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关于亲情小故事【五篇】【完整版】

2023年度关于亲情小故事【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7-13 11:2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威尔讨厌自己的父亲,因为他在讲述自己人生经历的时候,常常语不惊人死不休。当威尔开始试图了解父亲的生活时,父亲已经病入膏肓。《剪刀手爱德华》的导演拍出的父子之情也不会太普通。影片中儿子不断拼凑父亲的传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关于亲情小故事【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关于亲情小故事【五篇】

关于亲情的小故事范文第1篇

关于写父亲故事的电影一、《大鱼》——最传奇爸爸

导演:蒂姆-波《大鱼》顿

主演:伊万-麦克格雷格 阿尔伯特-芬尼

威尔讨厌自己的父亲,因为他在讲述自己人生经历的时候,常常语不惊人死不休。当威尔开始试图了解父亲的生活时,父亲已经病入膏肓。

《剪刀手爱德华》的导演拍出的父子之情也不会太普通。影片中儿子不断拼凑父亲的传奇故事,也处处有魔幻气息。其实父亲只是一个用童话视觉去看待生活的人,他给儿子讲述的所有传奇都以喜剧收场,因为他要传递给儿子一种生活态度:只要你乐观,你就会快乐。

儿子最终理解了父亲,并用父亲的思维方式完成了他传奇的葬礼。而儿子,则会继续延续父亲的童话人生。

关于写父亲故事的电影二、《海洋天堂》——最负责爸爸

导演: 薛晓路

主演: 李连杰 文章 桂纶镁 高圆《海洋天堂》圆

王心诚与儿子大福相依为命。大福从小患有孤独症,无法独立生活。大福的妈妈在大福年幼的时候,因为承受不了儿子患病的打击自杀离世。王心诚被确诊患晚期癌症,如何安置大福成了王心诚的心头大事。大福在海洋馆里结识了唯一的朋友,表演杂技的玲玲。王心诚为了不让大福感到孤独,他不惜拖着病重的身体,背着自制的龟壳扮成海龟,陪着大福游泳。他告诉大福自己将会变成海龟,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关于写父亲故事的电影三、《飓风营救》——最酷爸爸

Bryan(连姆·尼森饰)是一名退休的特工,常年的特工生

《飓风营救》活使其与妻子女儿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一次,女儿Kim(玛姬·格蕾斯饰)想征得Bryan同意去巴黎游玩,身为父亲的Bryan并不放心17岁的女儿独自出行,在一番争吵后,固执的Bryan终于答应女儿。然而在巴黎,Kim却遭到了黑帮卖淫团伙的拐卖。为拯救女儿,这名老特工重新出山。

关于写父亲故事的电影四、《美丽人生》——最用心良苦爸爸

导演:罗伯特-贝尼

主演:罗伯托-贝尼尼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这是一部让人大喜大悲的影片,片中的圭多是用热情成就爱情的丈夫,是用生命保卫儿子的父亲。

犹太青年圭多对美丽的女教师一见钟情,在卓别林式的喜剧进程中他们走进快乐的婚姻,有了宝贝儿子。然而二战爆发,圭多一家被抓进纳粹集中营。为了让儿子不受伤害,圭多告诉儿子他们在进行一场游戏,还想尽办法向被隔离关押的妻子报平安,即使在生命最后一刻,圭多依然摆出小丑的样子,让躲在暗处的儿子相信游戏依然在进行中……

这部当年征服戛纳、赢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影片,留下了一个让人看着笑看着哭的父亲形象,在巨大的灾难之中,这份父爱要有多厚重,才能为孩子抵挡深渊般的罪恶-

关于写父亲故事的电影五、《我是山姆》——最傻爸爸

导演:杰茜-尼尔

主演:西恩-潘 达科塔-范宁

“为什么你和其他人的爸爸不一样”,山姆的小女儿这样问他时,这个已过而立之年智商却只有七岁的父亲只能紧紧抱住自己的孩子。

因为智商低下,山姆就要被剥夺抚养女儿的权利,他找到了著名的女律师帮他打官司、争取女儿的抚养权……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却包含着很多很多的爱。“弱智”的山姆提醒女律师,她给孩子的爱“只是字眼上的爱”,而他是全心全意地在爱女儿。这也是在提示你我大家。

真情,在一个没有社会思想的弱智父亲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看山姆的父爱,你会知道什么是纯粹的亲情。

关于写父亲故事的电影六、《当幸福来敲门》——最励志爸爸

导演:加布里尔-穆奇

主演:威尔-史密斯 贾登-史密斯

当一个父亲只能带着儿子睡公厕,连杂货店的零食都买不起给儿子的时候,他是怎样的窘迫-

成功的史密斯演绎了一个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前的落魄道路,这一路伴随他的是5岁的儿子。《当幸福来敲门》是一个标准的美国励志片,片中史密斯在贫苦的生活中疲于奔命,但他始终在奋斗,而奋斗的动力源在于他的儿子。为了让自己和儿子生活得更好,当下的苦难再多也能耐得住。

患难见真情,不仅是夫妻朋友之间,父子之间的情谊在磨难中也会有耀目的光芒。相依为命,是贫苦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珍宝,它也可以是让你成功的动力。

关于写父亲故事的电影七、《父子》——最无奈爸爸

导演:谭家明

主演:郭富城 杨采妮 林

同样是在贫苦中挣扎,但郭富城饰演的父亲却不像史密斯那般勤奋幸运。他只能看着妻子远去,带着儿子在小旅馆里躲避高利贷追杀,甚至为了生存唆使儿子去偷窃,又在儿子失手被痛打的时候悄然离去……

关于亲情的小故事范文第2篇

一、回顾课文

同学们,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群众美好的愿望。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了解了故事的大致内容,现在请你们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救白蛇 得宝石 救乡亲 变石头。)

同学们你们看,前一个故事埋下的伏笔,在后一个故事的发展中会一步一步地呈现出来,故事就是这样推进的。

二、回顾复述故事的方法

讲故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故事情节完整,我们在四年级时也学过怎样简要复述课文,那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怎样做才能在讲故事时不会遗漏重要情节?

(可以借助表格、示意图、思维导图、关键词等方式梳理主要情节。)

三、练习复述

现在请大家以“救白蛇得到宝石”为内容,自己试着讲一讲这段故事,可以讲给你的同桌听。谁想毛遂自荐到台前讲故事?(我觉得你特别棒,讲得文从字顺,内容也具体完整。)

那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除了故事情节完整,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把故事讲得更精彩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揣摩人物的心里想法;
加上合理的想象,拓展文中没有的内容;
以故事中某一个人物的口吻讲故事。)

四、变换角色复述

文中最令人感动的部分是海力布“救乡亲变作石头”,那你能不能用上刚刚我们讨论的方法,小组内试着以海力布或者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互相提建议,并最终推选一人讲给大家听。

过渡:在即将大山崩塌、洪水来袭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如果你是海力布,你打算怎样劝说不愿离开的乡亲们呢?

面对这即将遭遇的险情,你会怎么想?

生:要是我就这样告诉乡亲们,他们肯定不会相信,但是不告诉他们,他们就性命难保了。

生:山洪就要爆发了,但是我又不能跟乡亲们说,因为我会变成一座石像。但是,如果不跟他们说,那他们的性命就难保了,用我一个人的生命换回乡亲们那么多老老少少的生命,肯定是值得的。

生:这真是太糟糕了,我一定要马上把这件事告诉乡亲们。

师:听到这个消息,海力布心想:这怎么办啊,大山崩塌,洪水来袭,乡亲们……不行,我得赶快劝他们搬家。于是,海力布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快搬到别的地方去吧,这里不能住了!”乡亲们听了很奇怪,有一个乡亲站出来说:“海力布,这里住得好好的,你为什么要叫我们搬到别处去啊?”又有一个小孩听了他忍不住哭了起来:“不要,不要,我不要搬家。”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

师:孩子们,他讲得和原文有什么不一样?你说得太好了,这里我们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象,加入了心理活动,文章就显得生动多了。(板书:加入心理活动)

还可以怎么讲使故事更加吸引人呢?

师:那请你也想象一下,听到海力布的劝说,还有谁会说些什么呢?

生:海力布的母亲说:“海力布你别胡闹了,搬家这种事可不能乱说呀!”

生:海里的朋友说:“海力布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让我搬家就怕老老少少的吃不消啊。!”

生:海力布的叔叔站出来说:“海力布,我们这儿这么多人一起搬家,托儿带口的多不容易呀。”

师:我们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了人物对话,我们再去讲这个故事,是不是更有吸引力了?(板书:改变人物对话)

学到了这些方法,我们先自己练一练,待会儿再来讲一讲。

师:四人小组先读一读海力布第三次劝说乡亲们搬家的内容,然后讨论一下哪里可以加入心理活动,哪里可以加入变成人物对话,哪里可以配上动作、神情,然后自己练一练,把这个片段讲生动。

(生交流讨论,并进行个别展示)这些方法我们都掌握了,那么要想讲的古诗与众不同,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

生:我们想加入海力布在宣布消息时,乡亲们切切私语讨论的声音。

生:我们想在海力布变成石头以后,加入一位乡亲说的话:“海力布,是我们对不起你,没有早点相信你的话。”他又对着乡亲们说:“乡亲们,快走吧……”

师:了不起,他又教给了我们一个把故事讲生动的方法。他把原来没有的情节也想象出来了。(板书:想象故事情节)

师:老师迫不及待想请你们来讲这个故事,谁愿意?

过渡:刚刚我们以从海力布这个主人公的角度感受了这段故事,那么站在乡亲们的立场上,他们又是怎么想的?谁来以乡亲们的口吻讲述一下?

忽然听到要搬家,要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你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听到海力布说出实情,忽然看到他变成石头,你又有怎样的表现?

五、缩写故事

就是这样一位“乐于助人,舍己救人”的猎人,明知道自己说出实情会变成石头,却义无反顾,所以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至今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可是很多到那里旅游的游客并不了解这块石头的来历,你能不能做一个小导游,向这里的游客简要介绍它的来历呢?

民间故事通常是口耳相传,当你读到一个比较长的好故事,想把这个故事简要地介绍给别人,就需要缩写故事内容,让它变得短一些、简单一些。怎样缩写呢?下面是对课文《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的缩写,对照原文,看看保留了什么,删减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概括出来的,哪些句子是改写的。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说她家有许多珍宝可以送给海力布。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怎样才能做到简要介绍?(通过摘录、删减,既要内容完整,交代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又要语言精练,让游客在驻足游览时,能迅速了解“海力布”这块石头的来历;
具体描写部分可概括写,对话部分可改写。)

六、知识拓展

生活中,你们还听说过哪些关于石头的民间故事?

其实《望夫石》、《卧牛石》等都是一些常见的民间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一些相关资料,用上这三种方法创造性地讲故事,等到下节课课前进行养心三分钟时我们一起分享。

七、作业:小练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同学们去探寻更多的民间故事,也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去寻找一下这块传说中的“海力布”的石头,在茶余饭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关于亲情的小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家庭变故;
单亲家庭子女;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关于单亲家庭子女的状况,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研究,二是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三是单亲家庭子女越轨与犯罪研究。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学术界认为家庭变故对于单亲家庭子女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对于此,我们不禁产生疑问:家庭变故是否也给单亲家庭子女带来积极的影响?以期为单亲家庭子女正名。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次研究共访谈了九位单亲家庭子女,研究对象的获取是通过身边同学的介绍才得以和这些单亲家庭子女取得联系,采取的方式是面谈或者网络访谈。

一、家庭变故初体验:情绪表现和年龄及与父母亲密程度有关

在访谈的9位单亲家庭子女中,家庭变故有两种,一是父母离异,另一是父母一方去世。家庭的变故使本来拥有双亲的子女一下变为单亲家庭子女,最初面对这样的家庭变故,单亲家庭子女的情绪表现也不尽相同。当子女还比较小的时候,他们还不懂得亲人离开或者父母离异的意义,所以当他们很小的时候,面对家庭的变故,他们的情绪表现并没有受到严重影响。

A:6岁的时候,对他们的离婚没有太大的印象,其实6岁之前他们就已经开始分居了。当时对离婚完全没有什么概念,只是知道我爸不回来住了。

C:当时父亲去世对我影响不是很大,一是当时年纪比较小,二是当时父亲在去世之前已经躺在床上好几年了。

但是当子女年龄稍微大一点,能够明白家庭变故的意义的时候,面对家庭的变故,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极度悲伤的情况。

A:初三的时候我爸妈再度离婚,也就是在中考之前的那几个月,那个时候的变化挺大的,有一种“被赶出来”的感觉,因为那个房子是我爸爸买的,户主写的是我奶奶的名字。

I:家庭发生这种变故,当时特别伤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对自己影响也很大。

年龄的不同会让单亲家庭子女面对家庭变故时情绪表现也不同,与父母的亲密程度同样也会影响着子女面对家庭变故时的情绪表现。在单亲家庭中,如果离开或者去世的父(母)对子女本来关注就很少,和子女不是很亲密,那么单亲家庭子女即使年龄已经能够明白家庭变故对他们的意义,他们表现的情绪往往也不是很激动。

B:当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现在感觉影响挺大的。在他们没有离婚之前,爸爸对我的关心挺少的,爸爸离开我了,我也没有感觉缺什么东西。

有的子女在面对父母离异这种家庭变故时,他们还是比较能够接受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因为在他们看来,父母离异之前的常年争吵已经让他们饱受煎熬,父母的离异对父母两人、对这个家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F:他们俩的性格都是属于那种非常强势的人,以前在一起总是打架吵架,他们离婚反而我还是比较能够接受的,因为觉得离婚对他俩来说是一个好的选择。从我小的时候,他们就在吵架,他们分开对他们个人来说会更好一点,不然他们天天在一起打架、吵架,他们也不痛快。

二、家庭变故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消极影响:“苦难的孩子未必早当家”

单亲家庭中,由于父母一方的缺失,家庭变得不完整,家庭的不完整对于单亲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并不一定会立刻显现,但是很多单亲家庭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多少都受到了家庭变故带给自己的消极影响。这种消极影响最直接的可能就是经济上的影响。

B:家庭变故对我的影响,一方面是经济上,因为爸爸属于在家庭中收入最多的,爸爸在的时候感觉家里生活比现在好些,另外一方面就是缺少父爱。

G:我老爸去世后,我就没有老爸依靠了,我上初中、高中、大学的钱其实都是我老爸的赔偿金,那几年我家都是零收入的,后来我妈去超市做工,每个月也就几百块钱吧,我家基本上就是没有收入的。

此外,单亲家庭子女还容易出现性别角色的混乱,有些只有母亲的单亲家庭子女,受母亲对父亲敌意的影响,父亲的形象在女性单亲家庭孩子心中往往是负面的,导致了她们对男性整体的敌视,由于长期缺少和男性的交往,她们往往不懂得和男性朋友相处,男性单亲家庭孩子受到母亲的“女性”形象的影响巨大,往往表现出女性化倾向。

A:正常的男生我不知道怎么和他们相处,很奇怪,哪怕是普通同学我都觉得很奇怪,我觉得这和我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一直生活在莫名其妙的女性群体之中,很奇怪的是,我妈妈的朋友也都是离婚的,很自然的,从她们嘴里听到的都是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这样的话,而且我姥姥也这么说,所以当你身边所有人都这么说的时候,你就容易这么想了。

单亲家庭子女的消极影响往往还会表现出缺乏安全感,不太容易相信人,家庭变故让他们受到了伤害,他们很害怕这种伤害再次发生,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生怕受到伤害,有一种不安全感,也不太容易相信别人。

A:我觉得我就像把自己伪装成刺猬一样,不想让别人靠近我,害怕伤害。我高中和初中同学都说我是毒蛇,我通常噎人噎的血淋淋的,基本上几句话说完,朋友没得做了,但是我觉得如果这句话不说的话,她就会伤害我,感觉像一种潜意识的自我保护心理。

D:现在觉得有很大的影响,首先这个家庭不完整,小的时候就感觉没有享受到母爱,到现在来说,我感觉我很缺乏安全感。

家庭变故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消极影响还体现在子女的婚姻上,面对父母婚姻的不幸,有些单亲家庭子女对婚姻产生了一种恐惧感,害怕重蹈父母的不幸婚姻,另外,由于社会对单亲家庭子女的认识,往往会认为单亲家庭子女的孩子心理上存在缺陷,这对于他们将来的婚姻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B:
我现在对婚姻有一种恐惧感,我不想结婚,很害怕,觉得这个爱情吧,没什么意义,可能年轻人精力比较好,比较冲动,感觉比较好就结婚了,之后相处后矛盾就会显现出来,之后再去离婚,不管有没有孩子,对于自身来说,都是一种伤害。

F:如果说单亲家庭对我有影响的话,我觉得那就是在找对象的时候,人家可能相对不太喜欢离异家庭的孩子,因为会觉得离异家庭的孩子在性格上会比较怪。

三、家庭变故对单亲家庭子女的积极影响:“这种经历是我的财富”

在以往的研究中,提到最多的往往是单亲家庭对其子女的消极影响,很少涉及单亲家庭对其子女的正面意义,但在实际的访谈过程中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单亲家庭对其子女也是有一种积极意义的,并且这种积极意义也得到了很多单亲家庭子女的认可。

E:我觉得我的这种经历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塑造了一个新的我,就是一个更坚强、更自信的我。

双亲照顾变成了单亲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单亲家庭子女往往需要自己独立面对一些事情,得不到像双亲家庭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必须依靠自己努力来完成一些事情,这也让他们变得比同龄孩子独立和成熟。

B:我觉得单亲家庭对我来说,正面的意义多于消极的意义,这种家庭变故让我更加独立了,你可以把自己做的更好,理解问题也会理解的更深。

家庭变故对单亲家庭子女的积极影响还体现在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上,特别是单亲妈妈和单亲女儿关系上,单亲女儿甚至扮演了“儿子”的角色,子女往往更懂事,能够理解父(母)的感受,并在日常的生活中关心照顾父(母)。

F:所以在家里我除了作一个女儿,就是孝顺一点,温柔一点,贴心一点以外,我还需要作一个儿子的角色,家里的重活累活我能做的,我都尽量去做,尽量让她觉得缺少一个男人不是不可以。

经历过家庭变故的单亲家庭子女,往往更能够理解那些有相同遭遇,遇到困难的人,这种理解也让他们更愿意用实际行动帮助那些有类似遭遇的人,在访谈过程中就发现,那些经历了家庭变故的单亲家庭子女更愿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经历让他们的“善心”放大化了。

D:由于自己的经历,遇到过很多困顿的事情,所以当我身边出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或者看到其他悲惨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的内心就有一种很想给他们温暖的感觉,我觉得这是给了我一颗善良的心吧。

四、结论

最初经历家庭变故的单亲家庭子女,他们的情绪表现往往是和自身年龄以及与父母亲的亲密程度有关,当单亲家庭子女年龄比较小或者离开他们的父(母)亲之前一直很少关注他们,和他们的关系比较疏远时,那么,最初家庭变故发生一般不会给子女造成严重的心理危机,但是如果单亲家庭子女已经懂事,明白家庭变故的意义,离开他们的父(母)和他们关系比较密切的话,一旦家庭变故发生,单亲家庭子女往往就会陷入心理危机之中。从整个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过程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便家庭变故已经远去,家庭变故仍会给单亲家庭子女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影响。过去的学者往往关注的是家庭变故带给单亲家庭子女的消极影响,认为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父母一方的缺位,在心理上会给他们造成阴影,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会走上犯罪之路。但是在本人的研究中发现,家庭变故的发生同样也在某些方面带给了单亲家庭子女积极的影响,这种积极影响是通过经历生活的磨难培养的,比如被很多单亲家庭子女提到的独立能力的培养,对苦难者的同情心等。研究家庭变故带给单亲家庭子女的积极影响可以更客观、真实地认识单亲家庭子女这一群体。

【参考文献】

[1] 马学阳等.大都市的单亲家庭:数量和基本特征初探―以北京为例.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2][4] 李立明,刘祥松.试谈离异单亲家庭子女法律保护问题.中国性科学,2009.8.18.8.

[3]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

关于亲情的小故事范文第4篇

汉藏灰姑娘故事的叙事传统

笔者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搜寻到汉藏灰姑娘故事 9 篇(包括异文),其主要篇目和内容为:汉族的灰姑娘故事:《白女和黑女》①、《阿花和阿喳》②、《状元拾绣鞋》③、《牛奶娘》④(异文 2 篇)。《白女和黑女》讲白女在老牛的帮助下摆脱后母的控制,嫁给太子;《阿花和阿喳》则是奴仆阿喳长期受到财主女儿阿花的欺压,在牛的帮助下,她和书生结为夫妻,生活美满;《状元拾绣鞋》是大女儿在牛的帮助下解决一个个难题,最后和状元恩恩爱爱,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牛奶娘》(异文 2 篇)则是讲大女在牛的帮助下,摆脱后母的欺凌,嫁给秀才,或者是牛在死后幻化成毒蛇将后母咬死。藏族的灰姑娘故事:《两对母女》①(异文 2 篇)。《两对母女》讲善良婆婆被害死后化身一头牛帮助女儿逃离老妖婆母女的迫害,与国王成亲。本文讨论的灰姑娘故事是丁乃通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②510A 的灰姑娘,落脚于汉藏灰姑娘形象的比较。由于与丁乃通提到的 433D 型蛇郎君复合的部分,情节有:Ⅰ谋杀女主角;Ⅱ女主角变鸟;Ⅲ女主角变植物;Ⅳ其他化身;Ⅴ驱除魔惑;Ⅵ夫妻团圆,而433D 型的蛇郎君情节在 509 型谁是真正的妻子或者是 403 型黑白新娘中都有出现,使其失去了典型的特征,故事中我们无法判断这个女主人公是灰姑娘还是蛇郎的妻子,抑或是真假新娘中那个真正的新娘。灰姑娘形象在汉藏灰姑娘文本中体现为:

构成灰姑娘形象的元素在汉藏民族中具有明确的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容。

(1)“灰姑娘”的称呼

汉族故事中一般都有具体的称呼,也有个别使用普遍的称呼,如用姐姐、大女儿,或者阿妹代替。白女,因其皮肤白的特征;阿喳“,喳”象声词,鸟叫声,低声说话,这是对她生活环境较好的比拟;阿喜带有祝福的色彩。汉族中的姓名有着口语化和形象化的特点,与生活密切相关。藏族中唯独“央金”比较特别。它是藏传佛教中一位仙女的名字,有“吉祥”、“美好祝福”、“妙音女神”等意思,许多藏族的女孩都取这个名字,可见藏族灰姑娘故事显露出宗教文化因素。

(2)“灰姑娘”的外貌

汉藏“灰姑娘”的外貌都很漂亮。汉族灰姑娘中白女是“小女子长的乖,脸白起名叫白女”;阿喳“长的美如鲜花”;姐姐则是“长得很美,聪明伶俐”;大女“十分美丽”。藏族灰姑娘是“脸色渐渐红润起来,白色透红越发显得可爱”;女仆“长得漂亮”;央金是“脸色也红润了许多,出落得更加俊俏、美丽”。可见,灰姑娘形象的外表汉藏民族具有共同性。不过,汉族故事中都会有一个与灰姑娘对立的丑陋女孩,《白女和黑女》中,白女有一个异母妹又丑又黑,起名叫黑妹;《阿花和阿喳》中,阿花长得十分丑陋;《状元拾绣鞋》妹妹长得很丑,满脸麻子;《牛奶娘》次女因为生痘,所以满面麻子,人家叫她做罅女。后母虐待灰姑娘也是因为嫉妒她们比自己的孩子漂亮。藏族的灰姑娘没有这个形象,《两对母女》异文二中小妖精的头上戴了一只毛驴蹄子,后来冒充女仆去宫里,母妖施妖术让她有了和女仆相似的外表。外貌在藏族故事发展中并不重要,他们也深信,法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面目,丑可以变美。

(3)“灰姑娘”的家庭关系

汉族故事中最初均有男性角色出现,父亲或者是财主,他的出现仅仅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展开。首先,父亲要娶一个女子,才会有后母的角色;其次,父亲的早亡和懦弱才会有后母虐待和出难题的情节。在古代社会,女儿是依附于父亲才能获得家庭的地位,一旦失去父亲的庇护,地位随之降低。我们可以看到《阿花和阿喳》中,阿花为什么可以不用干活儿,还要欺负阿喳,不就是依仗着财主父亲老龙吗?但是藏族故事中却没有提及父亲。灰姑娘的家庭关系,藏族故事的描述不同于汉族故事三言两语的交代,它有另外一个情节,没有出现在 AT510A 和 433D 型中。①《两对母女》:两户人家,老妖婆和菩萨转世的善良老婆婆。她们各有一个小女孩,在老妖婆恶毒的阴谋下,善良婆婆被害死,她的女儿成了老妖婆母女的奴隶。②《两对母女》异文一:一对妖精母女,天天让女仆带一把炒麦去放牛。女仆因为寻找一颗掉到地缝里的麦粒,认识了一位英俊的小伙子,他让她选择是吃牛奶糊糊还是灰糊糊,女仆选择了后者,小伙子给了她牛奶糊糊以及金银珠宝首饰。后来小妖精也去了地缝里,相反,头上戴了一只毛驴蹄子回来。③《两对母女》异文二:两户人家,好吃懒做的女魔和由空行母变化的凡间仙女卓玛,她们各有一个女孩。女魔的女儿在女魔的唆使下砸死了卓玛,然后欺占了她的财产,女孩央金也成了这对母女的奴隶。显然,父亲在藏族灰姑娘故事中的缺席并没有影响故事的发展,故事没有汉族故事中的生活气息,更多地洋溢着宗教气氛。藏族故事中母亲的形象是相对的,即仙女和妖魔,在最初的争斗中,妖魔母亲占得上风,但是仙女母亲会保佑自己的女儿,让她渡过难关获得最终的胜利。相对于汉族故事,藏族的故事缺少生活性,但是它在宗教的基础上让听众信服,实现了故事的可能性。

(4)“灰姑娘”面临的难题

难题考验是灰姑娘故事中不可缺少的情节,相比之下,藏族的难题考验基本上没有,大部分是家务活,没有特意安排。汉族不一样,一般是三个难题,民间故事中的三次重复手法的一种表现,大多是绩麻,将黄豆和绿豆拣开,挑满尖底的水桶等难题:《白女和黑女》中白女从三斗麦中拣出三斗石头,再推三斗面,剩三斗麸皮;《阿花和阿喳》中阿喳每天挑满一对尖底大水桶和分清混乱了的芝麻和绿豆;《状元拾绣鞋》中的姐姐每天担十担水、打五担柴、撕麻三大捆和拣清一簸箕的绿豆和芝麻;《牛奶娘》中的大女绩麻和用瓦缸笠担一缸水,再把混杂的芝麻和绿豆拣开;《牛奶娘》异文一中的阿妹每天戽一斗虾,斩一把柴,织一捆麻;《牛奶娘》异文二中的阿喜一天内从三斗混有油麻的浆豆中拣出油麻和每天把九斤黄麻搓成线。汉族故事中难题都大同小异,这一情节传达给听众的是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智慧,有着明显的知识传递和教育功用。难题也引出了神奇助手,灰姑娘在助手的指导下解决难题,圆满完成任务。

(5)“灰姑娘”的助手

表格中显示,灰姑娘的助手多为牛和鸟儿,它们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劳作时离不开它们;闲暇时,它们在身边,牛和鸟自然而然地成为灰姑娘的助手。在比较汉藏文本时,我们发现动物与灰姑娘的关系表现不尽相同。试举三个汉族故事为例:①《白女和黑女》“白女的委屈只有老黄牛知道。”①当老牛知道后母要杀它,黄牛“呆呆地盯着白女,一嘴草也不吃。”白女知道这个消息后“,放声大哭”。②《阿花和阿喳》“有一天,北风呼呼,大雪飘飘,阿喳穿着烂单衣放牛,一路上冷得浑身发抖,她把身子贴着牛身叹道“:牛呀牛,你饿了还有人看,我又饿又冷,有谁可怜?”①母牛同情的泪水扑簌簌流下,说“:阿喳,不要难过,你割些芭蕉叶给我吃,我会帮助你。”当阿喳知道牛要被杀掉,于是她“悄悄地跑进牛栏,把脸贴着牛腮告诉它,悲伤地抽泣起来。母牛舔了舔阿喳的泪水。”③《状元拾绣鞋》“大女儿越想越伤心,不禁呜呜地哭了起来。……那头牛看着孤苦伶仃的孩子,说着人的话,眼里含着悲哀。”②无论是白女,还是阿喳抑或是姐姐,她们与神奇助手不是简单的人与动物的关系,更像是朋友和亲人,一个受了委屈和遇到困难可以倾诉的对象。在藏族故事中,神奇助手纯粹是一个助手,没有这一情感的表述,即使牛是她们亲生母亲的转世,她们之间也没有互动,我们只能看到助手一次又一次无私地帮助她们 ,甚至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藏族故事之所以出现这一情节,与佛教盛行有一定的渊源。大乘佛教始终强调:任何行为都必须受利他的动机驱使,而不仅仅是自利。怀着这样的心灵“,我们也逐渐认识到:不是外在的环境,而是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内心世界,决定着我们的幸福和痛苦。这就像发现了一块能实现愿望的宝石。”③如《两对母女》中善良婆婆见女儿生病,为了医治她,听信老妖婆的谗言,“当即把自己的双乳压在沉重的石磨底下,来回使劲碾转了三下便离开了人世。”正是有着这样的心灵,故事才没有过多地描述助手和灰姑娘的关系;正是有着这样的愿望,母亲仍能在转世后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女儿。故事借助宗教的精神超越普通的生活,演绎另一种大爱。

(6)“灰姑娘”遇见意中人的缘由

在汉族的庙会、端午节的龙舟会,藏族的跳神节这些人潮涌动的场合,灰姑娘才有结识人的机会,把握住这个机会才有可能摆脱继母的控制和卑贱的地位,从而改变生活现状。

(7)“灰姑娘”身份改变后的称呼

灰姑娘不用穿破烂的衣服,不受虐待,多半是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身份之后才享有的待遇。藏族灰姑娘一般是嫁给国王、王子,汉族灰姑娘则是嫁给陀汗太子、状元、书生。毫无疑问,他们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灰姑娘无法依附父亲获得在家庭中的地位,那么转向另一个男子,通过婚姻得到一个家庭,确认自己新的身份和地位。不过在汉族故事中有一个例外,《牛奶娘》异文二中,阿喜新年的时候在盛有白母牛骨骸的缸子里找到金银珠宝和一套很漂亮的绸缎衣服,后母知道后,“急急忙忙跑去把缸子盖掀开……只见缸子里飞出三七二十一条毒蛇,一齐向后娘咬去,把后娘咬死了。”④故事到这里也结束了。不难看出,阿喜并不是彻底的灰姑娘,灰姑娘重大的转折是改变自己的身份,脱离原来的家庭,原来的生活,翻开人生新的一页,这是识别灰姑娘最重要的部分。

汉藏灰姑娘故事的文化品格

前文将汉藏灰姑娘故事中的“灰姑娘”分离出来进行了梳理和讨论,我们得出下面的一个图示:

首先,这里讨论的是汉藏故事中灰姑娘所处的世俗社会和神圣社会。世俗社会,指的是灰姑娘在失去亲生母亲后所处的悲惨境遇,她独自一个人忍受生活和精神上的压力,在神奇助手的帮助下逃离现在所处的社会到她向往的神圣社会,这是汉藏故事中共有的灰姑娘特性。但是,汉藏民众生活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传统之中,故事的生成和传播就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个差异性充分地显示在同一个情节的表达过程中。汉族灰姑娘故事注重对品德的描述,灰姑娘心地善良、手脚麻利。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中写道:“从远古时代流传下来,中国人的女性观念,就一直被概括在‘三从’和‘四德’里。那么何谓‘四德’呢?它们是:首为‘女德’,次为‘女言’,三为‘女容’,最后为‘女工’。……‘女工’意味着不要妇人有什么专门的技能,只要求他们勤快而专心致志于纺织,不把时间浪费在嬉笑之上。”①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一个女孩子应该拥有善良、忍耐、勤劳、谦逊等美好的德育品质,她们才会受到神奇动物的同情和帮助,享有天助之的权利。

其次,助手在帮助灰姑娘的时候,没有直接解决灰姑娘遇到的难题,而是告诉她解决问题的方法,由灰姑娘独自完成任务。《阿花和阿喳》中,阿喳每天要用一,!对尖底大水桶挑满一大缸水,助手告诉她“:水桶尖,不要怕,用箩筐,歇一下。”等到她要把两箩混乱的芝麻和绿豆分清时,助手又告诉她“:喳喳喳,芝麻小,绿豆大,用筛筛,芝麻在底下。”汉族的故事偏向教育的功能,灰姑娘不是因为仅仅有助手的帮助才可以逃过一关又一关,她还应积极听从他人的建议,努力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这都是需要足够的耐力以及好学的品行。灰姑娘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打动一代代人们的心,在于故事中宣扬符合社会发展和民族的道德价值。那么,藏族故事中的灰姑娘又是如何进入神圣社会,并且保持她独特的魅力呢?笔者认为是宗教的作用。故事中,人物名称有宗教色彩,如老妖婆、菩萨转世的婆婆、小妖女、小妖精、女魔等。灰姑娘遇见显贵人物的盛会,如跳神节。其实,跳神活动在比较普遍,在的一系列宗教性的节日中,跳神是主要内容之一。民众意识渗透着浓厚的民间信仰和宗教意识观念,尤其是佛教思想逐渐成为指导民众人生观、价值观的标尺之一。其中“众善奉行”、“行善积德”、“普渡众生”、“不偷盗、不奸淫、不妄语”等戒律作为共同的人生理念,他们将嫉恶如仇、助人为乐、珍惜生命、慈悲为怀当作做人的根本,形成了藏民族崇尚的道德观念,这些对于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维护社会稳定等,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①故事中宗教的力量显现为母亲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帮助女儿,妖魔母女都得到彻底的毁灭,灰姑娘遇到英俊的王子。在汉族故事中,因灰姑娘身份发生改变,命运因此发生转折。然而,藏族灰姑娘故事中宁愿将这种改变形容成“复活”。在敦煌藏文写卷 P?T?1068卷子中有一则“杂交奶牛的故事”,继母害死了少女,少女的哥哥为了救活妹妹,经历艰辛取得杂交奶牛的奶油,为妹妹举行获取灵魂重生的殡葬仪轨。②在藏族的原始观念中,实行仪轨指的是“新生”或“(灵魂)复活”。灰姑娘有幸福的生活,不在她的品行,而是她处在一个宗教社会中,各种宗教观念或者仪式都会帮助她,命运的转折不是故事的重点,生命的复活才是最重要的,只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灰姑娘,复活使用的仪式是“婚礼”。

汉藏灰姑娘故事的魅力

一个简单的故事,如何有持久的吸引力?

关于亲情的小故事范文第5篇

“亲近性新闻”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出于新闻媒介之间的激烈竞争和对传统新闻报道模式的反思,美国新闻界涌现出许多新的专业理念,“亲近性新闻”就是其中一种,新闻记者在不断地实践探索后,开始尝试这一新兴的报道模式。不同于传统新闻更加注重显著性和重要性,“亲近性新闻”由于选题和制作都更加贴近普通民众、贴近生活, 其与受众在地缘、心理和生活经历上有极大的接近性,因而一经推出就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和追捧。70年代末, 一些美国新闻记者报道的反映平民生活的稿件摘取了普利策奖的桂冠, 标志着平民化报道风格受到传统新闻界的承认,此后,这类报道模式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许多广播、电视节目中,甚至报纸头版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直到1997年,Walt Harrington将10名有着相同写作风格的记者的代表作品集结成书――《亲近性新闻――记录每日生活的艺术与手法》,至此,“亲近性新闻”这一称谓也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①平民化报道风格得以进入学术殿堂。

平民化是“亲近性新闻”最显著的特点,不仅选材上关注容易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而且在报道手法上更加注重对细节及人物内心的描写刻画。Walt Harrington在其书中解释说,“一个小女孩第一次进入教堂,神的力量进入心灵时她的感觉;
一位老农在家宅变卖前最后一夜闩上谷仓大门时他的感觉;
当一个差生变成了优生时老师的感觉;
当亲手埋葬自己的长子时父亲的感觉……”②便是“亲近性新闻”所关注的内容。这种平民化报道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关注普通平民的情感命运和需要,能与受众建立牢固的感情纽带,使受众与所报道内容甚至媒体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此外,“亲近性新闻”通过普通人的故事,给受众展示生活真实的一面,使其从平凡人的故事中逐渐认识社会的多样性,这种润物无声的报道方式自然更容易为受众接受,达到良好传播效果。

二、“亲近性新闻”在我国的实践

我国新闻界对“亲近性新闻”的尝试始于《东方时空》栏目。1993年,陈虻参与创办央视杂志型新闻节目《东方时空》,后受邀出任子栏目《生活空间》总制片,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出发点,推出特色专题《老百姓》,首次将镜头对准学生、农民工、家庭妇女、城市漂泊者、下岗工人等普通人,讲述这些“小人物”的故事。这一栏目坚持“以人为本和关注细节”的记录片理念,改变了百姓对电视的固有观念,甚至创造了政府、民间和专家等各方都满意的罕见现象,“以人为本和关注细节”的记录片理念也被收录在传媒大学的教科书中,以此培养后来的大批纪录片人。近年来,国家持续关注民生问题, 新闻战线积极组织开展“走转改”活动,强调讲好中国故事,这都为亲近性新闻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在这一趋势下,“大事、小事、身边事、难办事,有事请说话”③似乎成了新闻节目的主流口号,一时间,许多“亲近性新闻”电视节目大量涌现出来,如江苏卫视《南京零距离》、北京卫视《第七日》、山东卫视《生活帮》、湖南卫视《乡村发现》《寻情记》、广西电视台《第一书记》以及江西卫视《金牌调解》等,这些栏目立足身边普通人,着眼于百姓生活中的难事、烦心事,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受到观众的喜爱。

中央电视台于2011年开办“走基层”栏目也是一个“亲近性新闻”的优秀范例。其在开栏语中写道:编辑记者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蹲点”采访,他们“走下去”“沉下来”,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为观众奉献接着基层“地气”的、带着记者情感体温的新闻报道。④这正是对“亲近性新闻”的真实写照。中央电视台在4个频道开设“蹲点日记”“劳动者之歌”“百姓心声”“边疆行”等9个板块,在春节期间还开设“新春走基层”特别节目。自栏目开播以来,各行各业以往不被关注的小人物的故事被搬上央视的大舞台,被全国人民所认识,这其中包括对留守儿童、清洁工、护士、公交司机、大学生村官等群体的关注,包括对春节浓浓乡情、亲情的关注等。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各个新闻媒体,尤其是中央电视台加大了对春运这一事件的关注力度,节目摄制组亲自登上春运列车,深入到返乡的浩荡大军之中进行体验采访,这种真正沉下来、走进去的方式,能让每个受众对春运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些看似微小的选题,却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牵动着每个受众的心,从故事主人公身上也总能看到自己或者熟悉的人的影子,通过对这些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的描述,让我们得以触动和启发。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如今的新闻媒体上因为“亲近性新闻”的运用,而有了越来越多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故事。

三、结语

“亲近性新闻”作为一种较新的新闻模式,以其独特魅力赢得了观众,赢得了市场,成为当今新闻传播的一股新潮流,然而,对这种新型报道方式的使用依然应该用一种审慎的态度。“亲近性新闻”栏目由于立足民生,着眼受众,其所关注的事件大多比较琐碎,尤其是现在很多情感类节目多是家长里短、婆媳矛盾之类的琐事,加之同质化节目日趋增多,长此以往,定会引起受众的反感,对栏目的发展起到负面作用。更有甚者,有的节目为了播出效果故意制造人物冲突、人为设定事件剧情,看似是关注民生,实则只为了博得好的收视。其次,大众媒介作为一种国家稀有资源,它有其应负的历史使命,即拉斯韦尔提出的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三大功能。“亲近性新闻”的滥用充其量只能起到环境监视功能和社会协调的功能,无益于社会遗产的传承。这对媒介资源来说是一种浪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得不到应有的传承和发扬,这于我们更是一件可惜又可悲的事情。

所以,在新闻实践中运用“亲近性新闻”关注民生的同时,还应该通过合理的议程设置和系列报道等手段来深化报道主题,提炼出小问题背后的大原因,本着耐心和负责的精神持续关注,将这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展现在公众面前,以实现问题的最终解决。只有这样,“亲近性新闻”才更有价值,更有生命力。

注释:

① 吴飞、卢艳. “亲近性新闻”:公民化转型中的新闻理论与实践[J]. 新闻记者,2007(11)52-55

② Walt Harrington. Intimate Journalism――The Art and Craft of Reporting Everyday life[M], SAGE Publication,1997

③ 商航、赵亚白. 也说“亲近性新闻”[J]. 青年记者,2010(11)22

④ http:///sp-

ecial/ysjzzjc/shouye/ 央视网走基层.听民声专题

参考文献:

[1]蒋荣耀.美国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趋势――对亲近性新闻的解读[J].国际新闻界,2001

(1):65-68

[2]梅珍.微时代背景下“亲近性新闻”探析[J].青年记者,2014(29):45

推荐访问:小故事 亲情 五篇 关于亲情小故事【五篇】 关于亲情的小故事(精选5篇) 关于亲情的小故事简短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