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离任财务审计报告【五篇】(完整)

2023年度离任财务审计报告【五篇】(完整)

时间:2023-07-09 13:3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村干部离任审计的审计范围是村干部任期内与经济责任有关的会计资料及其他文书资料。村干部离任审计的重点在于评价村干部离任时的经济责任,所以审计的范围除会计资料外,还应该包括与经济指标和经济责任有关的非会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离任财务审计报告【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离任财务审计报告【五篇】

离任财务审计报告范文第1篇

一、明确村干部离任审计的审计范围与审计内容

村干部离任审计的审计范围是村干部任期内与经济责任有关的会计资料及其他文书资料。村干部离任审计的重点在于评价村干部离任时的经济责任,所以审计的范围除会计资料外,还应该包括与经济指标和经济责任有关的非会计资料。同农村集体财务专项审计相比,干部离任审计具有被审计会计期间长(一般是干部的任期)、审计范围广的特点,所以在进行村干部离任审计时一定要制定出具体的审计目的,进而明确离任和接任干部之间的经济责任。村干部离任审计一般包含的内容有:1.验证干部上任时该村的财务状况;
2.审计干部离任时该村的财务状况和任期内的经营成果;
3.评价干部任期内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4.审计干部任期内的重大经营决策和法律诉讼等情况;
5.评价干部任期内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查看有无财产损失和浪费、贪污、挪用等行为。

二、组织开展审计

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要对村级提供的会计资料和重要文书,按照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经济目标责任的完成情况进行认真仔细查阅、比对、核算。对撰写审计报告有用的数据资料和存在的问题分清责任详细记录下来,并让经手人、责任人签字盖章,作为审计底稿保存。

三、撰写审计报告

农村干部的离任审计报告一般由农村审计机构组成的审计组出具,报告书应对农村干部任期内的各项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评价。虽然村干部离任审计报告是对干部的考核、评价,但是对改进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都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和借鉴作用,所以撰写村干部离任审计报告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村干部离任审计报告其内容和格式没有统一规定,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一般干部离任审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范围段

同农村集体财务专项审计报告相同,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编制,应说明已审的反映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的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名称、日期、期间,审计依据和已经实施的主要审计程序。

(二)说明段

这是报告的正文,审计组成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对认为需要说明的有关事项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详细记载,以备写报告之用。在确定需要说明的事项时,审计人员应当说明该事项是否重要,该项说明与审计目的是否相关,离任审计需要说明的事项很多,既包括反映干部离任经济责任的正常事项,又包括农村财务专项审计报告中一般事项。说明段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1.财务状况说明。这是对干部上任和离任时的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的综合分析,一般可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顺序分别进行评述和说明。说明时要分析干部离任时的实际情况,有些项目如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率、资产保值增值率还可以通过有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如对应收款、应付款的说明,既要反映干部离任时应收应付款总额,还要分析应收款能收回程度,应付款存在原因,以确定干部离任时潜在的坏账数额及下任干部需要偿还的债务。又如对固定资产的说明,既要说明固定资产的数量、原值、折旧、净值,又要说明固定资产的使用、未用或出租出借等存在状态,以及报废处理情况。2.经营成果说明。主要说明干部任期内各年损益及收益分配表内主要项目的重要变动事项。审计组可运用表格及比率的形式进行经营成果分析,如分析收入增加(减少)或费用增加(减少)的原因,公积公益金增加或减少原因等。3.内部控制制度的说明。主要说明会计制度是否完备;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是否落到实处,行之有效;
有无内部控制制度松懈而导致管理上存在的错误和舞弊;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是否紊乱,账簿是否健全,会计凭证是否完整等。审计人员应在审计报告中对发现的问题逐一加以评述,并提出改进建议。4.其他说明事项。除上述各项说明外,审计组应对干部任期内的其他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加以说明,如重大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及工程完成情况的说明,重大承包合同发包、订立及收付款情况的说明,长期投资及借款情况的说明,并对项目运作中是否存在损失、浪费、贪污和资产流失的情况也逐一说明。

(三)意见段

离任财务审计报告范文第2篇

>> 基于NoSQL的XBRL财务报告智能审计方法研究 基于R语言的大数据审计方法研究 基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分析与研究 中期财务报告的审计制度研究 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的动机研究 中外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研究 基于财务报告目的的评估研究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对比整合研究论述 基于XBRL的创新性网络财务报告研究 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研究 虚假财务报告的审查方法 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审计探索 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合谋问题研究 内部审计机制与财务报告质量研究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审计水平与财务报告质量研究 基于财务报告解读视角的企业财务分析方法探析 财务报告分析的案例研究 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研究 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8-09-03/2015-02-21].

[2] MICHAEL A, MIKLOS A V. Thick data:
adding context to big data to enhance auditabilit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 Technology,2014(2):95-108.

[3] ALEXANDER K,MICHAEL G A,MIKLOS A V.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a continuous data level auditing system[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2014,33(4).

[4] CASSIDY M. Big data is yielding to thick data and that"s a good thing,Bloomreach[EB/OL].http:///2014/05/big-data-is-yielding-to-thick

离任财务审计报告范文第3篇

证券市场建立十多年来,为配合国有的改革和,证券监管部门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1998年以前证券监管部门允许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在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就可以申请股票发行上市,并且其前三年的业绩可连续。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大多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并不是整体改制上市,而是在改制为股份公司时,要对不相关联的经营性或非经营性资产进行剥离,否则,公司往往难以达到发行股票的条件。

为达到上市条件,这些模拟编报的财务信息就需要作为股份公司发行上市三年又一期(以下简称“报告期”)报表的组成部分,在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后作为招股说明书的一部分。由于股份公司在三年前是不存在的,在会计主体不存在而又要为其编报财务信息,如何编制就成为证券市场中公司能否发行上市的关键问题之一。遗憾的是,直到现在,监管部门未制定出相关的编报指南和审计准则,导致证券市场在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财务信息的编制与披露方面缺乏规范,财务信息缺乏可比性。这几年证券市场存在的“虚假上市”等问题或多或少与此有关。

为配合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扭亏为盈,1997年以来,证券监管部门允许上市公司二次发行股票(以下简称“增发”)。问题是,在试点的六家纺织企业中,有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亏损的,但公司也成功增发了,这似乎与《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发行股票的条件之一是公司连续三年盈利的规定不合。但是,这些公司在二次发行前,大多进行了规模较大资产重组,证监会实际上是默许上市公司按重组后的架构模拟编报财务信息的,并以模拟后的会计报表为考核基准。上市公司进行大比例的资产重组后如何编报财务信息,监管部门未制定相关的指南,结果是首批六家公司增发时所公布的会计报表的编报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缺乏编报标准,监管部门个人、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意见相当不一致。这就导致,对于进行过大比例资产重组的公司,二次发行时的财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较不规范,投资者也就无法从过去的历史信息来判断公司未来的财务情况。

另外,上市公司发生大规模的购并时,如何编制和披露财务信息也未有相关的规定。有些公司发生吸收合并时,并未编制模拟会计报表,吸收合并发生在不同的年度、不同的公司其财务信息的披露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上市公司发生购并时,如何通过财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来反映事项的程度,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监管部门尚缺乏编报的指南。

但是,在缺乏首次发行财务信息编报指南和相应的审计准则的情况下,有1000多家公司通过改制为股份公司并发行股票,并大多模拟编报了报告期前两年的会计报表。对发生大比例资产重组或购并的公司,也编报了模拟财务信息,并作为二次发行的材料。可见,在特殊情况下,公司的改组上市和增发是离不开模拟编报的财务信息的。本文拟结合与模拟编报财务信息有关的问题,谈一谈个人的认识,同时对证监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申报财务报表剥离调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一些意见。

二、模拟财务信息的含义

何为模拟财务信息,有关文件并未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按照美国证监会(以下简称“SEC”)的说法,模拟财务信息是相对于历史财务信息而言的。美国SEC在其Regulation S-X Article 11 中提到模拟财务信息(pro forma financial information),是指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某些特定交易影响的信息,即这些交易在早些时候发生,对历史财务报表产生影响。模拟财务信息的编报一般在仅仅依靠历史财务报表不能满足投资者决策需求时进行。SEC为模拟财务信息的编制和报告制定了详细的指南。

我们认为,模拟财务信息可以这样来定义:假定公司现在的架构在报告期初已存在且无转变,按报告期各年实际存在的公司各构成实体,按公司现在执行的会计政策来编制和报告报告期各年度的财务信息。这个定义可解释为:

1.模拟财务信息不是主要财务报表,仅仅是对财务报表的一种补充;
既可以是申报财务信息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历史财务信息的注释。

2.在编报时,实际包含了这种假定:各种资产或业务产生的业绩在重组入(或置换入)公司前是实际存在的,不是人为虚构的。编报时,仅仅为其移动了一下位置,放在公司的名下。若原来的业务是直接面向市场的,则原来的数据直接作为财务数据的来源;
若当时是内部结转的,则根据生产数量或劳务数量,按当时的市场价格模拟作为财务数据的来源;
若当时的资产未能产生活动,则没有可以作为财务数据的来源的业务。若在改组为股份公司前发生了资产剥离、资产重组,可以按剥离和重组后的架构来编制以前的报表;
若上市公司发生了兼并、收购、大比例的资产置换(或买卖),可按兼并或置换后(买卖后)的架构来编制以前的会计报表。

3.架构的假定应该包括公司的结构、资产情况、业务情况、执行的会计政策等;
假定纳入会计报表范围的公司或子公司从报告期期初就执行《会计制度》,若实际不是,应按该会计制度进行归口调整。

4.模拟财务信息编报所覆盖的期间各国规定的不一样,我国一般指二年。首次发行要提供三年又一期会计报表的审计报告,大比例资产重组也是三年又一期。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模拟编报财务信息的目的在于利用历史信息,通过一定的进行加工,使拟上市公司三年又一期财务信息在一致性的基础上进行表述,为投资者状况下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未来一年盈利预测数据的需要提供相关的信息。我们知道,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除了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外,信息的相关性也很重要。只有通过比较过去可比期间的财务信息,才可预测将来的可能情况。所以,在制定模拟财务信息编报指南时,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信息的相关性这一质量特征,而不是可靠性。

三、需要编报模拟财务信息的情况

财务信息的编报是有成本的。只有在编报财务信息预期收益大于编报成本的情况下,财务信息的编报才有意义。根据这一约束条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要编制模拟的财务信息。

在我国,编报模拟财务信息虽然没有统一的规定,但归结证券市场发生的各种案例,需要编报模拟财务信息的条件应包括:1.在发生吸收合并时,要编制模拟财务信息。现在上市公司在发生吸收合并时,要公布合并方案,但如何编制和何时编制未见到相关规定。2.在首次发行时,对于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公司,允许其在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前的业绩模拟计算,独立运行一年后可申请股票发行,包括:①对原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或非相关的经营性资产和相关负债、损益剥离后,以一部分经营性资产设立股份公司,则这部分经营性资产和业务对应的前两年的业绩可模拟计算;

②几个发起人以经营性资产出资(包括股权),则这些投入的个别资产和对应业务的经营业绩也可以相加,作为股份公司前两年的业绩。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若是整体改制为股份公司,则有限公司的前两年的业绩可模拟计算。3.上市公司发生重大的购买或出售资产的行为,且购买或出售的资产占上市公司总资产70%以上,其重组前的业绩可模拟计算。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由于企业上市改组中或上市公司的资本重组方式不同,公司是否需要模拟编报财务信息,应视情况而定:

1.考虑到编报财务信息的成本和对信息的程度,规定重要性的定量指标就很重要。美国SEC规定的相对重要程度是50%。我国对重大资产重组的重大是指对总资产、净资产或净利润而言,也可以对收购或出售资产的价款而言。在购买或出售资产占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总资产的70%,还可以模拟计算业绩,其余没有规定。我们认为,对重要性指标不要硬性规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影响程度由公司判断决定,并以50%作为重要性指标。

2.上市公司在收购或合并其他企业时,以及发生大比例资产剥离、出售或置换时,应编报模拟的财务信息,并作为临时报告予以公告,而不仅仅在有增发的需求时编报。

3.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应对其前两年报表按现行会计政策进行追溯调整,并作为申报会计报表的一部分。

4.非国有首次发行时,只要规范改制我们认为也可按照改制方案模拟其前两年的业绩。

5.编报模拟财务信息的角度应是投资者,而不是监管部门的需要。模拟财务信息是为投资者的需要而编制的,因而应强调信息的可比性,监管部门应根据投资者的需要制定编报。现在,往往是根据监管部门的意见来编报模拟财务信息,比较强调可靠性,信息的横向可比性较差,不能为投资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

四、模拟财务信息编报所覆盖的期间及何时编制

由于模拟财务信息是假定资产重组交易在早些时候发生从而对财务信息所产生的,因而必须确定模拟财务信息编报所覆盖交易发生前的期间,覆盖的期间取决于信息的有效性。美国SEC规定:在编制模拟利润表时,可采用财务预测,所覆盖的日期至少应该包括从交易预计完成日期开始的12个月。

在我国,由于《公司法》规定公司发行股票的条件之一是公司连续三年盈利,所以三年应该是规定的限制条件。证监会规定公司必须改制为规范的股份公司,并运行一年以上才可以申请发行,所以,我们认为可以以公司购并后或资产剥离或资产置换后的公司架构为基础,模拟编报前两年的财务信息,并在招股说明书中公布。因为仅模拟合并基准日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基本看出合并后公司的财务状况,但看不出公司的盈利水平和趋势。以三年为窗口,观察一个公司的,历史信息就会有预测价值。上市公司发生大比例置换、收购或出售资产时,监管部门并未要求编制模拟财务信息,仅是公司可以在重组完成一年以后提出配股或增发新股的申请,其重组前的业绩可以模拟计算。所以,上市公司发生大比例置、换收购或出售资产时,可以模拟编报二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信息。

信息是有时效性的。信息公布晚了,信息的作用也就弱。对于何时编报模拟财务信息也是应该考虑和解决的。对于公司的改制,应根据改组的方案来编报模拟财务信息,并在申请为股份公司时编制。对于公司的合并,应模拟编报生效当日的合并财务信息,并随合并公告书一起公布。合并完成后,应该对合并发生年度以前三年的报表进行追溯调整,并公告。上市公司发生大比例置换、收购或出售资产时,应在签订计划时而非完成交易时,编制模拟前三年的财务信息,并公告。

五、编制模拟财务信息所采用的方式

以美国SEC规定的条例为例,模拟财务信息由引言、简化的模拟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及注释等组成。引言应该对交易和所涉及的主体以及编制模拟财务信息的目的加以说明,注释应该详细说明编制模拟信息所涉及的假设与相关的数据。模拟财务信息是对历史财务报表的补充。允许在模拟利润表中进行财务预测,并要求计算模拟的每股收益。

我国以IPO为例,模拟财务信息的编报是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与格式第9号中规定的(一直未公开过,被最近的指导意见所代替),内容可归纳为:

1.模拟会计报表作为报告期历史财务报表的一部分(但本身在报告期发生了重大重组,需要再模拟的情况除外)。

2.模拟财务信息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注释。只需要编制设立日的资产负债表,要编制设立日前两年的利润表。

3.在注释中披露所涉及的交易主体、交易的资产和方式,模拟会计报表编制的基准、依据等;
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以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收入和成本配比为主要的编制基础。

4.不可采用预测信息。

5.要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假定在报告期的期初就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追溯调整原会计报表。

6.对原来会计报表存在的会计差错作出恰当的会计调整。

7.编制设立前各会计期间财务报表时,应以改制方案为依据,对设立前原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收入、成本与费用进行划分。同一账项在报告期内各会计期间或时点采用的剥离调整方法应保持一致。若是多个经营实体发起设立股份公司,则各经营实体对同一账项所采用会计政策和剥离调整方法应保持一致,各经营实体之间的交易或事项必须予以抵销。

8.以模拟财务信息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六、模拟财务信息编制的具体原理与

对于如何编制模拟财务信息,美国SEC规定,要以计划或完成的资产重组交易为基础,对交易发生前的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或合并后编制。在编制时,具体的规定较为弹性,以使模拟信息能适应于各种个别事实和情形。在编报模拟利润表时,要求对交易的一次性持续性影响要加以明显区分,并将一次性影响项目(中止经营、非常项目和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等)排除在模拟利润表外,但要在注释中加以说明这种排除。

证监会了IPO的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发生大比例资产重组、吸收合并的情况尚未有具体规定,但公司会比照指导意见执行。针对该指导意见,我们认为,IPO时,模拟财务信息编报需要讨论的几点是:

1.对于模拟财务信息的编报,我们必须强调信息的相关性,而不是信息的可靠性。该指导意见非常强调信息的可靠性,会导致信息的相关性减弱,甚至不可比。比如,由内部产品或劳务转移所形成的部分,原会计核算中采用内部价格计量的,应以报告期实际内部价格为基础。这种规定导致的结果是,为了强调信息的可靠性,三年利润表的编制采用了不同的计量标准,改制后的公司收入的计量以市价为基础,而改制前基本上以成本为计量基础,这样,编报的各年度的财务信息就不可比。实际工作中,企业制定的内部价格,往往未考虑管理费用,有的企业的内部价格甚至弥补不 了费用,也不是真实的内部价格。我们认为,模拟财务信息是在假定一定基础上编制出来的,改制前二年的收入应比照同期产品或劳务的市场价格来模拟。在无法寻求同类价格的时候,应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毛利。再如,按指导意见,设立股份公司时债权人承诺放弃债权或债转股的,划分财务费用时,不应追溯调整股份公司设立以前年度已入账的相关财务费用。按这种规定来编制三年的会计报表,对财务费用这一信息来说就没有可比性。

2.股份公司在报告期发生了重大资产置换,股份公司应以置换后的架构重编会计报表,而不是仅仅编制和披露备考财务信息。指导意见的做法是,在发生重大资产置换时,还是按原来的方案编报财务信息。对于首次发行IPO来说,若在报告期发生重大资产置换,则三年的财务信息不是在同一资产和业务的基础上编报的,披露的信息不是在同一资产和业务产生的,因而反映不了实质。所以,根据重组后的架构编制的财务信息不能作为备考的财务信息,而应该作为历史财务报表的一部分。

3.在报告期发生吸收合并或控股合并时,要区分支付方式,选择合并基准日前各会计期间应按合并后或合并前公司架构编制。在发生吸收合并或控股合并,并以现金方式购受企业的情况下,上市改组企业的会计报表应包括自合并日起被购企业的经营成果。在以换股方式购受企业,上市改组企业整个报告期内应包括被购企业的经营成果。但是,对被购企业于合并日之前的资产负债表则不应作模拟性调整,因为审计基准日的资产负债表已为投资者提供了最为有用的财务状况信息。

4.对于我国企业存在特殊性的地方,在模拟编报财务信息时要有所考虑。如,原企业免费使用的土地、商标、专利权等,在模拟编报财务信息时,应假定在报告期初就有偿使用,并考虑使用费用计入模拟利润表。

七、模拟财务信息的审计

模拟财务信息在对投资者公布前是否需要审计,各国的规定是不一样的。以美国为例,1988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了题为“模拟财务信息的报告”的鉴证准则(Reporting on Pro Forma Financial Information)。鉴证准则的无疑为模拟财务信息的审查、评价和报告提供了指南,是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类似业务时必须遵循的标准。必须注意的是,这一鉴证准则并不适用于按会计准则在会计报表或在会计报表注释中编报的模拟财务信息。显然,注册会计师要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其遵循的标准仍是审计准则。

在我国,模拟财务信息被当作财务信息来看待,需要按历史财务信息的要求进行审计,这就引发了一系列:

1.我国尚无模拟财务信息的审计准则。与美国不同,我国的审计准则覆盖了所有的业务范围。但实际上,注册师是按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的要求来审计模拟会计报表,都出具了类似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的审计报告(包括IPO、吸收合并、增发时),在审计报告中表述的是“按照《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进行的。但实际上,的审计准则并未规范模拟财务信息审计的特殊之处。按照年度会计报表的审计程序,是不足以使注册会计师获取模拟会计报表的编报是否符合规定的满意证据,从而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

离任财务审计报告范文第4篇

1.当前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审计计划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由于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干部任免机制与审计相关规定之间的偏差,导致审计委托往往存在一定的临时性,常常打乱既定的工作计划,加大审计工作的强度。特别是在领导班子集中换届的情况下,时间紧、任务重,审计人员突击工作,加班加点,往往会出现任务与实际投入审计的力量不相称的现象,对审计的质量和审计成果会有影响,加大了审计风险。

1.2忽视对效益性的关注 审计评价的标准不明确,缺乏指导性,审计人员在评价上感到“茫然”,导致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时,其着眼点依然是财务及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对效益性关注得少,审计报告无法摆脱过去财务收支审计报告的影子,有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

1.3审计评价的相关依据不足 在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初期,在审计评价上曾经一度出现过“求全”的现象。经济指标的实现是不能完全通过简单的财务指标来反映的,有时还需要一些业务数据来体现,而通过审计所取得的一些指标数是有限的,有些是未涉及或虽已涉及但未获得充分证据的事项,不足以概括全部经济指标与非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面临着评价面太窄、评价的依据少、评价的标准不明晰等问题。审计人员感到除了财经制度以外,其他的无从说起,表现在审计报告上就是评价内容干瘪,套话多。

1.4审计相关部门沟通交流不够 依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第十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纪检、组织、审计、监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组成”。审计参与部门较多,但相关参与部门走形式的多,认真采取措施,切实履行职责的少。经济责任审计要更好地发挥其服务功能,使审计的结果成为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最终体现在各参与部门的沟通交流及对审计结果的应用上。有了正确的结果,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应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就变得毫无价值,进而影响整个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

2.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原则

2.1离任必审、先审后离的原则 坚持“离任必审、先审后离”的原则是开展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如果离任不审,形成的损失就会职责不清,并且无法追究责任人;
如果先离后审,就对离任领导缺乏约束力,往往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只有坚持“离任必审、先审后离”的原则,审计处理才能落到实处。如确需先离后审,也应明确“先离岗、再审计、后任命”的组织程序。

2.2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 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开展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在如何处理遗留问题上,离、接任双方一般都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离任者往往偏重于自身在任期内取得的成绩,对问题或失误轻描淡写,避重就轻;
而接任者则往往想方设法为自己减轻负担,这两种做法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此,审计人员必须以审计取证的数据作为基本依据,如实反映实际情况,分清职责、不偏不倚,从而使接任者清楚明白,离任者功过分明。

2.3依法审计、分清责任的原则 坚持“依法审计、分清责任”的原则是开展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保证。只有依法审计才能对离任者任期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做出公正评价。因此,必须做到“三个准确”界定:一是要准确界定任期责任与前任责任归属;
二是要准确界定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归属,领导干部对任期内直接决策的事项所造成的问题应属主要责任或直接责任,对未经其审批或下属在经济行为中的问题,应归属为次要责任或间接责任;
三是要准确界定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归属。

2.4综合分析、公正评价的原则 坚持“综合分析、公正评价”的原则是开展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必须在取得充分可靠的审计查证资料的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分析必须紧密围绕经济责任进行,如内控制度、经济管理、守纪情况等。评价中要注意把握“客观性、全面性、历史性”的原则,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公正、综合准确的评价;
定量分析应针对不同单位的同类问题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有量化指标的尽量采用具体数据进行评价。

3.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几个重点

3.1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包括一般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还应包括乡村公路建设、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教育、卫生投入等辅助指标,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情况,如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模企业和种养大户的培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减轻农民负担情况等,既要从微观上考核镇街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又要分析镇街经济的产业结构、收支结构和运行质量。

3.2摸清资产家底情况 通过审计对比领导干部任职初、任职末资产、负债增减变化情况,考核国有和集体资产是否做到了保值增值,检查有无违反规定造成资产流失的问题。

3.3执行国家财经政策情况 包括镇街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是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是否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执行“收支两条线”和集中核算、集中支付制度,有无违规收费,惠农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有无乱加价、乱集资、乱罚款等加重农民负担问题。

3.4重大经济决策和效果 通过查阅镇街党政会议记录、出台的有关文件资料、审查经济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以及程序是否合规,有无盲目投资、管理混乱、造成重大损失等情况。

3.5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情况 重点审查与财政、财务收支相关的执行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规定情况,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履行职责活动所发生的支出情况。主要查差旅费、招待费、汽车费用、购置修缮费等开支是否合规,用车、住房是否符合标准,有无公款旅游、公款装修、公款送礼、报销假发票和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拿到单位上报销,借用公款长期不还,在公务活动中铺张浪费等违纪违规问题。

4.规范镇街领导干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

4.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整个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首要环节。具体程序为:一是审计部门根据主管或组织部门发出的《委托审计通知书》的要求,组成审计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明确审计范围、内容、目标和要求,确审计组长(主审)和人员分工;
二是下达审计通知书,要求被审镇街在规定时间内做好自审工作,并按时报送自审资料,离任者必须递交书面述职报告。

4.2实施阶段 审计实施阶段是整个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关键环节。具体程序为:一是审查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对镇街内控制度健全性和符合性测试,确定实质性审计的范围和重点;
二是进行实质性审计。首先要求镇街领导干部对报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给予书面承诺,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财务收支情况审计,对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对债权债务进行抽查核对,必要时召开座谈会和审计调查。

4.3终结阶段 审计终结阶段是整个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全局性工作。一是主审人员在收集、整理、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各项审计资料的基础上对审计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拟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初稿应征求被审计镇街的离、接任领导的意见,修改后再定稿;
二是审计报告应由审计部门领导审定,签发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被审计镇街必须认真执行,并及时报送执行回执。

5.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

5.1审计查证与调查分析相结合 开展调查分析是搞好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查证的关键。在对会计资料审计查证的基础上,通过个别谈话,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对有关管理制度和重大开支及会议纪要进行调查核实,了解群众关注度较高或账外资金中反映的问题。

5.2详查与抽查相结合 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尽可能速战速决,在短时间内明辨是非,做出处理决定。因此,不可能对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事项及所有相关资料进行详细地审查,实际操作中应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如审阅法、核对法及现代审计技巧,必要时可采取详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另外可运用抽查方法审点的资料、事项和活动。

离任财务审计报告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内审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机构,是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用于改善机构的运作并增加其价值。通过引入一种系统的、有条理的方法去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可以帮助机构实现其目标。开展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活动,是企业内部审计的业务范畴。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政府为加强管理和监督,防止和治理****而采取的重要措施。2010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电力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中也都有关于开展经济责任的审计办法,要求下属公司、企业对其管理的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工作内容为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包括对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真实、合法,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增值保值情况的验证;
对其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规章制度情况及相关行为的评价;
对其应负经济责任的界定。笔者通过参加电力企业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如下: 

一、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够 

 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不是独立的部门,内部审计只是企业组织机构中职能部门的工作岗位,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名成员,其工资福利、职位等受本单位有关负责人的支配,这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其监督和评价职能时有很多的顾虑,当企业负责人的经营行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不符合经济效益原则时,内部审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表现得无能为力。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工作过程中缺少完整的独立性。 

2、对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重视不够 

虽然经济责任审计办法规定,未经审计,不得解除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经济责任,调离集团公司系统的,不得办理有关调离手续。任用干部时经济责任审计结论作为重要参考。但是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一般都是领导干部已上任新的岗位,评价和任用干部时审计结论作为参考也自然无从谈起。致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走走形式而已,清查不深不细,甚至敷衍了事走过场。 

 3、内部审计机构人员方面力量不足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方式和评价的特殊性,审计人员只具备财经、审计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财务、会计制度具备查账能力, 还要求通晓经济管理和工程等多方面的知识,熟悉宏观经济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具备综合判断分析能力等,但是目前大部分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全面, 审计人员配置缺乏复合性,知识结构难以满足效益审计的要求,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4、财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负责、权益 

 对企业资产、负责、权益的审计评价,主要还是通过查看财务数据和实物的相符情况。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资产要按规定计提折旧,所以会计数据反映的资产会随着计折旧的计提,价值减少。像房屋这样的固定资产,入账是按照实际成本入账,逐年计提折旧,账面上的价值已经很低了,而如果出售市价会远远高于账面价值,导致财务资产不能反映公司实际拥有资产,也不能反映资产的保值增值。 

 5、投资项目无法分析投资收益情况 

 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对重大投资项目的效益性进行评价,而一些重大投资、对外投资等投资项目,从决定投资到正常经营,产生收益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评价其投资的收益和可行性,而现在大部分领导的的任期都只有2年左右,甚至有的只有1年就上任新的岗位了,而其决定的投资项目根本就没有投产或者收益。 

 6、过分依赖财务指标,对非财务指标关注不够 

经济责任审计虽然涵盖的范围很广,但是审计都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计算的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核心指标的财务指标为主,对非财务指标关注不够。如经营者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基础管理水平、发展创新能力、经营发展战略、在岗员工素质、企业文化建设等都很难定性评价。 

 二、做好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组织结构,提升审计效果 

 通过完善组织机构,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地位,保证内审机构组织上的独立性。完善干部管理办法、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建设,使各级党委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坚持对领导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制度,是干部政绩、廉政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管理一项重要工作,是对领导任职期间履职情况的客观、公正的评价,从制度建设上,取得领导的支持和重视。 

 同时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广泛性、复杂性、标准难确定性等特点。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法律、工程、物流、采购、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大部分是财务出身的,因此,开展审计时可以抽调各部门的专业人员参加或者外聘不同专业的专家参加,可以更全面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 

 2、创新审计方法 

 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采用听、问、查的方法。 

 “听”主要是听被审计对象的述职,听相关业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员对领导人员在任期内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团结合作等方面的看法和评价;
“问”就是针对述职报告和介绍中的一些疑问进行针对性的询问;
“查”不但包括查阅会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必要的审计程序及审计调查,也要重点查阅相关的会议纪要、董事会决议、总经理工作报告、年终决算审计报告等相关材料,从而审查领导人员在任期内分管工作履行职责情况。 

 3、任期各项经营指标或预算完成情况 

 通过调阅任期内董事会决议、董事会批准的预算,对照各年度财务报表,正确评价领导人员任期内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经营目标,考核是否按照决议进行了兑现。 

 4、查证企业财务与资产状况 

 一是检查企业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重点要放在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及各项投资上。特别要对管理用汽车、笔记本电脑、照相机等流动性较大的实物进行盘点,要关注其实物资产有无被侵占、遗失、损毁等现象;
货币资金是否安全,是否账实相符而且流向是否合规,有无小金库、账外账现象;
对外投资程序是否合法,投资前有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投资过程监管是否到位、投资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问题。二是检查企业的经营业绩。主要是查明有无随意调节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业务成本、在建工程成本等)、调节利润的行为,跨期间的费用、收益是否按规定确认,各种投资收益的核算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按规定程序和比例分配利润,有无隐瞒、转移收入,有无因领导责任造成虚盈、潜亏挂账等问题。 

 5、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审计重点 

 应着重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健全、有效。公司内部机构设置是否合理,有无因人设岗的现象。二是公司各部门责权划分是否明确具体,是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三是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是否全部纳入内部控制范围。四是是否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的功能是否得到有效的发挥。 五是绩效考核机制是否形成,执行是否到位,有无明显效果。 

 三、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与其它审计项目相比,由于审计主体、客体和审计目标的不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由于审计的主体通常是内部审计部门,报告的客体通常是“内部的主要领导”,报告的作用是为干部管理部门的考核、任用干部提供依据,因此报告难免有主观因素。另外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是领导人员的责任,因此审计报告内容的核心也必然从反映“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转移到对单位领导人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综合的反映。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通常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管理责任:主要揭示和评价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性;
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体系是否完整,部门的分工是否合理、工作是否有效。“三重一大”的执行和招投标的情况也是重点。 

 经营责任:主要揭示和评价企业是否按照上级要求完成相应的经营目标,预算下达是否符合实际,完成状况是否真实。 

 财务会计责任:主要评价企业各项财务收支活动是否合规、真实。投资项目是否进行可行性研究,是否合理确定企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有效配置资金;
企业的债权、债务是否清楚,有无长期拖欠形成呆账、坏账和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问题。是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做到会计工作依法有序;
 

 其他方面的责任:主要包括评价企业的履行社会责任和环保、节能减排、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 

撰写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把握以下原则: 

 1、客观公正。由于内审主体、客体的特殊性,审计通常会受到内部多方面的干扰,因此要求在撰写审计报告时要尽可能的做到客观公正,既要披露领导人员在任期内所作出的主要成绩,也要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2、实事求是。界定单位领导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应尽量用数字说话,通过使用量化指标和对比的方式来揭示企业的经济营运状况,进而评价和揭示企业的经营效果,切忌在无审计依据的情况下随意评价。 

3、明确界限。要客观区分主观、客观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应客观分清玩忽职守与工作失误、前任与现任、上级与下级的责任。要注意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实事求是地剖析企业盈亏的主、客观原因,对于某些特殊行业的特殊时期,(比如近几年的发电行业)要充分考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4、谨慎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审慎考虑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的风险性和可操作性,措辞应当谨慎、恰当。 

 参考文献: 

1.何军霆.完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建议[j].审计月,2008(1). 

推荐访问:离任 审计报告 财务 离任财务审计报告【五篇】 离任财务审计报告(精选5篇) 离任审计报告的内容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