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五篇】

2023年度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五篇】

时间:2023-07-08 18:4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组织、一个人内在的精神风貌都是通过礼仪展现出来的。礼仪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也是一种行为规范。在我国积极倡导素质教育的时候,应该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五篇】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礼仪;
素质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271-02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组织、一个人内在的精神风貌都是通过礼仪展现出来的。礼仪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也是一种行为规范。在我国积极倡导素质教育的时候,应该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重视起来。这样既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以凭借礼仪教育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将自身素质提高。因此,我们应该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贯穿礼仪教育。

一、礼仪教育同素质教育的重要关系

1.礼仪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现在大学生主要通过人文学科的学习来进行素质教育,这对于构造学生的意识形态和思想境界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文教育是直接作用在学生的思想情感上,同时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和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当前阶段的人文教育通常是渗透在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之中,可是学生们并不可以普遍接受礼仪教育,礼仪教育也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用到教学中。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往,通常来讲是凭借礼仪来将自己的修养展现出来,其他人并不能够直接感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就需要凭借外在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但是作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载体的礼仪教育,是可以把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同外在形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正是由于礼仪具有这个特点,所以更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礼仪教育能够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同时能够切实的落实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

2.礼仪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能够将一个人的自身修养加强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通过道德教育、知识教育以及审美教育等,当然也包括对人和对物的语言及行为,这里面都包括关于礼仪的内容。如我们所知,加强自身修养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进行礼仪教育,可是对于当前各高校的礼仪教育,依旧是比较薄弱的。一直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学习就业压力都很大,对于礼仪方面的学习更是越来越少了,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通过家人的行为影响或者其他环境的影响来学习礼仪相关知识的,可是这些教育并未形成体系,都是零零散散的,并且有些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加强,让学生可以在短时期内获得基本的礼仪知识,实现自我的完善,将自身的修养提高。一个大学生能够自觉地使用文明用语,举止得体对学生的个人形象极其重要。

3.礼仪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礼仪教育的审美资源很丰富,主要体现在凭借礼仪教育将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能力培养起来,为了学生的成长进行真善美的教育,让学生的健康个性得以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将完美的形象塑造起来。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是现在的大学生中却出现了“审美苍蝇化”的现象,也就是部分学生将“审美”误发展为畸形的“审美”,不管是在外在形象方面,还是在人格精神方面,都在向丑的方向发展。当然这并非是人自身的问题,而是缺少了正确的无论是外表形象,还是人格精神,都有追捧丑的倾向。这不是人本身的问题,而是缺乏正确的引导,美的标准不断流失。也就是说,礼仪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是极其重要的。

4.礼仪在某种程度上为一种形式美,其在礼貌、礼节、仪式等方面都有体现。礼仪教育中要求人们在仪容、仪表、仪态上同礼仪规范相符合,美的妆容是什么样的,不同的场合应该穿着什么样的服饰,应该在公众场合注意言谈举止的优雅得体,形象美通常都是在这些教育中体现出来的;
礼仪教育要求人们应该懂得谦逊、恭敬、彬彬有礼、关爱他人,让人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人性美;
礼仪教育还能够对不同民族、国家、宗教的风俗礼仪进行传播,让人可以从中感受到丰富的社会美。所以说礼仪不仅能够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还能够让学生从中获得高尚的审美情操,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礼仪教育将学生最基本的审美能力培养起来,引导学生对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加以明确,让学生能够获得美的标准,对追求美、创造美的方向加以明确,度审美情趣低俗化加以避免。因此,礼仪教育是审美素质教育的基石。

5.礼仪教育可以维护大学生的形象。一个人在公共观念里整体的评价和反映就是一个人的形象。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共同形成了一个人的形象。内在形象包含素质高低、心灵美丑等,外在形象包含仪容、仪貌、语言行为等。外在形象是基于内在素质的内在形象的一种体现,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内在修养,这样才可以将学生良好的个人形象树立起来。并且大学生的个人形象在某些情况下经常被人们等同于大学生的群体形象,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对于大学生个人形象的维护,也是对大学生群体形象的维护,民族形象的维护,国家形象的维护。所以说大学生礼仪的目的是树立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二、通过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

1.礼仪教育传授人文知识。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即为人文知识,比如说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哲学知识、道德知识、艺术知识等。而礼仪教育中就包含了很多人文知识,在讲述礼仪的发展、礼仪的由来等的时候,都和人文领域的基础知识息息相关。礼仪教育具有生动可感的特点,学生爱学乐学,通常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学习到不少有关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礼仪教育遵循人文方法。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实践方法就是人文方法,视角最为广阔,已经超过从某个阶层或群体利益出发的立场,将人本身的生存发展作为判断价值的标准。人文方法显示了人文思想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人文素质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并解决问题。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的是,人文方法的重点在定性,注重体验,同时和特定的文化密不可分。礼仪教育对实践和体验也是很重视,运用人文思想中的认识和实践方法做事做人,强调做事先做人,也就是遵循人文方法。

3.礼仪教育蕴含人文精神。人文思想和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为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人文精神具体体现在民族、时代精神方面。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四个方面的核心所在。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
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
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不论古今中外都是以人为本,强调人是主体、人是目的、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的原则。

当代大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为了能够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各高校必须将大学生的礼仪素质教育加强,凭借教授礼仪知识来丰富大学生的文化内涵,让大学生们既可以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又可以让自己的社会交往行为和活动符合现代礼仪行为规范,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兼备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校/礼仪教育

正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
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
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学校/礼仪教育

正 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 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德育教学 礼仪课教学 教育内容 教育方式 教育重点

作为一名在一线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我几年来在教学过程中有过收获的喜悦,同样也有过困惑和失落。礼仪课教学一直是德育课教学的组成课程,怎样更好地从学校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为实现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自己的微薄贡献,一直是我的教学追求,下面我就谈谈体会

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幼儿园、小学、中学及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多次重复,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都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如果只把礼仪规范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就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掌握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果。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

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虽然礼仪教育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而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又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就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任何复杂的情境都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自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导致礼仪失范。

中小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理论把握能力不是太强,因此应重在操作方面,以礼仪规范的讲授和训练为主;大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已达到较高文化水平,并且具备一定的理论把握水准,因此应重在理论层面,以探讨和把握礼仪文化的底蕴为主。而且,为了改变深入探讨礼仪理论少的现状,大学礼仪教育完全可以依靠和借助已经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理论功底的大学生自身。当然,除重点之外,其他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如中小学礼仪教育,重在操作层面,但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对理论层面作适当程度的涉猎,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尽可能“知其所以然”。

当然,除了上面三个方面的问题外,学校礼仪教育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如师资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等,但比较而言,这里的三个问题事关学校礼仪教育的全局,似乎更为急迫一些。我们相信,这些问题必将引起重视和关注,并会尽快得到解决,因为学校礼仪教育是大势所趋,而顺应并推进这种趋势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参考文献:

[1]王明景.关于高校《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3,(3).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毕业生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和礼仪素养,在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礼仪素养。然而,目前部分高职生的礼仪失范行为却不容乐观,与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标准不相适应。高职生行为礼仪缺失现象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只有接受系统的礼仪教育,才能促使大学生按照规范性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举止、谈吐、着装、仪容等方面的表现。这对于提高高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为其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是极为有益的。同时,礼仪教育能引导高职生修身养性,约束自我,尊重他人,进而提升其内在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等综合素质。因此,礼仪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

2高职礼仪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

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着培养学生文明行为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礼仪教育的内容。礼仪教育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桥梁和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它们在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和教育效果方面存在一致性、相通性和互馈性,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2.1高职礼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存在相通性

礼仪素养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是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高职礼仪教育主要通过传授高职生人际交往、各种社交场合的相关礼节、礼貌和礼仪知识,使他们在接受指导或技能训练中,潜移默化地积淀为一种习惯性的礼仪行为和稳定的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培养学生文明行为和道德修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礼仪教育的内容。实际上,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关系是息息相通的,良好的道德修养、优雅的文明举止,是一个人有着较高思想道德水平的标志。而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是支配个人礼仪修养的内驱力量,将个人内在的思想道德素质外化为具体行为表现的外显形式。由此可见,高职礼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存在相通性。

2.2高职礼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存在一致性

党的十报告首次提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礼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立德树人,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具有良好品德之人。在高职院校,礼仪文化育人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帮助高职生学会表达对交往对象的尊重、谦让、大度和礼貌,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和素养以应对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同时促使他们树立健全的心智与健康的人格。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灌输科学理论和崇高品德,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个思想境界高的人,应该是一个有礼仪修养的人。人们拥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不仅是社会得以稳固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人们贯彻执行社交原则的重要内在素质。因此,从本质上说,高职礼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成为一个具有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品质的人。

2.3高职礼仪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存在互馈性

高职院校将礼仪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又是高职生提升思想品德修养和礼仪素养的实践需要。这两种教育的融合存在互馈性,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既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吸引力,又有助于提升礼仪文化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科学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断强化礼仪教育,从言行举止抓起,系统地开展礼仪、礼貌、礼节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言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接受教育和训练。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优雅的举止和文明的习惯,帮助他们掌握社交技巧,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使之顺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保健功能,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心理氛围。因此,开展礼仪教育是深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而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借助这个途径,可以进一步拓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使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形象化、实在化和可操作化,促使学生产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高职礼仪教育的路径探析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要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实践中,切实增强高职礼仪教育的实效性,真正发挥礼仪教育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作用,探索出一条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适合高职礼仪教育特色的方法和思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优雅得体的礼仪风范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

3.1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礼仪教育实效

无论从外在行为方式还是内在礼仪素质来说,一个接受过良好礼仪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都会与缺少教育和训练的人截然不同。因此,加强高职礼仪教育首先必须把礼仪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把礼仪教育的内容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高职生系统地进行基本礼仪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具体来讲,礼仪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引入礼仪文化内容,在具有较高礼仪修养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将礼仪文化与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结合起来,突出大学生素质教育,增强礼仪教育实效。同时,将礼仪教育中生动形象的行为引导性教学法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调动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人际交往的素质,培养出具有现代礼仪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及早掌握不断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人际交往的礼仪原则和要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就业竞争力和为将来的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礼仪氛围

从文化的起源来说,文化是“人化”,即人的主体对象化;从文化的功能来说,文化是“化人”,即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旨就是“化人”,即通过内化、融合、升华和超越,促使大学生养成内在的礼仪素养和道德品质,从而有力地推进高校良好学风、校风的建设和大学生礼仪素质的整体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是礼仪教育的有效载体,加大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和谐的礼仪环境氛围,有助于引导高职生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使他们感受到礼仪必须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展示良好的礼仪风范和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礼仪素养。为此,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校园礼仪道德规范,从制度层面约束高职学生的行为方式和礼仪表现;要在教学楼、食堂、图书馆、宿舍楼等公众场所张贴提示性标语,随时提醒高职学生注意自身言谈举止和礼仪风貌;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礼仪文化活动,既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又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礼仪文化素养,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礼仪氛围。

3.3提升教师礼仪素养,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教师在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内容,对学生人格修养和礼仪素养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是影响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教师威信和产生良好示范作用的巨大教育力量。这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该是这种人。”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广大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礼仪教育,以师德建设为抓手,强化教师礼仪培训,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现代高职礼仪教学和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真正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实现广大师生共同努力营建和谐礼仪校园。从教师自身来讲,应主动将礼仪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自我学习努力提高礼仪教学水平,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礼仪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把自身榜样示范作用寓于教学过程、主体性学生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时时向学生展示良好的礼仪风范,发挥教师榜样示范作用,不断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

3.4拓宽礼仪活动视野,加强礼仪教育实践

礼仪修养关键在于实践,要想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不断的礼仪实践和积累。高职院校应通过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礼仪实践活动来开拓高职生视野,加深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礼仪文化学习的理解和领悟。一是创新礼仪课程考核方式,加强礼仪课堂实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开展互动式教学,使礼仪教育课堂更加生动化。二是加强课外礼仪实践,将礼仪实践常态化、规范化、组织化。针对高职院校特点,采取参观、课题研究、调查报告、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促进课外礼仪实践效果,尤其要加强学生假期见习、顶岗实习和就业择业过程中的礼仪实践。三是根据高职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未来所从事的职业需求,设计一系列校园礼仪活动来加强礼仪教育实践。可通过开展各类场景模拟、专题训练,如开展“校园礼仪”“课堂礼仪”“求职礼仪”等各种社会基本礼仪的模拟训练,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和素养;通过设计一些既有传统特色,又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生日庆贺和成人礼仪活动,使高职学生在生动、直观、形象、多彩的民俗文化中感受和把握传统礼仪的内涵。

3.5发挥网络阵地优势,完善礼仪教育模式

推荐访问:礼仪 大学生 论文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五篇】 大学生礼仪教育论文(精选5篇) 大学生礼仪课程论文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