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实验课教学论文【五篇】【完整版】

2023实验课教学论文【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7-04 16:00:0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不论是从人类认识规律,还是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培养他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等角度来看,化学实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概念的形成,常常需要一个过程。从实践出发,首先获得一种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实验课教学论文【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实验课教学论文【五篇】

实验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不论是从人类认识规律,还是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培养他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等角度来看,化学实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概念的形成,常常需要一个过程。从实践出发,首先获得一种感性认识,然后经过分析、概括、推理,慢慢形成了一个概念,并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发展、完善。因此一个概念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化学概念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科学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同样,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入地领会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实验教学还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方法改进

化学科学的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理论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抽象思维形成理性认识,而通过实验又可以验证和巩固概念、理论,使之发展和深化。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对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陶冶思想情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当注重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是自发进行的,要靠教师引导、启迪,逐渐培养而成。首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观察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及提高观察能力的意义,要经常要求学生预先做好观察的准备,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制定进行观察的计划,掌握所必须的具体方法。这样有助于启发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提高了观察的效率,使学生的智力技能在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配合下迅速提高;
其次是教师要根据观察对象的特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协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从而提高观察质量;
再有就是指导学生学会既全面、又分清主次的观察。既全面又分清主次地进行观察,就是要求既要重点观察主要现象,又不遗漏观察次要现象;
既要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又要迅速地发现不易发现或容易消失的现象,经常这样要求学生,可以培养出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再还有就是指导学生将观察和思维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的目的是探索和发现问题,达到对事物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观察能力能引起思维能力的发展。观察越丰富、越准确,认识就越深刻,思维也就愈加活跃、广阔。观察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对复杂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提高自己判断是非、区分本质和非本质的能力。教师应有意识的设计一些课题或者针对一些实验的异常现象,引导学生将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在实践中经过一定的训练而形成的。实验教学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验,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操作,在亲自实践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但是,通过教育实习和见习的亲身体会,以及一些走上讲台的化学教师的介绍,目前中学的学生实验课中,一般做法是将实验目的、内容预先按实验报告顺序列于黑板上。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如果改为根据实验特点提出课题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实验目的及内容,选择仪器药品,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又能获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马克思说:“化学可以称为研究物体由于量的构成的变化而发生的质变的科学。”可见,化学与辩证唯物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经常被忽视了。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会受到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影响,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对立统一规律和量变与质变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把辩证唯物主义当作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理解,并用来指导当前的学习,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指引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提高实验效果,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实验教学已经成为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部分。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系统地将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实验课创新思维习惯独立

参考文献:

[1]纪图雅.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实验课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独立学院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还停留在高中时期,习惯于教师的“满堂灌”,被动听课,主观能动性不强。而数学实验课相对于其他微积分等数学课程而言,更注重实践和应用,所以相对来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高些。但是由于数学实验开设时间较短,因此整个教学的运行还在探究摸索阶段。同时,虽然开设了数学实验,但是跟一般的计算机上机课没太大区别,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三种模式哪种更适合独立学院的学生,我们不能盲目地生搬硬套,要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所以下面就独立学院数学实验教学设计方面展开改革。

二、基于CDIO的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

数学实验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改变了传统大学数学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等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内容和方法相结合、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所以我们从数学实验的教学角度出发,按思维的层次和实验的难易程度为划分标准,将实验分为基础验证实验、探索应用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项目创新实验。

(一)独立学院数学实验内容的改革

1.基础验证实验。

软件操作实验主要要求学生掌握Matlab数学软件,包括该软件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程序设计及简单编程等。基础验证实验比较简单,要求每个学生上课的时候独立完成。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计算验证数学知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例如我们在讲解极限的时候,先通过Matlab画出曲线的图像,然后再用limit函数求出极限,这样不仅在图形上可以直观的看出曲线的变化趋势,而且计算机也可以很快的计算出结果,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项目创新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借助CDIO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根据不同系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设置相关专业或实际问题的项目,要求学生以5~8人为团队在课程结束之前完成一个项目。学生可以自由组队,根据项目进行集体讨论,制订计划,设计方案,制定进度表,分工合作,付诸实施;
最后,结课之前提交报告或小论文。例如我们会让学生做调查问卷,调查学院学生网上购物的情况:看一下男生和女生的每月购物金额大概是多少?购物的类型分别是什么?不同系别购物有没有区别?经常购物的网站是什么?谈恋爱的和没谈恋爱的购物是否有区别?宅的和不宅的又有什么区别?等等。那么,如何做调查问卷?如何根据数据建立模型、分析模型、求解模型?通过模型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有这些结论或情况出现?根据结果可提出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等等问题是我们值得研究的。

(二)独立学院数学实验方法的改革

除了上述内容的改革外,教学方法也有必要进行改革。首先采用案例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筛选案例或实验的过程中依照以下原则:(1)跟踪国际科技前沿,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补充与之相联系的科技前沿内容,如探月卫星的速度计算实验和飞机飞行航程实验;
(2)将常规数学方法与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如死亡时间推测模型;
(3)跟踪应用领域的新发展,及时介绍数学及相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最新应用,如还房贷模型;
(4)分层次、分专业选取案例,例如针对图形艺术系我们会介绍分形图,针对电工系我们会模拟仿真实验和电路分析中的微分方程求解实验等。其次,在讲授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和指导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情景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调动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自己完成实验并展示成果。

三、结语

实验课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长期以来,基础医学的实验课是附属于理论课的,学校在教学中将基础医学的理论课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实验课的内容也基本离不开教材,导致学生在实验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较高,独立实验的能力较差,对实验课的重要性也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些因素都使得学生参与实验实训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从而造成了基础医学实验课教学质量不高,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要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我认为必须要让学生成为实验课的主体。

(一)跳出教材,增强实验的综合性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病理生理学、生理学、药理学”这三门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化的综合实验,不再将实验课作为基础医学的附属课,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将典型的临床病例引入其中,通过实际临床病例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此一来,实验课跳出了教材,将三门独立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融汇成综合性的实验,既增加了实验课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又有利于激发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

(二)在实验教学中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在以往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常常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而学生在实验中并没有实际操作可以借鉴,在操作上很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自己又找不到解决方法,因此极易产生厌烦情绪,降低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视觉和听觉双重作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容易被激发出来。鉴于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在实验操作之前,先给学生一个题目,如诊断实验中病理反射检查,教师可先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有关病理反射检查知识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病理反射检查的概念、原理、检查的临床意义等,接着再通过网络课程让学生了解病理反射检查的操作步骤、检查方法以及检查中应注意的事项,最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自己只需在旁给予一些正确的指导即可。如此,学生便能在自己查找资料、看网络视频以及教师的适当指导下成功完成实验,其信心必然增,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

(三)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在实验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合理地分配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一起合作讨论,完成某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在合作讨论中,课堂气氛活跃,小组成员通过彼此的合作,发现、分析、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完成实验课题,从中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而且在小组合作中,成员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完成试验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本次实验的看法,可以从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自己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自己的收获等方面畅所欲言,然后教师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总结,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四)在实验教学中设计一些游戏活动

实验课教学如果太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调动不起来,而根据课堂教学目标适当增加一些游戏活动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验实训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两个学生,一人扮演医生,一人扮演病人。表演之前,教师单独告诉这位“病人”的病症,让“病人”根据病症的外部表现,进行相应演示,而“医生”则要根据“病人”的表现和描述来诊断他(她)的病。在这个游戏中,扮演病人的那位学生的表演肯定会引起啼笑连连,而在“医生”诊断病人的病情时,其他学生肯定也在思考,这种寓学于乐的教学方式,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语

实验课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一、演示实验首先要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三维目标”的第一目标就是“知识与技能”,而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有重要的基础作用。这也是当前我们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实验素质的正确教育思想。

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认真上好实验课,既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是训练和提高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演示实验是学生使用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典范,它教给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如:如何正确使用仪器、安排实验步骤、操作、读数和记录数据、列表和作图线、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及分析误差等。通过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可以在长年累月的耳闻目睹中,潜移默化地学到实验技能。实验时,教师可先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在台上做示范,学生在台下跟着教师做,这种方法对于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是合适和有效的。学生在教师的步步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实验方法、实验修养。随着实验技能的不断提高,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独立实验的能力。

二、改演示实验为研究性、探索性实验

“三维目标”的第二目标是“过程与方法”,要求我们在重视实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物理规律得出的过程。并且近年来中考物理对实验的考查,已不仅从学生实验发展到演示实验,而且已从简单的实验知识、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对实验的思想、原理、方法的理解上,重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照方抓药”式的演示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但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探索性实验教学较普通的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的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通过尝试错误发现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八年级物理“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讲授时,课本上只提到“在一定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伸的越长。”笔者就提出“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具体是什么关系?”启发学生思考。然后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器材:轻质弹簧、钩码(提示给学生每个钩码产生的拉力)、铁架台、刻度尺等,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步骤,设计记录表格,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其研究方法:①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做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初步认识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②探索知识: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处理实验数据、列表、画出拉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图象。③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在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这样,让学生用实验探索的方法自我进行推证,在推证过程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对核定的研究对象、成立条件、使用范围、注意事项搞得一清二楚。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对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牢固,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三、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素质的提高。

笔者连续多年分别选择了初二和初三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调查。结果发现:有超过80%的学生对实验有兴趣,只有不足20%的学生害怕做实验。这说明实验以其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吸引了天生好奇、好动的中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加以诱导,这无疑为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的良好的前提条件。并且从超过80%的学生愿意动手实验和愿意参加物理活动来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自然也会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因此教师可设法通过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在实验和想象推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出各自的实验方案后,可采用小组交流、全班评议、教师评价的方法,选评出最优的实验设计方案(可能有几种),在检查合理性、安全性后,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验方案,自己独立实验,以验证实验方案设计的科学性,使学生在设计、实验、观察、对比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并在探索的实验中获取新的知识。

总之,在《新课标》强调“三维目标”的要求下,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由于学生在演示实验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演示实验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这种被动性的意识程度,以及意识到自身主导性作用发挥的程度,这些都对我们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验课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充分利用实验操作提高科学课堂效率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课程。学好科学课程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小学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观察和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和科学态度。因此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直接影响着科学探究的效率,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那如何帮助学生做到实验操作规范,真正提高课堂探究的效率呢?结合教学中的反思来谈谈自已的几点想法。

一、充分的实验前准备保障实验操作的规范

1.教师自身要充分准备

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对教师的业务要求更高。科学实验仪器的使用,需要教师认真地查阅相关的资料,掌握科学常见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自已会规范地加以使用。

其次,教师要深入教材,吃透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书中的每一次实验,教师都要通过备教材,了解其目的,明白这个实验要达到的目的,同时对于这个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的地方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例如,五年级上册的弹力一课中,在同样的橡皮筋上各挂上1个、2个、4个钩码,橡皮筋的长度不同。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出弹力的概念。

最后,教师要做好每一次“下水实验”。任何事情只有经历了,才能知道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才能据此寻求解决的办法。教师亲身经历了实验的过程,就容易把握学生在课堂会生成怎样的问题,就可以在事先控制导致问题产生的因素,从而有效控制某些与课堂无关的问题的产生。有些问题,即使无法避免,也可以事先想好应对的方法小学教学论文,不至于面对问题措手不及。另外,教师自己做过了,才能很好的使用好器材,对器材的出示,使用规范的讲解就能到位核心期刊。如五下《摆的研究》一课,教师自已动手做过摆,就会发现许多问题,如摆在摆动时会打转,会碰到铁架台等等,只有在反复实验后,才能想出一些方法加以改进,这样在指导学生操作时就可以尽量避免这些问题出现。

2.实验材料要充足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活动,充足的实验材料是自主操作实验的有力保障。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而材料很多,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精心选择,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典型的活动材料。比如《油菜花开了》一课,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完整的油菜花,保证学生在解剖的时候,不会出现油菜花的各部分不完整的情况。为了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分组时要安排两人一组,每组解剖两朵油菜花,提供给学生两人一个镊子,每人一朵油菜花、一份记录单。

又如在教《简单电路》一课时,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小灯泡、灯座,电池、电池盒要配套,新的工具箱里的电池盒与旧的实验盒里的电池盒它们的连接点连接方法不同,教师提供给每一组的材料要相同,这样便于教师指导学生组装。

对于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教师试先都要进行调试,保证材料的完好性、可用性。如《摩擦起电》一课前,教师首先要检查一下玻璃棒、丝绸、橡胶棒以及毛皮是否干燥。若不干燥就要在灯泡或其它热源附近烤一烤。否则,潮湿的玻璃棒与丝绸,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时不会起电,或起电很微弱不能吸引纸屑。这样不仅耽误时间,而且会引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怀疑或对科学知识理解的偏差,以至影响了教学效率。

二、有效指导实验过程保证实验操作的规范

1.指导学生规范实验操作

(1)学生认识仪器,知道使用方法。

有很多科学实验都要借助仪器进行,因此仪器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成败,影响着探究的效率。

很多仪器的使用有着严格的操作方法及要求。例如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有很多要求,如液泡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不能将温度计拿出水面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等;
点燃酒精灯要用侧面由下而上点燃,点燃后火柴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不锈钢实验盘中,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
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实验前教给学生,并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渐掌握这些技能。

因此,每一次实验如果要使用一些仪器,教师都要进行复习与强调,而对于第一次出现的仪器小学教学论文,就要告诉学生这种仪器的名称,并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告诉学生这种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教师规范演示,不做反面示范。

很多科学实验要求学生自主操作,进行探究。但有一些实验操作要用到一些科学仪器,必须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明白这些仪器的操作方法,才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有效探究。这里,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有序,而且语言也要科学规范,不能口语化。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演示实验时教师切不可故意做出错误的动作,然后再告诫学生:“这样的操作是不正确的,不能这样操作!”这样反而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如《研究斜面的作用》,在制订实验方案后,先让学生说说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教师要对弹簧秤的使用进行复习,在讲到用弹簧秤沿斜面测出物体的拉力时,教师就要在讲台的小方凳上进行演示,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很多教师可能会采用让学生演示,其他学生进行指正的方法,但我认为如果教师正确演示后,再让学生上来演示,这样更加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要求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操作正确率。有时学生错误的演示反而会让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

(3)教师巡视实验,确保有效进行。

学生小组实验并不意味着我们采取了“放羊式”的教学模式,这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甚至特发事件,以免造成课堂的混乱。

例如在上六年级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学生在使用显微镜时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就要巡视,不断地帮助学生,指出看不到标本中微小物体的原因,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会正确地使用显微镜,都能看到他们感兴趣的微小世界。

又如,“用碘酒检测食物中的淀粉”这一实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验时滴管的正确使用,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影响后面几次的实验效果。

2.指导学生规范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过程的记录是对探究活动成果的积累,记录的过程,又能强化学生对实验目的的认识。记录要及时规范,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及时有效地记录,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核心期刊。当然,相对动手活动来说,记录显得有点枯燥,有些发现,学生心里明白,却找不到合适的语句来表达,教师要尽量使记录变得简易。

三、四年级的学生平时我们可以教学生用一些符号、图画、简单的词语进行记录。如观察水葫芦,就可以让学生把他们看到的水葫芦画下来,非常形象。除了图画或文字记录外,还可以将图画和文字结合起来记录,因为有些特征是没办法用图画表达出来的,如气味、味道等。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师就要要求学生完整地填写实验记录单。特别是一些实验获得的数据,一定要如实地填写。如斜面的作用小学教学论文,就要学生把直接提升物体的力和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记录下来,这样便于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汇报交流后,教师要让学生对部分记录不规范的记录进行修改。学生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更仔细更深入,实验中观察能力也就不知不觉的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指导学生规范材料整理

实验完毕后,材料的整理也是一种学问。材料整理的规范有序,可以加强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可以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同时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学生在整理材料前,教师要教给学生整理时的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在整理材料时,重新认识整理的材料,比如酒精灯、烧杯、量筒等这些是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石棉网加热后不能用手碰,必须用夹子夹取放到指定的地方。

整理材料,不是一个人的事。学生在整理材料时,组长要进行分工,谁整理桌面,谁放回材料等等。教师要对分工明确,合作较好的实验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学生规范地整理材料,提高课堂探究效率。特别是有些课型,一节课的实验有很多,如果小组整理材料不规范,就会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后面几个实验无法完成的后果。

总之,只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在课堂上有效指导学生实验,规范实验教学,就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更有助于课堂探究效率的真正提高。

推荐访问:课教学 实验 论文 实验课教学论文【五篇】 实验课教学论文(精选5篇) 实验课程论文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