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恢复技术论文【五篇】(全文完整)

2023年度恢复技术论文【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7-08 15:0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湿地恢复,一方面指受损湿地生态系统通过保护使之自然恢复的过程,另一方面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使其发挥应有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恢复技术论文【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恢复技术论文【五篇】

恢复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湿地;
生态保护;
生态恢复

一、湿地生态恢复理论

(一)湿地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

湿地恢复,一方面指受损湿地生态系统通过保护使之自然恢复的过程,另一方面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湿地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地带性规律、生态演替及生态位原理选择适宜的先锋植物种,构造种群和生态系统,实行土壤、植被与生物同步分级恢复,逐步使生态系统恢复到一定的功能水平。

(二)湿地生态恢复的目标

湿地生态恢复的总体目标是采用适当的生物、生态及工程技术,逐步恢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终达到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持续状态。但对于不同的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其侧重点和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总体而言,湿地生态恢复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如下。

1.实现生态系统地表基底的稳定性。地表基底是生态系统发育和存在的载体,基底不稳定就不可能保证生态系统的演替与发展。这一点应引起足够重视,因为中国湿地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大都属于改变系统基底类型的,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湿地的不可逆演替。

2.恢复湿地良好的水状况,一是恢复湿地的水文条件;
二是通过污染控制,改善湿地的水环境质量。

3.恢复植被和土壤,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壤肥力。

4.增加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

5.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

6.恢复湿地景观,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

7.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要求生态、经济和社会因素相平衡。因此,对生态恢复工程除考虑其生态学的合理性外,还应考虑公众的要求和政策的合理性。

二、湿地生态修复技术

(一)湿地生态恢复的技术

根据湿地的构成和生态系统特征,湿地的生态恢复可概括为:湿地生境恢复、湿地生物恢复和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相应地,湿地的生态恢复技术也可以划分为3大类:湿地生境恢复技术、湿地生物恢复技术、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技术。

1.湿地生境恢复技术

湿地生境恢复的目标是通过采取各类技术措施,提高生境的异质性和稳定性。湿地生境恢复包括湿地基底恢复、湿地水状况恢复和湿地土壤恢复等。

湿地的基底恢复: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维护基底的稳定性,稳定湿地面积,并对湿地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基底恢复技术包括湿地及上游水土流失控制技术、湿地基底改造技术等。

湿地水状况恢复:包括湿地水文条件的恢复和湿地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水文条件的恢复通常是通过筑坝(抬高水位)、修建引水渠等水利工程措施来实现;
湿地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包括污水处理技术、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等。

湿地土壤恢复:包括土壤污染控制技术、土壤肥力恢复技术等。

2.湿地生物恢复技术

主要包括物种选育和培植技术、物种引入技术、物种保护技术、种群动态调控技术、种群行为控制技术、群落结构优化配置与组建技术、群落演替控制与恢复技术等。

3.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技术

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总体设计技术、生态系统构建与集成技术等。湿地生态恢复技术的研究既是湿地生态恢复研究中的重点,又是难点。目前急需针对不同类型的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对湿地生态恢复的实用技术(如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关键技术,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优化配置与重构及其调控技术,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维持技术等)进行研究。

(二)湿地生态恢复方案确定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一般都是耗资巨大的复杂工程,如美国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地重建项目,总投资为6.85亿美元。因此在确定湿地生态恢复方案之前,应对功能设计、操作程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恢复技术等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和具体规划。Henry等对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提出如下3点要求。

(1)加强对生态恢复合理性的论证;

(2)确定精确适当的恢复目标和恢复成功与否的判定指标;

(3)监测恢复前后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并与参考生态系统进行比较。

在对多方案进行优化比较时,通常采用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法,通过建立生态模型,模拟分析系统中的能流、物质流、信息流、货币流等,对生态工程在能量、环境、经济上进行综合评判和决策。该法已被Ton等成功地用于美国佛罗里达州钢城湾湿地恢复工程方案的优选。

三、结论与展望

恢复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
数据恢复

操作系统中,文件逻辑格式是可以识别的,硬盘的底层操作是被封装了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数据恢复提供了可能。具备可重写性的磁性介质通常能够用能量理论进行阐释,实际上,磁性介质,如硬盘等的数据恢复就是还原磁性介质上的磁信号。用户的选择不同,还原起点也不同,通常来说还原起点是磁信号最后一次或最近一次的变化点。磁信号是用户可以感性识别的,磁信号经过能量转化之后能够以可识别的、可见的符号呈现在显示设备上,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数据。所以,在恢复数据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外界条件或主观意愿的限制,恢复数据就是将磁信号根据磁性介质的一般规律进行能量变化。使磁信号由目前的状态转变为指定的状态或是前一种状态。从理论上而言,在磁性介质没有损失能量的情况下,数据恢复后和数据变化之前应当是一样的。

3.数据恢复的主要方法

为了探究数据恢复的主要方法,先将数据恢复问题划分成硬件故障问题数据恢复与非硬件故障问题数据恢复。首先,硬件故障问题数据恢复。如果数据丢失是由硬盘本身的故障导致的,如硬盘电路板烧毁、非接触不良的马达不转、磁头断裂等造成数据丢失,就难以进行数据恢复。如果只是硬盘部分扇区内部的磁性介质出现问题,而造成无法读写扇区内容,就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数据修复。首先,针对主引导记录扇区发生磁性介质问题的数据修复。将1扇区、0盘面、0柱面的主引导记录通过软件转移到其他扇区。虽然这种操作较为复杂,并且会导致硬盘无法自举,但是,使用这种方法后硬盘还能够当成数据盘进行使用,人们仍然能够对硬盘上的数据进行访问。其次,针对DOS引导记录扇区发生磁性介质问题的数据恢复。由于DOS引导记录扇区是逻辑0的用户自定义的扇区,因此,通过使用分区命令进行分区重建,就可以使整个硬盘重新恢复正常运行。这种方法虽然会牺牲部分空间,但是能够有效的恢复数据。第三,针对其他扇区发生磁性接着问题的数据恢复。无法读出损坏扇区的内容,就容易造成无法访问整个文件。通常采用修改文件分配表,将损坏扇区跳过的方法,可以将数据文件的内容进行部分恢复。再使用相应的磁盘工具进行盘面扫描,将损坏扇区标记出,从而确保其他扇区能够正常运行。此外,由于电源问题、硬盘外部的接触问题等也将会导致数据丢失,可以采用仔细检查,排除故障的方法,使硬盘恢复正常运行。

其次,非硬件故障问题数据恢复。系统软件发生错误、误操作、病毒等均有可能使得硬盘上的数据遭到破坏,造成数据丢失。虽然破坏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导致的结果非常相似。接下来将按照破坏数据的内容探讨、分析数据恢复的方法。首先,针对主引导记录出现问题的数据恢复。主引导记录由结束标志字、硬盘分区表、主引导程序三个部分组成,无论哪个组成部分遭到破坏,都将导致主引导记录难以正常工作,从而造成硬盘无法自举。通常,可以采用根据以前的备份内容实施恢复,如果没有备份,可以采用相同分区、同一型号的石毛盘复制主引导记录实施恢复,或是采用Norton等软件将主引导记录修复。其次,针对DOS的三个文件COMANDO.COM、MSDOS.SYS、IO.SYS和DOS引导记录出现问题的数据修复。可以使用Norton软件或SYS命令进行修复。第三,针对文件目录和文件分配表遭到破坏的数据恢复。文件目录表发生起始簇指示错误,导致系统丢失文件存放位置;
文件分配表指向错误的簇或簇链被切断,导致文件无法访问。这时可以采用Norton软件修复,恢复文件分配表中的子目录文件目录或文件的簇链。第四,针对用户数据区的数据丢失的数据恢复。刚刚删除数据文件,其占用的簇标志是未使用簇,未真正清除,所以在为写入新数据时,刚被删除的文件是可以使用Norton、Debug等软件修复的。当硬盘被转换或加密时,可以采用备份重要扇区或解密算法避免数据丢失。

4.结语

综上所述,恶意程序、误操作、硬件失效等均能够导致数据丢失。而计算机硬件故障问题数据恢复与非硬件故障问题数据恢复均有着相应的技术方法,如文件分配表修改、使用Norton软件等。在具体的数据修复中,应当根据问题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数据恢复技术。

恢复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数据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美国“9.11”事件和我国汶川大地震之后,人们数据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数据安全涉及面非常广泛,上至国家安全,下至单位、个人,数据本身的价值已引起公众的重视。

数据恢复人才社会需求现状

有数据显示,进入本世纪以来,各种病毒一个接着一个,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病毒、木马、漏洞等等安全隐患,更是让大多数人无法招架。

这些天灾人祸、对计算机数据安全造成不可预知、抵挡的损害。

为了将数据损坏、丢失等原因带来的“灾难”降低到最小限度,国内、外专业人士推出新的计算机数据安全措施―计算机数据恢复(以下简称:数据恢复)。

从最早的单机文件恢复开始,到如今磁盘阵列数据恢复,现在的数据恢复涵盖数据存储形式的各个方面,使“电脑有价,数据无价”的情况得以见证。

由于该技术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并非普通人,甚至计算机专业人员能熟练掌握。因此,对这类人才的需求就成为市场的热点。据教育部统计资料表明,2009年我国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信息安全人才只有2100人左右,大专学历的只有1400人左右,对偌大个中国市场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而国内该领域产业60%以上份额为国外厂商占据。

可以说,如今不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考虑这些问题,多年后我们的信息安全将恐怕无人来担当重任。信息安全引发的战争尽管不会硝烟四起,不会血流成河,但破坏力绝不比一场常规战争小。由信息安全引起,已经成为教训的案例比比皆是,在此不再阐述。

近几年,高校扩招一再推行,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为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头痛不已,同时政府也为解决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出台多种措施。尽管如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有责任对学生自身素质、技能训练等方面,进行更加细致、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地教育、培训,开设相关专业展开教学,使其学有所用不失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因此,高校寻找具有良好就业发展潜力的新兴专业已成当务之急。

一方面数据恢复人才国内奇缺,另一方面毕业后“学非所用”、“干非所学”现象严重。笔者认为,信息安全(数据恢复方向)专业学生的培养,已经应该是提到桌面上认真分析、讨论的时候了。

数据恢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过去我国无论本科、高职院校在开设数据恢复这类专业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幸运的是,许多高校都已发现这是一门非常实用、贴近市场需求的技术,高校完全可以把其作为一项新的专业来建设。

无论是计算机应用专业,还是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人们对数据恢复的认识常在这两个老牌专业中寻找定位,以便根据以往的教学、专业建设经验进行衍生。笔者不反对这种方法,这可以让我们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少走弯路,提高专业建设的效率。但是大家不要忘记,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新观念不断产生,如果我们在专业建设时不能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就不会打造出一个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专业。因为这个新专业是凝聚了计算机技术当前发展最快的一部分,可以说数据恢复技术,在整个计算机专业领域与其他技术既相互交叉,又相互独立。因此,我们在规划、建设这专业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数据恢复技术绝不是简单地运用几种常见工具软件,进行文件误删除之后的恢复;
也不是买来几种国外数据恢复设备及其配套软件会熟练使用即可。要打破过去以计算机硬件维修为主的课程结构,大力引进更深层次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复杂的操作技术手段,甚至在现有条件下创造适合我国国情的数据恢复新技术。这些做起来对教师组织教学、对学生掌握所学知识都是有一定难度的。

数据恢复人才培养解决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意识,掌握网络安全,网络攻防,网络管理技术;
掌握单机、服务器各种机型的操作、管理、维护技术;
熟悉网络容灾设备配置和应用维护,熟悉服务器RAID技术的配置、应用、维护;
精通系统风险评估和存储介质的恢复技术,能够对计算机硬盘、磁盘阵列等存储设备实施数据恢复,帮助单位实体解决因误删、误格式化或病毒等因素造成的数据丢失灾难事件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因为该专业技术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根据这一特点,应联合数据恢复企业进行合作,以及自创数据恢复中心向社会承接业务,实现学生在校期间半工半读,有较多的机会和时间接触实际工作环境。

学生毕业后,可以到专门的数据恢复企业从事数据恢复工作,也可以到企事业单位数据中心从事信息安全系统维护和数据管理工作。

师资建设

没有好的、专业的师资力量,一切美好的专业设想都是空谈。根据笔者了解的情况,数据恢复专业的知识范围在计算机专业知识中包含极其广泛,又属于新专业,大部分高校过去的师资力量已经难符合现在专业实际要求。数据恢复专业的课程体系既与其他计算机类专业相似,也有特别的地方,特别是数据存储结构这部分涉及面很宽,而过去在高校计算机专业中这方面涉及不多,师资情况不容乐观。笔者建议,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花1-2年时间将数据恢复企业的专家、工程师请到学校兼课,同时指定本校专业教师跟随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将本校动手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送到数据恢复企业,边学边干,直接参与一线数据恢复工作的整个过程。这样1-2年过去后,就可以解决师资匮乏问题,或是师资力量不均衡的问题。再往后师资力量的发展就是根据技术发展,开发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软、硬件技术,对于这一点,国内一些企业可以做到,高校教师也有可能做到。

设备配置

高校应投入相关软件、硬件设施,方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应尽量选择接近市场实际应用的设备。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觉到所学与市场实际情况并不脱钩,以便激发学习热情。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活学活用,触类旁通的能力,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碰到与所学技能有所差异的情况,也能通过自己扎实的功底解决问题。

数据恢复精英型人才教育的探讨

前面我们提到,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在当今网络时代,网络技术发展离不开信息安全,否则计算机网络系统一旦遭到破坏,不仅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也会导致社会的混乱,甚至会危及国家安全。确保信息安全,其实就是数据安全,因为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从培养信息安全人才的角度看,其实质就是培养数据恢复人才,一旦信息遭到破坏,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恢复从容应对。

数据恢复精英型人才是在原有人才的技术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这种精英人才应集计算机、通信、数学、物理等专业知识于一身。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来看,这有些困难。因为,与本科院校相比,从生源质量、学习年限来看,都不及本科院校。但并不是说就培养不出这样的人才。数据恢复技术是一门重技术、技能的专业,这也正是高职院校的特点,如果我们对一些出类拔萃的学生进行特别培养不是没有可能。因此,制定好科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并配备相应的专业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给学习提供更多亲身实践的机会,这个设想不是不可能实现。

恢复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一、对电子存储载体操作的误区

1.删除文件

我们大部分人包括一些有些计算机知识的人,都认为文件删除就是将存储载体上文件数据都彻底的删除掉,其实不然。删除文件时,操作系统只是在DIR区找到该文件名,将该文件名的第一个字母改写为删除删除标记"E5",把该文件在FAT区的相应的链接簇标记改写为空,而DATA区的簇仍保存着原文件的数据,对带有删除标记的文件,操作系统不借助其他工具是无法看到文件数据的,对操作系统而言,文件是被删除了,而实际情况是文件的数据仍然存在于DATA区,用特殊工具这些数据可全部读出。

在WINDOWS下,删除的文件被放进了回收站,回收站的文件是可以被恢复的,当然这些文件也没有被彻底删除。打开回收站我们看到"清空回收站"功能,点击"清空回收站",回收站的内容消失,操作系统只是将DIR区回收站子目录下的删除文件及参数删除,将FAT表下相应的链路清空,释放DIR区、FAT区、DATA区相应的区域,使该区域可能被新的数据所覆盖,而实际存放数据的DATA区并没有改变,文件的真正数据还存在DATA区,这些数据还可通过专用工具进行恢复。

因此,不管是DOS下的删除文件还是WINDOWS下的删除文件以及清空回收站,都没有将真正存储文件数据的DATA区内相应的区域进行写入操作,文件的数据没有被真正删除,还可以通过一些工具将数据恢复。

2.分区

对已经存储过数据的硬盘来说,分区根本不对DATA区进行任何操作,只是由分区程序(FDISK)在0柱面1扇区写入MBR信息,重新逻辑驱动器。原先写入DATA区的数据仍然保存在原来的区域,用特殊的工具还是能读出来的。因此,对硬盘重新分区无法彻底删除原先存储的数据。

3.高级格式化

高级格式化只是重新建立了DBR区、FAT区和DIR区,对DATA区只是重新规划了起始值,它对DATA区没有进行任何写入操作,也就是说DATA区的数据没有进行任何覆盖和擦除操作。因此,对一个已经使用过的硬盘进行高级格式化,并不能彻底删除其原有的数据。

通过以上对硬盘的操作探讨,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无论是删除文件、对硬盘进行分区还是高级格式化,都无法彻底删除硬盘上原有的数据,这些数据还是有可能被泄露。

二、数据恢复技术

要彻底删除硬盘上的机密数据,我们就要从硬盘的数据恢复技术讲起。硬盘数据恢复技术分为软件数据恢复技术和软件、硬件、硬件结合数据恢复技术。

软件数据恢复技术主要是针对硬盘组织结构的五个区域进行分析和操作,这些数据恢复都是在操作系统环境下进行,必须在DATA区域的数据没有被覆盖和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的。软件的数据恢复通过数据恢复应用软件,一般懂计算机知识的人员都可进行操作使用,这些数据恢复软件可以对本地存储载体进行数据恢复,还可通过网络对远端存储载体进行数据恢复,但软件恢复技术对存储载体硬件损坏、DATA区数据被覆盖、完全低级格式化、全盘清零、强磁场破坏的存储载体的数据恢复是无能为力的。

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数据恢复方式,主要是使用恢复用的仪器设备对接触到存储载体进行的。这些设备的恢复原理也是大同小异,都是把硬盘拆开,把磁碟放进机器的超净工作台上,然后用激光束对盘片表面进行扫描,盘面上的磁信号不同(0和1)反映到激光束发射的信号上也是不同的。通过仪器的扫描,可把整个硬盘的原始信号记录在仪器附带的电脑里面,然后再通过专门的软件分析来进行数据恢复。这种设备的数据恢复率是相当惊人的,当然,这样的操作也是非常专业的,也只能用在国家安全级别的用途上,这样级别的数据恢复设备主要都是由美国人掌握。

三、如何彻底删除硬盘原在数据

我们需要记住的关键一点是,恢复数据远比彻底删除数据要简单。要想彻底删除存储载体上存储过的原有秘密数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存储过秘密数据的载体进行物理销毁,但这样做会造成设备浪费。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删除秘密数据的方法:

1.对存储载体进行低级格式化

低级格式化会对硬盘寿命有影响,所以一般不会对硬盘做低格操作。低级格式化用软件恢复数据方法是无法恢复秘密数据的。

2.用数据删除应用软件删除存储载体秘密数据

目前,有很多删除存储载体数据的应用软件,例如 Darik"s BootandNuke 1.0.7 是删除全盘数据的应用软件;
Disk Redactor V1.7 和 Erasers 软件是删除存储载体空闲区域的应用软件。经过这些应用软件删除后的数据,用软件数据恢复方法是无法恢复原有数据的。

3.用无关的数据覆盖存储载体

先用操作系统的删除文件操作删除秘密文件并清空回收站,再用无关的数据文件写入存储载体,对原有的FAT、DIR、DATA区的数据进行覆盖,也能防止用软件恢复技术恢复数据。但这种数据覆盖一定要将存储载体所有的区域都要覆盖掉,特别是DATA区的数据。这种方法,对病毒或人为将数据写入存储载体的隐藏区域或将数据写入存储载体的"坏磁道"上的秘密数据无法进行覆盖。

恢复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然灾害 索洛-斯旺模型 经济增长 资本相对损失型灾害 人力相对损失型灾害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国内外自然灾害频发,对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2013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以地震灾害为主,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5247.4万人次受灾,78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730.2亿元[1]。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问题提出

在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方面,有些人认为自然灾害会抑制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有些人认为自然灾害会促进经济增长,原因是:灾害虽然破坏了有形的国民物质财富,但是人们必须重新投入必要的生产性资本用于灾后重建。本文主要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在索洛—斯旺模型的框架下,探讨灾害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影响,以及政府应该采取何种经济政策使灾害损失最小化并加快经济恢复速度。

二、自然灾害分类

本文根据灾害的受灾体不同,将自然灾害分为“资本相对损失型灾害”和“人力相对损失型灾害”。其中:

k=K/N

K为总资本量,N为总人口数量。人均资本k增加,则称为“资本相对损失型灾害”,人均资本k减少,则称为“人力相对损失型灾害”。

三、索洛-斯旺模型分析

(一)资本积累方程

在一个单一产品的封闭经济中,总储蓄等于总产出的一个固定比例s,即S=sY。假定现有资本的折旧率为δ,假定劳动L和技术水平A分别以不变的速度n和g增长,则资本存量的变化为:

k=sf(k)-(n+g+δ)k……{1}

(二)“黄金律”

“黄金律资本存量”是在稳态下,若使消费达到最大化所选择的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资本数量。即:

MPK=(n+g+δ)k

四、基于索洛-斯旺模型分析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一般分析

1.“资本相对损失型灾害”。“资本相对损失型灾害”会使得资本存量下降,但对人员没有造成较大的伤害,这时人均资本将下降。

如图1如果经济处于稳态的A点,灾害造成人均资本由k*下降到kd,稳态的国民收入受到灾害的影响由y*下降到yd,稳态失衡。从图1看出,当人均资本下降到kd后,资本积累加速形成,人均资本将不断增加,于是经济向右移动,逐渐靠近稳态均衡点A点。在灾害恢复的过程中,如果储蓄率由灾前的s上升到恢复重建过程的Sr,且Sr>S,这将有利于加速恢复重建的过程。随着经济的逐渐恢复,重建投资将逐渐减小,恢复重建过程中的储蓄率sr将恢复到原来的正常水平s,人均资本恢复到灾前水平k*。

2.“人力相对损失型灾害”。“人力相对损失型灾害”造成了大量人力的损失,但是不会造成太大的资本损失。从而,人均资本存量k会上升,如图2所示,人均资本存量从k*上升到ki稳态失衡。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均资本存量从k*上升到ki之后,资本广化SF(K)小于资本深化。二者之差为DB两点之间的距离。此时资本消耗加速,人均资本逐渐减少,会达到稳态A点。但此时如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大资本投入,调高储蓄率则会出现三种情况:

(1)如果储蓄率大幅度提高到S1,则人均资本存量会继续增加,直到kii,由C点达到F点的稳态水平。

(2)如果储蓄率恰好提高到S2(S1>S2),此时达到了稳态水平,即D点。

(3)如果储蓄率提高到S3,人均资本存量减少,由KI减少为K*。经济回到A点实现均衡。

综上可以看出,在“人力相对损失型灾害”中,根据财政投入的程度,资本储蓄率的不同会出现三种不同情况的稳态,但是都有助于迅速恢复到稳态水平,若投入足够大则会增加人均资本存量水平。

(二)存在技术进步的经济恢复过程(以“资本相对损失型灾害”为例)

现在引入技术进步A,即ΔA/A>0。假定技术进步是随时间变化的一个变量,用A(t)表示。在正常情况下,假定技术进步按照一个固定速度g增长,当灾害发生后,技术进步以一个更快的速度gr 增长,但是这种增长率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恢复重建活动不能促进技术本身的进步。这一过程用图3表示。

在人均生产函数中,当考虑技术进步时,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Y=F(K,NA(t))

式中:NA(t)为包含技术进步的有效劳动,于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方程变为如下形式:

Δk=sf(k)-(g+n+δ)

当存在技术进步时,人均资本增长率可以表示为

γ^=sf(k)/k-(g+n+δ)

当经济处于稳态时,人均资本增长率等于0,满足稳态的条件如下:

sf(k)=(n+g+δ)k

在“资本相对损失型灾害”灾害的假定下,说明在具有重建投资,具有技术进步下人均资本的增长情况。

图3 灾害发生后新技术应用

图4 恢复重建的动态过程

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如果采用新技术,会导致人均资本k增长率下降一些,为图4中D点和E点的距离,而不是原来的D 点与C点之间的距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经济的恢复速度取决于重建投资的资源配置情况,重建投资越多,经济的恢复速度越快;
新、旧资本存量的混合程度同样影响恢复速度,旧资本存量越多,则在恢复重建的过程采用新技术的可能性越大,越有可能提高整个经济体的技术水平[2]。

五、政策建议

(一)对灾区加大资金投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从模型分析可得,不论是“资本相对损失型灾害”还是“人力相对损失型灾害”,灾区经济的恢复速度取决于重建投资的资源配置情况,重建投资越多,经济的恢复速度越快。

(二)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创新,鼓励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在灾害发生后采用新技术、新设施,并投入重建资本可以加速灾后恢复的速度。同时,在“资本相对损失型灾害”中,大量的陈旧设施遭到损坏,淘汰了大量的落后产能,此时为新技术新设施提供了需求。

(三)发动社会力量,鼓励群众捐款捐物

发动社会力量捐款不仅可以缓解财政的压力,而且可以在社会培养起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气。

(四)增加对教育和医疗的转移支付

提升入学率和医疗水平水平,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促进人力资本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网.2013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覆盖广频次高灾情偏重,2013.7.

推荐访问:恢复 论文 技术 恢复技术论文【五篇】 恢复技术论文(精选5篇) 恢复的主要技术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