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陶瓷工业论文【五篇】

2023年陶瓷工业论文【五篇】

时间:2023-07-05 11:0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吉祥陶瓷理论与生产发展》首章论“吉祥陶瓷内容之源”,寻根溯源,论述了产生吉祥陶瓷与吉祥艺术的根本所在,及其思想的最早萌芽状态,表现出内容的深刻性。次章“吉祥陶瓷的文化环境与社会基础”,论述了吉祥陶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陶瓷工业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陶瓷工业论文【五篇】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第1篇

-一陶瓷艺术理论专著《吉祥陶瓷理论与生产发展》简介

《吉祥陶瓷理论与生产发展》首章论“吉祥陶瓷内容之源”,寻根溯源,论述了产生吉祥陶瓷与吉祥艺术的根本所在,及其思想的最早萌芽状态,表现出内容的深刻性。次章“吉祥陶瓷的文化环境与社会基础”,论述了吉祥陶瓷与历代文化环境、社会基础多方面的内在联系及紧密关系,表现出内容的系统性。三章“吉祥艺术思想基础、生成方式及生成思维”,论述了吉祥物生成思维遵循的逻辑原则与推理方式,揭示了其规律与本质,体现出内容的科学性。四章“吉祥陶瓷类别”、五章“吉祥陶瓷创作与生产”,对于吉祥陶瓷艺术创作及日常生产,进行了剖析、归纳与阐述,表现出内容的理论性。尾章“吉祥陶瓷发展前途”及前章,将吉祥陶瓷艺术理论与艺术创作、工业生产、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显示出内容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性。此书内容对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陶瓷美术史、吉祥艺术、民间工艺、中国画、陶瓷装饰等,在科研上、教学上、艺术创作上、工业生产上,均有参考作用。此外,书中还附有《论汉代画像砖》、《表现艺术形象神韵的途径》、《论陶瓷艺术诗情画意》等论文。书中所有内容均有利于促进陶瓷艺术创作与生产。

陶瓷书诗画礼赞

一一陶瓷艺术理论专著《论陶瓷书诗画》简介

《论陶瓷书诗画》首章论述了从陶瓷纹饰到陶瓷画面的出现;
从陶瓷题款到陶瓷诗词装饰;
陶瓷上书法艺术的进步;
陶瓷上装饰艺术的觉醒。在概括陶瓷装饰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再引导出“陶瓷书诗画(题有诗文的陶瓷画)产生”的内容,使人认识到陶瓷书诗画的孕育及诞生的漫长历程。此章由“陶瓷上书诗画的同一性”等内容,深刻地阐述了陶瓷书诗画形成的理论基础。三、四两章讨论了包括珠山八友在内的文人陶瓷书诗画。五章以众多材料论述了陶瓷书诗画的内容与艺术形式。六章评论了陶瓷书诗画的艺术成就。七章将中国书诗画(题有诗文的传统中国画)与陶瓷书诗画作了多方面比较,表明了二者的联系及异同。尾章论述了陶瓷书诗画的现状与前途。此书归纳了众多相关的陶瓷艺术事例,论证了陶瓷书诗画产生的深刻原因,剖析了陶瓷书诗画的艺术本质、活动规律、艺术功能、艺术特征,总结了陶瓷装饰经验,有利于促进陶瓷艺术创作与生产。此外,书后还附有《青花佛图纹饰简论》、《文学与纪念陶瓷艺术》、《论多层运用艺术手法》、《昔时景德镇瓷业风俗及其它》、《论唐英诗歌》等多篇论文。因此,《论陶瓷书诗画》是一本纵横议论、材料翔实、内容丰富、独树一帜的陶瓷艺术理论著作。

艺术创作的好帮手

一陶瓷艺术理论专著《文学与陶瓷艺术教程》简介

《文学与陶瓷艺术教程》的宗旨是,让自己成为艺术家创作中的好帮手,增强艺术工作者艺术创作与创新的能力。其核心内容是“从文学中选美术题材”、“学习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学习文学艺术辩证法”。“从文学中选美术题材”是以神话、小说、诗词为例,七十六例均各配画面,图文并茂。既总结了此类经验,也为美术创作提供了实例。而且,其中多有文学作品的鉴赏内容,不乏真知灼见,文字秀丽。“学习文学艺术表现手法”详细论述与介绍了文学和美术运用双关、比喻、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的事例,其中含有学术新见。“学习文学艺术辩证法”也论述与介绍了文学及美术运用“形与神”、“情与景”、“意与境”、“主与宾”、“虚与实”辩证对偶范畴的事例,其内容富有哲理,是哲学思想在艺术中的体现。以上三章还讲述了相关的文学知识、艺术表现手法知识及哲学知识,三章之后介绍了书画提款艺术,以方便艺术创作,书中还附有一组相关的论文。此书以“文学与陶瓷艺术”为事例,以诗、书、画相联系相结合为中心,剖析众多艺术现象,探索艺术的个性与共性,认识与运用多门艺术之间本质相通、相互促进、相互配合与结合的艺术形式及规律,从而促进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建设,增强艺术人员的创作创新能力。

陶瓷文学的活力与辉煌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陶瓷历史文明

一、陶瓷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的奇葩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艺术底蕴极为丰富,是中国工艺美术的奇葩,是灿烂的民族智慧之花。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陶瓷已走向世界。西方认识中国是从陶瓷开始,英语“China”本意是陶瓷,而西方人把陶瓷与中国划等号,所以“China”又是中国的意思。

陶瓷艺术在世界文化艺术整体中,在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艺术历程,有史以来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陶瓷艺术与所有文化艺术一样,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都有着自身的文化艺术记印,在促进文化艺术发展中,为人们提供社会、自然、人文、哲学多元的丰富的精神食粮。而景德镇陶瓷悠久历史,辉煌的艺术成就,奠定了景德镇中国瓷都,世界瓷都的历史文化定位及名符其实的荣誉。

二、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哲学

殊知:文化艺术的发展是多种因素构成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艺术要发展,是以经济为基础的。”景德镇陶瓷艺术也离不开这个规律,纵观陶瓷艺术史,我们的先人前赴后继,代代相传,薪火不断,而付出的艰辛是难以言表的。先人创造了陶瓷艺术的传统文明,我们如何继承创新发展,就是每个陶瓷艺术师家和从业人员首先要面对的。艺术家师古人,师造化是共同守则,艺术家的文化修养,精神追求之高下,决定了其作品艺术之高下。我们从绵延的艺术史中走来,向新的艺术时空走去是艺术家必经之途。为了向前,有时还得回首,即向传统艺术学习,继承传统,不忘创新,没有传承,无从创新发展,传统与创新犹如父母与儿女。否则传统必然走进死胡同。但是,我们又不能不加分析研究,没有选择地盲目继承,或者说纯粹的为继承而继承。继承与创新是辩证的,动态的,需要走进传统,深入进去,又要从传统的文化艺术深处走出来,进行科学客观地扬弃,达到继承是为了创新发展的目的。做到古为今用,为现代审美需求服务。横向地学习也是这样,我们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艺术,但不能跟在别人后面照搬拿来。也要根据民族审美趋势与交流,做到洋为中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个观点也许有存在的理由。歌德说过:“只有带有个性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不要利用别人的翅膀,而要运用自己的翅膀去飞。”笔者认为,艺术的多元化给艺术家创作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艺术家在创作的题材、内容、形式等方面的选择中,应有侧重点,力求一专多能。不仅能熟练地掌握工艺技术,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艺术哲学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丰富完善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也是匠与家之分的标准之一。

三、抓住机遇,做大做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纵深发展,国力越来越强,国民经济日益增长,文化科技,城乡建设等各个方面欣欣向荣,国泰民安,是中华历史上的空前盛世。在这可喜的大好时代,陶瓷艺术的前景是更加美好的,陶瓷艺术家大有用武之地。当然,由于各种文化差异并存,相互竞争,还有人才、资源、可持续性发展诸多复杂的问题与困难,摆在我们面前,这是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与挑战。陶瓷艺术的竞争,情况更为复杂,要经受时空、市场的检验,终究摆脱不了优胜劣败的铁律。我们必须认真进行市场信息调查,牢牢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地把压力转换成动力。在激烈无情的竞争中,发挥景德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锤炼创新发展实力。政府与社会各界竭尽全力齐抓共进,综合发展,把陶瓷文化艺术作为经济发展、带动旅游、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方面,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比如这几年举办的国际陶瓷博览会、招商引资、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让世界进一步了解当代的瓷都新气象,也让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与外地陶瓷产业有了直观的比较。我们要看到成绩,总结经验,进一步扩大影响,加大对瓷都陶瓷艺术的宣传力度,加大陶瓷产业的经济投入,同时节支开源,特别是自然资源的保护合理应用,做好环境保护,达到自然生态平衡,可持续性发展的长远目的。还要进一步加大陶瓷专业人员的培养,提高陶瓷专业学校的教育质量,做到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等。更加严肃认真地搞好陶瓷艺术科研队伍的建设。在邓小平理论旗帜指引下,落实“三个代表”精神,把坚持“八荣八耻”作为全民自觉道德修养。这样,陶瓷艺术必然达到新时代所负予的职能要求。

四、陶瓷艺术为社会主义物质、精神两个文明服务。

这里所说的陶瓷艺术为社会主义物质、精神两个文明服务,不是教条的唯心主义的为政治服务,而是强调陶瓷艺术在当代改革开放的大好社会背景下,陶瓷艺术要根据自身的艺术特长,给人们生存环境、生活幸福起到主文化艺术导向的积极作用,给人们在多元文化具魅力的美的精神享受。

景德镇陶瓷为现代城市环境美化是创造性的建设,街道的各彩绘巨型瓷灯柱、陶艺墙,反映景德镇陶瓷文化、茶文化的雕塑群……,无一不鲜明地体现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的特色,有如景德镇瓷魂的无声胜有声的诗与歌!笔者高兴的注意到,在陶瓷历史博览区的一个景点,存放着我市老一辈瓷像艺术家章文超先生时绘制的,世界最大的领袖瓷板肖像――**。这不仅让人们欣赏到巨型领袖肖像瓷板艺术,也给后人保留了特殊年代中的一些陶瓷文化遗存。在保持文化艺术遗产方面,同样有大量工作要做,要不断总结经验,要组织专家论证。笔者认为,原市政府门前花园中心标准钟塔上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创作的城市雕塑――闻鸡起舞,因改建而没有保存,这本来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印之艺术实物我们都忽视了。我们必须加强对文物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要努力抢救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第3篇

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专业属于地方特色专业,是有别于陶瓷艺术的另外一门学科。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审美追求的提高,陶瓷越来越深入普通大众的生活,当代陶瓷艺术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地变幻着方式,笔者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角度来思考陶设专业的主要内容和发展领域,并对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基本总结。通过对专业现状的总结,现在学生们创作观念的转变,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当代陶瓷艺术现象与发展趋势,这对于我们从中得到启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陶瓷艺术设计;
景德镇陶瓷学院;
毕业设计

一、陶瓷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

陶瓷艺术设计属于工业设计的一个分支,设计师除了要具有工业设计师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对陶瓷材料的运用非常了解。陶瓷艺术设计的研究内容包括:日用陶瓷设计;
卫生洁具设计;
建筑陶瓷设计;
艺术陶瓷的设计等。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如器皿成型技法、手捏成型、陶瓷材料及工艺、陶瓷造型基础,还有相应的专业理论课,其中造型与装饰是陶瓷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造型设计的目的是为创造多种多样的陶瓷艺术形式,实现陶瓷的使用功能,是陶瓷艺术设计首先要解决的内容。造型方法主要有机械加工、制模注浆、拉坯、泥条盘筑等。装饰是建立在陶瓷造型基础上的艺术设计,它主要是对陶瓷造型进行修饰美化,提高陶瓷艺术价值。按制作工艺装饰方法可分为雕刻、施釉、手绘和贴花装饰四种。

二、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陶瓷可以说是景德镇最具特色的行业,传统陶瓷的展示以及现代陶瓷的造型形式、装饰表现、展览等一直立足于陶瓷及材料本身,与现代科技结合甚少。大部分现代陶瓷艺术品除在内容、形式和工艺上有些创新外,复制化的现象严重、大同小异显得比较单调和枯燥,缺乏新鲜感。要改变这种现状,这需要结合现代高新科技、凝聚全国各类人才,开创符合现代人们生活特点和审美观念的陶瓷文化产业。我国是劳动力密集型国家,制造已不再具有市场竞争力,创造是现代社会回归的潮流倾向,创造就意味着需要个性、需要高科技,需要有文化的力量在其中。在未来陶瓷产品市场中,个性化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各个国家的陶瓷产品正在由大众化向个性化转变。如美国科勒艺术系列卫浴产品质地精良、造型设计独特,将现代与传统元素紧密结合,满足不同个性需求,为家居生活带来无限情趣。随着计算机数字虚拟与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微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在陶瓷设计、生产、科研和展示中的广泛应用,陶瓷艺术设计的内容不再只是单一的形态设计,而是转向非形态与形态的综合设计,打造向多元化发展的高科技陶瓷文化产业势在必行。

三、对专业的根本性质认知

什么是设计师,什么又是艺术家,设计师和艺术家到底有什么区别?听起来这些问题好像很肤浅,太容易回答了,但是真的要让笔者回答的话,却又不知道如何清晰有效的描述了。现在这个问题依然深深印在脑海里,笔者觉得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就是设计师和艺术家区别之间的最好的诠释,两者之间相互联系而有本质区别,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些专业课程就看如何去认识,陶瓷艺术设计的重点在哪里?重点当然是设计,陶瓷是设计的材质和前提,是设计的范围。可是身为陶设专业的学生,却都在走着艺术家的路线。很多陶设的学生对设计的规则、形式美的法则,甚至是标准的设计图纸都不了解,只是一味的去装饰陶瓷、画瓷板。设计不仅仅是装饰的设计,还有造型的设计。现在无论是陶设还是陶艺的学生,都不是真正的学陶瓷,而是在学绘画,只是在一些具有造型的瓷板或瓷瓶上绘画,并没有去了解,去体验陶瓷注浆,拉坯成型、上釉、烧成这些过程。

四、陶瓷艺术创作观念的局限性

这些都是景德镇陶瓷学院本科生陶设专业现在存在的现状,本科生的课程很多很杂而学习时间短暂,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生要拉坯,注浆,绘画,施釉,还要自己烧窑,甚至自己体验柴烧,本科四年的短暂学习时间几乎不可能的。每个学生的价值观和追求都不一样,等到最终毕业的时候,又有几个能从事工作和自己的专业对口?要知道,从制瓷的个个步骤里细化出来了这么多的职业,有一门精湛的,能沉下心专心于一个方面的研究,也肯定能有所收获和成功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几千年,其中有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等待我们去探索发掘,而如今在专注于绘画的众多学生中,对传统工艺真正尊重的有多少?笔者觉得现在的学生对工艺的要求很低,对工艺技术的不同态度决定了当代陶瓷艺术创作形式的更新,而主观的表达则确立了当代陶瓷艺术创作内容的演进,陶瓷艺术创作观念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变化为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观念的转变确定了方向,而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者需要审时度势地判断并适时调整这种方向,以使其更顺应时代的发展。

五、人才培养和就业的矛盾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不断推出大学生就业创业新政策,但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却存在实际困难,这些原因复杂,也许是地域的原因,也许是陶瓷创作过程的环境,也许是课程设置的分配问题,也许是私人小作坊工作室的创业性质原因,在这里笔者没有做过相关的具体调查,不敢妄下论断。这个现象更加激励着笔者去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做符合陶瓷设计的专业人才。以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来举例,毕业设计内容要求是一套日用陶瓷,包括传统的茶具、酒具、餐具,还可以设计厨房用具、文房四宝和儿童陶瓷。陶设专业设计类型的增加表现了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成熟,陶瓷产品的运用方面更广泛。此外,现在陶设专业越来越细化,日用、卫浴、绘画、产业等专业方向的细化目的就是让学生术业有专攻。陶艺家朱乐耕老师曾说过:“传统意义上的景德镇工艺美术大师,只是在烧制好了的瓷器上作画。他们坐在干干净净的画室里,一支烟、一杯茶,慢慢地构思,细细地琢磨,再谨慎地落笔。他们从来不进坯房,不揉泥巴,不涉足窑房,更不会亲自去烧窑。随着时间的流逝,个性也在流逝,陈陈相因的作品越来越多,到了近代,瓷器故乡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一落千丈。”笔者认为,所谓的创新不仅是外部造型形式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内在的文化——思维、意识和格调的创新。就目前现状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这些已经存在的现状来说,这是和学校招生、学生来源、课程计划设置等多种原因形成的,笔者觉得凭借个人虽然没有能力改变这个现状,但是首先要做的是从自身做起,进行陶瓷艺术设计时应遵循艺术设计的基本规律,综合各种学科技术,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努力研究陶瓷工艺技术尽力去解决有难度的问题,亲自去体验陶瓷从头到尾的成型制作过程,体验各种成型技法,陶瓷材料及工艺、陶瓷造型基础和装饰技法,还有自己对专业理论课的扩充,遵循“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宗旨去进行陶瓷全方面的设计,为优秀陶瓷艺术文化的继续弘扬付出自己的一份。

【参考文献】

[1]黄辉.浅谈陶瓷艺术设计及发展趋势[J].大家,2010,24:38.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第4篇

陶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关于它的生产制作更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德化陶瓷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近几年德化陶瓷业发展非常迅速,无论是在生产规模、数量、质量方面,还是在工艺、造型、装饰、包装方面都有历史性的突破和飞跃。陶瓷的发展过程是伴随着中华文明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陶瓷旅游文化潜藏着巨大的市场和经济效益,陶瓷工业旅游的开发却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主要研究了德化旅游工业旅游发展现状和德化工业旅游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一、德化陶瓷工业旅游的发展现状

(一)德化陶瓷工业发展现状

德化陶瓷在改革开放以来就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绿色瓷都”这一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优势。陶瓷的发展道路为“传统瓷雕精品化,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工艺化”。在发展的道路上,德化陶瓷被授予很多称号,1996年被授予“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2003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瓷都―――德化”称号;
2005年,德化实现陶瓷产值40多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1%;
陶瓷业纳税达2亿多元,占全县税收总额的44%。

(二)德化陶瓷工业旅游资源分析

德化是福建省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具有独特的陶瓷旅游文化优势资源,其以丰富的陶瓷历史文化底蕴闻名于海内外,例如丰富的陶瓷古迹、珍贵的制瓷技艺、独特的瓷业习俗、浓郁的地方风情。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德化陶瓷文化旅游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拥有宋、元、明、清窑址238处,其中著名窑址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斗宫德化窑址”等。

二、德化陶瓷工业旅游存在的问题

凭借德化陶瓷工业旅游的迅猛发展,德化陶瓷文化旅游的开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但德化陶瓷生产由于没有准入门槛,目前还有大型的和许多小而全的陶瓷企业。比如,与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对比与自身潜在的开发能力相比,德化陶瓷文化旅游活动的相关开发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和开发潜力。但是德化陶瓷工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程度还不高,还没有实现两大产业的有效整合,仍存在着脱节现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德化陶瓷具有丰富的陶瓷古迹,但是这些古迹没有深层的开发,陶瓷产品结构不合理,没有与文化产业很好的融合。

(一)德化陶瓷具有丰富的陶瓷古迹,但是这些古迹没有深层的开发

目前,德化陶瓷具有丰富的陶瓷古迹,当地人员对其进行了保护,但是并没有对这些古迹进行深层的开发,没有在古迹上修建展览馆,展示当时生产陶瓷的现场。由于德化陶瓷没有进行深层的开发和建设,所以,很少人对其生产工艺非常了解。

(二)陶瓷产品结构不合理,没有与文化产业很好地融合

德化陶瓷经营的产品主要为西洋工艺瓷,大多数产品都对外销售。长期以来,德化围绕陶瓷文化对外开展的旅游产品太简单,并没有开发这些项目:深度体验类、旅游新业态类和专项类旅游产品。雕刻为德化传统优势技术,其产品的比重则特别低。陶瓷产业与旅游业都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性,产业关联性和社会推动性,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三、德化陶瓷工业旅游发展对策

(一)优化德化县产业的空间结构和完善德化县的产业结构

陶瓷古窑址作坊和融入其间的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光辉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化陶瓷具有丰富的陶瓷古迹,德化的陶瓷工业产房主要集中在浔中镇、龙浔镇、三班镇这三个区域。可以将传统的陶瓷产业向外转移,新兴产业向内转移,可以进一步优化德化的空间结构。还可以修建娱乐场所,完善德化的购物环境。

(二)将陶瓷业和旅游业进行融合

陶瓷业与旅游业有着天然的产业关联性,两者的联动效应正不断加强,对优化陶瓷产业结构的作用也越发显著。德化陶瓷是德化形象的主要代表之一,如何树立陶瓷工业旅游发展观则越来越重要。由于陶瓷文化旅游是一个产业的综合体,它涉及旅游、陶瓷、教育、交通、传媒、文博等部门,德化陶瓷文化旅游的开发应尽力争取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和积极配合。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钧瓷造型;
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213-2

瓷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闻名的重要贡献。钧瓷艺术发展起源于唐代中后期,在中国陶瓷史上开辟多彩釉的先河,具有丰厚而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许昌学院陶艺专业坐落在钧窑瓷区旁边,钧窑瓷区不光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上千年的制陶历史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更有地域文化传递给我们的精神滋养,其中更为珍贵的是窑工们对陶瓷物质特性和人文品格的深透而独特的理解与把握。这一切,为我校陶艺专业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习陶艺技能提供了广泛而深厚的基础。同时,近年来,密集的展览和活动使从事钧瓷陶艺创作者们有了更广阔的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大大提高了广大师生们的眼界和创作能力。

陶艺教育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重要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材料意识。提高钧瓷造型设计创作教学的实用价值,朝着良性循环、多元化方向发展。

一、目前钧瓷造型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钧窑的发展现状为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条件 钧瓷产自河南省许昌的禹州市,是中国宋代五代名窑之一。北宋时期,钧瓷在花釉瓷和青瓷的基础上创烧并崭露头角,铜红釉改写了青白蓝单色瓷的历史,在中国陶瓷史上开辟了多彩釉的先河,古语说“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五大名窑的发展也各有不同,钧窑经历了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自身形成了大量独特的文化形式。近年来钧瓷企业林立,发展势头迅猛,禹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美术陶瓷产区和最大的日用瓷集散地之一。钧瓷文化品牌战略的全面实施,使钧瓷成为了国家名片,也进入了世界收藏品的行列。但目前瓷区在钧瓷文化教育和钧瓷造型设计上,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尤其是缺少钧瓷造型创新的设计人才。因此与高校的合作培养所需求的人才,以壮大钧瓷文化的发展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陶瓷艺术教育主要突出两种教育特色,一种是以为企业培养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育特色;
另一种是以培养陶瓷艺术家为主要任务的教育特色,但二者都存在着简单或全盘模仿西方现代陶瓷艺术教育模式的现象,这种模仿是危险的。倘若陶瓷艺术学科框架的构建忽视了我们民族陶艺特有的民族语言与符号,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会陷入没有民族倾向和社会基础支持的困境。陶瓷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它是集工艺美术、绘画、雕塑于一体的综合性美术教育,目的是通过系统而严格的陶瓷艺术专业教育训练去培养从事陶瓷艺术专业人才或者专职艺术家。中国陶瓷艺术教育的特殊性要求高校陶瓷艺术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估也要跟着突出东方陶瓷艺术特色这个大方向去制定,而不是迷失在了所谓的国际主流形式下。

(二)钧瓷造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专业建设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环节还不够完善,需要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去完善和调整。我们不能忽视每个瓷种都有它的独特性的现实,如景德镇陶院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它所处瓷区的瓷种表现非常贴切。钧瓷的独特在于他的窑变艺术,它的釉质非常厚且具有流动性,但是这也容易遮盖造型的细节。如何把这种窑变和造型设计完美地结合,需要不断去探索寻找一条适合自身造型发展的道路。因此,在钧瓷造型课程教学中就有了一个极大的难点,也无法借鉴其他瓷种造型方法。

虽然在这门课程中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很重要,但对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育更为迫切。对钧瓷造型设计来讲,培养什么样的设计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历史上看,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是艺术与手工业生产结合的产物,设计与生产制作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导致产品制作生产的流程有了严密的分工,设计的预见性和工艺性也就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此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敏锐的审美视野、综合的创造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的综合素质,是钧瓷造型课程的教学目标。而我们在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也就是在教与学的环节当中,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①钧瓷造型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的紧密结合;
②学生创意性思维与具体造型设计的融合;
③学生理解性地掌握钧瓷独特的造型方法;
④合理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的确立。这些问题有的是需要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摸索出恰当的教学方法来解决,而有的问题需要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转变学习方法来解决。总地来说,只有这几个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钧瓷造型课程的教学才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所设定的内容,学生真正掌握符合社会需求的实践技能。

二、钧瓷造型课程教学所存问题的解决途径的思考

(一)坚实学生的造型基础能力

坚实的造型基础是一切艺术设计的根本,它不仅只体现在二维画面的造型能力上;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其他诸多艺术形式尤其是三维艺术的形式美感、审美规律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上。这种能力和修养,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三维造型的思考能力。坚实的造型基础能力是学生进入钧瓷造型设计领域后,决定其钧瓷造型设计的审美判断能力的高低。因为站在一个很高的审美起点上的造型设计者和一位技艺精到但审美能力平庸的造型设计者相比较,其对艺术追求的目标和要求,是有天壤之别的。

学生造型基础能力的培养不能拘泥于一种方法,应该多种方法并举。其中应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欣赏能力、理论素养进行综合培养,把看、做、分析与思考集为一体。通过造型欣赏与评价、造型改造与创新等教学环节辅以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能力。

(二)注重学生创意性思维的培养

钧瓷造型设计应该是时代需要的创意活动和创造行为。在陶艺专业一线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我们不得不思考的突出问题。其中较为显著的一个问题,便是陶艺教学中设计思维的融入,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传统与现代始终是陶艺教学中的大课题。陶艺专业的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环境影响下的青年从来都不缺乏创意,但当面对如何具有创造性思维,如何将现代创意融入到钧瓷造型创作中时总会感觉到迷茫。相对于社会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思考如何在钧瓷造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为迫切。它将牵涉到此课程教学多层面的思考与改革,牵涉到院校、教师、学生与社会应用等不同环节的诸多内容。通过寻找钧瓷造型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式与方法,研究其与教学实践结合的途径,以此来提升本专业学生的创意创造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现代陶艺的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同时也是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性思考的过程。创意思维的融入从本质上说是对学生“训练设计思维能力和培养钧瓷造型设计创造能力”的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在相关课程中加入现代设计内容的教学,以及开设专门的创意思维训练课程的方式来提升学生钧瓷造型课程中的创意思维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造型艺术其实是文化物化的产物,凭借着这种造型来记述文化所包含的信仰、行为、知识、价值。艺术类的学生入学之前只注重专业的训练而忽略了文化素养的学习,因此造成了对造型艺术的理解力和表现力上的力不从心。无法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无法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就说明有些学生在文化素养上的贫乏。只有具有广泛的文化知识与修养,才能够准确掌握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陶瓷造型风格,这一点对陶瓷造型的理解与表现至关重要。这一问题并不能在本门课程中得到解决,我们需要在整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进行提前的规划,尽可能在钧瓷造型课程开始之前通过一系列的通识类课程和精选的选修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做好文化知识的积累。我们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不可能只依托于一门课程,整个课程体系的确立应该紧密围绕着培养目标,切切不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当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才发现学生并没有做好准备和积累,那么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在这里,我们不能仅仅埋怨学生的文化素养较低,而应该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设置,真正使所有课程的先修后续对学生的培养起到作用,能够使我们的培养目标成为一个可以实现的显示目标。

(四)确定教学中设计思想培养的核心地位

在当代许多从事陶艺设计与生产工作的民间艺术家,可能从未见过他们所塑造形象的原型,但他们可以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结合自己精妙的造型方式得心应手地去创造。在这里想象力和创造力完全摆脱客观事物的束缚,通过艺术语言,充分表现人的创造性思维。而学生正是对这点的不理解,在束缚起自己本来奔放的思维。如果在教学中打开这个大门,并加强学生设计思维的锻炼,那么必将影响学生以后的创造之路。通过设计思维的融入,能够锻炼学生的发现能力,以不寻常的观念看寻常的事物,锻炼从杂乱中寻求秩序的能力,锻炼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这种设计思维的融入能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更深入、更合理、更周到,使设计思维在钧瓷造型创作中扩展开来,使钧瓷作品做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我们在引导学生设计思维的融入时,应让学生从根源上理解创造性思维与陶艺的关系。让学生建立将创造性思维编织到陶艺设计中去的主观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对创造性思维的融入,结合陶艺创作的原则与特点,让学生选择出恰当的方法,运用于钧瓷造型设计中,从而使其专业所学能够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现代人的审美与消费需求。

三、 结语

几千年陶瓷文化传承的载体是陶瓷艺术教育,它是继承和发扬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作为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对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种种藩篱,依靠完善的高等陶瓷艺术教育体系来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因为保持有中国特色的陶瓷艺术品格需要高校陶瓷艺术教育培养出具有民族创新精神的陶瓷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克理.中国传统设计文化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4.

[2]王运玺.中国钧瓷文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6.

[3]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

[4]罗虹,葛凌,黎典明.中国民族艺术与文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8.

[5][美]帕特里克・弗兰克著,陈蕾,俞钰译.视觉艺术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2.

[6]张道一.张道一论民艺[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7]吕澎.20世纪艺术的历史与问题[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8]李绵璐.有形与无形――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论集[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

推荐访问:陶瓷 工业 论文 陶瓷工业论文【五篇】 陶瓷工业论文(精选5篇) 陶瓷工艺的论文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