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企业经营管理状况【五篇】

企业经营管理状况【五篇】

时间:2023-07-05 16:15: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财务报表主要包含企业生产经营、产品销售、资金流动等方面内容,能够提供各种企业的财务经营信息。财务报表不仅包含企业的经营利润、产品销售、资金流动等方面信息,而且包含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资本结构、资本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五篇】,供大家参考。

企业经营管理状况【五篇】

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范文第1篇

一、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关系

1.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含义

财务报表主要包含企业生产经营、产品销售、资金流动等方面内容,能够提供各种企业的财务经营信息。财务报表不仅包含企业的经营利润、产品销售、资金流动等方面信息,而且包含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资本结构、资本变动状况。财务报表分析通过整理各种财务信息,对这些财务信息进行精准的量化分析,指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之处,来指导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高管在参考财务会计报表后,针对财务会计报表出现的问题进行治理,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发展。会计部门主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资金流动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计算,财务报表分析能够保障企业资金的准确性与安全性。财务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准确分析;
还运用单位变量确定法,对企业的单一变量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企业的经营决策首先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企业经营方案,根据企业经营方案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标与经济利润。企业的经营决策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企业生产经营方案、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企业生产经营方案能够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经营管理方法能够对企业的生产流程、资金流向进行有效监督,保障企业生产、企业资金的安全与透明。

2.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关系

会计部门需要对企业的各项财务经营状况进行记录和计算,并将其记录形成简洁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需要运用文字、数据、公式、图表的形式进行表示,以达到简洁易懂的效果。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要能够被企业管理者理解,企业管理者在浏览财务报表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改革与调整。财务报表需要能够明确反映企业的资金总量、流动资金数额、生产产品数量、产品销量等一系列信息,为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相应指导。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和流程

1.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对企业的经营利润、商业经营能力、管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企业的经营利润指的是企业在短时间内各项经营所获得的总利润,企业经营利润主要包括:产品销售利润、成本节约利润、企业管理获得利润。企业财务报表的经营利润分析,能够发现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通过对企业的营利状况、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企业各个经营环节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企业的经营能力指的是在市场环境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通过内部生产资源、生产技术的优化整合,来完成企业经济利润的增长。企业的经营能力与管理状况密不可分:一方面来自于企业管理的加强,企业生产资源、生产技术的优化整合;
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资金、生产产品的快速流转。资金与产品的快速交易转换,能够带来更多的闲置资金,也能够加快企业资本的重新利用与利润的不断产出。

企业的财务分析需要对企业的产品生产、管理状况、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单一指标的企业财务分析,不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出准确判断,也就不能达到指导企业经营的目的。

2.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

财务报表分析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确定分析标准与目标。企业会计部门需要根据财务报表的不同用途,运用不同的分析标准与分析方法,进行企业各种经营因素的分析。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企业要将企业的生产因素分析结果,与国家制定的生产因素标准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各种生产因素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问题治理。目前企业生产经营中,主要存在企业债务沉重、资金短缺、虚假投资、管理不到位等方面问题。

(2)策划分析方案。企业财务数据能够表现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但财务数据不能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进行合理规划。而企业高层需要在浏览各项财务数据后,制定出详细的企业问题解决方案、企业生产指标方案、企业发展规划方案与企业资金流动方案。只有之当初准确合理的企业发展方案,才能推动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逐渐增长。

(3)整理核实信息。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进行分析后,需要对各种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查与确定。只有保障企业经营信息的真实性,才能够顺利开展接下来的发展工作。

(4)得出结论。在完成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数据核实后,需要对企业的发展做出整体评价,包括:企业发展中的优势之处、企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发展项目等。

三、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与局限性

1.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企业在对各种生产因素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后,能够得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也能够发现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其次财务报表分析能够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统计,得出企业的产品经营范围、资金损失状况。企业管理者在获得相应的资金流动信息后,能够根据资金的流动方向,对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适当调整。财务报表分析能够提供众多的企业管理信息,在减少企业管理与成本支出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财务报表分析也能够对企业的经营利润进行分析,企业的经营利润包括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成本节约利润、企业管理利润等。财务报表分析还能够对企业的生产成本、损耗成本进行统计,通过企业生产总成本、经营利润的对比,可以得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各种问题进行梳理,针对主要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解决。最后财务报表分析还能够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外债状况、流动资金数额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能够得出企业的资金流向。企业的不合理的投资活动,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本流向产生严重影响。企业失败的投资活动会产生众多的企业经营风险,也会损失大量的发展资金。因此财务报表分析一方面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另一方面也能够对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监督,避免各种风险所带来的资金损失。

2.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在对企业生产成本、损耗成本、经营利润、资金流动状况、资本结构、外债状况、流动资金数额等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会受到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这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与实际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产生较大差别。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局限性:

(1)企业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过去生产经营状况的统计与分析,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数据都会发生不确定的变化。特别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前提下,企业财务报表会与真实生产经营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2)其次企业财务分析所运用的比率分析法,是对企业各种生产因素进行财务分析。企业选取不同的财务经营时间段,会具有不同的经营数据。而对不同的经营数据进行比率分析法的分析,会得到不同的企业财务分析结果。

(3)企业的财务人员大多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平与知识素养,但它们通常以企业财务数据作为财务分析的主要角度,而不会从企业经管理角度进行企业财务分析。

四、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与管理的脱节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为企业提供可靠的生产经营信息,以指导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但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指作为参考数据,而不能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由于企业高层故意忽视财务报表分析结果,自主操控企业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方向,导致财务报表成为企业经营中的摆设。很多企业经营者一味追求企业的虚假宣传、面子工程,而将企业的产品品质、经济效益放置一边,最终导致企业陷入发展困境。

2.报表分析的片面性

财务报表分析还会存在分析片面性的问题,分析片面性与财务报表分析人员思想的片面性有较大关系。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会由于自身思想的片面与技术的生疏,导致财务报表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不同的财务会计具有不同的专业认知与发展方向,在进行各种财务报表分析时候,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疏漏情况。各种财务会计性格、专业方向的差别,会导致财务报表统计分析结果的差异。

3.虚假财务报表问题

企业会计部门主要运用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对企业各种生产要素进行财务分析。而企业中的虚假财务报表问题,是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会计部门所进行的虚假财务报表分析,会得出错误的企业财务信息。企业利用错误的财务信息作为指导,会使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遭受严重危害。

五、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报表分析的改革思考

首先要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的相关要求,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不同对象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会计部门要掌握一系列的财务报表分析流程,根据相应的流程开展具体的分析工作,各个流程工作人员的职责要分配清楚。

其次在财务报表分析前,需要对相关的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需要时他们掌握专业的财务分析知识,以保证其能顺利完成财务分析工作。同时在运用现代科技印象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准确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别分层次进行分析处理,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与全面。

然后财务报表的分析要对各种账目进行准确统计,以保证账目的真实可靠;
随后要运用定量、定性的财务分析方式,进行企业生产经营、外来债务的具体分析。特别是要对各种客观不确定因素进行数据分析,例如:市场经济状况、国家宏观调控情况等。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对企业内部的生产技术、未来发展规划进行不断的改革调整。

除此之外综合绩效评价法、价值评估法的引入,能够使企业的各种财务生产因素的分析更加全面化、准确化;
最后要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不定时公开,以保障财务信息的透明。

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
经营管理;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煤炭企业是我国能源企业之一,一直以来都处于国家的管理和重视之中,企业本身缺乏内部的管理和规划。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在这种大经济环境下,煤炭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形势,企业的经营管理将会发挥出重要作用。对于煤炭企业而言,经营管理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效率以及员工的收入水平。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这给煤炭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要实现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本文就当前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当前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各个企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变化,使得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的竞争力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式下,煤炭企业如果没有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管理体系,是无法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的。因此,加强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是煤炭企业立足于经济社会的必然之路。但是,当前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煤炭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导致企业无法实现经营管理的效果,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另外,煤炭企业需要地下工作,其生产经营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制度,无法保证煤炭企业的正常运行[1]。

就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言,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经营管理意识有待增强

目前,大部分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过于形式化,仍然采用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没有意识到经营管理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煤炭企业虽然也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经营管理体系,但是其经营管理的重点都放在了成本核算控制上,忽略了煤炭从开采到销售整个过程综合利益获得的情况,这导致煤炭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利润下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财务管理是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财务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大部分煤炭企业采用的财务管理方法并不科学,对于企业内部各项资金的支出与收益没有进行系统管理,通常都是照章办事,也没有将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考虑进去,这样导致企业无法了解实际的运行状况,从而无法做出正确有效的财务管理核算,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

3.企业的成本核算过于简单

诸多煤炭企业虽然建立了成本核算管理体系,但是成本核算方式都比较简单,只是采用“产品价格-资金投入”进行最终核算,虽然记录了销售的收益,但并没有对整个销售活动做出正确的绩效考核与评价,这并不能真实的反应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成本核算存在不足,大大降低了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

4.企业文化不够完善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能够引导企业走正确发展的方向。当前大多数煤炭企业虽然对经营管理和安全生产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忽略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尤其在安全文化以及科学文化这些方面,使得煤炭企业员工思想不统一,严重阻碍了煤炭企业相关管理措施的具体实施。

二、提高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对策

1.增强企业经营管理意识

煤炭企业的生a经营结构比较复杂,要实现有效的经营管理,必须要增强企业经营管理意识。首先,在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意识,将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与核算理念应用到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中。其次,企业要明确经营管理目标,建立明确的目标管理体系,在目标明确后进而明确职能部门的职责,由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和调控。最后,将经营管理意识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只有这样员工才能认可经营管理方式,才会在工作中具体执行。

2.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

要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手段。首先,企业要引进专业性比较强的财务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进行管理,从而优化财务管理部门,为企业管理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其次,企业要不断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奠定基础。

3.运用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式

要提高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必须要清楚了解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及收益情况,这就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式,结合煤炭企业现在的实际情况,对其储存成本及销售成本进行仔细核算,从而使其能够正确客观的反应企业的实际情况[3]。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发展的好坏与企业文化建设有很大关系,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企业中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才能够顺利进行,而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从思想上对员工造成影响,使员工树立同一的工作理念,让员工能够产生和企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因此,煤炭企业要想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必须要大力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三、结语

当前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很多局限性,必须要增强企业经营管理意识、完善财务管理体系、采用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够提高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才能够保证煤炭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樊辉.新常态下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08):24.

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过30年国企改革的实践,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厘清了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使国有企业真正变成了一个在市场竞争中能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但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在不直接干预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下,必须对企业经营行为和经营成果作出客观、准确、公平的判断。对国有企业效绩进行评价,就成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出资人)监管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国企绩效评价体系,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回顾

伴随30年国企改革的历程,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大约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绩效评价指标(1978-1992年)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是计划统一下达、资金统贷统还、物资统一调配、产品统收统销、就业统包统揽,盈亏都由国家负责,国有企业没有经营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向,先后在国有企业推进了扩大企业经营自、利润递增包干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试点。但这一时期计划经济的烙印仍然存在,国企绩效评价指标映射出这种时代特征。1982年国家经委、国家计委等六部委制定了“企业16项主要经济效益指数”,这16项指数包括总产值增长率、产品产量完成情况、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降低率、产品优质品率、万元产值消耗能源和降低率、产品销售收入和增长率、实现利润和增长率、产值利税率和增长率、销售收入利润率和增长率、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和加速率、产成品资金占用额和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增长率、职员重伤死亡人员和降低率等。1991年。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要将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上来,防止片面追求产值和速度,忽视经济效益的现象;
同时提出在工业企业的考核上要淡化产值指标,强化效益指标。为了贯彻中央精神,国家计委、国务院生产办和国家统计局在1992年提出了6项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包括产品销售率、资金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净资产率(后改为增加值率)。通过对这一时期国企绩效评价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评价指标从重视企业产值转化为重视企业经济效益,但评价指标的计划经济色彩依然存在。

(二)从《企业财务通则》颁布到《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出台阶段(1993-1998年)

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与之相配合。1993年7月。财政部颁布实施《企业财务通则》。《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8项指标组成,它们是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企业财务通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微观财务管理朝着科学化发展,其所涉及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首次从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价。此外,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财政部在反复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于1995年制定和颁布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这套指标体系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10项指标。1997年,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对1992年颁布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6项指标调整为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销售率等7项指标。这一时期,伴随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国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从《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颁布到《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出台(1999-2005年)

伴随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推动国企绩效评价由单一指标考核方法向综合绩效评价考察过渡,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出资人)加强监管的必然选择。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尽快建立我国科学规范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1999年,财政部会同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等有关部门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及其操作细则,这标志着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指标首次实现体系化。《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通过8项基本指标、16项修正指标和8项评议指标,分3个层次,对企业的资本效益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4项内容进行评价,初步形成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效绩评价指标体系。2002年,财政部会同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和国家计委等部门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作了进一步修订,重新颁布了《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如表1所示),使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日趋完善,指标也由原来的32项隆为 28项。这一阶段国企改革的重点是:在帮助国有大中型企业脱困的同时,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逐步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努力使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相应地,国家有关部门对出台的国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正以适应国企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从《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出台至今(2006年至今)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为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相继组建了中央、省、市(地)三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相继出台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规章。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进一步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为规范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有效发挥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的评判、引导和诊断作用,推动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这标志着国有企业综合绩效评价

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明确指出,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当充分体现市场经济原则和资本运营特征,以投入产出分析为核心,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互为补充的方法,综合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努力程度,促进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如表2所示),企业综合绩效指标由22个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和8个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组成。其中,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由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等4个方面的8个基本指标和14个修正指标构成,用于综合评价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经营绩效状况。企业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包括战略管理、发展创新、经营决策、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8个方面的指标,主要反映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所采取的各项管理措施及其管理成效。这一阶段,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的背景下,《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以企业财务决算报表为基础,根据出资人监管重点,设置相应的财务指标,运用客观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对现行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是在出资人监管框架初步建立的情况下,出资人进一步深化财务监督工作的结果。从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来看,其具有如下特点:

(一)强调国企的盈利能力

在对国企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等4个方面进行评价时,国企盈利能力状况的评价指标权重最高,为34%。这是因为盈利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企业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才能保障出资人资本的增值,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才能有所保障。

(二)在修正指标的设计中,突出了现金流量指标

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的,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流动性和财务安全性,能更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比如。对国企盈利能力状况进行评价时,采用了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标;
对国企资产质量状况进行评价时,采用了资产现金回收率指标;
对国企债务风险状况进行评价时,采用了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指标。

(三)重视国企的债务风险状况

与2002年颁布实施的《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对偿债能力状况部分的指标设计相比较,虽然基本指标没有变化,仍然是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但是修正指标部分在《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规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带息负债比率和或有负债比率两个评价指标。

(四)关注国企潜在风险指标

企业生产经营会受到来源于企业外部和内部诸多因素的影响,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因此,在评价企业效绩时,充分关注其所承担的各种潜在风险是十分必要的。在对国企资产质量状况进行评价时,采用了不良资产比率指标来分析国企不良资产的潜在风险;
在对债务风险状况进行评价时,采用或有负债比率来分析国企或有负债的潜在风险。

(五)关注国企的经营增长水平及发展后劲

对国企经营增长状况进行评价时,在关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和资本保值增值的同时,也关注主营业务利润和资产总额的增长。由于技术创新是企业取得大发展的必由之路,故对国企技术投入比率的评价也很重要。

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营;
“三张表”;
企业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化,企业也开始重视自身生产经营的流程,为了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领导以及相关管理者对企业会计工作中的成果汇报即会计汇报进行了深透的了解,了解会计报表是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途径。在会计报表中有三张表是非常重要的,即“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它们是构成整个报表体系的基础和框架。因此,研究和分析这“三张表”有一定深远的意义。

一、研究分析“资产负债表”

对企业某一时期的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构成的反映就是资产负债表,其基本的构成要素就是“所有者权益+负债=资产”的会计基本等式。

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出企业在某一时期的经济资源状况、负债状况以及所有者的权益状况,同时也可以判断出当期的生产经营状况,并根据反馈的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管理措施。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不考虑外界因素的情形下,企业的主营业务并没有明显减少的情况下,企业的资金增长就说明企业的资金周转率提升了。主营业务减少的情况下,企业资金增长就是在于产品质量以及销售情况。短期负债带来的资金增加要考虑到企业的偿还能力以及生产经营能力能否承担企业的压力。(2)分析应收项目的净增加或净减少状况。在企业生产经营较为稳定的情况下,资产的增加或短期负债的减少是在应收项目净减少的情况下发生的,那么企业就会有很好的收益。应收账款增长比同期企业的主营业务的收入增长快,就说明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下降了,这种情况下就要对应收项目进行重点研究分析。(3)分析存货情况。企业中的大量资金往往都用在了存货上面,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预算出较为适合企业的存货比例,并管理分析存货项目,做到合理的资金投入,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如果在主营业务稳定的情况下出现了货存增长比主营业务增长快的情况,就说明存货量不合理,企业就应当查明其原因并做出正确的措施补救。

二、研究分析“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现金流入以及流出的情况,现金流量表现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行状态以及竞争力的大小,在企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金流量表也能够作为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参照物。企业是否存在虚假利润能够从现金流量表中得出。分析现金流量表主要体现在:(1)对现金流量净增加数值的分析。现金流量净增加数值可以反映企业当期现金流入和流出相减后的差值,所得的结果正数就是盈利,负数就是亏损。如果企业资金的流入不是在正常的主营业务的生产运营中获取,那么企业就应当警惕企业的发展现象,并找出问题所在加以解决。(2)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值进行比较,如果得出的结论是净利润数值高,就说明企业存在借贷行为以及收账风险,同时也可能存在虚假利润情况。在生产经营正常的情况下,不考虑外界因素,如果现金流入值高于上年同期,就说明企业可能存在着虚假利润情况。(3)在投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应该加以研究和分析,这个指标会反映出企业的借贷现金流出的情况,如果在一定时期内投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非常大,就会对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4)现金流量表附注提供的相关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企业做出的相关会计管理政策会做出一定的判断,并判断出企业会计数据所反映出的产品质量等问题。

三、研究分析“损益表”

损益表反映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收支和利润亏损情况,它通过分析企业在一定时期里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得出企业的投入与收入的比例关系,进而确定其是在盈利状态还是亏损状态。

在进行研究分析损益表是需要注意以下三个内容:(1)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的当期数据和上年同期数据的对比。在当时期与上年同时期的生产经营没有过大的改变时,如果主营业务的收入增加,那么分析的方向就在于商品是否处于旺季阶段,其销量较好的是哪种产品,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关措施加大销量好的产品的生产。如果主营业务的收入减少,分析的方向就在是否为季节性波动或是产品质量及定位方向的问题,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关措施对相关产品进行停产。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企业的自身问题,比如说销售策略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如果主营业务成本增加导致收入减少时,撇开物价等因素,那么问题就在企业对于成本的控制管理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积极调整成本管理措施以解决问题。(2)利润总额构成状况的分析。企业在正常经营状况下,它的收入主要就是由主营业务的获利所产生的,如果企业的获益是由于对外投资、借贷等其他方式产生的,那么企业就不在正常发展状态,就要改变其运营方针,解决相关问题了。

四、总结

企业财务的“三张表”可以正确的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资金的流向、会计管理人方案以及企业管理的效率,它在企业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现如今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它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快速找到相关问题的出处,做出及时的解决措施。因此企业管理人员要深刻的了解分析企业的“三张表”,发挥“三张表”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范唱白.浅析财务报表的重要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8):102-103.

[2]鞠静玉.完善企业财务报告的四点建议[J].科技经济市场,2006(01):62-63.

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范文第5篇

对工商企业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财务效益状况,企业资产管理状况,企业偿债行为状况及企业发展能力状况。

财务效益状况。即企业的资产收益能力。基本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U11)和总资产收益率(U12)。

资产运营状况。是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的一个重要内容。基本指标包括总资产周转率(U21)和流动资产周转率(U22)。

企业偿债能力状况。企业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能力的强弱,是企业经济势力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体现。基本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U31)和已获利息倍数(U32)。

发展能力状况。企业的发展能力也可以称为企业的成长性,它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基本指标包括销售(营业)增长率(U41)和资本积累率(U11)。

二、模糊评价原理及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

1.模糊评价原理

(1)确定对象集,因素集和评语集。企业为对象集,被评价的事物影响因素为u1,u2,…um,构成因素集U ={u1,u2,...,um},评语集V={v1,v2,...,vn}。

(2)确定权数分配A=(a1,a2,...,am)。通常,对评价目标影响越大的因素(指标),其权重亦越大;
反之亦然。

(3)建立各因素 (指标) 的评分隶属函数和综合评价矩阵R。

2.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

(1)财务效益状况。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要求管理者将有关企业过去浪费或低效率的部分剔除,选出一种最佳的预算方案,进一步地提高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

(2)资产营运状况。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企业把预算作为控制各项业务和考核绩效的依据,用较少的劳动力消耗和资金占用,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使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提高了。

(3)偿债能力状况。实施了企业预算管理,使得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和资产运营效率提高了。从而加强企业的偿债能力。

(4)发展能力状况。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个管理信息平台,作为连接战略与年度预算的桥梁,使得企业的管理者注重企业的发展能力,使企业的发展能力比传统的计划管理条件下要强。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对单因素评价,我们主要考虑该企业与行业的区别。我们设定的评判集V={好,一般,不好}。

推荐访问:企业经营管理 状况 五篇 企业经营管理状况【五篇】 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精选5篇) 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分析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