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学生感恩教育论文【五篇】(精选文档)

中学生感恩教育论文【五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7-03 19: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感恩教育对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其形式也是多方面的。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有其灵活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感恩教育就是促进德育教育建设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感恩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情感行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感恩教育论文【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中学生感恩教育论文【五篇】

中学生感恩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感恩教育对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其形式也是多方面的。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有其灵活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感恩教育就是促进德育教育建设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感恩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情感行为进行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树立优秀的品质、道德观念,接受德育教育传递的道德情怀。

首先,通过作文写作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通过写作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感,让学生体会爱、理解爱,进而心存感激,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拥有善解人意、孝顺乖巧的良好品德。其次,通过诗歌诵读、讲感恩故事等实施感恩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建设。培养学生尊师爱友、孝顺仁爱之心。以丰富多彩的感恩故事,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中华的感恩美德,成长为一个德行高尚的人才。再次,在教学活动中渗入感恩教育,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善、美等情感。以感恩之心体会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高尚道德,从而受到熏陶、教育。此外,还可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让学生从中体会感恩之情,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

感恩教育的过程和感恩心理的形成都对德育教育建设有积极的意义。首先,感恩教育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感恩教育体会,提高自身的素养,培养了其良好的道德习惯。例如,学生感恩父母、感恩长辈,就会形成对其的爱护心理,在遇到与长辈年龄相近的人遇到困难时,学生的爱心就自然地发挥出来,会主动地伸出援手对其进行帮助,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其次,通过感恩教育,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优化了学生的内心情愫,使学生体会到真挚的、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从而形成了一种广泛的、淳朴的道德观念,促进了道德教育的实施。

总之,感恩情怀的培养,使学生的道德教育水到渠成,加深了学生对高尚道德的体会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有利于中学德育教育的开展。同时,感恩教育又是德育教育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感恩教育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思想认识,有利于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品质的继承和发扬,促进学生良好情操及完美的人格形成。

二、结束语

中学生感恩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感恩教育现状调查和结果分析

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本研究针对在校高职生随机性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其中有效回收284份,回收率95%。通过问题的设定,本调查主要从感恩教育的必要性、感恩意识现状、感恩表达途径、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等四方面了解高职学生的现实情况,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1.学生具有感恩意识及回报社会的意愿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93%的同学有过感恩社会(学校)的想法或行动;
95%的同学认为应该在教师节向教师表达祝福及感激;
97%的同学在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都会有感恩之心。通过以上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当前大部分高职学生是心存感恩意识的。近来很多文章通过反面案例以及部分社会反面现象,认为新一代大学生情感淡薄,感恩意识缺乏。笔者认为这样草率的结论并不科学。

2.缺少表达感恩的信心和行之有效的感恩表达方式

调查发现,94%的学生认为最感激的人是父母,而仅有55%的学生会经常与父母联系,更让我们惊讶的是,调查中,仅有44%的学生联系家人是为了问候家人。从这个数据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学生虽然非常感激父母的养育、培育之恩,但大部分学生更多的是将这种感恩隐藏在内心深处。他们或者是在表达感恩之心时显得信心不足,觉得表达这样的情感有些难为情,因而选择回避这样的问题;
或者是不知道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去表达内心的感恩之情,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感恩。40%的学生有过感恩社会的想法,但却未实践过;
70%的学生偶尔会或认为应该在教师节向教师表达祝福,但却未能采取行动。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们的学生具有感恩意识,但在采取行动中,显得缺乏信心和方式方法。

3.学生对感恩教育具有一定的理性认识

在对感恩教育的必要性调查中,9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对当前高职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53%的学生认为当前高职大学生欠缺感恩意识,73%的学生认为当前大学生虽然不缺乏感恩之心,但应该通过感恩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由此可见,当前的高职学生对于感恩教育的认识是非常理性的,他们希望通过更多的德育教育,提升大学生群体的人文素养、内在品质,在“以人为本”的理论指导下,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4.部分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多元化,学校教育至关重要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76%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教育形式、有无感恩教育内容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9%的学生认为家庭、父母的溺爱,是导致感恩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
41%的学生认为个人素质也是导致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教育形式、素质教育的内容对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加,学校的应试教育、考证教育、就业指标给学生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素质教育往往只是表面教育、应付性教育,甚至被忽略。因此,大力加强高校的德育教育内容,开展正确的教育方法,对提升当代高职大学生的德育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感恩教育方法思考

1.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感恩文化氛围

(1)广泛宣传,树立典型。学校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内容的宣传,广泛收集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从正面教育学生牢牢树立感恩之心。学校应该通过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板、校园BBS等各种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在感恩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事例,通过典型事例的榜样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浓厚的校园感恩氛围。

(2)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与感恩文化相融合。学校应充分利用大学校园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内容积极向上的优势,将感恩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形成一系列带有感恩主题的特色学生活动,例如感恩讨论班会、感恩学生晚会以及以感恩为主题的各种作品创作大赛等。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恩之心,又在无形中教会了学生正确使用感恩的方法。

(3)发挥学生组织、社团的积极作用,让学生自己体会到感恩活动的快乐。

学校应通过利用学生组织、社团的自我教育功能,指导学生组织、社团开展内部感恩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施恩于社会给自己带来的身心愉悦感,增强学生参加感恩活动的积极性,然后在学生干部的带动下,引领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到感恩活动之中。

2.努力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课的育人作用,加强感恩教育的理论指导

学校要充分发挥“两课”的育人功能,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以专题形式系统地融入感恩内容,从理论上加强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指导,解开学生思想难题,从而引导他们使用正确方法表达内心的感恩之情。

3.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实效性引导

学生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工作环境贴近学生,对学生的状况比较熟悉,工作内容比较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可以通过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渗透感恩教育,提升学生感恩之心,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感恩行动。

4.在实践中培养感恩表达方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感恩教育的内在意义。学校应通过积极引导,将学生的感恩意识转化成实际行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表达方法。学校应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事开始,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学校要编订完善的学生感恩手册,并将其纳入学生素质考核当中,综合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年度考核。

5.发挥全体教师的力量,努力做好感恩教育工作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所谓之“道”,指的是伦理道德,即一个人的品质,传道,指的就是传授思想道德,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可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通过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实际生活中处处教导学生常怀感恩之心。

参考文献:

[1]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

[2]李光富.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2011(1).

中学生感恩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Abstract: The content of thanksgiving education is penetrated into college student ideological educational work, which is not only the purpose for higher education itself, also the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missing thanksgiving concept at present; In order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healthy life values, we should clear the content of thanksgiving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ake the thanksgiving education to penetrate into every link of college ideological educational work effectively.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感恩教育

Key words: university;
college students;
thanksgiving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163-01

0 引言

感恩教育就是就基于感恩,进而构筑学生包容的灵魂,构建健康的人格和和谐的氛围。适时的提出,是时代的需要。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渗透感恩教育是将感恩教育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和日常教育工作中。目前我国大学生感恩观念缺失现象较严重,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渗透感恩教育内容非常必要。

1 感恩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以感性的形式,用学生的切身感受体味来自他人、社会和自然的“恩”;
以理性的形式,让学生感知来自痛苦、挫折和失败等的“恩”。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它应该是整个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感恩不仅仅是感知恩德,它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和公共意识。

2 感恩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在大学生中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要贯穿于学科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形式要多样,内容要丰富,要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避免空洞说教。

2.1 感激祖国和人民的关怀 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组织大学生走进学校、农村、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并通过“志愿者活动”、“服务社会活动”等形式,使他们了解和感受建党9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家乡的巨大变化,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至关至爱,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发和增强大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

2.2 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辛苦教诲 通过鼓励和动员大学生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动员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通过写信,谈心,做贺卡,献花等真挚朴实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3 感激同学的真诚相助和自然的伟大恩赐 通过开展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等主题活动,以及给身边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团支部)、宿舍做一件有益的事,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感情。

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活动。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美化、绿化校园,组织每一个学生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志愿者。

3 开展感恩教育途径

3.1 将感恩教育溶入大学精神,营造校园感恩文化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体现,大学文化是大学精神的载体。校园文化既是学校风貌和个性的总和,也是大学精神的反应。通过营造先进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校园文化,促进感恩教育与大学精神的融合。可以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把校园文化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是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教育,是感恩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校园文化,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首先,可以通过媒体、网络开展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以榜样和典型积极引导舆论氛围。其次,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活动载体,把感恩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3.2 注重理论灌输,将感恩文化纳入课堂 感恩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当前,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负面影响,价值观严重扭曲,要么道德失范;
要么心理失衡,漠视生命;
要么心底冷漠,对他人和社会没有爱心。在课堂中灌输感恩教育,就是从大学生内心的“真”“善”“美”出发,从大学生内心激发其识恩、知恩、感恩和报恩的意识和行为,对提高大学生的感恩品质及高校育人的全面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全员参与,注重感恩教育的全面渗透 要根据大学生身心特点、生活体验和成长需要,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适合他们的“感恩教育”活动,确保“感恩教育”活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学习、贴近学生实际,使他们能理解、能学习、能提高,真心实意地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感恩教育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之中,特别要发挥思想政治课在“感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让学生从教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要加强学校和家庭、社区的联系和沟通,构建家校合作、家区合作的“感恩教育”氛围。要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将“感恩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积极创新大学生德育的形式和内涵,通过设置学校“感恩教育月”、“感恩教育周”或“感恩教育日”等形式形成“感恩教育”活动的特色和亮点,将“感恩教育”内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3.4 加强感恩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修养 大学生冷漠、自私、脆弱等人格弱点的形成,关键在于缺乏对他人、社会、自然和负面经历的感恩心态。而缺乏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知恩,不知恩又如何感恩?所以,感恩教育中,识恩是最重要的步骤。现实社会中,教育大学生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社会、回报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2月26日.

[2]何莉.大学生感恩教育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3]李秋娟.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D].开封:河南大学,2007.

中学生感恩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
感恩教育;
实践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091-02

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时代对当代大学生和高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感恩存在的不足甚至缺失的现象从侧面反映了高校感恩教育的不足,也引起了高校的日益关注与重视。在时代的要求和社会舆论等多方面的作用下,高校开始进行感恩教育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一、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现状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校园和谐的重要基础。高校逐渐认识到针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因此,高校本着育人的理念,针对大学生感恩教育进行了理论探索,开展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一)在认知层次方面

许多高校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算算你的生活费、“感恩、诚信”电影放映和海报宣传等系列活动;
有的大学组织本校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参加“励志成才活动”,鼓励受助学生感恩、上进。上述活动旨在唤醒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们知恩、识恩。

(二)在情感层次方面

有的高校在本校的网站上开设与感恩教育相关的主题板块进行感恩的网络途径的教育。有的高校采取较传统的主题班会的形式,举办感恩活动,如进行感恩演讲比赛、感恩与诚信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大学生从知恩到产生报恩的意识和行为。

(三)在实践层次方面

号召和组织大学生以实际行动报恩,如用制作贺卡、写信等方式表达对朋友、家人、老师的感恩之情。还有的高校组织获得助学金的大学生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志愿者活动,号召他们以实际行动感恩母校、回馈社会。在上述活动中,学生们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动。

感恩教育自2003年在课程标准中首次出现到现今各高校感恩教育的全面铺开,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与管理者开始重视和加强对感恩教育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园感恩文化正逐步建立起来或日益浓厚,多数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能做到知恩图报,感恩报恩,涌现出了一大批乐于助人、施恩不图报的榜样。但当前高校感恩教育仍然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及原因分析如下。

(一)高校对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生规模也越来越庞大,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成为高校和大学生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保证一定水平的生源和办学规模,高校在具体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中也更加重视大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相对忽视大学生感恩教育。

2、部分高校教育与管理者习惯于把道德教育问题与政治问题紧密相连,导致道德教育过分政治化,而作为以情感教育为主的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的进入学校教育范围,使感恩教育在这种传统的德育模式中缺乏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3、部分教育管理者狭隘的认为教育学生就只是教师的职责,殊不知管理育人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途径之一;
部分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业教师认为感恩教育主要由学校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负责,与其他专业无关,因此在上课时只重视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健全人格的感恩教育。

(二)高校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权威系统的理论,没有明确的感恩教育理念与目标

虽然我国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上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偏弱,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因此,有的高校根据己有的经验和理解进行“摸索”,缺乏深入思考与理解的行动容易让感恩教育活动流于形式。

高校感恩教育因没有科学的理念、明确的目标,出现了重视感恩知识、感恩经验的倾向,忽视受教育者即大学生自身在感恩教育中的情景体验,违背了感恩教育的本意,而情景体验才是感恩教育主要的“教化”过程。有的高校在感恩教育过程中,期望搞几场感恩教育的“大活动”就实现感恩教育的目的,没有合理的感恩教育课程设置,必然使这些活动流于形式而失去应有的教育意义。

(三)高校在大学生感恩教育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

在感恩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途径较传统,方法较单一,感恩教育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大学生感恩教育操作层面,更多的高校缺乏创新意识,拓展途径、改进方法和丰富内容的积极性不高,执行力不强,反而选择了已有的途径、现用的内容,不进行创新、不寻求突破,导致感恩教育的途径传统、方法单一,实效性不够高。

(四)大学生感恩教育工作队伍参差不齐,工作积极性不够高

大学生感恩教育工作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大学生感恩教育工作效果的优劣,特别是高校学工系统的教育与管理队伍的素质尤为重要。目前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工作并未成为高校的常规工作,大部分感恩教育工作与活动的策划和组织都是高校的学工系统和心理部门负责。

在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最基层和前线就是辅导员,他们在高校教育与管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现今多数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把辅导员当事业追求的专职辅导员较少,而当任课教师同时“兼职”做辅导员的多,辅导员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比较琐碎,一对多的工作状态使得精力有限。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这使辅导员这一虽然基层但非常重要的角色没有在大学生感恩教育工作中发挥到更多的作用。

三、高校感恩教育实践探讨

中学生感恩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感恩教育,和谐校园

 

一、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及原因分析

就整体而言,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有着阳光的精神特质:个性鲜明、独立判断、心态开放、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参与生活。,感恩教育。

同时,大学生新的思想问题也日益浮现,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倾向明显,自我意识膨胀,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感恩意识淡薄。主要表现有:

1、对国家、社会救助之恩的缺失。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感恩教育。只知接受,不知感恩。近几年,国家奖学金、助学金额度和比例的提高,得到资助学生比例不断增加。但是部分学生对国家、社会、学校的帮助熟视无睹,认为奖学金、助学金的获得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与国家政策、社会的关爱毫无关系。

2、对父母养育之恩缺失。,感恩教育。有的学生抱怨父母不能给自己提供一个优越的条件;
有的学生难得给父母“好脸色”;
有的学生盲目攀比,贪图享受,不顾父母含辛茹苦,只顾自己挥金如土;
有的学生平时不和父母联系,要生活费才给父母打电话;
自己的生日大操大办,父母的生日不闻不问。

3、对教师教育之恩的缺失。在大学校园里,课间不擦黑板、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已不是个别现象;
有些学生与教师擦肩而过不打招呼,如同陌路人;
对教师的辅导答疑,连句“谢谢” 都不说的学生也并不鲜见。

4、对他人感恩的缺失。有的大学生对他人的真诚帮扶,自己心安理得地接受,甚至还曲解资助者可能另有所图;
对同学学习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支持不以为然。

大学生感恩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大学生自我教育缺失

个别学生惟我独尊,依赖思想严重,自立意识、责任观念淡薄,归根到底是对自身缺乏反省,很难理清自己的社会角色,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关系。

2、家庭教育的偏失

当前,有些家庭教育教育出现误区。在生活上大包大揽,致使许多高校学子不珍惜父母养育之恩,漠视社会关爱之情,只知索取,不懂回报,把亲情之爱变成了溺爱。

3、学校教育的不足

有些高校过多地把工作中心放在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功利主义严重,强调就业率,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导致学生感恩意识缺乏。,感恩教育。

4、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竞争给社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潮蔓延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致使部分学生凡事以得失来衡量,不知感恩,责任感淡化。,感恩教育。

5、网络的负面影响

网络时代精华与糟粕并存,形形色色的观念、思潮充斥其间,信息良莠不齐。,感恩教育。大量信息来自不同的价值体系,极易引起学生“网民”思想观念上的迷惘和思想认知上的误导,并由此导致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严重倾斜。

二、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1.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感恩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对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2.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本质要求一致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形成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共同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三、感恩教育实施的途径

1.树立感恩的平等观念

教育者必须教育学生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培养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并且要求学生铭记:“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2.重视感恩的知性教育

传统文化历来主张“知行统一”,高校应从感恩的认知教育入手,逐步确立起感恩的观念。通过教育者的点拨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从而使他们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

3.加强感恩的情感教育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
要注重教育者的表率作用和感情移入,在感恩教育中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大爱”来影响和感化学生。

4.强化感恩的践行教育

教育者应将学生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冲动转化为报恩、施恩的行为,并形成习惯。培育校园感恩文化,邀请社会成功人士、开展“感恩母校、回报社会”的感恩教育主题教育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和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的美德;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感恩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行动中得到锻炼,提高感恩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邓永超.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应然诉求[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六期

[2]郑晋鸣.感恩教育,你需要“补课”吗[N].光明日报,2006-02-22(5)

[3]周红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5,(9)

推荐访问:中学生 感恩 论文 中学生感恩教育论文【五篇】 中学生感恩教育论文(精选5篇) 关于中学生感恩教育的论文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