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职校毕业总结【五篇】(2023年)

2023年职校毕业总结【五篇】(2023年)

时间:2023-07-05 14:3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职业成熟度(carrerMaturity)是个体职业发展中的一个评估性指标,由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Super在1953年首次提出,用于反映个体完成的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职业发展任务的程度。职业成熟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职校毕业总结【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职校毕业总结【五篇】

职校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公办高校;
民办高校;
职业成熟;
择业焦虑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职业成熟度(carrer Maturity)是个体职业发展中的一个评估性指标,由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Super在1953年首次提出,用于反映个体完成的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职业发展任务的程度。职业成熟度越高,个体就越容易做出适合的职业选择,相应地也越有利于个体获得职业成功与职业满意。反之,职业成熟度越低,个体就越难以做出适合的职业选择,进而迟滞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探讨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因素,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对大学毕业生更好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已有研究认为:大学生的情商水平[1]、对父母的依恋[2]、人格[3]、职业价值观与情绪智力[4]、职业决策与自我效能感[5]、职业情感[6]、性别角色[7]、心理控制源[8]、自我同一性[9]、工作价值观以及工作适应状况[10]等因素与职业成熟度都有显著相关。北京大学的张智勇教授等人更是修订了韩国版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根据中国的本土特色,编制了适合中国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量表[11],该量表共有六个不同的因素——职业目标、职业自信、职业价值、职业自主、亲友依赖以及职业参照,为我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

择业焦虑是个体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强烈、持久的情绪体验。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进和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毕业生择业期间的焦虑情绪严重,它不仅影响毕业生的心理健康,也影响其顺利就业[12]。

以往研究探讨了择业焦虑的性别[13]、学历[14]以及入学有无工作经验[16]等特点,对择业焦虑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主要探讨了大学生适应性[15]、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效能[16]、大学生自我同一性[17]、大学生人格特质[18]以及职业成熟度[12]等对择业焦虑的影响,其研究对象也主要是公办院校大学毕业生。本研究把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作为自变量,以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大学毕业生为被试,一方面进一步探讨职业成熟度对择业焦虑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毕业生在职业成熟度和择业焦虑两方面的比较,以期为民办高校的更好发展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些许建议。

1.研究被试与方法

1.1被试

本研究从河南省两类高校大四学生中随机抽取学生348名,其中,有效被试300名,有效率为86.2%。年龄范围为20-24岁,平均年龄是22.5岁。具体被试分布状况如下(见表一)。

1.2研究工具

1.2.1职业成熟度量表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采用张智勇等人修订的韩国版的职业成熟度量表,共34个项目,分为职业目标、职业自信、职业价值、职业自主、亲友依赖和职业参照六个维度,采用五点计分,分数越高表示职业成熟度越高。

1.2.2择业焦虑水平问卷

1965年,美国杜克大学Zung等人编制了焦虑自评量表(SAS)。本研究所采取的择业焦虑自评量表就是在SAS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均已证明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高。本量表共有26个问题,采用1-4级计分,要求被试根据择业过程中最近一周的实际感受作答。计算分数时,把每个题目的分数相加得到一个粗分,再将粗分*1.25,对所得分数进行四舍五入,把得到的整数作为标准分。在本研究中,得分在50分以上为焦虑明显,50分以下为焦虑不明显。

1.3数据处理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进行分析处理。数据分析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

2.不同群体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与择业焦虑水平的差异性研究

2.1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的特点

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水平为3.11±0.25;
其中,95.4%的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及其各成分的平均得分都处在中等程度范围。

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其职业目标(F(1,297)=19.273)、职业自信(F(1,298)=14.157)、职业价值(F(1,300)=12.157)、职业自主(F(1,298)=18.157)以及职业成熟度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公办院校大学毕业生在职业目标、职业价值、职业自主、亲友依赖和职业成熟度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而职业自信和职业参照两个维度上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要稍高于公办公办高校大学毕业生,但差异不显著。(见表二)

2.2大学毕业生择业焦虑水平的特点

大学毕业生择业焦虑水平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择业焦虑水平得分在29~98分之间,均值为51.088,总体焦虑水平的标准差为43.126±7.036;
其中,存在明显焦虑水平的大学毕业生达到40.3%。

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其择业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t=4.157,p

2.3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与择业焦虑水平的关系

通过对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与择业焦虑水平的相关分析发现,职业成熟度与择业焦虑水平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474,p

3.讨论

3.1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在职业成熟度和择业焦虑水平上的差异比较

3.1.1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成熟度状况及差异比较情况

研究结果证明我国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成熟度整体水平不高,职业成熟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处于平均水平。其中,公办院校大学毕业生在职业目标、职业价值、职业自主、亲友依赖和职业成熟度方面的平均得分高于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而职业自信和职业参照两个维度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仔细分析,导致这两类学校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以及其中五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1)民办高校的学生中家庭条件优越的比例较高,不少人是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父母对学生的未来的考虑的比较多,安排比较多,这导致民办高校的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自己的未来考虑的比较少,在校期间勤奋程度相对也比较低点,再加上他们相对于公办高校的同学入学时起点就低很多,他们在未来职业目标、职业价值以及职业自主以及亲友依赖等四个方面的成熟度相对公办高校的学生要稍差点。但是通过对我校学生的观察,民办高校的大学生表现欲强烈,新奇感强,敢于操作,他们不虚荣,能放下身价,参加实践锻炼较多,人际关系较广,所以在职业自信以及职业参照方面的状况和公办高校的学生没有显著差异,甚至稍好一些。(2)由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相对于高职或技工类学校的学生,在求职中缺乏独当一面的实际经验,相对于公办高校的学生,在系统的理论学习方面可能也比较薄弱些,在目前的严峻的就业压力下,他们在未来职业目标、职业价值以及职业自主方面更可能出现手足无措的状况,对亲友的依赖也相对更大一些。

综合以上分析,加大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力度,尤其是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力度,势在必行。

3.1.2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的择业焦虑水平状况及差异比较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的总体择业焦虑处于中等水平。一定程度的焦虑水平具有动机作用,可以激发个体的积极性,有利于个体目标的实现;
但过度的焦虑则会破坏个体的心理平衡,影响个体行为的发挥。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总体焦虑水平偏高,均值为51.088,其中,存在明显焦虑水平的大学毕业生达到了40.3%。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对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要指导毕业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和技术,增强毕业生承受挫折和困难的心理素质以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另外,对这两类院校的大学毕业生择业焦虑水平进行差异性比较发现,公办高校择业焦虑水平显著低于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其原因可能是师范类院校的大学毕业生都已系统接受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且都经历了专业实习,临近毕业的他们择业焦虑水平就显得相对较小些。因此,家庭和学校各方面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和支持是很必要的。

3.2职业成熟度与职业焦虑水平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成熟度总分与择业焦虑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职业成熟度越高,择业焦虑水平就越低。这与国内张玉柱[19]、谢文静等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在大学生未来的择业时,如果已经达到了较高的职业准备状态,则在处理职业问题时就会表现的更加从容,对他人的依赖程度较低,从而也会表现出较少的焦虑。

参考文献

[1]孙萍,杨建平.大学生情商水平与职业成熟度相关分析[J]重庆医学,2011(9)

[2]程利娜,井军弟.高中生父母依恋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

[3]刘姗汝,赵燕等.应届毕业生的职业成熟与大五人格的相关研究[J]黑河学刊,2011(2)

[4]梁晓燕,安宏玉.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情绪智力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2)

[5]廖美玲,朱溢毅.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宁德师专学报,2010(3)

[6]李丽萍,丁禾.实习护生职业情感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

[7]宋家龙,尚龙洋.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8)

[8]赵倩.心理控制源对大专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8)

[9]赵倩.大专生自我同一性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J]校园心理,2010(3)

[10]海小娣、马俊.职业成熟度、工作价值观与工作适应状况之间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5)

[11]张智勇,荣煜,管延军.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西南师大学报,2006(9)

[12]张玉柱,陈中永.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的心理教育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3):99—102

[13]刘红霞.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性别差异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7)

[14]邢颖.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0(2)

[15]任文芳,李嫱.大学生适应性与择业焦虑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09(10)

[16]林洁.福州市硕士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硕士论文,2010(5)

[17]李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择业焦虑的相关研究[J]硕士论文,2009(3)

职校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旅游高职高专 毕业生 就业质量

1.就业质量的内涵与指标构成

1.1何为就业质量?

在定性方面,就业质量是对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就业流向、就业待遇、就业感受等就业状况的综合反映,可以有效体现就业水平与就业效果。

1999年,国家首次公布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2003年,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并将学校招生规模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由于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并不一样,现行的就业率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一个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更不能反映出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单纯从数字上难以看出学生的就业层次、就业流向、供需比例与专业特点等。就业率并非反映就业状况与质量的唯一指标,因此,要准确了解与考察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应当全面进行就业质量方面的分析与研究。

1.2就业质量是由一系列具体指标构成的,主要指标包括:

(1)就业率。一个学校的总体就业率可以充分体现该校的总体就业质量。这个就业率主要涵盖初次就业率和年度总就业率水平。

(2)专业对口率。指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符合程度。应注意专业与职业群的对应关系,只要毕业生的工作职业属于某一职业群,那么这个职业就该列入该职业群所对应的具体专业,即可视为专业对口。

(3)薪酬水平值。指用人单位给予毕业生工作初期工资待遇的平均值。按专业分别计算,这样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4)工作适应性。指毕业生对所从事的工作及其工作单位的适应状况。可以采取对学生进行调查或座谈的方式,得到相应的结果。

(5)职业稳定性。主要指毕业生就业推荐成功后,到用人单位上岗工作的稳定情况。大体以工作半年为时限标准,考察毕业生“跳槽”现象的多少,借以反映毕业生的职业稳定性。

(6)用人单位满意度。指接收、录用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满意程度。一般在毕业生工作三个月后,通过向用人单位的领导或人事主管部门调查,得到相关结果。

(7)毕业生自我满意度。毕业生对工作的认同、接受和持续发展等,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毕业生访谈等实现。

2.提高旅游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意义

2.1就业质量是学校品牌的表现

就业的高质量,是一所高校品牌象征。抓好就业质量,社会的美誉度就会提高,由此,不断促进学校品牌的建设与发展。

2.2有利于培养受社会欢迎的旅游应用型人才

旅游的大市场,需要“好用、实用、上手快”的应用型高质量人才,而就业质量的常抓不懈,就能够从各方面打造受社会欢迎的、满意度较高的旅游应用型人才。

2.3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部要求高职高专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际上,搞好就业应围绕提高就业质量做文章,根本问题是加强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应在学校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机制、培养模式、素质教育、评估方式等方面下工夫。

2.4有利于毕业生职业发展

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立足于专业领域从事相关的职业工作,其职业发展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对口率,对口率高则职业发展表现相应较好。专业对口率是就业质量的重要内容,因而研究就业质量将会促进专业对口率的提高。帮助学生热爱专业走好专业路线,势必将在学生的职业发展上起到推动作用。

3.提高旅游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具体做法

3.1组织、管理保障

(1)在组织保证方面,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使各高校能够在各行各业可持续地为国家、为社会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保障,关键还在于“一把手工程”。在校系两级的全面落实以及建立健全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学校还要求各院系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把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衡量教学单位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确保完成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指标。

(2)在管理方面,针对旅游高职高专的特点,结合各专业实际,进行“教学、校园活动、实践、就业”四联动,教务处、各院系、就业中心等职能部门充分协调组织,保障此项工作的齐抓共管。

3.2就业能力培养

(1)知识技能的培养。对高职学生的知识传授应以“理论够用、技能优先”为原则,加大实践课教学比例,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力争就业后能尽快上手,缩短适应期。同时,鼓励和要求学生“一专多能、多能多证”,在就业市场上就能多几块“敲门砖”,鼓励学生积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2)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现代就业市场,看重的不单纯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看重毕业生学习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融入社会的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精神、团结协作的意识这些非智力因素,开展针对性教学和拓展训练可以有效引导和培养。

(3)帮助学生掌握较好的择业技巧。在就业市场中,如何顺利地“推销自己”是一门学问,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对于旅游应用型人才出口来说,甚至能起到关键性作用。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就业指导课对学生择业技巧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模拟应聘创设各种场景,在实践中去学习,去积累经验,如举办的“校园招聘模拟大赛”就是一个好的推动学生提高自我营销能力的舞台。

(4)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提高高职生就业能力。学生往往非常乐于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旅游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开展多种与就业能力培养相关的活动,比如岗位认知活动,如高尔夫职场认知、导游旅游实践,还有专业性、针对性强的导游风采大赛、酒店技能大赛、茶艺师技能比赛等。

3.3就业、实习实训齐抓共管

(1)加强实习就业阶段的管理。让学生企业去亲身感受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哪些素质和基本技能。同时在实习就业期间,学校要有专门教师流动管理、跟踪服务,对毕业生较集中的就业单位和地区可安排专门人员全程管理和指导,做到人性化专业化。

(2)建立校级实训就业部(处)。意在建立与实现实习、实训、就业的的资源共享、一条龙服务和工作。这样有利于统一思路,统一对外服务,有效提高院校对外工作形象、效率,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专业对口性。

3.4加强校企合作,推广“订单式”培养

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依托企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在合作方面,旅游院校可以广泛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巩固就业实习基地,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建立毕业生就业的良好平台高职院校的使命就是为社会、为企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应大力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走校企合作之路,争取得到企业的参与支持,在教学、科研、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实行全面合作。

3.5教学设计充分考虑职业高质量人才培养

当前,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既有总量矛盾也有结构矛盾,但相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结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

(1)在教学方面,必须充分利用教学条件对毕业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强化毕业生的就业技能,要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做”的彼此融合,努力达到“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的“零距离”配合,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的“零距离”贴近,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社会需求的“好用”人才。

(2)要根据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围绕技能培训的要求,设计并实施毕业阶段的特殊教学计划,切实提高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技能,力求收到“短、平、快”的教学效果,使毕业生的就业技能得到明显提高,帮助其顺利就业。具体到旅游院校来说,对旅游艺术表演、国际会展、景区等专业,就可以在毕业前夕进行及时的调整,增设一至两门专业课,扩宽专业口径,开辟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3.6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

(1)职业就业教育的全程化、专业化

从学生大一开始进行职业、就业教育,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我们着重在于引导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全面培养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不同行业、职业的工作要求,不断锻炼自己的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素质;
引导学生熟悉国家大政方针、就业政策、法律常识、创业知识、获取就业信息和掌握求职技巧等等。在教学方式上,包括课堂、讲座、论坛、交流会、老校友介绍、社会实践、个体群体咨询、专门培训等,力求生动活泼,灵活多样。

同时,打造一个专业的职业就业教育团队,使我们的教育做到高质量,真正起到帮助学生更好就业的目的。

(2)加大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就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对于毕业生就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不断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平台进行求职。另一方面,建立毕业生求职电子档案,将毕业生资料如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求职意愿、教师评价等汇总成表并输入电脑,方便用人单位选才,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就业工作信息化。还有就是在信息网络中建立职业测评平台,为毕业生了解自身、准确定位、把握就业机会做好服务。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各人力资源部门、人才机构等进行合作,打造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3)在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就业”上要有所突破

目前在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上,基本上还局限于传统模式,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我们应当注重学生的个人特长和不同的就业需求,采取多种方法,量体裁衣,争取给学生提供最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就业岗位。另外,建立毕业生就业导师制,对毕业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客观的分析和总结,做到就业指导个性化、人性化。

对就业困难毕业生都应建立推荐就业预案,落实就业时间表,有计划地一一落实。高职院校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存在实际困难的学生,为使他们顺利就业采取特殊措施,保证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同样能够较好的就业。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的需求的高度性、人才的竞争性、毕业生个体诉求的多样性等都日渐凸显。尤其对于旅游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我们唯有重质量,明确定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就业职业指导,全面提升旅游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满意度,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技能旅游人才,达到学校、学生、社会三方满意共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崔新有.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思考[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02期

职校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一、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被试75名高校毕业生,从某大学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随机抽取2个班级的高校毕业生为实验被试,一个班(男22人,女17人)为实验组,另一个班(男21人,女15人)作为对照组。对于实验组,在正式实验前先进行制度性因素选择测试,作为实验前测数据,后进行就业制度与政策讲座,之后再测试一遍制度性因素选择,作为实验后测数据,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对照组不做任何培训,直接进行制度性因素选择测试。被试生源来自于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选取调查对象时力求做到了专业、性别及年级的均衡性,从而提高调查样本的代表性。调查内容包括行为方式、社会目标、个人目标三个主要维度。其中:行为方式维度包括生活方式、个人兴趣、职业稳定、择业变异;
社会目标维度包括规范管理、社会地位、人际环境;
个人目标维度包括成长前景、专业对口、薪酬福利、成就声望;
一共11个子维度。总量表及分量表的Cronacha系数分别为0.87、0.79、0.77、0.74,分半信度在0.73~0.82之间,量表的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14~0.791之间,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量表体现在问卷上,由50道问题构成。制度性因素选择的投射量表。鉴于运用问卷法调查就业选择存在高社会赞许性问题,研究运用投射法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投射法是自编就业选择方面的故事,每个故事后面列举出三种相关的观点取向,分别代表着自私的个人职业价值取向、无私的利他职业价值取向和规则的终极职业价值取向。让被测人员进行选择。本文数据统计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

二、得出的研究结论

(1)高校毕业生就业群体的总体特征。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各维度的具体得分显示薪酬福利排在第一位,其他依次是:专业对口、职业稳定、成长前景、生活方式、成就声望、个人兴趣、人际环境、规范管理、择业变异、社会地位。

(2)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性别特征。调查显示,女生和男生在就业选择的各子维度的取向等级排序上存在着部分差异,其中,男生更看重个人兴趣、职业前景、成就声望、生活方式和择业变异的职业价值取向,而女生则更重视人际环境、职业稳定的职业价值取向。但秩和检验(U检验)显示总体差异并不显著(Z=0.67)。

(3)就业选择投射量表结果分析。投射研究显示,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取向比较明显地注重利己取向和规则取向,特别是利己取向十分突出,而利他职业价值取向明显偏少。性别比较方面,男女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存在着差异(Χ2=3.86),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总体差异也不显著,这与前面就业选择量表测试结果基本吻合。利他取向的比重偏低,根源上可能涉及高校毕业生对社会宏观环境的职业价值取向认知与个体职业价值取向行为的现实问题。研究显示,高校毕业生对总体就业选择的认知上利己取向过于突出。

(4)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因素分析。测试一:实验组前后差异比较:测试因子标准差(测前)和标准差(测后):社会地位分别为0.83和0.84;
规范管理为0.39和0.56;
人际环境为0.59和0.58;
成长前景为0.23和0.21;
专业对口为0.55和0.30;
薪酬福利为0.84和0.61;
成就声望为0.37和0.46;
生活方式为0.37和0.32;
个人兴趣为0.26和0.14;
职业稳定为0.85和0.73;
择业空间为0.62和0.51;
社会目标为2.16和1.98;
个人目标为2.27和2.58;
行为方式为2.13和2.07;
注:n=39,*p

三、分析和结论

职校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卓越技师;
毕业设计作品化;
校企合作;
考核体系

电气卓越技师是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开始实施的“高职大专学历+维修电工技师职业资格”人才培养计划,即学生毕业时在取得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职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能获得维修电工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电气卓越技师的技师职业资格鉴定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占鉴定成绩的50%,二是参加技师技能鉴定实操测试,占鉴定成绩的30%,三是完成毕业设计并答辩,毕业设计成绩占鉴定成绩的20%。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掌握程度的重要教学环节,2013年山东劳动职业学院开始实施卓越技师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毕业设计是以实施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为教学重点,结合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和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解决,完成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即毕业设计的主要成果是实物作品。毕业设计作品制作是学生对实际技术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完成作品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外,还需要归纳整理技术资料,具有多元的技术、技能元素,,传统的毕业设计考核体系无法胜任这种以真实作品为主要成果的毕业设计考核,所以构建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体系是卓越技师毕业设计作品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1传统毕业设计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模式源于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模式,而本科院校毕业设计主要考核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能力和编制文本的能力考。部分高职院校直接套用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考核体系,并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和指导教师。例如某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评分标准由选题质量、文献综述、论文中展现的研究水平与实际能力、论文撰写质量、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等五部分组成。其中选题质量占总分30%,主要评价指标为: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与岗位(群)需求紧密结合;
有一定创新性和应用价值。文献综述占总分的20%,主要评价指标为:能查阅文献,具有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能较好理解课题任务并提出实施方案。论文中展现的研究水平与实际能力占总分的30%,主要评价指标为:具有从事本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技术技能;
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电气专业知识、技能,能分析解决相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毕业设计合理。论文撰写质量占总成绩的15%,主要评价指标为:论文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结论正确,技术用语准确;
行文流畅,语句通顺;
论文格式符合规范要求;
图表完备整洁,所有符合均使用国标符号,编号齐全;
学术水平和创新占总成绩的5%,主要评价指标有:具有一定的实际生产应用价值;
对与课题相关的生产实际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有新的见解,有一定的创新。这种毕业设计考核体系忽视了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教育目标,考核要求超过了高职学生具备的水平和能力,导致老师和学生围着资料文献团团转,甚至出现了毕业设计纸上谈兵、室内作业、假题假作、网上抄袭现象,毕业设计质量和水平难以提高。而且考核体系比较粗放,评分主观性太强,评分细则不够细化,导致有时毕业设计答辩成绩会出现争议。对于实物化的毕业作品,具有多元化的内容设计,丰富的技术、技能元素,这种考核体系过于重视论文而不重视作品,所以不能完全胜任毕业设计作品化的考核。这种考核体系过于重视结果性考核,毕业设计答辩占成绩的比重太大,忽视过程性考核,无法真实反映每名学生毕业设计态度以及学生实际的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2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体系改革探索

电气卓越技师的毕业设计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基础上,邀请企业实践专家和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实施过程性考核,专家、教师、学生三方共同评价毕业设计作品质量,初步构建的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体系。

2.1完善考核管理,明确分工职责

我院毕业设计考核工作管理管理模式为学院、系部、教研室、双导师四级管理。学院对毕业设计作品化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出台管理文件和规定,监督、检查、评价管理规定的情况和成效,并给予毕业制作资金支持;
系部是管理的中心,负责制定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的具体要求和实施细则,随时监督、检查各专业教研室的执行情况,成立毕业设计课题审核小组,确定毕业设计内容,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到校和专任教师共同指导、考核毕业设计,实行毕业设计双导师制;
教研室是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的工作重心,一是组织专任教师教师和企业专家开展指导工作,保证毕业设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毕业制作成果的质量,二是具体实施毕业设计考核;
企校双导师是毕业设计考核的核心,是考核的具体执行人。学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制作完成作品,双导师共同并确定学生的部分考核成绩。

2.2确定课题范围,学生自主选择

系部建立由企业行业专家、技能大师与校内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课题审核小组,遴选毕业设计课题。在毕业设计实施前,将与企业实际生产紧密结合、与典型工作任务相吻合、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相匹配,能综合应用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体现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要求的课题纳入毕业设计课题资源库。目前电气卓越技师提供的毕业设计课题数量与毕业制作小组数量比约为3:1,每个课题都明确了难度系数,难度分数分设置在70分到100分之间,学生根据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课题。选题分数占毕业设计总成绩的10%。

2.3组建制作团队,明确学生分工

毕业设计作品制作涵盖众多技术问题,学生无法单独完成,只有组建团队才能共同完成毕业设计作品制作。根据学生意愿,让5-7名学生组成一个毕业制作小组,每个小组的毕业制作课题均不同。选拔专业技术、技能水平过硬,拥有感召力和正能量的学生担任组长,同时按照毕业设计作品制作要求,给每一个学生分配课题的某一部分任务,只有所有学生都完成各自任务,毕业制作作品才能实现要求的功能,让所有的学生均有压力和动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的工作能力而且培养团队的合作意识。毕业设计制作团队分工,发挥了团队的合力,避免了一人干,众人看的情况。毕业设计作品功能分实现占毕业设计总成绩的40%。

2.4企校双导师共同实施过程性考核

在毕业设计作品制作过程中,企业导师给学生分析讲解技术要求,和校内导师及学生共同设计论证毕业设计方案,并在关键技术环节给予帮助,在此期间考核所指导课题每名学生的态度、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并给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占学生过程考核分数的40%,剩余成绩由校内导师进行评价考核考核。校内导师主要指导学生安装、调试作品,并解决学生制作过程出现的问题。对学生在毕业设计制作过程中的出勤、态度和期间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给予评价。双导师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毕业设计总成绩30%。2.5专家、教师、学生三方共同评价每年根据毕业设计作品课题的主要类型,聘请相关行业的技能大师、行业专家和校内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委员会中企业代表和校内人员比例为3:1以上。答辩过程中,学生对毕业设计作品进行演示,对毕业制作的内容及成果进行了阐述,答辩委员会进行了质疑,并给予评价,根据学生在答辩总体现的水平确定答辩成绩,答辩委员会评价成绩占90%,剩余的10%由旁听的全体毕业设计小组组长给予评价。答辩成绩占毕业设计总成绩的20%。

3应用与体会

毕业设计总成绩由四个部分构成:选题难度系数占10%,过程性考核占40%,作品功能实现占30%,答辩成绩占20%。这种考核体系既考虑学生平时的设计制作态度及课题的难易程度,又综合考核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多元化的考核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也提高了学生的重视程度。学生在毕业设计作品的设计、制作、文档的准备以及答辩的表现环节都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通过改革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体系改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受益。一是通过毕业设计,综合应用了知识、技能,进一步提高了职业素养。二是作品充分直观展示了他们的个人能力,作品成为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敲门砖。三是通过团队协作,学生不仅能发挥各自优势,还能相互学习补齐短板。四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在各项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以2014级电气卓越技师班为例,学生总人数共95人,分了13个毕业设计小组,制作毕业设计作品1项获得2016年度机智云线上开源大赛全国第一名;
1项作品获得第十届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二等奖;
1项作品获得“征途杯”第三届山东省物联网创造力大赛全省一等奖;
在第十三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当然在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过程中,受到企业专家参与时间等因素制约,也存在考核细则还需要进行优化等问题,毕业设计作品化考核体系还需不断完善,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黄玉海 刘长慧 尹四倍 张帅 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济南智星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尹四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卓越技师毕业设计作品化改革与实践——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培训,2016,04:48.

[2]孙常华,尹四倍,孙宪良,毕耜帅.校企合作实施毕业设计作品化的改革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6,04:24-26.

职校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河北省 高职高专生 就业现状

前言

高职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总理强调“要重点加强对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在高校毕业生总数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调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的就业问题研究,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1.当前高职高专生的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出现高等教育高职的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高职招生人数平均每年以33%的速度递增,随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增加,意味着今后我国高职生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学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

河北省高职高专院校有58所,在校生已达55万多人,占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5%以上,如果这一庞大的群体的就业去向、就业质量不能保证,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经济稳定增长、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等政策目标势必会受到影响,因此,解决高职高专生就业问题已迫在眉睫。

2.高职高专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较快发展及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社会、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公众的教育需求及社会的安定团结。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影响高职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高职生就业的心理问题

面对就业,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大学生在择业时,受到社会的影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众多的竞争对手,很多大学生在面临择业时,往往会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从而影响自己的就业。

2.2高职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差

在高校培养的过程中,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相比,传授理论知识的力度更大。然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在企业实习的经历。很多企业认为,成绩固然重要,但不是决定一切的唯一砝码。

2.3专业设置不合理

毕业生"就业难",不是没岗位,而是人才与岗位不匹配。由于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时期,这时期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需求对接难以把握,培养的人才门类不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以致人才市场的专业供求偏差加大,决定了不同专业就业率差异明显。

2.4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

目前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期望值偏高的情况,在择业时喜欢到大城市,喜欢到一些热门行业就业,喜欢选择到国家机关当公务员,喜欢从事白领职业。而最需要大学毕业生的中小型集体企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等地方和部门,毕业生却不愿意去。因此,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过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3.解决对策

针对调查高职高专生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可以加快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3.1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和控制

毕业生就业成功与否与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的。因此,毕业生在就业择业前,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

3.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创新活动和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院校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强化职业技能、动力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通过展开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安排专业实习等,使大学生在基层和生产第一线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拓宽了实践教学的覆盖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高工科高职高专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3加强就业指导服务

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积极向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推荐本校的“人才产品”,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学校,充分认识该校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热情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参观指导,进行就业洽谈。通过在校内召开就业洽谈会有利于学生和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双向选择,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效率很高;
有利于保障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有助于学校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

3.4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择业和就业方面期望值或者过高或者期望的方向出现错位,与现实社会的认可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高职高专毕业生要转变择业观。高职生就业的优势就在于其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这种优势以弥补学历上的不足,为就业做好充分的能力储备。专业不对口也是一种择业的误区,应该让这些学生知道,事业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所学的专业,综合素质的高低才是人生成功的关键。

4.总结

适者生存,高职高专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激烈的竞争,高职高专生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大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规划,在能力和心理上做好择业、就业和创业的准备。总之,构建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符合当前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具有比较灵活的办学特点,能够紧密围绕当前的市场需求,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就能提高高职生就业率,从而提高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职院校专业设置管理[J].职教论坛,2001,5

[2] 温云峰,石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 榆林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高校,专业设置如何与需求对接――大学生就业难调查[N].黑龙江日报.2010,1

推荐访问:职校 毕业 五篇 职校毕业总结【五篇】 职校毕业总结(精选5篇) 职校生毕业总结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