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红色旅游文化【五篇】(全文完整)

红色旅游文化【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7-11 18:4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夹金山是我国四川省的重要革命老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不仅有着多彩的藏族风俗习惯,同时又因为其是红军长征时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因此也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见证了我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历史,是我国红色文化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旅游文化【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红色旅游文化【五篇】

红色旅游文化范文第1篇

夹金山是我国四川省的重要革命老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不仅有着多彩的藏族风俗习惯,同时又因为其是红军长征时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因此也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见证了我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历史,是我国红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夹金山地理环境比较恶劣,加上交通条件的限制,使得其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有着很大的难度,对此也就要求夹金山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采取合理措施来充分有效地开发自身具有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让更多的人都能够欣赏到来自夹金山的丰富红色旅游文化,实现夹金山地区的更好建设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推动整个夹金山地区的长远健康发展。本文就是关于夹金山红色旅游文化的分析。

一、红色旅游的概念与夹金山在红色旅游中的意义和象征性

(一)红色旅游的概念

所谓红色旅游,指的就是将我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了伟大战绩所形成的标志物或者纪念地作为载体,利用这些载体承载的革命精神、革命事迹与革命历史的丰富内涵,组织接待社会上的旅游者开展参观游览与缅怀学习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红色旅游将红色人文景观以及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旅游产业与革命传统教育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可以培养时代精神与学习斗争革命精神的旅游方式。

(二)夹金山在红色旅游中的意义和象征性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建设中,加强革命老区的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自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以来,我国革命老区的建设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政府也纷纷采取措施推动革命老区的发展。夹金山作为我国西部的一个革命根据点,其凭借着自身拥有的众多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在整个红色旅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夹金山是我国革命的摇篮,可以将其作为我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基地,是一个可以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好地方。

二、宝兴当前的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宝兴是我国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中转站,也是我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位于宝兴县境内的夹金山,是长征途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是长征精神与长征丰碑的见证地,这为宝兴人民创造了非常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近年来,宝兴县将夹金山作为代表,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在科学规划的同时还重视打造品牌,而且在提出“旅游兴县富民”的发展战略并实施之后,使得其红色旅游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树立起了鲜明的红色旅游品牌形象。

三、夹金山的文化象征与内涵

夹金山是我国的部级森林公园,又名大雪山,以雪景著称。夹金山有着非常茂密的原始森林,随处可见野生动植物,自然景观十分壮美。其中,最独树一帜的是夹金山的红军遗迹,其作为我国红军长征时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在长征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是长征精神的重要象征,也深深体现了我国工农红军的革命内涵。这些都使得夹金山在整个红色旅游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夹金山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一直都得到了我国旅游业的高度重视。

四、如何开发体现长征精神的红色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和持续生产

夹金山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是革命老区,拥有非常多的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以及独特的红军长征文化旅游资源。其中,红色旅游资源是夹金山最有特色的一类旅游资源,要将其作为载体来促进整个夹金山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而这就要求要对夹金山以红色长征文化为主要特点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并将其与当地其他旅游资源加以优化配置,将夹金山拥有的红色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对体现了长征精神的夹金山红色旅游文化产品进行合理开发是十分重要的,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措施。

(一)对夹金山长征精神红色旅游产品进行深层次开发

开发旅游产品主要就是旅游经营者通过建设旅游资源,从而将其转化成一种能够让旅游者在精神与物质上获得满足感的旅游经历与旅游景点。所以,在开发旅游产品的时候,要将实际拥有的旅游资源作为基础。我国有很多革命老区,革命老区一般都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是不少革命老区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时候只重视开发有形人文旅游资源,对于一些无形人文旅游资源没有引起重视,只是开发一些革命纪念馆、博物馆或者革命遗迹等。这些有形旅游资源虽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是不够的,这种浅层次的开发很难有效实现旅游产品的持续生产。因此也就要求要在红色旅游资源的革命文化内涵上下更多功夫,将红色旅游资源中蕴含的最宝贵、最本质精神品格充分挖掘出来,增强旅游者的情感体验与心灵共鸣。夹金山的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有夹金山公园、红军石刻标语、红军长征纪念碑、誓师广场、拴马树、凉水井等,这些都是可以见证当年红军翻越夹金山的有形文化红色旅游。对于这类有形的红色旅游资源,可以采取保护红军文物与修缮红军遗迹遗址等做法,将其包装并开发成一种可以进行长征革命精神教育的参观景点与基地。同时,红军在翻越夹金山时具有的团结拼搏、迎难而上、坚强乐观等精神才是整个红军长征文化中的精髓部分,这作为一种无形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对其加以大力弘扬能够进一步增强夹金山红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与内涵价值。

(二)对夹金山长征精神红色旅游产品进行整合开发

在开发夹金山红色旅游产品的时候,要始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并采取立体开发的方法,将夹金山的红色旅游、古色旅游、绿色旅游等各种资源有机集合在一起,对夹金山的旅游景点加以合理规划,并且还要突出红色旅游资源的特色,一方面使不同层次与目的旅游者的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实现当地旅游业发展规模效益的提高。在开发夹金山红色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要将当地的民族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合起来,塑造一个突出了长征精神红色旅游文化特色的旅游区,实现夹金山长征精神红色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在结合的过程中还要对夹金山当地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独特民俗风情进行深入挖掘,将夹金山当地的藏族文化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到旅游产品中,让旅游者在体验到红军长征精神的同时还能领略到当地独特的藏乡民族风情,从而提高夹金山红色旅游产品的趣味性与独特性,让更多的游客领会到夹金山拥有的独特魅力与生命力,从而为夹金山的红色旅游产品赢得更大的旅游市场[6]。

五、如何让本地群众获得长期的可持续旅游收入

在开发夹金山红色旅游文化产品的时候,一方面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当地群众可以获得更多的旅游收入,促进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升高。为了让夹金山本地群众可以长期获得可持续收入,当地政府要发挥出对旅游市场的调控、引导与规范作用,对当地旅游管理部门的职责加以明确,针对夹金山的旅游产业制定各种扶持政策,还可以设立夹金山红色旅游文化发展基金,加大对客源市场的开拓,让夹金山的红色旅游文化可以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从而持续为当地群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让夹金山本地群众可以在红色旅游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利益。

六、红色旅游文化的弘扬与红色旅游开发的结合

(一)对红色旅游资源加以整合,不断扩大客源市场

有机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是增强红色旅游资源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可以将夹金山的一些红色景点连成片或者线,让其相互之间进行补充,不断增强其对游客的吸引力,从而进一步扩大客源市场。

(二)结合多种红色旅游资源来发展红色旅游市场和产业

将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民俗文化与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夹金山的独特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形成夹金山红色旅游发展的高峰期[8]。同时还要加强与周围省市比如重庆、贵州之间的联合,打造一个全新的精品红色文化线路游,构建一个以夹金山红色旅游资源为主的精品红色旅游带。

(三)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不断增加红色旅游产品附加值

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时候,一方面要建设与恢复革命活动遗迹的原貌原址,另一方面还要挖掘与整合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精神或者故事。四川不仅是长征中的重要节点,又经历过汶川大地震,因此可以结合长征精神与抗震救灾精神来对红色文化进行弘扬。同时,为了提高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与附加值,还要将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方式结合起来,包括观光旅游、藏羌文化旅游等,不断提高红色旅游产品的体验性与教育性。

七、结语

红色旅游文化范文第2篇

红色旅游是一种精神体验为主的旅游活动,它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其内含的独特的精神价值。对于如何去分析、挖掘红色旅游中的文化内涵,并实现红色旅游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并没有相应的研究。

一、国内旅游规划中文化内涵的缺失。

旅游业也需要可持续发展。它要求旅游活动在满足经济、社会和美学需求的同时,保持文化的统一性、基本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支持系统。这充分强调了规划中旅游目的地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文化内涵的挖掘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而当前大多数国内旅游规划仍遵循“资源-市场”模式,忽视了规划中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内涵的充分分析、挖掘与保护,其可能导致的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结果有:破坏式开发;
盲目式开发;
庸俗式开发;
失衡式开发等。相应地,在现实的红色景区开发与规划中则发生了以下的现象:将领导人的故居由破旧的茅草房翻盖成全新的泥瓦屋;
导游的解说词讲历史少而讲风景多,讲革命精神少而讲旅游特产多;
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被人工雕琢的景观所埋没和取代。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内在需求客观上要求在规划红色旅游景区时,充分分析、发掘并展示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

二、红色旅游规划中的文化体系探讨

红色旅游中的文化体系应由两个大的部分组成:红色文化和区域文化。前者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的文化,具体包括革命历史遗址、故事传奇、人文艺术作品、历史文物等。后者是指红色旅游目的地所在地区的区域文化,包括其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信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它深受红色文化的影响。

在红色旅游的文化体系中,自然景观与文化体系构成了红色旅游目的地的主要资源,二者间相互影响、浑然一体。特有的自然景观造就了特定历史时空的文化,同时特定历史时空的文化又对自然景观进行了改造。文化体系中的两个部分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下也是相互影响的,即红色文化是在旅游目的地某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它必然受到当时该区域文化的影响,同时它也影响着所在区域的文化。区域文化对红色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特定的历史时空,而且在红色旅游中,作为红色文化的外延或红色文化生动的历史见证,区域文化也影响着旅游者对红色文化的体验与感悟。

三、科学规划:红色旅游的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旅游活动是一个体验过程,其实质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在旅游者文化与目的文化的间接交流中,自然景观充当媒介,承载着来自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文化与行动。当旅游者文化与目的地文化直接交流时,只有双方在尊重对方文化、展示自身优秀文化的过程中才能共同发展、进步和繁荣。红色旅游的文化可持续发展也是如此。

具体地说,红色旅游的文化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以下规划:

1.功能分区。在旅游规划中,考虑到旅游者文化、旅游目的地自然景观及其文化间的关系,要充分体现功能分区,形成“区内景,区外商”、“区中游、区外住”、“区内名、区外利”的格局。然而,无论是区内,还是区外,都要与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相吻合,并形成一个整体。诸如在经济落后的红色旅游区修建宽阔的大马路、豪华的居所等总是不宜的,这样做有可能会给人们带来物质享受上更多的便利,但破坏了该地区红色资源的整体性,特别是红色旅游中的文化资源。

2.系统开发。它与功能分区是密切相关的,功能分区是系统开发的指导和前提,系统开发要实现功能分区的目标。系统开发要求形成红色旅游相应的主体系统和辅助系统。其中主体系统包括红色旅游景区的核心部分、重点部分、背景部分;
辅助系统包括红色旅游中的购物部分、服务部分、环境部分、纪念部分、参与体验部分等。明显地,主体系统是为实现红色旅游社会效益服务的,而辅助系统则是为实现红色旅游经济效益服务的。

3.与其他旅游方式的结合。红色旅游涵养的地域差异较大,有城市,也有农村;
有经济发达的地方,也有经济不发达的地方;
有其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也有其他旅游资源较贫乏的地方。因此,在进行红色旅游规划时,还可以和其他形式的旅游相结合。比如,红色旅游与城市旅游或乡村旅游的结合,与民俗旅游的结合等。

4.加强对红色旅游参与者的教育与培训,特别是相关服务人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极大地影响着红色旅游的社会效益。特别是红色旅游景点的讲解,要尊重历史与事实,否则只会适得其反。红色旅游中导游员和讲解员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他们是旅游文化的直接传递者,肩负着传递红色文化的使命,他们要熟悉革命历史,了解革命人物的生平事迹。

总之,充分分析、发掘与展示红色旅游中文化内涵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文化角度来看,红色旅游实质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作为红色旅游规划,应注意功能分区和系统开发,注重和当地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开发,也要注重对相关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只有这样,红色旅游才能充分展示旅游目的地文化的魅力,使之影响、教育游客,从而既实现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也实现红色旅游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石培华:发展红色旅游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党建,2005(5)

[2]尹晓颖朱甘萌雨:红色旅游产品特点和发展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5(4)

红色旅游文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赣南红色旅游文化 开发 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3-0011-02

2004年,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开始红遍中国,对资源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显示出广阔的开发前景。赣南是共和国的摇篮,是中国红色文化的源头之一、我国红色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为中国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源泉、奠定了基础、丰富了内涵。因此,科学地分析评价赣南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开发利用红色旅游文化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赣南红色旅游文化的价值体现

1.政治导向价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际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因此开展红色旅游,是党中央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重大战略部署中的一项重要举措。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根本特征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进一步升华为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以崇高的爱国主义、坚定的政治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革命的英雄主义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支柱的观念体系,赣南红色旅游景点的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辈的、革命的、科学的人生观。这必然对培育青年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人生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增强党性价值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我党正因为具有先进性才能战胜,最终成为执政党。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是我们治党治国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丢不得,丢了要吃大亏。赣南是苏区精神成长的地方,又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发源地。苏维埃运动孕育的伟大苏区精神和干部好作风是赣南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执政为民,艰苦奉献,廉洁奉公,争创第一”的苏区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深化和发展,又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苏区干部所践行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艰苦奋斗,廉洁奉公;
关心群众,执政为民;
模范带头,争创一流”的好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弘扬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经济价值

在“十一五”期间,赣南红色旅游经济在赣南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等特色旅游的产业链中,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得到飞速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十一五”时期,赣南先后有9家单位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瑞金被评为“江西省旅游强县”、兴国“六园”(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园、官田中央兵工厂纪念园、农村调查纪念园、名人公园、烈士陵园、将军园)、石城九寨温泉、龙南武当山、大余牡丹亭等景区开发建设有了新进展等,赣南旅游休闲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迈出了新步伐。这些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老区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业兴、百业兴”的良好局面。尤其与旅游业相关联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更是可以极大地拓宽老区人民的就业渠道,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如瑞金、兴国等革命老区在红色旅游的助推之下,不仅宣传、打响了品牌特色,还拉动了当地服务业、餐饮业、食品业的供需,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些昔日的农民通过第三产业,收入越来越多,日子越来越红火。据统计,2010年,旅游总收入96.37亿元人民币,“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9.2%;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93.61亿元人民币,旅游外汇收入4050.88万美元,“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分别为19.3%和19.4%,国内旅游收入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增长17~18%的目标。不仅于此,这种旅游搭台、经济唱戏的旅游方式还成为革命老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纽带。近年来,除了当地的民营企业投资红色旅游市场,一些外商也纷纷参与红色景点的开发与建设,为革命老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促进了老区经济的持续增长。

4.文化传播价值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内涵的旅游,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需求;
没有文化的旅游同时也是没有竞争力的旅游,不能把景区打造成富有魅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赣南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蕴含着深厚、独特的苏区精神、苏区干部好作风、民族及地域文化,承载着革命理想、信念、指导思想、革命道德和愿望等。“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笔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红色旅游产品之所以唱响市场,首先是因为它具有厚重的历史内涵和人文价值。”红色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集中体现,是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为此,借助有此内涵的红色旅游文化,把当地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与深厚的民族及地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增强红色旅游的文化底蕴,对提高人民的文化修养、传承革命老区的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赣南红色旅游文化的研究与开发

赣南红色旅游文化虽然得到大力的开发、发展,但囿于诸多原因,赣南红色文化旅游建设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不够;
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对红色文化及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构成、地位、作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经济欠发达和投入不足;
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和系统开发不足等,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1.加强旅游区域协作

赣南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优势,区域优势明显,加强与邻近区域的协作,对各方都有利。在开发中,赣南要按照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客源互动、互利互惠的原则,立足赣南,面向“长三角”、“闽南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实现区内区外的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服务等各方面的协调与沟通;
要打破体制束缚,加强与省内外旅游公司等商业机构的合作和沟通,实现区内区外旅游资源开发的大联动、大发展,最终构建无障碍旅游区,延伸旅游市场,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实现旅游市场的和谐互助。

2.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精神、内涵,充实红色旅游的内容

红色旅游主要以红色文化的内在精神、内涵为依托。为此,要千方百计地挖掘具有时代意义的红色文化内涵,开发“延伸性”的红色文化产品,以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如:成立中国长征精神研究会、苏区精神研究会。成立全国性的研究会,深入挖掘、提炼其内涵,推动红色文化的内涵式发展;
认真研究和总结苏区建设、五次反“围剿”中十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深入探讨中央苏区建设、反“围剿”实践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丰富和发展红色文化陈列,多渠道开发红色艺术展演、红色旅游产品、高科技形式展览等;
设立专项基金,制作反映苏区精神、五次反“围剿”等的影视剧,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体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整体宣传力度,把赣州红色文化、苏区精神推向大众、推向当代、推向世界。

3.提高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能鼓舞、推动别人前进的人。”讲解员或导游员是红色精神的传播者,通过其讲解,不仅能与观众产生互动,更能辐射更多精神层面的信息。为此,导游员或讲解员必须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道德观。我们还应组织红色旅游人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在讲解时一定要保证红色景点的真实性、客观性,认真了解历史、史料,同时在讲解时注意授课技巧的应用,针对不同群体的游客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并充分利用道具、各种高科技的载体等来形象、生动地诠释红色旅游文化,使游客更好地理解红色旅游文化的精神内涵。

4.依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大红色旅游文化的宣传、推广

众所周知,红色资源是青年大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一种极其珍贵的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高校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有效平台和重要载体。为此,充分利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来大力宣传、推广红色旅游文化能取得双赢的效果。如:和就近“红色资源”所在地共建“红色资源”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大学生到红色旅游景点接受教育,增强受教育主体的参与感受力,使革命传统教育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使“红色资源”真正开发成为对青年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成为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
不断创新其形式,制作更多更好的适合青年特点的电视、广播节目和电影产品,创作编辑出版更多更好的小说、歌曲、报刊、图书和电子出版物等,努力构建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独具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体系,营造红色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创新红色文化育人的机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着力构建“红色资源”网络学**台等。通过网络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用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红色文化”抵制、替代那些宣扬色情暴力的腐朽没落的“黄色文化”,这也是“红色资源”开发与时俱进的一种创新。

5.提高认识国家红色,增加投入,改善红色旅游区的综合设施、环境

加大对红色旅游景点的设施配套投入,改善红色旅游景点的环境、卫生;
对免费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金缺口,在合理核算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补贴。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应克服“等、靠、要”的心理,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筹集社会资金。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功能,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红色文化产品和红色文化品牌。

6.加大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整合

对内要整合瑞金、于都、宁都、兴国、会昌、寻乌等县市的红色文化资源,对外要对接井冈山、韶山的红色文化资源,对接闽西长汀、宁化、归流、清化、龙岩等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及红军长征途经省市的红色文化资源;
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开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保护和开发,同时将整个赣南红色之旅连缀成片,全部规划进入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采取“分红”的方法解决其间的独立财政收入问题;
确立“全局一盘棋”的观念,综合把握政治、经济和文化,有效地结合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等民族文化,把红色文化发展规划同整个赣州的发展规划统一起来;
结合赣南的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生态文化、绿色文化等特色优势,以红色文化为轴,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的综合优势,走出一条“红色绿色古色”的新型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92

[2]凌步机.论苏区精神[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6(6)

[3]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序言》

[4]赣州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1〕24号[EB/OL].赣州市人民政府,2011

红色旅游文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红色旅游文化;
和谐社会;
意义作用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主题性旅游形式,近年来在神州大地逐渐兴起,并正在成为人们参观旅游的热点,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新生事物。那么,它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呢?笔者通过对长征征途转战时间最长的贵州省,革命圣地延安、井冈山、南昌和新四军浙东纵队四明山革命老区等地的考察,从中感悟到:红色旅游文化,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政治、文化、经济多重意义和纽带、动力、培育作用。

一、政治、文化、经济意义

(一)政治意义

红色之旅,在当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中,是一部重温光荣历史,重走胜利之路的革命史诗。她有助于人们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有助于人们理解在中国革命伟大征途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挖掘红色旅游文化,就是弘扬革命精神,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足迹深深地铭刻在华夏沃土上,深深地铭刻在民众心坎里,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在当前人们出游定位中,绝大多数游客把体验长征文化、革命圣地文化、老区文化作为首地筛选目标,这充分说明红色旅游文化深得民心。如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乡“五龙潭”风景区革命史迹陈列室建成后,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中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许多年轻党员和党员干部认为,原来总觉得政治教育都是一些虚的东西,现在看来,通过身边的红色旅游景点游览,确实让人感到既摸得着又身临其境,很有教育意义。实践证明,寓教于红色旅游,是人们自我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切实有效的举措,在当今创建和谐社会中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

(二)文化意义

红色之旅是中国革命史、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历史文化传统的生动体现。中国革命斗争遗留的各种纪念物,不但具有政治意义,也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价值。红色旅游的过程,既是观光赏景的过程,也是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过程。笔者曾在几年前以文化学者的身份到达过贵州省,这里不仅是一个红军长征途中转战时间最长的省份,而且是一个具有中国革命转折意义的省份。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重大历史事件遗迹比比皆是。从考察中了解到,贵州省在1930年4月至1936年4月的六年间,红七军、红八军、红三军、红一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红九军先后在这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足迹遍及67个县,建立了滇黔桂、黔东、黔北和黔西北革命根据地,有1万多各族群众参加了红军。这些历史,有的在课本上和有关资料中有所了解,但大多数是鲜为人知的历史。通过游览大量的革命文物和遗址,如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娄山关战斗遗址、乌江渡口、四渡赤水等,让人真正体会到了长征文化精神。这些革命文物和遗址、会址,构成了贵州不可多得的红军长征文化旅游资源,为贵州进一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开展红色旅游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文化。红军的革命史迹,使贵州美丽的山河倍添光彩。

通过红色旅游文化,了解革命历史知识,挖掘革命精神内涵,赋以新的时代特色,培育新的时代精神,推动了广大公民思想道德的升华,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途径。

(三)经济意义

通过对红色旅游景点考察发现大多数革命遗址地位于尚欠发达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把政治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革命老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一项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红色旅游既是政治创新、文化创新,也是经济创新。红色旅游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结合,实现精神文化财富向经济财富的转化,推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良性循环之路。比如革命圣地井冈山,原是一个不毛之地,通过红色旅游文化的开发,旅游收入占该市年经济总量60%以上,老百姓大部分收入也来源于旅游三产,生活水平大大改善。近年来不但摘除了贫困帽子,而且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高速公路、机场、居民住宅、新城区等全面建设,井冈山市将成为高山中的花园城市。又如地处四明山革命老区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乡的五龙潭风景区革命史迹陈列室建成后,不但游客量增加,旅游收入成倍增长,而且知名度也逐步提高,通过短短三年时间的建设,一跃成为国家4A级风景区。

红色旅游是具有政治、文化、经济多重意义的一项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创造,她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成为发展老区经济、造福老区人民的重要产业。

二、纽带、动力、培育作用

(一)维系和谐社会纽带作用

红色旅游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理想信念、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我国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必须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否则,就难以有效整合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意志,实现社会的稳定、有序、和谐。在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用什么样的形式去贯穿呢?虽然方式多种多样,但红色旅游文化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不可或缺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红色旅游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社会和谐,在社会和谐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谐社会离不开实践体会,而红色旅游文化正是创建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红色旅游文化和谐的程度反映和影响着社会和谐的程度。特别是人们向往自然、对社会认知程度的不断发展,红色旅游文化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某种程度上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二)构建和谐社会精神动力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社会活力首先表现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离不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践告诉我们,越是深化改革,越是扩大开放,越需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样,才能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红色旅游文化是创造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鼓舞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旗帜。中华民族在辉煌灿烂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升华了这一民族精神。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不断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全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正是红色旅游文化所创建的目的。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利用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室)、遗址等教育基地发展“红色旅游”,是深入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奋斗历史,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引导和激励人们同心同德地创造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红色旅游文化是当代中国人民时代精神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推进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大力弘扬时代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考验。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三)培育文明道德作用

红色旅游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无论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论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还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都要求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开展红色旅游文化,既是培育文明社会风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合格主体,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实践的过程。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社会进步、家庭和睦的重要因素。根据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红色旅游文化正是抓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革命遗迹、革命文物实地参观,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文化环境。

红色旅游文化不仅是建设和谐城市、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单位的重要载体,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实际内涵,而且是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不断拓展领域、充实内容的文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对于社会和谐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润滑”作用。渊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旅游文化,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红色旅游文化创导和谐社会良好文化,不可不说是当前一大举措。

继承与创新是红色旅游文化的精髓。从博大精深的中国革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从丰富多彩的革命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丰富精神文化产品的内容、风格、样式和品种,是红色旅游文化走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之路。

红色旅游文化是整合各种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她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在某种意义上说,把红色旅游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创造良好文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在历史遗迹中感悟革命传统文化,在青山绿水中体验红色之旅,使革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红色旅游文化活动的宗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

红色旅游文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异化翻译 赣州红色旅游 文化再现现象

红色旅游以其寓教于游的学习性、生动鲜活的故事性吸引着外国游客体验和了解中国近代奋斗的历史。随着赣州发展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到赣州旅游和进行文化交流。因此,赣州红色旅游文化必然会成为外国朋友了解赣州的“窗口”,为他们在这里红色旅游的出行带来诸多便利。外国游客对赣州红色旅游文化翻译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对赣州红色旅游文化翻译的研究也必定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试从异化翻译理论的角度,结合文化传播原理,分析赣州红色旅游的英译。

一、异化翻译理论

异化翻译(foreignization)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提出的,是用于描写翻译策略的术语。异化翻译策略是故意使译文冲破目的语常规,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情调。韦努蒂指出,在盲目自大地使用单语,并把归化翻译法作为标准的文化社会(例如英美社会)中,应提倡异化翻译策略。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异化翻译,表明这是一种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文化干预的策略,因为这是对主导文化心理的一种挑战。主导文化心理是尽力压制译文中的异国情调(Venuti,1995:20)。韦努蒂把异化翻译描述成一种“背离民族的压力”,其作用是“把外国文本中的语言文化差异注入目的语之中,把读者送到国外去”(Venuti,1995:20)。异化翻译的目的是发展一种以抵御目的语文化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以表现外国文本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刘军平、梁志芳,2003)。

二、红色旅游文本的特点

红色旅游文本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旅游文本,首先具有事实性的特点。红色旅游文本中有关旅游地及其主题项目的特色、条件与环境等介绍,让游客了解旅游地的历史背景及自然景观的基本知识,客观性强。

其次,红色旅游文本具有文化性。红色旅游文本中介绍的旅游地具有革命文化特色,能加深游客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增加文化交流。

红色旅游文本还具备美学性这一特点。红色旅游文本的语言运用修辞形式、意向形态、结构形式与节奏等语言文字形式能增强相关信息接收的效度。

而在语言上,作为红色精神传递的载体,红色旅游文本与国内一般旅游文本不同的是:红色旅游文本主要涉及革命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真实信息;
对于红色旅游景点而言,其叙事性强,一般没有华丽辞藻出现;
文本中出现大量的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词句;
文字具有间接的教育功能,肩负着传播中国革命精神的重任。

三、异化翻译与赣州红色旅游文化的传播与再现

赣州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而丰富,赣州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是个风起云涌的地方,是第二次革命战争的中央苏区所在地,是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三年游击战争的发源地,因而有“红色故都”之称。对赣州红色旅游文本采取异化翻译的策略,有利于赣州红色旅游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使这一文化和表达方式在译入语国家得以熟知和流传。

翻译在“同”与“异”的纠结之中正确地表现“异”。人们只有通过翻译才能真正认识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认识不同语言特定的表达方式。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最具赣州特点的旅游资源,其文本翻译肩负着传播赣州红色革命特色文化的重任。异化在翻译中保留原文语言和文化的特色,能让译文语言的读者感受到赣州红色旅游文化的存在与独特魅力。

四、异化翻译在赣州红色旅游文本英译中的运用

根据异化翻译策略,翻译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文化和异国情调。在赣州红色旅游文化的翻译中,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两种译法:直译法和直译加注法。在相当程度上,这样可以保留原文中赣州红色文化的特色和独有魅力。

(一)直译法

例如:赣州红色旅游景点

译文1:Red Tourism Sites of Ganzhou

译文2:Revolutionary Sites of Ganzhou

从上面两个版本的译文,我们可以看出其主要区别就是在原文的“红色旅游”这个词上。在中国历史中,“红色”二字代表着中国近代革命是一部红色的历史,中国的革命史就是千千万万烈士的鲜血铸成的,承载了国人太多红色的记忆。所以译文1采取了直译的方法来使外国读者充分体会“红色”这个词所包含的意义。但在译文2中,译者将“红色”翻译为“Revolutionary Sites”,采取的是意译的方法。这样虽然避免了红色所含的象征意义被误解,但是失去了源语文化的特质。从文化再现的角度来说,要传播赣州红色旅游文化,首先就必须让世界人民充分理解“红色”的意义,理解“红色”对中国革命历史的意义。

(二)直译加注法

在赣州红色旅游文本中,许多内容与背景知识在英语中是找不到对应的概念的,译者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传达其意,就应该按照外国游客的理解力来进行解释。从异化翻译角度来说,在直译的基础上增加注释,传达其在赣州文化这个环境的意义,同时体现出中国红军长征这个特定的历史文化与历史环境。

例如:长征第一渡

the Central Red Army First Crossing(http:///fzgn/ywb/Tourist/resorts/201206/t20120613_574027.htm)

位于赣州市于都的长征渡口,红军渡过了这个河就开始了长征,所以这一渡口被称为“长征第一渡”。把其翻译成“the Central Red Army First Crossing”,笔者认为并没有完全传达出其意义及文化背景。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加上适当的注释,将其译成“the Central Red Army First Crossing(After passing the river from this crossing,the Central Red Army began the Long March”),这样对外国游客而言,就更清楚地知道这一景点名字的缘由了,即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补充特定的历史文化与事件缘由。

从异化角度研究翻译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翻译的实质,因为翻译不仅仅是文字问题,更是文化问题。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追求文化的多样性,强调当今世界文化的不平等,反抗翻译中的民族中心主义,宣扬用保留源语特性的异化翻译法达到翻译文化传播的目的。赣州红色旅游作为具有赣州特色的旅游资源,应以再现赣州特色文化传播和保持革命历史文化的异质性为目的,坚持以异化翻译为主,保留原文语言和文化的特色,让外国游客充分感受到赣州红色旅游文化的存在与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Venuti 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New York:Routledge,1995.

[2]刘军平,梁志芳.权力话语与翻译:中国近当代翻译策略的主题演变[J].外语与翻译,2003(2):36.

推荐访问:旅游文化 红色 五篇 红色旅游文化【五篇】 红色旅游文化(精选5篇) 红色旅游文化相关介绍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