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个人案例总结【五篇】

个人案例总结【五篇】

时间:2023-07-08 14:2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案例教学法侧重以人为本,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案例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个人案例总结【五篇】

个人案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大学生安全教育 应用方法

案例教学法侧重以人为本,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的时间和能力。同时运用案例教学法把学生的德育知识和社会能力培养从理论教学中细分出来,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案例教学法运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精心选择案例

没有案例,案例教学无从谈起,没有好的案例,就没有有效的案例教学。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制案例时注意案例素材的真实性、时代性、针对性、趣味性和答案的多元性编制出好的案例。我认为在选择案例过程中应从下几个方面考虑:

1.案例要有针对性。案例要根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收集,案例的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案例的收集过程是个不断筛选积累的过程,收集的案例要有针对性与典型性。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认为案例的选择,既要典型又要贴近生产实际。因此我经常深入学生的生活收集素材,不断更新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在课前将准备好的案例告知学生,让学生了解案例内容,并要求学生查找一些必要的资料,做好发言准备。

2.案例要存在争议性。即案例本身能引起争议和冲突,引发不同的观点,这是刺激学生兴奋点的有效措施。如果是学生不用经过讨论就能得出共同观点的案例,就不存在讨论意义了。所以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选择有一定争议性的案例,让学生有讨论的空间。

3.把握好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太难,学生因知识储备不够无从下手,只有消极等待课堂上的灌输,丧失参与的兴趣。相反,如果案例过于简单,结果一猜便知,则不仅会降低教学要求,而且会降低学生对案例的参与度。所以,案例难易要适度。同时,对案例难易程度的掌握,有助于教师把握好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教学量,提高学习效率。

二、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案例教学是使学生在熟悉具体案例的过程中,通过自学、分析、讨论、总结这一过程,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有特殊的应用条件与程序。我认为在这一系列程序中,有几个环节非常重要,直接关系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1.第一个重要环节――认识案例。案例教学重要的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深入透彻地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实现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还在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教师在此环节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如何分析案例,将真实的典型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能被学生立即运用于类似案例描述的社会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并达到为学生敲响警钟,提高安全意识的效果。

2.第二个重要环节――课堂讨论。学生通过自己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一方面,要使学生勇于发言、陈述观点。另一方面,要保证讨论的秩序和效率,使讨论能够围绕主题,有针对性。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精神。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具体的做法不拘一格。教师可以通过随机点名提问,发现问题,回答问题,总结提炼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主动参与,提高学生能力与基本技能。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充分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胆量、快速反应的能力,等等。

3.第三个重要环节――课堂总结。总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评价过程。总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在课堂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同时鼓励参与度低的学生今后积极参与讨论,从中不断锻炼自己。另一方面要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分析问题思路的恰当与否,观点归纳的逻辑性与全面性,课堂讨论主旨问题的把握及表达效果。通过总结,使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从中取得经验,逐步培养知识应用能力。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及总结

运用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实施后,效果如何,学生的反馈意见如何,学生的收获如何,是作为任课教师要反思的问题。要通过学生课堂、课后的反应、收获及任课教师的感触进行总结与改进。观察学生的反应情况,调查学生通过这门课得到的收获,了解学生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中更希望通过哪些案例进行讲解、讨论,让学生提出哪些案例更适合课堂的案例教学法,等等。对学生提出好的建议与意见给予肯定,并虚心接受与采纳学生意见。经过任课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拟定出更好的案例、思路,并在今后的课堂中灵活运用,让学生从中收获更大,学得更轻松。同时任课教师必须透彻理解案例所涉及的焦点问题,同时必须把握问题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基础,并由此得出结论,并在案例讨论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和点评,这说明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案例教学法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讲授的重要手段之一,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上课时我们应借鉴先进的经验,加大《大学生安全教育》案例教学法的比重,提倡互动式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讲解,时刻提醒学生安全无小事。不仅要自己做到有安全意识,同时要把这种意识感染至身边的家人、朋友、同学,让大家共度平安一生。

参考文献:

[1]王红姝.浅谈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应用.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3).

[2]王纪中,等.案例教学法应用初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3).

[3]扬树新.案例教学法初探.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1(1).

个人案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刑法总论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5.065

传统的刑法总论教学模式是满堂灌的讲授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教师能够将刑法总论的基本理论全面和系统的传授给学生。但是,这种方式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却忽略了司法实践的具体情况,重视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学生综合法律素质的培养。因此,一味的实行教师主导下的讲授,务必会使刑法总论的教学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导致学生对于刑法总论学习仅仅限于纸上谈兵,而不能解决实际的刑事法律问题。有违刑法总论教学大纲和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也不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基本准则。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刑法学教育工作者纷纷探讨刑法总论的教学改革问题,以寻求更为科学、合理且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随着案例教学法的提出,笔者一直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和实践着,深感案例教学法对于刑法总论的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1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和特征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刑法总论教学过程中,以刑事案例为依托,通过案例内容将学生带入某种刑事法律情景之下,学生在法律情景之中真实感受案情甚至可以作为案例中角色进入情景,通过小组协作或者个人思考形式追寻解决案例中刑事法律问题的最佳途径,形成方案。这种案例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征。

1.1具体、直观

案例教学法用一个案例将学生带入某个情景之下,该情景中涉及很多刑法总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生在情景之下可以把课本上较为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同情景之中的具体情节相联系,这样就使得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一种生活化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具体、直观。

1.2教学的实践性较强

案例教学法将学生带入某种情景之下时和带领学生办理真实的案例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在情景之下可以直观的感受案例,在直观的感受之下,学生身临其境,结合理论知识,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案情,动手查阅相关资料,如果是小组完成还需要和组员协作。一个案例的完成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刑法总论知识的探索过程之中,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能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实践性。

1.3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在案例教学法中,从案例情节的阅读分析,到资料的查阅整理,再到小组的讨论和解决方案制定这些环节都是学生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是起到督促和评价的作用,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自主进行,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2案例教学法在刑法总论中运用的优势分析

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刑法总论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起引导和评价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和以往一贯的理论课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天然的优势。

2.1案例教学法符合刑法总论的课程特征

从刑法总论的知识体系来看,主要有犯罪论和刑罚学两块,这两部分内容在很多知识点上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本课程往往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理论性强意味着难懂和枯燥,倘若一味的坚持教师主导的讲授法,势必造成学生不能完全理解知识点,而且会导致学生会对课程失去兴趣。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不难看出,案例教学法正好能够解决刑法总论理论性强的难题,案例的分析往往使抽象的理论具象化,在案例教学的情景之下,学生更容易理解理论背后的内容。同时,学生理解了也就不觉知识点枯燥了。

2.2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刑法总论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仅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和评价,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角地位。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刑法抽象理论消极被动的接受者,相反成为了积极主动探索刑法知识的分析者和探索者,为了解决案例中的难题而查阅刑法总论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模式学生更易接受同时也更加能够得到自我认同感,在趣味中学到新知识,因此就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学习。再从心里认知的角度来看,学习应该是一种自由性、自主性的选择行为,学习的材料必须使学生感到通过学习获得的自我价值和学习意义,而案例教学法正好具有这一功能。

2.3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当今社会对法学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高等教育培养的重要目标。而传统单一讲授知识方式以灌输的形式教给学生现成答案,学生通过机械的记忆所谓标准答案获得知识,这样导致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只会什么,刑法总论这类课程知识复杂,课时却有限,老师能在课堂中讲授的内容始终有限,因此学生课后自学非常重要。案例教学法本质上是教师有一定参与度(如组织、促进和评价等)的学生自学活动,在学生自主分析案情、查阅资料并寻求解决路径的过程中逐渐就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为庞大的刑事理论知识学习打下能力基础。

2.4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法律素养

在传统的刑法灌输式教学中,学生始终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更多的是听老师怎么讲授知识点或者分析案例,但他们自身的案例分析能力和法律运用能力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塑造,综合法律素养得不到提高。这种单一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法学学生,大多数学生只会背法条,而没有能力用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缺乏法律运用能力。反观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督促、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案例,大胆假设,通过查阅法律资料论证自己的想法,整个案例从法律关系的分析到法律的适用都由学生完成,案件分析能力和法律推理能力都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些能力都是学生以后成为法律人才所必须的。

2.5案例教学法在刑法总论学教学中也是可行的

首先,我国长年以来的刑事司法为本课程积累了大量案例素材,这些素材也是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刑法总论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尽管其理论知识复杂,但是每一部分都能够找到对应的案例,这为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其次,高校大量图书资料也是案例教学得以开展的重要条件,现在一般开设法学专业的高校法学方面尤其是刑法学方面的图书资料都是相当丰富的。这就为学生查阅资料解决案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再次,绝大部分高校还建有模拟法庭,这也为案例教学过程中开展案例辩诉演练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3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不难看出,案例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刑法总论教学方法,但是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没有良好的设计与科学的运用,也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笔者将结合自己在刑法总论中的案例教学经验,分析案例教学法在刑法总论中的具体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主要应当包括三个阶段:刑事案例的选取、案例教学的执行和知识点的小结。

3.1刑法总论教学案例的选取

刑法总论教学案例的选取是开展案例教学先决问题,是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刑法总论的教学中实施是否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教学案例应当是紧扣教学大纲的相关案例,可以来源于历年法院的判例库,也可以是社会关注的案件。所选择刑法总论的案例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同刑法总论知识点相对应。案例的选择应根据刑法总论的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切忌完全脱离当前的刑法总论知识体系。另外,教学案例应该能使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对课程中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并能将该知识运用到案例的解决过程之中,从而使学生在理解课程知识的同时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之中。

第二,具有启发性。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案例应当能够涵盖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必须要能启发学生对刑法总论的知识进行思考,带着问题查阅相关材料,倘若案例问题的设置过于简单或者过于直接就不能起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教学效果。

第三,具有典型性。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的同刑法总论知识体系相对应的案例,该案例应当是对应知识点的代表性案例,最能反映对应的法律关系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将通过典型的案例的学习获得的知识及能力推广到其他案例甚至是以后的司法工作中。

3.2案例教学的执行

案例教学的执行是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步骤,主要包括案例呈现、学生自主准备、展现评价三个分步骤。

首先,呈现案例。一个成功而有效的案例讨论,必须有充分的事前准备。这就要求教师应事先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呈现案例的方式包括:发放案例文字材料;
直接描述案例;
运用多媒体技术以PPT或者视频的形式呈现;
分角色表演案例。

其次,学生自主准备。学生自主准备阶段又分为分析案情、查阅资料和解Q方案的制定等过程。学生拿到案例后,必须先对案例中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只有厘清法律关系,找到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后才能有的放矢的查阅相关资料,而资料的查阅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步骤,带着问题查阅相关问题的我国立法以及理论,接下来的步骤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解决方案的讨论,这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环节,讨论越是深人学生的法律分析能力和法律运用能力等综合能力就越能得到锻炼。

最后,展现与评价。学生自主准备阶段结束后,应当组织学生按照小组对组内的结论进行展示,学生展示后,教师及时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价。评价应包括学生对于案件法律关系的分析和对立法和理论的运用问题,说明学生给出的解决方案的可取之处或不足之处,并对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3.3知识点的小结

案例教学后的知识点的小结是案例教学的收尾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由教师对案例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总结,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把通过案例学到的分散知识点系统化,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学对于刑法总论的教学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其对于学生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也符合教学目标及国家对于法律人才的要求,作为刑法的教育者,应当不断探索和改进案例教学法,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综合法律人才。

参考文献

[1]苏彩霞.案例教学法在刑法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2]文姬.刑法案例教学评估体系实证研究[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个人案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
案例教学;
回应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它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却发生在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20世纪初,案例教学开始被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其内容、方法和经验日趋丰富和完善,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有效的案例学习和案例教学形式已经被证明是极富有活力的,为学生和教师带来了独特而又满足的体验,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如今,案例教学法不再是少数精英商学院的专用教学手段,它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会计专业课程案例教学基本环节

会计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学习重点在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
基础课有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会计专业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与其他专业基本类似,大致可以分为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主要环节。

1、案例引入。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所用的案例,从其来源讲,无外乎两类:一类是自己编写的案例;
另一类是他人编写的案例。对前者,教师可介绍一些有关写作案例的感受、趣闻、轶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对后者,教师可运用其他一些手段来提醒学生予以注意的必要性。

2、案例讨论。典型的案例讨论一般总是与下列问题的探讨联系在一起的: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是什么?哪些信息至关重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作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应制定怎样的实施计划?什么时候将计划付诸行动以及如何付诸?如何进行整体评价?讨论可分四个不同阶段:①开始;
②讨论疑难问题;
③提供备择方案;
④讨论如何实施。

3、概括总结。这个阶段属于过渡阶段,它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给参与者以鼓舞。

三、会计专业课程案例讨论中教师的回应策略

在会计专业课程案例讨论阶段,教师经常会面临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不一定和特定的案例相关,但却与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计划制定的参与流程管理有关。问题集中在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做什么,如提问与回应、记录学生表现、管理参与流程、处理参与问题、处理材料问题、促进决策和实施、处理取舍问题、维持秩序等。引导案例讨论的艺术则涉及提问、聆听和回应。提问意味着在合适的时间提出合适的问题,包括教师为引导出适当的案例内容而提出的问题的类型和数量,也包括提问的时间选择。聆听是提问和回应的桥梁。回应则是参与者发言后教师的行动。我们在案例教学中通常更重视提问,而忽视回应,但实践教学经验表明,回应与提问同等重要,甚至于能够直接决定案例讨论的效果,通常的回应策略主要有十种。

1、重复和澄清式回应。教师可以采取的第一个策略就是重复并澄清当前发言人的观点,例如:“请你重复一下刚才的问题好吗?”、“请你再重复一遍,大声点好吗”。有时采用重复回应也可能是为了强调某一个特别重要的观点或看法。而澄清则要么是诠释,要么是重复,如:“这是你的意思吗?”

2、追问或详细描述式回应。对教师而言,一个通常的挑战是如何应对总结时过于简洁的参与者,如:“我认为第X个方案好”。这时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提炼参与者的推理过程:“为什么说这个方案好”、“请给出选择这个方案的理由”、“第X个方案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等。

3、诠释式回应。如果认为参与者用不同的措辞表达意思可能更加清楚,则教师通常可以采取半评估性质的诠释式回应,如:“换句话说,你是不是要表达……?”

4、总结式回应。教师可以在案例讨论的多个阶段包括做结论时采用总结式回应,从某种意义上讲,总结式回应可在案例讨论的全程使用,如:“我可不可以把你的观点总结为……?”、“因此,你到底是选择还是拒绝XX方案呢”,同时这也是打断冗长发言的一种手段。

5、过渡和连接式回应。过渡性回应的目的是把讨论转移到另一个发言者或另一个议题上,如:“让我们听听XX在这方面的看法”、“有哪个同学可以就这个具体问题增加点看法”、“我想就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讨论得比较透彻了,让我们进入下一个问题吧”;
而连接式回应,则是保证讨论的连续性,如:“你所说的跟前面发言的同学的观点有什么联系?”

6、挑战式回应。这种回应策略鼓励参与者从自己论点的方面阐述问题,如:“现在,请讨论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不利因素有哪些”、“设想如果你所做的假设不成立,资本市场是弱式有效市场,则你的观点、结论会怎样”。

7、肯定式回应。教师对参与者的课堂贡献表示肯定的方式除了点头示意外,还可以简单地说“谢谢”、“感谢你的贡献”。

8、评估式回应。教师可以充当评估者角色对参与者的评论进行评估,如负面评估:“我认为你忽视了案例中的某些细节”、“我认为你没有充分了解事实真相”;
正面评估:“这是个非常好的评论”、“这个评论切中要害,说出了问题的核心所在”。评估式回应还有另外一些形式,对学生的观点不做记录(至少对做记录表示犹豫)、把话题转移到另外一个发言者身上。

9、打断式回应。如果某个参与者花费太多时间来解释一个简单问题或者语言相当不明确,教师可能需要打断其发言,可以采取一个包括总结、复述或澄清的回应策略,如:“请让我在此打断一下,这是你想表达的看法吗?”

10、非语言式回应。除了以上的言语回应策略,教师通常也会采取非语言回应方式,或用于替代语言回应。微笑是友好的回应,皱眉则相反;
点头表示鼓励,摆手表示让大家安静或引导大家或指向下一个发言者,这些都是表达下一步行动的最快指令。

以上所有的回应方式,无论是言语式的,还是非言语式的,都包含着特定的社会环境因素、文化背景因素,也是教师个人风格的见证。在具体的案例教学实践中,每个会计专业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结合参与者的回答,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回应策略。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詹姆斯・A・厄斯金等著.黄磊等译.毅伟商学院案例教学(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个人案例总结范文第4篇

合理开发、选择、使用案例是案例教学法兴废的基础,在具体的新闻评论案例教学实践中,应注意把握案例选择、案例结构设计与编写、案例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等几个重要环节。

1.案例选择环节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在案例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案例显得尤为重要。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案例选择的类型,二是案例选择的标准。案例选择主要包括以下类型:针对新闻评论思维、写作训练的基本案例,这类案例主要针对具体现实情境中的具体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背景展示;当前新闻评论业界对评论作品的组织、策划案例,这类案例通过访谈、分析和附录文献等形式,把学习者带入不同媒体的新闻评论编辑、制作过程中,使其直接领略一线新闻评论工作者所面对的情境、他们的思考以及业务操作的规律。案例选择的标准,应从政治导向是否正确、传播效果是否良好和专业水平是否突出三个方面来衡量,这是要求案例选择时“以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和掌握业务技能为着眼点,在确保政治导向正确的前提下注重案例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只有在政治导向、传播效果、专业水平三个方面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才能选择出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学习。《襄阳日报》龙仲平系列评论就是一个符合上述案例类型和选择标准的具体案例。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襄阳日报》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治庸问责、构建支点、文化立市、领导干部勇于担当、创新与人才、规划引领、新区建设等重大主题,先后刊发了17组龙仲平评论,共170篇。这17组系列评论,“既是《襄阳日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战略部署的舆论先导,也表达传播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诉求的共同心声,在襄阳地区引起了极大反响。”选择《襄阳日报》龙仲平系列评论作为新闻评论教学案例,从案例类型上看属于当前新闻评论一线对评论作品的组织、策划案例,符合政治导向正确、传播效果良好和专业水平突出的案例选择标准,教师重点从评论如何策划、选题这个理论知识点出发,引导学生分析系列评论的策划者如何通过策划、选题来体现媒体的特色及定位,对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示范意义。

2.案例结构设计与编写环节为达到良好的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为整个新闻评论教学的案例设计相对统一的结构必不可少。具体而言,新闻评论案例的结构应包括:案例简介、案例作品、案例访谈、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附录。下面以《襄阳日报》龙仲平系列评论为例来说明新闻评论案例的具体结构设计。案例简介:对《襄阳日报》龙仲平系列评论的社会背景、选题思路、与案例相关的新闻评论知识点作简要概述。案例作品:选择17组系列评论中的一组作品全文予以课堂呈现。案例访谈:由老师带领学生对《襄阳日报》龙仲平系列评论的策划人、编辑进行了访谈。可设计以下访谈问题:如何针对襄阳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进行评论策划?策划一组系列评论,报社是如何对各种资源加以利用、开发和配置的?在策划系列评论的过程中,报纸应如何引导不同观点的争鸣?这样的系列评论策划,对贵报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什么影响?并对访谈过程进行记录。重点是通过访谈向学生呈现新闻评论一线的策划、选题过程及真实的影响因素。案例分析:这是一个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环节。通过对案例的具体分析,总结其可供借鉴的评论策划、选题的思维方法、操作模式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理论支撑。案例讨论:教师根据学生案例学习情况,列出结合案例的讨论题目供学生课堂讨论。如对此案例教师列出的讨论题目是:评论的策划会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系列评论的选题具备哪些特点?系列评论有什么独特的功能?案例附录:将17组系列评论的发表时间、评论标题列出来,便于学生课后学习和阅读。此过程可由教师设计案例结构并提出案例编写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编写案例,分工合作完成案例编写。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更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与案例相关的各种信息,另一方面学生在编写案例的过程中对教师提出的相关案例讨论题可以进行思考和小组讨论。

3.案例教学实施环节案例撰写完成后,便进入案例教学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几个阶段,需学生和教师互动完成。(1)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研读案例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案例的全貌,在案例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将案例学习的相关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组成学习团队,收集、整理与案例相关的新闻背景、评论作品、策划者及作者背景资料等,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对案例的初步认识。如我们在此案例课堂教学前教师就要求学生分小组收集与襄阳市“两个中心”“四个襄阳”、治庸问责、文化立市、新区建设等主题相关的重大新闻报道,了解与此相关的系列评论的选题背景;要求学生通读选定的系列评论全文,对每一个系列评论的主题与风格形成认识;要求学生查找策划人的相关谈话及文章,对策划人的策划、选题思路有一定了解。(2)教师讲课过程中呈现案例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在合适的时机将准备好的案例在课堂上呈现。呈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讲述,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多媒体形式呈现,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课堂阅读,由学生以团队形式将自主学习的案例资料在课堂上陈述等。不管采用哪种呈现形式,最主要的是要把案例中的人物、事件、前因后果讲述清楚。如在《襄阳日报》龙仲平系列评论案例的课堂呈现中,就采用了多媒体的案例呈现方式,通过案例PPT,教师将与案例相关的新闻背景、评论作品、访谈录像一一在课堂上展示,带领学生进入龙仲平系列评论策划过程的真实情境。(3)课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评论案例的趣味性、实践性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但是对于案例中所蕴含的理论知识点却不可能仅仅通过了解案例就可以知晓,这时需要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如在此案例讨论环节,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展开团队辩论,学生就较易掌握从传播与接受的规律来看,评论选题会受到特定时期媒体报道重心和社会关注倾向的影响等新闻评论的重要理论知识点。(4)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学生进行课后总结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堂总结。如针对本案例,教师课堂总结的内容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从案例的讨论中总结概述出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点,即影响评论策划、选题的社会、媒体、个人因素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二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指出各学习小组在案例教学的所有环节的参与情况及表现,总结经验,分析其不足,为今后的案例教学奠定基础。学生的课后总结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完成新闻评论策划方案及评论作品的修改完善,尽可能付诸实施或发表;二是写出案例学习手记,对自己在整个案例学习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及对案例本身的认识进行总结,加强对新闻评论实务及新闻行业的认识,提升自身的评论学习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4.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环节(1)案例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效果评价是完善案例教学的必要环节,具体来说,可以从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来构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体系。案例选择环节:评价学生参与选择的案例的类型代表性及其是否符合政治导向、传播效果、专业水平等选择标准;案例结构设计与编写环节: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根据结构设计进行完整的案例编写并达到相应的要求;案例教学实施环节:评价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对具体案例的研读、讨论、总结情况。(2)案例教学效果评价实施教师按照以上评价指标对学生在案例教学各个环节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将其纳入到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在期末考试时和试卷分数以不同的权重形成学生该门课程的期末成绩评定,从而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积极性。

如在评价学生学习《襄阳日报》龙仲平系列评论这个具体案例时,教师将学生参与的案例选择、案例编写、自主学习、小组及课堂讨论、自我总结等环节确定一定的评分标准和加分条件,逐环节给予一定的分值。在案例选择、案例编写环节要求学生参与选择的案例具有现实代表性,能对当事人进行有效采访,案例编写结构完整等;案例教学实施环节在自主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将具体案例学习与相关理论知识点学习结合起来,以组为单位作出学习PPT在班上汇报;小组及课堂讨论部分要求学生在班级讨论时间能回答教师提问并积极参加讨论;自我总结部分要求每位学生学生在课后写出案例学习手记,总结自己对案例的思考及收获,如果新闻评论策划方案及作品能够被媒体采用将获得加分。这样的教学评价贯穿于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不再是传统教学评价的“期末考试说了算”,极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兴趣和动力,有效将案例教学落到了实处。

二、案例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教师的挑战

1.案例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尽管案例教学有诸多的优点,但在新闻评论教学中如操作不当,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案例选择失当,案例本身缺乏代表性,仅仅为讲案例而讲案例,不能对学生起到示范及引导作用;教师能力不够,导致课堂讨论失控,课堂冷场或偏离教学目标。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妨碍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深度与广度;时间分配不当,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用时间太多,挤占了必要理论学习,影响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学生收获不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有效的解决方法是:精选案例,案例要有代表性,所选的案例必须涉及所要讲述的理论知识点;加强教师自身的课堂掌控能力及专业素养,精心设计提问,严格控制案例教学讨论环节的内容及时间;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等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对教师的挑战案例教学对教师的挑战不仅仅是案例的选择和编写的难度,还对教师的责任心、专业水平、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进行案例教学的教师,首先应革新教学理念,舍弃“理论———实践———理论”的传统教学理念,树立新的“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理念,将新闻评论教学从实践出发上升到理论并最终回归到实践;其次,教师应重视案例教学的课堂互动与学生创造力培养,案例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升华,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第三,教师应重视案例库的编制与更新,应以滚动推进的案例库建设支撑教学,确保学生通过案例教学了解新闻评论业界的最新发展。美国著名新闻教育家威廉•梅茨有一句名言:“没有一个学新闻的人能够在教室里成长为行家,因为教室不提供实景。”

个人案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税收筹划;
实施建议

《税收筹划》课程作为税务、理财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由于其实践性特别强,对于缺乏实践经历的在校生来说是一门难度比较大的课程。而案例教学则由于以基于问题出发的仿真案例为内容载体,有助于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丰富背景信息,促进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因此,系统思考案例教学在《税收筹划》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对提升教学成效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案例教学的原理及特点

案例教学始于1870年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首创的判例教学法,随后在哈佛医学院得到了引入形成临床医学模式,进而激发哈佛商学院于1921年开始正式推行,并在第二任院长多汉姆(MallaceB.Doham)主导下,由教授投票将该教学模式命名为案例教学法。经哈佛大学在多个学科的推广,案例教学迅速成为一种风靡世界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即利用针对性的案例进行教学,以教学要求为依据,组织、引导学生对既定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一个好的案例,不但应该符合并反映实践规律,而且能够将相关知识点有机整合在一起,使得学习者在对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有效了解并掌握学习要点,同时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案例教学原理分析。从教学原理角度来看,案例教学模式具有浓重的建构主义理论色彩,是对后者在教学领域的践行和落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源自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其主要观点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是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在他人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来完成。案例教学的建构主义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教学目标的建构主义性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者中心,将学习上的人本主义与教师的指导意义有机结合起来,最终达成学习目标。而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设定,也通过将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讨论融为一体,以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各项技能的提升作为目标,从而体现出鲜明的建构主义性质。教学载体的建构主义性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在实践中学习,强调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以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而案例教学则以针对性、综合性的案例作为内容载体,再现真实实践情景。案例的设计不仅符合教学内容要求,而且还能够为学生凭借原有知识进行推理和思考而获得新知识提供情境依托。教学环境的建构主义性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看作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案例教学在整体上通过仿真案例再现真实情景,通过生生、师生课前小组讨论和课上交流共享实现协作和会话,最终形成对新知识的获得,即意义建构。从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案例教学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路径之一。教学方式的建构主义性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仅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案例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主要依靠学生自己、学生同伴思考,然后在课堂上互动讨论交换观点,完成对问题的分析、推理和解决。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方式,有助于建构主义理念的有效落实。

2.案例教学特点分析。案例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案例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针对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内容设计而成。案例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蕴含,不同的知识点对应不同的案例。案例库的开发与建设,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教学案例可以自行开发,也可以借用既有的成熟案例,但必须都围绕教学需要。案例教学具有仿真性。案例的内容是具体实践情景的再现,从这个角度而言,案例教学是成本最小的实践性教学。教学案例对于实践情景关键要素的再现,为学生提供了高度仿真的实践环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有效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标。案例教学具有综合性。真实的实践情景往往是诸多综合信息的集成,能够从系统的高度将对教学要点的考察有机整合在一起。对案例的解读有利于学生锻炼逻辑分析能力、辨别取舍能力、理论运用能力及解决方案设计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并同时掌握相关知识内容。案例教学具有启发性。在案例教学中,对于案例的分析教师只负责引导,或者提出关键问题,或者指点思考方向。而学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己代入到问题情景中,通过思考、交流主动寻求并获取应该掌握的知识,有利于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案例教学具有灵活性。不同情景的案例可以突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考察要求,通过案例的转换,可以比较方便地考查学生对于不同知识理论的运用能力。同时,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也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之间都可以进行互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由于具有以上特点,案例教学在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对于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具有独到的方法论意义。

二、案例教学在《税收筹划》教学中的必要性

《税收筹划》是一门介于税收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之间的交叉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技能分析应用课程。对于《税收筹划》课程而言,由于其教学内容的实务性,教师在教学中讲授相关知识理论时必须结合案例进行,才可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税收筹划》教学内容的落实要求实施案例教学。税收筹划是对税法的综合与灵活运用,是“纳税人站在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选择涉税整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管理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涉税管理活动”。基于此,《税收筹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知识点无法脱离税法的约束而单独存在,而在不同的涉税实践中适用的税法条款不同,加上涉税实践在现实中涉及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等几乎所有的经济实践领域,这天然导致税收筹划内容的展现必须落实到不同的实践情景中去。因此,案例教学对于《税收筹划》课程教学来说无法回避。其次,《税收筹划》教学质量的保证要求实施案例教学。由于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特征,缺乏案例教学,《税收筹划》的原理与知识点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教师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无法使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知获得直观经验,更难以将原理和技术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如此,对于本来就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对税收筹划技巧的理解也会成为困难,从而导致教学目标落空。而案例教学给学生提供了鲜活仿真的涉税实践情景,不仅可以为学生应用知识原理提供实战机会,而且还有利于学生通过不同的案例情景拓展视野,从而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当然,案例教学的有效应用,对于学生包括会计、税务、商业、管理等相关学科基础要求比较高。不过由于《税收筹划》课程的综合性,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一般开课时间被安排在第三学年,学生在前两个学年的学习中对其他相关先行课程都进行了系统学习,因此不会由于基础不够而导致案例教学无法实施。总之,在《税收筹划》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三、《税收筹划》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已有经验,在《税收筹划》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的应用必须杜绝以下问题:

1.案例库存在问题。典型、丰富、系统的案例库是《税收筹划》案例教学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税收筹划》课程本身开设相对较晚,在2000年左右才大规模引入相关专业,不仅教学内容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创新更是需要一个过程。在案例教学方法上,案例库的建设还不够完善。不仅案例的数量有待增多,案例的典型性也不够突出,加上税收政策的动态发展,很多案例援引的政策都已经过时,尤其是缺乏相互联系、能够反映整体教学内容的综合案例。案例之间的独立性强而内在联系薄弱,并且无法有效反映税收政策的最新动态,不利于案例教学在《税收筹划》教学过程中的完整贯彻和教学效果的充分实现。

2.课前准备不够重视。案例分析需要扎实、综合的相关学科基础,而由于当前大学教育现实中存在的功利主义的学习风气,往往导致学生以考试高分为终极目标的学习定位,对于一门具体的课程存在考试结束学习终止、甚至丢到脑后的现实情况。基于此,缺乏课前准备的案例讨论课堂,学生无法有效利用学过的知识参与讨论,成为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大的实施障碍。《税收筹划》案例分析尤其需要熟练掌握的知识是税法,而税法由于具有不可简约的复杂性,如果不进行有意识、有系统地提前准备,对于学生来说进行税收筹划案例思考就会彻底成为空中楼阁,案例教学根本无从展开。

3.课堂实施疏于规划。师生互动效率与讨论时间把控问题是案例教学在课堂实施中较为常见的问题。首先,师生互动效率不高。课堂中案例教学的实施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现实是教师常常逾越引导,导致师生互动过程中仍旧以教师为主体,使案例分析中学生的独立思考大打折扣,或者教师对小组讨论放任不管,缺乏必要引导,导致学生们在互动中仅有少数人活跃发言,小组互动总体成效不好。其次,讨论时间把控不好。有时候讨论时间过长,导致对于一个案例的分析时间成本过高;
有时候时间太短,导致讨论尚未充分展开就仓促结束。

4.总结提升流于形式。总结提升是案例教学的点睛之笔,尤其对于《税收筹划》这种实务性课程,总结是从现象中发现与印证规律的重要环节,是学习效果落实的重要保障。而在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往往重分析轻总结,对分析讨论过程投入的精力占用了案例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没有总结或者总结仓促,而且局限于知识点本身,对于规律的揭示与分析思路的梳理不到位,容易造成案例教学前功尽弃的后果。针对以上问题,在《税收筹划》教学中落实案例教学,尚需要系统思考。

四、《税收筹划》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建议

由于案例教学的特点能够有效促进《税收筹划》教学目标的落实,针对需要注意的问题,对其进行改善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税收筹划》案例教学有效落实应至少应做好案例库建设、引导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规划与总结提升四个方面的工作。

1.建设系统、动态的案例库。案例库的建设应注意以下三点:①依据《税收筹划》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编写或收集典型案例,保证案例库的系统性。每个或每类知识点都应有一定数量的典型案例对应展现,不同部分的案例群之间存在前后衔接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的具体案例与其他部分的案例组合,能够完整、系统地反映《税收筹划》课程的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②依据税收政策的发展变化,对案例库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动态更新维护,保证案例库的时效性。剔除案例当中反映的已经过时的税法条款,根据最新政策进行完善或改编,或者更换全新的典型案例。③依据经济实践的发展变化,对案例库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动态补充,保证案例库的仿真性。高度仿真的案例应该能够如实反映经济实践中的各种信息,对税收筹划知识和技能运用的终极检验是在真实的实践环节,如何从错综复杂的现实信息中分析有价值的线索,需要学生通过案例的高度仿真来进行锻炼。

2.切实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在教师对教学内容胸有成竹的前提下,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知识准备是《税收筹划》案例分析的必要前提。一般而言,先期知识涉及税务、财务、管理、法学等相关领域,其中税务知识最核心、最必要,其他知识虽然属于辅、背景性知识,但是对于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也必不可少。教师在学生课前准备工作中应针对实现准备好的案例特点,为学生列出针对性的拓展复习或学习提纲;
必要的话,针对综合性案例,还可结合课堂实施安排课前案例阅读,以便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有效地参加讨论。这些工作都可以借鉴翻转课堂的思路,由教师提前设计好课前学习任务。

3.精心规划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在选择出典型案例的前提下,教师须对案例教学在课堂上的实施进行精心设计。案例教学在课堂上一般须经历四个步骤:阅读与分析案例案情;
小组讨论与交流;
全班讨论与交流;
总结归纳。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须对全局时间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针对案例所反映的教学要点,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提出相应的关键问题,引导和控制学生的讨论进度,使整个案例教学有序进行。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积极性,不能只关注表现活跃的学生,否则容易在教学中丢掉一部分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在课前完成的内容,教师也应该设计好阅读引导思路,既不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使学生能够迅速抓住重点,从而为课堂讨论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促进案例教学效果的提升。

4.重视对规律的总结归纳。首先,学生为主体的归纳总结;
教师为主导的归纳总结。在课堂讨论结束后,先由学生以个体为单位根据案情阅读分析、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交流三个阶段的思考进行书面总结,这样有利于所有学生都进行思考。其次,教师尽快批阅学生的总结,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对上一个案例及学生总结做出评论与反馈,指出学生总结有失偏颇之处,并分情况进行最后环节的总结归纳。再进一步,对案例本身的设计进行解析,指出案情细节的考察目的,如果有可能,在提高案例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对案例编写提出优化。如此,对某些相关知识点或某个知识板块的案例教学才能够告一段落。

参考文献:

[1]郝晓薇.不可简约的复杂性与《税法》课程教学[A].财政学教学理论与学研究(2012)[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J].学科教育,1998

[3]刘蓉.税收筹划[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8

[4]阮家福.《税收筹划》案例教学与案例库开发研究[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9

[5]杨光富,张宏菊.案例教学:从哈佛走向世界——案例教学发展历史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

推荐访问:案例 五篇 个人案例总结【五篇】 个人案例总结(精选5篇) 个人案例模板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