伐。

  情欲与礼教的矛盾,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而情欲则处于不利地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情欲开始冲破传统礼教的束缚,逐渐占据上风。随着明末新思潮的涌现,文人把“情”进一步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并且给予了很大程度的认可。

  1.对“情”的推崇

  随着晚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随着阳明心学的广泛传播,以情反理的思潮甚嚣尘上,之前被传统礼教压制的情喷薄而出,获得

推荐访问:为何三言二拍的婚恋观具有冲破封建礼俗争取自由的现实意义 礼俗 婚恋 冲破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