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耀景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供应链实训总结【五篇】【完整版】

供应链实训总结【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7-02 16:1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高职院校若比喻为制造企业,那么学生就是产品。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升和优化教育的过程,我们需要的是“敏捷”思想,根据学生多多变的需求随着学生特质变化做出改变,不断的优化和改进教学内容和过程,对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应链实训总结【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供应链实训总结【五篇】

供应链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高职院校若比喻为制造企业,那么学生就是产品。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升和优化教育的过程,我们需要的是“敏捷”思想,根据学生多多变的需求随着学生特质变化做出改变,不断的优化和改进教学内容和过程,对学生的需求做出快速响应,令我们的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

现代高职教育需要大量的实践教学,管理类的课程如何设计实践教学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教改研究内容。高职课程体系有许多理论实践课,课程在课时分配上通常采用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各半的方式。教师在授课时最常用的实践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法,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完成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由哈佛大学流传出来的优秀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了解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案例教学法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但是案例是概念的、文字化的学习素材,对于高职学生所拥有的高度实践热情的学习特点是不够有效的,因此引入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将对教学效果产生关键性的效果。本文通过《供应链管理实训》课程近5年的教学改革过程与效果展开研究,提出以“可触摸式的”敏捷型教学方法提高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效。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高阶形态,它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课程定位上,本校将其定位为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物流知识才能开始学习,因为本课程是将学生之前所?W习的分散的物流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它是最物流管理类课程的最高层级课程。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对于高职物流学生而言不易设计,课程通常包括较多的理论与较少的实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课程做了大幅的改革,设计了“可触摸式”的授课内容。

由于供应链具有独特性,每一个行业或者企业拥有着独一无二的供应链。因此,本门课程的授课内容按行业划分为不同主题的实践项目。在最大程度上利用校内空间的人/物/事件,结合网络调研,实地调研等方式,实训项目内容围绕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接受程度与学习特点进行设计,并将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各种理论、方法融合到每个实训项目中。

主要的实训项目包括:汽车供应链实训,实训场地在校内停车场;
出版发行行业的实训场所为校图书馆,校内活动供应链管理的实训场地则利用运动会/篮球赛/晚会等校内活动展开;
学校食堂供应链优化的实训场地为校内食堂;
电商行业供应链实训是与电商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展开进行。将校内现有设施设备、各项活动融入课程教学设计当中,令实践教学具有敏捷性,令教学内容可触摸,学生可以每一个实训项目中学习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动手展开调研、采集数据、上传平台进行数据分析,最终提出具有真实数据支撑的可执行方案。实现最大限度控制实训时间、成本完成教学目标的敏捷型教学方法。

本文展开介绍实训1:汽车供应链实训项目的教学流程与方法。汽车供应链实训项目的实训场所为校内停车场,目前现有的两块校停车场,在校车辆数据范围是80-120辆。囊括了汽车市场上大部分的品牌,如:外国品牌奔驰、宝马、奥迪等,国产品牌吉利、比亚迪等。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小型市场模型。

供应链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就业;
就业能力;
劳动力供给;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1-0064-02

我国正步入高质迅速的发展时期,为实现经济健康有序运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必须有效解决关系民生的就业、再就业问题。而作为宏观经济目标之一――充分就业的实现,需要保持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包括数量、质量、结构和信息等多方面的平衡。其中,劳动力需求主要通过刺激经济繁荣和推进社会文明、催生新的行业、细化社会分工、增加就业岗位来满足,以实现对一定地域内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对而言,劳动力供给则主要体现为劳动力市场所能提供的劳动者的数量与质量。就我国人力资源现状来看,一方面,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专业人才奇缺,急需大量劳动力供给;
另一方面,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新增就业群体以及原有岗位剥离出的相当数量人群,难以胜任现有和新设的岗位。为解决这一矛盾,首先应对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进行分析,获得供给要求的信号指示,进而积极对劳动者就业能力类型、水平和维度等方面做出调整,提升人员的就业能力,将知识与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以及政府相关的政策体系紧密结合起来,以保障劳动力市场所需人才充分供给的同时,实现低失业率的目标。

所谓就业能力,国内外学者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特点表述有所差异,从某一方面(如劳动者自身)、某一角度(如劳动力供给)的狭义概念,发展到涵盖个人、组织及社会多方面,涉及政策制度、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等多角度的全面范畴。基于社会就业问题的现实情况,解决该问题所涉方面的多维性和社会影响的全面性特征,应将就业能力所指范围延伸,除包含个体特征之外,还应包括基本和专业的职业能力,以及提升或限制就业能力有关的诸多环境因素,如组织支持、经济环境、社会文明等等。因此就业能力涵盖了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劳动力市场的潜力、组织职业技能培养以及政府和社会责任等多方面内容。那么,如何通过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以增加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呢?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达到调整人才结构失衡、促进就业、减少失业的目标。

一、改革高等教育体制,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

大学毕业生是新增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来源,而高等教育正是培养这一新生力量的摇篮。为此改革高等教育是关系到劳动力整体素质提高,以及大学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的重要举措。一般而言,高等教育对就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由于适龄青年学习深造的过程延长了就业时限,故而能够调节劳动力在某一时段的供给总量,降低劳动力参与率,从而减轻了就业紧张状况;
其二,高等教育是提高劳动力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接受教育改善供给水平,进而有利于缩小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差异。那么,高等教育在第二方面的作用表现如何呢?就目前来看,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基本相同,专业设置和授课方式几乎无异,所设科目虽多但学生掌握的程度以及对学生深度钻研能力的培养水平值得怀疑;
另外由于各高校课程多且每门课程所占学分较少,因而学生几乎所有时间都用于完成学业,难有机会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人际能力和专业技能难于提高。在传统教育体制下,知识掌握一般、创新能力缺憾、社会成熟度偏低的一批又一批“精心”培养的象牙塔学子们,苦读四年之后却陷入了择业难或者毕业后失业的尴尬境地。

面对如此状况,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及智能化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智能型人才。因此,高校应适应频繁而迅速的社会职业变化特征,灵活地追踪市场需求,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具体建议包括:第一,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指导,设置专业和课程,培养地方急需人才;
第二,增加技术教育和培训课程,提高大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增强社会适应性;
第三,通过在高等学校和各类职业学校中实行弹性学习制度,设置合理的学分和科目数量,有意识地增加实践方面的学分获取方式,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课程学习,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实习、兼职等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

二、增加组织培训投入,扩大劳动者职业能力半径

就业能力的核心是劳动者能力半径的大小,能力半径增加将提高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生存能力,而扩大这一半径需要雇佣双方共同努力:其一,劳动者态度转变、担当责任的意愿增强、学习能力提高;
其二,组织提供多样性工作及内部培训提高成员的胜任能力。为此,组织有责任积极对其内部员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帮助其获得持久性的就业能力。

在组织培训中,组织是投资主体,员工是投资客体,组织通过培训提高其内部现有人力资本存量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进而增强组织实力。为了衡量培训的价值,需要进行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培训的投资收益率是通过预期收益现值和培训支出现值进行比较得出的。可是预期收益现值难以准确估量,因此当面对高额培训支出,而又可能带来“为他人做嫁衣”的风险之时,很多组织往往选择减少培训及相关的人力资本投入。但事实上培训于组织自身来讲,有利于为其未来发展夯实人力基础,提高核心竞争力;
于社会而言,培训提高了受训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持续就业能力,为劳动者在组织因发展波动而产生的岗位变迁或职业转换的时候顺利实现再就业提供了可能。总之,组织无论是出于自身发展的目的,还是基于社会责任义务,应该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积极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在依据实际情况制定预算计划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内部资源和外部供应商资源,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培训手段展开培训工作。

三、发展社会教育,提高共通性职业能力

劳动者是否具备职业能力是能否实现就业的重要基础。但如前所述,高等教育由于存在时段性,所提供的知识或技术会随着新科技知识的诞生而价值递减;
组织培训虽然可以追寻市场的需求、搜索信息而不断更新,但这种投入往往是社会得益、员工得利,而组织自己却会因人员外流而造成一方面直接增加了人力资本损失,另一方面间接地强大了自己的“敌人”。面对这样可能的结果,组织大多“因噎废食”,减少甚至拒绝提供内部培训。如此这般,就业人员、失业人员以及毕业但尚在求业的人员应如何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呢?一般认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力参与率,而且还能使参与教育的主体获得时代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那么,社会教育就成为实现终身得到教育资源的最佳选择。

为发展社会教育,政府应出台支持性政策,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鼓励社会力量更大范围地进入教育领域,并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提高社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现有人力资源(包括农民工群体)提供学习的机会,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体系,并对主动学习、自我提高的人群给与适当的政府补贴,降低个人负担的成本,以鼓励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的终身学习行为。由于社会教育供给的是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而适时调整的各种培训项目,因此劳动者参加学习并获得相应的职业鉴定证书,不仅增加了劳动者进入各职业领域的专业资质,而且有利于提高共通性的职业能力以实现完整的职业生涯发展。

四、发挥社会人才链效应,实现人才能力互补增值

人才是社会人力资源的最高层次,在劳动力市场中总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人才不仅数量有限,而且不易培养。那么,怎样才能够实现现有人力资源能力和素质的飞跃式发展,在更高水平上提升就业能力,丰富稀缺的人才资源呢?首先,应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但仅凭于此,人才供应是不足够的,需要人才像榕树一样落地生根,在自我发展的同时带动一个项目甚至一个领域的发展,从而人才得以再生、学派得以形成,创新得以延续。这便是发挥了人才链的作用。

供应链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形成更强的竞争优势,出现了“横向一体化”的新的管理理念,即产、供、销形成一条供应链,此供应链连接整个产供销的所有企业。目前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决定性力量。因此借鉴企业供应链构建人力资源供应链式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电子商务时代;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C9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108-02

美国INTEL公司董事长格鲁夫说过的一句名言:“未来的企业都是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将‘消失’”。可见电子商务是未来企业发展必由之路。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时代适应网络市场发展的企业经营管理新模式,将突破传统的商务模式,打破传统的竞争规则。电子商务(E-Business)是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提供信息平台在网上进行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平台不仅能够实现新的商务模式,同样也能使人力资源供应链发生质的飞跃,为真正实现人才供应链管理提供可能与可行的平台。

一、人力资源供应链的内涵及特征

人力资源供应链是一条连接人才供应、培训、服务、使用的人才链,同时通过对人才的培训、使用、轮换而增加其价值,因而也是一条增值链。人力资源供应链具有纵向性与横向性两大特征:

纵向性表现在人才的产生渠道可以由公司内部纵向产生。企业内部人才通过岗位的变化与提升,实现企业内部部人才价值效用最大化,人才纵向供应链的管理是通过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使用、轮换以及对员工潜力的发掘提升来实现的。

人力资源供应链的横向性特征,“横向一体化”主要指选择人才外包来实现。人才外包以及外部人才引进,即空降兵式的人才聘用。

二、供应链管理在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人力资源系统的构成

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为人力资源是实现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平台和条件。电子商务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人才招聘唯一的面对面的招聘模式,形成了通过网络来实施信息广告、网上报名、网上考核、网上答辩,甚至网上签约等招聘活动。大型人才供求平台也因为互联网而得以实施。供应链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并能够实现有效资源的充分利用。

企业人力资源系统有两部分组成:动态人才储备系统及动态人才需求系统。人才储备系统是企业所需人员的来源。概括起来企业人才的来源系统由中介公司、猎头公司、学校、求职个人、外包业务组成。前四个部分为公司提供所需人才,外包业务是从整体业务的角度提供服务。人才的动态需求系统来源于上面的五个子系统。但是这五个子系统的信息需要通过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过企业内部人才信息的需求进行筛选而形成。动态人才信息系统不仅时时更新,同时还会分为现在急需人才、未来需要的人、短线人才、长线人才以及按专业和能力水平划分的各类人才。企业人力资源部在形成人才信息库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信息生成,而是人力资本价值的增值过程。

2、人力资源系统运行流程

公司人力资源部是人力资源系统的枢纽。首先是人力资源部与中介公司的合作。中介公司主要为企业提供基础的劳动力。包括一般劳动力和临时岗位人员的来源。与猎头公司的合作需要长时间的维持信息互通,以确保高级管理人才、专业人才的聘用到位。与学校的合作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聘用应届毕业生和接收实习生到企业,还有一种就是订单培养或者参与到学校专业人才素质培养过程中。个人聘用尤其是对于企业相关的高端人士,应给予长期的动态关注,形成良好的关系,以备不时之需。

三、人力资本价值链构成与驱动模式

1、人力资本价值链构成

人力资本价值链就是从人才招聘、培养、到任用、考核最终实现人才价值充分发挥的所有增加价值的步骤所组成的全部有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人力资本价值链是将人才的养成分解为战略相关的基本价值活动和辅助价值活动。价值链管理在电子商务应用中的体现主要是如何运用虚拟人力资源绩效评价模型与评价系统设计,来满足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际人力资本价值链与虚拟人力资本价值链得以并行,两条价值链的边界变得更 为模糊,达成链中成员的充分的无缝整合。价值链驱动的最终目标是向供应链节点上的合作者随时传递市场及消费者的动态数据流,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实现供应链管理。

2、人力资本价值链增值模式 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寻、? ⒂ 谩⒂⒘舻囊幌盗屑苹涂刂浦澳堋:嵯颍ü匀瞬判畔⒌幕?

取和更新,带动人才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和流动,把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中的不同功能联系起来,使整条供应链受益最大;纵向,它联结企业内部用人部门与外部人才供应商。通过先进的技术平台,实现整个供应链上的人才信息共享,从而达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选、用环节:是人力资源价值链形成的第一个环节。这一环节至关重要。由于有了前面的人力资源系统的构建,这一环节的完成具有了良好的基础。只有遴选到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培训环节:企业人力资源价值链不仅包括对人才的遴选,重视培训,挖掘潜能可塑性是人力资源价值链增值的第二个环节。被聘用的人才,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素质,许多成功的知名企业都将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它有一个经营开发研究所,公司每年向该研究所拨款不少于10亿美元,每年在此接受培训的人员多达1万人,占公司人数的3.3%。从高级干部到新任经理,人人都要接受培训。日本富士通公司、联想集团也是如此,将人力资源看作蓄电池,通过不断地充电、放电,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企业培训是人才的二次开发,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挖掘潜能,不仅促进个人价值的完全体现,同时将人才自身的潜能与企业需要结合起来,能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统一。另外还要实施前瞻性培训。企业若想防患于未然,应变“有病求医”思路为“无病预防”策略,构建前瞻性培训体系,增强企业的战略柔性,形成长远发展的动力。

任用环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企业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关键。“适才适岗、适岗适酬”,实行人才柔性化管理,才能使人力资源价值链在这一环节中增值。柔性管理实质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的积极性是人才发挥作用的前提。人才只有感觉到被重视,有用武之地,才会将自己所拥有知识及能力转化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主要来源。这些知识能力存在员工的头脑中,较难掌握和控制,这就要求企业以人为本,提供机会,尊重他们的个体价值,使其认识到自身对企业的重要性,从而对组织产生归属感。甚至要了解人才的内心活动。包括对岗位的适应情况满意情况,去留倾向等。人尽其才,适度竞争人力资源的使用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用好人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尽其用,所谓适才适岗,岗位的性质不同,对人的专业要求不同,即使在同类岗位内部,也存在级别之分,与这相适应的是,人的能力同样有大小、强弱之分,如斯图尔特提出的人力资源价值矩阵所示,在创造价值和替代程度两个维度中,人力资源可分为容易替代、低附加值;难以替代、低附加值;容易替代、高附加值;难以替代、高附加值四类。因此在配置人力资源时,要从质和量两个维度入手,将人力资源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二是竞争上岗,让员工产生适度的危机感,从而能够自发地做出最大努力,发挥潜能,这正是“横山法则”所追求的目标。操作时,从常态的角度来说,可以将末位淘汰制度作为常态的管理规则,配合过程管理、预警机制等方法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结合鲶鱼效应来促进竞争。

考核环节:没有监督和考核的管理是不成功的管理:人力资源价值链中的考核监督环节也是价值链中不容忽视的环节。这一环节不仅是对人才素质、绩效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也是评价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环节可以通过网络构建虚拟人力资源绩效评价系统,企业人才评价系统两个系统来完成。

总之,每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影响人力资本价值链的功效。一个价值链驱动的各环节可以即时地与其他的环节传递数据,进行交流。从企业发出的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开始,需求的信息自动地传送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入人才管理系统,人才管理数据库便记录了该需求信息,系统通过软件程序自动进行筛选,如果人才储备系统低于库存下限,系统会链接人才信息库,寻找适合人才目标,人才库还实行动态搜索功能,围绕公司战略所需储备人才信息,从而完成人力资本价值链的活动,达到价值链驱动的全过程。

供应链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院校;
物流实训室;
物流人才培养

1引言

随着物流在我国被逐渐重视,物流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物流企业数量激增,物流基础设施投人力度逐年加大。伴随着“物流热”的持续升温,物流人才的需求也随之被提到议事日程,物流教育呈现迅速发展之势,从中专、大专、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招生报名人数剧增,各院校纷纷开设物流专业。

中职学院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中职院校的物流教育更应加大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实训室的建设就是为了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关键。

就目前而言,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类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各种物流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关键物流技术的应用以及学生人职企业的基本能力等等。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呢?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加强实训,当然前提是要有配套的物流实训室。下而简单介绍一下我校物流实训室建设的情况。

2物流实训室总体技术及功能目标

参考国内外现代物流技术发展及物流运作实践,结合学校区域及师资优势,我们设计的物流实训室的总体技术及功能目标为:“以现代物流运作为基础,体现物流实训室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以物流信息系统及与上下游系统的集成为基础,体现实训室的信息化和供应链一体化;
以rfid及rf手持终端、电子拣选设备的使用,体现实训室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总体技术目标:数字化物流实训室”。

3物流实训室总体建设思路

以供应链及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以供应链及物流系统为模拟平台,以先进的物流设备如条码、射频、电子标签、分拣设备等为实现手段,形成一个整体、先进、实用、经济的现代物流综合模拟实训中心,实现教学、实训、科研的目的。

在整个供应链中,销售环节是末端环节,通过销售拉动库房的主动补货,并将库存情况传输给管理系统,根据销售情况制定计划,原材料供应商根据生产计划提供原材料供应,整个生产过程中,物流系统实现原材料及产成品的仓储、运输与配送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一体化。

而这种模拟,既区别于传统的电脑系统模拟,又区别于物流硬件设备的简单观摩和演示,而是包括了三个层面:物流流程模拟与实践、系统之问的集成与衔接、二次开发与应用。通过物流流程将现代物流的核心活动:订单、仓储配送、运输、库存控制、客户服务与先进、实用的物流设备串连起来,达到一体化物流的模拟效果。

4物流实训室总体介绍

由于物流涉及方方面面,其实训项目也有很多,而中职学生受学习时间及其他原因所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物流专业实训建设了一个物流软件实训室;
一个物流操作实训室。

4.1物流软件实训室

(1)物流软件实训室布局图,如图1所示。

(2)物流软件实训室建设。为了便于实验教学,我们建议在物流综合实操区的隔壁布置软件实训区,主要布置投影设备、服务器、学生机、教师桌椅、学生桌椅、隔断及静电地板等。其中,实训区主要设置的56台学生机,可以分成11个区域,主要包括物流企业模拟(分为六个业务部门)、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批发商、国际物流模拟区等,各区间位置基本上是按照白下游到上游的需求拉动模式进行的布局,其他区域既可以单独完成实验,也可以按照供应链的上、下游分角色模拟和实验。比如,零售商、分销商、批发商、制造商4个区域可以通过物流实战推演软件完成啤酒游戏和风险分担仿真实验,国际物流区可以通过报关、货代、集装箱堆场软件完成相应实验(如不考虑国际物流内容,此区域可改为供应链软件实训区)。

4.2物流操作实训室

(1)物流实操实训室布局图,如图2所示。

(2)物流操作实训室总体建设。其总体建设的主要特点如下:

功能清晰:主要设置了供应商区、入库理货区、全自动仓储区、生产加工区、全自动分拣出库区、分拣作业区、超市模拟区、办公控制区、国际物流操作区和沙盘教学区,通过不同组合,可以将这些区域内的设备按照物流管理思想进行物流宏观和微观的实验实训,也可以借助其中部分设备进行业工程或其他专业的实验,甚至还可以通过沙盘推演实验,对学生的物流分析规划能力进行培养.。流程明确:按照物流核心流程进行布局,可以从供应商仓储区到物流中心(自动仓储、分拣和生产加工设备)、再到超市,通过一个“u”型完整体现宏观物流的过程,也可以单独就第三方物流中心或商业连锁物流等具体物流形态下的微观物流进行实验实训。

物流、信息流融合贯通:实验室可以通过无线网络环境,通过物流系统将所有硬件设备集成一体,可以对某一流程、某一类物流形态进行单独实训,也可以通过系统实现所有设备的综合实训。

扩充灵活:所有设备和系统均是插件式安装,可以在将来调整时轻松拆卸、转移和再次安装,同时,提供的系统备有与各类设备的标准接口,能够确保以后升级和新设备购进后的良好集成。

仿真度高:地面采用与物流企业、生产企业物流中心使用的环氧自流坪处理,墙面张贴物流挂图、宣传口号或是其他内容,体现企业管理的“5s”原则,可以让学生亲临其境,如同进入真实的物流企业。

供应链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引言

 

现代管理对供应链的定义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通信服务企业供应链,是一种高质量服务的商业模式,可以用来帮助通信服务企业以较低的运作成本达到客户服务的高质量要求,从而产生更多业务量,提高通信服务企业的获利能力。

 

福建中通通信物流公司立足通信业,在福州建有大型物流园,在全省各地均设分屯库,为各大运营商和通信企业提供规范、智能、安全的供应链服务。

 

一、福建中通通信物流公司供应链服务发展现状

 

供应链服务管理的主要要素为供应链计划、供应链信息流、客户服务管理、库存管理、 配送管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等七个管理要素,这些管理要素的联合作用决定了整个供应链服务的竞争力。

 

(一)供应链计划

 

供应链计划是对企业有长远影响的计划,其目的是使企业的组织结构、资源分销和经营方式与环境提供的各种机会取得动态平衡,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福建省中通通信物流有限公司充分考虑外部及内部条件,确定适合企业的供应链计划,以满足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二)供应链信息流

 

信息流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要素。普通的信息流往往是在顾客和补给部门的订货、库存管理、收货、发货和配送等过程中产生的。过去,这种信息流是局限于建立在手工和半自动化的基础上,因而导致了效率的低下,增加了库存、运输、退货等成本,降低了顾客满意度。我司已经与顾客和供应商之间进行计算机与计算机的联结,通过多媒体技术,及时、精确地传输图像、声音和文字等信息,方便地进行数据的存取,因而极大地提高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顾客满意度。

 

(三)客户服务管理

 

客户服务是整个物流体系设计和运作的必要组成部分。客户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份额、物流总成本,进而影响到总体利润。我司在市场竞争中确定自己的核心业务和核心优势,差异化的客户服务能给企业带来独特的竞争优势。质量上的改进,如按时送货的改善、订单满足率的提高、准确的票据、订单提前期的缩短,以及整个物流系统生产率的提高等,在短期内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

 

(四)库存管理

 

我司在福州的大型物流园位于仓山科技园区,紧邻鼓山大桥,距离三环快速线仅几百米,重(中)型载货车辆进出方便,往返运输交通便利,在全省其他八地市设有分屯仓库,以下简要介绍全省九地市仓库的服务管理水平。

 

(1)服务支撑能力

 

(2)管理体系

 

(五)配送管理

 

在配送管理方面,根据仓储管理的特点,设立了二级配送体系,即从福州的总仓至各区域分屯库、从各区域分屯库至需求点。公司采用先进的配送管理系统以及专业的配送团队提供及时的配送服务,为保证货物安全,还与保险公司签汀了全程保险协议,安全性和及时性兼顾。

 

(六)采购管理

 

我司采购管理通过流程配置,可进行多种采购流程选择,如订单直接入库,或经过到货质检环节后检验入库等,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实现对采购存货的计划状态、订单在途状态、到货待检状态等的监控和管理。采购订单可以直接通过电子系统发向对应的供应商,进行在线采购。

 

(七)供应商管理

 

我司实行供应商信息收集、评估、议价、选择并绩效考评等,通过优化供应商资源结构、吸引更多优质供应商、建立动态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建立基于供应商日常表现的评估体系,最终形成一个可持续优化的供应商资源库,与供应商建立双赢关系。

 

二、通信行业供应链服务的需求和特点

 

供应链管理认为库存是企业最大的成本动因,应该通过降低库存来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并且降低库存优化运营费用。目前大部分通信运营商仍限于传统仓储模式,背负巨大的库存包袱,库存周转不平衡大大增长了企业仓储库存成本。据了解,全省仓库面积利用率平均不到40%,有的仓库长期闲置,有的继续投资建新库,此外,现有仓库大都是平房库,设备陈旧落后,不少仍处在人工作业为主的原始状态,商品在库滞留时间长,保管不善造成破损、霉变、损失严重,物流成本较高。

 

三、福建省中通通信物流公司供应链服务的未来愿景

 

(一)提升供应链服务的专业技术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供应链服务企业的成本构成中,人力资源成本为最大支出,约占企业营运成本的60%,市场支出约占25%,而技术研发投入份额较小,仅占4%。未来随着外包市场的进一步升级发展,企业必须摆脱过去单纯依赖人力成本的发展模式,而专注于整体能力的提升,从而对技术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我司将集中主营供应链服务业务,关注核心能力打造,兼顾招标、检测等增值服务,通过提高企业专业技术能力及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努力实现企业增长方式从外延性增长到内生式发展的成功转型。

 

(二)聚焦企业品牌建设,发挥品牌效应。

 

针对品牌建设,我司强化客户服务,凝聚行业口碑,努力成为客户的合作伙伴,通过不断提供增值的、超出预期的服务来提升对现有客户的服务水平。其次,针对供应链服务业务和通信行业,不断总结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自身的实践成果,提出趋势性、规律性和理念性的观点,通过企业宣传册、研讨会、客户满意度调查等多样形式进行企业品牌营销,逐步在通信行业树立企业“正能量”形象。

 

(三)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把人才体系建设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对待。

 

人才是供应链服务企业发展的资本。针对人才体系建设,我司既面向行业内市场招贤纳才,引进社会专业人才,特别是熟悉业务流程管理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其次,建立企业内训体系,与相关培训机构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起点,建立人才储备库,不但为经过培训后的员工直接提供职业发展机会,而且公司也拥有符合业务发展需求的优秀业务骨干,形成双赢局面。

 

四、结束语

 

福建中通通信物流公司提供从招标、产品检测、集中仓储、订单处理、提货调拨、物流配送到应急抢险等一系列专业化的服务,最终成为以支撑服务为基础、传统物流为根本、增值物流为配套、信息系统为手段的综合性全过程管理的现代化供应链服务企业。

推荐访问:供应链 实训 五篇 供应链实训总结【五篇】 供应链实训总结(精选5篇) 供应链实训心得体会3篇

版权所有:耀景文档网 201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耀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耀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2016148号-1